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3 15:10:18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1

一是全面摸底

针对工作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普查对象进行筛查,确定普查对象名单。同时对普查数据资料认真登记,分类录入。为确保普查摸底工作质量,本次普查工作首先采取拉网式在基层普查中以“不缺不漏”为主要原则,全面摸底。

二是登记造册

由普查员采取地毯式清查方式,挨家挨户上门开展清查登记,耐心向被普查单位(户)询问、登记,编造成册。

三是分类录入

将全部清查摸底表进行分类、核对和电脑录入。

四是数据核查

将上报的清查摸底情况,与工商、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库进行核对,对存在疑问的,反馈到各基层点实地核实,直到核实清楚为止。

五是拾遗补漏阶段

普查员们将现有的单位名录库与区普查小组下发企业库数据库进行核对,梳理出尚未接受普查的企业、个人名单。再派普查员们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力争做到了无企业漏户。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2

2019年,我县将西瑶乡谷富塘村省级美丽乡村、麦市镇下庄村市级美丽乡村和水东镇柳坪村县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全县重点民生工程来抓,结合实际,扎实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

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今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县委全会报告和县政府工作报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了《临武县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和《临武县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细化了目标任务,确定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组抓项目落实,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

二、加强宣传发动,群众主体抓创建

为了扎实搞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使乡村更加美丽,农村社会更加和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加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五美”要求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三、加强统筹谋划,因村制宜抓创建

严格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大标准开展创建工作。一是优化布局。三个村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充分依托山水林田自然资源禀赋,彰显自然美景,突出乡土风情,做好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谷富塘村以“龙文化”为主题,依托古村提质改造,挖掘古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重点打造旅游乡村;下庄村依托规范农村建房和异地扶贫搬迁,重点打造美丽新村;柳坪村主要实施新农村建设提质改造,重点打造宜居环境。二是优化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产业,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提供有力支撑。谷富塘村继续做大做强村纯净水水厂、竹器加工厂、无公害水稻基地、油茶林基地和南丰蜜桔基地等传统特色产业,重点打造旅游乡村;下庄村依托煤炭开采,重点发展煤炭销售和运输业;柳坪村重点发展壮大大冲辣椒种植和山羊养殖业。今年1-10月,谷富塘村、下庄村、柳坪村的产业总产值分别为0.62亿元、1.13亿元、0.11亿元。2018年度,三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以上。三是优化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卫生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拆危拆旧等环境治理工程。三个村按标准配置了专职保洁员,村庄保洁常态化。谷富塘村和下庄村建好了村庄污水处理工程,柳坪村正在建设。三个村的旱厕全部拆除,危旧房基本拆除,建好了公厕,卫生厕所使用率达98%。四是优化生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基础建设。谷富塘村投入3000多万元,建好了村景观塘和休闲文化广场,油化了通村公路和环村公路,立面改造民房140间,实施了绿化和亮化工程。下庄村投入1800多万元,完成了规范农村建房122栋,水、路、电、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柳坪村投入500多万元正在建设村庄环村公路、污水处理工程、文化广场等基础建设项目,预计年底全部完工。五是优化风尚。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的重要任务,引导农民群众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订了村规民约,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强化自我约束机制,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和洁净户评选活动,引领百姓发扬传统美德,改变陋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培育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古村文化、农耕文化,收集传统故事、传统习俗,建设民族村落,涵养文化底蕴,让乡土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的灵魂,确保乡愁的记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活动,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等议事机构,遏制农村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四、加强资金投入,后盾有力抓创建

为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有力开展,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民自筹为主、社会捐助参与、帮扶筹资共建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资金。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必须自筹建设资金100万元以上,县财政将按1:2的比例配套安排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奖补资金(即县财政配套奖补资金为示范创建村自筹投入资金的一半)。另外对农户拆除一座旱厕,县财政奖补600元,改建一座户厕奖补1500元,建一座4蹲位卫生公厕奖补35000元,每增加一个蹲位奖补6000元,每座卫生公厕奖补不超过5万元。目前,县财政分别投入谷富塘村、下庄村和柳坪村1700万元、500万元和200万元。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3

一、张马村基本情况

张马村位于有上海市"后花园"美称的青浦区西南面,是江南古镇朱家角南大门,呈现江南水乡特色,水陆两路交通便捷,陆路距G50高速5公里,沈太路贯穿全村。村东南面与松江区交界,西靠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北与李庄村接壤。

张马村从2009年10月开始新农村建设,至今已达到两个全面完成和三个百分百,即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全面完成、村庄改造全面完成、农村污水纳管率100﹪、农田棚舍整治率100%以及土地流转率100%.

张马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按照"物品堆放整齐美、卫生清洁环境美、花木茂盛绿化美、身心健康生活美"的四美要求,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抢抓机遇,创新破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实效。

二、工作措施

在上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村两委的全力部署下,在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张马村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进展比较顺利。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朱家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各条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了由张马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村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例会制度,每周二在张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召开项目推进会,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开展讨论、分析、解决,使每一项工作都能按工作计划开展,确保各个项目顺利完成。

(二)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主动

(三)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品位

1、做美村庄,制定建设规划。

委托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上海分院对张马村美丽乡村进行整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生产高效、生活宜居为目标,以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旅游农业为中心任务,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依托千年古镇朱家角镇的历史底蕴及张马村现有的"三园一岛"发展和正在规划的湿地公园为旅游产业,将张马村建成"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2、做强产业,制定发展规划。

朱家角镇将"美丽乡村"下定义不单单是一个村,而是一个片区。将朱枫公路以东,沈砖公路以南作为朱家角镇农业大有可为之处,传统农作物的高科技种植、农机配备的引入、家庭农场的培育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都将在这里体现,最终达到农民富的目的。张马村作为一个试点先行建设。

做强产业,做好项目,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动创建工作。张马村形成了"三园一岛",即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寻梦园香草农场、泖塔农情园、浦江蓝莓园等企业入驻,以上海太阳岛为依托、沈太路为轴线的观光、旅游新型农业产业链。现今,张马村培育了22个家庭农场,在农民+家庭农产+合作社的基础模式上加上有一定资金、懂营销的财团,带领整个家庭农场走向更高层次。

最近在区政府的关心下,已经恰谈成功的上海市郊区第一家开放式农村生态公园正在具体规划中,此项目集蓝莓庄园、水上森林、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等项目为一体。这个项目的的落地将是推动张马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实现农民富的重要载体。

三、建设内容

(一)明确建设项目,突出创建工作重点

(二)齐心协力抓进度,确保项目顺利进展

经过各部门几个月的通力合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大多数项目已完成,有些正在推进中:

①泖塔圩区生态堤防:土方工程目前已完成。

②七彩长廊工程:沈太路两侧(张马村村部——寻梦园入口)地块由原来的荒草堆变成如今的树林,目前已完成填土、乔木种植工作,灌木及地被植物的种植基本完成,选用多种开花灌木搭配色彩鲜艳的草花及地被进行点缀,使七彩长廊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欣赏效果。

③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共2个项目,坟浜圩区小农水利已经开工,其余圩区耕地农田设施建设2015年1月份开工。

④生态河道治理工程:14条河全部启动。

⑤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目前有机垃圾回收站选址工作已完成,正在设计具体方案。

⑥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月潭江桥梁12月启动改建;张马村江桥梁即将启动;其余6顶桥路在设计过程中。

⑧庭院经济:既可观赏、又可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莫家村农户家已基本完成绿篱及果树的种植。

⑩泖塔圩区生态林:野生保护和生态庄园正在规划中。

其他项目:薰衣草生产基地与中国樱桃生产基地项目未启动。

四、规划目标

张马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通过创建美丽乡村,使生态得到进一步改善,村庄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张马村的规划定位中重要的一点是发展农业旅游,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对农业旅游项目的布局和营建,最后完成从农业旅游到旅游农业的华丽转身。美丽乡村建设也自然水到渠成。

五、碰到的困难与问题

(一)项目审批时间长与加快项目推进间存在一定矛盾

1、农田水利、生态河道等项目需要种植大量绿化,绿化种植有着很强的气候要求,错过了最佳种植季节,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

2、原计划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张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目前的审批进度,项目在年底完成很困难。

(二)部门沟通与协作需要增强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4

一、着力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始终把学习当作强素质的重要途径抓好抓实。一是注重做好理论知识的学习。全年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美丽乡村(扶贫)工作相关文件和讲话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精确把握要点精髓,做到早掌握、早贯彻、早落实,思想上、行动上始终自觉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抓好业务知识学习。为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我围绕自身工作特点,认真学习有关新农村指导员需要掌握的政策法规和任务要求,以及有关农村、农业、产业、技术等知识。三是严格执行工作队员驻村工作纪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尊重当地风俗,遵守村规民约,切实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到户、不侵民不扰民”,每月到驻村工作时间均达20天以上。

二、着力抓好党的建设,打造强有力村“两委”干部队伍

(二)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党员和群众的理论水平,开拓视野,拓宽致富渠道,制定了村民学习计划,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有关农村发展、助农增收、农业增效的书籍,重点学习了有关清洁乡村、烤烟、林果产业、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和知识,坚持以正确的思路引导村民解放思想、勤劳致富。

(三)做好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XX全村有党员XX名,为解决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我认真协助村支部积极发现和培养年轻优秀党员,并注重加强党员对新农村建设理念、致富理念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全年组织学习了十八大、大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介绍了我县铁耕村、大深坝村、下湾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先进经验,有效增强党员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全年共培训党员XX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名,发展党员X名。

(四)全力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2014年是村(社区)“两委”换届之年,能否顺利完成换届,选好选强村“两委”班子,将直接决定XX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我积极配合XX村党委按照换届选举规定程序,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到9月上旬,已按时完成了“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实现了“和谐换届、阳光选举”的目标。

三、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积极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建立健全XX村保洁长效机制,落实保洁经费和保洁人员;向县XX局争取清洁工程帮扶资金2000元,进一步完善和夯实了清洁工程基础;带领村民深入开展“清洁城乡、清洁江河、清洁田园”环境大整治活动日活动,优化了发展环境,农村面貌有了大变化。

(二)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XX村水利、交通落后等情况,我积极向有关单位汇报请示,协调县水电局、交通局、财政局等单位,规划发展项目,积极争取涉农资金。目前,XX村饮水工程项目、灌溉渠道建设项目已上报区水利厅,等待审核批复;已落实水泥20吨,对今年汛期水毁渠道进行了定点修复。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5

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所有要素。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内涵,促进新型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各项服务措施,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建设美丽乡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节约利用,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节能减排和降耗治污的绿色城镇建设。因此,必须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切实抓紧抓好。

建设美丽乡村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级地方与政府加强和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规律,更好的密切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有效地提高领导能力的科学性。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端正认识,充分了解建设美丽乡村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改革历程从农村起步和突破,改革开放又推动农村经济迅猛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生活水平呈阶梯式增长,农副产品产量稳步提高,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为世界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相比较,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程度仍存在很大差距,提升农民居住环境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基础设施不健全,工作体制不顺。受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前的基础设施情况也大不相同。经济好的地区基础设施会健全一些,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投入的资金和物力要多一些。有些地方政府在建设美丽乡村规划中,没有组织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走访调研,导致规划脱离实际,考虑问题不周全,或规划与施工脱节,建设中无人监管和指导等现象出现。

②生态经济发展不协调,缺乏持续动力。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提高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还要拓宽农民就业和创业的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与经济同赢。当前,多数乡村存在着生产生活垃圾随地乱放、化肥农业实用过量、非法占有耕地等现象。部分乡村为了优先发展经济,任由非法开采矿山破坏土地,接收城市淘汰的高污染企业等。虽能短时间发展经济,但破坏了环境,不能持久存在发展。

③农民主动性不能调动,工作缺乏主动意识。要建设美丽乡村,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建设怎样的美丽乡村,怎样建设美丽乡村,都应该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建议,不能忽略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如果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再好的政府规划,再多的政策扶持,再大的资金投入,也难发挥长久有效的作用。

④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制约突出。制约建设美丽乡村因素有很多,关键的一点就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乡村生态面貌的改善与农民整体素质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全面型高素质农民进行管理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设美丽乡村,能把生态、文明、持久的理念渗透到农民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⑤基础设施管理难解决,服务理念缺乏。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责任划分不清,党群干部服务意识缺乏,常常会出现基础设施建设后,有人使用,却没人管理的情况。如乡村道路、公共设施、绿地等基础设施,因为长期没有人维护和管理,已经出现了坏损和荒芜的现象。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后,也将面临基础设施维护和公共服务事业管理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

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目标。建设美丽乡村,涉及范围较广,工作内容任重道远。要求各地方与政府,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做到工作细致入微,保障美丽乡村。

①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要立足改变村容村貌,通过整体规划和环境整治,配好相关公共设施,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基础保障,创新和推进环境长效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因地制宜,因点施策,统筹规划,把当地实际情况与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相融合,健全责任分工和经费保障体系,深入参与建设一线中,从整体上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

②重整产业结构,增强持久发展动力。美丽乡村以产业经济发展为生命线,没有合理的产业结构,美丽乡村就不可能持久发展下去。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现有资源,坚持环境优势与人文特色相结合,保留传统农业,开发特色产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鼓励乡镇、乡村投资建立绿色产业基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投资,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实现互惠互利,达到共赢。

③增强农民活力,发挥主力军作用。美丽乡村的创建与维护都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这需要各地方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增强农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感。只有增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活力,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聪明才智,形成建设美丽乡村良性循环的互动局面。

④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解决人才制约问题。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引导农民自我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文化技术,提高文化素质。同时,还应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和创业,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和文化下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只有农民整体素质不断的提高,才能更好的管理和维护美丽乡村建设。

⑤健全保障体制,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美丽乡村的管理与维护,村里应设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处和保洁队伍,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卫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旧面貌。各政府应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明确分工和责任,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和内容,经常组织领导干部下基层,了解农民关心的问题,及时解决困难,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拥护,形成良好的干群氛围。

四、结语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6

一、总体要求

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总的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总体目标,突出农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配套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保护农村生态和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文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天蓝水清、创业增收、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打造一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精品村屯,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整体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创建示范活动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民俗文化差异,差别性制定各类乡村的创建目标,统筹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模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贴近实际,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生态优先,科学发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

――注重文化,打造品牌。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的修缮和保护,积极挖掘历史名人、民俗文化,赋予特产品文化内涵,创造地域美丽传说,收集祖训家规,弘扬特色文化,提升“软实力”。加强对现有街路、广场、桥涵、景点、园区、社区、河湖等公共建筑物的命名,赋予生命力。

――综合建设,整体提升。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综合发展,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的时序整体改变农村面貌,整体提升农村建设水平。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根据各地特点,有侧重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和民族特色型等美丽乡村典型,创新机制,创造模式,总结经验,大力推广。注意典型集群建设,连点成线,扩线成面,连线成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推动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作。

――以人为本,强化主体。明确并不断强化农民在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发挥农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二、主要任务

(一)创建10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制定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按标准要求组织全省有条件的行政村创建美丽乡村。按照行政村年初申报创建、年中完善提高、年末验收评定的办法,创建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100个。已经获得部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的行政村,符合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条件和要求,可获得省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二)推进12个县(市、区)整县美化工程。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行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选择磐石市、通化县、集安市、梅河口市、敦化市、公主岭市、辉南县、伊通县、长春市绿园区、通化市东昌区、四平市铁西区和铁东区作为美化工程整体推进县,在村屯周围和农户房前屋后、农村公路两侧绿化美化,打造精品线路、精品村屯和精品景观,进而带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提升农民管理农村环境的自觉性。

(三)打造10万个美丽庭院。以“共建美丽庭院、共享品质生活”为主题,在全省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和一些重点村屯,选择一批经济基础较好、家庭经营管理有方、庭院布局整齐美观、绿化美化亮化到位、环境卫生治理达标的农户,作为美丽庭院创建对象,全省创建美丽庭院10万个。要实现庭院美、室内美、景色美、生活美、村庄美等“五美”的目标,带动美丽村屯、美丽乡村建设。

(四)打造30万户干净人家。在全省农村广泛倡导和积极推广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按照不求房屋漂亮但求室内干净、不求设施齐全但求物品摆放整齐、不求高标准绿化美化但求农户景致雅观,达到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的“五净”要求,全省创建干净人家30万户。树新风、改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实施步骤

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推进。

(一)启动阶段:2015年1~4月份,提出美丽乡村、美化整县推进、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示范计划,制定建设标准和创建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家论证,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文件印发实施。

(二)申报阶段:2015年5月份,由县、市提出创建示范计划指标和总体工作方案,采取村申报、乡镇把关、市县审核的办法,综合提出创建各项目标任务,省里根据各地申报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示范指标,进行筛选分配,将确定的指标任务下达给各地落实。

(三)创建阶段:2015年6~9月份,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时期,广泛开展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建设农村各项产业,精心打造村屯和庭院,全面完成创建示范的各项基础上建设任务。

(四)评审阶段:2015年10~12月份,对全省创建的美丽乡村、美化整体推进县、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进行检查验收,及时组织评审,合格的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文件,授牌授匾。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审以市、县为主。

(五)完善阶段:2016年1~12月份,完善美丽乡村和干净人家创建档案,加强宣传。继续深化整县美化和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确保完成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是一项全新开创性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配合、快速推进。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的组织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创建示范的工作实施,各相关成员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按照各自责任分工,抓好有关项目建设和工作责任落实。各市(州)和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将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作为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工作、主要任务,切实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创建示范活动圆满成功。各乡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完善措施,履职尽责,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将各地开展创建示范活动情况,省里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评比奖励之中,开展好的将在新农村建设选点布局、专项资金分配给予适当倾斜。

(二)精心组织,科学推进。无论是创建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还是整体推进美化县,以及打造干净人家,每项活动都需要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屯和广大农户的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和有效行动,必须做到目标一致、协调一致、行动一致。在操作过程中,美丽乡村创建省里积极推动,地方搞好配合;整县美化、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以市(州)和县(市、区)推动为主,省里工作指导。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7

“美丽中国”在党的十报告中第一次被确立为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细胞。建设美丽中国,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还是要看农村。澄迈县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各市县中起步早、动作快、标准高、措施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等。在推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澄迈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将澄迈8年多来国内率先进行的生态现代化建设工作,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凝炼和集萃,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有机结合,绘就美丽澄迈新篇章。

1 产业造血带动乡村发展

宽阔整洁的街道,现代时尚的小区,郁郁葱葱的绿化……走进澄迈福山镇向阳村,实在看不出这里曾是茅草屋连片,垃圾随地可见,道路坑洼不平的村落。

“这几年来福山镇的游客越来越多,给我们村也带来的巨大变化。新房一栋接一栋地盖起来了,村民不是打工就是做生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向阳村村民蔡琼花感慨。

向阳村是一个幸运的村庄。2007年,乘着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春风,在当地政府及农垦的大力支持下,向阳村经济收入年年增加,并开始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村民逐渐盖起了小楼房。 2010年,澄迈县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东风,抓住承办第十一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的契机,在向阳村的前面建设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沾风情镇的光,向阳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今与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融为一体。2013年,澄迈县开始创建3条“美丽乡村带”,向阳村又幸运地成为该县创建的第一个“美丽乡村”。

得益于福山风情小镇的带动,向阳村有许多农民开始建起咖啡手工作坊,边供游客参观体验,边销售咖啡。还有些农民,以咖啡为原料,制作咖啡糕、香草糕等特色小吃销售,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楼房越盖越多。

澄迈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绝不仅仅是建几条村道,种几株花草就能解决,而是要通过产业“造血”,让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增收致富。

例如3条美丽乡村带中的福桥带,以“美丽乡村”旅游带以咖啡文化为主题,在试点村庄重点建设品牌咖啡文化产品,形成咖啡文化氛围,从而打造成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的休闲度假旅游带,并引领和推进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以咖啡文化为主题的5A级旅游景区。

2 农旅结合结出致富之果

随着城市化发展加速,澄迈同样也和其他市县一样,面临乡村“空心化”、老幼留守等问题。农村城镇化发展,劳动力是基础,绝对不能让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经过调研与探索,澄迈县委、县政府认为,以县域内小城镇的发展为城乡连接点,实现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共建共享,并依靠乡村的土地、旅游、农业等资源,吸引农村人才回流创建家园。

侯臣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就是澄迈目前正在探索的农旅结合方式之一。以党委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入股共建,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新模式,实现党委政府、村民、企业多赢。政府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路网、电网、给水、排水管网、水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引进优质社会资金投入旧村改,将旧村庄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建设为集商铺、家庭旅馆、茶坊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民居,村民获得财产和经营收益,参与新村经营管理获得工资收益;村集体成立管理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澄迈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让村民生活更舒心更便利,收入更多。”自从咖啡风情小镇开放之后,便吸引了大批游客,毗邻小镇的侯臣村村民摇身一变,成为风情小镇里的保洁员、销售员,甚至是超市老板、农家乐老板。以前的果园菜地也变成可供游客采摘、玩乐的农家田园。

如今,侯臣村规划建设了“美丽乡村”项目,将进一步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业。侯臣村村民蔡亲袖告诉记者,通过引进公司,农民入股的模式进行美丽乡村改造的侯臣村,平均年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部分村民通过搞第三产业(农家乐、饭馆、茶艺馆、特色产品超市等)和现代高效农业(石榴和木瓜种植基地等),年收入轻轻松松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收入增加了,幸福感也在增加。”在工作之余,喜欢跳跳舞唱唱歌的梁大姐表示,当她住在花了40多万盖起的自家楼房里,在大枣基地和咖啡作坊里被游客争相邀请合影时,她感觉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2015年4月21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与澄迈县战略合作备忘录暨侯臣村美丽乡村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澄迈县福山镇举行,海南广电与澄迈县强强联手、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的一次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双方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将“侯臣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成海南“旅游特区”的一个成功范例。

3 绿色低碳创建美丽家园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改善人居环境的战略要求,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澄迈县迅速行动,贯彻落实党的战略要求和部署,以发展“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改善农村生产、生态和生活为抓手,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该县“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澄迈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杨思涛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澄迈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方案》,提出“示范引领、打造品牌、连点成带、全面推进”的思路建设美丽乡村。到2015年,建成6条美丽乡村带,力争全县99个500人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

美丽源于规划。为了科学有序地开展建设工作, 澄迈县提出了“五个结合”工作原则和“五化”标准,“五个结合”即是建设美丽乡村要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文明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五化”即是环境净化、闲地绿化、村庄美化、村道亮化、布局优化。

为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地城镇化,澄迈依据县、镇、村三级规划,综合考虑各个村庄不同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突出特色,按照“示范引领、打造品牌、连点成带,全面推进”的思路建设美丽乡村。

例如福桥带中的白堂村、敦茶村,这2个相邻村庄都是以种植香蕉和槟榔为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福山镇政府对2个村庄进行了路面绿化平整、垃圾中转运输、房屋立面改造等工程,2个村庄焕然一新。村民也不乱扔垃圾污染了,房屋全部刷漆以香蕉、槟榔为图标,各有特色。

而不仅仅是白堂村、敦茶村,澄迈县在所有自然村配保洁员、所有镇场配垃圾转运车的基础上,提出了村庄人居环境改造标准,包括布局优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等,采取“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创新性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模式,投入900多万元,健全和完善村镇垃圾池、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建设。通过改造建设,村庄改变了以往脏乱差局面,变成了如今道路畅通、房屋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打造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业集聚、科学有序的基本原则,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规划建设有序、村容村貌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良、乡风文明和睦、管理机制完善、经济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借助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平台,全力抓好城关镇塔地村、大章村,北冶镇关址村,石井镇龙潭沟村,磁涧镇礼河村,五头镇马头村等6个试点村建设,使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产业化、旅游生态化、文化特色化、产城一体化有机结合,按照产业优势、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使三产发展和经济、生态、人居功能相复合,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二)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共同描绘美丽家园建设的蓝图。

(三)坚持生态保护为重点。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注重挖掘传统特色产业、人文、山水环境等特色资源禀赋,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布局,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生态精品村镇。

(四)坚持整合力量。把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与建设特色乡镇旅游、农民住房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实施美丽乡村驱动战略,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五)坚持分步实施。立足各村的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建设时序,分步实施、分类指导。要按照产业支撑型、搬迁集聚型和整治提升型等建设模式,在继续抓好市确定的关址、塔地、大章、龙潭沟、礼河、马头等重点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着力使正村镇新家园、磁涧镇兰丰社区、城关镇翠屏社区、五头镇舜王社区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列。其他乡镇也要自行确定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和高标准建设。

四、建设内容

(一)科学编制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严格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一步细化区域内经济、产业、人口、生活、服务的功能定位,完善配套垃圾、污水、改厕、医疗、学校、超市、绿化等项目,科学规划村庄人居建设布局,严格执行规划。凡是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二)优化人居环境。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以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为重点,持续深化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一是治理垃圾污水。全面推进“户收集、村运输、乡镇填埋”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组)有垃圾池(箱),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着力整治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开展农村污水处理。二要集中亮化美化。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进一步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要坚决拆除违章、私搭乱建的建筑物,对空心院落、残墙断壁进行全面整治和美化。充分利用村庄空闲地,建设休闲小游园。规范村庄电力、通讯等线路,彻底清除有碍观瞻的小广告等视觉污染,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三是改造危旧房屋。结合危房改造和搬迁扶贫等建设项目,积极实施自然村搬迁撤并,切实加强农村户建房的规划和政策引导,节约土地资源。

(三)配套基础设施。着力完善美丽乡村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美丽乡村延伸。一是完善农村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95%以上。对通往美丽乡村试点村的主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要突出地域美丽特色,建设景观风貌。二是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卫生室、多功能学校、文体活动中心、幼儿园、便民连锁超市、室外健身活动场所、金融服务机构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到农民群众小病不出村,购物有超市,学习、娱乐、健身有场所的标准要求。三是进一步强化农村卫生保洁制度和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要组建专业保洁队伍,按标准配套保洁人员,落实必要的保洁经费,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长效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借鉴城市环卫保洁的经验,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和发动农民群众积极筹措垃圾处理费用,增加有效投入,促使村庄卫生保洁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发展村级经济。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挖掘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做大做优特色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发展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积极探索养种一体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做大做强正大集团、鹏云农业、绿尔科技等农牧业示范项目,大力发展中药材、核桃、辣椒、樱桃、玫瑰等特色种植业,推动畜牧业和种植业融合发展,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发展生态旅游业。发挥农村山水秀丽风光、历史文化多样、人文底蕴深厚等优势,以重点景区为龙头,以骨干景点为支撑,做活山水景,做深农家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业。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农耕模式逐步引向现代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加强管理并激活农村“三资”,引导发展“资产型”、“服务型”等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制度,按照“四议二公开”工作法稳妥推进村级管理机制,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开辟文明橱窗等农村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知识宣传,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户”、“好婆媳”、“好妯娌”、“卫生庭院”等群众性活动,促进农村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开展农民工转移就业、农业实用和农民创业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办,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各乡(镇)、产业集聚区和行政村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二)明确部门职责。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项目实施由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职能,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环保局负责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局负责“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详细建设性规划;爱卫办负责农村改厕项目;财政局负责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筹集,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住建局负责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农村垃圾填埋场建设;水利局负责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和农业项目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农业局负责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沼气建设;林业局负责绿化工程;扶贫办负责扶贫搬迁项目。各相关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合力推动此项工作。各试点村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9

以统筹的思路谋划美丽乡村建设。2010年10月,杭州市召开市委工作会议,作出了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快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决定;2011年2月,又召开了全市统筹城乡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争当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的要求,强调要以统筹城乡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确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奋斗目标。通过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到2015年,初步形成城乡区域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六个一体化”新格局,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20000元、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全市城市化率达到7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先全省。力争到“十二五”末,所有规划保留的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成为“秀美、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任务。围绕构建“中心城市一中等城市一小城市一特色镇一中心村一特色村”的空间结构体系,“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200个左右中心村、250个左右(每年50个左右)精品村和100个左右整乡整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乡镇。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按照省里提出的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四个体系”要求,全面开展“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简称“五美”)建设。其中中心村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建设要求,完成“有农民集中居住区、有商贸服务街区、有公共服务功能区、有绿化景观休闲区和有特色产业园区”的“五有”建设任务。

设计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为完成确定的目标和建设任务,杭州市研究设计了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即在城乡区域规划、小城镇规划建设、农村新社区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城乡劳动就业、城乡社会保障、城乡管理和社会治理等17个方面进行城乡统筹。通过“十七项统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统筹的机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明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内容和任务的同时,建立了促进城乡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机制。

建立了领导推进机制。市里成立了以书记、市长挂帅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工作委员会。涵盖了市级62家部门。并成立了市统筹办和区县协作、产业发展、中心镇建设、中心村培育、土地综合整治、“三江两岸”整治、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等7个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各区、县(市)也建立了以书记任主任的统筹委。

创立了区县协作机制。按照产业带动性和地域相连性,城区与县市共组建了五个协作组(萧山、上城与富阳,余杭、下城与临安。江干、开发区与建德,西湖、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新城与淳安,拱墅、滨江与桐庐),并参照援川干部派驻模式,建立联络小组派驻对口县市挂职。为规范协作工作开展,制定了协作联络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等。截至目前,全市区县协作承诺资金2.965亿元,已到位3.043亿元,共确定协作项目195个,总投资153.27亿元。

健全了督查考核机制。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的重点内容,及时跟踪推进成效,定期要求各推进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将近几年实施的新农村建设考核,调整为统筹城乡考核,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成效与市直机关和区、县(市)综合考评挂钩,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统筹的政策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杭州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分析各类影响因素,研究制定了强有力的配套政策。

完善配套了统筹相关政策。相继制订出台了十余个配套政策。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意见、中心镇培育小城市若干意见、现代工业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财税长效机制若干意见、“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各区、县(市)也结合实际,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设立了统筹发展专项资金。2011年专门设立了杭州市统筹发展专项资金,构建了以原有专项扶持资金为基础、统筹专项资金为核心以及区县协作资金、农村公益金、“三江两岸”专项资金和帮扶资金为补充的“六位一体”支农体系,加大对农村特别是五县(市)的财力支持。2011-2015年,市本级财政在原有扶持资金总量和增幅不变的前提下,每年新增城乡统筹专项资金10亿元,区县(市)结对资金2.5亿元以上,“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专项资金2亿元,社会捐助的农村公益金1亿元左右。在市里的影响下,各地也纷纷加大了投入力度。

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细则。根据统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中心村扶持资金管理细则和美丽乡村精品村资金管理细则。细则规定,中心村专项资金的70%按平均基础额度分配。30%用于对重点项目的考核补助:美丽乡村精品村专项资金的70%用于支持五县(市)开展精品村建设,其余30%用于支持整乡(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增加其它相关创建项目的扶持力度。

以统筹的节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依托原有工作载体的同时,将统筹城乡区域规划布局中的一些节点,作为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以中心村为主战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是杭州市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我们要求各地按照《杭州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编制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中心村建设规划,并围绕“五美”和“五有”的建设任务梳理明确当年启动建设项目。中心村共申报项目1196个,总投入为18.75亿元。目前。全市200个中心村规划已完成评审和批复,到2011年11月底已完工项目584个,已到位资金11.9亿元。

以风情小镇和精品村为示范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在已创建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中开展了以“宜居、宜业、宜文、宜游”为主要内容的“风情小镇”创建。首批13个市级“风情小镇”,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累计完成建设项目203个,完成投,人29亿元,大部分已于去年国庆期间精彩亮相。同时根据空间结构体系,选择确定了63个特色村作为首批精品村,要求按照“五美”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制定整治建设提升

方案,确定年度建设项目。精品村共申报项目514个,总投入为11.2亿元。目前,已完工303个,完成投入7.63亿元。

以“三江两岸”为重点推进连片美丽乡村建设。“三江两岸”(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是我市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连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区域。根据《实施意见》的精神,制订了工作方案,确定了28项整治建设重点内容。目前,“三江两岸”交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规划、绿道规划、林业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规划、堤防建设规划等已完成,沿江145个村已全面开展了以环境提升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

以统筹的要求把握美丽乡村建设方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杭州市注重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美村”与“富民”的关系,同步推进“五美”。

抓生态经济发展,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始终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目前累计建成粮食功能区158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365个、都市农业专业村200个。累计认定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57家,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点)77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3个。发展来料加工业3501家,从业人员达21.5万人。累计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家。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245元,比上年增15.6%,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村均集体可分配收入240万元,较上年增长近16%。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城镇化;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美丽乡村”创建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更体现在社会层面。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对改造空心村,盘活和重组土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指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家园”,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美丽乡村建设作出安排部署。“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1)、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内容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为我们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起点。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摘掉“脏”、“穷”、“土”三顶帽子,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2)、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美丽乡村实质就是改变和摈弃过去那种长期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的发展格局,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

(3)、美丽乡村建设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

美丽乡村建设是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顺应广大群众对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期盼,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以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现给世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而这正这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谋而合,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架构

(1)、明确四项目标

所谓的四项目标,指的是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和人人幸福,建造一个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生活富美的三美现代化新农村样板,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加以探索,确保全国第一,争当全国唯一。

(2)、和谐农村架构

首先要在立意上追求一个高度,着眼于全省建造试点,面向全国作示范,置身于“城乡一体化、十七大生态文明概念以及省里两创的总战略”的大背景,争创全国第一与唯一的目标。其次需要在平面上取得一个广度,那就需要城乡之间的积极联动,广泛覆盖,以村为基础单位,以城市为带动的纽带,从而发挥出城乡各自的特色与功能,积极宣传,鼓舞全民积极参与到建设的步伐中去,农民作为主体,政府起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出政府的带动性,同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实施四大工程

首先就是要加强对环境的改善,其次是对产业的重视,再次是对素质的提升,最后则是提升服务。主要是提升外在的有形环境,积极扩大与巩固成果,改善整体的质量,从而提升整体品位。对于内在的经济实力也不能忽略,要对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增强支撑功能,扩大集体经济。

三、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措施

(1)、掌握建设途径

需要从环境上提升、巩固已有的成果,改善整体质量,提升自身品味;对产业方面的提升,重点在于对产业的扶持,形成一个自有特色的品牌效应,加强对高效生态农业品牌化的推进,积极培育经济大村;对于素质的提升,主要是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培养素养高、激情高、胸襟广、讲文明的现代农民,将各类农民培养工程加以引进、结合于发展;对服务方面的提升,需要着重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将农村的社会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落实,提升整体的公共服务水平。

(2)、加快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

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工程复杂、涉及环节多、工期长,按照“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分类指导、分级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农村向城市的转变、村民向市民的转变、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转变。要从体制上转型,把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由村委会转变为居民委员会,农民身份转变为城镇居民,村民享受城镇居民的福利待遇,公共事业、公益事业、公共建设自然纳入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范围内;要根据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不同的情况,遵循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安置政策;要充分考虑在我国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保障水平低的情况下,农民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从长期来看,农村每个组要有保洁人员,对公共区域实行定期保洁,每个组要规划建立垃圾池,引导村民将生活垃圾集中入池,有条件的村要规划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厂,解决垃圾集中处理问题。关闭或者填埋未使用的旱厕。清理拆除村落中的残垣断壁,并进行整平,村组在空闲地方和村组干道种植一些树木,绿化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实质是一个硬件不断完善、村民生活方式逐步转变、示范带动的过程。

(4)、坚持以民为本

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发挥各级政府的指导推动作用,也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要按照群众意愿搞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原则,根据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不能脱离实际盲目铺摊子、举债上项目,更不能强迫农民群众出资出劳搞他们不愿意、不需要的项目。二要听取群众意见搞建设。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农村民生项目建设等,要召开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村庄功能布局,建什么、不建什么,先建什么、后建什么,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将建设规划、项目安排和实施方案交给农民群众广泛讨论,听取和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农民按照程序,自己商议、自己选择、自主决定。三要接受群众监督搞建设。要坚持阳光操作,按照“政策透明、操作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在建设立项、施工、验收等环节全程接受群众监督,强化资金管理,真正做到项目建在最需要处,资金投到明处、用到实处,让广大农民群众见到好处。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落实农民健康工程,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就需要落实农民2年一度的体检制度,同时完善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改造危房,推进各类救助措施的建成步伐,健全农村低保制度,完善集中供养的机制,在管理外来人口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谐调控,规范化管理,早日建成和谐农村,美丽乡村。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容,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起点,是统筹城乡的重要途径,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因此,在对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规范农村村民建房,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村资金投入,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乡村优美的自然景观重现和原有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朱建武.浅谈美丽中国之美丽乡村规划[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90-91.

[2]刘国金.近郊乡村规划建设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5:285-286.

[3]王彩萍.浅谈乡村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