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3 23:49:36

遵义心得体会

遵义心得体会篇1

在活动中,坚持把三看三思主题教育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载体,立足实际,着眼全局,高起点谋划开篇,紧扣实际制定方案,结合我市红色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积淀,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作风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紧扣职能明责任,结合遵义实际和部门职责,研究制定了线上、块上的具体落实计划,将方案分解为22项具体工作任务项目,明确相应的牵头单位、协作单位和责任单位,使各项工作任务措施目标化、责任化、具体化,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紧扣问题抓部署,从严抓班子带队伍,不断改进作风,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合力,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干部思进一步坚定信念、进一步加快发展、进一步廉洁自律。

为有效地带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班子及成员作为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示范者,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坚持上率下行,示范引领,高标准以知促行。

在活动中,书记率先树标杆,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始终把一把手责任扛在肩上,将主题教育活动抓在手上,率先垂范、以上促下,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常委带头作表率,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在看和思中接受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和增强廉洁意识,为全市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作了表率;党员干部齐跟进,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参与,下乡调研、接访下访、解决问题、谋划发展,形成了领导带动、各级主动、上下联动、合力推动的生动局面。

在活动中,为了让党员干部更好地受教育,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学习,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会、干部培训班等形式,接受精神洗礼;利用遵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主题纪念活动,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重温红色记忆;通过革命历史题材宣传、警示教育大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先后开展革命历史题材宣传活动200余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教育7800余场次,到各级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9400余场次。

通过活动开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大实惠,在三看三思活动中采取民生体验的形式,组织1400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到一线开展体验活动,接地气、访民情,找差距、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目前已为群众办理好事实事230余件。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发现民生问题21542个,立案90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32人,移送司法机关85人,查处民生案件涉案金额达4214.05万元,有效保障了群众权益。

通过活动开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全省第二,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等核心指标位列全省前三,年度各项计划任务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47.26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8.13亿元,增长5.5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完成296.9亿元、43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和496.73%,增速排名均列全省第一。

下一步,活动将与提升干部素质相结合,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通过系统谋划、完善机制、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着力提高干部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能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与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着力解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主题教育活动的认识,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密结合实际,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取得群众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范文二

中秋、国庆两节前夕,遵义市工能委的党员领导干部们深入赤水市元厚镇米粮村、葫市镇小关子村等地,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赠送普法书籍及考察有关帮扶企业,为群众生产生活和企业发展想办法、出主意,让党员干部们在边看边思中接受了党性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心中四有要求。

遵义市工能委的这次活动,是遵义市开展三看三思主题教育活动,切实践行心中四有的一个缩影。今年,遵义市自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来,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思进一步坚定信念;看贫困群众思进一步加快发展;看昔日同事、今日阶下囚思进一步廉洁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三看三思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党员干部认真践行心中四有,踏踏实实、安安心心为人民群众干好事、干实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在三看三思主题教育活动中,遵义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学习,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会、干部培训班等形式,接受精神洗礼;利用遵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主题纪念活动,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重温红色记忆;通过革命历史题材宣传、警示教育大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先后开展革命历史题材宣传活动200余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教育7800余场次,到各级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9400余场次。

在三看三思活动中,遵义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率先树标杆,采取民生体验的形式,组织1400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到一线开展体验活动,

遵义心得体会篇2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说,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长征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既是对我们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也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更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动员令。

一是坚定信念。长征途中,红军既要同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恶劣自然条件的阻隔困扰,红军官兵凭着对革命理想和全体工农大众求解放的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长征精神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共产党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我们党无坚不摧、克难制胜的精神支柱。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稳步推进,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从容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推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二是增强毅力。长征历经八个省份两万五千里,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啃树皮,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处处挑战生命的极限,革命先烈们就是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毅力,在经历封锁、饥饿、疾病等极度困难条件下翻越大山18座、跨过大河24条,日均行军74里,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实现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学习当年红军的坚韧毅力,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就像讲的用“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干出实绩来。

三是甘于奉献。在整个长征中,红军将士时刻体现着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的同志情、战友爱,在极度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的困境中,团结互助,无私奉献,最终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抓难点,补短板,求突破,力争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遵义心得体会篇3

[摘 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遵义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遵义市体育旅游的建议,旨在为遵义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遵义市 体育旅游资源 SWOT

遵义市古称播州,位于贵州省北部,南临省城贵阳,西与四川接壤,北面紧靠重庆,是大西南重要的通道。全市面积30762平方公里,居住有苗族、彝族、回族、侗族、仡佬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全市人口745万人,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市。遵义市现有十四个(区、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年平均气温在13℃~18℃,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遵义一年四季皆可游览,其气候资源的旅游适宜性为全国少见。近年来,遵义市坚持不懈地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生态绿化城市名片,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改善。遵义拥有以遵义会议会址、赤水、乌江、海龙屯等为主一批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茶文化、国酒文化及诗乡等文化资源,其中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的黔北红色旅游景区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地位,与其它红色旅游城市比较这就是优势。因此,如何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并且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促进遵义市体育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旅游资源概念

关于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目前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姚洁认为:从狭义上讲,体育旅游资源是指体育旅游的客体,即体育旅游吸引物和景点景区。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体育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体育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且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各种事物与因素的总和。袁书棋认为:从广义上来说,体育旅游资源是指可提供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包括一切具有旅游吸引潜力的体育事物(人或物)和体育现象;彭小静认为:体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体育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体育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且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客体,笔者认为彭小静的观点。

二、遵义市体育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S、W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的缩写;O、T是指企业外部机会和威胁,O、T分别是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的输写,SWOT分析法是把研究对象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其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SWOT分析是进行地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地域旅游发展战略时了解地域旅游发展各项影响因素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1.优势(Strength)分析

(1)自然资源优势

遵义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全市面积30762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6%,有凤凰山部级森林公园;以赤水为代表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习水部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由于遵义是喀斯特地形,境内高山峻岭、自然风光绮丽,山石、水景、洞穴、林木风姿独特,金鼎山、大娄山脉、凤凰山及部级地质公园、绥阳双河洞,这些都具备开发登山、徒步等体育项目的条件。

(2)人文资源优势

遵义拥有以杨粲墓、海龙屯为标志的700年历史的土司政权,承接“汉三贤”(尹珍,儒学家舍人、盛览)、“清三儒”(郑子尹、莫友芝和黎庶昌)。同时,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茶文化、国酒文化以及沙滩文化等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的黔北红色旅游景区,它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在贵州省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中,全省18项,遵义占了11项,这些都是遵义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贵州被誉为“喀斯特王国”,遵义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无数的奇山秀水、溶洞瀑布、森林峡谷、温泉湖泊,形成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如金鼎山、大娄山脉、凤凰山等都具备开发登山体育旅游的条件,遵义的水资源是进行专业性体育漂流运动的理想之地,如:赤水河漂流、杉木河漂流、绥阳漂流,还可以开展休闲、观光漂流活动,都会对体育旅游者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4)少数民族风情

在遵义市居住着仡佬、苗、土家、布依、回等3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8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丰富,如“踩月亮”,“ 独竹漂”,而道真自治县的“高台舞狮”等多次在全国、全省民运会上获奖。仡佬族高台舞狮、打篾鸡蛋、独竹漂、打欢喜团等同时被列为遵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竹漂和高台舞狮以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高台舞狮、打蔑鸡蛋、三幺台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内容进行开发,提高了遵义市的旅游事业,也为民族传体育项目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5)红色旅游的升温

《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遵义列为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在所列的30条精品线路中遵义有一条,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中遵义有7个,遵义红色旅游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投入3亿多元的资金修建了遵义会议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景区、天梯等重大红色旅游工程,同时,对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等进行了整修,从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竞争角度出发,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红色为先,全面推进“三片一线,立体开发,全面拉动”的总体规划思路,即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突破乌江”等一类红色旅游产品为重点开发对象。

(6)乡村旅游

遵义市创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四在农家”简称“富学乐美”,经过九年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影响力较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之一。“四在农家”的推广,使得遵义市的农村体育设施得到了改善,为农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设施,“四在农家”活动不仅促进了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农村体育旅游的发展。

2.劣势(Weakness)分析

(1)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意识淡薄

遵义气候怡人,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这些资源为开展登山、攀岩、龙舟、密林探险、定向越野、山地自行车、自驾车游、漂流、游泳、垂钓等体育旅游项目提供很好的条件,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开发,很多旅游景区、景点普遍存在档次不高、品位低的问题。

(2)体育旅游缺乏体验性

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的旅游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休闲和购物,而是为了获得某种独特的体验,一般包括娱乐消遣体验、放松体验、文化教育体验、审美猎奇体验、置身移情体验等内容。遵义现有景区、景点的旅游,多数是以静态的观光展示为主,如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红色经典系列,只是简单的展览和瞻仰,缺乏让游客实际体验的内容,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任何旅游景区惟有营造和满足游客独特而足够的旅游体验,游客才能源源不断,旅游业才能兴旺发达和持续发展。

(3)体育旅游专业人员缺乏

由于遵义经济欠发达,很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愿来这里工作,体育旅游属于一特种旅游项目,因而该行业需要专业的、特定的人才,现有从业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旅游业的开发和保护缺乏充分的认识。

3.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2009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2009年全年国内旅游接待约为19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幅超过15%。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而且“五一”、“十一”长假政策的推出,人们外出旅游的积极性高,游客外出游玩的时间增多,遵义作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这是发展旅游的好时机。

(2)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遵义市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逐渐成为遵义的支柱产业,红色旅游与乡村游、生态游相结合的“红加绿”模式,充分依托田园风光、森林、溶洞、山塘水库、现代畜牧业、科技经济林、历史人文景观等发展旅游,游客也从到农家乐单纯娱乐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方向发展。据遵义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遵义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计划达到1500万人次和130亿元以上;到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万人次和300亿元以上;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遵义将成为国际性旅游大都市。

(3)人们消费观念及健康意识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及余暇时间的增多,使得越来越多人地开始关注体育旅游、休闲活动、健身活动等,特别是2003年的SARS及现在的三高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增多,人们注重对自己进行“健康投资”,这也为体育旅游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4.威胁(Threat)分析

(1)激烈的竞争态势

随着体育旅游的发展,全国各地争先恐后把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点加以培植和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东部地区对原有的旅游产品进行了深度开发和宣传,对国内游客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而临近的广西、云南已经提前一步开发民族旅游产品,所以激烈的竞争态势正给遵义市的体育旅游带来很大的冲击。

(2)精品路线未形成,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遵义旅游产品虽然丰富多样,但精品路线开发力度不够,景点的特色不够鲜明,没有提升到一定高度去吸引游客,游客停留时间短,游率低;旅游商品的开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开发不足,缺少强吸引力的主打品牌商品。

(3)民族特色资源的竞争

随着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全国各省、市充分发挥本省独特的风俗民情优势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这使得各个地方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特点越发明显,如云南、广西对民族特色资源的推广比贵州影响大,如广西“印象刘三姐”同时对遵义的旅游市场有很大的影响。

三、遵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1.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原生态是遵义体育旅游的优势所在,所以相关部门在开发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盲目开发,要把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开发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根据遵义市体育旅游市场的需求趋向,开发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和产品,把遵义建设成为民族文化浓厚、地域特色鲜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自然环境优美、服务质量一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热点地区。遵义红色旅游独具特色,是名副其实的转折之城,必须深入挖掘遵义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重点抓住“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国酒文化”、“土司文化”、“仡佬族文化”这几大经典文化,形成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品牌,用品牌来带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3.区域体育旅游合作

(1)中心城区和西部县、市(仁怀、赤水、习水)

(2)中心城区和周边县(遵义县、绥阳、桐梓、湄潭)

(3)东部县(正安、道真、务川、余庆)

民俗文化带――道真、务川自治县仡佬族、苗族文化为代表的浓郁少数民族风情,包括高台舞狮等民间绝技和“傩戏”。

遵义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族众多的新兴旅游城市,众多山脉,河流湖泊各具特色,这些特点使得遵义市适合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如:水上运动、攀岩、漂流等。将“多彩文化带、黔北传统历史文化带、民俗文化带”三大区域特色资源合作作为遵义市体育旅游资源的重点发展领域,将为遵义市体育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4.体验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体验式体育旅游是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产物,它是以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体育设施为基础,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行活动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旅游景区的开发应结合体育手段,使游客获得交互式情感、审美及文化体验,如利用战争遗迹开发射击、野战探险、攀爬等体验性强的体育项目,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结合,提高旅游者的兴趣;参观遵义会址时,可以设置露天演出――红军卫生员短剧现场表演,游客参与性节目――一起唱一首红歌),使游客在体验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既满足了物质需要,又使其精神愉悦,同时也提升景区品位。

四、结束语

遵义市是旅游资源大市,拥有遵义会议会址、赤水、乌江、海龙屯等一批潜力非常巨大的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茶文化、国酒文化及诗乡等文化资源,这为遵义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天然的良机,遵义市体育旅游发展前景良好,突出以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与体育旅游的结合优势,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贵州承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契机,提高全民参与意识,使遵义市体育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吕海龙.贵州省遵义市体育旅游开发与发展前景初探[J].贵州体育科技.2010.3

[2]姚洁.体育旅游资源的功能、特征及开发效应[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3]彭小静.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开发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4]袁书棋.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体系[J].体育学刊2003,2

[5]欧钟慧.百色旅游业SWOT分析及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1.3

[6]黄正廪.以“四在农家”为契机构建遵义体育圈模式[J].宝山学院.2010.2

[7]钟金贵.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5

[8]谭黔.以“四在农家”促进赤水河流域乡村体育旅游的探析[J].中国商贸2011.11

[9]徐洁.桂林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设计及线路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

[10]禹玉环.遵义市发展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与策略探讨[J].新西部2009.22

遵义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遵义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逻辑关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遵义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吸纳人类先进文明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大力弘扬遵义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遵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

从纵向上看,遵义红色文化在“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后”。遵义红色文化孕育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随着历史前进不断发展丰富,自觉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内涵的界定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却以红色文化的孕育形成为源头并贯穿红色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从内容上看,遵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衔接。遵义红色文化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民主自由的探索追求,天然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在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构建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首先,遵义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处于主导地位。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遵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孕育产生的。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既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又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遵义红色文化的产生过程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导革命者于迷雾中看到方向,在挫折中看到光明,如果放弃或者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各种反动腐朽的思想就会泛滥,革命事业就会遇到挫折,革命进程就会受到干扰。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大力弘扬遵义红色文化,就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其次,遵义红色文化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文化,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理想目标是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遵义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为了实现人民生活富裕与安宁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具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为实现这一理想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献身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生存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崇高革命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必胜的政治信念和解放全中国、建设美好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政治理想。学习和领略遵义红色文化,就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又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从而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再次,遵义红色文化是“扬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对优秀民族精神的鲜活传承和表达。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坚毅隐忍、厚德载物,心怀天下、追求和谐”等传统精神。这种精神长期激励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努力开创美好天地。遵义红色文化精神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精神,彰显了这种伟大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诗句,充分表现了党和红军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怀,表达了党和红军面对强敌时不畏艰险的雄心壮志和英勇豪迈的大无畏精神。遵义红色文化勇于超越、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民主集中、和衷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求是遵道、机智权变的思想智慧等,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精华和象征,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升华,富含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基因[1]。

最后,遵义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而成的遵义红色文化,折射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诠释着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集中体现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身上。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畏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创新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2]革命先辈的伟大品格和崇高风范,是净化和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资源,是践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和标志。弘扬遵义红色文化,用遵义红色文化中的优秀革命道德和革命传统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让人们从党的光荣传统、从革命先烈身上学到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做出道德选择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二、传承遵义红色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以深奥的理论文字代替淳朴的群众语言,用抽象的共同利益代替具体的个别利益,不易于被群众所感知和理解”[3]。如何把这一抽象理论化为具体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一个重要课题。遵义红色文化以资源多样性、主题鲜明性等特性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功能。

首先,遵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文化载体和活动载体。就文化载体而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创造了大量红色文化作品,如红色歌曲、红色诗集、红等。其中既有《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气势磅礴的诗篇,又有许多感人至深、激人奋进的革命歌谣。这些歌谣既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革命者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又激励着层出不穷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更彰显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藐视困难、勇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遵义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依旧保持着红色文化传统,当代诗词作家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诗词作品。这些文化作品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低层次的物质考量,它凝聚了民族精神,不会因为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失去意义。以这些文化作品为依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又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为深入地渗透进人民的心中。就活动载体而言,遵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以红色文化为活动载体开展各类活动,如红色主题演讲、红色主题征文、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旅游等,以社会大众为主体对象,以多向互动为导向,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将抽象的价值观念具体化、生动化、实践化,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的和宗旨。

其次,遵义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适宜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从物质环境来看,遵义红色文化物质资源分布广泛,拥有众多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及各种文物:古蔺太平镇红军总司部遗址、习水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仁怀中枢革命烈士陵园等,赤水丙安古镇红军团纪念馆等,这些红色文化物质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中鲜为人知的红色文化精髓是弘扬传统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场所。从精神环境来看,作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之一,遵义红色文化早已汇入了精神文明建设洪流,成为指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层次建设的精神导向。从网络虚拟环境来看,“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倾向于通过网络接受价值观教育。网络虚拟环境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效果。利用兼具政治性、道德性、思想性的先进红色文化占据网络虚拟空间,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红色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网络环境”[4]。

最后,传承遵义红色文化,可以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道路。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变革和全球化历史进程中,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们思想活动选择性、差异性增强,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得以传播,其中,既有正确思潮,又有错误思潮,先进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相互交织,受错误思潮的影响,“有些人在社会大变革中失去人生目标和方向,出现价值真空状态;有的人面对价值观多样并存,感到无所适从,出现价值茫然状态;有的人面对局部范围的腐败现象和特定阶段的收入差距拉大现象,以偏概全,认识陷入误区,为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出现价值错位状态”[5]。从国际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计划、有目的的文化渗透,各种腐朽思想沉渣泛起,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悲观主义、存在主义、权力意志主义等腐朽人生观日渐抬头,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面临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挖掘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主流价值取向,引导人们回顾革命历程,缅怀革命先烈,追思英雄情怀,感受革命精神,能够净化人们的灵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史宝林.遵义精神与民族精神[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3):7-9.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7.

[3]李泽采.以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1):32-33.

[4]李霞.论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J].求实,2014(3):93-96.

遵义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大学城;地名;崇拜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169-02

遵义大学城位于遵义市新蒲镇东北部,由遵义医学院新蒲校区、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干部学院、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遵义人才城和奥体中心八个单位组成。道路亭台命名的表达方式是由+方位+路+园+楼的格式构成,遵循“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特色,好找好记”的原则,力求合乎地理依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的有机统一,合理利用本土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营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名文化。而遵义大学城的道路命名,根据历史经验,应该多以附近院校、诗词典故或村落命名为好,现简单谈谈粗浅的看法,供民政部门为遵义大学城道路亭台命名时参考。

一、以遵义地理、历史底蕴命名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最大工业城市,以生产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和四次荣获中国名酒称号的董酒而驰名中外。遵义会议会址坐落在遵义市老城,多年来,游客络驿不绝。

遵义大学城所属新蒲新区先秦为百濮地,秦汉为夜郎巴郡鳖国地,周边方国有国、蜀国、国。新蒲新区将站在城市中心的角度,在城市道路规划中使用具有黔北地方文化特征的名称,以遵义及新蒲相关的山川名称、历史发展和民族文化为主线,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元素为道路命名。

目前,新蒲新区目前28条道路已经有八条路命名,它们分别是三贤路、兴遵路、乌江路、新蒲路、合兴路、播州路、长征路、平安路,大学城内的高校校区门牌(地址)基本以所属道路名称加上方位进行编列即可。大学城内的道路命名应以遵义地理、历史和文化为道路命名为好,比如云门、海龙、蒲佬、娄山、美酒、茅贡、硒茶、丹霞、浙大、西迁、洪江、沙滩、新舟、土司、幺台、六合等加上方位来给校园道路命名。

二、以为遵义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名命名

历史上为遵义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很多,各行各业各个时代都有,我们把他们请出来,用他们的大名来给遵义大学城内的亭台楼阁命名,让世代子孙铭记他们对遵义发展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继承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建设和平、民主、富强、繁荣的新遵义而努力奋斗。以人名为主线命名,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元素,要体现遵义红色文化、沙滩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仡佬文化、土司文化、浙大西迁文化并结合学院专业特点等元素为道路亭台命名,比如我们可以将盛览 、尹珍、舍人、冉进、冉璞、申、郑珍 、莫友芝、黎庶昌 、陈玉、袁玉锡(季九)、 蹇先艾、黄齐生、竺可桢、张其昀、 宦乡、刘遵义、邹市明等等对遵义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名来命名。下面仅以遵义知府陈玉、袁玉锡为遵义的文明进步为例作简要的说明。

乾隆时遵义知府陈玉泽被遵义。莫友芝《樗茧谱书后》描述清代遵义的地理民情:“夫遵义之地,冈峦峰埠相攒,无一里原,无五里陆,依山为田,皆如梯桄,其土瘠石瘦不可田,又不可胜计也。以二十万户人褒然耕凿其中,我知各糊口之不给,又何有于输纳租赋,而何暇于陶冶诗画也!”《续修历城县志》也说:当时的遵义,“四境多山,地瘠民贫,复逋多至数十年。”

郑子尹《樗茧谱》:“乾隆七年春,太守省庵陈公,始以山东槲茧蚕于遵义。公,山东历城人,名玉,字韫璞,由荫生补光禄寺署正,出同知江西赣州。乾隆三年来守遵义,日夕思所以利民,事无大小俱举,民歌乐之。郡故多槲树,以不中屋村,薪炭而外,无所于取。公循行往来见之,曰:‘此青莱间树也,吾得以富吾民矣。’四年冬,遣人归历城售山蚕种,兼以蚕师来。至沅湘间,蛹出,不克就。公志益力。六年冬,复遣归售种,且以织师来,期岁前到,蛹得不出。明年,子于郡治侧西小丘上,春茧大获,公遂遍谕乡里,教以放养缫织之法,令转相教告。授以种,给以工作之赀,经纬之具,民争趋取若异宝。八年秋,会报民间所获茧八百万。自是我郡善养蚕,迄今几一百年矣。纺织之间相闻,槲林之阴迷道路。邻叟村妪相遇,惟絮话春丝几何,秋丝几何,子弟养织之善否。而土著裨贩,走都会十十五五,骈而立胎。遵绸之名,竟与吴蜀锦争价于中州……”

莫友芝《樗茧谱书后》详细描述知府陈玉教民育蚕之辛勤:“尝闻乡老言,陈公之遣人归售山蚕种者,凡三往返。其再也,既于治侧西小丘获春蚕,分之附郭之民为秋种。秋阳烈,民不知避,成茧十无一二。次年烘种,乡人又不谙薪蒸之宜,火候之微烈,蚕未茧,皆病发,竟断种。复遣人至历城,候茧成多致之。事事亲酌之,白其利病,蚕则大熟。乃遣蚕师四人,分教四乡,收茧既多。又于城东三里许白田坝,诛茅筑庐,命织师二人,教民缫煮络导牵织之事。公余亲往视之,有不解,口讲指画,虽风雨不倦……”

陈玉借助一己之力,实现了他造福一方百姓的远大抱负,受到了遵义人民的爱戴。乾隆八年(1744年),“陈公即以冬间致政归,挽送者出贵州境不绝,莫不泣下也。”陈玉为遵义人民留下的福泽,遵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后来以至现在,他们一直把柞蚕茧称为“陈公茧”。在陈玉升任离开遵义后,“郡人感其德,为立专祠祀之。”(《续修历城县志》)

《遵义府志》评价道:“使遵义视全黔为独饶,(陈)玉之力也。”

《清史稿・列传》也称:“在贵州兴蚕桑,为百世之利。时遵义知府陈玉,山东历城人,到郡见多树,土人取为薪炭。玉曰:‘此青莱树也,吾得以富吾民矣。’乃购历城山蚕种,兼以蚕师来,试育五年,而蚕大熟,获茧八百万,自是遵绸之名大著……”

陈公祠前,当地百姓编的一首歌仍在传唱:“屹立阁楼啊,引人敬仰;陈玉啊,百世流芳!”

清末遵义知府袁玉锡敢为天下先。在遵义当过一把手的人不少,但能被建生祠,以校命名,以路命名,并被编成颂歌褒杨的不多。遵义过去有玉锡路(今官井路),有玉锡中学,有袁公祠,还有“播州太守襄阳公”的颂歌,大家认为所办中学堂“房舍逾三百间,广足容千人,费不逾二万,告竣仅年余,校多而费省,工钜而成速,官府建筑乃能如是,未之前闻也,微太守之功不及此!”办学校、办贵州省第一张白话报纸《白话报》、办遵义第一场全市校运会。

民国时代,每年十月十二日袁玉锡生日,遵义城内各学校学生在老师的率领下,组队到协台坝袁玉锡祠堂塑像前高唱:“播州太守襄阳公、端座堂上雍其容,忆昔乙巳公莅此,适值国家废科举。学校未设公心忧,殚精竭虑为我谋……”的颂歌。

为遵义的文明发展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很多,我们无法进行列举。我们能够做得到的是将其中的代表人物的名字,通过道路楼亭命名的方式,让后人传承其丰功伟绩、造福后世的奉献精神。我们可以在大学校园的道路楼亭,以他们的英名命名,让青年学生终生铭记,作为自己一心向善的人生楷模,诸如“舍人” “盛览” “尹珍” “玉” “郑珍” “友芝” “庶昌” “玉锡” “齐生” “先艾” “可桢” “其昀” “ 宦乡” “遵义” “市明”, 等等。

三、以与大学城教书育人的定位相符的寓意命名

采用寓意式与方位命名。各学院各单位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激励方式选用适当的寓意命名。如:专名采用了 “明志” “立德” “尚法” “ 学津” “文澜” “求真” “本草”“梦溪” “齐民” “新民” “至善” “至臻” “双馨” “行知” “学思” “大师” “济世” “水韵” “富民” “民心” “民本” “民主” “干群” “神舟” “方舟” “问天” “云天” “伯乐” “五环” “超越” “拼搏”等等,我们要以与大学城教书育人的定位相符的寓意来为园区和楼亭命名。

四、结语

遵义大学城居于仡佬族故地,蒲者,濮也;新蒲者,百濮之新生也。新蒲新区自成立以来,坚持规划为先、建设为重、管理为要、和谐为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新区紧紧围绕新区发展战略定位,坚持产城景一体,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把产业发展好、把城区建设好、把风景打造好,让景区成为城区的花园,城区成为景区的客厅。遵义大学城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通组织,真正实现多式联运、互联互通。如果大学城的道路、山水亭台楼阁取名能够体现遵义红色文化与沙滩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仡佬文化、土司文化、浙大西迁文化学院专业教学特色;如果能够让学生、居民和外地旅游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对多彩贵州文化高地建设,对公园省全旅游全面升级换代,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On Named City Road Pavilion of Zunyi University

WU Desheng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2, China)

遵义心得体会篇6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代琼、副市长李莲娜、关工委副主任任启贤、教育局局长陈晓灵等出席项目启动大会,全国著名特色学校建设专家、遵义市教育系统相关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等一百余人参加了该启动会议。会议由遵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升平主持。

田慧生主任向遵义市启动“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致以热烈祝贺,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研究心得,建议从六个方面着手创建特色学校:一是要抓好学校远景规划;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三是要处理好新课程改革和特色学校创建的关系;四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是要注重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引导;六是要开展中小学评价和管理制度建设。

李莲娜副市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遵义市教育发展情况。她指出,在统筹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新形势下,特色学校将是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挖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她希望遵义教育在各有关教育机构、知名院校和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引下,走出一条符合遵义特点和时代要求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陈晓灵局长在发言中强调,要通过对学校内涵发展能力的培育,实现每一所学校发展的优质化,改变“千校一面”的教育现状,彰显遵义教育的红色文化和多彩特色,从而整体提升遵义基础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强力打造遵义教育品牌。他对全市特色学校建设项目推进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创建工作中认识高度统一;二是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上占据先声;三是特色学校创建中学校要主动发展。

遵义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红色旅游 资源整合 互利共赢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087-01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市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从1999年江西省第一次提出“红色旅游”至今,红色旅游己经发展成为影响较大的一类旅游活动,适应着时代的需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定义做了界定,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中央将1840年以来170多年之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将红色旅游内容进行拓展,使之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

一、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分布状况

遵义县地处贵州省北部,国土面积3391平方公里,辖25个镇2个民族乡,总人口103万。1935年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三进三出遵义县,在这里建立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了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军事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由此从转折走向辉煌。长征历史在遵义县留下了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物质资源有故居旧址、墓地、战斗遗址、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如苟坝会议会址、刀靶水红军一条街、乌江渡红军一条街、双龙寺红军驻地旧址、遵义会议保卫战战斗遗址遗迹、乌江追击战战斗遗址遗迹、茶山关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楠木渡战斗遗址等;精神资源包括长征精神、红军革命历史事件和红军及其领导人物革命事迹,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遵义县红色旅游发展的区位优势

210国道、贵遵高速及其复线、贵遵铁路纵贯遵义县,使其成为重庆、四川入海的重要通道,也成为贵阳等南方地区进入重庆和四川的必经之路。同时,遵义县位于遵义市和贵阳市的交界处,交通优势还决定了其处于黔北地区的门户位置。另外,遵义县位于《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所提出的遵义特色旅游区内,位于由四川、重庆和贵州三省市组成的红色旅游“金三角”中,也处于《纲要》提出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的中心位置,处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的“黔南州瓮安县、遵义市余庆县、遵义县和贵阳市息烽县乌江景区”之上,还处于3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的“贵阳一遵义一仁怀一赤水一沪州线”上,区位条件非常优越。

三、遵义县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04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的《纲要》和2005年我国的旅游主题被确立为“红色旅游年”等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表明国家在大力的支持和鼓励红色旅游的发展。遵义市第三届旅游发展产业大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为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遵义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历经12年的不断升级,乡村创建达到了新水平。围绕“千年古县、最美田园”定位,突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境域建设了一系列“一年四季有花开、有花香、有色彩的最美田园”,而遵义县红色旅游资源都位于乡村,抓好机遇,就可以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再加上遵义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红色旅游资源外,还包括了枫香温泉、洪关大林、平江仡佬石头城等绿色旅游资源;陈公祠、袁氏民居等文化旅游资源和乌江豆腐鱼、尚嵇臭豆腐等餐饮旅游资源,资源丰富。

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越来越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遵义县虽然拥有丰富且意义重大的红色旅游资源,但从一定意义上说遵义县正好处在遵义会议会址的“阴影区”范围内,因此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遵义会议会址的阻滞和屏蔽作用,从而给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景点交通的贯穿、资金的投入、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景点内部旅游环境的打造、居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走向成熟,制约了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如有的景点仅有等级较低的接待设施和餐饮接待设施,严重束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四、如何整合旅游资源,助推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我县以县城规划区为中心,规划为集休闲度假、会议会展、旅游食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中部旅游集散中心;以枫香镇、鸭溪镇为核心,规划为集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温泉康体养生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户外体育运动旅游等为一体的西部旅游带;以乌江镇、尚嵇镇为核心,规划为集红色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美食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南部旅游集散带;以毛石镇、沙湾镇为核心,规划为集历史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休闲避暑旅游、户外体育运动旅游、农耕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北部旅游带的“一心三带”的旅游规划,将红色游与自然景观、田园游、智慧游融为了一体。推动了遵义县的旅游发展。

第一,将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结合;

遵义县每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拥有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乌江峡谷乃三峡的姐妹峡谷,风光旖丽,地势险峻。刀靶水后山森林覆盖率高,郁郁葱葱,群山起伏跌宕,很似桃园仙境。三道拐乃红军曾经作战的地方,但现在已经成了交通要道,210国道盘山而上,垂直高差百米有余,加上两边葱郁山体的衬托,更显其壮观和秀丽。苟坝在袅袅炊烟当中能显出山村田园之僻静和祥和,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美好感觉。因此此项措施是资源整合的首选:乌江渡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偏沿河和高峡平湖资源整合;茶山关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乌江峡谷资源整合;楠木渡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天然瀑布、峡谷和地质资源整合;刀靶水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幽深的后山风光和壮观的三道拐风光资源整合;苟坝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风光资源的整合。

第二,将文化旅游与红色旅游相结合;

遵义县的文化旅游资源除长征文化,还包括古播文化、沙滩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悠远深厚的古播文化、以仁为本,以修己为务的沙滩文化、民风淳朴的民族文化塑造了遵义县的精神高地,尚嵇茶山关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古播文化、沙滩文化整合;苟坝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整合。

第三,将餐饮旅游与红色旅游相结合。

遵义心得体会篇8

一、教材修改此处的背景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第一次把“尊法”写入党的工作报告,反映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更深一层、更进一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谈到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时,非常r明地提出:“让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遵法与尊法的关系

1区别

遵法,顾名思义就是公民必须遵守法律,是行为上对法律的尊重,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尊法程度,它是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有可能是虚假的,带有一定的被迫性和强制性。遵法守法总体上是一种社会倡导的行为准则,是伦理学上所讲的一种“他律”。

尊法,是公民对法律尊重的严肃,是内心的崇尚与坚守,是对公民更高层次的内在要求,即内心时刻充满对法律的崇尚、敬畏、尊重和敬重,它是一个人的内心信仰,是自觉自愿的。 “尊法守法”源于尊重法律的基本价值观和一种内心的崇尚坚守,进而在生活中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它是一种“自律”,因此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尊法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把法律铭刻在内心的境界,它是法治社会的一种美好愿景,值得我们大力倡导,并在实际生活中去努力追求。

2联系

尊法与遵法,是一个人对法律认识的内外两个方面,反映了一个人行动上的落实与执行和内心的崇敬与坚守的高度统一。

尊法是遵法的前提,要遵法首先要尊法,缺少尊法的内在理念,遵法就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强制力,发自内心的主动尊重法律,与被动地不得不遵守法律,对个人思想行为影响和感受而言,是大不一样的。正如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所言:“谁把法律看成是枷锁,就在开始毁灭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只有铭记在心中,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法风尚。内心时刻充满对法律的崇尚、敬畏、尊重,才不会把法律看成是束缚,而是行为准则和对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只是表面上的遵法并不是真正的尊法,而是对法律的漠视甚至藐视。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案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手握大权的人不是不懂法,而是根本没有把法律当成回事,总认为那是治理他人的工具,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这是典型的不尊法。

遵法是尊法的具体体现,没有遵法的外在行动,尊法就是一纸空谈、欺世盗名。只有在尊法的基础上才能自然而然地遵法,只有坚持遵法才能体现尊法的坚定信念。从遵法到尊法,这是从内心深处对法律的呼唤与崇尚,尊法既是对每个公民学习法律知识的本质要求,更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

遵义心得体会篇9

战前遵义,尽管各县学校众多,有文物之邦旧称,但更多只是旧式教育的成品。而浙大的迁入,则是在冲突与互动的语境中,质换其旧式教育的结构、功能,推动了遵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为遵义带来了大批高素质的现代化教育人才。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90%以上西迁,中级知识分子50%以上西迁。浙江大学也是大批专家、学者迁入遵义,1941年210人,1944年420人,1946年445人。其中有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浙大校长竺可桢,物理学家王淦昌,文学家梅光迪,史学家谭其骧、张荫麟、张其昀,数学家苏步青,农艺家罗登义,电工学家王国松,工程师吴馥初等,他们大多都是一时硕彦的知名教授,他们的著作和科研成果,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

引起了遵义学习观念的巨大变化。内迁遵义的浙江大学向来以“求是”为校训,1939年竺可桢校长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就必须有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求是精神也就是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浙大带来了清新的文化学术空气,培养了当地人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科学理智精神,在这种近代知识精神的感召下,遵义从此有了新的科学文化取向,“遵义青年往常以经商、当兵、做小职员为前途,自此也发生重大变化,读书风气浓厚,大学生和中学生的人数有了很大增加”。这种学风代代相传,使遵义文化现在仍处于贵州前列。

促进遵义中小学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战前遵义,只有一所师范学校为较高层次的学校。浙大到遵义后,曾在遵义湄潭创办了遐迩闻名的附属求实中学,为当地中小学教育发展、民众素质提高做了拓荒性工作;并将贵州与广西两省的中等教育作为浙大师范学院所属的辅导区,对教师的培训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的示范都作了具体工作。1941年4月,在遵义开教学辅导会议,开办教师进修班、星期讲习会。1944年春还办理教员函授学校,由工、农、师范三学院辅导贵州的工业、农业职业教育和英语教育,还组织了“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社教工作服务队”,开展多项社会教育活动,举办学术讲座、开办民众学校、办理民众识字教育、开办青年补习班、设立民众阅览室等。同时,浙大学生在当地的师范和中、小学任课,为地方人士的子女做家庭教师,使许多要求进步的青少年获得了良好教育,提升遵义民众的文化素质,推动遵义教育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浙大内迁与遵义民众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转型

抗战时期浙大的内迁,一大批受现代文化熏陶的高素质知识阶层的介入,各种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碰撞、冲突、变异与融合,给遵义带来清新的文化思想空气,加速了遵义民众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变迁。

民主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五四新文化运动曾在中国刮起一阵民主、科学飓风,但从总体上对边陲遵义的影响十分微弱。浙大迁遵后,很快成为当地抗日救亡与民主运动的前驱和骨干。浙大师生散居遵义、永兴、湄潭等地城乡,宣传民主和科学,创立各种民主社团组织,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和反对国民政府抗战后期的专制、腐败,掀起一次又一次民主运动浪潮,把浙大进步的民主、科学精神辐射到遵义的穷乡偏壤,深入人心。

形成开放、宽容、平和的社会心态。浙大迁遵初期,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的市民对他们充满了好奇与怀疑,加之“西南同胞因为素来生活低廉,至今人口激增,物价胜贵,因为埋怨‘难民’的到来”,而一些移民又“难免有惟已独尊的习惯,加上语言的隔阂,弄得你刀我枪的情形了”。久而久之,这一特殊的移民群体“不远数千里跋涉而遍历风土人情大不相同的各城市乡村”,而从未出乡的居民“得见来自各地风土人情大不相同的人民,而与之发生各方面的接触。如此交互影响,不仅可以增加双方人民的见闻交际,而且可以渐渐破除历来根底甚深的地域观念”。素质教高的移民群体为遵义民众带来了开放的思想观念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拓宽民众的思维空间;遵义市民也逐渐认识到这些外乡人不仅成为遵义社会发展的一个支柱,而他们所带来的新文化、新思想、甚至生活习惯,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大大增加了他们所掌握的信息量、思维量,遵义民众对外来事物的态度由怀疑、否定开始转为吸收、认同,心态日趋开放,逐步形成了一种开放、宽容、平和的社会心态,并与浙大师生建立了深厚情谊。

现代女性观念意识的增强。抗战时期浙大的内迁,以及遵义现代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使遵义地区的社会风气日趋开化,遵义人民逐渐走出封闭的宗法氏族圈子,尤其是昔日男尊女卑、女性备受歧视的局面大有改观,女性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现代女性观念意识大为增强。具体表现为妇女解放,婚恋自由,受教育程度提高,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就业面扩大等。同时,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的涌入,她们观念开放,衣着现代,言谈举止文明,使长期受旧礼教束缚的遵义女性耳濡目染,看到了一个崭新而异样世界,感受到文化上的强烈反差,也追求平等,倡导教育,追求社会参与,力求进步,进而掀起了妇女解放潮流,加速遵义的现代化转型。

浙大内迁与遵义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抗战时期浙大迁遵后,结合遵义经济现状与特点,充分利用其文化、科技资源优势,促进遵义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新型农业的发展。战前遵义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单一型农业经济。浙江大学内迁后,浙大史地系致力于遵义地质、地形、气候、土壤及农业经济的实地调查,编篡《遵义新志》,为遵义农业的开发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依据。农学院成立了农业推广部,在进行优质水稻品种研发的同时,加速对小麦良种的选种和推广,扩大了小麦的栽种面积,并建立了面粉加工厂;还先后进行了马铃薯、番茄的试种,蔬菜、西瓜、胡桃的育种、推广,病虫害的防治,蚕桑、白木耳、食用菌的人工栽培,特别是湄潭红茶的研制和罗登义教授关于野果刺梨营养成分的研究等,这些新品种、新种植、新发展都直接影响了遵义农业生产格局,并给遵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现代工业的出现。抗战以前,贵州“谓之为无工业区,并非过语”,近代工业对于贵州来说是稀罕的新兴事物,遵义也不例外。浙大迁遵后,加强对遵义团溪锰矿的勘定和开发,使遵义的锰矿企业(即遵义铁合金厂)很快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专业生产战略金属钛合金的企业,拥有采矿、选矿、烧结、冶炼等一溜综合性设施,其生产的金属锰是全国独家生产的短线产品,结束了中国当时必须全部进口金属锰和低中炭锰钢用于生产高级合金钢的历史。浙大师生对锰矿资源的勘定和开发,也为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浙江大学还成立遵义化工厂,利用锰粉成功研制了针状高锰酸钾(含量达99%以上),填补了我国高锰酸钾生产的空白,并获得金奖。此外,蔡邦华、唐觉两教授对五倍子的研究,为遵义第二化工厂的成立和遵义倍酸的生产奠定了科学基础。

遵义心得体会篇10

一、遵义红色资源概况

(一)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市区红色资源

遵义会议确立了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现在还保存有很丰富的革命遗存。

1、遵义会议会址

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位于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中段东侧,为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一楼一底。1955年建成为遵义会议纪念馆,1961年3月,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11月,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1993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优秀社会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9月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核心组成部分。

2、遵义会议期间、、王稼祥住处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期间,、、王稼祥住在遵义新城古寺巷(今幸福巷19号)内黔军旅长易少荃的私宅里。距会址约二千米。这幢楼房建成于1933年,一楼一底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80平方米。住在楼上左前室,住楼下左前室,王稼祥住楼上右前室。现原样复原陈列。198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同意将此处旧址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进行保护。2001年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较彻底整治,拓展保护范围,增设了、、王稼祥塑像,新建陈列展室200平方米。

3、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位于红花岗区老城杨柳街,与遵义会议会址毗邻,建于清同治5年(公元1867年)。在红军进驻遵义前是天主教堂,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砖木结构平房建筑。红军1935年1月攻占遵义后,为红军总政治部机关。1984年11月2日,邓小平题写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匾牌,现在总政治部旧址内设有遵义会议辅助陈列室。

4、遵义会议期间博古、李德住处

博古、李德住处旧址位于红花岗区老城杨柳街中段、遵义会议会址的后大门,是遵义会议纪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幢建筑占地704.04平方米,建筑面积541平方米。遵义会议期间,李德住前楼二楼通间,博古往后楼一楼北侧一间。1999年,遵义市人民政府拨款按原样修复,是遵义会议纪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遵义会议陈列室

遵义会议陈列室位于遵义会议会址后方,是一栋2层,砖混结构的楼房,周围环境优美。它是遵义会议会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陈列室内珍藏有遵义会议和红军在遵义战斗期间遗留的文物。

6、娄山关战斗遗址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娄山关,又名太平关,亦称娄关,位于大娄山脉中段,在汇川区北36公里。关口为汇川区、桐梓两县区交界处,海拔1444米。关口南北,渝黔公路盘曲于谷中,关口西侧笋子山为娄山主峰,东侧山峰俨若巨锥,名大尖山。关东制高点为点灯山。关上四周群峰插天,绝壁千仞,《明史》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二)以习水土城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馆为代表的周边红色资源资源

1、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土城镇长征街,原称"花园",长征时红三军团司令部在土城驻地,为中西合璧两层砖房,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馆名。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真实再现历史,突出表现等军事指挥家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四渡赤水纪念馆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展。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斗经历,并突出了“土城战役”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作用。整个纪念馆的布展显得朴素得体、简洁明了,凸显了“四渡赤水”的神奇。

2、“中国女红军纪念馆”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是一幢清末民初的西式建筑,位于土城黄金大桥左侧50米处,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分别展出的是红一方面军30位女红军,红二方面军(红2、红6军团)5位女红军,红四方面军8位女红军,红二十五军2位女红军的长征事迹。习水县建立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是中国惟一一座以女红军为题材的纪念馆。

3、黎平会议会址

黎平会议会址坐落在贵州省黎平县城德凤镇二郎坡52号,是一座清代中叶的古代建筑物。占地面积近1000 平方米,外有高约20米的封火墙围绕,森严幽静。政治局采纳了放弃与红军、六军团汇合,改向贵州腹地进军的主张,是长征以来党中央在重大战略决策问题上第一次接受的正确意见。黎平会议从根本上扭转了红军自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也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作了必要的准备,从而揭开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序幕。

3、苟坝会议会址

位于遵义县苟坝村四合组,为一组四合院的木结构传统瓦房,占地面积850平方米。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完善,在会议过程中成立的由、、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巩固了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地位,标志着正确主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二、遵义红色资源具有的独特优势

当年红军纵横二万五千里,历时一年零十天,其间,1934年底至1935年四月,有三个多月转战在遵义的山山水水,红军足迹走遍了11个县(区),153个乡(镇),是红军长征在一个地域停留最长的地方。以黔北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中心的覆盖黎平、瓮安、遵义、桐梓、习水、仁怀、赤水等县市的,点线结合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红军留下的红色文化遗产数量大、种类多,弥足珍贵,不可复制。不少遗址已成为贵州乃至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知名品牌。

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红色旅游资源级别高是遵义红色资源的突出优势。遵义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街、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浙江大学西迁博物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遵义县群众大会会场等 80 余处。同时,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遵义红色旅游产品和资源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投入 3 亿多元的资金修建了遵义会议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景区、天梯等重大红色旅游工程,同时,对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等进行了整修,从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竞争角度出发,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红色为先,全面推进“,三片一线,立体开发,全面拉动”的总体规划思路,即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突破乌江”等一类红色旅游产品为重点开发对象,全面推进生态旅游、国酒文化旅游、地域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发展,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遵义市人民政府提出把遵义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市更为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宇文利.当前我国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困境和对策[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