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8 12:20:35

找春天教案

找春天教案篇1

当春天的第一抹新绿亮起来的时候,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走进了“春天”这一主题。找春天的活动策划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找春天的活动策划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春天的活动策划案1活动目标:

1、发展观察自然变化的能力,热爱大自然。

2、能围绕主题中的词语学习使用语言。

3、能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活动准备:

1、适合的景物图片。

2、字卡春天、美丽、植树、播种、桃花、燕子、小草、柳树、放风筝。

3、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复习歌曲《春天》

二、观察图片

1、组织幼儿谈论各自观察到的图片。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天气变得怎么样?

2、依次出示字卡,引导幼儿用字卡上的词语说话,然后将字卡与相应的图片黏贴在黑板上。

三、找朋友

教师出示字卡,引导幼儿认读并请幼儿找出相应的图片。

1、小草

教师:小草是什么样的?

2、植树

教师:植树是怎么回事?怎么样植树?植树有什么好处?

3、播种

教师:哪张是播种的图片?谁在播种?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播种?如果不播种会怎么样?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热爱劳动,爱惜粮食)

4、以同样的方式,出示字卡:柳树、桃花、燕子、放风筝,组织幼儿谈论并黏贴。

四、小结

1、教师:这么多漂亮的图片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来为它取个名字吧!

2、一起表演,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春天。

教学反思:

1、幼儿对春天的话题很感兴趣,对于老师的问题都能做出积极地反应,想法很多。

2、图片不够形象。

3、图片和文字结合,有助于幼儿对汉字的掌握。

找春天的活动策划案2活动背景

春天悄悄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虽说春天的脚步静悄悄的.可是没有躲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时,我们开始了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上。设计并开展了“春天的秘密~我眼中的春天~春天进行曲~春天的色彩”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又生成了“我眼中的绿地~春天里的为什么~绿色和黑色”(创编小青蛙和小蝌蚪的故事)等活动。而我选取这篇文学作品开展活动,旨在通过色彩这个很小的点,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运用画画、编编、讲讲的方式充分感受和表现春天的色彩。巴迪贝贝园服

活动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2.画画、缩编、讲讲,大胆表现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3.学习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春天的色彩》课件、班德瑞《春》的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理解作品内容。

(1)完整欣赏文学作品(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朗诵)。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共同阅读大屏幕,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猜猜它在哪里睡觉?(老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

(2)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表述)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

教师小结: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师: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白兔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小白兔告诉小熊??(引导幼儿接下去说)

师: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教师小结:对,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所以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让幼儿接)

(3)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有绿色,有红色,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色彩呢?

2.大胆绘画,表现春天色彩。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色彩.那么,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色彩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播放《春》的音乐,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语:请你一边画一边想,准备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

3.学习创编.体验成功快乐。

(1)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如:这只美丽的蝴蝶是淮画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告诉小熊:春天是??

(3)整体欣赏(播放课件)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色彩。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说,并把幼儿续编的内容添加进去。教师加上结束语:看了小朋友们的画,小熊突然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彩缤纷的。”

4.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色彩。再来告诉小熊。

活动反思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开始在一片漆黑中。出现若隐若现小熊睡觉的情景,让幼儿观察是谁,猜想在哪里睡觉,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随着春雷声音和文字的出现。实现场景切换,镜头从树洞内小熊睡觉推进到整个树洞的画面,再切换到树洞外小熊出来的场景,让幼儿通过情境感悟到原来小熊是在树洞里睡觉。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找春天的活动策划案3教育目标

1、观察春季明显特征,参加种植、饲养活动。

2、培养幼儿观察力,发现动植物生长变化,学习相关科学知识。

3、能积极主动、身心愉悦地感受、参加到大自然中。

4、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问题板块

幼儿:

1、天气变了,什么动物醒来了?

2、为什么有的树先长叶?有的先开花?

3、为什么说小燕子能报春?

4、鸟为什么能飞呀?

5、谁污染了环境?

6、生活中的白色污染。

7、地球我们可爱的家。

主题壁板

主题墙:我爱春天

内容:老师和幼儿一起去踏青,在草地上放风筝等的情景。(其中,草地、小花、人物都是幼儿参与进行的。)

认识墙:小蝌蚪找妈妈。

内容:青蛙、蝌蚪等春季景色。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图书区:《十万个为什么?》图书及光盘,《蓝猫淘气三千问》光盘。图书《认识春天》。

科学区:

1、各类植物种子及果实图片。

“根的生长及向地性”实验。

2、多种动、植物图片、动物标本、多种农作物果实、多种植物。

美工区:增添种子粘贴画材料及搓柳条粘柳叶活动。

建筑区:添加“春天的公园”辅助材料。

家园合作

1、家长和孩子一起种植。

2、家长配合,带孩子外出游玩,找春天。

3、远足春游。

4、家长帮助丰富自然角。

5、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风筝并放风筝。

6、与幼儿一起照顾饲养和种植的动植物。

资源利用

1、幼儿园种植的多种树木、花草。

2、有栽培经验的家长参与活动。

3、幼儿与家长一起上网找图书查询资料。

找春天的活动策划案4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看看、闻闻等形式,了解春天花朵的各种形态与美。

技能目标:学习用相应的词、句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

情感目标:萌发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植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认识春天常见的花

活动难点:学习用相应的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带幼儿实地去观察

物质准备:各种花的图片

活动过程导入:

带幼儿观察植物角,引起幼儿兴趣。

回忆春天看见过的花。

今天我们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基本环节:带幼儿实地观察我们看到了哪些花?重点观察:桃花、玉兰树、风信子等。

从花的外形、颜色等方面仔细观察、比较。

学习用好听的词、句来描述。

教室用贴板收集幼儿找到的花,并标上序号和花名。

教师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什么花?你最喜欢哪朵?

结束:引导幼儿萌发保护自然植物的情感。

找春天的活动策划案5一、活动内容:《春天》

二、活动要求:

引导幼儿用节奏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通过肢体各种动作,让幼儿体验到音乐优美的旋律。

三、活动准备

1.春天的背景挂图一张、磁带

2.太阳、小花、柳树、蝴蝶、小白兔贴纸图片各一张

四、活动过程

1.谈话或引出歌曲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仔细听一听,春姑娘带了什么啊!”放(放《春天》的音乐)

2.复习歌曲《春天》

师跟着钢琴,有节奏地边唱歌边根据歌词有序地出示贴纸图片

3.师提问,启发引导动儿尝试用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

(1)小朋友的肢体动作也能打节奏,小朋友快找一找,有哪些?

(2)启发幼儿提出一些办法,如用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来打节奏。

(3)拍击什么样的节奏呢?

“今天,我请了一位小客人,看看她是怎样把春姑娘请出来的。”

(4)让幼儿与客人一起表演

(5)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尝试各种节奏型

如:花儿都开了除了用手掌托在下巴外,还可以用手臂来表现。“弯弯腰”_O_O|_-|拍手与拍腿结合外,还可以“弯”(叉左腰),“弯”(叉右边腰),“腰”(鞠躬)

(6)将幼儿一对一的进行完整演唱、演奏歌曲《春天》

(7)结束活动

找春天教案篇2

2010年5月的一天下午,正在逛街的魏冬梅意外得知,她的“丈夫”徐宏伟背叛了她,瞒着她和一个四川女孩同居了。她心里顿时特别难受,再也无力逛街,随便在街心花园找个长椅坐了下来。

魏冬梅时年35岁,老家河北省泊头市。24岁那年,她和机关干部史源结婚,次年有了儿子。然而不幸的是,儿子6岁那年丈夫因车祸去世,魏冬梅伤心欲绝,大病了一场。为了儿子,也为了开始新的生活,病愈后她带着儿子来到北京,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因为踏实肯干,又有经商头脑,魏冬梅两三年就把公司做大了。手上有了钱,她把儿子送进了私立学校,在大兴区买了一套房,还买了一辆轿车。

为事业打拼了几年,不用再为生计发愁,魏冬梅开始考虑个人问题。2009年2月,她认识了跟她同岁的四川男子徐宏伟。徐宏伟一直未婚,虽长相一般,但细心体贴,说话风趣,而且对魏冬梅关怀备至,魏冬梅对他很有好感。

随着交往的加深,魏冬梅得知,徐宏伟没有正当职业,平时靠开黑出租维持生活,但魏冬梅没有嫌弃他,反而因为他的细心体贴渐渐爱上了他。交往了几个月后,徐宏伟搬进魏冬梅家,两人同居了。

家人、亲友都不赞成魏冬梅和徐宏伟交往,觉得他们不般配,可魏冬梅执意要和徐宏伟一起生活。

2010年春节,魏冬梅随徐宏伟回四川老家过年,按当地风俗办了结婚酒席,但没领结婚证。过罢年两人回到北京,魏冬梅觉得自己总算找到了感情归宿,一直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之中。

4月份,徐宏伟提出不想再干出租了,也不想靠老婆过日子,说天津有个机会,他想去天津发展。魏冬梅虽然心有不舍,但觉得不能妨碍男人干事业,便同意了。万没想到,徐宏伟不但没去天津,还背叛了她。

魏冬梅越想越难受,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有心脏病史,哭着哭着心脏病就犯了,越来越难受。她想从包里拿速效救心丸,却没有一点力气。恰在这时,一个小伙子路过她身边,看她表情痛苦,关切地问她要不要帮忙。魏冬梅示意小伙子打开她的包,取出药给她服下。几分钟后,魏冬梅缓过劲来,向小伙子道了谢,说自己已经没事了。小伙子却问她:“看你一脸泪水,是不是遇上了不顺心的事?”要说,一个陌生人问出这样的问题,要么是出于同情,要么是出于客套,是不必当真的,更不能毫无保留地予以回应,可魏冬梅当时却急切地想倒倒心里的苦水,她觉得跟一个陌生人说说不会有什么关系,便把自己跟徐宏伟的恩怨和盘托出,末了还愤恨地说:“真想找个人狠狠教训他一下。”

小伙子听罢安慰道:“他也许只是一时糊涂,你不用太难过了,早晚他会后悔的。”一番倾诉,加上小伙子的安慰,魏冬梅心情好多了,感激地说:“谢谢你听我说这些。”小伙子却说:“你太客气了!谁不会遇上点烦恼啊?要不咱们留个电话,你有什么事可以找我。”魏冬梅急忙婉拒道:“不用了,真的很感谢你!”说完赶紧离开了。

一周后,魏冬梅意外在她住的小区里看到了那天救她的那个小伙子,小伙子也看到了她,惊喜地说:“大姐,你也住这个小区啊?我刚在这里租了房子,咱们以后可就是邻居了。”说着随手一指,“我就住那幢楼。我叫张春华,你叫我小张就行。”

从那以后,魏冬梅便经常能见到张春华,两人渐渐熟悉起来。张春华不止一次主动跟魏冬梅提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尽管找他,都被魏冬梅婉拒了。

再说徐宏伟,离开魏冬梅一段时间后,就开始为钱发愁了。其实他跟魏冬梅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看上了她的钱。跟一名四川女孩同居后,他想两头都占,谁知被魏冬梅发现了。在经济的压力下,他不想失去魏冬梅这棵摇钱树,便一个劲儿地向她忏悔。为了求得原谅,他甚至使出苦肉计,用玻璃片划破了自己的手腕。魏冬梅非常心疼,最终原谅了他。

徐宏伟回来后,两人经常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多次遇见张春华。经魏冬梅介绍,徐宏伟和张春华也熟悉了。

跟徐宏伟和好后,魏冬梅对他并不放心,一直留意他的言行举止,发现他经常背着她打电话,一打就是个把小时,她因此怀疑,他跟那个四川女孩还有来往。一天晚上,魏冬梅正偷偷查看徐宏伟的手机通话情况,却意外接到一个电话,她还没开口,对方便说:“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啊?”是个女人。魏冬梅断定,这个女人就是那个四川女孩。她对徐宏伟彻底失望了,当天就撵他走。

次日一早,徐宏伟拖着行李箱离开小区时,恰好被张春华看到。当天中午张春华便登门造访,问魏冬梅:“徐宏伟出差了吗?”魏冬梅觉得,反正张春华也知道了她的事,没必要隐瞒,便实话实说:“徐宏伟被我撵走了。这个男人太不是东西了,真想找个人好好教训教训他。”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这句话正中张春华下怀。

陌生人不是安全的“树洞”

张春华1991年3月生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打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经济上很窘迫。那天在街心花园偶遇魏冬梅,无意间得知她挺有钱,又听她说想找人教训徐宏伟,他便认定,这对他来说是个挣钱的机会。他想,如果他去教训一下徐宏伟,魏冬梅一定不会亏待他。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决定想办法接近魏冬梅,便悄悄尾随魏冬梅到了她住的小区。后来所谓的租房、偶遇、帮忙,都是张春华有意而为,他的所有目的,就是瞅准机会从魏冬梅那里弄到钱。当再次听见魏冬梅想教训徐宏伟后,张春华恳切地说:“咱们能认识也算缘分。我在北京无依无靠,这些天来一直把你当亲人,你这样被他欺负,我早就看不下去了。我想认你做干妈,帮你教训教训他,一定替你出这口气。”

魏冬梅听了先是有些意外,考虑了一会儿才说:“你认我做干妈,我同意。教训他的事,以后再说吧!”其实在她心里,确实对徐宏伟的反复背叛十分怨恨,冲动时也真想找人揍他一顿解解气。可她毕竟是个见过世面的成熟女人,冲动过后她很快会冷静下来。她担心万一把徐宏伟打残或者打死了,她要负法律责任。另外她对徐宏伟还是有感情的,还抱着一丝幻想。可张春华听了她的话却十分失望。

为了让魏冬梅早下决心教训徐宏伟,张春华每次见到她都会旧事重提,一边骂徐宏伟没良心,一边怂恿她教训教训他。可魏冬梅一直下不了决心。

转眼到了2010年9月,魏冬梅仍然嘴上说着要教训徐宏伟,可就是没有实际行动,张春华简直急坏了。因为那几个月他一直没有工作,处心积虑地想靠教训徐宏伟一顿得到一笔钱,魏冬梅却一直不发话,没有魏冬梅的指令他就不敢行动,他怕擅自行动魏冬梅不会给他“赏钱”。可他又急需要钱,交房租要钱,吃饭也要钱。他想,看来教训徐宏伟拿赏钱的路子走不通了,得另想办法。急于捞钱的张春华临时起意:绑架魏冬梅,要挟她给他一笔钱。

意外惨案令人警醒

张春华看过影视剧里绑匪作案的细节,一般都把受害人关押到一个偏僻、无人的地方。他要绑架魏冬梅,也要先找一个这样的地方。他曾在北京市通州区张辛庄村租房住过,知道那里有个废弃的防空洞,人迹罕至,他觉得那是个理想的地方。为了以防万一,他准备先去防空洞看一看。与此同时,他担心一个人对付不了魏冬梅,决定找个帮手,第一个想到的是曾跟他一起做过保安的姚少龙。姚少龙来自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曾因盗窃两次被北京警方拘留。两人在一起做保安时,姚少龙多次流露出对金钱的渴望。张春华找到姚少龙,许诺事成之后给他3万元,姚少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两人一起来到通州区张辛庄,看了防空洞。他们发现,防空洞很深,里面很黑,隐蔽性非常好。

踩点回来,两人开始商量作案细节。姚少龙提议:“还得再找个帮手,既然干就一定要干成功。”张春华表示同意,于是两人又找到曾跟他们一起做过保安的刘忠海。21岁的刘忠海是黑龙江省绥滨县人,初中文化,也是满脑子的发财梦,一听说有笔“大买卖”,便爽快地答应了。之后,张春华和姚少龙买了蜡烛、砍刀、棒球棍、绳子等作案工具,放进了防空洞里。

对于即将来临的危险,魏冬梅毫无察觉。那几天,她还将别人送给她的水果转送给张春华。而张春华为了作案方便,还有意把姚少龙和刘忠海介绍给魏冬梅,说他俩是他最好的朋友,然后跟姚、刘二人介绍说:“这是妈,以后你们也要像我一样孝敬她。”姚少龙便说:“那当然,明天我就请干妈吃饭。”见姚少龙等人嘴甜,也热情,魏冬梅很高兴,答应第二天跟他们一起吃饭。

第二天,张春华等三人准备把魏冬梅从家里骗出来,然后带到防空洞。可等了一整天,魏冬梅都不在家。原来,那天一大早她去找徐宏伟了。

等到晚上,张春华急了,临时决定去魏冬梅家偷值钱的东西卖钱,他曾在她家见过一块金表,他觉得把金表偷出来能卖钱,再把她的轿车手续偷出来,找机会把她的车也卖掉。几人一番商量后,由姚少龙给魏冬梅打电话,说他们打算在丰台区分钟寺桥等她,请她吃饭,让她到那里去找他们。这样就可以防止魏冬梅突然回家,为他们入室偷东西赢得时间。魏冬梅接到电话后,没有丝毫的怀疑。当时她正跟徐宏伟在一起吃饭,还喝了酒,徐宏伟便开着车和她一起往丰台区分钟寺桥赶。

这边,张春华和刘忠海已经弄开了魏冬梅家的门,可在屋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金表和轿车的手续。刘忠海不小心碰翻了一盆水,水流了一地。张春华说:“坏了,魏冬梅回来肯定会发现有人进了她家。”刘忠海问:“那怎么办?”张春华一咬牙:“今天晚上无论如何也得行动,按计划进行。”

随后,张春华和刘忠海匆匆赶到分钟寺桥,准备和姚少龙会合后把魏冬梅带到防空洞。可没想到,徐宏伟竟然在场,三人只好先上了车。张春华对魏冬梅说:“吃饭时间已经过了,不过,我有个朋友开了个,咱们去玩玩吧!”魏冬梅和徐宏伟毫无警惕,竟然同意了。

按照张春华的指点,徐宏伟开着车向通州方向驶去,直接开到了防空洞附近。张春华一路上都在思考,如果徐宏伟在场,就无法实施对魏冬梅的绑架,必须把他支走。于是,下车后他给姚少龙和刘忠海使了个眼色,然后对徐宏伟说:“我在附近朋友家存了点东西,你帮我去拿一下吧!”徐宏伟却拒绝了,说:“我不去,说好了去玩,又拿啥东西呀!”张春华只好对魏冬梅和徐宏伟说:“那你俩先等一会儿,我们进去看看,然后再来叫你们。”

说罢,三人进了防空洞,张春华对姚、刘二人说:“既然这样,就只能来硬的了,一会儿等他俩都进来后,往死里打徐宏伟,帮魏冬梅出了气,她肯定会多给钱的。”姚、刘二人表示同意。张春华便出去对魏冬梅和徐宏伟说:“一切正常,进去吧!”

毫无防备的魏冬梅和徐宏伟便往防空洞里走。刚进入防空洞,徐宏伟便被躲在暗处的刘忠海砍了一刀,又被姚少龙用棒球棍一顿猛打。徐宏伟慌不择路,向防空洞深处跑去。张春华接过姚少龙手里的棒球棍,追上去照着徐宏伟的头部就是一棒,徐宏伟应声趴在了地上,当场毙命。

魏冬梅吓傻了,跪在地上拉着张春华哀求:“求求你们放过我吧!我平时待你不薄啊。”张春华并没想杀她,只想从她身上弄钱,便说:“只要你不说出去,另外给我们一笔钱,我们就放过你。”魏冬梅赶忙说:“我保证不说出去,钱我也会给的。”张春华威胁道:“出半点差错,我杀你全家!”

随后,张春华和姚少龙把徐宏伟的尸体抬到防空洞的尽头,回到了魏冬梅的车上。几人开车来到一家网吧前,张春华让姚少龙和刘忠海去网吧玩,他和魏冬梅留在车上“谈判”。

接下来的一周内,张春华以“打死人了得跑路”为由,先后两次从魏冬梅那里要到22000元钱,给了姚少龙2000元,让他和刘忠海分,最终刘忠海几乎分文未得。

因徐宏伟的死与自己有关,魏冬梅害怕担责,又怕张春华等人报复,所以不敢报警,幻想能破财免灾。这样一来,张春华等人就有了出逃的时间。拿到钱后,张春华逃离了北京,姚少龙和刘忠海也纷纷逃回各自老家躲了起来。

直到几个月过后,2011年2月16日,几名小学生在防空洞里发现了徐宏伟的尸体。警方根据现场遗留的一部手机,很快确定了死者的身份。第二天,魏冬梅被警方刑事拘留,张春华、姚少龙、刘忠海也陆续被缉拿归案。

2011年11月16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张春华等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魏冬梅因及时陈述和举证自己并无主观伤人的意愿,反被张春华等人多次威胁才不敢报警,认为自己也是受害人,最终被检察院免予。尽管魏冬梅很快恢复了自由,但每次想起防空洞里那可怕的一幕,她就浑身发抖,对徐宏伟的死也感到深深的自责。

找春天教案篇3

小学试卷里有这样一道题目:“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有的学生答“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结果被判错。一个父亲看了这个题目后,觉得很有意思,也有意考考女儿。下面是父女俩的对话。

父亲:“爸爸今天考女儿一道题,看我女儿是否聪明。”

女儿:“爸爸请讲。”

父亲:“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

女儿:“雪融化了以后是水呀。”

父亲:“聪明。你再好好想一想,除了水之外,还有哪些答案?”

女儿:“雪融化了以后就只有水呀,爸爸,我想不出其他答案。”

父亲:“你再认真想一想,我相信你能够想出来的。”

女儿:“爸爸,雪融化了以后就是水呀,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答案。”

父亲:“你真笨,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呀。雪融化了,意味着冬天快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了。”

女儿:“爸爸,你的答案不对。几天前黑龙江那边下了一场雪,雪融化后还只是秋天,冬天还没有来,怎么说就是春天了呢?所以雪融化了以后并不一定是春天。”

父亲:“我说的是靠近春天的最后一场雪,雪融化了不就是春天来了吗?”

女儿:“爸爸,问题是您只问‘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并没有说是冬天的最后一场雪呀,所以你的答案有问题,还是我的答案最正确,雪融化了以后就是水,不会变成别的什么东西。”

父亲:“女儿,你就不要钻牛角尖了好不好。你就像我这样思考下去,想想还有什么特别的答案?”

女儿:“爸爸,雪融化了以后就是水。我还可以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在南极地区,雪也有融化的时候,但并不会出现春天。北极也是这样。”

父亲不想再启发女儿了,又主动抛出了“雪融化了后变成了小溪”的答案。

女儿:“爸爸,您这个答案又有问题。小溪是由很多滴水汇合而成的,您说的雪有多少?如果雪很少的话,那即使融化了也不会变成小溪。要使雪融化后变成小溪,必须要有很多雪,地面还要有沟沟,有坡度。”

父亲没有与女儿纠缠不休,接着又抛出了“雪融化了以后变成了青草”的答案。

女儿:“爸爸,您这个答案还是有些问题。雪如果是覆盖在青草上,那融化后肯定能够看到青草,否则就看不到青草。比如:在水泥路和石头上,雪融化了以后看到的只是水泥和石头,怎么会变成青草呢?”

父亲很无奈,接着又抛出了雪融化了以后变成“绿色”、“燕子”、“青蛙”、“希望”等答案,最后也被女儿一一驳回。没有办法的父亲最后说:“女儿,我和你牵着手,要过一电线杆,怎么过呀?”

女儿:“绕着过不就得了。”

父亲:“女儿,我有很多种办法:一是你拉我的手往右边过;一是我拉你的手往左边过;一是我们把手放开,分开过;一是我们用钢锯把电线杆锯倒后再过;一是我们变成小鸟或坐飞机从电线杆头上飞过……”

女儿;“爸爸,你烦不烦、累不累嘛,找一种最直接的途径不就得了。就像‘雪融化了以后变成了水’一样简单,哪里会出现‘春天’、‘绿色’、‘燕子’、‘青蛙’、‘希望’等答案呀。”

父亲:“这可是你读幼儿园时告诉爸爸的答案呀!”

女儿:“那是以前的事了。我现在已经读小学了,要那么多答案干什么,记住老师讲的就行了。”

父亲无言以对。

反思

找春天教案篇4

要想导入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使之建立在与所授内容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并要注意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善于创造令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矛盾的情境,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欲望,提升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怎样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呢?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故事式导语

故事式又称讲故事。有趣的故事富有启发性、教育性,并有吸引力,学生特别感兴趣。对故事性强的课文如《田忌赛马》,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赛马是齐国人喜欢的一种活动。有一回,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第一次比赛田忌三场全输了,第二场比赛他按好朋友孙膑的主意,以三赛二胜赢了齐威王。究竟孙膑用了什么办法,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把答案告诉老师,好吗?”我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使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很快就以最佳的心理态势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过渡式导语

过渡式导语又称温故知新式。这种导语是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明确探索新知识的目标。如古诗《早春》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春天是美丽的,因为它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谁能把学过的含有春的诗句读出来呢?我以找“春句”为导语,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读过的诗句上。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春眠不觉晓”、“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不度玉门关”、“春色满园关不住”……这时我适时导入:“这些写春的诗句,有写春风,也有写春意,可见古人爱春咏春是何等炽热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早春》跟以前学‘春’诗句可不一样。不同点在哪里呢?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这种过渡式导入法既复习了古诗又扣紧了课题,学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诗境中,激发了爱春之情,都想了解“春”诗中的不同写法,为学习《早春》做好了铺垫。

三、悬念式导语

悬念式又称设疑式。老师一上课就紧扣课题,布阵设疑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并立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索想象,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跳水》这课,我边板书边这样导入:“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可是有一位外国船长看见自己的孩子爬上高高的桅杆后,竟用枪逼他的孩子往海里跳,这不是要这孩子的命吗?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原因,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品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出来。”学生急于想知道当中的原因,都迫不及待地读起书来。我用对比的形式,巧设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图片导入法

找春天教案篇5

课题

田家四季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介绍了田家四季的不同景象,展示了生动美丽的田园四季图,让人感受到田家生活的恬静与繁忙。

本导学案重在教学生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让学生感受田园乡村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体会到田家农事的辛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和多音字“场、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热爱生活。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和了解田家生活的特点,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趣味话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提问:你们心中的四季是什么样的?

2.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四季的样子画在纸上并交流成果。

将自己心中四季的景象画下来,互相交流。

1.形容自己心中的四季。

春季:_____________;

夏季: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

冬季:_____________。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出示生字,再次认读、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事项,进行反馈、评议。

1.认读生字、组词。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3.全班交流、展示。

2.动手写笔顺,一起数笔画。

(1)“肥”字的笔顺是___

____________,共画_________。

(2)“辛”共______画,第六画是__________。

三、课文学习,认识生字。(用时:1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2.细读课文,感悟生活。

(1)学习第一节,描绘田家春季图景,学习生字词。

(2)学习第二节

,总结田家夏季的活动,学习生字词。

(3)学习第三节,描绘田家秋季景象,学习生字词。

(4)学习第四节,感受田家冬季生活,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小组合作完成填空练习,领略田家四季生活,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

3.我会给词语注音。

季节(

蝴蝶(

场院(

谷粒(

4.用四季词语分别概括农家四季的特点。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四、总结并感悟生活

。(用时:5分钟)

1.总结所学内容。

2.让学生感悟田家四季生活,抒发情感。

交流自己对田家四季生活的感悟。

5.我认为田家生活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识记生字词,了解田家四季的景象,感受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写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一课的生字词与田家生活有关,教学时可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识记,并让他们感受到田家生活的乐趣,感悟到热爱生活的情感。

《田家四季歌》教学片段

描绘场景,感悟生活(教学重点)

师:大家一起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全班一起朗诵第一小节)

生:这一小节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师:哪里的春天呢?你能找出这里春天的特点吗?

生1:田园乡村的春天。

生2:春天草长蝶飞,生机勃勃。

师:春季麦苗刚发芽,所以是嫩绿色的,桑树也长出了叶子,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除此之外,田家春季还有什么景物呢?

生:还有蝴蝶和花草。

找春天教案篇6

一、同课异构是凸显教学价值的主要途径

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研活动,是教师中日渐流行的教学比较研究形式,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就美术教学这一学科而言,由于其教学的特殊性质,它一般有两种教研形式:即同一年段同一学科的教师同上一节课,或不同学校、不同年段同一学科的教师借班同上一节课。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学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更深入地理解熟悉教材。这种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它有利于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智慧;有利于营造一个有效的探索氛围;有利于教师展示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理念、教学设想、教学情景设计,从而相互取长补短,形成思维的碰撞、交流、反思和互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新的教学观点,最终达到全面提升专业水平的目的。

二、同课异构是创新教学理念的关键载体

同课异构,“异构”是让不同的教师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理念,从不同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和活动方式,给教学研究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样本,这是“同课异构”的基本原则。如我们这次开展《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一课的同上一节课教学活动,这两堂课的教学流程分别是这样的:前者的课主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气候——感受美丽的春天景色——认知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体验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创作实践——升华(感悟艺术创作的真谛),并结合学生经历,充分利用各种素材为基本步骤展开教学,后者的课则是从收集资料——观察大自然——创设情境——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春天——不同艺术形式的综合——触类旁通这几个教学过程,深入地探究艺术综合课的基本教法,它确实给听课者收获与启迪。听课教师对这两堂课的评价很高。他们认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感受春天,了解春天”这类课属于新课程标准四个领域的欣赏评述这一块,这一课要上得有新意确实不容易,听了之后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他们认为这两堂课是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的一种碰撞与展示,最主要的是从两节课中看到了两位教师教学的艺术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与渗透。如就两位教师教学思路与重点各有不同,一位突出审美感受和学生具体的创作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具有创新精神,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位教师则是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演绎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侧重的是跨学科的艺术综合,突出艺术综合的理念,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春天的语言特点,拓展教学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展示了教师的教学魅力。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其中一位教师的课大胆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让学生探究春天的各种表现形式,注重联系学生艺术创作的体验、感受和评价,这种评价、体验式的教学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想得多、做得多、学得多,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则是侧重从作品的形式、内容、意境、艺术特征、象征意义、生态环境、人文精神、人格教育方面与学生近距离的互动,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充分地利用作品的深层意蕴,以多元化的教学感染学生欣赏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人生,追求美好愿望的情感。

三、同课异构是优化教学设计的有效形式

同课异构是通过同上一节课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由于执教者选择的教学理念、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资源的不同,在为听课者提供一种成功课例的同时,又可以使听课者从中找出自身在平时教学中的缺陷,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得以优化。我们的同上一节课是以青蓝结对为背景开展教学探索的,必须在备课组的基础上,在共同分享丰富的教学资源中,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不同教学方案、策略的设计,积极构建同课异构组织形式。课前对教学方案进行说课、梳理、分析研讨,找出教学设计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让教师能写出有效的教学方案;课后在课例的平台上对同课异构进行反思、评课、总结,再进行二次的教学设计。即课前课后都是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提升”的螺旋式进程中共同构建一种不同教学特点,且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内涵的教研形式,这种研究方式无疑使教学设计的结构得到最大程度的深化。例如,“感受春光,了解春天”这一课。在教学资源整合,拓展教材内容这一环节上,我们另外一位教师做得很到位,他在参与课例研讨的基础上,改进教学设计,灵活运用美术特长班学生平时创作的有关表现春天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与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春天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感受,这样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拉近了学生的距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在学生创作实践这一环节,教师布置的作业非常有弹性。除了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外,还让学生设想:如果是运用雕塑、摄影来表现对春天的感受,应该如何构思?可以把创意写在纸上不画出来。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改变单一的作业模式,给学生一种自由构思、遐想、创作的宽松空间。接下来请学生上台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师生之间互相点评。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以精美的课件制作反复播放表现春天的学生作品,向学生提供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的学习形式,启迪学生的创作灵感,突出学生的学法指导,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有一定的新意,值得我们借鉴。听课老师们都认为在观摩的过程中,经过互相对比、学习,看到了自己教学设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看到自己平时的一些教学所缺乏的优点,触动了他们很多的想法。总而言之,在这种相互吸纳与借鉴中,会使我们平常的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也说明这种教研形式对优化教学设计十分有效。

找春天教案篇7

所谓“课堂的温度”,是指无论幼儿的回答状况如何,教师都要通过积极的回应,构建起和谐、平等、宽松的师幼关系,营造出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创设出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给孩子以足够的心理安全和快乐感觉,彰显课堂阳光般的温暖,从而让每一名孩子带着自信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1.回答精彩时赞美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当孩子的回答很精彩时,教师往往会给予欣赏、赞美的回应。但是赞美的回应并不是“好”、“真棒”等诸如此类敷衍了事、冰冷生硬的简单回应,而应该具体生动,使孩子能清楚明白,从而得到发展与提升,如: “哇,你真了不起,连‘五彩缤纷’这个词都知道!”“你的小眼睛真尖,从这幅图的右上角找到了答案,观察得真仔细。”“我真佩服你的记性,听一遍就知道了答案,看来,上课专心听是最重要的哦!”这些具体、富有激情的回应,既消除了孩子紧张的心理,又充分激发了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在孩子的眼里,这时的老师成了一位亲切温柔、可敬可爱的朋友,因而孩子的思维不受约束,表达方式也不受限制,课堂的温度自然也被调适到了最佳状态。

2.回答欠缺时巧妙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时候,幼儿的回答是有所欠缺的。这种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答案,而要适时地对孩子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通过引导、追问,让孩子的思维走向完美。追问是教师参与孩子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适当的追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想象,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和大胆创新。例如:有一次观摩一个中班语言活动《小蝴蝶》,在教学中,当老师和孩子讨论:“小蝴蝶会飞到哪里去”的时候,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蝴蝶会飞到玫瑰花上。”这时,其余幼儿的思维似乎受到了他的影响,答案都是“飞到什么花上”。此时,老师立即追问“小蝴蝶为什么喜欢待在花上呢?”并得出了“花儿很漂亮、很美丽”的原因,又继续追问“蝴蝶除了会飞到各种漂亮的花上,还会飞到哪些地方呢?”孩子们的思维就又被老师巧妙地引导到了其他地方,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另外,由于孩子年龄小,回答问题常常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此时教师应该追问下去:“你的回答我觉得很有意思,能不能请你给我们说详细点?”或者追问其他孩子:“大家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讲一讲?”这样的追问,既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又使孩子们感觉到老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也给予了幼儿再次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3.回答错误时宽容呵护

在教学中,面对老师的提问,很多孩子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这时我们要学会宽容与呵护,善于从孩子的错误中寻找积极的一面,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五彩蛋》中,孩子们看到蛋清流了出来,异口同声说是“油”,因为在孩子们眼中,油和蛋清非常相似,老师就问:“蛋里面会有油吗?这个像油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有经验的老师的回应,先肯定然后调整。智慧、巧妙的回应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甚至一抹微笑、点头默许、拍肩鼓励就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极佳效果。

二、延伸回应,挖掘课堂深度

挖掘课堂的深度,需要延伸回应。孩子的知识积累、经验阅历、理解能力、审美品位还限于初步的、浅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要有效回应,拓展延伸,发掘孩子的思维深度,提升其综合素养和能力。教师要细致分析孩子的原有生活经验,用“欣赏”顺应他们的思路,扩展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例如:中班“寻找美丽的春天”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寻找春景时,有的孩子会对草丛里爬行的小蜗牛产生极大的兴趣,会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着“蜗牛的两个触角有什么用处?”虽说孩子们的话题偏离了我们的预设目标,但是他们的兴趣点有值得探索和深入的价值。老师在回应孩子们的时候,也应提出适当的要求,如“你们的小眼睛看得真仔细,那是蜗牛的眼睛,春天来了,小蜗牛也出来找春天了,你们瞧,它的两只小眼睛东瞧瞧、西找找!快,我们和小蜗牛比一比,看谁先找到春天?”这样的回应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极为自然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带回“找春天”的活动中。

记得有一次,我在中班替请假的老师组织了一个美术活动《有趣的报纸》,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怎么使废旧报纸变成有用的东西”。孩子们像是受故事中“老奶奶把报纸剪下来做成剪报”的影响,都只想到了做剪贴本,怎么引导也走不出这个框子。于是,我灵机一动说:“报纸刚才悄悄地告诉我,它很想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变成各种好玩的玩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马上想到“用报纸做成夹尾巴”、“用报纸做成球”、“用报纸做件衣服” ……这样就把孩子们从剪贴报纸的框架中解放出来,知道报纸还可以做成玩具等一些有用的东西,提升了动手能力,丰富了经验知识。

三、联想回应,拓展课堂宽度

没有宽度的课堂,教学也就谈不上有效。对于孩子而言,教材内容无非是一个“引子”,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借这个“引子”引领孩子走进知识的海洋,走向平凡的生活。如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手套》的动手操作环节中,孩子们对手套的软硬分类产生了分歧。幼儿甲说:“我发现手套压不扁,放在硬的框里吧。”幼儿乙不同意,说:“手套摸上去软软的,应该放在软的框里。”教师介入说:“小朋友有的说手套是软的,有的说手套是硬的。它究竟是软的还是硬的呢?”通过这样适时的“反问”,教师有目的地创设问题的情境,将问题反抛给幼儿,以探询的口气、启发的语言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回应,通过这样的平等交流来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刺激幼儿进一步地思考和质疑。从表面上看,教师将问题悬置起来, 实际上,这是一个“张力”积聚的过程。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都会引发他们的兴趣与关注,作为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和提取具有价值的问题,深化问题,引导幼儿了解自然世界的奥妙。如大班科学活动《水的变化》中,出示画面:快要下雨的潮湿天气里,室外的木板、陶制物品表面会泛起一层水珠,幼儿观察之后就问“这个东西怎么哭了,是不是它太伤心了,为什么地面上没有水滴,还没有下雨,木板怎么会湿”等类似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捕捉幼儿的提问,深化问题,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水蒸发”的现象,还可以进一步联想讨论:下雨来临之前,还有哪些异常现象,如燕子低飞、空气闷热等,都可以作为以后的生活常识,甚至还可借机跟孩子们讨论降雨的过程等,从而有利于幼儿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奥妙。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通过启发提问,将教学根植于幼儿鲜活的生活中,引领孩子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奥秘,增加了孩子的思维宽度。教师有效回应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让你看到“此岸”,同时给孩子一杆长桨,让孩子自己摆渡到“彼岸”,向课堂之外广阔的生活漫溯。

找春天教案篇8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点,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在优化的情境中激发儿童的创新动机,营造创新氛围以及培养创新思维。

引发学生创新动机的关键,就在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应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我这样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怎样感受春天的气息?

学生纷纷抢答:看到身边的草绿了,花开了,小河解冻了,燕子飞来了……

师:我们用自己美丽的眼睛可以看到春天的身影,可有这样一位盲小姑娘,她也走出家门,欣赏美丽的春天,但不能用眼睛,而是用手摸,你说,她这样能触摸到春天吗?(学生面露惊异的神色)奇怪的是,她不但触摸到了春天,,而且还第一次感受到了飞翔。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位小姑娘有什么绝招。或者这其中另有奥秘?这一课的导入,我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提出学生感到惊异的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吸引住。取得先生夺人的效果。又如在教《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我采用问题引趣导入法:

师:童话故事中我们都知道巨人力大无比,但你知道他们的脾气怎么样吗?

生:傲慢、脾气很坏。

师:假如一个巨人和一只小男孩碰到一块,你想会有怎样的改变?

生:当然是小男孩不敢去接近巨人。

师:但是今天老师要讲的却是一个这样的故事:脾气很坏的巨人不但因小男孩的眼神改变了自己的坏脾气,还给自己的花园带来了春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运用小学生的思维定势巧妙地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激发质疑,发展求异思维。

“学贵有疑”。美国创造学家伊区曾说:“我们如果在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后,就不再寻找其它替代的正确答案的倾向,是万分不幸的,因为往往第二,第三或第十个正确答案,才是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创新方法。”这就是说,我们要善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多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疑问,敢于否定,深入讨论,寻出答案。例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齐读课题后,我直接问学生:题目中把“生命”重复了两次,你是怎么想的?

生1答:说明了生命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珍惜生命。

生2答:说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此生提前预习过。

当多数同学都围绕这两个答案举手发言,我也认为学生不会再有新的回答时,突然班中学生葛中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立刻请他回答,他响亮干脆地答道:“我认为第一个‘生命’指自己的生命,第二个‘生命’指他人的生命,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珍惜他人的生命!”一语惊人,理解不仅超出了多数同学的思维,也是我在备课中所没有想到的,这一点胜过了我这个老师,我当堂为他竖起了大拇指:“棒!你的理解是老师的老师!”

这段教学,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发挥创新思维能力,收获往往会超过老师在备课中的预料,我们不要怕学生的“节外生枝”,不要让学生老按着教师的要求转,不要讲求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相反的,我们要能够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和课文不同的方法和想法,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三、善用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有想象的参与。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课堂中,教师须采用多种形式学生启发思维、展开想象。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的内容,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我问道:“有了各种表情的小木偶会做些什么?生活会有哪些变化,请你接着想象,续写《小木偶的故事》,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十分钟的小练笔时间,学生的想象得到充分发挥:小木偶找小红狐要回背包并把它扭送给了警察局评理;找到小白兔和老奶奶,讲明自己是冤枉的,并和小白兔成了好朋友,帮助老奶奶做家务等。这样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不仅检验了学生的理解情况,使学生能够分清善恶,还达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找春天教案篇9

【关键词】预设; 生成;生本;感悟;文本解读;内容理解;反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98-02

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以教材为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本。“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预设与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显示了教学的计划性,生成显示了教学的灵活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为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应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执行的过程,而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因而,如今的课堂不只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更应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为之,强化“生成”意识势在必行,减少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巧用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法,能让语文教学更快更好地走向生本。

1 题目生成,让文本解读走向生本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跑线”。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说:“有了精彩地文本解读才有出彩的语文课堂。”他还在《浙江省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后强调文本解读要走向生本。抓住内涵丰富的“题眼”,从解题入手,探索课文思路的来龙去脉,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教师解读文本最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预设不同答案和对策,并准备在课堂中按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1.1 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我先从题目“玫瑰花”切入。

①破题推想:看了课题后,你能推想出小鹿的玫瑰花是怎么样的吗?

②扣题理解:鹿弟弟为什么惋惜地说这玫瑰你白栽了?

③回题明理:鹿弟弟后来又为什么高兴地说你的玫瑰没白栽?

通过对题目的生成,让学生走向文本,走向朗读,走向思索。最后明白故事的表层,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2 教学《北京的灯亮起来了》时,我依然从题目生成,层层追问。

①读完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

②北京哪些地方的灯亮了?

③北京的灯亮起来后会是什么样的?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题目的生成,再配以精彩鲜活的课件,可以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可以焕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可以教会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更能让学生产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让他们满怀豪情,发自内心的赞叹:北京的夜晚,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12. 北京亮起来了

灯光长安街:华灯高照

的的环形路:道道彩虹明亮

海世王府井:焕然一新辉煌

洋界故宫:银光闪闪

总 分 总

2 句子生成,让内容理解走向生本

句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课文中有语言凝炼统领全文的句子。教师如果帮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读、思、说、练,就能让内容理解走向生本。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我不是最弱小的”,不论出自谁的口,定会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因为语气中的坚定会让人动容,更何况是一位孩子的心声呢。这是幼小的主人公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出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为了能让学生更佳地体会文章的内涵,我是这样生成句子的:

2.1 自由读课文,找出提出的三个问题。

①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②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③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2 仔细品读课文,对每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第一句中,通过理解的延伸感受到家人之间的亲情(父母对孩子的爱,哥哥对弟弟的爱)。第二句中体会到萨沙那颗不甘示弱的心,决心做勇敢孩子的坚定信念。最后一句让学生们看到萨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强者,从而回归主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2.3 当萨沙得到妈妈的肯定自己不是最弱小时,你有什么感想吗?(主题升华)

生: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我们要去关心一些花草树木。

生:学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会关心别人就不是最弱小的。

生:我知道被人关心很幸福,关心别人更快乐。

学生的理解也许还比较肤浅,但老师可以告诉孩子,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爱护着。有了爱,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风浪,我们不再害怕,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当风雨来临时,我们尽可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让他们不再害怕,也让这份融融的爱意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让一颗颗坚强的心团结在一起,共同战胜风雨,迎接更灿烂的彩虹。

用这种句子生成法来探究文本,使学生能真正达到学语文的效果。这样的生成,让内容理解走向生本,会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3 教程生成,让教学过程走向生本

教程是流动的而非晶体的,所以,现在大家都把教学过程称之为“流程”。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

记得上学期自己在教《父亲和鸟》时,原本是让学生先朗读课文,说说你觉得父亲对鸟怎样?从哪里看出?然后再体会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突然一位学生打岔道:“父亲不是猎人,为什么那么了解鸟?”我愣了一下,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先找出父亲说的几次话,再仔细读读,说说父亲了解鸟有多少。再思考父亲为什么那么了解鸟。最后重点理解第13自然段--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父亲除了快活还有什么?

生:父亲除了快活还有担心、紧张、伤心……

师: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生:父亲(紧张)地说:

师:你为什么要填紧张?

……

……

师:父亲这么一说,你明白了什么?像这样的父亲可能会成为猎人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他爱鸟。

师:父亲和鸟就像()。

生:朋友。

师:是啊,父亲和鸟就像亲人、像手足、像益友、像我和爸爸妈妈一样,和谐相处。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这样和孩子们在感性的交流与沟通中,让孩子们慢慢领悟到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父亲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父亲简直就是一个鸟类专家;感受到原来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是那么美好,也领略到了人与自然是十分和谐,十分融洽;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灵的种子。。

在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留出“弹性区间”,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让教学走向生本便水到渠成。

4 感悟生成,让反馈评价走向生本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学生去感悟老师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而是老师在学生能够感悟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和提高。老师要善于“顺势而导”,而不能“拔苗助长”。

《触摸春天》一课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怎样让学生领会安静拢住了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明白蝴蝶是被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的呢?

依稀记得学生的感悟:

4.1 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平常你怎么捉蝴蝶?

有的学生说要先去花丛中找到蝴蝶再去捉,有的学生说要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伸出手去捉,还有的学生说就算这样也不一定就能捉住蝴蝶,因为蝴蝶很灵敏,如果它发现有人来捉它,它肯定就飞走了,接着我就问学生,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去捉蝴蝶,你们能捉住蝴蝶吗?学生闭上眼睛后,就叫开了:

“老师,我什么都看不见,怎么捉呀?”

“老师,太困难了,太难受了。”

4.2 接着我又让学生回到课文看看安静是怎么捉蝴蝶的?

文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安静穿梭在花丛中,并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慢慢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落着花蝴蝶的月季花。从它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捉住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到这灵性正是来自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师要尊重儿童的感悟,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用恰当的语言鼓励他们,能让评价真实地走向生本。

反馈评价在课堂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馈评价要实事求是,坚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根据特定环境随机引发的,委婉、风趣、幽默、形象而又极富启发性,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

记得薛法根老师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一学生在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这句话时语气平淡。薛老师随机说道:“老师现在可不能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你这条鱼不大,只有两三斤。”学生哄堂大笑。在让学生齐读时,薛老师发现不齐,便用疑惑不解的语气问道:“咦,我觉得有好多鲈鱼在跳?”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读齐了,记住,只有一条鲈鱼。”学生再次朗读非常整齐。

这样妙趣横生的评价语言呵护了童心,注重了引导,讲究了趣味,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课堂教学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文本语言,没理由不走向生本。

5 教材生成,让内容选择走向生本

儿童就该有一片童心,就该保持着童真童趣。语文课的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在第四册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对春天的特征已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我向他们推荐了一系列关于春天的文章,《找春天》、《春》、《春风是什么颜色的》、《雨天的歌》、《春天的拜访》、《春姑娘》等,让学生自己进行筛选,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品读,对特别感兴趣的段落或文章还可以背下来。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是盎然呀!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几个周末,让学生一次,两次,多次地走向自然,走向不同的地方去寻找春天,去拜访春天。记录下自己的足迹,发现春天,留住春天,讴歌春天,赞美春天。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精彩纷呈的生活,我们不能让孩子们熟视无睹,应积极引导他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竖起耳朵认真倾听,用他们的感官去发现,春天真的来了!

看,这是一个二年级小朋友在虎山公园寻找到的春天。

寻找春天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到虎山上寻找美丽的春天。

一进虎山就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它们真像一个个小精灵,虎山真像一个大森林啊!那里有许多参天大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光秃秃的树枝上已经冒出了点点嫩芽,有绿绿的、黄黄的,还有红红的。在一个小山坡上有一大片樱花开了,非常漂亮,吸引了许多蜜蜂和蝴蝶。

来到了半山腰,这里绿草如茵,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的,美丽的金银花开满了整个山坡,绿树丛中,隐隐约约看见了一株桃树,也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

顺着台阶我们一直往上爬,路边有很多野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蓝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到了山顶,我们惊喜的发现,那里有几朵火红火红的杜鹃花,有的已经开放了,像个小喇叭,有的含苞欲放。

山顶上早有了很多人,我想他们是不是很我一样也是来寻找春天的呢?

找春天教案篇10

一、引导幼儿的绘画兴趣

儿童对绘画很容易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容易波动。幼儿绘画教学激发兴趣的目的,是把儿童原有的表面热情转化为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幼儿的兴趣需要贯穿绘画活动的始终。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我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产生强烈的绘画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为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如教幼儿大胆使用色彩时,我说:“画画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颜色也会快乐和生气,你们知道快乐和生气的颜色吗?”这样从情感上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然后让他们认识颜色,从情感上感知颜色的紧张、生气,由颜色的开心、顽皮、跳跃,启发幼儿的思维把颜色的情绪画来,这样使画面更生动又具感染力。我还安排另外的一些活动,以激发探索和创造的欲望。我让小朋友设计《四季的色彩》,对初次尝试颜色制作的孩子们来说这是非常妙,大大激发了他们用图形组合构成不同图案的热情,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这些图案,尝试不同颜色的组合带给自己的感觉。

二、拓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自己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春天,万物复苏,我和孩子们一起绘画《春天来了》。第一次组织活动时,我对孩子们说“春天来了,咱们一起画春天吧。”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有的“低头冥思苦想”……十分钟过去了,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次组织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收集春天的图片和资料,然后带孩子们到户外寻找春天。院子里孩子们三三两两,有的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有的弯着腰嗅花香,有的蹲下找蚂蚁,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兴奋得涨红了脸。最后幼儿才开始作画,他们迫不急待地用画笔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再看孩子们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也很丰富。

三、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我们教幼儿绘画,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该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们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对于优秀的作品,要注重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应该听听孩子的说法,然后从中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利用新颖的学具、教具。以及设计思维情境,激发幼儿思维的热情,产生想学爱学的欲望。如在教幼儿学画线条时,我首先请孩子们把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线拿出来,请他们用这些线摆出不同的造型,接着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直线、曲线,最后请幼儿把自己摆的造型和自己跳的线条舞用画笔大胆地在画纸上表现出来。在教幼儿画燕子时,为幼儿创设“小燕子穿花衣”的情境,请幼儿大胆想象小燕子穿了什么衣,如圆形衣、半圆形衣、三角形衣……然后请幼儿大胆尝试,请幼儿将小燕子穿花衣的样子画出来,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