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防控措施十篇

时间:2023-04-03 18:24:24

火灾防控措施

火灾防控措施篇1

关键词:森林防火;现状;火灾控制;措施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导致森林资源被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因此,针对这些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森林防火方案十分重要。

1 我国森林火灾防范的现状

1.1 森林防火具备地域性特点

我国南北东西地域跨度较大,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森林面积大,这几个地方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地段。经过森林火灾的多年调查发现,我国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地域性特点。其中,我国南方地区(云南、四川)的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发生火灾少的原因是该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人为因素产生的火灾基本没有,但一旦遇到雷电天气,干燥的树叶受到强光照射等引发的火灾很难被人发现,火灾面积大,对森林的危害比较严重。而我国的东南地区,森林分布比较分散,同时有不少人经常在森林内活动,这就导致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多,但是这样的火灾容易被发现,火灾面积小。

1.2 森林火灾目前的防范措施

国家和政府为了加强对森林的管制,制定了森林保护法,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森林防火措施,比如,组建森林防火小队经常在森林中巡逻,通过卫星对发生较大的火烟进行拍照,及时反馈给当地的相关负责人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火,减少森林的火灾面积,降低损失。同时,对游客加强管制,在森林中严禁起火,不得乱扔烟头,但很多游客素质低下,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1.3 森林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多年来发生森林火灾统计的资料得出,我国的森林火灾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引起,比如,伐木工人在伐木的过程中,使用油锯伐木,携带油桶,油料漏在地面的叶子上,经过强光照射(特别是夏季),燃烧引起森林着火。一些游客进人森林携带烟火或在森林中烧火做饭,没有及时地将火源完全扑灭,从而引起火灾。还有游客、伐木工人等在森林中活动时吸烟或乱扔白色塑料袋,日光透过白色塑料袋聚焦产生强光,点燃地上的干燥树叶,引起火灾。自然火灾即天气干燥、长时间干旱、日光照射强,点燃了树叶、松树油等引起火灾,或雷电造成树木着火,引发自然火灾等。

2 提高森林防火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森林火灾指挥系统

我现阶段缺乏,甚至有些地方没有针对森林防火建立完整的指挥系统,导致森林防火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森林火灾防范工作要统一指挥,严格规范管理森林火灾防范工作,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每个地区负责森林管理的部门,单位必须尽职尽责,依据国家制定的森林保护法,制定出具备本地特色的森林火灾防范办法和制度,要求每一个森林管理人员和进入森林活动的人员严格遵守森林防火的规章制度,减少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森林火灾。

2.2 加大宣传

我国的森林火灾防范管理必须要从人为因素人手,加强森林中人员的行为管理。对于发现不良行为的人员,应给予警告或惩罚;对于行为极其恶劣的人员,可以依照森林保护法依法拘留等。同时,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每一个人都担负起森林防火队员的职责,让森林防火工作越做越好。

2.3 建设森林监控系统

目前,我国启用了探测定位卫星,加强了对森林的卫星检测,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当地消防部门报告,并采取防火灭火措施。同时,还要打造一支森林防范巡逻队,加大对于森林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森林火灾。

火灾防控措施篇2

关键词:公共聚集场所;火灾隐患;电气火灾;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比例不断提高,公共聚集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公共聚集场所由原来简单的电影院、饭店、学校、百货公司等向现代装饰豪华的夜总会、宾馆、酒店、歌舞厅、酒吧、桑拿浴室、游艺厅、放映场所、茶艺馆、商场、大型集贸市场等立体复杂的局势发展。

这些公共聚集场所普遍存在的特点是:具有人员密集、流动量大、人员层次复杂、可燃装修和装饰材料多、用电设备多、功率大以及电气线路复杂等等。一旦起火,会对消防疏散、火灾初期的扑救造成困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对公众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防

控措施。

1 常见电气火灾隐患

(1)温度过热,可能滋生火源,造成严重火灾隐患。公众聚集场所最严重的电气火灾隐患就是电气设备、线路的温度过热。在消防监督检查和电气设备检测过程中,供助红外热像仪等检测设备能够寻找到过热部位及热源,利用超声波探测仪查找电气线路、设备的虚接、打火现象,并采用红外点温仪等设备可以测量具体部位的温度,经常会发现空气开关整体或接线端子温度过热等火灾隐患。另外,变压器地线接点、照明开关互感器、配电室母排桥架、电缆线、保险丝等温度过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所导致的电气故障也是引起火灾隐患的重要原因,像电源线接头外露现象,电气线路敷设保护措施不到位,移动插座问题突出,接线端子导线压接不规范,电气设备保护装置不全等。

(3)电气设备与可燃物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加大火灾危险性。具体表现在:一是有些电气设备外壳采取可燃材料。配电箱箱体材料采用木质结构的现象最普遍,另外有的电缆沟盖也采用木质结构。二是有些电气设备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最常见的是空气开关、漏电断路器、灯具变压器、日光灯镇流器、灯具控制开关、电源插座直接安装、放置在木板上。三是管理措施不到位。有的仓库灯具垂直下方堆放可燃物;有的发电机与明火锅炉及其他可燃物同置一室。另外,电源线敷设在可燃地毯下无保护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4)电气线路及设备施工不同程度存在火灾隐患,最突出的问题是应急照明灯电源线穿过吊顶处以及穿过可燃装饰夹层未采取保护措施。

2 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的防控措施

2.1防火设计方面

充分按照各类防火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建筑设计,防患于未然。公共聚集场所装修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妥善处理好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之间的矛盾,在满足规范对选材要求的基础上,在考虑美观装饰的前提下,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倡导公共娱乐场所的装修大量采用无烟、不延燃的新型装修装饰材料。

2.2 防火审核方面

(1)图纸审核。电气设计防火审图主要是审查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电气设计、施工图纸中对电气防火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重点审查如下内容,看其是否符合防火要求:电工建筑物的位置与耐火等级;消防电源种类、进线路数、电源切换方式与位置(点)、消防用电设备的耐火耐热配线;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标志的位置、照度、装置耐火性能和电源供给;用电设备与开关装置的选型、位置,防火间距、负荷状况等;易燃易爆环境电气防火、防爆措施;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的功能,消防控制室的位置,探测器的类型、安装位置、保护面积,信号传接方式,联动对象和控制方式等。

(2)竣工验收。电气防火工程竣工后,在设计单位自检自验合格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将其与消防工程一起向消防监督审核机构呈交书面验收申请报告,并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后,消防审核机构方能受理验收申请。有关文件和资料如下:建设过程中消防部门的电气防火审核文件、备忘录及其落实情况;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自检自验和施工单位的安装调试记录、耐压实验记录;施工单位、产品厂家提供的资质证书和产品检测证书;设计单位、监理公司确认是否按设计施工,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确认文件;竣工验收情况表。

当上述文件、资料齐全后,建审人员即可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并予复核,合格后提出验收意见,交付使用。

(3)进行检测。运用先进检测技术,使用现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定期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检测,是做好电气线路设备防火工作的有效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营的发展,公共聚集场所电气设备往往因各种不同原因出现过载、发热、漏电等现象,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红外热像仪和超声波探测仪等技术手段,定期对电气线路进行热成像分析和接触不良放电检测,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消除。

另外,在市场竞争中,检测中介企业也应有相应的管理法规,以使新的高科技技术在防火工作中得以进一步推广,使多年来经济损失最大、人员伤亡最多的电气火灾得以遏制。

2.2 安全管理方面

如何加强公共聚集场所电气设备的消防安全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把好源头关、严格进行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公共聚集场所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电气安装和施工规程,高温灯具和动力较大的电气设备线路应单独敷设,并采取隔热材料加以保护;插头、插座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采用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漏电、短路、过负荷保护装置。

(2)对电气设备加强管理。公共聚集场所在经营管理中,必须把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不同设备的性能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电气设备的维护要定点定人并且有严格的检查、奖惩措施,场所转包应如实向接手的经营者介绍所有的电气设备设置安装及性能运行情况,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3)加强宣传教育,实行全员防火安全责任制。要想有效地控制电气火灾,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举办消防安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使大家认识到电气火灾的危害性,提高电气设备的技术管理水平。尤其加强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运行、管理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实行特殊工种员持证上岗。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这是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公共聚集场所不论在建筑设计、装潢维修和正常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都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杜绝不合格电气设备进入娱乐场所,杜绝违规操作和有关电气设备隐患的失控漏管。

(4)加强消防监督,强化依法管理。公安消防部门对辖区内存在的电气火灾隐患,应做到早发现、及时督促整改。对距离消防机构远、规模较小的场所,电气消防安全监督可由公安机关授权属地派出所,由派出所派专(兼)职消防民警,依照消防监督程序,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对因消防责任不落实、违章操作造成的电气火灾,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另外可根据需要适时开展专项治理,以杜绝因电气灾害引起的群死群伤和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电气设备是公共聚集场所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主要动力能源,也是美化装饰、应急疏散乃至灭火救灾要发挥的主力军,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公共聚集场所只要设计规范、建筑和装饰工程合格,做好电气设备火灾预防工作是遏制群死群伤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重要手段;落实好公安部61号令的命令,建立健全的消防体系,为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做最好的准备。

参考文献

火灾防控措施篇3

关键词:常减压装置;工艺特点;火灾特点;风险识别;处置措施;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常减压装置是炼油生产中的第一道工艺,基本属物理过程。原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个别的作为产品,相当大的部分是后继加工的原料。其生产过程包括三个工序:原油的脱盐、脱水;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二、生产工艺特点

三、火灾特点

在常减压生产过程中,因设备老化等自然因素和一些人为因素等可能造成火灾。

1、装置爆炸与着火并存

高温油品泄漏就会发生着火,因受辐射热、热传导或火焰的直接作用,装有易燃液体的容器发生爆炸;易燃液体蒸气发生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爆炸着火;在发生爆炸和着火的情况下,如不能及时控制,会引起连锁反应,爆炸与着火交替出现,发生次生灾害。

2、易造成人员伤亡

在生产过程中,装置中的高温油品泄漏,挥发出大量的油品蒸气,不仅会造成现场人员中毒,而且一旦着火或爆炸会造成现场人员伤亡;消防人员在火灾扑救中,始终存在着高温、热辐射、爆炸、倒塌和中毒的危险,如果扑救不力、防护不当,都可造成人员伤亡。

3、火势蔓延快,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常减压装置的原料和产品大都是易燃液体,物料着火后会迅速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和强烈的热辐射会加速燃烧的猛烈程度,扩大火势的发展蔓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火灾,并发生连锁反应。

4、形成立体火灾

常减压装置内有初馏塔、常压塔、减压塔,最高的塔达70多米,无论是塔上部着火还是塔下部着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立体火灾;换热区的六层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铁网格平台,发生泄漏着火,易燃液体向下流淌燃烧,也会形成立体火灾。

5、火灾扑救困难

火灾发生后出现的高温、强热辐射、爆炸、毒气等,使消防人员很难接近着火区域,特别是次生灾害的发生,直接威胁着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灭火技术要求高,扑救火灾必须根据生产原料、生产工艺设备特点和固定消防设施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灭火方法。

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识别与处置措施

结合常减压装置的工艺流程和火灾案例,将整套装置分成电脱盐、常压蒸馏、加热炉、减压蒸馏、热油泵房五个单元进行识别。

1、电脱盐单元

1)、若高压电引入棒发生击穿,原油将从高压软连接装置内喷出,造成生产事故。

2)、原油中所含的氯盐水解后,长时间会引起设备腐蚀,使原油输送泵、换热器、炉管及其他管线结垢,影响转热效果,增加系统阻力,严重时还会堵塞管线。

3)、调节阀FIC4002、FIC4004是控制电脱盐注水量。注水过小,达不到洗涤和增加水聚结力作用,但注水量过大,容易形成导电桥,造成事故。

处置措施:

1)、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爆炸或泄漏,阀门尚未破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原油输入、输出阀门,制止泄露。

2)、遇到着火或爆炸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原油输送泵,切断DCS画面的三路电脱盐去换热流程阀门,停止电脱盐变压器送电,停止注水、破乳剂。

2、常压蒸馏装置单元

1)、初馏塔是原油进行气化闪蒸,塔内是油气混合状态,塔顶油气中还包括氨、注缓蚀剂、水,其闪点低,挥发性强,一旦发生泄漏,易引起爆炸着火。

3)、常压塔在分馏过程中,塔内温度367℃、压力0.10 MPa,塔顶、塔内的负荷大,塔中是油气混合状态,一旦塔顶汽油罐液面失控,汽油溢出,遇着火源燃烧,引起爆炸。

4)、常底油流程上的管线或法兰等密封点发生泄漏,因温度高,达到自燃点,引起火灾爆炸。

处置措施:

1)、常压塔立即停原油泵,塔底泵及各侧线泵,手动关闭所有机泵进出口阀门。

2)、加热炉熄火,必要时塔底吹蒸汽。常底油抽出阀在DCS进行切断,停泵,关出入口阀或关减压炉八路进料阀门,进行切除。

3)、常压塔或初馏塔顶部汽油溢出,通入氮气灭火,开启常顶泵,将汽油导出输送至罐区。

4)、关从常压塔溜出的阀门,关汽提塔底的抽出阀门,塔内通蒸汽灭火。

3、加热炉单元 1)、加热炉进料温度在350-365℃,入料管与出料管易泄露,从而引发火灾。

2)、高温的油料喷出与氧气混合极易使炉膛内温度急剧上升,发生爆炸。

3)、开工加热炉点火过程中,如果加热炉内瓦斯气聚集过多,引起爆炸。

4)、事故状态下,瓦斯中断,突然恢复,易引起爆炸。

处置措施:

1)、立即关闭燃料油控制温度,切断燃料气火嘴手阀和管网瓦斯进装置各道阀门 ,注入蒸气灭火。

2)、适当关小烟道挡板,减少炉内空气量,但不能关得太小,以防炉膛爆炸。

3)、如果减压炉着火,则立即着手恢复减压系统为常压,装置自产低压瓦斯改火炬放空。

4)、如果炉管泄漏着火,立即停原料泵。

4、减压塔单元

2)、减压塔顶油水分液罐里的主要介质是含硫油气,温度过高或物料腐蚀泄露,会引起爆炸及中毒的危险。

3)、减压塔进料在392℃左右,进入减压塔(T-201)进行分馏。塔内是油气混合状态,且温度较高,一旦泄露会起火,引起爆炸。

处置措施:

1)、减压塔停抽真空系统,通入蒸汽恢复到常压,恢复常压时E148AB放空阀要关闭。严防空气倒入减压塔。

2)、停渣油泵,关闭DCS画面减压塔底抽出快切阀,关闭换热系统入口阀,对着火点进行切除。

3)、减压炉熄火,关闭减压炉出口阀门,减压塔恢复正压,防止爆炸。

5、热油泵房单元

热油泵房内泵、管路出口温度370℃、高压2.0MPa,波动频繁,长时间设备腐蚀,造成法兰、阀门、泵体密封点泄露,引起火灾。

处置措施:发生着火时,要查明着火部位,关闭与着火点相关连的泵、管线、设备的所有阀门,切断火源。

五、全面及火灾时的薄弱环节和处置措施

1、装置在全面积火灾时输油管线、法兰盘、阀门和受火势威胁的毗邻装置容易发生泄漏、着火。

措施:加强对易发生泄漏点的冷却;注意对易泄漏点的观察,发现泄漏,对泄漏点进行关阀断料,对易发生爆炸的设备冷却。

2、输送到加热炉油料的管线,因火灾被破坏,会导致进料流量低或突然中断,致使炉内结焦,烧穿炉管,造成爆炸。

措施:关闭加热炉进料阀门,加热炉熄火,炉膛通入蒸汽。

3、常压、减压装置发生泄漏火灾时,喷溅的油品、物料极易蔓延,产生流淌火,形成立体火灾,威胁框架平台上的换热器、冷凝器。

措施:关闭进料阀门,导出物料,对易发生爆炸设备冷却。

4、外部空气进入减压塔内,与高温油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火灾;高温渣油在塔底停留时间过长,结焦堵塞出口管,造成冲塔着火事故。

措施:在控制室观察塔内各层温度,确定着火部位,注入蒸汽灭火。

5、换热区发生火灾时,四层两个汽油罐(常处于半罐状态)因火焰烘烤,易发生爆炸。

措施:加强对罐体和罐顶安全阀的冷却;保持罐内物料流动,防止温度升高;在控制室观察罐内温度、压力等情况。

六、灭火行动中的风险防控

1、合理停车,确保安全。消防车停靠要与着火部位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车头要向着便于撤离的方向;消防车不能停在地沟、覆工板上面,架空管线下面。

2、划定区域、设置警戒。以发生爆炸不会发生危险的距离为安全半径划定警戒区域,疏散警戒区域内的人员车辆,严禁非灭火救援的人员车辆进入。

3、重视防护、避免伤亡。进入着火区域的人员要着防火隔热服;进入有毒区域人员要佩戴空气呼吸器;扑救电脱盐装置火灾时,要切断电源,防止漏电击伤;当现场出现爆炸、倒塌等征兆时,要采取紧急避险。

4、冷却抑爆、控制危害。均匀冷却设备,不能出现空白点;及时启动固定消防设施,加强受火势威胁设备的冷却;火灾扑灭后,要继续充分冷却,防止高温复燃或爆炸。

火灾防控措施篇4

关键词地铁,火灾,防治系统,防火设计

在世界各国大城市地铁火灾及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应重视地铁火灾应对措施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地铁火灾防灾救援系统。笔者曾对我国地铁火灾防灾救援系统的构成与运作流程进行过较全面的论述(见文献[1]),然而随着地铁火灾防治工作的日益深入,一些新的措施和手段也在不断的探讨和实践中。本文针对地铁火灾的防治,就一些新的认识进行探讨。

1地铁火灾防治大系统的观点

以往地铁火灾的防治工作往往只着眼于在地铁系统内部发生火灾时的应对措施,多强调一些硬件设施的设置和完善,而没有从系统和全局上去认识地铁防灾系统。应根据地铁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条件,构建一个全局性的地铁防灾减灾大系统,以起到全面和彻底的“防”与“治”的作用。

1.1地铁火灾防治系统的组成

地铁火灾的发生过程可划分为灾前、灾时和灾后三个阶段,地铁火灾防治系统即根据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行配置,起到不同的火灾预防和控制作用。地铁火灾防治系统的组成及实施要点见表1。

1.2地铁火灾防治大系统的构建

地铁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效益。因此,地铁火灾的防治不应只依靠地铁运营部门的努力,而应构建一个从政府部门到各相关执行部门(包括地铁运营部门、公安、消防、医疗、通信、新闻媒体、环保单位乃至民众)的全面的地铁火灾防灾救援体系。

结合地铁火灾防治系统的组成与实施,借鉴我国减灾系统工程的结构[2],可以得到地铁火灾防治体系如图1所示。

2地铁火灾预防中的管理要素

2.1灾害学对管理因素的认识

从灾害学的角度来说,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事故种类各式各样,灾后的损失也千差万别,但每种事故都有一个共性,即都是由一些相同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是人(Man)、物(Machine)、环境(Medium)、管理(Management),即4M问题[3]。事故的发生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或要素的不安全因子同时存在、同时发生的结果。

1976年纽约工业学院的E.J.Cantilli等人揭示了以管理为边界的人、物、环境之间的事故起因和预防机理关系,如图2所示[4]。通过这四者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事故发生的影响关系可知,防止灾害的发生不但可以从人、物、环境因素的控制入手,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管理因素改变系统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接受水平和系统状态。因此在地铁火灾的防治中,也需要重视对管理要素的认识。

2.2地铁火灾预防中管理因素的体现

地铁火灾预防的广义管理因素涉及的部门不单有地铁运营管理部门,也包括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不同层次和目的的管理手段,调整地铁系统中“人”和“物”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可减少火灾的发生几率。

1)建立和健全火灾防治立法体系

有效的法治管理是地铁乃至其他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的有力保证。通过国家立法与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地铁运营企业,组织制定有关防灾安全的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和条例等,以求共同遵守和规范系统的运作。

2)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个体的安全意识;通过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化解民族和宗教矛盾等,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内部因素,减少地铁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是营造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外部大环境所必须的途径,而这多体现在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上。

3)成立统一调度的指挥机构

由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指挥机构,联合地铁运营公司、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单位、通讯部门、新闻媒体乃至民众,统一调度,进行地铁灾时人员疏散预案的制定和定期的防火演练,提高职能人员和民众对火灾的应对能力。

4)加强地铁系统内的安全管理

地铁运营部门是地铁火灾防治的主要执行部门,加强其内部的安全管理,可以起到更加直接的火灾预防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就乘人员身份辨识系统,建立进站安全检查制度,派设安全巡视人员,对站台和列车内的情况进行监控,营造舒适的工作和就乘环境,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对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和改进,对职工和乘客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

3地铁火灾防治的补充措施

结合我国地铁系统火灾防治措施的现状,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现有地铁防灾救援系统提出补充和完善的措施。

3.1地铁防火设计

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的防火规范和规定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的经验教训,合理地进行地铁建筑结构和地铁列车等的设计,以控制火灾发生时的环境,为扑灭火灾和疏散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1)区间隧道设计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铁未考虑区间隧道的防火设计,应引起重视。为此,在设计中应考虑:

①双线区间隧道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联络横通道,当列车在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方便人员疏散和逃生。

②区间隧道内安装手机通信联络装置,保证手机在地铁区间隧道内也能正常和通畅地使用,以在发生火灾时便于乘客与消防部门直接联系,及时通报灾情和引导人员疏散。

③区间隧道内设置疏散平台,与联络横通道配套使用,在火灾时方便人员疏散[5]。

④在可能的条件下,缩短区间隧道的长度,以便在区间隧道中发生火灾时,减少人员沿隧道疏散至车站的时间。

2)地铁列车设计

地铁列车的防火设计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中由于地铁列车防火设计不完善而造成人员伤亡惨重的情况。具体应考虑:

①在列车底板上加装防火和隔热层,防止列车底部电气设备起火对人员逃生造成影响,也可延缓车厢内火灾对列车底部电气设备的破坏作用,为救援和逃生创造条件。

②列车上设置视频传输系统,图像传输到司机室,以对车厢内的情况进行监控。

③列车上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细水雾喷淋系统[5]、火灾探测器等整套车载自动火灾探测消防系统。

④列车设置紧急情况通报按钮与手动开车门装置,以及司机室与车厢之间的紧急疏散门、列车前部的逃生门等装置。

⑤列车上设置足够的滚动显示条和液晶显示屏以及广播系统,灾时可引导乘客疏散。

3.2地铁火灾监控与报警系统

目前我国地铁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FAS)按两级监控方式设置:第一级为中央控制室级,作为防灾报警控制中心,对全线报警系统实行集中监控管理,随时掌握全线动态情况;第二级为车站调度室级,分别设置于地铁各车站,它们是独立的报警子系统,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火灾状况进行监控、报警,并能够实施有关的消防联动控制操作[1]。

建议增设现场(列车)级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该层次的系统设备可由火灾传感器、手动报警器、声光示警器、视频传输系统、监视屏等组成,在司机室设一个控制终端,由司机掌握列车内的情况,并可将信号传输到车站调度室,以加强对列车内异常情况的监视。

3.3地铁消防设施

鼓励引进新型消防设施,全面覆盖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和地铁列车,不出现消防死角。为此应考虑:

①如前所述,地铁列车上可考虑设置车载消防系统,包括细水雾喷淋系统、抽排烟系统、火灾探测器等,与常规的灭火器配合使用。

②在区间隧道的顶端可安装移动式灭火系统,一旦列车着火,可自行移至着火点,实施灭火。

③根据国外地铁的经验,在车站公共区一般不安设自动喷淋系统,以免地滑而影响疏散速度。但可考虑在车站公共区的两头一定范围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因为这些区域往往是零售点、书报摊等易燃物集中所在地,而中间的人行密集区域,可不设置自动喷淋系统,仅设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即可。

3.4其他措施

1)对车站区域内的附属设施进行安全化处理

减少垃圾桶、公共厕所等的数量,并进行防火和防爆处理;将零售店和报摊点集中在站厅层两头的安全区域,站厅中间留出疏散的空间和通道等。

3)重视新闻媒体对公众的安全导向教育

新闻媒体要多做安全防火宣传,灾时客观如实地对灾情进行报导,灾后多做正面报导,和地铁运营部门一起努力重建公众对地铁安全度的信任感。

4结语

地铁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安全运营是其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随着我国地铁建设高潮的来临,地铁火灾的防治措施也要跟上。本文针对地铁火灾的防治,探讨了如下问题:

①提出了地铁火灾防灾减灾大系统的观点。应根据火灾发生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防灾子系统,从而构建一个整体的火灾防治大系统。不能只着眼于火灾发生以后的应对措施。

②管理是地铁火灾预防措施中重要的因素,通过不同层次的管理手段,可改变地铁系统的不安全状态,预防火灾的发生。

③新的地铁火灾防治措施在不断地发展和探索中,地铁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及时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地铁的防火设计和防灾系统的设置,完善地铁防火救援系统。

参考文献

[1]蒋雅君,杨其新.地铁防灾救援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13.

[2]聂高众,马宗晋,李志强.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的国际对比分析及建议[J].灾害学,1998,13(4):67.

[3]叶义华,许梦国,叶义成,等.城市防灾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37.

火灾防控措施篇5

在16起火灾战例中,使用固定消防设施的有5起,占31.25%;未使用的有10起,占62.5%,其中未使用的均为固定消防设施在火灾或爆炸中被损坏而无法使用。从这16起火灾战例中可以看出,消防部队在扑救石油化工单位火灾时,已充分考虑到了使用固定消防设施进行冷却,体现了坚持“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5],但由于大部分固定消防设施在火灾中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这就提醒消防部队在以后的战斗行动中要重视这一现象,出动力量时应增加大功率、大流量的水罐消防车,战斗部署时应加强高喷车、移动水炮等作为火场冷却的主要手段。控火和灭火时间的情况分析16起火灾的控火时间:火势1h以内得到控制的有0起;火势1-3h得到控制的有4起,占25%;火势3-10h得到控制的有7起,占43.75%;火势10h以上得到控制的有5起,占31.25%。16起火灾的灭火时间:1h以内扑灭火灾的有0起;1-3h扑灭火灾的有2起,占12.5%;3-10h扑灭火灾的有7起,占43.75%;10h以上扑灭火灾的有7起,占43.75%。从控火时间和灭火时间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的扑救通常是耗费时间较长的一类战斗行动。特别是灭火时间中,10小时以上的占到43.75%,这说明消防部队在扑救该类火灾的时候,应提前做好打“持久战”的谋划,应在人员、装备、灭火剂和后勤保障上准备充足、调派及时。如2010年7月16日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中,共用了消防水6万吨,泡沫灭火剂1000吨,这就提醒消防部队在该类火灾扑救中,应考虑与本地泡沫灭火剂生产厂家签订应急联勤协议,可一次性调运大批量泡沫液,同时,还要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建立泡沫液的应急调运机制,做到遂行保障及时有效。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长时间火灾扑救中天气变化情况对扑救现场的影响,如炎热和寒冷天气下,战斗人员的轮换以及消暑、保暖措施[6]。(如2011年1月19日的辽宁省抚顺中石油二厂火灾扑救中,当天天气寒冷,气温为-8--24℃,指挥部就科学利用了具有取暖设备的大型客车作为战斗员轮换的中转站和补充体能的后勤供给站,以此来解决19个小时火灾扑救中战斗员的体能补充和替换难题)。技战术措施应用情况分析16起火灾中,充分应用工艺措施灭火成功的有12起,占75%,均是消防队员在厂方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实施关阀断料、输转导流等方式进行,有4起是现场条件不够而无法实施,占25%,这说明在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采取工艺措施灭火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战术。16起火灾中,全部应用了“冷却抑爆”的战术措施,在火灾扑救中均组织了大量的枪(炮)阵地对着火罐、邻近罐进行冷却保护[7],例如,2011年8月29日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火灾扑救中,消防部队共组织了59个枪炮占地对着火罐、邻近罐进行冷却;2011年7月11日的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火灾扑救中,现场共组织了25门水炮进行冷却,供水强度达到了1280升/秒,这些大流量移动式消防水炮的应用和现场不间断的供水是石油化工火灾扑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总体分析结论

必须一次性调集足够多的灭火力量达到现场消防部队要以大兵力多装备集中于火场,占据火场优势展开灭火行动,石油化工火灾蔓延速度快,火场瞬息万变,险情时有突发,后果难以预测[8],能否在火灾发生初期和发展阶段以优势兵力控制局面是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成败的关键[9]。必须优先和充分利用现场的固定消防设施控制火势通常,在进行石化装置消防设计时,除设置了必要的防火设施外,还根据石化装置的规模、火灾危险性及本厂消防力量和邻近消防力量等情况,设置了相应的灭火设施,并配备了合适、足量的灭火剂。例如,装置区之间设置的消防水幕、蒸汽幕,装置区内设置的固定泡沫、固定水炮、带架水枪,中间贮罐及装置顶部设置的雨淋设施,装置平台、框架结构及油泵房设置的蒸气灭火设施等。这些固定灭火设施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是扑救初期火灾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它具有启动快、操作方便、威力大等特点,如果使用得当,可及时控制火势发展,弥补移动式灭火设备的不足。在大型石化火场上科学使用固定灭火设施,往往是变被动为主动,以快制快,及时控制火势,防止发生爆炸,赢得灭火时间,掌握灭火战斗主动权的关键。因此,扑救石油化工火灾一定要改变以移动式灭火设备为主的传统意识,充分利用火场上的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为取得灭火战斗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主动采取工艺措施灭火和大流量枪炮冷却抑爆的技战术措施石油化工生产的连续性很强,一处着火牵动整个生产系统,火势随着物料的源源补给而旺盛不熄[10]。物料流动的蔓延扩展,燃烧的猛烈程度,火情的发展态势,以及火灾的扑救时间都由物料泄漏量或流出量的多少决定。因此,扑救石化装置火灾,控制火势发展的最基本措施,就是关阀断料。同时,石化装置发生火灾,燃烧区内的设备、管道不断增压,当压力超过设备、管道的耐压极限时,即发生物理性爆炸。与此同时,由于金属设备在火焰直接作用或辐射热作用下,壁温升高,机械强度下降。当机械强度下降到一定程度,设备、管道就会变形破裂发生蒸气爆炸,紧接着发生化学性爆炸,有时还会引起连锁反应,使临近设备发生爆炸。确保重点、冷却控制是扑救石油化工火灾过程中消除着火设备、受火势威胁设备发生爆炸危险的最有效措施。

建议

要严格预案制作标准,规范预案内容,着力完善战斗编成、应急联动、战勤保障、火场供剂等环节,切实加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强化战评,着力提高科学施救、安全施救水平。要严格战评制度,深入剖析典型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处置战例,吸取经验和教训。要遵循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客观规律,掌握石油化工火灾易燃、易爆、易中毒、作战时间长、灭火剂消耗量大等特点,加强防爆抑爆、侦检警戒、防护洗消、长时间冷却、大流量供水、远程移动装备操作、紧急撤离等专项训练,明确撤离信号和方法,确保作战行动安全,同时要充分发挥专家的辅助决策作用,合理利用工艺手段施救,提高科学施救水平。

火灾防控措施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致灾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消防难点

1.1蔓延途径多

高层建筑各专业竖井林立,发生火灾时,这些竖井就像高耸的烟囱,构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径。试验证明,烟气竖向扩散速度为3~4m/s,100m的高层建筑在25~35m/s左右,烟气即顺垂直通道从底层扩散到顶层,与此同时,火势也将蔓延扩大。

1.2人员多而密集,安全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将人员疏散到地面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建筑面积大,容纳的人员较多。火灾发生时,电梯必须停止使用,只能通过楼梯进行疏散,而楼梯的容纳量有限,必然会发生拥堵、踩踏事件,来不及疏散的人员极有可能被烟火熏死或烧死,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1.3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难度大

建筑高度高,现有消防车辆及设备满足不了灭火需要,不能及时控制火势而造成火灾扑救困难。特别是消防水供给量及供水高度达不到要求时会延误灭火的时机。

火灾时,空间范围内会充满大量的烟气及水蒸气,而此时,各类排烟设备的自动切断使得通道内的排烟更加困难,据统计,火灾中约70%~80%的人员是由于烟气中毒而窒息死亡的。

2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

火灾致因因素分析是建立防火安全体系和提出防火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的分析高层建筑火灾致灾因素是建立防火安全体系和提出防火对策的必要前提。

火灾的发生、发展并不是瞬时形成的,而是要经历一系列演变的过程。建筑物中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同时存在并发生作用,这只是构成火灾的必要条件;在必要条件具备的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致灾因素(如建筑结构、强度及材料,火灾负荷特性及分布,点火源形成的可能性及强度,消防报警系统、扑救设施,应急对策和人群状况等)才构成火灾的充分条件。

只有具备上述必要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火灾才会发生、发展和蔓延,才会导致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对火灾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得到以火灾事故直接损失为顶上事件构建的局部事件树.如图1所示。

图1以火灾损失为顶上事件构建的事件树

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建筑防火安全态势,关联到建筑物在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的各阶段,人们对防火安全工作的认识及其措施的落实;关联到在各个阶段中,与建筑物相联系的人和人与建筑物(含内部设施、设备等)构成系统的各个交界面,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救火系统和加强“三同时”即:消防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对图1中基本事件作进一步分析,也不难看出,每一缺陷事件的存在都包含着安全管理的要素,即在建筑物“硬件”环境确定以后,加强相关人员安全管理及培养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对建筑物的防火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由于高层建筑火灾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危险事故,全国每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此类事故就达数万起,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并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的认识与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突发火灾的危害程度,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成熟优化的火灾应急预案,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对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不仅可以做到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而且可以发现预防系统的缺陷。两者结合使用,使之相互补充,以完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体系。

3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控制措施

3.1严格电气燃气防火

首先,要选用安全可靠的电气产品和燃气设备器具,供气管道从地面进入大楼前应设置紧急切断阀。其次,电气设备及其线路和燃气设备及其管道要按标准、规范和规定要求安装铺设,不得擅自乱接乱拉乱装。高层建筑应安装高灵敏度的电气短路保护器或漏电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从技防和人防上切实防范电气火灾发生。

3.2严格明火管理

对施工、维修过程中必需进行的明火作业,必须严格审批制度,加强安全监护,落实防范措施。对餐厅、餐馆的火锅、蜡烛、酒精加热炉等应严格限制使用,如果使用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吸烟问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并落实于日常管理中。

3.3严格操作规程

对用火、用电、用气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对涉及用火、用电、用气的操作人员,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自觉遵守操作规程。

3.4严格维修保养制度

对电气设备、燃气设备、机械设备和消防设施等,必须落实部门、落实人员,定期维修保养,发现故障及时修复,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3.5严格消防监测巡查

高层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应覆盖到每个房间、部位和角落,并且要根据不同场所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火灾探测器。通过现代技术监控和传统人工巡查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火灾事故隐患,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3.6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应明确各单位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制定单位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开展防火检查,有关部门应对各建筑的消防安全系统,包括各类消防设施实行定期检查,监督其消防措施落实情况,以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其岗位责任意识,提高消防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合理使用。

3.7消防设计合理、设施齐全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防火设计规范进行,合理布置建筑总体布局和防火分区,并加强排烟设计和安全疏散系统设置,配备各种类型及功用的消防设施,并试图开发智能化的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以形成一种智能火灾监控与消防系统,该系统可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规模、火灾载荷、危险性、事故后果以及疏散和扑救的难易程度,确定相应的消防设计及设施配套方案。

3.8制定高层建筑火灾应急预案

应根据不同高层建筑的特点,包括楼高、层数、建筑结构及通道设置、建筑物的材料及耐火性能、火势蔓延的可能方式与强度等制定火灾发生时的灭火措施、供水方式、所需灭火力量、抢救被困人员和输运贵重物资的通道或方式等。

在高层建筑外,对于火灾外场的救援也应制订应急预案,如消防人员登高救援的方式、消防车辆通道的疏通、操作场地的确保等。

3.9控制火灾扩大的措施―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分隔是控制火灾规模、阻止火灾扩大的基本手段。

⑴面积分区

对体量大、规模大的高层建筑,应按照消防技术规范,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防火分区分隔。

⑵功能分区

对不同用途的部位、场所应进行防火分区。如对厨房间、配电间、设备用房、餐饮场所、娱乐场所、宾馆客房等,应根据功能划分,分别采用一定耐火等级的实体隔墙和防火门等进行防火分隔。

⑶井道分隔

对电梯井、电缆井、燃气管井、给排水管井、衣物滑槽井、暖通风井等竖向井道,必须采用相应耐火等级的隔墙和防火门、防火阀,与其他部位进行分隔。

⑷层间分隔

原则上每一个层面应形成一个防火分区。各种管道穿过楼板时,必须在其穿越楼板处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对共享空间,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对玻璃幕墙应采取设置窗间墙、窗槛墙或防火实体裙墙等阻止火热向上卷叠扩展的防火措施。在室内布置喷淋时,应考虑外墙窗口等开口部位的保护需求。

⑸房间分隔

高层建筑中的旅馆客房、医院病房、办公室等之间,应用不燃材料分隔到结构梁板底部,使各个房间成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单元。

4消防设施智能化

智能化的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扑灭火灾、控制火势扩大的有效措施。

4.1设计

科学设计是基础。早期报警、早期灭火,是控制火灾范围的有效技术支撑。因此,在高层建筑除了安装普通的室内消火栓、消防软管水喉外,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系统地、全方位地设计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烟排烟系统,并根据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原则选用消防设备。

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消防技术和先进消防设备,如高灵敏度的早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漏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远程消防设施监控系统、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自动定位射水灭火系统、厨房灶台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自动排烟窗等等,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火灾防控能力。

4.2施工

施工质量是根本。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涉及整个建筑的消防安全,施工必须精心组织,应按照审核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不得随意更改设计。采用的设备材料必须严格把关,防止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对消防产品、阻燃装修材料、防火涂料等,在安装使用前应进行抽样见证检验,以确保工程消防安全质量。

4.3竣工验收

验收是关键。竣工验收是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严格把好关。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系统和钢结构防火喷涂工程,应委托具有专业资质和技术力量的机构进行检测。

5结语

消防安全是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不断的开展研究应用防消火灾理论对策和实施普及公共消防安全知识及防消技能实训,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灾防控措施篇7

【关键词】消防部队;消防监督;消防管理

虽然我国的消防工作制度已经基本完善,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排查和大整治工作,但是由于整治排查底气不足,大型火灾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基层监督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经常出现,所以,提升基层消防监督管理的工作效能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升消防监督干部和消防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

消防监督干部的的监督指导工作到位了,能有效的减少火灾发生的环境,帮助社会单位及个人理解消防知识和技能,确保各种火灾防控技术措施执行到位,促进基层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消防监督干部的业务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火灾防控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能。所以,注重消防监督干部的岗前培训,防火岗位新近的人员,必须拥有公安岗位的资格证,并且取得岗前培训的合格证和能够胜任当前的工作,还要设立专门的消防监督干部培训基地和设施自动模拟系统,并对消防监督干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注重技术人才的储备,技术人才是一个地区或单位的智囊团,能够为制定火灾防控措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引导。所以,一个地区或者单位要注重消防监督技术人才的储备。设置专人专岗,实行消防监督干部个人责任制,明确消防监督干部的个人职责与工作责任,以适应火灾防控工作的问责制。同时,在调动火灾防控的建审员、法制员和火调员时,要充分考虑岗位建设的可持续性。消防工作人员是火灾防控工作开展的基本要素,消防设备的检测、维护、保养,消防产品的设计、应用等各个方面的业务技术要求都很高,所以,对于消防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其业务技能水平,实施消防知识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保证消防工作人员是持证上岗,培养大量的专业消防工作人员[1]。

2.不断提高消防工作问责体系和消防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的技术含量

2.1提高消防工作问责体系中的技术含量

在消防工作问责体系中,要时刻关注火灾高发的群体、重点环节以及火灾防控工作的实战需求。通过不断提升消防工作问责体系中的技术含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帮助基层消防监督管理部门解决部门技术问题,提升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效能。基层消防监督管理部门要在火灾发生之后,及时分析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并利用科学追踪技术对火灾的原因进行追踪。同时,通过提升消防工作问责体系中的技术含量,可以解决消防无限责任的瓶颈问题,有效提升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例如,通过推广使用推闩式门锁,有利于解决由于安全出口上锁而出现在火灾中群死群伤的现象,同时还能起到防盗的作用。此外基层消防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改进无法正常使用的消防设备,或是对消防设备进行智能化安装、人为控制,以提高技术防控在火灾防控中的可靠性。

2.2提高消防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的技术含量

火灾防控中的技术防控是提升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效能的有力保障,所以,在实施火灾技术防控时,要明确规定技术防控的标准、消防人员的技术要求和单位的技术防控设备,以保证各种火灾防控措施在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比如实施专业消防人员、消防工程师等消防技术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书;发展产品认定、风险评估、设施维修等专门的消防服务机构;建立消防协会,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火灾防控中推广消防产品[2]。

3.加强源头管控和政策法规制订的消防技术推广

3.1加强源头管控环节的消防技术推广

源头管控是火灾防控关键手段。建筑消防和消防产品是目前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源头管控的主要领域。源头管控的对象主要是建筑行业的施工设计、施工现场、监理单位和行政部门,消防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经营单位。因为只有对先进的消防产品、消防技术和消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消防技术产品和规范。对在建筑行业中使用到的防火涂料和外墙保温材料,就要在建筑的消防设计、行政部门和相关设施的安装等源头实施防控,保证消防安全实施的完整。

3.2加强政策法规制订环节的消防技术的推广

消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进行消防科学技术创新时要多个部门、专业、机构共同协作,并且还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各界社会科研力量的参与。因为只用消防科技的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步调一致,并匹配于社会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与当前的普法教育结合,才能够得到普遍的推广与使用。比如,在整治彩钢板、保温材料、钢结构或电气等建筑行业火灾防控时,就要在现有建筑行业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明确制定统一的防水设计要求、施工标准,使用先进的火灾防控技术产品与措施,以推荐火灾防控工作的整治工作,有效的预防火灾的发生[3]。

4.强化社会普通单位场所和火灾高危场所的火灾技术防控

4.1强化社会普通单位场所的火灾技术防控

消防单位以外的所有社会场所统一称之为社会普通单位场所,这样的场所众多,并且一般都比较小,杂、乱,社会功能多样,建筑复杂,消防管理能力比较差,且消防意识比较弱,消防设施的资金投入少,是火灾多发的地带。所以,对于社会普通场所要做好火灾防控的宣传工作,提升场所类管理人员的消防意识,并在现存的火灾技术防空设备,提高各个单位火灾技术防控的技术含量,并加强开发自动灭火器等成本较低的技术防控设施,使之能够适应单位的经济能力。

4.2强化火灾高危场所的火灾技术防控

容易发生火灾,并容易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单位,被称为火灾高危场所。比如,人员较为集中或者经营面积比较大的大型商场;生产或储备大量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火灾高危场所都比较容易发生火灾,损失和伤亡一般都较大,且火灾扑救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强化火灾高危场所的技术防控,要加强消防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先进技术的使用,建立科学全面的火灾隐患检查、消防知识旋床和消防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等管理制度,制定高要求、高标准的技术防控措施,加快引进消防先进科技产品的运用,应用城市火灾的远程控制、高层建筑火灾预警系统,集中人群火灾逃生和求援的多入口柔性滑道等高水平火灾防控技术。首先,应全面开展火灾高危单位申报登记工作。凡确定为火灾高危单位的,严禁擅自变更。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能够确定相关单位属于火灾高危单位的,应当直接予以备案登记,告知相关单位,并报告市政府将其纳入到高危单位管理中。符合界定标准未办理登记或者故意隐瞒信息、提供虚假信息的单位,消防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各级政府要建立火灾高危单位公告制度,于每年年初对公安机关统计上报的本辖区火灾高危单位,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其次,应将消防安全评估与信用等级、保险费率挂钩。火灾高危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安全评估机构,每年对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出具消防安全评估报告。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驻菏各财产保险公司要将消防安全评估结果与单位信用等级、保险费率挂钩,根据评估结论对火灾高危单位信贷利率和保险费率适当降低或提高。同时,还要及时归纳火灾高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并以火灾发生的原因为基础,加强日常的管理,并对现场的防控技术进行改进,实施智能化和人性化控制,并使之满足建筑结构的需求,能够符合特定环境的特定需求。如果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因为安全出口不畅而造成大型的人员伤亡,就要改进这类场所的门锁问题,最好是使用闩性门锁。利用技术防控措施自动启用消防设施,来解决消防防控室无人值班的问题,以提升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钱志英.提升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效能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11:1292-1294.

火灾防控措施篇8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防火控制:防火门、防火卷帘门控制平常时候的防火门是开启的,一旦火灾发生,便可通过自动或者手动将它关闭,防止火势蔓延。防火卷帘门一般设置于防火分区的通道口位置,在火灾发生的时候,防火卷帘根据消防控制指令,先下放一部分卷帘,以让人员疏散,一段时间之后,启动相关的控制装置,卷帘下放到最低,形成防火隔离,控制火势,防止火势蔓延。在控制过程中,要经常检测防火卷帘门、探测器是否正常,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2其他控制:排烟、正压送风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管理火灾发生以后,产生的大量浓烟对身体非常有害,不仅影响人员的撤离,也给灭火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在火灾发生之后要及时的排除浓烟。排烟、正压送风系统由排烟阀门、排烟风机、送风机等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排烟阀门是关闭的,火灾发生之后,阀门开启,空间内的其他送风机、排风机关闭,以防止火势蔓延。在火灾发生以后,火灾应急照明打开,平常的照明系统关闭。火灾应急照明系统包括安全照明、疏散照明、备用照明,以保证火灾发生后正常的照明需求。电梯管理是指火灾发生之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对电梯的运行管理。电梯管理有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火灾发生的时候,消防中心向电梯发出信号,电梯自动降到最底层。

二、目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以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本身的问题,二是日常管理上的问题。

1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的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联动设备动作的不规范问题。在建筑工程模拟火灾现场,火灾楼层所有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所有动作都会进行一遍,实际上这些联动设备动作间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次报警和二次报警,其联动设备动作是不同的。其次是防火门防火卷帘两侧探测器的设置上存在问题。采用不同的规范对防火门和防火卷帘两侧的探测器进行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在感烟探测器的警报响起之后,其动作时不一样的。规范之间的区别在专用探测器上,采用一般探测器,防火区内任意一点都可以触动卷帘就开始动作,而采用专用探测器的话,只有烟飘到防火门、防火卷帘时,它们才会开始动作。一般而言,对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自动报警系统关注得最多的是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维修、故障等方面都研究得较多,但是由于软件引起的故障则关注较少。对设备自身各方面故障的原因都进行了分析探讨,但对认为造成的故障则研究分析得较少。整体而言,对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分析都只着眼于一个方面,没有做到全方位的系统分析,从而没有形成对自动报警系统故障发生原因的全面认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自动报警系统的设备设置上也存在问题。

2日常管理缺陷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作用一般只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显现,很多人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是很重视,给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带来了安全隐患,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安全威胁。日常管理的现状是,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没火灾的时候就很少人管,有没有问题不了解,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一旦火灾发生,相关的设备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耽误了救灾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为管理不善,容易导致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灭火控制、防火门、卷帘门控制、排烟、正压送风控制等出现问题。要及时的检测、维护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以保证在火灾没发生的时候,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起到良好的控制火势、灭火的作用。

三、提高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措施

1优化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针对目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特别是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上存在的缺陷,要改善这一控制系统,首先就要优化该系统的设计,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要选用合格的产品,这是整个报警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另外要提高报警器的可靠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是在设计上要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法。目前自动报警系统的软件设计有三种方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设计的时候要集中三种方法的优点,保证报警器的稳定性。在设计好之后还要该软件进行严格的测试,保证软件运行的时候能够发生正常的发挥作用,及时的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在软件投入使用之后还要注意对它的日常维护。其次要保证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传输介质的质量,保证布线的质量。最后要提高控制器的硬件。保证硬件各元件的质量,按规范来对各元件进行组装,对影响控制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抑制不利因素对控制器的影响。

2提高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所处的环境不同,面对的干扰因素也会不同,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因素较多。要提高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抑制干扰源和阻断干扰耦合通道。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硬件措施、接地和屏蔽措施、滤波措施。硬件措施是指在安装报警系统的时候,要合理的选型、布线、按规范安装,减少不必要故障的发生。接地和屏蔽措施是指报警器与探测器的设计过程而言的。控制器的外壳、外壳与大地之间均应用导线连接,探测器的中间需要有金属,形成一个屏蔽层,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导体。滤波措施是指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电源系统、信号的传输上运用滤波技术加装共模扼流圈。

3加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日常管理

要改变过去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管理上不足的地方,加强对它的日常管理维护,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它的正常运行,保证它作用的正常发挥。加强对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管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提高相应管理维护人员的素质。要经常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在选择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管理、操作维护人员的时候要选择那种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过硬、处理突发紧急事件能力强的的人,而且还要经过的专门的培训或者取得相关的资格后才能上岗。

四、结语

火灾防控措施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安部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夏季火灾防控工作,确保我镇夏季火灾形势高度稳定,按照《__市2015年度夏季火灾防控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青花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结合我镇消防安全形势及夏季火灾多发、易发实际,通过强化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及群众参与,集中整治全镇火灾隐患,进一步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职责,提高社会单位自我管理水平,夯实消防基层基础,增强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确保夏季全镇不发生

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成立青花镇 2015年度夏季火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镇长__组长,纪委书记__、党委委员__、派出所所长__任副组长,安全维稳办工作人员、各村(社区)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维稳办,__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镇夏季火灾防控工作的整体协调、组织、指导工作。

(一)加强政府统筹夯实消防建设基础。结合“十二五”消防规划及 2015年消防工作政府目标责任,加强政府领导,做好统筹组织及保障支持,推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推动消防规划制(修)订工作。组织编制修订消防规划、对总体规划调整或消防规划到期的及时修订,消除消防规划空白,确保消防规划与场镇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填补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欠账。摸清消火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的“欠账”,形成清单,逐项制定补建计划并按照年度任务加快建设进度,全面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责任。

3.加强消防应急队伍建设。加强消防应急队伍训练和排演,严格落实经费、人员、装备。

(二)落实职责措施强化行业部门监管。加强消防安全职责落实,加强工作督导,落实工作制度,全力确保全镇消防安全形势保持高度稳定。

1.提升消防监管能力。组织开展消防监管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切实增强开展消防工作、检查发现及督促整改消防隐患能力。

2.加强消防安全治理。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找准消防安全突出问题,拉出隐患清单,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一批消防安全隐患。加强行业从业人员宣传培训,将消防安全知识及火灾报警、扑救初起火灾及组织逃生自救纳入岗前、日常培训内容,增强行业体系消防安全综合水平。

(三)紧盯重点领域全力整治火灾隐患。要结合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加强工作统筹组织,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存量,抑制增量,不断净化全是消防安全环境。

1.全力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及区域性火灾隐患。对我镇的重大火灾隐患和区域性火灾隐患,要制定整改计划及推进进度表,明确整改时限,加强统筹协调,破解难题,落实整改资金,确保及时销案。

2.扎实开展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治理。要组织安办、派出所、社区等力量,6月__日前全面完成高层地下建筑排查,并对发现隐患逐一登记。6月底前,要对排查出的隐患和违法行为依法处罚及整治,要将高层地下建筑消防控制室人员持证上岗、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情况作为整治重点,督促落实持证上岗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对制度未落实的依法查处。对构成重大火灾隐患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要采取政府挂牌督办,对危险部位要实施关停等强制措施。

3.推动石油化工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治理。要认真落实公安部关于石油化工企业整治及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治理工作要求,对全镇内石油化工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隐患再次进行摸排,督促企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及日常消防安全巡查。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摸排,确保 6月10日前全面完成摸排工作。要加强联合执法,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违规住人的一律督促搬离、对使用彩钢板等材料擅自搭建临时建筑的一律予以拆除,并指导企业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或者简

易喷淋设施,增强抵御火灾能力。4.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管。加强对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网吧、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督促单位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大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专兼职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和保安等五类人员培训力度,全面落实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安全用火用电制度,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四)强化媒体引导加强教育培训。要加大信息报送力度,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文广站要结合夏季火灾多发易发实际及规律,通过电视、报刊、短信、微信、微博、电影放映前播出消防安全提示等平台形式,深入宣传夏季火灾预防知识。要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七进”活动,学校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努力推动消防知识进教材、进课堂,通过普及火灾预防及逃生自救知识,切实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

(五)强化执勤备战做好救援准备。安全维稳办、消防安全应急队伍要结合夏季火灾救援及石油化工、高速路段交通事故、洪涝灾害等抢险救援任务繁重等实际,加强业务训练及熟悉演练。要督促指导石油化工企业加强灭火救援药剂储备、车辆装备配备和企业消防队伍建设,增强应对初起火灾事故能力,做到“打早,打小”,避免形成重特大火灾事故,全力减小火灾造成损失及影响。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__日前)。要组织召开会议专题动员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宣传资源广泛发动,营造社会舆论声势。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__日至 9月__日)。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对照工作内容,全面推动落实,全力做好火灾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确保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清楚、整治成效明显。

(三)总结考核阶段(9月20日前)。组织对全镇夏季火灾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查找工作不足,建立提升火灾防范工作长效机制,此项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行业系统、部门年度消防工作考核内容,并对考评结果进行通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夏季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加强消防现实斗争、夯实火灾防控基础、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级召开会议动员部署,认真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既要通过专项治理稳定火灾形势,又要带动基层基础工作、促进源头治理,提升全社会火灾防控水平。

火灾防控措施篇10

【关键词】自动消防设施;高层建筑;火灾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Automatic Fire - fighting Facilities in High - rise Building Fire Prevention

Zhang Zhi-hua

(Lulia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ublic Security Fire Brigade Fenyang brigade Fenyang Shanxi 032200)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re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its danger, meanwhile explains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automatic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fire of high-rise building effectively from early warning, automatic fire suppression, separation of fire prevention, evacuation and guidance, internal firefighting and mechanical smoke evacuation, thereby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igh-rise building.

【Key words】Automatic fire-fighting facilities;High-rise building;Fire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趋势,这些“钢筋混凝土”的巨人们在繁荣城市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重大的火灾隐患。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高、体积大、人员多、功能繁杂,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火灾损失及其严重。而传统的以人为主的消防管理模式和靠外部救援的灭火作战方式已根本不能适应高层建筑的消防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对于迅速探知并扑灭初期火灾,提高建筑物抵御火灾的能力,保护建筑物消防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高层建筑及其发生火灾的因素

2005年,我国对高层建筑有了明确的规定,即超过十层或二十四米的住宅建筑或其他民用建筑都称为高层建筑。这些建筑都是人员和物资密集型的场所,也是火灾的高发区域。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由于高层建筑的复杂性,其发生火灾的因素也十分复杂,一般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因素。

1.1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包括火势的控制、人员的疏散和火灾扑救。火势的控制主要是火势蔓延快慢的控制。这是因为高层建筑一般都有很多管道竖井,例如电缆井、电梯竖井、煤气管道井、水管道、通风管道和消防给水管道等等。如果这些管道竖井在建筑水管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处理,一旦发生火灾就是会形成烟囱效应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人员的疏散主要是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垂直疏散的距离较远和建筑内部的人员十分密集。如果发生火灾,楼梯一般是主要的疏散通道,但人下楼梯的速度要远远小于火势蔓延的速度,导致人员疏散困难。火灾扑救时主要受消防设施的影响,没有性能优越的消防设施,就很难有效的控制火势,其次受消防人员的体力影响,如果出现体力不支,也给火灾扑救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伤及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

1.2 外来因素 外来因素主要是指一些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风和雷击。风力的大小与火灾蔓延的速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是楼高风大,一旦发生火灾,在开启外窗时,形成空气对流,在风的吹动下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另外,雷击是引发火灾的一大因素。主要是因为高层建筑很大,其落雷的几率相对较大,而且层数越高受雷击的次数就会越多。而我国高层建筑目前普遍采用的避雷措施就是将悄诘闹鞲纸钣美唇拥兀如果施工不当留下安全隐患,在雷击时就极易引生火灾。

1.3 人为因素 目前我国许多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根源都是来自于人为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缺乏防火的考虑施工中蔓延很好的处理各种缝隙,对高层建筑的各种管道竖井没有采取水平分割或有效的防火墙。另外还有使用建筑物不当和存在很多可燃物等等。

2. 自动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物中的重要性

所谓自动消防设施就是一旦发生火灾时自动启动的火灾控制系统。它是高层建筑物的消防安全与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保障,是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发生火灾时,自动报警系统不仅能争取疏散人员的时间,保证火灾扑救的及时性,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自动消防设施一般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和防火分隔系统等。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安置在高层建筑物必备的自动消防设施之一。是由火灾报警装置、触发器件和火灾警报装置及一些辅助装置而组成。它不仅能争取疏散时间,还能保证扑救火灾的及时有效性。另外它也是人们早期发现火情的好帮手,还能督促人们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控火灾。控制中心的报警系统能够通过烟雾、温度和红外线的感觉探出火情,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应急照明、消防控制联动和广播等指令,以警示人员尽快安全撤离火灾现场和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灭火救灾等防控措施。我国很多地方的管理人员都已经将高层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与当地消防部门进行直接连通,只要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就能在第一时间接到报警信号并且将调度信号发送给消防中心去灭火,从而防止错过最佳的扑救时机。

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为提高高层建筑火灾的防控能力,我国绝大部分的高层建筑都装有自动喷水系统。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虽然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但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扑灭初期火灾的首选灭火设备还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为它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经济实用性强、灭火效果好等优点,是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消防设施之一。

2.3 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一般由防火阀、送排风管道、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管井等设备组合而成。防烟系统的一般是在楼梯间正压送风,而且防烟分区与机械排烟系统排出的烟量有必然的联系。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一般分为机械排烟设施与活动式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防烟设施则一般分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与活动式外窗自然排烟设施。

2.4 防火分隔系统 防火分隔设施是指在一定时间能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空间内,阻止其蔓延扩大的一系列分隔设施。常用的防火分隔设施有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阻火圈等。其中防火卷帘是现代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防火设施,它的结构设计方面采用的是卷轴内藏这一特点,使得其结构合理而紧凑,具有防火、隔烟、抑制火灾横向和竖向蔓延、保护人员疏散的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是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消防设施。

3. 自动消防设施有效防控高层建筑火灾的应用

在高层建筑防火工作中,自动消防设施是有效防控火灾的重要设备之一。以下就分别从自动消防设施的早期预警、自动灭火、防火分隔、诱导疏散、辅助内攻、机械防排烟六个方面谈谈自动消防设施有效防控高层建筑火灾的具体应用。

3.1 早期预警 将火灾报警系统应用在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体系之中,是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应用的最多的消防设施之一。因为它不仅能够探测火灾发生的情况,实现早期自动报警与联动灭火,也是有效防控火灾的第一道防线,更是全部自动消防设施的中心区域和指令发源地。在高层建筑的火灾中,是对单位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的早期预警,为人员的安全撤离争取宝贵的时间。

3.2 自动灭火 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把作为自动消防设施之一的自动灭火系统就应用在高层建筑消防设施之中。它一般可以分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安全防控火灾设备之一。

3.3 防火分隔 高层建筑内部防火分隔的基本单元是防火分区,主要是应用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等防火分隔物将建筑分隔成相对安全的区域,以实现限制起火区域、防止火灾蔓延扩大的作用。

3.4 诱导疏散 应用应急照明系统、灯光疏散指示系统、应急广播等自动消防设施是火灾时诱导人员疏散的主要设施。火灾发生后,安全疏散设施是否正常工作,对减少火灾人员伤亡至关重要。高层建筑由于高度高、层数多、设备杂,各种管路交错纵横,火势一旦失去控制蔓延极为迅速,加之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等特点。依靠消防队员到场对被困人员进行大规模疏散几乎不具备可操作性。当前世界上被广泛应用的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中,对人员疏散安全评估采取的通行技术路线是通过设定火灾模拟场景,建立人员疏散模型,在对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可用安全疏散时间进行计算比较后,对建筑防火设计进行评价和修改,其最主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人要自主疏散到防烟楼梯间、避难层或室外等安全区域。

3.5 辅助内攻 高层建筑内自动消防设施往往配置比较完备,基本具有灭火战斗所需要的供水、排烟、阻火、疏散等主要必备设施。因此,在第一时间内正确应用高层建筑自酉防设施,展开内攻近战,才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一是可以应用消防控制中心辅助侦查火情,了解最先发生火灾的部位和蔓延方向,确认防火卷帘、防排烟、喷淋等系统是否启动;二是可以及时启动消防泵供水,优先利用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相比于单纯依靠人工铺设水带灭火省时省力,提高处置效率。三是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喷淋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系统供水,利用已开启洒水喷头直接作用于着火区域,并可以设立更多的水枪阵地,从而赢得灭火战斗的主动权。四是利用远程控制设备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阻止火势蔓延,并依托防火分隔设置灭火阵地。五是启动机械防排烟系统,有效地排除烟雾。六是开启火灾应急广播,分层、分区下达疏散命令,利用建筑内部各类疏散指示标志,指明疏散途径。引导被困人员有序疏散,防止出现惊慌,造成疏散通道拥挤、堵塞。

3.6 机械防排烟 高层建筑因为存在“烟囱效应”,火灾蔓延速度非常快,人员疏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机械防排烟的目的是确保在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机械防排烟的重要工程就是“风道”。高层建筑多采用竖向风道,当砌块砌到梁时,内表无法砌齐。因此,设计中最好不要选择土建风道。相关的科研单位要尽可能的开发出可作竖向风道的新材料,如质量轻、防火性强的无机材料。最好能由工厂进行定型化生产,便于整体风道的安装。

总之,实现自动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中普遍应用,对有效控制和扑灭火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各项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加大自动消防设施的普及力度和维护管理,尽可能的遏制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以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明亮.河南某大型高层综合性建筑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06).

[2] 李伟民.重庆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预防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11).

[3] 苏一娜.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4] 傅梦.高层建筑外装修火灾特性及防火对策[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1(01).

[5] 胡涛.对当前高层建筑防火问题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