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形式十篇

时间:2023-03-21 04:26:08

晚会形式

晚会形式篇1

关键词:全媒体语境 央视春晚 发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68-02

全媒体是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随着媒体形式的传播,新媒体将观众的主体完全体现出来,并且在我们设计央视春晚节目时也受到了全媒体的影响。我们在设计2014年春晚时,主要是按照百姓的需求,不论是在节目的取材、演员的选择还是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百姓的满足,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充分体现了全媒体时代给央视春晚带来的机遇。本文对全媒体语境下央视春晚的困境和发展做了详细的分许。

一、全媒体语境的内涵

全媒体的范围比较广,其中主要包括媒体的形态、报道形式以及营销模式等。其实,全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形式,而全媒体语境就是在这种新型的模式下将信息进行传播和散布。更具体的意思就是,全媒体语境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体技术将信息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形式的传播,主要包括文字、声音、光线以及色彩等。在几年前多媒体的概念就已经显现出来,但是并不能代表全媒体,跟多媒体相比,全媒体要更加全面,而且是信息和媒体之间产生的重要产物。我们央视春晚不一定要在电视进行观看,还可以通过各种进行观看,比如手机、电脑以及平板等。另外,全媒体也可说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改变。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对传统的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从而使传统媒体和多媒体结合在一起,还在多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下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和互动效果,使央视春晚更加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二、全媒体语境下央视春晚所面临的困境

1.全媒体文化的冲击

春节一直从古到今,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且是联系家庭和睦的纽带。我们中国人民为了回家过春节,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也不管路程多么艰辛,都会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由此可见我国人民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央视春晚是春节期间大型的庆典活动,并且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体现中国人们的传统文化,还能将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主要是通过电视媒体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在很久以前,虽然电视不是很普遍,但是央视春晚仍然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追捧。在现代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网、电信网以及互联网等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等一些媒体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完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娱乐方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信以及微博等媒体信息不断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只要是人们想看的,就没有看不到的。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眼光逐渐被吸引,央视春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一些相声里面的段子大部分都是截取于网络,已经对人们失去了吸引力,不仅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反之会受到观众的批判。因此,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央视春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央视春晚的设计陷入了困境。

2.缺少文化判断能力

央视春晚的播出主要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在央视春晚的设计期间能够将中国的特色文化全部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文化。比如,在央视春晚当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给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给人们一定程度的思想启示,并且使人们产生深刻的思考。另外,还有一些作品将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使央视春晚的节目更加贴近生活,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国情、民情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求不断提升,央视春晚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却忽略了文化的渗透,从而导致中华民族的文化被遗忘。因此,观众会对固定不变的央视春晚形式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兴趣。马年春晚当中的小品《扰民了你》以及《扶不扶》等,都是现代社会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反应了人们的需求,并且带有一定的讽刺性和娱乐性。但是,马年春晚中的节目大部分都不受观众的喜爱,缺少创新,这就表明在进行央视春晚的设计时,没有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以及人民的民情进行详细的了解,没有深入人们的生活,从而导致在文化判断方面有所欠缺,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缺少文化判断是央视春晚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且使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全媒体语境下央视春晚的发展

1.央视春晚要敢于创新

创新是现展中最重要的途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发展的动力。艺术也要不断的创新,从而满足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央视春晚不仅要满足各种观众的需求,还要了解各种观众的兴趣点,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不仅要保证传统文化不被改变,还要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模式以及中国人过年的文化习俗,从而获得观众的认可,得到观众的热爱。因此,只有创新才能保持春晚的活力,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种困境下,央视春晚一定要做到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仅要创新央视春晚的载体,还要不断创新春晚节目的内容,使春晚的节目质量达到预期的要求。

央视春晚的创新主要是体制的创新,这是最基本的,通过对2014年春晚的详细分析,央视春晚已经从台长工程逐渐上升到国家项目,其春晚的规格和奥运会的开幕式基本相同。而且,2014年央视春晚采取的是外聘导演的模式,并且每年都会出现创新这个词。但是,目前观众的品位在不断上升,所面临的选择也逐渐增多,主要包括各个频道、各个境外的媒体以及网络等,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仅可以看到想要看的视频,而且是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对于央视春晚来说,怎样才能进入人们的心中,这个是非常困难的问题。

在进行央视春晚的创新时,要改变以往的模式,寻找全新的模式。以前每年的春晚都是固定的形式,主要是;第一是热闹、欢快的开场舞;第二是主持人的出场,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形式;第三就是歌舞、语言、杂技等各种节目轮流上场,中间偶尔会穿插一些边防军人的祝贺以及赞助商的祝贺;第四就是等待新年的钟声,在由一个戏曲形式的开场,最后以一首《难忘今宵》结束央视春晚。这种固定的形式观众已经记在心理,因此,节目进行就是走一个形式,观众也会等待自己喜欢的节目进行观看,这就会使某一时间段的节目收视率下降。所以,要想提升春晚对人们的吸引力,就要改变以往的固定节目模式,而且要在规定的节目中穿插一些全新的节目,使其更加吸引人们的眼光。

创新央视春晚不仅要对舞台、灯光以及场景等进行创新,更重要的是创新节目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央视春晚中融进一些原创的语言节目,现在社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网络流行语,并且被人们广泛的流传,因此, 在央视的春晚中我们就不应该再引进这些网络流行语,春晚应该是引领流行语的重要途径,在央视春晚中体现出来的新型语言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的传播;第二,在春晚中还要融进一些全新的表现形式,并且要大胆的引进新人新作品,采用比较新颖的春晚主持形式,也可以引进一些网络春晚的表现形式,从而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并且参与到央视春晚的形式中;第三,在创办春晚时,应该降低题材的选取标准,多多引进一些民间的艺术形式,比如民间的杂技、杂耍等。

2.央视春晚要抓住观众的兴趣点

央视春晚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重视观众的需求是什么,兴趣是什么,从而进行更好的设计,但是这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在设计春晚时,能够准确找到观众的兴趣点,那么春晚的举办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央视春晚在引起观众兴趣时,不仅要对春晚的结构形式进行改变,更重要的是对节目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变,从而适应观众的兴趣。

在了解观众的兴趣点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认识到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这一思想,因此只有在现实的生活中不断发现,走进观众的生活,这样才会使央视春晚的节目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从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使央视春晚回归到民间的生活中,体现央视春晚联欢的形式。另外,走进观众的生活不仅可以将观众的情怀变得艺术化,还能将艺术化的情怀再次融进人们的生活;第二,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其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也逐渐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也不断加强。央视春晚必须要突破固定的思维,敢于创新,从而满足人们对艺术和审美的需求,将观众重新包装、改造,从而搬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使观众参与到央视春晚的形式中,在央视春晚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央视春晚是人们聚集的地方,因此,一定要提高春晚的影响力,走向平民化的路线,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开展,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中的感受;第三,在央视春晚正视播出之前,一定要最好前期的宣传工作,使观众对央视春晚抱有一种期待的态度,从而调动观众的观看兴趣,使央视春晚形成良好的预热效果。

3.央视春晚要吸取全媒体的优点,不断改进

目前,央视春晚已经不能保持最初的效果,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央视春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央视春晚要想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持续发展,一定要积极吸取全媒体的优点,从而根据自身的需求不断改进,使其形成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节目形式。首先,央视春晚应该学习全媒体的形式,逐渐降低进入的门槛,扩大选择题材的范围,给百姓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从而参与到央视春晚的节目中,实现全民同乐的目标。近年来,一些新的全媒体节目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比如《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等,不仅为百姓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而且还培养出许多平民明星,如果将这些平民明星引进央视春晚的舞台,会大大增加观众的兴趣,而且还会激励人们参与的动力,将中国的文化不断的展现出来。其次,应该在央视春晚中积极引进全媒体的手段,比如微信、微博以及网络平台等,可以在这些途径上进行直播,让更多的人通过更多的途径观看到央视春晚,再比如,央视春晚也可以使用网络央视春晚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从而策划出更多的节目形式,可以将民间的表现形式和网络形式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平民百姓在央视春晚中的主体性。

结束语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央视春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我们央视春晚只能通过创新自己的形式,不断发展自身,才能在全媒体时代下得到生存和发展。观众对央视春晚的关注和批判是对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央视春晚的设计一定要积极适应全媒体环境,比听取多方的建议,再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使央视春晚更加满足观众的需求,达到持续发展的地步。

参考文献

[1]毕静.全媒体语境下央视春晚的发展现状――以2014年央视春晚为例[J].科技传播,2014,07:18+27.

[2]王兵兵. 新媒体语境下央视春晚的困境与突破[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27-29.

[3]席赞.网络时代春晚的价值再造――以网络春晚为比照[J]. 现代视听,2011,12:31-35.

晚会形式篇2

综艺晚会的基本原则

(一)、综艺晚会的界定

综艺晚会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综艺晚会就是将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戏曲片断、相声曲艺、魔术杂技、武术等综合在一起,组合成一整的文艺晚会,在一定的空间里让观众看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节目,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艺术需求。由于综艺晚会广受社会欢迎和关注,在各种重大节庆和重大政治、历史纪念活动中,文艺晚会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综艺晚会的类型

庆典晚会:指为重大事件、重要时刻、重要节日而举办的综艺晚会,包括各种政治性、历史性的庆典。旨在以综艺晚会的方式为庆典营造欢乐气氛,通过晚会的现场表演,创造出庆典性和仪式感。

专题晚会:专题晚会通常是指以宣传某个行业或某个主题,并由有关行业或管理部门举办的文艺晚会。因其行业的特点比较鲜明,所以又被称为行业晚会。专题晚会还包括文艺性或体育性的活动。专题晚会往往具有较明显的行业特点,晚会基本追求的是宣传性,在宣传主题的同时又有着浓厚的感彩。

日常性晚会:日常性晚会是指庆典晚会和专题晚会之外的并不过多承担主题要求和宣传任务的晚会,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受众广泛,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为生活增添欢乐。

(三)、综艺晚会的结构

综艺晚会的结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戏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以故事情节为贯穿线,而是以主题和情绪为贯穿线。一台晚会的成功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结构要求、结构类型和结构构成。

1、结构要求

晚会结构的要求首先是晚会的整体感,首先需要编导从大处着眼,把握总体情绪、气氛、色彩。还要注意节目的整体安排,晚会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即开头部分要漂亮,中间部分要饱满,结尾部分要干脆有力。在具体节目的安排上要做到统一、完整、合理、有节奏感。

统一:是指所有的节目都是统一于主题之中。直接或间接与主题有关。但统一不是所有节目都必须直接反映主题,而是应该与主题有关,包括直接和间接。

完整:是指所有节目都是整个晚会有机的一部分,不要游离于晚会。

合理:是指节目的安排和晚会的时间长度要符合观众的需求。一台晚会一般12-15个节目,演出时间90分钟比较合适。节目和节目之间的衔接不要超过3-5秒种。

节奏感:是指任何一种艺术作品的内在规律,晚会节奏感的调整是在节目与节目之间的安排张弛有序,情绪有起伏,强弱有变化。

小品、相声、歌舞这三类节目是综艺晚会中的支柱节目。小品和相声之所以受到当代观众喜爱,主要是它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能够直接生动的反映现实生活,反映广大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歌曲的旋律优美舒缓,符合民族的审美心理和音乐文化传统,同时又表现出时代的特征与当代艺术的特点。

2.结构类型

一台综艺晚会,有了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节目,接着就要考虑如何把这些不同的形式、不同内容的节目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晚会的类型很多,在这里重点讲:

篇章结构:又称板快结构,就是围绕一个大主题,将全部节目分成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一个分主题的结构方式,分成几个篇章。板块之间内容突出,色彩丰富,对比强烈。

时间性结构:把握重大事件、重要历史年代,将时间年代清晰地分成段落,让观众通过这种结构方式感受变化,也叫做编年史式结构。

3、结构构成

开场:综艺晚会的开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营造气氛,调动观众情绪。作为现场导演,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让观众静下来,让他们顺利地进入晚会的情绪场。通常晚会有热开场、冷开场两种形式,这要根据晚会对意境的要求来确定。

中间:中间部分是晚会的主体,任务是积累和推进情绪,把开头引起的情绪保持住,并通过不断出现的新节目把整个晚会的情绪推上去。从节目选择来说,中间部分要有质量上乘、打动观众、煽情的节目,最好是有纪实性节目或抒情性很强的歌曲等。纪实性节目是指将新闻性事件引入纪实性节目,这种尝试也是晚会增加信息量贴近观众的一种手段。

高潮:晚会中的高潮一般用来指晚会别精彩的节目。如何达到晚会高潮迭起的目的,节目顺序的时间安排非常关键,一台晚会15个节目为限,要重点考虑第1、4、7、9节目的选择,这几个点是晚会的节点,是最容易出彩的地方。晚会倒数第二个节目也非常重要,目的是让观众保持兴奋点不至于中途离席,也叫“压轴戏”。

结尾:结尾一般要求是对晚会主题的一种呼应,要用有总结性的节目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为晚会画上圆满的句号或感叹号。只要能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回忆或深刻的印象,都可以成为一台晚会的好结尾。

(四)、综艺晚会的主题

主题是晚会的灵魂,不仅统领整台晚会节目的风格,而且也是观众理解和把握这台晚会的一把钥匙。主题的确定应当从人民的审美意识出发,而不是直接进行政治宣传。

不同的艺术形式其主题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综艺晚会在主题的表现上同样有着自己的特点,那就是:

情感化:就是寻求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以情感方式来演绎主题,并以观众的感情活动作为中心线来贯穿整个晚会的节目安排。

具体化:综艺晚会的主题是否得到准确的表现,要看晚会中那些具体节目是否表现了主题,只有具体节目与晚会主题宗旨一致了,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

综合化:除了通过节目,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渲染和强调主题,如通过结构、主持人、舞台空间、舞美手段、互动等多方面来表现主题,特别是通过实景空间多方面表现主题。

综艺晚会的构思与实施

策划组织一台晚会,总结归纳起来,大致需要受命期、策划期、实施期、合成期四个阶段。

受命期:晚会的总体构思是在创意的指导下进行的,接受任务后,一是要领会领导或委托方的意图,确定晚会主题、晚会规模、节目形式及艺术风格;二是要弄清受众群是哪些人,演给谁看、谁来演,分析了解观众对象也是晚会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三是要确定演出场地,是露天、剧场还是体育场馆,因为晚会的舞美设计要根据演出环境拿出方案,节目也要根据环境来设计;四是要确定撰稿人,拿出策划方案和文学脚本,撰稿人要让导演的构思跃然于文字之间。另外还要了解创作周期有多长、活动经费是多少、安全预案的制定、观众组织等。以上这些都是策划晚会初期也就是受命期应考虑的内容。

策划期: 首先成立晚会的编导组,主创人员包括由领导任命总导演,由总导演推荐节目统筹、撰稿人、节目编导、灯光舞美设计、舞台监督、音乐编辑、主持人、后勤保障等。

总导演:总导演是一台晚会的灵魂,作为导演一定要有政治上的敏感性和艺术上的感悟性,还要有超前的理念和时尚的审美观,还要具备决策力、想象力、表现力、协调力和社会公关能力。

文字撰稿:要把导演的激情和构思用文字很好的描述表现出来,要有时代的敏感性,有艺术创作的想象力,有现场感觉,能准确传达导演的意图。

节目统筹:实际上就是晚会的执行导演,要负责晚会所有节目的落实、演员的挑选和晚会整体进度的把握。

节目编导:负责每个节目的创作和排练。

音乐编辑:音乐是综艺晚会中主要的贯穿因素,音乐编辑的作用于晚会是举足轻重的,他要确保整台晚会音乐不凌乱、风格很鲜明、形象很准确。

舞美设计:舞美设计首先要根据演出地点、晚会的形式、节目需要设计不同的场景,给晚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演出氛围。

灯光设计:灯光的运用要弄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是露天,还是剧场,是白天,还是晚上,是现场,还是录像,这也是决定一台晚会效果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舞台监督:主要负责演出时舞台上的调度和指挥,届时,所有的工种和部门都要服从舞台监督的命令。包括召集预备会、走台、连排、彩排、说排等。

其他还有服装设计、道具制作、音响效果、节目单设计等等,都要服从晚会的要求,要和晚会浑然一体。虽然一台晚会更多体现的是导演个人的审美取向,但它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尊重其他各创作工种的意见,难免会放弃一些导演最原始的创作初衷,如何体现个性的同时融合百家之长才是导演人格魅力的真实所在。

这个期间还要挑选节目,确定节目内容。挑选节目旨在“好节目、新节目、新人”,节目内容则秉承“ 听歌听老歌,看舞看新舞”,同时还要突出地方特色,实现二度创作的“新、奇、特”。

实施期:这个时期是进入节目的排练阶段,也是最关键和工作量最大的阶段。这期间要确定节目的样式,同时制定晚会的时间表和节目流程表。

合成期:这个时期晚会基本成形,可进入审查、走台、连排、彩排、演出程序。

审查:由上级部门或委托方对节目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和要求。

走台:就是每个节目在舞台定位置,演员熟悉环境走感觉,试音响、对光。切记走台和排练要严格分开,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给舞蹈,其他节目走接口即可。

连排:一般在临近演出时,所有节目按顺序完整走一遍,带主持人。通过连排检验晚会的整体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彩排:一般在正式演出的前一天进行彩排,就是灯、舞、服、效、化所有手段全带,等同于正式演出,并将谢幕节目在此期间重点排练。彩排结束后要及时召开由领导和主创人员参加的会议,就演出期间存在的问题听取各方的意见进行修改。

说排:正式演出前,为确保晚会万无一失,由导演召集相关工种部门对晚会说排一遍非常重要,再一次明确分工,按节目流程表逐个细化要求,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正式演出:一般要按照正式演出规定的时间准时开始,演出结束领导是否上台接见演员等细节都要考虑到。需要强调的还有,正式演出前必须对安全和消防隐患进行排查。

晚会形式篇3

关键词 大型文艺晚会;创新;电视;文化娱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002-01

大型文艺晚会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传统节日或重大的活动时。随着我国电视产业的不断进步,文化娱乐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的电视台举办的各式文艺晚会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收视率也在不断创新高。但是,我们也要对现在的文艺晚会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当下的文艺晚会由于其模式较为固定,多数晚会内容基本上一样,均是由歌舞、小品、相声等组成。长此以往,极易导致收视率下降,观众对文艺晚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文艺晚会的创新便显得尤为重要。

1 创新的必要性

1.1 形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舞台表现形式上促使电视技术不断地进行应用,特别是对数字技术的使用,给电视文艺晚会在形式创新上创造了可能性。舞台在应用高新技术后,可以将电视美学以及观众点播进行更为良好的运用,魔幻灯光效果与荧幕可以使场内外、现实与虚构、过去和未来、现实与想象、视听效果等进行最佳的融合,而观众点播可以随时随地欣赏。所以,大型文艺晚会应该对以往的舞台演出和定时播出进行改变,将数字电视所拥有的功能进行利用,重点在美学展示以及随时点播功能上加以创新,对已有的播放模式进行改革,开创出新的晚会形式。

1.2 内容创新的必要性

文化艺术创作的源头来自于社会生活[1]。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激动人心、受人重视的事情。也就是说,最近几年来的文艺晚会将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加以关注,同时在歌舞、相声、小品等各类节目中进行呈现。但是在呈现时却不够完整,对事件的关注度和剖析的深度无法在观众中产生应有的效果,主要是对事件过程或人物场景的叙述,而对事件所展示的深层启发未进行阐释。大型文艺晚会的表演不仅要为观众带来欢乐,更加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带来生活甚至是人生的启迪,这才是文艺晚会的真正目的。

1.3 人才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使电影电视、表演艺术、电脑技术等各方面的人才愈来愈多,这便给电视文艺晚会的创作奠定了人才基础。这些人才的思想观念新颖,拥有非凡的才华,而且他们对于各自的业务熟练,此外这类人更加贴合现实,有大量的人已经在世界舞台有所成就,并获得了国际赞誉。利用这些创作人才,必然会使文艺晚会的内容更加精彩。这些人才融合于现代化的高科技,可对其他艺术形式取长补短,必然会对晚会从内容到形式都会有着很大的改变[2]。

2 创新的具体举措

2.1 晚会内容贴合观众

传统节日晚会在我国的大型晚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所有的晚会中是较为重要并极具特色的文化节目,它主要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进行展现。节目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人与人间的感情。所以,大型的文艺晚会有着凝聚民族情感的作用,使人民一同在体会节目欢乐的同时,体会到国家、民族一统的幸福感。以春晚为例,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每年的春晚中亲情、故乡情等都是重要的主题。那一首《常回家看看》引发了全国观众的共鸣,正是其贴合于民众,才会使这首歌曲被人们所熟知。

2.2 形式满足观众需求

现在是信息时代,以往那种对信息被动接受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在对信息进行自主选择。那么,要想吸引观众的注意,满足观众需求,我们就要在电视节目的形式上进行创新。比如,在电视播出方面,可以除进行直播或录播外,还能够开发相应的点播服务[3]。对已有的节目形式应该进行创新,如果创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形式的话,观众才可能会喜欢。对节目的编排方面,可以进行串连尝试。例如,将原有的报幕主持创新为由主持人和观众一同进行互动式的主持方式,在不断交谈中引出节目。

2.3 提高观众参与度

大众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组成的电视文艺晚会,应该要创新,改变已有的思维,这样才能展示新风貌。大型文艺晚会利用电视进行播出,使其进入每一个民众的视野,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普通民众的关注,是当下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大型文艺晚会上要对这一方面展现出来,以平等、互动的方式使节目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做得较好的节目便是《星光大道》,特别是每年的年度总决赛,收视率已超越春晚,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它贴近普通民众,寻找民间艺人,使普通老百姓可以参与进来。

2.4 扩大信息,满足知识需求

春晚便利用了最有效的直播手段,现场的气氛以及演员的即兴表演对观众的热情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所以春晚一直占收视率排行的首位。但春晚仍有诸多不足,应该加强对外景的利用,将现实与虚拟技术相衔接,加大节目的信息容量,从而能够满足民众对知识的渴求[4]。

3 结论

我国举办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大多是基于我国的悠久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文化事业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一代代的观众中都有着它的身影,为每一代人带来欢声笑语,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本人认为,大型电视节目要不断在形式上加强创新,让节目的内容可以贴合民众,对民间所存在的艺术加以发掘并展现,这样才可以保证电视文艺晚会长远发展。电视文艺晚会要不断进行创新,不断贴近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宫正勤,何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电视文艺晚会中的视觉呈现[J].影视制作,2015(3):84-88.

[2]姜龙.文艺晚会如何在新时期求创新与发展[J].赤子:上中旬,2015,10(21):62.

晚会形式篇4

大学社团迎新晚会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习氛围,给新同学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我协会特举办一场以舞动青春为主题的大型迎新晚会,以激发同学们的青春活力与集体精神,为崭新的大学生活描下绚丽的一笔。

二、【活动主题】:萌芽10~11学年轻院秘书协会迎新晚会

三、【晚会时间】:xx年9月26日晚6:00

四、【晚会地点】:图文信息楼801

五、【参与人员】:部分协会负责人及全体秘书协会成员

六、【主办单位】:秘书协会

【协办单位】:众知教育

七、【晚会筹备】

(一)筹备日程表

前期策划:9月10日-9月15日

节目彩排:有节目的成员定下节目后请抓经时间排练

中期筹备会议:9月17日

节目单制作:9月19日

后期筹备会议:9月21日晚

会场布置及采购:待定

二、(晚会筹备组)

晚会总负责人:张盼盼 晚会负责人:蔡欣怡

晚会总策划:赵曼 朱黛云 节目策划组:田怡佳

公关组:张莉 宣传组:许有金

秘书组:陈静 财务组:朱良芹

八、【宣传形式】

(一)海报提前一周将用海报的形式贴出来,用以对外宣传;

(二)短信用短信的方式告知所有秘书协会的成员参加;

(三)邀请函以邀请函的形式通知所有邀请的协会负责人。

九、【晚会流程】

1、首先以舞元素的火爆街舞开场,让晚会一开始就进入一个相对热烈的环节。

2. 主持人开场白并介绍到场的来宾。

3、由指导老师讲话并宣布晚会正式开始。

4、按照节目流程单进行,晚会中的节目必须是与迎新为主题的。(本次晚会的节目控制在1820以内,把握好节目质量。)

5、 节目中穿插游戏环节,但是一定要把握时间,让大家互动起来,同样也可穿插领导、老师对新生的欢迎与祝福。此环节由主持人把握,在嘉宾中寻找会员和老师代表发言。

6、邀请07级文秘专业的学姐上台讲话。

7、 节目结束时由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

十、【晚会节目可选形式】

1、歌曲(分为独唱及歌曲串烧形式)

2、小品类(分为话剧、小品、舞台剧等形式)

3、舞蹈类(分为现代舞、街舞等形式)

4、合作类(互动游戏会员合作)

5、走秀类(t太秀)

6、武术类(分为跆拳道表演、武术表演等形式)

7、魔术类

十一、【活动开展阶段】

1、现场布置

(1)宣传部负责协助晚会当天下午的现场布置。

(2)总负责人负责话筒等音响设备。

(3)相机由秘书部负责截取与保管。

2、由公关部于晚会开始前组织同学入场,管理场内秩序,保证晚会成功举行。

3、由活动部负责对晚会节目的最后准备,检查一切工作,等待晚会开始。

4、由财务部保障后勤工作(如茶水、水果的摆放)。

5、晚上6:00准时由主持人宣布晚会开始。

6、晚会过程中,由秘书部负责拍照。

7、在观众互动环节,由主持人开展游戏,并为大家发放小礼品。

十二、【后续工作】

1、由晚会组织者负责物品的回收与归还。

2、秘书部负责对本次活动的通讯稿的撰写。

3、全体成员负责会后打扫工作。

4、书面总结。

十三、【晚会注意事项】

1、晚会注意控制时间和伴奏的播放(特别是游戏互动环节的时间)

2. 注意主持人以及新生节目的征集与筛选

3. 注意晚会现场的安全、纪律以及指挥工作的安排

4. 注意调音台出现的突发状况与其它安全纪律出现的突发事件

5. 注意晚会当天的次序,负责人员一定要监守自己的岗位,注意工作安排一定要到位,每位成员必须佩带会员牌。

6. 注意互动游戏环节的安全以及礼品发放的问题。

7. 晚会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在6点结束。

8. 注意安排人员的就坐问题。

9. 晚会结束后的离场顺序以及现场清理工作的安排

十四、【经费预算】

1、 会场布置:(荧光棒、气球、拉花等)50元

2、 宣传资料及打印费用:(海报、策划书、节目单等)15元

3、 水果及干果购买费用:200元

4、 演员用水费用:30元

晚会形式篇5

关键词:春晚的意义 意识形态 宏大叙事 凝聚和谐

春节联欢晚会问世于1983年的除夕夜,春节晚会剧组采用了现场直播的节目传输形式,并用现场开辟的4部热线电话加强这种“共时性”与临场感。这样,人们在观看晚会节目时,就不再是简单地与己无关的“观看”,而是要“在春节晚会中过年三十”了——春节晚会把能够看到电视的中国观众都卷入到了这台晚会之中。这天晚上,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骤然上升,人们普遍爱上了这种通过现场直播与亿万同胞在春节晚会中高高兴兴“过节”的新样式。春晚发展到今天,也引起了大众的一些思考,它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发展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春晚所蕴涵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我们从春晚走过的这24年中不难看出春晚每年的节目形式都涵括了歌舞、相声、小品、戏剧、杂技等传统的文化节目,有的还增加了西方的歌剧、魔术等吸引人的新颖节目,虽然节目众多,但每一年的晚会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如1984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统一、团结;1996年春晚的主题是欢乐、祥和、凝聚、振奋、辉煌;2002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颂、社会主义颂以及改革开放颂。所有的主题都深刻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吸收现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成果,在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的平衡框架内,确立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从而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和为贵,追求社会的和谐;以劳为美,尊重劳动的价值;以法为基,维护公民的权利;以公为善,保障公民当家作主;以家为安,实现安居乐业。

二、春晚的定位与主题构成

众所周知,多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基本都被定位于诸如喜庆、欢乐、团结、祥和与开拓、奋进、昂扬、向上等等。这不是电视文艺编导包括晚会创演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年节庆典的普遍意愿与共同心声的高度概括与集中体现。内容决定形式。春节联欢的特殊需求,决定了这台电视晚会的形式特征。

很显然,特殊的形式构成、特殊的题材内容和特殊的风格追求,使得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展演活动融入了年节民俗的文化意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生活理想。节庆联欢的实用目的与辞旧迎新的功利追求,赋予这台晚会更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交流和宣传国家与民族在过去一年里的巨大成就,历数和展示各行各业在过去一年里的风云变幻,更是春节联欢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春晚的丰富内涵及寓意

事实上,春节联欢晚会在运用艺术展示的手段进行娱乐联欢的同时,或通过主持人之口,或通过节目的题材内容,或引入与当年的成就与辉煌密切相关的杰出人士如科技英才、体育明星、抗洪英雄、劳动模范包括海外学子、驻外人员乃至世界政要等等祝福拜年,已然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总结与清理盘点,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与普遍愿望,包括国际友人的良好祝福,集中地予以展现、宣示和传递。在营造辞旧迎新欢乐氛围的同时,也契合着电视荧屏前亿万观众的节庆心理,激发着大家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在用艺术的展示渲染年节的同时,也用审美的祈愿来宣示情怀、昭告理想。在这样一种将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的愿望及理想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异常热烈而又激情澎湃的节庆语境里,春节联欢晚会与其说是一台主题确定的特殊节目,毋宁说是一个使思想与情感加快传递、精神与理想高速交流的技术平台:东西南北中,广袤的国土,56个亲如一家的民族家庭,以春节的名义,在艺术与节庆的审美互动中,构成了一道传统年关的特殊风景。从而藉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年节仅限于家庭式团聚和亲情式祝福的庆典模式;借电视传媒,扩大并提升了年节团圆的节庆境界。每到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谁能说春节联欢晚会只是一台明星荟萃的文艺节目呢?实质上它是一次借助现代传媒与电视手段,宣示、交流和凝聚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思想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艺术文化手段和精神审美纽带。

而这些国家宏大叙事的传播确实是非常隐性的,它隐藏在宏大的春晚节目中,却在晚会的过程中深深进入人们的心。因为百姓对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支持和信任,春晚所要传达的信息也将非常具体地深入百姓的心中,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对于某种精神或者思想的宣传,特别是对于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和观念。例如在2006年的春晚中,专题节目《赴台大熊猫》分为四个章节穿插在其他的节目板块之间,向世界人民传达的是大陆对台湾人民的友好以及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熊猫团团、圆圆也象征了我们对于团圆的向往。这样的专题,很显然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统一的决心和信念。别的题材如何,春晚是不容有失的,始终是作为“灵魂”的重大题材。具体到今年的春晚,以下的节目担负着这一重要任务:“雪灾”题材的“配乐诗朗诵”、《温暖2008》;奥运题材的《百年圆梦》、《火炬手》以及以市民与民工“城乡和谐”为主题的相声剧《公交谐奏曲》。

晚会形式篇6

关键词:春晚的意义 意识形态 宏大叙事 凝聚和谐

春节联欢晚会问世于1983年的除夕夜,春节晚会剧组采用了现场直播的节目传输形式,并用现场开辟的4部热线电话加强这种“共时性”与临场感。这样,人们在观看晚会节目时,就不再是简单地与己无关的“观看”,而是要“在春节晚会中过年三十”了——春节晚会把能够看到电视的中国观众都卷入到了这台晚会之中。这天晚上,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骤然上升,人们普遍爱上了这种通过现场直播与亿万同胞在春节晚会中高高兴兴“过节”的新样式。春晚发展到今天,也引起了大众的一些思考,它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发展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春晚所蕴涵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我们从春晚走过的这24年中不难看出春晚每年的节目形式都涵括了歌舞、相声、小品、戏剧、杂技等传统的文化节目,有的还增加了西方的歌剧、魔术等吸引人的新颖节目,虽然节目众多,但每一年的晚会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如1984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统一、团结;1996年春晚的主题是欢乐、祥和、凝聚、振奋、辉煌;2002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颂、社会主义颂以及改革开放颂。所有的主题都深刻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吸收现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成果,在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的平衡框架内,确立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从而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和为贵,追求社会的和谐;以劳为美,尊重劳动的价值;以法为基,维护公民的权利;以公为善,保障公民当家作主;以家为安,实现安居乐业。

二、春晚的定位与主题构成

众所周知,多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基本都被定位于诸如喜庆、欢乐、团结、祥和与开拓、奋进、昂扬、向上等等。这不是电视文艺编导包括晚会创演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年节庆典的普遍意愿与共同心声的高度概括与集中体现。内容决定形式。春节联欢的特殊需求,决定了这台电视晚会的形式特征。

很显然,特殊的形式构成、特殊的题材内容和特殊的风格追求,使得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展演活动融入了年节民俗的文化意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生活理想。节庆联欢的实用目的与辞旧迎新的功利追求,赋予这台晚会更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交流和宣传国家与民族在过去一年里的巨大成就,历数和展示各行各业在过去一年里的风云变幻,更是春节联欢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春晚的丰富内涵及寓意

事实上,春节联欢晚会在运用艺术展示的手段进行娱乐联欢的同时,或通过主持人之口,或通过节目的题材内容,或引入与当年的成就与辉煌密切相关的杰出人士如科技英才、体育明星、抗洪英雄、劳动模范包括海外学子、驻外人员乃至世界政要等等祝福拜年,已然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总结与清理盘点,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与普遍愿望,包括国际友人的良好祝福,集中地予以展现、宣示和传递。在营造辞旧迎新欢乐氛围的同时,也契合着电视荧屏前亿万观众的节庆心理,激发着大家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在用艺术的展示渲染年节的同时,也用审美的祈愿来宣示情怀、昭告理想。在这样一种将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的愿望及理想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异常热烈而又激情澎湃的节庆语境里,春节联欢晚会与其说是一台主题确定的特殊节目,毋宁说是一个使思想与情感加快传递、精神与理想高速交流的技术平台:东西南北中,广袤的国土,56个亲如一家的民族家庭,以春节的名义,在艺术与节庆的审美互动中,构成了一道传统年关的特殊风景。从而藉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年节仅限于家庭式团聚和亲情式祝福的庆典模式;借电视传媒,扩大并提升了年节团圆的节庆境界。每到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谁能说春节联欢晚会只是一台明星荟萃的文艺节目呢?实质上它是一次借助现代传媒与电视手段,宣示、交流和凝聚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思想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艺术文化手段和精神审美纽带。

而这些国家宏大叙事的传播确实是非常隐性的,它隐藏在宏大的春晚节目中,却在晚会的过程中深深进入人们的心。因为百姓对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支持和信任,春晚所要传达的信息也将非常具体地深入百姓的心中,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对于某种精神或者思想的宣传,特别是对于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和观念。例如在2006年的春晚中,专题节目《赴台大熊猫》分为四个章节穿插在其他的节目板块之间,向世界人民传达的是大陆对台湾人民的友好以及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熊猫团团、圆圆也象征了我们对于团圆的向往。这样的专题,很显然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统一的决心和信念。别的题材如何,春晚是不容有失的,始终是作为“灵魂”的重大题材。具体到今年的春晚,以下的节目担负着这一重要任务:“雪灾”题材的“配乐诗朗诵”、《温暖2008》;奥运题材的《百年圆梦》、《火炬手》以及以市民与民工“城乡和谐”为主题的相声剧《公交谐奏曲》。

晚会形式篇7

论文关键词:晚会;电视文艺;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步骤

我国的电视艺术研究初创于20世纪70年代,综艺,生于电视的媒介性,成为电视传播的专属性,电视综艺晚会作为电视文艺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是唯一一个聚合性综艺类别,也是电视艺术理论中尚未讨论的艺术门类,如何让本国的电视文艺形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是打响民族文化品牌的重要一步,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文艺样式的电视综艺晚会在新的国际形势和市场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视大型晚会属于电视文艺类节目,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对舞台上或演播室演出的各种文艺节目,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原有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又充分发挥电视特殊艺术功能,主要给观众以文化娱乐的电视节目样式。晚会以文艺演出为基本构成形态,经过艺术加工后,晚会的总体结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均具有电视文艺独特的审美形态。

1 电视综艺晚会的形式

电视综艺晚会的走过联欢、游戏、歌会、选秀三个阶段。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一种全民族大联欢的文艺形式,以歌舞、相声、小品、杂技为四大板块的演出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并且作为一种年夜大餐奉献给广大受众。春晚走过的将近30年的历程使之不仅成为一个文艺样式,更是一个文化事件,中央电视台找到了自己承载文化发展的新形式,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

眼下春晚更成为中国的新民俗景观,在大众娱乐的声声叫嚣中,春晚当年所缔造的光环似乎一去不返,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的物种,春晚依然年年出台,年年难办年年办,依旧自唱自擂。诚然现在的编导也抓住了观众的怀旧情结,对节目资源实行二次利用,对春晚的节目实施重新包装,以固定的栏目形式对春晚节目进行回放,同样产生可观的收视。

1998年湖南卫视的异军突起让整个影视圈刮起了一阵娱乐旋风,《快乐大本营》的成功推出成为革新电视综艺晚会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标志,晚会摆脱了传统的主持和演出样式,主持风格轻松活泼,平易近人,游戏为主演唱为辅,以明星娱乐大众的形式而大获全胜,开启了电视综艺晚会的新模式。

2000年千禧之际,孟欣导演在央视三套推出《同一首歌》大型歌会,在以“怀旧”为主题的定位指导下,晚会力求经典与时尚结合,在首都工人体育馆举办了第一场歌会后一炮而红,《同一首歌》开始走遍大江南北,开拓海外市场。

2004年湖南卫视开始了一场“超女”的平民选秀运动,这场以“海选”为亮点的大众娱乐大众的综艺晚会将娱乐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缔造了一个全民狂欢的世界。在娱乐至死的活动中平民一夜之间成为明星,“玉米”、“凉粉”、“笔迷”成为狂热的追星族与发烧友,“超女”的一夜成名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青年成长中的价值观,引发的已经不仅是一场娱乐事件和文化事件,缔造了一个狂欢的王国,体现了一种“过把瘾就死”的娱乐精神,启动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最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营销神话,整合营销传播第一次全面而成功地运用在媒体与企业中。

2 电视综艺晚会面临的困境即实施品牌管理的必要性

中国的综艺晚会这种文艺形式在娱乐经济时代突遇许多问题,一方面一类晚会因为品牌老化,收视率下滑而被迫下节目;而另一方面电视综艺晚会的克隆拷贝成风,如对港台综艺晚会的植入和模仿显现出的低俗与媚俗,降低了电视艺术自身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格,再者一味的模仿使自己的节目失去了原创的动力,电视生态圈将失去自身应有的活力,电视在追求商业利润的道路上走向堕落。

在对大众文化的讨伐声中,法兰克福学派传出了尖锐而理性的声音。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犀利地指出,社会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广告等加强对人心理的控制和操纵,人失去的精神的追求与自由,也失去人所具有的审美的本质力量,阿多诺也是马尔库塞的同一派学术代表人物,他认为“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拜物教特性”,“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齐一化,导致扼杀个性”。

电视和电视综艺晚会在文化和商业交织的困境前行,在一个怪异的电视生态环境中徘徊,电视综艺晚会是生存还是死亡,“to be or not to be”成了哈姆雷特似的命题。电视综艺晚会需要一次有力的救赎,如果能在商业化的同时又能守卫人类精神的家园,在唱响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才是电视综艺晚会的出路所在,取得商业与艺术的双赢才是我们电视行业发展最终目标。

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借鉴或引进一个概念——“品牌”。

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指出:“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将品牌的概念植入到这个快速、纷乱的电视生态圈是拯救电视的唯一办法,电视品牌给人一种确定感和稳定感,同时拥有一种竞争力、吸引力、亲和力,品牌概念的植入,能使电视综艺晚会突破艺术与商业两难全的瓶颈,让中国电视综艺晚会拥有一次质的飞跃。

3 电视综艺晚会品牌管理的学科涉及

分析和提炼电视综艺晚会的品牌管理方法,涉及到社会学、广告学、文化学、传播学、营销学等方面。打造成功的电视综艺晚会品牌,不同时代依据不同的理念与方式:需要塑造正确的品牌定位,打造个性鲜明的品牌核心价值,培养稳定的品牌忠诚度,致力于成熟的品牌产业化运作;在理论上拟用比较研究、个案分析和实践性的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去论证电视综艺晚会品牌管理的迫切性、必要性、重要性、科学性。

4 电视综艺晚会品牌管理步骤

第一,正确的品牌定位。电视综艺晚会的品牌定位是电视产品定位,是电视市场定位的一部分,晚会组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进行先锋性和实验性的探索,摸索一条与同类产品不同的路线,实现创新性的、准确的受众定位,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由此可见,电视产品的定位就是让产品在观众心中占领一个有利地位,建立一个与目标受众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通过电视品牌定位,将电视产品转化为品牌,让受众产生深刻的记忆,拥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以达到电视品牌与受众心理保持平稳链接的目的。

第二,品牌核心价值创建。鲜明的品牌核心价值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牌核心价值的个性越鲜明越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只有高度差异化,其核心价值越能高度显现。品牌核心价值贴近消费者的内心,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喜欢,便是品牌核心价值的成功营造。

第三,品牌忠诚度的打造。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行为反应。诚然,产品的品质、知名度等属性会导致消费者的这种反复购买行为,但同时这也是个双向行为过程,这种反复购买行为与消费者本身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如消费者的年龄、身份、性别、喜好、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等。品牌忠诚度是反映电视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品牌营销方式的创新。中国电视与境外电视最大的区分在于中国电视台都是公有属于国家,属于事业单位必须搞好宣传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的情况下,电视有不得不面临市场的冲击与竞争,国家不再行政上拨款,电视台需要自己创收,这就决定了电视媒体的企业化的创收模式,所以总结一句话中国电视行业是:“政治家办台,企业家经营。”电视经济也就进入了内容为王的眼球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受众会以“秒”速度来操控手中的遥控开更换电视节目,分秒必争的收视领域中,如何实施有效营销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晚会形式篇8

2010年被称为网络春晚的元年,各种形式的网络春晚先后登上国内主要网站,颇受关注。由新浪和北京电视台共同策划、制作的网络春晚节目,于2010年春节期间在两大媒体同步播出,实现了“两个媒体一台节目”的深度整合。新浪旗下众多互动平台的参与,无疑体现了网络春晚的特色。

机身:新浪视频

作为主体落地平台和春晚最终呈现形式,新浪视频是当之无愧的机身。在此次的网络春晚推广中,新浪视频着力突破传统的直播和品牌植入形式,进行了诸多大胆的尝试。

新浪在线上利用网络直播间视频产品直播的网络春晚,在页面设计上融入了更多互动元素。而广告商通过搭载这些背景和道具形成了品牌植入,让互动游戏在观看节目的同时火热进行,成为区别于电视的更吸引用户来到网上观看内容的利器,也成为直播互动营销的典范。

左机翼:新浪微博

作为时下最热门的营销方式之一,微博也同样是网络春晚口碑推广、造势的关键武器。借助微博平台,在积累人气的同时把客户信息植入其中,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实现“春晚在微博火起来,品牌在微博火起来”的传播目标。

但现实的问题是,网络春晚官方账号粉丝基数较低,微博用户对网络春晚的讨论并不是集中在官方账号,较为分散。如何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关注,为网络春晚造势呢?80后先锋韩寒的一句“喂”就吸引了大量粉丝跟帖回应,明星效应无疑是微博在短时间内赢得关注的最佳形式。新浪为此专门筹划了创意C O S P L A Y事件,借助百名虚拟“明星”引燃微博。5天内创意产品携带着网络春晚信息,在微博上快速放大和扩散。调查数据显示,5天内超过1 3 0 0次转发,新浪微博首页露出,网络春晚账号粉丝增加1500人以上。

右机翼:新浪论坛

能够精准定位广告目标人群的社会化媒体互动营销平台,近年来成为众多广告主争抢的媒介资源。作为中国领先的门户网站,新浪论坛早已成为白领女性之间讨论快消品、奢侈品话题的集散地。新性论坛借助资深版主、时尚达人等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春晚的讨论,形成舆论导向,引发网友关注。

同时,新性论坛为主赞助商每克拉美发起“盖楼抢钻石”活动,通过设置低门槛的文字游戏活动,用网友熟悉的抢楼盖楼形式,引发与网友的趣味互动,传达产品信息,完成品牌的精准植入。

活动引发了网友的疯狂参与,短短五天之内,互动活动帖的点击量达到3 1 4 0 1 0次,网民回帖1 0 5 6 0 8条,热帖推荐1 2条,品牌曝光数十万次以上。新性论坛顺利成为网络春晚话题的集约型讨论平台,有效地实现了目标计划。

助推器:新浪SHOW

新浪SHOW产品是新浪特有的视频互动社区,拥有广泛的地域人群覆盖及超高的用户粘度。通过让网友在春晚前期举办民间自发的6场“草根”春晚,为正式春晚造势。而其视频直播的特性,也让互动能够“被看得见”,与其他互动平台形成了互补。

晚会形式篇9

电视仪式场外:“前春晚”与“后春晚”的民间话语突围

2014马年春晚还处于筹备期时,一条官方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将担任马年春晚总导演。这一决定具有极大的话题性,打破了以往央视春晚既定的“体制内”招标模式,让电影导演跨界进行电视创作。更何况这位导演的个人风格还是以“犀利、幽默、民间”见长,极有可能形成与仪式性主流文化相抗衡的局面,于是带来了人们对文化碰撞后春晚的无限猜想和期待。

有别于往年春晚动员筹备的新闻会措辞,冯小刚在会上“就职演讲”的一开场就充满了“接地气”的草根语言:

“今儿呢,他们说比较正式,所以我写了一稿儿,别说错了话。”之后带着标志性地蔫蔫一笑,毫无掩饰、大方地从裤兜里掏出来一张纸,开始了其后几天流传颇广的通稿发言:“接到领导通知,我马上产生了两个念头:第一个是为什么是我?第二个就是挨骂。春晚办了31届了……让我导春晚这事儿,不是我胆大,是央视的胆儿太大了……聋子不怕雷,我就导一回。”

在春晚会这样一个传统意义上绝对官方和严肃的场域下,冯小刚以策略性的话语面貌形成了与主流文化形态对话制衡的局面,这也可看作是民间话语在电视仪式中确立权力地位的突围表现之一:以戏谑调侃的方式渗透和解构官方话语,迫使权力主体调整接受程度,扩大话语释放的可能性。因此,可以看到“烫手山芋”这样一个词语被冯小刚毫无避讳地在发言中多次提及;“我就不感谢领导了,顶着骂名,领导应该感谢我”此般言论也公开出现在结束语中。冯小刚无疑是在努力寻求话语表达途径的拓展,以营造出相对自由开放的对话领域,最终为春晚过程中民间话语的施展和对仪式的挣脱铺垫一个新的生态环境。

“后春晚”的“吐槽文化”同样是民间话语突围文化体系的最有力表现之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开放式的大众评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在春晚时间轴的“过去式”中体现得尤为强烈,甚至是一个节目刚刚“过去”,有关于这个节目的各种评论已纷至沓来,出现在微博、微信等多路传播渠道中,成为民间话语聚合的意义空间。一部分话题性强的节目还可能在春晚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延续,用“余温”刺激着大众参与讨论、围观评论的灵感和欲望。

根据“百度指数”权威数据,在春晚进行过程中新浪微博的话题讨论量为242万条,相比2013年上涨了14.96%,大有“将吐槽文化进行到底”之势。如果分析这些关于春晚的评论性话语,不难发现其中民间话语对春晚仪式的编码表达有着多重解读和争议态势,强化着大众在这个信息时代试图冲破主流框架、获取新话语场的能动心理,这是大众文化自觉和智慧的呈现,也是当代社会对创造性多元文化鼓励和包容的直接结果。“边看春晚边吐槽”已经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民间话语抗争话语空间的“加冕”,是对春晚主流意识的延伸和补充。

电视仪式场内:“被节目包装”的官方话语归旨

春晚在创办初期,其定位是“国家有话要说,国民有话想听”,①明显带有国家意识形态操控的色彩。伴随着公共空间的拓展开放和话语体系的演化突变,春晚在压力和争议中不断尝试各种创新变革,以适应大众审美情趣的需要。这其中,将民间话语纳入到仪式性的电视表达中成为主要手段之一——集中呈现草根群像、刻意运用网络流行语、反馈观众最喜爱节目评奖等,都是春晚主流意志让渡部分权力于大众的迎合和妥协,目的在于使大众相信:春晚正在由神坛“回归”民间。但是,如果仔细勾勒春晚话语空间的真实轮廓,不难发现春晚作为一档部级的电视仪式,官方话语仍然是最重要的内涵归旨,民间话语的发声实际上是一种权力运作的策略。

2014马年春晚上,几个源自民间话语场域的节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影视演员黄渤的独唱《我的要求不算高》,用朴素的大白话唱出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开心麻花团队的节目《扶不扶》,用小品的形式巧妙应和了之前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直通春晚》选送的歌曲联唱,让2013年各大选秀节目中最受欢迎的选手逐一亮相;有着深深怀旧意味的节目《练兵舞》、《万泉河水》、《英雄赞歌》,勾起了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年代回忆。表面看来,这样的节目构成可谓“为大众文化代言”,彰显了央视“开门办春晚”的决心和实践。但是,倘若将纷繁复杂的节目形态外衣剥下,对具体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势力:在黄渤演唱的歌曲中,高潮部分的歌词反复吟唱:“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将前半段对生活场景的描述都归结为“中国梦”这一官方热词的具化表现;在《扶不扶》的结尾处,一句“人心倒了,就再也扶不起来”的台词,将小品主题升华为对主流价值观的宣扬和引导;各大卫视将最优秀的选秀明星主动输送到央视春晚的舞台,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凸显央视在电视媒体中对艺术评判标准的强势话语权;而怀旧情结的歌舞景观,内容呈现上无一例外是对“红色经典”的重温和再现。因此,即使民间话语在节目创作萌芽阶段的覆盖面再广泛,也终究不能脱离官方话语的归旨熏染,需要在主题上追随式地响应主流文化的召唤和需要。

春晚官方话语的首席发言人——主持人,也是进行电视仪式场内话语分析的典型模板。长期以来,春晚主持人更多地呈现出一种“被修饰过和符号化的庆典式风格”,引领着大众参与对国家共同体想象的同时,也带来了距离感。②马年春晚的主持群中,破天荒地加入了影视演员张国立,以亲民的形象、亲和的语言丰富了春晚主持群的整体风格,提高了民间话语的参与程度,加深了官、民对话语境的活力和张力。但是,无论五位主持人的排列组合如何穿插调配,根本上还是贯彻着官方话语的主流地位,指引着话语线索向仪式性的方向推进延展。马年春晚的开场白中,几位主持人串词是最具代表性的体现:

董卿:祝大家,福自天来喜冲冲!

朱军:入行大道三元中!

毕福剑:寿比南山万丈高!

李思思:喜花笑迎满堂红!

张国立:好!几位老主持人的定场诗说得真是太好了,现在该我这新主持了,我很紧张,练了很长时间,朱军你听听。

朱军:你来!

张国立:这里是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直播现场。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台湾同胞、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向全世界的中华儿女拜年啦!

董卿:好!但是你还没说完呐!

张国立:我这练了好长时间了,还没说完呐?

朱军:还有!在这里,我们还要向全国人民,

董卿:向武警部队官兵,

李思思:向公安民警,

毕福剑:向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

齐声:恭贺新春!我们给您拜年啦!

张国立的加入,将主持人之间的开场互动包装得更为活泼和口语化,贴近了大众群体更为习惯的生活对话。但是在“开场”这一仪式性事件的表达上,充沛的感情、颂扬式的语调、模式化的程序,仍然是开场白的核心要素,即使经过富有情趣的对话包装,也还是要道出那几句“万年不变”的春节问候,这便是春晚特定主流归旨的直接表现。

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动态平衡

春晚搭建了一个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交汇的特殊平台,实现了国家意志与草根文化的互动性和共时性,在相对的两者之间重新达成话语体系的统一。这并非对立话语的纯粹斗争或妥协,我们不妨将这种局面看作是新兴话语与传统话语的和谐交融,是一种在动态平衡中建立起来的春晚独有的文化体系,发掘着春晚未来的创新空间。

春晚30多年的演变历程已充分说明:它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其本身并不是大众自发形成的民俗样式,早已被烙刻上国家意识形态的特征,所以我们无需指责其天生的教化意义。③这也决定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晚借由电视仪式表达官方主流话语权的主旨内核不会发生质变,只会通过更加灵活多变的节目形式进行包装。同时显而易见的是,民间话语也正从启蒙性的模糊意识转为具有愈来愈强烈的表达愿景,大众主体通过仪式场内外的多渠道对话流露出对民间话语的肯定价值评判,意味着其对主流文化的积极消解逐渐显性。恰恰是这样的话语体系,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的创新本意和无限可能,让春晚的文化场域得以保持旺盛的牵制张力,并以不同的表征持续下去。这是历史演进的必然,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契机。

正如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如果说我在改变春晚,那么春晚也在改变着我。”只有交互性的双边改变才能容纳多元话语和题材的共存,完成社会主体对春晚的话语期待,而不是任何一方独霸的单调空间。在这样一个自我优化的动态格局中,精英领袖得以包容地透过迷雾把握话语互动的实质,草根阶层得以在张扬展现中化解不必要的文化失落,以共同为春晚的话语博弈过程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和精华。

注释:

①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文艺工作委员会编著:《春晚建言——“新春晚”蓄势待发》[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8页

晚会形式篇10

一、传统文化危机中春晚的认同功能

在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西方媒体和文化产业借助影视剧、图书、广告、商品、流行音乐等大众文化产品,向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大肆渲染和制造了一个完美、理想、富足、文明的西方社会,由此使得这些国家传统社会中相对自主和单纯的原生文化受到威胁。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遭遇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亚洲儒家文化圈内,日本、韩国与中国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主权之争近年来也风云四起。1964年,韩国已经把源自中国的五大传统节日作为韩国的国家节日。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即“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节日在本国的失落与在他国的受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他国与我国争夺文化遗产的文化主权之战,更是给在世界舞台上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的中国敲响了警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忽视,将会带来民族记忆的丧失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危机。

1983年开始举办的央视春晚,借助电视媒介的传播,成为春节若干富有仪式性的庆祝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在全球范围内调度起中华文化认同。春晚同传统的剪窗花、贴对联、贴福字、守岁、拜年等春节民俗文化活动一样,具有广泛的公众参与性和仪式感,人们在观看春晚活动的集体参与中,在节日氛围的耳濡目染中,共同感知隐藏在节日背后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1984年开始,春晚每年都会邀请两岸三地的艺人同台表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春晚已不是单纯的审美文化活动,而是负载了民族认同、个人认同、文化认同的一项重要的具有仪式感的活动。

二、多维话语交织中的春晚

在“软实力”大受推崇的今天,春晚却在即将进入而立之年时遭遇了官方、民间冰火两重天的不同待遇,春晚处在了多维话语交织形成的评价系统中。

(一)国家意识形态话语

由于中国特殊的新闻传播制度,电视的首要功能依然是喉舌宣传功能。电视话语首先体现的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春晚本是中国人聚众娱乐的方式,娱乐性是其首要目的。但随着其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并引起了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春晚从最初意义上的娱乐活动开始越来越多地负载起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功能。“1993年引入竞标制之后,春晚就逐步变成针对过去一年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庆典式的歌颂。以往是茶座式的联欢,而现在‘联欢’的主张越来越少,‘演出’的成分越来越多。”[2]晚会一成不变地选用央视一号演播大厅,宋祖英、阎维文、殷秀梅等一批主旋律演员的难得缺席,再到主持人的串词和话语风格,都体现出春晚明显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特征。这可以从历届春晚的主题上看出,如2008年春晚的主题是“盛世和谐,团结奋进”,2011年的春晚融合了建党90周年、亚运会、“十二五”、感动中国等等重要内容。

正因为春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艺联欢活动,每年对春晚节目实行的审查机制也就越来越严格。决定春晚节目生存的不是观众,也不是艺术规律,而是各路“把关人”。央视作为中国最重要最权威的官方媒体,宣传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其重要的功能,即使是在春晚这样的综艺晚会中也不例外。

(二)知识分子精英话语

在中国古代,“雅”、“俗”区别首先表现为精英审美意识和大众平民审美意识之间的疏离和对抗。一般来说,精英趣味对应于雅文化,是统治阶级、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追求;而通俗、娱乐趣味则对应于俗文化,是下层平民百姓的审美取向。后世儒家进一步将“雅正”的趣味发展成为一种占据社会中心、主导地位的文化传统,由此形成中国传统美学中尚雅鄙俗的趣味之辨。很多文艺理论批评家认为“俗”的东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种观点延伸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每年春晚结束后,都会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声,精英群体的的话语总会引发格外的关注。2011年春晚之前,先是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炮轰西单女孩上春晚引起广泛争议。春晚结束后,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撰文《春晚导演莫学“苏紫紫”》,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与春晚导演马东之间的口水战。作为知识精英群体的代表,马梅认为草根歌手西单女孩上春晚是走捷径,对很多学院派艺术家不公,而肖鹰对春晚的不满集中于其节目的低俗和艺术表演上的拙劣。尼尔?波兹曼曾经说过,电视本身是无足轻重的,如果它强加于自己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载体,那么危险就出现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危险的事正是知识分子和批评家一直不断鼓励电视去做的。这是很多知识分子站在精英主义立场对“春晚低俗化”进行批判的立足点。

(三)大众通俗话语

当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人们娱乐的形式和内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和传播发生了变化,电视节目从圣坛上的贡品走向市场,变成了商品。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平民大众(电视节目的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通俗娱乐趣味势必决定电视节目趣味的走向。我国是电视大国,春晚的受众主要是普通百姓他们的通俗娱乐趣味期望在春晚中得到满足。而对于春晚而言,其负载的越来越多的意识形态功能和严格的节目审查制使得观众的通俗娱乐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春晚生产传播机制的僵化也使得节目难以创新,这是春晚观众不断流失的重要原因。

三、从网络春晚的变革看春晚的文化诉求

央视在2011年做出了变革——在除夕央视演播大厅的春晚之外又举办了首届网络春晚,这可以看作是春晚在国家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精英话语和大众通俗话语交织中的一次新的文化诉求。

文化诉求一:去政治性

“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文艺传统提倡干预社会和现实,带有强烈的精英色彩和严肃性的特点。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文学艺术家以一种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看待文学以及文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邓丽君、刘文正的歌曲,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完全商业化制作的港台电视剧,这一类迥异于大陆现实主义传统的通俗文化,是具有纯粹的消遣娱乐功能的新的文化类型,这应该是文化去政治性在当代的最早体现。

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文化行为日渐成为一种市场行为,文化产品走下了圣坛,与其他商品一样进入市场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中。

近十年来,春晚最受人诟病之处在于其偏离了满足大众娱乐的轨道,变成了政治宣传和审美、娱乐、商业结合而成的复杂体,其结果就是春晚在官方意志、商业需求、观众审美之间难以维持平衡。网络春晚最首要的文化诉求便是去政治性,举办地点从戒备森严的央视一号演播大厅改到群众体育运动场馆“水立方”,主持人的主持词避开了国家政治等宏大主题,更具亲和力,主持语调一改庄重、沉稳的播音腔,带有更多互动交流和调侃的特点。网络春晚去政治性最主要的表现是在节目选择和传播方式上,政治宣传和教化功能大大减弱,娱乐性节目大量增加,这使得网络春晚表现出与除夕春晚迥然不同的轻松、娱乐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春晚更接近春晚诞生初期“聚众娱乐”的晚会宗旨。

文化诉求二:后现代的多元文化狂欢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远未完成,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大量的外来思潮的影响下,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已经带上了明显的后现代特点。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灵魂。

与传统文化强调庄严、神圣不同,后现代文化主张还俗。与传统春晚的一元视角、权威话语相比,带有明显后现代色彩的网络春晚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如龚琳娜的睡梦疯癫版的《忐忑》、网络草根唱响的网络红歌《我要买车、我要买房》,超可爱仔仔翻唱的《我的中国心》、全场齐唱网络春晚主题曲《给力》、打工达人现场征婚、小品《西游后传》等等,都是多元文化的表现,强调个性特征,容纳差异性、模糊性、复杂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元化的风格意味着对一元中心权威的矫正,网络春晚从网民中挑选具有独特才艺的人上台表演,现场微博的即时互动使得全世界观众以更加紧密的方式聚合在晚会现场。从同一走向差异,从严肃/娱乐的二元对立和泾渭分明到严肃/娱乐界限的模糊,从文化的一元走向多元,这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带来的改变,网络春晚充分体现了当代大众文化的这一特点。

文化诉求三:文化领导权之争的赢者

中国实行的是国营广播电视有限商业化运作体制,各家传媒之间竞争激烈。因对优势资源的垄断性占有,30年来,央视春晚一直处在除夕春晚生产传播的垄断地位,这使得绝大多数卫视和地方台放弃了在除夕之夜与央视春晚正面竞争的想法。

随着广播电视有限商业化体制改革的推进,电视收视市场越来越重视对观众的细分。频道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2011年,已有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湖南卫视、云南卫视、旅游卫视以及广东卫视放弃转播央视春晚,改播自制节目,表现出了对央视多年垄断的文化领导权的挑战,各地方台在大年初一的春晚也已经表现出与央视春晚不同的风格样式。东方卫视兔年大年初一的晚会《华人群星新春大联欢》以影视明星的表演为主,并邀请了时下最为火爆的郭德纲、周立波同场演出,但同时晚会导演也提出了“不能俗到底,不能碰政治性问题”的文化诉求。北京卫视的春晚则摒弃了央视春晚歌舞类和语言类节目分工明显的做法,将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杂糅在一起,避开政治性,主打“温情牌”,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评。

央视举办首届网络春晚是应对除夕春晚在民间遭遇批评以及大量年轻观众流失而作出的变革,其目的仍然是希望在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中,既能完成其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又能保持其“文化领导者”的地位,通过与网民的互动来获得市场、精英群体以及民间更多的支持。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