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先进事迹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1 11:29:44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1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坐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专注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小岗位也会有大舞台。在X国道X项目部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X。

X,一个爱笑爱钻研的X汉子,曾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X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于X年退伍。退伍后曾在酒店从事酒店管理和烹饪工作,X年来到X这个大家庭,曾先后在X食堂工作,X年由于他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被X正式招入公司,并派遣他担任X国道X项目部厨师岗位,将近十多年的厨师生涯,每天都忙碌在琐碎、严谨的工作之中,但他始终坚信再平凡的岗位,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认识X的人都亲切的称呼他为“X哥”、“小X哥”,不管什么时候你都能看见他眼带笑容,对谁都是那么亲切,项目部新来的见习生说,看见X哥就感觉看到了自己的家人。

食堂是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服务岗位,它担负着项目全体员工的就餐任务,总的来说,每天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为了保证职工能吃上热腾腾且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X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担负着厨房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

早餐,得从早上X点起床开始熬稀饭、蒸馒头、切小菜等;X点左右又开始准备午饭;X点又着手准备晚饭,有时还要为上夜班的职工做夜宵,常常工作时间长达X个小时,两只脚不停地在食堂操作间走来走去,期间的休息时间却很有限,但他从未叫过苦、喊过累。

食堂也经常遇到在临开饭之前接到就餐人数、菜品增加通知的事情。X总是积极想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优先保证了临时增加人员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从未发生过因为食堂原因让客人吃不上饭的事情。

有时候,项目职工上工地回来晚了,错过了吃饭时间,他总是一直等在厨房,等人回来后,他立X开火、下面、炒菜,一系列动作,短短几分钟就把一碗香气四溢的面条盛在碗里。他说“累了大半天,回来吃剩菜剩饭,我心里过意不去。”这些小细节,让项目每一位职工打心眼里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项目的关心。他的工作和为人处世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经过他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和勇于探索的实践,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厨师。他时刻不忘“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道理,从进入厨师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就从基本功的技艺开始练,并对刀工、翻锅、颠锅、勺功都反复琢磨,几公斤重的大铁锅,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练刀工,每根肉丝、土豆丝、萝卜丝都必须同等长度、粗细,时以继日不断积累,各个环节都能熟练的掌握及应用,并游刃有余。

工作中他总是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业务技术能力日益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绩,经过他的努力,取得了高级中式烹调师证书。

大家都知道,食堂工作看起来很简单,而实际上是一件很繁琐,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要真正使全项目职工都满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做到这一点,X想了不少办法、动了不少脑筋,始终本着对员工身体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坚决做到不进腐烂、变质的食材,不要“三无”产品的辅料,不仅要保证菜品的质量,还要保证菜品的种类,做到随时更新,紧跟时节变换,并且注重营养搭配。

由于项目上的职工来自东南西北各个地方,有岁数大的、也有年轻小伙,有喜欢清淡的、有口味重的、有喜欢吃硬点的、有喜欢吃软一点的、有喜欢吃麻辣的、有喜欢吃酸甜的......为了让大家都吃到家的味道,他与项目每一名职工都进行了“最爱的一道家乡菜”调查,自掏腰包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闲时就在网上研究食谱,对菜品进行创新,不断改进烹饪技术,对菜品的加工、制作过程潜心研究,提高菜品的色、香、味、型、皿的质量标准。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2

工作流程

1、点冷藏、冷冻存货情况。

2、备好待加工的原料,准备好用具和盛器。

3、按菜品及烹调具体要求,区别品种,按照成形规格标准进行分档、切割。

4、检查经过水台清洗、粗加工过的原材料,清洗不合格的原材料要立即通回水台进行二次加工,质量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入正常切割程序,应另作他用。

5、将分档、切割的原料归类存放,以备配份时使用。

6、清洁场地,清运垃圾,清理刀具、菜墩等用具,妥善保管用具。

开市前:

1、根据菜肴的质量要求,将切割后需要熟处理的原料或经涨发需要处理的原料,交给厨师进行加工。

2、根据菜肴的质量要求和经营情况,备齐所需的餐具、用具。

3、将需要预先加工制作的菜肴,按照菜肴的质量要求,配齐主料、辅料、相关调料,交给厨师加工。

4、清点即将开市前所有必备的原料,清洁整理工作区域。

开市中:

1、接受顾客订单后,按菜肴的质量标准,配齐主料、辅料、相关调料、餐具、用具。将所配原料交给厨师烹制,并严格按订单数量配份。

2、即时清点先前备制的原料,掌握一定的原料储备额,并即时通知水台清洗、加工。

3、调整并理清不同就餐位菜肴出品,保证菜肴供应及时。

开市后:

1、开餐结束后,搞好收尾工作。将剩余原料分类保藏。整理冰箱、冷藏柜、冷冻柜。

2、清洁工作区域,将用具整理、归位。

厨工岗位责任制

1、熟悉各种原料的初加工技术,对原料即边角料要合理使用,避免损失浪费。

2、每种菜在切配时要保持一色一味,不得有其它菜的味道或菜叶混在一起,影响质量。

3、开业前要协助师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开业要快速准确的将各种料品备齐。

4、熟知后厨的水、电、气开关,每天用电后要检查,门窗要关严,冰箱冰柜要上锁。

5、虚心向师傅学习,平时多看多练,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对技术精益求精,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和考核。

6、给予前厅、后勤及其它工作相关人员高度配合,并和同事保持良好关系。

7、认真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顶任务。

8、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洗碗员岗位责任制

岗位技能

1、掌握各种清洗用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掌握迅速、干净、完好的洗碗技巧、将餐具破损率降到最低。

3、具有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4、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岗位职责

1做好班前(洗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按照工作程序对所有餐具、酒具、厨具、在指定工作区域内进行彻底的洗涤、清洁和消毒工作。

3.懂得餐具卫生知识,做到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管。

4.消毒后的餐具等要分类摆放整齐。

5.洗碗水要保持清洁、不得污浊、有油。

6.前厅撤台用的筐要仔细刷洗。

7.洗刷餐具时要轻拿、轻放、轻洗,保证不损坏餐具及玻璃器皿。

8.餐具要随到随刷,不得积压,认真搞好交接班工作。

9.餐具破损的责任要清楚,以现破损要及时查找原因。

10.认真做好换班时的交接工作,不可推托未做完的工作。

11.洗碗池、冲碗池内外光洁,无油迹、锈垢、杂物。

12.放碗台、不锈钢架洁净,无积水、油渍、杂物、架上物品摆放整齐、干净。

13.地面干净无死角,下水沟无杂物、异味。

14.天棚、四壁无蜘蛛网、吊尘。

15.按时清倒垃圾桶。

16.工作时使用的工具,台抹布、刷子等要保持清洁,防止异味。

17.消灭苍蝇、蚊虫、蟑螂。

二、水台洗菜岗位责任制

菜类

1、负责蔬菜的加工和清洗保正蔬菜干净无尘,。

2、加工过程中,不可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3、当日未用完的果、菜,第二天要及时检查、清理,保持原料的新鲜度。

鱼类

1、能够熟练的进行鱼类的宰杀和初加工。

2被杀时要注意鱼胆,不能使其破裂,影响鱼的鲜美。

3、了解本酒店经营中所需鱼类的基本知识及加工程序。

家畜

1、要保证家畜的加工质量,外表干净,膛内清洁。

2、在清洗下水时,要注意出品率,避免原料损失。

质量

1.未加工的果菜、鱼、畜,如果发现有烂、腐、质量不好的情况,必须停止加工,立刻上报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原材料出品率的规定执行。

2.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协助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给予高度配合。

3.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脏,以热情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及同事。

卫生

1、严格遵守酒店“后勤个人卫生考核”条例。

2、熟知“食品卫生法”,并正确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新晨

3、清洗后的原材料要摆放整齐、分类存放。

4、随时保证工作区域的整体洁净与整齐,做到随脏随处理,尽量把异味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用的工具,如刀、墩、抹布等要刷洗干净。

5、摆放净菜的用具及地点一定要洁净,避免二次污染。

6、消灭苍蝇、蚊虫、蟑螂。

三、团队精神

1、给予厨房、面点高度配合并和其他同事保持良好关系。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3

“Oui!Chef!”(法语:是!主厨!)厨房里无论同学们手头在忙着什么,听到主厨的指令后都要大声回应。这应该是我在巴黎蓝带厨房里的第一课。

初入厨房,我对一切都很陌生,难免手忙脚乱,主厨的吩咐即使听得进耳朵,却真没空应他,主厨只好自己高声自问自答“Oui,Chef”来带动我们的嘴巴。在蓝带的厨房里,如果高一级的主厨提出要求,喊到名字,不光是我们这些学员,任何被点到名的人都要以此表示“收到命令”,很有点在战场的感觉。

真实的法国厨房就是这样。我的学厨的生活就在这句短小精悍的回应中开始。

金三顺的学校

蓝带学校(Le Cordon Bleu)的大名在中国广为人知,还因为一部韩国电视连续剧――《我叫金三顺》。女主角金三顺凭着一手精湛的烘焙手艺赢得美男心,而她的厨艺就是师承于蓝带学校。

因此,在我告诉朋友们我要去学烘焙时,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叫出来:“哈哈,金三顺!”这所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烹饪学校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校,但为了体验原汁原味的法式烘焙,我选择到巴黎的蓝带学校学习。

在第一节课的自我介绍环节中,我很好奇地在本子上记录了同学的国籍,发现同期80个同学竟然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巴西,伊朗、墨西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菲律宾,当然,没有算班上唯一一个来自法国的同学。所以,厨艺之外的文化冲击和融合应该是蓝带巴黎学校的最大特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亚洲面孔走进了蓝带学校,撼动了美国学生在数量上的传统统治地位,看来法国饮食文化的吸引力已经走得越来越远。只要有对美食的激情,立志要从事厨师这一行业,厨房就能够吸引和接纳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而且无论什么领域,什么起点的人,想要学习厨艺随时可以就地画一条起跑线,我的同学里有人是会计,是计算机编程人员,是广告文案,是银行职员,但是现在都一身厨师袍,我们都一样是厨师!

“大作战”

在9个月的学习期内,我们要完成从业余到职业烘焙师的转变。在初级的课程中,主厨会在实践课中逐渐灌输厨房的文化与理念,一套厨房的生存法则会慢慢从知识变成习惯。

在主厨的演示课上,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有时主厨要同时进行几种甜点的准备,有的人炉烘烤,有的在冰箱里冷却,有在台面上等待人模装饰,手中操作的同时还要关注烤箱的火候和冰箱中材料的温度……而我们却根本是首尾难顾。

“条理”在法式厨房里有着和味道同等重要的位置。之前只在家中厨房里自娱的我们现在不得不打起百分百的精神,用紧凑的脚步和绷紧的神经应对厨房里的一切变化。

但主厨对于我们的速度还是不满意,或者说他有点像军事演习般刻意为我们制造一些紧张的气氛,每每在我们已经忙得四脚朝天的时候,主厨都会在一旁大呼:“太慢了,太慢了,我对你们非常不满意!”但对于这样的抱怨我们也要报以同样的回应“Oui,Chef”。最后呈现作品的步骤一样不能轻视,指纹成了大敌,无论用的是硬质纸板还是餐厅用的餐盘,都要在将作品放入盘子后擦干净指纹。

实践课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清理厨房,台面要经过三遍清洁,灶台上不能有水痕,所有的同学都会参与进来,在几分钟内结束战斗。从厨房里走出来的一刻,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学校在前厅准备了两个大桌,学生们完成的作品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放在那里与同学们分享交流。所以,一节课结束后,那里经常会出现满桌子的蛋糕。这个时候我们学徒厨师服的“装备”就体现出优越性了――在左臂袖子上配备了三个专门的小口袋,可以放小勺子和一支叉子,让我们可以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极为实用。

这时候最幸运的实际上是第二批上课的同学,他们既可以先尝到要学习的餐单上的食物,还可以从第一批同学的服装上细致地了解用料――通常大家胸前、袖口、围裙上到处都是斑驳的痕迹,后来的同学看看就可以知道这节课需要用到诸如巧克力、树莓、黄油这些极易上色的食材。甚至有同学会在身后“挂彩”,大家还能从中招的部位推算有可能的“肇事者”。

为了能够体验厨房的全套流程并建立服务意识,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也会有一两次做班级助理的机会。助理会负责在实践课程之前为全班准备所有材料,包括面粉、糖、蛋、黄油,还要从地下冷库取出一些新鲜水果。操作过程中,助理还要根据进程为大家准备相应的模具或材料,比自己独立完成一份作品有更多的挑战。

厨房里的精彩

除了日常的课程,蓝带学校还会安排我们到巴黎传统市场参观,告诉大家各种新鲜的食材在哪里能找到。难怪巴黎一些餐厅不会提供固定菜单,而是由主厨在去过市场之后根据当天采买的新鲜原料来决定。而每一季的新鲜水果也是甜点师们的灵感来源,夏季的草莓蛋糕、樱桃派,秋季的苹果派和各种栗子蛋糕……不得不承认,当季的就是最好的。

参观甜点店或者邀请客座主厨来学校示范表演是让我们了解餐饮业的最好方式。我们在课堂上奋力地和温度较劲,避免千层派酥皮中的黄油融化,而真正的甜点店却是用一台专门的机器,1分钟内可以完成6次折叠擀压,高效率而且能保证黄油不会融化。

当然,即便是机器能完成,我们手上的技术还是要学习,毕竟手工有一种人与食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里面。面对机器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些五味杂陈,就像一次在课堂上学习挤马卡龙(一种著名的法式小甜点)馅料的时候主厨所说的:“在橱窗里摆得漂漂亮亮、大小一致的马卡龙都是机器的杰作。”

另外,学校每个阶段都会安排一些学生晚宴和派对,这给了同学们彼此了解的好机会,加上平时在学校厨房里的“战斗”友谊,短时间内便能结识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除了平时在学校互相品评,大家也会相约“扫荡”巴黎的甜点店。

为了准备最后阶段的实习,学校会提供一个实习地点名单,大都是一些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甜点店或饭店,盛名在外的Pierre Herme、传统老店Fauchon、Ladur 6e,还有四季酒店等等都在其中。在决定实习地点前我们都要挨家考察一下,于是一班同学浩荡地从一家店逛去另一家店便成了一景,更有两队人马偶然相遇的情景。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4

反映在餐饮业上就是各国各地的菜系大云集。

这样一座日新月异的上海城,成就的便是一个新鲜刺激的美味世界。

在中国,没有也不可能有两座城市是完全相同的,美食风格亦然。上海美食的多元化

使得很少有人可以发现它的性格,带着这样一个困扰大家许久的问题我们走访了亚洲名厨梁子庚先生,

透过他的话语让我们将上海美食的风格勾勒得更加明确。

Traveler Weekly:您是如何理解上海的 “海派”文化的?

梁子庚: 简单地说,上海菜骨子里就有一句我个人觉得最精髓的,叫做海纳百川。上海菜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菜系,但她结合了浙江菜的很多精华,加上大江南北的一些饮食习惯,成为了带有自己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

Traveler Weekly:您认为“海派”对上海餐饮界的发展起到了什么影响或者作用?

梁子庚: 上海从历史上本来就是一个华洋结合、海纳百川的城市。海派饮食文化是一个相应自然衍生的产物。每个地域的饮食文化习惯其实都和那个城市的脉搏息息相关。“洋泾浜”式的英语,对于西方文化较大幅度的接受程度,衣着上的感应潮流,无处不是海派的痕迹。上海餐饮自然也受影响。

Traveler Weekly:您认为上海饮食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梁子庚: 这个城市可以说算是我来大陆11年里接触过最国际化的城市了。在上海,太阳底下的国际菜系几乎都可以找到,饮食文化很开放,人们对于新事物、新口味的接受程度也高,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就算口味可能跟她们原来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这点其他很多城市是做不到这份上的。打个比方,广东菜、潮州菜在南方就是主流,在民众心目中不可替代。

Traveler Weekly:您认为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在哪里?

梁子庚: 生活很方便,城市国际化,人谨慎小心,做事情有分寸。

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还是文化历史环境,上海这一特定环境无疑是滋养厨师的。

既有尊重传统,又能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使得各国各地菜色都能在上海生根开花,

而厨师们亦能收获自己所追求的幸福。

传承濒临失传的淮扬名菜

淮扬菜的精工细作一直被传为佳谈,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工艺反而慢慢衰退,新一代的厨师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研究老一辈的手艺,令我们不经意间就永远失去了一些美味。所幸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的桂花楼的淮扬菜大师高晓生师傅至今依然在坚持着他挚爱的传统淮扬菜。

虽然上海是个看起来很海派的城市,但骨子里却有一份对传统的执着和追求,所以在高晓生看来这是发扬传统和经典淮扬菜的好机会。“淮扬菜系严谨的选料,精细的刀工,讲究的火候和摆盘,使得菜品价格自然偏高,但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消费水平高于其他城市,我可以不用考虑成本,坚持选择更高品质的食材,并用坚持一丝不苟的精工细作。因为食客从不会因为价格的因素错过真正的美味,这是令我最欣慰的事情。”高晓生特别愉快地表示。

八珍冬瓜盒这道菜表面看起来非常素雅,只用一点刻花装饰,与淮扬菜清淡得一脉相承。所谓八珍,除了冬瓜外,还有松茸、火腿、燕窝、花菇、瑶柱、竹荪、春笋尖,后面的六样东西在烹饪的时候全部被切碎装在冬瓜盒里,用冬瓜片封口烹饪。高师傅说,八珍冬瓜盒在市面上几乎已经绝迹,首先是物料上的成本,冬瓜一定要20斤以上,一旦没有长到足够个头,肉质就不够紧致,下油锅就会塌掉,使得前功尽弃。一只符合要求的冬瓜取其最好的部位,经过切、挖后,最多只得做上5到6份。这样不计成本,来费工费力地制作一道濒临失传的菜,高师傅说这是在其他地方从事厨师工作难以想象的。

迎接顶级食材的第一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辉哥火锅的行政总厨,苏锦存深刻知晓食材对于厨师和餐厅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一家名声在外的火锅店,新鲜上乘的食材就显得更为关键。苏先生说:“在上海作一名厨师是幸福的,因为这里是迎来世界各地顶级食材的第一站。就像昨天才打捞上岸的法国生蚝,只需十几个小时,它们就已打着‘飞的’成为饕客们的盘中珍馐。”

初次见到苏先生,你一定会感慨如此年轻的他却已拥有17年的厨师生涯。他说,自16岁起走入厨房,就开始和各式各样的食材为伍,从最基础的处理食材、烹调佐味,到后来专注于食材的时节应季、挑选最佳出产地。从幕后走向台前,他说自己的工作就是为客人带去真正顶级至臻的味觉享受。“要懂得听取老前辈的教诲,我也常常将寻找食材,看做一次探宝旅程,而需要探究的好味道就是指引你的藏宝地图。”

从前的上海被称为繁华的不夜城,几十年间她更加成为餐饮界炙手可热的地标城市。苏先生笑称,在上海特别能感受到地球村的概念。因为从农场到餐桌,只需不出一天的时间,无论是澳洲和牛、法国生蚝,亦或加拿大象牙蚌,都能带着最新鲜的味道运抵厨师的案板上,吃到食客的舌尖上。

行千里路,食万千味。做餐饮这一行,需要不断拓广对美食的认知。苏先生说:“餐厅的菜单,是最能体现专业度的地方,它能勾勒出这家餐厅的美食态度,也会告诉客人这里的料理人对美食的洞察力和认知力。”而辉哥火锅从菜单到味觉,向外推衍的是舌尖的至臻享受,从最鲜入手,亦是可传承流淌的美食飨宴。

让梦想照进现实的神奇城市

John出生在南京,小时候他和爸妈一起迁居到台湾再到美国定居,这个过程中他清清楚楚地记住了每一次分别时的忧伤。

他现在在上海开了一间意大利餐厅,开这间餐厅之前他甚至没有去过意大利。“我是一个说着双语的中国人,这个身份是非常重要的。” John说。他觉得在上海这个给他归属感的地方,一切皆有可能。John的餐厅不大,他对这间店面是一见钟情。“我是学金融的,这个地方对于中高端餐厅来讲大小刚刚好。当然其实最大的理由就是喜欢。”

选好店面后,接下来的工作是定菜式,“餐厅不大,所以请不起大厨。唯一的办法就是我自己做。” John说。他用两个月的时间研究了200本意大利菜和法国菜的经典菜谱,并借鉴了众多米其林餐厅的菜单,为自己的小餐厅定下了第一份菜单。这种做法在餐饮界人士看来根本就是一个门外汉闹的笑话。“上海是一个很融合的地方,能找到最好的食材,只要食物美味就不会有问题,虽然很冒险,但从最初我就有这样的信心。”事实证明John的餐厅确实成功了。

“这间餐厅到了晚上会有一种别样的浪漫,喧嚣又寂寞。” John自己十分享受这种浪漫,同时也深知这种气质能给他带来女孩子的生意。这里的甜品做得非常讲究,对于香草的配方下了很多功夫,即使在寻常的奶油布丁也能吃出薰衣草的底调跟天然香草籽才有的香郁口感,柔滑之中尽是来自自然的香气。

如今,John的餐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青睐有加。“上海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我只需要想如何做得更好就够了。” John如是说。

以淮扬传统玩创意

16岁拜师学厨艺,从事餐饮行业近30年,从一个在厨房里猛练手艺的执着少年,从一个为梦想远航,游走上海到北京再回到上海的热血青年,如今40出头的朱俊已经变身为一个成熟的成功男人。擅长烹饪多种菜系,丰富的餐厅工作经历让他感慨颇深。朱俊说,其实他只是用心、积极地做菜,也看其他厨师做菜,吸收别人的创意,比如什么食材、什么概念,就跟艺术创作一样,最后这不是人与人,而是人与菜之间的一场对话。

与“苏浙汇”主打上海菜不同,朱师傅所在的“苏浙总汇”是以精品淮扬菜为招牌,重组海派元素,融合各菜系创新。在朱师傅心中,做好菜讲究“文武双全”,“文”是切配,用冷静细心的态度去料理食材,才能控制好食材;“武”就是炉灶,用火再加上自己的感性去烹饪。朱师傅总是笑言自己是拿刀出身,“初入行时打基础,主要学切配。”而且,朱师傅最精通的淮扬菜本身最讲究的就是刀法精湛细腻,虽然口味清鲜平和,但是却最考验厨师的基本功。五年的切配功力,让朱俊对于食材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于不同部位的分割,也有着足够深入的理解。也许,正如他所说的,如同练武一般,你不切一千刀、一万刀,用刀的感觉是绝对找不到的。也正是有这种理解,现在朱俊推出新菜的时候,他无论是对食材、器具和餐具,尤其是刀工都有自己的要求,“淮扬菜来到上海多多少少都要有些变化,挖掘新食材,融入传统淮扬菜的烹饪手法中,是我最基础的创意理念。而在上海这个对新鲜食物接受能力极强的城市,我的创新理念也得以更好的推广。”比如,蒸酿百花羊肚菌本来是淮扬菜中的特色扒菜之一,朱师傅在焖制、蒸煮的手法上大胆尝试用羊肚菌为主料之一,最后浇上以虾酱和乌鱼酱酿制的蓉汁,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今,朱俊在以淮扬菜为基础创新的同时,以自己多年积累的烹饪艺术与经验,再配合他游历不同地方见到的食材与学到的饮食文化,以他独有的烹饪语言诠释了上海美食的包容与创新。而苏浙总汇显然是他施展“菜”艺的绝佳舞台,在他的菜单中,淮扬精品创新菜竞相争艳。

最专业的巧克力甜品

hoF Wine Bar & Brasserie

上海近期极其火爆的主打巧克力甜品的餐厅,老板Brian看上去很年轻却已经做了15年甜品师傅,开一家专业级别的甜品店是他这十几年的夙愿。

招牌产品巧克力致命诱惑,外观朴素却起了这么招摇的名字。从字面上看,巧克力甘那许(法语canne à sucre的音译,做蛋糕用的蔗糖,一种是直接撒在整个蛋糕表面,象下雪似的,还有一种是热制后淋在蛋糕表面凉后变硬的)的厚度与巧克力海绵蛋糕层相差无几甚至还略高,能想见它在口腔里的厚重矢口程度了。入口松、软、香、滑,松软来自巧克力海绵蛋糕、香滑来自巧克力甘那许。令人惊喜的是老板在浓郁的蛋糕中加入了一些巧克力脆米,在舌尖碾过巧克力蛋糕后,巧克力脆米清晰浮现,这样的组合让这款蛋糕庄重里略带诙谐。相比于其他甜品店用咖啡和茶搭配蛋糕,老板Brian创意用酒搭配蛋糕,各式花样鸡尾酒都可以找到与之搭配的甜品。

最精致的江南菜 雍颐庭

由名厨卢怿明作为顾问主厨的雍颐庭出品的江南菜,所谓江南菜是指包括南京、扬州、苏州等地菜系的统称,之所以将餐厅定位于此,卢怿明解释说:“因为这些地方菜系有共同之处,我想取这些地方的菜系的精髓,为食客展现充满创意却不失正统味道的本地菜肴,江南菜这一称谓再合适不过了。”

周末点心午餐为雍颐庭最新餐饮亮点,以地道的江南风味及全手工制作的点心为特色。无论是千层油糕、黄桥烧饼、鲍鱼三丁包还是翡翠烧卖卖相都精致得令人不忍破坏,入口都可以在似曾相识的传统味道里找到惊喜。尤属鲍鱼三丁包最令人眼前一亮,三丁包子是扬州的名点,所谓“三丁”,即以鸡丁、肉丁、笋丁,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笋丁根据季节选用鲜笋。三丁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但是卢怿明认为传统的三丁包太大,并不适合现在的食客作为点心食用,所以他在包子中加入了鲍鱼,并且改为mini的型号,入口刚刚好又更为精致滋补。

最健康的理念——KUSH

KUSH是上海第一家国际化素食餐厅, 餐厅提倡用优质的饮食找到身心平衡的健康理念。因此,店里的很多原料都来自有机农场,来自德国的店主Frank Steffen是个有机食品发烧友,闲暇时就爱骑着自行车逛郊外的有机农场,研究怎么开发更多的有机菜品。

KUSH掩隐在延平路上的创意园区旁,门口大大的玻璃柜台陈列着各种有机蔬果,鲜艳欲滴的自然色彩瞬间碰撞,激活沉闷已久的胃口和情绪。视线轻易地被一个个蛋糕所吸引,动了馋念也是难怪的。吃饭的地方完全被包在餐厅内部,毫无外界滋扰,舒服的沙发和木椅围绕着不多的几张餐桌,柔亮的灯光洒下来,让人觉得舒服之外还是舒服。

最传统的西班牙美食

藏珑坊

藏珑坊(La Cocina By Lapis Lazuli)的装修风格带有浓郁40年代西班牙的时代潮流气息,来自西班牙北部毕尔巴鄂的主厨Kike Garcia除了带来传统的西班牙美食,也创作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新菜。

餐前面包都是新鲜烘焙的,撕开时还冒着热气,蘸上黑醋配橄榄油,很具开胃的效果。这里Tapas的选择很丰富,青口配白葡萄酒酱、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西班牙猪肉冷盘配奶酪等都是非常具有西班牙特色的传统美食。海鲜饭上桌带着介乎于黄色和红色之间的明亮色泽,格外诱人。海鲜丰富,分量也十足,难怪食客都对它趋之若鹜。

最怀旧的重庆记忆

小滨楼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5

   最新厨师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时间过的真快,茫茫碌碌中已近年末,转眼间我在食堂工作已经一年半了。

   回顾过去的每一天,我作为食堂的一名厨师,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之沉重。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质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全体职工的身心健康,,所以为了扬长避短,今后的工作能做到更好,我对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我要感谢个位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其中包括在工作中给我指出问题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如:菜咸了,太油。颜色偏重等等。同时我也很快深刻的认识到了工作中的不足给予及时纠正。

   其次在工作上我严格遵守食堂卫生制度,认真执行卫生“五四”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物质对就餐者的危害,保障就餐者的身体健康。同时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品、药品隔离;食物与天然冰隔离。环境卫生采劝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放置食品的橱柜、货架时刻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每天定时冲洗操作间灶具和地面,认真擦拭餐厅地面和《钵灰》,严格保证操作间地面、门窗、玻璃以及周边环境卫生。

   在这一年中,我努力学习文化、业务、技术知识。按时上下班。遵守劳动纪律及食堂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工作上,服从工作调配,爱护集体财物,做好集体和个人卫生,严防食物中毒。在饮食烹调上,我严格按食品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保证安全、卫生。做到制作的主食,合乎质量要求,大小均匀,掌握火候。副食要做到拣、洗干净,切菜认真,盯块、丝分明。配菜美观,色型好看,炒菜味美,咸淡适中。在服务上,做到优质、高效,对就餐人员态度和蔼,说话和气。不说粗话,不骂人,团一致,做好厨房工作。

   在工作上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展望新的一年我会以更加倍的努力和更大的热情严格在领导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新厨师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大家好!伴着农历兔年脚步的渐渐远去,20xx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首先,我预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回首20xx年11月至今,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在广大同仁的支持下,作为一名厨师长,我始终坚持以身作则,高标准、严要求,团结和带领广大厨房员工,努力为顾客提供精美的菜肴和优质的服务。为实现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现将这几个月来的具体工作,作个总结,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加强培训教育,提升员工素质。

   公司的规章制度,我经常在例会上向厨房员工提及、宣读,旨在要求大家都养成遵守公司制度的习惯。结合员工实际情况,我加强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厨艺培训,并经常激励他们把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经过我的努力和大家的积极配合,厨房员工整体素质得以提高,遵守公司及厨房的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仪表、钻研烹饪技术等行为,基本上都成了厨房员工的自觉行为。现在,一个和谐、优质、高效、创新的团队已经初步形成。

   二、注重销售导向、加强质量管理。

   菜肴是产品,产品只有在销售出去才能创造效益,好的产品才能创造好的效益。因而,我在平时工作中就很注重厨房员工销售意识的培养,我们要注重全局,不能只盯着做菜这一道工序,更应该关注菜肴能否顺利销售,关注顾客消费后的感受。我们要增加营业收入,我们要提供优质的服务,那菜肴口味当然要好、质量当然要跟得上。菜肴质量是食堂得以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厨师长,我严把质量关。我们对每道菜都制作了一个投料标准及制作程序单,做菜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每道菜的色、香、味稳定。我们认真听取前厅员工意见及顾客反馈,总结每日成品问题,并在次日例会中及时研讨,改进不足。我们在努力,我们要使顾客对我们的菜肴产生一种如情人般的眷恋,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之情。

   三、加强卫生管理,落实消防要求。

   我们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法》,认真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把好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首先,每个员工都必须对各自的卫生区负责,确保卫生区干净、整洁。其次,规定食品原料必须分类存放,分别处理,厨房用具也必须存放在固定位置。防火工作,历来是厨房工作的重点之一。为落实消防要求,我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做到“人离火熄、电断、气关”。我们还不定期检查厨房的燃气管路,防止因泄露而引发火灾事故,经常检查各类电器的电源线,防止跑电漏电引发各类消防或电击安全事故。我们严格按照要求,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和消防安全,为公司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应有的保障。

   四、加强节料节能,严格成本控制。

   在保证菜肴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厨师长,我也总结出一些降低成本的方法。如:掌握库存状况,坚决执行“先进先出”原则,把存货时间较长的原料尽快销售出去。落实节约厨房用水、用电、用气的举措。还让每位员工都知道自己所用原料的单价,每日估算所用原料的价值。通过以上措施,把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所有厨房员工都关心成本、控制成本,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本年度,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厨房综合管理、员工素质、菜肴质量、卫生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当然,我们也还存在不足,比如,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掌握不够及时,时鲜产品的推出滞后,厨房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等。

   在新的一年,我将带领我的团队,在20xx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教育培训、质量卫生安全监控和成本控制。同时我要改进自己的工作思路,及时把握市场动向,考察新的菜品,加快菜肴的创新。加强厨房管理的基础建设,努力使管理形成体系,从而寻求在新一年内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周边酒楼和饭店的与日俱增,必将使得20xx年餐饮业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但是,我相信,在各位领导和同仁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的团队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0xx年必将有一个全新的收获!

   最新厨师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回顾过去的每一天,我作为食堂的一名厨师,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之沉重。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质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全体职工的身心健康,所以为了扬长避短,今后的工作能做到更好,我对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营方面

   1、在总公司的指导下,于10月成立“产品研发小组”。

   2、根据顾客的消费心理,推出一些绿色食品和野生食品,响应“绿色餐饮理念”,并且也获得了一些良好的市场反应。

   3、响应市场需求,在采购部的配合下,增添了适合宾客需求的原材料和产品。

   二、管理方面

   1、以人为本为管理基础,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员工需求,在_年部门人员较去年同期相比,比较稳定;也为新桥店的开业人员筹备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2、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加强素质教育,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厨艺培训,部门员工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并且培养出了一批中高层管理人员。

   3、根据公司经营需求,逐步按照“六常法”健全部门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且加强了安全操作的培训和宣传。

   4、员工食堂加强对厨师的要求,从开设夜霄、菜肴品种、口味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也提高了公司给予员工的福利。

   5、员工宿舍在卫生、安全、邻里关系在下半年里更加强了管理,通过各部门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宿舍卫生管理都有很大提升。

   6、对公司的会议精神和批示及时向各班组传达,紧跟公司的计划。

   三、质量方面

   1、菜肴出品质量是厨房部工作中的重点,认真听取营业部门的意见及宾客反馈,总结出品问题,如菜肴保温采取申购菜盖、菜梯改进卷帘,出品速度通过同营业部及时沟通和调整相关流程,有杂物等通过硬件的改进和日常的管理要求,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强了稳定和改善。

   2、督促管理人员参加原材料的验收管理,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也为出品原材料的要求上奠定了质量基础。

   四、卫生方面

   1、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把好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并建立责任制。

   2、规定食品原料必须分类存放,分别处理。

   3、各班组进行对保鲜柜、冷冻箱等原料存放地和工作区域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清理。

   4、餐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和漂白。

   五、成本方面

   1、在保证菜肴质量的情况下,对原料、质量、价格等进行监督,并及时与采购部沟通,以尽可能控制和降低成本。也总结出一些降低成本的方法。如:掌握库存状况,坚决执行“先进先出”原则,把存货时间较长的原料尽快销售出去;按营业需求采购原料等。

   2、对内部用水、电、气、油的监管,在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损耗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6

可以说,只要有中国菜的地方就可以吃到宫保鸡丁,无论哪个菜系的餐馆,厨师可以借口原料不全请客人定夺是否将料就料地凑合一下口味,但绝对不能说不做、不会做,否则厨师的身份必定要招致怀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宫保鸡丁的家常性与普及性。

其实,岂止在中国,即便海外,宫保鸡丁早已是妇孺皆知的美味,我有几个朋友分别在美国、英国开了餐馆,那里若你说不会做宫保鸡丁?真是开国际玩笑,人家都会怀疑是不是中国人的餐馆了。

去餐馆吃饭,宫保鸡丁是我必点的一道菜,每每闻到宫保鸡丁刚出锅时泛起的特有香气,我就会忍不住狂咽口水。一直琢磨到底是什么吸引我对宫保鸡丁的这种眷恋,主料鸡丁算不上高档,葱段、花生米、花椒粒、酱油、糖、醋等辅料也稀松平常,然而这些融合在一起,爆炒出的宫保鸡丁却实在太不平常,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这也绝不是一个馋字能解释的,我想这大概应该算是下意识的喜欢吧。

可以说,只要有中国菜的地方就可以吃到宫保鸡丁,无论哪个菜系的餐馆。厨师可以借口原料不全请客人定夺是否将料就料地凑合一下口味,但绝对不能说不做、不会做,否则厨师的身份必定要招致怀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宫保鸡丁的家常性与普及性。

其实,岂止在中国,即便海外,宫保鸡丁早已是妇孺皆知的美味,我有几个朋友分别在美国、英国开了餐馆,那里若你说不会做宫保鸡丁?真是开国际玩笑,人家都会怀疑是不是中国人的餐馆了。

由此说来,宫保鸡丁在海外就是中国的代名词之一,被广泛关注。喜欢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人想来不在少数,剧中插科打诨、笑料不断,其中不时蹦出的“中国元素”被众多同好津津乐道。在剧中,中餐是家常便饭,片中主角们每周三必吃中国菜,而且必须是楼下四川餐馆的饭菜。于是,经常会看到主角们拿着筷子,在为是吃宫保鸡丁还是吃蚝油炒虾或是饺子而争论不休……

就像经典剧集一样,但凡众人皆爱的一道美味,必定会有传奇般的幕后故事,宫保鸡丁也不例外。

讲故事不难,有理有据靠谱地讲故事就不是谁人都能胜任的了。于宫保鸡丁而言,在我心中能真正讲清楚说明白的,非刘志林老师莫属了。作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刘志林已从事烹饪理论教学与研究长达23年,并且参与编撰了《中国传统饮食烹饪词典》等书籍,其学生目前已遍布全国各大餐馆,其中不乏厨师长级别的。听他讲宫保鸡丁,就像上一堂生动的烹饪课,绝对不枯燥、乏味,有趣得很呢。

提到宫保鸡丁的来历,刘志林说,这首先得从宫保说起。古代官员按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对朝廷重臣还会封以虚衔。这些高级虚衔也被称为“宫保”。而宫保鸡丁的主人翁一般指的是丁宝桢,丁宝桢当年因平息过捻乱,被皇帝赐加了个“太子少保”的头衔。又执政四川十年有余,多有功绩,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朝廷视其功绩卓著,追封为太子太保,人称丁宫保,由此也就把他喜欢吃的鸡丁菜称为宫保鸡丁了。到底是宫保还是宫爆

关于宫保鸡丁的由来,还有颇多说法,包括网络上也有一些,对此我曾向刘志林求证。他说,别人说的,网络上说的,我不能说没道理,但都有一个共识,即丁宝桢为首创者,或者更确切说是推广者, 至于其他方面,我也有我的一些研究。

刘志林认为,目前来说,宫保鸡丁的代表性做法有三大风格:分属于黔、鲁、川三大菜肴体系,这与丁宝桢的人生轨迹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织金县志》记载:丁宝桢是贵州省织金县牛场镇人。1853年在他三十三岁时考中进士,他小时不慎落水,巧被桥边一户人家救起,后来他为官后记起此事,遂前去感谢,那户人家用酱辣子鸡丁招待,他吃后觉得味道很好,就加以推广,因此说宫保鸡丁起于贵州。

而《清史稿・丁宝桢列传》记载:1863年43岁的丁宝桢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后被举荐升任山东巡抚,丁宝桢在山东做了近10年的巡抚。在任时,他治理黄河,兴修水利,诛杀患逆,整顿吏治,兴办洋务,体恤民困。时人对丁宝桢的清风亮节推崇备至,赞其操守“清绝一世”。传说丁宝桢是位美食家,喜爱烹调。一日,丁宝桢身着微服带一家仆去大明湖一带私访。天近中午,已觉腹饥,突然闻到一股子香味从附近一农家院中飘出,于是信步走进院中。只见一中年汉子正在灶房内炒菜。喜爱烹调的丁宫保连忙走上前问汉子炒的是何菜,汉子答道:“爆炒鸡丁。”汉子热情地让他品尝一下,丁宫保毫不客气地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这道菜令丁宝桢回味悠长,走时百般不舍,他记准了地方,回府不久就遣人重金把汉子聘为家厨。每每远客到,必用此道菜为压轴菜飨客,百吃不厌,世称美味。因此有宫保鸡丁成于山东之说。

《清史稿・丁宝桢列传》记载:1876年其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良盐法,筹划西南防务,改革水利设施,总督十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据说丁宝桢奉调任四川总督,临行征求家厨意见,家厨感其恩重,遂携家眷一起随丁宝桢进川,进而把爆炒鸡丁带到了四川,经过改进,做出了川味的爆炒鸡To二说:丁宝桢来到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日“宫保鸡丁”。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用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命名。丁宝桢去世后不久。“宫保鸡丁”被四川当地官员作为贡菜献给皇帝,正式进军北京,发展成为御用的名菜之一。因此有宫保鸡丁扬名于四川之说。

至于说为何有也一部分人称其为宫爆鸡丁,刘志林认为说宫爆也不无道理,正如它的发展轨迹,贵州或山东等地的做法是先将鸡丁滑油后爆炒,很贴合宫爆这个词义。但发展至今,宫保鸡丁已被公认为川菜名菜,而正宗川菜的做法它是不滑油直接窝油炒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爆”了。确切地说,还是称宫保鸡丁最为准确。

宫保鸡丁的两大金刚

烹制宫保鸡丁,食材中自然少不了鸡和辣椒。刘志林称它们为宫保鸡丁的两大金刚。对这两样不可或缺的食材,刘志林更愿意从文化上进行解读。

“说丁宝桢喜欢吃鸡,这和中国文化对鸡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鸡在五行的畜类排列中位列第一,天地初始,一日作鸡,七日作人。一年的初始为鸡日,可见鸡的重要地位,从一个侧面寓意丁宝桢的历史贡献。另外《韩诗外传》中说鸡有五德:有冠为文德、足后有距为武德、敢拼为勇德、有食招呼同类为仁德、天时报晓为信德。无疑,这是后人通过鸡,对丁宝桢品德的一种颂扬。”

其次是辣椒,这与丁宝桢的人生坐标有着密切关联。辣椒最先传入江浙、两广、贵州、湖南等地,后又流布于西南等地区。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土苗用

以代盐”,辣椒起到了代替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关系密切。从乾隆年间(1736―1795年)开始,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嘉庆(1796―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道光年间(1821―1850年)贵州北部也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1862―1874年)贵州人更是“四时以食”海椒。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间,湖南、四川食用辣椒已较普遍,以至于辣椒在四川“山野遍种之”。光绪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更为盛行,除在民间广泛食用外,经典菜谱中已经有了大量食辣椒的记载。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丁宝桢生于贵州,长期任职于湖南、四川、山东,而从辣椒的文化传播信息中不难看出,宫保鸡丁中放辣椒,按现在的话讲就是“必须的”。

正宗的宫保鸡丁什么样

对于正宗这个名词,刘志林认为,随着当今的地域融合度越来越高,菜系间的相互借鉴也越来越多。就菜式而言,到底何为正宗,越来越没有了过去那种细致乃至细腻的区分。甚至可以说,某个菜系的菜肴,只要能确保菜系发源地所创菜品的基本味不变,从而再进一步符合餐厅所处地域人的口味,即为正宗了。若非揪着正宗的大旗不放,很多餐馆的倒闭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多少都得有点变化,你做得再正宗,当地人吃不惯,亦是枉然。”刘志林说,自己的一个朋友在上海开了个川菜馆,菜肴水准按四川人口味标准那是没的挑。北京话讲就是“地道”,可生意却一直不行。后来我给他出主意,少放点麻辣。多一些甜,生意一下就上去了。那你说他的菜正宗与否?

对于宫保鸡丁也是如此。不过,刘志林也说,从求知的角度,对于一名厨师而言,还是有必要正宗一下的。就算你因地制宜做出的菜不正宗,但正宗的是什么样是必须要知道的,否则就成乱来了。

刘志林说,烹制宫保鸡丁,要选用三黄鸡,也可选用北京油鸡(太后非油鸡不吃),传统的是选童子鸡。部位根据食客不同可选择鸡里脊肉、鸡脯肉、鸡腿肉,相对而言,鸡腿肉是最正宗的,肉质爽滑细嫩,但成本也最高,目前只有一些知名餐馆选用鸡腿肉,前两者一些小餐馆用得较普遍。“反正我吃宫保鸡丁只吃鸡腿肉做的,其他的肉太柴,肉质差,但在家庭烹制的话,也可”。

辣椒需选用千辣椒(四川海椒)或糍粑辣椒(贵州花溪辣椒去蒂,淘洗干净,清水浸泡(如急用,可用热水),加入适量洗净的仔姜、蒜瓣一道投入擂钵春溶。因形似糍粑而得名、辣椒面、辣椒油;花椒则宜用汉源花椒,花生用四川、山东的花生皆可,现在有用腰果的,效果也不错;醋一般用米醋、也可用保宁醋,有句话讲,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说得不无道理;盐就不必多说了,食盐即可,糖用绵白糖,淀粉一股都用绿豆淀粉,酱油选用当地的就可以了,这个讲究不多;料酒、绍酒都可,油则传统的烹制方法用熟菜油,现在用调和油也是不错的选择;葱用京葱,姜和蒜一般川菜做法里是不用的。还有的配料里添加了黄瓜粒,这个是山东做法,其实它更像宫保肉丁。烹炒时还要加入些豌豆粒。

在烹制上,刘志林说,目前最流行的有三种做法,即贵州法、山东法和四川法。贵州法的烹制步骤为:鸡丁用酱油、糖、醋、甜酒酿、蛋清、太白粉拌匀,旺火滑油后倒出,锅留底油,炸糍粑辣椒,而后姜、蒜片放入煸香,放入甜酱,倒入鸡丁翻炒几下,放入拌汁,起锅装盘即可。

山东法做法则先将腌制好的鸡丁滑油倒出,锅留底油,煸干辣椒、姜、蒜片,爆香后放入甜面酱,随后放鸡丁、花生仁、辣椒面炒几下,倒入芡汁,淋熟油出锅即可。

被认为最正宗的四川法也是刘志林最拿手的,也需先将鸡丁腌制后,放底油,油温6成热时放干辣椒、花椒煸香,而后放鸡丁炒散,烹绍酒,加葱段炒香,放入芡汁翻炒,最后放入炸花生米,蒙明油出锅即可。

“宫保鸡丁的味型按教科书上说是煳辣,通俗地说就是小甜酸或说小荔枝口儿。成品菜肴应色泽棕红、辣香酸甜、滑嫩爽口。现在烹饪讲究快速,过去烹炒时调味料会分别放入,譬如醋一定要最后放入,否则会挥发影响口感。而现在所有调料基本都融合在芡汁或拌汁里,勾芡一次性完成了,效果无二。

听刘志林讲述宫保鸡丁,是极其熬人的,生动有趣间却让人口水直流了。决定立即起身找一家地道的餐馆去大快朵颐一番。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7

多少个寒暑春秋,

让他厨艺精湛

十一岁左右,当许多同龄的孩子们或在游玩时,或在教室里发出朗朗书声的时候,苏伟良却走进了澳门国际酒楼当起了童工,他笑说:“那个时候,还没有严格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所以我才有机会在厨房里工作。”轻松的话语中掩盖了曾经的无奈与辛酸,小小年纪踏上了学习厨艺的旅程,面积不大的厨房仿佛就是他的整片天地。

在澳门国际酒楼,苏伟良从切菜、清洗、煎、炒、伞㈧馈⒄ㄒ坏愕阊起,一点点积累,逐渐地将老板对他的要求、顾客对他们的要求变成对自己的要求,这是他成长的过程。历经这样一个过程,苏伟良先生花费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十一年的时间,他由一个天真的孩童长成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伴随着年龄成长的步伐,厨艺也与日俱增,在濠江开始显露头角。

多年后,古老的澳门国际酒楼在历经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之后走向了衰退期,最后消失在食客们的视野,而在澳门国际酒楼起步的苏伟良先生却在餐饮这条大路上渐行渐远。从1983年加入刚成立不久的澳门喜万年酒楼,苏伟良先生一口气在这里走过了十一个寒暑春秋。十一年间,他专注于磨砺,并将人生中珍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喜万年酒楼。

十一年之后,一颗不安分的心对他说:“要出去走走看看,吸收不同的养分,博采众长,以提升自己的厨艺。”于是,他离开了喜万年酒楼,在喜万年之外的世界里闯荡了两三年,之后他在1996年再次回到了喜万年酒楼,服务至今。因为喜万年酒楼承载着他一个绚丽多彩的梦。

可以说,选择了餐饮行业,就选择了与辛苦为伴。在餐饮行业数十年的苏伟良先生深有体会:“饮食行业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晚上忙到十一点是常有的事,一年时间里能有三五天在家里陪家人吃晚饭已经很不容易,每次我回家吃晚饭,女儿就特别高兴的说‘爸爸回来吃晚饭了!’”晚上没有时间陪女儿,苏伟良先生只能利用早上的时间,每天早上将女儿送去学校后,再回家休息一会,然后工作。抛却这些辛苦,苏伟良先生一次次走在了成功的路上,那些辛苦的锤炼和付出,也让他收获了肯定。

伴随着澳门回归的钟声,之前不被澳葡政府重视的粤菜逐渐被重视起来,政府开始鼓励他们走出去,发挥自己的才能。2002年,苏伟良先生代表澳门,前往马来西亚参加了第四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他以莲花为题材,配以其它素菜,清新独特,并赋予美好祝愿,取其名为“年年好景”,亦摘取了这届大赛的金奖。澳门特区政府为其颁发了”劳绩奖状“,他也成为澳门饮食业界首位获得特区政府颁发功绩奖状的厨师。

2004年,厨艺精湛的他获得了众人的信任,众望所归之下,已为行政总厨的苏伟良先生被推上了喜万年酒楼副总经理的位置,同时还是第五、六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评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法国厨皇会白金会员。这些肯定不是终点,而是他厨师之路的起点,站在起点上,他信心满满地向着前方迈进。

多少次辛苦锤炼,

打造精良出品

澳门是一个美食融合的地方,各方美味融合在一起,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印象,同时又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繁荣的业带动了餐饮业、旅游业、酒店、娱乐场所等产业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使得澳门长盛不衰。

在澳门蓬勃发展的餐饮业中,一家经营了近三十年的酒楼――喜万年酒楼,凭着精良的出品,吸引了许多食客,澳门十大名厨之一苏伟良先生自1983年起便坐镇于此。

这家喜万年酒楼位于澳门回力娱乐场内,喜万年成立的时候,娱乐场所并不多,可以说它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见证了澳门的兴盛和发展,苏伟良先生亦在澳门兴盛和发展的过程中感受行业的变迁和变化。“起初,我们服务的对象几乎全部是香港人,因为在当时,回力娱乐场是港客经常到访的地方,其次,香港游客到澳极为方便,不需要办理签证便可直接进入澳门。”苏伟良先生介绍说,“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大批香港人撤离了澳门,转到了内地市场。”苏伟良先生敏锐地感觉到这样一个变化,在变化中不断地判断、取舍,及时以改变经营方式来适应这个变化,将以往以港客为主,转为主攻澳门本土顾客,同时坚守着很高的食品水平。

苏伟良先生的出品以广东菜为主,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粤菜在汇集了整个广东地区民间美食的基础上,在历史的沿袭中不断地吸收各大菜系的精华,又借鉴西方美食之所长,融汇贯通后,自成一家,苏伟良先生制作的粤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善于变化,品种多样。他常以粤菜为主角,注入川菜抑或其它菜系的元素,加以改良,以满足顾客的多元化要求为出发点,顾客食之,赞不绝口。

有人曾这样说:“在澳门容易有一个易消化的胃,许多原本冲突的东西到了这里就变得‘五味调和’了,澳门的味觉之美在于其真正丰富的多元和一种听天由命的奇怪宿命,那么多的沧桑变故在世俗的生活中消逝无踪。”而在喜万年酒楼,在苏伟良先生的菜单中,既有澳式怀旧粤菜,又有创新菜式,各占一半,经典与创新并存。

苏伟良先生说:“澳门虽然汇集了中西方文化,菜式亦集合了中西方的优势,但是仍旧需要保留一些传统,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啊。”在喜万年,怀旧菜从未“绝迹”过,因为这些怀旧菜深受顾客青睐,苏伟良先生在制作怀旧菜式时,除了用料特别外,更在乎的是那份潜藏于美食间的感情。

澳门古称“莲岛”,旧称“莲花地”,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最喜爱的花种,也是澳门金牌厨师苏伟良先生手中一道独一无二的佳肴。十年前,他在喜万年酒楼推出了独一无二的荷花宴,让喜万年成为了澳门唯一有荷花宴的酒楼。

自此之后,每到荷花盛开的五六月,苏伟良先生都会组织策划推出荷花宴,选取荷花中可食用部分,配以海鲜,抑或肉类,让海鲜和肉的香味浸入荷花中,抑或让荷花的香味浸入海鲜、肉中,相辅相成,荷花宴广受好评。赞誉的背后,彰显出来的除了精湛的厨艺,还有浓c的社会责任感。

长期以来,苏伟良先生常获邀为《澳门日报》撰写“生活.适时试食”,今年为配合澳门春季书香节,《澳门日报》将苏伟良先生等五位澳门本地名厨于报章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成《澳门名厨系列》丛书,涵盖台湾菜、广东菜、中西菜、家常菜与传统菜五册。在《澳门名厨与Cosplay有个约会》新书首发式暨名厨签名会上,苏伟良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希望未来有更多本地厨师撰写食谱,与公众分享心得,将厨艺一直传播下去。”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8

他徐徐摊开厚厚的一摞照片,一幅幅美轮美奂的面点作品,在他的解说下,立刻进发出火一般的生命力,也带着记者步入老人神奇的一生

把面点做成艺术t品――为厨

郭文彬1933年出生在广州,1938年随家人到上海,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为生活所迫放弃了学业,到一家糖果厂学做糖果,这也为他以后做糖活打下了基础。1950年,他到上海维多利亚酒家学习做面点。1956年,北京饭店建好后,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厨师来工作,24岁的郭文彬从上海被推选到北京饭店,一干就是40年。其间,他曾任北京饭店厨师长,并赢得“国宝级面点大师”。“国际烹饪大师”等荣誉。

40年来他为许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服务,受到一致称赞。从1959年开始,每年均有8个月以上的时间在钓鱼台宾馆掌厨,为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等以及国外友人制作菜肴和点心。特别是在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在招待宴会上就观看了他表演的抻龙须面,做得细如缕缕发丝的面条而又连接不断,以致基辛格连声称赞:“Greatl!”

认识郭师傅的人都说,看他的面点作品犹如欣赏艺术品。无论是西式烤焙糕点,还是中式传统蜜供,他不但做得好,而且总能做得与别人有所区别,赋予糕点面食以秀美的灵气。他用糖制作的花篮线条清晰,做工精细,足以乱真,制作的莲藕,洁白细腻,宛如玉雕;道道精美点心,美不胜收,让人不忍下箸。无论是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还是猴头燕窝鲨鱼翅,熊掌干贝鹿尾尖,只要是世间有的,什么带毛的,带角的、带刺的,花乌鱼虫,时令菜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无不精,并且树立起独到的艺术见解与风格。

把孩子忘在医院一周――做事

郭文彬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脑始终思绪不断,想象力丰富,即便工作之余和退休后,也总是保持着思索状态。他一生中,有关面点制作设备、食材,配料和技术等方面的发明不可计数。因此,除了拥有面点’艺术家“的头衔外,郭文彬还被业界公认为“发明家”,而且许多发明申请了技术专利。

1958年,全国范围内的缺碱,给面点业带来极大困难。他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可替代碱面的材料,使北京饭店的花色品种又丰富起来。1972年,北京饭店东大楼建成后,总理要求建新型饭店,厨房不用陶瓷和铝制品,要用自己设计的先进的不锈钢设备。但当时各酒店厨房内还是用陶瓷和铝制品餐厨具,进口不锈钢设备很少,国产的几乎为零。郭师傅就到上海用两年时间自己看书、画图,学设计,并组织了16个厂家,设计制作了70多个品种,100多个规格的不锈钢厨房设备,为我国第一个不锈钢设备厨房的建成和国内不锈钢厨房用具制造提供了经验,被誉为中国“不锈钢厨房设备的祖师爷”。

另外,还有切面包机,油条粉,预拌粉,蓬松剂、挤莱机,剁白菜机等其他发明,至今仍在业界广泛使用,深受赞誉。郭文彬说,他还会做衣服会木工,电焊。他的小孩生下来到参加工作的衣服几乎都是他给做的,他还自己做沙发。虽然没学过但他喜欢琢磨干起来也不觉得累。

提到郭文彬,大家都公认他聪明绝顶,面点技艺精湛、手法娴熟。但从一生中许多事迹来看,今天的成就和荣誉,更是他工作的严谨与敬业态度的必然结果。在北京饭店的几十年里,郭文彬无论是为大的国宴盛典承制面点,还是为散客外卖制作零点,他都保持着一贯的认真严谨细腻,操作起来,从没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和解决面点制作中出现的难题,他常常处于忘我的状态。提起几十年的经历,有一件事他至今仍愧疚不安,耿耿于怀。1958年夏天,他的第一个孩子诞生。孩子生下来第10天长痱子,他忙着攻关一项研究,无暇顾及孩子,结果孩子脑袋后磨破,并出现头部浮肿,一摁一个坑。后来孩子送进医院,妻子因坐月子无暇顾及,只能把孩子独自放在医院。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条子,让他随时来看孩子。但他因为工作忙,不但把条子弄丢,竟连续7天忘记去医院看孩子,而在家养病的妻子以为他每天都去医院看孩子,也没放在心上。结果,孩子孤单单地放在医院周后才想起来。

65岁弥补拜师礼――做人

郭文彬先是从上海廖九江饭店起步,开始一生所钟爱的厨艺面点生涯的,之后,到维多利亚酒家上班。他为人忠厚,做事刻苦深受师傅和老板的喜爱。当时名噪

时的廖忠礼、龚福两位中西糕点制作名家都看上了他一致同意收他为徒。结果,出现两个名师共同培养个学生的趣事。举行拜师仪式时,老板还亲自摆了4桌酒席庆贺。

他说,正是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才有了他的今天。对待自己的徒弟,他秉承同样的为师态度,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面点制作技艺。如今,郭文彬已经“桃李满天下”,20多个徒弟中,获得世界金牌的5个,国际获金奖的7个,获全国金牌的就更多了著名如“天伦王朝”高级面点师朱莲如。前门“全聚德”高级面点技师姚伯森等。

郭文彬不但把技术传授给徒弟,更从做人方面严格要求徒弟,而且从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徒弟。因此,几十年来,他和徒弟们亲如一家。他经常自己花钱,请徒弟们聚会吃饭,而从不要求徒弟对自己怎样报答并把这种爱护视之为分内之事。徒弟们也特别尊敬和关爱师傅,每逢郭文彬生日大家都集体过来庆祝照全家福,有了师徒之间的这份感情,所以“”中,别人被徒弟打被徒弟批斗,而“走白专道路”的郭文彬不但没有挨打,反而因为徒弟们的拼命保护,躲过许多批斗。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9

那些年的炊事兵

1953年7月,李培雨出生在山东淄博的普通农民家庭,和那时候出生的大多数孩子一样,小时候李培雨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至于以后怎么样,他从来没有想过。

没上几年学便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而退学。放牛,仅仅一下午,牛跟人便相看两相厌。十几岁的他只好跟着大人一起去修水库。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也让他暗暗许愿,要摆脱命运的束缚。

1970年年底,一次招兵入伍的机会降临到李培雨身上,他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空军战士。怀着翱翔蓝天的梦想,李培雨到了部队。一个月后,却再次被命运捉弄,他被送到了炊事班。

在炊事班最初的日子里,李培雨每天总是被动地接受任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一点积极主动性,完成了任务也高兴不起来。炊事兵,这个称呼让他感到非常的心灰意懒。老班长看出他情绪低落,就鼓励他说:“只要肯努力,总会有出头之日。”

有了老班长的鼓励,李培雨变得勤奋起来,别人以为他对炊事班有了全新认识,喜欢上了这一行。但其实李培雨心里打着另个算盘我好好表现,才会得到领导的重视,才有机会提干,走出炊事班。有了这个目标,李培雨在炊事班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工作之余还和战友们打打篮球。由于工作出色,一年多之后李培雨成为了炊事班的班长,这时的他胆子重了,责任大了,工作自然更努力了。但是他仍然没有从心底爱上这一行当。

七年磨一剑

“在爱上烹饪之前,我当了七年的炊事员,也许就是这不断地量的积累,让我最终实现了心态上的质变。”

1974年,是李培雨心态发生转折的一年。这一年,李培雨被部队派到济南汇泉饭店学习,在启蒙老师李增义的影响下,他第一次意识到:烹饪并不简单是做饭的,也是一种艺术。他对烹饪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想着逃离这个行业,而是下决心把继承和发展中国烹饪文化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在部队炊事班不讲究什么菜系,而现在他第一次接触到正宗的鲁菜大师,对鲁菜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他开始学习掌握传统鲁菜制作手法的同时,又不断尝试着改良菜品。

这时的他不只对鲁菜感兴趣,凡是有关烹饪的知识,他都贪婪地吸收着营养。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厨师用萝卜雕刻出了一朵花,非常漂亮,他便求那位厨师教给他,但是却遭到拒绝。李培雨下定决心,不求人只靠自己也把这活练出来。他先是让战友帮他打了几把刀,然后又跑到农村集市上收集一些鞋垫的花样,开始琢磨起来。

那时一到晚上他都会在宿舍里练刻花,这一刻就是一两年,刻掉的萝卜量大得可以用车拉,手上也是伤痕累累,终于能雕出一二十种花样。后来又听说用菜可以拼出鸟形来,于是就用萝卜、白菜、黄瓜琢磨着拼。节假日的时候,他时常刻出几个花鸟在餐桌上露上手,令飞行员们非常兴奋。

后来李培雨已经不满足于将萝卜白菜简单地刻出某些造型了,他还赋予菜更深的寓意。比如“飞翔蓝天”这款菜,最适合飞行员们吃,又寄托了自己当年的梦想,可谓寓意深刻。

李培雨在部队里逐渐有了名气,也引起了一些领导的注意,每次有些重要的接待活动,都会点名让他去做几道拿手菜。

在1985的全空军岗位练兵中,李培雨作为济空代表,在传统菜的基础上加上了雕刻,获得一致好评;1988年,代表空军参加全军第一届烹饪大赛,最终以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取得了热菜、冷菜和面点三项全能第名和单项面点第一名,受到洪学智、刘华清将军的亲切接见;同年5月代表队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烹饪大奖赛,夺得团体奖第二名和金牌一枚、银牌两枚、铜牌一枚;1991年被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1994年被全国自学成材评委办公室授予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人物;1996年被国家劳动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999年被中国人民总后勤部授予“全军先进工作者”;2006年获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金厨奖”;2009年获评“山东省首席技师”;2010年获得“中国十大名厨奖”。

李培雨的事迹成果也被选入中国军事博物馆展览,其业绩先后被载入“中国名厨大典”“世界名人录”“专家人才库”“民间名人录”等多部书中,代表作品“九转大肠”“茄汁蛙鱼”“鱼翅八宝冬瓜脯”“什锦八挂”“大展鸿图”。1993年创作的“大肠宴”被国家新闻新华图片社编入《中国一绝》中,并在全国发行。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四次被空军树为“技术标兵”。

致力于烹饪艺术的发展

随着荣誉的不断增多,李培雨开始想着将自己的知识传播出去,他先后出版了《食雕·冷拼·热菜造型》《鲁菜》《烹饪艺术菜谱》《菜肴美饰画谱》《中国烹饪大师李培雨烹饪艺术》《中国烹饪大师李培雨作品精粹》等7部专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烹饪艺术的魅力。

2004年,李培雨创立的山东培雨厨师学校成为了辖区下岗职工免费培训基地,众多下岗失业人员在该校免费学习后,又重新找到了工作。

厨师先进事迹材料篇10

虽然每天要工作11个小时,只有一个5平方米不到的厨房,她还是每天都给自己和先生精心准备早餐。对于两个繁忙的上班族而言,早餐是他们每天唯一可以共享的一餐,因此她格外在意。

前几天有人在论坛里问了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晚上早点去睡觉不拖延?宇慧的回答是:当你有期待的时候。对她来讲,期待就是早餐。

宇慧自嘲有规律强迫症。每天6点半起床,7点时早餐加拍照已经准备完毕,8点带上头一天晚上准备好的便当,出现在中关村准备开工。

看起来再复杂的早餐,她都能在半小时内搞定。

她对厨房的流程、时间的控制像计算机程序一样精确。“只要时间空间规划好,都不是问题,”宇慧说,“先从简单的开始,做个三明治,切个水果,倒个牛奶,能有多难呢。”

新一代的美食达人和美食网站,都不再是简单地进行菜谱传递,他们更在意生活态度的传递。无论是美食短片《一人食》,还是极具人气的美食社交软件“下厨房”,都深谙此道。

《一人食》的制作人蔡雅妮,找来都市里有故事的人:用食物缅怀妈妈的儿子若谷、老伴过世后独自生活的台湾老爷爷Andrew、有两个孩子的设计师母亲宁远。视频记录下了他们的食谱和故事。

《外滩画报》如是形容这个风靡网络的系列短片,“每个主人公穿着最舒适的衣服,拿出最漂亮的锅碗瓢盆,一丝不苟地对待手中的每一种食材和调味料,洗菜切菜做菜装盘,在3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做出一道或繁或简的菜式。从色调到器物再到食物都美得不可方物。”

蔡雅妮希望借此传递她的食物美学观:吃饭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值得我们郑重对待。

和传递冷冰冰的菜谱相比,《一人食》更愿意探讨人和人的关系,人和食物的关系。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和伴侣一起,都应该好好对待。

在这风潮中,程蓉蓉的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2013年5月之前,程蓉蓉是上海一家国际学校的职员,偶尔也在“下厨房”上传一些简单的海绵蛋糕和菜谱。刻板的工作让她有些厌倦。

2014年8月,她已经是知名翻糖蛋糕设计师,在上海城中心有一家甜品店,曾帮《后会无期》的首映礼和《绣春刀》的明星见面会定制翻糖蛋糕。

除了悉尼留学时在面包店打工的一年,没有任何与厨艺相关经历的程蓉蓉,靠着幼时卡通画的功底,在家自学了一个月后,开始在“下厨房”上传她的翻糖作品,网名“开司米小姐”。

当时的“下厨房”上,极少有人做这种冷门的蛋糕。而现在看来,绚丽多变的翻糖蛋糕是最适合网络传播的食物。虽然蓉蓉现在往回看,最初的作品非常粗糙,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它们赢得一片喝彩。

在“下厨房”积累了最初的用户和信心,蓉蓉一个月后从国际学校辞职,全职打理自己的淘宝店,专门定制翻糖蛋糕和饼干。

一年后,“很高兴遇见你”餐厅的负责人看到网络上蓉蓉的作品,问她愿不愿意合作开一家甜品店。这家餐厅正是《后会无期》的导演韩寒名下的餐厅。

“食物改变了我的人生。”蓉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