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交流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4 03:52:49

国土交流材料

国土交流材料篇1

一、严格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

(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一是严格执行楚雄市基本农田保护“九条措施、五项制度”和楚雄市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图上有标识、地上有标志、责任有文件、面上有示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全市43929.81公顷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二是严格执行《楚雄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以及市、乡(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四级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和《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了职责和义务。三是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占用一般耕地的用地项目,其占补平衡指标均落实到了补充的土地开发(占补平衡)项目。截至底,我市耕地保有量为49920.59公顷,高于—规划期间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48002.23公顷的目标。四是投资4万元在苍岭、吕合、东华、子午、紫溪新设5块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切实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监管。

(二)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地改造)。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一是组织实施了楚雄市西舍路等四乡(镇)“11.02”灾毁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建设规模11913.45亩,总投资万元,项目于去年6月底竣工。二是组织实施三街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518.2亩,总投资482.32万元,项目正在实施。三是组织实施东华、紫溪两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期,建设规模11944亩,总投资2636.52万元,项目正在实施。四是组织申报了楚雄市东华、子午、紫溪三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二期和苍岭镇土地开发整理(占补平衡)项目。

(三)积极开展三项整治和城增村减工作。“三项整治”和“城增村减”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抓好此项工作。一是组织实施原云机四厂工矿废弃地整治项目,项目建设规模31.121公顷,经整治后可新增耕地20公顷,项目正在审计阶段,待审计结束即可提请州局验收。二是对苍岭、鹿城、紫溪、子午等4个乡镇的第二批符合“三项整治”和“城增村减”地块进行实测和规划设计,目前正在进行规划方案编制工作,预计总建设规模为2300亩,待州下达计划后即可组织实施。

二、拓展作为空间,保障用地需求

(一)主动报批用地。一是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保增长、保红线”的决策部署,积极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涉及我市的国家、云南省390个重点项目及州、市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服务,发出用地预审催办函3份。二是全年共上报省、州审批楚雄市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五批、州第一批、州第二批共六个城市批次建设用地和中石化西南成品油输油管线油库建设项目、鑫贸民用爆炸物品仓库建设项目及110kv龙潭变电站建设单独选址项目用地三个,报批用地总面积为362.7036公顷(5440.554亩),涉及农用地转用301.9935公顷(4529.9亩),需占用耕地184.3886公顷(2765.83亩),其中: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五批报件235.5053公顷(3532.58亩)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获批准;其余的州第一批、州第二批、中石化西南成品油输油管线油库建设项目、鑫贸民用爆炸物品仓库建设项目及110kv龙潭变电站建设项目用地162.436公顷(2436.54亩)已通过州人民政府及州国土资源局审核并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但由于指标原因正在加紧协调。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二自来水厂、东西环线、楚广公路建设项目,广大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等建设项目用地正在组织报件资料、协调用地指标和开展前期征地拆迁等工作。三是在征地拆迁方面,紧紧围绕国家、省、州、市重点项目建设,配合市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协调领导小组指挥部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面广,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共为29个项目签订征地协议70份,征用土地222.3881公顷(3335.822亩);签订房屋及地上附着物拆迁补偿协议62份,拆迁房屋总建筑面积178.13平方米,拆迁各类管线32.21公里。四是确保元双二级公路建设,按时完成我市境内所涉及的4个乡镇、15个村委会、103个村民小组土地权属调查,签订征地协议112份,征地总面积2252.4883亩;签订房屋、坟墓、管线拆迁协议223份,拆迁房屋面积23731.3772平方米,坟墓248冢,管线111.399公里;签订临时协议20份,面积247.47亩,并完成涉及我市61.1

1公里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勘测定界、用地报件、占用林地报件的上报审批工作,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及时提供建设用地。(二)节约集约用地。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3号),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坚持先规划后用地。按照规定做好建设用地预审,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9件,预审总面积83.438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4.6220公顷。其次是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用地都依法、按程序进行了规划调整,全年上报规划调整1件,总面积72.9公顷,没有违反规划和突破计划用地的行为发生。

(三)清理闲置土地。今年在存量土地供应调查摸底和对历年来建设用地使用资料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察,逐宗核对用地材料,没有发现闲置土地案件的发生。

(四)加强批后监管。及时供地,确保全年供地率在50%以上,及时建设用地信息,采取催办、约谈、督查等办法,敦促业主办证及投建,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认真处理,催缴土地出让金8000多万元。今年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对已批10个项目用地加强批后监管,促进项目落地建设。

(五)服务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71号)及《楚雄州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加强农村建房用地的监管,为村级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用地服务,今年共受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申请指标面积41.1333公顷(617亩),开设绿色通道,为“11.02”受灾农户办理农房用地707户,面积265.07亩。

三、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市场建设

(一)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规范国有土地出让行为,今年收购国有土地26宗51.32亩,支付土地收购补偿费533.2万元。以出让方式提供用地38宗166.9627公顷(2504.44亩),土地出让成交总金额39538.1868万元;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及转让432宗,面积2.18公顷(32.75亩),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12.9905万元;收缴土地收益金97.9858万元。完成公益性土地评估14宗,评估土地面积1132.343亩,收取土地评估费23.775万元,今年共收取土地有偿收入价款3.5亿元,占计划的219%。

(二)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市场。全面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建立严格的矿业权管理制度,新设矿山一律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采矿权,提高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准入条件,今年共挂牌出让采矿权5宗,征收采矿权价款收益13.8万元。

(三)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交易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办结,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432宗,面积32.75亩。办理抵押登记137宗,抵押金额8418.93万元,为全市各行各业土地融资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持续治理整顿,规范矿业秩序

(一)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为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杜绝非法开采,促进我市矿业秩序健康有序发展。2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袁鹏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关于打击私挖滥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有关问题,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打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开展打击私挖滥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行动。从市国土资源局、市经委、市安监局、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等相关部门抽调了素质高、业务强的工作人员组建打击私挖滥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市人民政府安排了相应的工作经费25万元,实行合署办公,联合执法组在开展工作以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出重挙、下狠手,严厉查处和打击私挖滥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一年来,共开展动态巡查65次,检查煤点100余处,采取炸、封、砌、堵、埋的方法取缔小煤点20个,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10件,罚款12.64万元,没收暂扣采矿工具25件、设备8台,拆除供电设备12处,强制整改、关闭12个煤矿探矿权硐口,没收无烟煤541吨,遣散农民工35人。配合市法院强制执行2件,罚款2.5万元。配合市公安局对三街镇非法采煤者瞿某调查取证,现瞿某已被刑事拘留,即将公审判实刑。

(二)认真组织开展矿山年检工作。采用“基层所初审,市局终审”的分级年检制度,重点检查矿山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价款、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年检矿山采矿权113个、探矿权26个、年检率达100%。全市共取缔关闭无证采矿159起,组织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58.79万元,完成州下达任务数的101%。

(三)认真开展矿业权核查工作。矿业权核查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费用大,为了按时、按质完成核查工作,楚雄市成立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中由矿业权人自行承担的费用为:148万元(其中:采矿权80万元,探矿权68万元)。全市矿业权实地核查采矿权矿山企业101个、探矿权26个,整个

核查工作于10月19日已通过州级验收。五、注重和谐民生,维护社会权益

(一)抓好地质灾害防治。一是强化防灾责任。召开地质灾害防灾培训及多次专题会议,结合“4·22”世界地球日和“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环境保护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2265份,设立咨询点15个,接待咨询586人(次),召开群众座谈会167场(次),参会人数达4257人。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履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在全市14个乡镇全面推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挂点联系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领导责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国土资源所、村两委及监测人员,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二是完善防灾预案。成立了楚雄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楚雄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楚雄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建了楚雄市国土资源局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分队,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延伸至自然村,把防治措施落实到自然村和农户,进一步夯实防灾工作基础。三是落实防灾措施。开展主汛期前的险情排查,加强对16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重点监测49个、一般监测118个)的监测,落实监测人员167名,发放避险明白卡3200份,工作明白卡270份,监测记录本170本,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牌510块;认真落实“五项制度”——即汛期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四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积极向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争取立项治理原宜茨乡政府驻地及学校滑坡、中山集镇及中学滑坡和三街集镇及周边地区滑坡等3个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项目工作,总投资2087万元,其中国土资源部投资260万元,省级投资1827万,治理项目于6月15日开工建设。

(二)积极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城区个人住宅土地使用权遗留问题比较复杂,原始权属材料残缺不全,为切实解决群众办证难题,我局在土地登记工作中,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认真把关,实地核实,共受理解决个人土地登记历史遗留问题12起。进一步规范了我市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

(三)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探索国土资源案件调查、调处、反馈的运行机制,发挥国土资源所网络作用,依法及时办理群众案件,局领导亲自督办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和矿产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反馈。全年共受理各类国土资源案件57件(其中上级交办7件、来信5件,来访36件,网上10件),办结率为100%。

(四)维护被征地群众权益。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严格依法依程序征地,认真实施“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将征地补偿费纳入工程总概算制度,尽量杜绝出现新的拖欠,没有发生因拖欠征地补偿费而导致上访的事件。

六、严格依法行政,推进执法监察

(一)加大法律宣传。开展全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利用地球日、土地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的宣传,通过在州、市电视台播报新闻14条,设立咨询台,举办专栏,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共发放《土地日特刊》500份、《全国土地日知识手册》500本、《农村土地整治典型示范案例专题教学片》5套,编发《国土资源局简讯》6期116篇。结合打击私挖滥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我局联合市经委、市安监局、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在有矿乡镇举办了“法律知识进矿区”培训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教育引导广大矿业权人依法采矿。此外,在土地执法过程中,以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教育一片,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的观念,宣传效果进一步提高。

(二)强化执法监察。一是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所的工作职责,强化市、乡、村三级国土资源管理责任,探索多部门齐心协力抓好执法监察的工作机制,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增强。二是依法办案。严格履行执法办案的工作程序,依法操作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处理、告知、听证、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等程序和时限要求,“规定动作要完成,程序要合法”。建立集体研究案件、集体决定处理意见的工作机制,使执法监察人员在办案中提高素质。三是加强巡查。执法大队、矿产科及国土资源所都实行定期巡查工作机制,共出动执法人员480人次,制止违法苗头42件;立案查处26件(土地违法案件14件、矿产资源案件12件),狠杀偷采、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及不批就占、少批多占建住宅的歪风。

七、夯实工作基础,增强保障能力

(一)科学编制两个规划。一是编制楚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省、州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修编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及4月底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观摩培训会议的相关要求,认真和技术协作单位做好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图、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和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图的制作,将新增中央投资计划项目和省州市重点项目全部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目前“三张图”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预审查,《楚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20年)》也已通过州级评审和省厅审定。二是编制楚雄市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根据《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要求,我市在成立矿产资源规划修编组织机构、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修编经费和专业队伍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和社会调查工作,4月初正式转入前期专题研究、规划文本、附图、附表和相关附件的编制。目前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已通过州国土资源局审查。

(二)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加快推进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按照经费落实、人员到位、保证质量的要求,加快调查进度,全面掌握土地资源家底,为土地管理宏观调控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按照省州二调办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工作,农村外业调查于4月7日通过省级验收,内业建库已通过省、国家的核查;城镇土地调查完成外业工作,已转入内业建库;一般建制镇调查已落实专业队伍,正在按照省州二调办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任务。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的开展为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规划实施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及基础资料,同时也为今后几年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规范土地登记。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登记办法》,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严格履行土地登记程序,确保土地登记的合法性和土地权属的合法、准确、有效,共完成土地登记发证2136宗。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已纳入二调工作同时开展,已按照二调的要求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的标绘和面积量算工作,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根据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云南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安排布置,扎实、稳妥、有效地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在

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购置硬件、软件等相关办公配套设施。目前,局各科室及乡镇国土资源所办公电脑都已配齐,局域网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用地报件系统、公文传输系统、供地系统、采矿权审批系统、地质灾害管理系统、执法监察系统均已建成,迈出了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一大步。八、加强廉政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一)加大轮岗交流。认真执行干部队伍考核考评制度,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楚雄市国土资源局股所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加大对局机关职能科室、国土资源所所长和干部职工的轮岗交流。按程序选拔任用了7名股所级干部,对局机关部分职能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的10名股所级干部、3名国土资源所所长和24名职工进行了轮岗交流,充分挖掘潜力,调动主观能动性,促进干部职工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谋事氛围。

(二)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为了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一是健全阳光政府组织机构,完善各种制度。及时成立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下发了《楚雄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成立贯彻落实四项制度领导小组的通知》、《楚雄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调整充实全面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楚雄市国土资源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办法》、《楚雄市国土资源局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实施办法》、《楚雄市国土资源局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实施办法》、《楚雄市国土资源局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施办法》、《楚雄市国土资源局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具体规定》等文件以及《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联络员服务规范》;二是明确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责任领导和牵头科室以及局政务信息网络查询管理员、档案查询管理员和96128政务专线信息联络员,并组建了局政务信息中心;三是实施了重大决策听证事项2项,重要事项公示1项,重点工作通报15项;四是印发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简报》5期;五是接听并答复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咨询电话9个,极大地增强政务工作透明度,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抓效能促行风。全面实施行政问责办法、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四项制度,加大问责工作力度。由局班子领导对各科、室(队)、所贯彻执行四项制度的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确保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认真落实《干部职工工作出勤考核办法》,以严格干部职工工作纪律为切入点,加大对“四项制度”的督促检查和机关纪律作风集中检查整顿力度,强化工作责任问责问效,着力解决部门内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开展计生、综治、平安、保密、群团、精神文明等创建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

(四)是抓队伍促廉政。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狠抓制度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局党组与市委、州局党组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分别与局班子成员和14个国土资源所、局机关13个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并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科室和基层所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奖惩力度,保障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贯彻执行。二是按照“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廉洁勤政”的要求,局党组制订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干部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和《楚雄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__年工作规划>实施方案任务分解的通知》到各基层所和机关科室,采取各种措施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三是按照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局领导提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要求,自觉接受全系统干部职工在学习、勤政廉政、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监督,逐步建设成为一支用心做事、和谐共事、廉洁办事的干部队伍,推动国土资源事业持续发展。

国土交流材料篇2

一、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与网上受理业务

##市国土资源局申请一级域名:,先期租用800m的空间,通过主机托管,使网站更加高效稳定。我局专门设立网站管理员,对内协调各业务科室,对外协调网站服务部门,使我局网站最终作到架构合理、网页美观、协调一致、功能完善、便民利民。

目前我局的电子政务主要是基于我局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土地登记工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我局全力推行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阳光行政、程序行政。在办证大厅,墙上有电子大屏幕进行政务公开。大厅内设有一台触摸查询屏。在填单区,存放有各种《办事指南》,指南上有查询电话及查询网址,依靠现代技术,实现了全方位的政务公开。

二、建成了##湾城区地籍数据库信息系统

投资近200万元建成了##湾城区地籍数据库信息系统,今后将逐步实现全市各区政府所在地的全覆盖。从二七年七月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具体到我市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即:1:1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1:1000城镇地籍调查,并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城镇地籍信息库。该项目的完成为我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定级估价,企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房改售房,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的变更日益频繁,传统的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对土地管理的要求,同时社会科学水平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也要求土地管理更进一步向力度、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为适应土地管理的需要,实现地籍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保证,因此,我局在20__年委托内蒙古乔泰国土勘测技术有限公司首先对##湾区进行了全面的地籍变更调查,共完成调查区面积29.5平方公里,调查4个街道135个街坊,21545宗地,14063户楼房分割登记;建立了##湾区四等gps控制网,控制面积63平方公里,从而建立起了完善的##市##湾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近二年的运行,发现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完成土地登记和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使##湾区地籍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为使##市地籍管理摆脱传统的管理手段和人工作业方式,实现现势、准确、科学、高效地管理地籍信息,提高规划土地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地籍信息的使用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实现快速土地动态监测以及更好地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信息,我局决定在##市##湾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市##区、##区以及千里山、南大滩、西来峰工业园区和滨河小区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计划调查区面积94平方公里。具体内容为:一是建立##市三区c级gps控制网和各区的d级gps控制网,由于##市呈南北狭条状,测区最北端的千里山工业园区至最南端的西来峰工业园区55公里,东西宽21公里。这样,三区可建立同一独立坐标系统,精度满足投影变形要求。二是权属调查完成测区范围内的权属调查工作。三是地籍测量,完成调查区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工作。四是建立地籍数据库,将权属调查的属性数据与地籍测绘的图形数据录入数据库,建立拓朴关系,完成##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国土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在遵循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情况下也随之发生自由承包或流转以解放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务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为基础和指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一种合法、合情的档案管理办法。

一、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亟须规范化

土地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多,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这就使得相关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关系到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4.注意安全保管,完善信息管理

合同和档案的原始材料一般都是纸质媒介,如果遇到潮湿、水浸、燃烧等就会完全损坏,所以档案管理要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设置专橱,分专人负责,防止人为损坏、遗失;(2)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虫、防火、防水、防化学药品、防污染等工作,防止非人为的破坏和损失;(3)不具有保管权限的档案盒材料应及时交由相关法定部门进行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应及时完善条件或暂交由上级部门协助保管。比如,县、乡(镇)两级档案须依法在保管一定期限后及时、完整地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以上是笔者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及策略要点。笔者认为档案管理除了科学、合法的管理制度以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尤其要加大对乡(镇)和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防止土地承包档案损毁和丢失。对档案管理不善和违规反纪行为要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南京市档案局.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0(09).

[2]房山区经管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座谈会”典型材料之一:房山区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加强承包合同规范化管理[N].中国农业信息网,2012-02-01.

国土交流材料篇4

关键词:土工合成材料公路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相对新型的施工材料, 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很成功的应用,目前在铁路、公路、建筑工程中也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在公路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通常会被应用于填挖交界处、排水、地基处理、防护以及加筋等重要的隐蔽工程上,而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它具有造价低、适用性强、耐久性强,强度高以及耐腐蚀性强等优点。不仅在公路工程行业,而且在水利、铁道、岩土等工程等行业都到了广泛应用。

2.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

土工合成材料根据材质和特征的不同,目前可分为以下几中类型:

3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

3.1隔离功能 土工合成材料将两种不同的建筑材料隔开来,也可把相同材料的不同粒径的材料隔开,避免两种材料相互混杂,或者受到外部作用力的时候不至于流失,能够保证所使用建筑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3.2防护功能 当外部有比较集中的应力作用到土体上的时候,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将应力从一种材料传递到另一种材料,从而起到减轻和分解的作用。防护功能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冲刷防护,另一种是坡面防护。

3.3 滤层功能 土工材料能够使土壤中的液体排出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在渗透力作用下的土或者其他颗粒流失,从而引起路基的不稳定性。

3.4排水功能 较厚的土工合成材料能够将土壤中的水分凝聚起来,通过材料的空隙沿着材料流出。

3.5加筋功能 主要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性来改善土层的力学性能,将材料埋置在土体中,可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土基的整体受力,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从而能够起到加固路基,稳定土基的作用,土工格栅,由于土粒嵌入格橱孔口之内,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

3.6防渗功能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工合成材料由于它具有特殊的结构性能,可以按照工程的需要制成各种层厚,防渗性能也相当明显,在碎石层和路基之间加铺一层防渗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有效的起到隔离水份的作用。

4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的应用

4.1用于道路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柔性路面结构层 高等级公路要求“强基薄面”,将高模量的土工合成材料置于路面结构层中,可增大路面结构层的抗拉强度,减薄路面结构层的厚度,保持路面的结构完整性。

4.2用于临时道路 许多林区、海港、油田及一些军用的临时道路要通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采用避绕的方法需延长线路增大投资。将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在软弱的地基上,利用其良好的抗拉强度和变形特性,避免其上部的填料在荷载作用下与地基土相混淆,同时约束填料的侧向移动,保证填料层的相对刚度,将上覆荷载扩散到较大面积的地基上,减少地基所需承受的压力。临时道路完成使命后,由于软弱地基土工合成材料的隔离作用其上的填料可回收再用。

4.3用于排水 用软式透水管水平打人路堑边坡中,排除边坡内积水,将其铺设于道路中央分隔带中,进行分隔带排水。

4.4用于植被防护 用三维土工网垫进行路堤(堑)边坡的植被防护,也可将其铺在河岸、水库、池塘岸坡上防止边坡被冲刷,或利用土工织物袋装砂石及土工膜袋作护坡。

4.5用于护坡 用土工格栅和复合加筋带构筑加筋土挡墙和桥台或加陡路堤边坡,增强稳定性,也用于路堤边坡加强层。

4.6调节刚度 用土工格栅和土工网铺设于桥头、填挖交界处、新老路基结合部位,以谓节桥梁到路基的刚度,减小冲击力,防止桥头跳车及错台。

4.7用于软土路基加固处理 用塑料排水板代替砂井以加速软土地基的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或用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网结合碎石或砂砾垫层铺设于软土地基和路堤之间,利用其抗拉强度加筋软基路堤,保证路堤的稳定性。

4.8用于处理膨胀土和湿陷性路基 用不透水的土工膜作封闭层,使路基土含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

4.9用土工膜铺设于冻融翻浆路段,保持温度稳定减小路基冻害,治理道路翻浆。

4.10用纤维土(土工材料聚酯丝和无粘性土混合)建造陡坡路基和挡墙,法国及英国道路中于70年代末就有先例。

4.11用超轻质填料(聚苯乙烯块EPS)筑路堤,铺在桥台和引堤交接处,以减小地基荷载,防止堤身出现过度沉降和沉降差,以及桥台和引堤交接处错台。

5 结束语

土工合成材料在我国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时间虽然很短,但由于其施工方便、造价低廉、效果明显、技术可行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大量应用于路桥工程的各种场合。材料也从单一的土工织物发展到采用具有较高强度和模量的土工格栅、土工网和复合土工织物、玻纤网及土工垫的应用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参考文献:

[1]王银河, 江志超. 公路施工中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3): 45.

[2] 尚福涛.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软基中的应用技术探讨[J].道路工程, 2012, (6): 47-48.

国土交流材料篇5

关键字: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解决方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the national income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is very rapid, road traffic and rapidly growing up,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materials for convenient, wear resistance and high visibility, YangHuFei low characteristic into a road construction in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its not impatient,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twenty to thirty years of service life and easy to crack, once the craze, maintain wait for a reason to also make it more difficult to design.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and design of common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solution.

Key wor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Design;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52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世界各发达国家,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一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稳定性强、抗灾能力好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型车辆多的告诉公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独树一帜,成为新宠。但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使得其设计难度加大。研究如何有效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迫在眉睫。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特点及设计理论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包括路基、基层、垫层、以及面层四个部分,各部分构造特点如下: 路基应具有稳定、严实、能对路面结构提供均衡的力学支撑,确保路基在绝大部分环境和重负载情况下不易变形、开裂;基层主要用途是与垫层相辅相成,预防或控制板地脱空和错台等病害,同时减轻路基因冻胀、变形等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具有足够的抗灾能力和稳定性,密实、平整、适应性好等特点;垫层是为了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而存在的,只要应用于湿度和温度状况不好的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中;面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关键结构之一。其涉及到整个路面的抗滑性能、能见度、耐磨损度等方面,也是整个工艺过程中要求最为严格的,因此也决定了水泥混凝土面层应该具有足够的韧度、耐性、平整度好、抗滑性高等优点

基于以上结构特点,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常常选用板边沿的中点作为临界负荷位,采用弹性半空间地基上的薄板理论和有限元法计算标准轴载在该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以尽量满足道路各结构所需具备的特征。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1、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指标可靠度的分析

路面设计中最主要的参考因素就是可靠度,具体道路有着具体的安全等级设计要求,并规定了相应的设计基准期。按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及质量和管理要求等,选用不同的等级。但其选取便设计到工程经费:所设计路面的可靠度、安全度越高,对应的路面结构也越密实,投建是费用较大,但后期养路费和车辆运行费较低;与此对应的路面可靠度较低,则前期投建费用少,但养护费用高,且道路使用寿命较短。

2、交通量计算取值的分析

对于不同道路的交通流量的取值,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地基土质、车辆类型、最大负载量等,因此对于路面的基层、垫层、面层的设计要求相应的加大,承受力是很大考验。路面的承受力越大,要求防断裂、防错台、控制板面脱落的能力月强,为此路面建造过程中为增强路面耐性、韧度等掺填的材料越多,造价也越高,技术难度也想要加大。如何中和交通量及负荷以及道路造价、技术要求等也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设计分析

对水泥混凝土基层和垫层的首要求是抗冻胀和抗变形能力好,否则将直接导致路面下沉、开裂等后果,因此路基材料不能使用高粘度和有机质细粒土,而需混合石灰和水泥进行改造。对于面层,常用材料是贫混凝土,加强了基层的抗灾能力,但是强度难以控制。强度高的贫混凝土会导致面层厚度高,温度翘曲应力也相应增加,同时严重影响面层的抗裂能力;强度低的则面层厚度薄,不耐压。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三、有效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路面设计中存在的设计指标可靠度计算、交通量取值、路面结构组合等问题都是具体影响水泥混凝土使用效果的因素。以下是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因素的具体措施。

1、解决设计指标可靠度计算方法

设计指标的可靠度需严格跟随安全性能,设计时可根据各参数值在各可控范围内的具体情况选择可靠度系数,同时利用技术经济判断和对比来确定最终值。目前最常见的“校准法”充分分析了设计目标的性能要求,参考以往工程设计的技术和实战经验,按目前的设计规范对已建路面开展各项可靠度的估量,制定新路面的设计规划,涵盖了比原有设计思想更高的可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

2、交通流量取值预测

对于交通流量的取值和估测,可根据道路等效疲劳断裂损坏原则判断,即轴载换算公式。 首先通过交通量分布情况,选取交通量方向分配系数,一般可取0.5,再根据道路的车道数量确定其它参数,最后通过具体的公式确定其交通分级。交通等级确定后便可知晓具体的最大负荷量,最终优化交通流量和造价及技术要求。

3、路面结构材料的优化设计

路面设计中取材是基石,不符合密实度和稳定性不高的材料坚决不能用于路基填材,为了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加长,可在基层中考虑加沥青和铺层,加设传力杆,增强接缝处的承受能力和防断裂能力,使用新型工艺,例如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等。同时,考虑到水泥混凝土的光热反射力较强,也可使用彩色水泥混凝土材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增大,道路的发展也十分迅猛,道路的交通量也迅速增长起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取材方便、能见度高、耐磨损、养护费低等特点成为道路建设中最常用的材料。与此同时,其不耐压、难以达到二十至三十年的使用寿命、易开裂、一旦开裂,维护难等原因也使得其设计难度加大。本文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特点和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总而言之,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使用范围都很广泛,人们对出行的道路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而如何有效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始终是研究的重心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都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也会随之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普遍度。

参考文献:

[1]黄立葵;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2]姚祖康;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J];华东公路;1982年06期

国土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随着市政交通的发展,路桥建筑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混凝土逐渐应用到各种不同的施工形式中。混凝土施工方便、价格合理,同时具有非常好的装饰效果,以及相对较大的承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的应用更是如此。但是,就目前建筑行业对混凝土的使用而言,出现问题还是很普遍的,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市政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现阶段拉动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西部及远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及沿海地区,便利交通运输网络的缺乏大大限制了我国西部地区和远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应积极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持续开展各省市地区公路、铁路及路桥的建设。混凝土是路桥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基于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才得以蓬勃发展,混凝土技术的滞后将会直接影响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混凝土技术因具有价格低廉、取材广泛、抗压性强、养护费用等优良性能大量应用于市政路桥工程的建设中。在长期环境影响及及负载的作用下,混凝土能保持应力不变,质量稳定。通常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但随着温度、水位等因素的变化,其耐久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混凝土技术在路桥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影响路桥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完善了交通运输网络,迅速打通省市间资源运输脉络,保证了路桥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区域经济水平,为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奠定基石。混凝土技术作为路桥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市政路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问题

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全国各地的公路及路桥建设均取得大力发展。然而在路桥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出现大量的裂缝和病害,使施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一些路桥甚至出现严重破损或坍塌现象,带来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普通的混凝土主要是由沙石、石子、水泥及水混合搅拌,并且经人工硬化处理而成。由于砂粒、水泥、碎石的脆性较大,抗拉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当混凝土受到一定的张拉力或弯折力,会导致路桥出现开裂现象。

同时普通混凝土容易出现热胀冷缩,收缩力度较大,在收缩时易导致路面变形。路面的变形会使路面的运行受到一定的约束,在受到较大拉力作用时,会使路面出现温度裂缝。普通混凝土抗抗冻性不强,在寒冷天气的影响下,混凝土的膨胀程度逐渐增大,强度下降,导致裂缝出现。此外,普通混凝土抗侵蚀能力较差,对水泥石的抗侵蚀能力较低,易出现路面损毁。混凝土时路桥建设中的主要成分,其承受力及抗压性能直接影响路桥的质量,关系到交通运输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随着路桥施工技术及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和现代路桥施工方向的深入,高海拔、高热等区域性路桥建设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耐热性、抗冷冻、耐久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市政路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保证材料质量。确定合适的材料配合比

混凝土的施工主要以水泥和沙石为主,其中水泥起到的作用比较大,所以在水泥的选择上要严格要求,水泥的型号、出厂合格证、使用期限和质量证明都应该严格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水泥的质量能够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其次,虽然沙石在施工中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是对其质量也应该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对沙石的选择要根据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工程的需求来具体决定。

与此同时,混凝土技术施工中材料的配合比是决定材料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合适配合比的确定,良好控制水灰比和塌落度。一般情况下,为减少泌水情况的发生,应根据路桥施工的实际需要,将塌落度控制在80~100mm之间。对于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控制,一般在7h左右,含气量应保证在1.7%内。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调试则需要根据工程质量需求确定,如选择硅酸盐类水泥材料,应注意确定合适的强度等级,准确记录生产厂家和产品批号,在整个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要求使用同一类型的水泥。混凝土骨料的选择一般为高强度、级配连续、颜色相同的碎石,并保证骨料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严格控制骨料中含泥量、杂质量、粒径及产地。细骨料的选择以中粗砂为宜,含泥量控制在2%内,模数大于2.5,严禁含有杂质,综合考虑细骨料的细度、颜色及出产地。减水剂一般选取高效能的材料,并根据工程质量需要确定外加剂的掺入量。掺合料的选择通常为矿物掺合料,保证掺合料的活性,充分发挥粒径对混凝土内部填充的密实性。为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后期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可适当掺加细度模数大于二级且不含杂质的粉煤灰。

3.2 遵循工艺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模板施工是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要素,在路桥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应做好模板的设计和应用。在模板设计方面应考虑到其安装和拆除的简便性和支撑施工的牢固性,同时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平整性,避免模板变形和浆体流失,确保模板密封良好。模板材料的选择应结合吸水性、耐腐蚀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光洁度,模板表面应进行适当的抛光处理。混凝土浇筑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和混凝土的振捣,保证施工质量。

3.3 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市政路桥工程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的养护主要包括混凝土养护和混凝土施工缺陷的修补两个方面。混凝土养护是指根据混凝土水硬性的特征,在混凝土固化和硬度增强的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硬化早期阶段的特别养护,以避免因水分流失形成色差、裂纹等现象,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缺陷的修补主要是针对混凝土模板漏浆及泌水性等情况,进行混凝土表面砂带和气泡孔洞的修补。在侧模拆除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和砂带进行清理和补缺。

国土交流材料篇7

事关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是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长期以来,各级农业和档案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收集管理,为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保护和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地方土地承包和流转的文件材料未能及时立卷归档.存在着丢失危险;有的地方在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中档案移交不到位,存在着遗失问题;有的地方土地承包档案保管条件简陋,存在着损毁现象;有的地方土地承包管理不规范,存在着归档材料书写不规范等情况。这既不符合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也给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带来不利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

贯彻党和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重要历史见证,农村土地承包档案是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及纠纷调解仲裁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实施土地承包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重要依据。土地承包档案如果遗失、损毁或者遭到破坏,将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带来重大损失,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乡镇机构改革重组和乡村区划调整,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和人员也发生重大变化。这既扩大了档案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又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和难度,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收集归档,妥善保管,同时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充分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把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和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管理,落实责任,确保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妥善解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原则

严格执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明确管理要求,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贵,强化监督检查。具体工作中要准确把握以下原则:

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统一领导。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工作是事关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国家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民核心经济利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与档案法律法规和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标准规范。

二)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的重要任务。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是本级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形成机关。也是管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分级管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是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要按照档案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认真抓好本级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并监督、指导和帮助基层特别是乡镇土地承包管理机关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

三)必须由档案形成单位集中保存,坚持集中保管。农村土地承包档案是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档案全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管理,不得分散。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和乡镇农村土地承包营理机关,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档案管理设施设备,改善档案保管条件,确保农村土地承包档案有专人管理、有专柜存放、有专用档案室保管。

四)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分工和工作实际.本着工作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坚持科学分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形成的历史记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一般可分为:文书(综合)类、合同类、确权登记类、纠纷调处类等。各单位在收集、整理并形成档案过程中。科学分类,建立分类归档制度。

三、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

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各项制度,依据农村土地承包和档案管理法律政策规定。确保土地承包档案内容真实有效、信息完整、实体安全。

一)由主办单位归档保存;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薄、土地承包经营权空间位置图、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帐、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明确归档范围。农村土地承包应归档的材料主要包括:各种会议材料、文件、规划、方案、报告、检查记录、计划总结、统计汇总材料和电子声像材料等。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流转)合同、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审核意见等档案材料,由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关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关于土地承包问题的决议(意见)和会议记录、土地承包台帐、土地承包(流转)情况统计表、土地承包(流转)合同及备案(同意)原始材料、承包土地转让(互换)申请书、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居)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归档保存:土地承包问题、调解仲裁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形成的原始记录及调处文书等文件材料,由受理机关和单位归档保存。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应将档案材料整理后,移交本部门(机关)档案部门归档保存。

二)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业务文件,明确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台帐、土地承包(流转)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及原始材料和文书及空间位置图、纠纷调解仲裁文书、权属证明文件及重要声像材料等应定为永久保管。本机关、本单位政策性文件。重要问题的请示与批复,重要报告、总结、统计、汇总材料,重要合同协议、凭证性文件材料,重要业务问题的往来文书等,也应定为永久保管。上级机关颁发的需要本机关、本单位贯彻执行的文件和一般职能活动形成的一般性、过程性文件可定为定期保管,定期一般分为30年和10年。

三)严把档案材料形成关。凡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确保真实有效,注重档案形成质量。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字盖章、日期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标识完整齐备;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和装订材料等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照片、声像及其他非纸质材料要配以相应的目录和说明文字,并确保载体有效;重要的电子文件使用不可擦写光盘,并制成纸质拷贝保存。归档材料应为原件,需以复制件归档的.应由经办人核准,并说明理由,注明原件存放处。

四)落实岗位职责,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档案的收集整理。已办理完毕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及时归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文书(综台)类文件材料,按年度整理归档;土地承包(流转)合同、纠纷调解仲裁案卷、确权和登记档案材料,按照合同、调解仲裁申请标的和权利人分别整理保管,相关工作完成后及时归档;权属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变更材料和原始记录。整理归档后,应编制档案检索目录。

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采取各种防范措施,确保档案保管安全。要把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责任落实到岗、人。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光、防污染、防鼠、防虫霉等工作,确保档案安全。村组档案应指定专人进行保管,对不具备档案安全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代为保管。县乡两级档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保管一定期限后及时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不具备档案安全保管条件的单位,可提前移交。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保管和利用要符合国家有关文件档案管理的规定。

六)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要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利用管理制度,强化档案利用服务。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保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时,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损害社会和其他组织的利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收取除复制成本费外的其他费用。档案移交单位利用有关档案资料时,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做好服务工作,并为查阅档案提供便利条件。

七)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及其他相关设备,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各级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和档案保管单位要积极争取资金。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系统相结合,建立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确保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重要工作。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档案管理必需的人员、经费和设施条件,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文件材料的形成和归档,强化档案意识。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档案管理意识。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归档工作的随意性。要本着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和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面临的新特点、新要求,抓紧研究制定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国土交流材料篇8

我国对土工织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起步较晚,从八十年代起,才在铁路、水利部分开始应用,并取得了可靠的成绩,已明显显示出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我们在丹拉支线高速公路天津南段第Ⅷ标(王稳庄互通式立交)的软基处理的施工中,也采用了土工织物。随着我们对这种材料性能认识上的提高和实际工程上的应用,不断总结交流,土工织物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和普遍重视。

一、 土工织物的特性

1、 土工织物性质

土工织物是一种化纤产品,其原料有聚丙稀(丙纶)、聚脂(涤纶)、聚洗胺(棉纶)等,从产品钟类上看,可分为纺织(有纺)织物和无纺织物两大类。所谓纺织织物,也由聚合物获取纤维,然后行成线,在织机上编织成组织规划的布。所谓无纺织工织物原材料是聚丙稀等化纤产品,所以它具有耐化学剂性强、熔点高、强度大等优点,而无纺织比有纺布成本较低、工艺简单、产量高、其抗拉强度无显著方向性,所以无纺布是世界上目前应用最广的土工织物。

土工织物根据用途不同,生产出的规格要求也不同。

2、 土工织物的功能与应用

土工织物作为建筑材料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以下几种基本功能和应用已被专家,设计人员和厂商所公认。

(1)分离作用。土工织物可有效地防止两种不同粒径 地土料的混合,以免互相混杂,或发生土粒流失情况。这种功能对于在较软的土层上建造公路或铁路路基非常重要。经验表明,在某些情况下要是没有土工布,实际上就不可能在其地基上建造工程,因为填充材料会直接沉陷到底层土中。

(2)过滤作用。使用土工织物作滤层与级配砂砾滤层作用使相同的,土工织物,能使水自由流过而几乎不需压力,但又能阻止土壤细粒的损失,以免导致某些工程的不稳定和冲蚀。

例如:

a:用土工织物铺在河道砌块下或在水工结构中,河、湖岸堤受到波浪冲击或波浪水位变化的作用,土壤冲蚀而降低稳定性时,在河堤与护堤之间铺设土工织物过滤层,就能阻止土壤的冲蚀,防止河岸塌陷。

b:用土工织物作排水育沟。土工织物阻止土壤中细颗粒混入级配砂石滤层中,以免级配砂石滤层堵塞而失去滤层作用,保证滤层的质量。

(3) 排水作用。使土工织物本身形成排水通道,把土中的水分汇集在织物之内,沿着织物缓慢地排除土体。

a:在一些隧道建筑中,必须在喷浆混凝土壳体之间铺设一层防水体系。这个体系由不透性合成膜构成,并且由土工织物起防穿刺保护作用,并起排水作用。从岩石渗透出来地水在土工织物内流动,流到隧道底部地排水管,因此能防止在隔水膜之后积聚水压。

b:在含水量大的软土地区修筑公路,可以用特制机械,将土工织物插入土中,地下水沿土工织物柱流出地面,进入透水砂层或土工织物层排地路基。

(4) 加固作用

a:土工织物夹在骨料---土工织物---土基系统中,可分散车辆荷载到较大面积上,减小了荷载对土基的压力。在荷载作用下,松软土基产生的变形,由于土工织物具有一定韧性和延伸度、所以土工织物随之变形而嵌固于土基之中。使整个系统形成连接结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改善土基的承载力。

b:用土工织物作挡土墙。通常用混凝土作挡墙,造价较高,用土工织物作挡墙,其作用是提高土层的切变强度,同时,由于土工织物的透水性,使结构中渗出的水流出而不会积聚水压力,增强斜坡的稳定性。

由于土工织物具有良好的隔离、排水、加筋等物理力学性能,过滤型土工织物还具有急既能保证孔隙水可以自由流出,同时又能截住细颗粒的良好水力特性,虽然公路上应用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院所通过计算分析和试验对比,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a:土工织物受材料、编织方法、试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强度、性能差异很大,土工织物的应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妥善选取。

b:土工织物对软基路堤的加筋,其主要作用是限制了软基和堤的侧向位移,增加了侧向约束,从而降低了应力水平,加强了路堤的稳定性,但加筋效果受到了织物模量、软基模量、软基厚度等因素的影响。

c:土工织物的加筋效果与施工速度有关,一般来说施工速度快,加筋效果好,施工速度慢,加筋效果不显著。

d:用邓肯模型来耦合boit固结理论对实际工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基本上能模拟实际施工情况,为重大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较优方案。

e:土工织物在实际应用中简单易行,无须特殊设备,任何工地可采用。

二、土工织物在丹拉支线高速公路天津南段的应用和施工

1、地形、地质及水文情况

本互通式立交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此地区为华北滨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沟渠纵横,且局部分布有鱼塘。

本地区表层多为人工回填土,耕植土层,结构松散,以粘性土、粉性土为主,其下层以亚粘土为主,局部夹有淤泥质亚粘土,基本处于流塑状态,承载力较低,中部多以粉细砂、粉砂、细砂、亚粘土为主,其厚度7―14m。底部多为亚粘土,基本处于硬塑、软塑状态,个别地方处于流塑状态。

2、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经分析研究和理论计算,软土地基采用如下处理方法:

超载预压+砂砾垫层+土工布+塑料排水板

3、 土工织物的要求:根据E-δ曲线确定ε≤10%的拉应力,应大于设计要求的5T/M的抗拉强度,采用透水性土工织物。

4、 施工方法:

塑料排水板深入砂砾垫层30厘米,施工完成后,铺设一层土工织物,土工织物宽度超过路基坡脚1米,土工织物上铺20厘米砂砾层,两端土工织物向内侧回卷1米,用砂砾压实。土工织物搭接宽度应不少于30厘米。

结束语

国土交流材料篇9

关键词:河道;护坡;生态;设计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河道生态护坡是为了重建受破坏的河岸生态系统,恢复固坡、截污等生态功能。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界处的护坡生态系统带,构成了具有边缘效应的生态交错带,它最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的改造活动和人类河流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冲突与交换。因此,开展生态护坡的研究,对于维持并提高城镇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保护城镇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传统护坡存在的问题

河岸是水陆交错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洪除涝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健康的河岸生态系统能使物质通过其界面区的速度和形式保持适当,从而使陆地有利于“水土保持”,水体防止了“富营养化”的出现。绝大部分传统护坡将整个河坡表面封闭起来,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原先生长在岸坡上的生物不能继续生存,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断开,使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对景观、环境和生态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了水体与陆地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原有平衡,甚至严重威胁着人们赖以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

(1)传统硬质护砌的河道中,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长非常困难,河水自净能力将大为降低,水质可能恶化。

(2)会导致河水受阳光影响而水温变化过大,不利于维持水中生态平衡,特别是高温季节,容易使传染病菌孳生。

(3)随着水流流速的增大,水中一些生物会被水流冲走,使水中生物减少,岸坡上又缺乏天然植物,直接影响沿河野生生物种类生存,如水鸟。据统计,目前城市河道衬砌后,沿河生物种类减少了70%以上,而水生生物也只相当于原来的50%。

(4)传统的混凝土护坡在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一些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这些添加剂在水中发生反应,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2 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是河坡防护的有效方法,它是指边坡成型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因此,生态护坡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作用,又有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3 新型生态护坡形式

3.1 石笼结构生态型护坡

护坡具整体性和柔性,既能够有水流动力牵拽,又能够适应地基沉降变形;在不降低使用功效的同时,有利于自然植被的生长,改善生态和景观;基础处理简单、施工方便,材料费虽高,却省工省时,工程总费用不高,甚至比传统浆砌石或干砌石护坡更经济。

3.2 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护坡

应用这种技术的护坡虽要求坡基本稳定,河床水流冲刷不很严重,并要选择耐浸泡、枝叶短、根系深的草种,但造价低,施工难度不大,已在我国的珠海国际机场、三峡工程堆石场边坡加固等工程中有了成功的应用经验,在公路护坡中也被较多的采用,但主要限于抗暴雨和坡面径流冲刷。

3.3 网格反滤生物工程护坡

即在坡面上砌筑方格,在格内栽种固土植物。该护坡工程的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易排水、防冲刷、抗冻涨,为土渠衬砌创出了一条既经济又实惠的新技术。

3.4 植物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它是日本近年来在河道护坡方面研究出的新形式,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难溶性肥料和表层土组成。

3.5 水泥生态种植基护坡

这种形式在国内国外均有研究,它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性材料。固体物质主要包括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肥料、有机质及低碱性的水泥、河砂组成的胶结材料等。

3.6 多孔质护坡

主要由混凝土预制件构成的各种带有孔状的适合动植物生存的护坡结构,如不规则鱼巢结构、盒式结构、自然石连接结构形式。它的优点是:多为预制件结构,施工简单快捷;多孔结构符合生态设计原理,利于植物生长、小生物繁殖;有一定的结构强度,耐冲刷;对护坡起着保护作用,防止泥土的流失;对于水质污染有一定的天然净化作用。

3.7 多自然型护坡

这种护坡工程的标准形式一般可分为:(1)自然原型护坡。只采用种植植被保护河坡、保持自然河坡特性的护坡,但这种护坡抵抗洪水的能力较差。(2)自然型护坡。不但种植植被,还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增强了护坡抗洪能力。(3)多自然型护坡。在自然型护坡的基础上再巧妙地使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既维持自然特性,又确保了护坡的抗洪能力。多自然型护坡除了在生态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破坏程度,而且在满足护坡功能的角度、工程的费用、施工的难易程度、视觉感官效果上都有较大优势。

4 生态护坡设计原则

4.1 水力稳定性原则

护坡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岸坡稳定的要求。岸坡的不稳定性因素主要有:(1)由于岸坡面逐步冲刷引起的不稳定;(2)由于表层土滑动破坏引起的不稳定;(3)由于深层滑动引起的不稳定。因此,应对影响岸坡稳定的水力参数和土工技术参数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对护坡的水力稳定性设计。

4.2 生态原则

生态护坡设计应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以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总体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2.1 本土原则

设计要因地制宜,在对当地自然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设计。这一原则包括:

(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设计时要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考虑进去,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量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使生态护坡与当地自然条件相和谐。

4.2.2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原则

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4条:

(1)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是万不得已,不得使用;

(2)尽可能减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3)利用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4)尽量让护坡处于良性循环中,从而使资源可以再生。

5 生态护坡研究

5.1 生态护坡新材料的研究

由于现有生态型护坡技术是不完善的生态护坡技术,而且其中大多数技术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其生态材料也直接进口,必然存在许多弊端。如:护坡成本太高,难以大范围推广;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护坡效果不明显;由于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护坡,故难以达到修复受污染水体、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的目的。因此,新材料的开发,应成为今后生态护坡研究的一个重点。国内和国外相继出现了一批用于生态方面的材料和技术,如水力喷草技术、土工材料绿化网、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等等。虽然它们起源时不一定用于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但在河道护坡结构使用上可以借鉴和参考。

5.2 生态护坡服务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交界处的护坡生态系统,兼有单纯的生态内涵和水利特性的内涵,因而其服务功能应包括行洪排涝功能、生态支持功能和文化美学功能。目前,关于生态护坡的研究,在理论上主要集中于生态护坡的概念、内涵以及行洪排涝功能等方面的宏观性研究;在实践上,主要集中于护坡的材料、施工方法及成本等方面。然而,关于生态护坡生态支持功能,如截留降解污染物、营造生物多样性、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定量化的研究,文化美学功能,如景观文化质量和景观美学质量的研究,却不多见。

5.3 生态护坡设计的研究

生态护坡的设计,应包括护坡材料、护坡植物、坡比以及护坡结构形式的选择等。直观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护坡材料、护坡植物、坡比以及护坡结构形式等,对水流流态、流速等河道水力特性的影响,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对护坡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影响,对邻近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进而总结出生态护坡设计的原则和标准,为生态护坡的设计提供依据。

5.4 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标准的研究

正是由于关于生态护坡定量化和效应的研究很少,这就给生态护坡的建设、保护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也造成了目前对生态护坡理解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现代的高新技术手段,对生态护坡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提出合理而全面的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可操作的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模型,为生态护坡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评价标准、施工标准,从而实现对生态护坡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5.5 生态护坡管理的研究

如果说河道整治的最终程序,是对整个流域或城镇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那么,生态护坡的管理,则应成为重要的第一步。生态护坡的研究,属于多目标、大尺度问题。传统的诸如统计等管理方法,已不适合生态护坡的管理。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其强大的数据和信息处理功能,在资源调查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已得到应用,如利用GIS对内河岸线资源进行评价、河岸稳定性评价;夏继红等提出,将GIS技术应用于生态护岸的统筹规划、优化设计、监控管理和综合评估等方面,可以提高设计管理效率,减少施工的生态干扰,为方案选择提供科学的评判依据。因此,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等技术,在生态护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亟待展开。

6 结语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的开发,会导致河岸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河道生态护坡的目标正是为了重建受破坏的河岸生态系统,恢复固坡、截污等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国土交流材料篇10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裂缝;裂缝预防;裂缝处理;公路路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12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06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深入,社会群众收入水平的增加,对物质的要求逐渐增加,多数家庭都能够配置相应的汽车作为日常的代行工具,加上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城市中的公路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日益增加的公路交通压力,使得公路工程对路面的维护修养工作极为关注。沥青路面建设工程具有减震性、抗滑性以及耐久性的优势特点,但同时沥青路面也容易发生裂缝现象,对公路质量的提高带来影响,同时也对城市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

1 现阶段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发生的形式以及危害

就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来说,对于沥青路面的建设多会选择半刚性的沥青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这种面层建设使得公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裂缝问题,导致大量自然水分、生活用水等流入裂缝中,导致公路路基产生严重的老化现象,使得公路的承载能力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公路路面的承载力影响到公路的正常运行。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现象是现代社会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常见工程问题之一,不同城市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选用的沥青路面铺设材料各不相同,从而在后期公路的使用环节中,会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公路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现象。但是通常情况下,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现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即荷载型沥青路面裂缝以及非荷载型沥青路面裂缝。

1.1 荷载型沥青路面裂缝

通常情况下,由于公路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交通荷载的压力,使得公路沥青路面发生疲劳性的裂缝。尤其是我国城市中常见的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铺设的过程中,基于合理的设计原理以及高质量的施工条件,沥青路面由于荷载作用,导致路面层出现裂缝,这种单纯由于荷载作用发生的沥青路面裂缝称之为荷载型沥青路面裂缝。

1.2 非荷载型沥青路面裂缝

非荷载型沥青路面裂缝是公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使得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由于低温造成公路沥青路面收缩发生严重裂缝现象,同时也会因为温度疲劳造成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严重的开裂现象。

1.3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

在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交通荷载的作用下,公路沥青路面在早期中出现的裂缝现象,多数情况下对公路的使用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同时也不会影响到沥青路面的性能。但是由于我国在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对公路工程建设经常会使用的铺设材料为半刚性沥青混凝土材料,这种铺设材料会因为自身的干缩现象以及温度变化影响产生的胀缩现象中,会发生加大的拉应力,同时这种拉应力会远远超过半刚性沥青混凝土铺设材料的自身常衡的抗拉强度,使得公路路面的半刚性沥青混凝土材料中的薄弱轻度处发生断裂现象,并在公路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延长路面断裂线。这条沥青路面断裂线会沿着路面表层逐渐的向上、向前扩展,并从横向处延伸裂缝,使得裂缝不断增加,同时也不断增大这条断裂线的宽度,导致横向延伸出现的裂缝线再次不断地向纵向方向延伸,最终使得一条裂缝线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裂缝块。

在后期沥青路面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公路地表水的作用,比如自然降水、社会群众的生活用水等,使得地表水深入沥青路面裂缝中,导致路基含水量超标,从而使得路面的承载力受到影响。并在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得公路路面出现沉陷等情况,导致公路的结构发生变形,影响到整条公路的承载能力。

2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2.1 提高公路工程路基工作强度与工作稳定性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路基施工环节的质量好坏是影响路面施工的关键因素,路基工作区域同样是交通运行荷载影响路面的深度区域,这就使得路基工作区域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工作强度,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交通运行过程中车辆反复通过带给沥青路面的压力。如果路基工作区域的稳定性以及强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则极为容易在沥青路面正常运行的环节中受到来自多种多样的压力,导致沥青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得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现象。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在对公路进行日常的维护以及建设过程中,重视路基工作区域的强度以及稳定性,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使得路基工作区域在施工结束后,其自身的沉降量得到有效的降低,尽可能地在后期公路使用过程中减少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现象。

第一,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从而保障施工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可以采用优秀的填筑工艺控制路基工作区域的强度。一般情况下,路基填筑材料的选择是路基施工较为重要的环节,施工单位要选择合适的填筑材料。石料、砂料以及砾料等一系列类土材料作为施工单位的首选填筑材料;一些含有砂、砾的黏土类材料作为施工单位次要选择的路基填筑材料;低液限黏土类材料为最后选择的路基填筑材料。至于一些粉质类的土料、有C类的土料则不能够使用在路基的填筑施工环节中。

第二,要重视路基施工中的压实度,认识到压实度对路基工作区域强度的重要作用,因此施工单位要严格地要求施工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严格地检测路基施工的压实度,要能够保障路基压实度达到相关单位要求的规定值,从而提高路基工作区域的强度和稳定性。

第三,施工单位要能够有效地降低路基施工现场的低下水位,从而提高路基的施工质量。众所周知,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面以下80cm是正常开展路基施工的重要位置,这个路面以下深度能够直接地吸收来自路面的交通荷载压力,并能够承受来自路面交通荷载的扩散应力。鉴于此,施工单位在实际的路基施工环节中,如果发现了低下渗水,不参考低下渗水的实际流量,而是直接对低下渗水进行有效化处理,使得低下水位能够得到有效降低。另外施工单位在需要填筑的施工区域中,要尽可能地选择价格合理、高质量的填筑材料进行填筑,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土质较差的施工区域,施工单位要灵活施工,采用换填处理方法,以此提高路基工作区域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2.2 合理的基层厚度

表1 Za值表

层位 高速以及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以及三级公路

沥青层面 1.645 1.500

路基 2.000 1.645

基层厚度同样是公路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要重视基层厚度的重要性,要依据实际施工现场中的土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实际建设要求,合理的设计公路基层厚度,从而降低不合理基层厚度给沥青路面带来的裂缝风险。通常情况下,基层厚度越高,公路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就越高,像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的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厚度增加,其路面的承载能力就随之而增加,如10cm厚度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基层厚度增加到25cm厚度的时候,这条公路的沥青路面承载能力就随之而提升到原来承载能力的3倍左右。通常可以参照基层厚度Za值表进行实际的施工,如表1所示。

2.3 修筑防裂路面

根据有关报道指出,修筑防裂路面对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现象有着极为明显的防止作用。公路面层厚度的增加可以使得面层的反射裂缝现象得到显著的降低,每增加15cm的沥青厚度,都可以直接地影响到路面面层发生的反射裂缝现象,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公路沥青路面发生受拉疲劳裂缝以及交通荷载裂缝。在公路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对贫混凝土进行铺筑,当铺筑厚度增加到100cm时,其可以在公路面层形成反射裂缝前,有效的积累10×10次的通过标准轴,同时对贫混凝土的铺筑厚度每增加10cm时,其可以积累20×20次的通过标准轴,当对公路面层铺筑的沥青厚度增加到175cm的时候,该条公路工程的面层反射裂缝现象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放心使用。

2.4 选择性能好的防裂材料

施工单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沥青路面的施工重要性,从而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正确地认识到防裂材料的重要作用。因此,施工挝灰选择抗冲刷性能佳的沥青路面施工材料,同时也要重视沥青路面施工材料的温缩系数、干缩系数以及抗拉性能。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施工材料会选择一些温缩系数不高、干缩系数较小以及抗拉性能高的半刚性沥青混凝土材料作为主要的基层施工材料,而施工骨料则选择一些温度膨胀系数不高的材料。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面层材料选择也极其重要,一般选择松弛性能佳的沥青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同时要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注重该沥青材料的基本指标,从而保障施工结束后,沥青路面的稳定性以及防裂性能得到集中发挥。

3 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路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沥青路面裂缝现象成为当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分析公路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现象的主要形式,深入地认识到公路沥青路面发生裂缝现象带来的危害,从而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从路基强度以及稳定性着手,并重视基层厚度产生的影响,同时要认识到防裂路面的修筑作用以及防裂材料的重要性,从多方面以及多层次提高我国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以及处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红.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措施与预防技术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3,(19).

[2] 史良智.浅谈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3] 徐丽玲,王翠丽.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7).

[4] 姜会玲,阮洁培.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J].科技信息,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