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用权交流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4 22:16:17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1

坚持为民用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不久,《人民日报》刊登群众来信,有一段话引人深思:“干部们也不容易,能把说到的做到,不耍花腔放空炮,我们就很满意。”所以说,群众的期待并不复杂、要求并不高,我们没有理由不善待群众、不为民办事。所谓“实在”,就是把权用在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要从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出发,多搞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多在“民心”上下功夫,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依法用权。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利国利民,用不好害人害己。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在法治轨道上用权。“轨道”的要义,一是边界清晰,二是路径明确。边界清晰就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自觉按照权力清单用权、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用权,既不能随意扩大自由裁量空间,也不能搞不作为式的“有权不用”“权力休眠”,更不能无视法治搞“自我变通”“自我授权”。路径明确就是“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增强法治思维,善于用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依法用权的能力。

坚持规矩用权。规矩用权就是在用权上,真正懂规矩、守规矩、严规矩。首先是要懂规矩。要学好、宪法,熟知《党内生活准则》《廉洁从政准则》《干部任用条例》等党纪国法、规则规定,做到真学真懂、入脑入心。其次是要守规矩。凡事都要拿规矩的尺子量一量,在规矩之内行事,做到对人对己对事都讲规矩、守规矩。第三是要严规矩。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党员干部“违法”都是从“违纪”开始的。所以,要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否则“针尖大的窟窿会透过斗大的风”,由量变到质变,最后积小成大,因小失大。

坚持阳光用权。权之所集,利之所在,弊之所生。阳光是权力最好的“防腐剂”。一要做到惯于阳光用权,二要做到善于阳光用权。惯于阳光用权,就是要认识到监督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真正把监督当作一把标尺、一面镜子、一种爱护。当今是开放的时代,群众的参与意识大为增强,领导干部既然被群众“高看一眼”,就得习惯被群众“细看一分”;眼下的要求是全面从严,严治已成常态,监督无处不在,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适应。善于阳光用权,就是要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克服人为设置障碍逃避监督的行为,杜绝暗箱操作,凡是能够公开的党务政务事务,都要主动公开、及时公开、用群众能理解的方式公开,善于借助“聚光灯”“放大镜”“镁光灯”推进工作,以公开促公平,以透明促清明。

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强调:“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混淆公私界限,把职权当特权,把公器当私器,借公权谋私利,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作为领导干部,要讲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公私分明,做到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在这方面,是很好的表率,他制定了“十条家规”,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我,只能在出差顺路时来看看;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等十分具体的规定。邓颖超的工资级别,按规定可以定在行政五级,但坚持压低一级,最终定为六级标准,这种公而忘私的境界和修养,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2

1.煤矿企业中员工不具备足够的素质。煤矿企业员工是生产运营工作中的落实者,是实现现代精神及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随着我国生产技术逐渐高效化,煤矿企业中的关键问题是企业员工是否可以充分利用新兴的高科技来全面控制煤矿企业中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生产成本。依据我国现实状况来说,,煤矿企业中大部分员工没有足够的素质,并且不能够将高新技术充分合理的利用到煤矿企业中的生产过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的阻碍了当今煤矿企业的发展。

2.煤矿企业中各个生产过程中负责人的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基于我国煤矿企业复杂化的结构及大型化的规模,安全意识严重不足,进而煤矿企业中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也就显得尤为紧缺。特别是在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煤矿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链已经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不能使煤矿企业进行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还有一部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可以尽早开工,他们在选拔各个阶段的工作负责人时,就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而是选取模糊化的考核标准及不规范的考核工作,这种现象的出现,为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这种现象已逐渐成为我国煤矿企业中普遍的瓶颈问题,直接影响着各个生产过程中负责人的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这些负责人在运营过程中为了增加煤矿企业的生产利益、满足施工运营的要求,经常忽视施工中的安全保障。

3.材料及设备问题。煤矿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中的关键性因素是材料及设备,但基于煤矿企业中的生产管理人员没有对材料及设备进行足够的监控力度,常常造成材料及设备从采购到投入使用均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特别是对于材料来说,安排相应人员采购时,生产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全过程的进行监管,因此使采购人员不够充分重视对这些材料的采购。生产管理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检测工作导致之后在监管中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同时在运输材料时,没有对材料采取相应的保障性措施,从而导致了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性的危险因素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材料的质量以及成本等各方面都难以得到控制。且在材料使用前,生产管理工作人员对材料消耗量没有进行恰当的预算,从而不能有效的控制材料的消耗量,这种不科学的监管问题阻碍了我国煤矿企业发展一大瓶颈。

煤矿企业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使甲方各项权利及义务得到明确。(1)甲方在同乙方单位进行交流沟通过程中,应该让乙方了解作业计划书并监督它开始作业。(2)甲方应该严格依照计划书及相关规范对乙方作业流程实施相应的监督,包括对材料、设备及技术等方面的控制。(3)甲方在乙方开始施工时,应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其工程的质量、进度及成本,并且使这几方面协调进行。(4)甲方应该同乙方协调好作业关系,从而保障整个作业流程能够在顺畅的环境下运行。(5)甲方不仅应该对乙方作业中的方向及其他工作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还应该主导其方向。(6)甲方对乙方作业流程有一定的经济支配权,并且在乙方作业流程中运用的材料,甲方也有一定的使用权限。

2.使乙方各项权利及义务得到明确。(1)乙方在进行作业流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甲方发放的计划书,并且严格控制作业流程中的指标。(2)乙方在进行作业流程中,应该对作业中的每项经济支出做详细的记录,同时还应该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便促进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3)乙方在甲方分配完工程的经济之后,对其中的资金进行二次支配,以保障符合自身工作的需求。(4)乙方在进行作业流程中不仅对甲方相应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建议权及任免权,而且还可以任免自身作业中的相应管理工作人员。(5)为达到作业流程的需求,乙方工作人应该合理的利用业余时间对作业流程进行规范化的学习。同时乙方的管理人员应该尽量规范化管理作业。

3.内部经济承包考核同分配方法。

3.1采掘单位。(1)实施任务同效率挂钩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采取定额工效,当月可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可以超过绩效计划的,应该按照一定比例来增减承包工程的工资等。(2)实施吨煤综合大单价考核制度。采取的煤依据不同采面实施不一样的吨煤综合大单价。一般情况下,综合大单价包括:坑代品租赁金,水电费,安全奖金,配件及自制配件费用,计件、计时奖,基本工资及材料等。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水稻;育种;种质资源;交流利用;保护

水稻种质资源与水稻育种之间存在着颈瓶效应的关系,加强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才能推动传统的“经验型育种”向高效的“精确育种” 发展 ,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高(多)抗等综合性状比较协调的水稻新品种。然而,目前水稻种质资源的交流利用和保护还不尽人意,制约着水稻育种工作向更高台阶迈进的步伐。作为水稻育种工作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更要清楚种质资源交流和保护的意义。

1水稻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是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水稻种质资源就是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水稻类型。按照来源分类,种质资源分为4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种质资源。

2水稻种质资源与水稻育种的关系

种质资源对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拥有较多的基因资源。育种工作突破性的成就,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水稻种质资源与水稻育种之间存在着颈瓶效应的关系。实践证明,基础材料如数量少,就不可能育成高质量的品种。水稻产量的不断增长,品质的不断改进,抗性的不断提高,都必须从新种质的发掘和利用着手。亲本的正确选配是育种成败的基础。种质资源对水稻育种产生瓶颈效应,其广泛性、多样性、特异种质的创新性和完整性是当今水稻育种突破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稳产、美观美食的关键[1]。

3水稻种质资源的交流利用和保护现状

不同育种主体之间资源封锁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正常搜集和供应具有价值的育种资源。 企业 间互相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其他机构的种质资源、育种材料和亲本自交系等的现象已经长期存在。其根本原因是公平、公开种质交流渠道闭塞,各个企业互相封锁,片面追求 经济 利益。

3.1种质资源收集的重要性

育种工作者已经越来越重视育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基础材料的选育,因为育种中间材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配对成功与否的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所以育种工作者往往要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材料来进行配对选育。亲本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育种速度和效果,这就促使育种工作者不断地搜寻、充实、扩大自己的资源圃。发掘和收集有利种质,充分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来进行水稻育种是成功育种的重要保障。要充实、扩大资源圃,资源交流是一个重要方法,但如果交流不规范,会造成资源的丢失。

3.2资源交流不开放

目前,国家虽然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但没有规范具体的育种中间材料的交流制度和奖励制度。每个企业或科研单位都希望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品种,很少有单位或个人主动向亲本的产权拥有者进行经济回报。某些育种家品种权意识相对淡薄,只要是自己选育的组合,就独占其品种权并期望和采取不正当的方式独占其利益,不给予亲本所有者回报。因此,育种材料相互交换中,育种单位就会很保守谨慎地对待交流,育种家之间会相对保密。特别对市场前景好的亲本材料,更是保护严密,甚至拒绝交流,这不利于资源共享,助长了相互隔离、保守的种质资源交流,阻碍了杂交水稻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3.3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种子资源

由于 法律 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没有有效完善的交流平台,育种者为利益所驱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资源。由于参观、种子南繁和材料铺、育种场所很多是开放性的、保密工作不严等均造成种子资源外泄,这严重损害育种单位的利益。如果没有强硬的保护措施,育种单位之间资源共享就无法实现,也制约了育种工作取得突破性效果,制约着水稻育种研发的发展。

4种子资源管理的相关 法律 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条规定:国家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选育、生产、更新、推广使用良种,鼓励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农业部2006年颁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第六条规定:国家对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十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创新[2]。

5水稻种质资源保护和交流利用的建议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 自然 条件差异较大,光温敏反应和海拔反应都影响部分种质的正常生长和育种利用,加上 经济 发展 条件不同影响着单位投入到资源收集的资金量,从而造成育种单位之间的资源规模差异很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交流利用就显得尤其重要。育种单位可以公开地对种质资源进行利用并应对提供者提供补偿,同时国家应该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对非法获取其他单位种质资源的行为加以处罚,以大大减少非法获取种质资源现象,达到合理分享种质资源的收益,实现共赢的目的[3]。鉴于目前种植资源交流利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水稻种质资源与育种的实质性合作和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5.1做好种质资源工作

5.1.1种质资源的搜集可以通过直接考察收集、征集的办法收集种质资源。然后及时进行归类,将同种异名者合并,同名异种者区分开,并进行统一的编号,再进行简单的分类,确定材料的植物学地位、生态类型、亲缘关系和生育特性。

5.1.2种质资源的保存。通常保存的方式有:①种植保存:根据不同作物种子和营养体生活力的长短,隔一定的时间在田间种植1次。材料多时,可进行轮换种植。②贮藏保存。③试管保存(离体保存)。④基因文库技术保存。

5.1.3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研究。通过杂交、诱变及其他手段创造新种质,直接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培育新品种;通过杂交、诱变等,从后代中选择优良变异个体,培育成新品种。

5.1.4加强育种单位的保密意识和产权认识。育种单位要对单位职工进行保密意识和产权认识的 教育 ,提高职工保护种质资源的意识。对公开场合展示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环节要注意保密,同时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用非正常手段窃取别人的资源。

5.2共享种质资源的建议

5.2.1各个育种单位要对种质资源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拨专款设专人来负责种质资源的工作,做好种质资源的搜集、分类、整理工作。

5.2.2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以达到完善稳妥地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

5.2.3国家应该在奖励育成新品种人员的同时,对利用率高、配对成功几率大的亲本材料发现者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这样能够调动育种工作者的积极性。

5.2.4地方权威性的机构应该设立使育种者可相互沟通的交流平台,方便育种工作者交流所需的优质资源,可以对种质资源进行索取并对提供者提供补偿。同时国家应该出台具体的管理条例,对非法获取其他单位种质资源的行为加以处罚,以减少非法获取种质资源的行为。合理分享种质资源的收益,实现共赢的目的,避免种子资源材料市场的混乱[4-5]。

5.2.5权威部门可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种子资源库,建设种质资源的评价体系。对水稻材料的整体性状的综合测定和评估过程,包括品质、抗病虫性、抗逆性、植株形态特征、遗传组成所属的资源类型、适应性、生活习性、光温反应、肥力反应以及今后可能不断地产生的新的属性。资源评价不仅要对外观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也要对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各育种单位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有偿的正规途径申购所需资源,做到真正的资源有偿共享[6]。

6 参考 文献

[1] 滕海涛.玉米种植资源的交流和保护[j].玉米 科学 ,2009,17(4):21-23.

[2] 万宜珍.植物新品种保护与杂交水稻育种创新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6):74-77.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 独立项目 财务监管

一、加强工程资金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公路施工企业内部资金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程款额一般都较大,资金流入渠道多,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预付款,甲方根据工程进度分批支付的计量款,按照合同规定分期支付的结算款等。这些资金的支出主要包括施工材料购买费用,专业施工机械的购买及其相关维护费用,按时支付的工人工资等其它临时性费用,其现金流量表现为大进大出,整入分出。为了有效加强工程资金的管理,确保施工单位对独立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大部分公路建设单位一般要求施工单位到指定的银行办理结算账户,而且公路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按照严格的财务管理方式和监管手段,切实强化项目资金有效运用。

1.把好工程资金运转关

公路施工企业的独立工程项目部,是实施现场作业管理的临时班子,成立之初需要统筹兼顾,对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高度重视,要从源头上严格把好项目资金运转关。项目部是对施工企业直接负责的“前线指挥部”,为严把资金流入关,企业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明确项目资金管理的细则。为确保工程资金的有效运用,公路施工企业必须配备有责任心且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业财务人员,常驻项目部加强财务监管工作,对独立工程项目资金的收支业务进行规范核算,确保项目资金按正规程序足额入账,有计划按标准支付,避免由于对工程项目资金监管不力而导致资金流失、转移、挪用。应对所有结算用的有效票据实施规范化管理,应建立健全详细登记和审批制度,对工程项目部资金的收支情况实行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抽查制度,杜绝截留和挪用工程价款等行为,确保公司资金流入信息渠道准确、畅通,进一步有效加强公路施工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2.建立支付预算审批制度

公路施工企业应切实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审批和支付制度,应对独立工程项目资金支付情况实行精确预算和严格审批制度,相关工作人员要科学合理编制独立工程项目所需资金的详细计划,以便施工企业做好专项资金的提前筹集和计划安排工作,尽可能降低项目资金的成本,提高使用效率,规避经营风险。项目部财务人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上月资金的实际支付情况上报企业总部。项目部每月详细准确编制本月所需资金计划,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独立工程项目部所有支付的资金应按预算总量进行划分,财务人员在支付资金时,应严格按规定把好关,支付审批手续必须齐全,填报的资料应真实、及时,对项目部所报的资料予以认真审核再经领导签批后方可支付。

二、重视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加强对工程项目材料的购买、使用、保管等方面的财务监管工作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工作做不好损失的费用一般都很大,同时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中所发生费用的财务监管工作,这是保障资产安全,有效实施成本控制的重点。在对工程项目部实施材料监管工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材料供应商的合理选择,同时要认真审查相关合同,做好材料验收等一系列源头性的审核工作,严格实施规范化的入库登记和领用登记制度,要开展不定期抽查工作,将材料的内部管理工作与财务监管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成本,从源头进行开源节流的目标。要及时跟踪和审核稽查,使财务监管工作起到应有的控制、监督力度,从而切实避免工程项目部对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人为损失。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对独立项目部机械设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有效配置施工机械,确保工程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降低运营风险,切实做好施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三、明确工程项目部的责、权、利关系

公路施工企业对外形成的责、权、利主要包括债权、债务,明确施工企业的责权利就是要把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债权债务问题搞清楚,不做糊涂账目,必须规范和加强对公路施工企业的债权、债务监管工作。首先要及时进行已完工程项目的结算,加强工程项目部债权的管理。对公路施工企业支付工程款项时,实行计量付款和分阶段结算,保障施工单位及时拿到相应款额。如果因为责、权、利不明等原因导致工程量不能得到业主或甲方的及时验收和确认,很容易影响到该工程项目款项的进账。由于独立工程项目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必然影响该工程项目的资金周转和施工进度,甚至会增加施工项目工程所需的材料等成本费用。独立的工程项目部必须按照合同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工程任务,才能及时向建设单位申请工程验收和工程项目款结算。在施工的同时,尽可能按合同明确投资方和施工方的责权利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尽早争取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如果工程项目部的责权利不明确,很容易导致付款时的被动,使财务资金安排失去了应有的控制,所以加强对债务监管的同时,应该更加明确项目部对已完工程决算的利益和责任问题,应该及时做好已付款和质量情况的审核、签批,防止项目部采取虚报工程量或抬高单价等行为,确保工程独立项目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公路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切实加强对独立工程项目部的债务监管工作,保障公路施工企业项目部明确的责权利关系,确保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在公路施工企业中,财务监管工作的重点是独立工程项目部,应建立健全完善而科学的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部专项资金的有效运营,重点从财务预算角度对独立项目部原材料、施工机械等设施的管理,加强相关环节的登记、审批程序管理,从而确保公路施工企业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资产、负债、成本、利润等信息具有及时、客观、完整和真实性。总之,在公路施工企业中,通过加强对独立工程项目的资金监管,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部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森,陈亮.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2]黄继红,蒋凌鹤,马宜萍.浅淡加强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9期

[3]黄素芹.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郑琳.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状;对策;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发生了许多变迁,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根本变化。《档案法》的颁布实施,既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又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的不适应

1、缺乏人事档案的知情权。近年来,由于人事档案的不透明、知情权不落实而造成的问题越来越多。有的因原单位在当事人的人事档案中记录了不实之词,甚至塞进了缺乏事实根据的材料,造成了对当事人的伤害;有的因长期无法了解个人档案致使档案丢失而无从知晓。因此,由人事档案丢失而引发的纠纷、诉讼频频出现。

2.人事档案保管权的局限。按国家规定,目前我国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才有人事档案保管权,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经济成分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些单位按国家规定没有人事档案保管权,只能把档案寄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并向它们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这种做法,由于用人单位与人才交流中心不存在行政权约束,因此,不能有效地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

二、人事档案管理方法的不适应

1、“档随人走”的传统管理方法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进,人员流动现象日益增加,人档分离现象越来越普遍,尽管《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企业职工档案工作规定》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作了规定,但实际操作中管理部门与流动人员之间的权益和管理矛盾日益显露。有的单位为了防止人才流失,以档案为关卡,造成了“弃档”现象日益严重,淡化人事档案的呼声越来越高。

2.传统的手工管理制约了人事档案的质量与效率。人事档案多年来采用传统的十大分类制,一份材料归属什么种类常常存在许多主观因素。近年来,虽然采用了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但也只是采用电脑进行目录录入,并没有带来管理方法质的飞跃,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低。

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不适应

1、人事档案收集缺乏力度、材料质量差的问题普遍存在。首先是收集归档的工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少数管档案部门只照搬中组部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没有形成自己的实施细则,内容不具体、不全面。即使建立了制度也存在不同程度上执行不严格的现象。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其次是收集归档的材料不全面、不准确。特别是交给人才交流,代管的人事档案,职工考核材料、人员鉴定材料和反映个人能力水平的材料等,不能及时收集到个人档案中。

2、缺少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许多单位的人事档案长期处于凌乱、无人问津的状态,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由于没有定期检查,使水事档案管理有空可钻,新增加材料的连续性出那断裂现象;部分人员档案材料遗失;一些单位趁人员调动、单位合并之机把未整理的人事档案顺水推舟移交出去,推卸责任。

3、材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有的个人或单位出于某种考虑或避开某种风险,刻意更换材料或隐瞒事实,使人事档案信息虚假或不全,可信度大大降低,这必然使用人单位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现在录用人员都是采用先进人后调档的方式,一旦用人单位发展问题为时已晚。

四、改变档案管理现状的几点对策

1、要具备现代化的观念。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和正在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划时代的巨大影响。随着机关、企业单位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机读档案录音、录像、照片等新型电子文档的形成已纳人档案管理。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就是我们档案的现代化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把传统的管理方式搬到网络管理上来,而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档案管理中不适应的一些做法进行改革。尽快树立起现代化的观念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紧迫的必修课,是档案管理步人现代化的第一步。

2、要有适应时展的内部管理。对于各级档案部门来说,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为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3.要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管理。传统模式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它一定的适用范围,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模式。对于那些企事业单位职工、教师及流动人员的值得保密的东西不多的档案,可以逐步进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

4、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目前就大多数档案馆(室)特别是基层档案馆(室)来说,先进设备不可能引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力争改变我们设备条件,为现代化打下基础,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培养人才,使现有的设备尽可能地与自己的馆藏实际相结合,在档案管理和提供使用中发挥作用。这方面重要任务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使之充分发挥效用,总结经验,培养人才。二是在整理、编目等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上多下功夫,为进一步引进设备创造条件。三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着眼点要高,立足点要实,在规划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保管条件,翻拍复印、装订等方面的现代化需要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手段。现有的立卷人员尚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要通过组织培训及业务学习等,尽快掌握信息管理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总之,在购买和采用现代化设备上,必须以相关人才的调人和培养为前提,因为没有懂技术的相关人才,设备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另外,购买和引进设备一定要考虑到本单位的实际,重点搞好基础工作,只有基础工作先行,现代化设备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6

近年来,各有关单位出版、印制、发行了一批适应课程改革和教学要求的优质教辅材料,较好地满足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当前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存在品种繁多,部分教辅材料质量差、定价高,有些出版发行单位违规向中小学生和家长统一征订、搭售教辅材料等问题,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侵权盗版、非法出版和商业贿赂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秩序。中小学教辅材料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利益。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出版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各类出版单位及其主管主办部门和各出版物印制企业、发行企业必须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出版业科学发展,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二、明确管理任务。

《通知》所称中小学教辅材料是指与教材配套,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等方面的出版物,包括中小学教材同步练习类出版物,中小学生暑假、寒假作业类出版物,中小学习题、试卷类出版物,以及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类出版物等。其介质形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一)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各出版单位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符合资质要求,不具备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安排中小学教辅材料选题,不得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教辅类报刊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出版,非教辅类报刊一律不得超越业务范围刊登教辅内容。出版单位要加强对作者专业背景的审核,作者情况须存档备案。出版发行单位必须严格规范对外合作行为。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教材编写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二)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在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出版物印制企业印制,并应优先选择经国家认定的绿色出版物印制企业。印制企业承印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严格履行印制委托程序,必须事先核查委印单位是否具有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资质,委印手续是否有效和齐全,不得承印无出版资质和手续无效或不齐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单位跨省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分别在出版单位所在地和印制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备案。

(三)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由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出版物发行企业发行。发行企业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从具有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进货,并依法签订供销合同。中小学教辅类报刊发行严格实行一报一刊一个邮发代号。

(四)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市场。未经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出版、印制、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严厉打击非法出版、印制、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价格政策,科学确定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严禁出版单位采取高定价、低折扣形式推销中小学教辅材料。

(五)提高中小学教辅材料的质量。出版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确保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印制企业要通过采用绿色原辅材料、改善印制设备、改进印制技术等,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印制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往市场。发行、委印单位应对承印单位送交的中小学教辅材料进行质量验收,不许接收、发行不合格产品。

三、强化管理措施

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的管理,要以“治散治滥、打盗打非”为重点,明确措施,狠抓落实。(一)严格日常管理。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在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管理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日常管理。

一是加强出版管理。要严格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的业务范围、办报办刊宗旨,核定出版单位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严把审批关,严禁出版单位通过申请调整业务范围、报刊更名等方式涉入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严禁任何形式的买卖书号、买卖刊号、买卖版号和一号多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单位进行综合评估,对评估不达标的取消其出版资质。

二是加强印制管理。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印制企业资质的审核,严禁出版单位委托不具有出版物印刷资质的企业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清理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和未经批准的印制企业擅自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加强对出版物印刷复制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健全、落实五项制度;加大对印制质量的监管力度,定期检测和突击检测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印制质量;积极引导企业认真学习国家《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平版印刷》,抓紧进行绿色印刷环保认证,以绿色印刷工艺流程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

三是加强发行管理。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发行企业资质的审核,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委托不具有发行资质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发行销售中小学教辅材料;清理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和未经批准或未进行备案设立的发行站、工作站、图书代办站等擅自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加大对发行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把进货关,对进货渠道进行动态管理,对进货清单等相关财务票据进行查验,确保中小学教辅材料来源可靠;严禁出版发行单位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老师进行地下交易和一切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在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活动中违规收取费用或向中小学生和家长统一征订、搭售教辅材料。

四是加强质量管理。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期刊出版形式规范》、《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音像制品质量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书名页国家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质量检查,在每年春季和秋季组织对本地市场上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装质量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均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质量规定和标准的中小学教辅材料,责令停止出版发行、全部召回销毁,并对有关单位给予警告处理,对问题严重的给予限期停业整顿处理或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五是加强市场管理。要把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列为出版物市场监管重点,针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每年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严查出版物市场,特别是要严查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和出版物批发市场,从中发现、梳理案件线索,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六是实施细化量化管理。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将要出台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细化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质量、价格、市场等方面管理措施,量化评估标准,进一步增强日常管理措施的可操作性。

(二)组织检查清理。坚持边检查边清理边规范,把集中治理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一是自查。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发行单位要对照上述五项管理任务,组织对年以来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和发行情况进行自查,查清本单位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和发行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迅速进行整改。二是检查。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相关部门对本地区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印制、发行和市场进行检查,查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督查。省新闻出版(版权)局、“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深入各市、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明察暗访,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检查整改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听取工作进展汇报,通报明察暗访情况,就地指导工作,现场督促整改。

(三)结合改革治理。紧密结合当前深化出版社体制改革、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大力整合和优化出版资源。鼓励导向正确、经营规范、品牌优良、有竞争力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单位,或整合进入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或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出版发行企业。严格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制度,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相应资质和违法违规经营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单位。

(四)加大查处力度。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准绳,坚决纠正和查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查办一批重点案件,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绝不允许有法不依、姑息迁就,甚至搞地方和部门保护。要注重端窝点、打团伙,加大查处力度,对买卖书号、买卖刊号、买卖版号和一号多用的,在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中超越出版业务范围、发行中违规征订和搭售的,侵权盗版和非法从事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发行活动的,该吊销许可证的一律吊销,该依法取缔的一律取缔,涉嫌商业贿赂的一律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加强社会监督。要积极营造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深入揭露中小学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的危害,积极宣传政府部门大力整治的决心和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依法查处的重点案件。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深入采访,开展舆论监督,公开曝光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网址,建立信息员队伍,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举报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通过加大新闻宣传和发动群众举报,教育从业者,警示违规者,震慑犯罪者,鼓舞广大群众。

四、落实管理责任

中小学教辅材料问题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各地“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管理职责,健全责任追究制,使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组织协调。为了确保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省新闻出版(版权)局、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通报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

坚持属地管理制度。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综合执法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强化管理责任,切实履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发行和市场监管职责,并形成长效机制,坚决纠正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改变中小学教辅材料的泛滥状况。

坚持主管主办制度。《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对所属出版单位出版活动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并应当配合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所属出版单位执行各项管理规定”。作为出版单位的上级领导部门,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担负管理职责,制定有效措施,严禁所属的出版单位违规从事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

五、近期工作安排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的管理,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要认真做好近期的相关工作,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8月26日前,分别召开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图书和报刊出版单位、印刷发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传达《通知》精神,增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8月底前省新闻出版(版权)局将我省学习传达《通知》精神和贯彻《通知》的安排部署情况报送新闻出版总署。

(二)8月27日起,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将文件精神迅速传达至辖区内各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单位开展自查,检查和整改情况于9月10日前报送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

(三)9月10日起,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综合执法单位协调相关部门,对本地区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印制、发行和市场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和整改情况于9月20日前报送省新闻出版局(版权)。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7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立党为公、执法为民高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充分认识推行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活动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建立和健全社区矫正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和社区矫正执法过错追究制度,认真落实推行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活动的各项工作。

(二)基本目标。进一步明确执法职权和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基本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社区矫正执法监督体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努力实现“一强化两提高”目标。一强化,即:强化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严格监管,使得社区矫正人员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两提高,即:执法监督机制基本完善,执法监督效能大幅提高;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观念得到增强,执法能力明显提高。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职责

(一)组织领导。建立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活动年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社区矫正和法制工作的局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社区矫正办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矫正办。

(二)工作机构职责。领导小组负责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年活动方案的实施,研究处理社区矫正执法中的重要问题,监督指导推行社区矫正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办实施社区矫正执法的日常工作。

三、实施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年活动的范围和要求

(一)实施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司法局具有社区矫正执法职能的机构,包括社区矫正办以及各司法所。

(二)实施要求。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诚实守信,依法追究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严格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四、依法行使的法定职能

(一)审前社会调查职能;

(二)社区矫正人员接收职能;

(三)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监管职能;

(四)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职能;

(五)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职能;

(六)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审批职能;

(七)社区矫正警告处罚职能;

(八)提请治安处罚建议职能;

(九)提请撤销缓刑建议职能;

(十)提请撤销假释建议职能;

(十一)提请收监执行建议职能;

(十二)提请减刑建议职能;

(十三)解除社区矫正职能。

五、履行执法职能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一)履行审前社会调查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委托机关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方式,在规定的时限内,全面了解被告人、罪犯的情况,注重证据材料的收集和审查,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地向委托机关提交评估意见。

(二)履行社区矫正人员接收职能的要求和标准: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和法律文书登记接收制度,依法落实矫正责任人,切实保障社区矫正人员的知情权,理顺衔接机制,提高接收效率。

(三)履行日常监管职能的要求和标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监管,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矫正方案合理,档案管理规范,检查制度严格;法制教育、社区服务、心理辅导、职业培训措施到位;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情形,依法及时予以处理。

(四)履行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对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执行的监督。

(五)履行离开居住地审批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对外出期间的监督。

(六)履行变更居住地审批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和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的衔接。

(七)履行社区矫正警告处罚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实施警告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处罚合理;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八)履行提请治安处罚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提请治安处罚建议;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建议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九)履行提请撤销缓刑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提请撤销缓刑建议或呈报撤销缓刑意见;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证据确凿,建议(意见)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十)履行提请撤销假释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呈报撤销假释意见;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呈报意见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十一)履行提请收监执行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提请收监执行释建议;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建议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十二)履行提请减刑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提请减刑释建议;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建议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及时审查异议人提出的异议。

(十三)履行解除社区矫正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实施解矫宣告;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程序合法,法律文书规范;做好与安置帮教机构的衔接。

六、执法职权分解和工作流程、执法责任

(一)执法职权分解

1.司法所。依法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对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监管,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7日内的审批,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超过7日的初审,实施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区域)的初审,实施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的初审,实施警告处罚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治安处罚建议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撤销假释建议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撤销缓刑建议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收监执行建议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减刑建议案件的初审,实施解矫的初审和解矫宣告。

2.社区矫正办。依法接收登记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超过7日的审批,实施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区域)的审批,实施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的审批,实施警告处罚,实施提请治安处罚建议,实施提请撤销假释建议,实施提请撤销缓刑建议,实施提请收监执行建议,实施提请减刑建议,实施解除矫正并签发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依法实施审前社会调查、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离开居住地超过7日审批、变更居住地审批、社区矫正警告处罚、提请治安处罚建议、提请撤销假释建议、提请撤销缓刑建议、提请收监执行建议、提请减刑建议案件的核审工作。

(二)工作流程

1.依法实施审前社会调查流程:(1)司法局收到委托调查材料后,社区矫正办应当在5日内完成调查事项登记、调查人员指派、调查人员公示以及书面通报委托机关工作;(2)调查人员及时向调查对象及其近亲属送达《提供书面材料通知单》,并调查收集调查对象是否适合社区矫正的一切情况和材料;(3)矫正办在接受调查指派后7日内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初步评估意见,需延长调查时间的,报局分管领导批准,最长不能超过15日;(4)矫正办负责人及时对调查报告、初步评估意见和材料进行审核同意后,报送评估意见给司法局分管局长签发,并在审前调查报告上签署意见(盖章);(5)调查评估意见以及调查材料送达委托机关。

2.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接收程序:(1)社区矫正工作科收到决定机关的法律文书后,在3日内送达回执;(2)社区矫正办为报到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建立执行档案并在2日内将相关材料复印件送达司法所,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报到逾期的,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3)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及时确定矫正小组并与矫正小组签订责任书;(4)司法所及时组织宣告,制定矫正方案并建立工作档案。

3.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社区矫正人员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准予进入的审核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不准予进入的审核建议,填写《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并提交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签署意见(盖章)后,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工作科在2日内审查完毕出具核审意见并退卷。(4)经办人员报《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给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盖章,并将审批意见书面告知社区矫正人员。(5)批准进入特定场所(区域)的,《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抄送原判人民法院、同级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

4.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7日内审批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社区矫正人员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准予离开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不准离开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填写《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表》并提交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签署意见(盖章)后,经办人员书面告知社区矫正人员审批意见。(3)经办人员报送《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表》到社区矫正办备案。

5.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超过7日审批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社区矫正人员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准予离开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不准离开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填写《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表》并提交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签署意见(盖章)后,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在2日内审查完毕。(4)经办人员报《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表》给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盖章,并将审批意见书面告知社区矫正人员。

6.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审批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准予变更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不准变更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填写《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审批表》并提交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签署意见(盖章)后,通报辖区派出所后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在2日内审查完毕,并发函给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征求意见;收到回函2日内,出具核审意见。(4)经办人员报《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审批表》给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盖章,并将审批意见书面告知社区矫正人员。(5)决定准予变更居住地的,自决定之日起3日内通报决定机关和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同时将有关法律文书、矫正档案移送新居住地县级行政机关,并将有关法律文书抄送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7.依法实施社区矫正警告处罚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罚建议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罚建议,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调查人员拟制警告处罚决定书;(4)警告处罚决定书呈分管领导批准;(5)送达警告处罚决定书。

8.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治安处罚建议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出具核审意见并退档;(4)提请治安处罚建议书呈分管领导批准;(5)及时向公安机关和社区矫正人员送达提请治安处罚建议书。

9.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撤销缓刑建议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认为符合撤销缓刑条件的,应当按以下程序处理:原裁判人民法院系基层人民法院的,调查人员拟制提请撤销缓刑建议书报办公室核审;原裁判人民法院系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的,调查人员拟制提请撤销缓刑呈报意见书;(4)提请撤销缓刑建议书或提请撤销缓刑呈报意见书呈送分管领导批准;(5)原裁判人民法院系基层人民法院的,提请撤销缓刑建议书批准后,及时向原裁判人民法院送达提请撤销缓刑建议书,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原裁判人民法院系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的,提请撤销缓刑呈报意见书,经批准后,及时向市司法局呈报。

10.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撤销假释建议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认为符合撤销假释条件的,调查人员拟制提请撤销假释呈报意见书报;(4)提请撤销假释呈报意见书呈送分管领导批准;(5)提请撤销假释呈报意见书经批准后,及时向市司法局呈送。

11.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收监执行建议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构成《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认为符合收监执行条件的,调查人员拟制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4)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呈送分管领导批准;(5)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经批准后,及时向批准、决定机关送达并抄送同级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2.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减刑建议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减刑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社区矫正人员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组织矫正小组评议。(2)司法所负责人根据评议结果出具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报局减刑评审委员会评审;(4)同意提请减刑的评审意见作出后,及时进行公示;(5)对公示有异议的,转矫正办审查。(6)无异议的,经办人员拟制提请减刑建议书连同《提请减刑审核表》等材料送分管领导批准;(7)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报市司法局审核;(8)市局审核同意后,经办人员及时向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提请减刑建议书及相关材料;提请减刑建议书同时抄送同级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原服刑单位。

13.依法实施解除社区矫正流程:(1)社区矫正期满前,司法所组织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矫正期满合议,提出书面鉴定和安置帮教建议,符合解矫条件的,经办人员提出审核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2)社区矫正办审查后,报分管领导审签;(3)社区矫正期满之日起10日内,向社区矫正人员送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向决定机关、同级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抄送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4)社区矫正期满后,司法所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

(三)执法责任

在实施社区矫正执法过程中,具有《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八条、《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情形的,依法给予相应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8

粮食委托加工合同范文一甲方: 乙方: 地址: 地址:

邮编: 邮编:

电话: 电话 :

传真: 传真:

银行: 银行:

银行户头号码: 银行户头号码: 增值税号码: 增值税号码:

甲方与乙方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经友好协商签订此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1)乙方希望根据下列条件委托甲方加工 产品,有关产品订单将按本协议规定向甲方发出。

(2)甲方希望根据下列条件为乙方加工将按本协议规定完成。

(3)乙方为 权。

第一、每月订单

1、乙方必须提前 天以传真方式给甲方落实订单数量。订单内容指明提货时间。

2、甲方在收悉订单后,必须在 内以传真书面向乙方确认订单。

3、除非双方经过同意,否则在订单(本文来自 萍飞精品商贸被甲方确定接纳后,乙方不能中止订单而甲方必须履行订单。

4、乙方必须最迟在甲方开工前五天向甲方提供订单所需的原材料及包装材料。

5、甲方收到足够及质量合格之材料日与成品出货日不少于 (含周六及周日)。因原材料及包装材料数量不足,质量不合格或延迟提供所需物料而造成停工或延迟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

6、原材料及包装材料的进库(甲方之仓库)质量检验工作由乙方委派代表全权负责。

7、加工费(包括甲方提供之原材料成本)为人民币。于此协议签订日起计至 年 月 情况作出调整。

8、乙方将负责产品的验收工作、安排运输事宜、及支付相关运费和保险费。

9、乙方负责提供合适的原材料及包装材料,并免费向甲方运送所需原材料及包装材料,乙方自行安排处理有关材料的运输事宜,及支付相关运费和保险费。

第二 技术及工艺

成品各项理化指标由乙方提供(见附件一),甲方严格按照 ____ 工艺进行加工。首次加工由乙方负责加工过程中成品各项理化指标的在线检测和品质控制。甲方只要按照上述要求加工并达到附件一中的品质指标要求,甲方对产品质量即没有任何责任。产品其它质量责任则由乙方承担。

第三 付款条件

1、加工费,乙方在产品生产完成后全数汇至甲方的银行户头。

2、非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或任何人不能使用乙方的商标、商号或泄露甲方为乙方的产品代加工商。

第四 双方责任

甲方根据乙方确认的配方及工艺要求加工上述产品,必须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乙方的加工任务指标,乙方负责上述加工产品由原材料到所有包装品的采购,如原材料没有按生产计划到位而影响生产,乙方将负全部责任。

第五 协议终止

1、其中一方可提前九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此协议。

2、如任何一方违反以上条约,另一方有权根据本协议规定,提早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此协议。

3、协议终止后,乙方必须于协议终止后五个工作天之内提走所有属于乙方之剩余的产品,原材料及(本文来自 萍飞精品商贸:

pfjp.taobao.com)包装材料,否则甲方有权自行处理有关物料。

第六 协议期限

本协议从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计算有效期 年。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补充协议延长协议期限。

甲方: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姓名: 年月日 乙方: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姓名: 年月日

粮食委托加工合同范文二甲方:

乙方:

经双方充分协商,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加工生产[ ]系列产品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加工产品范畴

1、产品品名:

2、产品规格为:

3、如增加产品由双方另行签订书面补充协议。

第二条 委托加工订单

1、甲方根据市场销售情况,于每月日以书面或传真形式向乙方提供次月订单,明确订单的数量和供货时间,乙方如有异议,应在接订单后1日内书面提出,否则,视为同意。

2、乙方按确认的订单提供产品,甲方可视具体情况对订单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计划提前5天通知乙方,但调整幅度(量)不得超过计划的25%,若超过25%,双方另行协商。

3、乙方应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满足甲方订单的要求。

第三条 加工产品质量及责任

1、乙方严格按甲、乙双方确认的配方和工艺制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2、加工产品包装上标注乙方厂名和厂址,同时注明乙方系受甲方委托生产,附“ ”商标使用授权书。

3、产品在保质期内出现批量性质量问题,经由双方确认或国家检验检测机构签定属乙方制造引起的,除由乙方承担该批有质量问题产品(需双方清点数量)的责任外,乙方还应按该批有质量问题产品总值的30%以实物形式(加工产品)补偿给甲方;

4、乙方交付的产品如在市场流通中,因品质问题而导致甲方利益受损时,经双方鉴定或经公证单位鉴定属乙方责任的,乙方应负甲方直接损失赔偿责任:

(1)加工产品的投诉赔偿问题,甲方在预先征得乙方同意的情况下(书面为准)可以先行赔付消费者,消费者签收确认,由乙方负担赔偿,赔款在加工费中扣除;当乙方对甲方处理有异议的,甲方可委托乙方协助甲方处理;

(2)在甲方有要求时,乙方可协助甲方处理质量投诉,但不负责对最终用户(即甲方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3)少量的包装破损等质量问题,由乙方负责调换;

(4)若属甲方运输或出厂以后因保管不当导致产品变质,乙方不予承担责任。

5、乙方应按产品标准要求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抽检及留样,并严格遵循“三检”制度。

6、乙方应根据甲方销售需要提供加盖公章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生产、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相应批次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单。

第四条 原辅料及包装材料供应

1、产品的商标图案、标识设计图案和外包装设计图案由甲方提供给乙方,这些图案及其组合的知识产权属于甲方所有,乙方不得在甲方产品以外的任何场所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

2、乙方全面负责采购加工产品所需的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并确保所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甲方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3、乙方应保管好甲方材料,包装纸箱、标签等不能流入市场。

第五条 产品交付与验收

1、产品实行甲方自行提供,交付地点为乙方工厂仓库,物流运输由甲方负责,乙方负责装车。

2、产品交货按甲方订单履行,若有变动,双方应提前约定。

3、产品在出厂之前,由甲方驻厂代表开具质量验收单,并在乙方出库单上签字。

4、产品验收依据为经双方共同确认的质量文件及国家相应标准。

5、如甲方认为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及成品出现不良现象(如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不符合标准,成品有破损现象等)时,可向乙方提出异议,并有权通知乙方停止使用不良的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

6、交货时间:自订货计划在乙方确认(计划确认时间为乙方收到传真后1天内)后第七天开始供货,日供货量为:月订货量 万箱以内的,第天不低于 万箱,月订货量 万箱的,每天不低于 万箱, 万箱以上的,每天 万箱。

第六条 其他

1、合同解除的条件

2、争议解决途径

3、合同生效时间

委托方 加工方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姓名: 代表人姓名:

____有限公司(盖章): ____有限公司(盖章):

____年__月__日 ____年__月__日

粮食委托加工合同范文三地址:河北石家庄高新区湘江道398号

电话:0311-87616166 传真:0311-87616166

二〇一五年 月 日

委托加工合同

中社合字(20xx)第 号 甲方:中社旭日河北食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石家庄维他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饮料委托加工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加工产品范畴

1、产品名称及规格

2、产品质量及包装要求

(1)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a.产品质量标准:

(1)的执行标准GB/T 31116

(2)的执行标准GB/T 31116

(3)的执行标准:

b.乙方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产品包装必须标明如下内容:

a.委托方公司名称:中社旭日河北食品有限公司

b.委托方公司地址:河北石家庄高新区湘江道398号

c.生产企业:石家庄维他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d.生产地址:石家庄市行唐县东安香村东石行路518号

e.生产许可证编号:QS:1301 0901 3476

f.产地:河北石家庄市

(3)产品包装标注内容字号应保持一致,乙方应保管好甲方材料,包装纸箱、标签等不能流入市场。

第二条 合同期限

本合同期限自20xx年 月 日至20xx年 月 日止,期满后甲乙双方视合作情况再行协商是否继续合作。如果乙方生产许可证期满,合同自动终止。

第三条 货款及付款方式

1、成品数:以合格的成品数为依据,按照乙方当批实际发货量结帐付款

2、按照加工产品生产数量的封箱价额度乙方给甲方按月开具增值税发票,最高不高于20万元票值数额。

加工与加工费的收取按照封箱价计算产品料质(见附件):封箱价:莲子雪梨粥 元/箱;冰糖燕窝粥 元/箱。

乙方加工费中包括甲方指定的内容物料质、瓶子、瓶盖、水、电、汽、酸、碱、生产人员工资与管理费、封箱胶带、折旧、仓储、装卸费和税费等等;

3、付款约定:甲方按照单箱成品结算价提货结算(订单下达乙方确认后,甲方按照本订单加工费用额的50%预付,加工费用余款结算是扣除预付费用后,按照乙方要发货的实际数额依次进行结算。

3、付款方式:电子转账,乙方账号:(按照甲方提供的指定账号)

第四条 委托加工订单

1、甲方根据市场销售情况,以书面或传真形式向乙方提供订单,明确订单的数量和供货时间,乙方如有异议,应在接订单后一日内书面提出,否则,视为同意。

2、乙方应在收到订单后5日内应甲方要求提供产品;甲方可视具体情况对订单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计划应在订单发出后一日内书面通知乙方。

第五条 产品交付与验收

1、产品由乙方负责物流安排,运费要经甲方先确认后再装车运送交付甲方指定地点;

2、产品交货按甲方订单履行,若有变动,双方应提前约定;

3、产品到达甲方指定交货地点后,由甲方代表开具质量验收单将运费支付给随车人员,若产品在运途中损坏应在运费中照价扣除;

4、产品验收依据为国家行业保证及质量标准;

5、交货时间:乙方自收到订单确认第5天内陆续供货。如迟延交付,影响甲方对市场供应的或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按照损失补偿,补偿最高额为当批产品加工费的50%。

第六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委托乙方为其加工产品;

2、乙方在生产甲方委托加工的产品期间,甲方派驻人员有权对生产工艺过程和质量检验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产品的口感由甲方决定;产品的稳定性和理化指标(营养标准、可溶性固形物和PH值等)经双方确认后,共同监督(甲方驻厂代表只监督,不承担因生产原因造成的质量责任),出现质量问题后按具体原因由责任方承担。若双方分歧较大,难以划分双方责任时,由质检部门出具的质检报告为准。

3、甲方有权对委托生产的产品进行验收,对乙方生产的不符合国家或地方食品安全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有权拒绝接收;

4、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产品包装所包含的内容;

5、甲方在收到产品后有付款的义务;

6、甲方向乙方提供生产配方的义务;

7、甲方派驻人员由乙方提供办公住宿场所、通讯线位,通讯费用及工具,伙食由乙方承担。甲方如在厂外住宿,费用由甲方承担。乙方保证甲方派驻人员在厂内的人身财务安全。

8、甲方应严守商业秘密。

第七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负责提供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料和辅助包装材料,经甲方检测、验收合格后进行确认方可投入生产(原辅料必须携带原厂出厂检验报告单)。甲方发现乙方提供的材料不符合约定的,经甲方通知,乙方应及时更换、补齐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由乙方提供的原料所出现的质量问题,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因质量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全部由乙方负责;

2、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原料品牌、厂家进行购置原辅料,如甲方不指定的将由乙方按照保证质量和口感最佳的状态下自行采购,并不得随意更换供应商,以确保产品口感的稳定性和甲方要求。

3、乙方按照甲方订单要求负责落实生产计划,并以准确详实的信息告知甲方;

4、乙方应按时完成生产量、保证成品合格,并出具县级以上质检部门的检验报告;

5、乙方安排有关监督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质量进行品控,对产品验货和发货程序进行管理;

6、乙方不得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一经发现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7、乙方负责按甲方的生产计划积极组织协调安排生产,并组织厂内人员积极配合甲方开展各项工作;

8、乙方代甲方保管所提供的原辅材料,乙方保证按实际签收数妥善保管、使用,并保证甲方所购材料不流失,不作它用。如有遗失,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9、乙方按甲方提供的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及产品检验,并依据质量标准,质量文件向甲方出具成品质量检验报告单,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依据甲方《采样规则》进行的抽样检验,检验样本计入材料费,不收加工费;

10、在保质期内,若市场出现批次产品>0.3%的不合格品,经甲乙双方确认后,如因加工因素造成,乙方负责召回本批次产品,并承担因此引起的一切连带责任和经济赔偿,若不合格品≤0.3%时,乙方可只承担不合格部分的原材料损失;

11、商标向乙方授权范围:只限于合同期乙方收到甲方生产通知单后,组织生产合格包装产品的过程;

12、乙方无权销售甲方产品及含有“旭日升炖膳皇家品正”标识的材料,乙方保证甲方生产配方及专利技术保密,并不得仿制甲方产品,一旦出现乙方承担一切责任;

13、甲方派驻人员由乙方提供办公住宿场所、通讯线位,通讯费用及工具,伙食由甲方承担。甲方如在厂外住宿,费用由甲方承担。乙方保证甲方派驻人员在厂内的人身财务安全;

14、保证生产的各项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甲方遇到需与当地政府协调的工作,乙方有义务协助做好;

15、产品在保质期内出现批量性质量问题,经由双方确认或国家检验检测机构签定属乙方制造引起的,除由乙方承担该批有质量问题产品(需双方清点数量)的责任外,乙方还应按该批有质量问题产品总值的30%以实物形式(加工产品)补偿给甲方;

16、乙方交付的产品如在市场流通中,因品质问题而导致甲方利益受损时,乙方应对甲方的全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条 质量条款

1、加工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依据甲乙双方确认的《配方及工艺规程》,《成品、半成品质量标准》及其它质量标准执行,按乙方实际工艺执行。每一品种正式生产前及更换主要原料后必须进行中试,保温结果只能验证产品微生物、封合等,该产品的组织状态由双方各自保留常温样直至保质期来共同判定。

2、品保、品控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甲方提供的采样规则及质量标准,具有符合生产要求的保温室,保温室采样量由甲方监控清点。

3、其他较详细过程控制,必须按甲方要求执行,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按以上条款及甲方要求进行过程检测,甲方有权拒绝接收该批次产品,造成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

4、若甲方需质监机构检验报告时,可由乙方送检,其费用由乙方支付。

5、双方均同意为因合同而得知合同他方的所有技术及商业机密(包括甲方之订单,以及在履行本合同期间对对方的资料保密),尊重合同他方在该等材料中的专有权利,并只为执行本合同而使用该等材料,只向执行本合同所合理需要的属下雇员披露该等资料,并只向他们披露为执行本合同所合理需要的资料,合同结束后两年内任何一方不得泄露合同他方的商业技术及信息,否则被披露方有权利向违约方提出赔偿和诉讼。

第九条 合同的解除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2、合同履行期限届满;

除上述条件解除合同外,甲乙双方也可协商解除合同。否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或变更合同。

第十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有权向甲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第十二条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交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一份。

第十三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四条 合同附件

1、加工产品的产品配方。

2、加工产品的工艺流程。

3、加工产品的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及其它相关技术标准。

4、加工产品配料中原辅材料的采购价明细等。

甲方委托代表人(签字): 乙方委托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住所地: 住所地: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9

1.(2014三明质检)《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A.祭祖扫墓 B.踏青游玩

C.农业生产 D.政治清明

解析:C 清明时节,万物皆显,适合农种。故“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

2.“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解析:B 材料信息的意思是: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可见,作者主张通过“重农”以达到控制农民人身自由的目的。

3.(2013北京西城测试)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题干中“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等信息表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铁制农具被普遍使用。A项不符合题干现象,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3长沙测试)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度,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的家庭()

A.结构比较复杂

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

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解析:D 小农经济下,一个家庭的男丁成年后如果“兄弟异计”,就会分家脱离原来的集体,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家庭单位。“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明显体现了在中国传统宗族社会里,家庭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这是由小农经济决定的。材料没有强调家庭结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不是在谈道德问题,而且B项中“严重缺乏”表述不符合史实;宋学形成,儒家思想大发展,排除C项。故选D。

5.(2013洛阳统考)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

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

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

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

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但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说明仍存在土地兼并;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说明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

6.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慢慢分离

B.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C.有利于调动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D.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解析:D 由材料可知,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掌握在佃农手中,这有利于调动佃农的生产积极性,A、B、C三项分析正确。地主与佃农之间存在的是租佃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7.(2013苏北四市联考)《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解析:C “三服官”是汉官名。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耗资多。故选C。

8.(2013晋商四校联考)《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画)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产品做工精美 B.质量管理严格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

解析:B 材料体现的是秦代官营手工业中实行产品刻名负责制,反映其对质量管理严格。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9.(2013洛阳统考)《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A.自然经济解体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解析:B 材料大意:登州府家庭棉纺织业相当普遍,生产的布料除自给自足外,还卖到乡里的集市上,再由布贩转运卖到城市去,因此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2013浙江模拟)明代,广东省规定炼铁“定山主以为炉首,立炉首以为总甲,收土民以为丁伴,择荒郊以为冶所,严巡捕以为约束,明保勘以为清查,时启闭以为聚散,定丁数以为撙节”。这反映了明代()

A.“重农”政策有所松弛

B.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地位

C.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很严格

D.在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C 从材料中的“定”“立”“严巡捕”“明保勘”“定丁数”等表述可以看出,明朝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十分严格。A、B 两项与史实不相符合。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1.(2013湖南联考)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疟疾之一发,则其俗有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宋代蜀地疟疾流行

B.宋代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

C.“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

解析:B 材料中的“痎市”指隔日一次的集市。材料之意是在四川有一集市,每隔一天进行一次贸易,该地就好比得疟疾的病人一样,忽冷忽热。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宋代集市贸易十分繁荣。

12.(2014咸宁四校联考)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解析:D A项“取代”说法错误;B项“世界上最早”说法错误;C项“开始出现”说法错误;题干描述了纸币从北宋出现至南宋发展的过程:富商联合发行——初命临安府印造,D项正确。

13.(2014泉州质检)明中叶学者王世贞说:“徽地四塞多山,土狭民众,耕不能给食,故多转贾四方。而其俗亦不讳贾。贾之中有执礼行谊(注:意为儒学修养高)者,然多隐约不著,而至其后人始,往往修诗书之业以谋不朽”。材料不能说明()

A.地理环境不利农业,是徽州发展商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B.商业致富和科举仕宦,是当时徽州发展的两个重要支点

C.徽商重儒入仕,体现近代商业和封建权势结合的特点

D.用经商所得厚利,让子弟业儒入仕是徽商的终极目标

解析:C 材料大意是徽州地区四面多山,地少人多,粮食供应不足,故人们多从事商业。并且当地的风俗也不轻视商业。商人之中的儒商在经商致富后,其后代往往以研读诗书、科举入仕为目标。故A、B、D三项材料能够体现。C项中“近代商业”的表述错误。

14.(2013宁波测试)据《明经世文编》记载,“延绥镇兵马云集,全赖商人接济军需,每年有定额。(政府)往往召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材料反映出明朝的晋商()

A.获得了全国的食盐专卖权

B.以诚信为经营原则,以义取利

C.掌控了国家军政大权

D.得到官府庇护,获取高额利润

解析:D 材料反映了晋商在政府庇护下,贩卖盐、粮给军队提供军需,“大获其利”,D项符合史实。A项中“全国”说法错误;B项材料没有反映;C项曲解了材料。

15.(2014皖南八校联考)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解析:C 从材料湖州“以蚕桑为岁记”、严州“唯蚕桑是务”、洞庭山区“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不殖五谷,唯宜种茶”等可知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迅速。A项与史实不符;B项材料无体现,D项与材料“谷食不足”不符。

16.中国古代政府历来对商业发展严格控制,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商业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解析:A 由表格资料可知,州县集市密度应是南方超过北方,D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集市数量迅速增加,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广泛发展,A项符合题意。

17.(2012年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解析:A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在生产力比较低的情况下,统治者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既可以保证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也可以防止农民自由迁徙,保证地方社会治安和稳定,而抑制商业,主要是因为商人有投机行为,却不事生产,不利于管理和维护统治,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正确答案为A。

18.(2014湛江二模)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解析:C 关键信息“禁之愈严而寇愈盛……”,是说禁商越严,寇就越多,结合明朝对外商业政策可以得出答案为C。

19.(2013湖北联考)“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解析:C 重农抑商政策曾经在中国古代起到积极作用,但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该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B项中的“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与史实不符,可排除。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排除D项;C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20.(2013临沂模拟)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材料表明沿海居民惯熟船务,多为舵工水手,海禁后沿海居民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甚至很多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人民就业机会大大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它既是一个生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曾经是一个权力组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注:指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特点)。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构成(家庭手工作坊)(单位:人)

男主人 女主人 孩子 帮工 学徒 女仆 1 1 3 4 2 2 ——根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三 在英国至少从1530年开始,他们已不再认为独身是一种美德,相反,他们认为婚姻是由上帝创立的……他们主张把宗教和家庭联系起来,过一种理想的宗教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宗教信徒除了去教堂礼拜与圣餐外,在家中也进行祈祷与阅读《圣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年第04期(作者:蔡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乡下,家庭很小的经济因素是什么?(3分)中国古代一些家庭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的特点,请结合古代政治史分析其制度根源。(3分)

(2)现代家庭是亲人居住、消费和情感寄托的单位。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的“他们”指哪类人?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宗教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4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试分析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应从小农经济下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规模狭小,分工简单,生产方式落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等角度进行思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应是西周宗法制影响的结果,宗法制下家庭内部成员既有血缘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是导致“一些家庭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的特点”的制度根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面包师的家庭是一个手工作坊,有“帮工”存在,说明有生产功能,有“学徒”,说明还有技能培训的功能;第二小问联系工业革命后现代工厂的出现思考回答。第(3)问依据“英国”“1530年”“主张把宗教和家庭联系……”可以判断“他们”的身份;“变化原因”可联系宗教改革进行分析。第(4)问注意题干中限制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分析作答。

答案:(1)经济因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或具体描述小农经济的形态);(2分)经济条件有限。(1分)

制度根源:西周实行宗法制。(2分)将血缘和政治权力相结合,形成宗族(家族)观念。(1分)(答“封建制度”给1分)

(2)功能:生产单位(或经济功能);(1分)技能培训。(1分)

衰退原因:工业革命;(2分)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1分)工厂制度取代手工作坊。(1分)(如答“学校教育发展”亦同等给1分)

(3)指:新教徒。(2分)(或清教徒,或加尔文教徒,或路德教徒同等给2分,若答新兴资产阶级只给1分)

原因:宗教改革;(1分)形成人文主义宗教观(或宣扬“因信称义”)。(1分)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成为趋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口自由流动加快。(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4分)

22.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甲组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

叶后

内阁

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

大臣

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

君主****空前强化 乙组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丙组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上述三组结论,哪一组有明显错误?试阐述你的理由。(2分)

(2)其余的两组结论,哪一组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哪一组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请分别说明理由。(10分)

(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夜”,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问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据所学知识容易作出判断;第(2)问主要考查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资本主义萌芽”最基本的特征是雇佣关系,而这一点在图中不能直接推导出来;第(3)问实际是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能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原因,注意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层面,依据所学知识补充思想领域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因素。

答案:(1)丙组: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不是禁绝,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

(2)甲组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枢机构,但内阁首辅与军机大臣都无决策权,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统治。

乙组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10

一、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货采购环节管理松弛

首先,企业对存货采购过程内部控制不严密,缺乏严格的制约机制,存在不规范的采购行为,虽然规模以上企业都能设置了物资管理部门,但受人力、经费、经验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监督的材料不可能覆盖本单位所有材料,而只能是其中一部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许多不正常的促销活动,使国家和企业利益受到威胁,采购环节的价格隐形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存在采购资金被挪用现象,有的企业采购人员借采购材料名义预付货款,但材料长期收不到或预付资金长期挂账,其实有可能被经办人员从对方取出挪用。资金的挪用不但造成了货币资金损失,更可能由于挪用使存货不能及时到货,而造成停工损失或信誉损失。

(二)存货入库和发出环节管理不严

企业在材料入库管理管理中,对材料入库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经办人乘机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谋取不正当的收益,损害企业利益。在存货发出中,存货发出手续不全或者存货内部控制失灵,企业在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发出存货,造成年末盘亏。同时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假退料和未退料现象。企业年末通过“假退料”手段,运用红字冲减本期成本费用,用以虚抬本期利润。有的未用材料不退库,有的车间对领用的原材料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或者材料已经全部领用,账务上不作处理,

(三)存货日常管理水平不高

存货日常管理是存货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一是入库后存货保管不善,因风吹雨淋、偷盗或因长期存置等原因造成损失。二是有的产品由于不能适应市场,造成闲置,形成潜亏因素,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三是有的存货没有合理规划储备数量,存货库存过大,容易造成积压,长期滞压,容易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直接形成损失。也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造成资金的浪费。如果存货库存过小,容易造成企业缺少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也容易失去市场的销售机会,造成缺货损失或者是信誉损失。四是存货盘点流于形式。存货盘点工作对存货内部管理起到一个验收的作用,但很多企业由于存货品种繁多,为减少工作量或认识不到位,对企业存货盘点流于形式,有的以估代盘,有的没有实行永续盘点法,甚至有的企业实行“倒扒”的办法盘点存货,既以存代耗。不科学或不严格的存货盘点,容易造成企业资产不实,给贪污舞弊留下了“空间”。

二、企业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提高存货管理的认识

存货管理的关键是要实行全员参与,而不能单单某个部门和个人去完成。要明确存货管理的链条价值观念,存货不仅仅是存货管理部门的事情,而应该发生在企业运营的全部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管理。在培养员工的存货管理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理解存货管理是一项集体活动,要员工认识到存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最大的限度的管理好企业存货,不断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做好内部控制的分工控制

首先,建立存货管理的,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保管和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其次,要严格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要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三)要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

一是,在采购环节上对存货进行监控。对大宗物资、大型技改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尽力避免“暗箱操作”。对零星物资采购尽量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厂家实行定点采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对进厂材料质量进行有效的检验,大宗材料进厂后要有计划地组织供应、检验、使用部门共同抽查,以进一步完善存货管理。

二是对预付账款的挂户进行关注。对长期不动的客户着重调查了解,若条件允许,可派人去对账;对大宗材料供应户应先进货后支付货款,预付款应有严格的审批手续,以免资金被挪用。

三是对材料入库程序应规范。材料采购入库,应按已批准的采购计划办理,材料入库单要填写齐全,材料发票应规范需要化验的材料要附有化验单,对品种杂、数量多的材料要进行开箱抽检,以查实数量。只要发票正规、入库规范、检验准确、制约机制健全、仓库保管员责任心强,才能堵住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计划采购数量少而实际采购数量多等损公肥私现象发生。

四是应不定期抽检存货。企管、财务、审计部门应不定期对单位所属各厂存货进行抽检,保管员要对存货的完好性负责,发现损失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对破坏整机的要进行处罚,以保证材料及产成品账实相符。对滞销的产成品及长期不用的原材料,要按一定的比例计提存货减值准备金,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降价处理,盘活资金,减少损失。

五是对没实现销售的已发商品应定期清理。对超过一定时期不能实现销售的已发商品,应要求经办人清理,对确实不能销售的已发商品要求完整清理回厂;有望实现销售的已发商品,需继续存置的,要重新订立合同交回一份备查,保证已发商品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浅谈企业存货的管理[J]. 现代商业,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