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7:4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

篇1

我心中的英雄是杨靖宇将军,他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令人深感敬佩,也对他非常缅怀。

杨靖宇,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本名马尚德。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1940年初,他带领部队在吉林省蒙江县一带同日本侵略军战斗,遭到敌人的包围。在风雪弥漫的大森林里,杨靖宇带着仅剩的两个警卫员同敌人周旋了三天三夜。2月23日早晨,一大群敌人扑了过来,杨靖宇借着一棵大树作掩护,奋勇向敌人射击,独自一人和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交战20分钟后,有一颗子弹命中他的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拿着手枪应战。因此,日寇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他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下午,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他挺起高大的身躯,巍然屹立在大树旁,满怀深情的望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竭尽全力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英雄的呼声震撼着大地,在长白山巅,在祖国的万里长城久久回荡。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

杨靖宇壮烈牺牲后,日本侵略军根本无法理解,一个抗日联军将领在断粮几天后为什么能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战斗。于是,残忍的剖开了他的腹部,结果敌人惊呆了,展现在敌人眼前的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这也使日本人折服了,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杨靖宇是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卓越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情操高尚、无私无畏、高风亮节。他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对同志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榜样服人,不愧是中华民族之灵魂,共产党人之楷模。

读了这篇故事后,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难以想象杨靖宇是怎样咽下野草、树皮和棉絮的,是怎样独自一人与日本人战斗的。我们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都是一位位像杨靖宇这样的英雄烈士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地学习,让中国变得更加富强。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使我百看不厌。

诸葛亮是最令我绝对欣赏的英雄。诸葛亮字孔明,有勇有谋,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他出山辅助刘备打下江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忠心护主,受刘备托孤后七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无不使人拍手叫绝,草船借箭更加显示了他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卓越才能。诸葛亮还是一个发明家,他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他的聪明才智无人能及,这与他在隆中的勤奋学习,积累是分不开的。他打开了知识的宝库,把理想变成了现实。

诸葛亮为蜀国的统一大业,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多么让人敬佩!

身长八尺,面如冠王,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诸葛亮不仅外貌美,更有内在的修养与气质。《空城计》面对十五万魏军,他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坐在城楼上抚琴,琴韵丝毫不乱。把优秀的司马懿都骗过了,不敢轻易进城。他娶妻当时的人都以此作为笑话:“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这更加充分的说明了诸葛亮重才,重德,不重貌。

诸葛亮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今后,在学习上我要向诸葛亮一样,多读书,多积累。用全新的自己迎接美好的未来。

篇3

我心目中的英雄,那可是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有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运动健儿、当今的航天英雄…其中最闪亮的一颗——那便是世界冠军--刘翔。

刘翔这个名字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他是我们中国田径的骄傲!他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平日的训练分不开的。

盛夏,刘翔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进行训练,三九严冬,他短衣短裤在田径场上奋力跨越。刘翔的刻苦努力、永不言败的精神始终贯穿在他的每一堂训练课中。技术训练时,被栏架绊得失去重心、摔倒在地是常事,别的运动员在磕碰之后常常是选择放弃,准备从头再跨,而刘翔却能坚持到底,因为他认为练习像“战斗”一样,训练就是比赛,要是在比赛中,又怎么能轻易放弃比赛、离开跑道呢? 正因为刘翔刻苦的训练,所以他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2001年5月28日,刘翔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10米栏冠军。 2004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刘翔以13秒06的成绩战胜了约翰逊的13秒13。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也是战胜了刘翔心目中的偶像。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刘翔以12秒91,平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的纪录夺得了金牌,创造了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奇迹和神话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年仅21岁的刘翔一举夺得了110米栏的冠军,不仅完成了中国的零的突破,也是亚洲的零的突破。刘翔成了中国体育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也是许多人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在接下来的4年里,这个年青的小伙子,频频创出佳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病退出了比赛,虽然有些遗憾但他仍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过了一段时间,刘翔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手术成功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非常高兴。刘翔如此坚强的意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马上就可以从回国家队了,继续为国家争光。我相信他一定会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虽然他不一定马上就取得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仍然为他加油、鼓掌。因为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使我感受到了他心中永远不灭的一团圣火。他这种从头再来不向命运低头的超强意志值得我们这一代好好学习。“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这首歌唱出了刘翔的心声。我相信他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开始。

篇4

一夜之间,刘翔成了中国体育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也是许许多多中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在接下来的4年里,这个年青的小伙子,频频创出佳绩。在很多大家的心目中,刘翔已经成了中国体育的象征和代表。

相比于2004年的奥运会,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毫无疑问的,意义更加重大。每个人都热切的希望中国运动员能在自己家门口夺得更多的金牌。作为体育界风云人物的刘翔当然也成为众目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希望他能在北京创造新的辉煌。说实话,我也认为,刘翔如果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其意义更胜于雅典的那次。如果雅典和北京,可以做二选一的选择题的话,我宁愿选择北京。

但是,奥运比赛不是让你做选择题。奥运比赛时现实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残酷的。奥运冠军只有一个,奥运冠军的宝座是每个运动员梦寐以求的顶峰。通往顶峰的道路是狭窄的,只容一人通过,其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是不言而喻的。

刘翔在2004年的那场博弈中完美胜出,成功地站在了顶峰。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这条道路上的竞争,是一分钟也没有停止过的。在110米栏的项目中,可谓群英云集,古巴年轻的小将罗伯斯更是表现出色,不仅频传佳绩,更是在今年6月,打破了刘翔的12秒88的世界纪录。相比之下,刘翔最近的表现并不理想,于是很多人担心,这块金牌是否还能保住。

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发自内心的希望刘翔能再次拿下这块金牌。但是,如果万一他失利了呢?如果他失利了,这个结果能否被大家接受呢?我不知道别人如何想,可就我来说,即使刘翔这次失利了,他仍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篇5

5月12日下午14:28,在四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在崇州怀远中学教学楼发生垮塌。这突如其来的灾害,使该校的一名的英语老师永远离开了他爱的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就是——吴忠红老师。

当时,吴忠红老师正在四楼给初一五班上英语课。该班的男学生小斌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教室突然晃动起来,他和同学都吓得尖叫,“同学们,不要慌,什么都不要带,跟着我往下跑!”吴老师挥着手,示意全班同学跟着他往外跑。当时楼梯口挤成一团,初一五班的大部分学生跟在吴老师后面。突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两名同学……”吴老师显得很紧张,马上折转身,我们已经到三楼楼梯口了,结果他又往四楼上跑,我们跑到楼下,上面的房子就垮了,吴老师不见了……”小斌哽咽着说。接到报警后,崇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领武警、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赶到现场,展开搜寻工作。搜救进行了整整一夜,早上6点,救援人员才从垮塌的残砖中找到吴忠红老师,他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吴老师的妻子在得知丈夫的噩耗后,极度悲痛说不出话来。她在儿子的搀扶下,从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走出来与记者见面。失去丈夫的她,面容憔悴,哭泣着。吴老师的儿子也站在一旁默默地流泪。两人站在废墟前,望着吴老师遇难的废墟失声痛哭。

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感动万分,在场的观看的同学无不为吴老师的行为而感动,正因为有吴老师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关怀学生如关爱自己的孩子,正因为有这样的人,才有更多的人活了下来,才多了一些生命的希望。我们为吴老师致哀,为吴老师感到悲伤,希望更多的人能活下来,希望吴老师在天堂能够安息。我们应该学习吴老师的品德,他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篇6

一、着眼“三个角度”——拓展英雄文化理论研究视野

文化建设须有大视野。空军勤务学院英雄文化建设以悠久的民族文化为沃土根基,以光荣的革命传统为源头活水,以不朽的英雄丰碑为砺剑宝石,他们对中国特色英雄文化的开创性研究,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传承,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政治本色,体现了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现实需求。其深入研究英雄文化的战略视野,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角度——对英雄文化的传承规律进行历史的审视。英雄文化传承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国家的脊梁,超越信仰,跨越时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价值观的体现。中华民族既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古代神话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顽强精神,到南宋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到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无不闪耀着英雄精神的光辉。在人民革命、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发展中,也正是无数英雄不怕牺牲、战天斗地、顽强拼搏,从而激励和鼓舞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才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壮丽史诗,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上甘岭精神、雷锋精神、“两不怕”精神、甘巴拉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无不蕴含和诠释着英雄的内涵、英雄精神的力量和英雄事业的不朽,为建设英雄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二是理论角度——对英雄文化的政治性质进行理论上的科学分析。文化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取决于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唯物史观在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前提下,也充分肯定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英雄人物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社会发展关键时期、生死抉择重大关头,都以忠诚的品格、非凡的智慧、过人的胆识和超常的毅力,引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力挽狂澜,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断谱写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华章。英雄人物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孤立个体,他是人民群众的重要一员和杰出代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英雄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导。

三是现实角度——对英雄文化的实践价值进行时代考量。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不断加大对我西化、分化战略攻势,尤其是对我军的渗透破坏活动明显加剧,竭力推销西方治军理念,兜售“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蛊惑性和欺骗性。社会各种文化思潮泥流俱下,无孔不入,时时刻刻影响着官兵的思想。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肯不要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英雄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反映着整个社会的理想追求。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就会担负起一种什么样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必须坚持不懈地用英雄精神引领、用英雄事迹激励、用英雄文化熏陶,大力培养学员从军报国、崇尚英雄的思想境界和心理品质。

二、坚持“三个结合”——创新英雄文化理论研究路径

学院坚持用英雄文化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整合红色资源,突出军校特点,紧紧围绕“三个结合”,不断深化英雄文化理论研究。

一是坚持“军”与“地”相结合。学院驻地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英雄之城,历史上发生的万人以上的战争400余场。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揭竿起义、兴兵灭秦的传奇故事和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广为传颂,令人景仰。60多年前的淮海战役,我60万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80万精锐,吹响了新中国成立的号角,奏响了一曲敢打必胜、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在学院60年的建设发展史上,也涌现出一大批践行英雄精神、传承英雄文化的形象代表。毕业学员杨梓云在一次扑灭油库大火的战斗中,用身体堵住喷着烈焰的油罐口,用生命保护了油库安全,被空军授予“无私无畏英雄”称号,受到了、的亲切接见。毕业学员陶宏在被视为“生命”的高原雷达站艰苦奋斗20年,带领官兵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所在雷达站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受到时任军委主席的亲切接见。毕业学员谢博闻面对78名持械抢劫的犯罪分子,临危不惧,带领群众英勇搏斗,一举制服歹徒,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他们都是学院英雄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精英战士,其感人的英武事迹是学院精神宝库中的闪光财富。

二是坚持“研”与“教”相结合。坚持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并举,在理论研究中促进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丰富理论研究成果。学院专门成立了英雄文化研究中心,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英模精神研究》、全军《基于文化理念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空军《空天一体背景下的空军勤务文化》三个专项课题研究为牵引,围绕英雄文化内涵特质、逻辑起点、理论基础、体系框架、时代价值,以及与空军蓝天文化和空后天路文化的关系等课题,开展理论攻关,深化“弘扬英雄精神与实现强军目标”、“建设英雄文化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英雄文化熏陶与战斗精神培育”等现实课题的研究认识。依托英雄文化理论研究中心,组建了英雄文化教学创新团队,培养英雄文化教学骨干队伍,加强英雄文化学科,开设英雄文化课程,快速推进了英雄文化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

三是坚持“软”与“硬”相结合。英雄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精神层面上,凝炼出了反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价值观念、思想内涵、品格特征,编印了辅导书籍、编创了校园歌曲等;在制度层面上,制定了一系列英雄文化建设的措施机制、计划方案、制度规定等;在物质层面上,建设彰显英雄文化育人氛围的主题雕塑、文化长廊、标语口号、砺志石刻等环境设施;在行为层面上,开展了以“崇尚英雄”为主题的系列文化体育,以“弘扬英雄气、岗位当先锋”为主题的教学训练,以“学英雄、见行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凝练形成了反映军事特性、体现军校特色、彰显军人特质的,由英雄文化理念、英雄精神内涵、英雄行为规范、英雄品格特征、英雄精神仪式教育、英雄校园歌曲、英雄励志口号等构成的“七位一体”英雄文化体系,较好地体现了英雄文化独有的魅力和育人功能。

三、收获“三大成果”——丰富英雄文化理论体系

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学院英雄文化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英雄文化建设理念、目标任务、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为创新发展英雄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一是深化了英雄文化理念内涵。把“英雄是我偶像、我是英雄传人”、“不想当英雄的军人不是好军人”的英雄文化育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凝炼形成了以爱党爱国,履职尽责的“忠诚精神”;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勇敢精神”;精武成才,百炼成钢的“尚武精神”;顽强拼搏,敢于奉献的“牺牲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英雄精神内涵,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把顶天立地的“豪气”、敢打必胜的“胆气”、一往无前的“锐气”、成才报国的“志气”作为英雄品格特征提炼并确立起来。制订了八个方面64字英雄行为规范:对党忠诚、坚贞不渝;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攻坚克难、百折不挠;遇挫愈强、永不服输;勤学苦练、勇攀高峰;爱岗敬业、拼搏奉献;令行禁止、执纪如山,成为规范官兵日常行为养成的基本遵循和价值追求。去年9月,学院发起并承办了郑州、青岛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 “英雄文化建设与战斗精神培育”研讨会暨首届英雄文化论坛,产生了一批英雄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二是形成了英雄文化特色学科。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要求,聚焦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尤其是强军目标对新型军事人才的政治、能力和作风要求,紧紧围绕英雄文化锤炼战斗意志、激发战斗豪情、锻造打赢本领等方面,在所有教学班次开设《英雄文化概论》课程,填补了国内英雄文化学科建设的空白。把加强英雄文化学科建设作为学院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作为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积极整合学院教学力量资源、增强英雄文化学科骨干队伍,初步形成了以《军队英雄文化学》为主导、以《英雄文化概论》为支撑的英雄文化学科群。

篇7

关键词:梁启超;英雄传记;传记家;传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44-02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传记家卡莱尔提出“英雄崇拜”的主张,这极大地影响到传记写作。中国的梁启超就是英雄主义的积极鼓吹者。他在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上找出许多人物,其中包括无从考证的人物,把他们看作英雄,为他们写作传记[1]259-260。梁启超崇拜英雄、赞美英雄,对英雄有极高的评价:“人间世之大事业,皆英雄心中所蕴蓄而发现者。虽谓世界之历史,即英雄之传记,殆无不可也。”[2]卡莱尔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脉诗情。”在梁启超的心中,这脉诗情便是英雄人格。梁启超多达40余万字的英雄传记,是其自身英雄个性和所处时代两者共同作用下的独一无二的产物。

一、梁启超之英雄人格

杨正润教授在《现代传记学》中指出:“传记家的主体精神及其在传主身上的表现,是现代传记理论的核心问题。”[1]9李长之曾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中指出,作者、传主同时代精神往往显示出鲜明的一致性。“传记家会依据自己的气质发现历史人物身上的相应气质,并且在文本传主身上表现出来。有诗人气质的传记家会挖掘出历史传主身上的诗情,写到文本中……而那些具有喜剧意识的传记家就发现喜剧因素,写出喜剧式的传记。”[1]177由此来考察梁启超的英雄传记,我们就会发现,他之所以选择英雄作为写作传记的对象,是因为他自身的英雄人格的指引。

梁启超的英雄人格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代。在《三十自述》中,梁启超说:“王父及见之孙八人,而爱余尤甚……夜则就睡王父榻,日与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举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津津道之。”[3]36祖父日日所讲的“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梁启超的英雄个性,也悄无声息地为梁启超的人生追求定下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基调。而梁启超的家人也是按照天才的标准来期望和培养他的。梁启超天资聪颖,“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父慈而严,督课之外,使之劳作,言语举动稍不谨,辄呵斥不少假借,常训之曰:‘汝自视乃如常儿乎?’”[3]36。除了祖父的英雄故事,梁启超从小就深受《史记》的影响。他后来回忆童年生活时说:“家贫无书可读,唯有《史记》一,《纲鉴易知录》一,王父、父日以课之,故至今《史记》之文,能成诵八九。”[3]36《史记》对梁启超的影响是终身的,不仅在于历史观,还在传记的创作上。梁早期写的《戊戌记》和《谭嗣同传》等传记中就有浓重的太史公笔法。《史记》写了众多帝王将相的英雄故事,又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标为统率那个时代的精英人物做出历史的总结。梁启超对《史记》如此之谙熟,便不可能不受《史记》传达的精神理念与英雄气质的影响。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梁启超,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性格。一方面他像《史记》与祖父的故事中那些传统的中国英雄一样,以天下为己任,成了一个坚定热烈的爱国主义者,主动承担社会与家国责任,主要体现在参与政治和著书立说;另一方面,在个性方面,梁启超洒脱豪爽,他说自己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无论环境如何,辄以不忧不惧为宗旨。”[4]542他从不惧怕失望和恐怖,“失望恐怖为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便终身不许它侵入”[4]542。我把梁启超的这种性格称为“英雄人格”。这样的人生追求和人格品质,自然而然就会将梁启超导向英雄们的群体。不论是所从事的事业,还是所拥有的人格性情,梁启超都能与他笔下那些英雄互相回应。梁启超就在《罗兰夫人传》中盛赞罗兰夫人是个“性情中人”,“诚热切挚”和“爱人侠义”。事业志向相同,性格相近,难怪在写《罗兰夫人传》时会“觉有百千万不可思议之感想刺激吾脑,使吾忽焉而歌,忽焉而舞,忽焉而怨,忽焉而怒,忽焉而惧,忽焉而哀”[5]。如此细腻热烈之情感,若不是有切身体会,恐怕是描摹不出的。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项“传记家怎样选择传主”的研究表明:“传记家选择某一传主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很多情况下都同遥远的过去、同自己的童年时代的某种经历有关,而且这种认同的起源在于童年时代,所以更加强大有力。”[1]168于梁启超来说,他英雄传记里的英雄故事与小时候日以陪伴成长的“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富有激情地写作这些英雄传记,他心灵深处的“某种最原始的回声”得到了回应。这种“最原始的回声”,便是梁启超的英雄情结和英雄人格,它们是伴随着梁启超的成长和学习深入他的性格骨髓的,因而他在给英雄们写作传记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也变得更加深挚和真诚,他的笔尖才能“常带情感”。

二、时代对英雄的呼唤

“传记的精神就是时代精神,它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结构所形成的一种氛围,它是一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兴趣爱好、趣味、风格、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等的总和。传记作为文化产品不但记录一个时代各种具体的文化现象,而且是时代精神的表征,越是优秀的传记作品,时代精神就愈加强烈地体现出来。”[1]61梁启超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缺乏英雄又急需英雄的时代。

梁启超出生的那一年――1873年,美国已经挤入列强之林,日本维新成功已经六年,英国握世界海权已经四年,德国成为世界巨强已经三年,意大利统一就在那年。文明进化,大国崛起,而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还没有中国的身影。此时的中国还在饱受列强的压迫,割地赔款,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中国的满清政府,“老大腐朽,疲癃残疾,肮脏邋遢”,西方人笔下常见的词语如“鸦片、八股、小脚、长辫、笞臀、杀头、花酒、磕头”等,只不过是对当时的社会最肤浅的描绘。而更让其痛心的是民智的固陋。“于广坐之中,若有谈国家者,则指而目之曰:是狂人也,是痴人也。其人习而久之……则亦自觉其可耻,钳口结舌而已。不耻言利,不耻奔竞,不耻■渎,不耻愚陋,而唯言国事之为耻!习以成风,恬不为怪,遂使四万万人之国,与无一人等……”[6]这是梁启超的亲眼所见和切身所感。梁启超所受的传统文化是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精神为特点的,中国几千年来的知识分子都信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这种传统的忧患意识,让梁启超在国难当头之际,转化为强烈的保家卫国思想,勇敢地承担起人世间的种种苦难和危殆,以此实现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办学堂,建学会,创报刊,这些都是其为了实现醒世救国的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除此之外,便是创作英雄传记。早期的《三先生传》、《记东侠》和《记江西康女士》等传记,虽然篇幅短小,记述也很简略,但是其创作的愿望却是清楚无疑的。“日本以区区三岛,县琉球,割台湾,胁高丽,逼上国,西方之雄者,若俄若英若法若德若美,咸屏息重足,莫敢藐视,呜呼,真豪杰之国哉。……余读冈千仞氏之尊攘纪事,蒲生重章氏之伟人传,冥想当时侠者,言论丰采,一一若在耳目。……书其微者,而显者可以概矣,鉴于彼而己可以惧矣,记东侠。”[7]梁启超的目的不仅在于“鉴彼惧己”,更在于“兴新法、救危局,励士气”。

茨威格说:“我们的时代需要和乐于接受的,是英雄的传记……英雄传记可以陶冶情操,振奋人心,促人向上,对它这样的威力我丝毫没有低估的意思。自从普鲁塔克降世以来,英雄传记对成长中的一代和任何时代的青少年都是必不可少的。”[8]每个时代的英雄传记的主人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他总是青年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所需要的那种英雄气质,最能实现传记的纪念和教诲功能。”[1]257梁启超深谙此中的道理:“征诸古今东西之历史,凡一国家一时代社会之污隆盛衰,惟以其有英雄与否为断,惟以其国民之崇拜英雄与否为断。”[9]

在日本的流亡生涯更加坚定了梁启超对英雄传记的励志功能的信心。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伴随着大量翻译自西方的科学文化书籍而来的是规模可观的人物传记。由此带来了明治二十年后的人物传记热潮,并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社会风气和国民性格。梁启超“亲见一新邦之兴起,如呼吸凌晨之晓风,脑清身爽。亲见彼邦朝野卿士大夫以至百工,人人乐观活跃,勤奋励进之朝气,居然使千古无闻之小国,献身于新世纪文明之舞台。”[10]他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借鉴的人,既然英雄豪杰的力量在日本如此强大,为什么不把它介绍到中国呢?梁启超就是希望用传记张扬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以此来强悍民族精神,激发国民壮志。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也具有永恒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在梁所处的时代,显然是英雄故事更符合时人的需求。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梁启超的传记都是急就篇,为什么即使是篇幅较长的传记,对传主的事迹也只是简略的介绍。梁启超不是为了写传记而写传记,他看中的是传记的励志功能,他要通过传记这一形式来宣扬英雄身上所蕴含的创造、奋斗和抗争精神,以及那种理想主义的道德、道义的力量。这些精神都是当时的中国所缺乏和急需的。

英雄不问出处,也不问种族。因为英雄尽管可能所做的具体事业有不同,但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却是一致的。所以只要是能够鼓舞人心,只要符合梁启超心目中对英雄的定义,只要他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梁启超都愿意为他写作传记。他从克伦威尔、罗兰夫人、意大利建国三杰这些外国英雄的身上寻求心灵的回声,也从管子、王安石、戊戌六君子等中国古代、近代英雄身上汲取精神的养料。梁启超是伟大的,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时代正好契合了他的人生追求。他要做一番英雄的事业,他有一种英雄的人格和气质,而时代正好给了他合适的氛围,让他的英雄传记得以发挥功效。英雄的人格是大树的根基,但时代的需要就像空气。根须扎进泥土吸取养料,空气中的氧气提供呼吸的动力,由此,梁启超的英雄传记才得以发挥其历史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正润.现代传记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自由书[M]//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

[3]文明国.梁启超自述1873-1929[M]//三十自述.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4]张品兴.梁启超家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5]罗兰夫人传[M]//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十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

[6]爱国论[M]//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三.北京:中华书局,2003.

[7]记东侠[M]//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

[8]茨威格.一个政治家的画像[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篇8

一、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古典英雄

在早期的美国动画电影中,动画英雄形象以古典英雄为主。古典英雄是指具有高贵血统和非凡能力的人,他们是人类理想的化身,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舍生取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崇高品质。在美国早期动画电影中,具有高贵血统的贵族是被塑造成为英雄的主要群体。如1959年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电影《睡美人》,讲述了王子用真爱唤醒被魔咒禁锢的公主的故事。影片中的王子是电影塑造的一个古典英雄形象,他拥有高贵的血统、坚毅勇敢,是拯救公主和一个国家的希望,也是唯一能够抗击女巫的英雄。影片中的王子平易近人,当他与隐居在乡下的乡村女孩一般的公主初次相遇时,他高贵的身份并未成为两人相爱的障碍,他甚至为了这份爱情不惜放弃之前与王宫高贵的公主定下的婚约。这种为爱情牺牲的婚恋观为王子的英雄形象增添了一丝现代色彩。王子为爱踏上了拯救公主的征程,与女巫的战斗是显示王子英雄气概的最重要途径,在影片创作者的安排下,王子获得了保护公主的三位仙女的鼎力相助,王子从仙女那儿得到了魔法盾牌和锋利的真理之剑,用它们战胜了邪恶的女巫。影片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为主线,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英雄形象,他以勇于冒险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去追求真爱,并勇敢地突破重重障碍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在影片中“真理之剑”将王子的英雄形象转化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使他的英雄行为与群体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英雄形象具有一种感召力和令人信服的力量。

在早期的美国动画电影中,具有非凡能力的人也是动画电影英雄形象的塑造热点,他们实现了人类的理想,以自身超凡的能力保护着身边的人。如迪士尼1953年推出的另一部影片《小飞侠》,讲述了一个拥有超凡能力的英雄彼得?潘用自己的神奇法力守护着一群不想长大的孩子的故事。影片中彼得?潘是梦幻岛上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精灵。他为了满足小女孩温蒂不想长大的愿望将她和两个弟弟一起带到了梦幻岛,居心叵测的胡克船长想杀死彼得?潘占领并统治梦幻岛,最终彼得?潘在与胡克船长的战斗中以英雄的方式?A得了胜利,保护了岛上的孩子们。彼得?潘是人类保持童真梦想的守护者,他用自身的神奇能力和超凡智慧保护着所有的孩子和岛上的印第安人。他深受人们的爱戴,得到了酋长的嘉奖,他在与胡克船长的战斗中放弃使用超能力,以单手迎接胡克船长的挑战,用公平的方式赢得了胜利。影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集魔法与尊贵身份于一身的古典英雄形象。

二、美国动画电影中多元化的凡人英雄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美国文化变革的时代,美国社会文化从以某种主流的社会观念为中流砥柱的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多元社会文化冲突的影响下,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也由原来的古典英雄逐渐趋向于凡人化的英雄。在美国动画电影中,这些凡人英雄除去了身上的神性,摒弃了以往为他人牺牲、拯救他人的精神,更注重以自我为中心、实现个人利益和价值最大化的理念,他们在出身、性格、惩恶扬善的动机等方面颠覆了以往“高大”的英雄形象,体现出一些不完美和世俗,呈现出一种反精英意识。如影片《阿拉丁》中的男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个混迹于街头的市井无赖。他和猴子阿布到处偷东西并被人追杀。但他心中一直存有美好的梦想,他凭借进入奇迹之穴神奇的能力得到了奇穴中的神灯,并帮助国王成功制伏试图谋权篡位的贾法,让灯神获得了自由身份,同时也俘获了公主的芳心。影片中的英雄一改原来具有高贵出身和超凡能力的古典英雄形象,化作了通过努力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特殊称谓,强调了阿拉丁的凡人身份,传达了平凡的人也可通过一颗善良的心和英勇的行为成就一番伟业的平等观念。

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美国社会开始接受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种族、阶级、宗教的文化给予了平等的对待。这种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也反映在动画电影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美国动画中的凡人英雄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出现了女性英雄、少数族裔英雄、卑贱英雄等多样化的英雄形象。随着女性解放运动发展,女性与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实现了平等。在动画电影中女性改变了以往需要被解救的形象,开始替代传统男性英雄的角色,勇敢地追求幸福和拯救世界。如影片《花木兰》就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的传奇女性英雄形象。在花木兰的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西方文化中的英雄的自我性。除女性英雄外,这个时期的美国动画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些另类的凡人英雄形象,如电影《泰山》中的泰山和《风中奇缘》中的波卡洪塔斯等。影片《泰山》塑造了一个“野蛮人”英雄形象,它讲述了 “野蛮人”泰山拯救黑猩猩家族的故事。影片中的泰山是一种理想化的英雄,他维护的是动物的利益而非人类的利益。在他身上渗透了凡人对自我身份的关注和充满民主与自由精神的选择。电影《风中奇缘》则塑造了一个少数族裔女英雄形象,它讲述了一个印第安女英雄以自己的行动化解部落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故事。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波卡洪塔斯是一个真诚、善良、勇敢、热爱自然的女孩,她作为印第安人首领之女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地救下了白人俘虏庄迈斯,并用这种爱的力量成功地化解了印第安人与白人两大种族之间的仇恨。创作者将波卡洪塔斯塑造成与神灵有直接接触的人物,将传统英雄的神力转化为凡人英雄的精神力量,指引主人公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消费时代的美国动画电影英雄

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崛起,美国社会进入了消费时代,消费主义、经济全球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动画电影在价值观上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在21世纪的美国动画电影中明显地具有后现代文化的印迹,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也呈现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物质至上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一)个人至上的英雄

受后现代文化影响,人们的英雄维度开始失落,追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孤芳自赏式的粗鄙的快乐,不再崇尚奉献和为他人牺牲的精神,而是关切自身所蕴含的力量,从而导致了疏远他人、脱离社会、损害公德等严重后果。在这个时期的美国动画电影中塑造的多数是个人至上的英雄形象,主要包括放弃职责的英雄和“伪”英雄。派拉蒙影业2010年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超级大坏蛋》,影片中的两位主角是因自己星球被黑洞吞噬而来到地球的外星婴儿。他们一个成为超级英雄――城市超人,另一个则成了与之作对的超级坏蛋。在两人的对战中超级坏蛋麦克迈打败了城市超人并利用城市超人的DNA创造出一个新的正义英雄太阳神。然而这个英雄却利用自己的超能力无恶不作,超级坏蛋麦克迈为了阻止太阳神的恶行成为城市的新守卫者。而作为人们心目中英雄的城市超人却以假死换取了个人的自由,实现了成为 “音乐超人”的理想。

此外,在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下,一些道德上存在缺陷却意外成为英雄的“伪”英雄形象也成为美国动画电影的热点。如2011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飙风雷哥》中的雷哥和2014年上映的《鲨鱼黑帮》中的?W斯卡都是典型的“伪英雄”形象。《飙风雷哥》中的雷哥是一只生活在鱼缸中的宠物变色龙,他不安于现状幻想有朝一日成为一个伟大的英雄。一次旅行意外让他的美梦破碎,落在了人迹罕至的沙漠中,为了生存他艰难地穿越大漠来了美国西部一个边陲小镇,开始了自己另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生命旅程。为了能在小镇生存,他吹嘘自己是传说中用三颗子弹杀敌无数的英雄。当凶猛的老鹰袭来之时,仓皇逃脱的雷哥却阴差阳错地结束了老鹰的性命,这个意外使雷哥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成为小镇人们心目真正的英雄。《鲨鱼黑帮》中的奥斯卡是一个爱慕虚荣的、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声名显赫的大人物的海底无名小卒,他因赌博欠债而被债主扔到鲨鱼常出没的水域。一场巧合使奥斯卡意外地成为著名的“鲨鱼杀手”,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名誉、地位和金钱。奥斯卡依靠谎言让自己成为一个伪英雄。雷哥与奥斯卡一样都强烈渴望被认同,他们并没有对偶得的英雄身份感到不安,而是选择维持着自己制造的谎言,将自己置身于公众的盛誉美赞之中。奥斯卡和雷哥虽然在开始欺骗了公众,但当危险来临之时他们还是理性地帮助公众解除危机,他们的英勇行为化解了道德上的缺陷,成为真正的英雄。

(二)反面英雄

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基本上都是善良、正义和勇气的化身,但在后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自身欲望过多,焦虑、缺乏生活目标,英雄形象逐渐被抛弃,在动画电影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反面形象,这些角色往往随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渐反转成为英雄。反面英雄形象也有很多塑造手法,在美国动画电影中主要以被他者认定的反面英雄、被自身欲望造就的反面英雄、被成长环境压抑的反面英雄三种反面英雄形象为主。被他者认定的反面英雄形象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选择自己的角色,他们在做坏事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不得不以反面形象出现。如在2012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无敌破坏王》中的阿尔法,他是一个被他人认定的反面英雄角色,再如影片《超级大坏蛋》中的麦克迈,他也是影片中一个被认定的反面角色,起初麦克迈也曾想努力地融入群体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但屡次失败,他开始心灰意冷,觉得既然不能成为一个被认可的英雄,那就努力成为一个不被忽视的坏蛋。麦克迈最终因女主角的爱情实现了从坏蛋到英雄的转变。被自身欲望造就的反面英雄形象在美国动画电影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9年上映的影片《鬼妈妈》中的卡洛琳、2008年上映的电影《科学小怪蛋》中的伊格尔和《勇闯黄金城》中的米高和杜鲁。他们具有本身并非英雄的共同特征,但当道德底线受到挑战时他们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被成长环境压抑的反面英雄形象比较经典的是2010年环球公司上映的《卑鄙的我》,讲述了超级狐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53.html" title="档案论文" target="_blank">档案衤巢呋档猎铝恋墓适隆U獠坑捌堑湫偷囊苑疵嫒宋镂鹘堑亩衤持猿晌痘档笆窃涤谕晔钡貌坏侥盖椎娜峡桑淙晃说玫绞澜绲娜峡筛衤吵闪艘桓龇疵嫒宋铮刮瓷ナП拘灾械纳屏迹谧约盒卸赡芪<八说氖焙蛩笆苯辛诵拚钪瘴私饩热鲂∨ⅲ衤匙统晌嬲挠⑿邸Ⅻ/p>

篇9

[关键词] 红色影视;英雄人物;美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度校立科研课题“当代红色影视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的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2YS01);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度教改课题“红色艺术欣赏课程的开发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

红色影视意指宽泛,目前学界尚无定论。笔者认为,红色影视是指新中国成立前后以革命内容为题材,以军旅生活为特征,彰显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影视作品。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战争年代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春意盎然改革开放的今天,红色影视作品通过塑造感人的典型化的英雄形象,教育人民,鼓舞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当代红色影视创作既承袭了革命传统,又与时俱进地延展了时代元素。红色影视作品因创作时期的不同,有着强烈的时代审美特色。当代红色影视注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并体现出当代大众群体的审美价值取向,有着区别于早期红色影视作品的明显特征。

一、早期红色影视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的二元对立

红色影视作品通常都会打造出经典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不仅包含着人们对峥嵘岁月的追忆,对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崇拜,也成为不同时代红色影视作品典型的符号。

早期红色影视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别于当代红色影视作品,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在重视无产阶级出身的前提下,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大众群体,进行敌我斗争以“进步与反动”的二元对立为特点,使敌我双方变得泾渭分明,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敌即友。影片中英雄与反派的角色,从外部造型上就可轻易地分辨出来,即英雄是“高、大、全”,反面人物是“假、恶、丑”,不免有脸谱化,概念化、程式化的诟病。这种类型化形象有着强烈的心理隐喻作用,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道德伦理层面,迎合着那一时代人们深层的民族心理审美习惯。

总之,早期的红色影视作品关于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较注重创作的政治思想性与艺术真实性的结合。影视题材的选取多集中突出英雄人物叱咤风云的高大形象,缺乏具有美好品质的普通英雄人物日常生活的融入。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大都运用“夸张”的语言,高昂的调子和粗线勾勒的浪漫主义手法,缺少深刻细致的描绘与婉约柔和的艺术风格。

二、当代红色影视创作的特征

影视创作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影视作品同样反映着人们文化信仰的嬗变和审美意识的追求。当代社会,随着影视技术不断革新,丰富着影视表现的方式,扩展着影视表现的空间领域,给了观众新的视觉形象和欣赏感受。

(一)英雄形象的人性化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早期红色影视中英雄人物都是勇于牺牲的典型代表,个人价值服从于集体价值,个人的情感和利益在国家和集体利益面前往往被弱化和遮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制作逐渐与市场需求接轨,市场需求则要关注大众的审美取向,这使影视的创作逐渐摆脱政治的垄断,开始追逐经济效益,红色影视的内容和形式上逐渐弱化了政治性的诉求,英雄人物典型化、理想化和乌托邦式的完美形态逐渐向大众化、人性化和现实化的非完美形态转变。审美由集体的大视角转向个体的小视角,由个体的经历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色。英雄人物的塑造从外在的形象表达转入内心矛盾迂回深入的表现;从对英雄的神圣仰视转向对英雄普通人性的体察;从对英雄完美地呈现到对英雄多元人性的挖掘,使英雄从理想的化身回归真实的个体风貌,这样的英雄形象变得亲切可信,使得观众能够容易接受。

(二)英雄角色塑造的多元化

相对于早期红色影视中“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当代红色影视的人物塑造无疑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主流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正统”英雄形象,例如《亮剑》中的李云龙,《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他们都是农民出身,是“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经历了残酷战争的考验和洗礼,最终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认可和回报,成为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李云龙和石光荣的成长规律,是观众心中早已熟知的套路和情节,看起来有着油然而生的亲切感。

第二种是“隐身”的英雄,也就是最近几年势头强劲火爆的谍战剧。同“正统”的英雄相比,“隐身”的英雄较为特别,他们总是隐匿真实的身份,以革命任务为目的,利用伪装的身份去工作和生活,这类人物的遭遇注定纷繁曲折,险象横生,给影视创作者更大的表现空间。在《潜伏》这部片子中,余则成既要隐藏自己的身份为共产党收集情报,又要在危机四伏的官场中左右逢源,纷繁有序的情节设计,为观众展示英雄角色的隐秘性。整个作品中悬疑的设置、血腥的斗争、充斥的死亡和暴力的气息都激荡着观众的审美需求,满足了观众窥探和体察特殊时期特殊群体的好奇心。

第三种是“另类”的边缘化的英雄,《集结号》中的谷子地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同“正统”的英雄相比,影片中没有视死如归的豪情,没有胜利的锣鼓和鲜花,有的是在国家和集体利益面前所表现的个体价值的无奈境地。影片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表现出对个体生命意义的关怀和思考,讲述了个体被集体忽略、价值难以实现时的伤感和焦虑。正如《集结号》宣传词“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影片在表述中国革命战争历史的同时加入了对个体生命和价值的思考,采用了人性化视角描写战争,以平民化的立场关注个体所作出的牺牲,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足够的尊重:“它凸显了一个个普通的个人在‘大历史’中的意义,发掘了历史中个体生命需要我们关爱和铭记的高度的价值。”①

(三)英雄人物演绎的完整性

早期红色影视以电影为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电视剧成为更具传播优势的形式,在空间和时间上为影视创作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提供了可能。早期的红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表现某一战争或事件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是以大见小的叙事模式,使早期影视中的英雄形象呈现概念化,典型化的空洞感。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要保持生动的个性特征,必须通过以小见大的叙事模式进行表达。《亮剑》以李云龙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将很多情节内容和人物穿插其中,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叙事模式。这一特点使影视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有着丰富的完整性特征,使人物塑造更加饱满和鲜活,真实而生动。

《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样讲述了一个普通军人参加革命,战斗、成长的故事,并且战斗英雄有了自己的爱情、婚姻、家庭和子女,这与早期的红色影视作品中只谈革命工作,回避个人情感的特色有着很大的不同,英雄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和世俗情怀,甚至是坏脾气的有着不完美个性的人。《亮剑》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对英雄人物塑造的完整性表达,既体现在对人物成长经历的成功演绎,更体现着人物个性特征的彰显和现实主义人性的回归。

三、当代红色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形象美感的塑造

(一)英雄人物真情的动人之美

“真”的情感往往最能打动人,相比言情剧中的卿卿我我,宫廷剧的尔虞我诈,红色影视中英雄人物的情感总是带着豪迈,悲壮,有着气荡回肠之感。《亮剑》中李云龙在结婚之日被日本兵偷袭,为了救被日本鬼子抓走的妻子秀芹,他私自动用一个团的兵力攻打平安县城,在无奈的情景之下亲自炮轰了自己的媳妇,全歼山本特工队。战斗结束之后李云龙在媳妇的墓前不顾形象号啕大哭,此情此景他不再是神通广大驰骋沙场的将军,而是痛失真爱,肝肠寸断,有着铁汉柔情的普通男人。李云龙的男儿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现出的至情至性使观众为之动容,正是这种俗人的儿女情长,情理之中的感情宣泄,使这位英雄真实动人,获得了群体情感的审美共鸣。

《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与胡毅的友情之路上,没有龌龊粗俗的利益之争,更多的是洋溢着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友情的珍惜,朋友之间光明磊落,真诚相待。相对于当下影视剧中反映家族争斗,亲朋反目,充满功利与欺诈的伪善情感,真情对人的心理无疑是一种净土般的审美补偿,这种由“真”所表现出的“善”和“美”,迎合了人们对现实生活虚幻的审美期待,也反映了人们内心对真情的向往。

(二)英雄人物豪迈的阳刚之美

随着红色岁月的远离,充满崇高激情和昂扬力量的英雄时代已经渐行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歌舞升平的男欢女爱的流行剧作,充斥着暧昧和阴柔,使人们有着颓废堕落之感。当石光荣、李云龙在战场上的肉搏厮杀、枪林弹雨、组合出具有暴力美学意味的影像,给观众以痛快淋漓的拼杀和获得革命胜利的真实的体验。这些血性十足、铮铮铁骨的军人形象,带着扑面而来的阳刚豪迈的英雄之气,一下子唤醒了人们对豪情壮志的记忆,激荡起人们对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热情,满足着人们内心深处对阳刚之美的期待。

(三)英雄人物个性的鲜明之美

当代红色影视突破了“高、大、全”的窠臼,英雄人物的个性特征愈发的鲜明,他们不再是完美和理想的化身,而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可爱之处也有顽劣的一面。《亮剑》中的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透着草莽英雄的气息,流露着散漫的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为了给“魏和尚”报仇,不惜与战友反目,违背军纪,率兵攻打土匪的老窝,手刃土匪头子,并甘愿被处分,这种冲动的举止和违背军纪的行为,渲染出李云龙对战友深厚的情感和对土匪深切的仇恨。除此之外,李云龙还有着农民式的狡黠,商人般的精明。在举兵营救被汉奸围困的将领楚云飞的战斗中,拔刀相助的同时也毫不手软地掳走了“友军”的枪械弹药作为“辛苦费”,这种“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个性,充满着狡黠的智慧。李云龙行为所展露出的“小农意识”“经济头脑”作为正面英雄形象的重要个性在以前的红色经典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同以往的严格遵守纪律的“好军人”形象相比,李云龙有着太多超常规的地方,桀骜不驯,性如烈火,粗话连篇,歪戴着的帽子。然而正是他这些军事纪律所不容的缺点和不足,凸现出人物的“个性”,与普通军人形成了巨大而鲜明的反差,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被赋予了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注释:

① 张颐武:《〈集结号〉:对于20世纪中国历史的凭吊》,《当代电影》,2008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 曾振华.草莽英雄登上抗日舞台:抗战影片新趋向[J].电影文学,2012(10).

[2] 冯诚.英雄利剑 多彩篇章――由《亮剑》看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发展[J].电影文学,2007(03).

[3] 朱逸伦.浅谈反特题材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形象设置[J].新闻传播,2010(05).

[4]韩婷婷.影视商业化与英雄情结――再谈“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英雄人物[J].中州学刊,2008(04).

篇10

一、新时代什么是英雄

中华民族崇尚英雄,英雄辈出,如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家喻户晓。为了赶走侵略者,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战争年代,更是涌现出董存瑞、贺子珍、刘胡兰等革命英烈。而今,虽处和平年代,我们仍需要英雄人物,以凝聚人心,引导整个社会风气持续好转、推动经济建设稳步发展!

二、新时代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英雄情怀

“时势造英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雄人物,那么,什么人才称得上是新时代的英雄呢?众说纷纭,求同存异。我个人认为新时代英雄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大局观強,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荣誉得失放在其次;第二,甘于平凡,甘于寂寞,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第三,舍小家顾大家,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不怕牺牲,不辞艰险。由此可见,一生爱国的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张伯礼等人,则无愧于这个新时代的英雄称号。

三、如何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英雄情怀代代相传,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27日全票表决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全面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烈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法律的规定、道德的习惯加上行动的自觉,让英雄烈士的事迹得以广泛的、长久的传播,让英雄烈士的地位在人心中得以巩固,让英雄烈士的精神得以发扬和传承,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正能量的汇聚和传递,对于在老中青少年中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荣辱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