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十篇

时间:2023-03-30 08:16:33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1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红色照耀中国》中,作者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善良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同时,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读这本书,我了解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生平经历,我仿佛亲眼看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付出的艰辛,我知道了“真正的”红军的生活,我还知道了“红小鬼”,我又为那些经历战争和被白军剥削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亲身经历”了那次的西安事变……《红星照耀中国》真切地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

   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前,我对当年的战争一知半解;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我也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引用书中“中文重译本序”中胡愈之的一段话:“今天在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日子里,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红星照耀中国》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生命危险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开了心里的疑惑。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还有第三篇中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还描写了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第三篇中还写了许多关于毛主席的事,表现了毛主席的性格特点,如毛主席在街上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作者起先没认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像中国农民一样质朴的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生活简朴,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节。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体会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句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但是你真正理解这句歌词的故事吗?《红星照耀中国》带你去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当年如果没有共产党人那坚如磐石的信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自1937年出版(英文版)至今,历经八十年时间的淘洗,一直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读者的欢迎。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歪曲事实,编造谣言,并想方设法地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所有信息,所以世界各国人民都无法清楚地知道中国革命的真相,“苏区”是一个让世人无法猜测的“谜”。为了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底,斯诺决定奔赴苏区,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介绍给世界,斯诺用不容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囯,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斯诺釆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深或浅的友谊。曾数次与毛泽东同志长谈,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主席与中国民众的精神联系。

 

阅读经典,重温历史,我们要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在新的征程中,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做好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体会2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证明了一个记者的正直和职业道德,_客观详实的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在当时写成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指向人民,整个中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迫切的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就是_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_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____吓倒,在无数人的_牺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共产党和所领导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_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

 

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鲜血虽已干涸,这段历史却该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体会3

 

xx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体会4

 

久闻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历史的把握。《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可能是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非常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体会5

 

这一本书写了一个不为我所知的红色革命,它给我留下了深刻而不可磨灭的印象,是那些红军们用那坚强的意志和那必死的决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这本书主要记载了美国记者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达到了目的。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他来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很长时间关于长征以及他个人故事的讨论,同时也从很多战士的长征经历。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保安顺利到了西安。在这期间他对毛泽东同志以及其他战士的采访会编成了一本书,便是这本《红星照耀中国》。

 

这个美国记者就是埃德加。斯诺,也是这本书的作者。漫长的四个月旅行中,让一个资产阶级报纸的新闻记者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以及革命的战士们有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而对于在革命与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一个全新而又深刻的了解。

 

其实这本书让我很有触动,让我感受到了清末政府统治的腐败,以及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残忍与霸道,还有那些伟大的革命先辈斗争的艰苦,让我知道了现在的和谐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以及宝贵。

 

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同时为伟大而复兴的中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并且要珍惜当下的生活,长大后我要建设祖国报效国家。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3

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会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汇总精选,方便大家学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汇总精选1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穿过国民党的防线,进入华北地区的红色区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采访红军的西方记者。作为记者,他想去那是自由地探寻真相。在这片他逐渐了解并热爱的土地上,他目睹了中国饥荒爆发和腐败的人地社会现象。

要前往西北的苏区,他必须穿过蒋介石政权的重重封所锁,这段旅程因而险象环生。但是斯诺有非常多的问题他想要找到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一些什么?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真的准备和蒋介石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他们运用的是怎样的军事战术?没有任何人确切地知道答案,所以斯诺为了解答他和其他人心中的疑惑,不畏险阻进入了苏区。

斯诺为我们展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和那些伟大领导人物。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他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通过访谈与对话,他还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这个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和红军战士们的生活,和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让全世界知道了为什么红军没有任何军事物资却能继续生存并扩大队伍。

这正如“红星”这个字其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___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汇总精选2这几天和孩子一起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和以往的文学作品不同,这是一部纪实作品,内容丰富。它以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独特视角观察中国红军的成长,所以也格外令人信服。它带领我们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发展,还让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关辉形象。我用5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它带给我的知识和启发也是前所未有的。

1.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就是能力。

我们红军的最高领导阶层几乎全部是有才华、有能力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

如:M,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深入研究。有演讲和写作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ZZ战略家。是新中国第一任主席。

周恩来,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是清朝大官,父亲是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周恩来是南开大学的高材生,后又留学法国,做过黄埔军校的秘书、ZZ部主任。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

徐特立:1876年生于长沙,上学六年清朝塾师长沙师范学习毕业后执教法国里昂学习巴黎大学1923年回湖南开办师范1927年入党俄国学习回江西任副、正教育人民委员。

彭德怀,行伍除身,南昌军校毕业,1927年任旅长,“自由派”军官。1928年7月举行平江起义,成立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1930年集聚8000多人的“铁军”为红军五军团,攻占长沙后撤出。

……

正是这些优秀的人才,他们才会对中国___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才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国民党反动派有国际援助的支持,对苏区进行了ZZ、经济和新闻的封锁。所以外界根本不了解红军。特别是是国民党反动派颠倒黑白的宣传,让外界对中国红军有了很多的误解。

但是,我们的中国工农红军就是凭着铁一般的纪律和土地改革政策,为我们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其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已成了我军的行动纲领,也与白军的野蛮、抢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红军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会陷入困境。

红军凭借独创的游击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的四次围剿,但在第五次围剿中,由于党内领导的分歧和指挥的失误,使我军几乎全军覆没,被迫开始长征。

4.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大的格局。

比如,西安事变后,面对怎样处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蒋介石不能杀,而且还要让他继续领导南京政府。中国共产党认为,如果蒋介石一死,可能会引起更长久的内战,日寇就会趁机大肆掠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痛苦。我突然就想起了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对曹操的态度。诸葛亮通观全局,他认为,如果曹操一死,东吴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刘备。这对于羽翼尚不丰的刘备来说,几乎也是个致命的灾难。所以才有了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美谈。

由此可见我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谋略和博大的襟怀,令所有人敬佩。这也为后来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长征的意义。

以前我只是从历史教科书中了解到长征。今天读完这本书,我对长征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整个长征途径12个省,历时两年。所到之处,红军就把___的种子播散在那里,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我们的政策。所以,“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今天我才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当然,这本书中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其中对当时国民党苛捐杂税的描写,对大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的统计,令人触目惊心。其它的如共产国际、红军大学等的描写,也是非常详实和生动的。

读红色经典,用红色经典滋养我们的心灵。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会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汇总精选3早在学生时代就听说《红星照耀中国》是本好书。怀着对斯诺的崇敬之情,我拜读了此书。该书从“局外人”的角度去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这段历史。该书是一部从新闻视角记述中国_的历史书籍。通过了解认识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如果没有共产党人那坚如磐石的信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斯诺怀着对中国_和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被时下的中国当局刻意曲解、严密封锁的_根据地。在根据地,他将他的所见所闻真实记录,以一个记者的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_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_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形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性词汇。他不仅记录了一些_领导者的事迹,如_、周恩来、贺龙等,而且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当局的暴行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才有了更形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亡国之祸的_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文章描写的都是在这片贫瘠生发生的故事。艰苦的生活环境,艰难的生存条件,然而人们却是满怀激情,斗志昂扬!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如此乐观?是什么在坚强地支撑着他们?答案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国民党举起屠刀屠杀共产党的时候,无数的_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前仆后继!当共产党人辗转于被围剿被消灭的各个战场时,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当红军在雪山上、草地上弹尽粮绝时,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战胜一切困难!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共产党人点燃的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_才能最后取得成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最终站上了世界的舞台。正是有了这种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

阅读红色经典,重温历史记忆,我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我们都要倍加珍惜。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在新的征程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言,永远跟党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汇总精选4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_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汇总精选5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_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_、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4

   初三《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八十年前,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某报社工作。他常年跟随红军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红色中国革命,将其所见所闻真实记录,汇编成一部纪实性报道作品。

   手捧《红星照耀中国》,曾经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书中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看后却令人惊心动魄,震撼不已: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领土,敌人残忍的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国难当头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挽救危局……

   中国工农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顽强作战,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方多次包围,摆脱险境,四渡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渡金沙江……红军的有勇有谋让我叹服,他们不得已进行的大规模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历史奇迹,体现出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素质,几乎无人再敢小瞧这只骁勇善战的军队,无人再敢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

   在作者笔下,仿佛能听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看到许多杰出的革命前辈们镇定自若,部署着作战计划、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百折不挠的进行着革命工作……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心中崇高的革命信仰!

   这部书是一部浸满鲜血的历史图册,它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所经受的苦难和牺牲,懂得我们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来自昔日中国革命前辈们的浴血奋战。这部书的魅力,就是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赞颂了领袖人物的伟大,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令人骄傲的历史!

   当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新中国的建设,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精神,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让闪亮的革命红星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初三《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有这么一个国家,他在经历百般屈辱后奋然崛起,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一位“巨人”,他就是——中国!

   清时,英国用恶毒的鸦片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中国犹如一只待宰的羔羊,被各国剥削期压。条约,是欺辱;战争,是灾难。中国同胞遭受着空前的摧残。

   腐败的官员、黑暗的社会、无能的皇帝……中国仿佛坠入深渊泥潭,四周是各国虎视眈眈的目光,贪婪冷厉。怎么了?自古便是先进国家的中国怎么了?他怎么倒下了?怎么办?有谁来帮帮他?他没有力量了……

   残酷黑暗席卷中国,人心惶惶,一片漆黑中,忽然冒出一束火光。是谁?谁在为中国点灯?只见那火光从开始的晃晃悠悠、险些熄灭,到现在猛然间火势迅涨,分散各处的火苗会在一起,中国在燃烧!

   瞧,你看那些人,他们扛着钢枪,奋不顾身冲向战场,失败了又有一批人冲上来,前仆后继。终于,侵略者被打跑了,革命胜利了,中国开始崛起了!

   你看啊,那个名为毛泽东的人,是这震惊世界的军事战役的领导者,他身后的那一批人啊,周恩来、朱德……哪个不是中国的英雄?世界震惊了,他们不相信中国胜利,这时,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使他们哑然无语,只剩赞叹。

   书里写了什么?一位叫斯诺的“外国”记者,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书中所写震惊了世界,震撼了国人民的内心。

   红军万里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它的胜利,是中国的骄傲,红飘带飘向世界。

   但胜利是容易的吗?显然不是。我很清晰的记得一个故事,一位叫杨靖宇的将军,日期间牺牲,日本军官命人剖开了他的胃——他们惊到了。有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吃惊?那从杨靖宇胃中取出的东西——草根、树皮、棉絮……人怎么能吃棉絮呢?呵,长征里的那些人,有的饿极了石子都吃,这有什么不能吃的?

   还记得那个13岁的女孩小兰,为救人掉了一袋干粮,瞒过所有人,每天只吃野菜,后来身体支持不住了,其他战士发现,纷纷将自己的干粮分她一点……长征是漫长的,路途是艰险的,战争是残酷的,牺牲是残忍的,漫漫长征路里红军战士们的坚持精神和互相的陪伴激励让人感动,落泪。

   中国掀起一番爱国潮流,爱国人士在努力,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国革命在进行。终于,中国胜利了。

   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这颗红星闪耀在中国上空,光辉遍布全中国,世界在瞻仰它。

   读完这本书,我默默地看着窗外,高楼林立,回想着校园操场中心上的红旗飘扬,五星闪耀。是啊,我骄傲!我生为中国人!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现在我们的生活比那时幸福太多太多!我们不要辜负那些为国献身、牺牲的红军将领和爱国人士,做到“中华人,必强!”

   红色中国崛起,屹立在亚洲,他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必富强,红星耀中国!”

   初三《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在老师推荐的书中,《红星照耀中国》吸引了我。作者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

   在中国人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近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到,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后,更多的人勇敢的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在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些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但这种历史却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中。

   初三《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伟大革命家毛泽东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可以赋予人丰富的知识色彩。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5

一、斯诺的红色中国报道为何能够成功?

斯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他对西方读者心理的了解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熟悉,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历史正义感,保障了《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真实可信,也体现出他对历史发展的某些预测的科学性。

1.高度的新闻敏感和深刻的现实洞察力

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方有一套现成答案。但斯诺认为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并质疑:“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②对此,斯诺认为,“相当一个时期以来,竟没有一个非共产党观察家能够有把握地、准确地、或是用亲身调查过的事实解答这些问题,这似乎是荒唐可笑的”③。在他看来,对“红色中国”的祛魅是当时中国惟一值得采访的消息。

这种职业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和洞察力是斯诺进入苏区后能够和中共领导人进行对话、提出诸多深刻问题的前提。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斯诺通过在东北的实地采访敏锐地察觉到这只不过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一个序曲。1933年,他在《远东前线》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他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的批判精神和历史正义感,也是他获得信任、受邀访问陕北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及与左翼作家的交往

1933年至1935年间,斯诺在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同时学习中国语文,开始更为系统地接触中国的历史文化,并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鲁迅成为他深入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在鲁迅的帮助支持下,斯诺译编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向国外民众介绍了中国的左翼作家及其思想。这本书被视为《西行漫记》的前奏。

斯诺受到共产党的邀请成为进入苏区的第一位外国记者,一定程度上和他与史沫特莱、鲁迅、宋庆龄及一些中共地下党员的接触不无关系。有研究者指出,虽然史沫特莱和中国左翼的联系更为密切,但也因此使人担心她的作品的发表领域可能受到限制。相比之下,斯诺是一个独立的美国新闻记者,没有任何政治倾向,鉴于斯诺个人在新闻界的活跃度,他撰写的文章更容易被发表也更容易被信任④。见到斯诺时也曾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他说:“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⑤

3.深入现场用鲜活的事实讲生动的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报告文学的佳作,通过精心的结构,将斯诺在陕北根据地获得的“丰富的未经利用、为人不知的材料”合理地组织起来,用事实说话。在这本书中,斯诺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的描述,平实真诚的对话,客观具体地展示了根据地人民生产、生活、训练的诸多典型场景。他有时甚至退居幕后,让根据地的农民、工人、“红小鬼”自己讲故事,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

斯诺熟悉西方读者的阅读心理,他在写作中采用了一种故事化的写作风格。比如他突出了前往陕北的冒险色彩,幽默地写道:“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⑥

交流能够得以进行的必要前提是交流的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使用的符号含义有共同的理解,二是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斯诺在写作中适当调用了西方读者熟悉的文化资源,比如他用堂吉柯德来形容中国红军对日作战,收复失地的行为;把形容为“看上去很像林肯”,拉近了读者对报道对象的距离。他还通过巧妙地铺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斯诺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性格迥异,富有感染力。他眼中的“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他眼中的是“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他初次见到邓发时,注意到“这个人的行动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矫捷”⑦。斯诺的人物描写打破了模式化的套路和刻板化的框架,被妖魔化的中共领导人在他笔下变得亲切、和蔼起来。这些具有可读性的故事,也渗透着斯诺出于正义而迸发的激情,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二、中国共产党人国际宣传的系统设计

斯诺的红色中国报道在国际上的成功,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呼应时代需求、尊重传播规律、立足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和利益交汇点,借外力发内力的成功案例。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6

初涉读书界,应该由浅入深,跨入四扇大门:

第一扇大门是时间之门

第一扇大门是时间之门,也可以说是历史之门。不妨读一读林汉达、曹余章先生的《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虽写成于上世纪80年代,却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开天辟地的神话,钻木取火的传说到乾隆禁书修书,曹雪芹写《红楼梦》,涉及到中国文明发展史的方方面面。该书编排精心,文笔畅达,可读性强。细细读两遍,对自己的历史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还可以去读一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该书截取历史的一个横断面,清晰地展开历史的画卷,仿佛让你直接触摸历史,具有一种历史的现场感。这对于形成你的历史观,提高你的史识,

无疑将十分有益。另外,唐德刚的《袁世凯当国》、《晚清七十年》有独特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

第二扇门是空间之门

我向同学们慎重推荐美国作家房龙的《地球的故事》。一个有见识的人,必须对周围的世界有所了解。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天文地理生态环境,乃至由此而形成的人文环境。其立意之高,文笔之妙,联想之奇,材料之详,都堪称一流。每一个读它的人,都将爱不释手。并且会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地球肃然而起敬意,从而明白,作为同一星球上的伙伴,我们祸福与共,休戚相关!你会永远记得作者谆谆告诫我们的这句话:“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就要共同承担责任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福祉”。

第三扇大门是感情之门

人的感情是需要激发、熏陶的。文学作品最能陶冶人的心灵。美国作家怀特的《夏洛的网》是一本童话。一般人认为“童话”只是给孩子们看的。其实不然。青年人、成年人照样应该读童话,这对培养爱心,留住童心,几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过去很少读童话的人,一定要补上这一课。

读散文小说也是提高自己情趣、品位、修养的一个途径,我推荐同学们读一读胡适杂文、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林语堂的《中国人》、茨威格的《人类群星照耀时》、史铁生的小说《随想录》、《丰子恺随笔》。因此,你将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第四扇大门是理性之门

建议同学们读一读《苏菲的世界》,这是一本通俗的哲学通俗读物,问世以来,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喜爱,本书通过书信的形式把深奥的哲学问题说得十分浅近,简明易懂,让孩子思考一下生命问题,思考活着是为什么,思考一下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要提高自己思想的深度,必须读一点哲学。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也许将来你进一步深造以后,会对这本书的某些观点不赞同,但对于初学者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7

这就是我的祖国,美丽而富强。在铺满大地的鲜花中,在蓬勃生长的松柏下,在满天朝霞的旭日光辉里我贪婪而庄重地读着您。

您是一本书,是一本横贯天地地巨卷,记载着孔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呐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也留下了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禁烟的壮举和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这些闪亮的文字象日月一样照耀着中华民族每一个自强不息的心灵。

读着您,我再一次感受到您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宏伟与辽阔。您记载了太多惊天动地地沧桑与沉浮耻辱地卖国条约在您的字里行间刻下了疤痕;侵略者带着帝国主义的尘埃践踏过您的美丽;十年的政治动乱也曾使您的双脚变得沉重缓慢......正当我叹息.悲伤并为您深深担忧之时,您又一次坚强地站起来了,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欢呼声中,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欢声笑语中,在神州五号顺利升上天的喜悦中,在雅典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中,您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还看到了一位朴实.从容的老人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画笔描绘出宏伟蓝图:经济以年均百分之九点八的速度增长,中国以稳居世界综合国力前六位并继续向前迈进。这一切多么令人振奋,多么使人倍受鼓舞!还有什么比拥有繁荣富强的祖国更令人神往令人自豪与骄傲?!

读着您,我陷入死沉思。您的内容是如此丰富,您的前程是如此美好:十六大宏伟设想为您注入新的活力;加速发展的光电子工业正在赶超世界前例;石油资源的大力发展一定能使我们自给自足;一湾浅浅的海水也绝不能阻挡我们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一切分明是一个民族向世界证明的.永远不会屈服和永远不会被摧毁的精神的呐喊!

乘着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祖国,我们坚信,您文字一定会更加精彩,您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爱国演讲稿800字二:不屈的民族】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我是xx班的xx,十分荣幸能站在这为各位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屈的民族》。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她的炎黄子孙以爱国著称。每当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国歌声在晴空回荡,民族自尊的血液就会在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血管中沸腾。

回望历史的长河,无数先辈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赤胆忠诚誓死捍卫自己不屈的民族。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篇章,去感受那一串串光辉的名字:从以死拒降,扬名百世的苏武,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为建设民主主义中国而抗争的孙中山,到为开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代伟人,从唤醒东方经济巨龙腾飞的邓小平,到推行三个代表的,再到贯彻实施党员先进性的每个名字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向来不屈不挠的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又是这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唤醒沉睡于心底的自豪。

我们国家从建国到现在一直在不断进步,不断上升,升到了一个万人瞩目的高度,虽然没有惊涛骇浪,但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在起伏,有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在激荡!

国徽,是齿轮中生长的麦穗,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是不屈民族的标志!赞美有时不需要歌唱,而应该用心聆听。

国旗,是我昼夜难眠的情感,他使每个生命都庄严起来、神圣起来,沿着国旗下的路向前进。

国歌,是容纳了神州大地百分之百的乐感,她的每一个音节都凝聚着东方民族的骨气,她的每一个音符都能够滋生咆哮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8

记者来到抚顺市新抚区民主小学见到了张镱露。听说大家想看她现场创作沙画,她挽起袖子走到沙画玻璃前,抓起一把沙子,均匀撒在明亮的灯箱上,用手指轻轻挥出几道弧线,原本散乱无序的沙子突然就变成了一幅画的轮廓,用指尖轻轻点抹,沙子就洋洋洒洒地变成了天上飞翔的小鸟、海上汹涌的波涛、漂泊的帆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并且画面连贯自然,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形象生动的动画作品。

张镱露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儿,绘画,舞蹈,钢琴,架子鼓,都学有所长。她连续五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多次在“摇篮工程”舞蹈大赛中参加比赛,在学校钢琴汇演中获得一等奖。两年前,张镱露的妈妈偶然发现了有教沙画的培训班,就带张镱露去看看,没想到她见到沙画就爱不释手。于是,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每逢周六,张镱露便去沙画班学习沙画。

老师先由基础手法铺沙和撒沙教起,接着是山峰、太阳、树和小路的画法,在彩色半透明的背板上,老师撒上一把沙子,用手细细勾画、撒抹,柔软细腻的沙子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儿。

“沙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学,铺沙、漏沙、捏沙……每种手法都要练习无数次。”张镱露说,一开始,她对于手法的运用还很生疏,画的时候都是随意涂抹,呈现出的作品往往很生硬,没有生命力。

为了练好沙画,张镱露不满足于在沙画老师那里练习,她让妈妈给她买了沙画台,这样可以天天在家里练了。记得刚开始练习画荷花的时候,张镱露用漏沙的方法怎么也画不好,就反复练习,等到再上课的时候老师对她说:“露露,今天的荷花画得比上周好很多,进步好大,在家没少下功夫吧?”张镱露笑着说:“是的。”

通过不断重复练习和沙画老师的耐心指导,张镱露与沙子建立起了默契,而她也沉浸在沙画的世界中,感受着沙画带给她的惊喜与快乐。因为沙画是转瞬即逝的,只能用照 听说年仅12岁的张轩维擅长古诗词创作,还有即兴赋诗的本领。记者来到盘锦市鹤乡小学,和张轩维刚碰上面,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能不能就此情景作诗一首呢?”记者问道。“好吧!”一脸腼腆的张轩维一边找来纸和笔,一边思索起来……

“要是紧张就过会儿再写吧!”一旁的辅导员老师生怕孩子被考住,为他捏一把汗的同时,也想给他个“台阶”下,毕竟“此情此景”来得也太突然了!令人赞叹的是,没出两分钟,一首既贴合情景,又才情俱佳的七言绝句便呈现在大家眼前:拂风杨柳缀星绿,伯乐至门表乐绪。拙笔却道小儿诗,怎了盛情思陋句。

谈起诗词创作,要从三年前说起。一天,三年级的张轩维偶尔读到宋代大词人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诵读的过程中,那优美的韵律,如画的意境便“渗透”到了他的头脑中。张轩维不仅被作者营造的艺术氛围所感染,而且还被作者那精于锤炼文字的功夫所折服。通过上网搜索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张轩S便沉浸在诗词的无穷意韵之中。

相较于现代文字的直观,张轩维说他更喜欢古诗词的含蓄,尤其是古诗词讲究韵律,朗朗上口,更有意境和内涵。

最初尝试诗词创作时,张轩维的作品比较幼稚,用他父亲的话说更像是“顺口溜”。于是,张轩维开始学习格律诗的平仄、用韵常识、节奏及语法特点等。

张轩维还想方设法找书看,他经常到书店买书,在学校的“红领巾书架”看书。张轩维最喜欢古典著作,虽然看不太懂,但在字里行间仍然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文化的积淀,张轩维开始了“激昂文字”。

和爸爸妈妈到公园坐船,微风拂面,风景怡人,张轩维即兴创作了一首《观池有感》:池上秋波静静随,夜深人静叶轮回。波涛时起动我感,明月照耀新映辉。

《卜算子・咏兰》是看到家里兰花盛开时有感而作的:花开几时休?却道春常驻,清幽淡雅含娇姿,春光明媚处。谁道春有归,归有复来路,待到群芳吐艳时,惟有香如故。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 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张轩维到世纪广场赏花灯,他悠闲地走着,一边观赏各式各样的花灯,一边吟咏着古人所作的有关赏灯的诗词名篇,别有一番滋味和情趣儿。到了晚上,爸爸、妈妈、叔叔、弟弟、妹妹一起围坐在太爷、爷爷、奶奶身边说说笑笑,看到所有人的眼神里充满了亲情与希望,张轩维按捺不住感动,赋词《水调歌头・元宵夜》并朗诵:明月对清酒,纵歌饮青天。人间阑珊灯火,今夕胜千年。东风金烛漫天,锦阁琼楼飞檐。飘渺云缠绵,低头望澹水。碣石映苍天。烟波亭,金樽酒,天地间,明月有情,岂不为人尽团圆?人当共在时欢,月是无缺时全。今宵无思念,同饮聚散酒,千里寄团圆。

张轩维喜欢把作品发到“朋友圈”,不是炫耀,也不期待点赞和好评,而是渴望“高人”指点。

一天,张轩维在奶奶开的照相馆写作业,恰巧碰到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叔叔来洗照片,通过奶奶引荐,张轩维向编辑叔叔请教了许多文学知识。当编辑叔叔看到张轩维的作品时,尤为惊讶,觉得面前这个小小的孩子诗词功底很深,更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诗意。随后,编辑叔叔挑选两首小诗在刊物上发表了。尽管只占版面的一小部分,俗称“豆腐块儿”,但毕竟是处女作,捧着公开发表的文稿,张轩维内心里那个激动啊!

老师这样评价张轩维:感情丰富、性情纯朴,说话爱引经据典,知识面广,写作文以及生活中常常不由自主地以诗词表情达意。老师的推波助澜,也让张轩维“诗兴大发”――几乎每堂诗词鉴赏课上,他都会朗诵诗词给同学们听。

与诗词结缘,让张轩维成了校园里的“明星”。2015年6月,张轩维参加“浓情端午粽叶飘香”文艺演出,他用自己创作的诗词精彩地演绎和诠释端午的由来;8月,张轩维参加全国少年儿童经典讲读诵读大赛,一首《离骚》获得盘锦赛区第一名;10月,张轩维获得盘锦市读书小达人比赛第一名……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首好的诗词,都是经过不断推词敲字、反复修改而来的。张轩维也有被“僵”住的时候,这时候,他就会觉得知识储备不够,于是继续大量阅读。

《中国诗词大会》对张轩维的影响很大,参赛选手下至7岁小女孩儿,上到花甲老翁,各类诗词达人集聚一堂,场面十分震撼。张轩维从这档他所喜爱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中国古诗词复兴的势头:诗林有别情未了,夜梦其情不曾晓。举杯斟饮一樽月,但见诗情在碧霄。

从电视上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听参赛的选手和点评者答题、讲解,张轩维如沐春风。看到这些人的努力,张轩维暗下决心要多背古诗词,多积累,就像台上的一位大姐姐说:“我们喝水是为了活着,我们喝茶是为了活得更好。生活不能仅仅是活着,为了活得更好,所以我们还要有诗和远方。”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9

论文摘要:《宪法》第四章经过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修正后,现在依然存在着四个值得考虑的技术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某些词语采用不当,由此引起概念混淆,立法原意不能得到准确表达;第二,新增加的条款在排列时采用了与原来不同的原则,由此造成了排序上的紊乱;第三,个别条款只言其一不言其二,由此影响了条文内容的完整性,也给法律造成了漏洞。为此,宪法第四章有必要再作一些技术性调整,从而使它更加完善。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四章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规定。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本文简称《宪法》)第四章相应发生了两处变化,一处是章名由原来的“国旗、国徽、首都”变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另一处是第136条由原来的一款变为两款,即把国歌的规定作为第2款插入到第136条原有的国旗款项之下。反复研读了修正后的《宪法》第四章全文,笔者觉得有四个技术性的问题值得探讨一下。下面分别陈述。

《宪法》第四章的章名现在由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这四个主题词构成,前三个都是“国”字打头,整齐划一,明白表示它们都是代表国家的,而只有第四个主题词是例外。由于这“四缺一”的用词方法,整个章名在文字上的协调性就受到了影响。因此笔者设想,如果能用“国都”一词来替换“首都”,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因为,这两个词的含义完全一样,但前者却是“国”字打头,与其他三个主题词保持一致,这样整个章名就能产生一种语言上的排比美。此外,“国都”一词在语感上也比“首都”显得更正式一些,所以更适合在法律文本、尤其是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文本中作为书面语使用。总之,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条文不仅应当立意明确,从而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且也应当用词精要,从而成为人们的行文典范。

用“国都”一词来替换“首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我们知道,汉语中另有一个名词与“首都”一词很相似,它就是“首府”。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首府”的含义有两层,第一层是指民族自治地方(如自治区或自治州)的政权机关所在地,第二层是指附属国和殖民地的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显然,这两层含义都与“首都”一词的词典释义(’即国家的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完全不同的。然而,由于“首府”和“首都”这两个名词在字面上太接近了,以至于人们如果望字生义地去理解,就会从两者得出同一的含义,即“第一都城”。

既然都是“第一都城”,那么这两个名词就既可以代表词典释义上的“首府”,也可以代表词典释义上的“首都”,于是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就会在人们心中模糊起来,乃至最后完全消失掉。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宪法学》一书在阐述国家标志时有一句话:“首都也称国都、京城、京师或首府”;二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宪法学》一书也有类似的表述:“首都也叫国都、首府”。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法学专家,他们尚且会有此种误解,遑论普通民众。

所以,将“首都”和“首府”混为一谈的现象应该说是有一定普遍性的。为了避免这种错乱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考虑用“国都”一词来替换“首都”。因为,“国都”不会像“首都”那样因字面相似而与“首府”发生混淆,而且它以一个“国”字开头,直接表明它是指国家的第一都城,而不是指附属国和殖民地的第一都城(后两者因缺损,已不能成为正常意义上的国家了),更不是指地方政府的第一都城。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决议规定:“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从这份部级的文件中可以看到,“国都”一词其实早就被正式采用过,然而后来不知是何原因,宪法却改用了“首都”一词。那么现在,鉴于上述的两条理由,宪法能否依照先例再将它改回去呢?

在此次修宪前,《宪法》第四章对国旗、国徽和首都这三者的规定是由三个独立的条目分别加以表述的。然而修宪后,第四章依然维持了三个条目,而只是将新增加的国歌规定作为第2款挂靠在第136条(原国旗专条)下面。这种挂靠的排列方式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国歌只不过是国旗的附属品,同时,在排序上也显得有些紊乱。

之所以采用挂靠的排列方式,很可能是基于对下面因素的考虑,即升国旗时总要伴奏或伴唱国歌,两者常常在同一场合使用,性质上很接近,所以就将它们归并在同一条条目之内。但是事实上,国徽不也是常常同国旗一道悬挂在各级人大和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上面的吗?这两者的性质不也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吗?但为什么没有取消作为国徽专条的第137条而将它变成第3款归并到第136条中去呢?

法律条款在排列上应当遵循同一个原则,即要么按照事物的不同性分条排列,要么按照事物的关联性合条排列。如果这两种原则交替采用,势必会造成条款层次上的混乱。《宪法》第四章的条款在修宪前是依照前一原则排列的(即三个条款分别对应三项不同的内容),那么修宪后新增的条款就不该依照后一原则合条排列。而且事实上,国歌与国旗、国徽、首都彼此地位相等而作用相异,所以完全应该单立一条而与后三者并列齐观。为此笔者建议,将第136条第2款(即关于国歌的规定)抽出来成为独立的第137条,而将国徽和首都的内容分别顺延为第138条和第139条。这样,第四章的条目排列就显得合理而有序了。

《宪法》第四章第137条在描述国徽图案时有一句话,即“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笔者以为,这里“天安门”一词在表义上是不准确的。因为从字面上看,“天安门”的含义仅仅是指城门,而我们从国徽图案中实际所看到的却是连城门在内的整座天安门城楼。城门与城楼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两者概念并不相同。所以,《宪法》第137条使用“天安门”一词来表达国徽图案中的天安门城楼,就会给人一种名不符实的感觉。

当然,由于习惯的缘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到“天安门”也许会联想到这就是指天安门城楼。但是,联想过程毕竟是一个概念转换的过程,它需要经过人们的主观判断,这就存在着判断失误或者无法判断的可能性。而宪法是国家法律,其立法涵义应当准确、直观,没有必要也不可以依赖人们的概念转换来臆测。为此,宪法条文在用词上必须做到精确、规范,从而使人们通过字面就能直接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而那些简略式的、口语化的词语则应该避免采用。为此笔者建议,将《宪法》第137条中那句描述国徽图案的话语修改为“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城楼”,这样人们就能循名而责实了。

另外根据史料,当年政协筹备会在向全国征集新中国国徽图案时,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具有政治、历史、文化、民族或地理等方面的中国特征,n(r,ss3而天安门城楼正是作为一种多面性的中国特征被纳入国徽图案的。因为从政治和历史上讲,开国领袖就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的诞生的,而新中国的诞生则充分证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从文化和民族上讲,天安门城楼的建筑艺术透示了浓郁的中华文化和民族风情;从地理上讲,天安门城楼座落在北京,而北京是中国的国都。显然,所有这些方面的中国特征只有通过整座天安门城楼才能充分展现,而单一的天安门是无法将它们全部包容的。所以,《宪法》第137条中的“天安门”一词应当改为“天安门城楼”,这样,宪法的表述才能同国徽图案原本的设计意图保持一致。

《宪法》第四章第13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第1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这两个条款分别描述了国旗图案和国徽图案的具体图形及构成方式,是从形式方面对两幅图案所作的规定,它能使人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但是,这两幅图案包含什么意思,即图案的内容是什么,第四章却只字未提。

这里不妨回顾一下。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旗的决议案,决议中说:“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这句话前一半阐明了国旗图案的式样(即形式),后一半阐明了国旗图案的含义(即内容),在表述上做到了完整无缺。相比之下,宪法第四章不也同样应该做到这一点吗?国旗和国徽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都是代表国家的,因而这两幅图案的内容实质上也是体现了一种国家意志,宪法第四章完全应该将它们明文列出,从而昭示于天下,而不应该是相反将它们埋没在图案表象的背后。

另外,宪法第四章如果能对国旗、国徽图案的内容加以明文规定,还可以起到为这两幅图案作权威释义的作用。我们以国旗图案为例。当年五星红旗图案的设计者曾联松将五星中的四颗小星设想为代表建国初期中国社会上的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在政协会议讨论时有人提出异议,说如果将来进入社会主义,后两个阶级消灭了,国旗图案不是又要改了吗?于是同志建议说,那就不提四个阶级,而改提所有五颗星合起来是代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对此,人们一致表示赞同。

所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所通过的国旗决议案中就采用了这一定义(参见上文)。后来,新华通讯社在1949年11月15日发表的答记者问中也再次阐明了这一定义。[4可见,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的说法从一开始就被取消了,它们最后确定的含义是泛指全国各族人民。然而时至今日,还有人不断在沿用“四个阶级说”。例如,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读报知识手册》、辽海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开国大典6小时》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宪法学》等书籍在介绍五星红旗图案时,无不将四颗小星解释为代表建国初期的四个阶级。发生这种歧义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至今对国旗图案的内容还没有作出最具权威的宪法表述。所以,宪法第四章有必要在国旗以及国徽条款中加入对图案内容的规定,从而统一人们的认识,有效防止歧义现象的发生。为此笔者建议: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篇10

读书使人成长,读书可以丰富精神,充实生活。读书的美妙无法用言语完美的诠释。如果,有闲暇时间,请放下手机、游戏,多读一些好书吧!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请您阅读。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1中华文化瑰宝——唐诗

——读《唐诗三百首》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在唐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的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诗约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浩如烟海的唐诗迸发出最美的光彩。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呢?

第一,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让诗歌飞翔的是想象。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小溪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着,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动听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读一首古诗,我的脑子感觉都在“放电影”,那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铭刻在心中,让我如痴如醉。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望着滚滚长江,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能更好抒发自己感情。当你看到落日那壮观景象的时候,不是:“哇,有好多鸟!”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当你看到一池荷花时,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唐诗的:

第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读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能从中获得快乐。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寻找理解的钥匙。古诗中的关键词,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理解古诗的金钥匙。比如杜甫的《春雨》,这首诗就是围绕关键词“好雨”来写作的。这场雨好像知道农民的需要,应时而来,大小合适,滋润万物,这不是好雨吗?而且,这场雨夜晚悄无声息地下,不妨碍人们的劳动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联系实际学习。古诗中的很多诗句,如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春天,你会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夏日,走近荷花池边,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注解;秋季,火红的枫叶,你会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多么恰当!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理解古诗自然轻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将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2小口袋书里的大世界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我有一本口袋书,它叫《唐诗三百首》。它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有一条细细的绿色小绳系在上面,搭配起来很是可爱。它就像我的一个好伙伴,我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别以为这本口袋书很小就没有用处,其实它可是古人生活的万花筒,它带给我们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四季变化,大好河山,喜怒哀乐……都在这里找到精彩的描绘。我们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过的诗歌都在这里可以找到,有的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年四季,季季不同,这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合适的表达。我们都说春天是最美的、最有希望的,确实如此。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春风、春雨,静悄悄、柔绵绵的感觉,让人特别珍惜。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到了春风唤绿的力量。夏天,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更是美不胜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把一幅山树、人家相互环绕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秋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秋天枫林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成为现在人们旅游看枫叶的经典表达。秋天,万物萧瑟。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了枯叶满天的景象。也有对秋天唱赞歌的,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冬天是雪的世界。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大雪纷飞人归来的景象。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冬雪来势的急、来势的快,表达得形象生动,也写出了诗人面对满天雪花的喜悦心情。可以说四季的美景都在这本《唐诗三百首》里了。

《唐诗三百首》还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描绘了出来。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把祖国山川河流描绘得活灵活现,让荒凉的沙漠变得十分美丽,令人神往,成为千古传唱。

我们知道,诗歌都会表达情感。《唐诗三百首》表达了很多真挚的情感,其中最感动我的就是友情。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手法夸张,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朋友之间的不舍、留恋写得十分生动。还有的诗表达了个人情怀,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人老年衰的伤感。我们熟知的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佳节对亲人的怀念。

《唐诗三百首》还告诉了我们不少道理。比如《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有目标,有愿望,就要更努力,积极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代诗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经典。我这本口袋书中的诗歌不少在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看到它们,我很亲切。我感觉唐诗三百首就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世界。阅读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还能懂得一些诗中的道理。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3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爱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4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5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只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6《芳儿的梦》是叶圣陶老先生《稻草人》这本书里面的一个小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芳儿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也爱自己的妈妈。

芳儿妈妈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芳儿的姐姐要送给妈妈一个花球做礼物。芳儿觉得她送给妈妈的礼物一定要比姐姐的好。芳儿想到了家里的一切,想到了野外的一切,想到了街上的一切,但是还是想不出要送什么给妈妈。她一定要送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给妈妈。芳儿把心愿告诉了天上的月亮姐姐和云哥哥,月亮姐姐和云哥哥告诉芳儿,星星就是给妈妈的的礼物。月亮姐姐带着芳儿到天上去摘星星,芳儿把摘来的星星串成了美丽的星星环。她把亲手做成的最独一无二的礼物送给妈妈,妈妈一把抱起了她,慈祥地看着芳儿,芳儿很满足。

我的妈妈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高中教师,她工作很辛苦,每天早早就要去上班,有时候晚上和周末也要加班。妈妈在生活上很关心我,周末总是问我想吃什么菜,然后去菜市买我最喜欢吃的菜做给我吃。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经常过问我的学习,还耐心解答我不懂的题目,鼓励我要认真努力争取进步。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周末的时候,妈妈总带我去骑车、打球、跳绳,她希望我有棒棒的身体。寒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到各地游玩,帮助我增长见识。妈妈还经常教育我在学校要做一个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好学生;在家里要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做懂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