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企业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4 00:15:34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1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生产车间。刚踏进生产车间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轰隆隆的机器声震耳欲聋。我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工人,她们的年龄与我不相上下,她们熟练的技能深深的感染了我。最让我感动的是她们敬业的精神,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她们不辞劳苦的在三、四台机器中穿梭。嘈杂的机器声导致两三米之内听不见说话声音,忙碌的工作让她们无暇东顾,参观不到一小时,我的耳朵就有点接受不了,更何况她们一天天一年年的在里面呆着呢?还有伙食上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他们四十分钟内必须用餐完毕,为的就是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着实是一种感动。企业负责人还向我们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员工的工作强度,她们在订单多的时候每天还要加班到很晚,但每位工人都能吃苦,为了企业的发展辛劳的工作。

通过参观学习,我认识到这家企业能够创造出今天如此辉煌骄傲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企业的管理理念令人信服。邯郸市飞腾蔬菜包装有限公司作为私人企业,管理规范程度高,工人服务意识强,生产效率高,企业负责人思路开阔,具有远见卓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技术实力,注重企业发展潜力,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是企业精神极具优越。团结拼搏,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让员工感到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以至于他们更努力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与技术创新中。

三是员工本身的工作理念强。企业每位员工都本着永恒的发展,永恒的服务理念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技术管理方面的自我发展,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齐心合力共同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作为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踏进社会这个门槛多少有点无知与胆怯,工作经验少社会知识储备不足让自己对工作总是抱有一种落后的心理,可是企业员工年龄与我相仿,她们能够对工作技能如此熟练,我为什么就不能呢?大学期间一直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参加工作,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高兴之余就是努力的工作,为信合事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与她们相比,我的工作就是天堂。舒适的工作环境,适度的工作强度,让我由衷的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学习了她们的工作精神以后,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我们要学会知足,更何况我们工作本身就得以让我们知足。

二、懂得奉献。无论干什么都要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学会付出,勇于付出,为金融行业,为信用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2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针对企业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深刻理解和把握本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内涵。文章就如何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构建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谈了几点看法。

一、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一)辩证对待民族文化和现有企业文化

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要善于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企业中,与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形成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二)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和企业的优秀文化

要博采众长,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地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借鉴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三)体现行业特点和企业个性

由于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一个企业必须重视文化的个性发展,其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征,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个性文化。

二、完善企业价值观体系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动力。企业要形成全体员工认同和共享的价值观,获得强盛的生命力,必须引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企业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价值观,即少数几条主要的指导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在企业中长盛不衰。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企业真正信奉的东西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非来自模仿其他公司的价值观,也非来自研读管理书籍,更不是来自纯粹的智力运作,以便“计算”什么价值观最务实、最通俗化或最能盈利。制定核心价值观时,关键是要抓住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抓住其他公司定为价值观的东西,也不是外在世界认为是理念的东西。

(二)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愿景)相协调

企业最高目标与企业核心价值观都是企业文化观念层面的核心内容,二者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关系。

(三)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适应

如果不能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适应,则在企业价值观向下的企业行为难免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反映企业家价值观

由于企业家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因此,如果不能充分反映企业家的价值观,势必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混乱。

(五)企业价值观必须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相结合

企业价值观不能脱离多数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否则难以实现群体化,也就不能成为员工的行动指南。

三、打造团队精神

打造团队精神,企业需要做好下列事情:

(一)确立明确的目标

明确、具体、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员工最好的航船方向。目标越明确、越具体,由此激发出的团队动力也就越大。

(二)通过共同的价值观的引领

企业制度、企业规范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和常规情况下告诉员工“干什么”和“不干什么”,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遇到特殊情况,员工则会无所适从。企业价值观作为员工信念和行为准则,能给员工一个参考体系,使他们在各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没有明确制度、规范约束的情况下,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三)团队领导要起表率作用

企业的决策者、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是团队的核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的团结和带头模范作用,决定着团队的冲击力和战斗力。

(四)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

团队精神倡导员工的全员参与,只有全方位参与团队的经营管理活动,把个人的命运与团队未来的发展捆绑在一起,员工才会真心实意地关心团队,才会与团队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五)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外在客观条件。有外在压力,组织就更容易产生向心力,压力越大,向心力越强。

四、建设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

培养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主要部分,是现代意识和企业个性的有机结合体,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营造员工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

(一)有计划地引导员工参与管理

在实施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反复把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市场形势和努力的主要方向传达给员工,使员工的参与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把企业的经营方向、管理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重点突破;要注意保护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还要有耐心。在实施参与管理的开始阶段,由于管理者和员工都没有经验,参与管理会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企业没有得到明显的效益,甚至出现效益下降。管理者应及时总结经验,肯定主流,把事情告诉员工,获得员工的理解,尽快提高参与管理的效率。

(二)通过员工自我发展计划实行员工自我管理

可以要求每个员工每年写一份自我发展计划,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在一年中要达到什么目标,有什么需要,希望得到什么帮助,并对上一年的计划进行总结。自我发展计划,一方面是员工实行自我管理的依据;另一方面也给每个员工的上级提出了要求,即如何帮助下属实现自己的计划。它既可以作为上级人员制定自我计划的基础,又可以成为对上级人员考核的依据。

(三)通过合理化建议引导员工参与

每个员工应随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定期填写对公司的雇员调查,这个调查可以使那些没有参与管理积极性的人也参与进来,他们对公司工作的评价会成为管理部门主动了解意见和建议的基础。雇员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公司业务和各个方面。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员工评议,包括总经理在内,都要受到他的上级和下属、其他有关的平行部门(企业内外)的评议。

(四)通过把同事当成朋友的方式促进协作

促进协作精神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工作后的聚餐、郊游等形式来增进同事之间的私人感情和协作精神,使同事的联系之外加上朋友的关系。在日本的企业界,很多经理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和年轻的职员一起聚餐、聊天,直到深夜,这种聚餐己成为日本各公司的普遍做法。在美国,过去有工作后社交的习惯,但一般不涉及同事,近年来,这种社交活动逐渐向同事扩展。

(五)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奉献精神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48-02

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核,才能提升凝聚力,提高民族或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我国国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符合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的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体现。而“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离不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熏染。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代企业文化培育与践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企业要发展下去,不但需要良好的运营机制,稳固的客户群体和供应链,更需要精神的传承,才能使企业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作为事业传承下去。这里所说的企业精神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企业的灵魂,也就是企业文化。

到目前为止,企业文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这是由于“文化”本身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人们无法运用简单的、精确的、严格的文字来定义它。文化无处不在,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企业文化也是如此。我们很难给企业文化一个定义,目前国际上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持两种观点: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思想意识、工作习惯和情感领域这些具体范畴;而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从创立到发展的整个过程所积累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总和,它可以是企业的内隐文化,也可以是外显文化,企业的一草一木、一种精神都可以作为企业文化传承下去,它涵盖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

介于狭义与广义概念的异同之处,再结合本文重点探讨的企业文化“落地”问题,本文所探讨的企业文化内涵是专指基于狭义企业文化概念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内涵,即“企业员工在企业创立与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和最高目标”。这就意味着企业文化可以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可以是具象化的企业制度等物质形象。总体而言,本文中将企业文化作为集理论与实践、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综合概念。它是企业真正的内核、心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24个字,浓缩了我国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体现了我国现阶段人文文化和社会精神内核。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企业所需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品质都被囊括其中,是创建和谐社会、营造美丽中国梦的基础,它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的意愿。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宏观来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尤其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总目标的设定使一切社会生产活动有了终极目标,提高了社会凝聚力;从微观来看,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一个企业要发展,必然走上富强之路,而企业内部的“和谐、文明、民主”管理文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使员工劳有所得、老有所养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也是企业提升凝聚力、创建企业发展战略应当着重关心的问题。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角度来看,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现,是追求人权平等、解放思想、解放观念、解放人性,是提倡依法治国的根本。而站在企业角度上,这些目标正是企业文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是“人”的文化,而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使其充分体验到归属感,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企业为每个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依照国家法律和企业制度办事,才能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使企业经营中各个环节有章可序、有法可依,并使遵守企业制度形成一种文化在员工日常行为中扎根,才能切实推进企业发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文明规范的尺子。尤其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意识、精神世界容易受到多元化的物质诱惑,如何把握自己不受这些诱惑的影响,不仅是公民应有的自控力,更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从企业来看,要求员工爱国、敬业,也是一种爱企业的表现,一个不爱国的员工,从道德范畴来看,很难爱企业;一个不敬业的员工,其责任心可以窥见,很难谈得上诚信、友善,而缺乏这两样,一个企业很难再维系自身的制度,其企业凝聚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可见,在企业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既符合国情民愿,也推进了企业的发展。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企业文化的构建正是社会文化构建的基础,与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才能使企业在发展中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回到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践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影响、激励每个员工,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

(一)执行企业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当今这个法治社会中,制度之于企业是立命之本。坚持执行企业制度,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企业内、外的业务往来、事务管理保持高度统一,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处理、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都遵循严格的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坚守诚信”和“遵守制度”放在前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员工形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制度得以贯彻执行,唯有在企业文化中强调这一点,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二)提倡民主参与

尽管现代企业文化构建越来越注重法治与制度建设,但无论法治还是制度管理,都需要人为执行,而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人的评判、预估。因此,在企业文化中提倡民主参与是极其必要的,践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这些目标,也正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为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也使企业文化构建更加符合员工的精神诉求,有必要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参与度,推出《职工参与管理法》相关法律规定,由劳、资双方共同创办监事会,旨在由劳、资双方共同对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监督企业管理的公平、公正。且为确保监事会行事公允,充分保障劳资双方利益,由第三方人士担任监事会主席一职。另外,完善员工委员会机制,充分放权给员工,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构建与企业管理的参与热情,使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构建的方方面面中。成立员工基金,对困难员工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资助,在提升企业凝聚力的同时,也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诚信、友善”的氛围,使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生产经营工作奠定基础。

(三)强调责任品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为重要的是道德品质与责任意识,这两点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当今一些企业频频出现的危机问题、人才流失问题、不正当竞争问题,都是由于这两项品质缺失造成的。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加强基于责任维度的服务品质追求,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重视责任制度,不仅对管理人员、对普通员工也同样要求责任。除构建客户评价体系对员工服务态度和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外,建立了首问负责制,以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其次,从工作态度来看,对企业内、外业务往来的每个环节严格监控,提高员工责任心的同时,规范经营行为,强调企业制度的必要性,以此来塑造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形象。从员工的个体道德品质与责任心来彰显企业文化,使合作者、全社会认识企业管理的严谨,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

(四)注重以人为本

尽管企业文化要重视制度、责任,但也提倡民主参与,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是当今企业普遍达成的共识。企业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但鼓励员工创新,并注重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这一点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难得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的结果。

首先关注每个员工的成长,在企业内部淡化员工的等级,不对员工个人能力进行“人为”划分,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最为明显的是上、下级之间布置工作任务不是以命令口吻,而是在相互商量的基础上进行的,给予员工充分的自以表达个人意见。并实行员工综合能力评估机制,这种方法区别于“淘汰制”,而是根据综合评估报告对每位员工的能力、特长进行评估,调整不适宜现岗位的员工到其他岗位,以充分发挥员工潜力,为企业赢得更大经济效益,并有效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

其次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强化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办学,除大专院校定点定向为企业输送适宜的人才外,企业也可以选送人才到大专院校进修。对于企业来讲,既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便于企业构建自己的人才梯队。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培训机制一旦付诸实施,也为员工增加了晋升渠道和自我完善的平台,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与辅助作用,使企业文化更具人性化。

第三是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在任何一家企业中,劳资都是一对矛盾对立的关系。怎样缓解二者的对立关系,甚至构建起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企业梦寐以求的。除发挥员工工会作用外,还需要关注员工的“劳有所得”,采取按劳分配、绩效考核机制,使人才不被埋没,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也体现了企业对员工价值的尊重与关注。

总之,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在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为一切建设的首务。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才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茁壮成长,使企业文化更加符合员工的情感诉求,符合时代的文化需求,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找到方向。

注释: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4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控制手段,有相应企业文化支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内企业近年的管理实践表明、我们从来就不缺乏追逐时尚新潮管理工具的能力,真正缺乏的恰恰是将一个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融会贯通到具体管理与企业文化之中,且具有不打任何折扣的有效执行能力。企业文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预算管理目标、预算管理参与和预算管理中预算松弛的影响三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影响

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指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

预算目标是企业目标或战略意图的体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任何预算目标的确定,从根本上说都是公司股东、董事会、经营者等利益相互协调的过程,它符合财务分层管理思想,同时体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决策、执行与监督三分立的原则。具体到预算目标确定,事实上它是一个各不同利益集团间讨价还价的过程。管理层想要设定的目标希望是苛刻一些的,须经过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达到的,操作层希望目标是温和的和保守的,基层员工则希望目标是很容易实现的,他们的希望充满矛盾。

现实中,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其战略目标不能相适应,企业战略文化向员工的渗透力不够。下属部门和员工对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不甚了解,或者缺乏认同感,导致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差甚远,由此二者所希望确定的预算目标亦相去甚远,编制出来的预算必然失去提升企业价值和支撑战略目标的效力。很多企业尽管认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及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的关联性,但其缺乏支持性的企业文化,造成员工思想混乱,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和目标,预算目标成为二者讨价还价的焦点目标难以调和。优秀的健康的企业文化重视和强化企业战略目标的在企业中的驾驭地位,使全体员工形成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打造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道德信念,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并提高生产效率,使员工易于接受企业的整体目标。

二、企业文化对全面预算管理参与的影响

参与性预算承认预算与人的行为有关,认为预算过程的每一步,都包含了人的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预算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行为和道德规范问题。预算参与对业绩的影响需要通过某些调和变量来发挥作用,其中之一的变量是管理者的态度。Mina根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就管理者态度来说,具有积极态度的管理者,预算参与和业绩改进正相关;具有消极态度的参与者,对业绩改进没有好处。也就是说,在预算参与过程中,具有积极态度的参与者参与程度越高,对预算目标的执行和业绩达成效果越好,而消极态度的参与者于预算执行无益。即预算参与者的态度是否积极决定了参与的效果。企业文化对预算参与者工作的态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实现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和生活意义的追求,从而能提高人的主观积极性,极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的能动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员工的精神支柱和集体信仰,不但可以借助于心理的、道德的、舆论的、观念的力量引领全体员工精诚团结,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行动中来,而且可以极大地唤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主人翁的精神和责任心,使其全情投入工作中,具有面对一切困难和敢于进取的积极态度,使预算参与在健康的文化背景下对公司业绩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Kern以工作中相关信息作为变量分析了预算参与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预算参与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工作相关信息来解释,预算参与增加工作相关信息,而工作相关信息则与业绩正相关;随着环境变动性的提高,预算参与和各项工作相关信息的关联会加强。Shields分析了预算参与的原因包括分享外部信息、分析内部信息、内部依存单位之间的合作、增加激励、增加满意度、减少预算松弛、减少工作相关紧张,其中最重要的是分享内外部信息和内部依存单位之间的合作。两人的研究成果分别从预算参与的原因与结果说明了内外部的信息、内部各部门的合作对预算参与的影响。企业文化良好的协调功能具有为企业全体成员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心理协调,人际协调,环境协调,氛围协调。这种全方位的协调功能创造的良好氛围使得企业员工之间更乐于相互沟通,信息沟通与传递减少了阻力而变得更为顺畅,内外部信息的分享更充分,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更为愉快与有效,使预算参与者充分交流信息,加强各部门工作的联动性与和谐性,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三、企业文化对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松弛的影响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5

1.企业质量文化的内涵

(1)思想层级上的质量信念、质量价值观和质量道德观,这一核心层次的质量文化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指南。

(2)中层具体的质量管理制度文化,表现为质量组织、质量标准、相关质量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它对全体员工质量行为产生约束。

(3)浅层的员工质量行为文化,包括生产经营、人际关系等活动中产生的质量文化现象,是企业精神的动态体现,倡导员工共同参与、持续改进。

(4)以物质为载体的表层质量管理文化,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具体体现,质量文化优劣通过该部分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企业以质量为中心,与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密切相关的企业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是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等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质量精神、质量形象、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要素的总和。质量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子系统,不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质量以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质量都产生连锁反应。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可以体现出企业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管理制度甚至质量管理艺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既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企业质量文化的特征

(1)客观性。企业质量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影响着企业兴衰成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一方面企业员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物质层面上体现了质量文化存在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从员工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统一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和准则是深层次质量文化的体现。每个企业只要留下了历史的足迹,都会形成自己的质量文化。

(2)社会性。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子系统,企业文化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所以质量文化是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特殊形态,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既是企业员工价值观念统一的体现,也是社会大众意志统一性的体现,它反映了企业为满足社会需要,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精神支柱。

(3)继承性。质量文化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视研究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范畴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类型、性质、规模和文化背景,这些内在因素必然导致企业在质量价值观、质量经营准则、质量经营作风、质量道德规范和质量管理目标等方面的独特性,从而表现出独具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质量文化建设要继承本企业的优秀传统,并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二、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途径

1.管理者要发挥主导作用

任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高层管理者确定并建立的,因此,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和高层管理者的态度、承诺密切相关,缺乏来自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质量文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开展。只有高层管理者真正树立起质量意识和质量价值观,才能引导中、基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提倡的价值理念、目标去努力。要使质量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各级管理者要发挥垂范作用,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成为员工的楷模,向企业内外宣传倡导企业质量价值观。通过会议、座谈、交流、学习等一切途径,加强自身及全体员工的质量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观念,将质量意识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不同管理层次上建立清晰的质量文化建设计划体系,并进行监督、考核,还要为此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等保障,以使质量文化建设得以有效实施。

2.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追求不断改进

有了顾客需求才会有市场,企业要满足和创造顾客需求,顾客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顾客需求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动力,企业要围绕顾客需求,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来建设企业质量文化。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要认识到顾客需求的重要性,真正培养起“顾客就是上帝”的意识,树立起一切为顾客服务的思想,开展“下道工序是顾客”活动,学会以顾客的角度看问题,将以制度约束为代表的硬性管理方法和以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为目标的软性管理模式相结合,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追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不断改进。

3.倡导团队精神,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企业的主体是人,质量管理工作始终贯穿着人的作用,质量理念、价值观、质量方针的确定、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都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质量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尽管质量文化建设是管理者主导的,但质量的责任不仅在于质量管理部门及其员工,更在于质量流程涉及到的每个部门每一个人,上至管理者,下至一线操作者。要把质量文化建设纳入到各部门实际工作中,明确各自职责,并将职责进一步细化到每位员工,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质量才能够真正得到保证。在质量文化建设中,要加大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主题培训,提升人员素质,使员工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方法以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使质量观念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

4.建立先进的质量保证体系

当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是ISO9000质量标准,以此标准建立起来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管理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并兼顾产品(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两个方面。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使得企业组织实施管理质量活动具有统一的行为准则,使得质量管理活动制度化、程序化,使无形的质量文化融入员工的精神世界,并使员工学会应用适宜的质量工具对质量活动进行识别并做到持续改进。另外,企业还可通过持续推进“六西格玛”活动、将“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现场管理日常化,并把各种管理体系进行有机整合,造就全员性、主动性、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5.加强制度管理,确保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得以有效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应加强制度管理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企业要建立起一系列的考核机制,创造出一个利于保证质量的工作环境,建立有效的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创造力,全面持续实现质量改进。对工作中人为责任性工作质量行为与员工薪酬挂钩,对质量管理工作和保证产品质量方面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奖励,对质量问题负有责任的部门和员工按规定追究责任。

三、总结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关系、内部营销、顾客

引言

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报纸、电视节目、 网络 等各种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民工荒”的问题,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是:就业难与招工难矛盾并存的现象,而且波及面正在不断扩大,这里“民工荒”中的民工主要是指农民工,是指一般的普通工人,就 目前 来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问题的困扰。这种现象固然与民工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企业拖欠民工工资以及国家加大扶持“三农”力度的宏观政策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企业尽管是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但却仍以其自身为中心作为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目前虽然大多只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的困扰比较严重,但其它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应当从中引起高度关注,这些企业如果没有由此引起对选择正确的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导向的足够重视,将可能会受到另一场更为严重、更为深刻的和另一种性质的“民工荒”的困扰,它将不再仅仅是农民工的短缺问题,将可能从低层次的普通人力资源的短缺上升到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这种短缺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短缺,但对企业个体来说却很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另外,自 中国 加入WTO以来,在很多领域已经逐步放开,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具有观念优势的中小型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发展,将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如此一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面临生存危机,当生存都成了问题,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做好以员工为中心的内部营销,是现今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和基础。

1. 企业与企业的员工

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是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主体。毫无疑问,有企业必然要有员工,没有员工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只有“人”这一要素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企业的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企业总是以能够及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从中获得利益的利器,但必须清楚的是,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从市场信息的获取到产品(或服务)概念的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必然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也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在以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更是如此,而如果企业没有满意的顾客, 自然 也就失去了市场从而失去竞争获胜的机会。就像营销学者罗森布拉斯和彼得在《顾客是第二位的》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企业要想真正使顾客满意,必须使企业的员工位于第一位,而不是企业的顾客。

作为企业的员工,首先它是以“自由人”存在的,作为资源它是具有创造性的关键资源——一种活的资源,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被企业利用,也可以不被企业利用,其次它才是依附于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员工依附于企业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在企业中付出的努力,来获得员工所需要欲望的满足,同时,员工本身又具有 社会 性和复杂性,它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性质。

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企业是主导性的和组织性的,是利用和消耗资源的主体,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利用员工这一种活的资源,正因为人力资源是活的和有思想的资源,所以企业要利用它就必须首先考虑怎样使它获得满意,而员工是依附性的,通过依附于企业来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只有选择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作为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个人需求和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统一起来,经营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才能使员工和企业都能达到满意,取得双赢的结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2. 影响 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几个方面

2.1 经济利益

在这里,经济利益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工资问题。员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付出努力后,最直接的、感受最强烈的回报体现就是所得到的工资,工资是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需求的经济基础,也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可以进行相互比较的,因此工资是关系到员工对企业能否满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首先企业应当付给员工足够和合理的工资,员工才有可能对企业感到满意,这样的工资当然肯定不能是最低的,但也不一定需要是最高的,高工资并不必定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给付的工资其中还包含有公平性的 内容 。

公平性有企业外部公平性和企业内部公平性两个方面。外部公平性考虑的不仅是要在同行业、地区中作比较,还包括其它不同行业的 参考 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力资源流动通道畅通性的不断发展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应该考虑社会生活水平的高低因素,这些在有关“民工荒”的一些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工资待遇长期低水平徘徊,除去劳动力自身再生产的成本后所剩无几,有的甚至还不够,其次是物价上涨而名义工资却不变或涨幅不够,实际上生活水平却在下降,加上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理性考虑后造成了“民工荒”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珠海市统计局的调查也显示,近年来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休闲娱乐业迅猛发展,无论从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资待遇等各方面衡量,更多年轻女性都愿意到新兴行业工作。内部公平性考虑的主要有工作岗位和绩效两个方面的因素,没有岗位的对比与考核评价就无所谓公平,也很难做到相对公平,因此对于工作岗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应该对岗位做出工作分析,这样工作评价才有依据的基础,才能比较出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使在不同价值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公平才有基础;有了工作评价,绩效的考评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使做出不同绩效的同一价值岗位的员工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内部公平性才能实现。

经济利益还应当考虑的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力求外部公平性时导致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比重还比较大,而且包括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管理手段也比较粗暴,这就会导致企业为解决外部公平性时,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参与竞争,这种成本的上升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中国内地的企业应该意识到,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技术含量,来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以减轻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同时这也是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这里,发展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发展 问题 。员工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得到的待遇越来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或新产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的这种愿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随着 企业 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总体待遇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也就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是除了努力工作外,自身能力能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提高了,从而能在企业内部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到其它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员工的待遇同样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员工更重视的是后者,因为通过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来使待遇得到提高,更具有自主性和保障性。通过 学习 是员工使自身的能力不断发展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员工在企业中是否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也就成了 影响 员工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员工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企业同样也需要有能力且不断发展提高的员工,这是使双方都能受益的一种局面。但 目前 有很多企业在关于员工的发展方面考虑得很少,主要是担心一旦开发培训员工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后,员工很可能就会辞职“另谋高就”,造成企业开发人才成本上升的结果,从而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成本上升,是不值得的,所以也就不主张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而是以同样的想法去获取别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和无用的,恰恰相反,这样最终不但不能获取人才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无形的损失,因为这样的企业对人才并不具有吸引力,即使能从外部获取人才,在企业同样也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结果人才会再次选择离开,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样上升,不仅如此,由此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内部员工也由于没有学习机会和时间,能力上得不到提高使内心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对企业的不满意,也可能做出辞职的选择。出现这种结果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损失。

企业需要发展,员工也需要发展,企业应当更多的考虑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应当充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更多的考虑提高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员工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使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也得到其所期望的发展,这样员工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感到满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7

笔者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4年参观了ANGACable展览会。时隔3年,再次来到科隆展览中心明显的感觉到ANGACable的人气旺了很多。2004年ANGACable的参展商为299家,参观人数为7661人。今年参观人数首次超过了15000人,已经翻了一倍。

2003年的ANGA展览会上我没有见到一家中国企业参展,回国后我将观展体会发表在《卫视传媒》杂志上。2004年,当我第二次来到ANGA时,就发现国内同行不仅在ANGA上专设了展位,如武汉长江,杭州电缆,上海前进电子,深圳同洲等,不少其它的公司如九洲,创维,数视通等企业老总或业务经理还亲自前往观展。2005年、2006年前来参展观展的中国企业数量都在增加。

今年,我再次来到ANGA,发现包括港台地区,大中华参展企业有将近50家。除了大型企业外,不少的中小型企业(机顶盒、天线、多路开关、线缆、配件等生产厂家)在也ANGA上设立了展位。有线电视前端生产厂家,如成都康特,杭州万隆,无锡路通等在ANGA上设了展位。ANGA的老客户创维,上海前进、算通、 易迩达等毫无疑问在今年的展会上有产品展出。海信生产了一体机,将有线或地面数字机顶盒嵌入到电视里面,这次观展是打算在欧洲寻找客户,寻求合作伙伴。今年国内的厂家除了国微(SMIT)有特装展台外,其它基本上为标准展台。在海外的专业展览会上看到这么多中国企业的展台,中国企业在德国这样一个经贸大国的专业展览会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了。

德国本土企业Kathrein、Technisat、大经销商DOEBIS 等均在ANGA上有大展位,其它大企如Humax、Motorola、Horizon、Televes, 比利时Johansson、CAVEL、Nagravision、NDS等均来捧场。 美国的成人高清节目也来参展了。Dream公司在此次展会上大肆推广其产品,热火朝天。相比较而言,其竞争对手Reel则显得格外冷清。DVB-S2、DVBC-C2、DVB-T2、3D ready都来了。国内大厂长虹、同洲、富兰、Al、芯晟、速浪、AVAILINK等均有派人来参观。美国P公司刚参加完香港电子展又赶往ANGA,可P公司的大部分产品是中国制造后,再贴上P的商标,这个市场真有意思。展会中各类天线产品均有,有平板天线带2个LNB,天线形状也各异。DVT-T在欧洲已经很成熟。德国DVB-T的推行做得很好,全国有统一的LOGO及网站,值得我们学习。Logo为 (ueberallfernsehen.de/ )。

在自己国家办展览会,德国TELE-satellite杂志主编很早就告诉了我们今年的ANGACable上TELE-satellite杂志有自己的展位,不同于往年只将杂志放在媒体区了。但这个展位也是几经波折才得到。ANGA人气实在太旺,TELE-satellite杂志和ANGA交换的展位在开展前一个多月被中国一家企业租走。但是很幸运,在临近ANGA大会开始前,TELE-satellite还是争取到了一个展位,亚历山大及时通知了我们新的展位号。我们格外开心,并在展会上帮助主编亚历山大先生。

此次ANGACable大会的核心主题为:Broadband、HDTV、3D-TV、IPTV、NGN、VOD等。3D电视是此次展览会上的重中之重。Samsung以及卫星服务供应商SES Astra 等都在积极推广3D电视及其相关服务。据我了解,在19.2度 Astra卫星上,Astra推出了HD+ 共5个高清节目,用Nagravision加密播出(hd-plus.de ).下图为Astra 在推广3D时的Demo,德文参数,可供大家参考。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8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企业,构建以和谐为主导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在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之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以厂歌、班歌大合唱等为主要形式的群众艺术活动,在构建以和谐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和谐企业文化“自下而上”、“柔性、温暖”的构建特色

2005年12月,由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颁布的《2006年~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铸造和谐;诚信为基,创新为魂;打造特色,彰显个性;积极引导,逐步推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以“和谐”为主导价值观去构建企业文化的时期。

构建以和谐为主导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在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之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为关注的焦点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的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尝试的焦点实践问题,也是我国企业文化不同于他国企业文化的本质差异之所在。所谓“和谐”,就是企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与我国现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相统一的状态;就是企业与所在的地理环境高度融合的意识并尊重大自然的赐予的态度;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助、互利与互容的利益观念;就是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共同进步的关系。这种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包含着久远而古老的中国文化底蕴,它要求在构建过程中体现更多的柔性、温暖、亲切与自然。和以往我们引进的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不同的是,它更加注意“自下而上”的形成流程与广泛的群众参与,并以此营造企业中最为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最终以这种“和谐”为最大的促进力与推动力,促进企业获得最大的发展。

二、艺术活动是促进和谐企业文化形成的强有力手段

和谐企业文化的提出,带有浓重的中国特色与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也应该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情与我国企业建设的独特特点,挖掘符合时代特点、符合职工需求的方法与手段,使和谐企业文化得以形成。

作为多年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的艺术工作者,笔者以为,艺术活动是促进和谐企业文化形成的最恰当与最强有力的手段。

1.艺术活动可以通过独特的魅力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其效果胜于其他手段的作用。

艺术是人类精神最美丽的花朵,她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轻松,快乐,富有情趣。在给人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刺激的同时,以其独特的感染力、震撼力、号召力、影响力熏陶人的精神世界,或者使人热血沸腾,激发出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某个行业的高尚情怀;或者使人心生向往,希望自己能够像艺术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一样高大、辉煌,受人尊敬;或者使人陷入深思,思考那些艺术活动中蕴藏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及价值理想;或者使人净化心灵并提高对自我的要求。

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她与单纯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强硬的规章制度相比,更生动形象,更富有情趣,更柔和细致,更能深入人心。其作品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高雅的品味和隽永的意境,对人的精神世界形成的强大的震憾力和激励作用是其他工作手段所难以企及的。

2.艺术活动可以全员参与,以此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和谐企业文化构建中员工的主导作用。

艺术活动的另一个重要魅力在于能够全员参与。群众性艺术活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历史积淀,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具体到一个特定的企业,可以通过群众性艺术活动,传递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歌颂企业中的英雄人物与榜样人物;宣传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各种纪律。这种活动形式本身不但体现了全员参与的和谐状态,而且活动过程也是和谐、快乐的,所达到的效果远远高于那种“自上而下”的命令与强迫。在全员主动自觉的参与中,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全体员工的思想与行为当中。这种更加含蓄与更加尊重人的构建方式,充分体现了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中员工所起到的主导作用。从而有别于其他企业文化建立中的管理者为主导的构建特征。

3.艺术活动全体员工的精神品质获得提升,从而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打下良好的思想与心理基础。

以群众性艺术活动为基础手段,通过全员参与的过程,不但将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全体员工的精神世界,而且,艺术创作与表演本身也会激发员工的创造精神,培养员工兼容并蓄的宽容精神,以及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员工的整体精神素质与文化修养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这种升华了的精神世界,正是和谐企业文化精神内涵的本质属性。同时也为其接受并自觉实施某个企业特定的核心价值观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与心理基础。

三、艺术活动开展的基本设计与基本样式

和谐企业文化构建中的艺术活动的开展,需要精心的设计与规划。其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某个企业组织对企业本身特点的充分了解,对企业愿景的充分考虑。其设计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优秀人物事件的描述,相关的规章制度与纪律的讲解等进行。其艺术活动样式的选择,应该注重大众化,通俗化,参与形强等特点,在众多的艺术品种中选取合唱、小品、通俗歌曲演唱、故事会、等样式,以达到全员参与,长期开展的目的。

1.选取适合本企业生产特点与员工欣赏特点的音乐作为厂歌,每日播放,从而传递基本的价值观与企业愿景。

2.选取既富有艺术感染力、又适合本企业职工审美情趣的文艺作品如电影等定期播放,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以使其受到启迪与教育。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9

其实作为医药行业每年都会举行的盛会,国药会的投入产出比的明显偏差这里就不多讲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求市场经济的行业大趋势下,参展企业和参展观众的现实情况,更是让人不乐观。就好比本次国药会前的威联会前会一样,经常可以看到的情况是:企业雇佣的发资料的人似乎比前来展会找产品的商还多,让人摇头,更多的只是无奈。

回过头来看这次西安会,有几个场面让人欣喜,似乎医药行业的展会之争在经历了“3.15曝光”之后,已经进入理性阶段,回归药交会的主流。

场面一:论坛发力,更追求行业的把握程度

在没有参加本次展会之前,就收到组委会的参会指南,上面罗列了展会的相关信息和展位图等情况。但是,引起笔者更大兴趣的是针对生产型企业和经营型企业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出现的四个由专门公司组织的专业论坛。其中既有生物制药发展方向的,又有医药科技研发方面,还有医药品牌营销的和08年医药焦点问题研讨的,可谓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且提升了展会的整体水平。同时,参会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借助这次展会组织了一些研讨会,针对行业趋势和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也取得了认可。同时,由企业自行组织的研讨会少了赤裸裸的对企业的推介,更加体现了医药行业众志成城拔升抵御目前困境的决心和信心。

场面二:参展企业更加务实

曾几何时,参加国药会就像是参加一长民间汇演一样,不同地域不同实力的企业纷纷组织表演、活动等力求突出企业形象,吸引到会观众。可结果往往是,花里胡哨的活动背后只是虚假繁荣,展台前是赚足了人气,可是会后的成交情况以及企业形象展示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本次展会,可以明显感到的就是理智,当企业舍弃了虚假的外表,那么展现给观众的才是企业真是要表现的优质产品和负责人态度的结合体!

场面三:专业观众质量明显提高

以往参加国药会,初了第一天有许多人涌进展馆来索求产品资料和促销品外,到了第二天上午就基本没有人了。并且,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其中很多都是当地的市民来领取免费的药品和小纪念品(当然,还包括大量的拾荒者)而本次展会知道第二天下午任然有许多专业观众到现场和我们的展位负责人咨询产品的相关情况,确实让人欣喜。并且,从这三天的到笔者所在公司展台前的观众情况来看,我们这些经常参会的老人可以明显感觉到到场观众的有效性大大提高,针对性也更强。

说完了本次国药会的一些理智方面的表现,就要重新回到我们的参展企业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参加这样的展会上面了。其实,年年展会,年年都会在会后写对于展会的感悟,但是最后还是每次都会写。毕竟,每届展会体现的不同特色值得我们研究,也表明了下届展会的发展方向。我们参会企业只有牢牢把握了这样的一个方向,才能实现投入和参出的均衡。针对这次展会,参加下半年的国药会的企业不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组织安排工作:

1、 从品牌提升着手

借助国药会的大平台,是企业展示自我和提升行业认知的良好机会。可是经

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中小企业宁可印制大量粗制滥造的宣传品实施骚扰性的发放,都不会关注企业本身的品牌形象。

本次国药会做特装的都是一些大中型的生产企业,而经营企业很少。在为数不多的经营型企业当中,除了已经连续几届都特装参加的深圳朗欧和新朗欧之外,河南医保药业有限公司以及形象鲜明的企业颜色和识别系统(天蓝色),定位清楚的企业发展方向和口号(致力于特色药品营销),精致的企业形象宣传片和各类宣传品,着装整齐的企业参展员工给与会的各方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很好的区分了其它经营性企业,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传播。

2、 宣传工作讲求务实、高效

这里将的宣传,不是会前在各种媒体和渠道的宣传,而是展会现场的宣传。

一本印制精美的企业产品手册,在体现企业价值和品牌形象的同时,更能获得商的青睐。所以,我们的企业在以后制作药交会的产品宣传资料的时候,应该下一番功夫,从展位的整体颜色设计到产品手册乃至产品单页都要仔细琢磨,力求精致而实用,不要以量取胜而不求质。

3、 合理利用论坛,实施客情维护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篇10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员工 认同度 价值观 以人为本 企业领导者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形象设计

目前,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将企业文化作为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和强大的动力,并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发展成为国内或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海尔、联想、华为、tcl等等。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不足,没有真正弄懂现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并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在建设企业文化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致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往往认为就是领导者或老板所倡导的文化。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从定义上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的以员工为中心的独特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行为模式。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只能是一种个人文化的体现。在自己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真正转变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不断沟通和磨合,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决不会仅仅通过几次演讲、几次会议或贴几张标语、口号就能完成。

关键是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因为,不仅文化是一套隐含的价值体系,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而且作为员工本身,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文化具有自主喜好的选择性。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员工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要让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人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反馈情况。

误区之二: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形象设计。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对这样的企业文化内涵,有些企业经营者认识不清或理解片面,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形象设计,于是在视觉形象上大做文章,创造优美的企业办公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强调员工服饰的整洁大方,要求商标与包装的图案优美。此外,自己设计或请人设计一些标语口号,贴在走廊、办公室和各车间的墙上,内容形形色色,措词铿锵有力,诸如“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团结”、“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等。将文化建设言语化,口号化。结果是花钱不少、费力不小,但收效不大,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成了“摆设的花瓶”。造成这样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规范化、系统化、形象化,从而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产生认同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应该看到,企业的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误区之三: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开展好企业的文体活动。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资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引导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在企业内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荣辱观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企业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协调将更容易进行,企业的文化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好企业的各种文体活动,让大家多交往、多沟通、增进友谊、增进团结就行了,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如果缺少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员工对企业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创新,这些文体活动往往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对员工的凝聚、激励和教育作用。

由此可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员工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共同遵守行为规范,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目。从最初的认知到实践中的认同,到最后达成共识,变成共同信仰,从而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更是企业员工的文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是决定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文化能否得以继承与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塑造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并引导员工实践企业文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是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员工认同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呢?笔者认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一般要经历“认知、认同、信念”三个阶段。认知是前提和基础;认同是核心和关键;信念是对企业文化认同的最高形式。即让企业文化经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真正内化于员工的点滴生活之中。 

第一阶段:认知。 

企业文化不是给外界看的,员工的认知与否是衡量企业文化成功的基础因素。也就是要让员工真正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从新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不断灌输企业文化的理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冲突和磨合逐渐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接受和适应现有的企业文化。在这样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文化标识。文化标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对人们视觉的刺激性。固定的图形、图像和文字标识必不可少,标识设计要简单明了,便于识别和记忆,切忌模仿和抄袭知名企业,更不能经常改变。文字表述要突出特色,切忌口号式的空洞。如可将理念故事化,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很多简单的故事其实包含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道理。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塑造企业形象的“英雄”化身。要塑造和培养那些真正认同本企业文化,并在工作中率先实践的模范人物,并大力宣传,把这部分模范人物树立为典型,成为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培养传承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实施者是企业的管理团队,政策的执行力度,领导者个人的领导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员工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本企业管理的具体体现。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以人为本,体现在管理人员身上的应该是管理者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员工处处着想,任何事情都以员工利益为重;如果企业奉行的是兄弟般的员工间关系,在管理人员中看不到领导者盛气凌人的样子,而是没有明显等级界线的兄弟般友情。最后,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应该向员工发放企业文化手册,让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及员工岗位规范等;制定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或者将一些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活动书面化、制度化;建立畅通有效的企业文化宣传渠道,进行大规模的企业文化培训和宣讲,并对宣传效果进行考核;举行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让员工学习并牢记企业文化的内涵等。

第二阶段:认同。

所谓认同是指由于员工在情感上与群体或他人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种观点或做出某种行为反应。在认同阶段,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纳是自愿的,而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他们表现出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不是权宜之策,而是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认知到认同,上下级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物质载体。我们说,企业文化最初往往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所倡导,并且通过身体力行而逐步营造的,其个人的性格、价值观、思想、行为方式等在企业文化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可以说企业文化是领导者自身的意识选择和行为塑造,如何将这种理念和意识有效地传递给下属的员工,使其理解真正的含义并身体力行?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充分沟通。如果沟通不充分,认识上不知道、不理解上级的意图,行动中也难以准确得力地执行,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盈利,也不利于团结凝聚人心,增强团队意识。通过沟通,可以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树立共同价值观,使员工的观念和行动统一于企业的价值观中。通过沟通,可以不断地优化员工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由长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熏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总和。文化心理结构是人的精神形体的骨架,它必然会对人的整个认识活动、行为活动起到全方位的导向作用。通过研究员工文化心理结构的差异性与共同点,尊重员工个性化、合理化的需求,有利于员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与此同时,部门领导要以人为本管理员工,及时激励和表扬,激发员工的热情,建设好本部门的小团队,并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举行各种集体活动,如举办企业文化节、业务拓展训练、庆:况典礼、主题晚会、经验交流会等,培养员工的团队识。

第三阶段: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