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7 08:54:01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职业竞争力 图书馆学 专业教育 本科实习

[分类号]G250

在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2005年12月,在李超平老师的博客上贴出了于良芝老师的文章《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往何处去?》,谈到图书馆学本科生在找工作时丝毫没有竞争力,图书馆更喜欢未经职业培训的其他学科人才或者接受了两年职业培训的研究生人才。关于此类问题,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图书馆学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针对职业竞争力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习活动。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特别注重课堂教学与实习的有机结合,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统计,中大2003届图书馆学本科就业率超过90%,2006届就业率已高达100%。其中,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学生均超过就业总人数的1/2,就业地域大郝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本文拟结合笔者的学习经历,介绍中大图书馆学本科实习机制,并针对图书馆学专业实习的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1 图书馆学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内涵

职业竞争力表现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力,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职业竞争力的核心。根据澳大利亚图书情报协会(ALIA)的相关规定,图书馆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信息环境的背景知识、信息搜寻能力、信息基础构建、信息组织能力、信息存取能力、信息服务及信息资源和信息产品、信息能力教育、知识的生产。肖希明教授对近5年来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目前仍在从事图书馆工作的80名图书馆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其中对“什么样的图书馆员最有职业竞争力”的回答为:有90%的受访者选择“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81%选择“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74%选择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这说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当今图书馆学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图书馆学有别于其它专业的根本标志,也是本专业学生参与职业竞争的核心优势。图书馆学教育应当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操作的传统观念,建立完备的实习机制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 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本科实习机制

中大图书馆学本科生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当掌握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具有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搜集、整理、研究、开发与利用文献信息的实际工作能力,成为能在图书情报机构和各类信息机构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图书馆学专门人才。可见,中大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是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提高职业竞争力为主导的,它始终坚持“面向世界、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在本科教学中采取了课程实习、课外活动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全方位实习机制。

2.1 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是指在某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与该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密切相关的实习活动。不同课程因性质、内容和技能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实习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参观、工作环境模拟实习、小组讲授、实习作业、热点讨论、专家讲座等。为了详述各实习方式的机制和作用,以下列举部分有代表性的专业课实习活动。

《图书馆学基础》:该课程属专业入门课程,其教学对象是本科新生。由于中学阶段基本未涉及图书馆学相关知识,新生对本专业感到陌生。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就决定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进行专业启蒙教育,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图书馆学学科和图书馆事业。

该课程采取参观实习、专题讨论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中大图书馆,详细介绍图书馆的馆训、服务理念、管理机制、馆藏布局以及各部门工作流程等。随后,就本次参观开展课堂讨论,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另外,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图书馆事业的某一方面并撰写相关论文。实习促进丁学生对图书馆事业的深层次认识,激发了专业兴趣,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联系,并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文献编目》: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开创性地采取了以实习为土、课堂讲授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邀请中大图书馆采编部的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其日常工作内容和技巧方法,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该课程采取小组讲授和工作环境模拟实习(上机操作)相结合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全班学生分8个小组对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规定的基本描述项目进行系统讲授,各组需要通过多渠道搜索信息(参考文献信息、参观图书馆编目部、采访编目人员)。每组在讲授完毕后都要回答师生的提问,然后由教师或编目人员作出补充和总结。中大图书馆为该课程的上机操作提供空间、设备和软件(CALIS联合编目系统客户端),并模拟编目人员的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在小组讲授的准备过程中积极参与信息搜索、信息组织、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不仅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还提高了信息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编目专家的参与更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识。上机实习,让学生“亲临”实际工作环境,切实锻炼了相关的职业技能。

《信息资源共享》:强调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从理念上深化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认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并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意识和能力。

该课程采取课程参观、热点讨论、专家讲座、小组讲授和检索实习相结合的方式。2007年6月3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师生约180人参观访问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这一活动作为2004级信息资源共享课程的参观实习,参观完成后由主讲教师之一程焕文教授主持开展专题讨论。另外,教材中“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这一定理曾引起国内图书馆界的激烈讨论,课程就此话题开展了进一步讨论,程焕文教授(该定理的提出者)主持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观点。该课程还多次邀请台湾图书馆界著名学者杨美华教授开展专业讲座,介绍IFLA年会、国外图书馆事业以及数字时代的阅读等方面的知识。小组讲授的内容是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源建设协作计划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检索实习要求学生自选课题,灵活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检索技能完成

检索并撰写报告。所有实习活动的录像和详细介绍可参见中山大学信息资源共享精品课程网站。参观实习使学生接触到国内最先进的图书馆事业进展;热点讨论使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专家讲学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全球图书馆事业;小组讲授和检索实习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图书与图书馆史》;该课程采取观看录像、专题讨论、实物观摩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的实习方式。中大图书馆古籍部对该课程给予很大人力、物力支持。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图书与图书馆史录像和观摩各种古籍、制作材料和工具等,并针对相关历史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另一方面,该课程要求每人制作至少一本古籍(任选一种装订形式)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制作过程中可参观图书馆古籍部并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但制作工序必须独立完成。录像和实物将课程内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通过动手制作古籍,学生切实把握了各类古籍的制作材料、工序、版式等知识,而且较早地接触到古籍修复工作的相关内容和技能。

2.2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参与的各类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专业讲座、假期实习、校园活动。

2.2.1 专业讲座 专业讲座是指由本系或本专业组织的图书情报专家讲座。这些专家大都毕业于图书情报专业,并且在本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在“3M图书馆学奖学金”颁奖典礼上,邀请3M公司的专业人员介绍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在其公司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不断创新,积极拓宽就业领域。同时,就职于3M公司的本专业往届毕业生也亲临现场与师弟师妹交流心得。另外,本系定期开展“系友论坛会”,邀请系友开展讲座或交流会。学生在参与专业讲座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加深了对本专业实践领域的认识,并更加明确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职业优势。讲授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向学生展现了本专业实践领域最真实、最前沿的一面。

2.2.2 假期实习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图书馆工作实践,并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联系相关单位。主要实践活动有:到图书馆实习或做义工;参与图书馆的“送书下乡”活动,深入社会基层,宣传图书馆及图书馆理念;参观某市或某省的各类图书馆,并作相关调研;宣传图书馆专业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并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

2.2.3 校园活动校园活动是指由学生全程策划和参与的、与图书馆事业相关的宣传教育类活动,并积极争取本校、本省市各类图书馆的支持。本科阶段,此类活动共有2~3次。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一年一度的“图书馆文化周”活动:每学年由本专业大二学生主办、其他年级学生和相关图书馆协办的、为期一周的图书馆宣传活动。2004级主办的“图书馆文化周”活动内容主要有:中大图书馆宣传(派送精美书签、宣传单,制作展版介绍图书馆理念、馆藏和特色服务等)、组织参观各类图书馆(本专业各年级学生分小组参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广州外语学院图书馆及广州黄浦区图书馆,参观后召开总结大会,各组作出总结并互相交流)、图书馆知识竞赛。另外,在“校庆”、“系庆”期间,本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图书馆开展的各类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了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并在活动中培养了十分难得的职业精神。

2.3 毕业实习

2.3.1 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主要形式有:就业指导课和就业交流会。

就业指导课是本系面向大三学生开展的必修课程,由专业教师介绍就业形势、就业领域及就业心态等。在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同时,教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就业观,以作为开展课程的基础参考。

就业交流会是指邀请系友和往届毕业生回校开展座谈会,介绍就业经验并提供相关建议。这是中大资讯管理系一项“代代相传”的特色活动,每一届毕业生都有机会通过座谈会向师兄师姐请教问题或日后为师弟师妹答疑解惑。

2.3.2 实习机制 中大资讯管理系召开毕业实习部署会,为每个专业安排特定实习指导老师,并联系了多家实习单位供学生选择,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2004级图书馆学专业的实习单位有: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茂名市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这些图书馆涵盖了国内主要的图书馆类型,包括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省级和市级)、综合性图书馆以及科技图书馆。

毕业实习要求学生了解图书馆所有业务流程,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图书馆参考学生个人意愿,将本馆各部门安排到学生的实习规划中,各部门提供专门业务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并在实习结束时提供“实习部门意见”。由于指导老师与各图书馆事先进行了充分交流,各图书馆对学生实习十分重视,把培养专业技能作为主要目标。特别是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不仅指派业务骨干进行实习指导,还在其图书馆网站上进行了专门报道。学生需要在实习结束后撰写报告,叙述实习目的与任务、步骤与内容、心得与体会等。

许多同学表示,实习使我们能够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在工作中切实体会到“智慧与服务的科学理念。可见,毕业实习不仅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了职业竞争力。

3 图书馆学本科实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与图书情报机构的合作

中大图书馆学本科实习活动的一大特色是积极发展与图书馆的友好合作,形成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图书馆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为本馆未来的人力资源建设奠定基础,同时还借助学生规划的活动,达到宣传本馆的目的。学生参与图书馆宣传、参观和实习等活动,能更早、更全面地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并将所学专业知识付诸实践,从而达到锻炼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以及提高职业竞争力的综合性目标。

当然,合作对象不应局限于图书馆,而应包括各类信息情报机构,在这方面,中大图书馆学教育需要进一步改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信息市场上出现许多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同样需要图书情报专业的人才。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考虑社会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满足不同组织、不同职业的需要。因此,图书馆学本科实习只有加强与各类信息机构的合作,才能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职业竞争力培养。

3.2 合理选用和组合实习方式

选用实习方式应当综合考虑实习任务、实习对象、现有资源等因素,坚持以实习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例如,课程实习的安排应当依据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特点,并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图书馆人力物力支持等条件。中大图书馆学本科课程实习,正是本着上述原则,开展了多种有效的实习活动。另外,对实习方式的组合应当把握课堂与课外、教师辅导与学生主导的动态平衡,积极探寻最优化组合,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3.3 注重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勤工助学生;图书馆工作;意义与作用

勤工助学是高校实行招生并规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生的十分关怀。党和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帮困基金,并以基金为依托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获取一定的报酬资助学业,很多高校利用学生这一人力资源,建设和发展高校图书馆,同时图书馆以其博大精神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大学生。图书馆吸收勤工助学的大学生,不仅帮助这些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上所遇到的经济困难,还给他们日后做好其他工作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成为图书馆解决人员不足,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关心和重视勤工助学工作,安排好、管理好、使用好这些大学生,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勤工助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一)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有利于自身的学习与成长

1、有助于解决困难家庭学生的经济问题

由于多种原因,我们存在有单亲家庭,父母双下岗或单下岗家庭,贫困地区家庭等,这些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较困难,提供子女上学简直就是一种奢侈的消费,而且随着并轨、扩招,学生公寓管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贫困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在此情况下,如果高校能提供学生勤工助学机会,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他们会倍加珍惜机会,个人在用钱方面也懂得计划、节俭,使他们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2、有助于学生更加熟悉利用学校图书馆

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客观上吸引了学生到图书馆同时也熟悉了解了图书馆,知道图书馆具体有什么样的藏书,有什么样的电子读物,而且,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学生与图书馆员的关系会更加紧密,图书馆员也会利用这一机会向学生介绍图书馆,宣传图书馆,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了解图书馆后,他们通过传递作用,把了解到的图书馆信息不断辐射给其他同学,这样便会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图书馆,学生熟悉图书馆后,自然就会经常利用图书馆,日积月累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也会提高。

3、有助于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并刻苦地学习

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活动,真实地了解了挣钱生活状况,知道父母是如何辛苦工作的,父母工作除了挣钱养活自己外,还要为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用操心,而一分一毫都是血汗钱,同时,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学生也认识到老师上课是付出很多心血的,作为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学生认识到只有更好地学习,才能掌握一定的知识本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过程中或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后,能更早地、真实地认识社会,理解家长、学校和老师,要求自己好好学习的意义,明白学习是家庭与社会给自己的一个机会,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以后闯荡社会的资本,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还是社会的需要。

4、有助于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

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一定意义上是提前走上社会,是试探性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时期了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调整及社会的融入是非常有益的,作为大学生,由于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是学校,接触的社会关系相对简单,人际关系仅仅是同学、师生关系,而经济关系基本没有,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初步涉及复杂的社会,碰到复杂的问题还有思索的时间空间,在毕业后真正走向社会前还可以调整自身的学习与技能。

(二)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有利于高校管理教育学生

1、倡导了自力更生的人生观

学校提倡和组织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客观上倡导了学生自力更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独立的个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经济环境相当不错,而且很多家庭在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漏洞,而且部分家庭在对小孩的教育方面灌输的就是花钱解决一切问题。因此,很多学生形成的是寄生的人生观,但是学校通过勤工助学活动,逐步改变了部分学生的观念,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自力更生的人生观。

2、消化了学生多余的时间

学校由于课程的安排以及学生高低年级的关系,很多学生有多余的自学时间,而且很多学生在求学方面下的功夫并不多,因为很多学生读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地走上社会,并不是希望在学术上有什么造诣。所以,这些学生在完成一般学习任务后,会有很多的空余时间,只要是青年人,有太多时间无所事事,便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出来,组织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刚好可以消化学生的业余时间。

3、宣泄了学生多余的精力

学生是精力最旺盛的一个群体,学校合理宣泄学生的精力,能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才,学生如果心思不在学术上,大学的几门功课,难于消化学生旺盛的精力,如果学校没有很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各种读书活动,社团活动及其他的典型活动,学生旺盛的精力便会形成学校的压力。

4、加强了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而且由于勤工助学是在校内进行,方便学校在课余时间继续管理学生,学校一方面可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勤工俭学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岗位来要求学生,因此,可以说,勤工助学是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的补充形式。

(三)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有利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

1、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参加工作,既然参加工作,就可以从工作中学到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认识社会后,可以把社会上学到的东西带回学校,进行分析消化,为学生毕业后正式走上社会积累经验,学生正式跨入社会时,会发现社会是自己所熟悉的社会,因此学生能很快地融入社会。

2、形成学生自食其力的习惯

学生在学生阶段就开始从事勤工助学的工作,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并从中获自己劳动的报酬,把自己的劳动所得辅助地供养自己,客观上慢慢地培养了学生自食其力习惯。

3、加强了学生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心

学生一旦从事社会工作,便会了解到工作也是公民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学生勤工俭学正好提供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学生通过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可以明白社会与个人,国家与个人的关系,那就是社会与国家提供了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机遇与环境,而个人必须通过劳动、互助互爱来回报社会。

4、保证了最活跃群体的稳定性

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学生的心思就转移到工作上,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转变成工作时间,学生过剩的精力就转变成劳动的体力,学生过剩的时间与精力都消耗在勤工助学工作上,有效地保证了学生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团体利用,从而保证了学生群体的稳定性。

(四)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1、缓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压力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图书馆的读者也在不断增多,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增大了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延长了图书馆的开馆时间,实现了开放式的借阅,面对开放时间的延长以及在开架服务中的书刊乱架和图书上架工作,仅靠几个工作人员是不够的,通过学生的参与,一方面缓和了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了书刊乱架的现象,保证了阅览室书库的开放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

2、有利于馆藏书刊开发和利用

阅览室不仅仅是押证、排架、巡回,流通库也不仅仅是办理图书的借还手续,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刊文献中为读者做导航,将馆藏文献及时有效的推荐给读者,协助读者尽快收集到教学科研所需的文献信息,使馆藏文献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很快熟悉期刊图书的分类和排架,即对书刊内容也有了解,当读者为写论文查找资料时,这些同学就能主动为他们导读,既节省了读者的宝贵时间,又使更多的文献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发挥了图书馆的职能作用。

3、密切了馆员与学生的关系

图书馆使用学生的勤工助学的形式参与工作以工作关系的方式与学生发生联系,突破了原有的馆员与学生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全新的工作关系,加强了馆员与学生的切交流,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要求,无形中密切了两者的关系,更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图书馆勤工助学生的利用与管理

1、高校图书馆在可能的岗位上使用勤工助学生

高校图书馆既然受到经费和人力资源的制约,就必须在可能的岗位上使用助学的学生,一是提高使用学生的比例,可以参照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方法,使用勤工助学的比例控制在馆员人数的30%左右;二是在劳动密集的岗位尽量使用学生,在阅览部与流通部可以尽量安排学生参与管理,在采编部也可以大量使用学生,如图书的复印、贴条码、贴书标以及书标的打印等工作,就非常适合学生的工作;三是在一般性的技术岗位尽量使用学生参与工作,如普通的参考咨询工作,书目数据的制作等。

2、高校图书馆对应聘学生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图书馆使用学生勤工助学,首先要对参与工作的学生进行上岗培训,讲明岗位工作的要求以及从事该岗位必须注意的事项,并且从心理上和思想上帮助他们解除压力,使他们自强自立,正确看待生活的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增强劳动光荣的意识,珍惜自己的劳动所得,从容看待人生和现实,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道德素质的培训,培养他们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质量完成任务,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要干好所分派工作,养成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

3、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勤工助学生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如果大量使用勤工助学的学生,那么建章立制就非常必要,没有完善的制度,要管理好大量的勤工助学生是不可能的,因此,图书馆应该重视勤工助学生的管理。一是按学生上课情况安排学生的工作;二是严格勤工助学生的工作纪律,规定学生必须按照工作时间表参加工作,不得无故迟到早退;三是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人生观,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员对学生言传身教,服务育人,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熟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充分展现馆员的风采。

4、健全管理机制,实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建设为基准,使勤工助学秩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严格把关,要招聘生活上真正贫困和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图书馆勤工助学,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思想品德和业务技能等全方位的培训与考察,优胜劣汰,提倡以思想激励为主,以奉献为荣,对工作努力,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物质奖励,以培养学生劳有所得,为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要摒弃干好干坏一个样,可以给学生进行年终打分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勤工助学生把工作做得更好,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柯平:美国图书馆事业的现状与趋势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 人文关怀 儿童图书馆 农家书屋

[分类号]G252

2010年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了少年儿童图书馆暨少儿数字图书馆开馆仪式,国家有关领导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此外,进城务工子弟的代表及图书馆界的代表也参加了开馆仪式。这标志着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台阶。目前,留守儿童在全国少年儿童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面对留守儿童问题,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进行针对,给予其足够的人文关怀。本文旨在通过对周口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唤起图书馆、政府、学校乃至全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的足够关注,并促使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增强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意识。

1 周口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周口八县一市一区的抽样调查及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数量惊人,并存在教育水平落后、心理素质缺陷、道德素质滑坡等诸多问题。

1.1 留守儿童的数量惊人

河南省周口市是农业大市,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外出务工成为周口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由父母一方抚养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从而形成了约60余万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根据中共周口市共青团委2009年的统计数据可知,周口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约为60.80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8.90%,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的留守儿童多达37.80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4.20%,如表1所示:

1.2 教育水平落后

调查发现,周口市的农村教育水平比较落后,这是因为:①留守儿童看护者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3.50%。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大多家庭缺少文化氛围,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跟不上时展的步伐。②学校教育乏力,义务教育很难保证。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无法保证,学龄儿童辍学、失学现象不断发生,学校通常做一些说服工作,而无具体的得力措施。③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落后。目前,周口市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严重欠缺,正规化的图书馆太少,无法满足留守儿童课外学习的需要,也没有文化场所供他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

1.3 心理素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原因如下:①相当一部分(约占70%)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看护者很少和学校老师沟通,使得部分老师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教育,没有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②调查显示,“总是害怕被身边的人欺负”的占34.70%。在学校里留守儿童也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从而产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③图书馆馆藏中有关少儿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较少,同时未能及时与当地政府及文化机构合作,定期开展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活动、讲座及培训,缺乏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引导。

1.4 道德素质滑坡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对教师的访谈发现,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缺失严重,前景令人堪忧。调查显示,“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占13,20%。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在这方面图书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经典名著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培养道德情感,提高自我修养;也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分清道德现象的好坏,以便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如果图书馆能够定期开展一些读书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多读书读好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那么,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素养就有望提高。

2 留守儿童进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2.1 图书馆是留守儿童享受平等教育的重要途径

《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条件”。这些都说明儿童具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此外,吴慰慈教授把图书馆定义为: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这说明图书馆有向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儿童部部长蒋月娥指出,“要切实发挥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的育人功能,特别是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少年儿童一样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应享有同等的教育权益。

2.2 图书馆是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会导致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地处中原的周口市经济不太发达,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也十分有限。目前周口市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0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详见表2),占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总数(142个)的7.75%。按60.80万留守儿童来算,每个图书馆平均需为55 273名留守儿童服务。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看书难”的现象,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枯燥而单调的现状,亟需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2.3 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平台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农村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素质。当今,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核心资源,弱势群体的贫困已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贫困,更是社会资源的贫困,即智力贫困、信息贫困、观念贫困、文化贫困。当今国际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救济方式强调从知识、教育、文化、科技、信息等方面着手。而图书馆正好具有传递文献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提高。图书馆既可以让留守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又是他们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图书馆作为社会发展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有责任和义务把留守儿童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接班人。

3 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人文关怀的服务对策

3.1 宏观层面

3.1.1 呼吁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大投资力度儿童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的高度重视等是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瓶颈。针对周口市文化事业严重滞后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的投资力度,努力为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普遍、均等、公益性的服务,尤其要关注对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未成年人的服务;要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平台、县级图书馆推广计划和各种新媒体,把少儿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推广到全地区。

3.1.2 在公共图书馆设儿童阅览室或建立少儿图书馆截止到2008年,全国各地区独立建立的少儿公共图书馆共计88个,而河南省仅有一个,即安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笔者通过调查得知,周口市大多公共图书馆未开设儿童阅览室,即使开设了也形同虚设,少儿图书陈旧,服务内容单一,很多地方留守儿童无书可读。针对这种状况,图书馆应该重新配置资源,设立儿童阅览室。同时,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立的以“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对应的小型馆建筑规模服务指标以服务人口3万、馆舍面积800平方米为起点,周口市委、市政府应把儿童图书馆的建设提上日程,并适当增加公共图书馆的数量。

3.2 中观层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宣传与引领作用

图书馆协会作为图书馆界的一个中介机构,对上承接国家、政府,对下承接每个具体的图书馆。从承担的任务来看,协会和学会是有很大区别的两种组织。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立中国图书馆协会或类似的行业组织,暂时由图书馆学会承担部分本应属于协会的职能。因此,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各省、县/市图书馆学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普及图书馆学、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图书馆意识;倡导全民阅读,促进知识的创新与传播,为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作用。

诚然,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及周口市基层图书馆学会(组织)应以“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未成年人读书节”等活动为契机,开展讲座、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读书活动,强烈吸引读者参与的激情。例如,由河南省图书馆举办的“河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年网页设计竞赛活动”就有力调动了省内各地市小读者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图书馆学会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当做长期任务来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各级各类图书馆积极走进农村,走进学校,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并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传授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检索文献、如何做文明小读者等,加强图书馆知识教育。

3.3 微观层面

3.3.1 提高和改善儿童馆馆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专业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基层图书馆少儿服务水平的瓶颈,馆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少儿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目前,在少儿服务专业人才的选拔上,美国做得较好,大多数图书馆要求应聘者从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研究生院硕士毕业,具备儿童文学素养,能开展包括讲故事在内的各类少儿服务活动。然而,在国内,对于儿童图书馆馆员的培养,没有一个专业的培养系统;在图书馆实践中,儿童图书馆服务人员也没有按照儿童的需求来设定。因此我们也只能做一个前瞻性的展望:①建议高校图书馆学院/系开办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文学的选修或必修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儿童图书馆员;②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通过不间断的学习,让他们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为少儿读者提供“快、准、全”的信息服务;③今后公共图书馆应注意儿童馆员的选拔和培养,注意选择一定数量具有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背景的馆员,从少儿阅读的心理角度把握好咨询与辅导。

3.3.2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服务内容及服务形式

针对周口市图书馆的服务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时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改善传统服务方式,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人文关怀:①增加馆藏数量,丰富馆藏结构。适当增加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的数量,开展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工程,提供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多媒体、幻灯片等阅读形式。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这是公共图书馆最直接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延伸教育功能。讲座既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指导留守儿童看护者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③借鉴国外讲故事等活动,将周口市的民风民俗、伏羲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伦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科普类等故事有机结合起来,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这样既可以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思考力、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儿童的视野,又能教会他们欣赏优秀的文学艺术,启迪儿童特定的思维方式,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3.3.3 “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开展留守儿童服务日活动 目前,尽管政府正在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全面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然而,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和当地的高校图书馆完全有能力为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提供文化服务,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因此,笔者建议图书馆利用“开放日”分批将留守儿童请进公共图书馆或者高校图书馆,向他们展示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唤起他们对书籍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高校的向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学习的决心;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可以与当地相关机构如教委、文化局、高校图书馆等合作,在节假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这一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以解除他们的文化饥渴。在这一活动中,要吸纳高校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参加。2010年11月,周口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与川汇区朱庄小学留守儿童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关爱不停留”结对帮扶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3.3.4 以农家书屋建设为契机,加强为留守儿童服务

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关系到文化民生和农民福祉。农家书屋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当前农村知识文化的传播点。书屋以县(市、区)管理为主,接受所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全体村民的监督,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2008年,河南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局联合部署了我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依托该工程,截止2009年底周口市已建成村级农家书屋593家,每个农家书屋面积都在20平方米以上,配备图书1519册,各类光碟100多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卫生、儿童读物、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和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一方面,在农家书屋设立文化站,给予他们一定数量的图书捐赠和技术上的指导,为其提供文献资源、技术、人员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并让留守儿童参与服务站的管理,体会学习和工作的乐趣;另一方面,与妇联、共青团等机构合作,搜集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如年龄、家庭背景、读者偏好等,进行针对。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寻求各种慈善组织、国内外文化团体、志愿者等的支持,让他们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为农村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提供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暨少儿数字图书馆开馆,中国图书馆学报,20lO(4):1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20lo―10―06],hup://bmke.baldu.eom/view/10B5353.htlm.

[3]第44届联合国大会,儿童权利公约,[2mo―11―01],hllp://baike.baidu.eorrv/view/102405.htlm.

[4]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3,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4

[论文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笔者从分析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出发,探讨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2004年9月,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同时也向全党提出当前历史任务,给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大方向。只有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健康稳定,国家才能长足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努力追求的理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中,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彻底改变观念,体现和谐社会精神,对此图书馆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拟从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同行。

1 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1 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图书馆在体现自身价值、寻求政府支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看到了图书馆在经济建设及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了图书馆社会效益的非直接性,凸显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图书馆在调整职能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文化事业做贡献,更好地为地方领导的“政绩”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图书馆尽量贴近国家政治重心,紧密联系当前实际,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财富保存者和社会教育、知识传播者的作用,真正体现图书馆作为社会大众深造、进修、终身教育的“没有围墙大学”的功用;二是抵御文化侵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许多文明瑰宝、精神财富正受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腐朽文化、拜金享乐主义的无情侵蚀,许多优秀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的遭到损害,有的甚至已被湮灭、同化,有的危在旦夕,对人类文明安全、各国文化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一旦一个民族的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就从世界民族之林中消失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财富保存者能够担当起抵御资本主义文化侵略的责任和义务,起到保卫我国文化安全的战斗堡垒作用,因为图书馆有识之士深知,一旦文化消亡了,图书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1.2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人们业余精神娱乐生活

最根本的目的是确实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贴近国家政治重心,发挥社会功能,密切配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文化教育工作和活动。比如福建省图书馆邀请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到福州开题为《城市个性与城市文化》的讲座,近千人的场地座无虚席,受到了福州市民的热烈欢迎,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使得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提高和加强。又如,最近易中天、于丹、纪连海深受老百姓喜欢,其书《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颇得大众喜爱,正处热销之中,尤其是易中天的《品三国》,引起了广大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公共图书馆抓住机遇,多购入这些书及相关图书,加强宣传,让更多的读者到馆借书,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体现价值。

图书馆在提高我国公民国民素质,抵御西方文化侵略,保护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占领文化阵地,丰富人民大众文化生活等社会建设中体现了巨大价值,图书馆在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缩小信息鸿沟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上述的图书馆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

1.3 为地区实现文化战略添砖加瓦

图书馆改变观念,改善自己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贴近国家政治重心,体现自身社会文化价值,进而改善自己的生存、发展环境。在当前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中确实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让政府看到公共图书馆存在并发展的重要意义,争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实现地区文化战略添砖加瓦,尤其是处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图书馆,如广东、上海、北京、深圳、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省、市,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强市的战略目标,图书馆抓住机遇,调整好职能和目标,努力开展工作,在省市实现文化战略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并且达到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2 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2.1 改变观念,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图书馆工作人员意识上形成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岗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性质,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不会下岗,二不会少拿一分钱工资,一旦捧上了这个饭碗就不怕失业下岗,具有浓重的“吃皇粮”、“铁饭碗”思想。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2.2 建立相关制度,优化管理

当前,图书馆没有建立有效的人员“出口”和人员激励机制、工作考核制度。因此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被动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等着读者上门借书,观念保守,甚至有的馆员素质低下,常与读者大众发生纠纷。且不论国内发生的“国图事件”和“苏图事件”,馆方和读者谁对谁错,他们已使公共图书馆甚至其馆员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加上图书馆与大众媒体沟通不足、有的馆员又与读者沟通不足,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已在某些程度上陷入困境,这不利于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故图书馆应建立人员分流机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先予以教育,对屡教不改或是无法胜任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轮换岗位,再不合格者直至分流,取消“铁饭碗”制度。此外,还应建立图书馆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公共图书馆“进人关”,逐步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到图书馆工作。

2.3 加强图书馆职业精神教育

部分公共图书馆员缺乏较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对图书馆工作这一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图书馆员敬业精神淡化。因此,应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馆员素质,在对馆员的教育和考察方面,要业务技术和人文素养并重,使馆员对图书馆职业价值的认

识上升到哲学高度,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公众信息公平获得使者的巨大价值,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文化、知识传播和保存使者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尤其是在保障社会底层民众信息公平获取权方面,更是不可替代。

2.4 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

一是加强馆员教育,使其形成节约意识,制止铺张浪费,节省办公费用,并且建立监督机制,把节约纳入馆员考核范围,与馆员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提拔相挂钩,有效制止浪费;二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强化规范化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独立的财会机构,配备称职的财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三是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和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水平,争取实现图书馆财务管理的良好运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四是要优化资金的配置,有的馆领导宁愿买大部头书以充当“镇馆之宝”,而对群众喜欢阅读的图书购之甚少,应当改变这种状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购买读者喜欢的图书上面,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促进社会公众信息公平获取,构建和谐社会。

2.5 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

馆员待遇差,比如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在学习进修、职称评聘、职务提拔及科研条件等方面,都比高校系统的其他知识分子群体来得差。待遇差又造成社会地位低下,馆员一有机会就“跳槽”从政或另谋高就,把图书馆工作当成“副业”,另外再搞一个“正业”,做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有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才能够稳定“军心”,保证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促进和谐。

2.6 积极开展公关活动,促进图书馆事业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和谐发展

当前,图书馆应为保障社会公民信息自由获取权利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信息平等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并体现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图书馆事业与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良性和谐共同发展。比如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图书馆在促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争取到作为社会公众一员的苏李秀英女士150万元捐款,图书馆在获得社会支持后既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又回馈社会,投入到社会文化事业中,从而实现图书馆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这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从思想上意识到“吃皇粮”思想的错误性以及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欠缺,彻底改变观念,确实为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强化图书馆工作职业荣誉感,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沟通,力图改善并提高图书馆及馆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事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韩楠.新时期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 (3).

[2] 张思辉.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思考[J]. 图书馆学研究, 2005,(4).

[3] 陈伟.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低谷”现象的信息政治经济学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论坛,2004,(8).

[4] 孙德宏.对我国图书馆公众形象的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 (9).

[5] 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1).

[6] 陈超.国内外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J].图书馆杂志,2002,(2).

[7] 易淑英.加强图书馆馆风建设之我见[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6).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5

一、县级图书馆事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图书馆生存和发展。县级图书馆的经费是吸引优秀管理人才、改善馆舍设施、增加书刊馆藏、开拓信息服务等的经济基础。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很支持,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各地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不足问题,购书经费比较充足,其它经费紧张。笔者认为,没有充足的经费,图书馆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编制不足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制约着图书馆发展。由于图书馆人事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图书馆的人事机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笔者所在图书馆编制仅为8人,受人才流动的影响,近几年来,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才只引进来一名。

(三)图书馆的发展和规模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资料得知,美国每1.6万人就有一个图书馆,人均有书1.75册;日本每1.6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人均有书0.6册。根据有关资料,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家,藏书4亿册,人均0.3册,人均拥有数字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两册的标准。笔者所在双城市人口25万,所在图书馆馆藏书籍13万册,人均刚接近0.5册,图书馆的这种现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现有馆藏资源也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县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途径

(一)树立市场意识观念。由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开发式信息环境,大大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影响。笔者认为,县级图书馆的发展首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观念与意识,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效益、参与、产业化等观念同样适合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建设应积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开拓创新,建成开放、高效、统一的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信息中心。图书馆工作要由原来的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开放型;由单一的借阅服务转变为多元化服务;文献的加工整理转变为信息开发;馆藏的重点与特色也要加大声像资料及电子出版物的比例,并深入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与信息市场接轨,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用市场经济的文化观念思考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

(二)开展特色创新服务。搞好特色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信息中心,对本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特色服务首先要搞好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笔者所在图书馆开展“征求意见购书”、“电子阅览室”等特色创新服务。图书馆要想在网络社会中吸引更多的读者,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开展特色服务,笔者所在图书馆建立了“双城市图书馆网站”,目前有电子版图书4万余册。对蕴藏于大量显性信息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数据加工,向不同用户提供因人而异的、有针对性的特色信息服务,如笔者所在图书馆开通了新型电子图书借阅服务、建立黑龙江省首家县级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借阅、自助办证,满足了市民随时可以借阅优质图书的需求。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读者培训 服务新思路

培训是高职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指通过对图书馆员实施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作为高职图书馆传统服务项目的馆员培训,在图书馆的整体目标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情报领域的拓展和渗透,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发生了根本变化,即传统的单一纸质馆藏资源转变为纸质和数字相结合的多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与此同时,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也使高职图书馆的馆员培训内容和方式随之不断扩大和深入。在新形式下,如何使读者了解、掌握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类型不同的信息检索方法及技巧,增强他们自我服务水平,提高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高职图书馆为学校科研服务的功能,是当前图书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为图书馆做出最大贡献

培养图书馆员工的自我管理,首先,要让每个人切合实际需求明确自己的长处是什么,馆长对其长处进行考察,以使其在能发挥长处的地方做出成绩。其次,培训图书馆员工的价值观的自我管理。目的就是尽力使员工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如果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不一致,不是组织的集体能力受损,就是员工个人能力受挫。而一旦组织确定的价值是正确的,就要使其成为全员的共识,而作为集体的一员,就有责任通过自我调节培养新的价值观,如果长期不能相一致,则允许有个人从新选择的自由。再者,图书馆员工只有成功的实行了自我管理,才能使员工自我价值得到认同和体现。在工作中奉献出高品服务也就顺理成章了。

1.转变观念,提高对馆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过去,图书馆普遍存在培训观念淡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培训,帮助馆员掌握各种信息检索手段,便于准确获得所需求信息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因此,学校和图书馆领导及培训人员要转变对馆员培训观念,重视培训工作,给予积极投入和支持。只有重视培训工作,深入到读者中间宣传图书馆服务项目、介绍利用图书馆的技能,积极主动为读者服务,才能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2.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是提高馆员培训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支高素质的培训人员队伍,是顺利开展和提高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提高培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培训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馆员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提高馆员培训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做到爱岗敬业、开拓进取、踏实工作,全心全意地做好读者培训工作。其次,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因此,馆员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通过参考咨询和定题服务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促使馆员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后,更要加强培训人员的创新素质教育,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充分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断探索有利于提高馆员培训质量的内容和方式。

3.根据不同特点,开展分层次的培训工作

(1)对新参加工作进行入馆前教育和基本知识培训,主要讲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机构设置、藏书布局、目录体系、服务方式、规章制度、馆员的义务权利以及查找和利用馆藏资料的基本方法等,使他们对大学图书馆有感性认识,认识到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学习的第二课堂。

(2)为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性和参考性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网络和数据库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和信息技能。

(3)大力加强馆员网络培训工作。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高职图书馆开展馆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主动紧跟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培训内容的整合。

二、树立图书馆员工用知识管理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工作

图书馆引进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价值和服务价值,不论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还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落到图书馆的实处,都是为了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走知识服务之路。

1.知识服务概念

知识服务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认识和组织服务的观念。张晓林对知识服务从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两方面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将其概括为:“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一切信息资源(馆藏物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要目标驱动的、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姜永常认为:“知识服务就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根据用户问题解决方案的目标,通过用户知识需求和问题环境分析,对用户整个解决过程而提供的经过信息的析取、重组、集成、创新而形成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的服务。”由此可知,知识服务强调以知识创新为中心,以用户为核心,注重动态过程和服务,注重解决问题,注重信息深加工,注重知识资源增值,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实现知识创新的迫切需求。

2.图书馆实施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发展,主要是基于知识化社会的需要、创新服务理念的需要、数字图书馆发展和网络环境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特征日益明显的社会,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发生巨大变化,由过去单纯追求物质资源的占有到现在追求拥有更多的知识源,由崇拜信息到尊重知识。这些变化促使终身学习成为普遍行动,学习的意识更加强烈。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知识化社会呼唤知识服务,而具有教育职能的图书馆是社会公认的重要教育基地,承担着造就知识人的重任。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普通应用,图书馆向虚拟化、电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未来图书馆将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复合体。所以说,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保障对用户的服务能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服务的知识含量所必需的。

3.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方式

(1)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以馆藏文献为基础,针对用户提出的咨询问题,利用手工式半自动方式,通过个别解答提问,向用户提供具体的文献、文献知识和文献线索。随着知识经济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范围。

(2)检索服务

文献检索是利用特定的工具书,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为用户提供检索结果的服务。网络检索的发展方向是超文本、多媒体、智能化,检索内容除传统文献,还包括各种专题论文、商业信息、政府报告、研究进展、专利产品等,要达到满意的检索效果,检索人员不仅要经常上网浏览,熟悉各种检索技术和检索工具,更要注意研究网络知识资源的特点,随时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收集有关知识资源,以提高查全率,同时注意提高检索速度,注重检索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针对用户需要提供“适量”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3)向交流服务

在知识经济时代,网上图书馆已成为现实,图书馆在新书预订及声象资料、电子文献等订购方面,可在网上充分征求读者意见,并将到馆的书刊资料进行分时信息,使网上读者人书刊订购开始就参与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建设工作,同时随着信息的不断吸引更多读者关心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起更加亲密的伙伴关系。

当然,图书馆知识服务方式不只上面介绍的这些方式,还有借阅流通服务、专题服务、定题跟踪服务等,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新的知识服务方式。

三、培养学者型馆员是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根本

“图书馆员是事业的灵魂”,这是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一句名言。图书馆事业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人才评价的最终标准和根本原则并不是学历和学位,而是实际能力与实际贡献力。因此,高学历的馆员并不等同于学者型馆员,高学历仅仅说明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文化素质并不等同于业务素质,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只有在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应该是图书馆员、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和读者三者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高馆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者型馆员来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利用率,使读者能够充分的利用图书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在为读者提供知识的同时,也为图书馆馆员提供知识,使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使图书馆的所有工作人员能够分享知识,都能用最佳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工作,同时也能使读者应该享受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

总之,从目前我国现有文献知识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利用情况来看,读者主动索取知识的意识与技术都还相当欠缺,有了先进的设备却不会或用不好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因此,促进文献中的客观知识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客观知识,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主观知识,并进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核心,是每个馆员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初景利,邵正荣.按图书馆知识服务战略研究.2004.

[2]石向实,刘景.图书馆知识管理.2006.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7

关键字:人文服务理念、图书馆、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人文服务理念,亦称人本服务理念,是开展图书馆工作的根本指南,也是图书馆在21世纪的立足、生存、发展之道。图书馆是一个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其承担着收集信息,经过整理后加以保存,并将科学、文化信息资料加以有效传播,实现这些知识信息利用价值的重要职能。图书馆的存在,使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同时也使得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并且这些文化知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图书馆不但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而且面临读者日益多元化的复杂需求,为此,图书馆服务理念需要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与时俱进,创新服务理念,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优质的服务。

一、人文服务理念的内涵

图书馆在为阅读者进行服务的阶段中,工作的首要重点就是读者,所有服务都围绕着读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其当做服务工作的本体,这便是图书馆的人文服务的基础概念。所谓图书馆人文服务理念,就是指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突出读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在人文服务理念之中,需要注意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读者。图书馆事业是一种文化教育事业,离开了读者也就丧失了图书馆存在的意义,读者是任何一个图书馆组织和开展服务工作的主体,也是服务活动的客体。服务关系是人的关系,首要的服务就是对读者的服务;二是图书馆服务环境。图书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前者主要是指馆舍的选择及馆内条件的控制,后者主要指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即公共关系。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就构成图书馆服务活动的环境基础。三是图书馆文化背景。图书馆的各个服务环节在服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该馆特色的精神财富。四是图书馆价值观。价值是事物或现象本身的属性,泛指用途或积极作用。

图书馆的人文服务理念的应用,需要合理以及科学地处理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并且从而能够使得人文服务理念渗透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之中。

二、图书馆之中人文服务理念的应用

(一)图书馆环境提升

(1)馆舍外观设计的人文化。图书馆馆舍应是一件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艺术品。能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一种艺术的感觉的建筑物,有艺术美的建筑外观能给读者一种无形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将引领读者走进图书馆。(2)馆舍内环境的人文化。图书馆是学习的殿堂,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在室内合适的位置放置一些世界闻名遐迩的思想家的雕像的复制品,并对其作一些简要的介绍。勤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宜人;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要定期的消毒杀菌;室内环境要适当绿化。(3)馆舍室内软硬件设施的人文化。为读者营造一个宽敞明亮整洁的室内环境,同时还要为读者提供一套方便快捷的借阅服务系统,为那些想在图书馆长时间阅读的读者营造一种犹如家里书房的温馨感。

(二)建立图书馆反馈平台,做好读者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的效果究竟怎样,仅仅依靠图书馆内部机制对馆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是难以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建立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平台,充分参考读者的反馈意见来改进服务方式和内容,才能实现改进服务的良好意愿。

在建立评价平台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平台的开放性。这就要求平台的设计不局限于该馆局域网才能登录,而应该实现开通外网登录端,以方便读者在任何地点都能反馈意见;二是平台的易用性和方便性。也就是说,平台的设计要考虑不同读者的文化水平,使不同读者都能够学会使用该平台反馈意见;三是平台的安全性。安全性要求做到图书馆员在后端收集读者反馈意见时,应该看不到读者的真实身份,即能以匿名的方式反馈意见,这样更容易搜集到读者对图书馆工作情况的真实看法。

(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我们知道,互动是双方的,在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的同时。也应该让广大读者了解图书馆。为此,就要求图书馆本身要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广大读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一,图书馆应该主动出击.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可以实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形成一大批潜在的读者;二是可以提升图书馆在已有读者心目中的形象,稳定已有的读者。第二,组织各种形式的图书馆活动,并且让广大读者

参与这些活动。比如,图书馆可以开展各种知识和学术讲座,并且这些讲座是免费的,以吸引读者参与;也可以开展读者读书竞赛和知识问题活动,并对获奖的读者颁发荣誉证书以提高读者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宣传图书馆。主要体现为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网站展示图书馆信息资源、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借助当地的电视广播媒体和报刊杂志宣传图书馆的最新动态。第四,有条件的图书馆也可以创建读者报,由馆员和读者撰稿。并且为读者免费发送读者报。

综上所述,人文服务理念贯穿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践中,它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理念,具有指导读者服务工作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读者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主体,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服务读者,因此,不论是图书馆的环境建设,还是提供文献信息,都要时刻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文服务理念为宗旨;不论是变革服务内容,还是改善服务方式,人文服务理念始终应是图书馆服务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在读者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 戴秋容.人文服务理念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体现[J].图书馆论坛,2011,31(4):144-146.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图书馆环境 以人为本 绿色图书馆

图书馆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宝库,它不仅仅是藏书楼、借书处,更是知识、情报、信息、资料的汇集处、服务点。它是人与知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交流场所,是人群密集、人员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图书馆环境是否良好直接关系着读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图书馆应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创建一个良好的、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

至关重要。

一、图书馆环境对读者的影响

1.良好的环境促使读者达到最佳阅读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使读者减轻疲劳程度,提高阅读质量,达到最佳阅读。大多数图书馆虽然有宁静的环境,却缺乏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绿色植物,看书累了,没有能够缓解疲劳的环境。图书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者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好,必然使人的生理状态进入良性循环,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对所阅读的文献会有很高的注意力,并能很快找到其他的相关资料,在短时间内闪现出很多创新念头,而情况不好的读者,阅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2.良好的环境促使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环境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诱导作用,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图书馆环境是影响读者情绪、心境的重要要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通过优良的图书馆环境,让读者感到图书馆是知识的圣殿,对某些不检点行为起到约束和净化作用。对不爱读书的人有超尘出俗之感,对于爱读书的人,“单这个环境就平添了自己三倍的自信心”,没有“苦读”之感,而是“乐读”,既陶冶读者的心灵,又让读者受到情感上的愉悦。

3.良好的环境减少高科技带来的污染

图书馆内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各式各样的装饰材料时时散发着有害气体,周边自然环境的污染也使尘埃无孔不入,现代办公电器不断释放着有害物质,等等,因此,要大力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提高读者的环保观念,强调利于读者身体健康,体现生态化,创造舒适、干净的阅读环境。

二、更新观念,创建绿色图书馆

绿色图书馆的内涵是清洁无污染、健康无毒害的图书馆,是和谐的、生态的图书馆,是科学的、人文的图书馆和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构建和谐的绿色图书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同时争取各方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1.更新图书馆观念

观念的更新是建设绿色图书馆的首要前提。绿色图书馆的建设,不但要求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图书馆在整个社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更要求每一位读者都要热爱图书馆,绿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绿色图书馆是一个崭新的观念,它不仅是绿化问题,还涉及到能源、环境、空间、生态等方面,是一个综合问题,所以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充分认识绿色图书馆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2.管理方案要环境至上

绿色图书馆的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我们广大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制订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政策时必须树立环境至上的思想。图书馆管理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件工作都含有环境要素,或者是环境的一部分。从绿色角度出发,图书馆管理者应将图书馆的管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考虑,在管理的主动性和图书馆的使用上我们可以采用环境友好的做法,这些做法包括采用一些措施和决策来清洁和保持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通过减少污染、最小限度地使用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确保图书馆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读者和员工的身体造成危害等。在日常工作中,绿色图书馆的管理要求图书馆对读者和员工的健康承担起责任,并且要满足将来一代读者的需求、利益及维护自然的稳定性。

3.阅览环境保持清新

绿色图书馆的一个首要特征是图书馆有一个清新、整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这要求我们对图书和期刊的摆放要整齐有序,阅览室内清洁、无尘,地面光洁,这样的环境可以减少气体异物及有害杂质对读者的危害,有利于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及健康。如果图书馆的环境保持不好,灰尘和有害气体会对读者及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是致命的。经常对图书馆的地面、书架及书架上的图书仔细清扫、清洗,对许多故意被读者藏起来的图书,进行清扫、上架,在上架过程中注意将书的位置摆放到位,对破旧的图书进行修补,摆放有序的图书会更加方便读者取阅阅读。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工作环境良好的图书馆设施使得工作人员更有信心从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疲惫和厌烦感,而工作态度的转变会吸引更多的读者。

4.培养读者绿色习惯

图书馆的绿色使用重点在于信息资源的可持续性使用。教育的发展和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图书馆的藏书经常受到读者的故意偷盗或损坏,这和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图书馆的资源仅仅满足了当前读者的需求,或者是少部分读者的个人需求,图书资源的减少或损坏对以后的读者是不公平的。许多图书馆都会碰到图书资源的毁坏现象,特别是对于一些珍贵的图书,很多精美的插图和解说被读者故意撕毁,藏在身上带出图书馆,这都是破坏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这些情况使得我们必须加强对读者的教育。

工作中该怎样有意识地培养读者的绿色习惯呢?首先,对读者应开展图书资源的爱护教育,特别是对于新生,要让他们明白图书资源也是一种财富,是一种和环境有关的资源。另外,还应及时为广大读者提供复印服务,特别是在阅览室要配备复印机等设备,这样,读者就可以随时将想要的资料复印下来。在对读者的教育中引进环境教育,特别是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会使读者更好地明白环境与危害社会和破坏图书馆资源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意识到故意破坏或私自占用图书馆资源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通过这些努力,会逐渐培养读者对图书资源的绿色使用方式,推广绿色图书馆的发展和实施,使知识和环境和谐统一。

5.有计划地投入推广

绿色图书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体工作,不论是新馆还是老馆,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推广实施。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具体落实,由点带面,逐渐推广,逐步实施,使绿色图书馆建设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总之,图书馆是人们经常出入的场所,优美、和谐的外部空间环境,舒适、无害的室内质量环境,都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程度,创建科学舒适、和谐健康、亲和人性、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梅军.构建绿色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2,(7):27-29.

[2]马溢庭.阅览室环境与读者健康[J].图书馆论坛,2004,(2):157-158.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参考咨询员;信息素养;意义;途径

[DOI]10.13939/ki.zgsc.2016.03.21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进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和社会职责,在信息素养教育的进程中,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广大读者对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要求正不断提高。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信息方面的优势,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积极履行教育职能,大力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参考咨询工作的开展成效,不仅取决于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与完善的服务体系,也取决于参考咨询员的信息素养。

1 信息素养的内在含义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确切地说,信息素养即是一种信息文化,信息素养概念的酝酿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世界各国纷纷围绕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从直观意义上说,信息素养就是人们运用科学的信息策略和先进的技术分析,分析并解决世纪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技能。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播媒介,就要求图书馆参考咨询员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参考咨询员不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爱岗敬业、积极主动、乐于奉献,而且还应具有科学辨析信息的能力和熟料掌握信息的查询、获取、应用、传播能力,具体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内容:

1.1 敏锐的信息意识

通俗地讲,信息意识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图书馆参考咨询员的信息意识,即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具有强烈的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有意识地从信息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并进行评价、归类和对信息的利用。作为参考咨询员,必须有强烈的信息意识,他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的效果。

1.2 良好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图书馆员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它以其巨大的约束力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图书馆员的信息行为。良好的信息道德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基本条件。它要求图书馆员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对本职工作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2 加强参考咨询员信息素养的意义

有相关数据资料显示,为准确分析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现状,在我国部分图书馆中随机抽取了60名具有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图书馆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第一,图书馆员的专业背景和学历参差不齐,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初、中、高级职称中分别占25%、30.6%、23.1%。

第二,仅有15%的被访者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受到过来自单位或部门的信息素养教育;有26.5%的人员受到传统的图书馆的课程教育,而对近年来相关数字图书馆学的主干课程内容不甚了解,不仅缺乏理论指导又缺乏实际操作技能。

第三,近1/3的被访者认为他们不能或从未参加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基本活动,只能从事一般传统查询服务。

第四,在被访者中,只有9人在我国近10年17种图书馆核心期刊中阅读过有关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教育专题研究文章。

第五,80%的图书馆员面对各种电子信息资源,不知选择什么样的数据库,怎样制定检索策略与如何评价检索结果。

第六,对互联网的局限性以及互联网技术了解不深,有65%的被访者承认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有待提高。[1]

简而言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不容乐观,图书馆对参考咨询员的教育培训相对滞后,且尚未形成教育观念。

近年来,图书情报界对参考咨询员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远远落后于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研究,人们对参考咨询员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不深刻。诚然,要改变这一切,还需要一个相应的环境和机制。[1]

2.1 加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呈现复杂化、信息化和主动化,高科技的蓬勃发展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子资源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图书馆各种资源日趋繁多,为了做好资源管理并为广大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必须改变原有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建立新的机制,以符合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2.2 加强信息素养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员工作的价值体现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尤其是参考咨询员,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决定着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管理方式不断呈现科学化、自动化、网络化,图书馆员的角色也悄然转变,从文献资源的组织者、服务者转变为电子资源的管理者、传播者和教育者。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对信息的需求也增多不少,图书馆参考咨询员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把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向信息搜集、信息咨询和信息开发转移,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这样才能实现自身工作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3 加强信息素养是广大读者信息需求的重要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载体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面对海量的信息,读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用的信息,而参考咨询员是读者最直接的服务者,在读者获取、运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应给予读者必要的服务和指导,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图书馆读者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对不同的读者需要提供的文献信息和情报检索服务也多种多样。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聚地,不仅承担着文献汇集、信息集散的任务,而且还肩负着信息的分析、加工以及孕育创新思维的使命。作为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员,参考咨询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从而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技能和广博的知识,能够在复杂、庞大的海量信息只能够获取所需,不断提升为不同读者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能力。

3 提升图书馆参考咨询员信息素养的途径

3.1 营造信息教育气氛,强化参考咨询员的信息意识

信息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环境气氛的营造。图书馆可利用其独特的环境优势,通过举办各种信息宣传、信息教育活动,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努力营造信息教育氛围,[2]以此来强化参考咨询员的信息意识。

3.2 注重参考咨询员道德教育,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做好参考咨询工作的基础。参考咨询员作为信息传播和服务育人的执行者,应该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努力学好现代信息技术,把良好的信息素养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需求,这样才能体现爱岗敬业、服务至上的思想;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信念,认真务实、热情耐心地提供优质服务。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图书馆也应该制定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约束参考咨询员的信息行为和信息活动,使他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来检验信息的真伪,尊重信息的知识产权,自觉抵制恶劣信息,正确引导读者科学有效地利用新信息、新资源。

3.3 加强参考咨询员的在职教育,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参考咨询工作要求咨询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如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广博的知识,善于研究读者心理需求,能够与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掌握接到问题的技巧,对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令人满意的解答,掌握一两门外国语,能够通过交谈了解读者所需,或者当无法解答其他信息时,能够主动介绍其他途径,耐心辅导读者使用检索工具等。因此,参考咨询员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只有加强在职教育,提升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使参考咨询员的信息素养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从而实现图书馆职能的转变。

3.4 培养参考咨询员的信息交流能力,学习公关知识

随着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步加深,图书馆公共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参考咨询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图书馆自身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整体功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图书馆形象,使读者从图书馆可以获得高层次的服务,图书馆需要与外部社会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良好的交流是保障参考咨询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参考咨询员与读者交流,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及公共关系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图书馆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公共活动,如:开展馆际交流,将参考咨询员的社交活动和公关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多组织参考咨询员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了解社会动态,并用掌握的信息来服务读者;利用网络优势与其他地区的兄弟图书馆交流经验,了解图书情报的新动态,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取得更大的进步。

4 结 论

综上所述,提高馆员素质图书馆担负着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在信息素养教育的进程中,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参考咨询员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其自身信息素养的状况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因此,图书参考咨询员要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熟练的服务技能,促进学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提高,从而满足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总之,图书馆要更新服务理念,加强自身建设,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优化服务质量,努力打造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从而保障信息素养教育的顺利与有效地开展,使人们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以及有效获取、处理、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大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并把它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信息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生态位 图书馆生态位 生态位因子

[分类号]G250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生态位理论在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种的多样性及种群进化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生态位理论研究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空间位置、功能和作用,生态位理论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客观存在。由于图书馆也处在由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里,图书馆生态观假设图书馆与环境因素之间、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业之间相互构成复杂的生态关系,使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一生态位原理运用到图书馆生态关系的分析成为可能。

1 生态位概念及其演变

1894年,Streere在解释鸟类物种分离而居于菲律宾各岛现象时,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位的研究兴趣。自然生态学家Jobnson于1910年最早使用了生态位一词:“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可以占据环境中的不同生态位”,1917年,生态学者格林尼尔(Grinnell)在研究加利福尼亚长尾鸣禽的生态关系时使用生态位术语并首先给以定义: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人们称它为空间生态位。1927年,动物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从动物生态学角度提出一个动物的生态位表明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及其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即“营养生态位”或“功能生态位”。生态学家哈奇森(Htchinsuon,1957年)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是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并提出了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Whittaker(1975年)认为,生态位是指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及其机能关系,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相对位置,既考虑了生态位的时空结构和功能关联,也包含了生态位的相对性。通俗地讲,生态位就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拥有稳定的生存资源(食物、栖息地等),进而获得最大生存优势的特定的生态定位。生态位的形成,减轻了不同物种之间恶性的竞争,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使不同物种都能获得比较生存优势,这是自然界各种生物欣欣向荣、共同发展的原因所在。生态位理论对所有的生命现象具有普适性,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也适用于人(包括由人组成的集团、社会、国家)。

2 研究图书馆生态位的逻辑起点

2.1 图书馆与生物具有相似性

图书馆具有多方面类似生物特征:①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生态学领域中,存在一个复杂有序的层次系统: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而图书馆也具有这种类似的层次系统:图书馆生态系统,图书馆群落、图书馆种群和单个图书馆。所以,两者在生态关系、群落形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相似的地方;②图书馆作为社会中的文化主体,必须要有一定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诸多要素,如同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物,如果脱离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就会濒临灭绝;③生物个体必然有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过程,但是作为生物的组合,即物种,则是延绵不绝的,而图书馆具有与物种相同的生存目的,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使自己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2.2 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具有相似性

图书馆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的生存与发展,均是一种“生态关系”,图书馆与环境、图书馆与图书馆,同生物与其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竞争与互利,而图书馆也有类似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为生态学在图书馆与环境关系研究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2.3 生态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研究问题的相似性

生态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研究的往往是类似的课题,如资源的利用率,供求关系、竞争等。在自然界,付出的成本是能量和资源,而在人类世界里,要用金钱来偿付。图书馆与环境、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使得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即生态位原理运用到图书馆生态关系的分析成为可能。生物生态位原理为图书馆管理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一种有机的、生态联系的、系统的观点去看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使图书馆有意识地、主动地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协调地处理好与同行以及行业的关系。

2.4 图书馆生态位观的适用性

图书馆生态位观的适应性,笔者认为有三种观点:①从图书馆单体的角度;②从图书馆种群的角度;③从图书馆群落的角度。这三种观点,可以解释为微观生态位和中观生态位、宏观生态位。微观生态位是以图书馆单体为研究对象,在对图书馆个体特性把握的基础上,研究图书馆种群内的单体图书馆相互之间的差别,寻找图书馆与其所占据的生态位相互作用的影响特征,这是一种细小入微的管理学思路;中观生态位是把种群作为生态位的基本单元,研究同一种生态位下的图书馆种群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又是如何对种群进行选择,在图书馆种群划分清晰的前提下,研究图书馆种群与个体的生态发展状况;宏观生态位是以图书馆群落作为生态位的基本单位,研究群落与社会信息业之间、种群与群落间、个体与种群间的影响和作用,并寻找它们之间所产生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原因。

无论是图书馆单体生态位,还是图书馆种群或群落生态位,它们研究的都是同一类的问题,即图书馆在环境中的生态地位及其发展进化规律。但是,如果对图书馆战略进行研究,把图书馆种群或群落作为生态位的基本单位,则显得目标过于宽泛,单位量大,它们的固有属性难以识别,环境对它们的信息传递也难以梳理和区分。而从单体图书馆的角度研究不仅能有效地凸现图书馆个体的特征,而且还可以得出从种群或群落角度不能企及的细节信息。

3 图书馆生态位概念及基本原理

3.1 图书馆生态位概念及函数表达

基于以上分析,在兼顾图书馆种群或群落的基础上,将主要视角定位在图书馆个体生态位,图书馆生态位的概念,在综合上述三种生态位观的基础上可以定义为:图书馆与环境之问的一种关系定位,这种关系是图书馆与环境互动后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它受到图书馆内部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图书馆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接口,即资源和需求的状况表现出来。从外部看,图书馆生态位是图书馆在环境中形成的多维资源和需求空间的向量叠加集合,如用公式来表达,可记作:p=αs(K,t)+βd(K,

t),其中,p表示图书馆的生态定位;α、β为控制参量,其作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这里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制度的调控作用;s,d表示图书馆的资源与需求状况,它们是空间坐标K=(x,y,z)和时间t的函数,即:s=s(K,t),d=d(K,t),令s1,s2,…,sn和d1,d2,…,dn为状态变量,它们是K和t的函数:si=si(K,t)di=di(K,t)(i=1,2,…,n),为简便记,常采用状态变量来表示:s(K,t)=(s1,s2,…,sn);d(K,t):(d1,d2,…,dn)。

图书馆生态位是一个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函数,其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变量,具有非线性的特征。而图书馆生态位由资源和需求两个变量及控制参数综合进行描述,图书馆生态位的状况由这些变量和参数的状况决定。简单地说,图书馆生态位是一种基于环境资源空间特性和图书馆固有性质互动的客观关系定位,是图书馆与环境互动匹配(适应)后所处的客观状态,如图1所示:

图书馆生态位表达了图书馆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共存均衡状态,它主要包含两方面属性:一是宏观生态环境在生态位层面的延伸与渗透,是环境的终端,形成生态位环境(又称小环境);二是图书馆向外作用的起点,是图书馆行为延伸的直接作用物,是图书馆与环境互动的发生场所。

从宏观层面看,生态位是图书馆复合生态系统环境的中间层。图书馆所处的整个生态环境构成一个图书馆复合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理解为三个关系圈的集合:其核心圈是图书馆,构成该系统的生态核;第二圈是图书馆活动的直接环境,即生态位,可称为图书馆生态基础圈;第三圈是包括图书馆种群或群落在内的图书馆生态系统,可称其为生态库。生态位包含于图书馆生态库之中,是生态库的一个构成单元,如图2所示:

从中观层面看,生态位是图书馆生态环境中的客观存在,是图书馆客观与环境客观的交汇点。

从微观层面看,生态位是环境对图书馆的直接外包,是每个图书馆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小环境,它不仅是与图书馆接壤的环境终端层,同时又是图书馆一切外延行为的出发点。从空间位置上看,这种小环境是图书馆所处的生态大环境(生态库)中与图书馆紧密接触的那部分,是环境中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因素,并承受图书馆直接的互动反馈,是图书馆活动与环境互动的直接受力和反作用物。

3.2 图书馆的理想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

根据G.E.Htchinsuon(1957)的基础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理论,图书馆生存的全部最适生存条件称为图书馆的理想生态位,在这个生态位中,图书馆的所有环境条件都是最适宜的,而且不存在竞争者。然而,图书馆在实际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全部条件不会那么理想,它包括了所有限制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力(见图3)。图3中图书馆E与图书馆A,B,c,D,E,F发生竞争关系,其中图书馆E的理想生态位用中心的圆E面积代表,而图书馆E的现实生态位则用中间的类五角星面积表示。

3.3 图书馆生态位模型

根据Hutchinson的生物生态位的超体积模可以建立图书馆生态位的n维超体积模型,如果把一个图书馆对某一环境资源的适合度相对于这一资源的梯度作图,就可绘出一条钟形曲线,如图4所示:

其中横轴代表环境资源梯度,纵轴则代表图书馆适合度。如果同时采用N个环境资源因子梯度作图,绘出的图形就是一个四维空间,N个轴代表N个不同的环境变量,具有高适合度密度的那部分空间对图书馆来说是最适宜的,而具有低适合度的那部分空间则对图书馆的生存不太适宜。

3.4 图书馆生态位测度

3.4.1 图书馆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宽度是指现实生态位超体积的限度,通常用宽或窄加以描述。图书馆生态位宽度是指生态位涵盖空间的大小,其大小与图书馆的适应度成正比,即对市场环境资源适应的多样化程度。一个图书馆的生态位越窄,该图书馆的特化程度就越大。相反,一个图书馆的生态位越宽,该图书馆的特化程度就越小。

3.4.2 图书馆生态位重叠 自然界中,当两个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这时就会有一部分空间为两个生态位的n维超体积共同占有。类似地,如果两个图书馆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占用同一种资源或环境变量时,这两个图书馆的生态位就会出现重叠,如两个图书馆馆藏类似的资源、拥有相同的读者群体,这些都是生态位重叠现象。如果两个图书馆具有完全一样的生态位,它们就会发生完全的生态位重叠。因此,生态位重叠是指图书馆之间生态位类似程度或者说生态位因素相同的比例,生态位重叠与图书馆间竞争强度成正比。设有A、B两个图书馆,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可能会出现如图5所示的重合、内包和交叉三种情况:

3.4.3 图书馆生态位分离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态位分离是指两个亲缘关系密切的生物在异域分布,它们的生态位没有重叠。图书馆生态位分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书馆的生态位没有交叉、互不重叠。设有A、B两个图书馆,他们的生态位分离可能出现如图6所示的邻接和远离两种情况:

生态位的宽度、重叠和分离,都与图书馆的战略定位和竞争态势有密切的联系,并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3.5 图书馆生态位类型

3.5.1 剩余生态位 读者的需求与图书馆的供给往往并不平衡。当图书馆的供给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图书馆生态位。剩余图书馆生态位是指那些已经被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所发现,但由于技术、资源、人力等的限制,未能全部占领而剩余下来的图书馆生态位空间。图书馆可以通过增加人力、物力、技术等,提高资源的供给能力,占据更多的生态位空间。

3.5.2 潜在生态位 读者的很多需求只是得到了局部满足,或者根本未得到满足。此外,那些原本已经得到满足的读者会因为其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变得不满足。对于这些未得到满足或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图书馆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并通过更先进的技术、资源使读者得到满足。这种情况定义为潜在图书馆生态位。

3.5.3 附生生态位 图书馆要追求更高的效率,就必须摆脱大而全的经营模式,采取供应链管理,依赖社会分工与协作。图书馆应该和上游行业建立较为稳固的协作关系,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这些伴随着其他图书馆或信息业生态位发展而发展的生态位称为附生图书馆生态位。

如同物种生态位一样,图书馆生态位也具有多种类型,除了上述几种图书馆生态位以外,还有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等等。图书馆只有准确认识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生态位,结合图书馆自身的优势,选择和开拓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才能健康成长。

3.6 图书馆生态位特征

3.6.1 社会性 生物生态位在形成过程中,自然选择

起主导作用,而图书馆生态位则不同,由于与社会活动的密切关系,所以它具有社会性。一方面,图书馆生态位的形成和变化主要由图书馆自身的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等社会性因素来决定;另一方面,图书馆生态位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图书馆的领导、馆员等的行为都具有社会性,因此,图书馆这项依赖人类参与的活动,自然也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并随着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创新,图书馆生态位的范围、内容及内涵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6.2 动态选择性 生物主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生态位是比较稳定的,时效性也不明显。而图书馆是包含人因素的有机整体,具有更强的思维性和主动选择能力,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定位和各项服务的调整,力求最大限度获取更优的生态位。并且图书馆的竞争带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造出新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位,扩大生态空间。

3.6.3 跨区域性 生物一般栖息于某一环境中的,只能利用该地区的生态资源。而图书馆则是跨地区利用生态资源。不仅可以利用所在地的生态,而且可以利用全球的生态,并能促进全球图书馆生态体系一体化。

3.7 图书馆生态位构成

图书馆生态位由生态因子构成。生态位因子是影响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支配图书馆行为的主宰力量。图书馆生态位通过生态因子对图书馆发挥作用。同时,生态因子又受到宏观社会环境以及图书馆与环境、图书馆之间互动的影响,发挥作用的强度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组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为图书馆的生存创造了大量的生态位类型。生态因子是图书馆生态系统中的序参量,而图书馆生态位则是由图书馆生态系统中的序参量构成。

图书馆生态位因子虽然很多,但具体到生态位上表现为序参量特征的因子并不多,可归纳为:时空、资源、需求、制度和技术,这五类因子是图书馆生态位中的一级因子。时空是客观存在而且可以感知的,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占据着相应的时间和空间;需求因子主要包括读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是读者对图书馆可提供资源的需要程度;资源因子主要包括供应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馆藏资源和市场资源、自然资源等,这些资源是图书馆生态位中的二级因子;技术因子指被图书馆自身掌握和运用的技术,对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活动具有主导支配作用,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制度因子主要指国家政策、理念,以及图书馆内部的规章制度及岗位目标等。

需求和资源因子是衡量图书馆生态系统内有序程度的主要参量。图书馆的竞争优势也主要体现在满足需求和运用资源的程度上。并且,资源因子为图书馆提供了价值生产的物质基础,需求因子保证了图书馆的价值实现。技术和制度因子是图书馆发展的控制参数,是图书馆由资源到需求过程中的催化剂。上述五类影响因子对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而且它们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并具有典型的系统构成和运行特征。

图书馆生态位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因篇幅和获取资料有限,文章仅对图书馆生态位概念、原理、生态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今后,还有更多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光明,谢寿昌.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生态学杂志,1997,16(6):46―51.

[2]朱春全.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生态学杂志,1993,12(4):41―46.

[3]杨效文,马继盛.生态位有关术语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评述生态学杂志,1992,11(2):44―49.

[4]钱辉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钱辉,张大亮.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演化机理探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0―26.

[6]麦肯齐.生态学.孙儒泳,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