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2 23:48:40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1

下面谈谈学习最美教师的心得体会:

一、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父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最美的教师坚持朴素的工作作风,一心扑在教育事业,我们也应该做到这几点:引用衢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三句话进行了概括。第一是学习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她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学习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把衢州打造成为充满爱心,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四、学习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这曲感人的赞歌。向她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衢州两个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2

提及这些最美乡村教师,无论是身体残疾,还是在大山底下坚守了三四十年,还是自己一人扛着整个学校的担子,既当老师,又当学生的炊事员、管理员、维修工,还是为了那些可怜的孩子,错失了美好的爱情……不管是什么,他们的信念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做好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他们为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他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心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我要向“最美教师”学习: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她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把衢州打造成为充满爱心,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3

近几天,陈霞、姜文、江忠红三位老师和夏肖燕的感人事迹传遍了三衢大地,深深震撼了每个三衢儿女的心灵,他们这种平凡中见不凡、普通中见崇高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最美教师”可敬、可亲、可学、可爱的良好形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觉得“最美教师”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她们其实就是衢江区教师的一个代表,是衢江区老师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孜孜不倦形象的缩影。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学习“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起居做起,用心工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美教师”。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4

一、教学要追求形式美

形式美是美的一种特殊形态,人类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都要从形式美开始,因此,形式美在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教学追求形式美,就是形式美各构成要素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和有效组合,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外在和谐,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艺术美

教学作为科学,具有自身的规律、原则和操作技巧,蕴含着丰富的个性化、创造性和情感性,这就构成了教学活动艺术化的整体特点。艺术化的教学是在审美意识观念的指导下,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和方法进行的富有个性的、独创性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融汇了自身的知识修养、人格品质和情感体验,学生也付出了自己的情感、意志和创造精神,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一种教学的最佳境界,获得理想的教学活动效果。

教学艺术美具有较强的审美性,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能有一种美的享受。此外,艺术化的教学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交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用浓浓的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积极性,进而形成相互信任、积极进行情感互动交流的良好师生关系,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教师运用教学艺术的理念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审美素质的重要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

(1)教学设计艺术

教学设计类似于艺术设计,每一种布局、选择和组织等,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还体现着教师的审美个性和创造精神。符合审美特点的、有的放矢的教学设计能体现教师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创造力,以及其综合素质,这既能满足教师的审美追求,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教学劳动的自我价值,又能使学生进入一种科学、有序、积极、活泼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知识获得的快乐,最终有效实现既定目标。

教学设计艺术既体现人文美,又体现井然有序之美。人文美是教学的必然,也是教学艺术美的根本,教学正是在师生理解尊重的情感互动中实现其价值,使学生感悟科学的魅力,体验情意之美。而艺术化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隐形地进行教学管理和学习引导,灵活有效地处理突况,进而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并保证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

(2)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需要教师借助语言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教师应该是最会运用语言的语言艺术大师,教师借助语言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心灵之火,激励学生上进。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汪曾祺说:“声音美是语言美很重要的因素。”他说语言具有音乐性,教师可以利用这种音乐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喜欢教师和教师的教育。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富有逻辑性;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听得明白、听得入神。教师的语言要内容丰富,表达准确,有教育性,使学生在语言美的感染下形成健康的心灵世界。教师的语言表达还应具有敏捷性,在交流中能迅速而有针对性地做出反映。

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艺术的最基础、最直观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载体,同时又是教师教学理念、审美个性、创造思维的显现,对教学活动发挥美育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艺术是在教学中选择运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语言,运用多样化的语言手段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效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艺术的教学语言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提炼的语言,是富有感情、富于美感和表现力,并体现一定风格色彩的语言,它必定能够保证师生交流和沟通的顺畅与和谐。这样的语言运用于教学,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精彩的语言表述中、在饱含情感的语言激发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还给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使其懂得了怎样表达、怎样与人交流沟通,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方法艺术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组成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是一门艺术,其不仅影响到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也会作为一种激励因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不仅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科学性,更需要考虑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及其创新。

2.教学情境美

教学在追求艺术美的同时还要注重追求情境美,即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健康向上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实施教学活动所需的空间场所、情感氛围。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情感交融、思想交流、知识传递的活动,必须重视环境的作用和力量,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到学校的校园环境,小到教室的空间布置,以及师生的体态表情,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氛围,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因素所构成的空间环境和心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一大要素。

(1)校园文化

校园内建筑设施的设置与布局,校园环境的美化与绿化,各种活动的开展,校风、班风、人际氛围的形成,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它们会形成一定的校园文化,影响学生的求学之路,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形成。所以,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要注重精心创设,要追求其艺术性的展现,使其具有审美价值。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化形态,是师生校园生活的审美空间。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赏心悦目的环境易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松弛与安逸,学习生活更有情趣和动力。审美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其以直观的方式表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可以使学生心灵获得解放,精神得到升华。美的生活情境不仅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斗志,而且易于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壮的体魄,也易使学生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理念。

(2)教学活动环境

教学活动环境的创设在注重情境美的同时,还要考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有效地理解掌握科学知识,体会知识的实际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并使学生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感悟生活美、自然美和社会美。

教学活动环境对于美育活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和谐的环境能给人无言的启发和激励,使学生能正确的感知美、鉴赏美,甚至去创造美。而且环境本身也是审美对象,能直观地体现出美学特征,使师生处于和谐美的环境中,身心愉悦的教与学,以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3)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指形成的一种教学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往往会开启师生的智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此时,它会作为动力源或调剂品,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求知和研究,激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作品或作者之间往往易于产生情感共鸣,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教师投入的教、学生勤奋的学,教师最终收获希望、学生收获理想,教学的价值地位会真正体现,其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教学要挖掘实质美

教学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还要探求其内在美。教学的形式美给人一种直观形象的愉悦感受,使人在一种良好的氛围和境界中,享受逻辑美、感悟语言美、体验心灵美,从而使师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愉快地教与学。形式美是一种外在美,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通过对美的追求以达到最高境界,必须要挖掘实质美,这是一种内在美。

1.教学素材美

教学素材即为教学选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善于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选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所选的素材科学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必须兼顾。科学性意在使学生获得真知,体验真理美;教育性意在使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具有品行美;审美性在于教学素材的编排美、组织呈现美、教学文体美。这种美的追求既能使学生获得真知实学,形成高尚品德,又能使学生以美的心境观察社会、感悟人生,也能形成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学会关爱、奉献、进取。

教学素材应是来源于生活的科学知识,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易于运用巩固。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素材,学生更易于体验到其价值所在,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求知、思考和探索。教学素材一般以教材的形式呈现,教材的编排应注意艺术性,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注重教材的可接受性,学生情感的激发性。教学素材本身的语言美、情节美、内涵美的激发作用更是我们在选材中需考虑的,也是教学中应该挖掘的。美的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思考、感悟,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2.教师素质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基本素质关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及其未来发展。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教学中充分展现素质美,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教师的思想、学识、品行和能力素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高尚美德,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他们作为一个美的实在形体、光辉榜样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是最好、最直接的审美对象,也是最美好的榜样,通过教师内外合一的美好形象和高尚文明的行为表现综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师生长期的交往中,教师以其独特的文化作用与学生产生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年轻的心中播撒美的种子,催生理想的萌芽。

教师的身教作用是任何人不可比拟的,会影响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例如,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理念,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都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教学活动本身,教师作为一个影响较大、不可逾越的群体,其美的价值体现、美的行为展现、美的内涵的发挥,将是学生成长的滋养品。

此外,教师要善于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美是和谐”,这是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彼此信任、互助、激励、鞭策,教师的关怀、诚挚换来学生的激情、发展,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人文情怀和创造活力。

3.教学活动美

教学活动美首先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构思和组织方面。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学科特点,在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法选择、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教学组织要做到有序而有规则,使学生在井然有序、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去思考、讨论、探索,以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探究热情。

教学活动美还体现在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艺术,以及其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效果。如果教师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束缚,或严格要求学生而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将失去魅力。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起驾驭教学,勤思考提出有个性的观点,多实践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重合作体验友情的珍贵,将直接影响到教学魅力的展现和学生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能使整个教学充满活力,展示生命的魅力,达到预期目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活动过程引人入胜,并且能培养学生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研究能力,也易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健康奋进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和人生。所以,教学活动美具有长期效应,应设计、组织、实施好,要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4.教学结果美

各种活动在组织开展中都有所追求,都想获得成功,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作用和价值,使其更加注重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结果美就是教学要追求实质性的收获,表现为:学生获得真知实学、真才实干;身心健康、积极要求进步;具有远大抱负和创新精神;敢于面对现实和勇于承担责任;珍惜自己、关爱他人。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切实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教师典范;收获学生成长,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严谨治学,体验教育幸福。

总之,“美”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感受,是每个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也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有了美,个体才显得丰富、优秀;有了美,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幸福、快乐;有了美,社会才会和平、稳定,充满友谊和关爱。因此,对美的追求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形式美和实质美的有机融合,使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德育美学观.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一川主编.美学与美育.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 马银生.探索课堂教学的真善美.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第17卷专辑).

[4] 丁永祥.从真善美的关系看美育与人的素的提高.美与时代,2004(9).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5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入课程,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这不是可笑致之。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第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 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 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二.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大家一直都在谈: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往往在课堂中难以人为,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

1. 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我在讲授《我喜欢的交通工具》一课时,设计制作了一个样图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几何图形拼出交通工具,要求与众不同。最后,学生都拼出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从而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又讲到《帮小鸟找家》一课,我先让学生想象: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树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们经过回忆、联想后回答:没有树,小鸟就没有家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就不新鲜了,良田就会变成沙漠……然后,组织学生表演短剧——“帮小鸟找家”,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生存的环境,加强孩子们的责任感。

2.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三.改变教学方法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 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于是我就自学了几个制作课件的软件,实现自己能亲自制作,如我制作的《卡通画》、《千变万化的线》、《想象中的船》等课件,在运用中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美”,让我明白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口头讲授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所需。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2、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尝试--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 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 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4、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A,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还重视的不够。B,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综上所述,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要让美术新课程真正能够体现课程的“新”,让美术教学不断的“新”,自己还在探索的初级阶段。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研究性的美术教师,就凭认真上好课,研究教材等是远远不够的。应总结每一节课所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与同组的教师进行诚恳的交谈,计讨论课堂中细节问题,订出一个解决的方案;在网上查阅有关的材料,特别是在教育网上与同仁们来讨论有关美术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应大量的推广,在整个美术教学中会形成一个研究体系)等手段来促成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情感

作为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情感的特性,美术教学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情感特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由于艺术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发掘情感因素,并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学生情感联系和思想交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展示美术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美术教材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情感显现性,而且非常直观。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这些情感因素展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然后经过加工提炼成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让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美术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达到以情显情、以情促情、知情共育的效果。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积淀了画家对客观世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加以深入体会,寻找画家的思想情感,去感知画家对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表现的方法。教师的情感体验如何,特别是对主题的把握,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二、深入发掘美术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些教学内容本身不含情感因素。“在艺术的形式因素中,包含了大量的隐性情感因素,例如,线条的粗细曲直、色彩的明暗、构图的位置、媒介材料等等。他们直观上看不出代表情感的因素,但是这些形式因素是表达情感的语言符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形式因素的情感,使线条、色彩、构图等形式成为发掘情感的源泉,让学生从枯燥的教学内容中感受到情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一根线条、一块色彩、一条树枝、一片花瓣,点、线、面等单一形式不会有情感可言,但是它们融入了艺术作品就具有了情感。艺术的形式是内容的显现,在教学中教师给教学内容赋予人的情感,那么形式中的情感因素就会显现出来了。例如在写生山水风景中,学生可能对山石、河流、树木没有什么情感可言,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眼前景象与个人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每一事物形式中都含着美的因素和情感。这些情感是我们赋予山水、河流、树木的,在这一点上艺术是最能够反映人的情感的。因此教师的任务应当努力去帮助学生发掘艺术中具体形式上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验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等内在的情感,最终激起学生对艺术的情感。从而创造出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来。”

三、师生间沟通心灵,触动情感

美术教师是普及美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要具有重要的品质是亲和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过度的压力,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内容必须要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目的相关,才会被认为重要而热心学习。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他才能接受你的课。要达到这一目的,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走入学生中间,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角。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学生对欣赏课教学内容提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先对作品的感受自由发表评论,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参加讨论。在听了同学们的评价后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再把老师的情感感受传达给同学。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情感体验。

2、公正、合理地评价,获得学生信任

学生不管是创作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公正、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

3、倾听学生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鼓励大胆的艺术创作,获得情感体验

美术创作是情感体验的基本方式。美术创作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真实情感的体验和流露,要想把审美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创作的情境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来完成情感体验。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创作实践,在作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体验创作过程的同时感受成功的愉悦情感。教师对其创作的作品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赞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当你对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这里我只是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体会,愿同行们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7

学习张丽莉师德征文之一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学校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向“最美教师”学习活动,在校园网的内部讨论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掀起了向“最美教师”学习的热潮,老师们都深深地被“最美教师”的义举所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最美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

我认为,“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她的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我通过撰写学习心得的形式来表达对“最美教师”的敬意。我要向“最美教师”学习: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她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扎扎实实的做好为学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这曲感人的赞歌。向她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

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自觉肩负起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学习张丽莉师德征文之二

为人民教师的我,在新闻上看到了“5.8交通事故”,我心中不由得心酸,奋不顾身救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5月18日,黑河市第二小学学习张丽莉老师舍己救人的先进事迹,同时也为张丽莉老师祝福,并为她举行了捐款仪式,祝愿她早日康复。

“张丽莉老师用行动诠释了一名教师的仁爱与无私,她用心呵护关爱着学生,值得敬佩!”(征文范文 )教师们在观看了张丽莉老师先进事迹的视频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黑河市第二小学的教师的一员,我们都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是一个大集体,应该以张丽莉老师为榜样,学习她的这种奉献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听完几位教师的感想,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张丽莉的事迹已经不仅仅印在了大家的脑海中,更深深地影响了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直以默默奉献的教师,做出这么伟大的事迹。“张丽莉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她用生命诠释师德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这份情闪现出的人性光辉,穿透了灾难,也一定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黑河市第二小学吴书记表示,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人民教师一定能秉承这种无私的精神,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人民教师的我,向张丽莉学习,做为普普通通的我,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思想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真善美,我会在教育岗位上延续张丽莉精神,更加强化我们的师德师风。在这里再次真心的祝愿我们的英雄张丽莉早日康复,未来的日子会更加美好。

学习张丽莉师德征文之三

在学校开展“学习张丽莉同志感人事迹活动”中,在听取校长的报告中得知了更多有关张丽莉学姐的事迹。工作中,她对每一位学生都毫无保留的释放了所有的爱。夏天,天热,她就往地上洒水给学生降温。开家长会时给家长买冰点。冬天,天冷,她自己掏钱买来热水壶,烧水给每位学生暖身子。早上她怕有的学生吃不上早饭,就买饼干放在班级,谁饿谁就吃。每个月虽然仅有1000元的工资,她还会抽出100元资助贫困学生。太多太多让人感动的事情了,每件都深深的触动这我们的心灵。

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她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行为,值得我们全社会来学习。我们要向“最美教师”学习:

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张丽莉同志面对生死考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救助学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英雄的壮举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当代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她的高尚情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

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张丽莉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用她的全部热情和勤奋进取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师傅课堂上聚精会神,一直坚持听课5年,事发当天还连续听课两节,听课学习成了她的一种习惯。她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她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宁可放弃休息时间也不愿放弃一个孩子。在初三一次考试中,王睿同学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心情不好,她擦去孩子的泪水,像妈妈似地说:“孩子,再哭我会心疼的。来,老师帮你分析原因,咱们一起努力把成绩提上来。”一席话,让孩子心中的悲伤全部融化在这温暖中,变成了向上的动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师者对职业的热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我们要学习他的崇高思想,牢记使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学习她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张丽莉同志母亲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爸爸一个人抚养她读完大学,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她连续三年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贫困学生。由于学校维修,初三学生搬到第四中学,离家远的孩子很多,有些孩子来不及吃早饭,她就自己出钱买一些饼干放到班级。学生生病了,她买营养品去看望;学生过生日,她在黑板上写满祝福的话;学生上自习,她替学生做值日,给他们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多的学习时间;体育考试下大雨,她把自己的伞和衣服让给学生,保证他们考出好成绩;家长会天气热,她自己掏钱给每位家长买冰棍;放学时学生等不到来接的家长,她主动打车送孩子回家……点点滴滴尽是无私的爱与付出。

张老师用行动诠释了师德的真正含义,危难之中的瞬间援手,绝不是来自于偶然,来自于张老师对学生一贯的热爱,来自于她一颗善良的内心。张老师人美心更美!向张老师学习!向张老师致敬!祝愿张老师早日康复!

学习张丽莉师德征文之四

“最美老师” 张丽莉的先进事迹让人心疼,让人感动,以下是我学习她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

张丽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无声的大爱,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堪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为了弘扬张丽莉同志为人、为师的高尚品质,近日在我校教师中掀起了向“最美教师”学习的热潮,形成自觉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实践者的浓厚氛围。

一、向张丽莉同志学习,就要学习她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张丽莉同志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我们学习张丽莉同志,就要像她那样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生死考验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以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应对困难,迎接挑战。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感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创造。在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本文就情感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进行探究,希望情感教育模式能够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入手。

一、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学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情感体验和传递。事实上,教学是一个知情交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美术教学来促成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来优化美术教学,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美育的一个主要的标志就是使人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和享受,从美丽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美的主要教育任务。而美术这门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也应该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美学的感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美术作品本身就具有轻松的美感,这种愉悦的感觉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行感知的。比如说让学生来欣赏某些大师的美术作品的时候,学生从感觉器官上就能感知出作品所流露出的美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体验着美,心情是愉悦的,自然而然,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好。

二、情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高中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美术的教学中,教师要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美育工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

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相接触,把艺术与自然社会联系起来,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情感教育培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进行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线条、色彩构成的视觉与造型艺术视而不见的学生,谈何情感体验,更不用说情感教育了。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3.在推敲中,欣赏美术作品的美

在美术课中,在用画的方面往往追求“精练、传神”的特点,而画面的美感,如何才能体现出作品的优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去推敲、欣赏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功底,加强了学生美的熏陶感染。通过推敲画面而理解美,对于画家,往往很关注用画的意境美,因为它有精妙的点,即其形象而丰富。通过琢磨具有个性化的画面风格而体会美。对于刻画出的人物形态,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美感。

三、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培养感情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上,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言行也能在学生中产生很大影响。例如:课间学生见到老师会腼腆的说“老师好”。这时老师不能只是点个头或应一声,最好是热情到冲他们笑一笑,并也送上自己的问候“你好”。这样以来,学生的心里也暖暖的,会对老师更加尊重,上课时会更好的配合老师,我自己做学生时就深有感触。在平时的业余训练中,我们教师和学生一起画画时,心里不要只想着画出好的作品让学生佩服,而学生只是望画兴叹,在纸上乱涂;最好是手把手的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巧,特别是对一些专业不好的同学,别打击,多鼓励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绘画中的优点,这样学生对老师的感激远比佩服来得有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在不断的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美术理论和运用技法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身体力行,使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表率。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和学生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消除一些心里障碍,使他们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来激发学生上美术课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传授美术技法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语言、动作等,抓住时机,在不同情况下,恰到好处到进行情感投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形成积极的情感,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情感的产生是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自然感情体现,因此作为美术教师首先应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确立终身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人生观,由此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和情感,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真诚的爱护和关心。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 美术教育;情感教育;情感培养;个性发展

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

那么情感教育与我们的美术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其次,美术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陶冶心灵的过程,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与美术教学的关系相互促进的。

最后,情感教育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但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简言之,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能使美术教学内容、环境和人际关系丰富、宽松和愉快。

一、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注重个性的教育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对整个美术教学过程起着决定作用,而情感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情感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控制和稳定自己的情绪, 学会悦纳自己, 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人在良好的状态下, 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解决问题迅速, 容易吸收新成果。而当他们为自己的作品不能达到预想效果时, 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美术、对美术文化的科学认识, 以形成良好的个人心境和积极的情感, 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另一方面, 一个人如果能够较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 就能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努力。自我是认识的主体, 又是认识的客体,要自己全面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就要打破自我封闭,在美术作品中展现更具深意的内涵。

一般说来, 教师对学生倾注多少情感决定着师生的交往关系,对学生个性发 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建立民主型的师生交往关系,借助得到学生承认的个人权威来管理班级,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殊性,鼓励多样性,培养创造性;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学会与人合作,善于人际沟通。

最后,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个人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美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面对竞争、挑战和风险,要把握时机,获取成功,人们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学校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不能忽视情感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

二、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这种情感熏陶呢?

(一)把握情感教育的规律

第一,情知结合,提升情感教育的境界,让情感教育渗透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情”带“知”,又要以“知”带“情”,使两者和谐互动,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教学功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其整体效能,从而实现美术教学所能产生的认知结果和情感结果。在教学目标上,应做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要让情感教育自始至终渗透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

第二,以学生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统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激发和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竭尽全力的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第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美术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重创设美术教学的各种手段和方法,通过户外写生和多媒体设备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积极地学习情绪,诱发出对美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通过“导之以学”,教授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应用色彩,来抓住美术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的学科能力;通过“助之以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教师自身情感素养的提升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做有用的阳光。”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都决定于教师,所以教师首先应重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威信的高低。

其次,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用责任心和爱心,在美术教学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那么学生的情感教育将会升华。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最后,要提高感染力和亲和力。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情境,以帮助的态度给学生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和指导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用我们的积极情感去影响学生,产生共鸣,形成强烈的情感氛围。

(三)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帮助教师施教、学生学习,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我国现行的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美术教学内容中包含我国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美术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讲授渗透着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教师应吃透教材,领悟教材中的精神内涵,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语言传情、表情传情的功能。通过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爱憎,展示个性特征,传递教材中的情感,撩动学生的情感,波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影响教育学生。

(四)用愉快的教学氛围沟通学生心灵

当学生都具有较独立的人格,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时。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来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想表现什么内容,是美术教学的逻辑起点。作为美术教师,只有或多或少地知道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并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远及近,逐渐地接近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其次,倾听心声,教学相长。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与共同发展。学生通过沟通可以谈收获、指不足,也可以讨论一下课堂怎么上,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因为得到教师的信任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切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最后,加强交流,实现主体。学生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出科学、合理并有激励性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三、对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价值的探析

情感教育的价值,是情感教育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探讨。情感教育价值观的模糊不清,导致了人们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鉴于此,我对情感教育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情感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教育方式具有其内在价值。情感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其中,个体情感社会化,也正是情感教育的首要目标。情感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它与特定时代的社会条件与教育条件紧密相联。英国的沙甫利兹提出:“人的社会性情感是人的一种最自然的情感,有德的性情是通过教育和实践养成的。”在当代,情感教育在促使个体情感社会化上,则向着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状态趋动,其教育效果也会因之而逐步提高。

情感教育是个体生存的必备条件。而情感教育在个体生存方面的价值表现为情感教育能有助于个体所必需的情感、心理以及受它们所影响的身体方面的健康。此外,情感教育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调控自身的情感。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以在愈益激烈的生存商理论却告诉我们,控制情绪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情商因素亦具有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还可以使个体同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每一个个体的生存,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自身若能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对他人拥有“同理心”,无疑为个体的生存之路提供了一张有效的“通行证”。

结语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合情感教育,是教育者在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情感教育的现实作用不可低估。

但是,目前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尚处于初步阶段,情感教育的理论与现实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情感教育在当前的美术教育教学地位中的位置还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系统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只要我们共同携手,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情感教育无比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兆德:《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

[2] 董影卓:浅谈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发展[J].辽宁:东北大学学报,1985。

[3] 张述祖 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4] 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5] 金马:《情感智慧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6]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 汪国余:关于对发展个性教育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

[8] 王孟钧:论素质教育中的情商教育[J]. 铁路教育研究,1998。

[9] 王玫:《创造型教育与情商培养》[M]. 西北高等教育,1999。

[10] 董学文:《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1](捷)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2](意)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13] 刘建勋: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14] 郭志平: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科教文汇,2007。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感培养;成功体验;艺术灵魂

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如苏藿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校的任务在于:把美感和许多世纪以来创造的美变为个人和人们之间道德关系中的审美素养。”那么,在美术教学的中如何去做,心理学家说过:“教师应当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养情感的园艺家,而不是一个冷淡无情的教书匠。”由此,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学习的情感环境便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以下是笔者从教余年之所悟,提出来与同行共勉。

一、培养兴趣,激发情感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要素,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内在的动力,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美术教学、美感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情感,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激发情趣的教学情景

大自然是培养情感的最好导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多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对自然的写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热爱生活,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同时还要通过语言、演示、图片、录音、电视等方式,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自然环境是引发学生丰富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引起他们的联想,从而激发他们特定的情感,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学生不同情感活动。

(二)要挖掘教材中的美

美术教材中的作品,对学生来说,仅是一幅幅陌生的画面而已,要循序渐进地向他们展示教材内容的美,从造型、构图、内涵多方面来讲解,使学生体会其中寓含的深层的美,是美育不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每个学生内心深处,触动他们的心弦,引导他们去思想、去领悟、去深思。美育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可量可算的,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感,爱美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要实施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在美育中是尤其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高尔基说:“不爱孩子,就不可以教育孩子。”苏联斯卡特金所言:“教是要用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教师要真情的爱学生,使学生有亲切感。反过来,“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接受教师的引导。这一点,在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感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需要一种心理相融,感情相通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向教师敞开心扉,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美育的引导,激发爱美情感。

二、培养积极情感,提高审美热情

美术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有激情,一切才有可能。”教师要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来求得共鸣。

(一)减少学生心理负担是培养积极情感的前提条件

青少年学生随年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患得患失、胆怯、自卑、对立性等心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还把目光放在学生成绩上,对于美育工作者来说,更不能盲目扼杀学生的天性,不能盲目地说这个学生画的好,表现得不错,而另一个学生画的不好。应该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自身所长,给每个学生以充分发展的自由心理空间,给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减少刺激,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其思想境界。教师也可因材施教,发挥他们每个人的特长。从而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美育潜移默化地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只有源于此,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全身心

地进行审美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理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种接触中,教师效应无疑是最深刻、最具影响力的,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以及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

(二)用教师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望,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的感性特征,决定其必是有感而发。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有这种热爱美的强烈感情,才能够不断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为之动情,激起内心深刻体验,产生一种移情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自己对艺术的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使针对学生的感情培养和情感教学起到连续的滚动作用。

(三)培养“童趣”是培养积极情感的捷径

儿童对什么都是好奇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充满诱惑的。在美育教学中学生的心态如儿童一样,心无杂念,有的只是对美的好奇、发现和探索这种最基本的求知欲望。体会这种心理心态,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自由地联想、创新。比如说在黑板上画个圈,幼儿园小朋友会七嘴八舌地毫不思索地说是个太阳、是个地球、月亮等等。而对于中师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十分谨慎地说是个圆形,而绝大多数不可能或不敢想象成其他的物象,原因就源于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接触、影响和进步中,学生的思维已经被知识、表象禁锢起来。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很好地解放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想象。想象是创作的翅膀,是培养童趣的关键,对培养积极情趣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

三、稳定情感,创设美育氛围

中师学生是好动的,兴趣广泛的,而美育又不是一日之功,它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所以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稳定学生的情感,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美育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持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