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任用条例十篇

时间:2023-04-10 09:47:48

干部任用条例

干部任用条例篇1

为深入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进一步提高全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市委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学习贯彻《条例》要搞好“三个结合”:

一是把学习贯彻《条例》同当前科级班子调整结合起来。市委提出要把科级领导班子调整作为贯彻《条例》的实践过程,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坚决杜绝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抵制不正之风的干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真正把好选人用人关。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二是把学习贯彻《条例》同为实现**率先跨越和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结合起来。实现**率先跨越,促进未来城区经济发展,人才是决定因素。针对人才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市委提出要把按《条例》要求选好人、用好人,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一要认真深入学习《条例》,领会精神实质,按照《条例》的要求,选拔政治素质好、能力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工作作风实、清政廉洁、能够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的领导干部。二要打破传统的选人用人观念,大胆使用那些懂经济、会管理、有发展潜力的政治上靠得往、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三要不断强化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水平,尤其是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逐步培养出一批知识全面、意识超前、经验丰富的经济型领导干部队伍和经济型人才队伍,为未来五年城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把学习贯彻《条例》同加强干部工作制度化建设结合起来。《条例》是选拔任用干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基本依据和基本程序,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市委认识到学习贯彻《条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坚持经常,要作为干部工作中一项经常化、制度化的内容,贯彻落实到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建立健全与《条例》相配套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工作制度。要通过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研讨班等方式,使市管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用好《条例》,组织人事干部精通《条例》。同时,还要坚持《条例》检查的经常化、制度化,定期检查各单位是否真正将《条例》落实到位,是否存在选拔任用干部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是否有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否满意等,确保《条例》得到贯彻落实。

干部任用条例篇2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自觉性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颁布以来,县委对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工作高度重视,结合《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县委利用中心组学习,对《监督检查办法》进行了全面学习和深入讨论。县委组织部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基层党组织认真抓好《监督检查办法》的学习和宣传,切实抓好《监督检查办法》的贯彻落实。组织部机关全体干部逐章逐条地学习领会,吃透精神,熟悉具体规定,明确各项要求。县委组织部注重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和《监督检查办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两年来,按照《监督检查办法》的规定,每年都对全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并要求各基层党委每年年底前进行一次自查,将结果书面报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结合学习贯彻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了市委组织部组通字[2004]5号《关于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和组通字[2005]2号《关于转发朱成林同志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两个文件,重点学习和把握中组部关于严厉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11条措施,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通过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切实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干部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抓干部监督工作的自觉性。

二、全面把握和贯彻《条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努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县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全面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办事,全面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水平。

一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个基本条件选拔任用干部。

二是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着重把好推荐提名、考察、集体讨论决定三个关键环节。《干部任用条例》围绕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机制,作出了全面的程序性规定,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完整链条,构建了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总体框架和制度基础。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确定的原则、制度、程序、规定办事,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选好用准干部。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通过规范考察程序,明确考察方式,加强平时考察和对重点班子的跟踪考核,使对干部的了解更加全面、准确。通过实行干部考察责任制,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考察质量,为县委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在研究和审批干部程序方面,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研究制定了《五河县党政领导干部任免审批程序》,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凡没有经过规定程序的,组织部门一律不考察、不研究、不呈报。县委在研究干部时,坚持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不搞个别通气和临时动议。

三是坚持发扬民主,坚持干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真正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近年来,我县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比如,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领导干部任前公示、考察预告制度,等等。要求不论是确定后备干部,还是拟提拔使用的干部,都必须经过一定范围的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必须同时采用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两种方式。凡在民主推荐中得不到大多数群众认可的,组织部门一律不列为后备干部或拟提拔人选,县委不予提拔使用。在公示的环节上,除对拟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进行了公示外,拟提拔担任非领导职务和由非领导职务改任领导职务的也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干部交流可以使干部在多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开阔视野,也是防止和克服各种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我县在干部交流工作中始终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执纪执法和掌管人、财、物等关键部门、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交流;二是打破部门、岗位界限,体现干部交流的多层次性;三是把部门党政一把手的交流作为干部交流工作的重点。通过交流调整,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实现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有效的发挥了组织部门利用组织调整手段加强干部监督的优势。

五是加强监督,防止和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失误。加强干部监督,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我们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组织部门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照章办事,严格履行程序。真正做到了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经常化、制度化。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原则精神,我县制定并坚持了干部监督工作多项配套制度:①干部谈话制度。坚持干部提拔任用的谈话;工作变动、职务调整的谈话;班子工作中存在一定问题的进行集体谈话;领导干部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方面有问题的谈话等。②回复组织函询制度。③诫勉制度。近年来,共对8名因工作不力,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科级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实行了诫勉。④试用期制。对新提拔非选任制的领导干部均实行了试用期,试用期为一年。⑤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近年来,共对67名离任的党政一把手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这些配套制度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与时俱进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确保选准用好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今年以来,我县在干部监督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并结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力度,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制度,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如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了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实行了干部考察责任制;扩大选人用人渠道,在党政机关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完善了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等等。为了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2004年,我县制定实施了《中共五河县委任用乡镇党政正职表决暂行办法》,这既是党管干部原则的具体体现,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好形式。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对9名乡镇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了全委会表决。为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增强监督效果,在实行了干部工作监督特约信息员制度的基础上,2004年我县又实行了组织部门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等有关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增强了主动监督的意识,强化了事前监督,使监督的关口前移。在干部考察、选拔任用工作中,注意与纪检、综治、计生、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通气,听取他们的意见。提拔使用的人选,在上会前须经县纪委常委会议审核把关。总之,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配套相关制度,为推进《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水平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督制度尚不够完善。虽然我们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但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制度的刚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

二是干部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干部监督工作面广量大,有些制度和措施还没有完全跟上,事后查处惩治力度不够,事前、事中的防范须进一步加强。

干部任用条例篇3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参照本条例执行。

选拔任用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参照本条例执行。

选拔任用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条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选拔任用条件

第六条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反对任何、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还应当努力达到中央对高级干部提出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一)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二)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三)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四)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六)身体健康。

(七)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破格提拔程序另行规定。

第八条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越级提拔的,应当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

第九条党政领导干部可以从党政机关选拔任用,也可以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任用。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第三章民主推荐

第十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第十一条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领导班子职位的设置全额定向推荐;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第十二条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下列人员参加:

(一)党委成员;

(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党组成员或者全体领导成员;

(三)纪委领导成员;

(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成员;

(五)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

(六)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人选,应当有派、工商联的主要领导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参加。

第十三条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主持,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

(二)填写推荐票,进行个别谈话;

(三)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

(四)向上级党委汇报推荐情况。

第十四条个别提拔任职,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和民主推荐的程序,参照本条例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民主推荐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由本部门的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和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

民主推荐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人选,参照上列范围执行。

第十六条领导班子换届,由本级党委书记办公会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民主推荐情况,对考察对象人选进行酝酿,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对拟新进党政领导班子的人选考察对象,在本条例第十二条所列人员范围内进行公示。

个别提拔任职,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第十七条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第十八条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第十九条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

第四章考察

第二十条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

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由主管方负责,会同协管方进行。

第二十一条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各级党委(党组)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制定具体考察标准。

第二十二条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二)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三)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干部考察预告;

(四)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五)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交换意见;

(六)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领导班子调整的初步方案,向派出考察组的组织(人事)部门汇报,经组织(人事)部门集体研究提出任用建议方案,向本级党委(党组)报告。

第二十三条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一)党委、政府领导成员,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

(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

(三)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有关工作部门或者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四)其他有关人员。

第二十四条考察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一)考察对象上级领导机关有关领导成员;

(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

(三)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四)其他有关人员。

考察内设机构领导职务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参照上列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机关党组织的意见。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

第二十六条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建立考察文书档案。已经提拔任职的,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一)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

(二)主要缺点和不足;

(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第二十七条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派出的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考察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考察组负责人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熟悉干部工作的人员担任。

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第二十八条考察中了解到的考察对象的表现情况,一般由考察组向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和本人反馈。

第五章酝酿

第二十九条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前,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充分酝酿。

第三十条酝酿应当根据党政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等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

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应当征求上级分管领导成员的意见。

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党委统战部门和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人士中代表人物的意见。

第三十一条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主管方应当事先征求协管方的意见,进行酝酿。征求意见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协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正职的任免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副职的任免由主管方决定。

第六章讨论决定

第三十二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第三十三条市(地)、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党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决定前应当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第三十四条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

党委(党组)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三十五条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党委(党组)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二)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三)进行表决,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第三十六条需要报上级党委(党组)审批的拟提拔任职的干部,必须呈报党委(党组)的请示并附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本人档案和党委(党组)会议纪要、讨论记录、民主推荐材料。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对呈报的材料应当严格审查。

第三十七条需要报上级备案的干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七章任职

第三十八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提拔担任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

第三十九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

提拔担任下列非选举产生的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试用期为一年:

(一)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工作部门的副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纪委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的非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的领导职务。

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第四十条党政机关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实行聘任制。聘任制领导职务的每一个聘任期不超过五年,可以连续聘任。聘任程序另行规定。

第四十一条对决定任用的干部,由党委(党组)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

第四十二条党政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按照下列时间计算:

(一)由党委(党组)决定任职的,自党委(党组)决定之日起计算;

(二)由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任命的,自当选、任命之日起计算;

(三)由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常委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的,自人大常委会、政协常委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之日起计算;

(四)由党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自政府任命之日起计算。

第八章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

第四十三条党委向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推荐需要由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事先向人民代表大会临时党组织或者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党员介绍党委的推荐意见。人民代表大会的临时党组织、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中的党员,应当认真贯彻党委推荐意见,带头依法办事,正确履行职责。

第四十四条党委向人民代表大会推荐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以本级党委名义向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交推荐书,介绍所推荐人选的有关情况,说明推荐理由。

党委向人大常委会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在人大常委会审议前,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出,介绍所推荐人选的有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党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政府工作部门和机构的领导成员人选,在党委讨论决定后,由政府任命。

第四十六条领导班子换届,党委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领导成员人选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主要领导成员人选,应当事先向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代表人物通报有关情况,进行民主协商。

第四十七条党委推荐的领导干部人选,在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任命或者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前,如果人大代表或者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所推荐人选提出不同意见,党委应当认真研究,并作出必要的解释或者说明。如果发现有事实依据、足以影响选举或者任命的问题,党委可以建议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按照规定的程序暂缓选举、任命、决定任命,也可以重新推荐人选。

第四十八条党委推荐、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落选后,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可以推荐为其他职务人选,也可以在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再次推荐为同一职务人选。

党委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在人大常委会未获通过,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通过进一步酝酿,可以在另一次人大常委会上继续推荐。两次未获通过的,不得再推荐为本地同一职务人选。

政协领导成员候选人的推荐和协商提名,按照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第四十九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领导职务。公开选拔面向社会进行,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

第五十条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

第五十一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统一考试(竞争上岗须进行民主测评);

(四)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五)党委(党组)讨论决定。

第十章交流、回避

第五十二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

(一)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交流的重点是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党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

(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十年的,必须交流。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另行规定。

同一地方(部门)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易地交流。

(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应当进行交流或者轮岗。

(四)干部交流可以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与部门之间、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进行。

(五)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职通知后,应当在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限定的时间内到任。

(六)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原则上应当任满一届。

第五十三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

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民族自治县另行规定。

第五十四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十一章免职、辞职、降职

第五十五条党政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一)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二)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

(三)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第五十六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

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

辞职手续依照法律或者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第五十七条因公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者政协章程的规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第五十八条自愿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自愿辞职,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答复。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擅自离职的,给予纪律处分。

党政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出辞职:

(一)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任职且不满解密期限的;

(二)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三)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第五十九条引咎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第六十条责令辞职,是指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拒不辞职的,应当免去现职。

第六十一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降职制度。

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第六十二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第十二章纪律和监督

第六十三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的各项规定,并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

(二)不准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三)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四)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五)不准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

(六)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

(七)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八)不准在选举中进行违的纪律、法律规定和有关章程的活动;

(九)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十)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团团伙伙,或者打击报复。

第六十四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准;已经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第六十五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十六条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处理建议。

纪检机关(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十七条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就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联席会议由组织(人事)部门召集。

第六十八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凡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和分管领导成员的责任。

第六十九条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下级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上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举报、申诉,受理部门和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核实处理。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七十条本条例对工作部门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办事机构、派出机构以及其他直属机构。

第七十一条选拔任用乡(镇、街道)的党政领导干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第七十二条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办法,由中央军委根据本条例的原则规定。

干部任用条例篇4

按照省局党组关于对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局结合实际,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宣传《条例》情况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后,市局党组非常重视,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利用党组会、中心组学习日对《条例》进行了认真、反复的学习和讨论,充分认识到《条例》的颁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对于建立和建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全系统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工作进行了统一布置,特别强调了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纪律、监督等重点地学习。为保证学习效果,市局党组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召开全市工作会议,对《条例》的学习贯彻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要求各县(市)、区局党组提高对《条例》贯彻落实重要性的认识,将《条例》的学习贯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抓紧抓好;二是要求系统人事干部在自身学好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县(市)、区局对《条例》学习的监督检查。市局党组还组织全系统各县(市)、区局领导班子成员、人事干部和全体党员参加的《条例》知识考试,收到较好效果;三是把贯彻执行《条例》情况作为考核县市局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对干部选拔任用中发现严重违反《条例》问题的,年终考核视为不达标,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条例》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加深了对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原则、条件、程序、纪律、监督的认识,使班子成员掌握《条例》、人事干部精通《条例》、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条例》。

二、贯彻执行《条例》情况

近年来,市局党组严肃认真地落实了《条例》的内容和要求,共提拔、调整、任用干部共21名,全部采用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形式,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严格掌握不走样,对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切实遵守不变通,严格执行了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程序,落实了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任职试用制,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监督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达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目的。特别是今年二月份,市局党组结合系统科级领导班子人员和领导队伍建设的实际,根据省局“三定”方案的要求,本着有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有利于队伍稳定的原则,拿出21个副科级领导干部空缺职位,在全系统进行了公开选拔,此次干部选拔任用,在市局党组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和程序,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严把五关。资格审查关,不符合报名资格的一律不得报名。全系统共有211人报名,经过人事、监察部门的资格审察,有5人不符合报名条件,取消报名资格;成绩关,笔试成绩达不到报考职位1:3比例的不得进入面试,面试成绩达不到报考职位1:2的不得进入民主测评阶段;民主测评关,民主测评票达不到50%的党组不予讨论;党组讨论关,党组成员一人一票,然后根据各环节积分,从高到低决定人选;全程监督关,这次公开选拔干部,邀请省局派驻监察组,全程参与监督,保证公开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二是严格程序。从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研究任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三是严格民主。把干部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选拔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凡是民主测评不超过半数的一律不得列入考察对象。四是严格监督。此次公选工作,对公开选拔的每个环节全部张榜公布,将全过程置于全体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

整个选拔工作公开透明、严密有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拓宽用人视野、扩大选拔任用中的民主、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激发领导干部增强进取意识等到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次公选工作在系统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反应选出的干部政治业务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认为市局这次选拔干部是公正的、是成功的、群众是满意的,对《条例》的贯彻执行是充分的,从而在系统内部竖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创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营造了公开、公正、公平选拔任用干部的氛围。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三、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情况

干部任用条例篇5

“防止简单以分数取人”体现干部

选拔任用制度完善

甄小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条例》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上突出体现了几大亮点。首先,《条例》将十以来,尤其是三中全会中关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成果进一步制度化、细节化,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的创新措施加以完善,对于在实践中效果好的措施则加以保留和巩固。例如,《条例》提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应当科学规范测试、测评,突出岗位特点,突出实绩竞争,注重能力素质和一贯表现,防止简单以分数取人,这体现了干部选拔任用措施的调整和完善。

其次,从党和国家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条例》充分体现了党政干部选拔与时俱进的特点。《条例》内容契合了我国现代化发展对于党政干部选拔的需要,体现了新时期党对于干部素质的新要求。《条例》更加重视对党政干部“德”的衡量,明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突出考察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考察的标准更加注重时代的发展、事业的要求和干部队伍的需要,例如,《条例》提出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工作实绩;《条例》的内容也充分体现了干部选拔任用适应民主化发展的特色。

最后,《条例》充分征求了党政干部意见,不仅纠正了以往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不完善之处,同时更加注重干部的实践经验,重视选拔过程中的民意。

新规基本阻断“裸官”升迁

谢春涛(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

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裸官”现象,《条例》提出了更为明确严格的要求,凡是“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不得列入考察对象”。

《条例》基本上堵住了裸官在党政领导职务上上升的途径。更加“严苛”的“破格提拔”要求,防止了跨越式升官、连续三级跳这些不符合规律的情况发生。

“裸官”不得列为考察对象,这个不宜提拔的情况是指领导职务,如果担任非领导职务,工作时间长,没有多大问题,职级上的升迁应该说没有堵住路。但对党的领导职务而言,恐怕“裸官”想晋升就比较难了。“裸官”自己本身也未必有长远打算,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做这样的限制很合时机。基本上堵住了“裸官”在党政领导职务上上升的途径。

新增加大问责力度

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领导干部工作需常抓常新,与时俱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建立、修改到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探索、摸索的过程。当前处于改革期,在建纲立制的过程中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次修改比较成型,但也没有到头,因为实际情况在变化,今后肯定也还要作一些修订。

“十不准”,说得很新,都是针对干部选拔中的实际问题,跑官、要官等等,作了明确规定,抓得比较准,讲得清楚,表达到位。

《条例》将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人起作用,包括主要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当事人等,使干部提拔、程序等更清楚。说实话,过去谁为什么提拔,谁为什么不提拔,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大家不服气,现在这个规则很清楚地摆在那里,就看得很清楚,大家也就各得其所了。

“破格提拔”不是无条件提拔

应重视监督制约

戴焰军(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条例》针对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破格提升明确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破格提拔干部需经危重考验。

干部破格提拔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多见,目前仍旧强调的是干部选拔的“台阶论”,真正突击提拔的现象很少。当然,也有个别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破格提拔”无可非议,古今中外都曾出现过。对于一些有才能、个人品质突出的年轻干部,应该加以提拔。当前,破格提拔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因为有些破格提拔现象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提拔,“破格提拔”不是无条件提拔。例如,某些领导干部提拔亲属,或者关系密切的下属干部,这都不是我们正常意义上所说的破格提拔的概念。

选拔任用干部的“台阶论”与“破格论”,二者并不矛盾,这体现了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特点。“”后期,邓小平同志复出工作,针对当时干部任用的现象,他提出了“台阶论”,强调干部选拔任用要重视基层的工作经历,重视干部的实践经验,“台阶论”是为了避免重蹈“”期间干部选拔的错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当时老干部陆续退休,干部选拔任用出现的“青黄不接”现象,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重视“干部年轻化”,这是为了满足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从总的趋势来看,当前我们“破格提拔”党政干部的力度仍不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选用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应该重视以下四点:首先,提拔党政干部应该严格遵从程序,尤其是涉及“破格”的问题,更应该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其次,在提拔的条件上,应该科学设计条件,严格把握条件的内容,注重干部思想品质的考察;再次,干部提拔的过程和结果应该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广泛监督;最后,在提拔干部过程中,要加大对领导权力的制约,避免因为领导的个人好恶而决定干部的选用。

“六不用”体现从严治党

张希贤(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

“六不用”体现从严治党

修订后的《条例》里列举出干部不能被列为考察对象的六种情况,这体现了党要从严治党的态度。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不断提高对干部的要求和规定。近年来,一些干部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有的“跑官”有拉票贿选行为;有的把子女家属送到国外,自己留在国内任职。对此,曾多次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明确规定出哪些干部不能被列为考察对象,会给部分干部敲响警钟,使其不能再像过去存在侥幸心理。

干部年轻化不能“一刀切”

《条例》提出要“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能够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近年来中央提出干部年轻化、要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一刀切”。例如有些优秀干部当年错过了选拔阶段而年纪偏大,有些干部临近退休年龄,如果单纯从年龄上考虑,对其不重视,会造成干部资源的浪费,可能会使得一些干部认为因为年龄因素无望晋升就失去积极性,或者是等待退居二线。应该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发挥每个年龄段干部的才华。

不以GDP论英雄 综合考核评价干部

干部任用条例篇6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提拔担任下列非选举产生的司厅局级以下(含司厅局级)领导职务的干部:

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含派出机构)的副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人大、政协工作机构(含派出机构)的副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纪委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的非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的领导职务。

由非领导职务转任上述同级领导职务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为一年,从任免机关发出试用任职通知时计算。按干部管理权限,需要办理备案手续的,应在发出试用任职通知前一个月办理备案手续。

第四条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履行所任职务的职责,享受相应的政治和工资待遇。

第五条试用期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考核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

第六条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的考核,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在了解试用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的同时,重点考核对所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

第七条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正式任职手续。

正式任职的,试用期计入任职时间。

第八条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不合格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用前原职级安排适当工作。

第九条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不宜继续试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提前结束试用期,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条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领导干部试用期间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职责。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要严格执行本规定。对违反本规定的,上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予以纠正,并给主要责任者以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第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干部(人事)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三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中非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参照本规定执行。

干部任用条例篇7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和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是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干部,为白山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白山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必须要对其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研究,以便更能全面地理解、掌握并能运用好《干部任用条例》。

第一,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要形成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机制。《干部任用条例》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贯彻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完整程序。我们要坚持用好的制度选人,形成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机制,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一是要严格执行推荐提名程序。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除个别特殊情况可由组织推荐外,凡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程序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得票不集中的,也不能列为考察对象。要充分发扬民主,拓宽民主渠道,扩大推荐范围,使民主推荐环节真正建立在走群众路线的基础之上;二是要切实把好考察关。在干部考察工作中要废除形成主义。要建立健全考察工作责任制,有效地提高考察质量;要积极探索具体操作办法的新途径,把考察范围扩展到干部八小时以外,在改进考察方法,防止考察失真、失实的同时,客观真实地评价考察对象的情况;三是要严格执行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制度。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坚持会议讨论决定,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决不允许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真正通过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机制达到选准人、用好人。

第二,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是要坚持标准,科学用人。《干部任用条例》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明确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标准,全面、客观地衡量干部各个方面的素质,真正把那些群众满意的干部选拔上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二是要扩大民主,完善程序。当前,重点要在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上下功夫,要拓展民主渠道,运用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等方法,让群众在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参与干部工作。三是要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干部任用条例》健全和完善了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体系,充实了“十不准”要求的内容。因此,认真执行好《干部任用条例》,必须切实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严明干部人事工作纪律。

第三,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要充分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作为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对做好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所起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必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是要在学习宣传上当好表率。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要带头学习,深刻领会和把握《干部任用条例》的基本精神和鲜明特点。同时,要把学习《干部任用条例》与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二是要在严格执行上当好表率。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条件选拔任用干部,保证干部工作的政治方向。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认真做好本部门有关干部工作规章制度的梳理工作,看是否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该完善的要完善,该废止的要废止,使之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精神,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做好建章建制工作,把《干部任用条例》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要坚持干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严格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讨论决定的基本制度和选拔任用干部的程序规定;三是要在加强监督上当好表率。既要带头抓好干部选任过程的监督,又要重视对干部任用后的监督,尤其要强化自我监督意识。要对照《干部任用条例》,认真查找和解决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查找工作中哪些方面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要求,在今后的工作加以改进;四是要在支持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上当好表率。协助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为其严格按《干部任用条例》办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四,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要坚决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一是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民主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也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有效手段。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委(党组)讨论干部任用的集体决策制度。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四权”,把评价干部的标准和衡量的尺度交给干部群众,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遏制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监督是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的关键措施。要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强化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使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要努力形成健全的监督体系,做到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三是要严格按程序办事。程序是实现民主和监督的必要手段,是规范用人行为的必要形式。《干部任用条例》的各个环节,从程序上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中必须坚持照章办事,履行程序,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干部任用条例篇8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XX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整体合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健全完善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围绕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列出学习书目,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试,并开办了“新知识大讲堂”,邀请国内一些知名专家授课,切实提高了班子成员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制定出台了《市级党政领导班子规范工作提高效能的若干规定》和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沟通协调等五项制度,确保了决策科学、工作规范、运转顺畅。

三是积极实施政治生态建设。制定出台了《XX市政治生态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市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用人标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市委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要求,把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来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牢固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三个注重”原则,切实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一是注重高素质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着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增强领导班子力量、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为目标,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通过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进一步优化了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

二是注重工作实绩选拔干部。坚持把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成绩,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衡量标准,对那些长期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注重长远的干部,进行大力选拔使用,进一步激发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为民”的工作热情。

三是注重关键岗位干部的选拔任用。近年来,市委结合年度实绩考核结果以及重大事项完成情况,重用了一批优秀党政正职,并按照关键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重点对XXX、XXX、XXX等职位进行了严格选拔。

三、严格把好“三关”,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程序

为全面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建设,我们根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中共XX市委关于公开、公平、公正选人用人实施办法(试行)》、《中共XX市委关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两推(组织推荐、民主推荐)”、“两考(工作圈考察、生活圈考察)、”、“一票决(常委会票决)”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严把提名推荐关。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市委坚持组织推荐和民主推荐相结合,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通过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不断扩大干部选任工作民主程度,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正确运用推荐结果,按照得票数超过参加会议人数X%的要求,从高到低确定考察对象,真正体现群众公认原则。近年来,新提拔的干部在单位民主推荐中均为全票、高票推荐。通过组织推荐和民主推荐,进一步规范了干部任用的初始提名权。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严把组织考察关。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基本环节,考察结果是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围绕关系全局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实行分包责任制等措施,把干部考察融入日常工作中,并实行干部季度、年度考察和重点工作考察,实现干部考察常态化。同时,拓宽考察渠道,增进考察深度。

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在全面、客观、公正考察干部的同时,充分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注重“八小时”以外的实际表现,从而达到全方位、多视角考察干部,有效防止了评价和选任干部失真、失实和失察。

三是坚持充分酝酿,严把任用决策关。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制度,健全了干部任免常委会票决制。坚持听取组织部门的考察情况,坚持听取社会各界的反映,坚持听取四大班子领导意见,做到了不临时动议干部、不搞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说了算,做到了没有民主推荐的、没有进行组织考察的、到会常委会成员不足三分之二的、群众意见大或问题没有核实清楚的、纪检监察部门一票否决的不予研究。近年来,市委常委会对所有职务任免、调整全部实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并征求了市委委员和市委候补委员的意见。

四、深化制度改革,努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为指导,把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在健全机制、创新措施、扩大范围、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划定竞争性选拔范围。把竞争性选拔的关键放在选出的干部是否能干事、干成事上,在每次竞争性选拔时,都从岗位需求和业务需要出发,合理划定参加竞争人员条件和范围。通过合理划定竞争性选拔范围,充分体现了竞争性选拔针对性,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工作的激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竞争方式,力求考准考实干部素质。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竞争性选拔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考试方式上突出实践性。把职位所需的核心素质和能力要求体现到考试内容上。在评委选择上突出针对性。实行了结构化面试,着重了解竞职者在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在选拔方式上突出竞争性。把竞争贯穿始终,实行了差额选拔模式,激发了竞争意识,提高了公选质量。

三是坚持阳光操作,扩大竞争性选拔民主程度。坚持做到选拔职位、选拔条件、选拔程序、选拔过程、选拔结果等“五公开”。实行面试全程录像,纪委监督公选全过程,邀请新闻媒体、“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观摩的模式,探索进行了摘牌定岗、“双向选择”的定职新模式。进一步打破了干部选拔工作的神秘感,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更多地了解干部工作,进一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干部队伍是第一生产力,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素质”的原则,大力实施“素质再造工程”,着力打造一支“改革创新、真才实学、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方面,把专家学者请进来,增进知识储备,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开办了“新知识大讲堂”,大力开展政策理论专题培训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头脑。先后邀请X名教授分别开展以“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经济发展研究”等为主题的讲座,受训人员达X余人次。通过教育培训,激发了广大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

另一方面,让领导干部走出去,不断解放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分三批选派了X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XX省XX市开展挂职学习锻炼。不断深化干部“走出去、受教育”覆盖面,选派了X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上级对口部门、招商引资一线、基层一线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建立健全“走出去”学习机制,进一步开阔视野、开阔思路、解放思想,提高我市各级干部应对复杂局面、驾驭市场经济、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使各级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形成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完善考核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和领导干部积极性

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制定出台了《中共XX市委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的办法》等文件,从教育培训、考勤、考核、监督、辞职、降职、免职等多个方面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工作进行了规范管理。

一是在考核体系设置上,坚持统筹与分类相结合。在考核内容设置上,我们坚持A+X的模式,把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确定为重点考核指标。同时,根据区域条件、经济状况和职能业务性质,将县市区分成三个平台,将市直单位分成八个平台,使单位之间和党政正职之间的评比具有了可比性,从而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

二是在考核方式方法上,坚持平时与年度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坚持年度考核为主,平时考核为辅,合理安排,相互补充,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平时,通过部门联合对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不定期的进行督查、调度,及时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

干部任用条例篇9

关于开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按照省、市局关于对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检查的通知要求,进行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宣传《干部任用条例》情况按照省、市局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习。

一是利用召开党组办公会议,组织党组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专题学习省、市局文件精神和《干部任用条例》,并进行了讨论,加强领导,提高熟悉,把此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家一致认为,《干部任用条例》对于健全选人用人机制,纠正和预防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将发挥怎样积极作用。二是利用每周例行的理论学习时间,召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对《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文件进行了进一步传达学习,并把《干部任用条例》印发全体干部职工,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在业余的时间抓好自学。三是利用网络办公平台,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印发《干部任用条例》及其配套政策的学习,部署学习具体的学习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好学习,确保学习的效果。

二、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我局自xx年7月以来,提任的科级干部25人,股级以上干部52人,副股级以上干部11人,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三定方案”的规定,拟提拔的干部和任用环节干部都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及选拔任用干部的六条原则,所任用干部都具备《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条件与资格,没有破格和越级提拔干部,也没有出现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十不准”纪律的情况,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牢牢把握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这个核心,严格程序,按章办事,坚持原则,严格纪律,任用的股级以上干部严格按照民主、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程序进行,并及时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干部任用条例篇10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总纲和基本规章。党委书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切实起到表率作用。

要深入学习《条例》。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来抓,摆上议程。掀起学《条例》的高潮。要组织区委理论中心组进行专题学习,逐章、逐条、逐句地学习领会《条例》精神,使几大家班子的领导把《条例》的精神真正搞清楚、掌握住,熟记于心。以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要通过分层次的学习培训。增强各级干部贯彻《条例》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条例》精神上来。

要认真执行《条例》。首先要搞好自查自纠。对过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梳理和总结,与《条例》加以对照,做得好的继续坚持,有缺陷、不完善的进行规范和完善;做得不符合《条例》规定的要认真进行纠正。其次要搞好专题调研。按照《条例》要求,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进行一次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干部选任工作实施办法,保证《条例》的贯彻落实。再次要建立健全干部选任工作的新机制。要尝试考察对象的“民意否决制”。多数人拥护方能列为考察对象,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要研究探索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票决制”。采取常委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进一步扩大常委会讨论干部决策中的民主;要继续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和任后“试用期制”。

要模范遵守《条例》。要坚持选拔任用干部标准。把《条例》作为必须严格遵循的法规,自觉地去贯彻执行。坚决做到对本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上报。对下级报来的干部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审批。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以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应到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形成决定,保证干部任用的准确。要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纪律。做到不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常委会,不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不突击提拔干部,干部推荐事前不提名,不划框子,不定调子,考查时不提倾向性意见,决策时不个人说了算。坚决做到任人唯贤,公道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