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28 20:27:31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1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一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论更是涤荡着我们的心怀。8月,我来到民乐三中参加体育教师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是在,孩子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自已要进步,要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就要去学习的念头来到了这里学习。

首先,李老师对课程改革做了回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面对社会的发展,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后,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构建以及编写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行为的区别、评价体系的变化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讲解。

其次,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当前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利与弊等。重点证讲解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

再次,由学院的高中语文教研员杨翠玉老师,讲解了关于体育课的教学反思的写法,并要求教师们动手写一写,举例说明了课改的关键是什么,教师角色转变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重点讲解了,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本质的东西,论文的抄袭性,要有自已的独立风格,个性,和实效性。

培训的刘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风格各异的体育实践课。张老师的亲和力、林老师的严谨、李老师的优美姿态及王老师的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表达了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技能技巧教学。所谓“愉快”就必须先“痛”而后“快”,否则谈何“愉快”!

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老师的举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我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和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去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虽然身体很累,但留给我的收获却是无穷的,头脑是充实。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的乐趣,也对教好新教材充满信心。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体育又有了新的熟悉,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轻松地学、快乐地练、主动地思考。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二

前几天郑州市教育局给全体的体育教师业务培训,王局长亲自主持,张局长作了重要的发言。这次学习感触颇多,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先说一下张双利局长的讲话。我总体感受就是:发自肺腑。姑且不谈论局长的专业情况,就从他的谈话就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积极向上、责任心强的好领导。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局长站在为全体学生根本利益、人生发展的高度去谈论这次培训。我觉得很实际到位,需要我们每个一线的体育教师深刻的反思!

其次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让我从中受益非浅,解决了不少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或不懂的东西。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赫海涛老师的田径裁判知识。讲的具体到每个人的分工,还用了许多大型比赛的具体实例说明,形象生动、易于识记,在平时教学工作中,针对学校的运动会让我们有了大概的轮廓,虽然是基层的小比赛,我们也应该做到认真细致、具体到位,只有这样不断的积累,我们才能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听了赫老师的讲座后,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必备要素,只有不断的充电,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就是篮球的裁判培训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裁判有时候更新的很快,每当遇到大型的比赛,出现有争议的时候,心里总是那么的不坚决。原因就是对规则的拿不准,吃不透,总是似是而非的。这样时间长了,也就越差越远,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教学也会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次的培训把平时的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加以清晰化,明朗化、规范化,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需要教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把平时的体育课当做是自己不断充电的过程,认真去研究每一位学生,“找己不足、扬己之长”,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争取师生共同进步。

二、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体育教学的中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课时目标一定要明确,甚至是每一节你要干什么一定要清楚,让学生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一定要具体,只有做到事无巨细,教学实践才不盲目。

三、灵活运用资源。把现有的资源和周围的(学生及生活中)资源加以利用,力求普遍化,多强化,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素质提高了,什么样的运动孩子们都能够灵活运用,否则再多的都是空话!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2

论文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未来的持续发展。目前,英、美、澳印等国,逐步形成了职前培养、导师制、校本培养和在职培养等模式,逐渐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表现出培养方式灵活、内容多样化与现代化、开放性的培养网络体系建立、建全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监替机制等特点。

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对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高校教师的素质。深入了解和研究国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及其特点,有利于把握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国际背景和走向,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参考。

1美、英、澳、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所谓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是以高校青年教师素质为中心,安排科学的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有:

1.1职前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新教师熟悉学生需求以及就职学校各方面的政策、程序和课程安排,使新教师顺利融入到工作岗位中。不同国家的高校青年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式也有所不同。

美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通过未来师资培养计划、研究生教学机会项目等项目进行。1993年起,由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和研究生院委员会联合发起‘未来师资培养计划”。该计划一般以一所博士培养学校为核心建立合作小组,合作者包括综合大学、四年制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让博士生参加合作学校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履行教师的职责。另外,还会选派学科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导师在小组活动中就教学、科研和职业责任等方面给予指导。m此外,不同的学区还会有不同的高校教师职前培训计划。例如:弗罗因威尔斯学区一般在新学期开始前举行新教师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组织一次巴士观光,由学区的主管人员向新教师介绍学区的文化;课堂教学示范,与优秀教师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的专业援助日,教师间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交流心得;一次培训毕业午餐会等等。

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高校教师职前培养的顺利进行。1991年,教育和科学部发表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以学校为基地的职前师资培养》报告。1992年教育和科学部在《教师职前培养改革》中提出了27条教师基本技能及其对各项技能的鉴定方法,操作性较强。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发表了《教学:高地位、高标准、职前教师培养课程的要浏文件,规定了授予资格证书的标准以及关于职前教师培养课程的要求等。2002年颁发的筷国合格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职前培训要求》,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标准。

2002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一种值得关注的道德—对新教师的有效计划》,其中用“职业经历”代替了“实习”,把“职前经历”纳入整个职前培养计划中,并且在不同的学校环境和学生群体中进行“职业经历”训练。高校与学校、学校指导者和高校教育者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学校指导者具体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者在某一阶段的“职业经历”结束后,通过研讨会等形式让学生反思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反思的结果是继续专业学习的起点。

1. 2导师制培养模式

导师制于14世纪初在英国高等学校开始试行,但一直并未得到发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重新在美国兴起,80年代蓬勃发展.目前,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己成为欧美国家广泛推行的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及程序,选择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及业务水平,事业心及责任感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尽快站稳讲台的一种教师培养制度。导师制既可以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和作用,又能帮助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和谐教师集体的形成。

在美国,“导师制”是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组合,教学技能的掌握是其内容之一。导师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外校的,甚至是高校以外的。美国大学协会盯博士生到学院开展教学观察与交流活动”项目,其核心的方式就是‘导师制”。美国高校实行教授终身制,这一制度对导师制的实施很有利,对助理教授与副教授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使得这些教师对提高业务水平的要求既迫切又主动,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指导者或合作者。在英国,学校会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其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日常的监督和辅助。

1. 3校本培训模式

各校具体情况的差异性是校本培训模式存在的重要基础。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一般是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理念,把高校教师所在的学校视为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反思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是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目前,美国的很多高校通过设立教师培训中心为教师提供广泛帮助。如得克萨斯州的大学一般会有教学技能培训中心,指导和培训新教师掌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在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英国的一些高校陆续建立起校本大学发展中心,部分大学还拥有校本大学发展中心网站。牛津大学的学习进修研究中心是专门教师和所有职员提供各种有关教学研究方面培训的机构,通过课程、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校园网站上有针对新教师岗前培养的网页,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涉及岗前培养的活动安排、课程设置、培训考核等多个方面。

1. 4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模式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快、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一次性、终结性的教育很难造就优秀的教师。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已经成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一种发展趋势。

早在1944年,英国政府经过调查发表的题为傲师和青年工作者》报告呼吁为在职教师提供“充电课程",1972年的《詹姆斯报告》建议所有教师在每七年服务期中至少有一学期带薪培训的假期,并尽快将此标准提升到每五年一学期。每所学校都设有一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规划和启动在职培训和支持新教师计划,成为学校和其他合作机构之间的纽带。此外,英国各高校的委员会要求新教师必须通过三年的试用期,边工作边参加有关教师培训课程的学习。

澳大利亚的高校对教师的培训除通常的学术会议、研讨会、各种培训班等形式外,为发挥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许多大学还经常进行新知识和新仪器设备的原理、功能和使用的培训。另外,还经常对青年教师进行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基金申请书以利于获得基金的培训,以及如何将自己的研究与工业化相联系的培训等。

1986年,印度公布了教师在职培训行为纲领,分析了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规定在职培训是经常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进入21世纪后,提出了在职教师培训较之职前培训更具备现代特性,具有互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和普遍性等特点。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在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100%的财政资助下,几乎每一个邦都建立了设在某所大学的学术人员学院,为大学和附属学院的教师提供进修课程。学术人员学院的创办是印度高等教育中教师提高的新文化,是一种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革新。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多年来,各国已经逐步探索职前培养模式、导师制培养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在职进修和继续教育模式等等。尽管各国国情不同,采用的培养模式也有所不同,但比较发现,各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呈现出共同特点。

2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2.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培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上述国家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都得到了法律、法规的支持。近年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英国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调查报告对教师的专业标准、职前培养、在职培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认为参加培训是教师所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样,一方面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1978年印度的一份政策性文件《师范教育课程:一种框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置身于社会生活环境之中,通过能动的交互作用,不断地拓宽视野,从而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强烈社会意识的教师,该文件标志着印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正式形成。1985年的《全国教师委员会报告》,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对教师的使命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1998年,印度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

此外,很多高校也积极出台了很多关于教师培训的规定。1994年的哈佛大学出台了培训新教师的规定,要求学校所有的学院和教学项目必须开发培训计划,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专项培训。耶鲁大学则根据新教师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培训。

2. 2教师与学校的未来发展密切相联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于二者的有机结合,澳大利亚高校采用的目标管理模式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成功地结合起来,教师所属部门参与教师自身制定的培养计划,并反馈评价与意见:除了一般意义的岗前培训,还会对新入校的员工进行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学校定位和学校历史与文化的培训: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馈给教师,针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英国高等学校普遍认为:员工发展培训是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高校都将员工发展问题列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一般在人力资源部下设有专门的机构sddu来开展员工发展培训工作。兰卡斯特大学时教师发展培训委员会”每年要召开5次会议,确定教师发展方向制定政策措施;每年3次教师培训计划。

2. 3培养内容与方式多样化、现代化,形成了完整的教师培养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定期举办多样的活动成为重要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成为了培训的重要内容。在英国高校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了教学素养修成、学科专业水平提高、教师个体发展等内容。而培训的主要方式有校内办班、校外办班、业余学习、脱产学习等。此外,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是一项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都是这个系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科学、合理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网络体系是必须的,同时各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计划、完善的管理办法,以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系统化。目前,在英国设有全英国范围的“大学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各地区也设有相应的“培训联合会”,高校设有“培训委员会”,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师培训网络。英国大学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为大学教师培训设计很多课程,并出版大量专业的培训教材。

2. 4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修

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印度为激发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政府将教师是否接受培训与晋级加薪联系起来,要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例如,讲师晋升为高级讲师,必须按规定期限参加过‘定向课程”和“进修课程”各一次,或参加过由大学拨款委员会规定或批准的其他水平相当的继续教育课程;在高级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时要按规定期限参加2次进修课程或者参加过由大学拨款委员会规定或批准的其他水平相当的继续教育课程。美国的高校建立了各种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奖金和学术休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校方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澳大利亚的联邦政府还会为不同的青年教师群体提供不同的资金资助。

2. 5青年教师培养监督机制的建立

完整的培养体系需要必要的监管机制。监管部门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保障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培养的质量进行监督。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3

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长远的工程,我们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把“要我学” 逐步转变为“我要学”,扎扎实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英语教师培训个人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教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一两个月的英语培训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心理感触。

一、感受温暖

欣欣教育基金会对我们学校的资助让我心存感激。我个人得到资助参加欣欣英语培训,欣喜之余更是感受到被关心的温暖。要知道我是非英语专业的农村英语教师,之前没参加过有关英语方面的任何培训,几年来进行英语教学犹如闭门造车。随着城市英语教育教学的积极开展,城乡英语教育教学差异急剧加大。意识到了这一点,心情无比压抑。欣欣英语培训对我而言无疑就是雪中送炭。在培训典礼上,得知是一些退休的古稀老人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我们学习,更使我震撼,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自那时起这种感动便融入到我的血液里,一直激励着我积极奋进。

二、净化心灵

参加培训之前的我怎么样呢?现在回想一下我都很不理解当时的自己。简单的说,工作中就是心焦气躁。自己教不好英语就抱怨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英语课上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极其严厉,对自己英语口语苦练却没进展相当烦恼,总想放弃……总之,自学英语和教英语都开始让我感到厌烦。偶尔听一节市里英语公开课更是让我垂头丧气,情绪低落地回到学校。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是不想教英语。借口就是“我不是英语专业,教不好英语。” 我也很努力地备课,讲课。但是一节课下来我和学生都很累。我总是牢骚满腹。

清楚的记得年长的李先生不辞辛苦地陪我们一道上课学习,费心地为我们提供英语口语学习资料,即使是瓢泼大雨也不能阻止他准时来到我们的晚课亲自教我们英语口语。年青的victor想办法教我们英语教学中用得到的游戏,晚课教我们口语,休息日到宿舍和学员们闲谈,使我们了解到一些美国小学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感受到了这个从小接受美国教育的年轻的美籍华人高尚的思想情操。victor来到欣欣3班,当晚就到我们晚课上辅导我们英语口语,晚课结束时脸上和胳膊上被蚊子多处咬伤,第二天严重发炎,很长时间才痊愈。为了帮我们他克服了很多困难。更不用说杨先生和李先生的儿子,以及欣欣4班那位年长的女士对我们大家的帮助无不尽心尽力的。还有我们在培训期间收到的来自美国的英语图书,培训结束时获得的成套的英语碟片(我带回到学校用于教学)。

回首两个月的英语培训,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学会反思自己的缺点,也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培训志愿者求真务实的精神,让我明确我人生追求的目标。

英语教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二延安市委、市政府为了提高延安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在他们的高度重视下,在延安市教育局的认真组织和精心安排下,首批全市选拔的237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歆语工程”延安教师培训活动。此次培训历时35天,老师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学习,圆满地完成了此次培训任务。现将本期培训的各方面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前后分中学和小学两部分进行。来自19个县区(校)的178名初高中英语教师(其中初中64人,高中114人)从 7月26日到8月7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接受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全员大课堂和分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学员们先后听取了陈琳、刘兆义、褚金丽、袁昌寰、钟淑梅等19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共115场。授课涉及了任务型教学、英语语音知识、语音与演讲、论文写作,校本科研与案例、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中学英语阅读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文化与教育等多个主题。

8月8日到8月26日来自全市十三个县区(校)的59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北京大学圆明园校区接受了为期19天的全封闭式培训,即tip模式,主课程包括preparation manual, tip alpha,15 lesson plans, 50 ideas,100 ideas等。在本次培训过程中,延安市教育局与外研社培训部采取双向管理模式,具体措施是:延安市教育局派一位驻京长期管理人员,负责所有参训教师的学习、纪律和生活管理,外研社培训部则主抓教学管理。通过本期培训与实践,这种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期延安的“歆语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二、培训特色

1、领导重视

7月26日上午八点三十分举行了开幕式。在开幕式上,延安市冯市长在学习、生活、纪律、学业成果等方面对学员作了要求,同事对本次培训给予了很大希望。学术界权威陈琳教授从教育政策到教育改革、从基础教育到教师培训、从外研社到韵语工程,在这些方面作了重要发言。市教育局郝局长、外研社的领导在开幕式也讲了话。开幕式后,延安市教育局杨处长、高科长和延安市教研中心张主任陪同冯市长亲自去教师宿舍了解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外研社商议,为宿舍购置风扇和降署药品。在培训的过程中,延安市教育局领导也多次过问培训进展情况和教师的学习生活状况,他们为延安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

2、安排精细

培训部在高温天气为教师购置了风扇、降暑药品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培训过程的管理中,他们也很关心老师的衣食住行。外研社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非常关心和照顾,还有张子衡、居润芳、张迪等13位优秀志愿者的无私帮助,才使本次培训能够进展顺利。

3、形式灵活

本次培训地点集中。中学培训集中在北京外语学院的东院和西院进行培训,小学部则集中在北京大学圆明园校区接受封闭式培训。在课程设置、主题选择、授课方式等方面均灵活多变,使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4、专家优秀

在北京学习的这段日子,我们有幸聆听到了著名教育家、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理事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全国首套新课标“一条龙”英语教材总主编陈琳教授的讲座,及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核心组成员刘兆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褚金莉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特聘培训专家任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大附中网校首席教师,著名高考研究专家范存智等教育专家的讲座,他们耐心的多角度的解答了我们在教学一线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5、成效显著

本次培训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语言教学的新思维。所有课程都突出了教育理论与教学课例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师生互动相结合这三个特点。我们的237位学员除了修完所设置的课程外,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业成果。培训结束时,对所有教师学业成果进行认真评比,并录制了92位优秀中小学英语老师演讲,这次培训中收集的演讲稿、体会、论文和学习总结共计711份。

三、改进建议

通过本次培训实践,虽然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培训任务,但根据过程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几条改进建议,希望能引起延安市教育局和外研社培训部的高度重视,以便优化下期培训效果。

1、建议实行小班授课

大班授课或讲座不利于语言教学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所以建议在以后的培训中实行小班授课的方式,建议以20人编班为宜。

2、合理设计教学计划

在注重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同时,建议将培训课程按照“专业回炉”和“教学技能”两大块设计课程,在专家的选择方面最好考虑教师的实际所需。

3、科学安排培训周期

短短十几天或二十天的培训,要真正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还是很困难的,培训时间分配到每个月,进行长期培训,这样就能把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

4、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建议培训的时间避过每年的高温期(7月8月)和高寒期(1月2月),另外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适当将寒暑假还给平时忙碌的一线教师,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真正做到工作和生活两头兼顾。

在这次培训中参训教师励学上进,聆听教诲,科学教学理念的学习将标志着我们延安市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又将上升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这次培训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及外研社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圆满的成功,感谢他们!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教法,踏实工作,为推进延安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英语教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三为了使我们这些新教师们能尽快适应和提升教学工作,教育局特地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这次新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包括对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法学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能够参加这次的培训,我觉得很荣幸。

课程多、时间紧,研讨和交流的机会很少,但是通过培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因此学习至关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最先进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只有不断学习,全面普及知识,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加强才能适应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教育的振兴已成为全民族日益迫切的需求,教育应更好地担负起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青年教师更应成为这只队伍的生力军。

这几天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有很大的收获的。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这次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培训中的指导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第二,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最后就是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针对自己的岗位,岗前培训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老师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小学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培训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次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

除此之外,众多培训指导老师一再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上好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我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

在这次培训中,各位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4

一、目标任务

以校长、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校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完成不少于6000人的年度培训计划,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二、培训项目及内容

1、校本研修专家和引领者培训。按照省教育厅及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今年重点进行市、县(区)两级校本研修“专家”团队和“引领者”培训,培育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和骨干队伍。计划分两个层次进行培训:7月下旬选派50名校本研修骨干外出培训,培训周期10天,培养市级校本研修专家团队;8月上旬邀请专家来培训校本研修业务骨干300人,培训周期10天,培养县区和学校校本研修指导专家队伍。

2、初、高中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培训。7月下旬邀请中考、高考学科专家名师(英语学科除外)来延进行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培训,计划培训640人(高中8个学科320人、初中6个学科320人),培训周期10天。

3、初、高中管理人员高级研修培训。7-8月组织各县区及直属中学管理人员(包括教学主任、副校长、校长)分两批共60人外出参加高级研修培训,培训周期30天。

4、骨干校长、园长挂职培训。与西安高新区教育理事会合作,进行校长园长挂职培训,第一期3月份选派8人(高中、初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各2人),培训周期5个月。第二期10月份选派8人,培训周期5个月。

5、班主任业务提升培训。为全面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综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8月中旬邀请专家团队来,组织举办一期班主任培训班,计划培训200人,培训周期7天。

6、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7月下旬在组织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200人,开展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培训周期15天。

7、现代教育技术骨干培训。为全面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计划选择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所,每校1名电教管理人员或学科骨干教师,共100人,6月和10月分两期外出培训,每期50人,培训周期30天。

8、“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按照省教育厅“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要求,组织开展市级“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活动,缓解基层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外出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和经费不足难题。10月份从市级名师专家库抽调中小学33个学科(高中12个学科、初中12个学科、小学9个学科)共100人(名师、省级教学能手、教科研专家),选定3个县(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县(区)3天,培训教师5000人。

三、组织实施

1、市级校长(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具体由继续教育科牵头负责,规划与资金科、基础教育科和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电大、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等相关单位配合实施。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5

1.师资队伍不稳定,缺乏职业认同感与荣誉感青年教师教师大多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受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的方面的压力。同时,他们还承受着学历、职称晋升、家庭各方面的压力,而在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远远无法与普通院校相比较。这种现实生活的重压,使的青年教师难于安心教学,有的甚至把民办院校作为一块跳向公办院校、事业单位的跳板;有的甚至在外兼职,把本职工作作为兼职来作。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

2.科研能力薄弱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受其办学性质的影响,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学校的内涵建设,导致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薄弱;有部分民办本科院校更是为节约成本,一味增加教师课时,而导致青年教师无暇顾及科研。再者,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起步晚、学术气氛和科学研究氛围不浓、学术会议的平台和机会较少等条件的限制,青年教师鲜少有自己的科研成果。科研能力薄弱及科研成果稀少,直接影响了教师职称的评定。许多青年教师更是因为做科研难,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情绪。

3.教学经验的缺乏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职称不合理的现象。为在短时间内改善这一局面,高校往往会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来解决。而引进的这部分教师多以刚步入社会的博士、硕士为主。他们普遍具有高学历、思维活跃、理论基础扎实的特征。但他们大多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缺乏高校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课堂的驾驭能力及授课方式等都有待提高,同时缺乏高校教师教育管理经验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即便是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也总感觉教学“力不从心”,无法将所学知识尽数传授给学生,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评教”这一环节中,往往无法得到学生的肯定,实现不了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影响了青年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自我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由于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找不到成就感,自我价值无法体现,而影响青年教师对教师岗位的坚守。

4.青年教师缺乏个人发展规划培训是青年教师自我提升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师通过平台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及课程。但部分青年教师受教学任务重、家庭需要、时间、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在选课过程中缺乏规划,只为拿到学分,完成听课任务,对自身业务发展需求不清晰,存在“盲修”的现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师发展中心针对在教师素质与能力培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认真探索如何化解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负面认知,转化为教师真正产生“自主”培训的需求。通过实践努力构建一套适合该院校发展的培训体系。一、加强师德教育,职业归属感的培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在分析青年教师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归属感的培养。一方面在青年教师入职培训中,加强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及学校发展规划、师德等方面的培训,使青年教师在进校时就能充分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机制,如师德考评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进修、访学等,以此来引领青年教师安心本职工作,潜心教书育人。

二、加强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该院校修订并完善了《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的实施办法》。通过以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培养青年教师,明确青年教师参加助讲培养的任务是必须的,同时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是,就课堂教学、课内外辅导、学科科研、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开展培养。培训期满后青年教师以示范课、汇报课等形式对参与培训的青年教师进行考核,各二级学院结合本部门的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特色,有的放矢地制定计划,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配备对应的指导教师,并对青年教师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工作,通过指导教师的“传、帮、带”示范作用,各位指导教师深入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环节,扎扎实实指导青年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

三、从青年教师实际需求出发,设置培训课程

1.开发选课系统。该院校在教师发展中心网站上连接选课系统,为教师提供最新的培训信息。通过教师自主选课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避免盲目性,被自主性。

2.在培训课程的选择上,除了在主题选择上做到更贴近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外,还采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3.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小型的“教学沙龙”、“工作坊”“、午餐会”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方式。该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不定期的邀请校内外专家就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与指导,如“在课堂上如何更有效的提问”“、如何有效答疑”等主题,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四、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该高校以构建“三级三本”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为抓手,做好各级的培训,为青年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青年教师发展的外因问题。“三级三本”培训体系是指学校-二级学院-教师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分为上岗期、培育期、发展期、提升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定义及目标要求如下:(1)上岗期教师。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以取得教师资格证与教学常规培训额外抓手,使上岗期教师站稳讲台,逐渐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2)培育期教师。任教不足三年以及初次职称评定前的教师。以助讲培养制为抓手,重点做好师德、教育理念培训ゆ教学技能培训工作,让培育期的教师站好讲台,逐渐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3)发展期教师。初次职称评定后至副高职称评定前的教师。以优质课堂创建、课堂教学改革与科研意识能力培养为抓手,让发展期的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并进,教书育人齐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4)提升期教师。副高职称评定后的教师。以优质课堂创建与获得指导教师资格为抓手,帮助提升期教师取得正高职称,并成为一名教育行家。根据三个层面的不同要求,各级有相应的任务,每个层面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内容、形式,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与提升。通过“三级三本”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的创建,有力促进全体教师政治思想素质与师德水平、业务水平、教学与管理能力以及学历与职称的全面提升。

五、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为指导,做好职前发展规划,避免职前倦怠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6

对外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不无借鉴意义。具体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在职培训的组织管理已逐步形成制度化和标准化。许多国家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纷纷把教师在职培训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如日本的《教育公务员特别法》中第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为尽其职责,必须不断地努力研究和参加在职培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以脱产进修或在职长期进修”。英国政府在1972年的教育《白皮书》中规定教师工作7年以后,可进修一个学期。 前苏联和朝鲜规定,教师在工作5年以后,可根据需要到指定学校, 接受半年或一年的培训;法国规定,现任教师如欲取得另一种或高一级的任教资格,不能通过晋升途径,而必须通过国家或学校的招生考试,重新进入某一类学校接受培训,从而获得相应一级的任教资格证书。此外,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并通过各种途径使其制度化,以保证依法实施。

(二)在职培训的目标确立具有多样性。由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状况各异,致使在职培训的具体目标也各有不同:1、学历培训, 使未达到规定学历标准的教师,通过培训达标。学历培训还包括“学位提高培训”,即教师通过学习若干门课程,积累足够的学分,就可取得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2、对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培训, 使其教育教学能力得以提高。如日本规定,新教师从录用之日起就要参加一年的实践研修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兼职进行,具体包括校内、校外两个部分。在校内,新教师既有教学任务,又要担任班主任,每周有两天参加科研活动,同时还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予以帮助指导;在校外,每周有一天研修活动,每年不少于30天的培训。3、为教师补充、 提供与其所教学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4、帮助教师总结经验, 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加以改进和交流推广。如英国、德国通过组织教师听课、观摩、讲解优秀教案,研究探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进修教师之间能够交流切磋,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5、指导教师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如美国的大专院校为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开设了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理论课,使其在知识结构上得以拓宽加深、完善更新。培训目标的多样性既有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提高,也适应了教师的不同需要。

(三)在职培训的机构设置具有开放性。本世纪60年代以前,许多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大都是由实施职前教育的师范院校来完成的。近年来随着对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普遍重视和科技革命不断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设立各种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机构。如美国的主要培训机构有下列几种:1、大学研究生院。 它包括夜间制、季节制、函授制等各种班级,使培训教师获得学位。2、 暑假学校。为便于教师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暑假参加培训学习。3、 教师中心。它兴办于60年代,这种中心介于教育行政机关和中小学之间,不同于普通师范院校的在职教师培训机构,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有这种机构。到80年代中期,美国已有这类中心约5000所,其主要目标就是对所有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研究教材教法,以应付课程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教师中心一般不采用开设课程系统讲授的形式,主要是举行专题研究、课堂教学观摩、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或短期训练班及选编印发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等培训形式。另外,师范学生也可以在中心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得到正规的实习训练。4、推广讲座。它专门为培训教师而设立,通过聘请一些教授讲学来指导学区内的中小学教师。印度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机构有十几种之多,其中包括:1、扩大服务部。具体有扩大服务组和扩大服务中心, 其工作受到印度国家教育学院理事会的监督。2、继续教育中心。 这类中心由条件较好的大学、培训学院组建。3、地方教育学院。 它们除了担负综合学校教师的职前培训之外,还负责对所在地区的综合学校教师、督学、行政人员进行在职培训。4、邦科学教育研究所。 其主要任务是为教师举办研讨会、讲习班等。5、 印度教育研究与培训全国委员会所属师范教育部。这个机构指导邦教育学院更新课程、开展定向培训、举办校长培训研讨班等。 6、函授部门。主要负责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在日本,全国各县都组织了“新任教师班”、“任职5年教师班”、“任职 10年教师班”等。再如德国,它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教育由各州文化教育部管理。从纵向来看,教师进修可分为州、区、县、校4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设有教师进修的专职业务机构——教师进修学校(院),负责本地区的教师进修活动。从横向来看,德国的教师进修已达到了社会化的程度。许多国有、私有企业、文化事业单位都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培训教师或提供教师培训场所的义务。如慕尼黑博物馆中心依照洲文化教育部的指示,承担着培训历史教师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其管辖的地方博物馆都要按州文化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定期向教师和中小学学生开放。各工厂、企业都为教师进修提供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操作的设备及场所。正是由于各国培训机构设置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成为现实。

(四)在职培训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目前,各国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日趋灵活多样。如日本政府对教师进修采取如下方式:1、在工作岗位上进修。主要指各学校安排的进修活动, 有个人进修、教研组进修、全校研修、校外参观等。2、 县和市级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各种进修,具体有基本进修和专业进修两种。3、 脱产到教育大学进修。4、文部省组织的进修。 由各地教育委员会推荐校长参加进修,期限为数日到一个月不等。5、出国进修。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文部省和各极教育委员会派教师到国外进行为期2—3个月的短期访问学习。另一种形式是长期出国进修。美国、加拿大、法国等一些国家,大多采用集体辅导研讨会、教学演示、学科研究、交换教师及电视教学等培训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

(五)采取各种鼓励性措施,使教师乐于参加在职培训。为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并取得好的成绩,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比如美国的各个学区和校内管理者都采取了多种鼓励性措施,在达成在职培训管理目标的同时,使教师个人的需要也得到满足:第一,在职培训与取得学分、学位、更换教师许可证、提薪等直接或间接相关。第二,通过一定的在职培训,使其行政职位得以晋升。第三,积极参加在职培训是成为终身聘用教师的前提条件。此外,在职培训的费用由联邦州、学区和教师共同负担。美国政府每年约提供给每位教师选修一门课程所需费用的一半。日本在《教育公务员特别法》中规定,“对教育公务员的进修要加以奖励”。在《改革教师培养与资格检定制度》中还规定了在职教师进修提高晋级制度,如:大学本科毕业有学士学位的“标准级”教师,教龄满3 年并在进修学习中获得15学分以上者,可晋级为“特修级”,工资随之提高。国家对各部、道、府、县各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的进修活动给予特别经费补助,教师在进修期间享受奖学补助金,学完后,根据学历及学习情况晋升工资。德国为进修教师提供良好的进修条件,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还发给进修教师路费和途中津贴。法国对不脱产参加培训的教师还设有超工作量补贴以资奖励。总之,通过各种鼓励性措施使教师得以实惠,并向教师展示了期望又可及的美好前途,从而使在职培训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正朝着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培训目标更加侧重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教师只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就自然会把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因此,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给教师增补新的书本知识、甚至是硕士、博士学位课程。但现代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创造的志向、广博的知识、很强的自学能力、高度发展的智力和牢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要从为教师不断地补充所教学科的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转向侧重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策略的研修和锻炼,指导教师学会运用现代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现在许多国家在职培训模式正在用“以学校为中心”取代“以课程为基础”,提倡教师培训中心要面向中小学,深入教学实际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形成教育技巧,改进教学工作。

第二,培训内容更加侧重于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教师在职培训的灵魂。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不仅要给自己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达到会用、善用其所学。如果这两方面的目标都能实现,则在职培训就会成为教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能源”。反之,它将被教师视为“沉重的负担”。因此近些年来,各国都努力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教师参与培训课程及内容的确定,并将中小学教师非常关心和感兴趣的、从教育教学中提炼出来的专题性强且有应用价值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认识。同时,一改坐而论道、经院式的授课方式,力求学理论、用理论,着力于指导教师运用学到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7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特色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具有独立严格的师资培训标准,即培训与鉴定(TTA)培训包、TTA四级证书以及专科毕业证书,包括8个能力模块和55个能力单元。其宗旨是使未来的或者在职的职业教育教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在技能鉴定和教学活动上的具体要求,指出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标准,为职业教育的在职教师提供了进修指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的发展不强调学历和职称,主要是鼓励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够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职业技能。职业院校的教师每年都有两周以上的进企业学习的机会,从而能够保证职业教育的教师更新自身的实践知识。针对兼职教师和有志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TAFE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标准,进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培训。此外,澳大利亚政府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进修和福利等方面也有明确规定。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 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澳大利亚TAFE学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主要包括职前和职后两个方面的培训,职前培训的目的是为职业教育补充专业教师,而职后培训主要为职业教育提供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形成完善的职业教师培训体系。澳大利亚TAFE学院关注职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教师的多种能力,通过培训使职业教育教师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能够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具备计算机运用、项目管理以及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澳大利亚对TAFE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非常关注,意识到师资培训在提高TAFE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每隔三年,澳大利亚政府都会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行评估,对没有满足教师资格标准的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顺利发展。

明确的职业教育教师入职标准 澳大利亚规定了明确的职业教育专职教师的入职标准,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备专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应该具备和所讲课程相同水平的资格等级,学历并不是关键,要从有实际行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中选拔;二是具备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即澳大利亚(TTA)四级资格证书,即使是博士学历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进入职业院校前,也必须取得TTA四级资格证书。对于一些骨干教师,还必须获取TTA专科证书;三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应该有3~5年的行业工作经验。通常情况下,澳大利亚职校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他们通常是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入职标准包括三年以上的行业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资格和较高的现场实践操作能力。兼职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将在高等院校接受2年的师范教师培训,以取得教师资格四级证书。在获得该证书前,其教学工作需要由具有四级证书的教师进行监督。

与企业配合紧密 企业参与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来源。澳大利亚TAFE学院管理机构中,主要成员均是来自相关行业的代表,参与指导TAFE学院办学的整个过程,制定完善的职业能力标准,对人才培养、专业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以行业需求进行优化;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澳大利亚各州的行业顾问通常进行TAFE满意度的调查,各行业的相关企业积极配合,为TAFE发展献言献策;澳大利亚所有TAFE学院的院一级董事会是学院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主席和绝大部分成员都来自企业,是各行各业的第一线资深专家,董事会每季度开一次会,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基建计划、教育产品开发、人事安排、经费筹划等进行研究和做出决策。

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借鉴意义

借鉴澳大利亚的先进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可从企业选拔技术熟练、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组织他们接受专业教师培训后进入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摒弃传统观念中以学历、职称为导向的培训师资选聘模式,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培训师资。要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胆识和勇气,将一些没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企业优秀人才充实到实践师资队伍中来。对此,政府和职业院校应该投入相应资金,为专任教师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以促使更多优秀企业技术骨干加入到职业教育的兼职师资队伍中来。

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入职标准及考评体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具有很高的学历、职称,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教师当时一毕业就从一个学校到了另一个学校,没有经过行业实操环节,缺乏实践经验,事实上并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需要。而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通常又缺乏跟现行教学和教材进行良好衔接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课堂掌控能力,他们需要进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高等教育法规等培训,得到国家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所以应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入职标准,要求应聘教师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具备3~5年行业工作经验。一项规定或标准如果没有检查,执行的力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同时加强考评制度的完善。由相关机构定期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行评估,针对没有满足教师资格标准的职教教师提出完善建议。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体验式英语教学;师资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6-0102-06

一、引言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英语教学面广量大,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教育部予以高度重视。2004年确定了全国180所院校为改革试点单位;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又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先后三批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扩展项目和专题经费。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全新立体化教材纷纷面世,并投入使用,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系列教材等。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的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模式、内容、手段、方法、评估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面临着“三提高”带来的压力和相应的挑战:(1)教学要求提高;(2)学生水平提高;(3)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应对压力和挑战,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自身素养,钻研教学法,勤于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原则。王达金认为,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导,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有效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那么,我们应如何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思想呢?问题的关键是培训师资。那么,培训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目前国内的师资培训一般采用两种模式: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大学英语师资培训应属于在职培训性质,这与职前培训同样重要,甚至更有针对性。李战子指出,在师资建设方面要给年轻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学培训,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课型,虽然这种培训由学校自己来搞是相当费时费力的,但却可以为教学带来新的面貌。由此可见,国内教育界已经关注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和在职培训问题。

国外对外语师资教育,尤其是在职培养,同样十分重视。早在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就指出,现代外语教师的培养要比其他学科教师培养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花费。一名高成效的现代外语教师的培养是没有终点的,它是一个动态持续的成长过程,其成长动力来自教师自身。为了培养合格的外语教师,美国在不同的阶段均制订了严格的外语教师资格标准,在内容上不断充实和改进,外语教师教育呈现出由“工具性”标准向“专业发展”标准逐步演进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教师在职培训已成为欧洲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职教育更多的是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相关技能尤其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培养及提升科研意识和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在职培训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进行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师资培训却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还鲜有这方面的专题研究。随着使用《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的学校和学生人数的不断上升,我们必须探索师资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养,满足学生需求,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本课题紧紧围绕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师资培训模式展开专题研究,着重探讨在大学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师在职培训的方法和改善培训效果的问题,拟建立一种长效培训机制,帮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持续成长。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全国高等院校使用《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的现状,项目组设计了两份问卷调查表:教师问卷调查表和学生问卷调查表,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4所院校进行了调查摸底。这4所院校分别是东南大学(东大)、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工)、兰州大学(兰大)和江苏工业学院(江工),其中既有综合性大学又有理工类大学,在使用该教材的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4所院校共有82名教师(东大43;北理工13;兰大18;江工8)和6 09名学生(东大193;北理工194;兰大183;江工39)参加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师生的基本情况、计算机素养、体验英语教师素养与培训、体验英语教材与教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对体验英语教材和教师的评价等。

1.教师问卷调查主要结果

接受问卷调查的82名从事体验英语教学的教师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和副教授,也有年富力强、勇于探索创新的讲师和助教。这些教师教授体验英语至少已有半年以上,最长的超过了五年,这为搞好体验英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几乎100%的教师均拥有可供自己自由使用的电脑,每周上网的平均时间为6个小时,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查询资料,其次是收发电子邮件、备课、看新闻等,很少有教师上网聊天,几乎没有人会在网上玩电脑游戏。因此,教师上网主要是为了从事学术活动或进行交流与沟通。

(1)计算机素养

96.3%的教师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技能。97.6%的教师能使用Baidu,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查找英语备课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而91.5%的教师经常使用网络平台、电子邮件、MsN、QQ、雅虎通等通讯工具和其他老师、学生等进行交流或实时答疑。在课堂上喜欢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的教师则高达98.8%。96.3%的教师表示自己能在课堂上比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等设备开展教学活动。98.8%的教师认为,尽管他们已经多多少少具备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是应该进一步接受计算机技能和信息通讯知识培训。

(2)体验英语教师素养与培训

受调查者一致认为,一名体验英语教师应具备一些基本素养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按百分比高低排序):

①计算机和多媒体基础知识(85.4%)

②扎实的英汉语言技能(81.8%)

③教学法知识(76.8%)

④体验英语教学理念(73.2%)

⑤自主学习策略(59.8%)

⑥心理学知识(58.5%)

⑦团队协作精神(45.1%)

在以上这些素养中,大部分教师自认为已具备或基本具备的素养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知识、扎实的英汉语言技能和教学法知识;较为欠缺的素养为:心理学知识、自主学习策略和体验英语教学理念。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素养,92.7%的教师认为有必要接受培训。

关于培训模式,大家都认为采用一个模式是不可取的,应因校制宜,灵活采用多种方式。相对而言,老师们比较喜欢的培训方式为:分期分批出国培训、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开示范课、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优秀教师的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国内专家讲座或开培训课、到兄弟院校取经交流和请外教在国内培训。而每周抽固定时间培训或利用节假日在职培训却并没有受到广泛的欢迎。

(3)《体验英语》教材与教法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超过一半的教师(61%)比较喜欢《大学体验英语》教材,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39%的教师不太喜欢这套教材,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对教材的编写理念不熟悉,缺乏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素养,对新的教法无所适从等等。

关于体验英语教材的编写问题,68.3%的教师认为该教材的编写理念先进、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练习丰富,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能使学习者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73.2%的教师觉得这套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加强了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实际运用,强调交际内容的实用性。

尽管体验英语教材具有新颖的编写理念,重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有一半的被调查者仍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这与教材策划者和编写者的初衷是不相吻合的。但值得指出的是,78%的教师认为体验英语的核心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我探索的快乐。79.2%的教师同意自主学习并非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学生更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学习,尤其是产出性技能训练。67.1%的教师反对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认为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虽然计算机或多媒体设备有时难免会出一点故障,74.4%的教师认为这对教学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80.5%的教师赞成体验英语倡导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但耐人寻味的是,只有33%的教师“非常同意”和“同意”体验英语教材的教学效果优于其他教材。

2.教师访谈主要结果

项目组成员与东大外国语学院的8位体验英语教师就教材和师资培训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其结果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完全相同。大多数教师认为,体验英语是一部基于新的教学理念的较为成功的教材,在选材、多媒体技术运用、练习编排、课外自主学习等方面均有创新,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但同时对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凸显出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学生问卷调查主要结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计算机素养、元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以及对体验英语教材和教师的评价,我们对东大、北理工、兰大和江工的609名使用体验英语教材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概括如下:

(1)基本情况和计算机素养

大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多多少少曾接触过电脑。上大学后,35.2%的学生每周上网1—3小时左右,28.3%的学生的上网时间在4~6小时左右,甚至有20%的学生超过了7小时,只有1%的学生从不上网。他们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查找资料,其次是聊天、看新闻、玩游戏、发电子邮件等,相对来说,上网写博客的学生较少。76.2%的学生认为自己已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并能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英语学习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可惜的是,只有18.6%的学生经常使用电子邮件、MSN、雅虎通等通讯工具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显然他们更热衷于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经常在英语学习论坛上发帖子,参与讨论的学生也只有21.3%。

(2)元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

令人遗憾的是,只有42%的学生清楚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和任务,并有中长期或短期学习计划;40.9%的学生经常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思,并相应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将近一半的学生(49.6%)课外经常阅读英语类报考杂志。经常观看英文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学生只有40。6%,而常常收听BBC,VOA等英语电台节目的学生仅为13.6%。但是,已经有34.3%的学生经常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和辩论赛等活动,67.2%的学生认为只要尽力去做,自己能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大多数难题。72.7%的学生相信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自主学习英语,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3)大学体验英语教材

相对其他同类教材而言,58.5%的学生更喜欢体验英语教材,57%的学生认为《综合教程》的难易程度很适合他们的英语水平,能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72.2%的学生希望在不减少上课学时的情况下增加上机自主学习的时间,而超过一半的学生(56.5%)喜欢上机自主学习,不喜欢被动听课。

(4)体验英语教师

参与问卷调查的95.6%学生一致认为担任体验英语教学的教师从总体上讲是合格的并尽心尽责的;84.1%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能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体验英语教学,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给予积极的引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关于体验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问题,按选项情况排序如下:扎实的英汉语言技能(85.1%),体验英语教学理念(67.5%),教学法知识(65.5%),计算机和多嫩体基础知识(64.4%),自主学习策略(57%)和心理学知识(53.2%)。虽然排序情况与教师的不尽相同,但位居前四位的素养内容却完全相同,这充分说明在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方面师生之间是具有共识的。

从学生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体验英语教材、自主学习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持肯定态度,充分证明了这是一套比较成功的教材。三、体验式英语教学法及教学理念和原则

刘援认为,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应摆脱多年来英语教学以提高阅读能力为重点,教学内容侧重讲解、欣赏的旧模式。立体化教材的目标定位是为了促进学生尽快地掌握运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借助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心态和自主、高效的业务能力训练场景。体验英语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而编写的立体化教材,倡导自主学习模式,重点攻克中国学生“输出”能力弱这一难点。祝大鸣指出,体验英语突出实用、应用,重视交际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

以杜威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家指出学习的发生基于人们的直接经验,以及人们的行为和反思。体验学习模式主张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一种能产生直接后果的经验。所谓教育就是创造一种直接的和相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发展技能和情感。体验学习模式在近二十年ELT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人们常见的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交际教学法、建构主义、语言意识教学法等理论或教学方法都以学习者的经验为出发点,提倡自我发现,强调互动性。他们是体验学习模式的具体体现。

《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编写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外语学习过程是一种体验和经历”(中国外语网)。要把学生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体验英语学习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或愉悦。因此,传统的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体验英语教学的需要,而代之以针对体验学习模式的体验教学法及教学原则。体验教学法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后方法”时代的教学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教学法,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在课内外安排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体验英语教材的特点,项目组根据应用语言学理论和调研结果以及东大的教改经验,概括了体验式教学法所遵循的几条教学原则,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使用。

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所有的教学活动,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等。教师在课堂上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体验教学应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学习经验,教师则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不去替代学生的学习。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2.基于任务的课堂活动

要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现象。教师应精心设计基于交际任务的课堂活动,这些任务可以是基于真实的交际环境的,也可以是教育类的。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应用的实际能力,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成活动参与者,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语境中增强语言能力和交际水平。

3.四项语言技能综合提高

传统的教学法侧重于读写能力或听说能力的提高,即使是交际教学法也是以增强口头交际能力为重点。体验教学法则强调四项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尤其是产出性技能——说写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内外有更多的语言体验,做到“做中学”,其语言综合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偏重于某些技能不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育。

4.合作式学习

如果把学习当作一项个体活动,学生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完成各项教学活动,这样的学习是乏味的,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效率也不可能很高。因此,课堂上和课外都应提倡合作式学习,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以安排配对和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研究活动,分工收集资料,合作调查研究,集体讨论问题,一起做演示汇报。这样的合作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同时,教师可以作为活动参与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而体会到教学的快乐。

5.课内指导性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授课为主,强调知识的传输,而体验式教学不仅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更注重学生课外个性化的超越时空限制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自主式学习。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课外自主性学习可以与课堂学习互为补充。自主式学习在学习时间上更为灵活,进度可以自行调控,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还可以随时调用浩瀚的互联网资源,拓宽知识面。网络资源丰富,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在特定的语境下通过同化和顺应与屏幕信息产生互动,建构意义,丰富知识,增强语言能力。

6.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也不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如今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体验英语教材编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应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扩大信息输入量,使讲课更加生动活泼,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这是过去的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

以上这些教学原则构成了体验式教学法的基础,教师可以据此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步骤,收获最佳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乐趣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升华。

四、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及培训内容

英语教学的成败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又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项目组对教师和学生所做的调查,教师应具备计算机和多媒体基础知识、英汉语言技能、教学法知识、体验英语教学理念等素养。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应接受培训以获取或增强这些素养。

师资培训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自从学校问世以来就出现了教师培养问题。培训模式一般可分成两类: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师范教育是指师范类院校对即将成为师资的学生所进行的培训,其对象主要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但大学英语教师不一定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很多教师并没有学习过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等课程。因此,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最佳培训方式还是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岗前培训针对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新教师,主要培训内容为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育法教程等课程。事实证明,对于即将担任教学任务的新教师来说,掌握一些相关教育学和教育法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相当有效的。但是,岗前培训是短暂的,培训内容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因此,教师培训是一个长久的问题,教师应接受终身培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储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培训机制,形成英语教学的师资培训模式。由于各校的情况不同,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也不尽相同,因此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的最佳培训方案。根据项目组的调查,结合东大外国语学院多年来积累的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采用下列培训模式较为合适:

1.出国培训

到英美等英语国家参加短期或长期语言及专业知识培训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缺点是成本较高。其实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如国家公派(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经费以及省留学基金项目)、学校公派(学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1:1配套项目、学校留学基金)、院系留学项目(院系经费+个人自费)、国际交流项目等。

2.教学示范课

请优秀教师上教学示范课是一种向同行学习的良好途径。由于是使用同一种教材的同事上课,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其教学方法和经验及教训均可作为借鉴和参考。具体的课程示范是教学理论和教材教法的有机结合,比纯粹接受理论培训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实践价值。听完课后与授课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将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3.国内外教培训

到国外参加培训当然是最佳培训方式,但成本较高,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承受的。因此,可以采取一种变通的办法,聘请国外高水平的大学教授或专家给教师上培训课。花钱不多,但取得的效果却比较理想。

聘请外教进行培训的关键是外教的水平,因受到工资待遇、原单位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很难聘到高水平的外教,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外教是无法担此重任的。

4.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包括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是一种很好的教师培训方式。会议代表可以聆听专家的主旨报告,并与同行切磋交流,掌握学术界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5.课程录像上网

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是学生人数众多,因此教师也相应较多,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能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将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全程录像后挂到网上供全体教师观摩借鉴,也可供学生课外预习或复习。问卷调查表明,师生均希望欣赏和学习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录像。

6.国内专家培训

不可否认,国内也有很多高水平的语言专家。因此,可以通过高校联合的方式举办教师培训班或组织针对特定英语教材的教学法研讨会,展开专题研究。各高校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兼职教授资源,定期邀请他们(包括非兼职教授的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或做讲座。学院可派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进修或担任访问学者,这虽然逊色于出国培训,但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培训方式。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拟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培训,教师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应用多媒体和网络课件,调动教学资源,使讲课更加生动活泼,改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能指导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以提高学习效果。

7.现代师徒帮教模式

师徒帮教虽然是一种传统的甚至是古老的学艺形式,但仍然适用于今天的青年教师培训。青年人刚刚走上教学岗位,虽然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但还是比较稚嫩,缺乏教学经验和课堂应变能力,也不知如何去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如果青年教师能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结成对子,形成师徒关系,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更快地适应教学,尽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旦带了徒弟,导师也会多了一份责任心,并将倾注更多的关心,给予更为悉心的指导。

8.教师培训制度化

教师培训是长久之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培训制度化。同时,在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方面不应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要制定关于在职培训的条例,要有考核,并进行跟踪,将进修情况和考核成绩计人人事档案,作为年度考核、晋升职称、干部提拔等的重要依据。应加强所有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化为具体行动。只有定期参加培训,才能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站在学术前沿,做一名称职的英语教师。

五、结语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9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培训应当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新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造就一支师德好、观念新、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一)集中培训与阶段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安排,学期初和学期末开辟专门数天时间全校教师集中;集中培训的内容包括名家讲坛、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新教学观、教学法培训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培训等。自2011年开始,学校集中培训的天数已达31天,集中而有效地对教师某一方面的观念和技能进行突破和提高。阶段性培训是指学校组织教师在学期中按照既定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教学论坛、学习体会交流、青年读书会、研究课等。每学期,青岛幼师每学期都有10人次以上的教师开设校级研究课、教改实验课和高讲示范课,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学习,课后举行全校范围的评课。通过这种集中与阶段的结合,可以激发教师的兴趣,有效地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除了在校内组织集中和阶段性培训外,学校有计划有选择地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和培训,博采众长,弥补校本培训的不足。近两年来青岛幼师先后多次派出217人次的教师赴各大城市参加学前教育及有关学科研讨活动.组织全体班主任教师参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班主任培训;组织校本部和附属幼儿园的教师到北京参加“十二五”规划课题培训会;组织各学科教研主任参加在长沙举行的学前教育相关培训青等等。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了青岛市、山东省、部级各级各类的学科培训,受益面达到90%。

(三)校内一线教师与名师专家相结合青岛幼师形成了以学校自主培训为主体,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培训和校际交流培训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培训体系。例如教师在参加了青岛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德国教学法的培训之后,参训教师将培训的心得与全体教师进行了分享,让全体教师感受了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还还聘请了其它著名高校的课程论和教学论方面的专家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讲学,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参与教师培训,拓展了教师们的视野。今年,学校就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育学博士、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刘占兰在学校学前教育“名家季讲堂”中为老师们解读了幼儿教师的新标准;陈鹤琴的外孙、教育名家柯小卫做了《陈鹤琴与中国现代幼儿园》的讲座。

(四)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青岛幼师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把培训中获得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用于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多下幼儿园,与幼儿园教学实际接轨,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用于实际班主任工作中,促进教师提升育人水平。学校组织相关学科教师深入到校附属幼儿园、市实验幼儿园、市府机关幼儿园、广和幼儿园等岛城知名幼儿园开展调研活动,把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幼儿园的实践相结合,让校本培训延伸到幼儿园。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培训效果研究

仍以青岛幼师为例,经过全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近几年的校本培训工作突破了旧观念的束缚,其效果经过几年的积累,也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一)教师理念逐步升华首先就体现在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全体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新理念在广大教师心中已经内化、扎根,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理论素养。近2年,教师根据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93%的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30多人次参加教材编写。

(二)课堂改革生机勃勃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走进幼师,你可以看到“亦师亦生,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渗透,许多可喜的变化,新颖的教学方法,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环境,张扬起生命的活力。近两年,开设市级以上公开课7节次,优质课评比,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获市级2等奖以上的8人。

(三)科研成果丰硕喜人教育科研既是对已有实践的反思和提炼,又是对校本培训成果的检验和升华。迄今为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已拥有部级重点课题3项;省市级课题5项,教改实验项目10项,精品课程5门;近两年来,青岛幼师有45人在省论文评选中获奖,有30余篇文章发表。

三、结语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篇10

1 指导理论缺乏

1.1 本土理论不多

校本培训作为农村职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方式已成为共识,但目前我国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教师校本培训的理论探讨工作,尤其是具体的微观理论研究还十分贫乏。“在教师校本培训中比较成熟的校本培训的样本校、示范校模式或经验还未能梳理出来供推广学习和参考”,缺乏一些大型的研究项目实验驱动。校本培训理论大多停留在“过渡”国外的“纯理论”层面,来源于国内本土的“原生态”的理论比较匮乏,造成了学校在校本培训过程中重教育教学实践轻教育教学理论倾向。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递入,实践层面的教研和教改也只能原地打圈转。国际上,美英等国非常注重在校本培训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1.2 专业理论素养不高

校本培训将教师培训权力重心下移,学校和教师在培训内容、指导教师等方面有很大的自。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职业教育校本培训师资大多从本校教师群体中择优而定,而大多数学校由于受经费短缺、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部分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经验类“培训资源”,但往往由于没有完整的理论,课程化提升拥有的经验是不可能的,也并不能引导一线教师。可以发现,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中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前沿性质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学校自我选择出的教师充当培训者,水平普遍较低,结果是根本无法起到培训其他教师的作用,原来的职业教育教师水平怎样,培训过后,还是照旧。

1.3 高等院校的理论与农村职业教育实际脱节

当前先进的教育理论一般都存在于大学教授那里。那么接受教育学院的校本培训课程与否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在校本培训时是否有理论指导。理论研究一定要为实践服务,前提是它源于实践,二者不可分离。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抽象的,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目的、低效的。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大多是对 “应然”的理思辨,得到的结论与个别学校和个别教师的实际情况差别很大,更何况,他们在做研究时根本不会去农村某个职业教育学校考察和实地研究。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校本培训理论研究与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场景分离,理论指导大都与校本培训实践不一致,特别缺乏能体现个体特色的真实资料及与现实教学和培训结合的跟踪指导,现在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的校本培训理论不足的状态,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的校本培训效果不明显。

2 教师不主动,缺乏学习动力

一些教师仅仅迫于学校下达的学习任务而不得不参加学校安排的校本培训,在培训过后根本不复习,再加上参加培训的教师教学水平相差过大,培训的老师对他们没有信心,也不是很卖力去培训,这就造成了培训教师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最终导致了培训效果的不明显。

2.1 校本培训吸引不了教师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中的校本培训,大部分采取校本教研的方式,然而却大多敷衍了事,据笔者观察,大多数的教研活动都是重复和循环的。同时,由于他们的培训缺乏理论的指导,培训没有任何深度,多限于经验层次的交流,甚至有时候是本周工作的安排策划,这样下去,即使有心要学习知识的老师也会产生疲劳,最终应付了事。

2.2 教师培训时间难以保证

没有足够的培训时间,培训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职业高中的领导和教师都普遍反映,他们参加校本培训的阻碍,最大的是教学任务繁重,培训时间保证不了。而且可以发现,他们的培训形式大多是采用教研组的讨论开展的,每个教研组基本上是20个人左右,这个人数对一个学校来说,已经不算少了,可以说都是在进行大组的集中培训,几乎没有分散培训过,更没有对个人进行培训的经历,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集中培训给老师们更多机会可以蒙混过关。

2.3 培训内容与教师日常工作脱节

可以说,“现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校本培训与教师的日常的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不怎么关注教师的在岗自我发展”。例如,某教研组要求教师做课题、参与研讨、写教学日记等,这些要求如果教师都认真地照做了,那时非常好的,但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在应付,有一位教师的教学札记十周以来仅仅写了三次,每次的字数不多,最多的一次写了300字。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写反思、写心得体会只是被动完成任务,在自身理论提高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2.4 资源不足、缺乏保障

根据笔者的调查,许多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都在努力地实施教师校本培训,但由于培训资金的不到位,校本培训所产生的费用大部分由学校自己创收或参与培训的教师自己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再加上这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设备不够多,许多现代的教学资源无法立即获得。导致他们的培训只能局限在家门里,学校没有钱请专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派老师出去接受培训,在校本培训方面缺少指引,就算是想做但找不到做的门道。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这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和效率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就算教师有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兴趣与愿望,有丰富教学资源的意识与想法,但是却没有人来教他们,甚至没有可以实际操作的设备,在教学实践中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从实际的调研情况来看,主要是由于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

3 缺乏有效评价、监督机制

很多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没有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这势必会影响校本培训的成效和影响,使校本培训成为一种形式和“过场”。

3.1 评价方式没有成效

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校本培训只是刚刚开始,一切都未深入,没有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校本培训也都以本校为基础,校本培训的评价也都“以学校为中心,自己进行”。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在对校本培训结果的评价,多由培训教师自己出一份试卷,让培训教师做,考试成绩合格,他们的培训合格了,根本不关注教师培训过后的在教学中实际运用。

3.2 评价内容缺乏有效性

“合适的评价内容对整个校本培训起到的是激励与反馈的作用”。但所调查的几所职业技术高中在对校本培训进行评价时,多针对受训教师,对培训的组织过程和培训者的几乎不做评价,而且评价时,经常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和记录笔记的内容做评价内容,根据教师的答卷内容打分。从考卷上可以分析出,考试的内容多为培训者在培训时所讲的原话,而且只要有一位老师做笔记,那么所有的参与考试的老师就都有了正确的答案。

可见,许多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的评价都缺乏有效性,评价结果更是不能反映出教师受训的成效。

3.3 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缺位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主体得,主要责任在学校,但也需要外部的监督和检查,否则,许多学校自然以各种理由应付了事,甚至弄虚作假,不但浪费了政府下拨的资金,而且对该校的教师发展和教学进步以及学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校本培训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非常重要。当然,没有外部监督的校本培训可能会给学校校长带来投机心理。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尤其应该建立对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监督机制。但是我们却发现,在所调查的五所县级职高的校本培训中,除了可能会给这些学校下拨一部分款项之外,在整个过程中,从来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