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监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2:27:56

单位监督

单位监督范文篇1

一、监督检查的对象

这次检查的对象是:县委、县政府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县级各事业单位及各乡镇所属的事业单位。

二、监督检查的内容

(一)登记率: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登记情况。

(二)年检率:已登记的事业单位中,应当纳入2007年度年检的事业单位的情况。

(三)登记和年检质量:事业单位在登记和年检中报送的文件材料是否齐全、真实、有效;各种表格填写是否规范、整洁。

(四)日常监督管理: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领导是否重视,从主管部门到所属事业单位是否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是否开展布置过登记、年检工作;已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是否及时办理变更登记;被撤销、合并的单位是否及时办理注销登记;财务管理是否独立、规范,是否依法纳税;事业单位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该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的管理、使用是否符合规定,证书正本是否悬挂等。

三、监督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这次监督检查采取部门自查和县编办与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单位自查:各事业单位接此通知后,要召开相应的会议,组织本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学习《行政许可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布置本单位的检查工作,并向主管部门上报自查材料。

(二)主管部门自查:在所属事业单位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各主管部门也要认真进行自查,写出本部门的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不仅要包括上述四个方面检查内容的情况和结果,还要包括在登记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做法、经验和体会、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等具体内容。

(三)报送材料:由主管部门实事求是地填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定量评分表》,进行自我评价。各主管部门的自查报告连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定量评分表》,经领导审定并加盖公章后,于8月30日前报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四)审查和抽查:县编办与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各主管部门报送的自查报告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定量评分表》进行审查,结合几年来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出初步评价。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被抽查的对象,组织进行检查。

(五)评议:根据检查和抽查的结果进行评议,对各主管部门给出合理的分值,写出评议报告,确定等次。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89分的为合格;60-79分的为基本合格;59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六)总结:根据检查结果,表彰先进,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

四、组织实施

单位监督范文篇2

1.1会计监督检查的行业领域

财政部门会计监督检查的行业主要包括通信、航空、医药、公共交通、煤炭、电力、汽车制造、电网、房地产(保障性住房项目)、大型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教育、粮食、公益事业、企融行业(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监督行业领域的选择主要有国民经济重要影响行业和企业,关系重大民生的行业,垄断行业和其他行业。会计师事务所基本遵循“三五”原则,即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每三年监督检查一次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各级地方财政部门每五年要监督检查一次所在地非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主要以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总部及所属分公司、子公司,行业影响较大的民营企业总部及所属分公司、子公司,上市公司,金融行业(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为监督检点。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主要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外商投资企业,当地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地方性民营企业,地方性金融企业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等。

1.2检查的形式内容

近年来,随着会计监督检查户数和人员投入逐年增加,投入检查力量年平均21152人,检查企事业单位年平均20204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年平均1158户(如表1)。会计监督检查深度和广度明显加强,如2011年检查中国银行总部及其部分所属10家分行、3家子公司,2012年检查中国华电及其所属19户(分)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业务涉及发电、煤炭、金融、工程技术等领域。会计监督检查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已经形成六统一(即计划、部署、经费、程序、审理、处理)的工作方法和机制,现代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提升了会计监督检查的效率和效果。会计监督检查一般由当地专员办聘请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和精算师等各领域专家组,分成若干组,各自分工协作,围绕工作重点,查深查透。2013年,财政部首次与香港监管合作检查,检查了国际“四大”在港上市公司的执业质量。会计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工资总额、投资、合并报表、纳税、审计调整、会计估计、运营效果和效率等方面。在收入确认方面,关注虚列或提前确认收入、隐瞒或推迟确认收入;在成本费用列支方面,关注提前(推迟)确认成本、费用;多(少)预提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资本性支出;潜亏(盈)挂账;在工资总额方面,关注工资科目核算是否规范,在工资总额外列支工资性支出;在投资方面,关注投资核算是否规范,投资效率与效果,多(少)计投资、多(少)计投资收益;在资产方面,关注资产质量、资产使用效率,多(少)计资产;在负债方面,关注是否低估负债,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在职工薪酬方面,关注职工薪酬是否符合劳动法规定、会计准则;在合并会计报表方面,关注是否内部交易、内部往来是否按规定抵销;在会计估计变更方面,关注是否随意变更会计估计;在纳税方面,关注是否合规纳税;在审计调整方面,关注是否及时整改落实;在“小金库”等专项方面,关注工程项目、职务腐败等;在其他方面,关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财政资金补助使用情况、企业社会责任等。

1.3检查披露的问题

财政部自1999年起至目前,共连续向社会了28期检查处理公告,检查公告一般包括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对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保险及信托公司等金融企业,对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外资企业等和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含分所)检查处理公告和各地财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处理公告三部分。从披露的问题看,主要包括内部控制问题、财务核算问题、财务规范问题、信息披露问题、风险管控问题、薪酬管理问题、税务问题、执业质量问题和恶性竞争问题等(如表3)。金融企业:部分单位对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42号)和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不严格,财务核算不实;部分单位在承揽业务、业务支出、流程管理等方面对企业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单位在风险管控方面,信贷资产风险防范能力不强,风险准备金计提不足。部分单位职工薪酬管理违反规定,以不实票据套取套取费用、提成补贴、虚假理赔等。企事业单位:部分单位财务核算未严格会计准则及相应制度,收入成本费用核算不实,随意调节利润,少缴或迟缴税款,人为粉饰财务报表等;部分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滞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专项资金管理不善,虚假违规入账,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等;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簿设置不规范,财务人员无证上岗,资产管理混乱等;部分单位违规使用募集资金,未按照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及时披露相关事项。会计师事务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薄弱,财务核算不规范,档案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未严格执行审计准则,执业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执业谨慎性,执业质量存在隐患;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必要的审计程序未履行,审计证据获取不充分,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审计报告披露不全面,甚至出具虚假审计验资报告,尤其验资报告问题较多;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恶性竞争,审计收费偏低,未按规定进行业务报备等问题。

1.4检查惩处情况

近5年来,财政部会计监督工作不断深入,依法查处了一大批重大会计造假案件和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问题。如2005年,财政部统一组织对中国华源集团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会计造假严重,手法恶劣,虚构利润18亿元,违规金额达91亿元。2003年财政部对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存在的执业质量问题进行了核实和处罚,是我国首次对国际四大事务所作出行政处罚,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2009-2013年,财政部、专员办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依法对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检查,共查补税款39.01亿元、收缴罚款20777.4万元,对822名直接责任人予以罚款,对527户会计师事务所作出了行政处罚,对998名注册会计师作出了行政处罚。其中对741名注册会计师予以行政警告处罚,对244名注册会计师予以暂停执业处罚,对14名注册会计师予以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处罚。

2.结语

单位监督范文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 对策

一、引言

我国的事业单位一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并且我国事业单位一般不从事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其正常运转,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相应领域的服务。但总体而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水平落后,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财政部通过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来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在各个管理层面进行优化和完善。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意义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也逐步形成了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使用不当,甚至造成浪费的现象令人堪忧,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提高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制度浮于表面而未落到实处,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强化会计监督,对于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有着较大的意义,从而能较好地避免失职、舞弊问题的发生,有助于推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处理好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必然要求。当前,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责任。可见,做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工作顺利开展和保护国有资产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确保事业单位管理范围内单位、个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条件。3.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事业单位的法定义务。《会计法》有条款明文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日趋复杂,职能范围不断变化,对会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现阶段,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全面提升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是每个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多为形同虚设,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完善,有的事业单位直接按照国家内控制度来设计本单位的内控制度,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因此,这种情况下就无法更好地满足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也有的事业单位已经制定了适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地落实,形同虚设。上述两种情况都与事业单位本身不重视内部控制作用有关系。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内控制度制定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的最直接的力量。但是现实情况是有些事业单位有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不足,或者干脆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由行政人事部门的人员兼任,因而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外部审计检查频率不够,会计监督缺失。事业单位为预算单位,受政府的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监督。目前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只是通过每年的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对各事业单位收支的合理性进行了检查,偏向于事后检查,但是也无法保证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按照部门预算执行,不能有效防止事业单位粉饰部门决算报表的行为。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各事业单位的审计力度,但是事业单位众多,每年的项目审计任务重,审计机关人员有限,无法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有事业单位进行审计。3.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完成内部会计监督任务。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缺乏会计监督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不够强,会计知识和工作技能不够熟练,给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带来严重影响,会计监督的作用几乎没有发挥出来。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事业单位本身业务简单,会计核算几乎都是重复性工作,加之单位不重视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普遍没有加强自身学习的动力,对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不了解,在此状况下,会计人员容易听从领导的指令,不遵循会计法律法规,甚至与领导或者相关人员勾结,权大于法,难以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

1.建立内部审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会计监督体系。只有财务部门参与的会计监督制度是不健全的,逐渐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内审机构要具有其权威性和独立性,要有专门的内审人员负责,内审部门良好的会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并能对症下药。审计部门除了对预算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之外,还要对财政拨款资金使用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制定改进措施。所以,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对于社会监督来说,事业单位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最近很多事业单位逐渐公开自己的“三公经费”,就是结合社会监督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后要逐步提高纳税人的主体地位和法律地位,完善上访监督制度,发挥社会公众的会计监督作用。2.财政部门加大对事业单位不同层面的会计监督。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就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督机制而言,一方面,各级审计部门要合理规划审计任务,加大对事业单位的检查频率。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对事业单位有很大的威慑力,通过审计机关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检查监督,对防止事业单位发生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有很大作用。审计机关也可以考虑利用社会审计机构的帮助来完成审计任务,从而缓解由于任务重,人手有限造成的疏于对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大各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监督检查作用。认真审查各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剔除不合理的、虚假的项目,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部门决算,要加大账表一致性的检查力度,必要时要实地检查和翻阅相关会计原始凭证,督促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进行费用支出,在进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时,可以分别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3.加大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强化监督意识。积极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强化法律法规教育,使在岗会计人员认识到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会计监督工作的规定与要求,认识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水平,提升会计人员危机意识,强化监督意识,使其牢记自身工作职责,不受他人或个人利益驱使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从而强化其会计监督管理意识。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因而强化会计队伍建设对于提升会计监督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应适当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岗位门槛,建立严格的会计招聘与考试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尤其是做好新法规、新制度教育,提升新入职会计人员的财会业务水平和会计监督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会计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在监督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事业单位的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体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作者:林钺 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亚先.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

单位监督范文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

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需要对单位里的一切财政支出和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包括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会计监督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每一笔的支出费用都能合理地应用,保证按照正常的预算进行,确保所有的财务活动都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执行,杜绝问题漏洞的出现,并尽可能地督促经费支出的降低。事业单位的所有财务的支出,都需要有会计监督的存在,会计监督职能应当遍布在经费开支的各个方面,对每一项的开支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核计。

1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所出现的问题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包含了审查、分析、计算和记录多重工程项目,是对事业单位中的预算执行与经费使用等的一切经济活动的监督任务。要强化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权,促使人们可以遵纪守法地进行工作,努力地建立党风的廉政建设,利用会计的监督职权,来对有关经济犯罪有效地预防,并能通过有效的经费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在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发挥不足、监督力等不良的现象频发。1.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行使会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如果会计基础工作不顺利、不规范,将会使得会计监督工作失去物质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经济管理的必要基础,相关的地方财政部门需要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有着更大的重视,要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如今很多的事业单位中对会计的基础工作不够重视,很多的会计人员会存在违纪违规、专业素质不足等现象,使得如今的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工作进行更完善的规范。很多的单位会存在对账、结账不及时,或者会计报表的数据不充分,会计资料档案管理混乱等现象。1.2财经纪律不严格。很多的事业单位存在着把收取经费的分支部门进行转移或者另设新部门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超支或者浪费滥用的现象,甚至出现故意规避会计监督从而实现以权谋私的违法行为。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还普遍存在违规私自发放奖金的行为,甚至将公款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挪用。一部分的事业单位会把本单位的赞助费、政府补贴收入进行违规的乱用、私自占有。这些问题导致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普遍缺失,让政府相关部门的信誉度降低,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1.3会计监督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了奖惩、监督实施、职业道德评估等方面,如今的事业单位会存在监督机制缺失或者不完善的现象,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系统的方法制度。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努力地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但却很难进行落实贯彻,个别的单位领导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一些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不足,也使得政府财务工作效率降低。

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策略

2.1改革会计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需要为会计监督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氛围,根据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授予会计人员应有的建议权,并对会计财务人员进行奖励、考核、晋升、降职、调动等多项行为,并由事业单位直接进行负责管理。要严格地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制度管理,维护财经的纪律;要有一定的大局观念,对所有的财务人员进行统筹规划,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落实会计管理机制,还会有助于财务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2.2会计基础工作需要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问题需要认真地对待,对预算的投入要有明确的预估,促使单位的会计监督能够对预算的投入有及时的跟进处理,还要充分地考虑到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要努力地抓好,要对账目的记载、结算的审核、财务科目的设置、档案的管理都进行有效的安排与落实,确保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地对本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准确的反馈,保证会计监督的有证可靠。2.3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努力地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素质水平,加强会计人员内部的监督管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财务的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必须与时俱进地得到提升,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在扩充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会计人员加入了其中,但带来的问题就是个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并将整体的会计团队的水平拉低;另外,会计人员会涉及多方面的学科与技术知识,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水平,努力地跟上社会的所需。2.4建立完备的会计监督机制。对于在事业单位中和财政有关的一切问题,都必须严肃地处理,对一些已经发生了恶性案件,要依法进行严格的办理,不能有丝毫的姑息。要从原来的“轻监督、重核算”的思想进行改变,实现会计结算与监督的双重结合;还要努力地构建单位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机合作,让内外双方一同构建出完善的会计监督职能机制。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更需要提升自我的意识,努力地将会计监督工作履行到位,积极的推动会计监督职权的落实,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3结论

会计监督在事业单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有关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今的我国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得到密切的关注与改善。会计监督对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还会对后期的财政投入的使用与落实起到重要的作用,严格的会计监督将会减少成本的投入、避免资金的浪费、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让重点项目得到最大效益的回报。只有严格地执行会计监督工作,不断强化会计监督的职能,才能让事业单位在有限的资源下,得到最大的效益回报。

作者:张颖 刘毅 单位: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谢海江.如何发挥会计监督在行政事业单位反“四风”与反腐败中的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5).

[2]邰伯红.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6).

[3]王文华.刍议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4]杨海慧.对财政部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

[5]张晓艳,卫贵武.企业会计监督弱化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6]周圆,宗新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1).

单位监督范文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外部监督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概述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重要职能,在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主要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为主,通过监督会计单位经济业务和核算事项,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当前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透明化、规范化和公开化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及高效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可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好地实现对事业单位资金流量的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有效杜绝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事业单位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会计监督观念。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不断深入,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重视会计监督工作,加大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强化会计监督,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合理使用。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业务科室还要给予必要的配合和支持,全面增强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会计监督理念,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需要各方人士的帮助和配合。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也不尽相同。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和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加大对国有资金的使用约束,将权利分化的同时,应注意不同部门之间对资金的相互监督。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行使相应的审批制度,不同的金额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进行审批,杜绝随意开支行为的发生。此外,还要注意培养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明确职责。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地对待各方利益,时刻按照会计制度的准则约束自己,将会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3.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作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强化会计监督过程中,需要与经济监管部门有效沟通和配合,充分借助于外部力量来进一步增强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开展外部监督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循社会和市场的客观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各种监督方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外部监督的质量。当前,由于会计监督人才缺乏,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可以采用委派分层的监督形式来实行外部监督,即针对事业单位的不同规律,选择不同层级的监督管理机构来履行外部监督职能,实现对社会监督资源的合理分配。另外,在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还要建立完善的全过程会计统筹监管体系,即细化会计监督工作,由国家及财政监管部门负责事前准备阶段的监督工作,上级财务部门、国家财政、审计及税务部门执行过程管理及事后的监督工作。通过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水平。4.建立评价反馈体系。为了更加完善的体现出会计监督工作的劳动成果,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对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以及事后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反馈评价结果。通过评价反馈体系的建立,能够全面掌控会计监督工作的成效以及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及时纠正,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依据。会计监督评价反馈体系的构建,是会计监督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案。5.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内部监督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内部监督工作主要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所以应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以便提高内部监督工作成效。首先,应该加强专业素养培训。熟练掌握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流程以及规范要求,能够及时发现会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职业道德是会计监督人员的基本素养要求,直接关系监督工作的质量。所以,打造一支优秀的内部会计监督人员队伍,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纳税人的利益,维护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语

会计监督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不断提高会计监督工作效率和质量。创新监督理念,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完善会计监督形式,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全面推动会计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作者:刘廷国 单位:黑龙江省畜牧机械化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白云娜.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问题[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15).

单位监督范文篇6

事业单位多是非盈利为目的的服务体,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研设计、广播电视、体育等科学、文体事业单位,水利、环保、计划生育、气象等公益事业单位以及孤儿院、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会计是国家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国家预算管理、单位财务管理需要一个会计分支。其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记账、报表等一系列业务活动,如实、连续反映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及事业单位计划完成情况。通过资金管理费用,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资金,防止违法乱纪,堵塞无端浪费现象,起到会计监督作用。通过事后检查预算执行情况,了解资金供求状况,掌握资金使用效果,揭示日常管理中的矛盾,挖掘日常增收节支的空间,不断改进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确保预算顺利进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内容有别企业会计监督,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实现事业单位会计作用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事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人不重视会计监督,部分领导人对会计监督认识不清,认为会计监督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同自己关系不大有些领导人认为自己对单位的一切工作负责,会计监督也是“我如何说,会计人员就怎么办”;有些单位领导不但不能以身作则,带头支持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还对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会计人员进行干扰、阻挠;有些单位领导认为会计人员对领导批办的财务支出进行抵制是“与自己过不去”、“不支持领导工作”,甚至采用不当手段对在监督中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普遍弱化。

(二)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不一《规范》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计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不但专业技术性强,且政策性、法制性也很强,还需要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没有专业会计从业人员,有些是临时聘用人员但不据备会计从业资格,有些单位因为人手紧张,从其他部门调人客串会计人员。有些单位有专业会计人员,但因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原则性不强,在工作中不能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片面理解领导负责制,认为领导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办。这些情况均导致会计监督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贯彻和执行会计监督机制不到位,流于形式,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有些事业单位虽设有会计监督机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规章要求办理,从而使得会计监督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途径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首先要获得单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包括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内的很多人把会计监督理解为“照章办事”、“挑毛病”、“找别人的不是”,造成许多人对会计监督的误解。会计监督不仅包括对不合法的收支予以制止和纠正,更重要的是一种服务职能,通过有效的会计监督为单位的经济活动服务,达到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应转变对会计监督的观念,不断改进会计监督的方式和方法,改变单纯的事后“制止和纠正”,将事后“制止和纠正”改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控制,改变先前监督面面俱到为参与重大经济问题的管理和控制。这样,会计监督会得到单位领导人的理解和支持,会计监督应能顺利进行。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的重要责任,必须严格认真履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会计监督变得异常艰巨。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一方面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不合理、合法,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丰富职业道德情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要求个人行为。这样,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监督过程中才能认真履行监督职业。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单位必须以财经法律、法规为依据,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结合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加强单位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实际实施会计监督过程中,要通过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审核和监督,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审核,以确定单位是否“设置多套账,编制多套报表”、是否存在“账外账”、是否存在“随意毁灭会计账簿”、是否存在“编造假账和财务报告”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单位监督范文篇7

1.社会会计监督执行力缺乏

经济活动中,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会计监督及社会会计监督三位一体。当前国家会计监督管理不严、单位会计内部监督弱化、社会会计监督执行不当。国家财政部门由于机构和人员的限制,监管力度收到影响,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国家简政放权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具职业资格的会计中介机构进行监督。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人员素质等的职业环境的影响使社会监督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

2.内部控制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建立的企事业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各单位按照内控准则制定各自的内控制定,由于我国内控起步较晚、单位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虽然制定的内控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没有达到规范行为,表现在几个方面: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等等实施不够,没有切实保证内控工作规范有序有效的进行。

3.会计职业道德缺失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会计工作中会计监督意识不强,会计执法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没能充分发挥会计职权,由于受会计地位的限制有时不敢坚持原则,在处理局部利益时参与制假、造假,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监督弱化。

4.企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监督认识偏见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单位负责人独揽人权、财权、物权、管理权统统包揽于一身,股东大会、董事会履行职责缺失不到位,监事会职责形同虚设,单位领导为了完成目标利益,恶意包装公司财务数据,违法办理会计事项,教唆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从而影响正常会计工作,会计监督不当。

二、改善企业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1.完善会计监督法律体系建设

有法必依,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完善的财经法律法规体系作保障。随经济发展变化,进一步明确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执法职责和权限,以便于单位实施的监督职能;同时对会计违法行为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对《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税收征管法》、《证券法》、《金融法》等法律、法规实时修订和完善,有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控准则》、《企业审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执法必严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有效实施。

2.发挥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作用

经济改革开放,会计市场国际化,加强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大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转变政府对会计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手段。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金融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首先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会计专业中介监督与群众监督,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配套协调一致,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我国的《企业内控基本准则》、《企业内控指引》、《企业内控审计准则》等的颁布,标志着内控体系的建立,但内控制度的实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要求必须遵守,对中小企业不做严格要求,因此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会计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失真常有发生。鉴于此这就要求企事业单位,不管规模大小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都要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从管理层做起,职责分明、分工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整个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单位监督范文篇8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计监督里程碑

2000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号文件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基本规范(试

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两个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这两个规范的实施,对于深入贯彻《会计法》,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背景

1.《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是深入贯彻新《会计法》的重要措施。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上述规定是新《会计法》的重要突破。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内部会计控制虽不完全等同,但是,这些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等一系列法律要求,充分体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本质。因此,新《会计法》是财政部制定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法律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新《会计法》的配套规章,要求各单位深入贯彻新《会计法》,通过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工作秩序,确保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

2.针对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单位加强内部会计及与会计相关业务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促进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人们的思想意识多元化,一些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经济犯罪案例。比如,携巨额公款外逃,到国外办理“投资移民”:挪用公款,私自将巨额资金调到澳门或国外的进行豪赌;用公款炒股,动用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上买卖股票,谋取个人私利;利用改组、改制、拍卖、租赁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还有的在办理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巨额回扣,等等。剖析这些经济犯罪案件,原因是复杂的,然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弱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案例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单位缺乏最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将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及相关票据交由一人保管所致。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的所有人员,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防止舞弊,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制度安排。腐败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的。这些年来,腐败现象出现了“高发”的态势,这与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权力监督中存在某些空挡、薄弱环节有关,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弱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财政部制定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标本兼治中治本的一项制度安排。

4.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二十世纪初至今,内部控制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理论到实务内容不断丰富。早期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献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内部控制扩大到企业内部各个领域。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和措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财务经理协会(FEI)等多个职业团体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国外内部控制的发展除了反映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外,政府的推动也是重要因素。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1977年,美国国会制定了《反国外行贿法案》(FCPA),该法规定每个企业都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八十年代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导致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注,并成立了Treadway委员会(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目标之一是增加内部控制标准和指南。该委员会的工作成果之一即是著名的COSO报告。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注意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1991年财政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审查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先后过部门或系统的有关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1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从法律的角度对内部控制作出规定。此次财政部新的两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可以说,这是我国重视并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同时也是适应即将加入WTO的客观要求。

二、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总体思路

财政部此次制定并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为中心、以会计及相关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为重点,研究制定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检查,既借鉴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总体思路是:

1.《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新《会计法》的重要配套规章,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范畴,由财政部制定并。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取分批分步制定实施的方式。针对当前会计及相关工作中管理最为薄弱的环节,先制定迫切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如货币资金、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等环节的控制,成熟一个一个,在此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不同单位经营管理需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形成过程

财政部此次制定并的两个规范,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经过了调查研究、起草初稿、征求意见、定稿等四个阶段。

1.调查研究阶段。2000年年初,财政部会计司组成了内部控制研究小组,就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等问题进行研究。4月份,财政部会计司以财会函字[2000]18号印发了《关于研究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总体思路(讨论稿)》和《关于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暂行规定(讨论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11月份,财政部会计司在南京召开了企业内部控制高级研讨会,就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期间,国家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东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财政局财务会计管理中心、中天华正会计师事务所、京都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国内外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展情况。

2001年1月,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会计学会考察团赴英国和法国相关机构,考察了一些单位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2月份,财政部会计司内部控制研究小组对邯郸钢铁厂、黑龙江斯达造纸公司、新兴铸管、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深圳华为公司、广东省佛山市财政局等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为起草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2.起草初稿阶段。2001年,财政部会计司将研究制定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列入当年工作重点。2月份,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小组以2000年4月印发的《关于研究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总体思路(讨论稿)》和《关于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暂行规定(讨论稿)》为蓝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大量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和做法,重新起草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以财会便[2001]4号文件印发,再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3.征求意见阶段。两个征求意见稿发出后,财政部会计司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纵步份书面材料,对两个征求意见稿发表修改意见。反馈意见的来源既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又有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人员,还有普通读者。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修改两个规范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4.定稿阶段。2001年6月,财政部会计司根据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对两个征求意见进行了修改,并定位为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体,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最终形成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以下简称“货币资金规范”)。2001年6月22己两个规范以财会[2001]41号文件正式,从之日起试行。

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基本规范”

“基本规范”共六章三十一条,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在整个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起统驭作用,是制定货币资金、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等具体业务控制规范的依据。在财政部具体业务会计控制规范尚末全部的情况下,各单位可以根据“基本规范”,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具体业务会计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等相关内容,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第二章“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比较广泛的,就内部会计控制而言,“基本规范”主要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规定了三项基本目标,具体包括:“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呢?“基本规范”规定,各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应当遵循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二是有效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三是全面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四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六是适时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内部会计控制才能落到实处,不摆花架子、走过场、流于形式。

第三章“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和核心,本章规定单位应对哪些内容(经济活动和环节)进行控制,针对各单位经济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以规范。“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货币资金会计控制,明确主要运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批准、会计系统等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对货币资金收入、保管、支付等全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作出较为严格的规范。

实物资产会计控制;主要从实物的取得、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理等环节找出关键控制点,采用授权批准、会计记录与实物保管相互分离和制约、非实物保管人员无权领发货物等一系列控制方法,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

对外投资会计控制,重点规范对外投资的决策机制和程序。单位在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当吸收会计人员参加,必要时聘请会计中介机构,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效益的论证。提倡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防止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和不讲科学的个人专断,避免重大投资损失无人负责现象,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工程项目会计控制,除了规范工程项目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外,重点强调了对项目招投标、承发包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必要时可考虑推行项目会计委派制,坚决地遏制和打击工程项目招投标、承发包等业务中的经济犯罪行为。

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针对单位采购过程中存在回扣现象而导致单位资金流失或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等问题进行会计控制。控制的重点是采购决策,强调单位内部任何个人都不能独立决定采购品种、采购单位和采购价格,建立并实施采购决策环节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

销售与收款会计控制,主要关注定价原则、收款方式等销售政策的制定,明确销售机构和推销人员部控制弱化不仅限于会计控制,而且涉及管理控制的方方面面,有些环节的控制单纯强调会计是不够的,需要全面地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比如,人员素质控制和组织结构控制与会计控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些方面的控制涉及控制环境,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种意见,仅限于“内部会计控制”,主张就会计论会计,凡与会计无关的控制都不予涉及。认为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应只规范会计控制,其他方面的控制应当在其他领域的相关文件中加以规范。

第三种意见,“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这是与新《会计法》相吻合的,也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单位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会计控制是基础,应当从会计控制人手,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比如,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预算、对外投资等业务环节与会计控制都是密切相关的,应当加以规范。否则如果单纯就会计论会计,内部会计控制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内部控制弱化所产生的种种现实问题,这种意见也符合国际上内部控制中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不断融合的趋势。财政部最终正式的两个规范是按照第三种意见定位的,即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删掉了“征求意见稿”中与会计不相关的组织结构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等内容。

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其他相关会计法规的关系。总体而言,《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对其他相关会计法规的贯彻实施起保证作用,这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中已经作了明确规定,即:“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比如,《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新《会计法》的重要的配套法规之一,确保各单位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通过运用一系列会计控制方法,严格控制做假账等违法行为。再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统一了我国公司、企业的财务会计标准,取得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核算体系的重大突破。但这些条例、准则、制度只有通过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有效实施,才能确保本企业真正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属于强化单位内部管理的范畴,任何企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重大决策和重要经济事项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机制,才能做到管理科学,防止舞弊,不做假账,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一贯主张,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对外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同时提供内部会计控制及其有效实施的专项报告,这在国外早有先例。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时,如果客户的内部控制健全并有效实施,一般不会存在会计做假行为。事实上,一个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一般都会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我国刚刚兴起、国外早已流行的管理咨询业务,在我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管理咨询的核心就是内部会计控制。

3.《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试行问题。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中试行。试行不是试点,不应理解为一些单位执行,其他单位可以不执行;也不能认为单位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这里,试行的意义主要是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财政部将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因此,各单位应当认真贯彻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各项规定。

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总体思路,此次的“基本规范”和“货币资金规范”只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开始。嗣后,财政部将加快相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建设步伐,力争利用2一3年的时间,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希望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一重大课题,积极提供典型案例和建设性意见,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单位监督范文篇9

为加强我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规定和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渝财资产[]83号)有关要求。规范对外投资行为,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需进行必须的可行性论证,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是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报区财政局(50万元以上的投资由区财政上报区政府)批准后方可执行,

二、事业单位以货币资金方式出资的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和验资报告记帐。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方式出资的按经财政部门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认的价值和验资报告记账。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财务注销和对外投资入账手续。

三、不得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以借贷方式作虚假投资。擅自改变对外投资项目及其内容。

四、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处置包括转让、清算、回收等环节。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区财政局审批,涉及对外投资资产产权或股权转让的应凭区财政局批复文件,办理国有资产产权变更手续,并及时到区工商部门登记变更手续。

五、做好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工商部门要积极配合。办理事业单位作为股东或投资者的相关企业设立、变更登记时,应将有关规定告知申请人,督促其及时完善相关审批手续。

单位监督范文篇10

关键词:会计监督;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事业单位在日常运作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资金的往来支配等,为了能够对于资金来往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通过会计来对各项资产资金运作情况进行相应统计,这样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以及资金等收支情况清晰明了。不过在实际的运作中,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会计监督无法有效实施,这不利于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对事业单位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一、我国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指的是事业单位在会计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会计单据等进行核对和有效的保存,真实地记录事业单位各项资产资金来往收支情况,并对资金收支等事项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一些不合理的资金支出等情况的发生。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落实主要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需要对于内部的各项经营事项进行监督,比如相关发票的报销或者对资金收支等进行全面的整理统计,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另一方面则需要对与外界进行各项交易中的交易单据真伪性进行检查,并对与外界交易过程中交易事项以及金额的合理性与否进行判断,确保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支配运作合法合规。我国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特点主要为三个方面。首先,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监督方面整体认知还偏低。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认知只是把会计工作当成会计单据的整理工作,对会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自然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其实,对事业单位而言,会计单据的整理只是其基础工作,会计工作的重要之处在于确保事业单位资产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对资金使用科学性进行掌控,同时助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因此,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会计认知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监督作业。其次,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作业中有效性较弱。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缺乏独立性,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薪资发放均来自事业单位,具有着铁饭碗的特性,这些会使得会计及财务人员对事业单位依赖性较大,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服从性也较强。因此无法独立实施会计监督作业,影响会计监督成效。最后,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监督并没有专业的职位或者规章制度,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更多情况下属于会计以及财务人员自律性作业内容,造成会计监督事项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监督不够重视。通过上述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能够发现,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作业的认知程度还较低,只是简单地将会计作业当作是会计单据整理工作,没有意识到会计作业的其他功效。由于对于会计作业的认知偏差,造成我国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重视程度较低。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只是要求会计作业人员对于相关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加以保证,对于会计的各项开支合理性并未做出相应的要求,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支出行为难以在会计监督环节得到识别和制止。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将会计作业外包给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打理,在外包过程中认为外包已经将所有会计事项转移,也因此并未对外包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作业监督,这些都会造成事业单位在会计作业中会计监督落实欠缺,无法有效实施会计监督。2.会计基础存在缺陷。要想有效的实施会计监督,需要相应的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会计监督需要设立相应的专业人员,如果人手不足则需要财务部门将监督职责加以明确;另一方面需要高素质人才才能够对事业单位会计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不足,很少有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设置专业人员,而且也没有将监督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导致会计监督难以强制性实施。3.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与企业相比,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缺乏明确的外部监督机制,加上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以及会计作业相对封闭,无法实现公开化、透明化,使得外部社会群体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难以了解,缺乏会计数据自然也就无法进行相应的会计监督。因此,我国事业单位要想得到有效的外部监督,就必须对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会计数据等进行披露,这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等民间机构才能够实施外部监督,促进事业单位会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4.内部审计缺位。会计监督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审计环节,审计环节是基于独立第三方的对于会计内容进行的核查和监督,因此审计是保证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部门中对于审计职位基本未进行单独列出,往往由财务部门人员兼职,这就造成审计作业无法独立性落实实施。审计工作一旦缺乏独立性,那么审计作业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尤其是我国事业单位呈现家庭式或者关系式的内部治理模式,这会进一步造成审计作业的员工难以独立实施,会计监督也就无从落手。5.未能有效运用信息化监督管理。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会计开始逐步实施并铺展开来,不过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作业的过程中大多为会计电算化作业,并未实施更先进科学的网络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作业主要的功效在于加快会计数据的录入以及整理,但是对于会计监督缺乏有效的帮助,而网络会计则能够实现会计监督,结合大数据来判断相关财务支出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同时对于各项财务数据等进行计算分析,来判断资产优化情况。因此未能有效运用信息化的会计作业系统,会削弱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

三、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1.提高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和最新颁布的物权法的规定,对自身事业单位经营和财务状况积极建立会计监督体系。可以通过会计监督提前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会计监督对自身经营管理体系和财务工作体系完善的重要意义。会计监督不仅能够为事业单位提供可靠财务信息,并且能够促进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时也符合日益严格的税务检查和法律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提高财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的积极性,并赋予相关权力,以切实发挥会计监督的实际作用。2.完善会计监督基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基础的两个层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受到影响。因此,要想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水平,需要从该两个方面分别入手。一方面需要对于会计监督设立专门的职位,使得会计监督能够实施专业人员落实,如果事业单位规模较小,则必须由财务部门管理人员明确监督职责的归属,让会计监督责任得到有效划分,并实施责任制度,这样相关的会计监督人员才能够提高监督积极性,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对于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的意识,许多会计人员上岗之后长期得不到专业化的培训,导致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同时我国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现今处于多变期,如果会计人员不经常进行培训,就难以跟上社会发展需要,对于会计监督的能力要求也就无法满足。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能力,提升监督质量。3.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事业单位要想实施会计监督,仅仅依靠自身会计监督显然不够,还需要外部会计监督。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会计数据等缺乏公开透明化,导致外部会计监督无法有效的介入,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得到外部会计监督,必须对相关会计数据等加以公开。在具体的公开过程中,除了一些涉及国家机密数据之外,对于一般经营运作数据等进行全面的公开,既能够接受外部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而且也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消费由于公开的因素加以遏制,避免一些铺张浪费,对事业单位的经营优化会起到帮助作用。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科学完善与否是衡量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科学有力财务监管体制的前提。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监管,做到可持续的发展,提升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并完善涵盖运营管理各角度各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处理的操作流程加以规范、杜绝漏洞、保证资金安全,具体包括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会计系统控制等制度。5.合理使用网络会计。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作业的过程中大多采取电算化作业,并未进一步升级为网络会计作业,这样就无法运用到网络会计的相关技术优势比如大数据分析法等实施高效的会计监督。因此未来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作业的过程中有必要升级为网络会计作业,通过网络会计的相关功能尤其是大数据功能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寻找不合理性的会计数据以及相关会计风险,借助网络会计来提升会计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国平,刘忠全,刘金洋.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优化思考基于《会计法》修订的分析.财务与会计,2017(21).

2.李文艳.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措施的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

3.周玉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及改进对策.财会学习,2018(11).

4.陈铮.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重要性研究.经营者,2016(14).

5.徐小君.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