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4-01 17:52:26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1

认真总结20__年1月至11月份的工作,__派出所和司法所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侦破了一些大案,打击了一批犯罪分子,摧毁了几个犯罪团伙,与去年相比,今年我辖区的治安形势大有好转,但我们应看到我们所面临的治安形势仍十分严峻。现已进入严冬季节,春节快要来临,一些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案件如两抢一盗案件将会有所反弹,加上最近发生地震,犯罪分子会趁机作乱,因此,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本着“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指导思想,在我辖区群防群治原有的基础上,构建起专群结合的“打防控管一体化群防群治网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领导组。乡党委政府四套班子挂钩在各村的领导作为各村群防群治的第一责任人,成员包括各村村两委委员及村社社长,各责任区民警配合开展工作,内容如下:

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组长:(负责大村)

(负责__村)

(负责三棵村)

(负责三善堂村)

(负责红泥村)

(负责机动组)

(负责矛盾调处组)

季春英(负责协调收集)

成员:各村村两委委员及村社社长

二、建立护村队。发挥村社干部的作用,充分将老百姓发动起来,要形成“我为人人守一夜,人人为我守一月”的做法,做到长久坚持,领导组要下到各村社调查研究,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组成护村队,安排夜间的巡逻人员防火、防盗,安排巡逻人数可根据村社间的疏密程度、人口多少、复杂程度等来安排5人或10人巡逻防范。

三、充分发挥各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各村社村民间发生的小矛盾、小纠纷就在村社上予以调解,大的纠纷矛盾由乡矛盾调处中心到村社帮助调解,各层调解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将矛盾解决在基层,不能让小矛盾、小纠纷引起大事件。

四、建立乡村110。在各村构建一个自愿为人民群众服务、政治可靠、法律意识强、有责任感的业主的商店或饭店作为报警服务点,为群众报警、救助咨询提供义务便利,开展治安防范和提供警务信息、宣传法律法规等。

五、将村民反映的相关情况和提出的意见作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并及时作出相应的答复和处理,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各村社间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如禁毒宣(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传、交通宣传等,让村民能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六、乡政府组建的应急分队,要充分调动起来,加强对重点区域、路段的巡逻防范,做到快速反应,派出所作为治安管理的主力军,要经常到各村社作督促、检查和指导。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2

具体表示为前旱后雨。当前,今年我县气候变化异常。虽然已进入秋季,但防讯形势依然严峻,各乡镇不能厌战,掉以轻心,地质灾害正呈现多发频发趋势,每位参训同志对本次培训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认真学习、严守纪律,学以致用,防治到位。通过培训,认清防灾形势,增强防灾意识,掌握更多的防灾知识,将地灾防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掌握好各个环节,做好每个细节,切实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下面,就如何抓好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深刻认识此次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度重视,各乡镇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绷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这根弦,认识到这次培训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搞好这次宣传培训,为下步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要把本次“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地区行署地质灾害防治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之一,作为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的一项重要举措,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五到位”工作:一是对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简要评估到位;二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三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四是对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发送到位;五是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案和人员到位。五到位中人员到位是基础、评估到位是源头控制、巡查到位是过程控制、预案到位是末端控制、宣传到位贯穿于地灾防治工作的始终。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基层机构,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工作,对切实加强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以及有效防止居民建房可能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政府的具体布置上来,要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工作,努力推进我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开展好“五到位”培训工作。

(一)村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简要评估制度要到位

充分调动激发村民的防灾、防患意识。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居民建房点,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宣传开展“村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简要评估”必要性。乡镇国土资源所要在其料理宅基地申请手续时,提出“请有关资质单位或专家对其地质灾害隐患开展简要评估”建议,对评估结果危险性大、适宜性差的地区要劝阻房主另行择址建房。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要到位

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内容。各乡、镇要落实好以下三项措施:一是要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档案,为进一步完善群策群防网络、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并根据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有条件的要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数据库。地质灾害隐患点档案或数据库要及时更新、逐级上报,确保县地灾办对本县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数目、各隐患点具置和隐患水平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进一步复查、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措施。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档案基础上,各乡镇要对各隐患点群测群防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各隐患点“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两卡发放到位、防治责任人到位、防治预案到位、汛期值班到位等“四到位”三是要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责任人、联络员联系方式编制成“地质灾害防治通讯录”发放给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责任人、联络员,并上报县应急办、县地灾办。通讯录要及时更新、及时调整,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联系到位。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排查要到位

要在全县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基础上,一是各乡镇要根据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电[2010]21号)文件精神。结合汛情变化、气象预报等因素,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再一次全面再巡查、排查。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巡查、排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对各隐患点要做到直接到点,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档案登录的各隐患点进行逐一排查,落实各隐患点两卡发放、防治预案、值班等到位情况。并对巡查情况建立巡查日志,巡查日志要有群测群防员和责任人的签字,对巡查日志要建立档案并做到妥善保管。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县应急办、县地灾办。

查清楚地质灾害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各搬迁躲避点的搬迁进展情况、搬而不离的情况、搬迁后返住情况、搬迁新点的住房情况和地质灾害情况等。具体要求为:1凡属地质灾害搬迁农户住房已修建好的必需限时无条件搬出;2地质灾害搬迁住房还未修建完善的要抓紧修建完善,二是要及时对历年来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的搬迁躲避农户进行摸底排查。并安排好临时搬迁躲避;3对搬迁到新居后又返受地质灾害威胁地的老房内居住的必需做好工作,责令限期搬迁到新居住地;4对搬出后的受威胁农户,必需将房屋、圈舍等彻底拆除,并将土地复垦。各乡镇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1日前将清理检查情况专题书面上报县地灾办。

(四)对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发送要到位

同时主动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宣传画、墙壁板报、宣传页、两卡等形式,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要做到发放到位、宣传到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避险方法、联系方式、防治措施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确保当地居民知道何处危险、何时避险、怎么避险。

(五)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案和人员要到位

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编制防治预案,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依据有关文件。制定隐患发生时的具体巡查、避险、救险措施,并将措施落实到人,确保预案到位、人员到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公布于众、发放到相关责任人手中,并集中相关人员开展预案学习、培训,重点隐患点应急开展预案演习,确保每个相关人员都熟悉掌握险情发生时自己的位置、责任和应采取的措施。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3

一、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

二、地质灾害总体概况

我县地质灾害分布广、类型全、危害大,目前共查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其中滑坡4处、泥石流28处、崩塌17处、地面塌陷7处、地裂缝1处。涉及11个乡镇、40个村庄,威胁人口约2200人、财产11409.6万元。确定5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

三、重点防范期、防治重点及监测预警

(一)重要防治时段。根据统计分析,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我县降水集中在6-8月,也是地质灾害多发期和重点防范期。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局地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

(二)防治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防治理念,把城镇、村庄、学校、集市、旅游景点等人员聚集区,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和重点工程建设活动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区域,作为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和部位。

(三)预报预警。在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和排查的基础上,利用已建立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进行联合会商,通过电视、电话、传真、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向社会及时三级(黄色)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四、重点防治工作

(一)全面落实群测群防。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将监测、预防责任和任务逐点落实到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要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逐点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制定防灾方案,逐点落实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监测员,并向所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发放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全覆盖。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加强对群测群防员的防灾知识和避灾技能培训,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切实发挥群测群防队伍在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群测群防员管理台账,确保人员变动后及时更新、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二)认真编制年度防治方案。要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排查结果,认真编制本行政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以及防治任务、防治重点、防治责任、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责任人,该方案县政府实施。

(三)切实加强预警预报。6月1日起,要全面启动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工作,特别要全力做好极端气象条件下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成功预报的经验,在预警预报的精准度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短时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水平。要进一步拓宽预警预报信息渠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告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受威胁群众,做到提前预警、及早预报,科学指导各地开展防灾工作。

(四)积极开展巡查监测。要对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特别要高度重视强降雨过后滑坡、崩塌等滞后性地质灾害隐患复查工作。对新发现的隐患点,及时制定防灾预案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对重大隐患点派专人盯守,密切监测隐患点的动态变化情况,确保及时发现,果断避让。

(五)大力组织避险演练。在“实用、管用”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受威胁群众简易、小型避险演练。强化群众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

(六)配合做好应急处置。遇到突发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除按要求做好灾情险情速报外,要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和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及时划定危险区,设立明显标志,向社会公告。紧急情况下,要协助地方政府快速有序地组织受威胁群众临灾避险。一旦地质灾害发生,要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协助地方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七)突出抓好重点防御。要把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和部位作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教育、住建、水利、应急管理、电力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安全。对生产矿山企业、旅游景区、在建工程等重点防范区域要下达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通知书,督促相关主管部门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预警责任人,开展本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巡查、监测、预警等工作,落实防灾各项措施,严密部署、严防死守、群测群防,全力以赴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八)深入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地方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普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典型经验做法。要以留守老人、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游客等群体为宣传重点,深入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将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放到干部群众手中,将宣传画张贴到村庄、学校、建设工地、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要充分利用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检查等机会,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防灾知识宣讲培训,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努力提高临灾避险能力。

(九)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根据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021年工作要点,要组织制定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推进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普查宣传培训,加快组建普查技术支撑队伍,落实普查经费,做好乡镇、街道、村庄等基层力量的组织和调用,实现多方力量的科学协同,确保普查全面推开后统一组织实施。

(十)配合做好专项工作。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文化旅游、住建、减灾、地震等部门做好玻璃栈道类旅游项目专项治理、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等工作。

(十一)积极探索防治管理新模式。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县经验,运用科学手段,依托遥感、边坡控制等先进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继续探索、完善和推广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驻守指导和专家包片驻守模式,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强化指导,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深入抓、靠前指挥,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确保防治责任和防治措施层层落到实处。

(二)严格落实防治责任。各地要依照《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教育、住建、水利、应急管理、电力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等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和监测人。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处置中,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严格执行值班和速报制度。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严格执行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等各项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带班力量,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严阵以待,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一旦遇有灾情和险情,要按照国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信息上报规定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务必在规定时限内迅速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同级应急管理部门。情况紧急时可越级上报,情况不明时要边报告、边核实、边续报。切实做到信息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

(四)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各级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实际情况,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和治理工作。落实群测群防员工作经费,切实调动其积极性,发挥群测群防员队伍在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重要作用。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4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100名;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1、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九、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6、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5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名;

2、对至少×××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次血压得比例达×××;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次血压得比例达×××;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名;

2、至少对其中×××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名,每年至少测×××次血糖的比例达×××;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八、督导和考核

(一)、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

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三)、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6、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泛凝聚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全面加强政法综治各项工作和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对公众安全感测评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全面、彻底的整治,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综治工作的知晓率、满意率,为实现绿塘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镇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数位置前移。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大宣传”活动,确保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

1、村委会:各村要根据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要摸底固定电话,要确保所有固定电话都有人接、电话不漏户。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在群众出入处和集中地张贴标语,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引导舆论、威慑犯罪的良好氛围,营造建设和谐平安安丰的浓厚氛围。

2、综治责任单位:镇综治责任单位所有在职干部、职工要做好家庭内部宣传教育工作,确保自己的家庭在接受市公众安全感电话测评时有最佳的评价。要做好亲戚朋友及周边群众的正面引导工作,宣传市委、市政府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民生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和政法各部门工作成效,争取他们在接受市公众安全感电话测评时有最好的评价。

3、政法单位部门:司法所、派出所按照各自包干村的分工安排,积极参加所在村入户上门宣传工作,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各自包干村所有固定电话家中都有干警上门宣传。在老街人口密集地区和特殊节假日人员集中的有利时机,采取发放宣传单、放广播、设立咨询点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政策、法律法规,提供法律援助,同时,适时地进行当前治安形势的宣传,让群众了解我镇社会治安状况。

4、全镇中小学校:镇中小学校要积极发挥综治责任单位职能作用,在全镇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提升公众安全感宣传活动。要求全镇所有中小学校要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宣传资料(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带回家进行宣传;要求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上一节法制宣传教育课,并要求学生回家后请父母或家人仔细阅读宣传资料,并阅签后由学生带回学校交给班主任。

(二)深化“大巡防”活动,确保提高广大群众的见警率

1、强化专职巡防工作。安丰派出所要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巡防队员24小时巡逻,要以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时段为重点,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行业、要害部位和重要目标的巡查力度,预防和减少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提高见警率。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要迅速出击,一查到底。

2、开展义务巡防工作。各村要充分发挥义务巡防队的作用,利用队员对辖区地形熟,居住人员熟,易发案时间、地段清楚的优势,组织义务巡防队员统一佩戴“义务巡防”红袖标开展各自辖区内的治安巡防工作,提高村居民的治安防范意识,有效遏制农村偷盗等现象的发生。

3、加强单位内保工作。各单位要切实做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一是健全治安防范组织,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一名副职和专干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切实做好单位值班、值勤、巡逻工作。二是对单位办公区和家属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有条件的单位要配备专职保安员担任门卫。三是重点部位要落实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措施。各金融网点、单位财务室、电脑室、档案室、物资仓库等重点要害部位,一定要配置“三铁一器”:即铁门、铁窗、铁柜子、报警器,并做到万无一失。四是金融单位在加强自身安全防范的同时,要在营业网点门前派保安守护,防止抢夺案件的发生。

(三)深化“大接访”活动,确保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率

1、开展“和谐快车”大接访。要充分利用“和谐快车”深入到各村,开展大接访活动,利用“和谐板报”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全面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解答群众的质疑,将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状态,切实解决好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

2、开展“政法综治特派员下基层”大接访。各村要充分结合工作方案和人员挂点安排要求,进一步推动政法综治特派员下到村开展宣传、走访、矛调、解难、创安等工作,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政法干警进村入户大走访、服务群众保平安”活动,使全镇广大群众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行为进一步规范,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安全指数进一步提升,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3、开展“警民恳谈”大接访。各政法单位要召开“警民恳谈会”(可联合召开),向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通报辖区警情,主动征求大家对本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警民恳谈会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要通过把群众请进来面对面交谈的方式,使群众代表能畅所欲言,使基层政法机关第一时间倾听民心、了解民意、为民解难,让群众更加深入了解政法工作,最大限度地取得了群众支持和理解。

4、开展“领导约谈”大接访。各村、各单位要疏理重点、难点案件,列出约访安排表,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对辖区重点、难点案件予以妥善处理,不能处理的做好解释工作,属全局性问题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

(四)深化“大整治”活动,确保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感

1、开展社会治安大整治。派出所要结合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把严重影响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犯罪作为打击的重中之重,对“黑恶势力”以及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财犯罪给予坚决打击,露头就打,决不手软;继续开展“打黄扫非”和禁毒、禁赌、禁娼等斗争,深化侦破积案和追逃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浓厚氛围。政法单位要把“严打”方针贯穿到案件的侦查、批捕、、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快侦快破、快捕快诉、快审快结,并进一步健全“严打”工作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

2、开展校园周边大整治。要彻底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重点查处校舍安全、食品卫生、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对不符合安全整改要求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达不到标准的依法予以取缔。

3、开展交通安全大整治。由派出所集中对全镇客运、货运等进行全面大检查,对危险路段进行安全大排查,并针对排查出的危险路段进行集中整治。要重点查处客车超员、货车超载、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着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促使我镇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五)深化“大调解”活动,确保提高矛盾纠纷的化解率

1、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镇要充分发挥群众工作室平台作用,在各村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认真细致摸清本地矛盾纠纷情况,重点掌握突出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大调处力度,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当地,做到不出村、不出镇。各村、各单位要分析研究各辖区,各行业系统可能存在的不稳定隐患和问题,建立完善苗头隐患排查、报送、预警制度,做到主动预防,超前化解;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针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况,制订工作处置预案,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

2、开展涉法涉诉积案化解活动。要加大涉法涉诉积案的化解力度,做到上级交办的件全部解决,上访人息诉罢访。

3、开展案件回访活动。要对已侦破案件的受害人做好回访工作,告知安全防范常识,让群众时时感到民警就在身边,使群众迅速摆脱因案件带来的伤害;要对未侦破案件的受害人做好回访工作,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表明公安机关破案的决心,让群众直观感受到公安机关在尽力侦破案件;要对社会影响较大案件的案发地群众做好回访工作,增加案件的透明度,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工作中要重点对近两年来发生的盗抢情况进行回访。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以上各项工作,是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为我镇政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高政法部门满意率、扩大政法综治工作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各村、各单位要从讲大局、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摒弃厌烦、敷衍思想,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领导,层层落实。为切实加强领导,镇成立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政法的为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综治办、司法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综治办,由韩春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各项活动的具体协调。各村、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措施、有落实,努力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群从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广泛发动群众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周密防范,齐抓共管,切实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人民群众对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进一步把平安创建活动引向深入,为创建平安石桥,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长效工作机制,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不断增强做好群防群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各村、各单位要从维护全镇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局出发,把群防群治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感和群众意识,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布署,认真实施。一是要明确组织体系,将群防群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群防群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各种治安防范力量建设,将必要经费纳入预算;二是严格责任机制,建立健全防范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群防群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建章立制,多措半举,健全群防群治工作长效机制。

群防群治贵在坚持,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在全镇范围内实行镇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制度,认真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一是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和民警巡逻,保证足够警力,指导群防群治工作的组织开展,督促各村、各单位、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保卫责任制,明确防范职责和防范重点,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二是强化镇专业巡逻队伍建设,镇专业巡逻队将聘请有军事训练经验的退役军人任教官,对联防队员实行军事化、集中化管理,统一服装,严格工作纪律,坚持全天在辖区内进行巡逻,深入镇辖区各街道的每一个角落,对行踪可疑人员、车辆进行认真盘查,同时要经常深入到单位、村组督促群防群治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各种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各村必须建立专职巡逻打更队伍,加强巡逻力量,加大巡逻密度,深化“治安承包责任制”,根据需要在进出村庄的要道口设立治安卡点,同地要帮助组干部落实每个组的义务打更放哨,每天晚上要组织5—10户为一组进行打更放哨,并根据每个组的户数、实际情况一月进行一排班,张榜公布,做到我为群众打更放哨一晚上,大家为我打更放哨一个月。四是大力推进农村技防入户。实现以自然村为单位技防设施覆盖率达50%以上,其中电子防盗报警绳索(俗称气死贼)入户率达90%,十户联防报警器入户率达60%,并切实发挥作用,五是每个村、组都要配备必要的打更器械,配齐红袖章、巡逻棒、手电筒和巡逻号令器,并做好打更交接班工作。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大群防群治经费保障力度。一是将经费纳入预算,二是按宛龙[2004]8号文件精神,本着“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各单位、业主商户、住户共同出资筹集治安防范经费,三是建立群防群治基金会,接受热衷于群防群治的组织和个人的捐助,四是将群防群治工作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来调节、规范、解决经费问题。

(四)强化群防群治组织管理,完善督导奖惩运行机制。一方面镇里由综治委牵头,班子成员带队,组成4个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各村、各单位的群防群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进行评估,半年一总结,全年一总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和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致使辖区案件高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以及治安混乱的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并追究领导责任。另一方面在检查中发现的缺岗、脱岗的领导干部要当场兑现罚金10至20元;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功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

(五)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治保会活动,整顿软弱涣散、没有活力的治保会,建议撤换一些不称职的治保主任或成员,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治保人员要全力推荐担任治保会领导;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级治安保卫组织,协调落实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治保组织做到组织健全、力量到位、运转顺畅、工作落实、作用发挥,把治保组织真

正建设成为各辖区群防群治工作的主体。

四、工作要求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8

中央、省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对治安防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在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当前的我们都在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而努力奋斗,“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专职治安巡防队的筹建正是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一、筹建专职治安巡防队是形势所趋

在农村,仅凭派出所现有警力,远远达不到多角度、全方位对社会面的控制;同时,难以发挥综合打击效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利益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活动区域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入的不平等,贫富差距不断加大,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在很多方面还跟不上发展变化了的新形势,导致刑事案件高发,团伙犯罪、流窜作案日趋增多。解决此类案件最好的办法,关键在于形成以党委、政府领导为龙头,派出所、专职治安巡防队为骨干,人民群众为基础的“网络化”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机动、快速、高效的“打、防、控”一体化警务模式,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高压态势,要大力推行“网格化”布警巡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筹建专职治安巡防队是民意所盼

我县县委书记张富治书记提出的“建设和谐文明美丽富饶新息县”的奋斗目标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反映时代的要求。和平时期,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富裕和平安。没有安全感就不会有幸福感,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能调动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坚持打防并举,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打出声威,打出震慑力,打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正义感。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些事实:入室盗窃、盗抢家禽家畜、破坏通信、电力设施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人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就会消弱,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就会下降。充分发挥派出所、专职治安巡防队机动、快速的反应优势,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十类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专职治安巡防队人熟、情况明的特点,对因为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事)件将其消灭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是民心所向、民愿所盼、民意所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筹建专职治安巡防队是创新所需

我们必须在总结以往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有所创新,以适应日益动态化的社会治安环境。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按照“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着力构建专群联动、动静结合、点线面相衔接、人技物相配套,各项防范措施相配合、各种防范力量相策应的高效防控新格局,是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层次性和综合性解决的最佳方式。坚持以公安民警为主体、专职治安巡防队为依托、人民群众为基础的新型警务模式是创新意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扎实推进“户户平安”基层基础安全创建活动中,建立和健全“三级防范网络”,重点抓好专职治安巡防队为主体的多层次治安联防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专职治安巡防队的作用,是稳定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稳定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的创新。

四、专职治安巡防队的巨大作用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9

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

我镇地灾害防治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整治、规划、警示”的工作要求,扎实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二、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

(一)编制好《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各村(居)要积极配合镇人民政府、国土所组织编制《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尤其是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云庄村群众转移预案,其他新发现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村居也要做好群众的转移预案,内容包括: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象;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应急响应:转移工作的实施,包括应急信号、转移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或安全地带;保障措施:包括生活安置及供给、医疗防疫,治安保卫等;其他相关内容。。

(二)认真组织屋后高徒边坡和新老地质灾害调查。

各村(居)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屋后高徒边坡和新老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并填报“地质灾害灾情调查表》,该表请于8月底前送镇国土资源所,以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以避免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三)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范警示

在汛期来临前,各村(居)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检查,发现险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各村(居)要于8月中旬前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有关单位、责任人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中,使各责任人了解灾情、明确任务、监测到位、负起责任。同时,要在8月中旬前完成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点、隐患点的警示标志牌设立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汛期防灾工作

1、认真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按照《市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实施方案》,由国土所、政务办组织各村(居)协管员、易发地质灾害的监测人、责任人培训行动。确保本辖区的地灾知识普及,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

2、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灾点监测、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险性报告等制度。国土所、各村(居)要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若逢台风、暴雨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期间,应按照防台、防灾工作部署,实行办公室24小时双人值班、领导带班制度,务必在岗在位,保持信恩畅通,处置迅速,报告及时。

3、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处置。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气象局负责,在电视台等媒体上及时预报预警信息。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Ⅲ一V级时,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并组织转移受威胁的群众。台风和强降雨过后,在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体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群众的适时回迁。

4、开展年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各村(居)应认真组织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迎接上级国土部门检查。检查内容: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情况:年地质灾害方案编制情况;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措施和办法;各地“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情况等;各村(居)汛期地质灾害群众转移预案落实情况。

(五)继续抓好“一百千万”工程的实施

群防群治工作方案篇10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法规和规范性文本,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四、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管委会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管委会主任是本行政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均应当服从管委会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五、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1.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2.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对受灾地进行紧急援救;检查、指导辖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它与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有关的重要事项。

(二)运行机制

针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易发程度,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预测预警系统。要发挥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骨干和枢纽作用,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建立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和村(社区)及驻区企事业单位为一体的,按领导负责制指定专门负责人、联络人,确定联络报告方式,以及由危险区范围的单位、居民(村民)作为监测信息报告员而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2.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共享。

3.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重点地区进行巡查,指导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并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国土分局和相关领导报告。相关部门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选定的避险点和撤离路线要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紧急避险万无一失。

4.预报预警。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经开区,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后,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5.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对单位和住户及时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告知有关灾害的基本情况、监测预报方法、应急避险的撤离路线和安置地,以及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群测群防人员的汇报联系方式,按要求做好防灾各项准备工作。

六、监督检查

区指挥部办公室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七、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管委会制定,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由国土分局牵头及时修改完善,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

八、责任与奖励

(一)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扬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