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推荐意见十篇

时间:2023-03-16 20:29:08

单位推荐意见

单位推荐意见篇1

一、学识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

自任职以来,该同志重视思想政治与业务理论相结合,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与政策,认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在政治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牢固树立为民办医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医改政策精神。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自身业务学习与工作方向,积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学习与上级财政、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理论培训学习,系统地掌握了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了自身业务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使自己的会计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日趋精湛,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成为了会计工作的行家里手。带领、传授全科人员共同提高业务理论知识与工作专业技能,组织全科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再教育学习与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实现了医院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整体提高的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提高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了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履职情况和工作表现

该同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财金纪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认真履行会计职责。在工作上养成了吃苦耐劳、善于钻研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积极维护医院荣誉,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始终以良好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爱岗敬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起到了中层管理干部的先锋表率作用。

三、主要工作业绩成果

该同志在在医院会计岗位、审计岗位与财务科长岗位上,坚持脚踏实地,从最基层收费窗口工作做起,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技能,落实会计监督职责到位,想方设法促进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才干,从工作中发现不足之处,敢于建言献策,敢于立新破旧。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发挥医院管理中坚力量的作用,贯彻落实财务核算体制改革,规范内部财经秩序,完善会计核算体制,强化会计监督,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努力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创新推动财务收费管理模式,积极投入医院整合搬迁工作,承担起院科中坚力量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职工作,为规范与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1、建立医院自制药品成本定额控制体系,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本人作为成本与价格管理员期间,主导医院自制药品成本定额控制体系,以节约成本、合理定价、减轻病人负担为目的,推翻原成本测算不合理,不重视成本控制,严重浪费的角度出发,从人、财、物全方位进行成本定额控制,并进行合理定价,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并建立奖惩机制,与科室奖励挂钩,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该同志任财务科副科长期间,2003年负责率先在 区域实行医院会计电算化核算,同时全面实行单位固定资产、物资材料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财务核算质量与工作效率,节省人员成本,强化财务管理到位,对财务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促进了财务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与可靠性。对固定资产、物资材料的信息化管理,有效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运行,推进了资产物资管理的规范化运作,保证了账目清晰、账实相符,明确了资产物资管理责任到位,提高了资产物资使用效益。同时,通过我院财务部门的传帮带,推动与促进了整个 医疗卫生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提高了整个医疗卫生系统财务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

3、该同志于2007年5月至2010的9月期间,受院部委派,成立了医院审计科,负责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筹建任务,并任命为审计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内审工作的开展,对加强我院内部控制与监管起到了巨大的规范与推进作用,特别是在加强资金开支审核审批约束,规范政府采购业务,款项支付规范管理,价格监督与整顿私自收费等方面表现出了敢担当、敢作为、敢碰硬的优良作风与精神,处理并解决了一批难以解决的问题与难题,整顿了不良风气与工作作风,为我院的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担任财务科科长后,该同志不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核算、审计监督、内部控制等多方面财务管理角度着手,在院部领导下,制定与更新了整个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与规范,参与编制了《 医院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对加强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强化约束机制,杜绝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加强预算管理、控制与分析。预算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同志在原来医院预算比较薄弱的基础上,按照预算管理办法,建立医院全面预算、重点预算、专项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机制,调动医院全员配合,秉持开源节流的管理理念,在执行中,根据医院预算总体目标,细化落实到各个科室、个人;对重点项目实施预算跟踪考核,实时掌握项目发展动态;对投资专项预算实施有效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及时发现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并加强对预算的考核力度,用绩效管理办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保证医院的预算目标的实现,推动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6、贯彻落实医改政策要求,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财务科在医改政策实施药品零差率,取消以药养医,对病人实施分级诊疗后,根据医改考核指标政策导向,积极主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与研究,落实医改政策要求,大力推动医疗业务收入结构调整,提高医务性收入比例,降低检查化验等收入比例,保证医改考核指标符合政策要求。同时,积极主动争取财政支持力度,财政补助收入逐年提高,既实现医疗业务收入稳定增长,又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实现了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7、积极推动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信息化建设。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在收费管理中,改变原由收费窗口单一人员收费模式,积极推动银医合作,引入并开展了自助机、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POS机支付、住院病人床边结算等多项自助缴费结算工作,有效缓解了收费窗口拥挤排长队现象,改善了病人就诊服务环境,大大提高了医院收费工作效率,提升了医院服务质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与好评。

单位推荐意见篇2

各州、市、县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大专院校党委,省属各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

现将《关于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中进一步贯彻群众公认原则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我部报告。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关于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中进一步贯彻群众公认原则的暂行规定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党员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继续推进和完善民主推荐、干部考察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中贯彻群众公认原则作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在民主推荐(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和干部考察工作中,除严格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范围,在一定层次干部中进行民主推荐和干部考察外,还要把参与民主推荐人员范围和干部考察听取意见人员范围进一步向外延伸,必须要有下一级基层群众或群众代表参加,由“干部”参与民主推荐向“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民主推荐转变;由单独听取“干部’’意见向共同听取“干部和群众”意见转变。

第二条进一步扩大会议投票推荐范围。领导班子换届,会议投票推荐范围除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外,还要扩大到党委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常委;原同级离退休老同志;下一级人大、政协、纪委的主要领导成员;辖区内部分上一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基层群众代表。个别提拔任职,除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范围”外,扩大到党委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常委;原同级离退休老同

志;辖区内部分上一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基层群众代表。扩大的“人员范围”一般不少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基本范围”的20%。

第三条进一步扩大个别谈话推荐范围。领导班子换届,参加个别谈话推荐人员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同级领导干部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近三年担任同级实职的离退休老同志;辖区内部分上一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党委、政府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基层群众代表。个别提拔任职,参加推荐人员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

成员和同级领导干部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近三年担任同级实职的离退休老同志;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党委、政府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扩大的“人员范围”一般不少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基本范围”的20%。

第四条民主推荐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干部参与人员范围。除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范围”外,人数较少的单位应包括全体在职人员,还要有本单位离退休人员代表、受该工作单位领导或指导的下级单位人员代表、公共管理部门服务对象代表参加。扩大的“人员范围”一般不少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基本范围’’的20%。

第五条在民主推荐干部中,要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对正职的推荐原则上要同时获得会议投票推荐赞成票三分之一以上、个别谈话推荐赞成意见二分之一以上,方可列为考察人选;对副职的推荐原则上要同时获得会议投票推荐赞成票四分之一以上、个别谈话推荐赞成意见三分之一以上,方可列为考察人选。

第六条进一步扩大干部考察听取意见范围。考察州市县党政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听取意见和征求意见的人员范围,除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范围”外,扩大到辖区内部分上一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部分一般干部和基层群众代表。扩大的“人员范围”一般不少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基本范围”的20%。

第七条考察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听取意见和征求意见的人员范围,除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范围”外,还要有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部分一般干部和基层群众代表、离退休老同志,受该工作单位领导或指导的下级单位人员代表,公共管理部门服务对象代表等参加。扩大的“人员范围”一般不少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基本范围”的20%。

第八条进一步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强化纪律监督,对出现弄虚作假、贿选、拉“推票”等行为的,一经发现即取消考察人选资格,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九条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要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要求,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与干部考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主动接受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切实把好选拔任用干部第一“关口”,真正把政治上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单位推荐意见篇3

一、明确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的责任要求。

从《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来看,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决定任用是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要避免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首先必须明确三个环节的责任要求。

(一)推荐责任。坚持“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规范推荐程序,明确推荐责任要求。

1、单位推荐责任

(1)组织人事部门的民主推荐是根据职位空缺和个别提拔任用进行民主推荐,在推荐过程中,要按照空缺职位和个别提拔职位的要求,明确推荐条件、范围、职位,按照民主推荐的要求进行民主推荐。

(2)各级党委(党组)推荐本单位优秀人才,应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所推荐人选必须是本单位后备干部,且近两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推荐工作结束后由党委(党组)写出书面推荐材料上报。

2、个人推荐责任要求。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人才,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领导干部应本着对组织和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举荐自己熟悉和了解的优秀人才。领导干部向党组织推荐干部必须填写推荐表,写出书面推荐材料,说明推荐理由和拟任职务,并且本人签名承担责任。

3、参加民主推荐人员的责任要求。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应是本单位正式在编人员及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民主推荐人员应本着对组织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坚持独立思考,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如实推荐干部。

4、负责民主推荐工作人员的责任。民主推荐组织者对民主推荐全过程负责,负责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并提出有关要求。负责维护推荐秩序,清点人数,分发和回收推荐表,做好民主推荐的统计汇总工作。

(二)考察责任。坚持“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开展干部考察工作。

1、组织考察工作单位的责任:应根据考察任务组建考察组,制定考察方案,培训考察人员;建立干部考察登记制度,如考察工作人员姓名、考察的单位及时间、被考察人的姓名及职务、谈话人数和名单、参加民主推荐人数、考察结果等都如实进行登记,整理综述考察资料。

2、考察组的责任。实行考察组长负责制,考察组应根据考察任务和考察方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详细了解和掌握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形成干部考察材料,客观公正地反映被考察对象的优缺点,并在考察材料上署名,提出具体的使用意见。

3、参与谈话对象的责任。应按照考察组的要求,本着对党的事业和干部个人负责的态度,如实反映被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的表现,并对自己的谈话内容负责。

4、被考察对象的责任。积极配合考察工作,正确对待组织考察,如实汇报自己的情况,主动反映自己的问题或缺点。

5、被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责任。按照考察组的要求配合考察组做好考察工作,搞好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的组织工作,如实提供被考察对象档案材料,近期考核情况和工作业绩表现等。

6、审查部门的责任。纪检、监察、政法、审计、计生等执纪执法部门要指定专人对考察对象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并写出具体审查材料。

(三)任用责任。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任用干部。

1、组织人事部门酝酿提名的责任。组织人事部门对已经考察的干部人选要进行充分酝酿,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经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确定向党委(党组)提交讨论任用人选。没有经过考察或考察时群众反映有问题尚未查清的人选,暂缓提交党委(党组)讨论,提交党委(党组)讨论的人选应报送真实、规范的简介材料。

2、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用的责任。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用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不得以书记办公会代替党委(党组)会议。不准个人决定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意见。党委(党组)到会成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意见分歧较大或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暂缓作出决定。会议以无记名投票形式进行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当场宣布表决结果。党委(党组)成员对讨论决定任用情况负有保密责任。

3、实行任前公示的责任。对经讨论决定拟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任前公示,并认真掌握和调查核实公示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反映的问题经核实影响干部任用的,应提出暂缓任用或不予任用的建议。

二、科学制定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标准。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均属选人用人失误。

1、任职后发现任职前有经济或其他问题,按规定不能提拔任用的。

2、任职试用期间或任职近期内因个人品德、能力、水平等不具备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造成工作重大失误或明显不胜任现职的;

3、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有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选拔任用干部不具备《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任职资格的;

4、不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造成选人用人失误的;

5、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纪律选人用人的。

三、明确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的内容

明确界定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内容,是建立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的前提,选人用人失察失误是多方面的,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来看,容易导致选人用人失察失误主要有三个环节,即推荐失误、考察失误、决策失误。

(一)推荐失误。民主推荐是选人用人最基础的环节,推荐结果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选人用人的质量,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推荐的主体分为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和单位党组织推荐及组织人事部门推荐。

1、领导干部个人提名或推荐失误。主要是指领导干部个人在推荐提名干部时,动机不纯,不负责任地推荐干部,包括凭个人好恶、私人感情进行推荐;或收受财物进行利益交易;或凭个人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向组织部门施加压力的:或推荐干部时,不如实向组织介绍真实情况的。

2、单位党组织推荐失误。主要包括单位党组织不按《干部作用条例》规定的程序、方法进行民主推荐的;不如实向组织部门汇报民主推荐结果,歪曲民意,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的;单位推荐干部没有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确定的。

3、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失误。主要包括民主推荐时,应有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推荐,而没有实地组织推荐的;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时,不坚持原则不按程序办事的;不如实向组织汇报推荐结果,隐瞒事实、歪曲民意的;泄露民主推荐结果的。

(二)考察失误。考察是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能否选准人用好人,考察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考察过程中容易导致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拟定考察对象的失误。考察对象应根据民主推荐结果进行确定,尽管有量化的标准来参考,但如果没有正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主要包括,没有科学地分析民主推荐结果,简单地以票取人的;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直接确定为考察对象的;没有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少数或个人确定考察对象的。

2、组织考察的失误。组织考察的失误主要包括,组织(人事)部门没有按规定制定考察方案,随意进行考察的;组织(人事)部门对派出的考察组成员素质把握不严或考察成员少于2人的;需要回避没有回避的;违反考察工作纪律,泄露考察机密,造成考察失真失实的。

3、考察人员的失误。考察人员的失误主要是指考察组成员在考察过程中的失误,主要包括没有按考察方案进行考察的;考察过程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深入调查核实,未作了解或了解不清的;隐瞒考察事实真相的;违反考察纪律,吃请收礼、通风报信、泄露考察机密的;考察材料反映不真实,不全面、不具体的。

4、被谈话人的失误。被谈话人的失误主要包括:被谈话人(特别是单位主要负责人)没有如实向考察组反映真实情况的;故意捏造隐瞒事实真相,刻意中伤或夸大其词的。

5、审核把关的失误。组织人事部门在考察的基础上对其人选的审核把关失误主要包括,拟任用人选的基本情况不准确的(包括工龄、学历、年龄、任职资格、培训等);按照规定没有征求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的;对人选的综合评价不准确的。

(三)决策任用的失误。决策任用是选人用人的最后环节,也是综合选人用人前几个环节的最后结果,这一环节的失误主体是组织人事部门和党委(党组)。失误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人事部门提名酝酿的失误。组织人事部门将没有经考察或未经过酝酿和征求意见的干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的;未经过书记办公会酝酿,直接提交党委(党组)讨论的。

2、讨论决定的失误。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时,参加讨论的成员没有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以书记办公会、少数人研究或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临时动议决定任免干部的;党委(党组)成员个人决策干部任免的;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不考虑组织人事部门经考察研究提出的意见,或未经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并作出用人决策的。

四、对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追究

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如果在某一环节发生失察失误,则有可能导致在选人用人结果上的失误。因此,对选人用人中出现的失误,应分清是在哪一个环节中出现的失察失误,然后,根据情节轻重,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给予有关责任人以教育批评或党纪政纪处分,严重违法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1、对推荐阶段的责任追究。推荐包括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推荐和个人自荐等形式。不论什么形式的推荐,都必须坚持谁推荐谁签名谁负责的原则。以便于对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追究。被推荐人任命后,如在试用期内发现严重问题或有违法行为的,要追究推荐人或组织者的推荐责任,推荐人应做出合理解释和说明;对推荐材料不实,有夸大被推荐人的德才表现的,或在推荐测评过程中弄虚作假、有意欺骗组织的,应给予推荐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在推荐过程中收受被推荐人的财物、谋取私利者,应给予通报批评、诫勉、降职、免职的处分,情节严重的,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到追究推荐人的刑事责任。对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带“病”上任的,情节较轻的,应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造成组织人事部门用人失误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2、对考察阶段的责任追究。对干部的考察,必须明确考察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考察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内容、方法、要求和程序办事,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和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对在考察过程中,恶意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或借机谋取私利、跑风漏气、打击报复者,情节较轻的,应给予党内警告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或造成组织上用人失误的,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处分,同时,调离工作岗位。对考察人员在考察过程中工作不认真、不细致、不深入,没能发现被考察者任前之“病”,一年内发生严重问题或有违法行为的,应给予考察人员通报批评、诫勉或党纪政纪处分。

3、对任免(审批)阶段的责任追究。讨论研究干部的任免(审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1)对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或对重大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视情节轻重,应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相应的处分。(2)对程序上走了过场,实际上是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造成用人失误,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应责令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辞职或免职,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3)主要领导有提示、授意、暗示下属,发表带框框意见,影响干部公正使用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4)对有异议、问题不清的任免对象没有停止审议,继续做出任免决定,造成用人失误的,给予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撤销党内职务。(5)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纪律决定任用干部的,已作出的干部决定一律无效,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五、建立健全选人用人责任机制

选人用人失察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实行责任追究只是减少和避免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一种补救措施,要真正减少和避免选人用人上的失察失误,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责任追究的科学选人用人体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干部推荐责任机制。在推荐干部时,不论是单位党组织推荐、组织人事部门推荐,还是领导干部推荐都必须规范推荐程序,明确推荐干部的范围、形式、对象、责任等,对所推荐的干部必须认真负责、实事求是,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必须填写《领导干部推荐表》,并附上署名的推荐材料,推荐材料内容应包括被推荐者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表现情况,重点介绍政治思想品德和工作实绩,应如实地反映被推荐者的主要缺点和不足,凡因推荐失当,造成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等后果的,推荐者或推荐单位第一责任人就应受到责任追究。

单位推荐意见篇4

第二条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一)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的提任人选;

(二)乡镇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提任人选。

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领导职务名称见附件。

第三条民主推荐提名的基本程序

(一)职位空缺公告。当民主推荐提名范围内的领导职务需要配备时,由县委组织部在一定范围内公告职位空缺情况及职位任职条件。

(二)县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全委会成员推荐时,县委组织部根据单位民主推荐、年度考核、班子结构和后备干部及公告后群众推荐等情况,提出每一拟任职务2—5名的参考人选名单,连同参考人选(按姓氏笔画排列)基本情况提供给全委会成员作推荐参考。一年内没有经过所在单位民主推荐的对象,由县委组织部先到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推荐。推荐人选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作为参考人选提出。

全委会成员可以根据县委组织部提出的参考人选名单进行推荐,也可以另外推荐他人,每一拟任职务可推荐1—2名。推荐表由推荐人署名,不署名的无效。推荐表应在规定时限内送达县委组织部。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与,否则结果无效。如遇特殊情况,全委会成员本人可以电话或者口头方式推荐,县委组织部指定两名工作人员做好记录,该记录与书面推荐意见具有同等效力。

(三)确定考察对象。县委组织部根据全委会民主推荐提名结果,部务会议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票数靠前、且票数基本接近的人选,要同时确定为考察对象,实行差额考察。得票数少于三分之一的,不得作为考察对象人选。

遇领导班子换届等大规模调整干部时,县委组织部根据推出的领导岗位职数,按照不少于1∶2的比例提出参考人选名单。全委会成员按照不少于应推荐的职数进行推荐。被推荐人选得票数明显靠后的,不得作为考察对象人选。

(四)讨论决定。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县委组织部应汇报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情况。由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在作出决定后,向其他全委会成员通报推荐提名和决定任用情况。

第四条全委会成员应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坚决防止和杜绝拉关系、打招呼等不正之风。本着对事业、对组织、对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好手中的民利,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推荐干部,并按照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推荐责任。

单位推荐意见篇5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根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县县直部门和镇(街道)股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一般在本单位、本系统内部实施。

第二条 股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主要采取民主推荐考察方式。如本单位本系统符合资格条件人数较多且人选意见不易集中的,可以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配。

第三条 选拔任用股级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原则;

(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四)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

(五)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六)民主集中制原则;

(七)依法办事原则。

第四条 选拔任用股级干部必须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 各单位党委(党组)履行选拔任用股级干部工作的职责,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拔任用的条件

第六条 股级干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自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其他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理想信念坚定,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能自觉服务于xx经济社会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胜任岗位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加强道德修养,品行端正,作风优良,依法办事,勤政廉洁,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监督。

(六)大局意识强,能自觉维护和执行集体作出的决定、决议。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第七条 提拔担任股级干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资格:

(一)应当具备2年以上工龄;

(二)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三)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资格条件。选拔担任党内职务的,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且应具有一定的党内工作经历;

(五)具备岗位对应的公务员或事业干部身份。

第八条 下列人员不能参加股级干部选拔:

(一)正在受司法机关立案侦察、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的;

(二)党纪处分所规定的限制提任期未满的;

(三)受政纪处分尚未解除的。

第九条 股级干部选拔以年轻干部为主,同时注意合理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选拔一定数量的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

第三章 动 议

第十条 党委(党组)根据工作需要,综合有关方面建议和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就选拔任用的职位、条件、范围、方式、程序等提出初步建议。

第十一条 初步建议经主要领导同意后,形成工作方案。

第四章 民主推荐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 党委(党组)确定选拔职位后,要制定民主推荐工作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民主推荐的职位、推荐方式、拟任人选任职资格、推荐时间、考察组成员等。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一般实行定向推荐,即针对具体的职位推荐人选。推荐时由单位党委(党组)及其政工部门主持。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在一年内有效。

第十三条 民主推荐由下列人员参加:

(一)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科级干部;

(二)机关内设机构中层干部、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三)单位人数在50人以上的,一般由与推荐职位关联度、知情度较高的干部职工参加。单位人数在50人以下的,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吸收本系统下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

参加民主推荐的人数一般要达到应参加人数的80%以上。

第十四条 民主推荐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召开推荐会进行会议推荐。公布推荐职位、任职条件、推荐范围,向参会人员提供符合条件的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参会人员填写民主推荐意见表。

(二)进行个别谈话推荐。谈话推荐时,对推荐人选的姓名、推荐的理由要记录清楚。个别谈话人员范围同参会人员范围一致,可以适当调整。

(三)对会议推荐和谈话推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民主推荐情况报告。

(四)向单位党委(党组)汇报推荐情况。

第十五条 民主推荐一般先进行会议推荐,再进行个别谈话推荐。也可以先进行个别谈话推荐,根据谈话推荐情况,经党委(党组)研究,提出初步名单,再进行会议推荐。

第十六条 确定考察对象。单位党委(党组)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结合职位特点、干部结构等,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后,应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示。

第五章 竞争上岗工作程序

第十七条 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进行,应当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竞争上岗的职位、数量和范围。

第十八条 竞争上岗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公布职位、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能力和素质测试、测评,比选择优(也可以先进行民主推荐);

(四)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五)党委(党组)讨论决定;

(六)履行任职手续。

第十九条 竞争上岗应当制定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竞争职位、任职条件、选拔范围、方法程序、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等。方案应当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由党委(党组)讨论决定。方案确定后,应将主要内容在本部门及所属有关单位公布。方案设置的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不得因人设置资格条件。

第二十条 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竞争上岗职位设置既可以设置到具体的职位名称,也可以只设置竞争上岗的职位数量。竞争上岗职位设置到具体职位名称的,每个职位报名人数必须达3人及以上,方能开展竞争上岗。仅有个别人报名,形不成有效竞争的职位,可不列入本次竞争上岗的范围,允许填报该职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竞争上岗只设置职位数量的,报名人数必须多于竞争上岗职位数量,方能开展竞争上岗,根据竞争上岗能力测试、测评、考察情况和干部的个人特点,确定具体拟任职位。

报名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自愿填报竞争职位,在报名过程中,应当允许报名人员查询各职位报名情况,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调整所报职位。

第二十一条 报名结束后,按照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规定的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布结果。

第二十二条 能力和素质测试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主要测试竞争者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和素质测试结果按百分制计算,一般占综合成绩80%左右。

第二十三条 民主测评主要对竞争者的德才表现进行评价。民主测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项,每项设置评价要点及参考分值,由参会人员填写评价分数,最后汇总计算每位竞争者的平均分数。民主测评按百分制计算,一般占综合成绩20%左右。对民主测评分数过低的人员,可不列为考察对象。

参加民主测评人员范围可参照本办法第十三条之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确定考察对象。根据竞争者的综合成绩,经党委(党组)研究,确定各职位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一般应多于该职位所需人数。确定考察对象后,应在本单位或本系统范围内进行公示。

第六章考 察

第二十五条 确定考察对象,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德才条件,将民主推荐情况或竞争上岗测试结果与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一贯表现和人岗相适等情况综合考虑,充分酝酿,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一)群众公认度不高的;

(二)近两年年度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

(三)有跑官、拉票行为的;

(四)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影响使用的;

(五)其他原因不宜提拔的。

第二十七条 单位党委(党组)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后,要制定考察工作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1)考察对象姓名及职务;(2)考察内容。全面考察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突出考察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深入了解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行为操守等方面的情况。注重考察工作实绩,深入了解履行岗位职责、推动和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加强作风考察,深入了解为民服务、求真务实、勤勉敬业、奋发有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情况。强化廉政情况考察,深入了解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慎独慎微,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等情况;(3)考察方法和步骤。主要采取发放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个别谈话、实地走访、查阅干部档案和工作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了解情况。(4)提出有关要求。提出考察工作的纪律,明确考察工作的责任以及其他注意事项。(5)考察组成员组成及时间安排等。

第二十八条 组织考察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考察预告。

(二)召开会议,进行书面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发放《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表》,对考察对象进行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测评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项,征求意见分为同意任职、不同意任职两项。

参加会议人员范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内设机构中层干部、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单位人数在50人以上的,与考察对象关联度、知情度较高的干部职工参加;单位人数在50人以下的,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参加书面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会人数一般要达到应参会人数80%以上。

(三)个别谈话。重点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表现以及征求谈话对象是否同意考察对象提拔任职的意见。个别谈话人员范围同参会人员范围一致。

(四)查阅干部档案和有关工作资料,核实考察对象有关信息。

(五)考察组汇总书记面民主测评、征求意见和个别谈话情况,形成考察情况报告和考察对象《个人考察材料》。考察材料包括下列内容: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主要缺点与不足;竞争上岗综合成绩、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情况;考察组成员(签名)、形成时间。

(六)将考察情况与考察对象的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相互印证,全面准确地对考察对象作出评价,研究提出考察对象是否任用的初步意见,向单位党委(党组)汇报考察情况。

(七)考察材料立卷归档。考察中形成的材料,除原始的民主推荐和测评表妥善保存一定期限后集中销毁外,其余材料要及时清理归档。归档材料包括:《考察情况报告》、《民主推荐情况报告》、《个人考察材料》、《民主测评、征求意见及谈话情况汇总表》、《民主推荐汇总表》、谈话记录、《考察方案》、《民主推荐方案》或《竞争上岗工作方案》等。

第二十九条 股级干部拟任人选,应当听取单位纪(工)委(纪检组、党组织)的意见。

第三十条 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考察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考察组组长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熟悉组织(人事)工作的人员担任。

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对考察材料负责,履行干部选拔任用风气监督职责。

第七章 讨论决定

第三十一条 单位党委(党组)对股级干部任用进行集体讨论,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

党委(党组)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三十二条 单位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党委(党组)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政工负责人,逐个介绍股级干部拟任人选的民主推荐或竞争上岗测试、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二)参加会议的人员进行充分讨论。

(三)进行表决,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第三十三条 县直部门派驻镇(街道)站所的股级干部拟任人选的酝酿,县直部门党委(党组)要书面征求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的意见。协管方收到主管方征求意见函后15日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意见不一致时,由组织、人社部门协调解决。

第三十四条 单位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须到县编委办填写《股级岗位使用审批表》。

第三十五条 呈报和审批权限:

(一)县六大机关股级职务呈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同意后再由各单位党委(党组)行文任免。

(二)县政府直属部门股级职务、卫生系统股级职务呈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同意后再由各单位党委(党组)行文任免。

(三)单位党委(党组)自行任免的股级职务范围:各镇(街道)股级职务任免由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于行文后15日内报组织、人社部门备案(公务员报县委组织部,事业人员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股级职务由县公安局党委任免,县国土资源系统股级职务由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任免,于行文后15日内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四)教育系统股级职务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同意后再由县教育局党组行文任免,各村级完小校长、镇(街道)幼儿园园长及各学校不定级别的相关机构人员任免由县教育局党组自行任免,于行文后15日内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教育系统学校级别按县组通(2008)50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不符合资格条件任免、任免程序不符合规定的,将撤销该任免,并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及政工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六)需要呈报组织、人社部门审批的股级干部任免职的材料包括:《党委(党组)的任免职请示》(县直部门没有党组的以单位的名义上报)、《党委(党组)会议记录》、《干部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竞争上岗工作方案》或《民主推荐及考察方案》、《股级岗位使用审批表》、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的干部基本情况及简历材料,其中《干部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一式三份,其它材料一式两份。

(七)需要报组织、人社部门备案的股级干部任免职的材料包括:《任免职文件》、《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一式两份。

第八章 任 职

第三十六条 实行股级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便于监督,公示期不少于三个工作日。经公示后没有问题反映或有问题反映但调查核实不影响任职的方能报批或办理任职手续。

第三十七条 股级干部的任免职时间按下列时间计算:

(一)由党委(党组)决定任职的,自党委(党组)决定之日起计算;

(二)经选举产生的,自当选之日起计算;

(三)呈报组织、人社部门批复任职的,自组织、人社部门批复之日起计算。

(四)需由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武部任免的,自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武部决定任免的时间计算。

第九章 免 职

第三十八条 股级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一)达到退休年龄界限的。

(二)受到责任追究应当免职的。

(三)辞职或者调出的。

(四)非组织选派,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五)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第三十九条 免去股级干部职务,一般应由其所在单位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后提出,按程序进行审批或备案。干部因违法违纪或因工作失职失误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也可由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由任免机关免去其职务。

第十章 轮岗交流与回避

第四十条 股级干部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要有计划地进行交流。

第四十一条 对拟进行轮岗交流的股级干部一般要进行考察,考察主要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其德才表现进行全面了解,并形成现实表现材料。

第四十二条 根据干部管理规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后,提出轮岗交流具体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社部门审批或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能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审计、财务等工作。

第四十四条 在干部考察或讨论干部议题时,涉及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及其亲属必须回避。

第十一章 纪律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 各单位党委(党组)选拔任用股级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并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准“以任代调”,各单位在对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调整中,其人事关系涉及跨单位的,先办理工作调动手续,再按程序办理任职手续。

(二)不准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

(三)不准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职位;

(四)不准违反规定程序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免干部;

(五)不准私自泄露动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干部等有关情况;

(六)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真相;

(七)不准在工作调动、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

(八)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封官许愿,任人唯亲,营私舞弊。

第四十六条 各单位党委(党组)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准,已经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县组织、人社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撤销,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第四十七条 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干部管理权限对股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纠正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处理建议。

第四十八条 各单位党委(党组)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必须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关的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有权向组织、人社、纪检(监察)部门反映。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共xx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1x年x月x日起施行。原规定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未尽事宜由县委组织部按有关文件规定协商解决。

股级干部任免所需材料:

1.《党委(党组)的任免职请示》(县直部门没有党组的以单位的名义上报);

2.《党委(党组)会议记录》;

3.《干部任免审批表》;

4.《考察材料》;

5.《竞争上岗工作方案》或《民主推荐及考察方案》;

6.公示、公示结果证明(公示期不少于三个工作日)

7.《股级岗位使用审批表》;

单位推荐意见篇6

为进一步激励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校长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20*年教师节,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决定表彰“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校长”,市教育局决定表彰“*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县教育局决定表彰“*县师德先进个人”、“*县优秀中小学校长”。现将评选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广泛宣传

开展“四川省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是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具体体现。各学校(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四川省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的重要性。把评选表彰“四川省师德标兵”等活动作为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评选范围

“四川省师德标兵”、“*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县师德先进个人”教龄应在10年以上(包括10年)且仍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教师中产生。

“优秀校长”应在从事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学校)管理工作5年以上(包括5年)的校长中产生。

三、严格条件

(一)基本条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业务造诣较高的在编在岗教师。

(二)其他条件

1.“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教师、学生中堪称师德表率,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在我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抗灾救灾过程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师德先进个人。

2.“优秀校长”:班子团结,民主和协,开拓进取,积极组织和投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四、表彰名额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拟表彰我县的四川省师德标兵1名;*州市拟表彰我县:“*州市师德先进个人”15名、“*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8名;*县拟表彰:“*县师德先进个人”100名、“*县优秀中小学校长”30名。推荐名额分配见附件1。

各片区、学校、单位在推荐“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中小学校长”名额分配上要统筹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所占比重,要重点向农村村小学倾斜。

五、规范程序

“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校长”评选坚持本人申请,民主推荐,群众公认,学校(单位)决定,组织审定,并公示7天无异议后,自下而上按审批表的要求逐级审核,分级授予称号的方式进行。

六、材料要求和时限

为保证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校(单位)务必于20*年6月18日(过时按自动放弃处理)前报送下列材料:

1.《四川省师德标兵推荐审批表》、《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见附件2、附件3)一式三份,要求字迹清楚,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的格式和大小)。各级“审核意见”栏需加盖行政公章。“四川省优秀校长”人选材料,需增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中的纪检监察机构审查意见一式三份。《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需同时报送word电子文档。推荐人选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2号字体、正文用仿宋GB2312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一式十份。要求事迹真实、内容详实具体。

2.《*州市师德先进个人推荐审批表》、《*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审批表》、《*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见附件4、附件5、附件6)一式三份,要求字迹清楚,简要事迹详实、具体,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的格式和大小)。“*州市优秀校长”人选材料,需增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中的纪检监察机构审查意见一式三份。《*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需同时报送word电子文档。推荐人选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2号字体、正文用仿宋GB2312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一式十份。要求事迹真实、内容详实具体。

3.《*县师德先进个人推荐审批表》、《*县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审批表》、《*县师德先进个人、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见附件7、附件8、附件9)一式三份,要求字迹清楚,简要事迹详实、具体,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的格式和大小)。“*县优秀校长”人选材料,本局要征求纪检监察机构意见并形成材料一式三份。《*县师德先进个人、*县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需同时报送word电子文档。推荐人选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2号字体、正文用仿宋GB2312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一式十份。要求事迹真实、内容详实具体。

六、组织领导

单位推荐意见篇7

这次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报名推荐,能否做好报名推荐工作,将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最终成效。下面我根据刚才张部长对公开选拔后备干部提出的总体要求,着重围绕如何做好第一阶段的报名推荐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广泛动员,营造氛围,努力形成争先报名的良好局面

这次公开选拔科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报名,采取个人自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凡符合条件的对象均可自愿报名。因此各单位党组织一定要精心组织好本单位的报名工作,广泛动员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积极报名参加选拔,大力营造“支持报名、鼓励竞争”的浓厚氛围。

从以往公开选拔的情况来看,总有一些同志有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顾虑,不愿意报名参加公开选拔。这些顾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怕考不好丢面子,不好向单位和同事交待;二怕被领导和群众误认为自己是想伸手要官;三怕人员已经内定,选拔只不过走走形式。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各单位在组织报名推荐时,要特别强调几点:一要强调端正思想认识,后备干部选拔是市委为广大年轻干部提供平等竞争、展示才智、脱颖而出的机会,每一位年轻干部都应珍惜,积极参与,参加公开选拔也是对自己各方面知识能力检验的过程,更是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的具体表现,与是不是想当官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二要强调丢下思想包袱,参加公开选拔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和磨练,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即使选拔不上同样也会有所收获。更不要担心测评不好影响到个人今后的成长,市委的用人导向一贯很鲜明,只要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组织上都会及时提拔使用的;三要强调相信组织,只有公开选拔的后备干部,没有内定的后备干部,我们之所以要通过公开选拔的形式来确定后备干部,就是要避免暗箱操作,实现阳光运作,维护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努力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单位要向全体人员说明,这次公开选拔后备干部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是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相关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市纪委、监察局将全程监督,我们热忱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这次公开选拔工作进行监。

二、严格标准,认真审核,严把推荐人选资格条件

个人报名结束后,各单位党组织要根据个人报名情况,以及德才表现、培养潜力,召开党组(委)会议集体讨论确定本单位、本系统后备干部推荐人选。报名人选的资格审核,要严格执行规定,参加选拔的人员,必须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并具备《市委组织部关于公开选拔科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通知》所规定的相关资格条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次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分为正科级和副科级后备干部两大类,其中副科级后备干部根据选拔对象的不同层次、结构,又分为A、B、C三类,C类单独选拔,不进行报名推荐。

三、出以公心,好中选优,全面把握推荐人选的质量和数量

推荐人选的优劣直接关系着选拔工作的成效,只有“群贤毕至”,才能好中选优,才能真正把优秀的年轻干部选。为便于全面把握推荐人选的质量和数量,根据中组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需要和实际需求,市委组织部对后备干部人选推荐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正科级后备干部一般按本单位(部门)党政领导班子规定职数正职1:2的比例推荐;副科级后备干部一般按本单位(部门)党政领导班子规定职数副职1:1的比例推荐,其中A类与B类人员一般各占50%。

2.推荐要结合本单位(部门)年轻干部队伍现状进行推荐,既考虑数量、结构要求,更要保证质量,宁缺勿滥。年轻干部较多的单位(部门)可适当放宽推荐比例,年轻干部较少的单位(部门)应酌情少推或暂不推荐。

3.要广开视野进行推荐,既要推荐优秀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也要推荐优秀的村(居)干部和企业干部;既要推荐优秀的党内干部,也要推荐优秀的党外干部;还要注意推荐一定比例的优秀女干部。党外干部、妇女干部推荐比例一般掌握在推荐数的10%左右。

各单位党组织一定要站在全局高度,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出以公心推荐,不能只考虑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而是要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坚持实绩导向,注意好中选优,努力将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年轻干部推荐出来。

四、紧扣时点,高效推进,保质保量完成报名推荐的各项工作

这次公开选拔后备干部报名推荐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单位要紧扣时点,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优质高效地完成报名推荐的各项工作。

具体时间部署是:报名推荐工作要在6月25日前全面结束,各单位要在6月21日前组织好报名,6月23日前召开党组(委)会议讨论确定推荐人选,6月24日前将材料报送市委组织部党政干部科。

单位推荐意见篇8

下面是A省科技厅的一份文件(摘选):

关于开展第六届A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市科技局:

为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开拓创新,根据《A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决定开展第六届A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

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以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普及与推广、科技人才培养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并在第一线工作的A省科技工作者。

二、推荐名额

每个市推荐2名候选人。

三、推荐条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模范遵守科学道德,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科研辅助工作中,有创新性成果或推动了学科和技术发展。

2.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3.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

4.在科普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

5.在工程技术中做出突出贡献。

6.在科技人才培养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上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四、推荐要求

推荐工作要坚持自下而上,突出思想品质和工作实绩,严格把关、优中选优,推荐人选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专家认可。具体的推荐程序由各市科技部门自行确定。各市要以正式推荐报告推荐,相关材料于2014年8月15日前报A省科技厅人事处。

【试题】

B市是A省的省辖市,你是B市科技局人事部门工作人员,领导让你负责三项工作:(1)提出办理意见,报局领导审定。(2)根据文件规定“具体的推荐程序由各市(地)科技部门自行确定”,草拟B市科技局的推荐程序。(3)起草推荐报告(假设B市推荐的2人是龚务园、林选)。请你依次完成这三项工作。

【答案要点】

第一题

办理意见:(1)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2)将文件转发各县(区),市直各有关单位。(3)每个单位限推荐1人,推荐截止时间为8月10日。(4)汇总各单位推荐的人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按照符合条件先后顺序将人选排序。(5)局党委会研究确定推荐人选,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送省科技厅。

第二题

第一步,按照文件规定的推荐条件,各单位进行个人自荐和基层组织推荐。第二步,推荐人选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对人选进行考察。第三步,考察合格的人选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在本行业对人选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B市科技局。第四步,B市科技局成立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评审,并对所有人选进行排序。第五步,B市科技局对人选征求科协、纪检等有关方面的意见。第六步,B市科技局党委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并进行公示。第七步,按照文件要求,按时上报A省科技厅。

第三题

关于推荐龚务园、林选为第六届A省

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人选的报告

A省科技厅:

按照《关于开展第六届A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我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人选的推荐工作。在推荐工作中,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推荐范围、条件和有关要求,由基层开始,采取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对基层所推荐的人选,先后经单位考核、主管部门审核和公示等程序报送我局。我局组织专家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了严格评审;此后又征求了科协、纪检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局党委召开了党委会最终确定了龚务园、林选两名同志为推荐人选。在我局公示期间,两人没有不良反映。

龚务园、林选两名同志,均在我市科研第一线,长期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工作,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近年来科研业绩突出,创新成果丰硕,社会贡献较大,普遍得到有关专家和群众的认可,符合第六届A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评选条件。

专此推荐。

单位推荐意见篇9

一、就业推荐材料的内容

主要包括:

1、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毕业生推荐表是自荐材料的最重要内容,要按推荐表的栏目认真如实填写,填写时切忌涂改,以免影响真实性。院系鉴定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在充分肯定毕业生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应指出存在的不足。在成绩和鉴定(评语)处要盖上公章,学院毕业生就业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意见一栏签署同意推荐字样并盖公章。推荐表代表校方向用人单位推荐意见,故而推荐表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即每生人手一份原件(公章红色为原件)。另附有学院教务部门提供的在校学习各科成绩表一份。

2、个人简历

你的个人简历及其说明信是对你自己的情况、经历的记载和陈述,一般按时间顺序系统、全面地把个人身份、学历、成就、特长等充分表达出来。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你的最初途径——如果写得不好,你将失去面试的机会,因为简历可能是用人单位对你唯一的了解。

个人简历无固定格式,但应反映出自己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应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系别及专业,获得何种学位及概括自己的愿望和工作目的等;第二部分可简述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包括在学校和班级所担任的职务、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业余爱好和特长、适宜从事的工作。最后一定要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号码,以及通讯地址和邮编,以便招聘单位能及时与你联络。

3、求职信

求职信是毕业生确定就业目标后针对意向性单位写的自荐信。主要内容为:简单介绍自己;简单描述你对用人单位的认识;简单说明你的能力、特长和意向;请求用人单位给予面试机会等等。如果你对该单位情况较熟,对其发展也有所考虑,不妨粗略地提出一两条建议,以吸引招聘人的注意,获取面试机会。求职信要简洁明了,切忌空话、大话。

4、各种学习、考试证书

在校学习期间,很多学生挤出时间参加各种辅修专业的培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参加国家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核、会计师资格证书的考核,参加双专科或本科自学考试等等。可以把能证明你学历和能力的各种证书作为自荐材料的补充,证明你除了具有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外,还具有其它技能,以供招聘单位录用时参考。

5、毕业设计(论文)或在某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和作品,

毕业论文设计,如选题新颖,用人单位也能从中看出你的水平。另外,如摄影作品、音像作品、书画作品以及各类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的图像资料等。

6、各种奖状、荣誉证书

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证书,奖学金荣誉证书,以及各种层次组织的征文、演讲、计算机设计、书画、摄影、体育等竞赛的获奖证书。

7、其它

可加上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及适合从事的工作等内容,如参加社会实践的鉴定材料。

以上所有材料均要多复印几份,整理成几套备用。自荐材料要整洁,大小一致,最好与毕业生推荐表一般大,为16开,亦可配上精美的封面,做成活页夹在讲义夹内或装订成册。这能反映你做事认真有条理。

自荐材料原件一定要保存好,特别是毕业生推荐表每人只有一份,应聘时应使用复印件,直到真正与用人单位敲定,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再把原件交用人单位。

二、如何准备求职择业材料

(一)求职择业材料准备的一般原则

无论是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简历、自荐信还是一些辅助材料都需要毕业生认真地准备,

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内容翔实,格式规范

求职材料是对自己大学生活的一个全面总结,既要全面反映自身的基本情况,又要反映自己的特长、爱好;不仅要突出自己的优点、成绩,也要说明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不仅要说明自己对用人单位提供职位感兴趣的原因,还要表达自己努力工作的决心。内容应全面,但应该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切忌长篇累牍,废话连篇。

2.富有个性,针对性强

由于不同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不尽相同,求职材料的准备也应根据不同的单位有所差异。如果你想去应?quot;三资"企业的职位,那么最好要准备中英文对照的材料;欲去少数民族地区择业,能用民族文字撰写求职材料则效果更佳;如果你是去应聘广告设计的职位,那么你的求职材料最好能体现出你的个性和创意。

3.设计美观,杜绝错误

准备求职推荐材料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吸引招聘单位,引起对方的兴趣,因此,整份材料无论是手写或是电脑打印都要整洁美观,让人看上去觉得舒服。

(二)就业推荐表的准备

就业推荐表是学校为毕业生特制的求职材料,它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毕业生本人的情况介绍,而是毕业生所在院系的推荐意见,三是毕业生所在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并且还附有由学校教务部门提供的毕业生的学习成绩。用人单位往往对该表比较重视,在发给学生录用通知以前一般要先见到该表的原件。该表一般要求用手写,认真仔细,自己端正,内容翔实,切不可马虎潦草、弄虚作假。

(三)简历的编写和制作

1.个人简历的格式

一般常用的简历格式有两种。一种是按年月顺序列出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另一种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列出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充分表现自己的技能、品德。但对于刚从大学毕业的求职者来说,采用第一种格式较好。

2.个人简历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的第一部分应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学校、院系及专业,获得何种学位及概括自己的愿望和工作目的等。第二部分可简述自己学习、工作经历,包括所学主要课程及学习成绩、在学校和班级所担任的职务、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业余爱好和特长、适宜从事的工作、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等。这样,个人简历的主要内容就基本齐备了。

3.如何写好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有一二页即可,不可太长。应表达适度,富有个性。简历的格式应便于阅读,有吸引力,并使人对自己和自己的目标有良好的印象。通常习惯将求职者的照片贴在简历的右上角(详见附件一、简历范文)。

(四)自荐信的编写和制作

自荐信实质上就是简短的自我介绍信。它是求职材料的一部分。

1.自荐信的格式

自荐信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致相同,即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开头要写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如“某单位负责同志;你好!”等字样,结尾写上“祝工作顺利”等祝愿的话,并表示热切希望有一个面试的机会,最后写明自己的单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姓名和时间。

2.自荐信的内容

自荐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己具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哪些条件、才能及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具体地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简单地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特长爱好、主要优缺点等;其次简述自己对该单位感兴趣的原因;最后说明自己期望能在该单位供职。

3.如何写好自荐信

首先,态度诚恳,措辞得当;其次,着眼现实,有针对性;第三,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第四,富有个性,不落俗套第五,言简意赅,字迹工整(详见附件二、自荐信范文)。

除了自荐信和个人简历之外,为了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有时需要进一步提供其他材料。主要包括本人在大学期间所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以及成果证明材料等等。超级秘书网

三、毕业生自荐材料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材料封面太追求标新立异。

2、推荐材料冗长,空洞,言辞过于华丽,形容词过多。

3、简历中掺水份。经调查发现,一些毕业生的简历完全是假造的,这样的简历即使让毕业生获得了面试的机会,也会在面试中露出马脚。对毕业生本人,对学校都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4、简历太长,长而无味。这种简历不能打动用人单位,只会起反作用。

5、过于注重对福利、待遇的要求。这会冒很大的风险,如果太高则让用人单位觉得雇不起你,而太低则让用人单位觉得你无足轻重。

6、推荐材料中忘记填写求职意向和毕业生本人的联系方式。

单位推荐意见篇10

由民主到集中,运用“三推法”选任正处级领导干部

一、“一推法”是指干部群众民主推荐。就是每年在地区和部门年度综合考核中推荐正处级后备干部,定期定量推荐形成了制度。推荐方式是大会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把大会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得票率进行加权后,由高到低确定“二推法”提名人选。推荐数量实行“1233”制,即市直部门单位,现职8名以下处级干部的单位,可推荐1名正处级后备干部;现职9-16名处级干部的单位,可推荐2名正处级后备干部;现职17名以上处级干部的单位,可推荐3名正处级后备干部;每个旗县市区可推荐3名正处级后备干部。同时,推荐中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年轻干部的比例。把民主推荐、群众公认作为干部提名的前提条件。

二、“二推法”是指全委会成员推荐。就是在全委扩大会议上进行民主推荐。推荐方式是有提名人选推荐,即以首次民主推荐结果为提名人选进行第二次民主推荐。数量和结构要求上体现注重基层的原则,实行市直部门单位和旗县市区分别推荐,一般情况下市直单位推荐10名,旗县市区推荐10名,并按照得票率确定“三推法”提名人选。推进了党内民主,保障了市委委员的民利。

三、“三推法”是指领导干部署名民主推荐。就是在市级领导干部会议上进行民主推荐。在充分保障领导干部民利的同时,为了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以全委会推荐结果为提名人选,进行领导干部责任提名。市委组织部根据全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确定推荐岗位、结构和数量,并严格按照得票率确定考察对象。在差额考察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根据人岗相宜的原则要求,提出任用建议,充分酝酿后,提交市委常委会进行票决,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还要提交全委会进行票决。

三次民主推荐,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前面环节是后面环节的条件和基础,后面环节是前面环节的延续。2009年以来,运用“三推法”选拔任用正处级领导干部38名。

由优秀到突出,运用“三优法”选任副处级领导干部

一、“一优法”是指民主推优。是在年度综合考核民主推荐中得票率“优先”者确定为后备干部。推荐方式是大会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坚持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多数人推荐和多数人赞同的原则。在旗县市区大会民主推荐得票率和个别谈话推荐得票率必须均超过30%以上,在市直部门单位大会民主推荐得票率和个别谈话推荐得票率必须均超过40%以上,并把大会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得票率进行加权后,由高到低确定参加综合素质测试人员,把民主推荐、群众公认作为提名的首要条件。推荐数量实行“2346”制,即在每年年度综合考核民主推荐时,对于市直部门单位,现职8名以下处级干部的单位,可推荐2名副处级后备干部;现职9-16名处级干部的单位,可推荐3名副处级后备干部;现职17名以上处级干部的单位,可推荐4名副处级后备干部;每个旗县市区可推荐6名副处级后备干部。同时推荐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年轻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的比例。

二、“二优法”是指公开考优。把公开选拔干部中的笔试方式运用到干部日常任用当中,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对按民主推荐得票率加权依次确定的后备人选进行综合素质测试,重点测试干部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考学与干部任用直接联系起来,成绩“优良”者确定为备用人选,考出了干部素质,考出了学习风气,考出了用人导向。

三、“三优法”是指差额择优。根据岗位、结构、数量的需求,从备用人选中选择推荐得票率高、测试成绩好,同时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对其进行差额考察,重点考察了解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发展潜力和廉洁自律能力,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德才素质“优秀”者确定为拟提拔人选。考察过程中,严格把好“三关”,做到“三个必须”,即:在考核中凡有群众反映的,必须进行调查核实;凡经调查存在问题的,必须做到不提名或不提交会议研究;凡发现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必须严肃纠正和查处,切实防止和纠正考察失真、“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问题,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真正做到用好的制度和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