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作目标十篇

时间:2023-04-05 11:16:17

财务工作目标

财务工作目标篇1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为了配合公司领导完成2021年的经营目标,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做好,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学习,与业务部门融合,更好的服务于今后的工作。

对于2021年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分为以下几点:

一、2021年工作目标:

严格做好应收账款的监督与核算,风险把控,控制成本费用,配合业务人员降低应收账款率。

二、2021年主要工作计划:

1、加强合同审核管理。严格按照销售定价审核销售合同价格,根据公司赊销政策,对合同资金利息、赊销账期、产品价格等严格审核。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a、每月与业务数据核对应收账款,保证应收账款的准确性。

b、每月定期与销售员清理应收账款,制定催收计划,加大监督力度,根据合同赊销账期,及时提醒业务人员收款,促进资金回笼,并加强对现销业务应收账款的监管,现销业务的尾款及时督促销售员收回。

3、加强销售结算管理。每月及时统计结算情况,反馈给业务部门,提醒销售员及时办回结算,提高销售结算率。

4、做好数据分析工作。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a、随时关注原材料价格,如有上涨,及时做好销售成本价格分析表,为定价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b、每月扎帐后对事业部的应收账款(包含工程中心应收账款收款责任在材料事业部的部分及材料事业部本部)账龄、逾期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与反映;

C、每月月初将销售分部上月经营情况(包含应收账款、经营状况、回款及结算情况、费用情况等)编制经营简报,提供给财务部及销售部负责人。

5、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围绕公司年度费用预算考核目标,开源节流,强化成本控制,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为公司真正的开源节流。

6、配合第三方机构的资料提供。做好平时财务数据资料的管理,根据相关准则及制度,保证财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配合审计机构、评估公司、券商等机构对公司的审计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与数据。

7、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配合公司领导完成各项经营指标的预算及编制。

财务工作目标篇2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成本与风险; 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78-02

由于矿山建设具有“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所以加强企业基本建设期间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过程持续的控制工程建设成本;二是科学筹集并高效使用建设资金;三是做好纳税筹划降低纳税成本与风险;四是建立适合的会计核算体;五是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针对上述的主要财务管理目标,做如下具体讨论:

一、全过程持续的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1.项目建设初期的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在完成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进入工程、设备招投标程序后,财务部门要全程参与招投标工作,以详细了中标单位的综合情况,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预计工期、预算价格、承揽方式,结算办法等有关的财务事项,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为招标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引入建设工程项目的事前控制手段。

2.项目建设中期的成本控制

基本建设的施工期主要是以工程进度管理为主,财务管理做为一种控制手段和监督形式而存在,但是要做到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就需要财务人员配合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一线去做现场成本调研,以详细的了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等情况,真正掌握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每月末要组织监理方、施工方、审计方共同进行月度的验工计价工作,根据工程项目本月的形象进度来确定工程量,最终根据经过认可的现场签证资料做为建设方与施工方结算工程款的依据。财务部门在掌握了现场施工的原始资料后,就可以和工程技术人员、造价审计人员共同审定施工单位本月的工程量,尽量杜绝施工单位虚报工程进度、多报隐蔽工程量等情况,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标。

3.项目建设后期的成本控制

在整个建设工程竣工决算或单个工程项目完工移交时,就涉及到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与决算审计,这时财务部门应会同工程技术、造价审计、监察部门共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部资料进行审查,并办理好已完工项目的竣工移交手续。主要包括:

(1)审查投标文件、经济合同的约定条款,通过审查来确定施工方有无未履行或违约部分;

(2)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取费和施工现场签证资料,最终核实施工单位的实际完成工程量和应结算的工程价款;

(3)重点审查施工方的设计变更及工程量变更,在工程量计算正确、预算定额取费无误、现场签证资料齐全的情况下,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其增加工程量变更的合理性。

在经过上述程序后,如果发现施工方有不实情况,财务部门就要在工程款结算上进行制约,以维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二、科学筹集并高效使用建设资金

1.资金的筹集

矿山建设项目的筹资管理,需要结合项目的所有制形式来决定,由于在投资总额和资源分配上的利益关系,目前大多的建设项目都是以股份制的形式存在,其建设资金大部分由投资方以股权投资形式投入,不足部分多以取得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虽然,银行贷款有“速度快、弹性大、成本低”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财务风险较大的缺点,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扩大筹资渠道,企业应该引入多种筹资方式来分散财务风险,例如引入融资租赁模式等。

2.资金的使用

建设项目在进入施工期后,会形成巨大的现金净流出,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资金的使用,则有可能会出现因为工程款结算不及时而影响到工程建设进度的情况。因此在施工期要采用预算管理的手段,来统筹安排建设资金的收支使用,不但要节约资金使用费用,还要把有限的建设资金调配到最适合的地方,来充分调动工程承包商的积极性。

(1)在预算编制方面,每月由各相关部门结合工程进度、各项费用发生情况等分别上报资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后根据可使用资金量,统筹安排资金支出;

(2)在项目融资方面,要根据工程预计进度来安排贷款资金,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可以采用与银行签定信贷限额的方式,逐批使用贷款资金,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使用费用;

(3)在工程款结算方面,通常可以采用承包方垫资施工、工程款隔月结算、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等方式来延迟工程款的支付。

三、做好纳税筹划降低纳税成本与风险

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全面的长期工作,企业不但要做好基本建设期间的纳税筹划,还要前瞻性的考虑到基建期对经营期纳税管理的影响,并将企业的纳税筹划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在基建期及未来经营期,进行纳税筹划所涉及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营业税、城建税、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等,上述个别税种在基建期暂不涉及,但必须在基建期对其进行纳税筹划,以下将需要进行纳税管理的主要税种分别进行讨论:

1.增值税

企业在基建期间购置设备及接受增值税应税劳务,会形成大量的进项税额,根据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可以留抵以后的销项税额。因此,基建期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方法主要有:

(1)在签订设备采购合同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2)应分别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与设备采购合同,尽量避免设备价值计入施工业产值,而丧失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机会;

(3)要将井巷施工过程中取得的工程煤进行适当技术处理,通过改变销售方式与会计核算方法避免产生经营收入,而发生增值税销项税额。

2.资源税

资源税在基建期间会很少发生,但在矿井投产后,就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税负,而且直接挤占企业的财务报表利润,因此在基建期间就要考虑到它以后的影响。

3.房产税

企业在进行地面房屋及构筑物的招标时,往往房屋建筑物签订同一个施工合同,根据我国《房产税》管理条例,其征税对象只为房产,因此在工程结算的时候准确地划分房屋、建筑物各自的入账价值,对投产后的房产税计税人价值有巨大的影响。

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进行纳税筹划:

(1)将公共部分或者无法准确界定的工程部分列入建筑物价值,以降低房产价值;

(2)在总合同价款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建筑物的预算取费,并在验工计价确定好各自的工程量,以准确的核算房屋与建筑物各自的入账价值,也为以后的税务稽查保留合法的原始依据。

4.企业所得税

(1)未完工程结转的影响

根据相关规定,经验收合格后具备正式投产条件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保留尾工,如确有未完收尾工程和费用的,经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小组审定,可以预估纳入竣工决算,并按概算项目编报未完收尾工程明细表,但预计未完收尾工程的实物工作量和价值不得超过执行概算的5%。

在实务中,工程项目办理完竣工决算投产后的未完工程如何结转会影响到企业当期计提的折旧,从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纳税筹划:

①如能准确地预计未完工程,可以将未完工程子项目的整个合同金额全额暂估入固定资产科目,这样移交生产后就可以按全部金额计提折旧,减少应纳所得税。

②如不能准确地预计未完工程,可以仅将未完工程子项目中实际未完的部分价值暂估入在建工程,其已经完成的部分进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③最不宜采取的做法是将未完工程子项目的整个合同金额全额暂估入在建工程,那么已完工部分也不能计提折旧,不能税前扣除,增大企业税收负担。

(2)其他费用分摊的影响

建设项目概算中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其他费用,是要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勘测设计费等。由于该部分支出很大,项目竣工决算时,该部分费用的分摊对交付使用的房屋、建筑物、设备等资产价值影响很大,加上各类资产分类折旧率差异大,从而极大地影响投产后的折旧额。

为简化其他费用分摊计算手续,在实务中主要采用一次分摊法对其他费用进行分摊,即:按照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在安装设备价值总的工作量,计算求出分配率,直接在各个单项工程明细项目中进行分摊。

四、建立适合的会计核算体系

在实务工作中,基本建设单位由于投资者的不同,所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也略有差异,国有独资及控股建设单位,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按照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特点设置会计科目并编制基本建设财务报表;其他基本建设单位,多数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综合分析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优劣和适用:

(1)执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可以更明晰、准确的反映出建设工程的经济特点,从基本建设工程管理上更能与概算、预算紧密衔接,比较适合基建期的财务管理要求。但在基本建设工程完成竣工决算后,需要将基建账并入经营账,会增加较多的工作量,而且在并账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可能造成资产的入账价值发生变化。主要适用于新建项目。

(2)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体系,将基本建设与日常经营的会计核算在同一财务账套中进行,基本建设工程的核算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待竣工决算后直接将“在建工程”科目下的工程项目进行结转,就可以顺利实现基建与经营的衔接。主要适用于改、扩建项目。

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在基本建设期间更要树立并贯穿这种思想,根据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

(1)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企业风险承受能力。

企业的经营面临各种风险,即有来自于内部的风险,也有源自外部的风险,只有认知到各种风险形成的因素,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降低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主要的控制措施有:

①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在基本建设期间,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机电物资、财务管理等部门,在工程现场质量及施工进度管理,工程价款结算及资产价值管理,工程造价审定及工程量验收、设备物资管理等方面,通过职责划分,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做用。

②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核算与监督,会计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控制及资产入账价值的准确性,因此加强会计系统控制是降低风险的重要环节。

③财产保护控制

在基本建设期间,由于大量的工程项目同时进行,设备及工程物资的使用及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财产管理漏洞造成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并增加建设成本。

财务工作目标篇3

【论文摘要】: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正确定位对施工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文章就如何确定施工企业财务目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要找到确定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因素,其次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影响施工企业财务目标选择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分析,对施工企业财务目标进行了基本的定位,最后阐述了未来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确定的研究趋势和大致方向。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也称为理财目标。它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产生导向作用,决定了企业理财的中心和方向,决定了财务运行的内容和管理的方式方法。施工企业作为特殊行业里的一类企业,它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研究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认清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本质,才有利于正确指导施工企业财务实践活动。

一、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确定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来讲,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施工企业财务目标本身的特征,即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内容的综合性,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层次性,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稳定性,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利益性关性。如果不满足以上特征的目标,则是不能称其为财务目标,更别说是最优化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了。第二,施工企业目标,即出资人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脱离施工企业目标去谈施工企业财务目标是不科学和客观的,因为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从属于施工企业目标,如果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不能体现施工企业目标,为施工企业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那么这样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第三,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定位必须基于理财主体假设。企业到底归谁所有,由谁来控制,即企业的理财主体是谁,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固然要体现理财主体的要求。理财主体不是利益主体,理财主体只有其自身一个,而利益主体有企业所有者,政府,债权人,职工等等众多对象。理财主体是利益主体之间发生矛盾时的仲裁者和调停者。它能更公平,公正的处理好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共同利益。因此,从理财主体考虑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会更加合适和科学。

另一方面,从宏观环境来看,施工企业财务目标选择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经济发达程度。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关,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落后国家里,企业组织相对简单,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单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里,涉及的财务关系比较复杂,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强和决策者选择范围的加宽,使企业财务利害关系人的范围更加广泛,相应地,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更难取舍。第二,资本市场。企业资金的提供者,无论团体或个人,均构成了企业"利益相关"群体。一般来说,在一个吸收社会金为企业主要资金来源 、证券市场发达 、企业所有权分散的国家中,社会公众对企业财务的关注程度更高,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不能不考虑他们的影响。第三,企业经营机制。在公司制企业中,由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权的分离,社会公众作为股东的参与,"股东价值"与"企业价值"一致性的前提条件遭到破坏,而各产权主体的利益要求得到平等保护则不容置疑,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确认更是各种利益主体博弈的平衡。第四,经济体制。在一个较多宏观调控 、以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经济的方式来保持社会经济运转的国家中,经济决策受国家影响较大。企业的设立,运营和破产等完全由政府决定,此时的施工企业无自主经营可言,施工企业目标由政府决定,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已无从谈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般通过监督,服务和补偿等方式来实施,其经济决策高度分散,施工企业也真正成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自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施工企业经营的业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此时施工企业的目标很明确:以发展求生存,以获利促发展,财务要为施工企业的目标服务。

二、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基本定位

1.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指针问题

关于财务管理概念的表述,虽然各位专家学者不尽相同,但概念核心还是一致的,即"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根据这一概念的核心,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指针毫无疑问应该指向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在此之前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研究,许多学者似乎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活动,而抛弃了企业的财务关系。这不能不说是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研究中的一个严重缺陷。事实上,组织财务活动只是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表层指向,然而处理财务关系才是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深层指向。

在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关系中,财务活动营造财务关系,只要理财主体能够遵循惯例合理组织财务活动,财务关系融洽的弹性限度不被突破,财务关系的融洽就能够维护;否则,利益主体就会动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施加影响,务求使财务活动体现财务关系的新要求。显现利益主体的新意愿,并在动荡中有成本地重新构筑财务关系的再融洽。

2.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出发点问题

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最终可以归结为两种: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其代表有"所有者财富最大化"、"eva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等。二,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由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社会公众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持有。其代表有"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这种分歧实质上是两种企业观的分歧,前者是基于"所有者观念"的企业观;后者是基于"实体观念"的企业观。从财务环境和经济理论来看,"实体观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首先,发达资本市场具有投资主体分散化、投资目的多元化的特征。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要明晰产权关系,这就要求确认企业的主体地位。再次,现代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之间的契约。有的论者指出,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这可以说是"实体观念"的经济学基础。最后,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本除了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其他形式的资本,在一些企业中,这些已经成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因此,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实体观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有更为广泛的内涵。

因此,结合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可以归结为:在特定环境中,基于"实体观念"的处理施工活动中各种财务关系的一种财务目标。但这个目标并非是在任何时期任何状况下都适用的,只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必须动态看待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它会随着施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确定的未来趋势

结合以上关于施工企业财务目标选择的论述,未来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⑴重视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深入研究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即从企业诞生期,成长起,成熟期,衰落期和消亡期这五个时期来研究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⑵研究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整合理论。即找到一种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理论能概括以上所提到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精华及共性,并试图对这些理论形成解释及融合;从而最终达到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统一性认识。⑶研究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体系结构。以往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体系中的某一方面,而以单一目标指导理论研究和财务实践,容易造成以一概全,以点概面的不良后果,从而导致相关工作不能协调有序地开展。因此,有必要将中外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按照财务日标体系结构的内在要求,科学地加以整合兼容,以推动我国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理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指导我国财务实践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施工企业财务目标要树立"权变"的思想。所谓"权变"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企业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从长期来看是可变的、应予以适当调整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市场位置及其价值,同时也符合当代权变理论的解释。永恒的、一层不变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是不存在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因此,没有哪种施工企业财务目标是可以适合所有企业及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只有结合内外环境变化制定出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才是最优化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瑞卿. 浅析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 会计之友, 2005,(07).

[2] 财会月刊(会计版),《财务目标体系结构研究》, 2005-8.

[3] 财会研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企业财务目标选择》, 2005-12.

[4] 财会月刊(会计版),《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新选择》, 2005-11.

财务工作目标篇4

关键词:铁路工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一、选题理由

铁路工业企业历经多年的改革发展,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原有的财务计划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以来,如何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与市场资源的有机结合成为摆在我们各级经营者面前的首要问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而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的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它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等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为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实现企业目标,工厂决定从二×××年起在全厂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二、实施过程

1.为在全厂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工厂印发了《财务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工厂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对工厂一定时期内资金运动所做的具体安排,即按照工厂既定的经营目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工厂特定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协调,通过一系列预算展示预算期内资源配置及对经营目标实施全面控制的过程。它是建立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的基础上,实现事前控制的一种财务管理手段。

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调整、考核和分析构成财务预算管理的完整体系。

2.为了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工厂设立了由厂长和分管财务、综合管理、生产物资、综合技术、营销、劳资等方面的工厂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厂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并运行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控制日常经济活动,并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工厂财务部门在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授权下,具体负责组织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上报、下达、报告等具体工作,跟踪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财务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工厂生产物资、投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艺技术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并配合财务预算委员会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

工厂所属基层单位是企业主要的财务预算执行单位,在工厂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工作,接受工厂的检查、考核。

3.财务预算的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预算编制以一年为一个预算期,与会计年度保持一致。工厂财务预算由基础预算、总预算和预算编制说明三部分组成。

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工厂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具体编制程序如下:

(1)下达目标。厂务会根据集团公司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工厂下一年度财务预算目标,并确定预算编制的政策,由工厂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

(2)编制上报。按照工厂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要求各预算执行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单位财务预算方案上报工厂财务部门。

(3)审查平衡。工厂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基础业务预算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予以修正。

(4)审议批准。工厂财务管理部门在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工厂财务预算方案,报财务预算委员会讨论。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工厂财务部门正式编制工厂年度财务预算草案,即总预算,提交工厂厂长办公会审议批准。

(5)下达执行。工厂财务管理部门将通过厂长办公会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4.财务预算编制是基础,执行和控制是关键

企业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财务预算就应当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以确保年度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

首先,将财务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在日常控制中,我们建立了财务预算审批和报告制度,要求各预算执行单位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对于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责成有关单位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工厂的财务部门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向预算执行单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供财务预算的执行进度、差异以及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等财务信息,促进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5.财务预算的考核

工厂将财务预算考核分别纳入了经济责任制和经营管理办法考核,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惩机制,各单位财务预算指标完成的好坏直接同各单位负责人的年度风险承包挂钩。

三、效果评价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厂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雏形基本具备,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的初步实施,不仅有力地促进的资产经营责任制目标的完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厂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更好地发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全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在费用预算管理及控制方面,我们对可控费用的预算执行进行了重点控制。从全年可控费用的发生情况及过程来看,基本控制在年度预算内,并相对于年度预算节约总额达354万元。

二×××年财务预算工作的及时推行和较好开展,为工厂完成资产经营责任制各项指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工厂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前提;部门沟通、目标一致是实现财务预算目标的保证;贵在坚持、重在考核兑现是实现财务预算目标的关键。

财务工作目标篇5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特征;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任何一个企业都设有财务管理部门,因此,财务管理的设置不是无缘无故,它的存在必定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也可以称之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指要对公司的这个财务情况进行一定的估算和预测,它代表了公司在财务领域的最终导向和宗旨。本文主要对企业财务目标进行具体阐释。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概念

财务管理的目标,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工作之后所想要达到的目的。这一目的直接指导着财务管理的行动。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对公司财务进行管理的一切归宿,同时也是对公司的财务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财务管理领域也有其自身的理论积淀,但这种理论不是固步自封的,它也是在随着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而与之相对应的目标也处在动态的变化中。纵观现在的有关理论,共有四种比较具有典型的看法,即:利益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乃至于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特征:

(一)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的发展不仅受制于宏微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企业对于市场化经营的认识,同时也深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不过,即便人们的认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跟着提高,也必须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对一个问题有一个比较约定俗成的理解。我们必须正视有些问题的发展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达到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好比质变也需要一定量变的积累。有鉴于此,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稳定不变的。

(二)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要想真正落实财务管理方面的目的,那么就必须满足一定的必备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制定经济指标并且进行分解,要能够起到组织动员这些作用,并促使公司内部员工能够反躬自身。只有这样,财务管理的目标才具有现实的可实践性以及可考察性。简单来说,就是如下几种:方便计量、掌控之内、追本溯源。

(三)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要想使财务管理沿着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运行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就是正确的、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实际上说,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综合性的、一体化的系统。财务管理方面想要达到的目标多种多样,这种目标上的繁多构成了一个大型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可以窥见各个不同目标之间的某些关联。因此,财务管理具有层次性,而这种层次性便是通过这个目标上的繁多以及内在联系而结合起来的。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

想要实现财管管理目标,就应该首现要了解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否有意义,以及对于哪些公司来说它是有意义或者说是有效的。这种功效可以提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导向作用

财务管理从字面上来理解便是有关于企业和财务两大领域的关系,同时也是需要努力综合各方面利益的诉求这样一个行为。其目标的确定也就是该领域理论以及实践的指导分针。在现有的有关理论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目标的确定带有承上取下的作用。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也要明确这样一种关系,那就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一致的。若一个企业如果脱离了财务管理目标,那财务管理也就形同虚设。

(二)激励作用

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财务关系中的各利益相关方以及各层次人力资源实施激励上,利用激励效应,让企业维持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财务关系和财务工作效率,达到企业财务资源的最合理配置,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目标是充分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助力,只有在目标的归依下,他们才能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才能齐心协力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奋斗。同时,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完善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打造一股良好的文化和氛围,可以使每位员工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企业里,关系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与价值。

(三)凝聚作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企业来说,它作为一个整体,就必须调动构成整体的各个因素的作用,那便是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使全体成员明确企业的目标与信念,当企业中的各位员工能够把个人的信念融入到企业的整体理想信念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这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能够激发起员工对企业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员工的士气长盛不衰。这种凝聚力还必然会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四)考核作用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的绩效与各级机构的工作情况的考核指标。而作为考核指标重要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来说,在已经确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以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且运用评估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的作用。而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有效的考核能够帮助企业达成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仲男.浅议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的内外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98-110.

[2]张伟.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08):18-25.

财务工作目标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基础会计;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094-02

一、引言

财务管理(Finane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许多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高职生特别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特别重要。

众所周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以资本市场作为依托,企业财务管理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我国的财务管理在具体实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既有可以与世界同行可比的大公司,也有很多管理落后的企业。企业财务工作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1)账务处理阶段;(2)成本费用控制阶段;(3)资金管理阶段;(4)资本运营阶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处于第一、第二阶段,对很多企业而言,做账报税仍然是企业的主要财务工作。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开始有意识加强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但成本管理的重点仍然局限于产品成本控制方面,这方面比较直观,企业间易于比较,控制效果也较好,资金管理和资本运作,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可以进行,主要是这个阶段的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外部环境关系密切,如资金管理与企业外部的资本市场、物流系统关系密切,而资本运营与资本市场发展是分不开的。

无论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还是我国的财务管理,从理论方法上看有很多共性,但在具体实施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与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即使国内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方法应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从高校毕业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到了企业,不是认为所学知识派不上用场,就是认为所学真的太浅不够用。大多数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做账和报税,较少涉及成本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等内容;另外,有一些上市公司分支机构较多,企业的成本控制、资金管理,甚至资本运作则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财务工作,经常遇到国内外各种融资方案、并购方案设计等,对于这些知识一般教材并没有予以详细介绍,也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借鉴,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运用各种财务金融技术来完成。

财务工作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企业很多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都在各个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只是政策组织者和信息的综合汇总部门。例如,企业预算管理,无论是预算的制定还是执行都是在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的,财务部门要负责预算准备工作、汇总各部门预算和考核评价预算执行情况。为了能让企业各部门管理者自觉配合财务管理工作,充分理解财务管理在提高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企业各种经济资源方面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这也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各个学科,以及MBA、EMBA教育都将“财务管理”作为核心课程的原因。

二、掌握牢固的会计知识

会计与财务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认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既关系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又涉及到企业职能部门划分的合理性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观点,即“财会合一观”、“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会并列观”。

财会合一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与财务管理本来就是一回事,两者难分难解,主张统统合并,融为一体。

大会计观:即会计包括财务管理。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会计具有管理职能,当然应包括作为管理活动一个分支的财务管理。

大财务观:即财务管理包括会计。持该观点的人认为,财务管理的业务环节主要是编制财务计划,组织日常管理(执行财务计划),进行会计核算,开展财务分析,实行财务检查。会计工作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

财会并列观:即财会平行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与财务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分别对待。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1 从存在的客观基础上看:会计的原始形态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它存在的客观基础是时间节约规律,即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是为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服务的。财务管理,其存在的客观基础是财务活动,它并非自有生产活动就存在,而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 从对象上看:会计与财务管理有区别,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象的不同。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的处理对象是价值运动信息。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价值运动规律,为企业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所以,其管理的对象就是价值运动自身。

3 从职能上看:会计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会计并不对价值运动进行直接管理,它也不具备管理所固有的职能。相比之下,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价值运动)直接进行管理,因而它具有一般管理所固有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二)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会计与财务管理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财务管理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而会计则要密切跟踪财务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反转来为财务管理服务。财务管理是进行有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而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的。这里所说的提供情报,也就是提供价值运动信息。正是价值运动信息,将两者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会计与财务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联系并不等于相同。在理论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学科。在实践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会计与财务管理必须相互独立,分别对待。只有清楚地分清两者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避免做无用功。当然,由于两者联系,因而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做到两科都要抓,但是要有侧重点地抓。

三、对财务管理目标有正确的认识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是研究企业的资源和行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的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它的演进过程来看,均直接反映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反映着企业利益集团利益关系的均衡,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学习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财务管理。而对于学习财务管理的学生而言,对于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1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和深化,财务管理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是渐进的,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会产生质变;人们的认识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后,也需要有一个达成共识、为人所普遍接受的过程。因此,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人们对客观规律性的一种概括,总的说来是相对稳定的。

2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财务管理目标是实行财务目标管理的前提,它要能够起到组织动员的作用,要能够据以制定经济指标并进行分解,实现职工的自我控制,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这样,财务管理目标就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具体说来包括:可以计量、可以追溯、可以控制。

3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这个系统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各种各样的理财目标构成了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反映着各个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财务管理目标其所以有层次性,是由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它们相互关系上的层次性决定的。

虽然企业契约中各要素所有者都有权参与企业目标的制定,但随着一般工人的相对减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的相对增加,尤其是他们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增强,他们在企业发展中的相对重要性将日渐显著,起着影响甚至决定企业行为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是企业契约中最重要的资本,因此,知识经济的管理要求将从管物发展到管人,从以物为本发展为以人为本。虽然知识资本的管理目前还未能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之中,但知识资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当然包括知识资本的效用。那么,顺应形势,将“实现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效用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是首选。

四、学会分析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理财环境、不同国度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归纳起来这些目标都受到以下共同因素的影响。

1 财务管理主体

财务管理主体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应限制在一定的组织内,明确了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由于自主理财的确立,使得财务管理活动成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这为正确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以及企业类型、市场环境、采购环境、生产环境等财务管理的微观环境,同样也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之一。

3 企业利益集团利益关系

企业利益集团是指与企业产生利益关系的群体。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利益集团已不是单纯的企业所有者,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政府和企业职工等方面,不能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仅仅归结为某一集团的目标,而应该是各利益集团利益的综合体现。

财务工作目标篇7

关键词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施工企业整体面临的财务风险

市场环境下的施工企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财务风险,站在施工企业整体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筹资、投资中的财务风险

由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资金流量大,运转周期长,在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当生产规模扩张时,必然占用大量的资金,甚至举债,从而造成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此外,施工企业出于生产经营需要,添置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也会占用大量的现金或形成债务,这些因素都会加重企业的资金费用负担,形成财务风险。

2、政策与市场风险

建筑施工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建筑资源相对缺乏,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众多企业为了争取少量的合同,在竞标、投标时往往采取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竞相压价使得建筑产品价格背离其价值,造成价格扭曲,从而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加之市场经济行为尚不规范,“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行为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3、经济合同风险

当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许多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如果施工企业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和财务预警体系,便很容易面临着诸如工程质量、拖欠工程款、材料价格等问题,这些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款以及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当处理此类风险问题,企业要有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的能力,从而将合同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资金、效益之源,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财务风险。

1、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通常,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内部责任合同签订及施工承包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责任指标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存在先开工后签合同的不可控被动现象;其二,缺乏成本意识,不注重经济分析,成本控制乏力,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当,未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导致施工过程浪费严重,增加了施工成本,引起潜在的亏损风险;其三,项目部拥有物资采购权和劳务分包权,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引起一些债务纠纷,甚至现象的发生;此外,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本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也存在诸如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工程竣工结算中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施工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工程决算不能及时批复,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另外由于业主长期拖欠工程款,加大了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增加了施工企业的呆账、坏账的风险,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存货中的已完工未结算款额迅速上升,固定资产规模盲目扩大,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二)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下滑,或者存在潜亏迹象。

(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资金持续紧张,资金周转困难,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资产负债率偏高,到期债务丧失偿还能力。

(四)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资源配置矛盾突出,效益低下。

三、施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

为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加抵抗风险能力,减少企业的损失,构建财务预警体系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兼顾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具体可以按以下七个步骤实施。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监控体系

施工企业具有流动、分散的特点,因此应当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监控体系,企业总部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财务风险预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财务风险预警日常工作,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定期和不定期向公司预警领导小组汇报本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并向所属各项目部下达财务风险预警通知书;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财务负责人为主办人,项目其他各部门协办的财务预警防控小组,负责预警指标的防控、分析、整改、上报。

2、设定财务预警指标

设定预警指标应该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因为企业所处的行业、财务结构、资本结构等因素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财务预警指标的设定。根据施工企业行业特点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补充。同时重点突出现金流量指标。

(1)企业层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包括:①偿债能力指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②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③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④发展能力指标: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⑤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净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率。

(2)工程项目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比较具体,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①项目亏损预报;②项目预算完成情况异常偏差;③财务状况异常情况;④会计科目余额或发生额异常;⑤项目涉及法律纠纷及其他财务风险等。

3、预警指标标准值的选择

企业可以根据国资委每年度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全行业或大型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设定对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现金流量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对于其他指标,可以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目标期望值来设定。

另外,对于项目部的预警指标应当结合项目管理需要和本

企业实际情况,拟定具体指标参考值。

4、计算实际值

根据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出财务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实际值务必保证真实,否则,将严重削弱预警体系的风险监测能力。

5、通过比较分析,判断警度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施工企业通常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预警区、危机区三个区域。当指标值位于行业平均值以上时,为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当指标值位于行业平均值与行业较低值之间时,为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当企业财务指标值低于行业较低值时,为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如此,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相关财务能力指标的预警警度;另外,用项目部相关预警指标与拟定的指标比较来判断警度。

6、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

企业财务预警管理部门通过对财务预警指标分析,再结合企业其他相关部门收集的相关信息,撰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并提交企业经营管理层,为其提供决策依据。一般而言,分析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客观描述财务预警指标的标准值与实际值对比结果;(2)初步判断财务预警指标不利变化对公司可能产生的风险;(3)分析财务预警指标变化的原因;(4)提出改善措施。

7、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针对上级下达财务风险预警通知书,项目部预警小组应当对本项目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查找财务风险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弥补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中的缺陷,并将分析报告及采取的措施报上级财务预警部门,同时上级财务预警部门负责跟踪处理情况,并将追踪结果及时上报企业预警领导小组,确保措施到位,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1、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2、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3、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

4、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依托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5、财务风险的分析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简单地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和评分还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真实的财务风险情况,在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止陷入教条主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使财务风险控制的各项措施真正发挥作用。

财务工作目标篇8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决策和控制,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对财务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体制环境、经济结构环境、财务税收环境、金融环境、法律制度环境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当具有一定的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收益均衡观念和成本效益观念。通过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发挥作用。绩效管理通过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和实现企业目标所获得绩效的过程。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承担着增加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完成工作绩效的使命。通过绩效管理,可以看出员工的努力工作在企业组织中发挥的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的效益。绩效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个人的绩效目标紧紧相连,从而使员工和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合理的绩效管理可以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现多劳多得,并且结合企业的奖惩制度如培训与晋升、薪资等,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个人在组织中的工作效率,通过绩效管理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二、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绩效管理包括企业目标的制定、绩效管理的实施、绩效考核与改进等环节,这些环节都与财务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财务管理也在绩效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目标的确定和指标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细化后,转化为每个部门和员工的目标,由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设立时本身具有一定的财务目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帮助企业的财务总目标转化为每个部门或者个人的绩效目标。绩效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设立让员工明白自己的劳动对公司的影响和作用,也让员工知道自己要做到怎样的状态才能达到公司规定的绩效目标。财务管理在进行绩效指标设计的同时,借助财务算成各种定量指标来进行考核,通过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合作使考核指标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行性,从而顺利开展绩效管理的后续工作。

(二)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的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绩效管理不仅是对结果的管理也是对过程的管理。为了保障绩效目标的顺利完成,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目标的执行过程中有必要对绩效目标各阶段的执行和完成进度等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监督和检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指导与改进。绩效目标是一个具体的财务量化的指标,绩效部门完成进度的监控也需要借助财务部门的参与。财务部门根据员工的财务状况和流动如收入、费用支出等进行核算,将其转化为绩效指标,从而实现绩效目标的实时监控。没有财务部门的参与,绩效目标也难以得到实时进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也不利于企业领导进行合理的决策调整。所以,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监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在绩效考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绩效管理的建立和实施的最终结果是要对企业组织和个人的绩效目标所完成的进度和情况来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很多,影响的因素也较多,需要结合人力资源部门的各种因素和个人的种种表现来进行绩效考核,但是归根究底,最主要的考核依据还是来源于财务部门提供的各种指标。因为财务部门的考核内容与绩效目标息息相关,财务部门的各项指标是绩效目标最直接的体现,同时财务的考核指标也具有客观性和全面对比性,相对于企业指标而言,财务指标更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也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在绩效目标考核结束后,由于每个部门和个人对绩效的完成情况是不同的,所以就涉及到对部门或个人的奖励和处罚,奖惩的设置若要以金钱的形式或其他实物奖励的方式都需要财务部门的参与,因为只有财务部门才能提高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只有根据财务提供的数据区设置合理的奖惩比例,以便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

(四)财务管理在绩效目标修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市场和社会环境多变,可能会导致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实际有一定的出入,因此这就需要对绩效目标和绩效管理进行适当的调整或修改。然而在改进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依据才能修改更加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绩效目标。在进行绩效计划或目标修改时,需要财务部门将原有的计划指标通过修改和完善才能变成改进的指标。另一方面,在进行绩效管理改进的同时,绩效管理是否合理科学都通过财务部门相关的数据变动与绩效管理是否合理而表现出来,财务管理为绩效目标的修改提供重要的依据。

财务工作目标篇9

   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目标需要更加适应整个经济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自身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脚步和节奏。根据当前的市场状态以及供给需求为基准,财务会计的目标设定需要站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统一前提下,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发展,也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财务会计效益的最大化。针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和创新工作来说,其积极深远并深入,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满足市场供给需求变化,使财务工作更加具有效益性,促进企业的合理经营,以此来推动我国企业整体财务系统的全面进步。

―、财务会计目标概念的界定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开端,凝聚了—系列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中心思想,具有引导后续财务会计工作陆续进行的关键意义。从财务会计目标的自身性质来说,其作为企业整体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又涵盖着企业财务工作的期望目标定位,是建立在一段时期内具体经营活动规划的基础之上。总的来说,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即作为一个经济主体高效发展的主观愿望集合,其真正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效果最终是取决于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活动的基本职能与具体效益。

二、社会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应满足的条件

首先,财务会计目标需要满足我国统一调控的宏观经济发展路线和发展要求。由于财务会计目标涵盖了财务工作理想目标的具体定位,而企业的良好发展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因此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目标需要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协调,在相互促进和整体统筹的标准下,完成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建设工作。

其次,企业设定的具体目标要与企业内部的相关经济活动相适应,这里的经济活动包括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只有大程度的满足实际经济活动的需求,以及细致的掌握企业的具体发展概况,财务会计目标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实现财务会计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才是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根基。

最后,财务会计目标的设立要站在社会总体的大环境中进行。由于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其利益相关人的数量非常多,为了使企业利益相关人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以及整体发展目标等,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财务会计目标来实现。

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发展方向

第一,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目标需要更加具有国际市场性。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发展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针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需要更加具有国际市场性和多元性,从而更加切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也能够使自身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更加全面、更加综合。同时,企业也要树立起正确的财务会计目标制定理念,积极学习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观点,从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即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及国情的发展标准,也具有国际先进的财务会计理念,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国际化与多样化,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需要朝着标准化和公共化的方向发展。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背景中,如果财务会计的目标脱离于大环境的中心思想,会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失去坚实的依靠,成为了"无头苍蝇"抓不住市场的变动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为了积极推动企业财务工作完全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要更加符合整个市场的标准,实现标准化的规范经营。同时,要站在社会公共集体利益作为财务会计目标制定的出发点,为促进社会统一发展而做出努力。

第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变化规律。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即作为一个经济主体高效发展的主观愿望集合,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标准,作为市场个体的企业来说需要在会计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更加灵敏的抓住市场变化规律。比如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要制定紧缩性的会计发展目标;相反,如果在面对经济危机时,需要采取扩张性的会计目标,做到伴随社会经济的变动而发生的相应的改变。同时,为了推动财务工作更加创新化和先进化,会计目标也要根据整体市场的需求变动进行调整,不断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财务工作目标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企业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构成体系中的基本组成,更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建立在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与决策的基础之上,在一定时期内作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安排以及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预计。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财务预算具有控制的作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都要围绕预算目标展开,在企业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控制始终贯穿于其中。预算目标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部门以及员工的行动目标,执行过程必须以预算为标准实行严格的控制。

财务预算能有效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积极性。由于预算目标与经济鼓励挂钩,经济鼓励也在预算体系中体现出来,而且预算目标是可以经过一定的努力可达到的,这会激励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工作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财务预算能保障企业合理回避财务风险。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财务预算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管理制度化。财务预算目标的制定为控制绩效评估及信息反馈提供标准,从而推动企业的管理制度化。

二、当前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不够重视

企业领导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有的认为财务预算就是将企业高级管理层提出的指标,从上往下层层分解落实下去;有的认为财务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有的认为编制财务预算劳民伤财。企业关注的焦点不是企业是不是制定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而是在于财务预算管理在该企业中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和落实。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整体观念

财务体系比较健全的企业,通常会花费至少半年时间来进行预算的编制。然而,从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财务预算意识还比较薄弱,这对实施企业决策目标以及以预算的方式量化资源配置十分不利,因而如何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企业缺乏整体观念的预算管理会导致预算管理控制出现空白地带,也会造成盈亏心中无数的局面,影响财务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

(三)财务预算调整随意性比较大

如存在预算外开支不按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随意扩大项目工作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等现象,预算刚性弱化,预算调整随意性大,业务部门现场把关不严,不能起到指导和约束业务活动开展的作用,容易导致预算失真、执行不利的情况发生。

(四)财务预算缺乏监督控制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大作用,并建立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大多只是编制了一些财务预算报表或只是形成了一些财务预算管理的文件,只流于形式,企业的财务预算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而且,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使财务预算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影响了企业预算管理激励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此外,大多数企业还存在着财务预算缺乏有效调整的现象。

三、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控制的建议

(一)企业领导亲自抓财务预算管理

企业领导重视并亲自抓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就会得到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足够支持,有利于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有利于调动企业各个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实行全员预算管理,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预算管理的环境。在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财务部门通过积极协调、控制、配合各部门做好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上报、反馈、分析等具体工作,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的实现。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预算管理制度,在对预算外项目审批时要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不能因预算具有不确定性而随意增减预算外开支项目,给预算指标的完成制造障碍。

(二)细化财务预算管理

1、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主要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三种编制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劣,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出选择。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方式充分吸取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预算编制方式的优点,有利于协调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使上下级对问题的看法能趋于一致,更加务实,使每个人的行动与目标融入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中,各责任部门的资源与企业的预算目标相匹配,更适合在企业推广使用,即现有预算编制部门制定预算总体目标,然后将预算指标细化分解到各个基层部门。

2、细化财务预算编制项目。财务预算应紧密围绕企业经营目标,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全部纳入到预算的范围之内。预算编制的内容应当包括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损益预算应当以销售预算为基础,以既定的利润目标确定产品的销售成本,然后将销售成本进行分解,作为对生产经营活动成本控制的目标。现金流量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多余或不足以及现金的筹集与使用方案等。应加强资金使用的审批,实行集中管理,保证收支两条线,确保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3、细化财务预算目标。在指标分解的过程中,应坚持可控性原则,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的权责利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各项指标的下达要保持严肃性,各部门在提出本部门的预算修改意见时必须要有合理的依据。预算指标过于宽松会导致预算失去控制力,各部门会因为控制力弱化而放任不合理费用的发生。因此,必须制定一个责任明确、松弛有度的预算责任体系。企业应依据自身的组织结构层次以及构成要素,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

(三)强化财务预算执行

1、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执行机制。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财务预算组织机构,负责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组织实施。为了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企业必须结合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组织机构,并对专门财务预算组织机构中管理松散,职责不明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同时,企业决策层还需要沟通和协调财务预算机构各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权益与责任,调动各个部门参与财务预算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全员参与财务预算管理,以期使财务预算得以很好的执行。

2、提高员工执行财务预算的能力。要提高员工的财务预算执行能力,首先应该让员工正确认识财务预算管理,不应该把财务预算管理看作是企业的一种负担,更不应该以消极态度对待财务预算管理。要认识到财务预算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的一种工具,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最佳管理效果;更要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层的事情,更是企业每个员工的事情,因此,财务预算管理需要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配合及参与。其次,员工需要具备执行财务预算所需要的技能。这就需要员工积极的自我学习,自觉掌握财务预算的知识;还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员工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新的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促进员工财务预算执行能力的提高。

3、培育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士气,保证财务预算目标的有效执行。要让员工了解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员工真正明白建立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合理使用企业资源,创造绩效,从而提高企业利润。企业领导更要认识到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要真正了解企业文化带给企业的益处,同时,领导层还应该做好示范,才能保证财务预算得以彻底的执行,领导层的以身作则会对员工产生激励和鞭策作用,使员工更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企业文化,从而保证财务预算执行力的提高。

(四)强化财务预算监控

企业需要加强财务预算在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总结分析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还要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及时调整财务预算在执行中出现的偏差。

1、实现预算的实时控制。企业首先应当制定预算资金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申请程序,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各审批部门要把好审查关,在授权范围内做好资金的调度使用,根据资金控制的需要制定经营业务收款、付款过程的监督机制,提高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为此,企业应建立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将预算管理的目标具体到预算资金的调度和控制,使得预算管理的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有效,企业应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强化预算实时控制的新方法,降低成本支出。

2、实现预算的反馈控制。预算的实时控制与反馈控制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企业进行实时控制的目的是掌握整个预算执行的最新情况,然后需要将这些情况反馈到管理部门、执行单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企业应借助于信息技术,将预算管理与企业财务、生产、销售等环节密切联系起来,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职能,将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预算控制部门。

3、实现预算的调整机制。要实现对预算的适当、必要的调整就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调整程序和审批制度,既保证预算调整有一定的弹性,又不削弱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般情况下,年度预算总额不适合进行调整,只需要对预算项目中不符合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部分做出调整,例如在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会导致企业的预算出现偏差,此时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或者产品销售任务来进行调整,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4、实现财务预算考核和激励机制。要端正考核态度,明确考核重点,一方面要求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形成原因,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收集各部门反馈意见,提出完善措施,修正预算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员工的工作给予应有的评价,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业绩考核指标不仅包括结果性预算数据,更要注重过程性业务指标;既要考核预算最终目标的实现情况,又要评价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并要根据每一责任单位的特点建立日常监控制度,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相应的考评,将预算过程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环节,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各个部门的方向明确、责权利清晰。

参考文献:

[1] 刘晓萍.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管理学家,2010(01).

[2] 杨爱萍.浅谈财务预算管理[J].财税纵横,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