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对联十篇

时间:2023-04-04 22:00:03

丧事对联

丧事对联篇1

上联:泪雨涤尘洗天路

下联:悲声惊世动人间

上联:人间府第失慈爱

下联:天宫仙班多善仁

上联:前世典范

下联:后人楷模

上联:名留后世

下联:德及乡梓

上联:一生行好事

下联:千古留芳名

上联:高风传乡里

下联:亮节昭后人

上联:悲声难挽流云住

下联:哭音相随野鹤飞

上联:鹤驾已随云影杳

下联:鹃声犹带月光寒

上联:朗月清风怀旧宇

下联:残山剩水读遗诗

上联:等闲暂别犹惊梦

下联:此后何缘在晤言

上联:天上陨颗明星

下联:人间少名俊杰

上联:瑶池来位贵客

下联:佛国添座金刚

上联:流芳百世

下联:遗爱千秋

上联:音容宛在

下联:浩气常存

上联:陇上犹留芳迹

下联:堂前共仰遗容

上联:桃花流水杳然去

下联:明月清风几处游

上联:美德堪称典范

下联:遗训长昭泣人

上联:一生俭朴留典范

下联:半世勤劳传嘉风

上联:慈竹当风空有影

下联:晚萱经雨似留芳

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下联:凄风苦雨百年愁

上联:席上漫谈养育恩

下联:厨中举办思亲菜

上联:金童接听黄金殿

下联:玉女迎归白玉楼

上联:恨我独行独木桥

下联:悲君永别同林鸟

上联:一病辞尘离故土

下联:全家落泪哭亲人

上联:满地秋霜伴灵台

下联:两行热泪悼慈父

上联:训犹在耳时时律

下联:范己铭心代代传

上联:倚门人去三更月

下联:泣杖儿悲五更寒

上联:想见音容云万里

下联:思听教训月五更

上联:悲兴嫩桂百年愁

下联:痛失严椿千古恨

上联:无私慷慨身殉国

下联:含笑牺牲志凌空

上联:一代国粹垂青史

下联:千秋美名化金星

上联:碧血洒边陲

下联:青山埋忠骨

上联:丹心卫祖国

下联:翠柏伴英魂

上联:情操白如银

上联:慈心红盛火

上联:花落胭脂春去早

下联:魂销锦帐梦来惊

上联:忠诚儿女忠诚志

下联:英雄时代英雄人

上联:洁净晶莹光如雪

下联:鲜明炽烈映红梅

上联:西地驾已归王母

下联:南国辉空仰婺星

上联:宝婺光沉天上宿

下联:莲花香观佛前身

上联:蝶化竟成辞世梦

下联:鹤鸣犹作步虚声

上联:鹃啼五夜凄风冷

下联:鹤唳三更苦雨寒

上联:魂归九天悲夜月

下联:芳流百代忆春风

上联:绮阁风凄伤鹤唳

下联:瑶阶月冷泣鹃啼

上联:慈竹临风空有影

下联:晚萱经雨不留芳

上联:慈竹霜寒丹凤集

下联:桐花香萎白云悬

上联:白云悬影望

下联:鸟鸟切遐思

上联:花为春寒泣

下联:鸟因肠断哀

上联:女星沉宝婺

下联:仙驾返瑶池

上联:花落胭脂春去早

下联:魂销锦帐梦来惊

上联:西地驾已归王母

下联:南国辉空仰婺星

上联:宝婺光沉天上宿

下联:莲花香观佛前身

上联:蝶化竟成辞世梦

下联:鹤鸣犹作步虚声

上联:鹃啼五夜凄风冷

下联:鹤唳三更苦雨寒

上联:魂归九天悲夜月

下联:芳流百代忆春风

上联:绮阁风凄伤鹤唳

下联:瑶阶月冷泣鹃啼

上联:慈竹临风空有影

下联:晚萱经雨不留芳

上联:慈竹霜寒丹凤集

下联:桐花香萎白云悬

上联:情操白如银

下联:慈心红盛火

上联:洁净晶莹光如雪

下联:鲜明炽烈映红梅

通用横批:

福寿全归 典型宛在 典范长存

风木悲伤 松柏风凋 挥泪含悲

苦雨凄风 五夜风凄 音容宛在

返魂无术 夜月鹃啼 鹤驾西天

碧落黄泉 含笑九泉 痛切五中

俭朴家风 德集梓里 千古流芳

骑鲸西归 宝婺星沉 淑德可风

名留后世 教子有方 永垂不朽

丧事对联篇2

论文摘要 :从丧葬礼仪中体现孝道思想的观念 自古有之。现今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观念依然表现得非常突出。文章通过对霍山县农村丧葬礼仪的分析,说明其在 当今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中的作用。

丧葬礼 仪与孝道 观念 是 中国传 统 思 想文 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自先秦开 始 ,二者 便 有机 地结 合 起来 。古 人 把送 死作为尽孝的极其重要的标志 ,《中庸》记载 :事死如生 ,事亡如存 ,仁 智备矣 。儒 家是 孝道 思 想 的主要 倡 导者 ,十 分 重视“孝 ”在丧 葬 中的作 用 。孔 子 有言 日 :“生 ,事之 以礼 ;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孔子主张从精神上悼念亡者。他的孝道观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孔子继承人的孟子和苟子,都是儒 家孝道丧葬观的典型代表。孟子认为孝道是丧葬观的主体精神,主张厚葬就是为了讲礼尽孝否则即为不孝。苟子也十分注重孝在丧葬礼仪中的地位 ,他认为“厚其生而薄其死 ,是敬其有知而漫其无知也 ,是奸人之道”。在儒家几位代表人物的积极倡导下 ,两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奉行“慎终追远”。“事亡如事存”的儒家孝道丧葬观 ,认为孝莫重于丧。这种观念代代传承,如今 已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之中。现今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诸多丧葬礼仪仍然能凸现出较为浓厚 的孝道观念。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 ,大别山北麓 ,地势南高北低地貌特征为“七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可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交通相对落后,尤其是那些地 处深山的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新事物、新理念的影响较小,旧风俗很容易被保留,体现孝道思想的诸多丧葬礼仪就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兹挑选当地农村丧葬礼仪中与孝道思想相关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守灵

当地葬礼的整个过程一般为 3天时间,即死者要在家中正厅停放 3天。3天里要举行诸多与死者相关的仪 式,“守灵”就是其中的~项。“守灵”即在停放尸体 的正厅里要昼夜有人守着。守灵的人基本上是死者的子孙或其直系亲属,儿子往往 因为白天的事务 比较繁忙,所以白天的守灵对他们是不作硬性要求的,但是在夜晚 ,儿子是一定要参与守灵的。守 灵 的 同时 ,还要 在 正厅 大 门内侧 事先放 置的一 个谓之 “老盆 ”的容 器 里 祭 烧 “表 纸 ”,且 边烧 边 念 叨着 “×××来 领钱”之类的句子 ,以此祈求死者在阴间能有足够的花销。如果子女不在死者身边守着,死者则会显得很孤单 ,这便意味着 子 女 “不孝 ”。

(二)哭丧

当地某人去世后 ,其亲人都会痛哭流泪。姑且不论所有痛哭之人是否真的悲伤 ,但痛哭的程度足以显示他们是否懂礼或孝顺与否。尤其对于女眷,她们须不时地在死者面前高声嚎哭,同时述说着死者生前的好处,或者喊出死者命苦之类的言辞。一些会哭的女性在很多时候还会采用一种近似唱腔的音调来倾诉 自己的情感。哭的越“悲伤”,在外人眼里就越能表现出她们对死者逝去的伤痛。哭丧之人如若是死者的同辈,别人会认为她们非常的懂礼;若是死者的晚辈 ,则 说 明她们 既懂礼 ,又孝 顺 。如果整 个 葬礼 中听不 见哭声 ,则与死者相关的女眷们会被他人视为不懂礼或不孝,同时 也会让操 办 丧事 的主人 家在颜 面上 大打 折扣 。

(三)二次葬

所谓二次葬 ,即人死后将装有尸体的棺木停放在地表某一特定的位置,随后通过 自然腐蚀的方式处理尸体 ,等到尸体的骨 肉完全分离后再收骨埋葬的过程。第一次葬,在地表停放棺木的地方叫厝基 ,棺木在此处停放的时间为 3年或更长时间 ,3年后开棺整理骨骸,然后再埋入地下。地表停放的时间越长就越 能显示死者后辈的孝顺。一般情况下.小孩夭折,非正常死亡或死者生前孤身一人,则省去第一道程序而将其直接埋入地下。“这种先停尸后下葬的做法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孝”的内容,表达活人不忍亲人离去的依依之情”[1]。另据《墨子·节葬下》:“楚之南 ,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由此推断,春秋战国之际,在我国南部地区就 已出现了先让肌体腐烂,然后在拾骨埋葬的二次葬俗,而且在当时,人们 已经把这种习俗与孝道观念联系起来了。

(四)满五七

下葬后 的第一个七 天 叫“头七 ”。接着 是 “二七 ”、“三七直 至“五七 ”。“五七 ”是指 下葬 后 的第 五 个七 天 .当地 人把 这一天称作“满五七”。“五七”是“头七”至“五七”中最为隆重的一 次祭 奠。 “五七 ”这一 天要 举行 的 主要 的祭 奠仪 式被 称作 “烧 库 ”。按 传统 观 念 。人 们 大都 相 信人 死 后会 有 灵 魂 存在,现世中的人在逝世后可以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 。人们在 以现 实生 活为 原型 的基 础 上 ,为 死者 即将 在 另一个世界 的生活 做好 准备 ,“烧库 ”就是 一 个典 型 的 例子 。其实,这里所说的“库”。就是请专门的工 匠一般用红麻的桔梗捆扎起来的房屋状的结构.在 内部陈设一些 必备的“生活用品”和“家具”,这些物品都是 以现实生活为模型的,如衣物橱具、柜子、电视机 、手表等。“库房”扎好之后。四周再用不同颜色 的纸裱糊 起 来 。“烧库 ”的地点 通 常较 平 坦 、空 旷。烧的过程中,附带将死者生前的衣物一起烧掉。孝子们要跪在“库”的 四周 ,直 至其 烧尽 为止 。如 果 死者 有 已出嫁的女儿“五七”当天的开销一般 由女儿家(其实 即女婿家)支付。俗称“五七不吃家中饭”.女儿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她们尽孝的义务,算是她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后一次回报。当然 ,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也有将“烧库”的程序省略掉的情况。

(五)新七月半

“新七月半”是指死者下葬后 的第一个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参加祭奠的都是死者的直系亲属。是一次小范围的祭奠。参加祭奠的人会携 带一些礼物至丧主家中.数量较多的“纸币”是礼物中的重要一项。一般午餐过后的下午,大家会带 上准 备好 的酒 、菜 、纸钱 和 鞭 炮 之类 的物 品 来 到 坟地然后鸣放鞭炮 ,祭烧纸钱 ,并将酒菜泼洒在坟头。当然,一些女眷通常会象征性的嚎哭几声。当地习俗有将农历七月十五 定为 “鬼节 ”的说 法 ,既然是 阴 间 的节 日。那 么 身在 现 世的子孙下辈为他们 已过世长辈的第一个节 日做适当的准 备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如果不按期操办。则可能会被 民众斥为不孝之子。

(六)守孝

古人有“三年之丧”一说。孔子弟子子宰认为三年之丧太久 ,孔子批评道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 ,然 后免于 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论语邛日货》)。小孩子出世后 ,三年不离开 父母 的怀抱 ,故父母亡故后子女要还报三年。按传统规定 。在这三年之内要穿白鞋。不可以结婚。三年内过年时门上 的春联不可以是红色的。一般第一年不贴春联,第二年为绿色,第三年为紫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要求开始慢慢变得不严格起来.不过春联的贴法在当地倒是比较完整地保留着 。三年之内的这些做法仍然是出于对逝者的尽孝。三年后则基本上宣告“守孝”的结束。

(七)坟她 的选址与坟墓的维修

当地对坟地的选址是非常考究的,因为人们相信祖上坟地风水的好坏 。将影响子孙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子孙如若升官发财 ,升学就业 ,家道 中兴等 ,人们往往会迷信地认为其祖坟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 .用当地的话叫做 “老坟葬得好”,“祖坟冒了青烟”。反之 。也会归咎于祖坟的选址出了问题。坟地是风水先生当时选址的.但对坟墓的维修则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 。有些 家 庭 因受经 济 条件 的限制 .在 死者 下葬 的当时不能将坟墓整理的非常讲究。但往后会慢慢弥补。如坟地 的绿化 ,立碑,用砖 、石块和水泥将坟墓加固等。如果出现坟墓长期失修或坍塌不修的情况。则死者的后辈将被冠以不孝之骂名,甚至连死者本身也会被咒骂一通 .说其“没有下辈 了”之 类 的话 农村丧葬礼仪根植于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观.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下 ,既有其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合理 的因素。

(一)体现 在丧葬礼仪中的孝道现的正面作用

目前在广大农村 ,人们过于追求个人物质利益 。人际关系表现 为 紧张 与不 和谐 ,尊 老 养老 敬老 的思 想观 念和传 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 日趋淡化,青年一代缺乏基本的养老礼仪,不尽赡养义务和虐待老人 的现 象时常发生。因此.与诸多丧葬礼 仪相 关 的孝道 观 的倡 导就 显 得十 分必要 。

首先 ,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农村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在农村地区 。一个大家族可以由很多个同姓支系构成,每个分支又是由众多个体家庭组合起来的。在 日常生活中,各家顾各家的情形在事实上已非常明显。一般说来,“是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利益有关常常决定了人们是否会继承或者珍视传统”。[2]fli]是说 ,当牵涉到个体家庭的实际利益时 ,人们往往不会顾及家族传统的.因此出现为某事互相争执不休以致于大打出手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当家族内部有丧事时 ,人们 暂时会放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将人力、物力、财力投 入到葬礼之中。本来可能是兄弟反目、长幼无序 的家庭此时往往会变得步调一致.更多地服从于葬礼 的安排 。因为此时谁也不会因平时的利益冲突而遭受公众舆论的压力。背上不懂礼或不孝的骂名。由此加强了农村大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联 系.有助于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和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孝道观相联 系的丧葬活动此时已成 为一种消除社会矛盾的平台。

其次 ,它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倡导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从目前中国人 口发展的总态势看。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速度惊人。据有关报道 ,现在 已有 1.43亿人超过 60岁占 13亿总人口的 11%。超过 85%的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保险,只能依靠家庭。就安徽的情况而言。“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已占全省老龄人口的 76%。今后几十年内。老年人 口的数量将以年均 3%以上 的速度递增,至 2050年 。全省 65岁以上老年人 口比重将迅速增长到 25.69%”。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生活质量不高,同时缺乏良好 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农村老年群体必将给家庭 、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不能很好解决 。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与文化难题.如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社会伦理道德观的 日渐沦丧等。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孝道思想的倡导就是要时刻提醒人们尊敬老人 、爱护老人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老年人 以全面 的照顾 。让他们健康长寿 .使其老 有所 养 。老 有所终 。

(二)与丧葬 相关的孝道观的负面影响

其实,一味地强调与丧葬礼仪相关的孝道观念.长期将必然导致该观念在农村丧葬活动中的地位日渐上升 ,以致于 仪式的操办者在整个丧葬仪式举行的过程中,会处处受制于仪式的种种安排是否能真正体现出他们尽孝的意图。因此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因为顾及到个人或家族的面子问题 ,在举办丧礼时时常带有十分牵强的意味。往往做出一些自己很不情愿去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以此来证明他们是真的“尽孝”了。在外人看来 。他们也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孝子”。又如,许多参加丧礼 的女眷。她们 是哭丧 的主要 力量 ,“哭丧 ”对 她们 的要 求就是要大声地哭。即使她们并不能真正地伤心流泪。但是,她们那种似哭非哭的唱腔往往成为他人评头论是的标准 ,她们放声大哭了。就能说明她们是非常“懂礼”或“孝顺”了,对她们自己也是件非常体面的事。这 即是典型的“愚孝”。

在人们的传统生死观中。人死后是有灵魂存在的,祖先灵魂的庇佑与否是其自身及其子孙后辈能否顺利 以致黄腾达的标尺之一。人死后所到的另一个世界与现实世界是相似的。有自上而下的掌权者 ,也有贫富差距等等。对灵魂的信仰使得生者大办丧事以取悦死者 ,祈 求平安 。“即使那些曾在死者生前极为不孝的子女。这时也希望把丧葬仪式搞得隆重一些 。显示他们还是很孝顺的,以求得死者的谅解 .不至于遭受惩罚”。[4]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愚孝”观念。要改变这些思想观念 ,必须要解放思想。用教育的手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逐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

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行为习惯 的直接体现。丧葬礼仪作为中国传统 民俗的一部分,农民和农村地区是其依存的主体和主要地区,因此,它对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民俗有体现真善美和健康伦理道德的良风美俗。也有凸现假丑恶并束缚人们 思想观念的卑劣陋俗。在当今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优良民俗,抵制和反对各种陈规陋习 。

中国农村人口众 多。农民知识水平低下,小生产者意识相对浓厚 .相 当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生活就是在接受传统民俗文化。参与现实民俗活动 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体现孝道观念的部分丧葬风俗 。在很大程度上蕴含着风水迷信,鬼神观念等唯心主义的成份。因此,农民在参与丧礼 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其中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另~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后辈文化往往是前辈文化的复制 ,前辈的价值观念。行为礼仪等均可能为后世所仿效,进而导致后辈 自我意识、创新意识 的缺失。故上一代在葬俗 中所遵循的种种规范与禁忌很容易影nr~ ,j他们的下一代 。继而这些规范又有被继续传承的可能。传承的内容,有优良的成份,但也有很 多糟粕,如人死后的灵魂不灵观 。坟地选择过程中浓厚的风水观等。这种传承性在文化建设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败坏农村社会风气的同时 。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事死如事生”的思想 自古至今一直左右着人们的丧事行为 。其主旨就是要求人们在对待死者的态度上要与生者等量齐观。对待长者的丧事要慎重,要严格按照丧葬礼仪的程序行事 ,这样才是行孝的最佳体现 。如果子孙后辈为前辈举行的丧葬仪式过于简单。就 会被民间社会舆论斥为 “不孝”。其 次,丧葬仪式的隆重与否 ,排场的大小,“吊丧 ”人数的多少及参与“吊丧”者的身份是死者及丧主社会地位及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是衡量后辈对长 辈是否“孝顺”,炫耀家族 门风的标志。因此,不少地方在举行葬礼的过程中,讲究排场 ,相互攀比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这些观念的长期存在 。必将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阻碍 农 民思想 观念 的现代 化进 程 。所以对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要逐步加以改造。用简单文明的丧葬新风尚代替旧有的繁纹缛节。最后。诸如丧葬仪式中的二次葬俗 。占用了农村大量的山林和土地 。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将装有尸体的棺材停放地表 ,肌肉腐烂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很容易传播疾病,不利于农民的身体健康 ,对农村聚落的空气 质 量也造成了严重污染 。

社会转型时期 ,新风尚与旧习俗交替发展。因此要时刻教育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根据时展的要求 ,积极引导民风 ,倡导农 民 风 易俗 ,摒弃传统礼仪 中的不 良成 分,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进步相一致的新葬俗。以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伦理道德与思想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

[1]方百寿.安徽方庄的丧葬礼仪[j].民俗研究,1996,(2).

[2]马种炜,何以“当大事”——双凤村丧葬个案的人类学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5,(4).

丧事对联篇3

为巩固殡葬改革成果,使殡葬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彻底整治当前殡葬管理中仍存在的土葬、骨灰入棺埋葬、丧葬用品场混乱等突出问题,根据《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殡葬管理有关规定为指导,以建设绿色殡葬为目标,以全力整治土葬、骨灰入棺埋葬等违反殡葬法规行为为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不断提高全丧事文明程度,促进全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整治内容

(一)禁止土葬,进一步提高火化率。

(二)禁止骨灰入棺埋葬、乱埋滥葬行为。

(三)禁止制作、出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规范丧葬用品场秩序。

(四)禁止在外环内(含跨环路的村)停放尸体办理丧事,外环内丧事活动按规定到殡仪服务中心办理。

三、整治措施

(一)召开全殡葬管理专项整治会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二)民政局将《殡葬管理实施办法》中的第十一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三十五条第二项规定的授予民政局行使的执法权委托给各镇(区)政府行使。各镇(区)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以民政局的名义行使上述行政权力,不得委托给第三方。同时,要接受委托方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三)本居(村)民死亡的,除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外,一律就地火化,不得以任何理由土葬。不允许镇(区)政府对民政办或殡葬管理机构实行经济承包,对民政办下达创收指标,已签定承包协议的必须作废。要从体制上理顺殡葬管理关系,殡葬管理职能严禁转移到其它部门,已转移的立即收回。

(四)对发生土葬的,发生地镇(区)政府在查实后(15个工作日内查实),要依法下达改葬通知书(在土葬行为查实后3个工作日内)。改葬通知书下达后,镇(区)政府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劝导丧家自行改葬,丧家自行改葬的,镇(区)人民政府、民政局要进行现场监督,并做好影像资料等改葬证据存档备案待查

。(改葬通知书下达后7个工作日内)。丧家拒不自行改葬的,由土葬发生地镇(区)政府组织实施强制改葬,民政局指导、监督,公安、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配合,新闻媒体曝光(改葬通知书下达后15个工作日内改葬),并对丧户责任人处以1000元罚款。强制改葬费按实际发生额由所在镇(区)政府财政承担。

(五)各镇(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骨灰入棺埋葬和乱埋滥葬行为的管理对发生骨灰入棺埋葬或乱埋滥葬的,所在镇(区)政府在查实后(15个工作日内查实),要依法下达改葬通知书,责令其改葬或深葬(在骨灰入棺埋葬或乱埋滥葬行为查实后3个工作日内)。改葬通知书下达后,镇(区)政府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劝导丧家自行改葬或深葬,丧家自行改葬或深葬的,镇(区)人民政府应派人进行现场监督,并做好影像资料等改葬或深葬证据存档备案。(改葬通知书下达后7个工作日内)。丧家拒不自行改葬或深葬的,所在镇(区)政府组织实施,予以强行平毁,民政局指导、监督,公安、综合执法等有关配合,新闻媒体曝光(改葬通知书下达后15个工作日内改葬),并对责任人处以1000元罚款。强制改葬费按实际发生额由所在镇(区)政府财政承担。

(六)各镇(区)政府要层层建立殡葬改革信息网络,扩大土葬、骨灰入棺埋葬等信息来源,及时掌控违反殡葬法规行为相关情况。

(七)坚决禁止城区死亡者骨灰到农村个人承包山、承包地和非法墓地安葬。对未经批准,擅自建立殡葬设施的,由民政局会同建设、国土、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占用耕地建坟,破坏种植条件的,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土地复垦费2倍以下的罚款。对倒卖、传销墓穴的,由民政局处以3万元的罚款。

(八)坚决打击非法运尸车,取缔镇(区)原保留运尸车,坚决打击两馆以外运尸车为土葬

和骨灰入棺埋葬服务。对以非运尸专用车运送尸体的,由公安局交警大队配合民政局拦截车辆进行检查,并由民政局对责任人处以1000元罚款。

(九)对全丧葬用品经营网点进行一次清理整顿。未经民政局行业许可同意,工商局不予核发营业执照和年检。

(十)禁止制造、销售棺木和纸钱、纸牛、纸马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对制造、销售纸钱、纸牛、纸马以及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或制造、销售棺木的,由所在镇(区)政府会同工商部门予以没收,可并处制造、销售金额3倍的罚款。

(十一)凡未经民政局行业许可、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擅自承办、经营丧葬业务的,无照生产、经营丧葬用品的,超范围经营的企业、商店、食杂店,由所在镇(区)政府会同工商部门予以取缔,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十二)禁止殡仪活动中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有碍容环境卫生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镇(区)丧户办丧事,禁止在户外搭灵棚、设灵堂;禁止摆放花圈和纸牛、纸马等封建迷信用品;禁止抛撒纸钱;禁止搞丧事吹奏或高音播放哀乐;禁止在禁火区焚烧花圈和祭品。对户外搭灵棚、设灵堂的,由所在镇(区)政府责令其拆除;对拒不服从的,所在镇(区)政府可强制执行,并没收其物品,处200元罚款。对向外租、借灵棚器材的单位和个人由所在镇(区)政府处以3000元罚款。对办丧事摆放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由所在镇(区)政府处以200元罚款。对在殡仪场所外为丧事吹奏的,由文广局没收吹奏器具,并处200元罚款。

(十三)城区外环内(含跨环路的村)举办丧事活动一律在殡仪服务中心进行。禁止在室外搭设灵棚、播放高音喇叭;禁止在室外摆放花圈、花篮、挽联及封建迷信祭品。

(十四)发挥舆论宣传作用。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宣传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扩大教育面,使丧葬用品经营者自觉遵守丧葬用品场秩序,使广大群众自觉摒弃土葬、骨灰入棺埋葬等丧葬陋习

(十五)殡葬协会对全殡葬礼仪服务人员开展从业资格培训,发放从业资格证,无证人员不准从事殡葬礼仪服务。镇(区)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礼仪服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十六)殡葬改革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发生土葬、骨灰入棺埋葬的镇(区

)给予全通报,并抄送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年终汇总,报送考评办。

(十七)殡葬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刚性考核指标,对出现土葬的镇(区),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四、明确职责这次殡葬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难度大,需要各镇(区)、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政府成立殡葬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一)民政局从殡葬改革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角度对全各直相关部门殡葬管理工作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负责对各镇(区)政府行使殡葬管理执法权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各镇(区)人民政府在接受民政局的委托后,作为本行政区域内殡葬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和执法主体,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认真规范执法。自觉接受民政局对殡葬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三)公安局负责殡葬管理中的安保工作,保障对土葬、骨灰入棺埋葬、非法运尸车、非法丧葬用品等违反殡葬法规案件的顺利查处。

(四)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区丧事活动的规范管理工作。同时,与民政局联合执法,开展殡葬专项整治工作。

(五)工商局负责对经民政局审核、符合场准入条件的丧葬用品经营者核发营业执照、年检;查处非法经营丧葬用品行为。

(六)考评办负责对各镇(区)、各部门殡葬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七)纪检委负责对在殡葬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中各镇(区)、各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党员干部违反殡葬法规行为的查处。

(八)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负责对殡葬管理的政策、法规及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舆论宣传,对违反殡葬法规行为予以曝光;对为丧事吹奏的民间艺人进行管理。

(九)卫生局负责尸体防疫工作。

(十)国土局、林业局负责城区死亡者骨灰安葬到农村个人承包山、承包地、承包林行为的查处。

(十一)财政局负责殡葬整治工作经费保障,为各镇(区)政府提供执法罚没票据,并对票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五、责任奖励与追究

(一)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殡葬管理的相关规定,严禁帮助他人在丧事活动中搞土葬及封建迷信活动;严禁为亲属、朋友及相关人员在殡葬管理问题上说情;严禁各种形式干扰妨碍政府部门和行政机关正常执行公务。违者,纪检监察机关将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给予党、政纪处分。

(二)各行政职能部门不按照职责开展工作的,行政不作为的,相互推诿扯皮的,不严格执法的,纪检监察机关将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给予党、政纪处分。

(三)对发生土葬、骨灰入棺埋葬等违反殡葬法规行为的各镇(区),纪检监察机关将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给予党、政纪处分。

(四)对未发生土葬、骨灰入棺埋葬的镇(区),奖励镇(区)政府相关责任人5000元,奖金由财政局列支。

六、整治时间、方法、步骤

(一)整治时间

从年9月1日至年2月28日。

(二)整治方法

1、集中宣传与镇(区)村广泛发动相结合;

2、属地监管与职能部门查处相结合;

3、集中管理与分头实施相结合。

(三)整治步骤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年9月1日至年9月30日为宣传发动阶段。各镇(区)、各职能部门要成立组织,制定整治方案,广泛宣传殡葬管理的政策法规。

2、年10月1日至年1月31日为集中整治阶段。在殡葬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发挥镇(区)和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存在的土葬和骨灰入棺埋葬等突出问题采取联合整治行动。

3、年2月1日至年2月28日为总结验收阶段。各镇(区)、各职能部门上报整治情况,领导小组下发整治情况通报。

七、几点要求

(一)要明确整治的重点,突出解决好土葬、骨灰入棺埋葬和丧葬用品场管理问题,力争整治结束后取得明显效果。

(二)各镇(区)、各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制定整治方案,确保有领导、有组织、有目标、有措施开展殡葬管理工作。要充实镇(区)殡葬管理部门人员,提高殡葬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强化、镇、村三级联动,形成合力,推动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民政、工商、公安、综合执法、文广、国土、林业等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并根据职能制定出切实可行方案,实行综合治理。

丧事对联篇4

据美国“心理中心网”2月26日报道,刊登在《临床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回忆幸福往事能改善抑郁患者的情绪。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认知与大脑科学分会的心理学家采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轨迹记忆法”,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回忆积极的往事。这一方法是通过回想曾发生过幸福往事的地点,然后将需要回忆的东西与相关地点联系起来,从而在回忆起具体地点时联想到幸福往事。

试验中,研究人员要求抑郁症患者回忆15件幸福往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采用“轨迹记忆法”的患者能更好地回忆起积极往事,并且心情愉悦。也就是说,“轨迹记忆法”更有助于抑郁症患者改善情绪。

耳背让人早衰7年

老人耳背后,犹如进入一个陌生世界,想听清周围人的谈话,精疲力竭却仍迷茫,因此言语骤减,很少与人交流。不仅如此,英国《每日邮报》3月12日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耳聋会增加患认知障碍症的危险。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639名60岁以上的参试者研究发现,轻微听力丧失(听力丧失25分贝,难以听清低声说话或在有噪音的房间中的谈话)就已影响了其在认知测试中的成绩。测试结果表明,与听力正常的人相比,这些丧失听力的人“认知负荷”增加,认知能力降低程度相当于早衰7年。

研究表明,社会交往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减少压力对大脑的危害,多社交,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助于防止认知障碍症。而听力丧失后,老人会慢慢退出曾经喜爱的活动或圈子,社交越来越少,人也变得沉默寡言,这会进一步增加记忆力丧失及认知问题的危险。

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听力丧失后至少10年才会佩戴助听器,耳聋的人中只有不到15%的人使用助听器。一方面,助听器总与“老态龙钟”划上等号。另一方面,听力丧失的最初阶段(感觉听别人说话困难)也没有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专家建议,一旦感觉听力有问题,就应及时看医生,及时佩戴助听器。

女人睡不好易得心脏病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女人一旦睡不好,醒来时的脾气要比男人更坏。而且女性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睡眠质量不好,她们比男性患上心脏病、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高。这是因为男女两性之间激素分泌存在差异,决定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

研究人员对210名女性志愿者的睡眠习惯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和她们睡眠时间相同的男性相比,没有获得充足睡眠的女性,更容易在早上出现敌意浓浓和怒色冲冲的现象。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睡眠不足会让女性在精神和身体功能上受损,她们比男性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让激素分泌状况恢复平衡。睡眠质量差(用睡眠总时间、夜间觉醒程度和入睡所需时间这3个指标来衡量)对女性身体健康状况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忧伤感强烈、敌意增强、出现抑郁情绪和发怒生气,而这些感觉较少见于睡眠受到扰乱的男性。

丧事对联篇5

新的研究表明,买得起房屋并具有较稳定的居住环境,是公民受教育、保健康、促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研究机构可靠贷款中心”推断,今年美国大约有250万户人家将丧失房屋赎回权。约翰和凯瑟琳・麦克阿瑟基金会总部所在地芝加哥,2008年丧失房屋赎回权的住户翻了一番;在一些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每个街区就有两到三家丧失房屋赎回权。

住房危机所造成的灾难可能会影响家庭几代人。研究表明,居住环境较固定的孩子身体较健康,学术表现也较优秀;拥有稳定居住条件的成年人就业率较高;居民居住状况稳定的社区,其居民共同参与和分享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较强,犯罪率也较低。

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罗伯特・哈夫曼和他的同事们发现,经常搬家往往会对儿童或青少年的成绩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事实上,孩提时就有搬家经历的孩子,其高中毕业率还不如贫穷或靠福利为生的孩童高。住房不固定,极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

不仅仅是业主及其家庭会面临房屋赎回权丧失的危险。由于丧失赎回权的房产中有三分之一为供多户家庭使用的出租房,如果连业主都还不起抵押贷款,那么承租人也面临风险。在某些情况下,纵然没有法律依据,承租人也会遭驱逐。这样一来,不仅会失去租房押金,增加迁移费用,还有可能得和别人挤在一起住。

公民失去家园,也会波及邻近的社区。闲置不用的房子会渗漏衰败,从而导致房产贬值,滋生犯罪和破坏公物行为;当地政府所要付出的费用会相当大:每所房子所需的警务、消防、废物清除、未付的水费、法院审理程序及在某些情况下的公物维修等费用达3.4万美元;邻居及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所受损失也相当严重:半径八分之一英里范围内的每处房屋其房产价值会下降1.1%。

基金会在解决住房危机、改善当前形势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近十年来,麦克阿瑟基金会一直在为芝加哥的16个有发展潜力、但收入较低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日前,针对日益严重的贷款危机和房屋赎回权丧失现象的升温,麦克阿瑟基金会投资6800万美元作为预防和减轻芝加哥邻近社区房屋赎回权丧失的津贴和低息贷款,并希望这笔投入可引资5亿美元以上。其目标是截止到2010年能够帮助当地组织为1万户芝加哥居民提供住房,为他们中的6000个家庭提供咨询服务,防止2700户人家丧失抵押房屋赎回权。

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努力方向是防止抵押物品赎回权丧失现象蔓延,削弱其影响,鼓励长期受其支持的组织拓展业务。这些支持对象熟练掌握着自己的社区和居民状况,并且能够最好地满足居民之所需。例如,面对抵押物品赎回权的丧失,有一半以上的借款人不会联系其出借人。尽管这样,避免赎回权丧失的可能性也可以随时增加。

在联邦政府的邻里稳定计划的资金支持下,麦克阿瑟基金会正与芝加哥当地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一起收购那成千上万丧失抵押赎回权的房产,并逐步恢复其效用。

丧事对联篇6

关键词:沂蒙 丧葬礼仪 文化 评价 初探

“孝”道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沂蒙文化对儒家“孝”道观尤其重视。在很多人眼里,丧礼也是衡量子女对父母是否尽孝的一个标准 如孔子认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先进》)荀子也认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也。”(《荀子・礼论》)按照孔子与荀子的观点,父母活着要对其尽孝,死后需要按照一定的礼仪为其办丧礼。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沂蒙大部分地区丧礼都是严格按照当地流传下来的丧葬习俗进行的。而这种丧俗文化则是围绕“孝敬”和“尊礼”进行的,丧礼程序十分复杂。

一、死者将要逝世时的丧葬习俗

在沂蒙地区老人病笃弥留之际,在家的儿女要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并要给在外的儿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儿女在接到消息后,日夜兼程,往回赶。如果见不上,不但老人不会瞑目,就连儿女也是终生遗憾,还会被人们指为不孝。

未咽气之前,家人把将去世之人背到“明屋”。明屋,也称为“堂屋”或“正屋”。这是对古代“寿终正寝”思想的继承,如《仪礼・士丧礼》就曾说:“死于适室,用殓衾”。在给将死之人穿寿衣之前,儿、女儿媳需为死者净身。咽气之前必须把寿衣(俗称“老衣”)穿上。穿戴过程中要呼唤“爹(娘)给你穿衣裳,穿上衣裳再上路”,以示生者对死者的孝顺。

二、死者逝世后的丧葬习俗

首先,全家举哀痛哭。以黄表纸(也叫火纸,称作蒙脸纸)蒙在死者脸上。其次,在死者遗体正对着正门的地方放一张小桌,将死者牌位立在桌上,供上酒菜、茶等,除此之外,在死者庭院里也需放一张桌子,点上香火,摆上菜、酒,立上死者牌位。再次,还要在逝者的头前点上一盏灯,沂蒙人称“指路灯”。《施灯功德经》指出,人死后会进入可怕的黑暗境地,此时有一盏灯的话,则是一种西天之路上的引路明灯,起到超度亡魂的作用。

三、围绕死者的丧葬习俗

泼汤、辞灵、送盘缠、送殡、丧宴、烧七、五七送灵、上坟、请家堂等这些都是死者的丧葬依礼而产生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进行离不开指客。指客即丧事总管,在笔者走访过程中发现沂蒙地区几乎每个村里都有指客,一般为分为男指客和女指客。以上所有的环节几乎都是在指客的领导和指挥下完成的。指客指挥孝子孝女“尊礼”而行,如果违背即被视为不孝,遭全村人唾骂。

各个环节数出殡最为繁琐。出殡时,儿子抱着死者的牌位,后面跟着死者的亲朋好友,去往土地庙拜别土地爷,进行“拉魂”。“拉魂”完成后,亲朋跪在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众男宾客轮流行礼,大礼行路祭等,把牌位放在扎好的“马”上,(男骑马,女骑牛)点燃,预示亡灵乘马而走。举行摔老盆仪式。在棺材的前面,有主事人在死者长子头上绕一圈摔碎,这一特殊的丧仪将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一举拉近,甚至确立了继承的关系。盆摔碎后,就如一声号令,杠夫迅速起棺,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驾灵而走。上林入葬。

在各个环节中 “哭丧”,显的尤为重要。它既体现了依礼而行的特点,也透露出死者亲属的悲痛之情。哭丧,顾名思义就是以哭的形式寄托亲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纪念长辈的生平事迹。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唱哭,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

在守丧期间,死者的儿子见到村里的老人后都要下跪磕头,俗称为“赔罪”。沂蒙地区的人民认为自己的亲人死去,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孝顺的原因,所以见到老人之后都下跪磕头,希望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责。

在丧礼一百天之后,由死者的子女带着酒菜茶纸钱等去坟墓前祭拜死者,俗称烧百日。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 【1】因此以后每逢春节、清明、家有重大事情(如喜事上“喜坟”)、以及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节日亲人都要来上坟以示孝心。

至此,所有的丧礼仪式全部完成。在此之后的三年,死者的家人过年不得贴对联,贴也只能贴绿色的,不得放鞭炮,门前不放拦门棍,家里有人结婚也不是能贴红对联等等。三年之后才可按照正常情况进行。

四、沂蒙丧葬文化评价

丧葬中的诸多环节是人类一种寄托哀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任何社会,作为一个家庭组织来说,父母内心深处是渴望子女孝敬的,正所谓:“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2】 丧葬文化本身除了表达对亲人逝去的怀念和哀伤,向社会和下一代传输孝的意识外,还是对亲友精神的抚慰,更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传承。但是从沂蒙地区的丧葬习俗可以看出,沂蒙老区的丧葬文化十分繁琐,攀比浪费十分严重,甚至出现扰民现象。对于其中的优点我们要继承,而糟粕我们也必须摒弃。

首先,沂蒙丧葬文化中所反映出的孝道、崇礼、感恩思想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丧葬仪式的进行不仅可以增强家庭内部团结、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还可以以敬后人,改变社会上不尊老孝老的不良现象,增强尊老爱幼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等。这些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展的。现在社会的忙碌使亲戚的距离越来越远,作为一种仪式的葬礼,平常不联系的人聚在一起,群策群力,在葬礼的过程中,长幼有序,加强了宗族观念,产生了家族凝聚力。同时,在丧葬的过程中,协调矛盾,处理事务,协调关系,并通过以后的上坟等活动增加了血亲之间的融合。并且在仪式中,长辈和晚辈之间,晚辈之间互相认识,确立了人伦关系,对日渐涣散的社会关系是一种改善。因此我们要善于“扬”,取其精华。

其次,丧礼仪式过于繁琐,丧礼过程浪费严重,很多人为博一个孝名和显示自家富裕,讲排场、比富裕,导致了经济负担。准备的棺木、“五七”时所烧的用品、死者衣物的焚烧等则导致了环境污染。丧礼过程中五服之内很多人请假多天参加;中间鼓手奏乐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吹奏,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这些铺张浪费、损害公共环境、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等陋习,我们也要善于“弃”。改变这些封建陋习,沂蒙老区的丧葬文化才会呈现健康发展的道路。

沂蒙老区的丧葬习俗文化只是我国丧葬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所反映的问题也较具普遍性,通过建立现代丧葬制度、进行民众宣传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倡导节俭治丧等措施,进一步的改进丧葬文化中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在保留良好思想的同时摒弃糟粕,我国的丧葬文化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礼记 作者: 崔高维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2】汪受宽,孝经译注・丧亲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简介:

丧事对联篇7

论文摘要 :从丧葬礼仪中体现孝道思想的观念 自古有之。现今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观念依然表现得非常突出。文章通过对霍山县农村丧葬礼仪的分析,说明其在 当今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中的作用。 

丧葬礼 仪与孝道 观念 是 中国传 统 思 想文 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自先秦开 始 ,二者 便 有机 地结 合 起来 。古 人 把送 死作为尽孝的极其重要的标志 ,《中庸》记载 :事死如生 ,事亡如存 ,仁 智备矣 。儒 家是 孝道 思 想 的主要 倡 导者 ,十 分 重视“孝 ”在丧 葬 中的作 用 。孔 子 有言 日 :“生 ,事之 以礼 ;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孔子主张从精神上悼念亡者。他的孝道观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孔子继承人的孟子和苟子,都是儒 家孝道丧葬观的典型代表。孟子认为孝道是丧葬观的主体精神,主张厚葬就是为了讲礼尽孝否则即为不孝。苟子也十分注重孝在丧葬礼仪中的地位 ,他认为“厚其生而薄其死 ,是敬其有知而漫其无知也 ,是奸人之道”。在儒家几位代表人物的积极倡导下 ,两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奉行“慎终追远”。“事亡如事存”的儒家孝道丧葬观 ,认为孝莫重于丧。这种观念代代传承,如今 已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之中。现今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诸多丧葬礼仪仍然能凸现出较为浓厚 的孝道观念。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 ,大别山北麓 ,地势南高北低地貌特征为“七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可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交通相对落后,尤其是那些地 处深山的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新事物、新理念的影响较小,旧风俗很容易被保留,体现孝道思想的诸多丧葬礼仪就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兹挑选当地农村丧葬礼仪中与孝道思想相关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守灵 

当地葬礼的整个过程一般为 3天时间,即死者要在家中正厅停放 3天。3天里要举行诸多与死者相关的仪 式,“守灵”就是其中的~项。“守灵”即在停放尸体 的正厅里要昼夜有人守着。守灵的人基本上是死者的子孙或其直系亲属,儿子往往 因为白天的事务 比较繁忙,所以白天的守灵对他们是不作硬性要求的,但是在夜晚 ,儿子是一定要参与守灵的。守 灵 的 同时 ,还要 在 正厅 大 门内侧 事先放 置的一 个谓之 “老盆 ”的容 器 里 祭 烧 “表 纸 ”,且 边烧 边 念 叨着 “×××来 领钱”之类的句子 ,以此祈求死者在阴间能有足够的花销。如果子女不在死者身边守着,死者则会显得很孤单 ,这便意味着 子 女 “不孝 ”。 

(二)哭丧 

当地某人去世后 ,其亲人都会痛哭流泪。姑且不论所有痛哭之人是否真的悲伤 ,但痛哭的程度足以显示他们是否懂礼或孝顺与否。尤其对于女眷,她们须不时地在死者面前高声嚎哭,同时述说着死者生前的好处,或者喊出死者命苦之类的言辞。一些会哭的女性在很多时候还会采用一种近似唱腔的音调来倾诉 自己的情感。哭的越“悲伤”,在外人眼里就越能表现出她们对死者逝去的伤痛。哭丧之人如若是死者的同辈,别人会认为她们非常的懂礼;若是死者的晚辈 ,则 说 明她们 既懂礼 ,又孝 顺 。如果整 个 葬礼 中听不 见哭声 ,则与死者相关的女眷们会被他人视为不懂礼或不孝,同时 也会让操 办 丧事 的主人 家在颜 面上 大打 折扣 。 

(三)二次葬 

所谓二次葬 ,即人死后将装有尸体的棺木停放在地表某一特定的位置,随后通过 自然腐蚀的方式处理尸体 ,等到尸体的骨 肉完全分离后再收骨埋葬的过程。第一次葬,在地表停放棺木的地方叫厝基 ,棺木在此处停放的时间为 3年或更长时间 ,3年后开棺整理骨骸,然后再埋入地下。地表停放的时间越长就越 能显示死者后辈的孝顺。一般情况下.小孩夭折,非正常死亡或死者生前孤身一人,则省去第一道程序而将其直接埋入地下。“这种先停尸后下葬的做法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孝”的内容,表达活人不忍亲人离去的依依之情”[1]。另据《墨子·节葬下》:“楚之南 ,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由此推断,春秋战国之际,在我国南部地区就 已出现了先让肌体腐烂,然后在拾骨埋葬的二次葬俗,而且在当时,人们 已经把这种习俗与孝道观念联系起来了。 

(四)满五七 

下葬后 的第一个七 天 叫“头七 ”。接着 是 “二七 ”、“三七直 至“五七 ”。“五七 ”是指 下葬 后 的第 五 个七 天 .当地 人把 这一天称作“满五七”。“五七”是“头七”至“五七”中最为隆重的一 次祭 奠。 “五七 ”这一 天要 举行 的 主要 的祭 奠仪 式被 称作 “烧 库 ”。按 传统 观 念 。人 们 大都 相 信人 死 后会 有 灵 魂 存在,现世中的人在逝世后可以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 。人们在 以现 实生 活为 原型 的基 础 上 ,为 死者 即将 在 另一个世界 的生活 做好 准备 ,“烧库 ”就是 一 个典 型 的 例子 。其实,这里所说的“库”。就是请专门的工 匠一般用红麻的桔梗捆扎起来的房屋状的结构.在 内部陈设一些 必备的“生活用品”和“家具”,这些物品都是 以现实生活为模型的,如衣物橱具、柜子、电视机 、手表等。“库房”扎好之后。四周再用不同颜色 的纸裱糊 起 来 。“烧库 ”的地点 通 常较 平 坦 、空 旷。烧的过程中,附带将死者生前的衣物一起烧掉。孝子们要跪在“库”的 四周 ,直 至其 烧尽 为止 。如 果 死者 有 已出嫁的女儿“五七”当天的开销一般 由女儿家(其实 即女婿家)支付。俗称“五七不吃家中饭”.女儿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她们尽孝的义务,算是她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后一次回报。当然 ,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也有将“烧库”的程序省略掉的情况。 

(五)新七月半 

“新七月半”是指死者下葬后 的第一个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参加祭奠的都是死者的直系亲属。是一次小范围的祭奠。参加祭奠的人会携 带一些礼物至丧主家中.数量较多的“纸币”是礼物中的重要一项。一般午餐过后的下午,大家会带 上准 备好 的酒 、菜 、纸钱 和 鞭 炮 之类 的物 品 来 到 坟地然后鸣放鞭炮 ,祭烧纸钱 ,并将酒菜泼洒在坟头。当然,一些女眷通常会象征性的嚎哭几声。当地习俗有将农历七月十五 定为 “鬼节 ”的说 法 ,既然是 阴 间 的节 日。那 么 身在 现 世的子孙下辈为他们 已过世长辈的第一个节 日做适当的准 备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如果不按期操办。则可能会被 民众斥为不孝之子。 

(六)守孝 

古人有“三年之丧”一说。孔子弟子子宰认为三年之丧太久 ,孔子批评道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 ,然 后免于 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论语邛日货》)。小孩子出世后 ,三年不离开 父母 的怀抱 ,故父母亡故后子女要还报三年。按传统规定 。在这三年之内要穿白鞋。不可以结婚。三年内过年时门上 的春联不可以是红色的。一般第一年不贴春联,第二年为绿色,第三年为紫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要求开始慢慢变得不严格起来.不过春联的贴法在当地倒是比较完整地保留着 。三年之内的这些做法仍然是出于对逝者的尽孝。三年后则基本上宣告“守孝”的结束。 

(七)坟她 的选址与坟墓的维修 

当地对坟地的选址是非常考究的,因为人们相信祖上坟地风水的好坏 。将影响子孙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子孙如若升官发财 ,升学就业 ,家道 中兴等 ,人们往往会迷信地认为其祖坟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 .用当地的话叫做 “老坟葬得好”,“祖坟冒了青烟”。反之 。也会归咎于祖坟的选址出了问题。坟地是风水先生当时选址的.但对坟墓的维修则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 。有些 家 庭 因受经 济 条件 的限制 .在 死者 下葬 的当时不能将坟墓整理的非常讲究。但往后会慢慢弥补。如坟地 的绿化 ,立碑,用砖 、石块和水泥将坟墓加固等。如果出现坟墓长期失修或坍塌不修的情况。则死者的后辈将被冠以不孝之骂名,甚至连死者本身也会被咒骂一通 .说其“没有下辈 了”之 类 的话 农村丧葬礼仪根植于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观.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下 ,既有其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合理 的因素。 

(一)体现 在丧葬礼仪中的孝道现的正面作用 

目前在广大农村 ,人们过于追求个人物质利益 。人际关系表现 为 紧张 与不 和谐 ,尊 老 养老 敬老 的思 想观 念和传 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 日趋淡化,青年一代缺乏基本的养老礼仪,不尽赡养义务和虐待老人 的现 象时常发生。因此.与诸多丧葬礼 仪相 关 的孝道 观 的倡 导就 显 得十 分必要 。 

首先 ,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农村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在农村地区 。一个大家族可以由很多个同姓支系构成,每个分支又是由众多个体家庭组合起来的。在 日常生活中,各家顾各家的情形在事实上已非常明显。一般说来,“是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利益有关常常决定了人们是否会继承或者珍视传统”。[2]fli]是说 ,当牵涉到个体家庭的实际利益时 ,人们往往不会顾及家族传统的.因此出现为某事互相争执不休以致于大打出手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当家族内部有丧事时 ,人们 暂时会放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将人力、物力、财力投 入到葬礼之中。本来可能是兄弟反目、长幼无序 的家庭此时往往会变得步调一致.更多地服从于葬礼 的安排 。因为此时谁也不会因平时的利益冲突而遭受公众舆论的压力。背上不懂礼或不孝的骂名。由此加强了农村大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联 系.有助于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和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孝道观相联 系的丧葬活动此时已成 为一种消除社会矛盾的平台。 

其次 ,它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倡导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从目前中国人 口发展的总态势看。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速度惊人。据有关报道 ,现在 已有 1.43亿人超过 60岁占 13亿总人口的 11%。超过 85%的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保险,只能依靠家庭。就安徽的情况而言。“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已占全省老龄人口的 76%。今后几十年内。老年人 口的数量将以年均 3%以上 的速度递增,至 2050年 。全省 65岁以上老年人 口比重将迅速增长到 25.69%”。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生活质量不高,同时缺乏良好 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农村老年群体必将给家庭 、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不能很好解决 。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与文化难题.如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社会伦理道德观的 日渐沦丧等。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孝道思想的倡导就是要时刻提醒人们尊敬老人 、爱护老人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老年人 以全面 的照顾 。让他们健康长寿 .使其老 有所 养 。老 有所终 。 

(二)与丧葬  相关的孝道观的负面影响 

其实,一味地强调与丧葬礼仪相关的孝道观念.长期将必然导致该观念在农村丧葬活动中的地位日渐上升 ,以致于 仪式的操办者在整个丧葬仪式举行的过程中,会处处受制于仪式的种种安排是否能真正体现出他们尽孝的意图。因此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因为顾及到个人或家族的面子问题 ,在举办丧礼时时常带有十分牵强的意味。往往做出一些自己很不情愿去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以此来证明他们是真的“尽孝”了。在外人看来 。他们也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孝子”。又如,许多参加丧礼 的女眷。她们 是哭丧 的主要 力量 ,“哭丧 ”对 她们 的要 求就是要大声地哭。即使她们并不能真正地伤心流泪。但是,她们那种似哭非哭的唱腔往往成为他人评头论是的标准 ,她们放声大哭了。就能说明她们是非常“懂礼”或“孝顺”了,对她们自己也是件非常体面的事。这 即是典型的“愚孝”。 

在人们的传统生死观中。人死后是有灵魂存在的,祖先灵魂的庇佑与否是其自身及其子孙后辈能否顺利 以致于飞黄腾达的标尺之一。人死后所到的另一个世界与现实世界是相似的。有自上而下的掌权者 ,也有贫富差距等等。对灵魂的信仰使得生者大办丧事以取悦死者 ,祈 求平安 。“即使那些曾在死者生前极为不孝的子女。这时也希望把丧葬仪式搞得隆重一些 。显示他们还是很孝顺的,以求得死者的谅解 .不至于遭受惩罚”。[4]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愚孝”观念。要改变这些思想观念 ,必须要解放思想。用教育的手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逐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 

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行为习惯 的直接体现。丧葬礼仪作为中国传统 民俗的一部分,农民和农村地区是其依存的主体和主要地区,因此,它对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民俗有体现真善美和健康伦理道德的良风美俗。也有凸现假丑恶并束缚人们 思想观念的卑劣陋俗。在当今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优良民俗,抵制和反对各种陈规陋习 。

中国农村人口众 多。农民知识水平低下,小生产者意识相对浓厚 .相 当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生活就是在接受传统民俗文化。参与现实民俗活动 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体现孝道观念的部分丧葬风俗 。在很大程度上蕴含着风水迷信,鬼神观念等唯心主义的成份。因此,农民在参与丧礼 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其中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另~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后辈文化往往是前辈文化的复制 ,前辈的价值观念。行为礼仪等均可能为后世所仿效,进而导致后辈 自我意识、创新意识 的缺失。故上一代在葬俗 中所遵循的种种规范与禁忌很容易影nr~ ,j他们的下一代 。继而这些规范又有被继续传承的可能。传承的内容,有优良的成份,但也有很 多糟粕,如人死后的灵魂不灵观 。坟地选择过程中浓厚的风水观等。这种传承性在文化建设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败坏农村社会风气的同时 。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事死如事生”的思想 自古至今一直左右着人们的丧事行为 。其主旨就是要求人们在对待死者的态度上要与生者等量齐观。对待长者的丧事要慎重,要严格按照丧葬礼仪的程序行事 ,这样才是行孝的最佳体现 。如果子孙后辈为前辈举行的丧葬仪式过于简单。就 会被民间社会舆论斥为 “不孝”。其 次,丧葬仪式的隆重与否 ,排场的大小,“吊丧 ”人数的多少及参与“吊丧”者的身份是死者及丧主社会地位及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是衡量后辈对长 辈是否“孝顺”,炫耀家族 门风的标志。因此,不少地方在举行葬礼的过程中,讲究排场 ,相互攀比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这些观念的长期存在 。必将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阻碍 农 民思想 观念 的现代 化进 程 。所以对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要逐步加以改造。用简单文明的丧葬新风尚代替旧有的繁纹缛节。最后。诸如丧葬仪式中的二次葬俗 。占用了农村大量的山林和土地 。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将装有尸体的棺材停放地表 ,肌肉腐烂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很容易传播疾病,不利于农民的身体健康 ,对农村聚落的空气 质 量也造成了严重污染 。 

社会转型时期 ,新风尚与旧习俗交替发展。因此要时刻教育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根据时展的要求 ,积极引导民风 ,倡导农 民 风 易俗 ,摒弃传统礼仪 中的不 良成 分,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进步相一致的新葬俗。以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伦理道德与思想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 

[1]方百寿.安徽方庄的丧葬礼仪[j].民俗研究,1996,(2). 

[2]马种炜,何以“当大事”——双凤村丧葬个案的人类学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5,(4). 

丧事对联篇8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建设

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关于“整治婚丧礼俗陋习,推进厚养薄葬新风”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嵊泗县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推进厚养薄葬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有效指导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刘永革任组长、县属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的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同步推进,均成立了以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各社区(村)、各乡(镇)属企业为基础的领导小组,形成层层落实、级级把关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将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指标,赋予较高分值,加大考核力度。同时,纳入各单位、各乡镇年底综合考核。指导各村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有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培养引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身边陋习我来说”“明准则 弃陋习”三项学习讨论活动,组织各乡镇、各单位结合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党员夜学习、支部党课、微信群等各类形式重点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简办”开展讨论20余次,在嵊泗及嵊泗传媒两大平台开展“我心中的十大陋习”评选活动,为全县推进“乡风文明”行动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编印《移风易俗学习读本》2000余册,提炼文明婚庆,文明丧葬“十倡导”“十禁止”,并制作成宣传册分发至各乡镇、单位。各乡镇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正确引导,让渔农村党员干部明确什么事不可以干,应该怎么干。在渔农村文化礼堂,将移风易俗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作为必讲内容。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枸杞乡石浦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员干部林志波在他父亲的丧事办理中带头破除渔农村陋习,对树立良好社会新风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各乡镇的正面典型也正在逐步涌现。

(三)推进专项治理,净化社会风气

自2018年9月启动“整治婚丧礼俗陋习 推进厚养薄葬新风”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全县共确定了菜园镇东海社区、马关社区关岙村,洋山镇雄洋社区、城东社区,嵊山镇壁下社区,五龙乡黄沙社区,枸杞乡石浦股份经济合作社,黄龙乡南港社区,花鸟乡花鸟社区等9个婚丧礼俗整治试点村。截止目前,所有的试点村均出台了行动方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金牌厨师队伍、金牌菜单,并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办理婚丧事宜的操作流程、规范了集体办理地点,让群众办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洋山镇率先召开婚丧礼俗工作动员大会,积极发挥镇机关、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签订移风易俗协议书,先行履行移风易俗文明行动。五龙乡黄沙社区村积极推动家宴中心建设,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定制“二类菜单”,全体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推动“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在党员干部中先行先试,2018年末已有群众在黄沙村家宴中心办节俭喜宴。县级层面,今年上半年我中心又联合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下发《进一步明确婚丧礼俗整治工作“双报告”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事前报告,事后备案”双报告制度。又与县委统战部就丧事吹拉弹唱进行了专门协商,劝导丧事办理者能在治丧路线中遵守相关要求和规定。

(四)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倡导文明新风

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整治的同时,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各类文明细胞的创建。积极开展“嵊泗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选树与宣传,用身边典型榜样的示范力量传播善行义举,引领社会新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占领渔农村的思想阵地。黄龙乡的幸福黄龙季活动中融入了传统美德、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环境卫生、好人好事等内容。洋山镇文化中心定期开展富有洋山特色的乡风文明倡导评议,乡风文明节目编排,“春泥计划”等各类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对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认同感不强。大部分群众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子女结婚或者老人过世一辈子就一回的事情,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愿意办的体面。少部分群众受传统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对禁止烧纸钱祭品,禁止吹拉弹唱,禁止婚嫁“相喜”贡品铺张浪费等规定有抵触心理。

(二)“封顶制”酒店餐标落地难。因为酒店的经营属于市场行为,餐标的制定由酒店定价,去年我中心牵头召开全县各大酒店洽谈会,效果并不明显,很多酒店明确表示不接受或难以执行该项规定,仅华侨在洽谈会后出台了2888元的办酒餐标,宴席办酒餐标无法实现。

(三)监督无法落到实处。对于文件中的部分规定,如:喜宴酒店办酒餐标每桌定在3000元以内,菜品在20个以内;禁止使用豪华迎亲车辆,禁止收受非亲好友礼金、礼品;控制丧事宴席人数在100人以内,酒店办酒餐标在1000元以内等相关规定。除非是有其他人员举报,不然即使配备专门的检查力量,也无法做到全程监督,仅靠操办人员自觉。

(四)供群众集中办酒的场地资源缺乏。渔农村百姓有习俗、有禁忌,习惯丧事和喜事一定要分开办,因此对集中办酒场地的建设要求高。据初步了解,全县所有行政村中容纳10桌以上集中办酒的并不多,很多是依靠老年活动中心的场地和资源,硬件设施差,群众都不愿意接受。新建家宴中心共享性不强,且牵扯大量资金,乡风文明工作经费未做专门安排,家宴中心建设推进难度大。

三、下步工作安排与建议

(一)完善工作领导机制。调整全县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丧事简办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委宣传部长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属有关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召开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督促工作落实。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责,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定期听取乡镇工作汇报,研究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属有关单位、乡镇年底综合考核,采取平时检查和年终调研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排出位次,树立典范。同时,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把开展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指标,赋予较高分值,加大考核力度。

(三)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利用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广泛宣传开展移风易俗,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相关规定,对先进经验、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在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教育引导活动,要求这一群体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模范遵守有关纪律和要求。在工作开展中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参与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列入村规民约,通过公开栏、宣传册、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树立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新风尚。在乡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社会宣传和文艺宣传。

丧事对联篇9

近义词:灰心丧气、无精打采

反义词:趾高气昂、得意洋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的样子

解释: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出自:唐·韩愈《送穷文》

垂头丧气造句一

1、小草小花垂头丧气,树叶一动不动,树上的知了不停的叫着,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快下一场雨吧!”

2、刚还信心十足的我,现在却垂头丧气。

3、这些怪念头在我脑中转悠,使刚刚还信心十足的我现在却垂头丧气。

4、这次考试我得了59分,我并没有垂头丧气,我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别人考得这么好,我却这么差。

5、学生垂头丧气就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低着头有气无力的样子。

6、我垂头丧气的背着书包,满脑子的都是成绩成绩成绩!

7、有的同学垂头丧气一声不吭地走出了考场。

8、我垂头丧气地走了过去,没心情地说:“刘老师找我有事吗?”

9、有时,考试考砸了,垂头丧气地回到家,这时,你好象和我一样伤心一样难过,看着你在水里模仿我的动作,很好笑,所有的伤心事全忘到爪哇国去了。

10、此时没有叶子的树干,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垂头丧气的站立在两旁。

11、放学后,我故意装做没考好的样子垂头丧气的回到了爸爸做生意的店子里。

12、在学校里,我们通常会见到这种“投篮”情况,扔中了就会手舞足蹈,扔不中就会垂头丧气地走开,不理那个被扔在垃圾箱外的罐。

13、弟弟听了把汉堡包放在桌上,垂头丧气地走了。

14、到中午了,远远他爸爸又是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15、因为妈妈知道我考试成绩不好,自己心里也不痛快,再去责怪我,只会让我更加垂头丧气。

垂头丧气造句二

1、切莫垂头丧气,即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

2、他们高兴得跳了起来,而我们垂头丧气。

3、因为妈妈知道我考试成绩不好,自己心里也不痛快,再去责怪我,只会让我更加垂头丧气。

4、别那麽垂头丧气,事情会好起来的。

5、小张满面春风的走到垂头丧气的小李面前,低声细语地寻问着缘由。

6、我垂头丧气的背着书包,满脑子的都是成绩成绩成绩!

7、今年考试,我才得85分,回家被妈妈批了一顿,垂头丧气啊。

8、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名垂头丧气的走回家。

9、竞选落败这件事使得他垂头丧气。

10、小草小花垂头丧气,树叶一动不动,树上的知了不停的叫着,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快下一场雨吧!”

11、有的同学垂头丧气一声不吭地走出了考场。

12、记得那是一个刮着风的下午,我因为考试考砸了而怕回家后会遭到骂,便慢吞吞地垂头丧气地向家里走去。

13、骄傲的兔子输掉了比赛,它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赛场。

14、我望了窗外一眼,地上滑滑的,而且也还没干,看来秋游不能去了,我垂头丧气地坐在椅子上。

15、这次数学考砸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

16、篮球比赛输了,同学们都垂头丧气的。

17、我垂头丧气地走了过去,没心情地说:“刘老师找我有事吗?”

18、即使失败了,也不用垂头丧气,再接再厉就好!

19、我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我突然觉得他其实也需要多鼓励。

20、有时,考试考砸了,垂头丧气地回到家,这时,你好象和我一样伤心一样难过,看着你在水里模仿我的动作,很好笑,所有的伤心事全忘到爪哇国去了。

21、虽然没考好,但我没有垂头丧气。

22、这次比赛他输了,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开。

23、得知考试不及格,他便垂头丧气起来。

丧事对联篇10

【关键词】《论语》;孝;行为规范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叶。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即司马迁说的“周室既衰,诸侯恣行”的礼崩乐坏时代,但孔子生活的鲁国是周公旦后人的封地,保留着大量的西周文化典籍,故孔子对西周传统的思想和制度极为赞成和拥护。在孔子看来,当时社会之所以乱,其主要原因是周礼的崩坏。

孔子所提倡的“孝”在西周礼乐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很多道德观念和制度,都是以“孝”为中心展开的。孔子看重的恰恰是西周并不提倡甚至抑制的在家庭中对父母所行之“孝”。

二、《论语》中“孝”的行为规范

《论语》中最为根本的行为规范则是孔子所一贯提倡并致力复兴的“礼”。《论语・为政》中记载: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从孔子回答孟懿子和樊迟的话中看,孔子说“孝”的表现为:父母生时事之以礼,死后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具体说来,《论语》中“孝”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父母在世:养以敬

《论语・为政》篇记载,子游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虽然这里孔子提倡的是更高层次,即精神上的敬、爱,但是也可以看出“能养”,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要求。与“能养”且“敬”意思相同的还有本篇孔子与子夏关于“孝”的另为一则讨论:“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在孔子看来,“孝养”父母除了要“能养”,即所谓“弟子服其劳”和“有酒食,先生馔”之外,还要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即是内心里的“敬”和外在的敬――“色难”的统一。

关于“色难”,历来注家有两种解说:“一,难在承望父母之颜色。《小戴记・曲礼》有云:‘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能在无形无声中体会得父母之意,始是孝。一,孝子奉侍父母,以能和颜悦色为难。《小戴记・祭法》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以上两说其实有其相同之处,即孝敬父母并非易事。又《论语・里仁》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女侍奉父母,见到父母有犯错的征兆,则要预先微加劝告,若“见父母有不从己谏之色”,即自己的意见不被接纳,则自己仍然保持恭敬、顺承的和悦态度,不去违背母。即使父母“使自己以劳辱之事”,也不应该有埋怨的情绪。从以上关于“色难”和“几谏”的讨论可以看出,人子既要求体察父母之心意、容色,又要在父母之意与自己之意有所不同的情况下,顺承父母之意,并且和颜悦色而不违背,即使心中有所忧虑,也不能表现出埋怨的情绪。可见,孔子所说的“色难”其实是包括了“父母之色”和“人子之色”两种不同说法。孔子的“色难”本义:既要察父母之颜色以发觉其意志,又要自己和颜悦色地顺承父母之意志而不违背。

(二) 父母去世:葬祭以哀,坚守其道

父母在世之时,做子女的可以尽心竭力的奉养父母使其得以颐养天年,从而报答父母对于自己的恩情,直至父母去世。然父母去世,并不意味着子女已经“尽”孝。

首先,孝敬父母还要履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责任,要求子女于埋葬、祭祀亡父亡母时得其礼法。《礼记・曲礼》记载:“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从《论语》来看,这种礼法主要表现在勉于丧事和内心致哀两个方面。

所谓勉于丧事,可参见《论语・阳货》: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礼记・檀弓》云:“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孔子认为,三年之丧是子女报答父母最基本的“孝行”,君子行三年丧礼,只是为求得心安之愿望,以报答“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的恩情,否则是有恩而不报,难以安心。

而内心哀敬,则是在勉于丧事之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论语・子张》篇记载子游的话:“丧致乎哀而止。”此外《子张》还载曾子之言:“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又子张言:“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丧葬父母而不哀,祭祀祖先而不敬,却心安理得衣锦食稻,这正是当时礼制所不允许的。

其次,父母死后尽“孝”,子女还要能够继承父志,不改父之道。《论语・学而》载:“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又《大戴礼记・本孝》篇言孝子:“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父亲在世之日,作为子女,行为自然受到父母的督察约束,要了解其为人则需要察其内心;而父母过世之后,则子女继之成为一家之主,能够遂其内心而自作主张,则观察其行动,即可知其为人。孔子认为,应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坚持父亲的处事原则,承续父亲的志向,继承父亲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孝子,也才与礼相合。

通过对《论语》中父母之“孝”的行为规范的考察,可以发现,“孝”的行为规范都不出乎以下两个范畴:竭其力、尽其心。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

[2]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2年9月第1版。

[3]李泽厚《论语今译》,三联书店,2004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