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发言稿十篇

时间:2023-03-27 05:29:24

画展发言稿

画展发言稿篇1

黎展华

各位领导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远道而来参加日月同辉李日辉山水画展,并讲几句话,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个别开生面的"大气象、大境界、大视野的山水画作品展。唯此为大——是画家带给我们最为突出的印象。

李日辉的山水画是诗意的,精神的,形而上的,情绪宣泄的,激情燃烧的,心灵状态的,别具一格的,其对历朝历代以及当今所有山水画创作的作品以及画家的风格和技法特点,几乎一网打尽,所谓的搜尽奇峰作草稿,对各类作品各类题材各类风格作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不断的完美着自身山水画的内容、构图与形式,尤其在山水画创新的"广度"、"维度"、"深度和高度 "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日益备受艺术同行与艺术市场的关注,尤其是作品进入到销售的渠道后,迅速提升和刷新着其艺术价格的指数,这既是一个令人羡慕而且又惊人的现象。

如何评价和解读李日辉日月同辉以及辉映日月,山魂水魄,墨彩飞扬,所呈现出来的"形、色、相"所营造出来的艺术化、情感化、理想化、恢宏博大的山水画具有超一流的审美意义的视觉形象。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书画鉴定与评论工作的我,对李日辉的现象基于如下的认识:观赏他的作品,首先要从艺术与产生艺术的本体(亦即造型艺术和美术理论的基础)来进行研读,才能准确把握他艺术的来龙去脉。李日辉除了受过正统的科班训练外,并且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交了很多益友,不仅对国画有研究外,并且对水彩画、油画、现代水墨、舞台美术、多个艺术门类进行过通读,同时,对传统的书法,包括"楷、行、篆、隶"(四体书法)的碑和帖打下过厚实的基础和练就了扎实的功底,故在他的作品中能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学问和修养,故在他的 作品中能够自由的驾驭各种艺术的技法,做到率性而作,尽情发挥,才能在审美和构图上灵活多变,山外有山,水外有水,天外有天,才能画面魅力四射,光、色、墨、彩中西合璧,才能在创作上遐思不尽,浑然天成,才能在作品上江山无尽,正大气象。

具体一点来解读就是:气势逼人,苍穹大气,悠远空灵,唯美动人,站在他的画面前欣赏,会给你带来如临实景,又如临幻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沐山风,如听天籁,在人与自然,人与奇景的水乳交融中,仿佛呼吸着弥漫与升腾的晨露与炱,和习习的清风以及脉动着山涧流水的动人气息,这种人与自然,天然和一的山水画在诸多的画家作品中都难以望其项背,尤其是他画风的笔墨美,构图美,气韵美,精神美,让人为之一振,让人赏心悦目,让人陶冶性情,在诗情画意的熏陶中领悟到江山如此多娇,祖国山河令人陶醉与神往。这一切都无疑显示出李日辉艺术作品中过人的特征与特点, 以及个性化的艺术符号的亮点。

画展发言稿篇2

[关键词]电视新闻;写作;思维

一、声画一体化

电视新闻传播的声画关系是以语言为基础,以叙事为本质,主要通过声音叙述和表现、画面描写与再现,声画功能互补的声画一体的关系。电视声音和画面关系的实质,是声画的互相补充。电视叙事符号系统存在这种互补的机理。电视叙事声音和画面的互补取决于它们各自承担的不同电视功能,这些功能融合构成电视叙事的符号系统。电视的声音和画面共同构成新闻的叙事过程,二者相辅相成。

理解声画之间的关系,明白新闻写作的要点,就要了解声画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从电视声画的相互关系上可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形式。

1.声画合一:这是指声音和画面在传播的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声画合一的特点是声音和画面同步出现,同时发展和结束,视听高度统一,同时可观其形、闻其声,此组合方式可体现电视纪实的本性,可以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产生纪实魅力。

声画合一要求记者写出适当的文字稿来配合画面。若声画同步的信息量比较充足,这时文字稿的写作主要是作一些背景交代和衔接过渡。

2.声画对位:即电视节目中画面和声音按照各自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而又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在这种叙事方式中,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它们通过差异达成和谐。

声画对位是较高层次的声画组合方式,主要体现声画内在的有机的关系。在电视新闻中,主要有三种情况采用声画对位的叙事组合方式。一是电视镜头没有拍到的画面,要通过语言叙述配上相关的画面来展现。二是需要交代些画面以外的信息,在限定的时空中扩大信息量。

声画合一、声画对位两种声画的组合方式,各有其特点。声画合一纪实性强、生动流畅,声画对位寓意深远、对比效果较好。在具体电视新闻实践中,一般以一种为主,其他为补充,它们各自发挥各自的特点,共同完成电视叙事。

无论画面还是声音,都不可成为独立的整体,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如果用一个绝对的命题划定声音与画面的地位,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行不通。以画面为主,解说为其展示抽象内涵;以解说为主,画面为其作为形象的展示和证实。解说为即将出现的画面作必要的铺垫;画面为出现的解说作必要的补充。电视声画一体,在视听兼备、有声有形的电视叙事中,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神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在电视叙事文本中,声音语言历时地提供事件、人物和背景,画面则共时性地展示这事件、人物和背景。声音和画面,骨肉难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电视是声画一体的一种时空复合艺术。

二、电视语言声的二元结构决定了解说词非完整倾向

电视新闻的声音由解说和同期声构成,同期声可分为同期语言声和同期音响声。电视声音中的语言声存在着二元结构:一是叙述者的声音,就是播音员或主持人的解说;二是现场录制的人物的声音即同期语言声。在电视声音的叙事中,经常会交替用到这两种声音。这种转换经常发生,外加的声音(解说)消失了,让位于人物的同期声,或二者共同完成语言叙事。电视新闻需要写作的文宇稿主要是解说词部分,在同期声运用较多的语境下,文字稿的写作呈现出非完整的状态,它很可能不是篇完整的文章。单独看文字稿,人们不能得到完整的新闻信息。

若把采摄得到的画面和同期声作为前期素材,把解说词配音、音乐等作为后期素材,在前后期素材之间明显地存在一种替代关系、互补关系。若前期素材表现力强、信息丰富,作为后期素材的解说就处于辅助地位。

近些年以来,电视新闻佳作,多数重视同期声等前期素材的运用,那种只有解说词而没有同期声的电视新闻在获奖作品中基本绝迹,而只有很少的解说词甚至没有解说词但同期声运用十分有特色的作品获奖比较多。若能用同期声代替后期解说,电视新闻就显得生动真实感染力强。在新闻实践中,大部分的电视新闻会同时运用同期声与解说词,这种前后期素材的结合即“包裹式”新闻手法,是电视新闻最常用的手法。

三、用理性创造感性的电视新闻写作

声画思维是电视新闻写作独特的思维方式。文字稿的写作受到画面的制约,要采用画面思维的方式规定文字稿件的框架。体现电视声画思维的写作流程如下:一是确定哪些现场的画面要采用,哪些现场同期声要采用,确定典型的现场画面和声音叙述新闻事实。二是确定新闻叙事中何时使用这些画面,何时使用这些同期声。三是决定新闻中的什么内容以文字叙述,文字稿怎样与画面对应,文字怎样引出采访同期声。四是形成完整的电视新闻叙事框架和相应的文字稿。若先有文字稿件再去找画面,就可能出现对文字稿件的依附,表现不容易出彩。若一条电视新闻能事先把文字稿件完全形成,电视现场中那些临时出现的闪光的、出彩的场面就很难进入到新闻中或得到充分的展现。

画展发言稿篇3

当我们面对模特进行水墨人物写生时,人物造型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关键性的绘画问题,人物造型是否协调、舒服、自然,神情表现得是否充分、深入,都是画面中被关注的视角。那么如何更好地把握客观对象的造型问题?每个人的绘画实践能力不同,也有所差异,但就普遍性来看,首先是要面对模特用炭条起个稿子,从构图及人物造型上去研究对象,在稿子上基本解决构图问题,也就是把创作的意识渗透到平时的习作写生之中,使写生的习作也能够成为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存在,这样在平时的写生训练中融入创作的意识,既有助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画面,又有助于创作的构图训练。构图基本确立之后,就涉及到了写生中最重要的环节――人物造型,也就是要观察、研究客观对象形体结构及神情动态,在稿子上把对象的形与神充分地表达出来。人物的造型有其复杂性、丰富性,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素描中对人的形体结构关系的理性认识,加之对写生对象的感受来丰富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当代的人物造型是对传统人物造型的发展,已经加入了西方素描中有利于中国人物画造型的绘画元素,科学的分析、研究人物的解剖、透视以及对人的形体结构关系的理解,使人物写生的造型更趋于科学性、现实性。当我们把模特的形体关系画正确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线造型。当在起稿子的阶段,要把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用线画明确,特别是暗部,一些结构已被含在光影之中,我们要进行分析、研究明暗光影背后的形体结构关系。如果在稿子上把暗部用调子涂黑,而不去画里面的形体结构,那么落墨时如何勾线,又如何皴擦,肯定是无从下手,只能用一大片、一大片的黑墨敷衍过去,这样最终会导致整个画面只是软遢遢的、游离斑驳的黑墨块,既没形体也没笔墨。只有把对象的形体结构用线画得充分、舒服,落墨时才有了依据,特别是对象的暗部,也要把结构关系表达明确之后,再落墨,这样既可以用墨线勾结构,又可以对形体进行皴擦,再给予渲染,这样不仅形体结实,符合客观对象的感受,笔墨也得到了升华,有笔有墨,有骨有肉。

在开始准备进行水墨人物写生之时,首先要考虑到该如何落墨的问题。当在画写生对象体貌特征、形体关系的稿子时,要考虑到如何用笔墨把稿子中的内容更好地表达出来,这就涉及到了水墨人物写生的中心环节――笔墨语言的表达。当对象的形体关系、神情动态在稿子上画得舒服、自然时,此时该如何落墨心中已有数,但这也只是一个雏形,还要根据落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笔墨会再有所调整、丰富。单纯谈笔墨是很枯燥的问题,但把笔墨放到写生之中谈,就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写生是面对模特,是活生生的人物,既有写生对象形体关系的丰富性,又有写生对象具体可感的人物自身情感的状态,我们可以从写生对象身上观察、发现、反复研究,如何将写生对象复杂、生动、丰富的形体结构关系用既符合写生对象的形体结构,又适合笔墨发挥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笔墨语言不是用传统人物程式化的笔墨语言去套写生对象,而是把写生对象作为发挥笔墨语言的主要因素,在写生对象的身上探索、挖掘,自然而然的笔墨语言就会形成,这样形成的笔墨语言不是程式化的语言形式,而是生动的、有生命力的笔墨语言。

当今的笔墨语言是对传统笔墨语言的发展与丰富,这还是有赖于当代的绘画训练环境。我们从小就拿着与古人不同的笔,接受着西方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的教育而成长起来的,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我们当代的水墨人物画才能够继续向前走下去。我们正是因为接受了西方素描的训练,从而获得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从中西方绘画因素中提取有利于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的绘画元素,更进一步利用我们强有力的素描造型基础与中国所特有的笔墨相融合,发展、扩大中国画笔墨的内涵。

画展发言稿篇4

【关键词】 新闻策划;电视新闻;编排手段

前言:作为重要的电视创作环节,电视编辑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主要包括创作层次与技巧层次两方面。编辑思维贯穿于电视节目创作的整个环节。我们常说的电视新闻就是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工具,传播报道新近发生的各种现实事件。电视新闻编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协调编采人员,进行新闻资源整合,并以基本专业知识及其相关政策为基础做出正确的新闻判断,进行新闻取舍、标题制作、画面编辑、稿件整理、再现真实新闻、引发读者阅读兴趣、落实编辑政策以及承担社会责任。也这就是对素材的新闻编辑“再创作”。

我们将新闻编辑含义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新闻编辑工作者指人,二是新闻编辑这项工作:电视新闻编辑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从编辑学的角度来看,新闻编辑以一个完整的、固定的新闻事实为根本出发点,这就是广义上的新闻编辑;而在新闻编辑的狭义概念中,新闻编辑主要以采访素材的加工及合成为主,反倒忽略了编辑对采访的指导和策划作用。

新闻编辑工作不但是采访素材前期程序化整理的过程,而且也是再创作过程,它实现了对新闻材料的充分运用及筛选,其中既有自我思想创造又不乏自我观点创造。我们可将新闻编辑工作内容具体分为:第一翻阅、了解新闻素材;第二,进行稿件的撰写、加工和修改;第三进行换面编辑;第四声音编辑;第五编辑新闻中的字幕、特技和动画编辑;第六检查修改新闻稿件。

2新闻编辑进行再创作必须具备的技能

新闻编排不断要遵循一定的规矩,还应打破陈规旧俗,不断实践和探索是编辑成功的关键。新闻编辑必须具备求实、求新、求准、求快以及求变的意识、工作作风与素质,刻板、反映迟缓、保守和因循守旧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大忌。好的新闻编辑应当紧抓社会主流、时时掌握最新动向,这两方面是需要编辑长期训练的工作素质之一。编辑应在时刻以新闻业务为先,了解什么时刻要报道什么、应报道什么、怎样进行策划和报道、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报道效果。

2.1具有升华和提炼主题的能力:一个好的编辑,首先要是一个好记者。只有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和文字功夫是无法做好新闻编辑工作的。编辑大部分时间是进行图像筛选和整合,不了解新闻采访拍摄,那么对记者与通信员所发的信息自然就难以修改。再者编辑应准确把握记者稿件。学者型新闻编辑是当前行业中极为缺乏的人才,为广大受众提供知识和真理是新闻编辑工作的根本目的。为了提高新闻编辑的能力,编辑工作者应不断进行学术研究,争取取得某个领域的知识特长、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充分运用在新闻报道中。提炼、升华主题,能够提高新闻的群众号召力和感染力;引发受众深入的思考,弥补其不足。

2.2具有电视画面的驾驭能力:编辑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节目剪辑技术,将电视编辑同报纸广播编辑相比,他既要能够熟练的运用语言文字,同时也要能够熟练掌握音像语言的运用,其中动接动、静接静、起幅落幅等是最基本的画面剪辑、同期声运用都是编辑应具备的能力之一。画面剪辑必须同时遵循事件任务和发展关系的内在逻辑原则、词声画的对位解说原则,单纯的追求声画对位就违背了画面剪辑内在逻辑原则。易造成观众视觉逻辑混乱,使观众收到的新闻信息为零散、不顺畅的。首先我们应遵循清楚、自然、生动和必要原则,实现解说和同期声的相互补充和互为补助的效果。在电视技术快速发展中,非线性的编辑系统操作是编辑必须掌握的。单条新闻剪辑、多条新闻组合以及后期导播切换是节目剪辑的三个重要环节,新闻包装固然重要,争分夺秒也不可缺少。新闻内容与形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画面制作。新闻编辑首先应遵循“图像优先”原则。充分了解编辑“再创作”中的图像。利用稿件解释画面。新闻编辑中应当画出声随,声画对位。解说与画面相互辅助,以解说加深观众对新闻报道的理解,以画面加深观众印象。运用同期声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生动和完整性。

2.3具有灵活运用编排的手段:编排手段的灵活运用,能够增加稿件的重要性,加大其影响力度。它是“再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编辑可将内容相近的稿件进行综合叙述,实现对内容和形式单一稿件的组合,丰富内容、使形式多样化,增加新闻信息量与厚重感。编辑还可在稿件编排时,运用对比手法联系起稿件,已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编辑应将内容不同的稿件,进行分门别类、重新组合,进行比较再创作,使观众观看之后,深刻全面了解新近发生的新闻内容、重点。

编辑“再创作”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凭空想象、主观臆断,不利于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编辑思想是编辑技巧的决定因素,而技巧则是为新闻内容而服务的。过分追逐技巧,不以新闻内容真实性、内容挖掘和使命感为基础,技巧也不过是其空中楼阁而已。

2.4具备良好新闻组织协调能力:新闻编辑要时常与各个社会层面的人打交道,与系统各环节发生各种关系。因此,新闻编排和单条新闻编辑之间存在的是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新闻编排就是以单条新闻的编辑为基础的,同时它也为单条新闻的编辑提供了一个价值体现的最终平台,二者的有机融合是出色完成编辑工作的关键。若是将整个新闻宣传队伍比作乐队的话,新闻中心或是新闻部的人就是乐队的指挥,编辑就是吹大号的,他不但指令,而且也指令,以确保指令得到百分之百执行。

2.5具备美学素养能力:新闻编辑过程中难免会用到生动、多彩的美学素养的表现工具。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文字、音像、解说和字幕等要素的完美结合。部分经济报道中会用到特技,以提高数字解说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而动画和图表的运用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

结束语:经上述总结,编辑的再创作技能是决定新闻编辑是否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重要标尺,它是新闻编辑必备的专业技能。编辑工作技能并不能涵盖一切,信息时代的来临同时也对新闻编辑责任与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编辑在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时,还应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为人民服务”情操。

参考文献

画展发言稿篇5

关键词:山川;理念;搜尽奇峰;交融

石涛撰写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堪称中国绘画美学的经典,集中倡导了“借古开今”“师法造化”“无法而化”等创作思想,反对当时拘泥于古法、颓废的风气。纵观他的画论,理论清晰,观点鲜明,其中山川章更是集中表现了他关于山水的美学思想。

1 体现出石涛山水的写生理念

石涛的绘画作品是观察自然体悟生活所得,非一味摩古。他把古人的写生理念通过在自然中验证,然后转化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总结出自己的画学体系,运用写生理念来权衡画面的组成,是用师法自然的方法来总结、概括形象,然后进行绘画创作。其绘画理念在《画语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画语录・山川章》阐述的理念尤为重要。

1.1 相形取意

历代前辈画家,绘画中有新的体貌者,无一不从自然中提炼艺术形象,丰富笔墨技法。石涛认为绘画的灵感与技法源于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认识与体验。故石涛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的绘画主张,“相形取势,写生揣意”的写生理念。他在《画语录・山川章》中写到“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其法微矣。”石涛认为事物外在的感性美只是一种表象,是事物外在的“饰”。他强调“质”与“饰”二者的统一,也就是自然表象与画家内心精神的统一,自然界中的风吹草动,春夏秋冬的变化使创作主体与客观自然的感受随之改变,继而赋予画面不同的笔墨语言与图式风格,而不是理性地以已有的笔墨技法为止,这里又呼应了《画语录・笔墨章》。这个理念是石涛从自然物象中提炼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是在师法自然时,根据对象的外在特征和形貌,提炼对象内在精神和本质特征,同时,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意趣。“相形取意”,达到“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的艺术境界。

1.2 搜尽奇峰打草稿

《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记载:“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他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主张,是其写生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念要求画家使山水历历在目,罗列于胸,并对自然物象提炼加工。画家应具有该种审美判断能力,并把这种理念有意识或下意识的体现在创造绘画作品的写生过程之中。

石涛在《山川章》《林木章》和《海涛章》对山、树及水等客观自然对象以人格化的描述,以人的品格和性情赋予对象特殊的情感与审美表情,重在说明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不只是限于描绘山川的状貌,而是写性、写神、写意,通过山水画传达创作主体对自然万物的认识,把丰富的自然山水形象与人的精神和情感联系起来,表现山水画的内涵和意蕴。师法自然,从山川中获取真实感受,汲取创作源泉,是石涛绘画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他大声疾呼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曲尽其态”,与山川“神遇而迹化”,达到写景与抒情相统一的“物我交融”的境界。石涛绘画作品中的表象是经过主观思维加工后的山川形象,是“脱胎”于自己的山川,是众山形象的整合,即“搜尽奇峰打草稿”。

2 “搜尽奇峰打草稿”

在石涛的众多闲章里,他最喜欢的就是这方“搜尽奇峰打草稿”,其根本理想在于“奇峰搜不尽,草稿打不完”。后来他还以这句话为名创作了山水长卷《搜尽奇峰打草稿》,画中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奇妙美景,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从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画家都十分重视“师造化”,并且善于深入生活。“搜尽奇峰”的“搜”就是有深入生活的含义,只有细心“搜”才可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奇”在这里是指自然界存在的美,并不是奇怪或奇特的意思。所谓深入生活自然是要切实耐心、仔细地去观察发现,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搜奇峰”的过程就是“师造化”,就是感悟大自然的过程。最后,这句话中“打草稿”中的“草稿”并不是现在勾勒草图的意思,而是把大自然中“搜”到的美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再创造,这个过程是一个很有难度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刻苦努力的。

2.1 大量积累是好创作的基础

前面已经解释过有关“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含义,就是要求创作者能够深入自然,体验、观察生活,然后刻苦努力地搜集美的素材进行整理与加工,最终完善,这样才是创作出一副好的作品的基础。画家在创作前要大量地搜集材料,这样才会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有比较准确的感性认识。刻苦大量的积累是一个好创作的前提,这个道理在古代就有不少的文字记载:早在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就在他的《笔法记》中有记载“有日登神镇山四望……皆古松也……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方本,放入其真”。现代艺术家也不例外,黄宾虹、张大千为创作山水画,走遍祖国的江河山川,感悟自然、生活,才有了后来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幅幅山水画佳作。

2.2 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

“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一绘画理念也包含了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要经过物我交融的过程。“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山川与予神遇”的过程就是上面提到的物我交融的过程,是创作者经过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变化,完善了对客观物象的感想认识之后,所上升到的理性认识的高度。一位画家如果只是机械、被动地描摹客观物象,那么他无论有多少量的积累也很难创作出生动的作品出来。如何做到“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这需要画家深入观察生活,从自我的内心出发,认真感悟对象,捕捉其超乎物象表面的内在精神。郑板桥以画竹闻名天下,关于画竹,他有一段著名的题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露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话中,分别讲到了“眼中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并阐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就是讲述了人竹交融、天人合一的过程。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从文字表述上看似乎很简单,其实需要画家具备良好的文化、心理素养。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作品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了客观物象,还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一个融合了各种艺术因素的综合体。

3 结语

在中国艺术史上,《画语录》乃一特立独行之作,可上溯一子。他著述传道,德被百世,无形中也留下无尽的学案与争论的话题。石涛对中国绘画的启示意义是全面、深刻而持久的,他启发后人应该“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从自然中搜取绘画形象,丰富技法,开拓胸怀,诱发创作灵感,进而使自己的心胸借助于自然山川并通过笔墨语言酣畅地抒发出来,同时也使得自然万物得以美的表现和艺术升华,并使物我得以交融、共存,最终实现借物写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画展发言稿篇6

关键词 新闻;电视台;编辑;新闻稿件;处理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07-02

1 新闻编辑处理稿件时必须具备的技巧与能力

1.1扎实的岗位能力

与其他行业相比,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必须具备扎实、专业的岗位能力,编辑人员的岗位能力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高端的艺术审美能力、现场指挥控制能力、文辞修饰和组合能力、理性逻辑能力等等。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会在其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行行的新闻题材和体裁,编辑的职能不仅仅在于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与分析,更要求灵活巧妙、真实具体的驾驭、拼接、组合各种文字和体裁,让事件以多维立体的形式再现给大众。除此之外,新闻编辑还要具备处理视频影像和图片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稿件处理软件对新闻画面和影像视频进行技巧修改和处理。不光要熟练画面排列、标题选取、内容提炼等基本功底,还要掌握音频录制、复制等技术能力。

1.2敏感的新闻触觉

电视台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三大基本能力分别为——敏感的新闻触觉力、发达的信息咨询技术和亲民的新闻姿态。其中,敏感的新闻触觉有很大部分来自于编辑的先天条件,也就是所谓的天资。敏感的信息咨询触觉就是编辑应有的对新闻咨询的价值判断和衡量。而后两者,发达的信息咨询技术的和亲民的新闻姿态等岗位素质的养成则更多的依靠于电视台新闻编辑投入职业岗位后的历练培训。每天每刻都要整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新闻资讯和信息,新闻编辑可谓是遨游在信息的采取、信息的检定、信息的提炼、信息的整合和信息的定稿、等信息的海洋中。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很多,如果单纯的将事件复制给观众,或者转载其他媒体人的文章,是无法满足新闻的力量性与时效性的。新闻稿件的处理也要讲究一个宁缺毋滥,以敏锐的新闻触觉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咨询,或者是将其他媒体人已经发现的咨询以标新立异的角度和漂亮的技巧重新展现出来,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新闻稿件编辑技术。

1.3新闻素养

新闻编辑必须树立新闻素养,即把受众理念放在关键的地位,坚持以受众为本的理论思想,以新闻对大众的吸引度和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为基础,进行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新闻稿件的处理。在报道新闻稿件时,要采取与民众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实际贴近的方式,报道的内容也要精选正在或者曾经、将要发生在大众身上的事。只有具备平民角度和平民眼光的新闻报道才能深入人心、影响深远,给大众一种亲切的感觉。

第一,电视台新闻编辑不但要求具备高超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还需要精通新闻中的画面语言,能够从大众的心理角度和思维认知出发,控制好新闻中的画面节奏感;

第二,要学会熟练的应用不同的画面转换技巧和镜头组接技巧,在渲染画面、强化画面的表现力度时,要能够熟练运用蒙太奇手法;

第三,新闻编辑必须能够熟练的操作同期声,要按照清晰、活泼、具体、形象、自然的原则进项同期声的选择和处理,以保障同期声与解说词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第四,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处理、编排新闻稿件的内容时,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让节目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不能人云亦云,以提升新闻节目的受众吸引力,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发挥出稿件的最佳传播效果。

2新闻编辑应具备卓越的协调组织能力

2.1团队配合能力

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编辑稿件,还有整合稿件。阵营庞大、程序复杂的专题性报告等新闻节目的制作所必需的文字稿件和视频画面等任务的分工,编辑应该事先明确。一个称职专业的新闻编辑不但自身具备新闻稿件处理的技巧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协调、组织自己的记者队伍,能够对团队成员的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岗位特长和不足有全面充分的掌握,能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分配任务时做到针对性和层次性,实现队伍人才能源的系统利用。

2.2要有当好记者的能力

电视台新闻编辑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嗅觉,还要有当好记者的能力。在处理新闻中大量的图像视频时,只有精通、熟悉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才能对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进行专业的稿件处理。

在播放电视新闻时,画面和声音是持续滚动的,具有稍纵即逝的性质,大众在对画面和声音进行信息的感知与存储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新闻编辑的工作就是针对记者拍摄的镜头画面配置准确到位的文字补充。通过动画技术、特效技术、字幕技术等后续技术对新闻画面进行语言文字的补充,实现视频影像与文字语言的完美结合,保证信息的受众性。

3.1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包括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内的各行各业中,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其它任何素养的基础。思想政治素养最直接、最明显的控制着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习惯。新闻具有时效性和力量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众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对社会的态度。新闻编辑的责任重于泰山,在新闻媒体工作中必须树立高度的党性,保持新闻媒体的纯净性,坚守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党性。

3.2灵活的创新素养

目前新闻媒体行业竞争加剧,社会需求日渐多元,新闻媒体不得不创新稿件的编辑质量,通过各具特色的编辑手段发挥新闻咨询的魅力所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运营方式创新等编辑创新已经成为目前新闻媒体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3.3踏实的工作作风

新闻编辑是电视台的幕后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稿件处理任务,处理稿件时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冗杂繁琐。对每句话、每个文字都要细细推敲、认真审查。

例如,在编排电视节目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突出节目主题,又要辅之以绿叶点缀。各种表现形式交相搭配,灵活运用,吸引大众兴趣与关注的同时,给观众带来积极的人生启发。

4结论

新闻编辑在电视台新闻工作中,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积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要坚持以受众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坚持新闻媒介的党性原则,为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件不断努力。

画展发言稿篇7

此次交易会以“整合设计资源、引领时尚潮流”为宗旨,融合了家纺画稿展示交易、成品展示交易、家纺国际流行趋势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本届家纺画稿交易会参展商达288家,其中国内设计单位179家,国外设计单位48家,高等院校23家,成品企业38家,截至23日交易会落幕,共成交画稿5214幅,成交额达1083万元。人气爆棚的背后,是南通家纺与日俱增的市场话语权。

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商会会长俞建辉介绍,参展商带来参加本次交易会的作品中,不仅有张謇杯、海宁杯家纺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还有48家来自日本、印度、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际知名工作室的画稿。

交易会进行的两天中,日本图案家协会的展台一直保持着旺盛的人气,洽谈交易的企业家和前来学习的设计师络绎不绝。协会副会长池端祯三介绍,他本人已是第三次带队前来参会。此次参展,图案家协会带来了国内10多家工作室的400多幅作品。

“在全球纺织行业特别是家用纺织领域,南通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次交易会,意大利纺织设计协会会长阿尔维西协同D&T的海外设计师欣然赴会,希望在D&T优势平台的帮助和推动下,更多的海外优秀设计师与中国优秀企业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

“今年的交易会规模大、国外参展商多,感觉交易会真正由区域走向了国际,与法兰克福这样的国际展越来越接近了,”在金太阳公司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晓萍眼中,南通家纺城正在成为世界各地设计师获取市场信息、交易画稿产品的理想之地。

而在野马花样设计工作室的负责人沈华看来,对和他一样的南通本土设计师来说,纷至沓来的家纺设计作品带来的还有国际时尚设计的前沿思潮。“这样我们不出家门,就能透过交易会这个窗口呼吸到家纺设计最前沿、最时尚、最能打动市场的新鲜气息。”

国际交流繁盛对本土设计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认识下,主办方更是举办家纺产业高端论坛,意在全力推动南通家纺国际化进程。今年的论坛以“家纺国际流行趋势”为主题,请到了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克里斯蒂娜·德拉皮克,为到场的设计师、画稿经理人与高校师生解构当前国际家纺的时尚大潮,深入探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家纺产业未来的发展潮流。

画稿交易会见证了南通家纺业从卖产品到卖创意的沿革,这个百亿级产业正处在向高附加值进军的转型升级之中。龚卫称画稿交易会为“知识经济”,在他看来,“图画是知识,交易就是经济。”

首届交易会远没有现在这么风光。川姜镇党委书记龚卫回忆,首届家纺画稿交易会只有70多家企业参会,场面成了全靠本地企业院校支撑的“独角戏”。展出的万余幅画稿之中,仅成交150余幅,成交额20多万元,均价不到2000元。

而到如今,“交易会最初是政府搭建的一个交流平台,而现在越来越成熟,更像一个贸易市场。”谈及历届交易会的沿革,龚卫的自豪掩饰不住。

作为交易会不断走向市场的助推力之一,第四届家纺画稿设计拍卖大赛于10月23日上午举行。在连续三届设计拍卖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蓝丝羽”杯大赛共吸引了国内外67家设计工作室326件画稿作品参赛,由专业评委在48幅入围作品中精选16幅参加现场拍卖。

在激烈的竞价拼抢之中,出自南通元昊视觉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赵翠之手的11号作品《艾洛依》以1万元成交,拍出本届大赛最高价。本次拍卖大赛采用数码印花技术将参加拍卖的画稿作品直接打印成面料并加工成四件套成品展示拍卖,更直观而真实地反映了画稿的实际应用效果。

画展发言稿篇8

1.1扎实的岗位能力

与其他行业相比,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必须具备扎实、专业的岗位能力,编辑人员的岗位能力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高端的艺术审美能力、现场指挥控制能力、文辞修饰和组合能力、理性逻辑能力等等。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会在其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行行的新闻题材和体裁,编辑的职能不仅仅在于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与分析,更要求灵活巧妙、真实具体的驾驭、拼接、组合各种文字和体裁,让事件以多维立体的形式再现给大众。除此之外,新闻编辑还要具备处理视频影像和图片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稿件处理软件对新闻画面和影像视频进行技巧修改和处理。不光要熟练画面排列、标题选取、内容提炼等基本功底,还要掌握音频录制、复制等技术能力。

1.2敏感的新闻触觉

电视台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三大基本能力分别为——敏感的新闻触觉力、发达的信息咨询技术和亲民的新闻姿态。其中,敏感的新闻触觉有很大部分来自于编辑的先天条件,也就是所谓的天资。敏感的信息咨询触觉就是编辑应有的对新闻咨询的价值判断和衡量。而后两者,发达的信息咨询技术的和亲民的新闻姿态等岗位素质的养成则更多的依靠于电视台新闻编辑投入职业岗位后的历练培训。每天每刻都要整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新闻资讯和信息,新闻编辑可谓是遨游在信息的采取、信息的检定、信息的提炼、信息的整合和信息的定稿、等信息的海洋中。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很多,如果单纯的将事件复制给观众,或者转载其他媒体人的文章,是无法满足新闻的力量性与时效性的。新闻稿件的处理也要讲究一个宁缺毋滥,以敏锐的新闻触觉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咨询,或者是将其他媒体人已经发现的咨询以标新立异的角度和漂亮的技巧重新展现出来,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新闻稿件编辑技术。

1.3新闻素养

新闻编辑必须树立新闻素养,即把受众理念放在关键的地位,坚持以受众为本的理论思想,以新闻对大众的吸引度和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为基础,进行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新闻稿件的处理。在报道新闻稿件时,要采取与民众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实际贴近的方式,报道的内容也要精选正在或者曾经、将要发生在大众身上的事。只有具备平民角度和平民眼光的新闻报道才能深入人心、影响深远,给大众一种亲切的感觉。

第一,电视台新闻编辑不但要求具备高超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还需要精通新闻中的画面语言,能够从大众的心理角度和思维认知出发,控制好新闻中的画面节奏感;

第二,要学会熟练的应用不同的画面转换技巧和镜头组接技巧,在渲染画面、强化画面的表现力度时,要能够熟练运用蒙太奇手法;

第三,新闻编辑必须能够熟练的操作同期声,要按照清晰、活泼、具体、形象、自然的原则进项同期声的选择和处理,以保障同期声与解说词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第四,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处理、编排新闻稿件的内容时,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让节目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不能人云亦云,以提升新闻节目的受众吸引力,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发挥出稿件的最佳传播效果。

2新闻编辑应具备卓越的协调组织能力

2.1团队配合能力

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编辑稿件,还有整合稿件。阵营庞大、程序复杂的专题性报告等新闻节目的制作所必需的文字稿件和视频画面等任务的分工,编辑应该事先明确。一个称职专业的新闻编辑不但自身具备新闻稿件处理的技巧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协调、组织自己的记者队伍,能够对团队成员的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岗位特长和不足有全面充分的掌握,能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分配任务时做到针对性和层次性,实现队伍人才能源的系统利用。

2.2要有当好记者的能力

电视台新闻编辑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嗅觉,还要有当好记者的能力。在处理新闻中大量的图像视频时,只有精通、熟悉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才能对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进行专业的稿件处理。

在播放电视新闻时,画面和声音是持续滚动的,具有稍纵即逝的性质,大众在对画面和声音进行信息的感知与存储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新闻编辑的工作就是针对记者拍摄的镜头画面配置准确到位的文字补充。通过动画技术、特效技术、字幕技术等后续技术对新闻画面进行语言文字的补充,实现视频影像与文字语言的完美结合,保证信息的受众性。

3.1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包括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内的各行各业中,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其它任何素养的基础。思想政治素养最直接、最明显的控制着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习惯。新闻具有时效性和力量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众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对社会的态度。新闻编辑的责任重于泰山,在新闻媒体工作中必须树立高度的党性,保持新闻媒体的纯净性,坚守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党性。

3.2灵活的创新素养

目前新闻媒体行业竞争加剧,社会需求日渐多元,新闻媒体不得不创新稿件的编辑质量,通过各具特色的编辑手段发挥新闻咨询的魅力所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运营方式创新等编辑创新已经成为目前新闻媒体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3.3踏实的工作作风

新闻编辑是电视台的幕后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稿件处理任务,处理稿件时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冗杂繁琐。对每句话、每个文字都要细细推敲、认真审查。

例如,在编排电视节目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突出节目主题,又要辅之以绿叶点缀。各种表现形式交相搭配,灵活运用,吸引大众兴趣与关注的同时,给观众带来积极的人生启发。

4结论

新闻编辑在电视台新闻工作中,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积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要坚持以受众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坚持新闻媒介的党性原则,为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件不断努力。

画展发言稿篇9

(本刊讯)6月16日上午,由河南省书协主办的北京6人书法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数百人参观了展览。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义、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计承江、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主席刘涛、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化玉,以及著名书法家王澄、王荣生、李强、陈春思、胡秋萍、许雄志等出席了开幕式。马国强在开幕式上致辞,热烈欢迎此次展览在郑州举办,并对展出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开幕式由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宋华平主持。

此次展览共展出胡抗美、李胜洪、曾翔、王家新、徐海、杨涛6人的作品90余件,他们均是近年来活跃于书坛的“明星”人物。胡抗美在展览前言中介绍:冠名为6人展,完全是因为6个“情投艺合”的同道凑在一起,率意地创作一些作品,搞一个小型的书法展览。把展地确定在郑州,完全是因为这里是中华文化的根。以展览的形式,表示“把根留住”的渴望,表示向河南书法学习的真诚。 (记者 谷国伟)

上海优秀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即将开展

(本刊讯)近年来,上海市书协为弘扬、重振海派书法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已引起书坛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挖掘上海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书法人才,经研究决定,上海市书协与上海市青年书协将联合打造两年一届的“经典・精英・精品――上海优秀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此展引进较为灵活的展览机制,视当年的情况而定,既可举办书法或篆刻的单项展,也可两项同时展出。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更多的青年书法才俊脱颖而出,推动上海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次率先推出的书法作品展中,共计投搞人数50人,收到搞件250件,经展览评委会公正公平的评审,最后入展人数10人,分别为:王东平、王曦、邹洪宁、金冬云、胡西龙、赵镛、殷世法、徐秋林、彭烨峰、潘善助(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列)。

展览将于2007年8月17日在上海徐汇艺术馆开幕,展期为2007年8月17日至26日。(唐吉慧)

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览在湖北启动

(本刊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书法报社承办的“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览”已于近日在汉启动。

此次展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面向全国老书法家及老年书法爱好者首次举办的部级书法单项展览,是部级书法单项展览首次由湖北承办,而由书法专业媒体《书法报》承办中国书法家协会所主办的部级权威展览也属首次。两个“首次”,突出了该项展览的重要性。此次展览特邀老将军、老部长、老艺术家作品100件,特邀历届和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副主席、顾问、理事等著名书法家作品200件,全国各省市老书家的入展作品300件,将于2007年11月下旬在武汉东湖之滨新落成的湖北省艺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精品荟萃,名流云集,代表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举办此次展览,既是对中国书坛一次历史性的展示与检阅,又是一次关爱老年、承前启后的重大善举,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张波)

庆祝殷契印社建社20周年暨殷契印社第四届篆刻展在安阳展出

(本刊讯)在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安阳市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庆祝殷契印社建社20周年暨殷契印社第四届篆刻展”近日在安阳市群众艺术馆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印社名家祝贺作品30余件,社员作品60余件,共计篆刻作品1000余方,除我省篆刻作者外,还有新疆、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北、重庆等20个省区市作者的作品,年龄最长的85岁,最小的10多岁。作品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以为印社成立20周年创作之总结。

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电局局长、市书协主席李俊国,市文联主席张坚,殷都区文联主席路尚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杨金海,市书协主席团焦智勤、张伯煊、刘颜涛、傅飞舟,市美协主席团刘本海、邓晓峰在新一届印社领导王景强、王兆卿、任天顺、刘海清、侯典新、管遮嵩、李永成、梁金海的陪同下和书画篆刻爱好者一起观看了作品展。

(刘海清)

(本刊讯)近日,殷契印社在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召开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会议由副社长王兆卿主持,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电局局长、市书协主席李俊国,市书协副主席焦智勤、张伯煊、刘颜涛、傅飞舟以及50余名社员出席了此次会议,经代表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印社领导成员:名誉社长李俊国,社长王景强;副社长王兆卿、任天顺;秘书长刘海清;副秘书长侯典新、管遮嵩、李永成、梁金海。

殷契印社成立于1987年3月31日,以其地处殷商故都,甲骨文之乡而得名。首任社长徐学萍,副社长刘顺,秘书长焦智勤,社员30余名。印社以撷传统之精华,开创时代之新风,繁荣篆刻创作,宏扬印学为宗旨。成立20年来先后组织了殷契印社第一、二、三、届篆刻展,两次举办殷契印社、宣和印社篆刻联展,“第一届华夏情甲骨文书法篆刻大展”等10余次大中型展览。曾多次举办展览、交流等活动为繁荣篆刻创作作出了贡献。印社现有社员80余名,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0余名。(刘海清)

纪念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r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首词全词60字,是于1957年写给李淑一的,这首词通过忠魂升天、吴刚捧酒、嫦娥献舞、忠魂闻“伏虎”而飞泪化作大雨的描写,塑造了忠魂优美高大的形象,颂扬了革命先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崇高敬意。全词想象丰富奇异,构思新颖奇巧,境界绚丽壮美,气氛热烈浓郁。

为了纪念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50周年,弘扬中国诗词书画文化,展示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文化风情,缅怀革命先烈,特举办此次大赛。现向全国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征稿,细则如下:

一、征稿对象:全国各级书协美协会员及书画爱好者。

二、征稿内容:弘扬国粹,歌颂祖国,积极向上的书画艺术作品。诗词,爱国名言、诗词尤为欢迎。

三、征稿要求:书法作品(含篆刻)书体不限;绘画作品仅限于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和形式不限,作品尺寸大小不限。作品背面用铅笔工整注明作者姓名、邮政编码、详细通信地址。来稿必复,限于人力,来稿不退。

四、评审:组委会特聘全国著名书画家组成评委会,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进行)。评选特等奖20名、钻石奖50名、金奖80名、银奖及佳作奖若干名。组委会将于9月初以信件的方式将大赛概况通知每一位参赛作者。

五、待遇:获奖作品结集出版,赠寄获奖证书、入编证书、入编作品彩色激光校样。并授予入编作者“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家”光荣称号,为获奖作者今后晋升、评职称等赢得荣誉提供条件。作品集出版后,将有选择性地向全国著名收藏拍卖机构、图书馆、诗词书法研究机构赠藏。

六、截稿日期:2007年8月20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过期不候。

七、投稿地址:湖南长沙市荣湾路2号26号信箱欧阳询书法艺术学会大赛办联系人:何准邮编:410006电话:0731―4453511

暨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5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

1952年,同志题写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旧中国,中国人被人诬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为之痛心疾首。今天,在题词发表55周年之际,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体育强国。即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北京――中国将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这是全球所有的华夏儿女为之激动,也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时刻,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强大的标志。虽然奥运会不会每届在中国举办,虽然过去百年也没有这样的地位和机遇,但我们都应把握这千载难逢、百年难遇的机会,用自己的实力,更要用我们切实的努力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加油,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加油!为此,湖南一片红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为奥运加油暨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5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

一、大赛目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体育文化事业,扩大对外艺术交流,奖掖书画新人,培养书画人才,促进书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评审委员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评审专家及知名书画家组成。

三、征稿对象:国内外知名书画家,书法及美术工作者,业余书画爱好者。年龄不限。

四、征稿范围:内容健康向上,格调高雅,表现形式不限。以奥运和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题材或意境的书画作品,自创诗词、对联也受欢迎。

五、作品要求:1.艺术门类:(1)书法作品(含毛笔、硬笔、篆刻);(2)美术作品(含国画、油画、木刻、版画)。2.所有作品不需装裱。

六、参赛程序及奖励办法:

1.本次书画活动一律不向参赛者收取参赛费、参展费或附加费,所投稿件恕不退还,但均有回复。

2.作品背面左下角用铅笔正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草书和篆刻附释文,另请提供200字内简历一份,简历上需写明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名称、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等。

3.评委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初评、终评。将分为书法、美术二个门类并各设奥运翡翠奖8名、金奖20名、银奖40名、铜奖60名、优秀奖若干名。

4.获奖作品将择优在《当代美术》报上发表,并在网上同步推介。向获奖入选作者颁发获奖证书,赠寄入选作品彩色激光校样。编辑精美的获奖作品集,作品集出版后,向获奖、入编作者优惠供书。

七、作品征集截稿时间:自本启事公布之日起至2007年8月12日截止。

八、组委会办公室及来稿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492号红色经典大赛办 邮编:410011电话:0731-4885068

画展发言稿篇10

由于要写一部中国当代书画市场的书,我斥重金收藏了一批中国现代名画家的笔单――就是当年画家卖画的收款单据,总共有几百份。其中包括齐白石的几十张,还有傅抱石、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叶浅予、谢稚柳、沈尹默、黄胄、李苦禅、程十发、王雪涛、宋文治、启功、钱瘦铁、胡佩衡、陈半丁、吴镜汀、吴光宇等人,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 年代初。这批笔单刚流入社会的时候,我想一定很便宜,中间几经辗转易手,转到我手里时价格已然不菲。然而,正是从这批笔单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书画市场的演绎发展过程。

1956年,齐白石给荣宝斋画了一件梅花、牡丹、和牵牛花4条幅,每幅2平尺,得润金80元,每平尺的润格是10元。傅抱石1963年给荣宝斋画了4幅四尺三开的山水,得稿酬320元,每平尺的润格近30元,这在当时国内画家的润格里几乎是最高的。吴作人1963年自画了8幅画,其中小条3张、册页5张,送给和平画店,得润金170元。1961年,黄胄自作画22幅,送和平画店,尺寸不详,得润金490元,估计每平尺的润格在5元左右;1964年给荣宝斋送画10幅,得稿费200元。蒋兆和1964年给荣宝斋画女孩一幅,得稿费80元,这在当时画家中的润金是不低的。叶浅予也是如此,1964年自作画4张送荣宝斋,得稿费125元。1979年,李可染给荣宝斋画了4幅画,分别是《秋声图》、《秋风吹下红雨来》、《看山图》和《井冈山》。从题目上看应当是两幅山水、两幅牛,共得稿费350元,尺幅笔单上未注明,估计应当是四尺三开的作品。1980年,程十发给荣宝斋作字画共90件,得稿费10131元,每件作品100余元。启功1981年写了2件书法作品,荣宝斋作为礼品送给外宾,启功得稿费120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通过林林总总的笔单我们可以看出,从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名家的画作已略有涨幅。当然,若以今天的价位来衡量,真恍如隔世。

当时,给画店送画最多的似乎是黄胄和王雪涛等人。黄胄当时润格每平尺4-5元,王雪涛是2-3元。还有一些现在看来是中等名头或中低名头的画家,给荣宝斋等画店画信笺或座笺,每张信笺当时可得润金0.1元,每张座笺得润金0.05元。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画家们也不例外,为了弥补生活上的开销,有的画家不得不拿自家藏品卖给画店。1960年,黄胄就曾将自藏的陈老莲一件作品卖给和平画店,得款50元;1962年,钱瘦铁向和平画店出让收藏的徐渭书轴一幅,得款100元。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今天重新面对这段历史资料时,实实在在地感到了中国书画市场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年画店以低廉的价格收购画家这些作品,售价会是多少呢?从一张荣宝斋的单据里可看出端倪:荣宝斋收王雪涛的一幅画,给画家稿费25元,荣宝斋标明该画的售价是32元。所以,这些作品若当时在国内卖与收购价相比不会太离谱。当时正值流行歌曲风糜大陆,那时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常在街上看到一些年轻人手提一个三洋牌的录音机,边走边听,这里有痴迷也有炫耀的成分。当时日本产三洋牌手提式录音机最便宜的是350元一台,我想,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宁可借钱去买录音机听邓丽君的歌,也不会去买李可染的画,因为大家都不懂得艺术的价值。25年过去了,如今录音机如果尚在,贬值百分之百,一文不值,而李可染的4幅作品即使是一般水平,也该增值2000倍。需要提及的是,我们这里的比较是按照发展的眼光来评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当时的画价,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幅的画,当时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问津的。当年普通居民每月的生活费标准先是6元,后来升为8元、10元……几元钱在那个年代的实际意义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