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征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07:48:07

幸福家庭征文

幸福家庭征文篇1

402班·梅漫妈妈

我很欣喜地看到这个征文的题目,——“幸福德育”!从这个题目中,我看到作为孩子成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校,已经不再将分数和成绩看作是唯一的重点,而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品德的教育,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转折与进步,让人看到创新与希望。而作为家长,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首先,“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家长应该重新审视和学习“怎样作家长”这门课程。

人们常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父母所面临的“家庭教育”越来越被学校和社会所重视,凡家有小小孩的人们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无助与迷茫,甚至有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知自己该怎样作妈妈,怎样作爸爸了”,于是社会上渐渐衍生出各种讲座,各种书籍,各种报告,各种光盘,专家满天飞,我们已到了需要指导和教育怎样一名家长的地步,不知是进步还是悲哀。而老舍在怀念他母亲时说“我真正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作为家长,作为孩子启蒙和终生的老师,我们是否到了应该反省和学习的时候了?

第二,家庭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家对于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港湾,让人无论身处何地,一想起来内心就充满了回归、自由、安全、温暖、甜蜜、休憩、抚慰、力量等等一切代表着温馨和谐,自然美好的情愫。特别是在一个人幼年的时候,家就应该如爱默生所说,它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所以我觉得,作为父亲就应该是用他的诚实、智慧、勤恳、责任给家庭带来坚实的基础,母亲则用炉火与勤俭编织温情,孩子则在家的乐园里得到无条件的爱与关怀,就算犯了错受了伤,也可以得到无条件的原谅和疗治,让迷路的灵魂得到回归和修复,这就家,这就是爱,这就是幸福!孩子只有在被爱时才学会爱,被宽容时学会宽容,这样在集体中他才可能被大家所接受,他才可能感受到幸福,以及具备给予别人幸福的能力。

第三,“德育”最重要的要素仍然是“爱”。

古人说“有才无德,行不远。”“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乃小人。”古今往来多少圣人,只为坚持自己的德性,最后赢得后人的尊敬与仰慕。当今社会中,最后嬴得商机和财富,赢得荣誉和尊敬的,依然是那些德才皆备的人。

一个人再有才能如果没有品德,也只会如药家鑫一样,不但不会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带去幸福,反而遗害社会,加难他人。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爱”,这个爱是宽泛与博大的。但前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父母,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父母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父母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是的,家庭是爱的港湾,真爱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先引导孩子爱家庭,爱父母,爱自己周围亲近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让爱扩展,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让他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家乡、居住的城市、名胜古迹、壮丽山河、还有勤劳智慧的人民,让孩子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与现状,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树立建设未来祖国的理想。

第四,言传不如身教。

幸福家庭征文篇2

“家庭文化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本届艺术节将在前两届的基础上拓展创新,以“文明成都幸福家”为主题,多方面展示近年来我市家庭文化建设和城市文明创建取得的丰硕成果,全方位展现我市城乡家庭及广大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主要活动内容有:开幕式、廉政文化进家庭知识竞赛、家庭才艺展、美术书法摄影展、家庭体育运动展示、家庭幸福感言征集、百姓故事大王PK赛、少儿系列活动、亲子讲座、“我家阳台最漂亮”评选、优秀典型表彰和闭幕式。

真正零门槛

家庭才艺作品火热征集令

有才艺,你就来!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即将来临之际,由成都市妇联主办、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和成都紫博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家庭才艺大赛”以零门槛的形式,面向所有成都家庭征集才艺作品。

8月20日至9月9日期间,只要上传家庭才艺视频作品,就有机会获得参与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线下舞台表演的机会,同时还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

无论你是二人世界的小两口,还是三口之家、四世同堂,甚至是和同事、朋友以及邻居们组成的“大家庭”,都可以来参加本次家庭才艺PK赛。

高富帅?白富美?华丽的舞姿?高亢的歌喉?这些统统不需要!只要你爱聚光灯,只要你享受喝彩,只要你敢秀,无论是歌舞、小品、曲艺,还是杂技、魔术等都可以,本次大赛统统接招!现在,就牵上家人的手,带上你的家庭宣言,为家而战吧!

所有上传的视频作品由网络投票评选出的前24名,将进入9月中旬的线下比赛,通过现场PK,由专家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优秀奖18名。一、二、三等奖将分别获得现金1000元、800元和500元的奖励,18个优秀家庭将获得300元的超级大礼包。

我与我的城市我与我的家

幸福感言征集令

为迎接“家庭文化艺术节”盛大开幕,成都市妇联主办、《成都女报》协办的“我与我的城市我与我的家”幸福感言征集暨感悟幸福家庭评选活动,现已正式开启。

对城市,对家庭,对情感,对伦理,对亲子,说出你的幸福感言。优秀的成都家庭感言都将被刊载于本报,并最终收集成册,广为传播,引领这个城市睿智的精神生活。

本次“家庭文化艺术节”,成都十大“睿智成都·感悟生活”幸福家庭将在评选后诞生,展现蓉城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幸福家庭征文篇3

目前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并有一大批科研成果问世。但幸福主题本身仍然存在众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对高收入阶层、农民工、边远山村的村民、民办学校教师等这类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他们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对明确幸福感的形成、影响因素、心理机制等问题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国外教师幸福感研究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教育学概念界定阶段和多学科概念界定阶段。前者以Scott 的研究为标志,主要基于教学场域,认为职业倦怠和幸福感是教师教学工作结果的两个侧面,彼此是此消彼长的关系[1,2]。后者则开始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多学科化。国内有关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大都采用Diener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部分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教师的幸福感或职业幸福感作了界定[3-8]。如苏娟娟(2005)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工作中的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的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9]。部分研究是针对调查量表的,一类是直接使用国外幸福量表或在其基础上得到的修订版,另一类是借鉴国内学者编制的幸福量表揭示了教师幸福感的概念、测量工具、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一特殊群体,他们除了要应对公办教师所面临的所有工作外,还要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各方面的压力,但其劳动强度、收入水平、社会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公办教师差距较大。研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其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揭示其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积极、和谐、幸福地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为民办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民办学校举办者更好地的管理和稳定教师队伍提供方法和建议,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科学合理、持续健康发展[10-12]。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问卷设计与指标选取

教师主观幸福感?u价是以教师在工作单位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为基础而形成的实际评价,主要包括学校提供的软、硬件环境、教师自身因素以及家庭因素三方面。其次,通过开放式的访谈方式调查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让他们列举出影响自身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将出现频次多的因素作为构建指标体系和问卷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综合以上因素将主观幸福感划分为三个维度(学校、个人、家庭)19个评价指标,据此进行问卷设计,其中,19个评价指标分别为学校的晋升制度、科研环境与制度、教学环境与制度、进修制度、行政参与、薪酬体系、教师被认可程度、课余文化生活、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工作情绪、学生层次与素质、单位性质、工作倦怠状态、家人支持、工作和家庭和谐程度、教师工作成就感、心理满足感以及工作的喜悦感。将这些指标按 X1,X2,…X19的顺序做出标记以便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在陕西省8所民办本科院校中发放调研问卷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189份,回收率为99.1%。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青年教师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学历、收入、职称、婚姻等方面;第二部分,主观幸福感评价,采用李科特五级量表,每个指标分别按照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设 5 个等级,其对应得分为 1,2,3,4,5 分。

(三)样本描述性统计

问卷调查中教师的基本特征是:性别比例上,男性教师占32.5%,女性教师占 67.5%;婚姻上,已婚占80.2%,未婚占19.8%;年龄结构上,20―25岁占2.6%,26―30 岁占44.7%,31―35岁占43.1%,36―40岁占9.5%;职称结构上,无职称占9.9%,助教占32%,讲师和副教授分别占51.6%和6.5%;学历构成上,大专占4.4%,本科占28.2%,硕士、博士分别占62.7%和4.7%;收入方面,4万以下的教师占33.0%,4万―6万元占48.7%,6万―8万元占13.0%,8万元以上占5.3%。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比较齐全,覆盖范围广泛,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主观幸福感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法是在众多相关因素中求出潜在的、起支配作用的少数几个因子来综合反映全部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然后根据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确定每个因子的影响力,即重要程度。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意义决定了其在研究主观幸福感中的有效性。数据分析使用 SPSS19.0 软件[13]。

四分图模型[14]是一种偏于定性研究的诊断模型。对每个指标设重要度(指标权重)和满意度两个属性:横坐标(X轴)表示各项指标的重要系数,区域内的分界线XO为所有重要系数的平均值;纵坐标(Y轴)表示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区域内的分界线YO为所有满意度的平均值。本文根据因子分析法所确定出来的每个指标的重要系数和幸福程度的实际得分,将影响因素归进四个象限内,相关部门可按归类结果对这些因素分别处理。

(一)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

首先对19个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指标较多,相关性分析矩阵较大。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 P 值全部小于 0.4,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

KMO( Kaiser-Meyer-Olkin)检验是对采样充足度的测度,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是否很小;Bartlett 球形检验是检验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矩阵,表明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1),问卷调查结果适宜做因子分析。

(二)主因子提取

在因子提取中以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确定主因子个数,根据这个原则提取3个主因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 63.287%,考虑到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性,前3个主因子已包含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把19个评价指标划分为3类进行研究(表2)。

从表2看,第一主因子(F1)主要是学校所提供的一些制度和政策,作为教师而言,无法改变只能适应的客观因素,命名为学校因子;第二主因子(F2)主要是与教师本人相关的因素,命名为个体因子;第三主因子(F3)主要是与家庭有关,命名为家庭因子。

(三)因子得分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水平,需要计算主因子得分。因子得分矩阵如表3所示,据此可以得出主因子得分表达式:

同理可得F2、F3的表达式,式中 X1-X19是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均值,并将计算结果进行百分化处理,结果为:学校因子 F1= 24.5,个体因子 F2= 40.9,家庭因子 F3= 43.2,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计算公式:F = 0.447F1+

0.292F2+ 0.261F3,进行百分制换算之后计算结果为F=34.4。

(四)指标重要性排序

根据因子得分矩阵和因子分析法数学模型的意义,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这些数据(相当于数学模型中的载荷)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出每个评价指标在相应主因子上的权重[14](见表4),可以将这些评价指标更为细化,以便清楚地看出每一个指标对教师幸福感影响的重要程度。

(五)三大主因子的四分图模型构造

根据四分图模型的含义,依据表4中评价指标在主因子上的权重及测量均值分别构建三大主因子的四分图模型。

由图2可以看出:晋升制度处于A区,是教师幸福感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学校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使其成为优势特征;教学环境与制度、科研环境与制度、进修制度、薪酬制度、教师被认可的程度、学校提供的课余文化生活,是亟待改进的重点,这些因素权重高,但教师感知评价低。行政参与位于C区为次要改进因素。

由图3得出:单位性质处于A区,属于重要系数和教师幸福程度双高的指标,这是由民?k高校相对灵活的体制以及发展的大好势头所决定的,很多教师已经不会为自己呆在民办高校而对未来担忧;教学压力、职称压力、工作倦怠、工作情绪处于B区,是亟待改进的重要因素。

综合因子分析结果和家庭层面四方图模型得出:家庭因子得分最高,同时也是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指数中权重较高的一个指标,因此,提升家庭幸福尤为重要。具体来看,工作的成就感和家人支持处于A区优势点,工作的喜悦感、工作和家庭和谐处于C区次要改进点,工作的满足感处于D区维持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偏低,得分仅为34.4,在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方面任重道远。从3个主因子的得分上看,家庭因子得分最高,学校因子得分最低,个体因子得分居中,说明学校是导致总体主观幸福感偏低的直接原因。

(二)建议

1.学校层面

要增加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首先要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设置合理的评价、晋升、考核制度,让人人都有表现和被认可的机会;提升服务质量,工作程序简单化,尊重、信任、支持教师,给教师创造宽松、高效的工作环境;增加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合理的职业晋升通道,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学科研考评机制。其次要在办公硬件设施上进行改善,如良好的办公条件、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源等。最后且最重要的是逐步提升教师相应的工资、福利及待遇,尤其对于职称较低的年轻教师,要解决好他们的周转住房、子女的入托入学等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才有可能让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感到幸福。

2.个体层面

主观幸福感从本质而言是一种自我的心理体验。因此,从个人角度而言,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修炼,增加自信,提高修养,保持愉悦心态,增强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正能量,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幸福家庭征文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50-03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校长应对本校优秀的校园文化进行传承,并融入与时俱进的新的元素,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当前,“走特色办学之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已成为各校追求的目标。什么是特色办学?学校怎样才能实现内涵发展?究其本质,是打造校园文化,建立一种核心办学理念,形成校园精神风范,构建和谐育人氛围,并将育人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它激励着学校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极大地影响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为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形成一定的文化内涵,让文化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使其转化为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内化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方能使学校展现出独树一帜、卓尔不凡的魅力,最终实现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的目标。

南宁市壮志路小学在打造学校文化的过程中,经过对学校历史的追溯,反观当下的教育,进行深度的学习与思考后,提出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该校特色办学的经验,探讨学校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围绕“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落实“师师有特色,生生有个性,人人有发展,让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家长幸福地合作”的办学目标,该校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逐步进行特色办学的实践。

一、实施幸福管理——服务奉献,以人为本,高效务实

幸福管理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管理者感到幸福,二是管理的过程要科学民主,三是要让师生感到幸福。壮志路小学提炼出了幸福观四要素,即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投入的角色、充实的精神,四者共同发展才是幸福的人生。作为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而是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作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分数最大化,而是追求进步最大化。

学校以“服务奉献、以人为本、高效务实”为管理的行动指南,坚持行政管理例行制度(教代会、周一行政例会、干部民主评议等),实施教师阳光幸福评价工程(制定《德能勤绩考核细则》、《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班主任考核办法》、《教师幸福成长手册》等),用心打造优秀的管理文化,让全体教师在和谐的管理氛围中提升职业幸福感。

学校积极推行校园情感管理,推出“四个一点”幸福管理策略,促进教师幸福地工作。一是“柔一点”,少一些掷地有声,多一些春风化雨;二是“暖一点”,少一些生硬僵冷,多一些人文关注;三是“粗一点”,少一些面面俱到,多一些个性张扬;四是“活一点”,少一些生搬硬套,多一些宽容理解。“四个一点”的幸福管理策略,给予了教师乐业的空间、创新的空间、成长的空间、自我评价反思与调节校正的空间,让教师们感觉到被人尊重、被人关心、被人理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还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功能,以“关爱”为轴,以“团结”为面,以“活动”为桥梁,使领导班子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真正呈现“人心和顺、事事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让全校教师体验到人际和谐的幸福。

二、塑造幸福校园——精美雅致。温馨和谐,促学净思

根据学校的布局,围绕“幸福之花处处开”的思路,利用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精心设计和打造学校的幸福内涵的外化环境,塑造“精美雅致、温馨和谐、促学净思”的幸福校园。在校园、文化长廊、楼道、教师办公室及教室悬挂师生们收集和创作的幸福格言、文章及书画作品,通过营造浓厚的幸福文化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有回家的感觉,感到幸福满满。

开展“幸福大家谈”活动,利用幸福格言征集活动,讨论“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如何创造幸福”等话题。以“追问幸福”、“寻找幸福”、“创造幸福”为主题布置楼道和班级墙面文化。“寻找幸福”活动可以使学生从历史的沿革感受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点滴关怀。每个学期末都开展“幸福一刻,温馨回眸”、“幸福故事大家讲”活动。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宣讲幸福故事。举办教师沙龙,让教师们以“我们的幸福是什么?”为主题撰写文章,并集结成册在校内传阅。

创编幸福校歌《幸福成长的乐园》,在原校歌的基础上,向全校师生征集校歌歌词,请专业人士谱曲。创作幸福校标,在原校标(木棉花:代表珍惜眼前的幸福)的基础上,向全校师生征集校标图案。

三、涵养幸福教师——心态阳光,博达仁爱。成就学生

没有教师心灵的舒展,何来学生心灵的舒展?教师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又如何去让学生感受幸福?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除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以外,唯一可以送给他们的,就是幸福了。校长应把幸福送给老师,让老师天天生活在幸福之中;老师应把幸福送给学生,让学生天天生活在幸福之中。壮志路小学的做法:一是实施“阳光心态工程”,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等,举办教师阳光心态系列讲座和沙龙,举办教师心理辅导及健康知识讲座,引导教师读己(了解和疏导自己,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和读人(与学生家长平等对话等),帮助教师幸福生活、快乐工作。二是加强师训工程,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开展读书活动,专门放假让教师读专著,进行“书香教师”评比,开展基本功的训练和展示活动,让教师写教育故事并在全校分享,开学组务会讨论“幸福格言”,平时发放“精神课间餐”,宣传校训、校标及幸福教师打造的标准等,让教师博达仁爱。三是要求教师认真参与课题实验,在实验中提升自己,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让学生每天的成长成为教师幸福的理由,在成就学生中使教师成为幸福的研究者。

四、打造幸福课堂——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共享

立足学生幸福地学,壮志路小学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优质的幸福课堂。提出幸福课堂有两个层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机会,是幸福课堂的低级层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拥有个性和特长,是幸福课堂的高级层次。

学校一是以“六化”互动引领“幸福课堂”。要求做到:教师备课团队化,学生预习问题化;教师上课互动化,学生上课参与化;作业布置生本化,学生练习多样化;教师辅导个别化,学生复习及时化;教师实验标准化,学生实践生活化;教师评价多元化,学生反馈常态化。二是以课题研究助建“幸福课堂”。通过学习“211”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师生、生生互动、点评与拓展10分钟;学生当堂练习巩固不少于10分钟)和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的学习研究,大力推行教改实验,坚持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形成打磨课堂、展示课堂的浓厚氛围,让师生踏上轻负高效的“幸福课堂”之旅。

学校还把“让孩子堂堂课都有笑声”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之一,让每节课都走向优质教育,师生在其乐融融中,教学相长。学校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为抓手开展小课题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研究解决一小点,如此循环往复,总结成果,召开成果推介会,让教师充满幸福地成长。最终,形成一套幸福课堂的构建标准。学校还积极创编幸福课中操(即幸福醒脑操),该操根据“五指操”以及中医的按摩原理,集合集体的智慧,同时外请专家指导创编而成。该操能有效缓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疲劳感。

五、培养幸福学生——德馨学实,明理诚信。智慧阳光

学校以幸福教育为主题,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朝着成为“德馨学实、明理诚信、智慧阳光”的壮志学子而努力。学校主张教育孩子:有德自然香,有责记心上。谨记德行六字真言:不伤害、不妨碍。不伤害、不妨碍,不做让人痛苦和讨厌的事,事前思考,事后反省,这就是有德行的人。我们的孩子不伤害、不妨碍自然,就会珍爱生命;不伤害、不妨碍社会,就会热爱生活;不伤害、不妨碍学校,就会主动学习;不伤害、不妨碍老师,就会尊敬师长;不伤害、不妨碍同学,就会团结同学;不伤害、不妨碍家长,就会孝敬父母;不伤害、不妨碍自己,就会积极向上。时刻牢记责任心口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内的事情尽力做,出了问题敢担当。

围绕不伤害、不妨碍,学校开展了以“在敬净静中幸福成长”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利用校会开展“小故事大道理”活动;组建“红领巾广播站”,开展新闻播报、名人回忆录播报、校级优秀作文播报等活动;开展“经典分享,阅读传递,好书献母校”活动;每周二下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分级分组,保证人人有组,生生有活动参加,学校编印校本兴趣小组活动教材;“六一”前后开展“壮志幸福成长文化展示周”活动;每个学期开展背古诗比赛;春季学期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秋季学期开展爱科学月活动;开展以“走进水街文化”为主题的学生探究实践活动;创“寻找幸福”、“幸福讲坛”、“幸福花开”校刊,评选“幸福班级”,表彰“幸福之星”……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另外,篮球运动是壮志路小学最强的运动项目,近十年来曾经两度获得南宁市篮球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目前,学校继续重点抓篮球训练,每班每周开设篮球课上课时,自编篮球校本教材,定期组织班际间的篮球比赛,让学生毕业时“人人会打篮球”。

六、培训幸福家长——有德行,有责任,有真爱,有信念,有智慧

依托广西立体化实验课题,学校开展“构建合作式学习型家庭的研究”(南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家长学校指导和提升家长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水平,使其主动地与学校、教师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经过了一年来的努力实践,学校构建学习型家庭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良好习惯正在养成,各班的班风和学风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教育方法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度逐渐提高,家校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一些单亲家庭、“教育困难”家庭得到了很好的帮扶,家庭教育的环境得到了实质上的改善,“合作式学习型家庭”已经初具规模。家庭的细微改变,成就了孩子的大变化、学校学习氛围的大变化。

学校的“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区、市妇联乃至全国妇联的领导都曾经亲临学校参观和指导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立体化”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以及国家“家庭教育”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的现场会在壮志路小学成功举办,充分体现出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工作的实效性。与此同时,随着各种实验活动的不断延伸,学校将研究制定出有学校特色的各项实验成果手册,让家长也树立目标、发展自己,感受到获得成长的幸福,使“构建合作式学习型家庭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幸福家庭征文篇5

主观幸福感通过幸福指数加以衡量,幸福指数是指用以反映民众幸福感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其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比较,它被视为体现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2006年2月21日,中央公布了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将全面推进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同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对策。另一方面,可以时时检测我国农村居民对自己生活区域的物质环境、社会福利和精神文化满足感的动态变化趋势,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

(一)国外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最初动因就是要寻找一种能够度量人们生存状态的主观指标体系,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始终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和研究兴趣出发,发展了多种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形成了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心理发展这三种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传统。一些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者在尝试构建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体系过程中,发展了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者们选取的主观幸福感纬度主要包括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满意感。

(二)国内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

1 主观幸福感国内测量工具的试测性研究

自80年代中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入我国之后,许多学者对其研究的同时,对其测量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研究者在研究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对城市居民、大学生、教师和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问题,但大多沿用了国外同类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 国内主观幸福测量的本土化研究

由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不同,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的具体内容也是不同的。因此,大部分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主要是针对特定年龄的群体。所以,这些测量工具在适用于更广泛的群体时往往存在着局限。

三、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们幸福的最大化。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中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改善,突出反映农村居民福利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科学评价原则。科学评价原则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评价指标内容的科学性,使指标内容能够完整、多角度地反映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综合水平;二是由评价指标所构成的指标体系,应能客观地体现评价的目的;三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具有科学性,使指标体系既能反映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又能客观反映其实际的生活质量水平。

(三)系统全面性原则。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涉及到方方面面,影响因素众多,在综合比较权衡中,指标体系的制定必须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特征和整体状况。

(四)简明可行性原则。在确定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时,要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具体实际出发,尽量简明扼要,既便于基层干部实际操作,又方便各级政府进行宏观指导。

(五)通用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在全面系统地反映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求所选用的各项指标要具有相互独立性,避免交叉重叠。评价指标既要充分体现当时当地的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的相对稳定性,又要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预见而力求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使指标体系有广泛的适应性。

(六)内涵对应及导向性原则。经济发展的真正归宿是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主观指标体系可以量化、动态检测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状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的依据。为此,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相对应,保持其有效的一致性、衔接性和连贯性。

四、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325户云南农村居民深入的调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关系为视角,从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入手,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采用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生活领域的满意感两个纬度。首先采用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方法,确定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计算标准化回归系数确定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然后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AHP)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具体权重,最后确定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

五、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主体指标和19个分指标,力求以新农村建设内容的视角从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具体领域的满意度来反映其主观幸福感状况。4个一级指标的排序是:农村居民个人生存环境特征变量之家庭微观环境、农村居民个人经济条件特征变量、农村居民个人生存环境特征变量之村域宏观环境、个人特征变量。可见,农村居民个人生存环境变量之家庭环境占据了其主观幸福感的半壁江山。而在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主观指标体系二级指标中,家庭满意状况、收入满意状况和饮食穿着满意状况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可见,目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赖于对其衣食住行、安全需求的有效满足,但未来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则应该过渡到对其社交、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满足上来。

六、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主观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一)研究存在的不足

1 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忽略了诸如民主状况、是否参加农村合作组织、家庭负债、家庭人口规模及结构、未来收入预期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只考虑了相关客观指标因素,对个人特征变量的考察也是如此,仅限于客观因素(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年龄和文化程度),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个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等非理性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信仰、世界观等)。

2 采用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的方法,通过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对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的方法过于复杂,不妨采用相关系数或者偏相关系数方法,即通过判断各因素的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而采用AHP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二)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未来研究的展望

1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家庭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细化。在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中,家庭亲情满意度因素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细化这一指标,分析家庭人口规模和结构、职业构成、夫妻及子女关系等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

幸福家庭征文篇6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 幸福感 途径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所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幸福包括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主观幸福和客观幸福。

1.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都有些微相关,低收入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大学生。经济状况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产生一定影响。

2.社会支持

心理学家认为,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社会支持度较高的个体幸福感水平也较高。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各指标均显著相关;同学支持、家人支持和参加活动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同学和家人支持对正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同学支持、家人支持、倾诉方式和参加活动对负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3.自尊与自我效能感

低收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低收入大学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个体自我接纳和自我满意程度的自尊对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但其对非贫困大学生同样也有显著影响;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影响。

4.人格

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显著相关。并且人格外倾性越强,幸福感越高,神经质倾向越强,幸福感越低。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培育

1.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心理特点,如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等觉知;是个体对自身的价值的觉知;以及个体对自身应该成为和可能成为怎样的人的觉知。不论是自我意识的概念,还是自我意识的内容,都深刻地向人们说明自我意识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因此,要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

2.缔造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决不是人与生俱有的,是后天培养发展的结果,离不开人后天的努力。要学会自信自立自强。由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困境,使得他们有时相对较为自卑,在一些事情上缺乏自信。因此,他们首先要学会自信,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其次要学会自立。国家和社会虽然从不同层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他们应该克服依赖心理,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活动。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最后要学会自强。

3.积极创造良好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能够使人们产生积极的幸福体验。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幸福感。经济生活的困境、心理的自卑、就业的压力等,都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使他们处于焦虑、紧张、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中。因此,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使自己体验到幸福感。

4. 预防和调适挫折心理

第一,要正确认识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从而在心理上打好遇到挫折的预防针。当挫折真正来临时,能够正视并积极应对挫折。刚时,要积极发挥挫折的正向功能。挫折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给人以磨难,另一方面也给人以奋进。我们要发挥它给人以奋进的功能,促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改变境况而奋斗,磨练他们的性格和意志。

第二,建立心理预防机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建立起心理预防机制,化挫折为无形。一是提高心理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的提高可以使其勇于向挫折挑战,甚至是越战越勇。可以通过抗压和意志的磨练来提高心理挫折容忍力。二是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产生挫折的原因有主客观之分。在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时,要对主观和客观原因进行全面地分析,不能偏废其一。三是自动调整目标。抱负的难以实现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因此,他们要学会对抱负的实现进行评估,并对实现过程进行及时的总结。

5.推动社会力量的资助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不仅需要国家力量的维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发挥社

会支持对幸福感的作用。新阶段,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困虽然有很多的社会力

量参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但力量还不够壮大且未成系统化,缺乏一套

健全的制度,影响资助政策的连续,最终使得幸福感体验遭遇断裂。

一方面积极动员各种资助力量的参与。一是促进个人参与。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来向这些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可以通过校友会、同学会、QQ群、论坛等现实与虚拟的交流平台来促进他们参与。二是动员企业参与。动员一些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岗位。三是寻求非营利组织援助。非营利组织的资助方式主要是设立基金会。通过向非营利组织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信息,以寻求各种基金会的资助。另一方面创设促进资助力量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宣传先进典型。通过对先进的资助个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宣传,起到舆论引导、带头示范、榜样模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互助氛围。二是规范资助体系。

参考文献

[1]罗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

[2]苗元江.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J].社会,2004,(4).

幸福家庭征文篇7

转眼到了2011年,任福生与晋志芳结婚已有50年。为了庆祝父母金婚,任艳玲早早地开始了金婚策划:她通过朋友找到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为父母亲订做了情侣衫,并在情侣衫上印上了“8.4”结婚纪念日,衣服的下摆还有一个粉红色的心形图案,上面写着一个繁体的“爱”字。当她拿回这套衣服展示给父母看时,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看到父母如此开心,任艳玲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他们姐弟5个家庭也可各做一套家庭装,穿在身上全家来张大合影,一定很有意思。

任艳玲的这个想法得到弟妹们的赞同。接下来,他们在网上淘到了满意的家庭装:任艳玲家看上了一套淡黄色的卡通T恤,二妹任艳丽家的服装是紫色“小熊维尼”卡通T恤,三妹任艳红家则对蓝白色条纹T恤装情有独钟,四妹任艳梅家选红紫黄条纹T恤,五弟任艳兵家选的则是绿灰蓝3色条纹装T恤。

2011年7月31日一大早,任福生、晋志芳夫妇及子孙们都穿着定制的服装出现在照相馆,拍下了一张别具一格的全家福照片。照片以大红色福字为背景,全家3代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气氛和睦温馨。

10月的一天,任艳玲正在读大学的女儿贺娴在网上浏览新闻,无意中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组征集的“最美全家福”照片活动。她立即想到与姥爷姥姥的那张全家福照片,于是马上打电话给母亲,让母亲拿这张全家福照片应征。

任艳玲被女儿说得心动了,她给照片精心配上了文字说明,上传到“最美全家福”活动的电子邮箱。

此后,任艳玲与贺娴天天上网关注网友们的照片和留言,逐渐对自己的照片有了信心:他们这一家生于龙城太原,沾着“龙气”。而且一大家子17口人中,共有5条“龙”——老爸老妈均生于1940年,属龙;老公贺成田生于1964年,属龙;小弟任艳兵生于1976年,属龙;小妹任艳梅的女儿生于2000年,也属龙龙城、龙年、龙人,再加上穿着颇有特色,任艳玲顿时变得信心满满。

2011年11月20日,“最美全家福”征集活动截止,共计750多万网友参与活动。之后,春晚导演组从众多全家福照片中精选出8幅作品进行展播,任艳玲一家是其中之一。11月25日,春晚导演组消息:展播结束,将邀请一组家庭作为贵宾,参与中央电视台2012春节联欢晚会的直播,与全国观众共同迎接龙年的到来。任家上下欢呼一片,但结果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2012年1月10日下午,正在上班的任艳玲突然接到了一名陌生女子打来的电话,对方是《山西晚报》的记者,想采访任艳玲。任艳玲感到很意外,对方说,刚刚在龙年春晚的微博上看到,任艳玲一家已成了中央电视台“最美全家福”应征者中唯一一个幸运家庭。

挂断电话后,任艳玲马上查看央视春晚微博,在确定自己一家真成了龙年春晚“最幸运的家庭”后,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家里所有人。之后,她的手机便不停地响起,有来自朋友、同事祝贺的,也有报社、电视台打来要求采访的,还有央视春晚导演组打来的电话

幸福家庭征文篇8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青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一、幸福感相关量表编制的研究

邢占军认为在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编制研究中,要尽可能采取全面地搜集经验对象。一方面,尽可能多地搜集国内外常用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它们也是基于特定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经验对象形成的),并将这些量表运用于我国城市居民的测量特性检验,吸收其中的一些能够较好地反应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维度或项目。另一方面,选取我国城市居民中一定数量的典型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访谈和座谈,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并采用因素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进行筛选,形成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

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中的测量项目,分别对应着十个维度:目标价值体验、身体健康体验、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进步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社会信心体验、人际关系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在邢占军的《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量表简本编制》一文中介绍,本量表简本是在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量表的基础上,在山东省范围内随机取样(N=370),采用鉴别力分析、因素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M行项目分析,形成新的量表,并对新量表的测量学特性进行检验。通过测量检验编制了由20个项目构成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并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同质信度、效标效度和构想效度。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工具。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兴趣也与日俱增,这些研究大多采用的是国外的测量工具,由于文化和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在运用于我国居民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编制适合我国居民情况的量表。基于此,我国学者也编制了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

二、青年群体的心理特征

研究显示,青年群体的心理特征表现为,青年心理上的成熟是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独立意识增强,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增强;其次,记忆力和理解力达到顶峰,同时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求新求异,敢想敢做。在人格品质方面表现为意志性格还处于变化过程中,尚不稳定,自制性与冲动性共存,模仿性达到较高的程度;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为情绪情感的外露与封闭共存,感情体验丰富,富有激情。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特殊成员,他们的心理特点既具有青年的一般心理特征,也有自身的特点,从生理阶段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年的中期,从心理发展上判断,他们处于青年前期。国内青年心理学家张增志认为,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需要面对内心的种种矛盾,这些矛盾既是他们的心理特殊性也是心理发展的动力。这些矛盾主要有:闭锁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之间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高求知欲和低识别率之间的矛盾,情绪和理智之间的矛盾,愿望、幻想和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之间的矛盾。此外,还有反抗与顺从、自尊与自卑等矛盾。上述这些矛盾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迅速走向成熟与尚未真正成熟的集中体现。

研究显示,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到青年期后开始逐渐减弱,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同渐减少,不会像早期教育那样影响巨大,但却变得比较深远。影响青年的环境逐渐转移到了社会上的各种机构和团体上。学校就是其中的重要机构。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文化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青年系统灌输知识和技能,社会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生活态度,可以使青年更好更快地学会适应社会,具备“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同时,学校里的人际交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都是对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网络也成为影响青年群体的一个重要环境,青年是我国互联网上的最大用户群,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青年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成长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无法估量的。

笔者认为,青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与不同群体幸福感的差异,在这个群体中,大学生与其他人的幸福感由于学历、收入、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支持的不同,幸福感现状必然会有所差异,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前瞻性的现实基础。

三、影响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一)性别

张羽、邢占军对山东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女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陈静、杨宏飞等对杭州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发现,女生总体生活满意感显著高于男生。

郑雪等对广州某师范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进行了平均数比较,结果发现,无论在哪个维度上男女之间的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男性和女性在对幸福感的体验上不存在任何明显差异。

严标宾等人对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则显示,性别变量只对中国大陆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周翠金对贵州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得分都较高,无显著差异。

笔者认为,纵观城市居民幸福感研究,性别虽然对幸福感有影响,但并没有起显著作用。

(二)年龄

对于年龄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是主观幸福感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国外曾有研究指出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一致性,也有少部分的研究指出幸福感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布兰克夫劳和奥斯瓦德首次报告了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但也有研究指出,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年龄对幸福感的影响缺乏一致的方向性,可能是因为对生活的满意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而对正负向情感的感受则会随着年龄上升而下降。

邢占军认为,单纯研究年龄与幸福感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关键要考察影响不同年龄段幸福感状况的因素。上述研究初步表明,不同年龄段被试主观幸福感状况的确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段特征、个体人生历程中所面对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有关,也与某些年龄群体的独特经历乃至所面对的社会机会有关。

台湾心理学家陆洛在对中国人幸福感之内涵、测量及相关因素的探讨中, 曾研究过年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发现影响不同年龄段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因子是不同的。

笔者认为,不同研究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明显 受到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研究取向的影响, 在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因子、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程度的差异, 因此,很有必要在更广范围取样对我国民众年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

(三)职业和收入

黄立清认为,城市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有固定职业有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在当前的中国,职业不仅仅意味着收入,从某种意义上更意味着一个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当然,反映社会地位的指标并不仅限于职业状况)。因此,社会经济地位对当前我国城市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当前要提高城市青年群体的主观生活质量水平,首先要着力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而这一切都是以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前提的。

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都是研究者讨论的热点问题。张明军、孙美平、姚晓军在对兰州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中提出,人们的幸福感与收入或财富之间具有一定正相关性,但这种正相关性存在一个界阈:人们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时候,收入的增长的确能够带来幸福感的提高;但当收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就越来越小。

曹大宇的研究在职业阶层划分的基础上考察了社会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体上来讲,社会地位越高,幸福感水平也会越高。在二元精英模式下,国家干部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下层办公室人员和城市体力劳动者的幸福感水平都高于农民阶层。但是,通常被划归为中产阶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没有太高的幸福感。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如果大部分的人都感觉不幸福,即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也很难说这个社会的人们生活质量有多高。然而,尽管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很多研究却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幸福感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中国,不同阶层所能享受到的物质和非物质福利存在巨大差异,这都会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感情状况

邢占军、金瑜的研究结果认为,无婚姻生活的女性比有婚姻生活的女性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除身体健康体验外,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和其他9个分量表上,有婚姻组得分均低于无婚姻组。并且在全国抽样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婚姻状况是影响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对于城市女性群体来说十分重要。但也有研究认为,如果将亲情、爱情和财富排序,那么城市女性会把爱情排在第一位。而国外研究也认为,婚姻提高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已婚女性比男性报告更多的满足感。

张倩妹、邢占军的研究认为,在青年群体中,婚姻对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女性在婚姻关系中较为被动的地位并未体现,反而是男性获得较多的负向体验。现代女性因为教育程度提高,工作经验丰富,加上环境与媒体的影响,对爱情和婚姻的自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年择偶以及结婚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和具体化,在选择婚姻过程中都会追求夫妻关系平等和谐,注重自身的地位和需求,也可能过于重视自己的需求和体验,忽视对方的想法,对婚姻的期望趋于理想化。有调查显示,结婚时间越短,婚姻关系越不稳固,越容易破裂。婚姻对幸福感的影响可能需要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夫妻p方因婚姻关系而获得的幸福体验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更大的差异。

笔者认为,婚姻质量方面的问题,既与社会转型期的骚动而引起的婚姻价值观的失衡有关,也与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对婚姻的不合理期待有关。因而,倡导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倡导和谐成熟的婚姻生活,不断提高婚姻质量,已经成为提升全社会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容忽略的环节。

(五)社会支持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建构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际关系网络,而正是这些人际网络资源源源不断地为个体提供能量,支持个体的存在。有研究表明,个体只有在得到各种社会支持时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因此,社会支持系统已成为影响个体幸福感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对于提升幸福感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的支持。

研究显示家庭支持在降低个体压力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郑雪研究发现:家庭的具体支持(提供财力帮助、物质资源或具体建议指导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家庭的情感支持则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情感。

郑雪对广州市314名大学生的研究发现,朋友支持同个体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都有显著的相关。朋友的支持是怎样影响个体幸福感的水平的呢?许多研究发现,朋友支持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积极情感,与朋友在一起时,个体的积极情感最高,一个人独处时,则积极情感最低。朋友支持提高个体积极情感的原因主要是,与朋友在一起时,他们可以参加共同感兴趣的事情,在参与这些事情中,能够亲密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朋友在一起时能形成一种友好的气氛、一种默契,这些都可以给个体带来巨大的愉悦感,进而提升个体的幸福感。此外,朋友的数量、与朋友愉快接触的频率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幸福感。

其他的支持对于个体而言,更具有偶然性和境遇性,这是相对家庭和亲密朋友的稳定支持而言的。严标宾等就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发现,生活中其他人(同学、老师和亲戚)的情感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情感,解释了积极情感变异的10%,进而影响个体的幸福感。个体的其他社会支持的来源,作为一种有效Y源是否能够很好的被利用,会影响到幸福感的水平。

笔者认为,社会支持的各种来源对个体幸福感的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体幸福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但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支持毕竟是外在的因素,幸福是个体的主观感觉,一个人只有怀着真诚的心,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以平常心来面对周围的人与事,才能真正找到属于他的幸福。

四、大学生与社会青年幸福感的差异比较研究

张倩妹和邢占军在对城市青年群体幸福感的研究中认为,学历水平是影响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受教育程度与人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所得到的各种待遇和发展机会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生存条件越好、发展机会越多,因而也就越可能较多地体验到幸福。这一结果部分地支持了西方一些研究者得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幸福体验成正比的结论。

乔静文、常志坚和李慧民在《大学生群体与同龄社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之比较研究》的研究结果中显示: 大学生群体与同龄社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并无显著差异, 但在社会信心、目标价值和家庭氛围三个维度上, 大学生群体的得分显著低于同龄社会青年的平均水平。该研究认为, 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有关, 应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共同做出努力, 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特质, 以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黄立清认为,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脑体倒挂”的现象已基本得到解决,但也不排除很多人为了实际物质利益而追求高的学历水平。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来说,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是面对激烈竞争的一项重要资本。较高的学历水平为青年人的就业、交友、择偶等社会活动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机会,也使其对自身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有较高的要求。而学历较低的青年人往往不能满足现状,对自身生活有更高的设想和目标,并愿意为自己的理想积极努力地学习或工作,能不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所以具有较高的成长进步体验。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传统使很多人十分看重大学学历,并将其看作个体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很可能发展为对学历水平的盲目自信和崇拜。不同学历水平的青年在社会信心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表明受教育水平并没有影响人们对社会发展态势的信心。同时,低学历者也并没有因为文凭的不足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仍然充满自信,对自己抱有肯定的态度。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约3200万,位居世界第一。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逐渐增多和深化,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社会同龄青年中属于佼佼者,在人们眼中他们是幸运的,有着美好的未来。但实际上,他们自身并没有如人们所想象中的那样“幸福”。学业的压力、经济的负担,在强调能力和社会经验的社会现实中,学历绝不是立足于社会的唯一砝码。在这种情况下,在校大学生与同龄青年相比,幸福感会呈现哪些特点也是本研究感兴趣的问题之一。

五、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与启示

(一)缺乏针对青年群体中不同特质的小群体的差异研究

笔者认为,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样本数较小,并且取样具有很大的地域特征,多是集中在某个城市中的特定群体或青年群体中的特殊身份群体(如大学生群体或职业女性群体等),缺乏针对青年群体中不同特质的小群体的差异研究。

(二)缺乏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深入分析

笔者认为,我国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状况究竟如何,应从总体上全面描述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详细分析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变量上的组群差异情况,并考虑到这些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

(三)以往研究的启示

在以往的诸多研究中,研究者们从各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如对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做纵向研究,还有针对不同特征的群体的横向研究,这些都对本研究提供了比较权威的支撑,也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了参考。一般来说,缺乏比较就缺少发现,在以往的这些研究中,群体之间的比较研究文献甚少,并且不够深入,不利于全面了解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也不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来提升幸福感。所以,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研究对象的比较分析为侧重点,创新研究方向,提出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郑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人格特

征的关系[N].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105-107.

[2]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

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

[3]陈静,杨宏飞.杭州大学生生活满意

感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

[4]严标宾,等.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J].心理学探新,2003,(2):59-62.

[5]周翠金,王洪礼,周涛峰.贵州省大

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23(3).

幸福家庭征文篇9

和美家庭 幸福的起点

过完三八妇女节已有一段时日,近日来,漫步书香世界,我终于读完了单位给女职工寄来的福利--《和美家庭》这本书刊。 这本书犹如一位亲切的大姐,与你娓娓交谈,处处透露着一种温馨与安宁,和谐与美好,让你懂得:“人生若好比大海上的航船,那么家就是遮风避雨的港湾。 ”

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以“家”为主题,从家庭美德、家庭理财的实用知识、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阅读习惯的养成、低碳与智慧的生活六个方面,结合感人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着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让爱情“保鲜”,让生活更充满情趣,让家庭更温馨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由于工作性质,总是东奔西走,随着项目部换了一座城,又来到另一座城。 儿时的记忆里,没有父母的朝夕陪伴,只有外公外婆的无微照料和严加管教。 那个时候的自己,对“家”的定义没有更深刻的注解,也从没有觉得没有父母陪在身边是一种爱的缺失……

直到7年前,我遇到了他,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才深刻明白了“家”的意义,特别是儿子的出生,让我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开始觉得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更体会到了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力,从儿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陪伴和参与儿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

当读完《和美家庭》后,我更深深的懂得,夫妻恩爱,关系融洽,才是家庭和谐美好幸福的基石。 结婚七年来,我与老公相爱如初,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用爱共同营造我们的家庭,儿子的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增添了许多色彩。 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与孩子一起成长,跨越充满挑战的各种门槛,完成爱的本质生华

其实,家庭的完整才是幸福的归宿,而追求幸福的道路,需要保持一颗对未知事物会感到惊奇的心,让自己学到更多,才能拥有一份追求幸福的入场券。 曾无意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房子完全不需要那么大,够用即可。 太大了,就算你有银两买下来,也是暴殄天物。 配偶不必求国色天香万里挑一,只要彼此价值观相同,见天有得聊说得来话,相互喜欢,就是神仙伴侣。 车子主要是代步工具,不可把它看成是硕大的勋章或是族徽,彰显自己的财力丰厚不可一世。 ”我非常喜欢这段文字,简单明了的告诉了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一定去想要拥有更多的东西,而是充分享受我们已经拥有的一切,当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时,我们的幸福已然满满的

我曾经看过一期调查节目,记者问:幸福是什么?穷人说:幸福就是有钱、富人说:幸福就是有闲、企业白领说:幸福就是不上班、下岗工人说:幸福就是有工作、双目失明的人说:幸福就是能看到光明、瘫痪在床的人说:幸福就是能下地行走……

幸福到底是什么?我想,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同。 但是,“幸福”一定不是奢侈的字眼,它不是有钱人的专属品,更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奢侈品,幸福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知足的心境,恰到好处的幸福才是最真实的幸福。 学会知足,找到这种境界,就会明白,曾经以为难以获得的幸福竟是如此容易。 生活不可能总是给予你烦心的事儿,也不会总是给你顺心的事儿,顺与不顺也是相对而言。 与其整日愁眉苦脸,不如拿起书本,仔细阅读,徜徉在书海中,就会找到另一个真实的自己

如今的社会,已让我们背负上太多的压力,累也好,烦也好,终究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消化,再累的人生,沿途也有美丽的风景,它需要你有一双能够洞察幸福的眼睛、、再烦的人生,也有欢乐的时刻,它需要你有一颗感恩知足的心去慢慢体会

幸福家庭征文篇10

从2003年开创性地将连锁模式引入地产开始,孔雀城借以对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群发展趋势的前瞻把握,陆续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成都、无锡等8个一线及领先二线城市布局,形成了“成长”、“成就”、“成功”、“养生”四大系列的产品,并以全龄、全客层覆盖等特征,高速发展壮大。

就在去年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2014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孔雀城连续第三年入选“中国房地产住宅项目品牌价值TOP10”,且均位居榜首。而此次会之后,孔雀城也实现了从项目品牌向企业品牌的进化进程。

“良好的市场认可力和客户口碑,是孔雀城能够上榜的关键因素。”业内人士表示,从环北京走向全国,孔雀城成长的速度和扩张的节奏都令业界瞩目。

而在孔雀城方面看来,当前消费者对住房及相关产品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房地产开发商更需要明晰的品牌理念。市场正在要求房地产企业由粗放型发展,逐渐向规范化和品牌化方向过渡。“孔雀城品牌升级为企业品牌,就是要实现从项目开发到全面运营服务的自我更新和跨越发展。”孔雀城提出以独创的全体系休闲、生态、医疗、教育配套的“幸福计划”,作为企业坚守的品牌本质。

同时,孔雀城一洗楼市的浮躁气息,以住户体验为中心,回归至居住的本质意义。居住,不仅仅是生活的一种形态,更是心灵深处最安静的归宿、深层文化的共鸣。孔雀城溯源生活真意,带给当代人内心最渴望的感受。

“幸福社区”全面发力

汲取英伦文化的优雅、剑桥大学的人文典雅,孔雀城致力于构建一座理想中的幸福社区,为居民打造一生“幸福之城”。从品牌的最初构思到建筑环境的塑造,从生活情景的规划到生活氛围的营造,孔雀城从品牌“基因”开始,就注入幸福生活的理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壮大,孔雀城“幸福社区”正在逐步实现。

2014年,孔雀城全线启动“幸福计划”。目前,“幸福学校”已有“北京八中固安分校”正式开学;910路孔雀城专线公交“幸福快线”开通已有半年,你可以体会在回归幸福的路途中;与首都图书馆合作的“幸福图书馆”将正式运营;与中天建设等单位合作建设的“幸福工地”,目前配备的设备已较为完善;多主题的“幸福公园”已成为孔雀城的生态标签;以温泉和山居为特征的“幸福度假”也逐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