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3-23 11:32:14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保障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旅行社和外国旅行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常驻机构(以下简称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本条例所称旅游业务,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工作。

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部门统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第五条旅行社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本条例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

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

第二章旅行社设立

第六条设立旅行社,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二)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三)有经培训并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的经营人员;

(四)有符合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

第七条旅行社的注册资本,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际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50万元人民币;

(二)国内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得少于30万元人民币。

第八条申请设立旅行社,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交纳质量保证金:

(一)国际旅行社经营入境旅游业务的,交纳60万元人民币;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交纳100万元人民币。

(二)国内旅行社,交纳10万元人民币。

质量保证金及其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期间产生的利息,属于旅行社所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从利息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

第九条申请设立国际旅行社,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申请设立国内旅行社,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申请批准。

第十条申请设立旅行社,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设立申请书;

(二)设立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旅行社章程;

(四)旅行社经理、副经理履历表和本条例第六条第三项规定的资格证书;

(五)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六)经营场所证明;

(七)经营设备情况证明。

第十一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书后,根据下列原则进行审核:

(一)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

(二)符合旅游市场需要;

(三)具备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条件。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经审核批准的申请人颁发《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营业执照。

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旅游业务。

第十三条旅行社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经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旅行社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等或者停业、歇业的,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向原审核批准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实行公告制度。公告包括开业公告、变更名称公告、变更经营范围公告、停业公告、吊销许可证公告。

第十五条旅行社每年接待旅游者10万人次以上的,可以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社(以下简称分社)。

国际旅行社每设立一个分社,应当增加注册资本75万元人民币,增交质量保证金30万元人民币;国内旅行社每设立一个分社,应当增加注册资本15万元人民币,增交质量保证金5万元人民币。

旅行社同其设立的分社应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财务、统一招徕、统一接待。

旅行社设立的分社,应当接受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外国旅行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常驻机构,必须经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只能从事旅游咨询、联络、宣传活动,不得经营旅游业务。

第三章旅行社经营

第十七条旅行社应当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旅行社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

第十八条旅行社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旅游业务,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其他旅行社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其他旅行社的名称;

(三)诋毁其他旅行社的名誉;

(四)委托非旅行社的单位和个人经营旅游业务;

(五)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旅行社与其聘用的经营人员,应当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经营人员未经旅行社同意,不得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旅行社商业秘密。

第二十条旅行社应当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得作虚假宣传。

第二十一条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并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事宜,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第二十二条旅行社对旅游者提供的旅行服务项目,按照国家规定收费;旅行中增加服务项目需要加收费用的,应当事先征得旅游者的同意。

旅行社提供有偿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旅游者出具服务单据。

第二十三条因下列情形之一,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旅游者有权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一)旅行社因自身过错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质量标准的;

(二)旅行社服务未达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三)旅行社破产造成旅游者预交旅行费损失的。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旅游者的投诉,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旅行社为接待旅游者聘用的导游和为组织旅游者出境旅游聘用的领队,应当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旅行社组织旅游者出境旅游,应当选择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依法设立的、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并与之签订书面协议后,方可委托其承担接待工作。

因境外旅行社违约,使旅游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组织出境旅游的境内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再向违约的境外旅行社追偿。

第二十六条旅行社招徕、接待旅游者,应当制作完整记录,保存有关文件、资料,以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核查。

第四章外商投资旅行社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七条外商投资旅行社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

前款所称外商投资旅行社,包括外国旅游经营者同中国投资者依法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和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

第二十八条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400万元。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可以进行调整,调整期限由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确定。

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各方投资者的出资比例,由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各方出资比例,比照适用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外商投资旅行社的中国投资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依法设立的公司;

(二)最近3年无违法或者重大违规记录;

(三)符合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慎的和特定行业的要求。

第三十条外商投资旅行社的外国旅游经营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旅行社或者主要从事旅游经营业务的企业;

(二)年旅游经营总额4000万美元以上;

(三)是本国旅游行业协会的会员。

第三十一条设立外商投资旅行社,由中国投资者向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文件和符合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外商投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审定意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持《外商投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审定意见书》以及投资各方签订的合同、章程向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提出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申请。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时间内,对拟设立外商投资旅行社的合同、章程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通知申请人向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凭《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外商投资旅行社的注册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外商投资旅行社可以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

外商投资旅行社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第三十三条外商投资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以及中国其他地区的人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旅游的业务。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旅行社和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监督管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第三十五条旅行社应当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服务质量、旅游安全、对外报价、财务帐目、外汇收支等经营情况的监督检查。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证件。

第三十六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每年进行一次年度检查。旅行社应当按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提交年检报告书、资产状况表、财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文件、材料。

第三十七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质量保证金的财务管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质量保证金用于赔偿旅游者的经济损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质量保证金。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人民币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5天至30天,可以并处人民币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3天至15天,可以并处人民币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旅行社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相应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三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投诉,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应当根据旅游者的实际损失,责令旅行社予以赔偿;旅行社拒不承担或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从该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中划拨。

第四十四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当颁发《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而不予颁发的;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2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村级干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村级干部,指村党支部(包括总支、党委,以下同)书记、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文书。

第三条村级干部由乡镇党委管理。乡镇党委要建立村级干部档案,对村级干部实行全面管理。县市区委组织部门可以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实行备案管理。

第二章选拔任用

第四条选任村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和有关法律和规定办事,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建设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第五条选任村级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注重能力、群众公认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第六条村级干部应具备以下条件和资格: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克己奉公,善于做群众工作,得到群众公认;懂经营、会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艰苦朴素,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担任村级干部:(1)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2)参与非法宗族、宗派和宗教活动,参加组织,经教育仍不悔改的;(3)非办理本村公务,连续外出影响村里正常工作的。

第七条拓宽选任村级干部的范围和渠道。要注意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致富能人中选任村级干部。地、县机关要选派优秀后备干部、优秀乡镇机关干部,经过一定程序到村上任职。对一时确无合适人选的村,可以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的界限进行选拔。积极选调应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经过一定程序到村上挂职、任职。

第八条选任村党支部干部,要按照《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同时,要努力改进选任方式,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积极推行和完善“两推一选”的方法。

第九条选任村委会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的规定进行,充分体现村民自治。

第十条坚持“注重实效、交叉兼职、精干高效、合理定编”的原则,根据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村级干部职数。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可选配3名村级干部;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村,可选配4名村级干部。人口较少或过多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村委会主任经党内选举,可以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第十一条村党支部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实行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经依法选举可以兼任村委会主任。

第三章教育培训

第十二条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合理分解教育培训任务,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分期分批地对村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由县市区委负责培训,其他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由乡镇党委负责培训。各市州地也可培训一批村级干部,为县、乡培训村干部做出示范。把村干部的培训作为一条重要内容列入干部考核考评范围,层层落实好村干部培训工作责任制。

第十三条对村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不断提高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党的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干部的政策水平、法律水平;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和WTO知识的培训,不断增强村级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进行民主集中制教育,不断增强村级干部的政治意识、团结共事意识和民主意识;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村级干部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根据上级组织的要求和本地实际,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改进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可采用以下方式方法:

1、任职培训。所有新进班子的干部都要上岗后的一年之内,安排任职培训。

2、定期轮训。依托县(市、区)委党校或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每两年对村级干部普遍轮训一次,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轮训时间不少于10天,其余干部培训时间不少于3—5天。

3、学历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村级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农函大、农广校、农民技术夜校等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与大中专学校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等形式。

4、外出学习考察。要积极组织村级干部到省内发达地区或省外学习考察,扩大视野,增长才干。

5、实践锻炼。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村级干部到有关部门和发达地区兼职、挂职等形式,进行实践锻炼。

除以上形式外,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班,有针对性地进行短期培训。

第十五条加强教育培训基础建设。要加强县(市、区)委党校和乡镇党校建设,完善教育培训设施。教育培训资金要按照中发[1999]3号文件的规定,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各地也可拿出一部分留用党费,作为培训经费的补充。

第四章考核奖惩

第十六条要制定村级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对村级干部实行岗位目标管理,村支书、村主任要有明确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据此对村级干部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考核村级干部,主要应围绕以下内容来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情况;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情况,维护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情况;完成上级组织和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的情况;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的情况;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加强团结,实行集体领导情况;秉公办事,艰苦奋斗,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情况。

各县(市、区)可根据这个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对考核内容进一步丰富和细化,制定具体考核指标体系。

第十八条村级干部的考核,在县(市、区)委组织部门统一指导下,由乡镇党委具体实施。考核可实行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通过检查工作、例行谈话、走访村民、专项调查等形式,了解村级干部的有关情况。定期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结合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考核一并进行。年度考核,每年底,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要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个人述职;村委会主任、副主任要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上进行个人述职。然后分别由与会人员对其进行民主评议,并按照优秀、良好、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以无记名划票方式进行民意测验。在民意测验的基础上,结合平时考核掌握的情况,对村级干部进行综合评价。任期考核,可结合任期最后一年的年度考核一并进行。要把村干部考核结果装入档案。

第十九条根据考核结果,对政绩特别突出的优秀村级干部,要进行宣传、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符合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选用任职条件的,可提拔担任乡镇副职。对称职的村级干部,要指出不足和缺点,促其改进。对连续两年考核被评定为不称职的村级干部,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或罢免。

第二十条考核人员要认真履行考核职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考核,全面、准确、细致地了解和客观公正地反映考核对象情况。考核人员要对考核材料和考核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

第五章监督约束

第二十一条坚持和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议事规则,党员、村民议事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村规民约以及财务管理、宅基地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促使村级干部的工作规范化。

第二十二条村党支部每年应当召开一次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生活会,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十三条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每年分别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评议。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村里的一些重大事项参与讨论、决策和进行监督。

第二十五条按照《甘肃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全面、真实、及时地进行村务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提出的质疑和要求,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认真负责地予以解释和答复,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解决。

第二十六条对村级干部实行任期、离任财务审计。审计工作由乡(镇)组织实施,村民理财小组积极配合。审计结果要向群众公布。

第二十七条上级党组织要经常了解村级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努力改进工作。

第六章报酬待遇

第二十八条村级干部报酬的具体数额应从本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实际状况出发,合理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年报酬总额不得低于本村上一年度的人均纯收入,其他村级干部的报酬根据所任职务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二十九条村级干部报酬实行结构报酬制,分为基础报酬和效益报酬两部分。依据当年本村集体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其他承担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实行绩酬挂钩,按季度发放。

第三十条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村级干部,在任职期间除保留原单位政治经济待遇外,还可享受相应村级干部的报酬待遇。

第三十一条对工作成绩突出、任职时间比较长的村干部,采取乡、村及本人共同筹资的办法,办理养老保险。保险金的数额可根据所任职务、任职年限、工作实绩适当拉开挡次。投保期间,因本人不胜任工作,或经依法选举等情况而不再担任村级干部的,以后年度的保险费由个人承担。

第三十二条乡镇党委要在政治上关心村级干部。树立村级干部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打击报复村级干部的行为,要坚决制止,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惩,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十三条对在职时有突出贡献的离任村干部,可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对生活困难的,条件允许的还可一次性发放一定数额的困难补助。在重大节日期间,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组织慰问离任村干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七章后备干部

第三十四条每个村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级后备干部的数额按现任干部职数的1∶1确定。村级后备干部的条件除应符合第六条的规定外,年龄一般应在30岁左右,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少数民族聚居村和贫困村,可以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村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的党员中挑选。

第三十五条村级后备干部经党员和村民推荐,然后由村党支部集体讨论决定,报乡镇党委审定备案。

第三十六条对村级后备干部要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终结合对村级干部的民主评议和工作考核,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考核。对巳不具备条件的,要及时进行调整,补充新的人选。

第三十七条县(市、区)委和乡镇党委要把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村级干部的培训计划。县市区委或乡镇党委要定期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提倡和鼓励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3

第一条 按照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其它有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试用工和临时工除外)。本制度所指工资,是指每月定期发放的工资,不含奖金和风险收入。

二. 工资结构

第三条: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第四条: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职务津贴、工龄工资、住房补贴、误餐补贴、交通补贴。

第五条:固定工资是根据员工的职务、资历、学历、技能等因素确定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报酬。固定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40%。

第六条: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考勤表现、工作绩效及公司经营业绩确定的、不固定的工资报酬,每月调整一次。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0-60%。

第七条:员工工资总额由各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拟定后报总经理审批。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每月对员工进行考核,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并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审批后予以发放。

第八条:员工工资扣除项目包括:个人所得税、缺勤、扣款(含贷款、借款、罚款等)、代扣社会保险费、代扣通讯费等。

三. 工资系列

第九条:公司根据不同职务性质,分别制定管理层、职能管理、项目管理、生产、营销五类工资系列。

第十条:管理层系列适用于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

第十一条:职能管理工资系列适用于从事行政、财务、人事、质管、物流等日常管理或事务工作的员工。

第十二条:项目管理工资系列适用于各项目经理及项目部成员。

第十三条:生产工资系列适用于生产部从事调试、焊接、接线等生产工作的员工。

第十四条:营销工资系列适用于销售部销售人员(各项目部销售人员可参照执行)。

第十五条:员工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详见下表1:

表1工资系列适用范围

工资系列

适用范围

管理层系列

1.总经理 2.副总经理

职能管理系列

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生产部、质管部、物流管理部所有员工

项目管理系列

各项目经理及项目部成员

生产系列

生产部从事调试、焊接、接线等生产工作的员工

营销系列

销售部销售人员(各项目部销售人员可参照执行)

四. 工资计算方法

第十六条 工资计算公式:

应发工资=固定工资+绩效工资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扣除项目

固定工资=工资总额×40%

绩效工资=工资总额×60%×绩效工资计发系数(0-1)

第十七条:工资标准的确定:根据员工所属的岗位、职务,依据《岗位工资一览表》确定其工资标准。待岗人员工资按照本地区当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试用期员工工资参照附件1《试用期员工工资标准表》。

第十八条: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试用期与待岗员工不享受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确定方法见表2。

表2:绩效工资确定方法

考核成绩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绩效工资发放数额

90(含)--100分

≤1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80(含)--90分

≤0.8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60(含)--80分

≤0.5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60分以下

≤0.3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第十九条:职能部门普通员工考核由其部门经理负责;部门经理考核由其主管副总负责;项目部成员考核由其项目经理负责。考核成绩和计发系数每月8号前上报至人力资源部。

注1:原则上管理层工资由公司承担,若管理层人员兼任项目经理,则其基本工资由公司承担,绩效工资由项目部承担。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差错;预防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进一步探讨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于减少护理差错的作用,本文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的696台手术进行观察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手术348台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后进行的348台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全的手术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手术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管理。观察组患者中男201例,女147例,年龄在15~75岁之间;对照组患者中男198例,女150例,年龄在16~76岁之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实施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全的手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手术室安全问题分析①人员因素:许多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手术配合能力差,沟通表述能力差,不能良好配合手术医生。②技术因素:由于手术室中的仪器较为精密,操作较为复杂,护理人员不能掌握操作要点,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不当,引起安全隐患。③管理因素:手术室缺乏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思想懈怠,护理人员缺乏必要技能培训,影响手术效果。

1.2.2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①医护人员加强安全意识:手术室要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对于医护人员的行为、手术设备使用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并加强相关制度的学习和考核,使相关医护人员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将安全观念放在一位,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要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规范手术设备的操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手术护理,防范手术风险发生。②开展必要的医护培训:对于精确手术仪器设备的操作,不仅要利用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约束,同时,还要对护士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充分适应岗位需要,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增强工作责任感。③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值班:在进行护理人员排班时,要考虑到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健康状况以及应用能力等进行合理排班,取长补短,合理安排值班人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合理、高效的值班表,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④完善安全管理记录:护理人员在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时,也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对于手术设备、仪器等进行严格清点,保证在手术结束后不会有仪器的丢失和遗漏,并且要严谨撰写报告和记录,保证记录内容客观、完整、准确,经确认后进行签字、保存,以方便后续资料的查找。⑤增强风险意识:护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通过学习相关管理制度手册,明确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并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发现问题立即上报,以保证仪器运作正常。另外也要定期参加工作质量研讨会,针对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改进措施,以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1]。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手术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包括手术室管理、护士素质、护理安全、消毒隔离以及与医生配合满意度[2]。每项20分,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手术护理效果对比评价观察组手术室管理、护士素质、护理安全、消毒隔离以及与医生配合满意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分)

组别 手术室管理 护士素质 护理安全 消毒隔离 医护配合满意度

观察组(n=348) 18.9±2.1 18.7±2.3 17.9±3.4 19.5±3.1 18.1±2.5

对照组(n=348) 14.3±1.5 13.2±2.1 13.7±2.4 15.2±3.0 11.5±1.1

3讨论

手术室作为高风险、高负荷的部门,其安全管理更为重要[3]。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同时也要求相关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减小手术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实施严格的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手术室管理、护士素质、护理安全、消毒隔离以及与医生配合满意度等各项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加强手术室的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论,金仲品. 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 当代医学,2011,17(22):12-13.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5

(一)通行费收费政策“五公开”

1、公开收费政策和规定;

2、公开收费程序和办法;

3、公开收费标准和逃费车辆处罚标准;

4、公开收费人员工作号码和照片;

5、公开收费纪律和要求。

(二)爱岗敬业“五精神”

1、振兴公路事业的拼搏精神;

2、勤奋敬业的创新精神;

3、踏实工作的奉献精神;

4、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

5、爱“站”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三)征收职业“六道德”

1、热爱本职,牢记宗旨;

2、说话和气,热情服务;

3、讲究卫生,着装整齐;

4、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5、文明待人,耐心解释;

6、应征不漏,应免不收。

(四)征收人员“六风纪”

1、工作时间内必须衣帽整齐(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内可以脱帽),证件齐全,佩戴端正,春秋、夏、冬服装不得混穿;

2、举止大方,谈吐文雅,仪容端正;

3、礼貌待人,文明用语,规范讲话,不得冷、硬、横、暴;

4、男同志不允许蓄长发和留胡须,女同志不允许披肩长发、戴耳环、浓妆艳抹;

5、执行公务时,不准背手、抄手抱立;

6、值班时间不准挽衣袖、卷裤筒、披衣敞怀,执行稽查工作时,不准抽烟、嚼槟榔,不准戴墨镜。

(五)文明窗口“八示范”

1、环境卫生,秩序良好,设施标牌齐全;

2、着装整齐,挂证上岗,使用文明语言;

3、主动热情,准确迅速,安全畅通;

4、依法收费,照章处罚,无乱收乱罚;

5、规范服务,高质高效,无差无错;

6、提供咨询,有问必答,礼貌收费;

7、遵章守纪,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8、站亭卫生规范,无摊点,无广告。

(六)文明执勤“八要求”

1、内抓管理,遵守纪律,外树形象,规范执勤;

2、列队整装交接班,班前班后常常讲评;

3、文明用语,牢记心里,挂在嘴上;服务忌语,时刻警觉,坚决不说;

4、收费时唱收唱付,找补后给票礼貌送行;

5、开足车道服务八方司乘人员,急人所急,慷慨相助过往车辆;

6、贪污舞弊,自觉抵制,征费索赔路损,严守上级标准;

7、查车纠正违章先行敬礼,依法处罚违章先进理由;

8、开启栏杆升降务必安全到位,过失损坏车辆应当致歉赔偿。

(七)廉政收费“十不准”

1、不准勒索或收受服务对象和群众的礼品、财物。

2、不准接受车主和驾驶员的吃请。

3、不准擅自给车主或驾驶员减免通行费。

4、不准给无证人和准驾不符合的人乱开暂扣证。

5、不准随意扣车、扣照和打人、骂人。

6、不准在收费过程中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或打击报复。

7、不准使用非法票据或不给票中饱私囊或搞帐外“小金库”。

8、不准瞒报、截留通行费收入。

9、不准将与收费工作无关的人员带入收费场所,不得将服装及证件转借给他人使用。

10、不准在工作时间喝酒、娱乐,严禁、酗酒和其它违法行为。

(八)文明收费“十用语”

1、您好!

2、请缴通行费。

3、请稍候。

4、对不起。

5、请您拿好通行票。

6、请出示月票(证件)。

7、请交验通行费票。

8、谢谢合作。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集团公司 规章制度 管理体系 内容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在集团公司转变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规章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其中,规章制度内容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本体系统,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是制度建设的保障系统。鉴于此,我们认为规章制度建设应从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体系。

一、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集团层面的涉及全局性的一项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制度建设组织体系。

首先,建议成立以公司级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制度建设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集团公司规章制度体系的规划、建设、评价、改进决策,对规章制度计划和制度报审稿进行评审。

其次,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的二级管理体制。所谓二级管理体制,即由一个职能部门对公司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公司层面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而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的职能。通过这种二级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实现制度建设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形成制度的合力。

在分工方面,运行管理部是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归口管理部室,负责规章制度年度计划的汇总,组织对编制的规章制度进行专业评审、报批,组织对已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评价和修订完善,组织并参与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工作。有关职能部室是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组织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按集团公司要求对本系统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评价;会审、会签其他部门相关规章制度。

第三,建立规章制度建设工作联络网,明确各单位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管理部门均设立规章制度建设联络员负责本部门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沟通、协调。

通过以上措施,建立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

2.宏观层面,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

规章制度建设涉及公司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在宏观层面我们认为要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通过系统的规划,推动集团公司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建议以年度为时间单位编制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规划工作既要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也要兼顾集团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年度规划也可作为制度建设监督、考核的依据。具体操作中,以职能部室为单位,结合部室职责编制本部室的规章制度建设年度计划;由集团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综合、平衡各部室的制度建设规划,形成集团公司的年度制度建设规划。

3. 微观层面,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

在制度的微观管理层面,涉及到对具体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管理。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起草、审核、会签、颁布、实施、宣贯、监督、评估、修订等阶段。制度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或延续。这里,我们认为可借鉴管理手册,对每个环节制定工作流程,提出具体要求,尽量细化。

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

制度内容体系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层面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对于内容体系的宏观层面,主要考虑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如何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配。不同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是不一样的,必然会体现在不同的管理职能上,并最终落实到规章制度里面。根据公司章程,集团总部定位于战略规划、资本运营和决策中心。集团公司管理的重点是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投资等方面,制度建设要与这些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各职能部室在制定本部门规章制度时要结合集团发展战略,体现管理重点。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对规章制度评审时,从宏观层面也应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审。

对于内容体系的中观层面,主要考虑构建支持集团各项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并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某一项职能,需要建立若干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制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分层级的制度集合。各职能部室首先要结合部门职责,从内容体系的要求出发,规划本部门的制度集合。因此,中观层面的制度内容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叠。若干项职能制度集合组合在一起,就形成集团公司的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制度内容体系架构。

对于内容体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构成制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单体规章制度。单体规章制度内容建设我们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形式上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这里可借鉴管理手册对行文要求、条目表达等方面提出具体、详尽的要求;另一个是各职能部室要从内容上对单体规章制度进行优化,每个规章制度都应包括目的、基本原则、使用范围、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相应配套措施等方面,使单体规章制度更具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综上,通过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的管控职能,推进集团公司系统管理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9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9701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中各种管理条例、章程、制度、标准、办法、守则等的总称,用文字形式规定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企业里的方方面面都是由企业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其作用相当于企业里的法规,它可以保障企业依法管理,安全平稳运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现实中,企业通常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执行力,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因此,企业应该把提升规章制度执行力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

(1)盲目移植成功企业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在企业里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许多企业往往一厢情愿,盲目照抄照搬,不假思索移植外部成功企业的制度,不考虑这些制度能否适合企业自身的价值取向,造成外来制度水土不服,常常出现钱财没少花,效果却白搭的局面。

(2)规章制度贪大求全。当今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往往内部规章制度数量众多,一个制度动辄十几页、几十页甚至上百页。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企业的负责人常常有好大喜功的不良倾向,恨不得一个制度包罗万象,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最终形成的规章制度往往鸿篇巨制,导致实际执行中难以达到,缺乏可操作性,或执行成本过高,执行也就打了折扣。

(3)规章制度各自为政。以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为例,在长期管理实践中,企业逐步形成HSE管理、质量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法律风险防控、防腐倡廉等管理体系,每个体系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均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流程、标准。由于各体系独立形成制度、流程、标准,不可避免造成制度之间重复交叉、矛盾与缺失。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体系林立、各自为政的后果是基层无所适用,效率低下。

(4)部门职责边界不清。有的职责在制定制度时分工不明确或者分工欠考虑,有遗漏;有的职责分工没有形成制度,由领导临时指定或部门间约定,操作中有随意性;有的职责虽有分工,但分工不太合理,实际操作不顺,增加协调工作量;部分涉及多部门共同负责的工作,工作量或难度大,职能部门互相推诿。

(5)自主协调机制不健全。大部分企业建立了直线职能型管理体制,管理职能上浮公司职能部门,管理重心下沉到基层,二级单位管理层主要形成组织执行职能。尽管生产、设备、技术、规划、电子商务、HSE、施工管理、政工等专业部门均建立了例会制度,在自主协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这种例会基本上也是直线型,专业职能部门之间主动横向协调较弱,特别是部分管理部门不能积极履行牵头职能,职能部门之间主要依靠企业高层协调,导致制度执行不力。

(6)规章制度培训不足。企业片面追求制定规章制度,注重制度的落实,往往对规章制度特别是新出台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宣贯不力,培训不足,造成员工一问三不知,甚至不知道有这项制度的尴尬局面,使规章制度失去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7)规章制度执行不公。规章制度的履行应当一视同仁,没有例外,管理者应当一碗水端平,而不是拿规章制度管人,而自身不受约束,导致上梁不正下梁歪,员工上行下效,规章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2 解决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对策

(1)增强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企业的不同时期应有与之匹配的规章制度,在企业成立早期,生存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规章制度太多,导致企业畏首畏尾,作茧自缚,这时的制度应该短小精悍,重质而不重量;当企业发展成熟了,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思想,这时的企业应建设制度体系,围绕企业价值观建立各项分制度,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企业制度,这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若两者相辅相成,合拍共振,能极大提高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并形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2)处理好规章制度的内部关系。只有明确规章制度体系中各层级的关系,理清主次,突出重点,既有以稳定和指导为代表的核心制度,从而保证企业的战略不走偏;也为以灵活和自由为代表的具体制度和分制度的制定搭建了一个平台,保证了制度体系的内外呼应,浑然一体,形成了稳定与开放兼具的规章制度体系,降低执行规章制度的成本。

(3)重视规章制度的系统性。首先,无论是建立规章制度体系还是制定一个具体的规章制度,都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责任分工,加强工作组织协调,发挥团队力量,防止过去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制度制定方式重演。第二,对于新出台的规章制度应及时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宣传和培训,部门领导应带头宣讲,领导讲制度活动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使员工第一时间知晓、理解并掌握,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审查清理工作,明确规章制度的时效和约束力,及时修订适合企业发展建设的规章制度,对过时的、与企业发展建设不匹配的规章制度要及时清理废止。

(4)让企业员工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要求的具体化,是员工的行动准则和依据,既然是为员工制定的,就不应让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者闭门造车,而应在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环节,尽可能让员工参与进来,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并积极采纳,只有充分吸收广大员工的经验和智慧,才能有效解决规章制度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5)保证规章制度的约束性和权威性。一是企业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一经生效,有关单位或个人就必须严格遵守或遵照执行。如果违反有关条款,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二是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来源于制发单位的权威性。规章制度是按规定程序授权制定和的,是本级机关权力意志的反映,在执行中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规章制度的制定者还是员工,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三是管理制度要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它本身就应当准确、齐全、统一,不能模棱两可,不能相互矛盾,不宜经常变动和修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6)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监督考核体系。假如企业规章制度遵守与不遵守一个样,时间长了,企业员工就不会把规章制度当回事,规章制度也就成了平时挂在墙上、干部嘴上说说的一纸空文。只有建立并完善监督考核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通过激励性规章制度和约束性规章制度相结合,奖惩分明,奖惩适当,最大程度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实现规章制度的终极目标。有效的考核体系应和规章制度一样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和执行。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烟草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执行力;企业文化;

[ Abstract ]: labor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employer under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realize the independent management has the power, is the " labor contract law "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At the same time, enterprise labor rules and regulations can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s a fundamental work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combination of tobacco enterprise internal labor rule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construction, discusses how to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labor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improve the execution of the system, play a system oneself efficiency,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 Key words ]: tobacco enterprise; labor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ecutive power; enterprise culture;

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化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亲情化、友情化、温情化、随机化及制度化管理模式等几种类型。企业的发展如同人成长一样,会经过创建期、成长期及成熟发展期,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度之一,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烟草企业把管理当作企业永恒的主题,重视抓好制度管理,提高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发挥制度管理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职工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行业扎实推进了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对理顺行业内部用工关系、规范分配行为、构建和谐烟草,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国家局党组提出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变化和调整,不断跟进,完善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2011年12月,国家局在全国烟草行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研讨会上,印发了山东省局研究制定的《烟草系统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示范文本》,共分12章344条,涵盖了人事劳资培训等各个方面,要求各省、市级公司参照此示范文本开展本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涵义及意义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中关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定内容,即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的劳动合同管理、工资支付及社会保险等。二是非法定内容,即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的包括员工选聘依据、考核标准、晋升条件等。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员工及员工维护合法权益的依据,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是劳动法律制度的延伸,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权益的契合点,是国家法律与社会实际的结合,是劳动者权益的具体体现。第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企业加强劳动管理,规范员工劳动义务并保障员工依法行使劳动权利的行为准则。第三,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依据国家局下发的行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示范文本,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对企业进一步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使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更有效力,充分发挥好制度的作用呢?三、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有效执行

1.合法、科学、实效是制度有效执行的前提

(1)合法。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不是法律,其效力来自法律的赋予。劳动规章制度发生效力,一是内容合法,二是程序合法。企业虽然有权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但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宪法和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得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内容相冲突。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审查,必要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法律审查,确保内容体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奖励与惩罚的结合。程序合法要求劳动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要广泛听取劳动者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和修改完善;对直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清楚的了解制度内容。

(2)科学。不具有科学性的制度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一是制度要实用,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要在法律法规普遍性制度的指导下,多考虑自身的特殊性,紧密结合烟草行业的特点,进行细化、量化,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执行力。二是要系统全面,合理预测制度实施可能遇到的阻力,尽可能考虑到各方面可能的情况,做到有章可循。

(3)实效。制度出台后要相对稳定,避免朝令夕改,但是也不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管理同样存在与时俱进的问题,企业规章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确保制度不脱离实际,真正提升制度执行力。

2.学习、监督、文化是制度有效执行的保障

宣传学习。劳动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并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应加大内部规章制度在本单位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得规章制度人人知晓。遵守制度的前提是要学习制度,把制度吃透,入心入脑,内化为一种习惯。烟草企业领导干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自我提升执行力,作制度执行的表率,进一步引导和规范职工群众言行。

过程监督。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增强制度执行过程的公平性与透明性。规章制度既然以全体职工为约束对象,那么对规章制度执行结果进行公示,增强规章制度执行过程的透明性。

(3)发挥企业文化作用。尽管劳动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员工行为,但是制度是硬管理,它只强调管理中直接、量化的一面。而文化管理重视人的精神价值的开发,注重协调人际关系,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境界。为使劳动规章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应使劳动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引导职工自觉遵守,形成一种制度文化氛围。

结束语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建设是一个以终为始,与时俱进的过程。烟草企业要以贯彻落实国家局工作要求为契机,建立和完善起完备规范的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并在今后工作中充分发挥制度作用,为用工分配改革的不断深化及企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廖名宗.劳动规章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马爱华.我国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政法学刊.2011(4)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规章制度 法律规范 理念 技术

早在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一个三年目标中提出,将规章制度建设融入法制工作。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法制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国务院国资委更是将规章制度建设作为企业依法治理的重要内容与评判标准,明确提出了强化规章制度法律审核与法律管理,形成全面有效的规章制度链条等要求。因此,完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实现规章制度的法制化、系统化,从法制建设角度是尤为必要的。

一、规章制度与法律规范的相通性

从法律规范视角谈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目的在于从理念、技术、内容等方面,使规章制度体系内容更加向法律规范体系内容靠拢,实现规章制度的法制化与科学性。实现这一目的的首要任务是认清国家法律与企业规章制度有哪些相通性,这是本文研究的前提。

(一)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规范

国家法律与企业规章制度均指示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准则,国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调整全体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工具与行为规范,调整企业员工的行为,总体说来,二者在其效力所及的时间与空间内范围普遍适用,并在其各自调整的领域内居于最高的规范地位。

(二)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企业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一样,以权利义务为规范的主要内容,通过规定员工的权利与义务,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动机,指引员工以此开展工作。可以说,法律定义中的权利在企业规章制度中表现为“职权”,而义务则表现为“职责”。

(三)程序性、公开性的行为规范

无论国家法律,还是企业规章制度,从制定到施行都必须经历一定的程序,对程序的尊重,是对规范作用的保证,是公正、客观与科学的体现。同时,法律与规章制度还必须是明确而公开的,若要在某一范围内成为普遍行为准则,就必须以其在该范围的公开和被知悉为前提条件。

二、规章制度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规章制度是国有企业实施管理行为的重要基础与依据,作为“企业内部法律”,以规范性为其核心价值体现。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员工行为合规、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保障实现企业整体及局部业务运作的有序化、规范化。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规章制度呈现出数量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广泛存在于企业的战略规划、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市场运营、后勤保障、检查监督等各个业务层面。一方面,规章制度设置员工权利义务及责任,明确其行为准则,使其能够预测、判断自己的行为及相应结果。另一方面,在规范企业管理方面,规章制度能够防止管理的任意性。如果暂且抛开管理行为不说,仅从法理学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关系以及员工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四个方面。

首先,规章制度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起到普遍指引作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相比国家法律而言,规章制度调整企业内部关系,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二者均以一定范围内主体行为的规范规则为己任。具体说来,可将规章制度的内容划分为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即告诉企业员工可以做或不做什么,什么不该做,必须做或不做什么,而这样的规范内容正是指引作用的体现,是对企业范围内员工的普遍性指导。

其次,规章制度是对企业员工行为的一种评价尺度。它将一切员工行为纳入评价客体之中,针对已经实施的行为,判断何种行为被企业所允许,何种行为违反企业规定并应给予否定评价。

再次,规章制度预测企业员工相互之间将会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这种预测作用可以使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合理地开展工作,防止不可预见的后果出现。因此,这种作用在于提供给员工一种行为模式,使员工符合规定的从事工作,并使员工能够预测自己和他人将会如何行为,一旦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后,后果将会怎样。正是规章制度的预测作用,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一种稳定的运营模式。

最后,规章制度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强制力对违反规定的员工作出强制性要求。这一作用体现在后果与责任的设定上,若规章制度对员工行为的评价是否定的,那么,实施该种行为的员工则必须依照规章制度关于责任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当然,在行为后果可以挽回或补救的前提下,规章制度还对员工立即停止某种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有着强制性的要求。

三、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存在问题

就目前来看,在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呈现出系统性不强、制定内容效力瑕疵等问题,这些因素直接阻碍了规章制度规范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章制度数量多、质量低、系统性不够

国有企业机构多,主管部门多,许多管理人员认为一旦建立起规章制度,就是实现了管理,热衷于大而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因此,许多国有企业在进行规章制度建设时,仍停留在“有无”的层面,并未将更多精力放在其质量上,内容空泛、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忽略了制定规章制度的价值需求,造成规章制度数量多、内容交叉重叠严重,加之相关管理机构与业务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整个制度体系缺乏统一规划,系统性较弱,逻辑结构不严谨,难以实现精简高效。

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篇10

1、行政部是公司规章制度的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是:

(1)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2)负责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分类编号。

(3)负责主办或会签颁发及废止有关规章制度或文件。

(4)负责协调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并在内容上不断完善。

(5)负责编制规章制度年度修编计划,并组织实施。

(6)有权代表公司解释有关规章制度。

2、有关职能部室是公司本专业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组织实施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

(2)负责审核有关本专业的规章制度及会审、会签其他部门有关规章制度。

(3)负责草拟颁发或废止有关规章制度或文件。

(4)有权监督所属部门及职工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管理内容与要求

1、规程制度的制定或修编

(1)现场设备运行、检修的每项工作,都应有相应的规程制度,使每个生产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新增设备及重大设备的改进等项目,都应在试运前制定相应的规程或措施,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考试,否则不应投入运行。

(2)规程制度修订时,应广泛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凡是修订的规程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及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符合生产现场实际。,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3)所有规程制度的编写,应做到“符合实际,指导生产”,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目的,应根据生产的发展,设备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时补充修订。

(4)编写或修编的规程制度要语句简练,措辞得当,简明易懂。

(5)现场规程制度应在每年10~11月份,根据一年实际执行情况,由设备管理部及有关部室组织全面审查一次,并做出必要的修改补充意见,经行政部汇总上报由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视情况分别予以确认,修编或废止。

(6)编制或修编规程制度的依据:

a、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部颁典型规程及上级有关部门指示、通知等;

b、制造厂家的设备资料;

c、本公司及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

d、上级有关事故通报,本公司及外单位的事故教训;

e、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f、有关人员对规程制度的正确意见和建议;

g、规程制度在执行中对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2、管理制度的编制或修编

(1)管理制度(包括规定、办法等)在编制或修编前,应广泛搜集上级有关的法令、法规、政策、条例等资料,结合本公司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做到上级规定在本公司制度中具体化。

(2)公司管理制度定期修编工作由行政部负责组织,归口职能部门负责修编具体工作。

(3)为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的需要,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制度,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提出并编制,报行政部备案,以便再版时修编。

(4)管理制度每年10月份进行一次审查,每2-3年进行一次复审,分别予以确认、修订或废止。对不适应的制度内容应及时修改和补充,原已有的制度,在执行中若发现不够完善或部分条文需作修改时,按修改部分予以颁发,不得将原合理的制度废止。若需要重新修编原有制度,由归口职能部门提出,经批准后,须将原制度予以废止,不得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同类型制度,以免造成执行困难。

三、规章制度的审批与颁布

1、生产规程制度的审批与颁布

(1)各项规程制度的编写或修订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初稿,由编修部门组织技术熟练、书写表达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和部门领导人员参加,采用集体讨论修改,最后个别审阅的办法进行审核。

(2)将初稿送交归口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进行初审。

(3)由分管的副总工程师负责复审,由公司分管生产技术的总工程师(或副总经理)批准。

2、其他管理制度的审批与颁布管理制度经职能部门编修起草后,可采取组织有关部室会签,集体讨论,最后领导批准的办法颁布执行。一般专业性的管理制度,可由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审核审定,由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批准颁布执行。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可召集有关部室、公司或专业人员会议进行讨论审核,由公司分管领导审定,最后由总经理批准后颁布执行。

四、规章制度的印刷及发放

1、规程及管理制度必须经审批后方可交付印刷,印刷件的幅面格式应符合标准要求。

2、所有规程制度的发放应编号有序,由档案室负责管理,承办部门具体发放。

3、人员调离本公司时,应及时收回所有的规程、制度,外单位索取规程、制度时,由行政部档案室按有关规定办理。

五、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1、本公司执行的规章制度可分为四个级别,即国家颁布,部、省公司颁布,各级地方政府机关颁布,本公司自行颁布。凡是根据上级颁发而结合本公司实际编修的规章制度,执行中允许代替上级颁发的规章制度,但在执行中遇到问题与上级规定有冲突时,以上级规定为准。

2、规章制度一经颁布,即为本公司的技术法规和管理法规,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违反,违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对已确定的规章制度,在没有正式修订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搞“灵活变通”,不得借故不执行。

3、每个生产工作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定期参加各类人员的学习和考试,并达到合格。

六、检查与考核,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1、对违反现场规程、制度的人和现象,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提出意见,使其纠正。对坚持违章作业的人员,应停止其工作,并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予以经济处罚。

2、对违反规章制度而影响办事效率和效益的,要严格考核,接受教训,制订防范措施,做到“三不放过”。

3、对自觉执行规章制度,为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