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证自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8 15:06:13

许可证自查报告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1

一、项目背景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生态环境部印发《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方案》(环办环评函〔2020〕463号),要求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内的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情况进行抽查。2021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质量、执行报告提交情况全覆盖检查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双百方案》),要求各省份3年对本辖区排污许可证质量检查以及整改情况、执行报告检查情况开展抽查复核。其中,2021年应完成火电、印染等25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及执行报告质量复核工作。

为落实生态环境部工作要求,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方案》(鲁环函〔2020〕400号),部署开展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质量及执行报告报送情况抽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双百方案》工作要求开展火电、印染等25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及执行报告质量复核工作。

二、技术要求

A、工作范围:山东省全省

B、主要工作内容

1、检查对象。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质量、执行报告提交情况全覆盖检查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双百方案》),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分两阶段对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已完成检查的电力、造纸等25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及执行报告进行抽查复核。根据《2021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监管方案》),对2020年度核发的排污许可证及执行报告进行抽查,重点抽查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兼顾污染物排放量大、发证量多及有特征污染因子的行业。

2、检查数量。

根据《双百方案》,抽查复核火电、印染等25个行业排污许可证(含执行报告)数量不少于270家(具体按照正式印发文件执行)。根据《监管方案》,抽查2020年度核发的排污许可证(含执行报告)数量不少于603张。

3、检查内容。

对排污许可证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排放口、污染因子、可行技术、执行标准、许可排放量、自行监测、台账记录、执行报告以及环境管理要求等。对执行报告按时报送情况,及内容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抽取部分企业进行现场评估,对许可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检查。

4、检查形式。

依托全国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采取靶向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三、时间要求

2021年11月30日前完成。

四、保密承诺

供应商必须提供保密性承诺函,对相关数据进行保密,不能用作他途。(详见附件)

五、提交的成果及支撑材料:

提交成果:《排污许可证质量检查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内容完整性核查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内容规范性核查单》,电子版 1套。

《山东省排污许可证质量抽查和2020年度执行报告内容完整性和规范性核查总结报告》、全省及16市《排污许可证和执行报告抽查情况及对策分析报告》。纸质4 套、电子版 2 套。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2

齐齐哈尔市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加强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省生态环境厅《黑龙江省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及相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要求,着力解决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和排污许可固定污染源核心管理制度优势,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本行动计划,打击和遏制环评弄虚作假、粗制滥造、不落实环评要求、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违法行为,切实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和排污许可证等技术文件质量,推动建设(排污)单位、管理单位、第三方技术单位等责任落实,提升环评与排污许可的业务监管能力,推进审查审批与行政执法衔接,增强监管合力,营造环评与排污许可领域自觉守法、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开展底单完整性、分类准确性、发证合规性常态化检查,确保“应发尽发”“应登尽登”,探索建立排污许可质量控制长效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重点领域规划环评落实情况抽查

检查对象: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审查的产业园区、热电联产、固废等类规划环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国家、省已检查的项目不再抽查)。

检查内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提出的准入要求、避让敏感区等优化调整建议及环保对策措施等落实情况,并对实施中已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规划依法进行核查,同步倒查报告书是否存在抄袭、重要内容缺失、基础资料严重缺失、弄虚作假等质量问题。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复核

复核对象: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各县(市)区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开展复核。复核中,对化工、医药、农药、水利水电、危险废物处置、建材、印刷、工业涂装等高污染、高风险、生态影响大的行业加大抽查比例;对环评信用平台中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的环评技术单位编制的报告表加大抽查比例。

复核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规范性检查和编制质量检查。编制规范性检查主要包括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第九至十二条、第十四条相关规定;编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是否符合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定,是否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环评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检查相关审批部门、技术评估单位、专家是否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质量关。

(三)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情况抽查

检查对象: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本级和各县(市)区审批的石化、化工、煤化工、水利水电、煤炭、垃圾焚烧发电等行业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进行抽查;对全市范围内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环评合法合规情况进行抽查。

检查内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在建的,重点检查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措施是否同步实施,是否存在重大变动;已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重点检查环评文件及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落实情况,是否按要求开展自主验收。针对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擅自降低环评等级、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是否存在建设项目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法定禁止开发区域的违法行为。

(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情况抽查

检查对象:市生态环境局按相关要求核发排污许可证,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现场抽查登记企业是否存在降级情况,公开未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信息;同时对照用水、用电清单及日常环境监管企业名单和自主验收平台新增企业信息,再次查缺补漏,将应纳入许可证管理的企业作为新增企业导入管理平台;对群众信访等途径发现的遗漏固定污染源进行复核和梳理,动态更新排污单位底单。

检查内容: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检查全覆盖情况,即是否存在“应发未发”“应登未登”排污单位;检查管理类别准确性,即是否存在发证类违规降为登记类、发证类重点管理违规降为简化管理等情况。

(五)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抽查

检查对象: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全市内已发证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进行抽查,累计抽查比例大于30%。

检查内容:重点检查排污许可证提出的台账记录、环境管理等要求落实情况,执行报告提交频次及内容要求落实情况;排污许可限期整改通知书中整改要求落实情况。按照《自行监测方案》要求的监测频次,检查已发证排污单位当年每月监测数据(信息)是否完整上传到“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

三、组织方式及安排

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科、监测科、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据本行动计划,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和相关监管、执法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域监管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管工作应坚持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随机监管和靶向监管相结合,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监管”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能。

(一)重点领域规划环评落实情况抽查。市局审批科联合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部门以产业园区为重点,随机或靶向抽取检查,并告知相关单位提交材料清单,采用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复核。市生态环境局采取靶向抽取和随机抽取相结合方式选取复核对象,以书面评审为主,必要时进行现场核查。处理意见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情况抽查。市生态环境局及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分别依托环评大数据建设成果,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并开展非现场工作,形成重点检查任务清单。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部门根据清单开展现场检查工作,并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情况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执法监管,并对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加大监管频次。

(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情况抽查。市生态环境局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以省厅下发的核查报告为重点,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采用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各县(市)区应注重现场核实,准确掌握企业实际情况,及时纠正分类错误和完善发证质量。

(五)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抽查。依据省厅下发的现场检查任务清单,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部门开展现场检查工作,逐一核查企业现状,并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执法监管,采取远程执法、现场检查等方式依法开展执法工作。

(六)加强排污许可业务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有效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企业申报排污许可证提供支撑。

    四、结果处理

强化信用管理和信息公开,通报检查结果并将相关信息在环评信用平台和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进行记录;通报不落实环评要求、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典型违法案件,情形严重、影响恶劣的,在政府网站或主流媒体公开曝光。

对存在问题的建设(排污)单位、环评文件编制单位等第三方技术单位及相关人员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应责任,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核发机关、相关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职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发现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和执法工作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的,地方政府承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落实的,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规划环评落实存在问题的,向相关规划编制机关、审批机关及规划环评审查部门反馈,推进整改落实;对涉及报告书质量问题的,通报规划编制机关及相关技术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必要时公开通报。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落实,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使行动计划取得实效。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要协调联动,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二)聚焦重点,严厉查处

坚持问题导向、目的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聚焦影响评价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发挥、影响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群众反映集中的环评与排污许可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推动落实建设(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责任和第三方技术单位的相关责任。

(三)强化责任,分类处置

坚持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核心,根据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实施分类处置。对环境影响显著、生态破坏严重、社会反响恶劣的依法严肃查处;对涉及民生、生态环境影响小的依法给予合理整改期,加强指导和技术帮扶,引导相关责任主体主动落实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要求。

 

齐齐哈尔市2021年度

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有效地做好2021年度全省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

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落实情况抽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复核、建设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抽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情况抽查。

二、工作内容

(一)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落实情况抽查

检查对象:2015年以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审查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落实情况抽查(国家、省已检查的不再抽查)。

检查数量:抽取1-2个产业园区。

检查内容:检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提出的准入要求、避让敏感区等优化调整建议及环保对策措施落实情况,并对实施中已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规划依法进行核查,同步倒查报告书是否存在抄袭、重要内容缺失、基础资料严重缺失、弄虚作假等问题。

检查形式:市生态环境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采用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复核

复核对象: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各县(市)区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开展复核。复核中,对石化、化工、医药、农药、水利水电、危险废物处置、建材、印刷、工业涂装等高污染、高风险、生态影响大的行业加大抽查比例;对环评信用平台中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的环评技术单位编制的报告表加大抽查比例(国家、省已复核的不再复核)。

复核数量:按季度开展复核,全年不少于100份环境影响报告表。

复核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规范性检查和编制质量检查。编制规范性检查主要包括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第九至十二条、第十四条相关规定;编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是否符合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定,是否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环评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检查相关审批部门、技术评估单位、专家是否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质量关。

复核形式:市局审批科依托环评数据填报系统、环评信用平台,抽取复核对象,由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参加并组织形成专家组,采用随机抽取和靶向聚焦相结合、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核,以书面评审为主,必要时进行现场核查。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协作单位人员以及参与评审的专家不得参与其编制或评审的环评文件的技术复核工作。针对技术复核存在问题的环评技术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做好履行告知、核实、决定等程序。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进行处理处罚,处理意见向社会公开。

(三)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情况抽查

检查对象:2015年以来,由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以及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的石化、化工、煤化工、水电、铁路等行业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根据《黑龙江省环评审批正面清单(2020年本,试行)》要求,纳入告知承诺制审批试点的项目。

检查内容:已经开工在建的,重点检查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措施是否同步实施,是否存在重大变动;已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重点检查环评文件及批复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落实情况,检查需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是否存在未建成、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情况,检查验收报告信息公开情况。

检查形式:依托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智慧监管平台,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并开展非现场工作,形成现场重点检查任务清单,由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统筹各县(市)区开展现场检查工作,依法查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

(四)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环评合法合规抽查

检查对象: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含辐射项目)环评合法合规情况进行抽查。

检查数量:不少于100个。

检查内容: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擅自降低环评等级、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是否存在建设项目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法定禁止开发区域的违法行为。

检查形式:依托全国建设项目登记表备案系统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并开展非现场工作,形成现场重点检查任务清单,由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统筹各县(市)区开展现场检查工作。

(五)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情况抽查

检查对象:对于不在排污许可管理范围,却在“二污普”清单中的应登记企业进行逐一现场核查,确认形成不在登记范围的企业清单。对照用水、用电清单及日常环境监管企业名单和自主验收平台新增企业信息,再次查缺补漏,同时对群众信访等途径发现的遗漏固定污染源进行复核和梳理,动态更新排污单位底单。现场抽查登记企业是否存在降级情况,抽查比例大于20%。

检查内容: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检查全覆盖情况,即是否存在“应发未发”“应登未登”排污单位;检查管理类别准确性,即是否存在发证类违规降为登记类、发证类重点管理违规降为简化管理等情况。

检查形式:各县(市)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部门应注重现场核实,准确掌握企业实际情况,及时纠正分类错误。发现不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及时报市生态环境局,统一在媒体定期公开排污单位信息。

(六)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抽查

检查对象:对全市内已发证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检查数量:抽查比例大于10%。

检查内容:重点检查排污许可证提出的台账记录、环境管理等要求落实情况,执行报告提交频次及内容要求落实情况;排污许可限期整改通知书中整改要求落实情况。按照《自行监测方案》要求的监测频次,检查已发证排污单位当年每月监测数据(信息)是否完整上传到“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

检查形式:依据省生态环境厅下发的重点检查任务清单,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统筹各县(市)区开展现场检查工作,逐一核查企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整改和完善。同时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部署,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执法监管,采取远程执法、现场检查等方式依法开展执法工作。市局监测科对排污许可证要求的自行监测情况进行审核。

三、工作要求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3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勘查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区范围以经纬度1′×1′划分的区块为基本单位区块。每个勘查项目允许登记的最大范围:

(一)矿泉水为10个基本单位区块;

(二)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放射性矿产为40个基本单位区块;

(三)地热、煤、水气矿产为200个基本单位区块;

(四)石油、天然气矿产为2500个基本单位区块。

第四条勘查下列矿产资源,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

(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产资源;

(二)领海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矿产资源;

(三)外商投资勘查的矿产资源;

(四)本办法附录所列的矿产资源。

勘查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经国务院指定的机关审查同意后,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

勘查下列矿产资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并应当自发证之日起10日内,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一)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

(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

第五条勘查出资人为探矿权申请人;但是,国家出资勘查的,国家委托勘查的单位为探矿权申请人。

第六条探矿权申请人申请探矿权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登记书和申请的区块范围图;

(二)勘查单位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勘查工作计划、勘查合同或者委托勘查的证明文件;

(四)勘查实施方案及附件;

(五)勘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六)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申请勘查石油、天然气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查的批准文件以及勘查单位法人资格证明。

第七条申请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经批准,办理登记手续,领取滚动勘探开发的采矿许可证:

(一)申请登记书和滚动勘探开发矿区范围图;

(二)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三)需要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的论证材料;

(四)经国务院矿产储量审批机构批准进行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的储量报告;

(五)滚动勘探开发利用方案。

第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日内,按照申请在先的原则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并通知探矿权申请人。对申请勘查石油、天然气的,登记管理机关还应当在收到申请后及时予以公告或者提供查询。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保证国家地质勘查计划一类项目的登记,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制定。

需要探矿权申请人修改或者补充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资料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通知探矿权申请人限期修改或者补充。

准予登记的,探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并依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缴纳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

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向探矿权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九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他人依法取得探矿权的勘查作业区内进行勘查或者采矿活动。

探矿权人与采矿权人对勘查作业区范围和矿区范围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发证的登记管理机关中级别高的登记管理机关裁决。

第十条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3年;但是,石油、天然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7年。需要延长勘查工作时间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每次延续时间不得超过2年。

探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勘查许可证自行废止。

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15年;但是,探明储量的区块,应当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第十一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10日内,将登记发证项目的名称、探矿权人、区块范围和勘查许可证期限等事项,通知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

登记管理机关对勘查区块登记发证情况,应当定期予以公告。

第十二条国家实行探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年度计算,逐年缴纳。

探矿权使用费标准:第一个勘查年度至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但是最高不得超过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

第十三条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区块的探矿权的,探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经评估确认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探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

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

第十四条探矿权使用费和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由登记管理机关收取,全部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具体管理、使用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计划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探矿权人提出申请,经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的减免办法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

(一)国家鼓励勘查的矿种;

(二)国家鼓励勘查的区域;

(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探矿权可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有偿取得。

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权限确定招标区块,招标公告,提出投标要求和截止日期;但是,对境外招标的区块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定。

登记管理机关组织评标,采取择优原则确定中标人。中标人缴纳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费用后,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并履行标书中承诺的义务。

第十七条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按照下列规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

(一)第一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2000元;

(二)第二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5000元;

(三)从第三个勘查年度起,每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10000元。

探矿权人当年度的勘查投入高于最低勘查投入标准的,高于的部分可以计入下一个勘查年度的勘查投入。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勘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探矿权人应当自恢复正常勘查工作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申请核减相应的最低勘查投入的报告;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0日内予以批复。

第十八条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开始施工;在开始勘查工作时,应当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报告,并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开工情况。

第十九条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进行勘查时,发现符合国家边探边采规定要求的复杂类型矿床的,可以申请开采,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办理采矿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探矿权人在勘查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矿产期间,需要试采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试采申请,经批准后可以试采1年;需要延长试采时间的,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体后,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停止相应区块的最低勘查投入,并可以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申请保留探矿权。但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或者因技术条件暂时难以利用等情况,需要延期开采的除外。

保留探矿权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需要延长保留期的,可以申请延长2次,每次不得超过2年;保留探矿权的范围为可供开采的矿体范围。

在停止最低勘查投入期间或者探矿权保留期间,探矿权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

探矿权保留期届满,勘查许可证应当予以注销。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一)扩大或者缩小勘查区块范围的;

(二)改变勘查工作对象的;

(三)经依法批准转让探矿权的;

(四)探矿权人改变名称或者地址的。

第二十三条探矿权延续登记和变更登记,其勘查年度、探矿权使用费和最低勘查投入连续计算。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递交勘查项目完成报告或者勘查项目终止报告,报送资金投入情况报表和有关证明文件,由登记管理机关核定其实际勘查投入后,办理勘查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

(一)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不办理延续登记或者不申请保留探矿权的;

(二)申请采矿权的;

(三)因故需要撤销勘查项目的。

自勘查许可证注销之日起90日内,原探矿权人不得申请已经注销的区块范围内的探矿权。

第二十五条登记管理机关需要调查勘查投入、勘查工作进展情况,探矿权人应当如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不得拒绝检查。

对探矿权人要求保密的申请登记资料、勘查工作成果资料和财务报表,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超越批准的勘查区块范围进行勘查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原发证机关可以吊销勘查许可证:

(一)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二)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

(三)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办理勘查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期缴纳本办法规定应当缴纳的费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勘查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探矿权人被吊销勘查许可证的,自勘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探矿权。

第三十四条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勘查许可证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申请登记书、变更申请登记书、探矿权保留申请登记书和注销申请登记书的格式,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三十六条办理勘查登记手续,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登记费。收费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规定。

第三十七条外商投资勘查矿产资源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中外合作勘查矿产资源的,中方合作者应当在签订合同前,将合作的勘查区块、矿种等有关文件资料报原发证机关复核并签署意见;在签订合同后,向原发证机关备案。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得勘查许可证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换领新的勘查许可证。探矿权使用费、最低勘查投入按照重新登记后的第一个勘查年度计算,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减缴、免缴。

第四十条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等地质调查工作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4

勘查中的违法行为

一是无证勘查或越界勘查。法律责任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是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法律责任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滚动勘探开发、试采是针对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矿产而言,我省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对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以采代探”行为,如完全没有进行探矿工作,应当按无证采矿论处;如同时进行了探矿工作,按本条规定,以擅自边探边采论处。

三是勘查中的其他违法行为。包括不按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弄虚作假;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三种情况。法律责任是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原发证机关可以吊销勘查许可证。不按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主要是指探矿权人在开始勘查工作时,不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国土资源局报告以及不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开工情况。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25条规定,登记管理机关需要调查勘查投入、勘查工作进展情况,探矿权人应当如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不得拒绝检查。最低勘查投入主要是指,第一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2000元;第二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5000元;从第三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1万元。探矿权人当年度的勘查投入高于最低勘查投入标准的,高于的部分可以计入下一个勘查年度的勘查投入。

四是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法律责任是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是不按规定办理勘查许可证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手续。法律责任是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六是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应当缴纳的费用。法律责任是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2‰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采矿中的违法行为

一是无证采矿。法律责任是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刑法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越界采矿。法律责任是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赔偿损失,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吊销采矿许可证,依照刑法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破坏性采矿。法律责任是处以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依照刑法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破坏性采矿是指违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采取不合理的开采方法、开采顺序等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行为。按照《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对破坏性采矿行为,须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经省厅授权,也可以由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处罚。

四是不依法提交年度报告、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法律责任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14条的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对采矿权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他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等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采矿权人应当如实报告有关情况,并提交年度报告。

五是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法律责任是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是不按规定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手续。法律责任是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七是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应当缴纳的费用,法律责任是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2‰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应当缴纳的费用,主要是指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

非法转让行为

一是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法律责任是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42条第3项的规定,“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没收违法所得,对卖方、出租方、出让方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对买方、承租方、受让方可以按无证采矿论处。非法转让矿产资源违法主体实践中以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居多。对于一些矿山企业将矿区周边不属于本矿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以买卖、承包、出租等形式转让给他人的,可按本条处理。

二是未经批准,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法律责任是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5条、第6条规定了矿业权转让的具体条件:探矿权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2年,或者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者开采的矿产资源;采矿权自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此外还需已经缴纳相关费用,权属无争议等。

三是以承包的方式擅自转让采矿权。法律责任是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四是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法律责任是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

违反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的行为

一是采矿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足额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或未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滞纳金的。法律责任是由征收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补偿费2‰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滞纳金的,由征收机关处以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二是采矿权人采取伪报矿种,隐匿产量、销售数量,或者伪报销售价格、实际开采回采率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法律责任是由征收机关追缴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处以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三是采矿权人未按照规定报送有关资料。法律责任是由征收机关责令限期报送;逾期不报送的,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仍不报送的,发证机关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不报送有关资料,是指不提交已采出的矿产品的矿种、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和实际开采回采率等资料。

违反地质资料管理规定的行为

一是未按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法律责任是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汇交;逾期不汇交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通报。汇交地质资料的期限,可查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10条的规定。如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汇交。

二是伪造地质资料或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弄虚作假。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没收、销毁地质资料,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通知原发证机关吊销其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或者取消其承担该地质工作项目的资格。

违反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的行为

一是建设单位的违法行为,包括两种情形:未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法律责任是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施工或者使用,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予治理。法律责任是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不符合要求的,由责令限期治理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治理,所需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是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活动的,法律责任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5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央编办发[2005]15号)的规定和省编办<<关于做好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年年度报告工作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皖编办[*]267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年年度报告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年度报告时间:自即日起--*年3月31日。

二、年度报告对象: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截止到*年3月31日以前的事业单位法人。

三、事业单位提交的年度报告内容和登记管理机关审查的内容:

1、是否遵守国家法律规范和有关政策;

2、机构编制执行情况;

3、实际使用的名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包括使用的印章、标牌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有无擅自增加名称的行为;

4、实际的住所与核准登记的住所是否同一地址;

5、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无超出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行为。宗旨和业务范围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是否有法律、法规等相关依据;

6、事业单位登记的法定代表人与实际的负责人是否一致;

7、开办资金有无大幅变化,是否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开办资金比登记的资金数额增加或减少超过20%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8、有关资质认可或许可是否继续有效;

9、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

10、自核准登记后是否超过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自行停止业务活动一年以上;

11、有无抽逃、转移开办资金的行为;

12、有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行为;

13、依法纳税情况;

14、违约和社会投诉现象;

15、涉及诉讼情况;

16、受奖惩和有关评估情况;

17、营利性事业单位是否有国家公务员兼职的情况;

18、其他需要报告和审查的事项。

四、事业单位年度报告须提交以下材料:

1、《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一式三份);

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原件;

3、资质认可和执业许可证书复印件;

4、*年度审计报告或经事业单位财务主管部门盖章证明的资产负债表(或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损益表(或收入支出决算表);

5、税务登记证和本年度(12月份或本年度最后一次)纳税交款书复印件;

6、《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涉及行政许可事项内容的,须提交《行政许可事项登记表》(见附件1);在设立登记或去年年检时已提交此表的,可不再提交,但要在《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备注栏说明;

7、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五、年度报告工作程序:

1、事业单位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全面地自查,对本单位一年来的运行状况作出简要总结,纠正违规行为,在此基础上向主管部门提交《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填写说明已经上传庐江人事人才网上,各事业单位可自行登陆网站,在“办事指南”栏目中查找。

2、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本年度活动情况和提交的年度报告书进行严格审查,签署意见后,报登记管理机关。事业单位较多的主管部门,应集中报送年度报告材料。

3、《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登记管理机关可根据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意见,对表述不规范或无法律、法规等依据的,应按程序先办理变更登记,再受理年度报告事宜。

4、登记管理机关对年度报告书和有关附件的内容进行全面审查。

(1)对年度报告审查合格的事业单位,在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上加贴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印制的年度报告合格标记,有效期延至2009年3月31日。

(2)年度报告审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由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条例》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印章。

(3)对于未按规定及时报送年度报告的事业单位,在下达催办通知书后无正当理由仍不办理,登记管理机关将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条第三款规定,依法予以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

六、以下事业单位被评为*年度免检事业单位,请于2月29日前携带法人证书正、副本到县人事局直接加贴年检标识。庐江县房地产管理局、庐江县城镇管理局、庐江县第四中学、庐江县土地管理储备中心、庐江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庐江县植保植检站、庐江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庐江县白湖镇财政所、庐江县福利院、庐江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庐江县城关小学、庐江县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庐江县白湖中心卫生院。

七、法律责任

已经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事业单位满一年后必须参加一年一度的年检,逾期不按规定进行年检的,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将丧失法律效力,其从事的一切活动均为非法活动,涉及到的法律责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承担。

八、其他有关要求

1、编委批准新设立的事业单位、撤销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成的事业单位请按有关规定办理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和注销登记手续。

2、为维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严肃性,法人证书(正副本)上的年度报告合格标记不得超过4个。超过4个的,应当重新打印新证书(正副本)。

3、要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制度。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要在做好本年度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工作的同时,按照皖编办[*]172号文件第七项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证书使用制度。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6

    行政许可机关不得公告个人隐私申请材料

    据了解,广西各级许可机关实施行

    政许可,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许可机关应当在办理行政许可的场所公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及具体条款、条件、数量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等内容,申请人要求许可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工作人员应当当场予以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行政许可信息,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未经申请人同意的个人隐私申请材料,许可机关不得转送或者公告。

    此外,公众有权查阅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许可机关应给予方便,不得拒绝。公众在查阅时,还可以按照许可机关的规定复印或摘抄。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参加听证

    在行政许可听证会上,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都有权参加听证,公众有权查阅听证笔录以及听证形成的其他案卷材料,申请人与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许可机关组织的听证费用。

    《规定》的“实施程序”中提到,需要许可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行政许可的,许可机关应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该当场或者5日内一次性告诉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和补正期限,过期不告知的,许可机关从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任何人有权举报违法的行政许可活动

    据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向行政机关举报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许可机关依法可以对被许可人的生产经营场所、生产经营的产品、履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义务的情况等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或调查。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7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住宅建设的管理,规范个人住宅建设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则(试行)。

第二条本规则为本局内部工作制度,机关有关科室、基层规划建设管理所(以下简称规划建设所)工作人员进行个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工作时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个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条规划建设所在窗口集中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包括村镇选址意见书,下同),采取申请人一次性申请,一次性告知需申报的材料。

办理个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需提供下列资料:

(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建设用地指标(拆扩建的需提供土地使用证);

(四)、户籍、家庭人口证明;

(五)、注明申请用地的1:500或1:2000现状地形图1份;用于作业的1:500或1:2000现状地形图一式3份(由当地规划建设所提供复印);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场或者在5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补正行政许可材料告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在20日内补正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在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3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申请人在20日内不能补正材料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在补正期满后3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六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受理后,窗口工作人员在受理当日将该行政许可申请移送具体经办人员办理。

第七条规划建设所应安排2名以上工作人员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查,必须安排人员到建设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申报材料的真伪,了解建设现场与周边建筑物、设施的关系。

第八条经办人员对申请进行审查后,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规划建设所负责人同意后,将拟作出的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许可具体情况在规划建设所公告栏及建设地址现场、当地村委会公示栏进行公示,要求利害关系人在公示期满之日前到规划建设所登记,公示期为5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若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害关系的,应直接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许可与其有下列利害关系的,可凭有效权源证件登记为利害关系人:

(一)、与其有财产权属争议的;

(二)、可能影响其建筑通风、采光、通行状况的;

(三)、需要拆迁其房屋的;

(四)、需要使用或改变其房屋异产毗连部分的;

(五)、可能危害其他人身财产安全的;

(六)、可能会直接使其重大受益的;

(七)、直接关系到其他重大利益的。

第九条经办人员在利害关系人登记时应当场发出《行政许可事前告知书》,告知其享有陈述、申辩、听证的权利以及权利行使方式,同时告知申请人上述权利以及权利的行使方式。

经办人员应在预定时间、地点安排接受利害关系人和申请人的陈述、申辩。如采取口头陈述、申辩的,应制作笔录;如提出书面陈述、申辩意见的,经办人员应予以签收,存卷备查。

陈述、申辩意见正确的,应予以采纳。

第十条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按《乐清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听证规则》办理。

第十一条规划建设所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时限内完成以下工作:

(一)、核实申请材料;

(二)、审查申请材料;

(三)、告知申请人补正材料;

(四)、决定受理或不受理申请,并送达相应的文书;

(五)、进行批前公示;

(六)、登记利害关系人或者要求参加听证的申请人;

(七)、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法定权利;

(八)、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九)、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申辩;

(十)、组织听证;

(十一)、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十二)、送达证件或决定书。

第十二条对不需要听证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应在申请受理之日起15日内办结。利害关系人、申请人申请听证的,在接到听证申请之日起至听证全部完毕之日所用时间不计入上款时限内。

第十三条实质审查终结后,经办人员应制作审结报告,提出处理意见,经所长审核后报局长批准。

第十四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应核定以下内容:

(一)、用地性质:

(二)、建设用地位置、规模;

(三)、用地平面布置;

(四)、签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

第十五条对准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依法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决定不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应当作出《乐清市规划建设局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

(二)、申请人提出申请的过程及内容;

(三)、审查过程;

(四)、不予许可的事实和理由;

(五)、不予许可结论;

(六)、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六条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严格按照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或村庄建设规划执行,未编制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可按总体规划执行;在城市规划区、村镇规划区以外或未编制总体规划的地块,原则上不予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需办理的,应报局长审查同意。

第十七条规划建设所应严格区分适建住宅类型,市区(乐成、柳市、白象)和虹桥小城市市区范围内原则上不予办理单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区人口规模5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参照执行。近郊区或市区插花地等确需办理单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应报局长审查同意。

个人公寓式住宅参照公建项目程序由局办理。

第十八条全市个人住宅建设实行一级、二级规划管理。一级规划管理范围内严禁办理个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其范围报告:

(一)、保护用地;

(二)、控制用地;

(三)、地上、地下管线布置地段;

(四)、经批准近期实行统一建设地段;

(五)、已批准旧城改造的旧城区。

二级规划管理范围为除一级规划管理范围以外的其他地段。

第三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十九条规划建设所在窗口集中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包括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下同)。个人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新建或拆扩建);

(四)、土地使用证或批准文件;

(五)、原有住宅的房产证件(证明);

(六)、户籍、家庭人口证明(已在建设用地许可阶段提供的,可从上游环节档案中复印);

(七)、有条件的提供施工图;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应核定以下内容:

(一)、建设规模

(二)、建筑物使用功能;

(三)、建筑退让用地红线;

(四)、建筑层数;

(五)、建筑高度及室内外地坪标高;

(六)、住宅建筑的建筑间距;

(七)、签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一年。

第二十一条在一级规划管理范围内原则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属危房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毁坏性房屋,可建议采用加固维修。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经鉴定建议整体拆除(建)的,可以准予重建,人均面积低于30㎡的住宅困难户,在不影响利害关系人权益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建筑面积。

第二十二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公示、决定的程序及时限要求参照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许可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时,经办人员应通知被许可人及时联系放样,房屋竣工后6个月内及时申请规划验收。

第四章批后管理

第二十四条规划建设所应加强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批后管理,建立监察跟踪管理机制,对满2年未报送市国土资源部门或用地申请未被许可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提请局负责人予以注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后满1年未开工建设,逾期也未申请延续的,提请局负责人予以注销。

第二十五条在作出建设工程规划行政许可之日起1日内,应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所附施工图、其他材料各一份,移交给所监察经办人员,供其进行批后管理。

第十六条监察人员在接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有关材料之日起,至建设工程规划验收之日止,应对被许可人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察:

(一)、通知被许可人在施工中将建设工程规划的许可证件以及所附总平图在施工现场悬挂备查;

(二)、对已批准街景立面的,应加强立面管理;

(三)、制订批后管理计划,对施工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四)、一旦发现有违法建设行为,应立即予以制止,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责令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

(五)、不听制止,继续抢建的违法建筑物、构建物或其他设施,情况复杂的应及时向局负责人汇报;

(六)、落实监察巡查责任制,建立监察巡查台帐,详细记录每次巡查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监察人员在监管工程中如发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能有误的,应建议提请局负责人予以注销或纠正。

第二十八条监察人员应及时对已建成的个人住宅组织规划验收,发现有违法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后,发放个人住宅规划验收单。

第五章违法建设案件查处

第二十九条规划建设所为辖区内违法建设案件查处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内所有违法建设案件的初查工作。凡发现个人住宅建设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予以立案查处: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进行建设的;

(二)、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三)、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擅自破墙开门影响规划的;

(四)、临时建筑逾期不拆除的;

(五)、凭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永久性建筑的;

(六)、凭非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第三十条符合违法建设立案条件的案件,经办人员应在发现之日起2日内提出立案,填写《违法建设案件立案呈批表》报规划建设所负责人批准。

第三十一条规划管理人员对建设工程现场进行检查时,必须有2人以上参加检查,同时应出示《行政执法证》,说明身份。

在建违法建设案件立案后应按以下程序查处:

(一)、进行现场勘查,填写《现场勘查记录》,详细记录每一层的建筑面积,由2名以上调查人签名并经当事人核对后签字确认;对施工现场进行拍照;

(二)、依法制止违法建设,送达《责令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如当事人拒绝签收的,现场张贴后拍照存档;

(三)、通知当事人到指定地点提交有关证据材料,制作谈话笔录,谈话笔录应包括;当事人身份、住址、违法建设地址、违法建设现状、规模、有关审批情况、当事人的陈述意见等;

(四)、结合监察巡查责任制,对违法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密切注意建设动态。如有抢建的,应再次取证后对抢建部分予以;

(五)、按本规则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时限和要求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发现已建的违法建设按以下程序查处:

(一)、依法进行立案;

(二)、制作现场勘查记录;

(三)、现场拍照;

(四)、通知当事人提交有关材料,制作谈话笔录;

(五)、按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时限和要求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违法建设案件立案后应在15日内完成调查取证;查清违法建设的性质、违法情节、影响城市规划的程度,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规划建设所监察会议研究。监察会议应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并制作会议记录备查。

违法建设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报市局审核批准,未经市局批准,不得擅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乐成、柳市、北白象、虹桥、大荆、雁荡规划区范围内24米以上(含24米)道路临街两侧范围内的所有违法建设案件;

(二)、乐成、柳市、北白象、虹桥镇违法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其他乡镇违法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违法建设案件;

(三)、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应予以拆除或没收的违法建设案件;

(四)、需要明确处理政策的疑难案件;

(五)、其他需要市局审核的案件。

第三十四条法规监察科在收到各所上报的审核案件后,属违法事实清楚、证据材料齐全的,应在10日内完成审核(需局案件审理会研究的案件除外),报分管副局长批准。事实不清、材料不全的,规划建设所应在退回后5日内完成补充调查。

局案件审理会一般一月召开一次。下列案件应提交局案件审理会研究:

(一)、严重影响城市规划需依法拆除或没收的;

(二)、罚款金额超过3万的;

(三)、具有指导意义的重大案件;

(四)、需明确处理政策的疑难案件;

(五)、其他需提交局案件审理会研究的案件。

第三十五条经监察会议或局案件审理会议研究决定的案件,调查人员应在3日内将拟作出处罚的有关情况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当事人有申辩、陈述的权利;较大数额的罚款(个人1000元以上)应告知当事人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辩、陈述和听证的,按《行政处罚法》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告知后满3日当事人未提出申辩、陈述或申请听证的,调查人员应及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在告知期限满后3日内依法送达被处罚人。

被处罚人拒绝在送达证上签字的,可有其成年家属或单位领导代收;或者在当地村干部、邻居见证下将文书留置在被处罚人住处,并附注说明。

在上述送达方式不能送达的情况下,可邀请公证人员到场,进行公证后,予以留置送达。

被处罚人下落不明的,可采取公告送达,公告期为2个月。

第三十七条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案件承办人员应及时督促被处罚人履行;被处罚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法院,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承办人应在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1个月之内将案件报送局法规监察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被处罚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规划建设所负责人和案件经办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及时将案卷移送局法规监察科,并协助局法规监察科提出答辩意见,需要出庭应诉的共同出庭应诉。

第三十九条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后需补办有关手续的,应在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后5日内将有关材料报送局法规监察科,安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补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可能涉及利害关系人重大利益的,须按《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告知或公示后,再按本规则第九、十条规定进行办理。

第四十条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后,案件承办人员应在3日内填写《结案表》,报规划建设所负责人批准结案。

已补办手续的,应将补办手续的复印件归入档案。

第六章档案管理

第四十一条本规则所指档案为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图片、表格等具有保存意义的资料。

第四十二条规划建设所应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对准予行政许可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档案应整理归档,在市局制作许可证件时一并移送局档案室。

第四十三条行政许可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的,申请人要求取回申报材料原件的,可以退回。但下列材料不予退回:

(一)、行政许可申请表

(二)、主送本局的材料

(三)、其他复印件

退回的原件应由申请人签收,并制作复制件。复制件由申请人核对,签字确认存档备查,以保持档案的完整性。

行政许可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的档案,由规划建设所整理保存。

第四十四条行政处罚案件的档案统一在规划建设所存档。处罚案件结案后全套案卷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装订后归档。

第四十五条需要上报补办手续的案件,报批表格需附下列材料:

(一)、当事人书面申请;

(二)、土地批准文件;

(三)、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执行票据;

(五)、缴纳规费的票据;

(六)、注明违法建筑物位置的地形图或规划图;

(七)、需要依法进行公示的应提供公示材料;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辩、陈述或听证的,应提供听证笔录及申辩、陈述、听证分析表。

以上(三)、(四)、(五)项可用复印件,但应经承办人员核对后签字确认。

第四十六条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乐清市规划建设局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对形成的档案进行整理、移送,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规则生效前本局制订的有关规定、通知等,如与本规则相抵触,以本规则为准。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8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专项;审查;申报管理

近年来,由于电力供应紧张,许多投资主体在国内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电源建设热潮。电源尤其是新建火力发电厂作为国家基础电力项目,是煤炭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大户,受其高耗能、污染等性质影响,国家应严格控制新建火电项目。可以说电力工程项目专项审查,是加强电源电力宏观调控、电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手段。

1.电力用地规划许可

凡新建、迁建单位需要使用土地的,原址扩建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需要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电力工程,因电力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或调整、交换用地的电力工程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土地的电力工程,需申请电力用地规划许可证。

申报电力用地规划许可证,应报送下列资料:填报《电力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附送1:500或1:1比例地形图六份和总平面设计图一份,如属迁建单位,应详细填明原址地点、土地和房屋面积并附图;

2.电力工程规划许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实行规划许可证制度。凡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力工程,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公路、桥梁、管线、隧道、轨道交通工程,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代电力的大修工程,改变原有外貌、结构体系、基本平面的装修工程,需要变动主体承重结构的电力大修工程,沿城市道路或者在广场设置的城市雕塑工程,均应申报电力工程规划许可。

电力工程申请规划许可证时,应报送以下资料:填报《电力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地形图,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两套,建筑分层面积表,绿地布置图,电力基地的土地使用权属证件,如属新增用地,应提供房屋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核发的电力用地批准书,原有基地拆房,需提供拟拆房屋的权属证明,基础设施平面图,基础详图及桩基平面布置图各两份,电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电力工程预算书,消防、环保、卫生和交通等有关部门的审核意见,绿化部门的审核意见,民防办和新型墙体材料办的审核意见,要求附送的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3.电力工程质置监督

我国实行电力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制度。根据电力部《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0996年版〉》的要求,业主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前应当向电力建设质监中心站按照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电力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申报,由业主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按监督范围分工,向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申报手续。

申报政府质量监督时,业主应提供以下资料:项目立项审批文件、扩初设计批文、规划许可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中标通知书、合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证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以及其他规定需要的文件资料。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审查业主提供的全部文件资料,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签发"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书",对文件资料漏缺、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签发"工程报监补充文件资料通知单",达不到规定要求,不得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4.电力工程施工许可

为了加强对电力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电力市场秩序,保证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电力工程具备施工条件后,业主应当按工程的管理范围向管理部门领取电力工程用地许可证;电力工程规划许可证;拆迁许可证或施工现场具备的施工条件是否已经具备施工条件的意见,报发证机关审查);中标通知书及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业主应提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中审査报告或审查意见;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合同或业主工程技术人员情况; 质量、安全监督手续;资金保函或证明其他资料。

5.电力工程项目环境保护审査

电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查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电力工业的环境保护管理,其目的在于防止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烟雾、恶臭、光污染、放射性物质、电磁辐射、噪声、震动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防止对人体健康、周围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有害或不良影响。

6.电力工程项目消防审核

方案设计阶段,业主应提供工程所在地的勘察地形图,工程总平面图及平面布置图, 简要的文字说明或生产工艺流程。扩初设计阶段,应提供初步设计文件和图纸,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批文,规划部门的批文,设计文本,设计文本应按要求编制消防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阶段,业主应提供《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申报表》及相关建筑图纸,《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自审表》,《自动消防设计防火审核申请表》,消防给水总图、平面图、系统图及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的平面图、系统图及说明,防火排烟系统的平面图、系统图及说明,其他固定灭火系统的平面图、系统图及说明,《内部装修设计防火审核申报表》及相关材料。

竣工验收阶段,业主应填写《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申请表》,加盖单位公章和法人代表签字后,提交以下材料:原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核发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双方单位盖有公章的钢结构防火处理详细施工记录报告。

7.电力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监察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研究报告中应当有专门章节论述本项目的危险、危害因素和所采取的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与填报的《电力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可行性研究审批表》一起,由业主在会审前15天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对须进行预评价的电力工程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预评价。电力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由业主自主选择并委托本电力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双方所签订协议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电力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应在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并通过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

8.电力项目排水申请

城市排水设施是电力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对于较大区域内没有排水设施而需要新建排水设施的,一般由国家及地方政府投资,对于工程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排水设施,一般由业主投资电力。电力项目在建成投产、使用后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大气降水不论是纳人公共排水系统,还是自建排水设施,均为城市排水的体系。

参考文献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9

第一条为规范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保障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或破坏矿产资源。

第四条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应依法纳入同级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一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

政府鼓励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条国内外投资者享有依法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平等权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依法维护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业秩序,保护探矿权和采矿权不受侵犯,保障勘查作业区和矿区的生产、工作秩序。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实施统一管理。

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工作。

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矿产资源的勘查

第七条勘查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取得探矿权。

探矿权可采取协议出让、招标出让等方式取得。

第八条取得探矿权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申请勘查作业范围和勘查矿种;

(二)有与申请的勘查作业范围、勘查矿种相适应的资金;

(三)有勘查项目总体设计和年度实施计划;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及其他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作业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

第十条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申请人申请取得探矿权的,应自受理之日起40天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决定批准通知书之日起30天内,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

市(地)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在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10天内,将批准勘查项目的名称、探矿权人、区域范围和许可期限等事项,通知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探矿权人取得勘查许可证后,在实施勘查作业之前,应向勘查作业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探矿权备案手续。

在已设置探矿权的勘查作业区内,未经探矿权人同意,不得设置新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在探矿权设置前已设置的采矿权仍然有效,但应不影响勘查总体设计的实施。

第十二条探矿权人应按有关规定,根据批准的勘查总体设计,在作业区范围内进行勘查施工,不得擅自扩大勘查作业区范围和探矿工程断面;同时应做好施工中的矿石回收和利用。

探矿权人在进行主要矿种勘查工作的同时,应对共生或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进行勘查时,发现符合国家边探边采规定的复杂类型矿床的,经原颁发勘查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边探边采。

探矿权人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时,应向颁发勘查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告勘查施工进度。

第十三条探矿权人需要变更勘查作业区块范围、勘查对象、名称、勘查期限等内容的,应当在变更40天前向原颁发勘查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探矿权人因故需要撤销或者完成勘查项目的,应向原颁发勘查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探矿权人完成勘查项目后,必须编写勘查报告。供矿山建设使用的一般大型、中型、小型矿床勘查报告和供中型、小型水源地建设使用的地下水勘查报告,由省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

省矿产储量审批机构收到矿产资源勘查报告后,大型、中型矿床勘查报告应在3个月内作出批复,小型矿床勘查报告应在2个月内作出批复。

第十五条探矿权人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和省地质资料管理机构汇交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档案资料。

省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对探矿权人汇交的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档案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借阅和利用。

第十六条探矿权人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

探矿权人在批准的勘查作业区内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体后,可按规定申请保留探矿权。

在探矿权有效期和保留期内,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不得将采矿权出让他人。因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开采的,应给予探矿权人合理补偿。

第十七条因勘查作业区范围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勘查作业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协调处理。

第三章矿产资源的开采

第十八条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取得采矿权。

采矿权可采取协议出让、招标出让等方式取得。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在采矿权出让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必须具备规定的资质条件。

第十九条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规模为大、中型和国家规定的保护性矿产的采矿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办理;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规模为小型的采矿权,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开采地热、矿泉水的,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

(二)开采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或者其它零星分散矿产资源的,由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

(三)开采前款第(一)、(二)项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的,由市(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

(四)矿区范围跨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或行政区划尚未明确的矿区,由矿区所在地或争议双方共同上一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

法律、法规对采矿权的取得和矿产资源的开采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申请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所申请的开采矿种和采矿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条件;

(二)有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的勘查报告;

(三)矿界范围明确,权属无争议;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开采零星分散矿产资源和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矿产资源的,除符合前款第(一)、(三)、(四)项规定条件外,应具有相应的地质资料。

第二十一条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申请人申请取得采矿权的,应自受理之日起10天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自收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决定批准通知书之日起30天内,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采矿权人领取采矿许可证后,中型以上矿产资源在两年内,小型及零星分散矿产资源在六个月内,应当进行生产或建设;逾期不进行生产或建设的,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收回采矿权;因特殊情况可允许一次延期申请,但必须在期满前30天提出申请。

第二十三条采矿权经批准后,矿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将采矿权人的名称、范围等内容在矿区予以公告;所在地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具体标定其矿区范围,并监督采矿权人埋设界桩或设置地面标志。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人应在变更企业名称后30天内、变更开采方式40天前向原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可申请延期,但必须在期满40天前向原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二十五条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矿山企业可按矿产品销售收入的1%提取地质勘查资金,作为本矿山企业的地质勘查费用。

第二十六条采矿权人之间对采矿权属或矿界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照分级管理权限,由矿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处理;跨行政区域的,由其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四章矿权的转让、出租、抵押

第二十七条探矿权人可将有偿取得的探矿权以出售、作价出资等方式转让。

采矿权人可将有偿取得的采矿权以出售、作价出资等方式转让,也可将有偿取得的采矿权出租、抵押。

第二十八条探矿权转让应具备下列条例:

(一)取得一定的勘查成果并完成规定的最低投入;

(二)在勘查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内;

(三)探矿权属无争议;

(四)受让人具有与所勘查作业范围和勘查矿种相应的资金条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采矿权转让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矿山投入开采一年以上的;

(二)在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内;

(三)采矿权属无争议;

(四)受让人具有与所开采的矿种和采矿规模相应的资金、技术条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条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应由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转让合同,并报原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时,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

第三十一条采矿权出租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内;

(二)采矿权属无争议;

(三)承租人有与所开采的矿种和采矿规模相应的资金、技术条件;

(四)完成预算的25%投入或完成矿山开采基础建设工程;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二条采矿权人应在出租合同签订之日起30天内,报原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出租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采矿权出租期间,出租人和承租人依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出租合同的约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承租人不得将采矿权转租。

第三十三条采矿权人申请采矿权抵押的,应向抵押权人提交采矿许可证和矿山开发经营现状报告。抵押人可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咨询。

第三十四条采矿权抵押应签订抵押合同。抵押双方当事人应当在签订抵押合同之日起30天内,凭采矿许可证和抵押合同向矿区所在地的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采矿权抵押备案手续。

采矿权抵押时,其矿区范围内的采矿设施随之抵押。

第三十五条抵押人到期未能清偿债务或在抵押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约定处分抵押财产,并享有优先受偿权。

第三十六条抵押合同变更、终止或解除的,抵押双方当事人应当在事实发生之日起10天内,书面报告原抵押备案机关。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的地质勘查和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应当如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对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要求保密的事项,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对矿产资源丰富的乡(镇)和重点矿区加强监督管理,并指定矿产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指导。

第三十八条采矿权人必须根据批准的矿山设计进行矿山建设。

开采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和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矿产,按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的开采方案开采。

第三十九条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达到设计要求。

在开采主要矿产的同时,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应综合回收;对暂时不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尾矿,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禁止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

第四十条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符合下列条件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享受以下优惠:

(一)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开采矿产资源的,可执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办法;

(二)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开采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的,可减缴资源补偿费;

(三)在开采主要矿产的同时,综合开采回收共、伴生矿产的,可减缴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的资源补偿费。

第四十一条矿山企业在采矿过程中,对矿产储量的圈定、计算和开采应当符合矿床的工业指标。

第四十二条采矿权人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年度检查,报送有关报表。

第四十三条重要矿产品在运出矿区时,应随车带有矿区所在地的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发放的矿产品准运凭单。

重要矿产品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根据本省的资源条件确定公布。

第四十四条采矿权人开办、停办、关闭矿山,应按规定做好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工作;采矿权人也可以委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完成上述工作,所需费用由采矿权人承担。

第四十五条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对下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违法或不适当的行政行为,有权予以改变或撤销。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出租采矿权的,其出租行为无效,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吊销采矿许可证,并处5000元至3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矿区所在地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至1万元罚款:

(一)无矿产品准运凭单将重要矿产品运出矿区的;

(二)擅自印制、仿造、倒卖矿产品准运凭单的。

第四十八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调整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而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或者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九条拒绝、阻碍地质矿产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对依法执行职务的地质矿产执法人员采取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对、、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许可证自查报告篇10

(一)巡查范围:

市辖区内所有已申请生产许可证(或CCC认证)和已获得生产许可证(或CCC认证)的企业。

(二)对获证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巡查的主要内容:

1、获证企业是否严格按照获证产品的行政许可范围组织生产,监督企业是否超范围生产。

2、证书有效期即将届满企业,是否在证书有效期满6个月前向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部门提出换证申请,是否按时提交年度自查报告,年度自查报告是否完整、真实。

3、获证企业名称、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是否及时提出变更申请。

4、企业是否具备发证产品实施细则要求的必备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有关设备是否按期检定/校准。

5、企业生产过程中是否对进厂的原辅材料、零部件实施进货验收,是否有相关记录;是否按照细则要求对产品出厂检验项目进行了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6、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在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加贴(印)QS标志(或CCC认证)和编号。

7、企业是否建立了原材料购买、使用台帐和生产、销售台帐,企业生产过程记录是否健全。

8、企业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委托加工行为,委托加工行为是否按规定向省质监局进行了备案。

9、获证企业是否存在故意生产假冒伪劣及其他违规行为。

10、企业是否对实地核查过程中发现的轻微不符合项进行了整改,是否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三)巡查时间及安排:

7月:溶解乙炔、危险化学品无机类、危险化学品有机类、工业硫酸、民用硝化棉、工业甲醇、工业硝酸、化学试剂、危险化学品涂料,压缩、液化气体,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

8月:搪玻璃设备、橡胶密封制品、阻燃输送带、汽车V带、公路桥梁支座;

9月:眼镜、建筑防水卷材、混凝土输水管、摩擦材料、石棉密封制品、(增加农药、化肥、农机);

10月:铁路车辆闸瓦、预应力混凝土枕轨、机动车制动液、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建筑钢管脚手架扣件;

11月:铜及钢合金管材、铝合金建筑型材、输电线路铁塔(增加化学危险品、防水卷材、人造板类产品)。

二、企业自查

获证企业应不断完善自我检测体系和检测能力,对照获证产品实施细则要求定期开展自查,确保取证时生产条件不下降,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不降低,并于8月15日前提交年度《自查报告》和许可证副本参加年审。

三、工作要求:

1、各技术监督所应对分管辖区内获证企业实施动态监管,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回访、强制检验、监督抽查和明察暗访等措施,对需要开展重点监督检查的获证企业,应增加巡查频次,每季度不低于一次巡查。

2、各技术监督所在定期巡查和日常监管工作中,要按照巡查计划和检查内容认真核对,做好巡查记录,监督企业出厂产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同时要认真填写《获证企业现场巡查记录表》和《获证企业登记表》,发现企业存在的不符合项,及时下达《监督服务企业建议书》并监督整改,在规定的整改时间到期后及时进行回访;回访中发现获证企业原问题仍存在的,应责令停产整顿,直至符合规定要求。

3、每月1日前各技术监督所应将上月巡查表和企业应提交的其他资料收集齐后报综合管理科;综合管理科每月3日前将巡查情况汇总后上报市局。

4、8月15日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应将本企业的年度《自查报告》和许可证副本交辖区技术监督所,各所收集、初审后交综合管理科,综合管理科汇总后于8月20日前统一上报市局监督处。

5、依照省、市局年度巡查计划对有关涉农产品:即对农药、化肥(磷肥复混肥)、农机和化学危险品等产品的获证企业在9月份、11月份各增加一次巡查,9月份增加的对农药、化肥、农机和11月份化学危险品、防水卷材等产品以专项工作总结的形式单独上报,以免造成混乱,更好的服务好“三农”,维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发现新问题要做到早预防、早处置、早上报,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