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5 09:57:08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1

>> iPad中文网站等 中文网站无障碍评价模型探析 海外中文网站生存状况调查 中文网站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信息的质量评估 浅析境外体育中文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外学人在中文网站的言论特点研究 值得关注的十大智能硬件中文网站 财经中文网站 “人气基因”与竞争力趋势 论中文网站整体艺术设计的评价原则 美国新开通中文网站 彰显“中国热” 朱稣典在音乐出版与音乐教育上的成就述评 垮掉的中文网络 第27届国际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述评 论音乐教育中文化素质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任重道远 谈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研究 音乐教育简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版权所有人: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欣赏、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中学生、音乐爱好者。适用范围:中学音乐备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的查询与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全一册)开发与建设的。从横向分类来看,网站内容包括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从纵向结构来看,网站内容包括单元、州别、中国分类、外国流派、人物、作品。可以说该网站是一本全面的网上高中音乐教科书。该网站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是高中音乐教师、学生及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学习者可以利用的音乐资源网站。

四、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一)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

版权所有人: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关于奥尔夫、奥尔夫动态、会刊、招生讯息、李妲娜文集、刘沛文集、论文集萃、译文天地、教材教具、奥尔夫中国认证、奥尔夫之家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资料查询和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创办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专门网站。该网站为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体系概念、最新动态、委员会会刊、教学案例、培训信息、专家文集、论文集萃、译文荟萃、教材教具等资料,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国认证和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注册等服务。该网站是一个由音乐教育专业机构创办、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主题、以学术资源和服务为内容、以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二)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网络实名:郭声健艺术教育网,网址:http://sj—

版权所有人:郭声健。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艺教动态、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位论文、论文集萃、教学点评、教案精选、艺术启蒙、新书推荐、投稿专线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音乐教育课题研究方法学习,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及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的学习和参考,音乐教育论文浏览,音乐教案交流与研究,音乐启蒙教育研究资料浏览,音乐教育新书查询等。网站特色:该网站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主办,是一个以音乐教育研究者为主要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该网站的资源主要有:音乐教育课题申报与研制指导、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指导与范例、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指导、音乐教学个案点评与教案精选、音乐启蒙教育研究成果资料、音乐教育新书推荐等。该网站为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了从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到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系列相关资源,其音乐教育专家主办的背景也为其资源的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哈睿.论音乐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倪军.网络环境下高等音乐院校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J].音乐探索,2006(1)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2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国高校;声乐教学

一、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合理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助于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思维,进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从本质上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学生在学习多种音乐技巧和能力时处于最佳状态,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诱导者。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身心,而且还能了解和熟练掌握大量的艺术知识,这也作为奥尔夫教学法应用最大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专业教师必选的理由之一。因此,在听力训练中,通过奥尔夫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促使他们可以自主融入到打击乐器中,进而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熟悉相应的节奏训练。与此同时,这种具备声势感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聆听中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1]。

二、节奏训练

中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法实施节奏教学工作时,不管引用哪种乐器,都要保障自身可以掌握好旋律。在这一背景下,音乐、动作与语言整合到一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节奏阅读,而后转变不同的节拍进行朗读,以此调动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进而了解和记忆多种节拍,并对其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在节奏训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其中添加动作,以此展现多种类型的声音,并让不同肢体部位发出的声音代表不同节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更快掌握学习的节奏,并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展现出的独特性和人本主义。与此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师构建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优化自身的听力判断能力,以此在实际演奏中展现出更为优秀的节奏掌控力,并达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三、动作训练

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会涉及到声乐演唱,而其作为全身运动,在唱歌的过程中会调动学生身体上的毛细血管、汗毛等,因此在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专业教师提出要在声乐教学中添加一定的形体动作,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所学内容,而且哟租户于在动作感知中,形成相应的情感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本质上讲,声乐教学就是与身体动作整合的音乐教学形式,尤其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以往教学经验可知,其与古代的“乐”有一定关联。例如,唐朝时期玄宗亲自为杨贵妃谱写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当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其不仅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之情,而且为了解中国历史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从意义角度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相同点,因此在现代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引用和推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调动高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因此声乐专业教师要在了解以往教学特点,明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整合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落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期保障所用方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出应有作用。

四、增加民族音乐元素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不但要从多角度入手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重融合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此展现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课堂。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歌曲演唱的风格也存在差异,像蒙古族、新疆等都极具游牧民族风情,而闽南民歌所传唱的内容,大多是描写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来感叹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勉励进取,很容易引起聆听者的共鸣。通过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声乐作品教学工作进行优化,不仅要整合音乐作品和民族文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累积大量的音乐知识。同时,教师整合引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民族音乐和歌曲进行教学指导。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受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导会更快理解所学内容,并对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产生深层认识,以此提升声乐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2]。

五、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3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观察;教学步骤;操作材料

奥尔夫音乐教学讲究的是综合性、即兴性、创造性,从本土文化出发,从儿童出发。核心理念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本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自然,原本的音乐是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更是适合于儿童的,所以非常受到小朋友的喜欢。班上的孩子每天都会问老师今天上不上奥尔夫音乐课,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上奥尔夫音乐课了。

孩子喜欢,那是一切活动继续下去的基础,当然也给了老师很多的挑战和激励。如何组织好每一次的奥尔夫音乐活动,在井然有序的活动规则下,充分地体现奥尔夫音乐的原理,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及其他各种能力,这是我们当下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善于运用观察,建立活动常规

奥尔夫音乐活动讲究孩子的参与,要求课堂氛围是宽松的、开放的,这对老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把控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但也不要完全放纵。这就需要逐步地在活动中建立合理的活动常规,以保证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要让孩子学会观察,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观察同伴是怎么做的,如我们在认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老师不是仅仅讲解,而是让幼儿观察老师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不同走路的样子,从走路的不同快慢节奏中比较出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再把观察到的表达出来,其实就内化了,当轮到孩子跟节奏走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就不会出现脚步紊乱的现象,而是整齐划一的脚步节奏,由此真正理解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时值。成功建立音乐常规,不但可以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会促进幼儿善于观察、遵守规则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细化教学步骤,努力实现目标

很多奥尔夫教学案例的过程相对简单,一带而过,某些难点环节没有细化,孩子不能真正地掌握,只能是体验了一回,不能达到所设的目标。再者孩子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需对活动做一些修改,让活动的设计更适合自己班的孩子。在确定了活动的重难点后,对教学的步骤进行分层和细化,增加或删减一些环节和步骤,让孩子更易掌握,愿意接受。如格子游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中班的格子游戏中,第一教时不适合用八个格子,最好从四个格子开始练习。第二、第三次活动操作时再过渡到八个格子,这样比较有递进性,符合孩子的学习规则。并且中班孩子最初的操作需老师的同步示范,增加一个孩子和老师同步摆棋子的步骤,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摆放棋子。而多次练习后,老师又需变换方式,无需同步摆棋子,因为某些幼儿只是模仿摆棋子,不去听节奏摆棋子。到所有棋子摆好后,展示一下正确的摆放方式,让幼儿对照、纠错,再拍出节奏即可,中班的孩子加上唱出摆放的格子节奏这一环节更为合适。这样一步步深入,细致地分解教学步骤,注重过程,正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如果注重的是教育结果,就违背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初衷。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这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怎样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制定出适合他们特点的奥尔夫教学方案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去充分地挖掘幼儿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整个奥尔夫音乐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握的中心。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其教育意义。

三、合理使用操作材料,成为展示载体

如何合理巧妙地运用奥尔夫教学中的一些操作材料,为奥尔夫教学增色添彩,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我们把操作材料上的一些内容装饰到了我们的主题墙饰上,如二线谱《小企鹅》搬到了墙饰上,孩子们特感兴趣,一有空闲就会三五成群地指着墙饰上的小企鹅唱着“SOL SOL ME,SOL SOL ME……”还有各种音符宝宝,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都是奥尔夫墙饰的“常客”。奥尔夫墙饰俨然已经成为孩子学习音乐“好朋友”,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和墙饰上的内容进行“对话”。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4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国高校;声乐教学

一、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合理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助于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思维,进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从本质上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学生在学习多种音乐技巧和能力时处于最佳状态,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诱导者。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身心,而且还能了解和熟练掌握大量的艺术知识,这也作为奥尔夫教学法应用最大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专业教师必选的理由之一。因此,在听力训练中,通过奥尔夫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促使他们可以自主融入到打击乐器中,进而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熟悉相应的节奏训练。与此同时,这种具备声势感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聆听中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1]。

二、节奏训练

中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法实施节奏教学工作时,不管引用哪种乐器,都要保障自身可以掌握好旋律。在这一背景下,音乐、动作与语言整合到一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节奏阅读,而后转变不同的节拍进行朗读,以此调动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进而了解和记忆多种节拍,并对其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在节奏训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其中添加动作,以此展现多种类型的声音,并让不同肢体部位发出的声音代表不同节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更快掌握学习的节奏,并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展现出的独特性和人本主义。与此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师构建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优化自身的听力判断能力,以此在实际演奏中展现出更为优秀的节奏掌控力,并达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三、动作训练

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会涉及到声乐演唱,而其作为全身运动,在唱歌的过程中会调动学生身体上的毛细血管、汗毛等,因此在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专业教师提出要在声乐教学中添加一定的形体动作,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所学内容,而且哟租户于在动作感知中,形成相应的情感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本质上讲,声乐教学就是与身体动作整合的音乐教学形式,尤其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以往教学经验可知,其与古代的“乐”有一定关联。例如,唐朝时期玄宗亲自为杨贵妃谱写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当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其不仅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之情,而且为了解中国历史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从意义角度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相同点,因此在现代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引用和推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调动高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因此声乐专业教师要在了解以往教学特点,明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整合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落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期保障所用方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出应有作用。

四、增加民族音乐元素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不但要从多角度入手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重融合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此展现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课堂。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歌曲演唱的风格也存在差异,像蒙古族、新疆等都极具游牧民族风情,而闽南民歌所传唱的内容,大多是描写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来感叹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勉励进取,很容易引起聆听者的共鸣。通过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声乐作品教学工作进行优化,不仅要整合音乐作品和民族文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累积大量的音乐知识。同时,教师整合引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民族音乐和歌曲进行教学指导。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受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导会更快理解所学内容,并对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产生深层认识,以此提升声乐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2]。

五、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相比,虽然两者的目标一致,但最终产生的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别。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前者更为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人文主义精神,确保学生在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表演形式及创造过程等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产生一定的情感,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高校声乐教学要求,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在各大音乐院校内进行推广,以此提高实践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夏黎春.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8,20:128-129.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5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2、以节奏为基础。3、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适于开端。(适于孩子)5、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6、为全体学生的。

(五)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从X园主体探究课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X园主体探究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XX认为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更好的开展X园主体探究课程。我园主体探究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真正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中学习。那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是如何进行这种探究学习的呢?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

"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老师唠叨?quot;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音乐感。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充分体现?quot;主体探究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在培训中有一个《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老师请每人拿一种乐器,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出什么声音。学员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即兴随音乐做律动时,有些学员红着脸说:"对不起,我还没想好。"我回来后给孩子们发乐器,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铭铭把双响筒放在地上转,楷楷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秣秣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东东说沙棰是鸡腿,荣荣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多有创意!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可就是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陈旧的教育一点点的抹杀掉了,于是变成了现在的我们。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精神,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主体探究课程的着眼点就是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课程实施中一定要具探究性。奥尔夫以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体现创造性的教学。他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做些什么,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老师的话很少,只是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给孩子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例《彩带舞》中,孩子们闭上眼睛,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孩子通过触觉来猜是什么,然后逐个请每个孩子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可以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同。接下来放一首非常舒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请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个很丰满的作品。活动中所有的环节都是即兴的创作,通过一种简单的道具"绸带",让孩子自由组合自由创作。奥尔夫的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翱翔、驰骋。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6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小学课堂 应用

音乐教学在小学课堂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塑造学生的艺术气息,提高人们的思想修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成为主要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运而生,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概述

研究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以往的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通过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在课堂上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唱歌,之后再逐渐学习乐器,并且学生主要练习的作品都是教材规定好的,老师的工作就是监督学生学习。然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性格特点,文化教育背景不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厌倦音乐课的现象。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突出内容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内心世界及对音乐的感悟。在表演中,人身体的各部位均会发出声音,因此被称为“人体乐器”。在教师的指导教育下,鼓励学生的各部位的灵活运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音乐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课堂的应用

(一)重视节奏的特性

音乐的节奏能独立地表达特定意义,它作为舞蹈、语言和音乐的共同部分,可以从节奏着手,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成一个集体。在小学课堂中,节奏在基础教学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和学生的心理、生理产生共鸣,运用单纯的感官感受,通过肢体表现出来,既有利于学生的领会,同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各种身体、语言、舞蹈等节奏,增添学习乐趣,在欣赏课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包括独奏、齐唱、舞蹈、声势等方法,充分使用一切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即兴表演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因为乐器的操作简单,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单纯的和声特点,完全可以放任学生,让他们开始学习音乐时就能体会即兴表演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奏乐的灵活技巧。由于小学生刚接触社会环境,受影响较小,所以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创造性,当接触到全新的乐曲时,可以按照个人的体会,用简单的乐器敲奏出表达自己想法的音乐。

音乐创造力的培养,能带动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对音乐结构原则和表现方式的认知。

(三)表达内心感受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培养小学生情商的主要途径,通过视觉、触觉、听觉,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器官,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音乐此时的作用是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是担任聆听者的角色。当一首音乐响起时,小学生会通过肢体动作和哼唱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感受。这种随意性强、自娱自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宣泄。因此,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从传统文化着手

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把奥尔夫教学法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尤其是一些特色的文化形式,比如民歌、方言、童谣等,这种本土气息的文化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在实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时,虽然理论概念相同,但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民族特色,制定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音乐语言的规律,不断传承发展下去。

(五)注重趣味性

玩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观点,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教材中选入的题材内容要容易被学生接纳,站在小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例如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这种观念,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引入奥尔夫教学法游戏的概念,使教学不止局限在学科本身,另外还注重学生美感、创造力、空间感、注意力等非智力的培养训练。尤其是教材和游戏的结合,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要点,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效率,加强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信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的案例,在节奏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方法,首先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三个部分:第一步是练习整体的节奏把握;第二步是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最后是练习拍腿和拍手。当每个分步骤都学会后,最后同时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把一首作品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学习,降低了记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把它当成游戏环节,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知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使用,主要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素质和创造性的培养,努力挣脱音乐技术性的约束限制,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进而增强小学生自觉探索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群,曾洁.农村小学课堂中的“主动参与”――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1):174-176.

[2]张素格.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1):57-58.

[3]陈晓丹.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音乐时空,2013(02):106-107.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7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幼儿内心世界的关注及各种能力的开发,把幼儿作为主体,一切都以幼儿为中心。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出一种不似课堂又是课堂的氛围。在培养幼儿对音乐基本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主动的去创作、演奏、表演等。单个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胆量等,而那些相互配合完成的音乐节目则有利于幼儿配合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记忆力、大局观念等的培养和开发。奥尔夫音乐活动对幼儿社会往能力培养的表现在:

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一个主要的部分就是说唱,这有利于幼儿语言词库的积累,继而去很好的表达。而且奥尔夫教学能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学习环境。如:在奥尔夫音乐《小企鹅》中,通过让幼儿一起讨论企鹅的形态、生活习性等,让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认识的企鹅的外形特征,捉迷藏的游戏过程中要求幼儿以说唱的方式反复练习简单的交往对话,游戏中幼儿是非常乐意去做、去说、去尝试的,这样就能在游戏中达到了学习的效果。在奥尔夫教学过程中,幼儿才是活动真正的 “主角”,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把自己所想、所看的表达出来,因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还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幼儿倾听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幼儿倾听能力的强弱,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往能力的发展。奥尔夫音乐着重培养两种倾听技能,即专注性倾听和辨析性倾听。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用不同的物体或乐器发出的声音对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进行培养,继而扩大的音调的高低、音色的培养等,这不仅仅有利于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也为幼儿的倾听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幼儿主动性的培养

增强幼儿主动性,可改善幼儿的社交地位,使他们能成功地加入到同伴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交往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视幼儿主动性的培养,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比如在实施具体的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协调下,由幼儿去组织,策划、安排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的培养,具体的包括主动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分享和合作。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绝大多数教学过程都是由全体幼儿和教师配合完成的,这样有利于幼儿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加强,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养成。如:在奥尔夫音乐《蝴蝶找花》中,可以让幼儿自己结伴并分配角色,让幼儿充分理解相互尊敬的道理。教师可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幼儿积极的交往,适时引导解决冲突。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请幼儿谈谈他们是如何商量角色的,玩得是否开心,及时表扬在活动中尊重他人、乐于谦让的幼儿,并可请在交往中获得成功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五、幼儿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幼儿才是主体,对于如何表演,如何演奏,如何配合,角色分配等,幼儿要经常性的和教师、小伙伴进行沟通交流。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胆识,在幼儿沟通的主动性,语言的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上也是一个极大的锻炼,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如在音乐游戏“三只熊”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肢体语言去表现音乐中的缓慢、轻快活泼、快速热烈。乐曲第一段,可以让幼儿跟着音乐学大熊走路,要求边走边友好地向朋友打招呼,表现出与他人相互点头、微笑、招手,做出亲热交谈的样子。幼儿跟着熊跳舞时,可安排两人一对,做出各种不同的配合方式。在跳音的部分,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手、肩膀、腿、屁股等部位轻轻碰伙伴三下。在这种无声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幼儿在这种活动中,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以及与人相协调。

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8

关键词:幼儿园舞蹈;奥尔夫音乐理念;应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开展要注重丰富和提升幼儿的情感认知,通过艺术活动的开展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舞蹈教学发展,在我国的幼儿舞蹈教育教学中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即认为舞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文章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内容,为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舞蹈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一、和生活题材相结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幼儿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但幼儿年龄小、阅历少也让幼儿拥有更多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能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一朵花、一幅画进行创作,并将自己的创作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此,幼儿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尽可能选择和幼儿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内容,将奥尔夫理念渗透在舞蹈教学中。奥尔夫理念和幼儿舞蹈教学充分结合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仅是被动的,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创作的内容。在以幼儿为主体的课堂上能够实现幼儿更轻松的舞蹈学习,提升幼儿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奥尔夫理念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涉及到音乐的应用,而且还涉及到戏曲、绘画和舞蹈等艺术内容,因而奥尔夫理念下的幼儿舞蹈教学是形式多样的,所最终呈现的舞蹈效果也是明确的。为此,教师在奥尔夫理念支持下开展舞蹈教学的时候需要将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充分融合,让幼儿通过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舞蹈的情感。比如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舞蹈课的学习和形体课、音乐课等课程结合,提升舞蹈课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比如在歌舞《小兔子乖乖》的舞蹈表演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相关表情、服装和形体等开展表演,针对幼儿表演表情不到位的情况,在舞蹈排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表情的训练,让幼儿的表情和舞蹈的表现形式充分结合,激发幼儿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舞蹈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对其结合表情、形体、服装等相关方面进行表演,提升幼儿舞蹈表演的生动性、形象性。

三、舞蹈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载体

奥尔夫理念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每节舞蹈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幼儿的舞蹈教学要根据幼儿的学习习惯展开,幼儿舞动教学可以以游戏我基本载体,通过游戏的开展提升幼儿学习舞蹈的趣味性。比如在开展《我的朋友在哪里》音乐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边学习演唱音乐,一边抚摸孩子的头,让幼儿能够充分参与到舞蹈学习中,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感知到舞蹈学习的乐趣。另外,将游戏和奥尔夫理念结合进行舞蹈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扮演的方式来进行舞蹈学习和歌唱训练,将舞蹈音乐内容和游戏进行充分的结合。比如在欣赏舞蹈音乐《瑞典狂想曲》的时候,可以将故事《小兔逃家》融入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兔妈妈,通过游戏表演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提升舞蹈学习的乐感。再比如在学习奥尔夫音乐活动《锯木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伐木工人和木头,其中,扮演木头的孩子要伴随伐木公认的动作更换不同的造型,从而让幼儿更好的感知不同的舞蹈音乐节奏,在舞蹈学习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根据幼儿的的个性化学习特点进行舞蹈教学

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大多的案例教学过程是简单的,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分层化体现,这种不系统的舞蹈学习不利于幼儿更为深入的了解舞蹈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在将奥尔夫理念应用到舞蹈教学中的时候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幼儿的舞蹈学习需要删减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的内容。比如在舞蹈中班开展格子游戏时,如果在一开始应用八个格子的方式进行游戏教学,很多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从四个格子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八个格子。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跟着节奏进行摆放棋子,并规范化幼儿的游戏动作。结束语综上所述,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型的音乐教学方式,是在尊重儿童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的舞蹈教学,是体现人性化的一种舞蹈教学方式,对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幼儿群体协调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幼儿舞蹈教学效果,需要有关教育人员加强对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

作者:冯祯兰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9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育;寓教于乐

现今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对于音乐的欣赏、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音乐的表现还远远不够,怎样能让儿童对抽象的音乐感兴趣,使儿童潜在的音乐能力得以开发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萌发儿童的创造力,激发儿童原始的人性本能,把儿童学习音乐的能力和心理调整到最佳水平,造就儿童学习各种音乐技巧的最佳状态。最终形成以儿童为主体,老师为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儿童愉悦身心与学习音乐同时进行,二者相得益彰的课堂教学。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原来的模式只是以单纯地教学唱歌为主,教材上也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再加以少量的器乐学习。儿童的学习也是被动的模仿现有的音乐艺术作品,教师则是认真地按照教材大纲,严厉地对待学生,一味地追求着“出成果”。人在音乐方面,先天素质上客观的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样的教学自然会让一些儿童感到一些莫名的压力和排斥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但就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总会让一部分儿童对音乐“敬而远之”,离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甚远,有些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和新的发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前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卡尔•奥尔夫首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建思想是,自古以来,人类的本能欲望中有着强烈的表达思想情感和情绪的冲动,这种冲动会通过音乐、舞蹈、语言、表情等形式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是人类固有的原始本能。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我们原本传统的音乐教育则把课堂作为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手段,目的和眼光只是放在如何学会上。《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以审美为核心,教学的时候不要太强调知识点,注重让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参与、体验、探索、感知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开发,其基本的教学原则包括: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教学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几块:1、以与课程相关的游戏为开始进入课堂,这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开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2、故事导入。把所授课程的内容编绘成故事,或寻找与之关联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能够充分的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来。3、节奏、旋律练习。从朗诵等活动入手,提取基本节奏、旋律,不断的强化学生对这些基本节奏、旋律的印象。4、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等。5、联想、想象。以一些特有乐器等手段,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充分的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以手中的乐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等方法不断的启迪学生的创造力。6、总结。这是整堂教学的重点,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会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状态和心理调整到了最佳水平。学生对学习目标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最后的总结会很容易的掌握学习重点。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不会敷衍了事或勉强痛苦的被动接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放下了心理负担和戒备本能唱歌、演奏、舞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想象力、创造力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情绪。其实,本能的唱歌、演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很好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歌、演奏、舞蹈是符合人的本能天性的。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蛙鸣筒模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沙锤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是孩子们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会有助于促进和萌发学生们即兴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状态。当音乐学习成为孩子自身的需要和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等音乐知识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而然的绘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塑造,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它符合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央音乐学院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中心编著.实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10

一、“分散”导致音乐教育的多种模式

美国是一个教育行政权高度分散的国家。它有50个州,州以下为县。从教育体制上讲,州以下设学区。全国共有600多个大学区(中小学生万人以上),3000多个中等学区(中小学生2500至10000 人), 12000多个小学区(中小学生2500 人以下),学区的教育权利机关是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含各科教学大纲)。

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州可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但这种计划与大纲是非粗略的,对各个学区只具有指导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学区才是真正的教育实体。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其《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一文中这样写到:“美国教育的高度分散与此(中国)形成鲜明对照,50个州的方针各不相同,有时16000个学区也各行其事,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权。差异不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励,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为教育行政权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背景,因而,导致中小学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音乐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模式中,如下几种占有主导地位:即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既各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们交相辉映,使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园地呈现出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景象。上述几种音乐教育模式虽多系外来的,但由于与美国的实际结合紧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为美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当把它们看作是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二、“创造”成为多种模式的主题思想

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甚多,从表面上看,会觉得五花八门,甚至会感到杂乱无章。如前所述,16000多个学区的音乐教学大纲都不一样,教材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学校与学校,乃至同一学校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材、教法也不尽一致。然而,我们从这表面的混乱中却不难看出它内在的秩序,在这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主题——创造。

我们认为,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的模式,而决不是要儿童只作被动地模仿的模式。以下,笔者就几种当代美国的音乐教育模式与创造主题作一简析。

1.奥尔夫教学法与创造

卡尔·奥尔夫(Car Orff)的儿童音乐教育方法是一种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节奏让儿童以此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儿童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来掌握一些音乐的词汇:谈话、运动、唱歌、演奏和玩耍。该教学法并不要求很快就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奥尔夫认为如果学生能唱得好、奏得好,首先要使他们喜爱音乐,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音乐中去。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

一堂成功的奥尔夫课往往会给人以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参与者(学生)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有的合奏感。简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活动、用元素性的音乐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这一教学法从德国传入美国后,受到美国音乐教育界欢迎。他们将此教学法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在固有的奥尔夫乐器中又加入了一些美洲和非洲的民间乐器,在教学中既坚持了奥尔夫教学法的精神原则,同时也使这一教学法本土化,使之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柯达伊教学法与创造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是一种民族的、全民的音乐教育思想,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匈牙利的民族素质,主张通过音乐让孩子们形成创造性并丰富其生活。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1)培养音乐文化水平——用传统音乐语言思考、读写和创作的能力。

(2)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祖国的民间音乐遗产给予他们一种文化认同感,通过本民族的民间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和文化。

(3)提高所有学生的表演能力——在班里、在合唱队里演唱、参加重奏团与管弦乐队——把参加集体音乐活动作为丰富生活的一种方法。

(4)让全世界伟大的音乐作品成为学生的财富。

为达到上述目的,柯达伊强调每课时必须集中于若干不同的音乐目标,如:齐唱和分声部唱;乐谱的读写;练耳、内心听觉、记忆技能;识别、使用曲式;随音乐运动;听赏音乐;即兴创作。显然,作为最高阶段的创作是该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柯达伊教学法传到美国后,得到了美国的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采纳,其中包括T·巴赫曼,L·乔克西,M·H·理查兹和D·培根。

巴赫曼博士把柯达伊教学法与美国的音乐教育实际相结合,在向儿童介绍记谱法时用一线谱的方法进行,其余几条线待必要时再导入。他把节奏从旋律中分离出来,通过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节奏而进一步强调节奏(正是这导致人们将柯达伊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结合运用)。他很重视用听写发展儿童的音乐记忆,尤其是重视音乐创作的教学。他认为,“如果儿童熟悉音乐写作,他们就能更好地掌握照谱演唱音乐。使儿童在初期就意识到他们所学的音乐能由他们自己或其他人表演。”

在使用柯达伊教学法的唱歌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美国人在实践中还非常重视使用黑人灵歌这一带有很强的即兴性的演唱形式,使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与奥尔夫教学法一样,柯达伊教学法已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方法。美国人还将二者结合使用,形成了以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的柯达伊——奥尔夫教学法。正如迈克尔·L·马克所说“两种方法彼此强化,使儿童更富有创造性,更理智地学习音乐。

3.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与创造

爱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Emile Jaques - Dalcroze)所创立的教学法传人美国已久,现在该教学法在美国仍非常流行。这是一种以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及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虽然人们常常以为体态律动就是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但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其三大内容之一。该教学法的另外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

在体态律动的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教师(有时是学生)用钢琴即兴演奏。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视唱练耳课上,要求学生用唱名演唱音程和歌曲,尤其重要的是要进行声乐的即兴演唱,这种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视唱练耳”课与传统的专业视唱练耳课是有极大的差别的。

即兴演奏多在大钢琴上进行,也可在其他乐器上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形成与对音乐进行体态反应的自由,学生进行任意速度的即兴表演练习。

达尔克罗斯甚至在理论课上也采用了这种即兴演奏的方法,他让学生即兴演奏旋律或旋律片断,作为发展他们对音程的理解的一部分,并帮助他们熟悉和声。

凡此种种,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目的非常明确。因此,自1915年前后此方法从瑞士传到美国以后,至今仍盛行于美国各地中小学,并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衍,形成为一种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4.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与创造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真正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教学法。它是根据著名的《曼哈顿维尔音乐教学大纲》中的“螺旋形上升素质培养大纲”而开设的课程,最初是作为专业音乐学习的一门课程(包括七个方面的素质培养:乐音、节奏、旋律、和声、曲式、调性、结构。音高、音色、力度都包括在乐音内).后来推广到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领域,而且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使用该教学效果更好。由于该教学法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人又直接称之为“发掘创造力教学法”。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条:(1)教学思想。彻底改变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法,通过自觉乐感的培养,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新的工业革命浪潮。(2)教学内容。综合音乐史与音乐理论知识进行素质训练(五方面素质,十六个周期)。(3)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实现创造的结果。(4)课堂结构。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即兴创作,巩固概念(五个环节)。(5)变“要我学”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