精美文章摘抄十篇

时间:2023-04-09 07:22:55

精美文章摘抄

精美文章摘抄篇1

一、做摘抄

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名言。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非常集中,值得摘抄。学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把文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同一主题的名言。如学习《理想》,有“理想”的名言5则。学习《我的信念》后,摘抄有关信念的名言。

可以摘抄同一作家的哲言。如学习《人生寓言》,我建议学生选择周国平的哲理语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生活中的语言。广告词、标语、对联、生活中的小故事与感悟、商店匾额、宣传语、报纸刊物、互联网语言、鲜活的口语、不规范的现象等。

可以摘抄名篇名文。比如,名著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写出它的寓意。

二、写心得

学完《论语十则》,可要求学生对感悟最深的一两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启示。或结合生活实际谈看法、体会。有的学生在摘抄了“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这一句后,写道:我知道了中年闰土遇到鲁迅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摇头、摇头”,像个木偶似的。闰土是真实的,他是苦的。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闰土再说什么,我感受到了闰土心里的苦,苦得不再有言语。在沉默中我倾听着他的灵魂。

三、写批注

每篇文章我都力图找到几个点,让学生写批注。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我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结尾写上批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也暗示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和思考,同时引出下文。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和开头首尾呼应,写出了自己受到紫藤萝精神的鼓舞。另外一些精美描写的句子和段落,比如第二到六段我就着重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要求学生做了批注。学生抓住了修辞、准确生动精妙的形容词、动词、叠词等角度做批注,收效显著。

对文章内容相对较长的我就让学生做提纲。比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通过做拟提纲的学习笔记,学生很快知道的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的情节发展,同时明白本文由事及理的逻辑层次。

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行道树》和《紫藤萝瀑布》以后,我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自命题写作。有的写到了梅花,有的写了竹子,有的写的铺路石,并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

四、评注读书笔记

这是我采用的一种交流方法。在小组同学的读书笔记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自己的评价甚至是质疑。对周国平名句“心静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和热闹对于他的确都成了无关紧要之物”,一学生对此做了这样的评注:这一句不正好是居里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一个佐证吗?

做读书笔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首先,读书笔记能帮助消化知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比较难懂的文章不容易消化,读书笔记就是消化酶。读名著《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学生写几百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或简评、或写推荐词。还可以把这些简评分享在微博上,跟大家进行讨论和沟通。

其次,做读书笔记具有健脑功能。人的脑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综合组成的。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几种能力都在发挥作用,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智力的发展。

做读书笔记对锻炼和培养记忆力有很大帮助。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仅凭大脑记住学过的所有知识。要想让自己学过的知识不被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动手”不仅会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按照自己的观念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然后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精美文章摘抄篇2

[关键词] 阅读 读书笔记 有效方法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说起。而阅读则是积累的重要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电视、广播、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和手段的日益增多,他们更喜欢听声音、看图象。此外,青少年的心日益浮躁,也更急功近利。因此,现在的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很少读书,许多学生已经没有读书的习惯。在这种状况下,要求他们去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记读书笔记就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

俗话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记读书笔记的目的:积累语言,通过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素材,为日后自己写作做准备;积累思想,记录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指导

1.摘要式

即读书时把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于原文,同时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出处、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2.提纲式

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3.提要式

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

4.心得体会式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

三、布置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的阅读……”这就意味着各个学段教师可以因时制定不同的读书笔记要求。

1.第一阶段

“厚积才能薄发”,在开始做读书笔记时,我让学生大量阅读自主摘抄,但每天的摘抄不能少于300字,并且要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不得不去大量翻阅报刊书籍。而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的要求使得他们也不能像小学时一样,找本好词好句好段字典进行摘抄以应付差事。阅读的开始是被动的,但我相信大量的阅读总会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当他们把摘抄当作每天的作业,主动、自觉地去关注各种信息并摘抄在本上时,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精神养成也指日可待了。

2.第二阶段

(1)摘抄整篇文章

语文阅读体系庞杂,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当摘抄仅仅停留在自主摘抄阶段时,那么学生获得的积累也只是支离破碎,摘抄的价值也荡然无存。此时,要求学生不能在像先前一样随心所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转而摘抄整篇的文章,从而获得完整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2)仿写句子

摘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积累能够化为己用。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3.第三阶段:列提纲,举例子,引名言

此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刚刚起步,要求他们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列举出相关的事例,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我们的要求是各五个),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再次明确了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并学会有效地搜集处理整合信息。

4.第四阶段:写心得

阅读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的时候一定注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议论,无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抄”,而且要“思”。久而久之,思维、品评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而创作的能力的培养也一起尽在不言中。

四、教师的督导作用

1.及时检查

“万事开头难”,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教师一定要按时、及时检查,起到监督、督促作用。行动是学习的保障,对于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转移的初中学生,必要的时候就只能使用强制性的手段,逼着他们去读书学习。虽然很被动,但这将会是有效阅读的开始。

2.教师的引导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而课内阅读又影响着课外阅读。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推荐与引导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方向。例如,我们在讲《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在谈到人与自然作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时,有意识提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及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随后的几晚,大多数同学都围绕这两本书做了读书笔记,更有同学在写心得体会时引用了海明威的名言“英雄,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来作结,精辟而又有力。

3.教师的评价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多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让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以至于失去了阅读的有效性。

我喜欢看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不管是摘抄还是心得体会,我都会借此与学生对话,语言尽量温情,以肯定赞扬为主,赞美他们选材的用心、眼光的独到、欣赏水平的高超、思维的活跃,甚至是字迹的工整,谢谢他们带给我的美的享受。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读书笔记都有可以肯定的地方,然后在指出他们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相信他们下次会做得更好。还在适当的时机让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评价下,少了批评,多了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长,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读书笔记写得更认真了,阅读也变得更主动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勤做读书笔记是开展有效阅读重要途径之一,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鹤明.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教师之友,1998,(05).

精美文章摘抄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一改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架空分析、烦琐讲解和机械训练的枯燥模式。这种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阅读的“活性”,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激情和欲望,磨灭了学生阅读的个性特质。而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探求生活的本源、点燃智慧的火花,能为学生的思维驰骋和个性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课外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是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课内阅读打基础,课外阅读求发展。课外阅读是具有社会实感的“实践”性活动,能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材料、增强阅读力度。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如同进入模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喜怒哀乐的人生。在“行”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成更迅速、更稳定、更有活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高效、优化呢?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效果不错:

一、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唤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笔者在实践中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精心推荐读物,唤起兴趣。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是阅读的基础,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笔者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青少年读物,让学生兴致盎然地阅读。

(2)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兴趣。读书重在激情。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乐于读书。如:设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存一本书,看百本书”制度、开辟学生课外阅读作品园地、评选读书积极分子等。

(3)开展读书活动,强化兴趣。要使学生能将课外阅读长期坚持下去,必须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强化学生的兴趣。如:开展故事交流、佳作欣赏交流,读书心得交流或读书知识竞赛、展出并评比好的读书笔记等。

二、名著导读

据笔者了解,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有一大部分是卡通动漫、武打言情小说等。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的阅读趣味低下,作为教师应当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为学生创造接近名著的机会。教师可采用多种导读方式,让学生走近名著,品尝名著的营养大餐,如系列讲座,向学生推荐、介绍若干名著,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作品概要和作品影响等;开展名著故事会,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进行名著疑难解答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一吐读名著的所疑、所惑。教师也可用启发性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但要注意的是,有讲座和解答、引导中,要力争客观,不挟偏见,避免造成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

三、方法指津

张之洞曾指出:“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外阅读也是有法可循的,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关键所在。而现在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没养成读书看报、收看新闻等习惯;②读书读得随意,走马观花,抓不住关键;③不加选择,读的内容杂乱,无目的;④阅读时不思考,囫囵吞枣;⑤读得少,阅读面窄;⑥阅读时不做笔记,随读随丢。

因此,教师应对症下药,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动书”,以及怎样选择图书,怎样去查工具书,怎样制作读书卡片,怎样摘录好词好句,怎样写读后感,怎样做读书简评等;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方法、略读方法、跳读方法、品读方法、速读方法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若选择的是知识性的读物,只想做一般知识性的了解,那就采取泛读和略读;若选择的是美文佳作,想感悟其中的真情,品味精美的描述,那就采取精读、品读,甚至熟读成诵;读文学作品如纯粹是为了消遣,那就浏览一下故事情节;如果是为了鉴赏,那就要学会欣赏其中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情节安排;读报纸杂志,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翻翻目录,看看标题,先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再找重点,找最愿意读的文章,找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文章,有重点、有选择地读等。特别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阅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使学生由“苦读”“死读”进入“乐读”“活读”“会读”的境界。

四、美读吟诵

叶圣陶曾指出,对课文要进行美读。“美读即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前人读书也强调眼到、心到、口到,认为若一霎时之“眼到”与偶然间之“心到”相结合,而“口”长期不到,阅读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因此,对课外阅读中的一些华章丽篇,我们应该让学生反复地读、专情地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读得有滋有味,如饮醇酒,如啜芳茗,通过吟诵美读领略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品出文章的“个中三味”。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如家长会、团队活动、语文活动课、社会实践等组织学生进行个人美读、吟诵或集体美读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领读,或仿读,或齐读,或轮读,或分角色读。教师可经常性地组织美文名著片段朗诵会,并鼓励学生背诵,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技巧指导,如情感的酝酿、表情的展示、音色的调整、节奏的安排。这样,让“观文者”通过热情洋溢的吟诵,深入“缀文者”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和语言的深层感染。

五、摘抄积累

笔者认为,让学生“读读抄抄写写背背”,进行大量必要的“言语操练”,从而建构个体言语经验、言语图式,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以鲁迅先生为例,他在30多岁以前喜爱抄古书,既是为了学习知识,也是为了广泛地进行“语言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通过亲手抄写,就会深刻地烙印在大脑中,并且有效地储存起来,待到使用时,词语便汩汩不断地流向笔端,写出锦绣般的好文章来。由此可见,摘抄积累是课外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笔者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抄录在本子上,并要求能及时运用,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同时要求摘录时字体工整、美观大方,定期进行展览、交流、评比。一本本学生自己命名的摘录集,如“采蜜集”“揽胜集”“芳草集”等,既美观实用,又富有个性。学生在摘录积累中如蜜蜂一样,酿出香甜的蜜来。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初中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精美文章摘抄篇4

针对这种现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既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又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外阅读更有序有趣有效,方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中来。

为此,我在教学中,做出了以下一些努力。

一、选择摘抄,储备思想语言。

作家林白曾说,如果读书读到头悬梁,锥刺股的份上就没什么大出息了。也就是说,阅读应该是内因驱动,而非外因逼迫。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积极阅读,因此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压力是必需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这样的几个步骤要求学生:

第一步是分类摘抄精美语段。我一般让学生将摘抄语段分为景物、个人情感、颂扬人性美德、反思人性弱点、文化、哲理等几大类。分类既可以避免内容的单一或纷乱,也是为了便于今后查询运用。语段之“精美”,只是相对而言,对于每个人,最能激发起自己的想象与共鸣的语段,就是最精美的语段。

第二步是仿写所摘抄语段或写出阅读精美语段后得到的启发或者联想,篇幅亦可长可短。

第三步是早读课以法定的一刻钟时间朗读甚至背诵。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先生说:“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汇贯通的方法之一。”

摘抄是个性选择的过程,仿写是思考拓展的过程,背诵是强化记忆的过程。在这三步中,有阅读也有思考。乌申斯基说,阅读和思考必须同时进行,否则,阅读就成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样的三步,足可避免使阅读沦为消遣,从而为运用语段奠定良好基础。

二、内化运用,提升思想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脑力劳动中占据首位的,应该是借助已获得的东西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因此,运用精美语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 教师示范。

精美的语言片段不仅是给学生的,也是给教师的。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反复运用素材,既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又给学生好的示范。因此,教师更需认真备课,对学生的语段了然于胸,以便在教学中随机运用,反复出现。例如,学生准备的材料中有刘亮程的句子: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我们谁也帮不了谁。

某日,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为了强调学习需要主动性,我这样说:

刘亮程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我们谁也帮不了谁。在学习这条路上,你是孤独的,能帮助你的唯有你自己。我不能在你挑灯夜读时做你书桌上的明灯,我也不能在你清晨奔波的路途中化作一颗启明星,能够照亮你的前程的唯有你自己。

不要低估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这样反复的示范强调,必能加深学生对精美语段的印象,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第二, 学生展示。

每天在课前的十分钟内让一两位同学背诵语段。这既是对个人的激励,也是资源的共享。为了让其他同学看得更清楚,我会把语段投影在屏幕上,其他同学加以点评。对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段落,全班齐读或者仿写,这往往是学生最期待的一个环节。

学生摘抄的语段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对生命的思考,有对青春的讴歌,有散文,也有诗歌。他们朗读优美片断的声音比朗读课文时起码高出两倍,使我常常有一种感动,感动于其中的热情和激情。这样的活动不仅可能提高分数,而且能使学生的心灵时时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挣脱出来,用青春的热情提醒自己,不畏艰险,扬帆前进。

第三,一周一记。

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更强调运用所摘抄语段。郑友雷、章国华在《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中说,“让文字以及隐藏的情感能够触动自己的感情世界,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因此,在前期背诵积累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在周记中,必须运用到本周摘抄的任一语段或由语段生发的内容,以美化语言或升华思想,从而改变以往周记中重过程轻细节,有情节无内涵的现象。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的督促与激励,一定会让阅读与积累成为学生的习惯。

三、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拓展视野,首先指教师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以向学生推荐精美文章。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一起欣赏《散文》《杂文》《诗刊》等杂志上的精美诗文,学生对这些文章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课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们要以教师对作品的热爱激发起学生对作品的热爱,以教师的热情激发起学生对美文的热情。

介绍名家名篇,感受经典的魅力。名著本是要坐下来花时间品味的。但对于今天的中学生而言,在校期间阅读名著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情节,让他们知道为什么美丽的苔丝狄梦娜会钟情于丑陋的敲钟人,为什么德伯家的苔丝具有永恒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借助音频视频,介绍经典作品。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几首诗的朗诵不可能让学生成为诗人,两三节课对名著的介绍当然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其精髓。但是,只要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的活动就算达到了它的目的。

精美文章摘抄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课外阅读已不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盲区,也不再是老师们语文教学所遗忘的角落,课外阅读已经和课内阅读一样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但是在如火如荼的课外阅读“热”中,学生收效甚微,本文将就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

一、课外阅读:书本是船,兴趣是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其学莫如先激趣。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能否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对课外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实际最有效的动力,具体做法是:

1.资料查找法。教材是我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突破口,在上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去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如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事件或作者的其他文章,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成人物传记。这种作业既有新奇感,又有创造性,学生大多愿意完成。如在上《孤独之旅》时,布置学生去网络上看电影《草房子》,然后谈谈对桑乔,陆鹤、纸月、杜小康等人物的看法。上课伊始,同学们跃跃欲试,争谈观感,兴趣盎然。又如上《桃花源记》时,我布置一个专题作业“走近陶渊明”,去收集陶渊明的诗歌及轶闻趣事,感悟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廉、刚正。这样就达到了解作者进行阅读,进而培养兴趣的“一石二鸟”的效果。

2.故事激趣法。教材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如《皇帝的新装》《愚公移山》《夸父逐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等文章直接要学生比赛讲故事,再顺势引导这些有趣的故事就收集在哪些相关的作品中,激励他们去阅读经典名著,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讲故事活动。

3.师生阅读交流法。中学生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缺乏意志力,控制力弱。所以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后,还需采用一些方法,对阅读活动进行巩固和扩大。我常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推荐最近所读的好书,经常在读的同学常常围着我转,热烈探讨读书所得,偶有不读书的同学谈不上话来,会自惭形秽,暗暗补上这一“课”。这样,既加深师生间情感交流,又将课外阅读不断深化下去,也是心理学中关于成就感、探究欲和向师性的基本道理。

二、课外阅读:教师既是引领者,又是权威者

1.制订恰当的课外阅读计划。根据新课标要求,每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新学期开始,学生要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本学期必读书目有哪些,哪些时间完成,选读书目有哪些,需完成的阅读目标是什么,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修改,根据本人实际制定一份可行性计划,张贴在墙上,全班同学互相监督完成情况。

2.加强监管,及时检测。每天将机械的作业量减少,合理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一、二年级每天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语文课开展课前5分钟“见闻谈”,可讲故事,可背经典美文、诗词,也可谈阅读感受,从而对阅读内容进行检测。三年级任务重了,要求学生必读15分钟课外书,揣摩文中选材、立意、语言亮点,第二天课前3分钟以默写形式再现原文中精彩部分,这样长期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脑海里积淀许多语言及写作技巧,经过内外创造,涵泳体察,语文的功利性和人文性会大幅度提高。

三、重视积累,内化吸收

1.摘抄展览会。中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付出了努力就希望得到认可。我鼓励大家认真做好摘抄,并写出独具个性的摘抄笔记,每半学期开展一次摘抄展览会,优胜者的摘抄将编入班级的《青鸟》文集中。下面展示的名言粹语和阅读感言就是我从我班同学的摘抄本里选录出来的,这是他们在愉悦的读书活动中同“智者”对话的真实记录。

为了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

摘抄寄语:阳光于我们是希望,它集快乐、美好、纯洁于一身,为了享受它的抚摸,为了感受它的希冀,我们诞生于世。阳光无形无体,却弥撒大地,轻柔地包裹着一颗颗玻璃般的心,于是,冬天不再寒冷,人心不再冷漠。(陈睿逸)

完美从来都只建造在过去的废墟上。——《袖满香》

摘抄寄语:一度追求完美却不知如何去建造完美的人不是世间的留心者,将过去当成废墟的人是愚蠢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因过去而催化新生,这才是智者的完美。

精美文章摘抄篇6

【关键词】写作 兴趣 条件 提高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面对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提笔不懂如何开头、写什么内容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1.引导阅读,唤起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除了阅读,还应摘抄,做到读抄结合,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录笔记,教给学生摘录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摘抄的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等列别,进行分类汇总,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门别类地摘抄精彩的片段、句子、词语。全班学生定期交流摘抄本,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词、句、段抄写在学习园地里。写作文时,学生就可以运用这些摘抄的词语,使习作锦上添花。

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和闪光的故事,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增长新的知识。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所听、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必须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扶持学生走出第一步。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还可以限定学生写观察日记的篇数,由量变到质变,习惯成自然,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便可以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文章来。

二、学生自己评改,教师及时肯定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我把作文评改这一传统项目保留到自己的教学中。

1.自己评改,提高能力。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在这种互评互改中,学生可以一对一双人组评改,也可以以多人组成小组的形式,实行组内探究式评改。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训,引起自己的注意。

2.注重批语,提高兴趣。俗话说: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批语便是一种很好的指导方法。

指导型批语。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哪怕是学生中的优秀文章也不会十全十美。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指导性的修改,明确指出不妥当的地方及原因,指导该如何改,但切忌大篇幅的“细致入微”的修改。对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各种语病,教师不能简单地写“语句不通”,学生读完这样的批语仍是不知如何改。指导型的批语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

交流型批语。阅读孩子的作文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与教师的语言交流,但他们会用习作的方式倾诉心声。我班上有位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但他也一直很孤僻,我在他的习作中写下了这样的批语:你是一个很诚实、很善良的孩子,你的成绩一直很优异,大家有目共睹,也很羡慕你,只要你能走出自己的误区,让自己活泼起来,开朗起来,你便融进了同学们的行列了。后来,这位同学慢慢摆脱了自卑,因为是写作让他找到了生活学习的快乐,所以他更加喜爱写作。

精美文章摘抄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87-01

一、前言

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来看,不少方面已经作出了重大改变,不少教育理念也融入了创新思想,教学方式已经有着明显的创新与改进,但是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能够有效合理的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者们需要有效的找到一个契合点,一个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来实现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写作教育与阅读教育契合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由于小学生的阅历、人生经历、还不够丰富,以及在知识方面也不够成熟,认知水平较弱,无法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也无法刻画出材料中的人物。而且小学生的情感不如成年人般丰富,教育者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并加大训练量,否者可能会出现写作时表意不清的现象。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理应由教育者将两者契合到一起去,建立一个可以用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教育者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一些题材新颖,内容生动的阅读材料,让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自由的进行阅读学习,这样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阅读技巧,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去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达到最大化。同时教育者还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去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注意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将其积累下来,一些精炼的句子,阅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句子也要摘抄下来。认真的捕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灵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他人写作,慢慢的在他人写作风格基础上,创新出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

三、积累素材,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1.注意生活细节

平时要告诉学生要多注意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注意生活中的美好,多多留意平时一点一滴的细节,将其记录下来,将那一份感受留在心里,每时每刻可以细细品味,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让学生心中充满爱,用爱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会发现这个世界每处都变得那么可爱,这样学生只要留意生活中的小事,便有着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2.摘抄精美段落

小学生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拿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放到阅读中去,重视对语句的积累,在看到美好的句子时要将其摘抄下来以加深他们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之后进行熟练的使用才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自如。

3.记录精美语段

对于写作来说,仿写是独立写作的前提,小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摘抄记录那些精美的语段,通过反复的阅读并加以理解,找到其美妙的关键所在,认真记忆这些句子,并在写作时反复推敲,结合自己对这个句子的了解来进行写作中的运用。仿写这些段落后开始独立的写作,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4.摘抄有趣故事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所以在没有帮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之前是很难产生写作灵感的,加大阅读量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当务之急,在阅读时要求小学生将有寓意的故事记录下来,对其加以理解与感悟,在后期的写作中可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且尝试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5.阅读中的感悟

小学生在开展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感悟,有意识的去用自己的思维去了解文章中的深刻含义,让自己的逻辑能力不断地得到强化,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写出的文章会逐渐变得条理清晰,结构明确,逻辑性强。

四、兴趣入手指导写作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还未成熟,对游戏的兴趣大于学习,所以可要用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从现在的小学教育情况来看,学生平日都在校园里,所见所感有限,思维模式较容易固定,也容易模式化。教师一定要明确游戏活动对于学生学习以及性格养成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视角,例如徒步、春游等,在自然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对自然、生活的所见所闻及时的记录下来,通过写日记或者语段的形式,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扩展了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了自己的语言素养,积累了自己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自然是行云流水。小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相对较少,所以其并不能很好的进行事物的长篇叙述,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切勿严格要求,否则一旦超出小学生的承受范围,将直接影响写作学习。所以要求教师可以从小文章开始,从开始写一个200 字的小感悟开始,让学生可以抓住重点的开始写,如可以表达对父母爱的感悟,对小草以及小树这样生命的感悟等等,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惯。所以要针对“小作文”加强训练,打好基本功,打下写大作文的坚实基础,也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五、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要适当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要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考核。在完成写作任务后最好通过以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提高整合能力。有效的将写作与阅读结合可以对小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内涵,合理的安排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这样就会很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先甲.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浅析[J].科学导报.2013 ( 4) : 270.

精美文章摘抄篇8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文学欣赏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学生通过读、看、听,然后依据自己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素养等,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对作品加以对照比较、分析鉴别,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方法指导。

1、读前注意事项。在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

2、选择不同阅读方法。我们还要让学生会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法。

3、读后提高练习。读后要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摘抄词句、仿句练习、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到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没有耐心和恒心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不断督促,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还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分享学生阅读快乐

被人认可是喜悦的,学生读书的收获渴望共享,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肯定中坚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说: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写: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

3、赛: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精美文章摘抄篇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描写有关环境烘托的片段,让学生体会通过环境烘托的方法来增强叙事表达效果。

2.迁移学法,并动手写一片段反映环境烘托提升叙事表达效果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调动课前阅读积累,精彩语段大面积展示

同学们,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使人充实,交流使人清醒。”课前,大家阅读了大量叙事类文章,这些文章都与环境相关,并精心地做了精彩的片段摘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好不好?

1.小组合作,互相阅读

同学们,现在4人一小组,把自己摘抄的最精彩的句子读给其他同学们听,组内然后推荐一名段落最精彩朗读最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同学听。

2.点名读,相机面上作点评

设计意图。2011年,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方面,增加了两项:(1)提高阅读品味;(2)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课外阅读必须加强指导,才能保证阅读的高质量和一定的阅读量。课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老师有指向性的基础上开展,并在班级开展大面积交流,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成就感和交流的乐趣,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

(二)学习学生摘抄精彩语段两篇,让学生初步领会写作方法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到两位同学摘抄的精彩段落,现在有请他们两人把自己的段落放在投影上,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学生摘抄片段《填沙袋》:

随着一阵紧急的锣声,出事的地方灯火通明。堤上,人们奔跑着,叫喊着,来往搬运沙袋。县防汛指挥部的老田和乡党委书记老翟忙着指挥人民往决口填沙袋。水流太急,沙袋扔下去马上给冲跑了。防汛抢险的行家老李头赶到了,他什么话也没有说,站在堤边观察水情。过了一会儿,他大声说:“快下桩!护好断头!”(摘自《填沙袋》)

1.自由读。你觉得写得精彩吗?我们一起来找找,找找作者写精彩的密码是什么?

2.交流。(抓住声音、水流形势来衬托抗洪抢险的形势危急。)相机板书:周围环境因素:人、事态。

3.点名读片段,感受字里行间环境烘托出的紧张的气氛。

出示片段《难以忘记那段情》:

天边的月,暗淡无光;地上的虫,乱唱一气;路边的花,败落满地。今天的为什么如此丧气?一路上,想被冰水淋湿了的落汤鸡一般的我一直不停地想:“友谊不是最珍贵的吗?但为什么?为什么至亲的朋友竟会让我背上这么大一顶黑锅?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呢……(《难以忘记那段情》)

1.自由读交流,通过什么方法来写环境烘托?

2.相机点评:通过天气、路边景物衬托人物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的材料来自于学生,这对于学生而言意义多么重大!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和阅读的积极性,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孩子主观能动性,读孩子的自己摘抄的作品,赏孩子摘抄的作品无疑更能激发学生主观阅读的欲望。

(三)赏读老师带来的片段,体悟写法

同学们你们展示的精彩段落,老师非常欣赏,这让我感受到你们很强的阅读鉴赏力。老师也带来两个片段,你们想读读吗?

出示片段:

刚冲到楼下,看见一个身影手里拿着塑料雨布,可是,奇怪的是这雨布不是往自己身上遮,而是遮到自行车上。我定睛一看,啊,那不是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吗?只见她迎着风,冒着雨,什么都不顾,竭尽全力拿着遮雨布往车上盖。雨布盖了一块又一块。此时,目睹这一切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同时,焦急地想: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冒雨遮车子,会不会感冒?正想着,刮来一阵狂风,好冷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呀,不好,老奶奶刚遮好的雨布一下子都被风刮走了。老奶奶忙不迭再去盖,谁知,风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似的,呼呼地吹着,刚这好的雨布又被刮走了!老奶奶想了个好办法,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搬起几块大砖头,一一地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这下风再显神通也无法掀走雨布啦!

(选自《雨中》)

轻轻读这短话,写得精彩吗?你觉得哪里写得精彩?

总结:

原来文字是有情感的,作者借文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语言的力量真是神奇!它竟然成了我们和外界互通的纽带。你的快乐写下来,就被复制成了无数份快乐,你的忧愁写下来,就被分成了很多的小忧愁,直到你不再伤感。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有关环境烘托的片段,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周围的树、花、小草陡然间也有了生命?它们和你的心意相通,它们都是你心情的代言人,多好!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可以从学生中产生内容,老师的示范引领也很重要,老师出示的片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规范,一种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燃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四)写难忘的瞬间片段

1.学生写难忘瞬间片段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读了这几篇有关环境烘托的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大家收获真不少,书籍就像浩瀚的大海,我们广泛认真阅读,就能拾到一枚枚美丽的贝壳(书海拾贝)。

学贵以致用,我们阅读了许多描写环境烘托的片段,这些片断中之所以写得精彩是因为他们能充分开掘周围环境,用文字让他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想试试吗?拿起手中的笔,回忆自己曾经难忘的事情,抓住一个方面,写一个片段,用上环境烘托。

2.点评

点名读,其他同学评点,你觉得他写得怎样?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交融,促进读写结合。明确写作教学的目标。学好语文有两个必备要素,一是扩大学生的只是储存量,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夯实语文基础,加深文化底蕴。

精美文章摘抄篇10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计划;循序渐进;读写结合;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正文】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同时,七至九年级的阶段目标也提出来,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应该阅读两三部名著。而现实的许多学校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基本处于瘫痪或无人问津状态,为了应付中考的四分名著阅读题,也只能是背背名著导读,做做各种练习题。《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阅读面,此外还强调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可见现实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和课标的要求大相径庭。既然阅读课外名著教和学现状都如此令人堪忧,而且新课标又对课外名著阅读有如此明确的要求,名著的阅读对人的终身发展意义极其重大,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何创新名著教学方式,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一、科学拟订阅读计划,循序渐进加强积累

学生在初中三年来到底要读哪些书,这些书要培养学生什么?

初一年级阅读主题是感悟如何养成良好的品德,感悟如何去做人,感悟如何成长;可以给学生推荐必读的书目,例如《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还有《昆虫记》、《鲁宾逊漂流记》等,然后为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目,如一些人物传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传略》、《》、《大地的儿子的故事》、《总设计师邓小平》、《鲁迅》、《钱学森在美国》、《邓稼先》等等。

初二年级阅读的主题是体会文学人物精神境界,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可以给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还可推荐《红岩》、《傅雷家书》、《牛氓》、《契诃夫小说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等等。

初三年级的阅读主题是,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体会人生的意义;可推荐他们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名著。另外还准备推荐像《燕山夜话》、《老人与海》、《唐诗三百首》等一些古代诗文。

二、“读”与“写”巧结合,创新名著阅读新形式

在语文教学之中读与写从来都是不分家的读和写,这两个方面相结合的名著教学有哪些好方法呢?

1、摘抄化积累。名著是经历了时间考验,是公认的经典。老师引导学生摘抄将精美难得的资料分类保存下来,以供阅读、品味、引用资料时使用。对此可开展学生每天20分钟的午读,学生用摘抄这种方法对所读的内容及时的巩固、整理。摘抄的形式可以是语录式的摘抄,可以是摘录名人警句,还可以是摘录精彩的词句;摘抄的内容也可以是提要式的,还可以是去摘抄故事的梗概情节,给短小的文章列一些标题,或者是内容欣赏式的摘抄;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人物的评价,对主题的理解等。老师不定期地检查学生的摘抄,这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这样可以引导同学在摘抄的时候关注、思考自己的个人体验,把摘抄化成自己的积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

2、旧貌换新颜。通俗的说就是改写,改写应该是在对作品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能进行的。改写特别能体现读者对原著的阅读赏析能力、想像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写作能力。有机会重新再写名家的大作,改变人物的命运,学生往往表现出特别高的写作热情。通过改写的这样一种方式,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比如说我们学了《范进中举》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改写: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3、依样画葫芦。仿写,选进教材里的这些名著都确实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选择这个名著入教材一定有它的道理。比如说有的名著,它是为了训练学生一些描写的技巧,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一点出发,落实一下描写的训练。

4、旧瓶装新酒。这种形式是依托名著巧嫁接,进行故事新编。所谓的故事新编,也被人称为“旧瓶装新酒”,是指在写作文时,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像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或者是历史传说之中,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其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加工演绎,进行一个再包装,也就是再创新,来反映现代的社会生活,表现主旨,造成一种古今的对比,同时有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它的好处是显示出文章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底蕴,能够紧扣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的特点,既翻新了花样、出了新意,又幽默风趣,令人耳目一新。有专家曾经点评,像《刺秦》、《赤兔之死》、《西游记新编》等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新编,都是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造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看看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所以说故事新编也是将名著的阅读和写作相联系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三、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激发名著阅读兴趣

1、寓名著阅读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它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和平台。如:2005年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给这一代又一代为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请你结合他的名著了解其人,拟写一个方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纪念活动。这个题目告诉我们,有关的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跟名著的阅读相联系。它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开展读书辩论会。初中的学生很愿意表现自己,要关注他们个人的阅读的体验。就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比如说在阅读《西游记》之后,老师就可让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对唐僧这个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正方,有反方,围绕着唐僧这个人物形象组织一场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