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工作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12 04:32:34

晚会工作报告

晚会工作报告篇1

2012年,吉安晚报为吸引读者眼球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出了首家个性办报的经营报业理念,努力培育晚报的名专栏、名记、名编,晚报总编会以深化采编改革为总抓手,分别推出了“春华秋实”、“踏雪寻梅”、“荣汇天下”等编辑冠名专版及“晚报朝闻”、“广记博闻”、“老牛伏枥”等记者冠名专栏并在版面上打出LOGO,具有鲜明的特色,个性得到了张扬,版面得到了明显的活化,在受众及本地媒体当中反应热烈,好评如潮。报头、报眉、栏目和版块等重新进行了调整设计。本地新闻从2011年的四个版增至六个版,采访中心克服了人手紧、装备差等不利条件,采写了大量报道,确保了稿件供应。时评、深度报道、资讯、网事和副刊等都进行了增置和扩容,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也较上一年有了新的进步。编排工作出色出彩的举措,吸引了更多读者眼球,他们说,晚报改面孔了,穿新衣服了,款式新、亮点多,有看点,创造了“卖点”。报纸发行量是广告商投放广告前的最重要考量,尤其是分众目标发行量更为广告商所关注。缺少必要的发行量,就和电视台没有收视率、网站没有点击率一样,做广告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目前,我们的客户,对于报纸发行量、影响力,都有一整套的市场调研评估体系。要想迅速扩大广告投放量,千方百计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尽快扩大发行量,成为我们无法逾越,必须面对的问题。2009年起,吉安晚报通过广告版面置换发行、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办行业专刊扩大发行,先后与吉安市烟草专卖局创办了《金叶专刊》,一次性扩大发行18000余份,扩大了晚报影响,占领了市场份额。晚报小记者队伍的拓展与报纸发行也是吉安晚报工作创新的一大亮点。2013年,吉安晚报与吉安青年旅行社、吉安昂立学校合作,通过引进小记者学习教育培训、学前辅导、课余兴趣引导以及红色培训陶冶情操等一系列活动,让小记者生活丰富起来。活动展现出来,才能亮出来。我们又在吉安晚报专辟“小记者之家”,使小记者队伍从原来的六百多名发展到了今年4月份的近两千名。按照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家六口对小孩的直接关注,报纸的阅读辐射率一下子提高了700%。尤其在吉安城区,吉安晚报发行量稳居前列,以上发行工作的创新为广告创收以及报业经营夯实了基础,找到了晚报“卖点”。

策划中寻找“卖点”,运作中寻求创新

吉安晚报社地处革命老区,全市500多万人口,又是农业地区,广告量相对有限,特别是企业广告,更是困难重重。中国移动吉安分公司,在2009年以前,其全年在所有媒体投放广告总金额高达500多万元。可在我们报纸上的广告一年不到10万元,这与我们的策划不到位有关。2009年末,《吉安晚报》广告部组织一批精兵强将,对吉安移动公司进行全面攻关,并作出了独具一格的吉安移动公司2010年广告运作具体方案,打动了该公司的老总,使他欣然签约。2010年,一次性在《吉安晚报》投入广告费达50余万元,并出资30余万元订阅2000份《吉安晚报》,赠阅给吉安移动的高端客户。这种典型的策划运作,打开了广告人广告创意的思路,大大拓展了广告策划运作空间。近两年,地市晚报广告开始遇到强有力的挑战,老牌电视对广告的蚕食,接踵而来的省级都市报地市版的出现,还有户外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地市晚报在夹击之下,广告经营日趋艰难。为此《吉安晚报》比较注重整个广告市场的走向、布局和地方党报广告的发展空间,我们始终坚信的是,晚报广告有自己的特色和走向,报纸广告人员,必须要弄清当地企业的市场构架、消费趋向。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现有和潜在的经济实力,分门别类地进行排队建档。

树立“做广告也是办报”的理念,报社各部门团结协作,通盘策划,形成强劲的竞争合力,这是搞好广告策划的关键

晚会工作报告篇2

定位突围――走出“机关报情结”,回归市民生活报

我国的晚报大多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创刊或复刊,尤其是省会城市办的晚报,当地如果没有机关报,便承担起机关报的职能;当地如果已有机关报,便自觉地作机关报的延伸和补充,有着浓郁的“机关报情结”。“机关报情结”使许多晚报获得超常规发展,凸显导向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但在亲和力方面显得不足,逐步远离读者需求。

在信息时代,在自费读者市场,在媒介异军突起特别是市民报风起云涌的年代,在绝大多数城市已经有机关报的情况下,晚报或剥离了机关报的职能,或告别了“机关报情结”,重新定位成为摆在老总面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有机关报的晚报如何与机关报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在市场竞争中一个拳头对外。没有机关报的晚报如何与子报避免同质化内部竞争?这涉及到内容定位、功能定位、手法定位、方针定位、策略定位等,具体选择市场、分析读者需求,真正树立民生为本的办报宗旨,放下架子走进读者、走进生活、走进家庭。定位的转换是很痛苦、艰难的,但必须突围,对办报理念、操作手法进行创新。

《郑州晚报》1997年达到鼎盛,一度早晚各投递一次报纸,当年广告收入8800万元,利润5000多万元。受《大河报》冲击后,1998年开始陷入困境,2001年9月亏损800万元。2002年5月30日《郑州日报》面世承担起机关报职能后,《郑州晚报》“变身”重新定位为都市报,强调用好政务信息、经济信息资源,提高主流新闻的容纳量和贴近性,不放弃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并改进采编处理方式:社会新闻变“敢说”为“会说”,适合目标读者的心态、口味;时政新闻注重公众利益,以观察者身份报道新闻;国际新闻、文娱新闻强调“启蒙作用”和“传承文明的责任”;经济新闻,以服务者身份传播信息。2003年广告收入近6000万元,找回了活力。2005年1月1日南宁晚报社也将子报《八桂都市报》改创为《南宁日报》,定位为市委机关报,《南宁晚报》剥离机关报功能,回归市民报做强。

而《武汉晚报》则果敢选择联合做强的道路,2001年10月8日《武汉晚报》和《今日快报》合并“强身”,借子报之壳改造母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办一张报纸,彻底改变历史形成的“准机关报”形象。“向阅读要注意力、向说话要影响力、向服务要辐射力、向公益要亲和力”,快速在武汉报业市场中争取到单一媒体规模第一、出版成本最大限度降低的效果,发行量瞬间长大,刷新其历史纪录,广告收入比原来两报总和还多一半,当年扭亏损为盈利1000多万元,完成报业1+1>2的课题,续写了辉煌。

形态突围――走出大报的误区,回归“亲和”的小报

上个世纪90年代,许多晚报纷纷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大版面、大标题、大照片,提升冲击力,扩大影响。而都市报大多采用四开小报型态,集约经营,增加信息量,提高综合竞争力。晚报再次面临型态的抉择:大报还是小报?

到底是大报好还是小报好?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误区,即把大报与小报的影响力和型态大小混为一谈。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大报与小报有五种划分:第一,以影响力大小来划分,权威为大报,不权威为小报;第二,以内容严肃程度来划分,内容严肃为大报,内容庸俗为小报;第三,以级别高低来划分,中央级、省级为大报,地市级、县级为小报;第四,以发行量大小来划分,发行量大为大报,发行量小为小报;第五,以报纸型态大小来划分,对开报的版式为大报,四开报的版式为小报。在实际生活中,读者对前四种又不一定明了,混淆居多,一般以影响力大小来评判大报小报,而业界多以型态大小来划分大报小报。

大报小报各有利弊。对开的大报有大气的优点。读报视幅宽广,单版承载内容密集,但翻阅困难,需要一定的空间场所。四开的小报只是对开报型的一半。无论在路途中、车厢里,还是沙发上,人们方便阅读、快速阅读、轻松阅读。特别是在厚报化和“读图时代”,四开型小报的头版做整张报纸的导读更方便、简洁,增加视觉冲击力,放大卖相。四开型小报的内页版数多、版幅小,为新闻的细分提供了可能,使单个版面主题鲜明、内容集中,更便于模块化操作,专题化操作,增加新闻的层次性,丰富版面的多样性。英国、美国等报业已掀起了向版面小、版数多的小报发展的潮流,但又保存了大报的传统优势,产生了“固有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在读者心目中的巨大影响”。

现在,报纸走向市场,不管大报型态小报型态,办得好则受读者欢迎,影响大,有市场;办得不好则赔钱赚吆喝,在零售市场沦为强势媒体“搭售”。《新民晚报》长期坚持四开小报型态,由于其办得好,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影响一直很大,人们没有说它是小报。正因此,随着市场的回归、定位的回归,报纸型态纷纷采用“亲民”的小报型态。小报化的流行实际上是读者选择、市场选择的结果。《成都晚报》、《武汉晚报》、《郑州晚报》等在摒弃“机关报情结”,完全走进市场后,也都由大报型态改为小报型态。《新闻晚报》曾为国内首用对开瘦报,把上下版分为A、B版操作,仍然感到掣肘,2004年6月12日借欧洲足球开赛之机,版式再次改为四开小版,“更适合上班族快速阅读”。

制约大报型态改为小报型态还有一个点是广告的空间是否随之缩小?有的人认为四开小报“难于被广告商接受”。房地产广告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一般房子未盖、广告先行、吸引预订,而房地产广告又占了平面广告的三分之一。一些媒体迟迟不敢改小报型态,主要担心房地产广告这块肥肉落入大报型态。其实,不管大报型态还是小报型态,不管哪一种广告,广告商关心的还是报纸的有效发行量,特别是市区的覆盖率、读者的消费力。倘若真正是当地的强势媒体,真正有效实现发行量大、读者消费力强,广告就必然会向其倾斜、投放。何况,小报型态承接到要求大开张的广告,可以打通版来做,可以出特刊等。实践证明毅然改为小报型态的晚报,广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机制突围――走出“大锅饭”体制,回归市场化管理

晚报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机制灵 活、反映灵敏打响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更市场化的都市报诞生后,晚报的机关报体制(或从机关报派生)僵化的弊端更加明显暴露出来,逐步远离市场,用人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方法更多沿袭了计划经济的那一套,粗放经营,惯性发展,虽然也慢慢在改,但是改的步伐不快,不适应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面对竞争,晚报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适合市场需要的机制、体制,释放能量,创造效益。《齐鲁晚报》总编辑郝克远说过:“晚报最大的敌人是晚报自己,是自己的体制、自己的魄力。”

管理学强调,组织的使命取决于外界社会组织的要求,即确认本组织是为适应何种社会需求而存在的。也就是说,组织形态的设置、功能要能够满足三种基本需求:富有成效、不断创新、方法灵活。当前,传媒竞争进入到以纵向系统为单元综合竞争、依靠机制和体制的力量决胜的阶段,光靠先进的理念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适应专业时代的体制机制。现在,许多晚报还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种法人治理结构的责权利不清晰,使一些报社还不能做到真正独立的市场经营的主体,报社领导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而对企业不负责,处处怕闯“红灯”,定位游移、决策迟缓,让机遇在叹息、研究中错失。而决策、执行一体化的“领导班子”内部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一方面不利于形成科学决策,造成相互掣肘,另一方面易于使监督流于形式。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是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在市场搏击中转换经营机制的保障。而首要的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或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形成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决策、执行、监督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又彼此协调。 权力分配机制改革、用人机制改革、激励机制改革,是报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三个重要内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领导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营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形成符合市场机制的报业内部治理结构、治理程序、治理手段,用市场化管理和市场化机制来打造活力,持续发展。人是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

晚会工作报告篇3

[关键词]定位 都市报 同质化

一、合肥报业市场

2009年11月8日合肥报业市场发生较大变革。省会城市市委机关报――《合肥日报》正式创刊,接替《合肥晚报》市委机关报性质,全面履行党报职能,《合肥晚报》则转为都市报。

2010年3月26日,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挂牌成立,初步形成包括《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今日生活报》和《合肥在线》“四报一网”的传媒发展格局。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寄予厚望,认为合肥报业传媒集团的成立,在提升报纸的生产方式、品牌方式,以及增加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等诸方面必将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很难说合肥日报的创刊是创新还是倒退。从报道手法来看,《合肥日报》还是比较传统,但其导读有些前卫,被放置于报纸名称之上。对于原本定性为市委机关报的《合肥晚报》而言,《合肥日报》的创刊可以帮助其‘减负’,增强它的市场竞争力。”

《合肥晚报》曾是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57年4月1日。作为党报又兼有市民报功能的“老品牌”,《合肥晚报》风雨五十载。她是如何应对新兴城市报纸的冲击,是如何向市场与市民靠拢的呢?有哪些经验值得保留?在传媒匆忙向前的脚步中,不妨简单回顾,特别是在《合肥日报》创刊、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后,合肥都市类报纸竞争将更加白热化之际。

二、都市报风云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崛起。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创办都市报的浪潮,大家都认为办报是块诱人的“大蛋糕”,于是纷纷投资,蜂拥而上。1993年《新安晚报》创刊,随后《江淮晨报》、《安徽市场报》、《安徽商报》跟进,合肥报业市场一下子就有了五家都市报。在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份,一个城市容纳五家都市报纸,足可想象竞争之激烈。

安徽报业竞争的主战场是省会合肥,此前,报纸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党报及生活服务类报纸,如《安徽日报》、《合肥晚报》和《安徽广播电视报》、《安徽老年报》、《文摘周刊》等。

二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都市报,如《新安晚报》、《安徽商报》、《江淮晨报》、《安徽市场报》等。

三是行业类报纸,如:《安徽经济报》、《安徽工人日报》、《安徽青年报》、《安徽科技报》、《安徽法制报》、《江淮时报》、《工商导报》等。

上世纪80、90年代,安徽的报业市场还可以说是党报、都市报和行业报“三足鼎立”,进入本世纪以来,已被党报和都市报的“二元市场”取代。都市报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市场化的报业竞争中,对晚报形成了巨大冲击。全国各地晚报纷纷从报纸定位、新闻定位、办报宗旨,到内部管理、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从版面设置、报道内容、报道风格,到版式设计、版面语言、视觉效果乃至出版时间等方面,均向都市报学习、靠拢,甚至高度趋同异化成另外一张都市报。

不过,《合肥晚报》没有远离晚报特色,反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据世纪华文《中国报刊媒体广告价值分析报告(2008年下半年)》监测资料,《合肥晚报》凭借34.91%的市场占有率固守合肥报纸零售市场榜首之位,《新安晚报》市场份额为21.77%,两者共占据了56.68%的市场。同时,《合肥晚报》平均销量达到了34.98份,遥遥领先于同类报纸。《新安晚报》平均销量为21.82份,《江淮晨报》排名第三,平均销量为18.98份。

三、《合肥晚报》应对之策

1、报纸定位

一张报纸要想成为主流媒体,首先必须具备公信力和权威性。党报是党委、政府的机关报,具有同城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权威性。面对都市报的兴起,《合肥晚报》没有丢弃合肥市委机关报的性质,更不放弃晚报功能,坚持以机关报性质的晚报立足合肥报业市场。2005年《新安晚报》改成晚报早出,《合肥晚报》成为合肥市唯一一家坚持下午出报的报纸。《合肥晚报》利用凌晨至中午的时间段优势,坚持做独家新闻与时效新闻。

《合肥晚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市民,引导生活,亲近读者”的宗旨,以“宣传方针政策,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开放,真实反映生活,传播知识信息,面向千家万户”为编辑方针。多年来,《合肥晚报》坚守合肥本土,坚持把指导性、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办成了一张具有鲜明晚报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主流报纸。

3、读者对象

都市报面对的受众群是广大市民,不分阶层。但是从2002年起,《合肥晚报》对高购买力人群进行元缝隙覆盖,即对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人群实行跟踪式服务,以期通过影响高端人群,打造既具权威又具商业价值的媒体。

其具体覆盖措施包括:对在合肥市月手机通话费超400元的客户免费赠送《合肥晚报》;对合肥县处级以上干部实行免费赠阅;对年度有两次以上旅游计划的旅游爱好者实行免费赠阅;对合肥市内拥有私家车的家庭实行免费赠报;对房价最高的三十多个小区实行无缝隙全覆盖。

新生代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各报读者收入结构的分布中,《合肥晚报》在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读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报纸,其读者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从社会中上阶层覆盖率来看,《合肥晚报》覆盖社会第一、二阶层的群体比例是很大的,同样体现出其报纸的不可替代价值。

4、新闻采编

(1)要闻版“上半身着中山装,下半身穿休闲裤”

《合肥晚报》副总编甄奎认为,党报要闻版不但要承担信息传递的功能,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党和政府对各种新闻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发挥着引导舆论的作用。同时又要尽力满足读者的兴趣需求、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眼球。⑥据此,《合肥晚报》探索出一条办好要闻版的思路一上半身姓“党”(穿中山装)、下半身姓“晚”防休闲裤),在采编要闻版稿件时既要考虑党报性质,又要考虑晚报特色。

(2)贴近百姓,反映民生,彰显亲和力

《合肥晚报》是省城很少保留群工部的几家报社之一,被称作“第二室”。以2001年为例,群工部全年接待读者来访、来信数千次(封),编发《读者之声》百余期、《内部参考)24期,帮助投诉人解决困难。

(3)抓特色新闻

做独家新闻,以独一无二来打造权威。出刊前一天晚上十二点到当天上午十二点是《合肥晚报》作为省城唯一一家晚报所独有的新闻时段。《合肥晚报》在头

版、最后新闻版等当地新闻版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独家报道。做时政新闻,用政府的权威性来提升报纸的权威。合肥目前正处在大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合肥百姓的心。《合肥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在来源、数量、报道质量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报纸所没有的资源优势。做原则新闻,实事求是,用坚持正义来树立权威。该报声称,不能因广告投放多就不作批评报道,也不能因为没有广告投放就放肆批评,有公信力的报纸要成为社会与公众的“良心”。

(4)顺应厚报化趋势

1987年7月,《合肥晚报》创办星期刊《逍遥津》,4开4版,1993年扩为4开8版。2000年元月起,又扩为20版。至今多达44版,并且创办了《家园》《房地产》《教育视线》《汽车专刊》等报纸专刊。

5、经营管理

媒体的竞争已从新闻竞争、版面竞争、价格竞争逐渐发展到整体战略竞争、运营竞争和品牌竞争。

第一、自办发行

发行是都市报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中国报纸的自办发行始于1985年的《洛阳日报》,自上世纪90年代《华西都市报》依靠“敲门发行、送报上楼”的自办发行模式取得成功以来,自办发行成为中国都市报发行战略的主流,在都市报产业发展和成熟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合肥是自办发行较早的地区。1985年底,《合肥晚报》就组建了由100多个社会青年组成的投递队伍,流动与城乡之间。1986年1月1日正式自办发行,是全国自办发行最早的报纸之一,也是安徽省和整个华东地区第一家自办发行的报纸。自办发行的第一年,发行量就增长了20%,平均投递到达时间提前了1个多小时。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90余家省市级日报、晚报、都市报及行业报纸自办发行。

从各报近年竞争手段看,国内流行的发行办法在合肥都有实施,如敲门发行、地毯式发行、降价促销、广告促销、赠报促销、购物促销、活动促销、送报箱、送米送油送礼品等。

第二、晚报早出

面对都市报的兴起、受众阅读习惯变化、售报时间限制以及新媒体冲击。上世纪末各地掀起一股晚报早出风。

2005年3月1日起《新安晚报》也赶乘“晚报早出”列车,发行时间从每天下午3点提到早上7点,新闻、发行提速10小时,当日广告时效延长10小时。

对此,《合肥晚报》坚守晚报阵地。其在2005年3月1日第三版公开声明:

“国内有些晚报,对新闻速度等重视不够,大浪淘沙,只得失意地退出晚报市场,却不忘找着晚报旗号。报纸竞争,要害不在于出版时间的早晚,而在于新闻的责任和质量。”适时,合肥报业市场仅剩《合肥晚报》一家晚报,“当日新闻,当日见报”成了合肥晚报的独特优势。

第三、签订自律公约

2007年8月20日,安徽省23家晚(晨)报、都市报和行业(专业)报、文摘报社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签订规范报纸发行秩序自律公约,并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统一版面、统一时间,由各报社进行公告,向广大读者作出郑重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6、应对新媒体

1997年11月,《合肥晚报》继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等少数媒体之后,在安徽省报业中首家“跨”人互联网。“合肥报业网”的前身――合肥晚报・电子版开始创办。

1998年5月26日正式开通建成新闻采编网络中心,实现了报业技术的“第二次革命。2008年8月,合肥晚报社旗下《合肥在线》网站与中国移动合肥分公司联合打造《合肥手机报》,定位民生新闻,及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如公交路线的调整、停水、停电预告等。此外,还提供当天时事、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最新消息。《合肥手机报》分为早报和晚报,每天上午9点发送早报,下午5点发送晚报。

7、广告

把新闻做到位,把经营做到家,是《合肥晚报》参与市场竞争的“两翼”。《合肥晚报》在抓有影响力的报道的同时,也在举行有影响的活动上下工夫。

《合肥晚报》在省城报社中比较早地成立了策划部。在省内最早举办“读者日”活动,并独创出“龙虾节”、“邻居节”、“新年音乐会”、“社区形象大使评选”以及评选当地的新闻人物。同时,这些活动都具有持续性。

四、都市报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争夺广告资源

为了争夺广告源,各报无所不用其极。2004年末合肥市区大约有50~60万户,以平均每户家庭的人口数为3.2人计算,如果把当年每家报社公布的发行数字(仅合肥市区)相加,要远远大于合肥市的全部户数。另外,竞相降低广告价格,“问题广告”层出不穷。

2、同质化竞争

这也是各个地区都市报存在的共性问题。翻开几家都市报,每版的内容大同小异,甚至在版序上都是大体一致。先是要闻、本地新闻;接着是国内、国际、文艺、娱乐、体育、股票、专题或故事。夹杂着大量广告和广告软文。国际、国内、文艺、体育新闻基本都是直接从网络转载。

3、来自网络媒体争夺读者的挑战

据统计,目前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年轻一代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获取资讯,报纸读者呈现严重的老龄化趋势。

4、报业增长基础薄弱

经济环境是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偏低,对报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这些压力表现为:

第一、作为报业经济基础的广告业市场总量少。以2003年为例,安徽全省的广告营业额不足20亿元,传媒广告营业额仅10.9亿元,不足国内某大型传媒集团的广告量。

第二、2008年末,安徽省人口基数达到6740.8万。人口中城镇人口仅占32%,68%的人口集中在农村,文化消费能力十分有限。

第三、城市化水平较低。一些大型报业集团多出现在发达城市,这是由于传媒产业对对经济发展水平依赖程度较高。

第四、文化引领力不够明显。新闻信息资源也相对缺乏,有效信息供给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省报业的发展。

五、都市报发展前景

都市报在中国从产生到崛起只有短短十年历程,却当之无愧地成为目前中国报业中最具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报群。然而,都市报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同质化竞争、强烈的功利性等。都市报下一步该如何走,又走向何处呢。在笔者看来,以下三点将是可能的发展方向。

1、分众办报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新的利益阶层出现,也随之产生新的受众需求。一张都市报想同时满足几百万市民的口味,使各色人等都成为读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加上受众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都市报必须将读者细分,实行分众

办报。

《合肥晚报》曾创办社区新闻,这其实就是一种分众办报,只不过在形式与内容上还不是很完善。另外,许多城市已经出现免费报纸,如香港《都市日报》、北京免费DM刊《D壹周》、上海《I时代报》、南京《东方卫报》等,它们都专门针对“移动”中的读者,尤其是地铁乘客。

2、一城二报或一城三报

美国的报业经过竞争与整合,已经达到了一城一报的高度垄断。在我国,虽然不一定会“一城一报”,但长期一城二报或一城三报的局面将是可能的。

目前我国都市报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版面和发行上,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扩版和降价。各报拼服务、拼质量、拼时效、拼管理、拼促销,使竞争进入白热化地步。经过各种混战,必然会有部分都市报在竞争中败落。

一次针对北京等6个城市最有影响力报纸的调查发现,6个城市居民心目中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均高度集中于一家,这6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是:《华商报》(西安82.09%)、《楚天都市报》(武汉79.4%)、《广州日报》(71.84%)、《成都商报》(成都66.17%)、《新民晚报》(上海66.01%)、《北京晚报》(北京61.31%)。

这说明,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可能每份报纸都成为主流媒体。在信息越来越过剩的时代,优胜劣汰是必然的结果。未来的合肥报业市场,哪一家会脱颖而出还有待时日。

3、薄报化趋势

由于一个城市有多家同质化媒体,不仅仅报纸间内容雷同,就连电视与广播的信息都与报纸相似。在一个拥有2至3份,甚至4份同质化报纸的家庭,读者不可能每份都详细阅读,许多报纸只能存放在墙角,或用来包东西、或卖废纸,资源严重浪费。如果只读报纸或者只读一份报纸,就能满足读者了解主要信息的需求,未必不是都市报的一种出路。

笔者认为,与近年来的厚报化趋势不同,将来的报纸会趋向单薄。它的主要功能不在于提供所有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报道一切可以报道的事物,而在于引导力,即引导目标受众关注那些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

参考文献

①王卫明、张苏敏、楼宁,《破旧、立新、合作》,《青年记者》,2009(12)

②吴定勇,《都市报对晚报的冲击和晚报的都市报转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8)

③世纪华文,《2008年下半年合肥都市报零售市场概述》,《今传媒》,2009(2)

④⑤陈军,《――影响力决定媒体价值》,《广告人》,2007(3)

晚会工作报告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广告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路牌、大型电子屏幕等等大众传播媒体向人们展示各种各样的商品信息。什么样的广告最引人注目,什么样的广告最有效果,在什么样的媒体上做广告效果最好,在哪一份报纸上刊登广告可以获取最大的回报,已经成了广告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成了广告商最关心的问题了。作为刊登广告的传媒,也迫切地想知道广告发展的趋势、各种行业在广告费方面投入的变化、媒体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对手的比较,以及想知道广告客户的需求,等等。

广州达门信息产业公司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把全国230家报纸的广告进行专业监测,将全国主要的中央大报和各省、市的地方大报的广告每日登记、分类录入电脑,定期统计分析,按月出版报告。统计时根据各报社提供的标准报价和广告版面。

这份按月出版的媒介监测报告为生产商、销售商、广告商提供了全国各地市场的竞争情报,他们可以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广告和销售策略,为广告人提供客户的需求动态,从中发现和捕捉新客户和新机会。

广告这块蛋糕有多大?

广告是一块大蛋糕,人人都想从中分得一小块。1995年全国的广告营业额高达300亿元,丰厚的利润吸引着广告人跃跃欲试,全国各地的广告公司越办越多。然而,并非所有投身于广告事业的广告人都能养得肥肥白白,广告人除了搞广告设计外,还得不断留意广告市场的风云变化。

在达门公司监测的全国230家大报中,今年上半年的广告总收入一共是25.08亿元。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总计广告收入3.15亿2.97亿3.93亿4.80亿5.03亿5.20亿25.08亿

广告收入从年初的3.15亿逐月上升到六月的5.20亿,从中可见中国的经济大气候日渐景气,也可以从中看出广告的淡季和旺季。

与全国的经济形势相接近,深圳的报纸广告收入也在盘旋上升,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和投资导报等四家大报今年上半年的广告总收入一共是1.49亿元,约占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十八分之一。

蛋糕的成份和营养

在全国范围内,哪些行业投入的广告费比较高呢?据达门信息产业公司的广告监测报告显示,前三位是家用电器,房地产和商品经销公司,这几个行业投入的广告费接近全部报纸广告收入的三分之一。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总计广告收入1593万2438万2202万2652万2369万2913万14067万

以下是全国230家报纸投入广告费用最多的前五位行业: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一家用电器5625万 商品经销5263万 商品经销7662万 房地产6854万 家用电器7435万 家用电器8174万 二房地产4646万 家用电器4098万 家用电器  5081万家用电器6362万 房地产6541万房地产6684万 三商业服务3789万 房地产3213万电脑办设4776万 工农业3996万工农业3839万 电脑3708万 四信息服务1568万 工农业1687万 房地产4503万 医药3076万 电脑3372万 工农业3598万 五工农业1554万 保建品1529万 工农业2659万 电脑3003万 医药2805万 交通运输 3189万

与全国对比,在深圳范围内,则以房地产业占绝对优势,高居榜首位置,其次是通讯和信息服务。这两个行业投入的广告费用与他们在深圳的激烈竞争息息相关。 行业名次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第一位房地产841万 房地产384万 房地产545万 房地产786万 房地产916万 房地产753万 第二位商业服务365万 通讯310万 商品经销375万通讯323万 信息服务151万通讯278万 第三位通讯184万 商品经销254万通讯269万 金融保险234万家用电器126万 家用电器187万 第四位家用电器 168万旅游130万 金融保险172万 信息服务126万 通讯93万 家用电器152万 第五位交通运输73万 家用电器110万 家用电器 61万 家用电器116万 保健品64万 保健品128万

选择好的广告诉求点

广告客户对于广告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和统计,选择广告效果好的诉求点广告。他们会选择发行量比较高、复盖面比较广、读者比较多、影响比较大的报纸做广告。因此,有的报纸广告多得吃不完,而有些发行量比较少的报纸,尽管派出业务员四处拉广告,也没人愿在它那儿做广告,那些业务员求爷爷告奶奶的,比登天还难。

从全国报纸广告大户的排名来看,广告收益大的报纸都是与其发行量、复盖面、读者层和影响力密切相关。

以下是全国范围内 l一6月广告收入最高的十家大报排名: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1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羊城晚报2羊城晚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新民晚报 3广州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4北京晚报北京晚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晚报5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特区报深圳特区报深圳特区报计算机世界6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南方日报计算机世界计算机世界解放日报7南方日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计算机世界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8文汇报钱江晚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南方日报南方日报9长江日报深圳商报人民日报成都晚报成都晚报成都晚报10海南日报长江日报钱江晚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计算机报

新民晚报高踞榜首,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稳居二、三位,北京晚报守住老四,而深圳特区报基本上在全国排行第五,这些排名与报纸的知名度、影响力、发行量关系密切。

计算机世界从四月份异军突起,直线攀升,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专项监测显神威

媒介监测报告还有专为某种行业或某种产品进行广告监测的。例如在专为彩电做的广告监测报告里,图文并茂地显示出彩电一月份在全国投入了4066万元广告费,占了家用电器广告费的72%。

在一月份的彩电广告中,国产品牌中广告量最大的是康佳,康佳一共在全国报纸中投入了157万元广告,其中重点在广东,仅在广东就投入了35.6万。

外商品牌的彩电中,投入最多广告费的是东芝,东芝在全国报纸中投入310万广告费,但东芝的销售目标比较分散,北京、上海和广州兼而有之。

除此之外,从这份报告中,人们还可以发现创维电视只在广东的报纸做广告,而 TCL则把广告集中在北京和广州,康力和LG却把广告盯住北京和上海。松下和 TCL只在晚报做广告。

除了彩电广告监测报告外,达门公司还分门别类地对竞争相当激烈的房地产、保健品、传呼台、空调机等等进行监测,吸引了各路商家英雄的关注,纷纷派员前往达门索取这一新式武器。

达门公司的这份广告监测报告成了生产商和销售商的耳目,生产商和销售商可以从竞争对手在广告费方面的投入推断出对手的销售目标、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这份监测报告也是广告商的耳目,广告商可以从中知道他们围追堵截的这块蛋糕到底有多大,哪些客户投入的广告费最多,客户的广告费的投入分布有哪些特点,然后预测一下自己可能在这块蛋糕中分得多大的份额。

人们相信什么样的广告

广告的形式多采多姿,林林总总,有以名人做广告以期产生名人效应,有以荣获金奖银奖为主题实行王婆卖瓜,也有以某某指定用品表示信誉昭著,然而,消费者最相信什么样的广告呢?根据达门公司的调查,报纸读者对"什么样的广告更可信"的回答依次如下:

1、购买者的赞同 29.2%

2、保证无效退款 27.4%

3、声明在调查的基础上作出的保证 14.2%

4、有关的专业人士表示赞同 12.9%

5、强调是新产品或换代产品 7.4%

6、是某些单位的指定用品 5.9%

7、以工厂工人为主题 5.8%

8、自己所尊敬的名人表示赞同 4.7%

9、以公司领导为表现主题 2.2%

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今天,消费者对那些名人广告、王婆广告和指定用品之类,大都不买账,只有"购买者赞同"或"保证无效退款"才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广告客户应该了解消费者的心态,了解消费者购物时的疑虑,了解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程度,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选择消费者信得过的广告,方可客似云来,财源广进。

信息是现代商战中的新式武器

晚会工作报告篇5

2008年12月,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铁岭市委决定深化铁岭日报社与辽报集团的战略合作。12月29日,铁岭日报社与辽报集团在沈阳辽宁会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铁岭日报改版,由原来版芯宽度为780ram、高度为126行的传统报型改为版芯宽度为680mm、高度为129行的“瘦报”报型。同时,报头由原来的左上角移至顶部居中。报头下面的“铁岭市委主办”改为“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主办”。这种与省级党报实行紧密型合作的市级党报在辽宁省的市级党报中是第一家。

战略合作的大背景

铁岭日报社与辽报集团不断深化的战略合作是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的。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举措,推出沈阳经济区。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沈阳经济区的9个一体化,即人口管理、交通、产业集群、电信、商贸物流、金融业、房地产、旅游业和环境治理一体化。并大力推进沈(阳)铁(岭)同城化。

沈阳经济区报业资源整合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辽报集团与沈阳、铁岭等城市日报、晚报进行跨区域资源整合,把地市级日报、晚报纳入省报体系,最终实现资源共享、深度资本合作。它是辽宁省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种实践。

尊重市场规律的晚报合作

铁岭日报社与辽报集团的战略合作由铁岭日报下属的铁岭晚报与辽宁日报的子报辽沈晚报合作开始。双方在两个晚报层次的合作,是一次基于市场要素配置、出于市场利益分配原则的合作。

铁岭晚报创刊于2002年5月,发行量一直在1.5万份~1.7万份之间徘徊。铁岭晚报扩张速度不快,广告回报不高,有体制上的原因及自身投入、发行及广告策略上的原因,也与辽沈晚报在铁岭市场的进入有着直接的关系。

铁岭是1984年由地区行政公署改为市的,农业色彩浓厚,文化消费能力弱。中心城区人口只有30多万。这样一个人口规模、文化背景的城市,晚报的发行量大体上应该在3万份左右。在合作之前,铁岭晚报与辽沈晚报就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市场上争夺拼杀。

每到发行季节,两家晚报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多种手段打发行战,争市场。2007年两家晚报基本上把铁岭的晚报市场分割完毕:铁岭晚报2万份左右,辽沈晚报1万份左右。

铁岭晚报深为这种竞争所苦。铁岭晚报是国内不多的没有实行彩印的晚报。当时年订价一直是创刊时的每份88元(16版),由于害怕给辽沈晚报挤占市场造成空子,一直不敢涨价。

2007年,铁岭晚报的运行收益基本为零。在这种情况下,铁岭日报社领导班子决定试探与辽沈晚报合作。在此之前,辽沈晚报已经与省内其他几家晚报探讨合作事宜,但都没有结果。

2007年10月起,两家报社经过反复协商谈判,2008年3月21日签署协议,决定铁岭日报社与辽报集团下属的辽沈晚报合作,在铁岭出版《辽沈晚报-铁岭版》。由于这是基于市场规律和市场利益的合作,双方8轮谈判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发行、广告、利益分配等方面。其要点是,铁岭晚报更名为《辽沈晚报・铁岭版》,刊号仍归铁岭日报社所有;《辽沈晚报・铁岭版》扩版为24版,前12版由铁岭日报社(前铁岭晚报编辑部)负责采编业务,主要是地方新闻和地方性专刊。后12版由辽沈晚报负责编辑业务,主要是时事、文化、娱乐性专刊。《辽沈晚报・铁岭版》启动后,辽沈晚报退出铁岭市场,《辽沈晚报・铁岭版》的发行由辽沈晚报在铁岭的红马甲公司负责;铁岭日报、《辽沈晚报・铁岭版》的广告交由辽沈晚报广告部负责经营,铁岭日报社负责提供一定量的版面。去掉税、费(文化事业费),广告费每年以10.5%的速度递增。

2008年5月4日,《辽沈晚报・铁岭版》正式出版发行。在与辽沈晚报合作的2008年,广告收入为200多万元。

整合报业资源的党报间的战略合作

《辽沈晚报・铁岭版》的成功运行,孕育着更深层次合作的诞生。

2008年12月19日,辽宁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江带领省直媒体主要负责同志来铁岭市调研文化体制改革。在这次调研中张江说,辽报集团和铁岭日报社合作出版《辽沈晚报・铁岭版》取得了双赢,这为进一步推进省、市媒体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沈阳经济区文化资源整合上迈出了新的一步。铁岭市委书记李文科说,铁岭愿意登大船、攀高枝、上水平、促双赢,以开放的胸怀融入沈阳经济区,以开放的胸怀对待文化体制改革。这样,铁岭日报与辽宁日报的合作很快提上了日程,并迅速向前推进。

2008年12月22日,根据铁岭市委的决定,铁岭日报社召开编辑部大会,社长、党委书记柴秀文通报了与辽报集团合社的信息。柴秀文介绍说,合作的总体框架是“4变4不变”,铁岭日报作为铁岭市委机关报的性质不变,其舆论导向由铁岭市委宣传部负责监管。主办单位表述上变更为辽宁日报传媒集团,铁岭日报使用原刊号,刊号归属铁岭日报。铁岭日报领导班子任免由铁岭市委负责。报社资产、干部调整、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由铁岭日报社负责管理或处理。

2008年12月23日,辽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姜凤羽,辽报集团副社长、辽沈晚报社社长徐少达带领辽报集团社委、总编辑助理谢毅及集团出版、传输、照排、印刷等方面的业务骨干来铁岭日报进行业务对接,就改版所涉及的技术方面的问题、版式设计的规律、稿件采编及版面处理方面的变化等,与铁岭日报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对亟需着手展开的工作进行了落实。双方商定2008年12月31日出版试刊号,2009年1月1日铁岭日报正式改版。

2008年12月29日,辽报集团与铁岭日报社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在沈阳辽宁会馆举行。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孙刚与铁岭日报社社长柴秀文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由于已经有晚报合作在先,双方经济层面的合作、分配等问题早已解决,而且领导层的决策与推进使日报间的合作进行得迅速而又顺利。2009年1月1日,合作后的铁岭日报正式运行。按照辽宁省委宣传部的要求,改版后的铁岭日报调整了报型,并实行了彩印。铁岭日报的征订、发行仍由铁岭日报社负责。

理念一致、利益一致的成功合作

2008年5月4日,铁岭日报社与辽报集团合作出版的《辽沈晚报・铁岭版》与读者见面。《辽沈晚报・铁岭版》16版,彩印,每份报纸的全年订价为132元(铁岭晚报原为88元),当年的发行量达到2.7万份,超出了原来2.5万份的预期。

2009年1月1日,改版后的铁岭日

报正式运行。彩印,报价由原来的198元涨到248元,当年发行量由2008年的2.2万份增加到2.4万份,在报纸涨价的情况下发行量上升近10%。

两份报纸都实现了彩印,报纸的品相焕然一新。

实行合作后,辽沈晚报派人在铁岭晚报工作近3个月,对报纸的版面设计和新闻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辽宁日报也派人参与铁岭日报办报方针的确定和新的新闻理念的输入。铁岭晚报、铁岭日报多次派人去辽宁日报、辽沈晚报学习,辽宁日报和辽沈晚报也多次派人到铁岭晚报、铁岭日报讲课,传授业务。两报迅速得到了读者的认同,特别是铁岭日报得到了市委领导的认可。

同时,辽沈晚报介入铁岭日报社的广告创收与管理,广告收入每年以10.5%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了原来由铁岭日报社自己经营时每年4%的增长速度。

两报的合作带来的是辽沈晚报实现了低成本的扩张,读者得到了一份质量更高的报纸,铁岭日报得到了收入的保障、队伍素质的迅速提高、报纸质量的迅速改观。这是一次辽报集团、铁岭日报社和读者“三赢”的合作。

铁岭日报与铁岭晚报主动接受辽宁日报、辽沈晚报的影响,特别是2009年辽宁日报开始进报亭、进家庭,对铁岭日报的影响更加巨大。党报的影响力要通过让读者读来实现的理念在铁岭日报逐步扎根。每期报纸由过去本地新闻只有十几条增加到三十几条,信息量大大增加。对于新华社的稿件,由完全照用变为根据读者需要、根据自己报纸的需求大胆编辑,从读者喜读出发对报纸多次进行改版。

合作后,铁岭日报吸取辽宁日报、辽沈晚报的现代报业管理和报纸运行、流程设计理念,对记者、编辑的考核更加严格科学。报纸是产业的管理理念被贯彻到了日常工作当中。

期待未来合作的深化

按照协议,双方的合作到2013年结束。大家更多期待的是2013年以后发展前景如何。对于铁岭日报社来说,2013年后再打铁岭晚报的牌显然已不可能。对于辽沈晚报来说,在铁岭市场以辽沈晚报卷土重来难度也相当大。双方的合作只有深入没有回头的可能。认真总结经验,探讨以资产为纽带的深度合作是当前的一个课题。合作不能停,合作要深化,但要有一个明晰的路线图,合作要充分保障双方的利益。

此外,两家报社的合作具有“破冰”意义,没有其他方面的参照和经验。现在看,报纸的采、编、出与广告创收应该一体化,发挥各自的积极性。怎样在原来协议的基础上研究对于双方都有利、特别是对双方长远发展都有利的模式至关重要。

晚会工作报告篇6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资源整合过程

《辽沈晚报》是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立足沈阳、覆盖辽宁的晚报都市类报纸,日发行量最高时达80万份,其中在沈阳的发行量占发行总量的70%,其余30%的发行量分布在大连、鞍山、抚顺、铁岭等13座城市,2007年上缴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利润达7000万元。从2005年起,先后两次进入全国晚报都市报20强的行列,并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中国品牌媒体100强等殊荣。如何利用和发挥好《辽沈晚报》这一品牌资源,进一步扩大报纸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是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在发展中的战略课题和紧迫任务,也是提高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和《辽沈晚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辽沈晚报》所主要依托的沈阳报业市场,除《辽沈晚报》外,还有《沈阳晚报》、《时代商报》、《华商晨报》、《今报》等多家具备一定竞争力的晚报都市报。在广告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各媒体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竞争十分激烈,成本付出巨大。而铁岭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和日益繁荣的文化市场,特别是铁岭市在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铁岭市的报业市场是极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辽沈晚报》将发展触角向包括铁岭市在内的沈阳周边市场拓展,定将会为《辽沈晚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铁岭日报》作为中共铁岭市委机关报覆盖城乡,读者广泛,在辽北地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铁岭晚报》作为《铁岭日报》的子报经过创刊以来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铁岭市广大读者喜爱的一份都市类报纸。由于受市场、人才、资金、渠道等问题的影响,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持和结构上的变化,《铁岭晚报》的办报水平和经济实力很难有大的发展和突破。特别是由于实力强、版数多、信息量大的《辽沈晚报》在铁岭地区有着近2万份的发行量,而发行量也仅仅2万多份、资讯渠道狭小、采编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有限的《铁岭晚报》,要拥有更多的读者群和更大的广告额更为困难。

面对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要求,使强势媒体更强,使弱势媒体变强,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和铁岭日报社双方都在寻找和思索未来之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从单纯依赖数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大力提高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提高集约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强调,打破条块分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约束,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通过市场推动跨地区、跨部门的强联合,形成优势特色明显、辐射能力强大的产业群和大型现代新闻出版企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使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和铁岭日报社两个传媒机构之手紧紧握到了一起。

从2007年10月起,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暨所属辽沈晚报社主动向铁岭市委和铁岭日报社提出整合《铁岭晚报》和《辽沈晚报》在铁岭地区的资源,将《铁岭晚报》更名为《辽沈晚报 铁岭版》,纳入辽沈晚报报系,双方结束竞争走向竞合,实现战略合作共同发展的意愿。这一动议得到了铁岭市委和铁岭日报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双方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走上了长达半年的协商之路。

文化领域的任何一次变革和创新,都必将带来对原有框架和格局的冲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晚报都市报资源的整合也是一样。协商初期,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在双方报社员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想法和问题。如在铁岭晚报社,许多员工对经营了6年的报纸将在一夜间更名为《辽沈晚报 铁岭版》很不理解,有的同志提出“难道我们铁岭人就不会办报吗”?甚至有的同志说“谁给报纸的名字改了谁就是出卖,谁就是铁岭日报社的千古罪人”。而在《辽沈晚报》内部,很多员工认为《辽沈晚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已成为省内最具实力的报纸媒体,与《铁岭晚报》合作联合创办《辽沈晚报・铁岭版》,势必要增加经济投入,影响《辽沈晚报》的经济效益。而在决策层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担心整合后的权利和利益的分配等问题。这些思想的产生和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双方资源整合的进程。在双方协商最关键和困难的时刻,辽宁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姜凤羽专程到铁岭市与铁岭市委书记李文科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两位领导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坚持走整合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并对双方合作的原则和思路都进行了具体部署。

随着协商的不断深入,双方都进一步提高了对资源整合的自觉性,深刻认识到双方的整合是一种经营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是面对市场的理性选择。同时,在双方协商的过程中,始终得到了辽宁省委宣传部和铁岭市委宣传部的热情鼓励和积极引导,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和铁岭市委都专门召开了党委会和市委常委会听取有关整合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双方所遇到的问题。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和铁岭市委宣传部的协调下,双方都主动放弃了一些局部利益,从合作大局出发让利于对方,保证了资源整合工作的健康发展。

经过双方历经半年前后8轮的认真磋商,2008年3月21日,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和铁岭日报社战略合作暨《辽沈晚报・铁岭版》启动仪式在沈阳隆重举行。2008年5月12日,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8]602号文件批准同意《铁岭晚报》更名为《辽沈晚报・铁岭版》,从此,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和铁岭日报社在传媒渠道开发建设、业务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创新、品牌联盟构建上均获得了空前的突破,也为全国晚报都市报的整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以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设计整合模式

由于没有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借鉴,为保证整合工作的健康发展并达到预期目的,《辽沈晚报》与《铁岭晚报》在采编、广告、发行各领域均安排相关负责人进行对接,指定领导具体负责资源整合工作,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整合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

在合作方式上《铁岭晚报》更名为《辽沈晚报・铁岭版》后将由铁岭日报社主管主办变更为由铁岭日报社主管,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和铁岭日报社主办,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是主要主办单位。双方达成的意向由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负责向国家和辽宁省有关部门申请完成变更手续。

在宣传报道上报纸的舆论导向和日常管理继续由铁岭市委宣传部负责,日常采编工作也主要由《原铁岭晚报》采编人员负责。《辽沈晚报》向《铁岭晚报》派出业务骨干负责新闻采编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支持,确保《辽沈晚报・铁岭版》新闻产品质量的提升和读者覆盖率的扩大。

在干部任免上《辽沈晚报・铁岭版》的总编辑、副总编辑以及中层干部均由铁岭市委和铁岭日报社任命,辽沈晚报社派出的业务骨干不担任《辽沈晚报・铁岭版》的领导职务,以业务指导的身份参与办报和经营,并负责与《辽沈晚报》方面的协调工作。

在劳动人事上双方派出人员的劳动人事和工资关系不变。即原在《铁岭晚报》工作的领导、员工隶属关系不变,继续隶属铁岭日报社,所有待遇按照铁岭日报社规定执行;辽沈晚报社派出人员的劳动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不变,继续隶属辽沈晚报社,所有待遇按照辽沈晚报社规定执行。在同一单位的双方工作人员在分配和待遇上互不侵占互不攀比。

在版面设置上《辽沈晚报・铁岭版》由原《铁岭晚报》每期平均16个版增加为平均每期24个版,其中铁岭本地新闻版从原来4个版增加为9个版。原《铁岭晚报》方面主要负责本地新闻的采编业务。报纸的其他版面内容,如国内国际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由辽沈晚报社负责。

在运营机制上铁岭日报社将所有经营业务和市场营销工作委托给《辽沈晚报》。《辽沈晚报・铁岭版》的发行工作由《辽沈晚报》红马甲报刊发行有限公司负责,《辽沈晚报》主报原则上不继续在铁岭地区发行,并采取措施陆续将所有订户改为《辽沈晚报 铁岭版》的订户,实现两报在铁岭的“合二为一”;在广告经营上,铁岭日报社将《铁岭日报》的广告、《辽沈晚报・铁岭版》的广告整体打包委托辽沈晚报社经营,辽沈晚报社在铁岭设置专门的广告经营机构;报纸印刷业务则整体外包给经双方共同确认的具有合法资质的印刷单位。

在利益分配上从2008年起,辽沈晚报社要确保相当于2007年《铁岭日报》和《铁岭晚报》总收入的基数和10.5%的年递增比例,超收部分归属辽宁日报传媒集团。

《辽沈晚报・铁岭版》创刊运行3个月来,报纸无论在外观品质、整体风格,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采编人员的策划能力、深度报道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得到了铁岭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辽沈晚报・铁岭版》的创办,在辽宁省各市报中也引起强烈反响,辽宁省抚顺日报社等地市报领导也多次来辽沈晚报社了解《辽沈晚报・铁岭版》的有关情况,积极探讨所属晚报与《辽沈晚报》合作的可行性。

整合

晚报都市报区域发展的大趋势

《辽沈晚报・铁岭版》的创刊虽然仅仅只有3个月,但作为合作双方的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和铁岭日报社,都对运行态势和合作状况非常满意,没有出现大的分歧和意见。由于双方都认真履行合作协议,报纸美誉度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整合的积极效应日益显现,原来的负面议论已经基本消失。合作双方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这个选择是明智的,意义是深远的。

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舆论引导格局更为合理。多年来,由于晚报都市报在同一区域内的过度竞争,经常在新闻导向上出现低俗、刺激、“猛料”类新闻等现象,以争夺更多的读者。《辽沈晚报・铁岭版》的创办,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痼疾。资源整合后,《辽沈晚报》的发行量与《铁岭晚报》的发行量整合到一起,原来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尽管在铁岭地区还有少量其他都市报发行,但《辽沈晚报 铁岭版》在铁岭报业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已经形成,其舆论控制能力已经不可替代。同时,由于《辽沈晚报・铁岭版》直接归属铁岭市委领导,无论是宣传报道上的要求还是干部人事的任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整合后报纸质量大幅度提高,读者覆盖率进一步扩大,《辽沈晚报・铁岭版》作为铁岭市委市政府联系广大市民的桥梁和纽带,其服从和服务于铁岭市工作大局的引导能力更为增强,社会效果更加突出,阵地功能更加稳固。

推动了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传媒产业的科学发展。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与铁岭日报社实施区域战略合作,将《辽沈晚报》所拥有的强大品牌优势、丰富的新闻资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金人才优势,与铁岭日报社在当地的本土优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1+1>2”的规模效应。不仅实现了优势资源在更广范围内的共享及资源在流动过程中的保值增值,盘活了省级大型党报集团无形资产,促进了资源优势向行业优势的转化,还可以通过业务流程的复制、生产要素的共享,有效控制双方的运营成本,提升了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铁岭日报社将《铁岭日报》和原《铁岭晚报》的广告整体委托《辽沈晚报》经营,保证基数,超余归己,使辽宁日报报业集团获得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辽沈晚报》在报业市场竞争中所形成的丰富新闻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形成了“一家生成、双方采用”的格局,避免了重复采访、重复购置等造成的资源浪费。而铁岭日报社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借助外部优势资源为己所用,其事业发展将会事半功倍。这项合作既保证了铁岭日报社稳定的收入来源,又为今后更宽领域的产业发展打造了宝贵的平台。同时,由于使铁岭日报社和原《铁岭晚报》员工的工资福利有了可靠保障,也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衷心拥护。

晚会工作报告篇7

广告中的违规、违纪和低俗之风较为严重

对报纸进行质量检查的重点是版面内容、文字编校、版面设计和印刷质量四项,广告只是版面内容中的一小部分,但在检查中,我们却发现,广告中的违规、违纪现象比较严重,在读者中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2005年我们在对全国较有影响的39家晚报进行质量检查中,第一次把广告监测纳入检查的范围,在2007年的检查中,我们发现在广告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从被检查的39家晚报两天的报纸和36家都市报一天的报纸来看,39家晚报两天的广告共有13847条,确认违法的有805条,违法率为5.8%;36份都市报的广告总量为7063条,涉嫌违法的有1064条,涉嫌违法率为15.08%。36家都市报涉嫌违法的广告总扣分为2663分,平均每报扣分约74分,平均每条扣分约2.5分。总体上看,都市报广告涉嫌违法率呈现地区不平衡的状况,东部地区涉嫌违法率较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高。

以上广告违法率的数据是比较高的(2005年北京市各媒体的监测结果,违法率为0.7%),如果按照检查规则中的扣分标准,即使有些问题忽略不计,有的报纸平均每天扣分达50分(100分为满分)以上;有的报纸每天的广告涉嫌违法率都在30%以上,违法广告情况比较严重。

2.从违法广告的种类看,医疗广告、保健食品广告和药品广告三类违法情况最为突出,违法广告率超过50%,这与此三个行业的广告制作和不太规范以及广告量比较大有一定关系。其中医疗广告主要违法行为表现为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利用患者或者其他医学权威机构、人员和医生的名义、形象或者使用其推荐语进行宣传,如有的报纸的“特效治肿瘤”广告。药品广告的违规行为表现为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或者保证功效的断言,如“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安全无副作用”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未同时“广告审查批准文号”和“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如某报的“清结石首选结石清”广告。保健食品广告的违规行为表现为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广告中涉及特定功效的,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证明;食品广告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借助宣传某些成份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等,如某报的“强力18天给男人蓬勃激情”广告。有个别晚报广告还存在明显的虚假问题,如某报的广告说某产品是138岁老人祖传秘方等。

3.从检查结果看,各地违法广告的情况仍然很严重。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对于较为严重的违法广告,工商执法部门通常是处以罚款、没收广告收入、停止广告业务(如因虚假广告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等。但有的报纸为了经济利益什么都敢登,有的还用整版登一些违法广告,而且还是明知故犯,甚至计算出工商部门可能的罚款钱数,把它打进广告成本中去。

4.广告中的低俗之风问题。这些广告内容多与生殖和性有关,带有极大的诱惑性语言,极尽煽情之能事,比较露骨,让人感觉是街头散发的小广告堂而皇之地上了报纸版面。有的从法规上看没有违法,但实际上广告也有导向问题,大量刊登低俗广告降低了报纸的品味和格调,让人感觉报纸成了内容低俗的广告报、医药广告报和广告报。这类问题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晚报中比较严重,这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从检查的结果看,最起码有1/3的晚报都存在这类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低俗问题比较集中。

如果按检查规则要求,有一条算一条扣分的话,有相当数量的晚报扣分将大大超出版面内容应得的分数,因此,在实际扣分掌握上均采取了比较宽松的办法,凡发现低俗之风问题,即使存在多处问题,也一律在此项上只按一次扣分。

据北京市工商局广告监测中心的同志介绍,对于广告中低俗之风的问题,工商执法部门一般根据广告法中“违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规定,以大多数人民群众无法接受为标准进行处理,通常是口头警告、要求整改。其实对于涉及生殖和性的广告,如果按有关部门审批的内容,规范化刊登也是允许的。这说明这类广告是可以做而且是可以做好的,关键在于报社领导和广告从业人员的认知态度,愿不愿意做,愿不愿意下大力气进行整改。

广告导向影响媒体公信力

媒体的文明是社会进步和高尚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不但作为信息和交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广告收入已成为媒体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广告因而就成了各个媒体相互竞争的对象,违法、违规广告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媒体的大雅之堂,低俗广告也就成为错误引导读者和消费者的信息来源。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媒体广告的错误宣传和没有科学根据的大肆渲染,致使读者或消费者上当受骗的事例比比皆是,开始读者只是指责做广告的商家或企业及其他行业的欺诈行为,进而更多地怀疑或指责媒体的可信度和不道德行为。

晚会工作报告篇8

迎新晚会策划书模板一晚会主题:群新璀璨 艺展未来迎新晚会

晚会主办方:**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会

晚会对象:

1.主要针对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级新生

2.对本次活动充满热情的**、**、**级老生

3.其他院系关注本院晚会的同学,校友

4.艺术设计学院女生较多于男生 晚会所需费用:4000元

晚会前期宣传:

1.晚会开始前期1至3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青年广场拉横幅,内容可如:XXX祝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迎新晚会圆满成功,内容可以由冠名赞助商自己拟定,但是必须有关本院晚会,不能是商业广告。

2.晚会开始前一周,学生会将在各个宿舍楼栋告示栏张贴宣传小海报,可以将冠名赞助商的品牌logo和名称标注在小海报上,小海报具体设计布局,以及冠名赞助商标注出现的位置由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会拟定。

3.晚会前期1至3天,冠名赞助商可以选择一天在学校主要干道分发传单,但是不能随意张贴广告。

4.晚会宣传板将提前一周摆放在老食堂门口,本院宣传板一般由四块宣传板拼成,是全校最大的宣传板块,冠名赞助商可以在宣传板上出现品牌名称或logo,但具体位置由学生会决定,前提是不影响宣传板美观,以及设计理念与构思。

晚会中期宣传:

1.晚会当天或提前一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教五楼报告厅对向青年广场一边的门口台阶上平地摆设摊位,发传单,试用等,但是不能有商业用途,比如现场交易买卖,只能是产品试用,赠送,分发传单这一方面的宣传。

2.晚会当天宣传,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教五楼报告厅附近道路两安插宣传旗帜,此旗帜可以摆放一天,旗帜由冠名赞助商提供。

3.晚会当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教五楼报告厅对向青年广场一边的门口摆设充气拱门,拱门上可以有冠名赞助商宣传标语,标语必须有关本院晚会,拱门由赞助商提供。

4.晚会当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学校主要干道上分发传单,但不允许随意张贴广告。

5.晚会当天教务搂报告厅另一侧门即晚会入场一边的门,可以张贴冠名赞助商宣传海报,具体张贴位置由学生会拟定,张贴位置确保在显眼处。

6.晚会当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教五楼报告厅两侧门口分发传单,优惠券等。

7.晚会当天每个座位将有以大礼包形式摆放的充气棒,荧光棒,糖果等,冠名赞助商可在此类物品即每一个座位发放宣传单,优惠券等。

8.晚会当天所用充气棒可用印有冠名赞助商品牌名称或logo的充气棒,但此充气棒必须由冠名赞助商自行准备,由学生会负责分发安放。

9.晚会当天入场时间,可以播放冠名赞助商广告,此广告必须由赞助商提供,并提前一周将广告视频交给学生会,在不影响晚会入场,以及进行的前提下,进行播放,具体播放时间由学生会决定。

10.晚会当天将设置冠名赞助商代表的名牌与座位,晚会开场语中将由主持人介绍冠名本晚会的单位,以及冠名赞助商代表。

11.晚会中将有两次抽奖环节,一次设置在晚会中间时间,一次设置在晚会即将结尾处一至两个节目中间,由冠名赞助商选择一次抽奖环节进行冠名抽奖,其中一个奖项颁奖由冠名赞助商代表进行颁发。

12.晚会当天所有由冠名赞助商提供奖品的奖项,如游戏颁奖奖项,抽奖奖项,所有由冠名赞助商提供奖品的奖项将在每一次颁奖时由主持人介绍冠名赞助商信息以及奖品信息。

13.晚会当天话剧,音乐剧,小品等语言类节目中出现的所有品牌名称,在不影响节目效果的前提下可改成冠名赞助商名称进行表演。

14.晚会结束,主持人结束语,由主持人感谢语中将提到冠名赞助商名称,感谢其支持。

15.晚会当天,报告厅内,在不影响会场布置的前提下,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晚会观众席周围张贴宣传海报,具体张贴位置由学生会决定。

16.晚会中,将提到冠名赞助商名称等10次左右晚会后期宣传:

1.晚会结束后,冠名赞助商可在青年广场拉横幅宣传,横幅内容必须有关本院晚会,横幅可摆放1至3天;

2.晚会结束后,冠名赞助商可在学校主干道分发传单,但不允许随意张贴广告;

3.晚会结束后,各个宿舍楼栋张贴的本院带有冠名赞助商名称或logo的宣传小海报可以继续进行张贴1至3天。

晚会节目安排:

1.晚会片头,由学生会拍摄,在不影响视频效果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在视频中拍摄主要人物的背景影像中,如拍摄道路时,电线杆或是某可以张贴广告处,可以不突兀的出现冠名赞助商的宣传海报或信息,具体出现位置安排由学生会决定。

2.晚会节目安排,⑴开场舞⑵男生歌曲⑶舞蹈兔斯基版《nobody》⑷小品⑸琵琶演奏⑹校美妆社走秀表演,第一次游戏抽奖环节⑺小提琴演奏⑻话剧⑼舞蹈现代舞,第二次游戏抽奖环节⑽歌曲串烧⑾学生会工作人员节目表演(具体节目增减,节目顺序由学生会决定)如果单独在学校进行宣传,宣传单价入下。

单独宣传价目:

1.青年广场挂横幅一天500元(6天3000元)

2.教五楼报告厅门口一天宣传(包括分发传单,道路旗帜摆放,宣传海报张贴一天2019元

3.总计所需5000元

迎新晚会策划书模板二金秋十月,在此期间,大一新同学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加入到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中。他们在军训中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化生学院通过举办本场迎新文艺晚会,让全院师生共聚一堂,增进彼此感情,同时特别表达对**级新同学的关心与期望。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开启一片崭新的乐章。

一、晚会主题及意义

欢迎大一新生、融合师生情谊、展示学院特色,同时锻炼同学的组织应变能力。开展本次迎新晚会,为的就是让新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化生学院的活力与和谐,从而激发新生对学校和学院的自豪感。且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认识更多的朋友,加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速度。

二、晚会形式及内容

节目不限、形式不限,以歌舞为主,内容尽量贴近主题。

三、晚会面向对象

(一)、本次晚会以化生学院学生为主、面向全校学生。

(二)、邀请学校、学生处、教务处和校团委领导、我院全体老师、各学院党政领导及各学院团委学生会负责人

四、晚会时间

五、晚会地点

六、晚会流程

(一)晚会前期准备

1.由宣传部负责出2张海报,1条条幅。其中海报于演出前三天贴于校内、外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1条条幅悬挂于教学楼前。另外,文艺部干事必须定时地检查海报有否被撕毁,若被撕毁应及时补贴。

2.在晚会的前一周,制作好节目单,(份数以所邀请的嘉宾人数为依据)。节目单派发给到场嘉宾。

3.选派人员负责晚会现场的摄影工作(主要控制当晚拍摄的内容、方式,晚会现场的整个过程不漏拍,拍摄角度多样)。

4.选择主持人:主持人数量在 6 个左右(包括歌舞和游戏主持)。由同学或老师推荐和选节目时候的观察,择优选拔现象气质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心都强的学生。,组成风格和组成方式不限。主持人用语必须经过审查。

5.筛选晚会节目:包括歌舞类,短剧类,才艺展示类,POP、DV作品,走秀等。另有领导、嘉宾的节目展示。准备游戏环节的游戏,例如接歌,抢凳子,击鼓传花等。

6.晚会当天场地负责:包括节目负责人,场地布置负责人,晚会幻灯片负责人,灯光负责人,音响负责人,晚会结束后清理场地负责人等。

(二)晚会当天流程

1.晚会在《幸福拍手歌》中开始

2.主持人致开场词并介绍到场的领导、嘉宾。

3.领导致辞并宣布晚会开始

4.大型歌舞节目开场

5.播放新生报道及军训期间的Pop

6.军旅歌曲串烧

7.短剧小品类节目

8. 现代舞

9.游戏环节:请台下同学及领导嘉宾参与其中。优胜者获得奖品

10.流行歌曲及经典老歌串烧

11.走秀等个人才艺展示(乐器、快板、朗诵等)

12.师生同乐节目

13.歌声中,主持人宣布晚会圆满结束

七、迎新晚会预期效果及展望 :

我院希望能沟通过这次晚会的举办,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树立我院同学们踏实奋进的学习精神,展现我院的风采,促进各个专业的交流与相互了解。

八、晚会后期工作:

晚会工作报告篇9

一个媒体,即便内容再好,如果其中充斥虚假违规广告,它在读者心目中,必定不是一个优秀的品牌媒体。

《钱江晚报》“一媒体一公司、两分开一本帐”的组织结构和横向整合模式,使得产业链延伸,决策链缩短,广告经营的灵活性得到加强。面对新兴报纸低价抢占市场的经营策略,以及同质化的竞争格局,《钱江晚报》创新性地确立了品牌经营的战略思路,围绕“品牌”这一核心竞争力建设价值链,合理配置资源,开展各项业务。同时,“一媒体一公司、两分开一本帐”的组织结构又为品牌战略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广告版面泛滥的市场背景下,只有品牌媒体所承载的广告才能够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品牌战略这一创新思路确立了《钱江晚报》在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走品牌经营之路,就是不对广告资源和其他资源进行掠夺式、破坏式开发,而是在品牌建设和业务发展上,既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以保持报业发展的持续性和《钱江晚报》品牌的完整性。

主动砍掉医疗等不良广告

一直以来,医疗广告在很多媒体有着双重身份――“创收支柱”+“恶性肿瘤”。迫于高成本媒体市场竞争下的生存压力,广告经营必须做量做利润,医疗广告是捷径,很多媒体的医疗广告占广告总量的20%、30%,甚至更多;大量违法违规的医疗广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品牌价值。可是如果放弃医疗广告,每年数千万广告收入的大窟窿用什么来填呢?于是,这个“恶性肿瘤”不断扩大扩散,对广告经营者来说,真是又爱又恨。

所幸,《钱江晚报》至今没有这颗“恶性肿瘤”,这是《钱江晚报》在广告经营中长期坚持品牌经营的结果。在《钱江晚报》,我们始终怀着新闻理想从事广告经营,因而我们相信,媒体品牌战略下的广告经营,必须与报纸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品牌媒体必须具有公信力、持续发展力、社会影响力、文化力、服务力,而诚信则是所有力量之源。我们在一“砍”一“立”中构建健康的广告结构和绿色收入:

《钱江晚报》的医疗广告最高的时候是在1998年,曾达1000万元,由于这些广告来源基本是一些游医承包的门诊部,广告内容大多是治疗性病、乙肝等疾病及疑难杂症,广告形式也“傻大粗黑”,不仅有误导损害读者患者之嫌,也有损报纸形象,与《钱江晚报》“打造21世纪城市主流媒体”的品牌战略不匹配。因此从1999年起,我们主动控制医疗广告的,严格按工商、卫生部门批准的要求刊登,全年医疗广告营业额没超过200万元。从1999年至今的8年间,《钱江晚报》的医疗广告审稿极为严格,占广告总量的比例一直控制在5%以内。

保健食品也是违法广告“前三甲”之一,很多保健食品在做广告尤其是“软文”时有意混同药品,超出范围夸大作用。《钱江晚报》的《养生》专栏曾经主要刊登保健食品类等以文字为主的“软文”,是违规广告的高发地。我们就自觉地进行控制,该专栏2004年的广告量510万元,2005年下降到313万元,2006年我们彻底取消了《养生》专栏。虽然《养生》专栏这一刀就砍掉了一年三五百万元的专栏广告收入,但和舍弃几千万元医疗广告一样,提升了广告的诚信度和报纸的公信力,我们的广告收入是绿色收入,是以品质为前提,是健康、持续、负责任的。

正由于我们自觉抑制不良广告,为品牌广告营造了绿色的广告环境,也因此争取、吸引了更多品牌广告的投放。2007年初,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广告信用指数,《钱江晚报》以91.25的高分荣获“广告信用AAA单位”,作为浙江省广告营业额最高的报纸之一,这个成绩的取得尤为不易。

读者、广告商和报社三方受益

控制医疗广告,最直观的效果是净化版面,提升了报纸形象与公信力。

这一变化首先受益的是读者。报纸是信息的传播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是理性的分析者,我们始终有责任向读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不仅通过新闻也通过广告,杜绝虚假广告,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在有限的版面资源内,读者能接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不受虚假广告的误导,在视觉上也更让人赏心悦目。

2002年9月29日,《钱江晚报》率先向读者公告承诺,“本报今起停止刊登不良医疗广告” 。这一果断而坚决的做法,赢得了读者的尊重、信任与推崇,这种读者态度与情感反映到数据上,就是《钱江晚报》的发行量、阅读率多年来高居浙江报业市场前列。

高水平的读者阅读率和满意度,尤其是在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读者群体上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对广告客户的吸引力。广告商愿意投放我们报纸,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为品牌广告提供了一个更干净、更有档次的平台;另一方面,尽管我们的广告价格不低,但是从报纸覆盖率及读者构成考虑,换算下来,广告的千人成本是很有竞争力的。

砍掉不良医疗广告,强化了在读者眼中责任媒体的形象,也强化了在广告主心目中实力媒体的地位。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维系了客户的忠诚度。近年来,尽管我们报纸广告价格经历了几次调整提升,但是我们的核心广告客户并没有流失,相反,越来越多的富有潜力的新兴行业、成长行业与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些实践实际上是围绕“金牌价格,绿色收入”展开的:

所谓金牌价格,我们的实践是:汽车、房地产、通讯、IT等优势行业,作为高端产品,价格坚挺不能动摇,用“价值营销”代替“价格战”一一围绕高端品牌广告主的消费需求,将生产经营的资源配置向这些重点行业进行倾斜,包括营造绿色广告环境、集中最优秀的经营人员、投入更多的开发费用、整合媒体资源、建立广告与采编的有效联动机制等等,以全面服务提供商的市场身份,追加优质服务、增值服务、个性化服务,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优势,产生高效益。高端产品“金牌价格”带来的益处良多:高效、节约保护资源,使我们有底气舍弃一些低价低端的广告,尤其是打球的“垃圾”广告,避免了对版面资源的过度耗占,追求广告的低占版率,维护读者的利益,捍卫报纸的品牌。常年来,我们报纸的广告占版率大约保持在27%左右,相应地,报纸的含金量则得以增加。

晚会工作报告篇10

关键词:城市晚报;新闻策划;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出台政策,允许非公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允许媒体有序退出机制,这无疑是加剧了报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同时与网络媒体相比,纸质媒体无法在时间上抢先,只能通过在新闻报道中的精心策划,提高媒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媒体的整体形象,最大限度地开发新闻资源,以更多更好的报道吸引受众。那么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城市晚报类报纸的发展逆势而上甚至有所突破呢?本文以地方报纸《彭城晚报》的策划创新发展为例,从中找出可以供大家参考的发展新路径。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向社会报道即将产生的新闻信息。《彭城晚报》和《都市晨报》同属城市类报纸,为此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对彭城晚报实施“差异化办报、错位化经营”的战略方针,以“领路新生活”为办报理念,要求打造“新都市媒体”形象,做“特”晚报。在这样的背景下,彭城晚报开启了它的破冰之旅,为读者订制了“新闻+杂志”的全新阅读组合,彰显新都市媒体的特质,精心策划地方新闻提高报纸可读性,做好活动策划提升报纸影响力,策划专题为广告营销搭建平台,整合原来周六和周日版面资源,出版了《彭城周末》,延伸了晚报服务,满足了读者周末休闲的需要。具体如下:

加强对地方新闻的策划

地市级晚报的新闻资源相对短缺,特别是具有“亮点”性的本地新闻更是“稀有”。如何有效利用和挖掘有限的地方新闻资源,获得最大的社会效应。关键是做好策划性报道,用足、用好难得的地方新闻资源。

1、运用“平民视角+思想高度”的创新方式,提升报道的内涵和权威性。

徐州市珠山公园建好后,如何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意图、建设意义和社会反响报道足、宣传好。晚报组织了大量、详细、充分的系列专题报道,晚报通过景区景点介绍和规划特点以及建设者风采,全面充分地报道政府城建为民、投入巨资还绿于民及注重社会效益和城市文化底蕴传承的建设理念,及时反映市民感受,宣传道教历史文化特色等。珠山开园活动总结时,徐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很高评价。

再如对徐州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报道方面,晚报以读者的视角,宣传了城市建设中很多惠民工程,内容丰富细致详实,全面展示了徐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景象,反映出了城市建设成就和广大建设者的精神风貌,许多项目都可以直接让市民从中得到实惠,读者也在媒体的宣传中获得真切的感受,有效激发了大家昂扬向上的精神。晚报针对同城题材,在围绕主题宣传上,运用“平民视角+思想高度”的创新方式,提升了报道的内涵和权威性。

2、运用“版面创新+立体宣传”的创新形式,提升报道的氛围和实效。

为了强化报纸的新闻性,晚报提出用“硬新闻”提升晚报的媒体竞争力,狠抓媒体监控,拓宽线索渠道,加强集控线索,滚动指挥采访,将有限的版面超常规的配置给优质新闻,不断推出具有晚报特色的新闻报道,有力的提升了报纸的新闻性、可读性、竞争力。

一如晚报策划的“给力小康,奋进之城”系列专版。为配合在徐州市召开的全省苏北会议,鼓舞市民争先创优,力争2013年县县达小康,2016年市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彭城晚报精心策划出版了9个版(A02—A10)的“给力小康,奋进之城”系列专版。系列专版分“活力:刷新名片,排位前移”、“实力:新起点上,再掀高潮”、“魄力:幸福笑容,绽放彭城”、“生力:更绿更靓,宜居乐业”、“韵力:舞动汉风,文化强市”、“和力:爱心涌动,慈善满城”、“动力:创新创优,争先率先”、“引力:中心,核聚效应”等八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徐州市站在新的起点,全面建设小康征途上昂首前行、催人奋进的骄人业绩。

二是彭城晚报还注意做有影响力的新闻连续性报道。如南京最美的清洁工沈现台做好事索要荣誉,我们在正常报道之外,找到网友、社会学家和法律专家予以评述,同时派记者亲赴南京专程为沈现台颁发彭城好人奖,引起省内媒体的关注和大量网站的跟风,影响极大。这些报道在版式呈现时,用漫画勾勒文章主线,新颖别致,报道时采用多方面、跟踪式、连续性等立体化宣传,提升了报道的氛围和实效,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3、强化新闻整合意识

现代读者的需求是:在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介特别是报纸能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要的新闻报道大餐,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针对此,彭城晚报逐步建立健全了机动灵活的新闻集纳规则,改变原来分类不够明晰,版面较为零散的状况,加大对当日新闻的分析、梳理、归纳、分类,灵活设置版标,同时注意创新时尚新锐、富有特色的版标,一方面对新闻进行包装,另一方面为记者写稿提供了方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加大了报纸阅读厚度。

二、策划各类活动,提升报纸品牌,运用“点面结合+长效宣传”的创新形式,体现报道广度和持久性。

策划是一种创意思维的整合,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当前的决策,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的措施。在进行新闻策划时首先要理清自己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做好点与面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宣传达到长效的效果。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很多报纸在活动策划方面都展开了新的比拼,通过活动的策划,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整合相关资源扩大策划效应,体现报道的广度和持久性,让活动提升媒体影响力,提升报纸品牌。彭城晚报做了如下尝试。

一是《向幸福出发》徐州选拔引关注。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走进徐州,与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沛县好人文化基金会”一起,共同在徐州地区选拔《向幸福出发》人选。活动启动后,在情义彭城引起广泛关注。晚报作为承办单位,开通了热线电话、网络平台两个渠道接受报名。活动有近100人报名,有的已经被评为“中国好人”、“彭城好人”的老典型,更有大量普通平凡的市民,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晒一晒平凡的幸福。活动启动后,CCTV-3《向幸福出发》官网立即在首页显著位置制作专题页面——《徐州选拔赛开始报名》,形成强大的影响力。晚报已报道了《五个堂兄妹想喊婶子一声妈》、《女儿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等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情感文章。此次活动不仅给晚报带来了很多鲜活的新闻素材,而且树立了晚报责任媒体的形象,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二是晚报今年新设三个暖阳行动爱心基地。晚报爱心点对点特别行动暨第四季暖阳行动分别在徐州市鼓楼区牌楼办事处华夏社区、泉山区泰山街道泰山社区以及七里沟办事处举行了爱心捐赠暨挂牌仪式。至此,晚报创办的暖阳行动爱心基地增加至4处今后,晚报“暖阳活动”将在挂牌社区定点服务。晚报“春节暖阳行动”于2009年发起,连续4年,数以千计的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来,每年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总价值在10万余元,帮助贫困家庭100余户,每户平均获得1000元左右的过年物资或慰问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三、晚报策划专题,为广告营销搭建平台

彭城晚报在前期精确分析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和集团广告中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策划出新、专题出新、版式出新的“三新”标准为前提,相继推出了《职场她》和《ILOVE油》以及《城中城》专题,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此举无疑是在新闻专题和广告营销配合上有力探索和创新,为以后同类型的操作竖立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这种通过新闻专题和广告营销有机结合的呈现方式,事实证明是深受广告客户欢迎和推崇的。以《城中城》特刊为例,《城中城》大型专题报道以前瞻性地视野,在全城媒体中率先完成了对城市综合体这一房地产热点和城市经济焦点的整合式报道。报道新闻性强,几乎每一个在建的城市综合体,都是所在区域的经济新引擎,涉及千家万户,波及多个业态。这些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内容、建设进度、经营业态、区域影响,均为市民所关注。《城中城》大型专题报道主动适应读者诉求,以全面、精准、生动的报道,赢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报道招商效果好。《城中城》专题几乎囊括了徐州的所有城市综合体项目,从原来的单体宣传,提升为一次集纳式的行业活动,吸引了徐州众多地产项目运营商的踊跃参与。32版的特刊中,广告达19个整版,一个特刊赢得了30多万元广告。且专题完成后,广告客户均高度认可。

四、整合资源,出版《彭城周末》,延伸晚报服务。

为进一步落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实施“差异办报”、“做特晚报”的战略,彭城晚报在今年初进行了新一轮创新升级,作为此次创新升级的重中之重,推出了集时尚、情感、消费、休闲于一身的《彭城周末》,初步完成了由传统都市报向财经类都市报转型。彭城晚报将原来周六周日报纸停下不出,把版面资源进行再整合加厚,出版的《彭城周末》有铜版纸封面,与杂志一样,便于保存便于阅读,为了满足读者周末休闲的需要,提供消费、生活、情感、休闲服务,倡导最潮流的生活方式,为中高端读者营造一方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受到广大市民和读者的青睐。

报纸创新,服务延伸,体现在经营上就是将原来客户不做广告的时间段,通过《彭城周末》这个有效载体,吸附更多广告业务,扩大周报的市场竞争,产生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彭城晚报通过此次创新升级,另辟蹊径、换塘养鱼,确立新的视角,占领新的市场,初步实现了由传统都市类报纸向财经消费生活时尚类报纸转型,增强了晚报服务徐州中高端消费人群的能力,使彭城晚报同都市晨报在外在形式和内在品质上有了进一步的差异,为完善优化集团的报纸产品战略布局交出了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