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0 02:00:05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篇1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强基计划篇2

一、“固本强基”的总体目标

以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农村党组织创先争优和“固本强基”工程,紧紧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四有一创”(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平台议事,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规范运行、进一步构建村级组织议事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等方面,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突出存在的“缺人干事”、“没钱办事”、“少章理事”、“无平台议事”等问题,力争通过努力,使全街道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切实为推动全街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固本强基”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升村干部创业干事能力

一是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着重围绕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农房“两改”、土地增减挂钩等内容开展形式活跃、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学习培训活动,3月底举办一期以“阿拉的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村干部先锋论坛,提高村干部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开展花卉苗木、粮食作物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创业致富技能,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开展村干部全日制专职化管理试点工作。学习借鉴兄弟镇街道成功经验,选择若干个基础良好、运转正常、纪律严明的村试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职干部选用程序、动态监管、激励保障等制度,努力营造村干部安心工作、全天候工作的氛围。三是开展新一轮村干部创业履职承诺工作。完成今年新一轮村干部创业履职承诺工作,进一步细化年度承诺事项,建立健全承诺事项定期分析制度,确保各项承诺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承诺报告评议制度,年终由村干部报告承诺履行情况,接受街道和基层党员群众双向评议,确保履职事项有总结、有考核。

(二)不断夯实经济基础,努力增强有钱办事实力

一是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规划,安排好今年村级项目投资计划并加快建设步伐。开展“后进村”帮扶提升工程,建立街道领导干部联系“后进村”工作制度,帮助“后进村”确定发展方向,制订发展规划,盘活存量资产、发展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资本经营、提供服务增收等多种形式,因村制宜落实每年村里的重点发展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更多的项目投入,增强村级组织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推进撤并村融合,不断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坚持把全面实施行政村撤并后“三资”融合工作作为规范集体经济管理运作的重要措施,灵活运用经济自然合并、补差调节合并等形式,依法妥善稳步地解决撤并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经营合并、利益分配等问题,以并村并账促进农村并心并力。三是做强“一粒米、一朵花、一枝梅”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推进白杜片区“十里花木长廊”建设,完善街道粮食功能区基础设施,努力扩大东魁杨梅种植规模,引导各行政建立“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体系,实行差异发展,增强特色竞争实力。

(三)不断规范各项制度,努力优化有章理事环境

一是认真抓好《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广大村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相关精神,指导各村进一步推进“两委”班子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五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民主评议等重大制度;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规范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功能,深入实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加强农村“三资”、工程项目和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管理监督各项机制,不断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二是建立村干部“双月”交流例会制度。以西坞、白杜、尚桥总支和工作站为平台,每二个月召开村干部工作交流会议,相互开展矛盾纠纷、项目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总结和探讨,及时将问题解决在一线、项目推进在一线、经验总结在一线、成效体现在一线。三是领导干部联系党组织制度。结合实施领导干部“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开展好“领导干部大走访”活动,3月底前,协助市级领导做好尚桥头、蒋家池头、金峨等村的走访活动。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的“1+1”包片制度,全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行政村党支部,4月份集中开展街道联系领导调研、走访活动,深入到所联系的村解决一批实际问题,联好建强村级党组织。

(四)不断完善阵地建设,努力增强平台议事功能

一是进一步深化“党建进组、服务入户”工作模式。健全党小组及服务团组活动机制,切实把党小组和服务团组建设成为学习议事、分析民情、化解矛盾、服务民生的有效平台,联系领导将主动进村入组蹲点,依托党员活动中心户,督促落实党小组议事服务、团组服务功能。帮助规范党员发展管理,引导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党小组首推、流动党员安置或挂靠等机制。参与推进新一轮优秀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示范创建工作,督促落实农村窗口单位“党员示范点”“党员先锋岗”等挂牌亮相工作,选树一批先进党员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大力推进具有党建、民政、计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村邮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建立电子民情档案,为广大村民提供“一站式”社区化便民服务。三是建立力邦党委机构,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党建水平。结合力邦建社10周年庆典活动,办好力邦区域党建模式论坛,完成力邦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申报成立力邦党委,提升力邦党建规格,加强所辖“两新”组织党建覆盖面和辐射率,努力推动“两新”组织党建跨上新台阶。

(五)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升党建水平

进出”机制。针对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近亲化”、“家族化”的问题,积极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党小组首荐、党员群众首评、入党表现积分等做法,切实把好党员入口关。探索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对不能发挥党员作用、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民主评议情况较差的不合格党员,及时启动不合格党员退出程序,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三是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创先争优”活动各项工作任务,总结本街道“创先争优”工作内容、成效和经验,开展“创先争优闪光言行”评选工作,在“七一”期间开展“读党史、强党性、做表率”主题活动。以支部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党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为广大群众送上法律咨询、政策宣传、免费义诊等服务内容;组织表彰一批“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固本强基”的组织保障

(一)建立健全“固本强基”工作责任机制。街道成立“固本强基”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嫒儿任组长,办事处主任徐海刚、党工委副书记章华君、邬锋伦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党工委委员李龙潮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评议考核等具体工作。“固本强基”工作将作为今年村党组织书记向街道党工委述职、接受评议的重要主题。街道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组织线要发挥牵头抓总、组织协调作用;纪检、宣传、综治等部门要及时通报工作中发现的涉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农办、农村总支等部门要发挥好各自职能作用;群团组织要及时跟进,共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农村党组织长效机制。街道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固本强基”工程的总体部署,根据街道实际,按照联支委、联党员、联群众和强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一强”工作主线,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农村党组织制度。通过领导干部下基层进支部联支委,选优训强,提高农村“两委”和“村官”干部能力素质;进小组联党员,健全党小组活动机制,提高党员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进农户联群众,排忧解难,增进党群干群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2个行政村党组织,每月1次到联系党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每年讲1次党课或作1次专题报告,每年帮助解决3-5个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撰写1—2篇有分析、有见解的党建工作调研文章。着力解决在基层组织运行、集体经济发展、后进村整改等农村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

强基计划篇3

综合评价会纳入强基计划吗综合评价不会纳入强基计划,虽然两者在时间、流程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实行院校、录取依据上是不同的。

强基计划确定36所双一流高校进行全国范围的招生,综合评价院校范围较广,有针对全国招生的高校,也有只针对本省招生的院校。

强基计划在录取依据上更看重高考成绩(85%)以及校测成绩(15%),综合评价则参考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和学考成绩。

强基计划篇4

关键词:新时期;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任务;工作思路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经营已经融合到一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企业具有浓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也是整个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职工及其亲属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使企业的管理、发展始终处于良好的人口环境里,等于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减轻了压力,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动力。

但企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并不简单,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哪一样都不能少,哪一项都不能忽视。并且有着企业特征的难点、重点和热点。一方面是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企业所存在的管理结构、经营机制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决定的。

难点:是管理工作复杂,人员“里一半”(在岗职工)、“外一半”(不在岗职工)。同时受企业效益好坏的影响较大。

重点:落实现行生育政策,保证公民依法享受生育的权利,依法兑现奖励优惠的规定和对违法生育给予处罚。

热点:既要满足工作对象的需求,又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走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狭隘思想,围绕企业生存和发展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拓展空间、做好服务,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近期以来,我公司在上划集团公司直管的形势下,研究并制定了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企业效益和发展,依法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活动,不断地创新求实、和谐求进,让职工满意,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为维护企业职工团结稳定的法宝,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

动力。

同时公司计生部门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思路:

一、工作质量―倡导和落实“实”字原则

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一些情况要求职工群众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填写有关会员个人的婚育方面信息情况登记时,一部分人员不肯配合,说是个人隐私,不想让人知道。还有些填写不够真实。这样我们第一手资料不准确,会影响到以后的统计结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做好计生工作的难点。

因此,必须倡导和落实“实”字原则。“实”就是要求真务实上报数据要真实可靠,开展统计要反复核实,各项任务、计划要踏下身子狠抓落实。在落实入户访视“三要素”。强化“四项职能”的前提下,主动去做知识丰富、掌握政策、精通业务的宣传员.做组织有方、管理有序、领导有力的组织员,做思维敏捷、善于协调、群众欢迎的协调员。

加强专(兼)职计生干部学习培训,提高计生干部素质。随着 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大多存在重经 济效益大而轻社会效益的思想,计生国策意识淡薄,企业运转后,不配备计生专(兼)干,有的虽然配了计生专(兼)干,但往往其他工作任务很重,经济指标考核很紧,对于计生工作则不做任何要求,长此以往,计生专(兼)干也是名存实亡。已有的计生管理人员也较多未经过必须的教育和上岗培训,没能掌握政策法规、生殖保健、孕情跟踪、术前教育及术后随访等业务知识,政策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亟侍提高。

二、工作态度―倡导和落实“细”字原则

“细”字就是细致的工作态度,细腻、严谨的工作方法,尽力做到细致、严谨。基层计划生育业务体系相当庞杂,长期以来,企业树立“企业要发展,技术要创新,人口要控制”指导思想,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大力配合好地方政府做好计生工作,更好的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为企业机关广大干部群众服务。企业领导非常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并把此项工作放在首位,多年来从未发生过违反计划生育条例的事例。在街道、社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配备了专门的计生育干部,建立了相应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及台帐,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计生工作活动及计生干部培训班。

三、工作作风一倡导和落实“勤”字原则

“勤”就是要扎扎实实工作。态度端正,真正做到嘴勤、腿勤、手勤。嘴勤,就是要多说,会说,巧说。多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和群众交流,在宣传政策、落实任务的同时和群众打成一片,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知心朋友;多向同行征求意见和建议,探讨工作,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提高自我;多向上级领导汇报、咨询,赢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腿勤就是要多深入实际搞调研,为能编制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入住户调查核对,尽量减少和避免实际与业务间的误差;多在部门间走动衔接,以争取到其他部门在工作上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手勤就是要多写多记。俗话说得好:“好脑筋不如个烂笔头”,计划生育工作面对的是千家万户,搞起来千头万绪,张家是张家的现状,李家是李家的实际,今天有今天的工作,明天有明天的情况,如果单纯地靠脑袋,凡事懒于动手,不做记录,那只会导致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丢三落四,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把基础业务搞成一本连自己也说不清、解不开的糊涂帐。

(1)首先根据单位实际,按照社区计生办要求,配备了兼职的计生干部,重新调整和加强了企业本部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企业本部计划生育协会,组长及会长由企业领导及人事部、办公室主要领导担任,使之更适宜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2)结合本企业实际,我们制定了《企业计划生育协会活动制度》、《企业本部计划生育工作职责》、《企业计划生育协会学习培训制度》等规章制度,使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有章可循。

(3)按照上级计生主管部门要求,认真做好各类台帐,按时向社区报送月报及季报,按时参加社区月例会,报送计生工作相关信息,积极为本单位职工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生育证》等服务,向职工群众宣传相关的计生政策及办证需要提供的 相关材料,热心细致做好解释和服务工作。

(4)完善了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划分了分会小组,明确了各小组的组长,有名册,有一个会员之家,活动有记录。按时交纳计划生育协会会费。

(5)按照计生协会工作要求,每年都要对计生干部进行学习 培训,把新知识和新精神做方法带回到本单位,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四、工作要求一倡导和落实“通” 字原则

“通”就是要求业务精,政策熟,素质高,知识全面。这是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精通业务是前提,精通政策法规是 基础,更好地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胜任工作。提高全体职工对计 划生育工作的认识,扩大宣传面。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基本国策。国家还为此制定了计划生育法,说明计划生育工作 的完备性、重要性。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和健康理念: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在宣传计划生育基本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以职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宣传计划生育科普知识、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健康保健知识等;使职工群众自觉自愿的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让职工群众从各种媒体上感受到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

五、工作方法―倡导和落实“和”字原则

强基计划篇5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以及防范金融风险。

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加强金融监管和调控能力建设。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具体来看,银行业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证券业要完善市场制度,强化行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险业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完善分类监管制度。

值得注意的之前传闻颇多的金融国资委并未在此次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及。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此次会议也是分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不同层面分别布置的。

此前市场热议的金融国资委”最终未能成型符合预期,但预计未来仍会建立至少副总理以上级别牵头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督委员会”

中国超过100万亿元的金融资产中,国家占有的资产较少,大部分为存款人、基金持有人的资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并不支持成立金融国资委。理由有三:宏观上导致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垄断;微观上容易把企业管死;此外也不利于金融企业国际化。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当前状况下,成立金融国资委需要慎重。汇金公司成立后要进一步推进该公司在改进国有银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当前最大的系统性风险还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房地产说到底,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地方政府有关。

从此次会议来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在议题中占据相当分量。

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实际上,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也有一定的迫不得已的因素,即地方政府承担了建设任务,但是融资渠道却并不通畅。市政债经过了前期的研究之后,可能加速推出。市政债的推出一方面能解决政府融资渠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增强政府透明度。

民间资本稀释国有股权

谈到过去五年的金融改革工作时,认为,深入推进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统计显示,工、农、中、建、交行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稳步发展,资产总规模由年底的22.54万亿元增加到年11月的50.66万亿元,年底的1.25倍。

但需要指出的尽管完成股份制改造,但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对此,要着力加强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制衡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股权多元化,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

世界上大银行股权都要比中国分散得多,大股东的份额通常只有百分之几,而中国大银行国有股权过于集中。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经营、治理、监管难题,所以改善股权结构是迫切的问题。中国银行2.95,-0.01,-0.34%业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

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比大都在70%左右。显然,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之后,将更加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

此外,还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明确划分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行分账管理、分类核算。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和深化商业化改革。

年8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改革工作小组正式成立,标志着农发行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央行年11月还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继续研究论证进出口银行改革方案。

加强金融基础建设

要加强金融基础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制定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完善登记、托管、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鲁政委会议提到要“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未来果真建立起了能够连接一行三会、住建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委,从而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小微企业和企业主的信用信息库之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建立在这些课题有了研究,有了突破,而且有了一些方案的基础之上召开的金融工作会。建设银行4.62,-0.03,-0.65%党委书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存款保险制度下一步要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可能逐渐会推开。

强基计划篇6

一、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

开展优质服务对乡镇计生干部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计划生育队伍是做好计生优质服务工作的基础。他们使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抓人口指标为主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方向转变,由过去提供单一的避孕节育服务向与生殖健康和妇女权益目标结合的方向转变的经验。他们把提高基层队伍作为开展优质服务的切入点。在计生服务站,我们不仅仅看到的是窗明几净、温馨美化的服务环境。更让人感受到的是计划生育战线培养出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力量。她们对工作满腔热情而且掌握技术服务知识,展现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开展优质服务需要解决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三方面问题。正是从转变观念、提高基层队伍素质、增加投入这三方面入手开展优质服务的。

因此,提高基层计生人员干部素质,使他们尽快成为会为群众服务的技术骨干和开展优质服务的必要条件。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我们镇现有计划生育专职人员20名,执法人员有2人,20__年年底,根据队伍“四化”要求,我们对36个自然村选齐配强了计生主任,并对她们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及业务知识、服务技巧等岗前培训,提高了计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造就了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想服务、能服务、会服务的干部队伍,并把优质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他们工作中善于作工作日志,动手动脑。我们通过签订年度岗位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实行依法行政,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满足群众、服务群众,受到群众的高度满意和一致拥护。在全社会树立起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二、努力建设高质量的计划生育工作阵地

按照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我们从计划生育的基层基础工作抓起,加强了资金投入力度,镇计生服务站、各村计生服务室全部按国家、省制定的标准要求抓好了基础建设,投入达30万余元,完成了镇计生服务阵地的改造及设备更新、添置等改建任务。又先后投入18余万元,完成了36个自然村的“六个一”阵地建设规划,购置标准铁制档案柜36个,药具橱36个,定制计划生育宣传展板36块,基层基础档案资料制定统一标准,统一打印相关基础档案资料,全面规范了档案建设,为我镇计生基础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奠定了基础。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经费的投入。村级要及时兑现村规民约中的奖惩规定,促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各乡(镇)要确保计生宣传咨询、技术服务、协会活动和流动人口管理等经费的投入。要认真组织考核,加大奖惩力度,以激励基层干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努力建设高水平的优质服务体系

我镇注重贴近群众需求创优,落实具体的服务项目。工作中做到了“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大唱“三服务”(宣传服务、技术服务、民情服务)重头戏,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上涉及到人的诸多方面。我们还充分调动起宣传、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妇联等相关部门和团体组织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密切协作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的作用,按照群众组织的特点开展优质服务,通过他们深入了解群众对计生工作的反映和需求,全面参与计生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促进了计生服务工作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线。

近几年,我镇“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立足点,充分发挥地方人文优势,加强了宣传阵地建设,着力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在“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家”字上讲服务,在“实”字上求效益,通过“八个”宣传,即联

办节目专题宣传,运用宣传画、标语、宣传栏宣传,发挥协会小组长网络宣传,举办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典型宣传,在村庄、集市等人群集聚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艺演出宣传,进村入户发放中央《决定》等宣传品进行宣传,开展“双查”播放生殖健康知识宣传,运用人口教育学校面对面教育宣传等。发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示范村、示范中心户的典型作用,做到集中宣传与经常宣传结合,面上宣传与点上宣传结合,扩大了宣传教育履盖面,提高了宣传教育的效果。(二)加强“三大工程”建设,以技术服务为支撑。

一是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在做好环情、孕情监测及查病的同时,指导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并定期随访,服务到家,我镇的技术服务人员、育龄群众知情率分别达到97以上,避孕节育措施率达到100。

二是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大力普及生殖保健科普知识,提高育龄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大量印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等宣传材料,通过各种途径发放到群众手中。对育龄群众按照“五期”所需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学习,通过集中与分散教育,知识辅导与电教多媒体教育,逐步使育龄群众系统掌握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识。与镇卫生院内外妇科医师组成流动技术队,带着医疗设备,开展妇女病普查诊治服务,截止到3月中旬,已为6700名已婚妇女进行健康查体,查出乳腺病4人,生殖道疾病23例,对这些查出的患病人员已建档立卡,进行跟踪服务,我镇的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建档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服务。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满足群众生育健康聪明后代的需要。通过举办优生优育知识培训班和知识讲座,组织新婚夫妇参加学习,对准备申领生育证夫妇实行孕期全程跟踪服务制度,每月查访一次,进行“优生四项”病毒检测,指导正确服用叶酸,普遍推广孕前、孕中补充复合营养素和服用“福施福”等干预措施。

(三)加强性别比治理建设,以人口出生平衡为目的。

针对个别群众还存在重男轻的思想,存有性别歧视等现象,我们通过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严格B超管理、加强医院和计生系统的人员观念教育,杜绝了胎儿性别鉴定现象。加强了对人口计划户的管理,做到发现孕情及时上报,对异常终止妊娠的坚决把好审查关,保障了我镇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四)建立健全村民计生自治机制,做好计生执法。

我们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作为面上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各村广泛听取意见,发挥人大代表在计生村民自治中参政议政作用,制定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村规民约》,建立定期评议计生工作制度,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需求,落实好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流动人口计生合同化管理,并与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和“优质服务建设年先进单位”活动紧密结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截止到目前,全镇90以上村建立了计生自治机制。

(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做好计生保障。

由于计生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逐步完善,关爱女孩成长的氛围逐步形成,特别是奖励扶助服务机制在农村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促使群众自觉转变了婚育观念,从而推动了全镇计划生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的作用。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既要间接地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又要直接地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要积极寻求二者结合点,整合部门资源,搞好技术培训,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帮助群众查病治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通过两年来的创建活动,我镇的人口和计生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计生优质服务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巩固中不断提高,在创新中继续发展,认真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抓紧抓好,巩固和提升“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镇”的各项工作,为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强基计划篇7

1、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整体效益”的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和布局,加快传统主导产业的优化和葡萄、蔬菜等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我镇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一是继续实施葡萄西进战略,扩大生产规模,使我镇的葡萄面积扩大到4000亩以上。二是以红益大头菜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联结企业、基地、农户,进一步扩大大头菜种植规模,形成3000亩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并积极探索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粮食、油菜等传统主导产业,重点是抓好优质品种、高效生产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等的推广,以此来实现产业的提升。

2、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围绕我镇的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企业和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形成“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提升产业层次,做强特色产业。20*年组建一家名特优水产合作社。同时,要积极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做大做强“纯元”牌葡萄、海盐大头菜产业。在大头菜产业上,要充分发挥已建立的专业合作社、两家蔬菜加工厂、以及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部级无公害农产品,特别是海盐大头菜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加工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在葡萄产业上,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富亭葡萄专业合作社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的优势,以及“纯元”牌葡萄多次在省市农博会、省精品水果展示会获奖,特别是2006年被评为嘉兴市著名商标的殊荣,积极拓展销售市场,促进葡萄产业发展。在兔业产业上,要发挥*兔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在镇双学双比、镇慈善总会、镇残联等共同推动下,大力发展养兔业,为农村妇女、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脱贫、致富途径,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3、抓好水利工作,夯实农业基础。

一是切实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尽量减少灾害损失。二是实施城西圩区工程建设,通过筑圩堤、建排涝闸、排水渠等,解决涝灾问题。三是结合村庄整治、生态镇村建设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河道疏竣、护岸工程建设以及河道长效保洁工作,使整治后的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四是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年久失修的灌溉机站的更新改造。

4、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开展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

一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资金的运行,通过村级会计委托制,管好管活村级财务。二是开展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完成小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新机制和民主监督的新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四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实行村务公开。

5、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树立农业服务新特色。

进一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为“三农”服务。一是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提高农技人员素质。不断加强对现有镇村二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农技人员服务农业的能力。二是强化信息服务,通过农民信箱为农户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为农产品经营开辟信息渠道。三是全面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引进、推广农业优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四是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绿色证书”“农函大”等形式,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擅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强基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计划及管理不断调整和完善,基本适应了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不同时期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对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还存在着重复分散、效率不高等一些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对科技计划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纲要》精神,以促进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宗旨,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为重要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强化制度建设,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要求的“权责明确、定位清晰、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公正、公开、规范和高效。

二、基本原则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围绕促进自主创新的主题,既要充分吸收和继承现有计划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更要与时俱进,坚定改革,大胆创新;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解决当前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求真务实,提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新思路、新举措,力争取得突破,又要加强总体设计,综合集成配套改革措施,积极有序推进。重点要突出以下几项原则:

1、体现国家目标。围绕党的*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纲要》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提出的重大需求,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问题、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等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促进自主创新。把促进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遵循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律,实行分类管理,建立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类科技计划要鼓励自由探索,突出原始创新,提高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应用开发及产业化类科技计划要面向市场,突出集成创新,以企业为实施主体,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问题,提高科技的支撑能力。

3、加强统筹协调。围绕国家整体的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考虑政府和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统筹科技发展与改革,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安排,统筹集成各方面的科技资源,充分利用国外的科技资源,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利用。

4、明确权责划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要进一步明确计划、项目决策、管理、实施、咨询、服务等各类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强化责任制,加强监督,逐步建立咨询、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

5、完善管理制度。围绕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管理新机制,制定明确的管理流程和办法,规范科技计划管理运行的秩序,强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推进依法行政和计划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科技计划管理的公正和公开。

6、提高管理效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要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为目标,进一步简化程序,建立科学的评估监督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共享机制,保证国家科技计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三、改革措施

为切实保证“*”国家科技计划的有效实施,计划管理改革要结合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并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1.发挥国家科技计划对创新活动的导向作用。科技计划是政府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计划、部门(行业)科技计划和地方科技计划等。作为科技计划的主体,国家科技计划要围绕促进自主创新,落实《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对现有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后,“*”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主要由基本计划和重大专项构成:基本计划是国家财政稳定持续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等;重大专项是体现国家战略目标,由政府支持并组织实施的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或重大工程建设,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在若干重点领域集中突破,实现科技创新的局部跨越式发展。

2.明确国家科技计划的定位。围绕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各国家科技计划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和支持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要突出原始创新,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计划构成,主要定位分别为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和国家目标导向的战略性基础研究;科技攻关计划要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支撑作用,加强集成创新,突出公益技术研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以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为目标,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重点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开发;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要突出资源共享,以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等建设为主要内容,为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供支撑;政策引导类计划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措施,重点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化、面向农业、农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国际科技合作等的引导和支持。重大专项按照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明确实施的目标,根据需要和条件,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3.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优化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配置的战略重点。根据公共财政要求和创新活动的特点,调整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配置和结构,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科技投入重点加大对基础研究、公益研究、高技术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的稳定支持,加大对科研基地、条件平台和科技队伍建设的支持。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保障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其他力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形成全社会投入自主创新的良好局面。

4.加强科技计划的协调衔接。围绕国家的整体创新目标,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之间、国家科技计划与部门、地方科技计划之间的协调衔接和集成,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制度性的沟通协调机制,适时就国家、部门和地方的各类科技计划当年进展及下一年度安排等情况进行沟通协调,形成科技计划的年度报告制度,以加强集成,避免重复交叉。

(二)进一步推进部门(行业)和地方的自主创新工作

5.发挥部门(行业)在促进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国家科技计划目标的确立及重大项目的确定,要充分听取部门(行业)的意见。把征集部门(行业)等科技需求和重大项目建议,作为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措施。有效集成部门(行业)的资源,加大对行业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在攻关计划项目和*计划重大项目中的组织实施作用。加强部门(行业)的监督作用,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的有效实施。在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中设立行业引导项目,由部门(行业)负责管理和实施,重点支持行业科技发展中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技术储备、应急反应和基础性工作等,提高行业科技发展的持续创新能力。

6.提高地方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强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共建实验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统筹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在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中设立区域引导项目,主要由地方负责管理和实施,提高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效集成中央和地方的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对县(市)科技信息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县(市)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

(三)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7.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建立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充分听取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反映国家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应用及产业化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要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项目的评审要更多地吸纳企业同行专家参与。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对于重大专项和基本计划中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项目,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企业联盟牵头承担,或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承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项目实施新机制。

8.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对大型骨干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的支持,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独立或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国家工程中心、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建设一批企业的研发中心,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加大现有研究开发基地与企业的结合,建立面向企业开放和共享的有效机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9.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平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整合科技资源,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家政策引导类计划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器等中介机构的建设,建设一批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形成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和创新的新机制和环境。

(四)促进科技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建设

10.加强对项目、人才、基地的统筹安排。国家科技计划从以支持项目为主,逐步转向统筹安排项目、人才、基地,实现从技术突破的单一目标向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的综合目标转变,把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作为项目论证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发展与改革的结合,优先支持改革取得实质成效的科研院所和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任务。加强项目实施与能力建设的有机衔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造就一支创新队伍,建设一批创新基地,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11.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在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中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支持青年创新人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优秀创新团队以及“小人物、小团队”的成长。鼓励科学家的自由探索,高度关注具有创新性的“非共识项目”并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人员费用支出比例,鼓励科技人才的流动与交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海外留学人才等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12.加强和统筹创新基地的建设。制定国家创新基地的发展规划,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的统筹和支持力度,合理布局创新基地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把创新基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支持。改革国家创新基地的管理运行模式,对创新基地实行分类支持和管理,对基础研究类和社会公益类基地实行稳定支持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化、产业化性质的基地,实行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和共建的方式;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及其他综合性基地通过竞争择优、后补助或项目倾斜等多种方式支持。鼓励共建创新基地或联盟,制定公共科技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标准与规范,促进资源共享。

(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13.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开展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态势分析,建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利查新制度,并把它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突出自主创新,把创造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形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可用于支持重大成果国内外发明专利的申请和保护。

14.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鉴定与管理机制。改革科技成果鉴定方式方法,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发挥成果鉴定与管理对自主创新的积极导向作用。完善科技成果的评价评估制度,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国家层面不再组织成果鉴定,对技术水平的评价不作为项目验收的内容。制定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共享机制和办法,建立国家科技计划成果数据库,完善国家科技计划重大创新成果的报告、登记和信息制度,促进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转化和共享。

(六)积极推行有利于创新的科技计划管理新机制

15.加强技术预测工作。建立面向社会和产业需求的技术预测制度。把技术预测作为科技计划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技术预测机构和队伍,完善技术预测方法,建设国家技术预测平台,提高技术预测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战略、发展规划、计划的制定和调整、优先发展领域的选择以及研发资金投向和重点等提供决策支撑。

16.建立和完善独立的评估制度。在国家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中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的制度。加强科技计划评估专家队伍和独立评估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规范评估程序,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适应不同科技计划和管理工作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和基地等的评估工作,为计划项目调整和科技工作的绩效考评提供科学依据。

17.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制定分类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机构的服务,提高其服务质量。进一步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参与计划项目评审、评估、监督、成果评价与推广等管理工作。

18.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加快制定科技计划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管理数据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机构、主要承担单位和责任人,以及咨询、评审专家等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并将其信用状况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19.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快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网上科技计划管理“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的网上运作和管理。建立重大项目储备数据库、科技计划项目信息数据库等,加强综合信息管理,避免交叉重复,提高科技计划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

(七)进一步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公开性

20.完善专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参与项目评审、验收等同行专家,要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扩大专家遴选的范围。充分发挥专家在战略、技术、经济、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咨询作用,规范专家参与计划项目管理、咨询、监督的方式和程序,建立回避等制度,完善专家参与管理的机制。

21.改革完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评审机制。规范项目的申报评审程序,严格项目的申报评审要求,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原则上实行网上申报管理。建立立项决策和评审咨询相互分离的机制,根据计划项目的不同特点,逐步实行网上评审等制度。加大竞争性项目的招投标力度,实现决策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根据科技创新的自身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急迫需求,建立项目立项的快速反应机制。

22.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透明度。在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按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程序,凡不涉及保密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和评价等信息,都要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等及时向社会公开,积极推行项目公告公示制度,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透明度。

(八)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23.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公共财政改革要求,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决)算制度,建立科技经费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科学统一的科技计划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经费的支出科目、报表体系和使用范围。加强对项目配套资金的监管,保障科技经费的及时拨付和合理使用,提高科技计划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4.建立制度化的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加强国家科技资产的管理,加强对科技经费使用的监督,逐步形成财政审计部门的专业监督、科技计划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监督和项目组织部门及承担单位的日常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科技计划经费的绩效考评,逐步形成制度化,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九)建立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责任机制

强基计划篇9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使的权力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即,计划生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计划生育工作应该怎么办?在新形势下就要求计划生育必须改变过去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忽视提高人口质量、把优质服务只看作是技术问题、忽视尊重公民合法权益、只追求拓宽服务领域、忽视技术服务质量的倾向。因此,迫切需要立法。经过多年的酝酿,于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法》)正式颁布实施。《法》颁布实施以来,它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以下简称人口与计生)基本国策的地位,将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方针、制度、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保护公民应享有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一、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法律是规范社会成员及集体在开展社会活动中做出各种实际行为的准则。人口与计生工作作为社会活动和政府行为的一部分,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还关系着国家兴衰、民族强盛与否的命运。特别是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一言一行、一举一止与芸芸众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所应享受的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在计生工作人员手中。怎样实现广大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对等交换?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来实现。因此,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工作具有三个必要性:

(一)具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化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之所在。特别是《法》和《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依法行政,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行政行为,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为构建以宪法为主线,以《法》为依据,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主体、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相配套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法制体系,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府和地方性法规开展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历史。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育工作,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与规范公民生育行为,以及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在人口与计生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使人口与计生工作直接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人类进步,为人口与计生事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具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必要性

一是必须正确认识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与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克服“官贵民贱”的观念,纠正认为法律只是管老百姓的和片面强调法律对“民”的强制性的旧的、封建的观点;克服“依习惯行政”的做法和观念,认为有些做法过去就是这样的,甚至效果不错,现在也可以照旧这样做。实际上,依法管理计划生育不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依法办事,既可以强化依法管理又可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过程中,做出的行政行为必须做到合法、合理、公平、公开。三是开展服务,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在维护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方面,从依法行政角度讲,突出的就是要坚决执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七个不准”的规定。

(三)具有合理调整广大育龄群众生育、节育行为的必要性

实行人口与计生依法管理是维护群众民主权利,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生育的迫切需要。计划生育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又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群众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人民群众既有按有关法律和政策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也有获得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意志,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才能切实保障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权利,才能维护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二、基层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之现状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但是还有一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地方经济较落后,群众的思想没有转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法制意识不强,致使部分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养儿防老、门头风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强、素质不高。还习惯于过去那种靠行政强制性干预的办法。造成了基层农民的计划生育没有根本转变,而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思在不断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与新形势下、新的情况不相适应。因此,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反映在“三个强化,三个弱化”上。即:有超生欲望的人群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了,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弱化了;民

,告官的意识强化了,服从政府管理的意识弱化了;计划生育服务机制强化了,行政管理机制弱化了。这些矛盾的出现,使计划生育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产生了新的阻力,给长期习惯于依靠行政制约,习惯于集中突击、暴风骤雨式工作方法的计生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带来了新的困扰,提出了新的挑战。三、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拓宽思路,达到“一个转变”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强化、深入和计划生育“七不准”规定及《法》的出台,计划生育工作开始进入“由人治向法制,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与服务并重”的重要转折关头。伴随这一转折,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必须靠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求突破。落实“七不准”,就必须走依法管理的路子,用法律手段解决现阶段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实行“党政牵头、舆论先导、部门联动、综合施治、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新思路。在具体运作中,坚持“思想教育引导,经济处罚制约,部门联动助阵,执法部门攻坚,政法部门护航”的原则。促使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正在从粗放型管理中解脱出来,开始由“人治”逐步走向“法治”轨道。

(二)找好载体,找准切入点,做到“四个强化”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计生工作的现实选择,是计划生育长期依赖行政管理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管理,思想、组织、措施保证是关键。在实施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过程中,要抓好四个重点:

l、强化宣传教育,创造法制环境。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先导。因此,要把解决基层干部和群众知法、懂法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要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并在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突破。在宣传内容上,突出《条例》中法律责任的宣传,让广大群众懂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突出强制案件的宣传,通过对案件的跟踪报道,公开曝光,增强宣传的震动性和警示性。突出政法部门保驾护航的宣传,营造令行禁止、违者必究的氛围。在宣传形式上,除了坚持“社会舆论扬法,办班培训讲法,宣传制品送法、文艺演出传法”等形式外,还充分利用“进村入户说法”(与民谈心)、“公开审理示法”(召开依法强制执行现场会)形式,为群众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法制课,达到了“执法一人、教育一片,执行一户、教育全村”的社会效果,把宣传教育向广泛性和深层次拓展。通过深入、广泛、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入人心,促使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得到明显增强。

2、强化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实施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必须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工作队伍。在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抓好计生队伍的整顿,要在计生系统中推行竞争上岗,择优用人办法,通过考试考核,精简了一批文化低、素质差的人员。其次,抓好专业培训,使计生人员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减少在行政执法中的盲目性。每年要举办2—3期依法管理培训班。在行政执法中,要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在立案、查证、下达处罚决定书、送达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五个环节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一旦发现有违法违纪现象,经查实后,轻者批评教育,重者调离岗位,为人口计生依法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强化管理机制,促工作上水平。建立健全执法程序管理制度,坚持公平合理的执法原则是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关键所在。为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规可循、有矩可蹈、有章可依,要从基础建设抓起,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建立健全《执法人员上岗责任制》、《立案审批制度》、《错案追究制度》、《计划外生育费征管制度》等工作制度和《生育证发放审批程序》、《成人残鉴定程序》等工作管理程序,严格规范了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各种行政行为,增强了原则性,克服了随意性。为了保证制度和管理程序更好地得到执行和遵守,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长抓不懈,落实“三责任九合同”的管理办法,逐级建立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分九个工作口自上而下签订了管理服务合同书。把工作关系以合同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有效地促进了依法管理工作的开展。

4、强化服务意识,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发掘基层卫生资源,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育龄群众提供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及各种致富技能培训服务,定期邀请医院专家前来指导讲课,为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育、节育、不育、生殖保健等知识教育。注重发挥卫生医疗网点和医疗专业人员作用,在中小学开展人口国情教育与计划生育专题讲座,为学生讲授人口理论、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知识,向青少年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全面开展以妇女病为重点的生殖保健服务。与卫生医疗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妇科病普查。针对大部分育龄妇女工作较忙的实际情况,把妇科病普查与双查工作结合起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同时,加强基层技术服务网络硬件建设,完善各项服务设施,为已婚育龄妇女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完善措施,政策推动,力求“四个结合”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是依法治县和新形势下开展计划生育的客观要求,如何开展依法管理,要做到“四个结合”。

l、力求职能管理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形成综合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新局面。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关键是一个“法”字,离不开法律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单靠计生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公、检、法、司全面介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体行动是突破行政执法难点,保证依法管理全面实施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执法力度,基层要联合法院成立“计划生育巡回法庭”,由县法院行政庭庭长担任计生法庭庭长。计生法庭做到当时接案,当时受理,保证了执法效率、执法质量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公安、检察等部门紧密配合。快速反应,现场办公,从快处理,为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2、力求与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相结合,积极推动人口与计生工作重心下移。把开展村民自治,落实计划生育合同化管理,作为基层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突出点,它是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的体现,也是贯彻省计生委提出的“县指导、乡负责、村管理、户落实、群众参与”的具体实践。一部分村委作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逐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以计划生育合同化管理为载体,努力加强村级计生管理,探索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村委在与村民代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讨论通过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育龄群众签订《一(二)孩生育证管理服务合同》、《避孕节育管理服务合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合同》、《全程优质服务合同》、《接受新婚期教育服务合同》等项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以双方协议的形式,将《条例》和村规民约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具体落实到合同中,既有甲方对乙方婚育行为的监控和优质服务的承诺,又有乙方履行义务的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保证。由于合同的内容实行民主决策,群众感到公正、公平。为提高合同信誉,计生部门率先兑现服务承诺,落实各项优质服务。通过实行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不仅增强了村两委班子依法

,管理计划生育的责任感,也有效地调动了村民参与计划生育,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3、力求与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促后进村转化。依法治理计划生育后进村,是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一些工作相对落后的村,要坚持依法集中治理,本着“重在思想教育、贵在政策疏导、慎在强制执行”的原则,在政法部门人员的配合下,由基层计生工作人员配合,驻村攻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计划生育难点、热点问题。要始终以思想教育这根红线贯穿于依法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到以心待人、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

强基计划篇10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府政策和地方条例进行调整控制,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比较滞后,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加快,相关社会经济领域改革的深化,原来的工作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的步伐,改变工作方式。经过多的的酝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2年9月1日起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它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口与计生基本国策的地位,将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方针、制度、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关键词:人口与计生

基层工作

依法行政管理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使的权力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即,计划生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计划生育工作应该怎么办?在新形势下就要求计划生育必须改变过去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忽视提高人口质量、把优质服务只看作是技术问题、忽视尊重公民合法权益、只追求拓宽服务领域、忽视技术服务质量的倾向。因此,迫切需要立法。经过多年的酝酿,于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法》)正式颁布实施。《法》颁布实施以来,它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以下简称人口与计生)基本国策的地位,将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方针、制度、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保护公民应享有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一、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法律是规范社会成员及集体在开展社会活动中做出各种实际行为的准则。人口与计生工作作为社会活动和政府行为的一部分,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还关系着国家兴衰、民族强盛与否的命运。特别是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一言一行、一举一止与芸芸众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所应享受的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在计生工作人员手中。怎样实现广大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对等交换?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来实现。因此,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工作具有三个必要性:

(一)具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化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之所在。特别是《法》和《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依法行政,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行政行为,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为构建以宪法为主线,以《法》为依据,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主体、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相配套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法制体系,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府和地方性法规开展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历史。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育工作,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与规范公民生育行为,以及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在人口与计生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使人口与计生工作直接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人类进步,为人口与计生事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具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必要性

一是必须正确认识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与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克服“官贵民贱”的观念,纠正认为法律只是管老百姓的和片面强调法律对“民”的强制性的旧的、封建的观点;克服“依习惯行政”的做法和观念,认为有些做法过去就是这样的,甚至效果不错,现在也可以照旧这样做。实际上,依法管理计划生育不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依法办事,既可以强化依法管理又可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过程中,做出的行政行为必须做到合法、合理、公平、公开。三是开展服务,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在维护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方面,从依法行政角度讲,突出的就是要坚决执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七个不准”的规定。

(三)具有合理调整广大育龄群众生育、节育行为的必要性

实行人口与计生依法管理是维护群众民主权利,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生育的迫切需要。计划生育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又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群众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人民群众既有按有关法律和政策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也有获得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意志,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才能切实保障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权利,才能维护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

二、基层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之现状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但是还有一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地方经济较落后,群众的思想没有转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法制意识不强,致使部分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养儿防老、门头风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强、素质不高。还习惯于过去那种靠行政强制性干预的办法。造成了基层农民的计划生育没有根本转变,而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思在不断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与新形势下、新的情况不相适应。因此,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反映在“三个强化,三个弱化”上。即:有超生欲望的人群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了,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弱化了;民告官的意识强化了,服从政府管理的意识弱化了;计划生育服务机制强化了,行政管理机制弱化了。这些矛盾的出现,使计划生育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产生了新的阻力,给长期习惯于依靠行政制约,习惯于集中突击、暴风骤雨式工作方法的计生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带来了新的困扰,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拓宽思路,达到“一个转变”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强化、深入和计划生育“七不准” 规定及《法》的出台,计划生育工作开始进入“由人治向法制,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与服务并重”的重要转折关头。伴随这一转折,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必须靠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求突破。落实“七不准”,就必须走依法管理的路子,用法律手段解决现阶段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实行“党政牵头、舆论先导、部门联动、综合施治、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新思路。在具体运作中,坚持“思想教育引导,经济处罚制约,部门联动助阵,执法部门攻坚,政法部门护航”的原则。促使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正在从粗放型管理中解脱出来,开始由“人治”逐步走向“法治”轨道。

(二)找好载体,找准切入点,做到“四个强化”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计生工作的现实选择,是计划生育长期依赖行政管理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管理,思想、组织、措施保证是关键。在实施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过程中,要抓好四个重点:

l、强化宣传教育,创造法制环境。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先导。因此,要把解决基层干部和群众知法、懂法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要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并在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突破。在宣传内容上,突出《条例》中法律责任的宣传,让广大群众懂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突出强制案件的宣传,通过对案件的跟踪报道,公开曝光,增强宣传的震动性和警示性。突出政法部门保驾护航的宣传,营造令行禁止、违者必究的氛围。在宣传形式上,除了坚持“社会舆论扬法,办班培训讲法,宣传制品送法、文艺演出传法”等形式外,还充分利用“进村入户说法”(与民谈心)、“公开审理示法”(召开依法强制执行现场会)形式,为群众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法制课,达到了“执法一人、教育一片,执行一户、教育全村”的社会效果,把宣传教育向广泛性和深层次拓展。通过深入、广泛、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入人心,促使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得到明显增强。

2、强化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实施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必须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工作队伍。在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抓好计生队伍的整顿,要在计生系统中推行竞争上岗,择优用人办法,通过考试考核,精简了一批文化低、素质差的人员。其次,抓好专业培训,使计生人员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减少在行政执法中的盲目性。每年要举办2—3期依法管理培训班。在行政执法中,要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在立案、查证、下达处罚决定书、送达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五个环节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一旦发现有违法违纪现象,经查实后,轻者批评教育,重者调离岗位,为人口计生依法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强化管理机制,促工作上水平。建立健全执法程序管理制度,坚持公平合理的执法原则是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关键所在。为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规可循、有矩可蹈、有章可依,要从基础建设抓起,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建立健全《执法人员上岗责任制》、《立案审批制度》、《错案追究制度》、《计划外生育费征管制度》等工作制度和《生育证发放审批程序》、《成人残鉴定程序》等工作管理程序,严格规范了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各种行政行为,增强了原则性,克服了随意性。为了保证制度和管理程序更好地得到执行和遵守,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长抓不懈,落实“三责任九合同”的管理办法,逐级建立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分九个工作口自上而下签订了管理服务合同书。把工作关系以合同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有效地促进了依法管理工作的开展。

4、强化服务意识,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发掘基层卫生资源,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育龄群众提供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及各种致富技能培训服务,定期邀请医院专家前来指导讲课,为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育、节育、不育、生殖保健等知识教育。注重发挥卫生医疗网点和医疗专业人员作用,在中小学开展人口国情教育与计划生育专题讲座,为学生讲授人口理论、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知识,向青少年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全面开展以妇女病为重点的生殖保健服务。与卫生医疗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妇科病普查。针对大部分育龄妇女工作较忙的实际情况,把妇科病普查与双查工作结合起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同时,加强基层技术服务网络硬件建设,完善各项服务设施,为已婚育龄妇女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完善措施,政策推动,力求“四个结合”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是依法治县和新形势下开展计划生育的客观要求,如何开展依法管理,要做到“四个结合”。

l、力求职能管理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形成综合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新局面。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关键是一个“法”字,离不开法律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单靠计生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公、检、法、司全面介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体行动是突破行政执法难点,保证依法管理全面实施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执法力度,基层要联合法院成立“计划生育巡回法庭”,由县法院行政庭庭长担任计生法庭庭长。计生法庭做到当时接案,当时受理,保证了执法效率、执法质量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公安、检察等部门紧密配合。快速反应,现场办公,从快处理,为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2、力求与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相结合,积极推动人口与计生工作重心下移。把开展村民自治,落实计划生育合同化管理,作为基层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突出点,它是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的体现,也是贯彻省计生委提出的“县指导、乡负责、村管理、户落实、群众参与”的具体实践。一部分村委作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逐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以计划生育合同化管理为载体,努力加强村级计生管理,探索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村委在与村民代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讨论通过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育龄群众签订《一(二)孩生育证管理服务合同》、《避孕节育管理服务合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合同》、《全程优质服务合同》、《接受新婚期教育服务合同》等项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以双方协议的形式,将《条例》和村规民约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具体落实到合同中,既有甲方对乙方婚育行为的监控和优质服务的承诺,又有乙方履行义务的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保证。由于合同的内容实行民主决策,群众感到公正、公平。为提高合同信誉,计生部门率先兑现服务承诺,落实各项优质服务。通过实行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不仅增强了村两委班子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责任感,也有效地调动了村民参与计划生育,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3、力求与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促后进村转化。依法治理计划生育后进村,是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一些工作相对落后的村,要坚持依法集中治理,本着“重在思想教育、贵在政策疏导、慎在强制执行”的原则,在政法部门人员的配合下,由基层计生工作人员配合,驻村攻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计划生育难点、热点问题。要始终以思想教育这根红线贯穿于依法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到以心待人、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

4、力求与推行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及严格依法监督相结合,提高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的水平。为了更好地实施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监督:一是坚持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对生育证发放、二胎审批、流动人口管理、计划外生育处罚等办事程序、内容以及办理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作业”,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每年两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基层视察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并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评议意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三是电视台公开计划生育“七不准”及《法》的内容,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执法情况监督。

四、对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思考

(一)行政管理与规范行政行为关系的思考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着眼大局,跳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小圈子。由过去的“两张皮”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转变;由过去计划生育部门“唱独角戏”,向党政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转变;由“靠行政强制性管理”向“教育稳定服务多数人”转变;由过去只重人口控制结果,向重控制效果及重党政干群,树立良好为形象转变。真正建立起“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二是积极学习依法治理计划生育的新措施,新办法。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出发点,对管理中的难点、弱点、盲点,建立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人口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加大力度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和村民自治,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合同化管理;要将合同管理办法逐步下移;更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制度;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努力拓宽服务领域,逐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群众对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以及对计生业务工作的需求。更积极创建型生育文化。通过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开展全民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促进婚育新风进入千家万户,人口控制由过去的“大海捞针”式的追堵,转向以信息反馈、孕情跟踪、共同配合。流入地为主的管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三是创建完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检查机制。依法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采取党的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对政府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计划生育行政法规,是否符合现行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现行方针、政策;对各级政府及计生行政机关,进行是否依法履行义务的监督,并对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是否合法监督;对计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政府规章、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各项具体原则以及职业道德等的监督,以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防止和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合理行为,促使其真正做到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为减少或避免计划生育行政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依法行政与加强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进一步深化认识,在广大党政干部和计生工作者中,深入基层计划法制室宣传教育,树立好群众观、法制观、服务观、正确理解和把握依法治理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树立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形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深入到户”上下功夫。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呼声,找准问题,摸清情况,研究对策,尊重群众,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业务建设作为大事来抓,深入开展实践“三个代表”加快“两个转变”的学习教育,做到文明执法,正确引导,弘扬正气,努力推进基层计划生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大转变。 参考文献资料

1、江亦曼 《计划生育依法行政》 中国人口信息网站 2003年3月2日

2、王 辉

《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豫情时报》 2002年11月20日第一版

3、楚 玉 《浅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重要意义》 《豫情时报》 2002年12月4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