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19 08:21:58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kasatina”为你整理了这篇开展王玉校长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开展王玉校长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汇报材料

2021年1月26日,贵阳市南明小学副校长、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第一校长王玉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48岁,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2月3日,中共从江县委、从江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广泛开展向王玉同志学习活动。为做好王玉校长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从江县结合实际,按照“六个一”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工作。

一是开展一批典型事迹宣传报道。把王玉校长支教帮扶病逝的典型故事作为宣传从江脱贫故事、讲述从江战贫感人事迹、传递从江扶贫正能量的重点任务,积极对接省委宣传部和州委宣传部,主动对接央级媒体和省州媒体,精心策划做好系列宣传报道,先后在《贵州日报》《贵州新闻联播》《新华网》《中国教育报》《黔东南日报》《黔东南新闻联播》等媒体宣传报道,加强正面宣传,打造先进典型。

二是开展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为扩大宣传教育效果,拟定在全县“两会”期间举办一场王玉校长先进事迹报告会,安排贵阳市南明小学校长曹凤英、贵阳市南明小学支教教师赵发勇、省纪委驻大歹村扶贫干部林思宇、从江县大歹小学校长王绍东等作先进事迹报告,精心准备事迹报告稿,确保宣传教育效果。

三是开展一系列感恩感师宣传教育活动。由县教育工委和县教科局谋划安排“七个一”系列活动,即:一是开展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二是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会、三是组织一次师德师风演讲活动、四是开展一次宣讲活动、五是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六是绘制一次手抄报、七是树立一块感恩墙。各中小学校在春季开学后,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王玉校长先进事迹,学习她以爱育爱、潜心育人的大爱精神,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情系苗乡、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矢志不渝、忘我工作的担当精神。全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感恩感师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投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四是编撰一部舞台剧目。由县文旅局和县艺术团牵头,以王玉校长患癌康复后到深度贫困山区大歹村支教先进典型事迹为原型,编撰一部多语言版本的舞台剧目,以情景舞台剧等文艺创作方式进行展演,作为大歹景区定时表演内容之一,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2

扶贫专干先进事迹一

杨建华自2016年担任扶贫专干以来,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要求,真抓实干,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连续两年(2016年、2017年)被沭阳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先进个人”。

1、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杨建华通过自学掌握了OFFICE软件各项操作技巧,尤其是EXCEL软件数据处理公式,在处理繁琐的扶贫数据时,得心应手,不仅能够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还教授其他乡镇扶贫专干相关技巧,成为大家口中的“杨大师”。同时,杨建华熟读各项扶贫政策文件,对低收入农户识别流程以及低收入农户优惠政策熟记于心,面对低收入农户的咨询做到“一口清”。

2、加强培训,带好村级扶贫队伍。

扶贫工作任务繁重,面广量大,村级扶贫队伍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扶贫工作的质量。杨建华通过集中培训,录屏分享,单独教授等手段,不断提升村会计、扶贫信息员的工作能力,提高扶贫工作“第一手”材料的“准确率”。3、

亲自审核,提高脱贫质量。

杨建华对当年度拟脱贫的低收入农户逐户审核,分析收入构成,评估“返贫风险”。同时,狠抓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增强低收入人口获得感,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满意度和脱贫成效可持续性。

杨建华作为一名基层扶贫一线干部,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业务能力,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实绩,赢得了该街道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扶贫专干先进事迹二

XX镇XX村位于XX镇的中东部,全村所辖XX个村民组,农户XXX户、XXXX人,目前共有贫困户XXX户,XXX人。该村原先基础设施落后,村大半处于低岗丘陵地带,荒岗地多,水稻、小麦种植易受水灾、旱灾影响,且村集体经济只有租赁窑场租金收入,村集体收入薄弱,属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

自XX同志任XX村第一书记以来,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开发建设当中,他针对该村贫困现状等,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实施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使该村水、电、路、配套到村到户,特色产业建设初具规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牢记使命,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XX村扶贫开发工作,XX同志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认真、细致了解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制定出“XX村扶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扶贫工作的目标、规模、重点。全面改善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XX村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做好带头人,为民办实事

以前,XX村村部只有几间平房,面积狭窄且修盖时间过长,老化严重,难以开展村务工作。村里大多道路都是泥土路,平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出行严重不便。村里致富路子差,虽然村民有搞种植和养殖的习惯,可小农思想严重,意识不够开放,以致种养殖业收入低。

XX同志了解完这些情况之后,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向外的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

1、通过向县扶贫办反应争取,目前XX村部已全部新盖,共建成包含村民活动室、为民服务大厅、文化室等上下两层新村部,共计216平方米。

2、通过一事一议、农村畅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XX村全村道路已基本修完,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3、通过农村电网整改、居民饮水工程,全村再无以前经常低压、跳闸、停电现象的发生,再无饮用水安全的隐患。

4、通过向帮扶单位农委、运管所、县邮储银行的争取,与XX村签订了20亩扶贫工作基地。基地共分5个棚区,每个棚区可养殖1万只雏鸡,帮助贫困户集中供养、集中提供免疫、集中提供技术指导。

5、通过向农委的争取,在XX村发展红花草项目,帮助愿意种植红花草的贫困户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待红花草种植成功还将以一亩一百元的方式补助贫困户。

6、XX村光伏村站目前已建成完毕,户站正在建设中,预计光伏电站全部可以通网发电村集体经济可增加6万元,贫困户纯收入增加3000元。

三、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能力

XX同志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扶贫理论知识学习和国家、省、市、县扶贫政策的学习。他刻苦钻业务知识,对扶贫开发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善于洞察新的形势,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同时,他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使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表现出良好的理论功底、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以身作则,做群众的贴心人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业民”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政协常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8年1月,我再次当选市政协常委,至今已在常委岗位上工作了十年。我能够积极参政议政,为丹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提出有质量、可操作的提案,肩负使命担当,力求有所作为。

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政协为重要平台,积极参加市政协讲堂和各种学习活动、政协常委会议和各类调研活动,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目标,多次带领二中队伍赴宽甸长江村,结对扶贫9户现已全部脱贫。学校常年从宽甸贫困地区采购农副产品,累计达100多万元。今年预计从政府扶贫网采购农副产品40万元,已完成约20万元。扶贫先扶智,多次带领民进会员、政协委员“送教下乡”,为贫困地区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大力支持教师到宽甸杨林学校进行音乐支教。

聚焦民生,积极建言。大量开展社会调研,撰写数十篇反映社情民意、促进丹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提案,多数得到政府的认可和采纳。多次代表民进丹东市委在政协大会和专题常委会上发言,其中关于学前教育的建议全部被市政府采纳。2018年、2019年,撰写了《关于做大做强丹东职业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关于由专业部门举办特岗教师招聘和岗前统一培训的建议》《解放思想,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冰雪经济,东北要快速运起来》等10篇提案和建议案,其中《解放思想,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已转呈市人大,《发展冰雪经济,东北要快速运起来》转呈省人大。

多次在市教育局、电业局、开发区政府、中心医院等单位担任行风监督员,政风行风监督工作中,广泛征求民意,提出中肯意见;担任市政协民主监督员期间,经常与市卫生局、审计局沟通联系,深入了解、现场监督卫生及审计工作;日常工作中不忘政协委员的监督职责,遇到问题敢于直言亮剑、切中要害。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安温泉”为你整理了这篇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杨明霞,女,1978年出生,中国电信保定分公司客运部主任。2016年儿童节参与了保定市青年爱心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助力山区贫困学子义卖”活动,从此与协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9月,跟随协会的志愿者进山,开始探寻贫困学子,一直坚持至今。五年来,每年秋季开学之际,到易县实验中学、易县四小、西陵中学、大龙华中学等中小学去探访贫困学子,足迹遍布易县西部山区的各个乡镇,共计上门家访50余户。

每年春、秋两季,到被资助的学校去送助学款,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提升自己,改变命运。五年来,累计行程3000多公里。先后直接资助过5名贫困学生。并带动多名同事参与到助学活动中。2019年儿童节前夕,带领儿子班里的同学、家长共计42人,到6户贫困学子家中开展了“体验一次山区午餐,向贫困学子学习”的活动。

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多次驾驶私家车为直隶救援队运送抗击新冠疫情的物资。不仅个人为直隶救援队捐献了现金、折叠床等物资,还组织所在党支部全体党员共计捐献现金2400元,用于直隶救援队进行抗击新冠疫情。得知直隶救援队在社区进行消杀的志愿者们中午用餐困难,就和儿子一起在家中做好饭,中午送到工作地点,保证志愿者们能吃上热饭。

2021年1月,新冠疫情再次来袭。得知秀兰尚城社区居委会要在短短1天时间内完成整个社区近万人的核酸检测,为减轻社区工作人员压力,主动向社区书记请缨,负责核酸检测的人员扫码信息登记工作。1月15日,连夜行动,带领38名志愿者协助社区圆满的完成了核酸检测工作。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唐淑娟,女,1976年出生,安国市石佛学区教师。从教25年,工作勤勤恳恳、钻研业务,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一直在学区名列前茅。2012年调至石佛学区教务处工作,带领教师教学教研,指导年轻教师的课堂,学区的总体教学成绩逐年提升,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广大教师的认可,2019年被评为保定市骨干教师,2020年被评为安国市师德标兵,2021年被评为安国市三八红旗手。

她不仅工作成绩出色,还是一位孝老敬亲的模范。

2009年她的母亲因为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经过七次化疗,病情逐渐痊愈。2016年,母亲又因为脑血栓住院,虽然经多方治疗和康复训练,但仍然左侧身体运动功能丧失,勉强能生活自理,父亲见母亲生病也急出了焦虑症,需要常年吃药。2018年元旦又不小心摔倒,导致髋骨骨折,并从此落下了跛足的毛病,行动也很不方便。

唐淑娟老师共兄妹三人,姐姐在保定上班,哥嫂在沈阳。父母生病后曾在沈阳居住近一年,但总是觉得不如家里方便,2018下半年又回到老家,照顾父母的重任就落在唐老师的肩上。春夏季节,家里有保姆照顾,她就三天两头就回家看看,给父母买些水果食品以及常用的药物。入冬之后,家里的取暖温度上不去,父母就随唐淑娟一起到居住。她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做好一家人的饭菜,自己简单吃上一点,7点就出发去学校,父母起的晚一些,她就把饭菜做好保温。晚上回家第一件事也是先做饭,吃过晚饭刷洗完之后再收拾屋子。周六日帮父母洗衣服,给父母洗脚剪指甲。有时候母亲还想到外面去转一转,她就扶上母亲,跟着她慢慢的在小区里走一走。

在孝敬公婆方面,她做的比亲闺女还要好。唐淑娟老师的爱人兄弟三人,没有姐妹,爱人常年在外面打工,不能经常回家,每年只能回来一两次。唐淑娟就每隔两个星期回一次公婆家,每次回家都买上水果、点心或营养品带给老人,劝老人不要舍不得吃,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最重要。

去年夏天,唐老师的公爹发烧半月不退,到保定急诊住院,20多天不见轻,被确诊肺癌晚期,只能靠营养液维持,医生建议转院。其婆婆和大哥有放弃治疗的想法,想让老人回家。唐淑娟和爱人坚持让老人转到上一级更好的医院接受治疗。经过她多方辗转联系,终于将老人转到省四院,经过6次化疗,病情逐渐稳定。每次住院化疗之前,都是她给医生打电话预约床位,去时帮助办理住院手续,陪床护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老敬亲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唐淑娟老师不仅是为人师表的表率,也是孝老爱亲的榜样。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马庆国,男,1970年出生,蠡县辛兴镇赵锻庄村村民。

2021年2月9日,马庆国一家正在忙碌的准备过年事宜,他出门倒垃圾时忽然听到有人在呼救,“救命救命!”马庆国闻声赶紧四下寻望,发现离自家200米左右的水坑有两个落水儿童。一个孩子抱着一根木桩,另一个孩子双臂张开撑在即将破碎的冰面上。

情况紧急,马庆国一边往坑边跑去,一边喊自己的妻子叫儿子帮忙,他奋不顾身跳入一人多深的冰水中救人。当时冰面有的地方还比较厚妨碍救人,马庆国家人紧随其后送来工具,砸碎冰面后,马庆国从刺骨的冰水中救出第一个孩子,等把孩子交给等在岸边的妻子和儿媳后又转身跳入冰水中去救第二个孩子。这时他已经体力不支,加上冰水致使他呼吸困难,勉强拖起孩子,在儿子马旭光赶来帮助下,把第二个孩子救了上来。此时他已经筋疲力尽。上岸后他不顾疲劳寒冷,马庆国一家人急忙将落水孩子带回自己家,给孩子换掉湿漉漉的衣服,开足暖气帮冻得浑身发紫的孩子取暖。

被救孩子家长多次答谢都被马庆国婉言谢绝,当人们提起救人的事迹,他憨厚的笑着说“这是应该的,换做别人也会这么做的!”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卢智华,女,1996年出生,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讲解员。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热情面对观众,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书籍,从网上查阅历史资料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并根据不同观众的需要整理出不同的讲解词,做到“因人施讲”。采用唱歌、提问、打快板等多种形式,使讲解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增加和游客的互动性。工作三年来共完成讲解近三千场,接待观众三万多人次,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2018年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了纪念馆。三年来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这块爱国主义的教育阵地上,树立了良好的讲解员形象,体现了自身价值,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为树立纪念馆的窗口形象,她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书籍,从网上查阅历史资料,认真做好笔记,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并根据不同观众的需要整理出不同的讲解词,做到“因人施讲”。在做好红色文化宣传的同时,对原有讲解稿反复琢磨,推陈出新,将时事热点补充到自己的讲解当中。工作三年来共完成讲解近三千场,接待观众三万多人次,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每次接到新的任务,她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由于时间短、任务急,在接到任务后,她废寝忘食认真背诵讲解词,不怕苦、不叫累,坚持站立服务,面对游客,始终保持高度热情,微笑迎接各地来客,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在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她接待各机关单位近130批,赴史家寨乡党群中心、夏庄乡党群中心、平阳镇学校、箱包车间、台峪村小学等地进行红色故事宣讲。每次宣讲前,都会认真准备,在演讲中全身心的投入,声情并茂,使观众深受感染。并接受新华社,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经济频道等十几家电视台、报社采访,录制相关视频宣传晋察冀精神,每次拍摄都会提前沟通好拍摄内容,根据要求整理好采访稿。通过搜狐网站直播讲解纪念馆,观看量近28万,点赞量8.3万,让更多网友实现云参观纪念馆。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王玉水,男,1959年出生,涞水县娄村镇娄村村民。面对冰凉湍急的河水,面对河水中挣扎的落水女孩,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紧急施救,在惊险的几分钟内,将落水女孩顺利救出,救人后却悄悄离去。他用凡人善举,彰显了见义勇为、古道热肠的优秀品质。

王玉水,今年62岁,2010年从涞水老家来市区工作,目前正在七一路同济中学新建校区打零工。

2021年4月5日16时许,两名女孩儿在保定市四中桥头附近水边玩耍,其中一名女孩儿不慎掉入水中。这时王玉水老人从菜市场买菜回来路过过桥头时,发现很多人围着桥头往南张望。发现水面上有个人忽上忽下在水中挣扎,瞧露出水面的模样应该是个女孩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扔下手中东西,他跑到岸边,没有丝毫犹豫,衣服都没脱,从1米多高台上纵身跳入水中。

当时水流比较急,冲得他们一直往南漂,王玉水奋力游到孩子身边,几次将孩子拽出水面,并努力向岸边游近,他俩在水里忽上忽下的,拉着孩子靠近岸边时,河岸边的斜坡让他犯了难,因为河底有苔藓,又是个水泥斜坡,往上一踩就出溜儿,他拖着孩子,衣服被水吃透了,根本没法儿往上递,几次试图将孩子推上岸都没有成功,孩子也慌了,吓得一直哭。好在,围观群众里有一位好心人从岸边递过来一截塑胶管,王玉水老人赶忙让孩子拽上管子,齐力将落水孩子拉上岸。被救孩子安然无事,附近派出所民警、执法局队员也闻讯赶来,孩子的父亲也被通知抵达现场,这时却找不到救人的老人。

事迹见报后,通过多位读者提供线索,记者终于找到下水救人的老人,他说:“下水救人举手之劳,只要有能力都会伸把手,没想到,这件事会影响这么大。”

王玉水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亲,父亲王德山是建国前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三区联防作战主任,抗日时期挎双枪,主要任务是保护军用物资,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讲起参军时的红色故事。

王玉水常说:“我经常这样想,我骨子里的冲动和正能量,也是上一代老党员给下一代的精神传程!”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杨秀阁,女,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满城区神星镇魏庄中心园园长。

从事幼教工作20余年,工作中,她始终秉持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视孩子为己出,视家长为亲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园为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品质,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的执着追求,以仁爱无私的“师道”,铸就崇高厚重的“师魂”。

她先后荣获满城区“最美教师”、“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政府嘉奖”及多个奖项。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2019年,杨秀阁做子宫肌瘤手术,因牵挂幼儿园项目建设,不顾医生的叮嘱,出院就重返岗位,为项目建设奔走。有时,每走一步路,手都要压着腹部,......这个项目,从立项到办理手续,再到招标,从动工到竣工,一路走来,杨园长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为了保证幼儿园教学和新园施工建设两不误,每个周六日及节假日都不能正常休息,一直到现在幼儿园的主体竣工。

2020年春季,因意外她的腿部膝盖受伤,经核磁检查,医生告诉她是韧带撕裂,要卧床休息。但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为了幼儿园师生的健康安全,她忍者疼痛,每天腿上绑着夹板儿,拄着双拐,由家人开车送至幼儿园,带班儿、值班儿、布置幼儿园的工作,组织教职工学习、培训。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关爱同事 以人为本

由于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幼儿园里教职工全是女同志,因此,有时工作繁琐,头绪很多,但是她做到了幼儿园有多少教职工,她心里就装着多少人。当教职工中出现矛盾时,她总是以老大姐的身份正面引导教职工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当教职工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热情相助,尽其所能;当看到教职工工作中遇到困难而退缩时,她总是及时了解,耐心疏导,鼓励其积极向上;当教职工或家属因病住院治疗时,她总是及时地送去关心和祝福,做教职工的知心朋友,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实时掌握教职工热点和难点问题。她经常与教职工谈心、交流、沟通,为教职工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成为了教职工真正的贴心人。

为了幼儿园的建设、发展,为了教职工的利益,为了魏庄村的孩子们,她一刻不停地奔忙着。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孙瑞琼,男,1990年生,中共党员,保定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驻曲阳县上下跑村工作队队员。于2018年3月至今驻村帮扶。帮扶期间,他坚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原则,加速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扶贫体系,打造消费扶贫的“六个一模式”:找准一个经纪公司、打造一个稳定市场、开启一条绿色通道、探索一个新零售模式、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开展一个代言活动,切实帮助贫困户增收。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证了扶贫项目不受冲击、贫困户收入不受影响。

在保定广播电视大学教工群、上下跑村农产品直营群等微信群中,“爱心接龙”正在温馨上演。“我要2箱鸡蛋”,“我要3只柴鸡”,“我要10斤枣酒”……屏幕那端,是群友争先恐后的“下单”;屏幕这端,是保定广播电视大学驻上下跑村工作队队员、“90后”孙瑞琼紧张忙碌的接单——20多分钟,销售额就达到4万余元。长长的名单把一家家的需求罗列得清清楚楚,把一颗颗情系贫困群众的爱心串联在一起。

2018年,孙瑞琼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第一次入户时,看到很多贫困户家晾晒的大枣个儿大饱满,一问得知枣好价却低,他便在朋友圈内发了条卖枣的信息,没想到很受欢迎,500余公斤大枣,很快就卖完了。村民们听说后,也纷纷把自家的大枣拉来,请孙瑞琼帮忙。“有位村民一下子交给我800多斤,我开车拉了两趟。”虽然辛苦,但看到村民们收入增加,孙瑞琼很开心。从此,柴鸡蛋、大枣、小米、红薯……村民们有什么好农产品要卖,孙瑞琼就帮忙在朋友圈和同事群、朋友群、同学群里推荐。慢慢的,他摸索出一套实用有效的“销售法”,成了村里的“金牌销售”。河北新闻网、《保定晚报》专版进行报道。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李艳玲,女,1963年出生,保定市亮城丽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卫班班长。自2014年入职以来,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听从指挥,在实际工作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在市执法局相关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她带领公司员工多次有效完成环境治理工作,保障迎检任务顺利完成。先后被评为“保定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先进个人”、保定市2017年度“最佳城市美容师”,并于2018年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李艳玲认真坚守着自己的责任,愿意把脏和累留给自己,把干净和优美献给别人。尽管身上时常挂满灰尘,但却始终有着一颗闪光的心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她负责的路段中,由于人流密集、复杂,学校、商铺多,绿化带里的垃圾多且难清理,工作量大、难度大,但李艳玲却从未抱怨,常常主动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细心地将排水口的泥沙及杂物清理干净。在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她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疫情期间,她始终奋战在防控一线,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环卫设施设备消杀,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城市。

随着保定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垃圾量不断增加,工作时间也从清晨的5点半、5点、4点半一次次提前。现在她每天早4点多就要起床,深入辖区大街小巷收集垃圾、冲洗道路。“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她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她所在的班组从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能吃苦的她和班组成员总能打成一片,有困难她都是第一个冲上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无私奉献的华美乐章;她用爱岗敬业的模范精神带动了身边同事的劳动热情,她和同事们一起齐心协力,用劳动的汗水为城市扮靓洗尘。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名普通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辛勤付出。扫把在手,重任在心头,李艳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环卫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许珂,女,1988 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北大学传媒与创意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

2014 年参加工作,工作中她任劳任怨,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舍小家为大家,做实做细学生管理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带动身边人,先后获得“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德育工作者”、“保定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以及河北大学 “三育人”先进教职工、优秀辅导员、优秀团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9 年入选团省委新时代万名“冀青之星”,其指导创立的“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获评“2020 年河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听闻武汉急需防护用品的消息后,她大年初一走遍全市药店,自费购买到 200副医用护目镜、100 套手术服、100 套乳胶手套、两箱医用酒精,共价值 7000余元,紧急通过快递寄往武汉市中医院。迅速建立学院学生分层日报机制,对全院 778 名学生(包括 43 名在英国就读学生)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学院 200余名学生活跃在社区防控的第一线;指导学生通过学院公众号“河大兰媒”为抗击疫情发声,总阅读量超过十万次;策划组织本学院“以艺战‘疫’文艺作品征集大赛”“HBU-UCLan 海外学生为武汉加油”等活动。许珂的善举获得河北大学官方微信报道点赞。河北大学官方微信等多个学校主要媒体以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杂志对“以艺战‘疫’”主题文艺作品征集大赛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2017 年她牵头成立的“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网络思政工作室”在思政教育与网络多媒体相融合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共创作校园网络文化原创作品 300 余项,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 10 余项。

她还积极鼓励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组织、带领学生走进西部,参加全国“精准扶贫”第三方验收;走进社区,开展“大学生党的理论宣讲团”,每年暑期在社区开展宣讲活动;走进农村,带领学院学生超过千余人次参与到“河北省贫困退出第三方评估”项目中去;走出国门去,学院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国际化,组织学生积极投身国际义工中去,赴法国戛纳青年电影节、英国中亚电影节、尼泊尔、斯里兰卡、巴厘岛等地开展无国界国际义工支教服务。

她注重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全校率先为班级团支部设计制作并配备《班级团支部工作手册》,持续加强班级团支部规范化建设。主持厅级思政类课题 2 项;参编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党课教材《中外合作办学下大学生党课教程》;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在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获团省委破题攻坚优秀奖;策划指导的为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献礼短片《我爱你,中国》获得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举办的“青春为祖国歌唱”拉歌大赛全国二等奖。

文明方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张金桥,女,1967年出生,保定市水立方餐饮公司经理。作为餐饮企业,她一直坚信“诚信”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多年来她以无言大爱诠释了自己对诚信的坚守。她内诚于心,外信于行,诚信经营,规范管理,企业在她的带领下从一家只有十几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河北团餐优秀企业家”、“保定市良心餐饮单位”、“河北特色旅游名吃”等众多头衔的知名企业。

2010年,张金桥审时度势,创立了一个快餐品牌“水立方”,开始经营团餐。“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张金桥的经营理念,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水立方”从源头上杜绝劣质原料流向餐桌。蔬菜需要严格甄选,肉制品、调味品选用大厂家、大品牌的产品。同时培训专业人员,从供货、加工、制作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每份餐品的食用安全。

用心做味道,良心做品质

在张金桥看来,诚信经营必须要落实在工作中,否则只是一句华而不实的空话。为提升企业的诚信品质,她引导员工更新观念,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和“诚信即形象”的共识和理念,严格要求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找准自己工作的着眼点,“用心”服务于消费者。

她时常叮嘱各部门员工,包括厨师、采购人员,如果食物不能给自己的父母、孩子,亲人吃,就不能用来让顾客吃,在她看来只要“用心”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在搭建消费者满意度方面,她建立了投诉“熔断”机制:半小时之内快速处理投诉机制。出现消费者投诉后,直接领导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处理并致歉,确保消费权益得到保护,让消费者满意。

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多年来,张金桥带领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她常说:“我现在最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社会尽一份责任”。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每次遇见捐资助学、关爱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时她都会带领水立方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并慷慨解囊。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5

一、以“学”铸师魂

我校为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学习了湖北当阳市庙前镇井岗小学退休教师郑琦奉献余热、播种希望的感人事迹,并采取一学二写三讲的方法武装教师头脑。一学:学文件与学先进相结合;评比表彰与“三比三看”活动相结合(比学习,看观念转变;比工作,看责任感;比贡献,看实绩)二写:人人联系思想和教学实际写体会文章和自我剖析材料,查找自身不足,分析问题根源,拟定整改措施。教师写师德体会文章及“我怎样当教师”征文194多篇,写师德自我剖析材料98份。三讲:学校召开交流大会,领导带头讲师德教育体会和自己的工作;班主任向全体教职工讲如何关爱学生,走访家庭,抓班级管理的经验;教研组长讲在教研活动中如何突出育人首位,把育人和知识传授紧密结合的经验;师德标兵讲典型事迹。在全校开展师德事迹演讲比赛,推选张俊、韩从干二位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演讲比赛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在教职工中征集教师术言100条,其中有二十多条获县一、二、三等奖。我校坚持以典型说服人、感染人,激发了教师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在我校开展师德形象讨论过程中,我校教师实话实说:教师虽然权力不大,但只要师德一旦出现偏差,就可以利用权利拉关系。如可以给特殊关系的学生安排好座位;课堂上可多关注,多提问;平时可以多辅导;可以让其当上班干部;违反学校纪律可以偏袒,不受处分;可以照顾受到各类表彰等等。很多教师变到:通过加强师德教育,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了教师工作的光荣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是表率”,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促使教师把是否关爱学生,是否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上升到是否依法执教的高度,从而克服了消极情绪,分析了以前变相体罚学生、以教谋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影响和危害。

二、以“规”约师德

严格的制度管理是实施目标管理的前提,要规范教师管理,提高师德水平,离不开制度作保证。我们从完善管理规章,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入手,不断规范和优化教师行为,先后建立了《学校制度汇编》,将“领导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教职工奖惩条例均写进制度。领导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情况还与年度考核、人事改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做到让制度说话,人人平等。制度的完善,使我校各项工作职责分明,赏罚有据,调控有序,有章可循,对规范教师行为,提高师德修养,确实发挥了有效作用。

管理的核心是人。我校抓师德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工作除学校考核外,每学期还接受学生、家长评师评教,凡学生满意率达不到70%,家长反映大的教师,学校安排待岗培训,重新竞争上岗。在今年的评教活动中,满意度达到95%以上的有36名教师,绝大部分教师满意度达到80%,10名教师满意度在80%以下。评教活动鼓励了优秀教师,教育了后进教师,优化了师德师风。

三、以“情”扬师德

要使教师敬业精业,全身心投入工作,首先必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解除后顾之优,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需要。这是我校校长发自肺腑的话。我校在移民迁建后资金紧缺,压力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教师排忧解难,走访慰问退休教师,挤出资金助困难职工,救助患病职工,把工作做得暖人心、稳人心,尽量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教职工满意。

我校对教师实行人文管理,做到严中有情,注重思想感化,以心换心,以情感人。领导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四不”,即不在会上批评人;不以命令的口气安排工作;不说伤害感情损害积极性的话;不向教师黑脸,造成心理压抑。为优化教师心理环境,领导班子与教师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把师德教育内容有机的融于其中,帮他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澄清模糊观念,使其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了解教师想法,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一年来,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35条,整改18条。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名青年教师,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成长进步,使他们尽快成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先后有8名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并走上领导岗位。还注重为教师心理减负,从工作环境、领导与群众的关系等多方面给教师减轻心理压力,通过“出点子”、“指路子”、“结对子”等措施减轻教师心理负担,满足教师工作的成就感,使师德教育更有说服力,更有实效性。

领导关心教师,教师关心学生。从我校师德档案中看出,教师每人帮扶一名贫困生,今年为贫困生捐款2800多元,加之国家“两免一补”10000多元,确保了60名贫困生无一人流失。不少教师辅导学困生,为他们心理减负,思想上扶“志”,学习上扶“差”。通过辅导,学困生进步率达60%。还提出转化后进生光荣,歧视后进生可耻的口号,把转化后进生视同培养一个优生重要,不让一个后进生流失。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关爱学生,珍爱岗位的先进典型,不少老师被评为学生最满意的教师,受到县、市表彰。

四、以“评”导师德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vyb”为你整理了这篇学院双联双创情牵社区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学院双联双创情牵社区事迹材料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阀门社区位于开封市东郊老城区,该区域大部分是破产企业高压阀门厂的职工,社区破旧。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多年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阀门社区开展“双联双创”结对帮扶工作,每年与阀门社区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每年的帮扶工作围绕创文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做法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广泛动员,层层分解落实帮扶任务。

此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贯彻落实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贺信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作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有效途径,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实施。

学院文明办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唐维彦,纪检书记胡明亮和党委办公室主任夏彩玲为领导负责阀门社区的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工作高质量进行。

学院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会,统一思想认识。与结对社区共同制定了帮扶计划,把帮扶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确保帮扶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切实有效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1.慰问贫困户。

每年中秋节或端午节、春节前夕,我院领导都会带领多名党员同志深入贫困家庭,有针对性的对20户困难家庭进行慰问,给每户家庭购置米、面、油和鸡蛋等慰问品。每年慰问开支大约5000元。

多次到社区管辖的敬老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慰问活动,去给老人们做饭、包粽子、包饺子、送温暖,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每次去,大家就像家人一样,嘘寒问暖,一起吃饭,一起说笑。

6月5日,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副院长周秉伟带领着教务支部、后勤支部与化学化工支部党员代表一行13人与阀门社区党员代表一起来到豫杰护养院开展端午节慰问活动,与老人们共度端午佳节。

2019年6月5日,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副院长周秉伟带领着教务支部、后勤支部与化学化工支部党员代表一行13人与阀门社区党员代表一起来到豫杰护养院开展端午节慰问活动,与老人们共度端午佳节。

9月11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党委委员、纪检监察室主任李建华、党委委员培训处处长苏俊岭、党办主任夏彩玲带领学管支部和行政支部党员一行10人,在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冒雨来到帮扶社区开封阀门社区,看望走访辖区的困难群众。

1月18日春节前夕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唐维彦等一行9人到顺河回族区阀门社区慰问10户贫困家庭。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长期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理论政策宣讲、文明实践、社区服务、扶危济困、抢险救灾、关爱他人、文化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党员带头参加志愿服务等方面事迹突出、群众公认。

组织党员同志们开展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党委对8个党支部的党日活动采取支部轮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每周的周五下午到阀门社区开展大清洁行动、给社区居民上党课、捐书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多次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2月1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后勤党支部党员同志深入社区,开展“树文明新风,过暖暖新年”清洁社区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节假日,到阀门社区开展巡逻、问卷调查、慰问演出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我市的创文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开展抗疫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学校领导多次去社区送抗疫物资、到卡点执勤,帮社区人员解决实际困难,拉近了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距离,慰问品2000余元。

创文检查期间,学校及时派出专职负责人,配备了办公用品,到社区上班一个多月,配合创文进行环境清理、订阅报刊杂志等工作。

2020年2月2日下午,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纪检书记胡明亮,文明办副主任王敏和赵倩老师到开封顺河回族区阀门社区防疫督查点,向工作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带去牛奶,火腿肠,方便面,饼干,消毒水等爱心物资,向社区一线的疫情防控人员送去了暖心慰问。

3.实行多元化帮扶,努力为帮扶户排忧解难。

免费提供劳动工具,送桌椅板凳,制作志愿者服装,做协商定期对帮助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改善。协助维修房子,跑水电、捐电脑、买空调,实际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对有劳力但就业无门的,重点从思想上帮扶,力所能及给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对因贫困面临失学问题的学生,安排免费到我院就读。

(三)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

学院领导多次带队帮扶阀门社区,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真正做到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区创建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和主战场,社区创建任务繁重而艰巨。为发挥文明单位先锋模范、示范带头作用,协助协调社区落实创文工作任务,学院将继续努力,加大帮扶社区力度,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四)充分发挥首席联系人和兼职委员作用,助力阀门社区开展“双联双创”工作

2020年9月起,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党委为阀门社区配备首席联系人和兼职委员张丽萍老师,常驻社区助力“双联双创”工作有序开展。建立社区联创每周工作台帐,携手助力创文巩卫,组织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首席联系人作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1.广泛宣传,群众参与,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气氛

9月至今,首席联系人在社区广泛宣传创“平安社区”的重大意义,多措并举开展平安建设。每天在社区巡逻,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群防、人防、技防三结合。在社区大门口摆放宣传台,利用喇叭播放。

阀门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人员流动量大,留守老人多,针对这一特点,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材料,对周围的营业网点一一走访,发放防火、防盗、防诈骗、反邪教等宣传单160多份。在社区院内悬挂宣传条幅12幅,办理展板5次向过往的居民宣传,带动小区居民积极参与,使社区治安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推动“双联双创”工作,开展城市大清洁活动。

9月至今,学院到社区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共计119人次,开展城市大清洁活动21次,志愿者对阀门社区的卫生死角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社区道路,房畔上的垃圾,清理小区小广告不计其数,投放灭鼠药品2次,不定期在执行点执勤8次,大管辖范围内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人行,十字路口摆放共享单车350辆,使阀门社区的环境得到了亮化。志愿者的红马甲在寒冷的冬天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温暖了社区居民的心,赢得社区居民逢人便夸:河南化院的志愿者来帮我们了。

3.和谐创造,推动“双联双创”工作有序开展

阀门社区很大一部分居民住的房屋,都是50、60年代建造的,没有物业管理,基础设施陈旧,垃圾乱堆,还有个别居民以捡垃圾为趣,从2013到现在堆放的垃圾从自己院里,一直堆放到二楼,老鼠乱窜,臭气熏天,致使二楼居民不敢开窗,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居民反映激烈。2020年11月份,以“双联双创”工作为契机,在工业办事处、派出所的支持下,排除干扰,厉时3天,整理垃圾,用货车拉出垃圾整整26车,七年的隐患排除了,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社区的经费有限,办公条件有待于改善,特别是社区会议室,冬天室内会结冰。针对这一实情,首席联系人及时汇报院党办。经党委努力,在学院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11月份给社区捐赠一台格力空调,价值8000多元,还派专人给会议室安装了窗帘,解决了社区的燃眉之急。

12月18日,学院党委联合阀门社区党委开展了“共度冬至 情暖社区”联创活动,学院送来了包饺子的食材,当一碗碗热乎乎的饺子,送到贫困户家中、送到党员和群众的手中,他们都非常感动。情暖冬至让辖区居民感受到组织上送来的温暖,又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

4.推动基础工作使社区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20年11月19日,学院党委和阀门社区党委联合举办“奋进十四五 奋斗新征程”为主题的5+N党日活动,首席联系人张丽萍老师带领阀门社区一行十人到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参加了党日活动会议,会后带着他们参观了学院的办公大楼、运动场、学生和教工的食堂、学生训练场地,给社区党员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表示这是他们参加的最有意义的一次5+N党日活动。

首席联系人主持阀门社区居民换届领导小组推选大会,走访了居民1153人次,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二、经验与启示

曾说:“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全心全意做好联创工作。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在多年的双联双创工作中,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深切体会到了与社区群众密切联系带来的益处。为老百姓做事,让老百姓放心,与社区居民情同鱼水,这是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收获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998cpu”为你整理了这篇挂职教育局副局长、民族中学副校长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她少年立志,跨越山海而来;她一家两代援黔,为山区奉献年华;她辛勤付出,将智慧和关爱挥洒在平塘这片土地;她收到二次召集令,义无反顾主动请缨再次踏上平塘帮扶旅程,继续她的追梦之旅。

她,是一位来自广州的追梦人——平塘县挂职教育局副局长、民族中学副校长张立巍。

带着梦想,追梦的她又来了

说起为何张立巍会去而复返?这就不得不提到张立巍的初心了。张立巍一家两代援黔,她的父母是东北人,当初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来到了贵州,张立巍在贵州出生长大的。“从小就看到贵州贫困山区的现状,吃不饱、穿不暖,更别说接受教育了,所以心里一直有这个愿望,帮助山区的孩子我就义不容辞。”说到这句话时的张立巍,神态十分坚定。

之前,张立巍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去完成儿时梦想。“以前以为只能等到退休之后,没想到在职的时候就能实现,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参加呢?”张立巍说,2018年,张立巍一直追逐的梦想得到了回应。当知道广州将组团帮扶贵州的消息,她内心十分激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马上报名,要求到这里来进行支教。” 当白云区教育局发出第二次召集令时,她带着梦想,又来了。

做老师的“老师”,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初到平塘民中,张立巍并没直接开始教学活动,而是去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现状、管理机制、部门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情况。用她的话来说,要经过深入了解,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做好帮扶工作。

很快,她就发现学校青年教师较多,名教师、学科带头人较少,教育教学水平经验有限的现状。她就大胆的提出,学校要进行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建议。

随之,张立巍也成为了老师的“老师”。

“我平时通过随堂听课、进行教学诊断、开展‘同课异构’,来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年来,张立巍已累计听课、评课100余节。在日常教学中,对民中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与20多名民中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或师徒关系。

在张立巍的指导下,平塘县民族中学青年教师参加州级优质课大赛,斩获大奖。“张老师不仅自己教我们,还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广州优秀教师远程教研,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平塘民中李光胜老师老师说道。

“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就要给这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那将是我们给这里的教育做出的最大贡献,是给山区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张立巍笑着说出了自己深远的想法。

做学生的“朋友”,总是喜欢和学生聊天

除了是老师的老师,张立巍还是学生的朋友。对教育事业的充满热情和关爱的张立巍有个“毛病”,那就是看到学生闷闷不乐就会上前去和学生聊天。

“一次晚自习,我看到一个学生站在走廊上仿佛有心事,就上前去跟他聊天 ,聊了有一个小时。在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因为自己很努力,但学习成绩一直上不来,心里很着急,而且有些气馁、想放弃,我除了在思想上鼓励他,还主动提出帮他提供个别辅导。”在张立巍的帮助下,这名学生走出了阴影,脸上露出了笑容。

张立巍说一口气说了很多故事。

有荔波中学扩音器的故事、学校食堂南瓜的故事、女同学三个李子的故事、男同学快要掉落的玫瑰花......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8

央视网消息:8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殷长春介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材料指出,教育部将李保国同志作为全国重大典型集中宣传,追授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近年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教育部着力补短板、促改革、建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教育部深化师德建设,在广大教师中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主要进展情况如下:

(一)深入开展李保国等优秀教师典型宣传.将李保国同志作为全国重大典型集中宣传,追授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与中组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贯彻重要批示、深入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报告团赴全国开展巡回报告,运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李保国同志优秀事迹.开展当代教师风采宣传活动,通过中国教育报、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全媒体、持续宣传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崭新形象与先进事迹.

(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30个省份、6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出台师德建设系列文件实施细则和办法,各地通过设立师德宣传教育月、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师风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加大督导力度等,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大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方位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9

 

    以下是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某村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典型事迹材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XX区XX镇XX村贫困户共36户164人。XX年10月份以来,领导高度重视,XX镇XX村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不断努力,摸清贫困户底数,并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贫困家庭开“药方”、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驻村“第一书记”引路等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逐渐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任务保进度 

  XX高新区从XX年10月起,负责对口帮扶XX区XX镇XX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年多来,XX高新区高度重视帮扶工作,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通过实施规划帮扶、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切实有效的举措,全力帮扶XX村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工作。

  二、摸准实情,认清扶贫目标 

  XX村位于XX区XX镇西部,距XX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离市区20公里,靠近皇氏乳业奶牛场,与XX区农科所相邻。聚居着壮、汉2个民族,总人口2460人,其中,壮族人口占40%,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0亩,辖XX、白塔、古塔、屯西4个自然屯,截至目前,已脱贫15户56人,剩余21户90人预计在今年实现脱贫。 

  XX村主要农户的生活、生产所在地属典型旱山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三、真抓实干,打好脱贫组合拳   突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引领 

  1、完善软硬件推动阵地建设。XX村始终把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后盾单位XX高新区积极联系村委会,完善办公室设施,投入1.35 万元资金购置办公设备,用于改善XX村“两委”的办公条件,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2、大力实施教育扶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XX年10月至今,巩组织XX村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技术培训15次,参会群众500余人次。XX年6月份,第一书记争取XX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赞助支持,给予XX村小学合计6000元的教育帮扶资金。XX年来,XX高新区给2户贫困户发放教育扶持经费6200元。XX村第一书记陈锦君同志组织XX爱心人士开展“爱心捐赠助力扶贫”活动,为已经建档立卡的3户贫困户送去爱心物质,并现场捐赠贫困户学生帮扶资金1000元。此外,第一书记陈锦君同志还积极帮助1名辍学女孩重返了校园,并发动机关干部职工、广东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资助该学生读书。 

  突出帮扶建设,确保帮扶到位 

  1、路灯亮起架起了暖心桥。为满足当地XX希望使用路灯的迫切愿望,XX高新区投资计划10余万元资金建设XX屯和屯西屯的路灯共200盏。 

  2、桑蚕基地园推进产业发展。为推进XX村特色产业发展,拓展桑蚕基地园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思路,近年来,在XX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XX村积极推广特色农业产业。我村积极带领群众通过“走出去、带回来”的方式,积极探索桑蚕业,现已建成了白塔屯的XX区XX镇桑蚕示范基地,现桑园总面积已达800余亩。全年养蚕13批,饲养蚕种2400张,产茧96吨,产值384万元;平均亩桑产茧200公斤,平均亩桑产值8000元,是XX镇整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村,目前白塔村农民养蚕人均收入超万元。XX年,发动3户贫困户新增种植桂桑711共 20亩,替换桂桑12号为桂桑711为共50亩,成立桑蚕合作社2个,XX年以来,在村内共开展种桑养蚕农业培训班6次;XX年4月邀请河池民族农业学校老师进村现场指导1次。 

  3、新建村级道路、水利桥推动脱贫致富。XX年,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XX高新区及镇领导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新建农科所到XX村级道路近3.5公里,新修通往下料村水利桥一座,为村民出行、蔬菜运输等解决了实际困难,为XX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 

  4、真诚扶贫帮扶推动脱贫攻坚。XX高新区管委领导与XX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在实地调研走访后,多次沟通协商,反复研究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帮扶单位《精准扶贫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组建党员干部帮扶队伍,每月定期组织帮扶队伍到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今年4月份,XX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世硬自掏腰包为帮扶对象萧修安送上100羽鸡苗,现在已经全部出售,为贫困户增收了一笔收入;XX高新区管委覃家波主任动员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自掏腰包给帮扶对象建新房。驻村工作组根据帮扶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的原则,确保了“真扶贫”,做实精准扶贫帮扶工程。贫困户莫仁星几次悄悄的转身擦眼泪,对帮扶人陈锦君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我的心里记着你一辈子! 

  5、进村入户访农友 全力帮扶助生产。2月20日,XX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世硬到XX镇XX村走访有关贫困户。“感谢黄书记对我的帮助,这批桔子今年挂果了,相信一定能卖得好价钱。”贫困户肖修安紧紧握着黄世硬的手激动地说。今年64岁的肖修安,儿子患有精神病,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在高新区的帮扶下,他种了30亩南丰蜜桔,今年可挂果,预计收入3万多元。区30多名干部深入XX村开展“三万三进”春季集中行动,访农友、问农事,直接服务群众,助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在XX村古塔屯“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新区及镇干部职工到田间地头帮农户莫盛欢一起种甘蔗,忙得热火朝天。据了解,莫盛欢家原本有几片零星的甘蔗地,自从实行“小块变大块”的土地政策后,他零星的甘蔗地变成了连片的土地,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机械化平整,既节省了劳动力,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6、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XX年,针对XX村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XX高新区拨付 7 万元修建屯西村的篮球场、戏台各一个。XX年3月, XX高新区在XX村道两旁种植6棵美丽木棉树为XX村增添新绿、美化家,下一步,古塔屯的篮球场戏台建设、古塔村的350米的巷道建设、古塔村的600米三面光水利建设、XX屯的1000米三面光水利建设将列入XX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计划中。 

  突出因户施策,确保脱贫成效 

  XX年至今,XX村已发展4户贫困户种植南丰蜜桔、三红蜜柚、瓜豆;发展4户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发展36户养殖肉鸡;发展4户种桑养蚕,发展16户种植“双高”甘蔗,并这五个项目将作为贫困户长期发展的产业项目。 

  1、大力发展三红蜜柚、南丰蜜桔水果种植产业。XX年以来,有4户贫困户种植南丰蜜桔、三红蜜柚、瓜豆规模总和已达60亩。整村种植三红蜜柚共计300亩,南丰蜜桔600亩,XX年,贫困户将会有约8亩的果树有收成。XX年7月份,后盾单位XX高新已给4户种植水果的贫困户每户发放帮扶资金2500元,帮助贫困户搭建瓜棚、购买肥料等。XX年6月份,这4户贫困户均已按照菜单式产业扶贫获得水果5000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2、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产业。XX年7月份,XX高新拨付扶贫经费2.3万元,对缺少劳动力或因病致贫的30户贫困户家庭免费发放约1.6斤的鸡苗,共发放1800羽。其中,贫困户萧修安、张祖凡、李永和、莫仁星的养殖肉鸡数量超过200只。 

  3、带动引导4户贫困户发展扩大肉牛养殖产业。XX年8月份,通过小额贴息信贷的平台,带动引导4户贫困户扩大发展肉牛养殖。XX年10月份,XX高新区给予3户较大规模肉牛养殖贫困户每户奖励1000元。同时,争取到以奖代补政策给予发放每头牛1500元的奖励。 

教师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10

何家坤家住武汉市二七街韦桑路,父母都是武汉农业药械厂普通工人。1997年1月,不幸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何家坤的母亲汪永志因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13岁的他与50多岁的父亲何长江开始相依为命。

母亲患病多年,去世时何家已是一贫如洗,家中所有的现金凑起来才20余元。为了供养他读书,一开始父亲推着小推车,上街卖炒粉、炒面挣钱,后来又开过小饭馆、帮人打理洗衣店,辗转各地含辛茹苦地打工,终于让他完成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

2007年4月,何家坤大学即将毕业。为了实现为山里孩子点燃希望火种的教师梦,他与大悟县签订了三年的资教协议,成为我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中的普通一员。

不料,协议签订之后不到一个月,正在孝感学院准备毕业答辩的何家坤突然接到急电:“父亲突发脑溢血,人事不省!”回汉后,经何家坤一连数日细心照料,父亲终于苏醒,但因患上了脑梗塞后遗症,生活已不能自理。

是留在繁华都市,找份好点的工作,照料恩重如山的父亲,还是去大山深处资教?思量再三,2007年8月,何家坤将父亲托付给武汉的亲友照顾后,如约前往大悟县吕王中学。当年11月,何家坤又将父亲转送到汉口一家福利院内。

身在大别山麓,总是放心不下福利院中的父亲。为安心资教,2008年春节过后,何家坤将父亲从武汉接到大悟,带着父亲资教。

自从父亲来到身边,乐观坚强的何家坤更是全身心地扎根大山,所带班级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孩子王”。今年10月中旬,何家坤被评为孝感市“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何家坤同志是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资教生(特岗教师),2007年7月毕业于孝感学院,同年到大悟县资教,现任大悟县吕王镇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

何家坤在校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他刻苦钻研业务,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在学校推广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设计教案在全省教学设计中获奖。他注重用爱心感化学生,在班上举办“情感班会”,用亲身经历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经常义务辅导学生,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关心学生日常生活,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近三年来,何家坤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评为红旗班集体。2009年10月,何家坤被评为孝感市“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何家坤同志是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和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践行者,是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基层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华民族敬老孝亲传统美德的继承者,是我省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模范教师,是广大师生学习的榜样。为此,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新时期模范教师何家坤同志学习的活动。

学习何家坤同志,就是

要学习他响应号召、投身农村、服务教育的崇高理想。何家坤同志坚定人民教师的职业选择,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自愿到山区农村学校工作,在农村中学的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孜孜追求,把青春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何家坤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创新教学、关心学生的工作态度。何家坤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做到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踏实教学,认真工作,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他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关注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用爱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