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场考察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2 00:14:43

土场考察报告

土场考察报告篇1

【关键词】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0 引言

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内容。为获取该项内容所进行的工作需要以各项地质勘察工作原始资料为基础,综合考虑工程特点与要求来开展。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需要遵循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定量分析岩土变形、强度以及稳定性,定量分析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岩土工程地质分层及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地基基础方案4个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进行了介绍。

1 勘察报告中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1.1 岩土工程地质分层及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1)地质分层原则。编制勘察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钻探记录、地质测绘资料、土工室内及原位测试结果来划分土层。土层划分主要依据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来确定,而岩层划分则要依据地质时代、岩性、风化程度、岩石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指标来进行。

(2)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勘察报告中岩土参数的统计需要依据场地地质单元、区段以及层位分开进行。报告中要明确参数统计原则、标准并给出相应指标的最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学指标数值。一旦发现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应当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数据进行处理,若有必要则需重新分层统计。

(3)重点:注重提升地质分层的正确性,对比分析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各项指标数值之间的吻合度。此外,获取的各项岩土指标数值还应结合岩土的特征,考虑地区经验特点,确保岩土参数可靠准确。

1.2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2.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的内容

场地构造稳定性评价:应查明工程场地一定范围内是否存在有影响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明确断裂位置、活动性以及地震效应,分析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处置建议。

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应确定工程场地一定范围内是否有诸如崩、滑、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在内的不良地质作用,明确不良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以及对工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

场地边坡稳定性:应对工程建设场地范围内所有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找出稳定性低于稳定标准的边坡全数开展定量评价,给出各项边坡稳定计算参数并给出提高边坡稳定性措施建议。

场地适宜性评价:该项评价是在上述各项评价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1.2.2 重点

开展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为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提供各项岩土参数。

1.3 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需要给出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确定工程建设场地所属类别,给出相应特征周期;划分出场地中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上的存有饱和粉土及砂土的场地还应判别是否会发生液化,计算出液化指数进而综合确定工程建设场地的液化等级。

重点:建筑场地类别、抗震地段划分、砂土液化判别。

1.4 地基基础方案

(1)在制定地基基础方案时,应优先选用天然地基基础方案,该种方案的经济性相对较高。但其必须首先满足承载能力及变形方面的要求,因此需对天然地基的适应性、均匀性进行评价,同时给出建议基础持力层、明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软弱下卧层计算参数、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并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重点:评价地基均匀性、承载能力以及变形问题。

(2)对于浅层岩土承载力相对较差,无法满足建筑物承载能力与变形方面的要求且场地不适宜进行地基处理时,应优先选用桩基。有关桩基的评价应重点考察桩基适宜性、桩基选型、成桩可能性、端部持力层选定、基础各项设计参数、桩基施工条件、沉降量估算以及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重点:桩基设计参数、桩基选型、成桩可能性以及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建筑物地基强度较低或抵抗变形能力较差而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就可以考虑通过地基处理加以调节。地基处理评价的重点是对实施地基处理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处理方案、地基处理区域范围以及深度等进行评价。在选定地基处理方案后,应具体给出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所需的各项岩土参数,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预测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重点: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和施工所需岩土参数。

2 结语

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应当重视对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部分的编写。首先,要求技术人员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身岩土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基础;其次,考虑到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技术人员还应重视对前人经验的积累总结,善于学结并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及其质量通病浅析[J].甘肃科技,2011(10):27-28.

[2]陈长伟,毛进宇,王小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5):39-40.

[3]刘振强,张旭芳.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J].价值工程,2010(12): 34-39.

土场考察报告篇2

一、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情况确定。鉴于岩土工程勘察的类型、规模各不相同,目的、要求、工程特点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差别很大,因此以下只提出一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本项内容主要由建设方和设计方提供,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场地高程及座标引测点、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层数、荷载、结构特征(开间、柱间距等),拟采用的基础型式、埋深等;按岩土规范,本条为强制性条款,是开展勘察工作的前提,但由于开展勘察工作时往往有一些资料是不确定的,特别是需要设计方提供的资料如荷载、柱间距等此时往往不够准确,使得勘察报告中基础方案评价部分针对性不强。

2、勘察的目的、技术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其中技术要求有时由设计方提出,设计人员提技术要求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把你需要的特殊的要求提出来,比如抗浮设计水位、土的动力性质参数等。但一般的项目均可按照岩土规范的通常要求进行。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和上部结构条件、荷载、基础埋深以及场地地层条件密切相关,是整个勘察工作成功的前提。

4、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地层纵横向分布情况、地质构造:本条合起来称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属场地及地层的基本资料。地层分层的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②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地层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石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芯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芯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本条内容是整个地质报告最关键的部分,是设计人员直接使用的基本数据,也是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部分。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

6、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及各种成分的分析结果。

7、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对工程不利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陷、采空区、以及对工程不利的地下掩埋物等,这些在勘察现场必须查清,并在勘察报告中详加论述。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但详勘报告中也有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其发展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同时给出场地建筑的适宜性结论。

8、结论及建议

该部分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6)建筑场地的地震地质情况。(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以上8条是一份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必须包括的内容,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属强制性条文,也是设计人员应该关注的内容。

当然地质报告的内容不仅仅是以上各条,它还包括分析评价的部分,比如对岩土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建议、对基础方案的分析评价、对基坑开挖、降水、支护的分析评价、对工程施工的方案建议等等,该部分的内容可以衡量出一份地质报告的水平,高水平的地质报告他给出的各种方案建议是经济合理的,具有施工可行性,设计人员可以拿来直接使用,但水平不高的地质报告他给出的各种方案建议就不一定合适,如果设计人员按照这样的基础方案进行设计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地质勘察报告中各种分析评价的内容不应成为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设计人员应当重视地勘报告内容,才能设计出符合工程现场所在地的基础方案。

土场考察报告篇3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测,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建筑工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壮大而逐渐兴旺,对于众多 建设工程的基础工作的岩土工程来说,建设工程的质量、 安全、工期等各项工程指标直接受到勘测工作的好坏的影响。对于对地带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这是岩土勘测作业的主要内容,在应用相关程地质的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对于工程项目的指导。尽管在整个庞大项目中岩土勘测经费比较少,在现有条件下,但是对于指导建筑队处理工程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如何尽可能避免不利条件。满足建筑工程中“多、快、好、省”的要求,使得后期施工经费尽可能减少等等方面都用重要意义。从而更好的为工程项目服务。考虑到多种类型的岩土,另外,不同要求下的修建的项目路段,相关的必要地对于不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研究必不可少。所以,加强岩土勘测作业在工程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我们所以就不得不提高岩土工程勘测质量。

2 目前岩土工程勘测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质量水平不高

勘察成果质量有所下降直接原因就是,有的勘察单位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而只顾眼前利益,结果影响到了大局。其主要表现如下:(1)在有限的勘察工作量情况下,有时压低预算价才能争取到任务,只有通过减少工作量才有可能有利润,结果就是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2)现场勘察时,不符合规范地进行钻探、测试及取样。

2.2 勘察报告不够细致

勘察报告的建议措施的针对性比较差,往往在勘察报告中体现不了定量数据分析,而只是注重定性分析。目前,在有的勘察单位中,过去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仍然没有摆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以描述为主,这样相关的结论性建议就很少,对于工程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对于设计和施工人员往往不能很好的采用。

2.3 忽视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

勘察成果可以看作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所以,要想获得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还有相应的性质变化规律,就应该获取该地区的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对于该地区的地基土进行评价。工程点的研究目前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关注点,工程所在区域关注的比较少。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在勘察报告中体现的比较少,而其结论和建议都较为保守,这样不可避免会造成较大浪费问题。

2.4 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工程建设朝着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的特点发展,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相应的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决定了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高楼耸立往往是新建工程的周围环境,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也应该受到施工人员重视。

3 主要措施和建议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勘察质量

不良记录名单应该对于一些严重违规行为进行清晰记录。规范市场行为而进行相关的行业自律,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这些对于规范化市场都非常重要。自我保护意识应该对于勘察单位十分重要,据理力争业主的不规范行为。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签字应该对报告质量负责,必须在报告中严格要求,注册执业制度也应该逐步实施。

3.2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手段

分析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手段如下,包括勘探与取样;工程地质测绘;现场检验与监测,还包括相应的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等。这种技术方法实质上就是利用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地面的地质现象,在了解其规律和性质之后,对于地下地质情况进行推断和分析,为今后的工程测试工作及勘探提供必要的依据条件。工程地质测绘必须在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中应用;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这只是适用于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的情况。

3.3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首先,对于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工作应该加强,越级或盲目勘察严格要求防止;第二,为了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一定要加强;第三,为了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相关有用的分析缺乏的现象,一定要对勘察报告的加强审查,特别对于勘察报告中的勘探质量、工作量和资料数据进行重点分项逐一进行审查,重点把关场地稳定性评价、基础选型论证,还有就是施工建议等内容。一方面,要求勘察单位自身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另外一方面,则要求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应该从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入手,为了保证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使得岩土工程监理体 制尽早推广。

3.4 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岩土工程技术人才缺乏则是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的主要一个原因。工程地质专业人员习惯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而对于相关的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并不十分熟悉。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是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的主要方法,为了满足尽快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应该重点加强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3.5 重视地区性研究,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

在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基础上,进行的全国统一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这里面包括了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而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是,要考虑到我国环境条件十分复杂的地质情况,对于成因环境不同的同名称的地基土来说,其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地区的地基土的承载力高一点,而有的地区的低一点。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设定的某些规范,往往对于特定的区域并不适用,所以,应该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3.6 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应该特别重视在对于工程实施及运营时情况下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并且经过分析论证后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4 结论

在分析岩土勘测的重要性基础上,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测质量,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一些意见,可能还存在或多或少不完善之处。对于我国我国的岩土勘测技术发展来说,还具有一条漫长的道路,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对于逐步完善岩土工程勘测体系具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德泉,彭柏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土场考察报告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岩土勘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勘察得到的数据信息能够给施工作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工程单位在设计施工方案时要将岩土勘察作为重点安排,根据现场详细勘察后记录信息。这样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有保障,投资有效益,经济有回报”等要求。

1 岩土勘察的含义及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就是按照建设工程中对地质的要求进行勘察和分析,评定施工场地的环境特征以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拟建工程概况,目的任务,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任务。

2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

2.1 资料不足

在勘察工程进行前应该收集足够的资料信息,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这是勘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提供设计、施工方案的要点。从当前市场上的设计情况看,对于勘察工程的布置还存在诸多不足,直接降低了勘察所得数据结果的质量。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描述而未实地考察则得出数据,勘察时没有结合施工标准操作,最后上交的勘察报告存在不符实际的内容。例:某工业厂房的设备荷载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达不到标准,在勘察中对该问题没有详细考察,造成最后的设计方案达不到要求。工程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要全面考察多个方面的信息,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2.2 报告失真

当完成勘察工作之后应制定详细的勘察报告,交给工程单位分析研究出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而大部分勘察报告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问题,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设计施工的具体内容不全或不准,给后期的施工作业带来不便。此外,勘察报告内容杂乱无章,一些重要的勘察数据没有反映到报告中,这些都是勘察报告常见的问题。

2.3 质量降低

勘察工程中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得到的原始数据信息要加以优化处理,这样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主要问题表现在:(1)概念不清。主要是勘察过程运用到的一些统计概念,岩土参数的统计与研究时对异常值没有深入分析,在统计划算时依旧采取传统方式进行,造成后期得到的数据信息误差偏大,所得的数据信息失去了原有的作用。(2)参数不明。勘察中涉及到的指标参数没有掌握清楚,造成后期的作业中岩土参数的取值不恰当。在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上控制不准,使得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不合要求。各方面数据质量下降,对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造成了多方不利。

3 优化建筑施工岩土勘察的有效策略

岩土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阶段,在勘察过程中可收集多方面的资料为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工程单位在勘察期间要注重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后期的施工作业创造有利条件。

3.1 结合勘察依据

按照当前工程勘察的实际需要采取监督和管理策略,不断推广先进的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在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等方面严格审核。不得出现越级或盲目勘察,注重所递交勘察报告的质量,对其中存在的数据问题进行控制处理,如: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结论建议等都要结合工程项目而谈。审核人员要避免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在内容规划上要保证达到质量要求。另外,对于施工场地地层的性质也要详细了解。包括: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则可适当调整,将勘探间距扩大一定值。对于野外地层的划分同样要给予关注,主要是结合颜色、状态、湿度等选择合适的钻进方案,这可以给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在勘察设备的选择上,也要按照勘察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加以分析,让勘察设备能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2 选择勘察方法

勘察工程中可以运用的方法有很多,每种勘探流程都存在着自身的优点或缺点。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尽快判断使用哪一种方式勘察,然后及时掌握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等选择情况。有的勘察单位考虑到减少工程成本,在勘察时随意布置勘察设备,造成所选择的勘察流程与现场设备不协调,这不利于勘察工程的顺利实施。由于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若选择静力触探则能达到理想的勘察效果,还能从客观地角度去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对于山前冲洪积地层中,考虑到地层土的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若依旧采用静力触探的方式就无法保证勘测精度,所得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的误差较大,技术人员要适当调整勘察方式。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在淤泥、淤泥质软土中要综合分析,对于勘察阶段的各项指标则要严格鉴别判断,避免出现数据信息失误等问题。整体上看到勘察施工作业,则必须要熟练掌握具体的地基状况,只有使用合适的测试手段和方法才能让勘察结果更切合实际。

3.3 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技术人员在勘察工作完成后,要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编录,这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有的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过细,技术人员将勘察到的数据信息上交给负责人就结束工作,而原始数据没有经过处理则制成勘察报表,让人看起来难免会出现误差。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对发现的信息问题及时处理调整是不可缺少的,也是维持资料信息准确无误的保证。根据勘察技术的标准,技术人员要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工作,而资料整理成果不仅要经过技术人员的审核,还应交给相关人员二次审核,尽量避免出现资料错误。因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各不相同,在勘察报告编制上要灵活运用,既要将勘察工程的重点显现出来,也要保证勘察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此外,勘察报告要对施工场地进行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从多个方面反映出勘察工程的重要性。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与地基基础的选择应当全面考虑在内,然后通过综合性的考核修改才能制定出最切合实际的勘察报表。

3.4 正确选取岩土工程的相关参数

在试验之前,先要明确土样的4个不同级别,因为不同的级别所进行的相关实验内容也是大有区别,因此,在开土时要先鉴别土样的级别,用以确定可以做实验的土样,以免所得试验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地基土的相关数据。此外,要确保试验与工程的实际条件的相似性得到尽可能的满足,比如进行室内剪切试验时,最大限度的模拟现场土样的剪切条件,再比如在拟建物采用桩基础时,确保固结试验的有效自重压力和附加应力的和小于等于最大压力。最后,对于试验结果尽量正确无误地选取岩土工程的相关参数,如压缩系数、渗透系数、内聚力等。

4 结束语

建筑物场地的岩土体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标,其实际上是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加以勘察的工作。因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工程地质环境与自然条件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这些都给工程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到维持正常的施工秩序,在岩土工程勘察时期要注重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把握好每个区域的施工工序流程。

参考文献:

[1]陈荣法.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13,(03).

土场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 图表 编制程序

1 报告的编制程序

在完成现场放点、钻探、取样、原位测试、测量、现场土层描述和土样的土工室内测试等工作后,即转入内业资料整理和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编制程序:

1.1 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2 土工试验成果校正现场土层描述。例: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

1.3 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各土层承载力。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是根据原位测试和土工室内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值及地区经验综合判定。

1.4 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

1.5 编写文字报告

2 文字报告的编制原则

详细勘察阶段的文字报告应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3节的要求执行。

工程概况

2.1.1勘察任务的委托和承接单位;拟建建筑物名称、层数、高度、结构类型、荷载情况、变形要求、拟采用的地基和基础方案等等。

2.1.2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2.1.3岩土勘察等级;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3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情况

3.1勘察依据、规范、勘察纲要、任务书等;

3.2钻孔的布置和勘察方法;

3.2.1钻孔平面布置方式和数量、间距、深度;

3.2.2说明测量、勘探、取样、原位测试、土工室内实验等的工艺和方法。施工设备型号、数量、钻进方法;

3.2.3勘察工作日期及工作量;

4 场地条件

说明自然地理、交通、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和岩性特征。

地形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场地平整程度、相对高差、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处于山区丘陵的场地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处于平原勘察场地,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如果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报告中应附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

5 场地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5.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5.2分层编号方法

5.2.1,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适用于地层简单的场地。

5.2.2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5.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5.3.1分布情况: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

5.3.2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

5.3.3岩性和状态:粘性土叙述颜色、塑性、包含物、结构性、干强度、韧性、摇震反映等;粉土叙述颜色、湿度、密度、包含物、结构性、干强度、韧性、摇震反映、粘粒含量等;砂土叙述颜色、湿度、密度、分选、磨圆、矿物成分、包含物、粘粒含量等;碎石土叙述颜色、湿度、密度、平均砾径、最大砾径、充填物、并估算(平均砾径、最大砾径、充填物)所占的百分比、主要岩性、颗粒骨架风化程度等;岩层叙述颜色、湿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及产状、岩芯的完整程度、质量等级。

6 地下水情况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初见及静止水位、地下水流向、变幅、补给、排泄方式、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等接触材料的侵蚀性等。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3-、SO42-、侵蚀CO2的分析结果。

7场地稳定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7.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及破碎带通过。

7.2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特征周期及动峰值加速度。

7.3场地土的类型和场地类别。

7.4对场地土进行地震液化判别、划分液化等级、对场地与地基的抗震措施提出建议。

7.5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影响,防止措施。

7.6各种特殊性岩土(如填土、软土、湿陷性土)对场地稳定性的评价。

7.7场地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7.8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

8 结论与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8.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进行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评价。土的标准冻深和最大冻深。

8.2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

8.4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特征周期及动峰值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

8.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8.6由于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监控及预防措施的建议。

8.7运用本报告应注意的问题和今后尚需进行的岩土工程工作等。

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9 图表编制要点

9.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图件

9.1.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

9.1.1.1建筑平面轮廓、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取样孔、高程施测点等。

9.1.1.2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应沿建筑周边,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应布设纵横剖面线。

9.2工程地质剖面图

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剖面线的布设要恰当、场地各层岩土分层要正确,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要合理。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及孔口高程,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

9.3主要成果表

9.3.1地层统计表。

9.3.2勘探点一览表。

9.3.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9.3.4动力触探原位测试成果表。

9.3.5物理力学数理统计表。

9.3.6桩基础桩周摩擦力、桩端土承载力。

9.3.7土工室内试验成果表。

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10 附件

10.1勘察委托书

10.2勘察纲要

10.3特殊地质条件说明

小结: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要具备扎实的工程地质学理论基础,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土力学、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和地区地质特征。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参考文献:

1、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

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1214-2005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文昌里一号

邮编:121000

收件人:张伟

电话:13352196465

土场考察报告篇6

【关键词】编制程序;论述内容;图表编制;编写能力

On how to write a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port

Ma Ye

(Ningxia Ruij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YingchuanNingxia750000)

【Abstract】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a complex and risky professional, it's technical work is involved in project quality, safety, health,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public interest, long-term interests of a very important technical issues. As a work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port prepared by technical survey work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and should attract much attention!

【Key words】Programming;Discussion content;Chart preparation;Write capability

1.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甚至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针对银川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形式五花八门的现象,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2. 报告的编制程序

通常进行一项勘察任务前应先编制一份勘察方案,一份好的勘察方案,对编制一份合理勘察报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根据勘察方案中的勘察任务要求,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之后,在此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2.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尤其对于粉土的定名,因为粉土的性质是介于砂土和粘性土之间,野外定名和室内定名往往存在很大差别,例如:野外定名为粉土的,实验资料为粉砂,其粒径大于0.075mm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其它的如野外定为硬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

2.3进行岩土地质土层划分,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2.4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2.5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3. 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详细勘察阶段的文字报告应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钻孔的布置原则及一般性钻孔、控制性钻孔的数量和深度;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试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3.1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程场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比如银川地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分为三个阶地,各个阶地单元土层岩性变化较大,尤其在非粘性土的液化方面存在较大变化)。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土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

(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

(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报告中应附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如场地小且地质地貌条件简单又无不良地质现象,则在前述钻孔位置平面图上加地质地貌界线即可。当然,倘若地质地貌单一,则可免绘界线。

3.2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3.2.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3.2.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场地填土1;冲积粘土2-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第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而在报告中叙述有所不便。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3.2.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部”、“仅分布”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②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宜分段指出。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粘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⑤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⑥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

3.3地下水简述。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应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3、SO2-4、侵蚀CO2的分析结果。(对于土壤有腐蚀性的地区,应做土壤腐蚀性试验并进行分析)。

3.4场地稳定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

(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3.5其他专门要求。

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如饱和砂土的震动液化、基坑排水量计算、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刚度的测定、桩基承载力计算、软弱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等。

3.6结论与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

(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

(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

(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6)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

(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并非所有的勘察报告都要面面俱到,一一罗列。

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4. 图表编制要点

4.1主要图件。

4.1.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1)建筑平面轮廓;(2)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如孔隙水压力测试孔);(3)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应沿建筑周边,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较大的工地,应布设纵横剖面线;(4)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5)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6)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7)地理方位。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1)、(2)、(3)、(6)、(7)五项内容。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0)。

4.1.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

4.1.3工程地质剖面图。

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1.4专门性图件。

常见的有表层软弱土等厚线图,软弱夹层底板等深线图,基岩顶面等深线图、强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岩顶面等深线图,硬塑或坚硬土等深线图等。不言而喻,这些图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各有用途。有的图件还可以反映隐伏的地质条件,如中风化顶面等深线图,可以反映隐伏的断层;等深线上呈线状伸展的沟部,往往是断层通过地段。专门性图件并非每一勘察报告都作,视勘察要求、反映重点而定。

4.2主要附表、插表。

(1)岩土试验成果表。

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

(2)原位测试成果表。

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

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5. 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5.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5.2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5.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5.4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5.5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5.6提高综合知识技能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只要多干多学,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就能逐步地编写好每一份勘察报告。

土场考察报告篇7

【关键词】岩土勘察工程;地基设计;优化

1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含义

岩土勘察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的环境地质、 岩土特征等进行查明分析,编制勘察文件。勘察主要包括勘探及采土试样、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现场检验和检测等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编制各阶段所需要的成果报告。这些阶段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等。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的用于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会被破坏,从而能够保证其上的建筑物的稳定安全。构成地基的土体或岩体应当具备在膨胀收缩情况下形变较小的特点。地基设计就是对基础地面的单位实际压力、建筑物沉降值和地基滑动方面考察,要保证设计在地基可承受的范围内。

2 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缺乏规范性

质量安全是建筑工程中首屈一指的问题,只有规范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岩土勘察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存在不能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标准的行为。岩土勘察如果缺乏规范性,会给地基设计带来很大的影响,引发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导致返工的不良后果,不但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损害了声誉。就目前来看,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缺乏规范性的主要表现有在受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下不能顺利开展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工作、只选择性的对重点地段进行勘察,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2.2 对环境条件的考虑不充分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围环境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尤其在地震带或山体附近的建筑物,更要考虑多变的气象环境条件。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如果没有将环境因素纳入到设计的考虑范围内,会给工程的进展和质量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2.3 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

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作为一个工程整体性的勘察设计工作,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共同交流沟通。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多数部门都是以报告的形式来实现信息共享,这种信息的传递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解读差异,所以各部门质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造成资源共享的不畅。同时,由于设计的最终结果可能与岩土勘察并不完全符合,所以更需要勘察和设计两个部门的交流沟通来实现数据的准确性。

2.4 勘察报告的严谨性不足,缺乏准备性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能够影响到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工作。而在实际的施工中,许多工程的工期延误都是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造成的,一般看来,准备性工作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能全面的进行资料收集、勘察所得数据的后期分析不准确、没有充分掌握勘察的深度及范围。由于岩土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所以如果在勘察报告中无法详细具体地展示勘察内容,不能严格根据规范标准执行勘察活动,会造成勘察报告的严谨性不足,缺乏实用性和价值性,为之后的地基设计带来不便,甚至会造成工期延误。

3 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优化

3.1 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尤其是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可能带来不良岩土问题,所以在施工前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并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同时,环境也能对工程施工带来影响,所以在进行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时,也要充分做好准备。

3.2 加强工程勘察前期准备工作

岩土勘查和地基设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其有效落实能够避免工程延期、停滞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务必强化对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前准备工作的检查,通过充分理解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特性,明确勘察的目的和相关技术技能,制定能够为勘查工作提供指导的岩土勘察方案,确保为地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3 灵活运用多种勘察方法

目前国内的岩土勘察方法较多,应当结合实际的勘察目的和工程状况,综合御用各种勘察方法。例如当勘察深度不大且地下水位较深时,可以考虑探井的方法;而当需要划分的勘探点位可以考虑挖槽法;对于需要对地层承载力等指标进行快速勘察的可以采用触探方法等等。

3.4 提高报告与纲要编制的规范性

报告和纲要的准确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规范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建筑勘察设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岩土勘察工程制度,量化审核标准,提高在实际工程操作中的技术性和规范性,确保得到的岩土勘察分析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另外还应当对勘察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勘察报告的实用性和价值性,督促岩土勘察人员根据规范严格执行勘查工作,对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进行把关,以为之后的地基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5 提高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人员,因此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所以在进行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时,需要提前做好培训工作,对工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强化指导,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精神、经济甚至是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奖励,以不断提高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施工中的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进行了论述,作为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必须不断提高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水平,以保证建筑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鹏,周述军,包振宇.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14) .

[2] 莫汝仁.岩土工程勘察的存在问题及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08(18).

[3]李云.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建筑知识: 学术刊,2011(3)

土场考察报告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

岩土工程的勘察,就是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对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以及岩土工程的条件进行分析,了解是否符合建筑的标准。勘察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地质调查预测绘、原位测试、现场试验及检测等等,这些内容对地质的勘察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如何能使实际的勘查结果正确的反映出建筑地的状况,成为工作人员深思的一大问题。

1.勘察方案的编制

在进行勘察方案的编制时,应与设计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基本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对基本资料进行详尽的了解,才能使勘查工作顺利进行,如建筑的总面积、低级的深度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勘查工作也就无法进行。当然,面对不同的勘察对象以及不同的条件所布置勘察工作的目的也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勘察对象所指定的方案也不同。

1.1勘探孔的间距

(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4.1.17条规定,勘探孔之间的距离应如下所示:

详细勘探间距

一般的建筑场地勘察属于中等复杂场地,所以勘探点的间距多在15-30m之间,这样相对而言比较经济,也不会超范围。

(2)勘探点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是有一定的规范的,应按建筑物的周边线和角点进行布置,如果是重大的设备则应该独立布置勘探点,并且最少不能低于3个,对基坑的勘探的平面范围应该超出设计图边界的2-3倍。

1.2勘探孔的类别

(1)勘探孔主要有控制性孔和一般孔两种,控制孔相比一般孔少一些,但不能少于总数的1/3。在勘探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俩点是土试样的采取和原位测试,在进行着两点勘探时,勘探孔不应低于总数的一半。为了经济一些,可以在对勘探孔的布置时,将取土样孔的数量控制在总数的1/3。这样相对而言更经济,而且布置较为合理。

(2)相关的规范明确规定:在对具体的漏洞进行勘探点的布置时,应注意满足地基的均匀性,而且最少不应少于四个,当然,对不同的建筑情况可以按情况而定,如密集的高层就应适当的减少,在减少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每栋楼最少有一个勘探点。

1.3勘探深度

在对勘探点的布置时,数量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要忽视勘探点的深度,当地基是由桩基础时,有很多设备在进行深度的探入时会出现阻碍,达不到预期的深度,这也就产生了桩长超过了勘探孔的深度。控制孔的深度要控制在6-10d,一般孔则是3-5d,但不能低于3m,大直径桩不能低于5m。

1.4实验项目

根据岩土的性质不同,所需要的试验方法也是不同的。通常岩土的是有标准的方法的,但方法只适用于一般的岩土,如果岩土的条件不同,那么进行试验时所考虑的问题也就不同,进行试验的方法更是因情况而定,进行不同的实验,并注意实验的差别。进行不同的实验不代表要盲目地进行,有的工程师以为实验的项目越多越全,那么结果也就越精确,其实则不然,这样只会使经济与设计方面产生极大的浪费,所以在对岩土进行试验时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从而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实验。

2.现场实施

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多数在户外,这就要求勘查工程师做到眼、手、笔、心同时进行。眼观就是要工程师在户外进行勘探时,观察地质资料与环境信息等;手就是指勘测工程师对岩土的勘探应用手去接触,仔细观察;笔,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勘探工程师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记录并保存;心,则是需要勘探人员对工作的细心,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在现场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底层的厚度比较小,所以要对土间距进行调整;(2)在抗震设防区,土层与砂层应进行液化分别,加强其牢固性;(3)勘探孔的深度应按地质的特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备日后出现问题;(4)在对桩基进行勘探时,当最近的两个勘探点揭露的桩端持力层坡度应大于10%;(5)在钻探观测的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回填,特别是在岸边的工程更应注意,及时检查回填的是否密实,避免河水倒灌;(6)对岩石进行取样调查时应注意按三块一组,在对单孔取样时应注意上、中、下三个层次,工程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对岩层进行不同深度的取样;(7)在对多层地下水采取样本的时候,应注意分层取样,避免水和土的混合样本,那样会极大地影响对沿途勘探的研究;(8)当遇到地下水的时候,应首先测出地下水的水位,之后使水进行一段时间的沉淀,再次对其进行测量。

3.勘察报告的编写

勘察报告是通过户外勘察所收集的资料对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

3.1资料的收集

当勘察现场的户外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开始注重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工作,当然包括以上的各个方面实验的成果,并将其作为第一手资料,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做铺垫。

3.2报告的编写

岩土工程勘测的报告主要有文字、图件以及附件等三个部分组成。

文字部分主要包括对工程的简述、进行勘探时使用的方法、勘探地点的地质情况、地下水含量、地震效果等方面,在写报告时应注意。(1)在报告中要明确的写出勘察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的分类,同时要结合设计要求。(2)地基的基础设计等级应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后再提出。(3)报告中应对工程所需要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进行明确说明。(4)勘探工程师对所勘探建筑方面的相关信息应给予关注。(5)对地形与地貌的特征应进行简要的描述,同时也要将场地的构造与特征在报告中体现出来。(6)砂土于粉土是有所不同的,勘探人员应注意划分。(7)场地的地下水的类型、分布规律、受影响的因素以及排水系统应明确。

图件主要包括地形的平面图、剖面图以及进行勘探的结果表等等;如场地中的沟与塘等应以平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附件的部分现场原位测试以及物探报告。如现场的电阻力测试以及地脉动测试等等,均应在报告中有所显示。

4.结语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控制处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应对质量监理机制以及责任机制进行管理,使其对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更加规范化,本文对岩土工程的质量控制的药店进行分析,希望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可以共勉。

【参考文献】

[1]秦兆虎,张先余,江根耀.工程勘察和地质勘察市场恶性竞争的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04).

土场考察报告篇9

关键词:海工工程 土石合理划分

引 言

合理划分海工工程中土石分界标准,有利于报价人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报价,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减少合同争议,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某核电厂重件码头工程施工合同中因航道及取水明渠段土石方比例引起较大争议,笔者介绍了存在争议的焦点问题,重点分析了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与根源所在,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土石合理科学划分的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与不足。

1 问题的提出

在某核电厂重件码头工程的航道及明渠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反映,开挖后的实际地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存在较大出入,对合同中有关土石划分提出质疑,要求重新核算水下岩石开挖量,否则现场施工无法继续进行。

2 背景

某核电厂重件码头工程在招标过程中,因航道及明渠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尚未完成,故参考重件码头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层岩性,暂定估算土石方量,采用单价模式报价,其中土方量(淤泥水下开挖)暂定量Xm3,中标人合同单价X元/ m3 (运距40海里以内);石方量(岩石水下开挖)暂定量Xm3,中标人合同单价X+120元/ m3(运距40海里以内)。

在航道及明渠开挖开始后,施工单位发现图纸中某段用8 m3抓斗(斗重约40t)平均只能挖到约-3.5m(明渠设计底标高为-7.0m),-3.5m以下采用抓斗基本已无法施工,必需采用爆破。为了确定上述情况是否属实,甲方连同监理人员到现场进行了实地验证:即在该段范围内随机选取了7个点进行开挖,直到抓斗抓不动为止,最后测定各点开挖后的底标高并进行记录。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域内-3.5m(平均值)以下部分用现场挖泥船已无法开挖。而根据勘察报告,该区域-3.5m~-7.0m深度范围内基本为土。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开挖情况,对勘察报告以及合同工程量清单中的水下岩石开挖量提出了质疑,并要求重新确定水下岩石开挖量?[1]???????。

3 问题焦点

3.1 现场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土石划分严重不符合。施工单位提出部分地区开挖到-3.5m时已无法开挖,需采用爆破方法施工,而勘察报告中-3.5m以下为土方,与实际情况不符。

3.2 合同中有关土石描述不清楚,应重新建立划分标准。施工单位提出合同中关于土和石的划分标准界限不清楚,采用爆破施工方法的地质体应按照石方量计算,而采用抓斗船开挖的地质体应按照土方量计算。

4 问题分析与探讨

4.1 关于施工单位提出现场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中土石划分不符问题。根据《港口工程地质勘察勘察规范》(JTJ240-97)关于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勘探线、勘探点建议,海港中航道区岩基勘探点间距为50-100m,土基为200-500m[2](见表1),而实际的勘察报告中平均勘探点间距为300m[3],可见航道下若真为岩基,那勘探间距确实较远,出现较大的岩石量原因可能有如下两个:一是勘察报告钻孔柱状图本身就不准确;二是土石方划分存在问题,导致施工单位承担风险过大,难以承受。

4.2 关于合同中有关土石描述不清楚,应重新建立划分标准的问题。是不是合同中关于土石方描述比较笼统不甚清晰?合同中土石划分有如下描述:土/挖泥弃运(运距40海里):无论地质报告中以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细砂、中粗砂、全风化、强风化、开山石与淤泥混合层等何种名称分类鉴别并标示,在本工程范围内统称为挖泥弃运;石/岩石水下开挖(运距40海里)则无明确描述。其实只要对岩土专业有一定了解的人就可以看出,合同中关于什么是“土”什么是“岩”的约定是非常清晰的,通俗一点讲就是无论是无粘性土、粘性土还是全风化、强风化的基岩(无论何种岩性)都属于“土”范畴,而中风化与微风化的基岩(无论何种岩性)则属于“石” 范畴。所以不存在施工单位所说的土石划分不清楚的问题。根据勘察报告,重件码头与航道段主要地层岩性有:粉砂岩组、泥质粉砂岩岩组、泥、页岩岩组(主要为页岩),各岩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

5 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

5.1 是否应补充勘察细化土石划分界面?

对于施工单位提出的质疑,经三方见证确实存在原为土基而实际为岩基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在航道、明渠中平均布孔间距300m,未满足《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和《港口工程地质勘察勘察规范》(JTJ240-97)岩基海港中航道区勘探点间距为50-100m[2] 的要求,很难依据现有的勘察报告对地质情况进行判别并计算岩石开挖量。根据《港口工程地质勘察勘察规范》(JTJ240-97)中5.4条规定,如遇到施工中出现其他地质问题,需作进一步的勘察、检验时应进行施工期中的勘察[2]。显然采用补勘的办法确定土石分界面不失为一种化解分歧的有效方案,但补勘必须以合同中划分标准为前提,否则补勘将没有意义。另外补勘工作易亦由勘察单位根据专业知识与技术明确划分不同岩性,不同风化程度的岩层界面,同时给出符合规范的判断标准,特别是对于较硬岩的强风化与中风化划分指标。

5.2 从合理性与合法性角度,未来关于土石划分标准是否应该仍然按照现有合同中划分标准?如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划分,又当按照什么原则划分呢?

现有合同中关于土石“一刀切”的划分标准显然存在不专业不合理之处,前面已叙述,此处不在熬述。笔者认为重点应按照如下原则划分:

(1)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招标阶段,采购小组技术组成员应对现场地质情况有初步判断,对地层岩性与风化情况应该有所了解,采购小组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与施工方案合理确定单价,而不是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原则。

(2)技术指标相统一的原则。本案例不合理之处在于无论是硬质岩还是软质岩均以强风化与中风化作为土石分界面,但实际情况是同类分化程度下硬质岩风化后仍然比较硬,如表2所示,全风化粉砂岩强度几乎与强风化页岩相当,故无论是何种岩性风化程度如何,与施工方法结合起来应建立统一的技术指标,如标准灌入捶击数等。

(3)遵照技术规范与定额的原则。从施工技术的角度来说,定额是报价的基础参考资料,定额中的相关规定是考虑了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各方面因素后,得出的一个综合性结论。因此,以定额中的规定作为判定标准比较合理。海工项目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320-96)[5]与《沿海港口水工建筑工程定额》[6]中关于土石的划分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单价不失为一种科学合理的办法。

6 结论

(1)对于已签订的合同,原则上应首先遵循合法性问题,以合同为依据,细化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妥善解决争议。

(2)对于未来的海工招标项目,亦建立“科学、合理、合法”的土石划分标准,根据地层实际岩性特征,结合施工方法,遵循定额与规范标准,建立合理的划分标准与综合单价。

参 考 文 献

[1] 《关于航道、明渠开挖工程量问题的汇报》,防城港项目部土建施工队、现场设计代表队、现场合同采购办公室,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OA系统。

[2]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勘察规范》(JTJ240-97),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1月1日起实施。

[3] 《某核电厂海工工程(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查阶段)》,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3月。

[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3月1日起实施。

土场考察报告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岩土勘察;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水平也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完全可以承担各类大型复杂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但相较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在施工设备以及行业规范制度方面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在岩土勘察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必须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在严格遵守现行各项规范和制度的同时,完善和优化我们的规范制度,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常见问题出现的几率,提高工程的勘察质量。

1、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1.1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概述

我国建筑工程早已开始岩土工程勘察,就是通过多种手段对难以直接检查、观察的地面以及地面以下地质体进行相应的工程勘察,为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岩土参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场地条件以及岩土体各向异性以及非均质的受力特点等各类不同的问题,不断发展施工方法和勘察设计,采取不同措施。一份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要能正确反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参数要真实准确,同时还要对施工条件、工程设计进行分析评价和结论建议,从而更好的为建筑工程服务。

1.2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也得到了相应的上升和重视,岩土工程作为占总工期以及工程造价的30%以上的工程环节,对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行业规范和制度的日趋完善,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因此,任何项目施工前,必须认真进行地质勘察设计,保障工程质量。目前,很多单位由于怕花费资金,地质勘察缺乏重视力度,不从实际出发,随意估算,盲目照搬别人的勘察资料和设计,从而造成了很多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建筑倒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3岩土勘察工程的意义

岩土勘察工程是设计方案比选阶段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项目建设阶段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活动都有不同地质条件的要求,建设过程中都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不同的地质条件又决定了项目的规模及结构,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的效应。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就是要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

2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常出现的问题

2.1对岩土勘察的依据不充分。

在相关岩土勘察规范中规定了在对场地进行岩土的勘察时,需要我们搜集周边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了解拟建建筑物的性质、规模以及结构特点等等,布置有针对性的勘察方案及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探。譬如深圳地铁11号线项目,线路全长约51公里,分别经过台地、滨海滩涂、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结构不同,同时地铁结构有穿行地下的隧道,也有跨海跨路的高架设计。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结构设计,就要求我们必须详细了解项目情况,严格按照规范因地制宜的编制勘察大纲,而不是以“一刀切”的形式,盲目统一,最终导致报告和实际的情况不相符,或者造成投资浪费,对工程的建设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2.2资料的质量不过关。

在工程施工之前会对整个的工程进行设计,而设计的基础就是一份详细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于资料的整理来说,这是整个的岩土勘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我以深圳地铁11号线详细勘察阶段我们对松岗车辆段进行的水质分析工作为例,说明一下我们在资料整理时对异常值的理解。

异常值,顾名思义就是不正常的数据,超出了一定的范围或者不符合一定的逻辑趋势。我们在对车辆段采取的29组水质进行试验后,发现2组水质试验结果异常。异常值的出现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水样在采取过程中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包括取样方法和采水容器,或者试验过程中受到污染,导致试验结果异常;再一种就是试验数据是真实可靠的,那么就说明该区域地下水水质发生突变,而这种突变往往与一些不良的地质条件相生相伴。那么是简单的将异常值进行删除呢?还是根据这两个数据顺藤摸瓜,究其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在该区域采取了更多的水样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取样方式,不同的取样容器,并送往不同的试验室进行化验对比,最终证明场地在该处地下水水质发生变化,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进行防腐,避免了一次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个实例就说明我们的资料整理工作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取舍之间往往结论相差很大。要求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对岩土的参数概念要加强理解,如果岩土参数取值大小对安全的利弊含糊不清,对设计的合理性及施工的指导性不加考虑,随意取舍并胡乱分析评价,这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行为。

2.3勘察报告并没有实事求是的反映出实际的场地地质情况。

深圳地铁11号线大里程段多穿越现状道路,淤泥分布较多,正常情况下,在淤泥分布区修建道路多会进行软基处理,而软基处理方法中有一种处理方式对于隧道盾构机的施工是致命的,那就是水泥搅拌桩。而现状道路有没有采用水泥搅拌桩,如果采用它的范围又有多大,就需要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收集相关资料,根据实际场地的地质勘察之后得出结论,更好的为设计提供措施建议及更好的指导施工。近几年来,有些勘察报告并没有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编制,没有针对性的分析,不仅对于设计和施工没有真正的帮助,有时可能会造成大的安全事故。

3、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1 勘察单位为追求效益,不重视岩土勘察的重要性和准确性

目前市场竞争十分的激烈,一些岩土勘察单位为了获取勘察任务,互相压价,同时还要同意业主无理地压缩工期,为了节约时间,就从粗糙勘察工作以及随意选择勘察手段和不合理布置勘察工作量进行着手,这种不规范的行为就导致岩土勘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3.2.勘察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

在部分勘察单位里,现场作业工作并不是由专业人员来承担的。这些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也没有对规范标准等强制性条文进行学习,他们实质水平并没有达到可以从事该行业的工作,这样就致使工作过程中出现大量不规范的行为。同时,匮乏的专业知识,也导致后期资料整理,报告编写过程中错漏百出,工程评价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这些也是勘察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3.3 勘察工程队伍的管理疏漏

管理方面的疏漏也是影响勘察结果的原因,现在一些勘察队伍仍然属于“游击队”,人员流动性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劳务体系,对他们的管理约束性相对较差。同时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等认识度不够,贯彻实施难度较大。

4、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优化措施

4.1确立勘察依据

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过程中,首先我们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勘察纲要,保障岩土勘察各项工作纲领性文件顺利完成,加强岩土勘察市场监督和管理,推行相应的岩土工程监理体系,完善勘探合同以及勘察纲要的管理与审查。从根本上杜绝盲目勘察以及越级勘察,提高勘察报告审查力度,统一审查勘察报告工作量、资料数据分析、结论建议以及勘探质量;对于建筑工程基础选型论证、施工建议内容以及场地稳定性评价进行重点把关,保障建筑工程勘探市场健康发展。

其次,必须根据场地地层以及工程地质性质,例如:当发育断层时,钻探深度必须钻穿断层破碎带,进入其下的稳定地层。同时,根据地层揭露的不良地质情况,考虑是否适当加密钻孔间距,以查明其分布范围及地质特性。钻探编录过程中要按照岩土层的状态、颜色、湿度、岩心采取率以及钻进难易程度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野外地层,给室内资料整理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对于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必须集中人员,加强协作,在钻探初期尽早统一编录形式,杜绝各行其是,引起野外资料定性、分层、描述难统一的状况,方便后期资料整理。

4.2完善整理编录资料,优化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

在编录整理资料时,必须由现场技术人员对原始编录资料、现场测试、室内化验结果以及现场拍照逐一对比,认真查明原因和矛盾,保障资料准确无误。根据勘察技术要求以及各类规范,整理资料,编写勘察报告;根据不同的岩土特征以及拟建项目的不同结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场地稳定性评价、地基变形评价、场地地下水评价以及地基承载力评价,让地基变形和地基承载力相辅相成,通过综合评价和考虑,完成一份合格优质,对工程设计施工指导性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在传统工程钻探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工程物探、地质雷达等多种勘察方式,针对不同的勘探手段、勘探装备以及取样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勘察方法的适宜性和优缺点,更为全面、立体的反映勘察场地地质体界面、形态、物理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勘探精密度。

5、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作为工程建设安全、高效的重要保障,服务于设计,指导于施工,勘察工作准确性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因此,在实际勘察中,必须不断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勘察技术手段、仪器以及设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解决勘察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和建筑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沈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与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