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12 07:24:05

应急工作要点

应急工作要点篇1

一、切实加强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

(一)加强值班制度建设。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值班工作,增强值守工作力度,强化值守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坚持24小时值守制度。加大对值班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督促解决值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全县值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完善重要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重要信息报告制度,规范信息报告的主体、内容、时限和格式,提高信息报告实效和质量。拓宽重要信息报告渠道,探索建立紧急情况下的信息直报制度、重大突发事件实时报告制度。

(三)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信息报送考核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分析各级、各部门值班和重要信息报告情况,对工作开展好的予以表扬;对迟报、漏报、瞒报重要信息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追究责任。

(四)加强联系沟通协作。加强与市政府应急办(总值班室)、周边县(市、区)政府应急办及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扩宽应急联动范围。加强与县综治办、公安、民政、交通运输、卫生、安监、气象等部门以及武警、公安消防的联系沟通,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协同处置能力。加强与各乡镇(街道)的联系沟通,确保各类信息报告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建立重要信息规范上报机制,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二、进一步加强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不断完善全县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

(一)加强部门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逐级落实应急管理责任。

(二)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各乡镇(街道)要继续完善将应急管理机构做实做强,调整充实应急办专(兼)职工作人员,明确分管领导,明确其职责和任务,做到有机构、有牌子、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装备。要督促和指导社区(村)、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务必建立完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信息报告员,明确职责,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常态化。做到突发事件时有人指挥、有人处置。

三、着力推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一)按照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要求,县应急办要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衔接,积极做好县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建设在上半年顺利完成投入使用,并与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整合。

(二)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对全县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各类应急救援物资、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资源进行统计梳理,推进全县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

四、着力提升应急防范应对能力

(一)健全预案体系。针对人员变动和突发事件应对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组织实施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切实提高预案的及时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各乡镇(街道)要实施乡级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要深入指导学校、社区、行政村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与修订工作。各村委会、居委会的应急预案要在属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急办进行备案;各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要分别在属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二)强化预案演练。各乡镇(街道)和县级有关部门要按照“注重实效,厉行节约”原则,在年内至少要有针对性地开展1-2次综合性应急演练;县应急办适时协调组织一次应急综合演练;不断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三)加强危险源隐患排查。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对全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的调查、登记及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并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五、深入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成立县应急救援大队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强一线救援力量,加强先进应急救援装备器材的配备。

(二)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乡镇(街道)、企事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优势,着力提高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年,各乡镇(街道)要组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兼职应急队伍。

(三)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志愿者信息库。

(四)加强应急专家组队伍建设。依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专家,年内完成应急管理专家组的组建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组队伍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应急决策和应急处置的科学性。

六、着力强化应急管理队伍自身建设

(一)加强应急管理队伍自身建设。推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人员,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各级应急管理人员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熟知工作流程,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实现应急管理、值班工作零差错。

(二)加快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步伐。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继续完善基层应急示范点建设任务,要在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四进”(即: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五有”(即:有应急预案、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队伍、有物资保障、有科普宣教)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年,每个乡镇要确定一个村(居)、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一所医院作为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重点,并将创建基层示范点名单报县应急办备案。

七、深化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

(一)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5.12防灾减灾日”、“11.9全国消防日”等内容的科普宣教工作,针对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针对性的应急避险常识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二)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推动全县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联合相关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及以干代训工作。

应急工作要点篇2

一、着力抓好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督促各乡(镇、场、街道)进一步加快社区、村庄、学校、企业等基层应急预案编制。由各乡(镇、场、街道)负责对没有完成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单位进一步督办、指导,并要求限期完成。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按照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开展应急预案评估和落实情况检查工作。

二、着力抓好市应急平台建设

按照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求,统筹规划和推进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市应急办对我市应急平台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认真做好应急平台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应急机构、防护目标、危险源等应急管理基础信息收集管理工作,并适时更新补充,建立健全全市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管理资源信息体系。

三、着力抓好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市应急管理专家组,健全全市应急管理专家信息库,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救援、救治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机制;继续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大力推进非专业应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兼职应急队伍。推动应急演练工作。借鉴“应急”省综合应急演练的成功经验,突出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技能,加强对各乡(镇、场、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急演练的指导和规范。着力抓好《“十一五”期间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贯彻落实。重点推进应急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督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基础工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工程,环境安全监控体系工程,突发事件气象应急响应工程,人防指挥中心及信息化工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推进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四、着力抓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研判等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提高全市各单位值班系统值守应急能力,逐步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评机制,抓紧出台《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办法(试行)》,并修订整合有关制度和规定。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及时向市政府领导报告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密切跟踪了解突发事件动态和处置情况,当好耳目。针对市政府领导关心的重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舆情汇集分析和综合研判,强化风险评估,及时提出防范应对工作的措施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当好参谋。积极协助市政府领导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当好助手。

五、着力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督促各乡(镇、场、街道)、市19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有关部门、单位继续组织力量认真做好风险隐患的普查工作,强化分级分类风险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督促各企、事业单位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经常排查隐患,及时整改,全面落实安全防范和整改措施。督促各乡(镇、场、街道)、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本地、本系统特别是重要单位和部位、高危行业和企业、事故多发领域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深化专项整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着力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实施

继续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实施,组织对各地和有关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加强与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联系,做好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等的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应急意识以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

应急工作要点篇3

(一)适时召开全省卫生应急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做好卫生应急工作的紧迫性,不断开创卫生应急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与编委和财政部门联系,争取机构编制部门的支持,力争出台卫生应急机构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进卫生应急机构建设。

(三)加强与各地卫生应急机构的信息和工作交流,指导各地开展应急工作,对全省应急工作进行一次专题调研。

(四)开展全省疾控、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调查,制定全省卫生应急“*”规划。

(五)省疾控中心、省第二人民医院、省卫生监督所、省职业病防治院等卫生应急业务单位和各市卫生局要切实推进卫生应急机构建设步伐,力争在上半年前完成卫生应急机构组建工作,确保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二、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工作的科学性

(一)不断完善各种卫生应急预案,健全部门预案、地方预案、疾病预案、单项预案的体系。

(二)组织全省卫生人员观看省鼠疫演练录像,认真总结省鼠疫演练经验,继续推广小规模的卫生应急暗访、演练。

(三)省疾控中心、省第二人民医院、省卫生监督所、省职业病防治院等厅直单位分别组织开展一次专业性较强的应急演练。各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

三、加强人财物储备,提高卫生应急水平

(一)充实应急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完善应急队伍专业和技术结构,组织卫生应急专家委员会活动,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二)强化应急队伍技术培训,积极配合推进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组织编写卫生应急培训教材,举办卫生应急系列培训。

(三)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建立起快速、有效、齐全的卫生应急物资保障机制。

(四)组织开展全省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评估,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五)重点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验室网络和现场处理能力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检测和现场处理能力。

四、组建卫生应急监测系统,提高预警预测能力

(一)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时、准确。对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进行抽查。

(二)加强媒体信息监测工作,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能力。

(三)针对各个时期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点,及时组织召开重大传染病疫情分析、评估和预测会议,部署各项防控措施。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一)加强与农业、林业、工商、检验检疫、交通等部门的合作,及时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

(二)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当时候组织国内外应急管理考察。

(三)不断推进与港澳地区交流与合作,力争今年出台《粤港澳三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合作协议》。

(四)切实加强泛珠三角卫生应急交流机制建设,协调有序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六、加强卫生应急宣教,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与各大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预警信息和灾难发生实情,避免和减少社会上的猜测和不良传闻,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强与教育机构沟通,争取在学校中增加有关应急处置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承受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通过小册子、互联网、新闻媒介,向公众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增强全社会的危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省疾控中心要逐步建立起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各市也要结合实际做好卫生应急知识宣教工作。

七、未雨绸缪,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一)切实做好非典、鼠疫、人禽流感、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准备。加强监测,及时发现苗头,及早控制处理,防止事件扩散。

(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动物及其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加强对动物密切接触人群的监测,尽可能切断动物传染病向人间传播。

应急工作要点篇4

一、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对应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组建专职或兼职的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本辖区内应急管理工作。

二、完善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

按照安监总局17号令、川安监〔2011〕368号文件和绵安监〔2011〕191号文件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预案编制、修订和备案工作。预案编制要严格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进行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者要相互衔接,形成预案体系。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规定要求,邀请安全生产专家或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科研及技术的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评审报告并附有参与评审的专家名单。

中央、省属驻绵分支企业及市属重点企业和在的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在市安监局备案;由市住建局颁发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安监局备案。其他企业在所在地安监局备案。实行安全许可的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应达100%。且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

三、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全县每年确定一个行业举办1次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演练,高危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应进行评估,以检验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各乡镇辖区内企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装备,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出现突发事件时及时有效进行处置。

五、大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

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结合“六五”普法、“宣传月”、“防震减灾日”等活动,通过电视、网络、传媒等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应急知识进企业、进乡村、进街道,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应急工作要点篇5

一、进一步提升值班和信息报告水平

1.牢固树立值班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始终把值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值班工作中存在的值班力量不足、制度落实不严、信息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构建职责明确、定位清晰、运转高效的值班工作体系。

2.督促各级、各类值班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清晰工作流程,配齐必要设备,改善值班条件。加强对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对政府系统值班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4.严格规范值班信息报告标准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信息报告员制度,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筛选审核、分析研判和趋势预测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把握能力,及时提出防范应对措施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二、进一步提升应急防范处置能力

5.修订完善《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督促完成全县县级应急预案的修订计划,抓好预案修订、审核、备案等各项工作落实,强化对县级专项和部门预案修订的指导,提高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全面总结2011年度全县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2012年县级预案演练计划,并督促抓好落实。

6.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县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机制。

7.在2011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健全完善风险隐患、物资装备及应急救援队伍信息数据档案,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提高应急防范能力。

8.做好应急专家组协调服务工作,调整充实应急专家组成员,适时召开专家组成员会议,定期组织专家组开展应急管理调研,充分发挥专家组成员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应急平台建设

9.加快推进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根据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尽快启动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分布实施的原则,督促指导各乡镇(办)、县直有关部门加快应急平台建设。

10.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对全县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资源进行统计梳理,建立应急平台数据库。

四、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1.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集中轮训或业务培训,年内举办全县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班,培训邀请高层次应急管理专家授课讲座,覆盖到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

12.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外应急管理交流培训活动。

五、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应急工作要点篇6

一、提高政治站位,对标对表中央、省、市、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

1.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委班子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事业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等。(责任单位:局党委牵头落实,乡镇应急管理所和局机关各股室落实,下同)

2.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按照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的要求,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促进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核心,通过主题征文、演讲和总结、表彰等多种形式,培育、塑造应急文化。(责任单位:办公室、各党支部牵头落实)

3.深入开展廉洁建设。在《县自然灾害资金救助管理办法》项目的基础之上,紧密结合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以廉洁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加大廉洁项目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问题。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健全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落实政治谈话等政治监督制度,严格权力监督和纪律约束。(责任单位:办公室、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牵头落实)

4.全面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精心组织编制应急体系“十四五”目标规划,对综合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化、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管理装备、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组建县森林消防大队,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加快转型升级,以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为抓手,在全系统深化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做到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胜仗。(责任单位:各业务股室牵头落实)

二、坚持改革引领,完善应急体制机制

5.全面压实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责任。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国家应急部、省应急厅、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要求,围绕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研究和实施应急管理部门管理体制、行政执法以及综合考核、推动落实的政策和具体举措。运用应急管理综合考核、事故调查处理落实情况评估等手段,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消防管理、防汛责任。进一步加强乡镇应急管理所规范化建设,提升应急救援中队实战能力。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应急管理网络,做好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全面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责任,细化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安全专业委员会作用,推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新风险新业态监管,严格事中监管和事后追责。持续强化“五个一”“十个一次”等活动、落实“一报告、双签字”制度、深化“双千示范”工程,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单位:各业务股室负责落实)

6.全面理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责任。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推动落实党委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理顺涉灾部门“防”“救”责任,压实重点工程、重要设施和关键区域的主体责任。按照常态化减灾与非常态化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对标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和省应急指挥部建设,推动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地质灾害救援等指挥部职能整合,组建本级应急指挥部,强化统筹协调,理顺各类事故灾害救援指挥机制。(责任单位: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7.提升应急体系能力建设。抓好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按照大应急的要求,完善视频会议系统、在线监测系统、资源共享系统、单兵执法系统、汛旱信息系统、森防监测系统,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应急。实现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权威高效的综合应急指挥体系,汇聚各方数据资源,形成全县“一张网”,打造专业化指挥员和专家队伍,实现科学精准指挥。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我县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健全基层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立县内外跨区域抢险救援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响应能力。开展地震监测、分析预报和地震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全县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宏观异常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网、防震减灾助理员)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加强地震安全评价监管,认真落实《2021年度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监督检查计划》。推动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标准地”出让的重要内容,推进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责任单位: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三、强化底线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8.严格高危项目安全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有毒气体、爆炸危险性化学品涉及硝化等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对危化品、烟花爆竹、煤矿、非煤矿山等高危企业严格安全准入和行政许可审查。把牢设计、人员、设备等硬要求,严防已淘汰高风险产能向我县转移。持续推动落后产能和工艺淘汰退出,继续推进重点地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取缔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生产能力落后的小矿山、小化工和烟花爆竹企业,停用尾矿库早闭库、早销号。(责任单位:矿山安全监管股、危险物品监管股、工贸行业监管股负责落实)

9.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全面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一图、一牌、三清单”和风险公告制度,制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和排查导则,强化监管信息系统应用,实现闭环管理。发挥各级安委办统筹协调职能,推进三年行动集中攻坚阶段任务,重点行业领域制定专门攻坚计划。适时组织中期评估,坚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在全县开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回头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清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高危行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双千示范”工程建设、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公共安全文化建设等“十大攻坚战”,以重点攻坚带动整体提升,推进三年行动走深走实。突出危化品、煤矿、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工贸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深入实施危化品领域本质安全提升,落实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一园一案”“一企一策”。狠抓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和水害治理,杜绝“五假五超三瞒三不”等非法违法行为。认真落实烟花爆竹“弱小散”三年退出计划,2021年必须实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总数控制在14家以内,严厉打击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转包分包、多股东各自组织生产、“三超一改”等行为。开展非煤矿山安全距离、规范开采、许可时限、超限超载、持证作业等专项检查。深化、涉爆粉尘、有限空间等重点事项执法检查,加强工贸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指导帮扶。统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市运行、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其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及时组织部署针对性的督导检查。(责任单位:矿山安全监管股、危险物品监管股、工贸行业监管股负责落实)

10.严格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推进分级分类精准化监管执法,加强规范化建设,推动有关部门将涉及安全生产权力事项列入部门清单,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合理划分市、县两级执法管辖权限,落实乡镇行使部分安全监管执法权要求,健全部门横向和上下级联合执法机制,探索基层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衔接机制,避免多层级重复执法和执法缺位。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运用监管执法信息平台、数据库和系统终端等手段,提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紧盯节假日和关键敏感期等重点时段,采取专项巡查、综合督导、明查暗访、约谈督办、联合惩戒、关停处罚、通报曝光等形式,严惩非法和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在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检查、其他行业领域“双随机”抽查基础上,指导服务重点地区和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整治、早消除。(责任单位:矿山安全监管股、危险物品监管股、工贸行业监管股负责落实)

四、加强统筹协同,提升灾害防治水平

11.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发挥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作用,加快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和应急管理系统“十项配套工程”,着力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抓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实施,摸清我县灾害风险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谋划灾害综合风险数据库建设。加快防灾减灾避险转移安置项目研究,充分运用山洪地质灾害调查、洪水风险图等现有成果,整合重点行业、重要设施、重大隐患等调查数据,构建精准避险转移安置“一张图”。发挥县减灾委统筹协调职能,健全动态联合会商机制,加强与涉灾部门密切联系,定期编制风险分析报告,及时灾害预警信息,强化低温冰冻、风雹、洪旱、地震、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各类灾害防范应对措施。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积极会同水利、林业、公安、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救援、抗震救灾等任务分工和协同机制,确保防灾减灾救灾一体推进、无缝对接。统筹抓好各类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针对水库、堤防、泵站等重点水工程,及时组织全县防汛安全隐患大检查,深化森林火险隐患排查整治“十查十看”、野外违法违规用火专项治理等行动,配合开展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隐患等督查检查。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巩固“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补助标准,优化灾情统计指标,完善报送程序,提升灾情管理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强化灾后应急救助、冬春生活救助等政策措施,推进精细化管理、分类化救助,突出受灾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细化救助方案,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大因灾倒损房重建维修力度,保障受灾地区和群众生活生产秩序恢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责任单位: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五、突出靶向攻坚,提高应急救援效能

13.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全力支持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统筹县乡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打造拳头力量,提高综合救援能力。加强县乡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实体化、规范化、准军事化建设管理,大力推动“一专多能”转型升级,建设成地方应急救援骨干力量,加强完善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建设,并向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转型,落实基层应急救援机动力量。制定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规范管理训练竞赛、征用调动、奖励补助等政策和制度,规范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管理。(责任单位: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14.加快完善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应急救援队伍营房场所、训练场地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航空应急救援等建设,健全完善低空空管、区域联动等机制。按照“人装结合”原则,根据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专业优势和职能定位,配齐配强处置相应事故灾害的先进适用装备和网络通信设备。立足实战需要,加大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专项应急演练力度,实现县级全覆盖,适时开展跨区域应急救援演练。按照全县重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方案、应急预案和规划布局,健全基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按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2009)等文件规定,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库县级2000平方米,乡镇200平方米,村级12平方米的基本标准。探索实物、协议、生产能力、家庭等多元化储备体系。加快推动县级综合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实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和救灾等装备物资储备。发挥我县公路、铁路交通优势,构建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打造应急救援力量、物资、装备的快速输送系统。加快推进应急资源管理平台运用,及时录入完善相关数据信息,健全综合应急力量、物资、装备等资源快速调拨、调派机制。(责任单位: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六、提升科技支撑,推进智慧应急建设

15.持续深化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矿山智能化发展,推进工贸等行业领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重点危化品生产企业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紧急切断、自动化系统装备率和有效投用率达到100%,推动高危工艺生产装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依托“智慧应急”建设,结合智慧城市等项目,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监管执法、救援实战、社会动员等方面深度运用,突出急用先行,加快落实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年底前,接入危化品仓储企业仓库、堆场、停车场及危险货物运输等重要场所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涉液氨等重点危化企业监测监控数据,以及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责任单位:危险物品监管股、工贸行业监管股负责落实)

16.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应急指挥网络向乡镇全覆盖延伸,加快区域性航空指挥调度网络建设。实现自然灾害高发区、重点林区等区域窄带无线通信网覆盖。选择不少于4个高危行业企业进行“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融合应急管理部、省、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启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成现场执法终端设备全面配备。(责任单位: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政策法规宣传股负责落实)

17.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应急管理学会和专家资源库的技术优势,设立专家委员会和相关行业专家组,吸纳应急管理领域技术领军人才。推动建立符合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人才招录培养机制,落实骨干人才引进、干部进修深造、专业技术培训等政策制度。(责任单位:办公室负责落实)

七、树立系统思维,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应急工作要点篇7

一、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1.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着力健全完善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制订完善重点应急响应措施方案,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能力,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强化监督预警,加强卫生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2.积极参与健全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协同配合工信、发改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重要物资辖区产能布局,建立应急物资紧急采购、紧急征用和动员、调运、跨区域援助等机制。

3.加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分析评估肺炎疫情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成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修订、完善《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因机构调整及职能转变等原因导致内容需要变动的应急预案。各单位结合实际,及时更新、修订、完善现有的卫生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建立卫生应急预案动态更新机制,不断完善预案体系建设。

4.开展卫生应急协作机制建设。推进与邻县卫生应急合作,加强与军队、武警等相关部门应急力量间建立协作共建机制,共同提高应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加强卫生应急区域合作,建立区域联防联动机制,开展区域卫生应急联合培训、演练等活动,提高区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能力。

二、稳步提升卫生应急核心能力

5.规范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完善各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对辖内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和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公共卫生能力和应对准备进行评估研判,推进风险评估结果运用,不断提高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质量和成效。

6.加强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县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督促、指导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单位积极争取县级财政支持,参照省级印发的《县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完成卫生应急队伍基本装备“补短板”项目建设。指导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单位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有效提高各级卫生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7.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精细化管理。加强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县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各承建单位要将单位内性能好、可承担卫生应急救援任务的救护车辆统一加贴“县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应急标识。做好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年内组织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开展不少于2次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和不少于1次综合演练。对照《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管理考核评估指标》,强化队伍日常装备保养、训练管理,提高队伍卫生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8.开展医疗机构批量伤员收治演练。推进县总院卫生应急救援准备,研究制定批量伤员检伤分类、快速接收、分流等程序,结合县总院应急床位扩充能力任务,开展批量伤员紧急接收演练,检验医院床位应急扩充能力建设成效和应急准备工作情况。

三、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

9.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按照《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等要求,加强值班值守,强化信息整合,建立灵活高效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机制,有序有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加强与应急管理、农业农村、市场监督、教育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合作,健全联防联控运行机制,做好突发急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10.做好卫生应急信息报告工作。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执行各项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渠道畅通。

四、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反恐等工作

11.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指导辖内卫健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必管”规定,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加强安全风险防控,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和消防措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国家卫健委新颁发的《医疗机构消防安全九项规(2020年版)》学习宣传,确保消防安全。加强对委直属各单位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督导检查,建立安全管理台账,督促存在隐患问题单位加强隐患排除和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和消防管控长效机制,确保落到实处。

12.履行好部门反恐怖防范职责。县内各医疗卫生单位落实《省医疗机构反恐怖防范标准》和《省生物行业反恐怖防范暂行标准》,加强反恐怖防范工作督导检查,强化县级院前急救反恐最小作战单元的应急备勤、日常训练和综合演练,各医疗卫生单位参照市级院前急救反恐最小作战单元模式建设,做好卫健系统反恐怖防范与应对准备工作。

五、统筹做好其他卫生应急工作

应急工作要点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为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扎实推动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任务,狠抓政策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责任,着力做好扶贫工作,确保完成应急局脱贫攻坚任务。

二、帮扶工作

2020年,继续扎实开展赤松镇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抓基层、促党建;排民忧、解民困;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精准发力,继续发展“以奖代补”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已脱贫对象的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由局一把手为组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履行分管责任,全体机关干部落实一对一包保贫困户责任,负责宣传、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帮扶责任精准到户到人,使每个帮扶责任人身上有担子、心里有压力、手里有办法、措施有实招。驻村第一书记为扶贫工作直接责任人,组织协调局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开展,督促干部落实帮扶贫困户脱贫工作。

(二)精准措施因户施策

以精准施策为重点,全面做好村的扶贫工作。根据村经济发展实际,落实扶贫帮困、脱贫致富的基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采取以户为主、因户施策、造血为主、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的帮扶方式,切实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支持鼓励村依托资源优势,结合相关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一是突出扶贫效应,瞄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施策,制定差别化扶贫政策,集中各类资金和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向贫困人口产业发展集中,努力解决好制约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的关键因素,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扶贫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调动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积极性,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自主选择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三是发展扶贫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扶持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科学客观分析资源承载能力和市场发展空间,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立足市场需求,突出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完善重点群体帮扶措施

村共有贫困户45户83人,其中自然减员8人,清退7人,剩余41户68人,截止2019年底整村脱贫。2020年将重点加强3类人群的帮扶工作:一是异地搬迁户;二是仔细排查,确定非贫边缘户;三是脱贫监测户,针对实际情况,确定一对一帮扶计划,防止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通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包保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了脱贫,但还有一部分农户处于贫困临界线边缘,并且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产生了新的不平衡,一定程度影响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更好的解决贫困脱贫监测户、易地搬迁户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工作,通过两项措施,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一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联合村委会,组织力量摸清重点群体数量和基本情况,参照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研究重点群体的分类和适用的扶持政策,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准确掌握重点群体每户的实际情况,采取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同的产业扶持政策,合理安排资金,实现精准帮扶。

(四)抓党建促脱贫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在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中,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配合两委班子、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坚决以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为旗帜,让理论化作实践。每月的党员活动日,带领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四个意识”。二是强化党员引领、发挥示范效应,夯实村级经济发展。针对贫困户自身贫困因素和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弱势,要创新扶贫模式,加强培育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着力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实行多渠道扶贫,逐步建立起贫困户脱贫的长效机制。

应急工作要点篇9

为促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提高,近期市安监局组织检查组对26家推荐示范点企业进行了现场抽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市区继续将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活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严格按照新标准要求,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推荐了市级以上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企业70个,其中省级26个、市级44个。

(一)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安监部门都将示范点创建作为主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新的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目标,明确时限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全力抓好建设工作。

(二)工作措施逐步强化。各级安监部门都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指导申报单位开展工作。一是督导申报单位加强应急设施建设,设立应急机构办公室、值班室、器材室、资料室、活动室、演练场地等应急设施,并做到职责、制度上墙;根据单位生产条件和危险源类型,购买并维护各种应急装备。二是指导申报各企业修订完善各项应急制度,建立相关台账,形成比较完善的应急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应急管理责任制,明确应急管理责任和任务;抓好应急管理工作任务落实,理顺关系,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三是督促企业加强科普宣教工作,建立员工培训档案,查找培训中的不足,提高应急培训的针对性;组织应急演练,并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影像资料及演练总结装订成册,建立演练档案。四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各县市区均结合辖区内行业特点,将工作开展扎实、应急体系健全、示范效应明显的企业树立为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

(三)创建标准更为严格。组织人员对新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加大应急管理示范点申报单位的指导力度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针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确保高标准推进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

二、主要问题

一是预案管理仍需强化。部分企业特别是一般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和评审工作不规范,具体表现在应急措施不具体、缺乏针对性,预案过期,评审专家与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等方面。

二是创建标准参差不齐。个别申报单位的硬件设施标准不高,主要表现在: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不能满足应急救援实际需要;部分器材缺乏维护保养,有损坏、过期或失效等现象;应急管理办公室未悬挂应急机构人员分工及职责图表;应急值班室未设置监控设施,未悬挂值班制度;应急活动室规模较小或者缺乏电教设施;应急器材库缺少出入库登记和装备维护保养记录等问题。

三是资料管理不够规范。部分企业未建立完善的联席会议制度或联席会议制度未涉及相邻、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未保存相关会议记录;未建立应急装备物资储备、补充制度;宣教培训及应急演练资料不完备,个别企业缺少培训总结及演练评估报告;应急档案资料比较杂乱,缺乏系统、规范的整理分类。

三、下步要求

各级安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指挥和科学调度,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进一步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要针对大部分企业应急预案已到修订期的实际,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规定做好示范点创建企业应急预案修订、评审、备案工作,加强指导和协调,增强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及相关部门预案的衔接性。同时,需要进行要素评审的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及中型以上的其他行业企业)要全部进行要素评审,参评人员要符合利益回避原则;对不需要要素评审的企业,要在进行桌面论证基础上,督导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形成演练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应急工作要点篇10

推进以乡镇、企业、学校、行政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工作,对于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速高效”应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推进应急预案纵深发展,加强基层应急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应急保障水平,提高群众危机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发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作用,现就建设县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因地制宜,统筹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通过在乡镇、企业、学校、行政村(社区)进行应急管理示范建设,逐步在全县各基层单位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县政府对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建设进行整体规划部署,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根据应急资源布局,在积极做好本乡镇、本部门应急管理示范建设的基础上,选择部分行政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加强监测预警、应急队伍、应急保障、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二)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县民政、公安、安监、气象、卫生、教育等部门部署于基层组织的应急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队伍磨合、装备物资统一调配,提高整体应急能力,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使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具有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

(三)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按事权合理划分建设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分级分步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项目建设。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实施政府导向,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参与应急建设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三、目标要求

到2011年底,在全县建设县级应急管理示范点达到20个,其中2009年建设5个,2010年建设7个,2011年建设8个,发挥示范建设在基层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到2012年,应急建设在全县基层单位全面铺开,以学校、企业、乡镇、行政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单位应急队伍组建率达到90%以上,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一定规模,促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一)组织机构健全。示范点要成立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办公场所,有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完善,办公设备到位,档案资料齐全,应急演练正常开展(每年组织演练不少于3次)。

(二)应急预案齐备。示范点风险隐患排查经常性开展,做到风险隐患整治措施、整治资金、整治内容、整治时限、整治责任五落实,基层单位风险隐患排查达到95%以上。针对地域、行业特点,制定各类应急预案,覆盖率达到90%以上。预案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急措施简明扼要、真正可用。

(三)应急队伍组建。示范点要整合基层警务、医务、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及志愿者队伍,组建综合性应急队伍,每支应急队伍人数不少于20人。结合应急预案,开展应急训练,应急队伍训练年度不少于3次10个工作日,训练要有训练内容,有训练目标,有图片、视频等档案资料。要通过训练提升应急队伍装备,提高应急综合能力。

(四)应急保障有效。示范点要有监测监控设施、应急救援设备;有明显的应急疏散标识和能够容纳1500人左右的应急避难场所;有不低于2000元的应急物资储备。

(五)科普宣教深入。示范点经常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群众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应急疏散路线清楚、风险隐患区域明确,预防和自救互救能力逐步提升,受教育面群众达到9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作。县*、民政、教育、安监、卫生、气象等部门要把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重点用于扶持县级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县应急办要发挥协调抓总职能作用,积极做好示范点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其中,由县民政部门牵头建设乡镇、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示范点;由县安监部门牵头建设企业应急管理示范点;由县教育部门牵头建设学校应急管理示范点。

(二)保障投入。建立应急示范点建设经费投入渠道。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可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先行用于支持示范点建设。对符合要求的县级示范点,县政府实行以奖代补,从县级应急管理专项经费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加强宣传。县应急办要适时组织基层单位参观、学习已建成的应急管理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县广播电视台、县政府电子政务中心要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基层应急示范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