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22 16:01:13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1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按照xxx安排部署,结合《xxx》相关要求,在全局组织开展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之孝行机关创建活动,现根据我局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xxx中心工作,以孝道文化为纽带,通过开展一系列人文关怀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局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孝敬父母、扶老助弱、感恩社会的良好氛围,使“孝”字融入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在家尽孝、在岗尽忠”根植于2020年党建工作。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孝行机关创建活动中。

二、具体措施

(一)围绕“知孝”下功夫

在全局广泛开展孝道文化宣传活动,一是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各支部书记围绕“孝”讲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二是开展作品征集活动,在全局征集与“孝”有关的作品,可以是摄影、书法、文学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三是开展“敬老孝老模范标兵”评选活动,在全局评选模范标兵,树立榜样,利用榜样作用带动全局党员干部“知孝道”。通过一系列活动,大力实施孝道文化传播,引导党员干部知孝义、讲孝德。同时,充分发挥“阵地”作用,通过走廊、宣传栏、电子屏等展示孝道文化,打造具有我局特色的“孝道文化长廊”,营造孝道文化的宣传氛围,形成“人人讲孝道,人人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围绕“行孝”下功夫

立足日常,从小处着眼、小事着手,在全局广泛开展“孝行十个一”活动,即“带父母做一次健康体检、为父母添一套贴心服装、帮父母做一顿可口饭菜、给父母发一个暖心红包、陪父母唠一次家长里短、教父母练一套健身体操、陪父 母看一场戏曲电影、向老人做一次成长汇报、与老人照一张全家合影、帮父母圆一个未了心愿”实践活动,日常打卡,在全局形成争先行孝的良好氛围。利用党支部、党小组互相积分评比的形式,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局党组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表彰。

(三)围绕“节孝”下功夫

把握重要节日,开展各具特色的节日活动,形成“每逢佳节倍敬老”的良好风尚。一是在中秋和春节等传统节日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送去良好的祝愿,营造浓厚的敬老孝老、幸福祥和的节日氛围。二是在“五一”、“七一”、“八一”等重大政治节日走访慰问“老功臣”,让他们享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崇高荣誉。三是把每年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所在的月份定为“敬老月”,集中组织开展系列敬老孝老活动。通过一系列节日活动,让孝道文化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心,让老一辈真正感受到孝道文化的美好。

(四)围绕“延孝”下功夫

充分利用我局有利平台,开展孝道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社会活动,一是依托扶贫工作,将孝道文化向农村延伸。广大党员干部要视百姓如父母,与扶贫的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展结对助困活动,用孝道文化打造乡村敬老爱老、扶老助弱的道德风尚,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力量。二是依托“共建小区”,将孝道文化向社区延伸。利用张贴孝道文化宣传图片等形式,在有条件的社区、居民楼道、文化广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脍炙人口的孝道文化阵地,提升社区孝道文化软环境,让小区居民不仅感受到共建工作带来的物质变化,同时也享受孝道文化的精神食粮。三是依托日常工作,将孝道文化向企业延伸。动员企业开展“知孝道、践孝行”活动,倡导“责任心源于孝心”、“百善孝为先”理念,助力企业文化品牌打造。达到以文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四是依托志愿服务,将孝道文化向社会延件。发挥我局党员志愿服务队示范和引领作用,深入公共场所开展有针对性、各具特色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对老年人群和弱势群体从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文体健身、节日探访等方面进行特色帮扶,不定期深入敬老院、光荣院等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将孝道文化成果向社会延伸。

三、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科室要把孝行机关建设提上日程,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积极制定活动方案,按照部署开展各项活动,为孝道之乡创建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2

1、处分法定原则。“非因法定事由、经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三条)其间没有“非依法定依据”之玄机。

2、比照(类推)原则(第二条)。

3、违法乱纪行为与处分程度相适应原则。(第四条)。

4、吸收与限制加重原则。(第十条)。

5、处分救济与申诉不加重原则。(第四十八条)。

二、十一大重点或亮点

之一“一把手”不得改变集体的重大决定

十九条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把手权力太大、太专制,已经成为一些地区、一些部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一把手独断专行,权力失去监督,许多应当集体研究的事项,应当经过民主协商的事项,应当集体处理的事项,都由一把手说了算;一把手强行执行,直接导致了权力失衡、决策失误、组织失调。《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应该是对一把手权力的有效限制和规范。

之二挥霍浪费国家资财将受处分

二十四条公务员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渎职个案平均损失是贪污的17倍。”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宋寒松给出的数据。他说:“我们把贪污贿赂的犯罪和渎职侵权的犯罪做了一个比较,把所有办案涉及的金额除以案件数量,把每个案件造成的损失都统计了出来,得出了一个结论:贪污犯罪个案平均是15万元,渎职侵权犯罪的平均个案损失是258万元。”“不揣腰包”的腐败更甚,渎职比贪污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之三公款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三十二条对挪用公款进行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条例同时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参与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公务员在工作时间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近些年,不断有公务员挪用巨额公款的消息见诸媒体,说明我们的制度在某些方面还有欠缺。《处分条例》规定,参与即受处分,挪用公款,非撤职即开除,表明政府治理公务员的决心。

之四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

二十条行政机关公务员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发生的,将被处分。条例规定有以上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因为而造成的重大事故、灾难,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究其根源,在于我国长期有重廉政、轻勤政的倾向,缺乏对行为的谴责氛围。进一步加大处分力度,公务员在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的双重作用下,一定会减少行为的发生。

之五拒不承担赡养义务将可被开除

二十九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如果有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行为,或者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违公德行为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在《处分条例》中,行政机关公务员的道德行为受到了很大约束,不孝敬老人等行为不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也要受到法律的惩戒。

把原本属于道德范畴的内容写进《处分条例》,其实是伦理法治化的表现。伦理法治化,就是变道德的软约束力为法治的硬约束力,使道德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关于“孝”的问题,在《处分条例》之前,就有一些地方将不孝不能提拔写入红头文件。2004年,一此省也提出了干部选拔也要看其是否孝敬父母的意见。2006年,山西省河津市出台的干部提拔标准规定不孝敬父母、不善待配偶者不能当领导干部。此类政策的出台,对提高公务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都有积极意义。

德乃人之本。遵守社会公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孝为德之先。“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什么时候都不应丢弃。“孝”的核心是“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一名公务员,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么能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呢?怎么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呢?对行政机关公务员不孝敬老人、包养情人等行为进行惩戒是符合国情民意的。“孝”是德的根基。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才可能做到诚信有德、善待家人和配偶、不做不道德的事,才可能做一个好人、好官。这就是之所以将“孝”一类的道德范畴写进条例的意义所在。

本来孝道是每个中国人很自觉遵守的最普通的文化,很多人可能大字不识几个,但都会知道:“百善孝为先”……

孝道是中国文化的特产。几千年来,我们都一直延续得很好。可能令老祖宗想不到的是,到了现今这个社会,孝道却需要喊着拯救的口号来维持了,算不算是时代的悲哀!要是将来在九泉之下,遇见老祖宗恐怕都要羞愧不已。

孝道,换一种方式说,就是给父母爱的一种回报!我们的身子孕育于父母,是他(她)们把你从牙牙学语拉扯到至今,这份无私的奉献,这一辈子只能注定欠他(她)们的。

为此,调皮的金圣叹先生曾给他儿子写过一封信:“我和你是朋友,最初你也没有指定要我做你的父亲,我也没有指定要你做我的儿子,大家是撞来的,因为是撞来的所以彼此之间,没有交情可谈,但是话要说回来,这个老头子和这个老太太,从替你揩大便小便开始,照顾了你二十年,这二十年,你去社会上找找看,还有没有比这两个老朋友更好的朋友?我们现在不要求你孝不孝,这些都是空话,只要求你把这两个老朋友照顾你二十年的感情,也同样照顾这两个老朋友二十年,就够了。”

算他金圣叹先生够滑头,够风趣,然而,他的游戏文字却包含着孝道的哲学,让现代诸多文明人看到,恐怕皆要羞愧不已!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忙着钻进钱眼里,常常听到在这个社会上诸多儿女们为了推卸赡养父母的责任,相互打太极拳,你推来我推去,大家彼此都不肯认输,最后让年迈的父母伤心绝望而去!而宁可要钱不要父母,打骂而父母、公婆等恶劣事件也常见诸报端。

工作太忙,生活太累,常常是人们忘记了尽孝的理由。自然,有很多人满肚子装着尽孝的心,但却一直都没有尽孝的机会,待父母离开这个世界,方才去感叹原来和当初!据一份调查显示,在中国孝心最弱的地区,却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广州。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孝经》中孝敬父母还只是小孝,这只是尽个人的义务,而大孝则是对待天下的老百姓如同自己的生身父母。自然,现今的社会,大孝这等壮举是不敢去奢求太多,但愿能将小孝发扬光大,也要多拜拜菩萨了

之六包养情人予以撤职或开除

二十条行政机关公务员有包养情人的行为,将被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将最重的两种处罚办法给予了包养情人的公务员,显然有极强的针对性。

何为包养情人?——是指在有配偶的情况下,与他人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为固定的性关系并为其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的行为。

无论是近期落马的、,还是之前的、李玉书等,都存在包养情人的问题。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主任任建明的统计,落马官员中,涉及包养情人的占到九成以上。本条例的规定弥补了法与道德之间的真空地带。

之七公务员不得参与营利性活动

二十七条行政机关公务员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

公务员参与企业营利活动负面作用十分明显:一是影响《公务员法》的严肃性,二是损害公务员形象,三是冲击正常企业发展秩序,四是极易产生权钱交易腐败。公正廉洁、克己奉公应该是公务员的法定义务,这在《公务员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本条例对公务员参与营利性活动行为的量纪又做了详细规定。

之八公务员超生将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

三十三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针对现实中公务员违反国家规定的超生行为,《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2006年12月,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建设局局长秦怀文因超生被、开除公职;2007年4月,辽宁省整治党政干部超生案件。这些都是对违反基本国策的公务员的惩戒。

之九公务员非法出境或违规滞留境外情节严重者开除

条例十八条规定,公务员有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行为,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之十公务员拒不执行法院裁判情节严重者开除处分

条例三十三条,公务员有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监察机关、审计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决定的行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之十一调查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严禁采取暴力等非法方式

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时,严禁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

条例中强调,监察机关对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调查、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严禁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非法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3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一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陶然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学生(幼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教育目标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铁岭和西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 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五、主要内容

(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全面贯彻落实西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西教字[20xx]13号)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方向: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搭建诵读平台。深入开展清泉源头读书活动,以《中华经典诵读100篇》(西丰县教育局编辑)为蓝本,做到早课前诵读20 分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每周1节的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根据实际需求,把名家、名师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广泛开展如三字经诵唱会、弟子规引我行等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让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一是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其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 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二是以雅为标,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三姿培养与训练要求,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三是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

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逐渐改变信任危机的社会现状。

(三)艺体素养培育工程。一是突显特色艺体教育。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 和特色体育活动的有效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在才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育其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爱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平台展示多种才能。二是经典诵读与大课间操活动相结合,融为一体。大课间操活动可适时展现师生共同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编排有特色的自编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三是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 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比赛,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构建魅力艺体教学。加强艺体课程建设,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课活动时间,通过开设阅读班、文学社、乐器培训班、书画班、体育特长班、舞蹈班等特色课程,安排专业艺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之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学校艺体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五是探索特色的艺体教育。在我校继续创设扇跳绳、毽球、剪纸、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等活动,巩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

(四)校园品位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校园、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定期举办德育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校园墙面张贴历代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号,绿地与树木标牌、道路标识牌、印制《论语》等国学经典章句或自创箴言语录,做到让每个景点培育人,让每条名言激励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等活动,促进形成一校一品的区域教育特色,营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地域文化寻根工程。一是对铁岭、西丰及本乡(镇)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编写《魅力铁岭》、《西丰文史资料》等类似的校本教材,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将地方传统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二是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平岭村烈士陵园、少年宫、城子山、冰砬山等公共教育资源的活动力度,使其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三是传承弘扬铁岭人文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求实创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铁岭城市人文精

神和活力西丰、富庶西丰、生态西丰、幸福西丰的四力西丰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陶然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活动的协调、检查,定期组织各种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

(二)确定实施对象。全县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含职高),均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队伍建设。由班主任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适合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采用集中和常态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培训。

(四)健全管理机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从学校(幼儿园)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德育科研、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语文科教学等课程实施;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教师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选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并大力表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发动师生和学生家长畅谈体会、感受和变化,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并把优秀稿件报送到《西丰教育》和《慧园》等杂志。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双技活动的有效平台,弘扬太极拳,激发学生正确

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展示开展好特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阅读、硬软笔书法、剪纸、舞蹈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过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积极开展校园品位创建工程。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闫丽娜

副组长:朱亚杰 张淼

组 员:徐秀华 杜平 郝岩 史艳丽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耒阳市中小学德育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像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五、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欧阳小红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4

一、发挥主阵地优势――育心

课堂是学生最集中、最系统、最直接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有效进行孝心教育。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四点:选准结合点、抓住切入点、找出薄弱点、强化着力点。选准结合点:即要将语文、社会等学科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抓住切入点:即充分挖掘学科间蕴含的教育内涵;找出薄弱点:即要结合班级学生现状,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主题;强化着力点:即通过有效途径实现教育目标。例如,在音乐课《小乌鸦爱妈妈》教学中,要克服传统教唱模式,可以通过欣赏舞蹈《烛光里的妈妈》、歌曲《我的好妈妈》等,将音乐、舞蹈、品德等学科进行巧妙糅合,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作品中感知母爱的伟大,从而激发感恩情怀;美术课《可爱的小鹿》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通过《剡子扮鹿取奶孝双亲》等,从动物到人,让学生在喜欢的小动物身上以及鲜活的人物故事中萌生敬意,在课堂主阵地上让学生知孝。

二、提升主渠道效能――学孝

心灵的成长自然需要心灵的引领。引领需要氛围,所以课堂之外,老师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在我所教的班级,我坚持开展“晨间说孝”活动。活动做到“三有”,即有部署,每天放学前由我或是班长确定主题;有计划,每学期同学们自愿报名,然后轮流作为每天活动的主讲人;有评比,根据主讲人讲的内容、表现形式、讲的效果进行阶段小结,然后同学们公开评选出周冠军、月冠军和学期冠军。

活动中同学们评说古代24孝人物故事,讲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事迹,发表校内外见闻、诵读孝心诗歌、说我的孝心故事……谈古说今,由远及近,颂扬的是孝道,传递正能量。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口语表达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责任感,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立足活动载体――导行

育心是为了导行,孝心教育要依托活动载体,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从知到行的内化。

(一)在宣传阵地中营造氛围

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在活动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学生在收听、观看和参与中会产生心灵的震撼。

学校可以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将古代孝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的人生观、道德观结合,将“知”、“情”、“意”、“行”结合,在国旗下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还可以利用“德育展室”、“校刊校报”、“橱窗”等,让学生了解孝文化、感知孝道、学做孝子。

(二)在节日中培养品质

节日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在每年的“三八”、“六一”、“重阳节”等节日中,确定孝心教育主题,组织学生以歌舞、快板、情景剧、书法、美术、手工、剪纸等形式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情感熏陶,使孝文化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完美结合。

(三)在亲身实践中健全人格

实践促成长,体验出真知。一切教育皆缘自生活,教师应创设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当超市售货员、学做小交警等活动,让学生感知父母工作的辛苦;通过到孤儿院、敬老院慰问演出和义务劳动等活动,感知自己生活的幸福,体验给他人带来快乐的甜蜜。没有体验,就没有切身的感受,没有感受,就不会明白一个道理,不明白道理,也就无法养成一种品质,所以实践体验是健全人格、提升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5

——蛟镇小学德育特色教育成果之花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为贯彻《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关于“各中小学要把创办学校特色提高到战略高度”的精神,稳步推进“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目标,我校始终坚持抓养成、打基础、创特色,以德育为龙头、以科研为重点、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信赖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已成为我校办学的奋斗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各项特色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特色之一:孝敬教育之花——孝心无价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它如长江之水,源源不绝,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由**市关工委和教体局共同组织的孝敬教育活动,旨在让广大青少年用心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操持家庭的劳苦,逐步形成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切实开展孝敬教育,半年来,掀起孝敬教育的高潮,结合我校实际,主要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走富润,访百官,领导率先垂范求真经

     在全市孝敬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的第三天,我们学校就组织行政人员、少先队辅导员一行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来到富润中心小学参观学习。听取了富润小学领导关于孝敬教育的经验介绍,观看了孝敬教育纪录片,参观了孝敬教育陈列室和队室,欣赏了他们学校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布置。学习之后,我们对富润小学23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开展孝敬教育活动从心底发出赞叹之情,对他们学校丰厚的资料积累,特别是看到了那些发黄的报纸、照片时,我们不仅对富润小学几代辅导员的工作热忱所深深感动。

二、开大会,发倡议,师生孝敬之情树心间

学校给班主任分发了孝敬教育教材,翻印了2个学期1700册《孝敬教育实践作业本》,要求每班每星期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上不少于20分钟的孝敬教育课,并及时批改作业,教育学生开展孝敬日行孝敬事和实践“五个一”活动。分两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孝敬教育的有关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召开了全体师生参加的孝敬教育动员大会,少先队大队部对全体队员发出了孝敬活动倡议;各班收集了一些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年龄特点的一些孝敬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解释教育;学唱“感恩的心”、“妈妈的吻”、“我的中国心”等爱国敬亲的歌曲;跟家长签订了孝敬教育协议书。

学校还花了四千多元钱对校园的一些可利用空间进行了文化渲染。其中孝敬教育方面的内容4块,达40平方米。校园里的德育宣传阵地增加了很多,德育教育氛围日渐浓厚。

 

三、搭平台,创活动,各班争先恐后竞优胜

     组织以孝敬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这次黑板报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班学生、老师各尽其能,精选内容,精心美化,质量比以前要高出很多。可见大家对活动都非常之重视。

   制定了“十佳孝星”评比方案。根据方案计划,十二月初,我们组织了“我是小孝星”评比活动。通过活动挖掘身边的孝敬故事、孝敬之星,以每周一星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孝敬榜样的作用最**的发挥。四(1)班的**佳韵同学是一个孝敬之家,她奶奶瘫痪在床40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10多年了。爸爸、大伯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奶奶,从无怨言,被当地老百姓传为佳话,08年她爸爸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受家庭影响,**佳韵同学在家也经常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端茶送水啊,扫地叠被啊,还为奶奶擦脸洗脚,被邻居夸为“小孝星”。同时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我们学校的第一个“每周一星”;五(2)班的周科莹同学的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帮爷爷洗脚已经成为周科莹同学每天晚上的“必修课”,她也成为同学们心中的楷模。每周一星的展示活动被**市关工委领导作为亮点摄像,作为**市孝敬教育成果的一部分推介。

组织敬老活动,去甘霖镇**敬老院慰问那里的老人们。少先队员步行4公里,来到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送上牛奶和糕点,向老人问寒嘘暖,为老人按摩敲背,最后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给老人送去了欢乐。这次活动不但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敬老院还特意给学校送来了“育德有方、敬老可贵”的锦旗以示谢意,当地老百姓也对我们的少先队员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这批学生真好,将来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活动结束后,大队部还专门制作了一期“敬老活动剪影”,张贴在橱窗里,起到榜样的作用。

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班级孝星评比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开展竞争,使孝敬教育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家访中,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得到这样的信息:很多学生通过孝敬教育,比以前懂事了,勤快了,热爱劳动了,对老人、父母的问寒嘘暖更多了。特别是女同学,真正让父母有了一种贴身小棉袄的感觉。

放寒假了,我们布置了两份孝敬教育寒假作业:践行寒假五个一活动,制作一份孝敬教育主题小报。

 

新学期返校,我们就进行了寒假孝敬教育活动的小结和孝敬教育主题小报的评比,对活动中表现出的先进进行了表彰,所有的“孝敬小报”都张贴在橱窗里展示。

三八妇女节,少先队大队部对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号召他们向母亲、向女教师献孝心活动。各班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义深远。二(1)班开展了“感动、感谢、感恩‘三八’”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全体学生了解了三八节的来历,懂得了妈妈的辛苦,母爱的伟大,我们应该爱妈妈、孝敬妈妈。六(2)班开展了一“察”二“听”三“想”四“做”五“写”活动,即观察妈妈从早到晚做了哪些家务;聆听妈妈、长辈讲她们小时候的故事和艰辛;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孝敬她们;给妈妈一个紧紧的拥抱,为妈妈洗一次脚,捶捶背;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写上几句感恩的话,或者写一封感恩书信,抒发自己对母亲的爱。六1班的梁莹同学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妈妈买了漂亮的新衣服。俞唯诚同学到田野里采来了野花,制成花束,送给妈妈;孙袁海同学在妈妈下班之前把一脸盆衣服洗好、晾好,把妈妈激动了好半晌......孝敬之果不胜枚举。

孝敬特色教育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已经在我们学校生根发芽了,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收获喷蕊的鲜花、丰硕的果实,孝德一直一定会深深烙在每个蛟镇小学的少先队员小小心田里的。

 

特色之二:心理健康教育之花——融合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逐渐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更好的解决插班生的适应性问题,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教育的优化是我们面临的大课题。

一、学校生源分析

近年来,随着天乐集团天乐音响业的开发,再加上校园周边其他个私企业较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大批民工子女插班,就读我校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日渐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我们六个年级共有学生800多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就有200多人。占全校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些插班生大多来自**、**、**、**、**等经济发展较缓慢的地区,也有少量是本市的外学区生,年龄大约在7-12岁之间,根据学习基础和家长需求(不一定是根据年龄)分插在各年段各班级中。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插班生因学校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适应障碍,从而促使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随机抽取40位插班生调查发现,6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到自己因为是“外地人”而被本地人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烦恼也是多元化。比如“父母工作太辛苦、怕父母出意外”、“听不懂或不会说本地话”、“被本地人用异样眼光看待”、“受到了本地人歧视和欺负”等。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孩子们普遍缺乏融入新环境的心理准备。1/4的孩子表示“不想和本地孩子交朋友”。

这些外来插班生成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有老师戏称“被遗忘的一族”。

二、融合与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团体辅导

开学初,心理辅导室给每一位插班生做好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严格保密。 心理辅导室积极、科学地利用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充分发挥它在辅助甄别心理问题、跟踪了解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在学生离校后封存。工作主要分以下两个大的步骤来做:

1.让我们更快认识

教导处要求班主任带领插班生在入学的第一周熟悉学校环境,在班级里开展“欢迎新同学”的主题班会等;总务处做好插班生相应的后勤保障,服装的统一安排等。在这个基础上,心理辅导室人员设计插班生入学时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及心理素质等项目的问卷,对每一位插班生进行问卷调查。

2.我们是一家人

对插班生进行四期“适应新环境”团体辅导。开学第一周提升插班生的归属感,协助插班生感悟了人际沟通的效能,以便更好的融合到新集体中。开学第二周协助插班生体验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情绪,提升他们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开学第三周让插班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他们与人合作的信心和能力,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开学第四周让插班生体会在团队执行任务过程中,每位队员应扮演的角色及团队创意的产生。

(二)、个别辅导

根据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谈心”式谈话更适合对插班生的辅导,我们组织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一起做好谈心工作。

1.培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从心理辅导角度关心插班生

目前在我们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当中,大部分都是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兼任的,心理辅导室指导教师在谈话过程中既要主动地聆听学生的语言表述,也要仔细地观察学生非语言信息的表达,能从其行为、语气中“听”出他话语中隐含的深层意义;提醒教师在个别辅导中能接纳学生、关心学生,自然表露真实的爱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表示关心和接纳,使学生排解紧张、惧怕心理,消除自我防卫,使其坦陈心语,直面问题;培训教师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的能力。

 

2.心理辅导老师做好“插班生适应不良个案研究”

从研究背景、辅导方案、 辅导过程三个方面着手,针对插班生特点做好个案研究。

(三)、关注插班生因“心育”而更精彩

通过观察和沟通,我们发现插班生有着比普通学生更加普遍的负面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卑、孤独、脾气暴躁、态度冷漠等这些方面,而这些心理的形成,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刚进入新环境的不适应引起的,所以插班生的适应性问题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

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多的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级中的插班生,不仅在学习上要多加帮助和关心他们,能够根据插班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成长方案进行辅导,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适应期。

三、阶段性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实施插班生“导师制”功不可没。

2.运用“同质团体辅导”锦上添花。

(二)、实践成果

(1)学校确立“心”育理念的肥沃土壤。

(2)教师感悟“心”育过程的专业成长。

(3)学生感受“心”育环境的自我成长。

 

(三)、成果创新

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基础,那么“导师制”的实施就是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台阶,到最后的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因从“心”开始而更精彩。特别是在运用了“同质团体辅导”以来,那对插班生的全面成长真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

1.融合效果显著

插班生能够接受学校文化,能够与本地学生正常交往,能够忘记自己原来的身份,以一个正常的孩子的心态和老师、同学交流,能把自己当做学校的主人。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指导,学生从有原来的自卑、胆怯的心理中走了出来。

2.习惯逐步好转

适应学校作息时间的同学由原来的38%上升为100%;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同学由前测的46%上升为100%;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由前测的62%上升为后测的100%;写字时能做到“三个一”的由前测的41.7%上升为后测的91.7%;用普通话交谈、朗读的由前测的70.8%上升为后测的98%;能做到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的由前测的75%上升为后测的95.8%;能做到说话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的人数由前测的70.8%上升为后测的91.8%。从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明显增强。

3.学习信心增强

学习的决定因素是与学习信心、学习习惯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插班生学习信心的增强,是学习进步的主要前提条件。

4.学习进步明显

既促进了插班生的全面发展,又带动了全校学生的发展,插班生给本地学生带来了压力,激发了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特长学生涌现

课题实践期间,插班生的获奖情况也令人欣喜。一人次获**市信息学比赛一等奖;一人次获**市《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征文活动一等奖;一人次在**市雕塑泥制作比赛中获二等奖;多人次分别在《**晚报》与《今日**》发表了小文章。有的插班生还当选了校大队委员、校红领巾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等。

6、教科研获奖

2010年,由校长陆正良负责,教科室周月平执笔的《小学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获得**市一等奖和**省三等奖。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常回家看看;孝;空巢老人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48-02

1999年春节晚会上《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瞬间红遍大江南北,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其倒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在众多法条中最引人关注的也就是第18条,该条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也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新法将“常回家看看”明确入法,在其实施当日,全国首例“常回家看看”案做出判决。

一、案例

在该案件中原告储某是77岁的高龄老太太,被告则是她的女儿、女婿马某、朱某。此前储某与其一对儿女签订协议,协议中明确约定女儿女婿负责赡养老人,但是多年后因矛盾不断,最后住进二子家,至此女儿并未前去看望,老人气不过女儿、女婿的态度,一气之下将其告上法庭。接受审理该案件的北塘法院高鑫法官于协调未果的情形下,最终依法判处被告马某每两月至少到储某居住的地方看望问候一次,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这些节日,马某也应至少安排两个节日期间内看望储某。该判例主要的法律依据就是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和第18条的内容。

该判决的公布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支持的声音占很大的一部分,但是更多的是留给人们的深思。回家看望父母是儿女们自愿、心甘情愿的,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现在为什么却需要法律来明确规定和要求呢,这样的结果不就是让回家看望父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吗?由原先的自愿尽孝心变为现在的履行法律义务了?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孝”字可以说应该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儒家思想也倡导“百行孝为先”。一个“孝”字浓缩了很多的文化元素,“孝”并不是说只需履行回家看望的义务就万事大吉了,老人更需要心灵上的沟通。

二、“常回家看看”存在的问题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该条使“常回家看看”明确入法,使得原来由道德约束的领域进入到法律的管辖范围。

“常回家看看”入法有其优点,同时也有其缺点,优点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使法官在判决时有法可依。2013年7月1日全国首个判例就是其充分体现,有了法律的明确规定,法官办案就可以有法可依,同时案件当事人也正是因为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而对判决预与尊重和执行。第二,引起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生活压力及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的老龄化。常回家看看由道德层面上升为法律层面,要求人们引起对老年人的关注。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法制的健全。旧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于1996年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背景的大变化,为了使我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世界老龄化问题的大背景,修订该法律就被提上党和国家的日程。我国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的健全和完备离不开每部法律的健全与完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专门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大法,因此该法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我国法制的完善。

与此同时该法也有其不足与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该法条属于倡导性条款,不可将其僵硬化、死板化。“常回家看看”本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现在上升为法律层面,这并不意味着道德不再对其进行约束,完全由法律来予以惩罚。该条只是起到一种关爱、关心、赡养老人的一种倡导作用,人们是否遵守和执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道德来对其进行约束和规制。法律不是万能的,并不是说所有可以用道德来约束的层面都可以由法律来约束,要严防“法律万能论”的说法和理解。第二,“常回家看看”的判断和鉴定标准难。“常回家看看”,多长时间算长,而多短时间叫短?,一个月是长呢还是短呢?是仅仅回家看一眼就叫“看看”呢?还是需要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与精神上的安慰才叫看看呢?法律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从而使得法官在判案时很难判断和鉴定。没有了判断和鉴定的标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法律要求其准确,如果法律规定的内容模糊含糊不清的话,那么法律的权威性将受到很大的冲击。第三,“常回家看看”入法执行难。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虽然明确规定了与老年人分居的子女有看望老人的义务,同时用工单位也有义务配合,但是如果实施起来则相当困难。子女回家探望父母首先面临的就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子女与父母分居占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外出工作造成的,由于中国目前房价颇高,所以很难实现在城里买房与父母同住的愿望。由于其工资收入不是那么丰厚,而中国的物价则在不断攀升,工资收入的低下与物价的不断攀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的购买力提高缓慢。由于两地分居回家看望父母一次路费都让很多务工在外的人吃不消,更不用说再去给父母买各种物品尽孝心了,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加剧了人们执行难和法院判决执行难的问题。

三、完善“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被明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于我国法制的完善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克服其可能存在的缺点及更好的实施,笔者觉得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作为倡导性条款的“常回家看看”,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道德来约束人们。“法律万能论”的想法万万不可有,虽然该条由道德层面上升为法律,但并不意味着道德不再对其进行约束,也不是说只需按照法律条款办事就行。法律和道德始终是相辅相成的,法律是离不开道德的,同时道德也离不开法律。这就告诉我们的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就不可以死板硬套地来采用这条,也不可以忽略道德在解决老年人抚养问题方面的巨大作用。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孝亲敬老模范评选活动,每年都会评选出在赡养老人方面值得大家学习的模范带头人,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靠的是道德的约束力。每个人靠这种方式的激励或者是内心道德的约束来善待老人,这不仅是传承优良传统同时也节约了大量司法资源和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面对一种不良社会现象时我们不可以首先就想到法律制裁,而是还要考虑和反思是不是人们的道德观发生了扭曲,道德的约束力不容忽视。当道德的约束力不能达到约束的目的时,考虑上升为法律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第二,针对“常回家看看”判断标准难的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对其加以明确,使得人们能够真正有法可依。作为法官面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可能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依照此条去裁判案件,同时作为公民我们也很难确定多长时间为长,多久回家看望父母为合法或者说为违法,因为法律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其实法律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

该条款的写入是对法律明确性和准确性的一个巨大挑战,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倡导性条款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起到了一种提示性作用,通过使其上升为法律从而唤醒人们对老年人关心的意识,但是既然已经上升为法律,其准确性就必须存在,这就要求国家要不断地完善该法律。根据不同行业以及同一行业不同职业岗位来做出明确规定,使得人们在法律意识中形成多久看望一次为“常回家看看”。其实当法律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时,让人们觉得看望父母成为其履行法律义务了,就失去了其看望父母的意义,同时也将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的真正精髓丧失全无。

第三,执行难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常回家看看”法律条文的执行与实施。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其判断标准难,判断标准难也影响着执行,因为是否是“经常”都无法搞清楚的话,那么具体去依据判决来执行就更难了。全国首例判例的判决要求女儿每两个月看望老人一次,同时还要抽出两个假日前去看望,该判决看起来很合情合理也有据可循,执行起来也方便。但通过该条判决我们应该去深思更深层次的考虑。

对于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那么“孝道”可谓是每个做儿女都想做到的,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到。但是目前“常回家看看”却由道德层面上升为法律层面不能不令人深思,是人们的道德观出现了问题了吗?很多人都会问此问题,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儿女对簿公堂的案例其实还是很少的,一方面可能是父母处于骨肉亲情的份上会忍受子女带来的种种痛苦;另一方面也由于老年人的法制意识淡薄,很少会想到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执行难主要一方面还是子女的经济不允许,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同时也是做儿女们的愿望,但是目前中国的实际国情却让他们的美好愿望很难实现。在该法律正式实施以来,很多人面对第18条都会很无奈。因为本属于自愿的事现在却有法律来给予强制要求,不履行将会遭到法律的制裁,将是违法之举,实在让人不可思议。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变成了违法,自己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触犯法律,太可怕了,同时法律也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具体实情。”

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要保障探亲的权利,用人单位如何去保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大多属于营利性机构,营利是其目的,让其自愿去遵守或者自愿为工人着想实属不可能,很多用工单位不但不会告知劳动者的探亲休假的权利,更多地还会以种种理由加以剥夺。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国家加大法律的宣传速度,同时可以深入到单位进行法律大讲堂一类的活动,从而来提高他们自己的法律素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作为单位也很难去遵守,因为法律尚未对第18条给予明确的解释,如何去实施,用人单位如何保障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同时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法律法规也必须健全,仅靠一条法律将很难发挥其作用,并且应该从保障其在财力、税收方面的大力支持,从而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得以真正实施,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朱景文,曾宪义,王利明.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 传统文化 教育目标 教育评价 系统化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成熟的理论导向和操作模式,办学尚处在探索中。加上基础薄弱、生源素质差,办学实际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构想,导致中职学校办学困境明显,其中,德育与技能教育水平低的问题尤其突出。从2008年下半年起,湖南省武冈师范学校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君子淑女培养研究”实验课题(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学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现代化改造,创建“中职学生学衔制”(以下简称“学衔制”)教育目标评价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实验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改造传统的“八德”“六艺”,首创现代“学衔制”。

“学衔制”是一套学生品德与技能的评价方案,借鉴了学术界的“学衔制”、军队的“军衔制”等人才评价制度。分品德学衔,技能学衔,综合学衔三种。品德学衔序列有:初级孝士、初级礼士、孝士、礼士,技能学衔序列有:初级习士、初级能士、习士、能士。凡同时具备孝士、礼士、习士、能士学衔的学生,可以获得综合学衔君子(或淑女)衔。

武冈师范学校通过对传统儒家“八德”“六艺”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建立了新“八德”与新“六艺”。传统的“八德”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在这个基础上,联系社会与职业的要求,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武师人构建起学生“学衔制”教育目标考评体系。武师人新的解释是:(八德)孝: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悌:善待兄弟,博爱众生;忠:精忠报国,爱岗敬业;信:待人以诚,言而有信;礼:仁爱谦让,温和谨慎;义:正直公道,见义勇为;廉:奉公守节,勤俭朴素;耻:知耻明礼,去恶从善。(六艺)礼:知书达礼,和谐相处会做人;乐:音乐熏陶,情趣高雅会审美;射:体育健身,以武养德会保健;御:专业有术,身怀一技会做事;书:寄情书画,静心养性会修身;数:崇尚科学会运筹。在“学衔制”中,联系学生生活与职业道德要求,对新“八德”进行改造,制定“孝士”、“礼士”的标准;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与职业能力要求,改造新“六艺”,制定“习士”、“能士”标准。每个学衔的标准,按照“学衔名-观念性目标-指标性条目”的结构进行表述,既有指导性观念,又有相应的生活化、实践性的具体操作性指标支撑。观念性目标分a、b两段,达到a段的可授初级学衔,ab两段都达到的授正衔。

如“孝士”标准为:a知恩孝亲,尊师爱友,b尽责报国,真诚守信。最高学衔“君子”(淑女)标准为:“践行八德,精通六艺,厚德博学,励志笃行”。学校分阶段对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进行评价与授衔,凡考评合格者,通过大会进行宣誓与颁发学衔徽章;凡获学衔者,平时着装要把徽章佩戴在胸前。学衔还与学生的学分、评优、入团、入党、毕业及就业推荐等直接关联。

2.“学衔制”的优势。

笔者认为,一套好的目标评价方案应该有针对性,能够实实在在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具有内涵明确、易于操作、富于感染力等特性,武冈师范的“学衔制”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主要体现在承传性、人本性、自治性、系统性四个方面:

2.1承传性。顺应时代,扬弃传统,构建教育蓝图。

“信而好古”、“且述且作”,应是当代教育者的为学态度。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承传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对传统精髓的继承加上对现代职业教育特性的把握,必然使武冈师范的教育发展的步伐稳健而厚重。

2.2人本性。启发人性,切合需要,引导学生追求幸福。

“不学礼,无以立” 、“孝为德之本”。“学衔制”因为它的人性化与亲和力,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在武冈师范的学习,是为自己的终生幸福在奋斗,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习士”标准关注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学习态度,让学生形成职业神圣、终身发展的理念。“能士”标准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文素养质和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概而言之,“学衔制”十分贴近学生需要,关注学生终生发展,让学生懂得孝道,讲究礼仪,学习得法,技能过硬。从而,老师快乐,家长满意,邻里称赞,单位欢迎,学生自豪。

2.3系统性。整体有机,简明有序,有效提高了教育效率。

“学衔制”是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的构建,是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支系统。按照实验方案,武师人构建了有校本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生态系统,分为四个支系:“学衔制”教育目标评价体系、“686”传统文化教育工程体系、“八修”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体系“六艺”技能过关考核体系,各个支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组织严密,涵盖全面,协调发挥出教育功能。

“学衔制”目标结构的显著特征是阶梯化。有简明、具体、可操作的优势。学衔目标设定大的原则主要遵循“三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简要化、生活细节化。设计时,武冈师范学校以《中学生行为规范》、《弟子规》、“八德”“六艺”等为基础,扼要地提炼出“孝”“礼”“习”“能”四个中心要求,四者齐施,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做到了德智体能四位一体,全面地涵盖了当今国家和职业岗位对一个中职学生的要求。

结束语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8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对老年人进行养老支持仍然是农村孝文化的重要功能。以孝文化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模式,不仅为老人提供了温情、和睦家庭养老环境,而且能够“在文化模式和行为模式高度契合的状态下实现农村老人精神上的终极价值”。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孝文化受到冲击,孝的内涵发生变化,传统孝文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需要整个社会对孝文化的家庭养老功能进行思考。

一、孝文化的家庭养老功能

孝文化的核心内涵在于孝敬、奉养自己的父母。孝文化一直把生活上的“养亲”、“敬亲”和“送亲”看作孝的基本要求,看作是子女应尽的基本义务,孝文化对家庭养老模式发挥着强劲而有效的功能。据此,研究者认为家庭养老的有效性更依赖于子女孝道[1],孝道文化成为影响家庭养老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相对简单――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享受天伦之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精神慰藉问题将成为制约老年人养老的最大问题。但目前农村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主要集中在物质生活的满足上,对老人精神慰藉的重视比较匮乏。因此,不断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尤其是通过子女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让老年人感受到儿孙绕膝的快乐,有利于满足老人在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体表现在: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子女要重视和关心父母的精神需要,加强代际间的情感交流。在实地访谈中,一位老人表示:只要儿女能够时常问候,日常生活帮一把手,生病时多管管,闲时听他们唠叨唠叨,自己就心满意足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要创造条件让老年人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融入社会生活。例如,农村社区通过举办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关注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更多老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安享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二)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

孝道文化是一个物质之孝与精神之孝高度统一的综合体,提倡对父母精神上的“敬”,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物质上的“养”[2]。目前,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村老年人口虽有所受益,但保障程度仍偏低,特别是遇到大病时,更需要子女提供经济和照料上的帮助。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口数也在快速增加。例如,2013年,宁夏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0.7万,占总人口的12.2%,80岁以上人口老年人口6.6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17%,其中农村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比例为30.2%,远高于城市20.7%的比例①。农村社会养老事业发展滞后,子女还将继续在照料老人生活上担当重要的角色。

(三)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代际和谐

孝文化中的代际关系,主要指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衍生出的经济关系、劳动合作关系等。孝文化是代际关系的内核,“它表达的是一种出自父母和子女之间生育和抚养的至近亲情”[3]。在代际关系的互动中,子女孝顺父母,父母关心子女,有助于共同促进和睦家庭关系的形成,进而实现社会代际和谐。

二、孝文化的家庭养老功能的实现条件

传统养老主要依靠子辈的孝行,不仅使老人的养老生活有了可靠的保证,而且维护了家国、社会的稳定,更创造出了独有的孝道文化传统[4]。据此,姚远指出家庭养老运行的最根本的依据是孝文化[5]。

(一)孝道观念根深蒂固

孝道意识大大加强了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外部作用于家庭养老,还把孝文化与家庭养老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6]。在孝道文化的影响下,“由家庭成员赡养父母己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一致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尽管随着时代变迁,孝文化的内涵、外延都有所演变,但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仍还有许多孝的思想观念沉淀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国民依然对父母持有敬意、信任和感激之情[7],这些都是家庭养老功能得以发挥的条件。

(二)宗族制度保障

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宗族制度和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为孝道文化的存续及其养老提供了空间上、时间上、经济上等诸方面的保证。宗族制度是由父系氏族公社的血缘关系演变而成的一种家族制度[8],孝道文化与家族社会有非常一致的自洽性和高度的契合性,是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宗族组织的管理与监督之下,同族之中如有对父母不孝行为发生,宗族惩罚机制就会发生作用,由家族长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革出祠堂。对于孝养父母的仁孝子孙,宗族则进行鼓励、旌表,以鼓励族人效仿。宗族制度对家庭养老传统的强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社会道德控制

孝作为道德的核心内容,更需要依靠社会舆论监督来维护。一般而言,乡村共同体内部的舆论对群体成员能够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同时,道德规范本身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传统社会甚至将孝道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孝行为,社会甚至运用法律手段严加惩罚,对不孝行为有明确的惩处措施。由此可见,传统社会对不孝行为具有强有力的监督控制作用。

(四)政治、法律制度保障

自汉代以来,孝道文化就被纳入社会道德体系中②,成为封建家长制的思想基础。为维护家庭伦理关系,政府还规定了诸多鼓励“孝”的风俗习尚与法律政策③,《大唐律》曾将“不孝”之罪纳入“十恶”之罪,根据唐律规定:“诸子孙违犯教令及供养有阙者,徒二年。”[9]在政府对孝文化的大力提倡、教化和监督下,“尊老”、“敬老”、“孝老”和“养老”成为了整个社会成员都遵守的价值观以及调节代际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由此,家庭养老已扩展成为社会性的家庭养老。

三、农村孝文化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孝文化的传承

1. 劳动力外流拉大子女与父母的距离。近些年来,农村大量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而且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良观念,如“盲目追求个人利益”已对农民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同时,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农民买房子住在小城镇。对老年人的养老,“能做的就是给老人点钱”,而为老年人的生活护理,精神上的安慰,都因为“时空距离”的原因无法满足。

2. 老年人在家庭中不再拥有以往的“权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采用依据人口分配耕地的方式,子女结婚后,通常独立出户,有其独立耕地,收入不再上交给父母,由小夫妻掌控[10]。

(二)家庭小型化削弱了孝文化养老功能的发挥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在全社会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1987年的19.68‰降至2012年4.79‰的平均水平④。农村的人口出生率也有显著的变化,“一孩化”的家庭越来越多。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1万户,户均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五普”时户均人口减少0.24人⑤。显然,家庭户数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人口的增长幅度,家庭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小型化、核心化趋势[11]。同时,独生子女也呈普遍化趋势。这不仅加重了后代赡养老人的负担,也造成了代际关系重心“逆倾斜”现象,削弱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

(三)孝文化教育缺失直接影响孝观念的形成

我们知道家庭养老主要依赖于子女孝顺程度。但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原则的理解片面,忽视了对农村青少年的伦理思想教育,致使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极为淡薄,不少农村青少年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孝道”,更无从谈起如何履行“孝道”[12]。

1. 学校孝文化教育缺位。孝道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孝道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我国中小学开设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课,但学校教育缺乏行动引导,使学校孝文化教育存在重“知恩”轻“行动”的现象。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目标直接与考试成绩、升学相挂钩,导致了德育地位被严重的削弱。

2. 家庭孝文化教育缺乏,甚至是错位。在国民教育体系外,家庭的孝道教育更是重要,父母是子女“慈孝”教育最好的老师⑥。但许多年轻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侧重于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养成教育。同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口不断增加,许多留守儿童常年见不到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两代人关系冷淡,导致孝道教育的缺失。可以说,家庭孝文化教育的错位、父母言传身教的缺失,已从根本上制约了孝文化的健康发展。

3. 社会对孝文化存在错误认识。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社会在看重各项具体的硬性指标时,忽视了人们的道德情况。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存在滑坡现象,孝敬父母这个传统美德也被抛之于脑后。对此,陈治国认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的孝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几乎都失去了往昔的合法性与效能,导致了年轻一代对传统孝意识的模糊、淡漠乃至厌恶[13]。

(四)农村孝文化的调控环境建设滞后

1. 道德评价环境缺失。自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都发生了改变,村民间的关系松散,这使得村民之间相互监督不复存在,而且基层村组织对村民奖惩的道德评价活动也日渐减少。同时,社会上也缺乏对不孝行为的谴责和制裁机制,导致了农村中不孝现象越来越多。2010年,宁夏红寺堡区曾出现了一幕“老母冷屋吃生面,儿子热炉啖鸡肉”有悖孝道伦理的闹剧。最后以区委书记“主持正义、挥泪教子”,村组织、政府部门迅速行动而圆满结局。但农村如此处境的老人又何止一个,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道德评价、约束机制,单纯依赖政府官员的正义教育的做法并不可靠。孝道文化建设亟需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切实有效地参与,进一步完善农村“孝德评价”环境。

2. 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不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孝文化的传承、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以让老人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如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老人提供稳定的养老生活来源,子女也就不会因为要提供老人的养老费用而把老人当作负担,有利于子女对老人进行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遗憾的是,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明显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人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赡养费用争议问题,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能奢望享受家庭和睦、精神快乐的天伦之乐。对此,我们认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是制约孝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法律制度环境缺失严重。尽管我国在“孝”方面的立法正趋于完善⑦,但仍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如2012年“常回家看看”写入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草案中,但近年来仍频频爆出“强制探母无果”的事件⑧。同时,相当多的农民并不知道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更不要说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了。甚至很多老人认为“告子女不孝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愿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子女也只认为孝顺与否只是一种家庭道德伦理,并不知道不孝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四、推进农村孝文化家庭养老功能建设的思路

任何一种制度的健康发展都需要特定的运行条件,即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意识形态形成良好的互动。孝文化促进家庭养老的作用机制也不例外,它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等多种条件予以保证。

(一)引入制度因素,构建孝文化的制度基础

农村家庭养老并非只是一个道德问题,它还是一种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孝文化更是一种软性的东西,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要素给予规范、约束,它的存在必然会受到挑战。因此,强制性的制度因素是孝文化重建的关键,需要通过对孝文化的制度伦理因素进行发掘,以重塑“孝”文化。

1. 把孝文化纳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纵观历史,中国传统孝文化作为养老的文化繁荣不衰,尽管存在其他影响因素,但与统治者进行道德舆论引导,甚至是政治干预是分不开的。开发传统孝文化遗产和推进新孝道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代际和谐、家庭养老问题,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孝文化,积极倡导孝道,把敬老、养老纳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

2.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在农村养老问题上,除了在家庭中做到“养亲、敬亲”,形成养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外,我们还应建设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为孝道文化重建提供制度保障。

3. 完善家庭养老支持的政策组合,促进家庭成员尽孝。现代家庭养老,不仅强调了对于长辈的家庭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以及其他责任。同时,也非常重视政府和社会为老人提供多重福利保障。目前,家庭养老政策支持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工具[14],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⑨。国家和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家庭养老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建立和完善家庭养老政策组合,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使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以此为契机,也可以推动农村家庭养老的社会化。

此外,还要进一步推动社会化助老养老事业的发展。对那些孝敬老人的家庭要给予奖励、补贴⑩,不仅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也有效地减轻子女的经济压力,使其更好的“孝老”、“敬老”和“养老”。对那些不赡养、虐待老人的家庭成员给予惩治,如吴忠市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传统道德舆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综合作用,通过公示不孝顺子女的姓名、取消低保评选资格等多种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家庭养老和孝文化的建设。

(二)开发孝文化资源,强化孝文化发展的动力

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营造尊老、养老的氛围。基层政府除了倡导和宣传工作之外,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些老龄组织,如老年人协会等,以此提高老年人权利、地位。加强村级组织在社会价值观念、道德建设、监管等方面的职能建设。

2. 依托农村社区开发孝文化资源。孝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在于切实解决家庭养老问题,通过孝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巨大的代际和谐的动力。(1)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注重家庭孝道文化的提炼,如在社区开展“新二十四孝”的宣传教育、把养老诉讼争端的审判放在社区,开展议案说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利于解决农村养老中所涉及到的伦理、责任和义务问题。(2)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充分调动社区里各种资源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大有可为。如何调动社区里的资源共同参与农村社区老年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学界需要研究的课题,更是政府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3. 依据少数民族孝文化特点发展家庭养老。回族孝文化在日常礼俗、佳节婚庆以及民俗节日里都有其独特的体现,如“开斋节”(济贫节),回民要自愿向清真寺出“也贴”(布施),向老弱病残、生活贫困、孤寡无依靠的人施舍。正是由于富含回族特色的孝文化在回族同胞里得以传承,农村回族老人的养老生活才得到了有效保障11。

(三)德、舆、法三管齐下,构建孝文化的传承机制

1. 大力加强孝文化教育。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应将弘扬和培育孝道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教育主体有效结合起来,以“立德明义行孝”为孝道德目的,发展和完善青少年的孝道德意识和行为。近年来,宁夏灵武市中小学重点开展了特色品德教育工程,弘扬、宣传“尊老”、“孝亲”的孝道文化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孝道教育的途径,赋予传统孝道教育新的内涵。同时,要把孝文化宣传教育引入农村社区。如笔者在中宁农村发现,在每年夏秋之际,都会举办庙会,在庙会上通常会演出大量传统戏曲,用戏曲故事对人们进行人伦孝道教育。

2. 要加强孝文化的舆论宣传。传统孝道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面对传统孝文化缺失、孝养功能弱化的现状,可以根据“弃糟存精”的原则对传统孝文化进行批判性的传承。同时,把“孝德”评价机制纳入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注重发挥道德舆论的约束作用。如近年来,宁夏海原县红羊乡在民风建设中注重挖掘、发展“孝文化”,突出“抓党风,促孝风,带民风”的主线,已逐步养成“家家和睦,户户敬老”的风气。

3. 要加强孝文化的法制建设。尊老、养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面对孝文化约束力下降,老人被弃养、遭受虐待现象,需要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援助制度,对农村老年人进行宣讲、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工作,来维护和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注释:

①数据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统计公报。

②儒家将孝道文化由家庭伦理规范扩展为社会伦理规范,把维护宗法血亲关系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联系起来,使孝道文化成为同时维护家族与政治的伦理纽带。

③(1)进行经济奖励(赐物和免征租税),如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规定:“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2)赐予爵位、官衔,很多朝代政府都以“孝”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3)以“孝”为主要标准制定法律政策,如《唐律》将“不孝”列为“十恶”之一,不得依议请之例。

④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⑤数据来自《中国2010人口普查资料(六普详细数据)》。

⑥年幼的子女在家庭里,观察、模仿父母对祖父母的一言一行,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各族人民民间故事都流传着“幼子教子孝老”的故事,如回族的《小木碗》故事不仅鞭挞了不孝行为,同时更让年轻父母明白“只有自己给子女做出孝顺的榜样,才会得到他们的尊重和学习,晚年幸福才有保障”。正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使传统孝文化得以代代相传,更是有效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问题。

⑦现行法律对孝的规定主要有:宪法第49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民法通则第104条: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婚姻法第20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10、11、12、13、14、15条均规定了子女应当赡养老人。

⑧笔者认为,有法难依和目前法律体系条块分割有关,如果将强制探视权结合到家庭社会、经济政策上,就可能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比如,小城镇落户时,要考察入户的孝德评价等,就会引起子女对父母孝养、探视的重视。当然,如在现实操作,还需要深入研究。

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通过各种积极措施敦促、褒扬家庭敬老养老,并尽一切可能优先为家庭养老提供诸如优惠购房等各方面的便利,得益于此,这些国家很少发生较大的社会动荡。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9

尊老敬老倡议书(一)

敬老孝老倡议书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更是社会文明的支柱。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助力脱贫攻坚、共建全面小康,特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养老敬老,人人尽好孝行本分。要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常在父母身边陪伴,多嘘寒问暖,及时替父母排忧解难。在外打工的子女,要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时刻把父母牵挂在心头。父母在世时多关心、常尽孝。丧葬祭祀不大操大办,不修大墓、豪华墓,着力培育厚养薄葬新风尚。

感恩父母,人人弘扬孝道家风。要共同弘扬孝道文化,用传统美德完善我们的人格,以实际行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让孝行天下、德泽万代。要坚决摒弃子女住楼房,父母住危房的不孝行为。针对身边一些不赡养老人、不尊敬老人的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劝导,传播孝道文化,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家庭和谐,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浓厚氛围,让德孝之风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尊老爱老,人人助力孝老社会。各级党组织要对那些存孝心、尽孝道的孝子家庭给予崇高社会礼遇。执法部门要对遗弃、虐待、不赡养老人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有关部门要将那些不孝子孙列入黑名单,让不孝之人寸步难行。全县中小学校要开展小手拉大手,传承孝家风活动,在幼小的心灵中培植孝老、养老、敬老、爱老文化,带动构建孝道家风。

社会发展需要道德力量推动,时代前进需要文明风尚引领。大力培育和弘扬敬老孝老传统美德,形成关爱老人的良好风尚,是每一个洛南儿女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孝老敬老的文明使者,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孝老、养老、敬老、爱老之风吹遍洛南大地,让孝道家风世代传承。

中共洛南县委文明办

尊老敬老倡议书(二)

在20xx年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增强积极健康的老龄意识,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环境,长治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出倡议书,全文如下:

今年是全国敬老月活动开展9周年。根据全国老龄委《关于深入开展20xx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经长治市老龄委研究决定,将于10月1日至31日开展以 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

为认真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老龄委有关工作部署和指示,广泛开展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积极健康的老龄意识,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环境和宣传氛围,在重阳节来临之际,长治市老龄委特向社会各界发出如下倡议:

争做新时代敬老助老模范

尊重、关爱和帮助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大力弘扬敬老文化,形成关爱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在公共场合礼让老人,当老人遇到困难时施以援手,以真心敬老,以行动助老,争做新时代敬老助老模范。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新时代敬老助老模范事迹,弘扬敬老文化,传播正能量。

争做新时代志愿服务模范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长治市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长,并呈现出高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发展趋势。为此,我们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为老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关爱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孤寡、贫困、残疾、失能和空巢老年人等老年弱势群体,针对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健康保健、生活照料、法律援助、应急救助、心理抚慰、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共同营造帮贫助老、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鼓励和扶持社区、农村、企业、社会团体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为老服务内容,创新为老服务模式,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为老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争做新时代孝老爱亲模范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与道德核心。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长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他们用宝贵的青春和汗水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为人子女的我们,却常因为工作忙碌、生活奔波而忽略了从小养育我们的父母。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定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子女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因此,我们要满怀感恩之心,及时行孝,争做新时代孝老爱亲模范。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忙碌的工作中抽时间打电话、发微信问候老人,常回家看望老人,倾听老人的心声,用真心体会老人的甘苦,用真情化解老人的烦闷;关心老人的健康状况,定期陪老人做健康检查,在老人生病时要悉心护理,尽心侍奉;陪老人到公园、景区散散心,让老人愉悦心情,放松身心,以实际行动让老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孝心和爱意,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争做敬老爱老的文明使者,以真心尊老,以诚心敬老,以热心孝老,以行动助老,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长治市老龄事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长治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尊老敬老倡议书(三)

倡议书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敬老、爱老、孝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传承社会责任,传播社会文明,翠峦区妇联向全区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敬老爱老美德的积极宣传者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一个个孝子,一次次孝行,在历史长河中汇聚、升华,化作文化的力量,融入民族的基因。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作为新时期的公民,我们要继承、发扬和宣传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利用各种时机、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人口老龄化形势,宣传弘扬敬老美德,宣传敬老助老的好典型、好事迹、好思想,让更多的人接受敬老文化的熏陶,筑牢孝亲敬老思想根基,让敬老美德与时俱进、薪火相传。

二、做敬老爱老美德的模范实践者

关爱老年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常回家看看,常关怀社会上的老年人。让我们用一封家书、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次让座、一次帮扶、一件礼物,把亲情关爱传递给我们的父母长辈,传递给社会上每一位老人,让老人家老有所养、困有所助、病有所医、情有所寄,每天都生活得舒心、充实,用开心的笑、甜蜜的爱绘出晚霞的灿烂,以滴水之聚、跬步之积,共同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大氛围,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三、做敬老爱老美德的大力推动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敬老爱老社会风气的形成,要靠社会的关注、要靠全民的推动。要强化敬老爱老人人有责,人人有为的意识,让敬老爱老的美德在我们身边蔚然成风,用我们的灿烂笑容感染老人,与老人同乐。让我们以自己的模范思想和行动、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关心、关爱每一位老人,带动周围的人孝亲敬老,共同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让我们伸出关爱的手,献出炽热的心,用真情、真心、真爱,为老年人撑起一片爱的绿荫,让每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峦城大地劲吹敬老爱老之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谱写峦城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做出积极的贡献!

尊老敬老倡议书(四)

各企业、社会各界人士: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老年人曾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为祖国昌盛、家乡的繁荣、家庭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与汗水。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孝与和谐相伴、与爱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在水口村第29届敬老节来临之际,为使社会各界能够踊跃参与到敬老爱老助老中,让中华传统美德得以传承,为此,我们倡议: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一、敬老从心开始。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经营;从前,老人们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而操劳奔波,如今,我们事业有成,应该为他们健康快乐的生活而努力。我们应当时刻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真心敬老,用心助老。

二、助老从我做起。百善孝为先,父母有养育之恩,长辈有关爱之恩,通过与他们聊聊家常,为他们做做家务,陪他们散散步等多种方式,常回家看看,自觉做到思想、行动上尊敬老人,不要淡漠老人,不要淡忘老人,不要冷落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从我做起,做敬老爱老助老的好事、实事。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不仅仅是我们应该尽到的责任,更是衡量一个人良心品德的标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是文明向上的社会。为了人间的温暖、为了老人的微笑,为开创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美好社会,让我们携手共同参与水口村第29届敬老节!

尊老敬老倡议书(五)

城关二小发出以下倡议:

全体家长及教师

一、常回家看看,安下心来好好倾听父母的诉说;

二、定期打电话,一声问候,疏散父母的忧愁;

三、亲手为老人做份他们爱吃的食物,让爱反哺;

四、整理自己的亲情档案,与老人共同回味那些年、那些事。也许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张剪过的火车票、一份大学时的汇款单、一封尘封的家书......都能勾起你对父母浓浓的思念,小小旧物却承载着父母为你倾注的深厚的爱。让历史重现,让爱延续。

全体队员

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

洗一次脚

捶一次背

说一句贴心问候的话

送一件礼物

做一次家务劳动

表演一个节目,等等

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

为了影响更多的人爱老敬老,请家长将孩子孝老敬亲的行动拍成照片或视频,并把视频或者照片发到各班级群和朋友圈,让爱传播、延续。可编辑以下文字:大家好,我是城关二小X年级X班的XX,敬老爱老 从我做起,我给爷爷/奶奶......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孝感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意见》精神为主线,以高品位、高质量、高文化科技含量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自身能力,以实际行动迎接时代挑战;引导学生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自觉完善知识结构,强化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活动主题和宗旨

主题:展示青春风采,弘扬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素质,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宗旨: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次机会、展示一技之长、提高多种能力、培育一代新人。以本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龙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繁荣地方文化。

三、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

本届艺术节以思想教育、道德修养、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活动由艺术节组委会统一组织领导,具体时间定于二00五年五月至六月份举行。本届艺术节由七个活动板块组成:“母亲节”书信感恩活动(团市委承办、市邮政局协办),网页制作大赛(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器乐大赛(市群众艺术馆承办),校园歌手大赛(市群众艺术馆承办),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市群众艺术馆承办),“加强自身修养,争做世纪新人”主题演讲比赛(孝感学院承办),文艺汇演暨颁奖典礼(市群众艺术馆承办)。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本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是今年我市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各单位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文件要求,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地本单位的初赛选拔工作,使更多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受到教育和熏陶。各承办单位要对所承办的活动予以场地、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可以采用冠名、协办等方式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保证所承办活动的顺利进行。

2、突出主题、多出精品。“展示青春风采,弘扬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素质,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本届艺术节的主题。各地各单位在组织艺术节活动过程中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抓住有利时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两个《意见》精神,扎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活动的组织中要精益求精,多出精品。

3、组织有序、注重实效。各地各单位在组织、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条不紊。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施其所长,发展个性。

五、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圆满成功,特成立孝感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委员会,委员会组成人员如下:

组委会名誉主任:

xxx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组委会主任:

xxx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xxx团市委书记

组委会副主任:

xxx市教育局副局长

xxx市文化体育局副局长

xxx团市委副书记

xxx团市委副书记

组委会成员:

……

具体承办本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单位应成立单项活动组委会,加强对活动的领导。要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将报名情况、进展情况、评比规则、比赛成绩等情况报组委会办公室。

各承办单位要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要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各地、各单位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的接待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本届艺术节各单项活动未尽事宜,各地各单位可与各承办单位组委会办公室或本届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团市委学少部)联系。

各地各单位接到通知后,要按照通知及方案要求,及时部署,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本届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市委宣传部共青团xx市委

xx市教育局xx市文化体育局

二00五年三月

附1: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母亲节”书信感恩活动实施方案

承办:团市委协办:市邮政局

一、活动主题

献给母亲的祝福——给母亲的一封感恩祝福信

二、活动对象

全市大中专、中小学所有在校学生

三、活动内容

1、给母亲的一封信

由活动组委会组织全市基层团委、少工委广泛倡导和动员,各学校集中组织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母亲节书信写作专用信封由市邮政局赠送)。

2、征文比赛

(1)所有写给母亲的信可以母亲自愿推荐的形式(可附母亲感言)参与征文比赛。参赛作品投稿截止日期为2005年5月2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请自留底稿,作品概不退还,同时作品内容应当可以公开,以便进行作品的评审和展览。

(2)投稿方式:由母亲自愿推荐并将信件邮寄到共青团孝感市委母亲节书信活动专用信箱,邮政编码:432000。在信的结尾处写清楚所在学校、班级、姓名及联系方式。邮寄作品时须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母亲节书信比赛征文”字样,寄信人地址必须写明县(市、区)家庭详细通信地址。

四、活动进程安排

1、筹备发动阶段(3月10日—3月31日):活动组委会制定活动方案,要求各县(市、区)、院校成立相应的活动组委会,会议通知并发文各县市区、市直各院校。面向社会展开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必须使用统一的主题和统一的形象。

2、活动教育阶段(4月1日—4月25日):

(1)号召全市大中专、中小学校开展“孝”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2)4月10日前各级组委会向市活动组委会上报参赛人数,以便确定印制专用信封的数量。

(3)市邮政局按需印制“母亲节”书信写作专用信封,发放各学校。

3、实施寄递阶段(4月26日—5月20日):各学校集体组织学生给母亲写一封信,把对母亲的感恩、思念、孝敬通过书信或一句祝福话形式用专用信封邮寄给自己的母亲,邮政局优先给予投递。

4、评选表彰阶段(5月21日—6月30日):活动组委会开展征文的评比工作。并将获奖优秀作品在有关媒体上选登。

五、奖项设置

组委会对参赛作品分小学、中学、大中专三个组别进行评选,评选出100名优秀作品,其中:每个组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各1名、3名、10名,共设优秀奖58名。同时设活动单位组织奖若干名。

组委会对获奖作品享有包括不限于书籍、报刊、杂志、影视、网络等相关媒体出版、发表的著作使用权,对被采用作品不再支付稿酬。

联系人:xxx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二00五年三月

附2: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网页制作大赛实施方案

承办: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一、作品要求

1、题材内容以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项目为作品制作内容。

2、网页内容可以是单项活动介绍,也可以是综合活动介绍;

3、作品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界面美观,操作方便。

4、基层开发平台建议选用Powerpoint、Photoshop、Frontpage、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3ds-MAX等,要求做成可执行文件,能脱离原环境直接运行;

5、作品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多人合作完成。如果获奖作品是多人合作完成的,按照合作者姓名顺序表彰前两名。

二、参赛对象

全市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在读学生

三、作品报送时间、方式及地点

作品请于2005年5月10日前报送。作品在2M以内的,请压缩打包用E-mail发送到xxx邮箱;作品在2M以上的,请刻录成光盘报送。光盘作品报送至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报送作品时要附上软件内容结构图、基层开发平台、辅助开发工具、指导思想、主要表现的知识点、作品内容描述等文字说明。

四、评比及奖项

1、组委会将邀请孝感市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对竞赛作品以投票方法评出奖次;

2、奖项设置:一等奖2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8件,优秀奖若干。

联系人:xxx联系电话:

孝感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二00五年三月

附3: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器乐大赛实施方案

承办:市群众艺术馆

一、参赛要求

1、参赛曲目不限;

2、参赛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和合奏;

3、自带比赛乐器(钢琴除外),每人参赛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

二、参赛对象

全市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在读学生

三、参赛时间及地点

1、节目报名时间:2005年4月18日—4月29日

报名方式:以县市区或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

报名地址:孝感市群众艺术馆

联系人:刘老师、韩老师联系电话:2823960—4

2、比赛时间、地点

复赛:另行通知

决赛:另行通知

四、比赛程序

每个县市区或院校选送2—3名选手(组合)参加复赛。大赛组委会将根据报名情况按弦乐、管乐、键盘类三个专业分青年组(大中专生、高中生)和少年组(初中生、小学生)两个组别组织复赛,各筛选出10名选手(组合)参加决赛。

五、评选办法及奖项设置

复赛、决赛评委邀请专业人士担任,比赛活动分青年组和少年组分别评出:最佳演奏奖5名,优秀演奏奖5名。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二00五年三月

附4: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校园歌手大赛实施方案

承办:市群众艺术馆

一、参赛要求

1、参赛曲目要弘扬时代主旋律,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校园生活气息,能反映出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尤其鼓励原创校园歌曲;

2、参赛曲目以独唱、组合等方式进行(民族、美声、通俗等唱法不限);

3、服装、伴奏带由选手自备;

4、每人(组)限唱一首,每首歌曲演唱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

二、参赛对象

全市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在读学生

三、时间及地点

1、节目报名时间:2005年4月18日—22日

报名方式:以县市区或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

报名地址:市群众艺术馆

联系人:刘老师、韩老师联系电话:2823960—4

2、比赛时间、地点

复赛时间:2005年4月23日地点:另行通知

决赛时间:2005年5月10日地点:人民广场

四、比赛程序

大赛分青年组(大中专生、高中生)和少年组(初中生、小学生)两个组别进行评选。各地各院校可根据初赛情况推荐3—5名选手(组合)参加复赛,复赛后各组再筛选出12名选手(组合)参加决赛。

五、奖项设置

复赛、决赛评委邀请专业人士担任,歌手大赛分青年组和少年组分别评出:最佳校园歌手5名,优秀校园歌手7名。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二00五年三月

附5: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实施方案

承办:市群众艺术馆

一、作品要求

1、比赛设书法、美术、摄影三个项目。参赛作品体裁、形式、风格不限,要能反映新世纪青年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以及祖国繁荣昌盛气象,要有一定的思想主题,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并能有所创新。

2、书法:书法分为软笔和硬笔书法,书体和规格不限,作品需装裱。

3、美术: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素描,规格尺寸不限,作品需装裱、装框。

4、摄影:作品规格为10--12寸,同时上交底片,并写清相机型号、光圈、速度、所用胶卷名称、感光度、照片主题,创作意图要用简单的文字说明,字数在100字以内;所有作品不装框,只用白纸板做衬底裱糊。

5、请作者务必在参赛作品上注明创作日期及作者姓名,并在作品反面右下角注明所属学校、班级及联系方式。参赛作品严禁请人。

二、参赛时间

1、作品上报时间:2005年4月25日—5月10日

上报方式:以县市区或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

作品上报地点:孝感市群众艺术馆

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2823960—7

2、获奖作品展:2003年5月16日—6月10日

三、评选方法及奖项设置

大赛将邀请xx市书画知名人士组成专业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选,最终将评选出书法类、美术类、摄影类获奖作品若干。

孝感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二00五年三月

版权所有

附6: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主题演讲比赛方案

承办:孝感学院

一、活动宗旨

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注重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为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伟业做好全面准备。

二、活动主题

加强自身修养,争做世纪新人

三、活动要求

1、参赛选手要围绕比赛主题准备演讲稿,演讲题目自拟。演讲稿要求紧扣《意见》精神,内容健康向上,充分展示广大青少年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2、每位参加选手演讲时间不超过8分钟,并且脱稿。

3、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名,每校限报2人。

四、时间与地点

报名时间:2005年4月15—29日

报名地点:孝感学院团委办公室

联系人:郑俊刘洋联系电话:2345317

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比赛地点:另行通知

五、奖励办法

本次大赛分青年组(大中专生、高中生)和少年组(初中生、小学生)两个组别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二00五年三月

附7:

xx市第二届“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文艺汇演暨颁奖典礼实施方案

承办:市群众艺术馆

一、节目要求:

1、节目方式、体裁不限(歌唱及器乐表演除外);

2、节目内容要弘扬时代主旋律,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艺术性、创造性,集中展现当代学生在素质教育下的新成果。

二参加演出单位:

全市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三、时间及地点:

1、节目报送时间:2005年4月18—22日

报送地点:市群众艺术馆

联系人:刘老师、韩老师

联系电话:2823960—4

2、演出时间:2005年5月底

3、演出地点:人民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