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21 20:06:13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1

将文化意识植入大学英语教学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做法。

1,充分挖掘语言教学材料。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许多好教材——既有中国学者的独立之作,又有外国专家的原版论著,或是两者合作。在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关于不同文化的意象和描述,并且让学生评估他们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否与教材中的陈述相符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就有许多谈论文化内容的文章,如“cultureshock”“transnationalmarriages”等,新视野听力教程中每单元还有一个专门的栏目叫做“culturetalk”,针对一个特定问题由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谈论在他们各自文化语境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抓住现有教材中的跨文化因素做足文章,将其利用到极致。

2,利用英语传统媒体和文学作品。英语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小说都可以用来作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材料载体。例如文学作品就被广泛用作语言学习材料,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内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电影,尤其是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教学的绝佳材料,例如《卧虎藏龙》《功夫熊猫》《功夫之王》《雪花秘扇》。这些电影以外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让外国人听得懂、愿意看。用西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这其中的技巧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3,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室、即时信息、基于网络的互动学习都是信息技术带给外语教学的一系列便利。这些资源除了可以像传统资源一样使用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使用者参与到了一个真实的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他们能够通过“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这种亲身参与式的体验教学形成文化意识并且根据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反省。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给其他学习者(尤其是处于非中国文化语境的)或者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发电子邮件或者通过聊天软件聊天来实现上述过程。

4,探索地方文化多样性。对于缺乏海外经历的学习者来说,以国内或者地方多元文化作为例子来诠释跨文化交流可操作性更强,更能与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产生共鸣,并且更经济。学习者发现不同地方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注意到这些群体之间是怎样沟通并和谐相处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例子带入课堂,由教师条分缕析,以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这些行为,并将其中可用的经验、技巧最终推广到不同语言(英汉)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因此因地制宜,通过充分探索地方文化中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5,引入文化使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或者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他们往往有许多关于跨文化交流的鲜活例子,这些经验可以被用作课堂教学内容。目前各大学一般都配有外教,执教英语课的教师往往也有着较为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这种与外教或者教师面对面的交流的过程提供了将跨文化交流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获得的经验与材料又可以用于课程教学反思,进一步发展文化意识。

以上这些做法试着将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可获得的资源,如课本、教师,和在课堂外获得的但可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如互联网,一起利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足够多的跨文化交流素材,探索本文化和外文化,并且对比反思这些经验。

结语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2

一、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的优势

1、网络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促进相互交流

网络已经将人类教育带进了“电子教育”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要有与时代相符的全新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观,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它们提高自身英语素质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如电子邮件微信等形式,可交流教学体会,传递教学信息,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可参加讨论,就教学中的疑问、困惑向同行请教,互相切磋英语知识及教学经验;也可以与国外同行交流,了解国外英语教学动态。网络也为师生的课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利用电子邮件等,可以向学生传递各类教学信息,如:文字、图片、声像等材料,这种相互传递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亲自答复;有些则可用平时在网上收集的文章中找出相关文章,发给学生,既节省时间,又满足了学生之需;有时还可采取群发的方法,解决不同学生的共性问题。网络就像纽带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紧密的联系起来,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

2、网络资源有助于丰富备课资源和课堂教学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至今最大的信息库,储存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网络上的教学网站、教学网页、电子图书馆、电子论坛、电子杂志等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声像、动画等教学素材,还展现了一些我们未曾涉及、未曾料想的领域。以前,教师备课时,除了工具书外,就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而图书馆藏书量是有限的,有些教学资料查不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在备课时,首先会打开电脑上网,利用网上的共享资源,收集合适的教学材料,满足备课之需,充实自己的教学。另外,网上还有很多面向学生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多渠道的、可理解性的语言素材,这些资源多出自英语本族人之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感受鲜活、自然生动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选用些网上生动直观的画面、丰富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又给学生以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使他们全方位地感受到英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图文并茂的声象信息刺激,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使学生把文中的词和句与事物和情景在脑中了直接的接受,强化了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了的语感及对词汇语句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可弥补教材的内容,可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生动。

3、网络资源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图文声并茂的媒体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学生理解听读资料的意思,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著名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就是要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只需精心设计网络课件,然后向学生明示一下学习任务,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使用校园网络资源,为互动式学习创设了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向全班学生展示合作的成果,并由学生参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个体封闭学习和认知中走出,学会合作分享,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4、网络资源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等心理因素是不同的,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处理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好中差兼顾,而应用网络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次的任务,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在宏观调控中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全体学生达到“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词汇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跟着课件听、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借助画面理解词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听读的遍数,然后设置不同层次的检测,好学生拼写出单词,中等生听音选词,后进生看词、听音圈出单词。在扩展、巩固词汇环节设置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扩展资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与发展。

二、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教学

1、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现在在线英语广播和影视节目等网络听力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大多可以进行下载或点播。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收听BBC、VOA等英语广播节目,从这些网站上学生可以收听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中外影视网站上一些简单的英文动画片,学生既可欣赏其中优美的情节,又提高了英语听力水平。同时教师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与课程有关的听力材料和配套练习,作必要的修改后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除了课堂训练,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地进行听力训练,如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听、收看英语节目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怕出错不敢开口,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组织课件材料,把知识信息适度输入给学生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利用网络信息给学生放一段视听资料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如复述材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或是让学生演绎材料进行情景会话。另外,网络的发展为口语教学提供了广阔而真实的空间,例如,在网上聊天室交流,交谈双方都没有心理压力,交流起来更加主动、流畅,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走出羞于开口、自卑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有机会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学到地道的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获取丰富语言知识和材料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获得更大量、更广泛、更高层次的信息,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了解英美人的文化习俗;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外语环境不太好的中国人获得充分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为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电子读物以及网络,网络上所使用的语言大多为英语,从而使网络信息成为英语阅读材料的一种重要来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 而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使阅读课堂教学得以优化,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更利于对英语材料有透彻的理解。但要注意仔细选材,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不会因难度太高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惧怕;网络上一些信息材料可直接用,有些需要通过教师的筛选修改和完善,使之符合教学需求,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让学生就某一话题或情景进行写作,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网络资源的应用,使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电子邮件微信QQ等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以让班级同学之间用电子邮件等进行写作交流,也可通过笔友网站,指导学生结交国内外笔友,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网上写作实验室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资源,它们为读者提供写作的资料和样稿。但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支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光盘、磁带、网站及课本中的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的环境,让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再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网络资源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网络操作技术。网络化的教学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不仅是教科书,还要有获取信息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和能力,具备必要的网络素养,才能成为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2、忌喧宾夺主。网络资源是为教材、教学服务的,现教材多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专家编写而成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不能替代教材的地位。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3

1. 体验式学习的概念。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由约翰・杜威在《体验与教育》(1938)中提出,它的概念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即通过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的学习方式。它既是一种活动,又是一种活动方式,更是一种活动结果。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所以我们可以说体验式学习是在“经历中学”、在“思考中学”。

2. 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原来单一的、应试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应是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更多地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思考,自己创造。体验式学习的特点有三:其一,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介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语言活动;其二,学习是一种情景化学习,在这里学习过程被置于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时要尽量使学生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生活的语言空间中;其三,体验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二、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课外阅读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三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四级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据此,初中毕业生应达到五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学习。[1]

然而,农村许多学校一方面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英语教学设备建设非常落后,即使必备的多媒体室、语音室、图书馆等教学设备和资源,也很难具备,远远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至于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过度讲解语言知识点,从而淡化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很多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低下。即使部分学生有阅读的愿望,也无书可读、没人引导读。因此,很有必要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体验式学习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农村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和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在广东省吴川市浅水初级中学九年级(3)班(60个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应用了体验式教学,取得了一定实效。

1. 阅读前,选择材料,提高阅读兴趣。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学生若对材料有需求或有兴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阅读欲和满足感;相反,若阅读材料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格格不入,非但不能激发阅读兴趣,反而会使学生心生厌倦,对阅读产生反感。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考虑农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的内驱力,符合他们的学习能力,能帮助他们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材料。在农村中学,由于学习资讯和资源的缺少,笔者选择材料的来源也不多,只能发挥农村中学自己的优势,自己挖掘阅读材料。譬如,学生自己推荐材料,学生自己写的优秀日记或者作文(笔者在写作教学中会进行优秀作文评比,并公选出每次作文的范文),通过这种学生身边真实的、体验过的材料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中,自主阅读,建立获取能力。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然后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很多学生对阅读丧失兴趣和信心,一是由于缺少自主阅读的习惯,二是由于没有掌握阅读策略,没能建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自主阅读。[2]

(1)略读预测,猜测文章大意。这个相当于平时课程的Warming-up Activity,旨在提起学生通过文章的标题、篇首段、结尾段以及每一段的首句,提起阅读兴趣,猜测文章的主旨大意。

(2)细节找读,体验文章主旨。阅读的文章因为是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容易进入特定角色,进行体验式阅读,查找出文章中的六要素:who(谁)、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里)、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

(3)利用构词法,排除生词障碍。英语中有无数的词汇是通过词根加前缀或者后缀构成的派生词,或者是合成词现象。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体验英语单词的构成,例如dis+名词/形容词/动词构成对应的反义词,表示否定的意义,动词+able构成形容词,表示“可以……的”,像这种让学生自己体验单词构成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对生词的恐惧心理,自主阅读。

(4)联系上下文,综合理解全文。这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构成的连贯性。具体的体验步骤包括:第一,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第二,给段落重新排列;第三,文章中的连词,如first、second、third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

3. 阅读后,交流感受,增强合作技巧。读后反思、交流和评价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体验式学习在这个步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首先,讨论疑难,在阅读后把自己在自主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和其他同学交流进行解决;其次,交流感受,在阅读后把自己融入文章中的情景与同伴交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文章;第三,复述原文,在阅读后与同伴复述原文,使自己体验文章的主旨;最后,共同探究,在阅读后与同伴共同探究思维发展,增强合作技巧。

四、体验式学习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效果

1. 教学效果。(1)学生接受程度的统计与分析。经过一学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体验式学习,为了了解学生对体验式学习的接受程度,笔者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广东省吴川市浅水初级中学九年级三班共60人)进行应用前和应用后的调查的表格:

2. 教学反思。体验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能在体验式学习的推动下得到提高,原因主要有四:其一,阅读材料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期望、学习目的、知识面等都会导致阅读模式发生变化;其二,阅读材料的适宜性低;其三,体验式学习的参与度低;其四,阅读策略的有效使用率低。[3]

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用于阅读教学,虽然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技巧,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需要和其它教学策略相互补充,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4

收稿日期:2013-09-23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建设”

作者简介:梁小燕(1973-),女,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型材料和结构力学行为分析的研究,(E-mail)。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的情况,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能深入了解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培养英语思维,提高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的能力。

关键词:材料力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TB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91-03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亟需培养具备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支持。教育部制定了多项资助国内外大学生互访的交流项目,国内外诸多高校之间也建立了互派学生学习的机制[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还需要更多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课程组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该门课是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课程基础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定律、方程、方法等,又要注重工程应用。双语教学的要旨在于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把握材料力学的英文逻辑结构和阐述方法,培养学生融合中、英文思维方式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英文学术文献的能力[2]。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主要以英语为知识载体和交流工具,其核心仍然是课程专业知识而非英语本身。双语教学是手段,材料力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是目标。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英语描述、表达方法和思维方式,其次才是适当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二、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

(一)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

教师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为提高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和水平,要求双语授课教师要有相关的出国经历或受过专门双语教学的培训,具备良好的双语授课的外语能力,并能熟练掌握一本原版教材的内容。笔者作为材料力学双语课程的骨干主讲教师,曾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长时间的访问研究,观摩了该校工程与力学学院材料力学课程的本科教学。该课程面向土木类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时数为48学时,授课教师很注重公式推导、原理论证以及基本理论背景知识的阐述,同时也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及撰写报告的能力。借鉴英语国家的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从授课教师这一双语教学的核心着手,提高双语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对双语教学的教材,北京交通大学选择了国内外公认的材料力学课程优秀教材,即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Mechanics of Materials》,由Hibbler R. C. 编著,是多次再版的优秀原版教材。对选定的英文原版教材,笔者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做到熟练掌握其内容和思路。在讲授每章内容时有针对性地提供重要知识点的部分英文参考资料,同时推荐两本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选择教材时应注意中英文教材课程体系的统一性,而中英文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上的差别则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取长补短来解决。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

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来讲解,实践中可将两种语言搭配起来使用,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3]。目前国内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英文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配合少量中文解释;英文电子教案与中文讲解配合少量英文解释;英文附少量中文的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等等[4]。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了英文电子教案,基本理论、公式推导用中文讲解,原理论证、算例演算用英文讲解。为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基本理论及公式的逻辑关系用中文详细讲述,之后再给出科技术语的英文描述。同时,为营造浓厚的课堂英文教学氛围,算例演算采用英文简单句式来讲述,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讨论等环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不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多使用中文来讲解。

三、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为了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对英文思维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材料力学知识学习中应用英文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为其今后从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教学法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章节结构体现了著作者知识体系的思路。力学课程内容繁杂,中英文力学教材在侧重点、知识的难易程度方面不尽相同,即使主要的知识点相同,其论述思路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明确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也了解欧美大学力学课程的思路和特点,授课教师应在讲课中适当并适时地对中、英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予以说明。同时,也建议学生将中、英文教材的内容对照起来学习,便于理解英文教材的思路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调研学习法

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中、英文素材,包括背景资料和工程应用资料,向学生介绍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也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如个别学生搜集了生活中发生的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构件的资料,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变形形式的对比分析,这对他们理解相关知识十分有利。对学习中积极互动的学生在平时成绩的考核方面予以肯定;对用英文撰写学习报告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奖励。

(三)写作训练法

英文写作是学生的弱项,双语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其英文写作能力。对于重要知识点,应要求学生精读原版教材,熟悉英文教材阐述力学知识的思路、语言和方法,向学生适当介绍欧美学者撰写的有关研究论文,鼓励学生查找和利用相关英文文献,撰写针对有关知识点的研究性小论文。笔者所在学校部分对力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了大胆尝试,撰写了研究性小论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

(四)激励思考法

参加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生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应鼓励他们与教师用英文交流,在作业、报告和考试中使用英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激发其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主动使用英文和了解英文思维方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中、外教材的对比中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观点。

这些教学措施增强了学生英文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也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

四、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双语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为主,辅以使用英文的能力。考核采用百分制,主要包括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和作业部分、实验部分等三方面的内容,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双语教学的试卷为纯英文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及深度和中文教学班级尽量保持一致。学生与教师的英文互动、英文完成作业、提交课程的英文学习报告等,均由授课教师根据其表现及完成情况适当予以加分,以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过程。

以北京交通大学2011级机电学院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班的43名学生为例,他们的成绩符合正常的分布规律。与未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相比,前者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后者,两者的良好率、考试通过率和最高分则比较接近;双语教学班92%以上的学生通过了考试,18%的成绩达到优秀。平均成绩有一定差别,相差3~6分。这说明参加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略好于其他班级学生。可见,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双语教学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期末对材料力学双语教学过程进行了考评,考评共有10个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法、授课效果、辅导答疑、实验、作业等方面的内容,双语教学评教综合得分为98.56分,居全校评教的前20%。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是肯定的,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是成功的。

五、结语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进行了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中借鉴了其他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亲身体验了英语教学过程,培养了英语思维习惯,掌握了课程专业内容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双语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获取国外新知识的实际能力,这是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难以达到的。当然,双语教学方法以及其他配套教学环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査建中. 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5)8-14.

[2] 毛军,梁小燕,等. 流体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 (4)120-124.

[3] 杜文风. 结构力学双语教学实验及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2,21(2)51-54.

[4] 周亚丽. 高等学校本科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 科技信息, 2009 (22)401-4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LIANG Xiaoyan, ZHU Ying, MAO J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5

关键词:英语思维能力 选手 培训 培养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展现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为中职学校提供了互相交流英语教学经验的平台。在英语技能大赛中,中职学生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积极上进和敢于表现的风采也得到了体现。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为团体赛,由两位选手组成参赛小组,比赛内容包括在线测评、情境交流、职场应用、职业风采四个环节。

英语技能比赛项目比较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泛,整个比赛其实是展现参赛选手英语思维的过程。例如,情景交流项目中,选手首先要将看到的图片转化为语言信息输入大脑,经过认知、对比、分析、理解、记忆、推理、归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图片信息进行处理,然后用英语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是图片语言与英语表述能力的相互转化,如果选手具备英语思维能力,就能在半小时的准备时间内,将图片信息用英语完整地表述出来,使语言知识得到应用,让评委老师刮目相看。在训练过程中,选手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重视语言的输入环节,缺少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思维和语言材料缺少联系,输出环节没有得到重视和锻炼。很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还是听不懂、不会讲。笔者在选取英语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时,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选手的笔试能力比较好,但口语较差。本文探讨了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培训过程中采用英语教学

中国人说中式英语(Chinglish),经常让外国人不明所以。中式英语就是中式思维的产物,只要具备了英语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在英语思维的培养中,汉语的频繁介入成了最大的障碍。在培训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努力创设英语情境,营造一个英语的世界,用简单的英语组织教学,学生听到的是英语,看到的是英语,口中表述的也是英语。从而让学生沉浸其中,将汉语渐渐淡化,能对英语指令做出直接的反应。随着培训的深入,要不断更新使用英语,使英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融入选手的思维中。这些语言逐步被学生掌握,在情境中为学生所用,这样学生就建立了英语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使用英语的频率,减小了汉语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更好地集中,观察和感知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思维更加敏锐,联想能力也得到了更加全面而丰富的发展。在培训冲刺阶段,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后,可以采用全英语交流模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英语交流氛围,为学生参加比赛做好准备。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英语思维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参加英语竞赛的学生对英语都非常感兴趣,也乐意体验英语世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相关的图片、英语材料、实物、视频呈现出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英语,减少学生用汉语思维的时间,巧妙地避免汉语的介入,促进英语语言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职业风采这个环节,师生一起创设情境,笔者选的是“丝绸之路”这个题材。教师找来关于丝绸发展的英语视频、著名丝绸公司的外文网站、丝绸产品的英语介绍、英美国家对丝绸认识的材料等,与学生一起观看,一起讨论。学生和老师在观看、讨论的过程中,理解了用英语表述丝绸的历史、发展、产品类型等,使学习的知识很快以英语的思维方式融入大脑,变成生动的英语语言。根据所选材料视频,师生一起编排了“丝绸之路”的谈话节目,作为职业风采项目的展示,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赏,在这个环节中取得了最高分。以多媒体辅助,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成长。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和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培养。这样,英语和汉语的翻译关系就转变为英语与直观媒体的翻译关系。当然,教师选择的素材非常重要,要对学生有启发性,视频材料应是地道的英语材料。

三、开展英语口语模仿训练,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模仿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途径,在英语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模仿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指在理解语言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地道的美语语音、语调的模仿。理解性模仿是表达的前提,模仿同时也是一种再造想象,模仿得越逼真、地道,再造想象就越丰富,运用能力也就越强。模仿是把听到的语言材料转化为运用的有效手段,是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训过程中,笔者选用了《走遍美国》这套生活化的美语教材。

学生对语言有很强的敏感性,辨音非常准确,模仿起来准确度非常高,在语音、语调的模仿学习中有很大的优势,一定要注意模仿的准确性和经常性,让学生模仿教材的录音,听较地道、标准的语音。在模仿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对单词、词组的发音,更要重视对句子的整体模仿,包括语调、节奏、重音等。录音播放后要给学生留出模仿的时间,模仿过程一般是:先让两名学生一起模仿一遍;然后再模仿个别单句,让选手独立重复;第三遍再让学生一起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短句模仿一遍,长句、难句、重点结构要重点模仿。模仿同时是记忆过程,在模仿中进行有意记忆,力求会意并形成相应的形象思维,加深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个别模仿时,一个学生在模仿,另外一个学生在心中无声模仿,默默重复,加深记忆,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联系量,教学效率更高。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英美国家的外教,开展交流活动。

此外,朗读和背诵英语文章,对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英语句子和文章朗读越多、越熟练,就越能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并受到一定的感染,文章中的短语和句式表达也就越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背诵课文同样是提高英语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不断的背诵,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增强,从而能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并且逐渐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学生参加比赛,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就短时间的培训而言,要想达到比赛的最佳水平,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是有效的手段,有一定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也有很多,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性格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不断总结与归纳,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达到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上进行推广,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张光明.英汉互译思维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张爱琳.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6

乱象一:狭隘理解阅读教育的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重点在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能力,很多教师却把它缩水为早期识字教育。要知道,一个好的阅读者一定是识字的,而一个识字者却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阅读者。

乱象二:阅读材料脱离幼儿的生活

当前幼儿园的阅读材料,有陈旧乏味的《司马光砸缸》等,有晦涩难懂的《三字经》,有太直白乏味的材料,还有水土不服的外来作品.这些材料都远离幼儿的生活,无法找到阅读材料与幼儿生活的契合点,这些材料只会抹杀幼儿对阅读的最初兴趣源,孩子以后的阅读之路又有何原动力来支撑呢?

乱象三:阅读教学方法的落后

阅读是幼儿与作品的对话过程。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幼儿从已有经验和口语中无法与书面语言建立对应关系,也就无法理解材料内容.而一些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仍强调记忆文字信息,强调讲述。至于材料蕴涵的教育意义,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则全然不顾.

乱象四:阅读环境创设的贫乏

在越来越重视环境创设的今天,各个幼儿园也针对阅读教育的需要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而从大量事实却倾诉着另一个不争的悲哀:阅读环境的贫乏.导致阅读环境创设停留在低级阶段,脱离幼儿年龄和生活的图书角无人问津,人文环境的创设更显随意和零散。

以上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乱象,呈现出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故此,我们的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改革。

一、全面落实早期阅读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早期阅读教育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阅读和前书写准备,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重在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幼儿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所以,强调通过阅读识字和获得认知的阅读是多么可笑。

二、精选适宜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

早期阅读材料是将早期阅读目标转化为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中介。适宜既指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指接近幼儿生活,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1、根据年龄特征选择

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有一个共性,就是色彩鲜艳,形象具体直观,富有情趣,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以帮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逐步的完成从画面到文字符号的过渡。年龄段不同,图文各占的比例就不同,内容的繁简也各异。小班幼儿的阅读材料,图的比例大,文字少而大,情节简单。而到了中大班,图、文比例呈反向变化,内容也日趋复杂。

2、根据生活经验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定与幼儿的生活能够链接,从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那些远离幼儿生活时代的早期阅读材料,书面语言在幼儿积累的口语中无法建立对应关系,其内容又怎能让幼儿理解?选择源于幼儿生活的阅读材料,幼儿自然就感兴趣,就会饱含感情的专注阅读,并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根据阅读能力选择

幼儿阅读能力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违背此规律就会受到对应的惩罚。如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让幼儿阅读他们不理解、不感兴趣的材料,阅读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对幼儿人格和素质的培养。另外,早期阅读材料的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且易学易记。阅读有个体差异,教师既应注意年龄段的差异,也应考虑相同年龄幼儿也有阅读发展能力的不同,不可同一要求,选择单一的阅读材料,材料的体裁、题材、难异程度应丰富,幼儿应有选择的空间。

三、教学方法科学合理

要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就应让幼儿学会阅读。教师要在趣味引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真实的阅读和交流中积累阅读的经验,习得自主阅读的技能。

1、教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1)阅读环境和姿势

阅读首先要在光线好且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还应姿势正确的坐着看书,书与眼睛保持合适的距离。

(2)正确翻书和看书

引导幼儿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翻书,学习按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一页接着一页看书,让幼儿感受图是一页一页组成的,故事要一幅图接着一幅图有序地去看,并找到前后图的联系,才能读懂故事的内容。

2、构建文字与事物的关系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读出声,并与具体事物、图画、口语、概念对应起来。如认识“香蕉”两个字,除了知道怎么读,还应把字与香蕉的实物、图片、概念建立对应关系,帮助幼儿构建理解文字的经验。通过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形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从而构建起幼儿对书面语言的经验,为入小学的正式阅读奠定基础。

3、创设宽松互动的阅读氛围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阅读

不论是集体阅读,还是小组阅读和个别阅读,教师都应倾其全力加以关注,关注幼儿阅读的进度、姿势、环境等,及时鼓励幼儿的优点,并让其他幼儿学习。

(2)参与幼儿的阅读

幼儿在阅读时,教师以同伴的角色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图文结合阅读、连贯讲述等。在与幼儿的交流中,幼儿自然习得语言的规则,增长有益的经验。

(3)鼓励幼儿与图书及文字创造性的互动

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推测、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书内容并大胆质疑,使其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引导幼儿在集体或同伴面前口头叙述听过的、看过的故事。鼓励幼儿扮演讲故事人,创编书上的故事,讲述自制图书上的故事。鼓励幼儿随机组合动物或人物形象创编故事。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玩文字游戏,如给好朋友写信,给画面配音,给图画编上文字材料等。

四、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7

这首先就要求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更加适合现代社会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语文教材内容,使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更加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材从生活实际当中来,再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这样反反复复,一来二去的,就会产生经验与体验,吸取经验,摒弃不足,这样不仅仅可以优化语文的教材知识内容,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了初中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开放化和实践化,把最优质的语文教材知识内容在无形之中,教授给了学生。同时,语文学科,可以直接地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要加强学生对听、说、读、写全方面的指导练习,可以说,一个学生,在他走出校园之前,这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际能力,几乎都是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所锻炼出来的,在这其中,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学到了,掌握了,是根本不够的,语文教师还要加强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例如,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大自然,去亲近大自然,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二、语文教育的开放性

语文的教育特点中,根据我多年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可以得出,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还是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因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上也有所体现。初中的学生学习语文,不应用语文。这样子,语文的教育教学效果会受到社会生活的检验。所以,必须要根据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实际与发展能力,来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相联系”。在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规定说:“初中的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师的我们,不仅仅是能够做好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可以的,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比如,加强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课外阅读上,学校应该开放图书馆,优化图书室,让学生由课堂内教学走向课堂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同时还可以发现和寻找一些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学习和感受到课外新鲜灵活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语文教师精讲教材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8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然而,审视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学生阅读量的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迫在眉睫。

一、合理选取阅读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选文要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阅读。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选择的材料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二者相辅相成,读是积累,写是倾吐运用,惟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9

一、吃透名篇,习其精髓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数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很多是经典文章。这些文章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但并非每篇课文都适合学生去练笔,并非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各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在内容、表达等方面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阅读文章,教师先要钻研教材,精心选择典型的课文或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引导学生精心品味这些写法,学生会为之触动、领会意图。此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就能得到某种写作本领的锻炼,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1.典型的结构。如明晰的思路和条理,总分式的段落结构,简明的写作顺序都可成为仿写的对象。如《荷塘月色》的圆形结构,《故都的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展开,酣畅淋漓……都是很值得学生学习模仿的。

2.文章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如《囚绿记》新奇精巧的结构,深沉婉转的抒情,纯朴清丽的语言,如果能学以致用,定能受益匪浅。

3.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对课文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明确写作技巧,从而跃跃欲试,提高训练成效。如《拿来主义》采取先驳后立的论证结构,逻辑性强;多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这些论证的手法都可以为学生所用。

4.文章的情感与主旨。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每篇文章都存在各自的思想因素,抓住这些因素创设练笔的情境进行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二、梳理教材,积累素材

著名作家毛志成认为“中学生应写大气文章,必须注意三大:眼大、心大、手大”。“眼大”是指阅读视野广,涉猎信息量大;“手大”指写出的文章有厚实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学素养;“心大”是指立意高远,能够站在历史、时代的高度观察生活,思考社会、人生,使文章充满天地之气。而“三大”如高楼,积累能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厚积方可薄发。积累是每个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写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一是生活比较单一,学习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二是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很难带动他们对生活产生思考,从而进一步剖析。教师一再给学生讲,作文要言之有“物”,这“物”是从何而来?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

语文书中有不少名句哲语、优美的诗词,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可把作文点缀出亮色,也可显示作者的语言功底。当然,课文中能用的还有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把它们作为素材充实到文章中去,可使之变得丰盈而厚实。当然,运用这些材料不能像蚂蚁那样只对知识作简单的挪用,而要像蜜蜂那样能够采花酿蜜。这样看来,平时的阅读不能粗枝大叶、囫囵吞枣,否则,再好的材料也不会积淀在学生心里。作为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多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就是通过口与脑来积累素材,典范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接受的不仅是语言形式,还有文字本身所传达的思想。行文过程中,对作文有用的材料学生可以信手拈来,在无形中也培养了语感。

2.积累。对于课本资源,可从两方面来积累:一是美句妙言、名句哲语、修辞写法等的积累;二是阅读启示,即上完课文后有所触动和启发,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积累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比如:

(1)美句及哲理名言收集。如《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赤壁赋》《故都的秋》《热爱生命》等,这是比较初级的积累方法,通过对优美句子的欣赏、对哲理名言的理解,充实自己,为提高作文语言质量打下基础。

(2)作文素材收集。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材料贫乏,却又忽视教材中存在着的巨大材料宝库,以至对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料视而不见,就更不用说积累和运用了。司马迁忍受身心的巨大痛苦,发愤著成《史记》,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都是忍辱负重、实现目标的材料;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富含学习求师的生动材料;诗词中的许多名句更洋溢着充满生命活力的、撼人心魄的力量。曹雪芹面临抄家、举家食粥的困境,“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巨著《红楼梦》;陶渊明不改变士节,《归园田居》就是他心志和生活的反映……另外,别人曾亲历过的事,别人亲历且由此而总结出的经验,值得学生拿来借鉴,可作为写作中的导引或材料,甚至可作为人生经验的警戒。因此,应指导学生注意积累。

(3)修辞、写作方法的收集。如《荷塘月色》中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特点;《记念刘和珍君》叙议抒情相结合,不仅有完整的事件,还有作者的评论和悲愤的感情;《六国论》中议论的气势,开门见山的方法,整齐的论证结构,举例、对比、引论、反面假设等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些都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可学可仿可用的,加以收集归纳整理,那将会在自己的写作中享用不尽。

三、整合资源,系统训练

现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作文部分有了比较大的改革,自有一套作文教学系统。这个教学系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必修每册书的“表达交流”;第二部分和阅读整合在一起,在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设计了几十次写作练习;第三部分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设计了写作练习,主要是研究性作文。以上三部分中,“表达交流”是这套教材作文部分的主体,它力图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作文训练,注重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作文教学本身的规律来编排,合理使用这部分教材,对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10

计算机专业十分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这个领域的领跑者和领先者是欧美发达国家,新知识和技术的主要载体是英语,双语教学培养和强化学生直接获取外文技术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打下基础[1]。双语教学还能够提高教师学习运用先进教育理念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质[2]。因此,我积极投身到这一教学改革活动中,运用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以精选的优秀英文教材为依托,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承担了多门计算机专业双语课程,探索实践双语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根据学生专业基础,选择优秀原版教材,合理设置教程内容

优秀的外语专业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体会到,一流的外语原版教材具有诸多优点,是双语教学的理想选择:语言纯正准确;作者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内容取舍恰当,阐述循序渐进,结构简明清晰,图片生动翔实,笔触风趣幽默,展现科学探索的奥妙,非常符合教学心理学,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更新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足之处是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理解偏差[3],另外,价格较昂贵。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我都在系列繁多、形式多样的教材中进行详细对比挑选,选择最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例如,计算机导论是面向大学新生的课程,一开始采用的《ComputerScienceAnOverview(EightEdition)》是一本国外著名大学推崇的教材,经过试用,学生们对计算机专业产生了很大兴趣,但同时觉得它叙述方式个性化自由化有余,系统性不足,不利于初学者掌握知识体系全貌。于是我们做了及时调整,选用了另一本系统性更强的教材《FoundationofComputerSci-enceFromDataManipulationtoTheoryofComputa-tion》。在大二的数据结构课程中,基于学生学习过C语言的知识基础,我在林林总总的经典原版教材中选择了口碑很好的MarkA.Weiss的《DataStructureandAlgorithmAnalysisinC》,学生学习时确实感到收益匪浅,与同类中文教材相比,该教材更加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人们是如何一步步摸索试探,找到最好的算法的。编译原理是最难学习掌握的软件课程,有的教程技术细节过于繁难,学习者难以跟进;有的教材实践性不强。经过大量的寻找,我选中了K.C.Louden的《Compiler:Theo-ryandPractice》,并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获得了许多教学指导。由于中西思维方式不同,原版教材与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在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工科专业特点及能力水平,认真研究取舍教材内容,合理重组章节顺序,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过于繁难之处则略去,采取由少到多、先易后难的方式,把内容分为精讲、略讲和自学三种类型,讲课时区别处理,使得重点突出,广度兼顾,详略得当。

3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我深刻地感受到,不论教学形式如何都不能离开学习的主体———学生,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只会导致学生厌学。对于双语教学而言,目的是帮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外语来学习信息技术,如果教师对于英语的使用过于简单,仅停留在词汇学习上的话,则失去了双语课程训练理解和思维的意义;如果用的语言太复杂,那么学生根本听不懂,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并且,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用外语上课,更需要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互动。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而不试着与教师用外语进行沟通,则起不到双语教学的作用。通过多门课程的摸索实践,我在专业课方面采用中英文综合灵活运用的方式,由以中文讲授为主逐渐过渡到用英文规范授课。在课堂上进行大量举例、提问,营造活跃的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用英语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讲授之中穿插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允许学生用英语自由发言和质疑。学生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发言,既掌握了语言表达,又掌握了专业技术知识和思维方法。计算机导论课程中,结合新生特点,在教学模式、课堂设计、提问解答等多个环节做精心设计,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走进计算机科学殿堂,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数据结构教学中,以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为导向,促进数据结构理论方法在具体应用问题的解决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有效提高编程技术和应用水平;编译原理难度大,我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借助大量的生动类比,剥洋葱式层层剖析化解编译系统技术难点,培养学生探索复杂系统的能力。

4学习先进,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水平

双语课程内容难度大,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为了胜任教学任务,我从多渠道多角度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积极与国外出版社和教材作者联系,获得不少教学资料,应用于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深化了教学效果;积极参与国内外、校内外同行的学术与经验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对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用外语表达把握不准的地方,我经常与外籍教师、外语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2007-2008年我参加了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双语学术研讨会议,观摩了多堂示范课,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几位优秀教师保持交流合作,学习他们的经验措施,结合运用到自己的双语教学中。

5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有许多复杂的原理和结构运动变化过程,如三大数据结构在插入删除时的变化、各类排序算法及效果、查找策略及过程、计算机在存储分配时采用不同方案得到的不同结果……我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的丰富性、多彩性、可动性、立体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表现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理解,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多媒体课件中,我用外语对基本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重要专业词汇给出对应的中文,配备多幅图表和工程图片,将实际工程问题与理论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节省了板书时间。我把电子教案复制给学生,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能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听课和理解上。同时,我仍然常常借助于传统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部分学生不理解的难点问题,需要教师补充解释;与学生展开讨论时,经常需要手工在黑板上演算;讲解习题用黑板推演效果也最佳。因此,我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课堂需要,把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休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达到讲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