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1 11:13:00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篇1

学科:  九年级语文 

课题 《变色龙》 课型 新授 所用课时 2课时

目标导航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抓住人物在狗咬人事件中的态度,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理解作者对主人公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 

一、 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年出生在俄国,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他20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代表作有《契诃夫小说选》。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赞扬他说:“只需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 

2、写作背景 

《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作家刚24岁。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民粹派采取个人恐怖手段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不仅没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反而促使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三世采取更加反动的高压政策。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huà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盛(       )满   筛(     )子 魁(     )梧 畜(     )生  

恐吓(      )  中(       )看  

4、写出汉字,并解释词语。  

(1)无精打 (   ): 

(2) (  )想天开:   

(3) 无(   )无故:  

(4) (   )自: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追问: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分别是什么? 

问一:本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明确: 

过渡:这场诉讼案件中,法官、被告、原告分别是谁? 

追问:作者在对人物性格刻画中主要采用什么手法? 

明确: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过渡:小说中除了奥楚蔑洛夫外,还有那些人物?当年,这些人上演了怎样的一场闹剧呢?演读课文6-27自然段,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一共变了几次?变化依据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因和内容,并完成表格。 

狗的主人  对小猎狗的态度 对赫留金的态度 

1

2

3

4

5

6

问二: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光天化日之下断案,六次判定,五次变色,作了淋漓尽致的丑恶表演,那么,她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 

问三:这条“变色龙”除了这个“变”的特点,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明确: 

问四:在众多“演员”中,你认为谁演绎的最棒?为什么? 

拓展延伸------续写 

过渡:这场闹剧的结局怎样? 

明确: 

追问: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请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发生的事,100字以上。

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一)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 

1、上文所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 

A.席加洛夫   B.叶尔德林    C.奥楚蔑洛夫    D.赫留金 

2、《变色龙》借一种动物为题而实写人,这种写法是:(      ) 

A.借喻     B.借代      C.双关      D.暗喻 

3、写警官多次脱穿大衣,充分表现了他的:(      ) 

A.胆小怕事的奴才身份   B.内心恐惧和强作镇定,掩饰卑劣行径的心态。 

C.心情烦躁,不知如何是好。    D.官气十足的老爷作风。 

4、写警官由骂狗到骂人,表现了他的(     ) 

A.执法严明,断案如神 B.见风使舵  C.粗鲁无知,不知所措 D.严于执法,不徇私情 

5、文段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 

A.外貌描写     B.行动描写      C.对话描写      D.心理描写 

6、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典型的社会意义是(      ) 

A.揭露走狗奴才的丑恶灵魂。 B.抨击腐败无能的沙皇统治。 

C.说明变色龙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变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特征。 

D.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影射沙皇专制的虚伪和专横。 

7、契河夫以“变色龙”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是什么(     ) 

A.说警官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样,一会脱下大衣,一会又穿上大衣。 

B. 讽刺沙皇制度下,统治阶级的走狗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性格。 

C.讽刺奥楚蔑洛夫一会儿怕狗的主人,一会儿又不怕狗的主人的多变性格 

D.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迫使人们不得不经常改变自己的态度。 

8、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有一条准则决定他“变色”,这条准则的是(    ) 

A.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脑子上哪去啦?    B.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C.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            D.这是他老人家的狗? 

9、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反复无常,但始终有一点是不变的,这就是(    ) 

A.欺压原告的语言。   B.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C.狗仗人势的奴才本性。  D.只有一个随从。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个双关语,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指沙皇统治,具有讽刺意味。 

B、小说中每次提法律,说明沙皇俄国是一个法制完善的国家。 

C、“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在这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表现了奥楚蔑洛夫这是故意发问,目的是在老百姓面前摆官架子。 

D、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可以说奴性和官气在他身上是对立统一的。 

(二)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⑵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⑶四下里一片沉静。⑷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⑸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11、“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表明了(     ) 

A、这个小镇很富有,没有乞丐。 B、侧面写没有顾客,形象地写出了萧条冷落的景象。 

C、乞丐有损镇容,被赶跑了。  D、商店和饭馆穷得连乞丐也不来。 

12、这段文字读后给人的感觉是(     ) 

A.环境冷清,气氛压抑,市场萧条        B.环境安宁,气氛沉静,秩序井然 

C.环境稳定,气氛冷清,市面安静        D.社会稳定,气氛安详,买卖稀少 

13、对这一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是外貌描写。 

B、第一句话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并刻画出他神奇十足的样子。 

C、“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一句,说明乞丐怕警察,早就躲开了。 

D、选段交代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渲染了气氛,并引出主要人物。 

14、对第5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句属自然环境描写。 

C、这一句形象地描写出沙皇时期市场萧条的景象。 

D、这一句中“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实际是指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三)“不过也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15、文中奥楚蔑洛夫说“给我穿上大衣吧”,他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A、内心恐惧不安。B、当时天气变得很凉。   C、他自己觉得很自卑。D、他觉得应该穿上大衣了。 

16、对文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因循守旧、畏首畏尾的沙皇统治者的走狗。B、欺上媚下、见风使舵的沙皇专制统治者的走狗。 

C、迫于压力不得不追随沙皇统治的警察。    D、他是一个奴性与官气并不太严重的走狗的形象。 

17、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逐一阵子就走吗?”理解正确的是(      ) 

A、奥楚蔑洛夫的笑和情都是虚伪的、装的,表现了他的善变。 

变色龙教案篇2

一、教师――活动的引领者

语文课上,我拿着课本对同学们说:“请细细品读《赵州桥》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其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刚读完,心急的侯倩怡就说:“老师,你看,张建的衣服上就绣着龙的图案。”同学们刷一下全转向他,可不是,张建棉袄上面用金色丝线赫然绣着两条金龙在追着一个红艳的火球呢,这一下,教室里可炸开了锅:“老师,我家有一个喜糖袋上就有游动的龙的图案。”“老师,宾馆前的柱子上有回首遥望的龙。”“老师,我从电视里看到,古代皇帝的衣服、皇宫墙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等学生稍稍平息后,我高兴地对大家说:“看来,赵州桥栏板上这些精美的图案,同学们的头脑中早已形成了,因为龙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它当作一个神圣的偶像,被人们崇拜着、尊敬着……”话未说完,又是心急的侯倩怡:“老师,我知道,我们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不对,我们是猿猴变来的。”有一个学生这样说道。同学们一哄而笑。“老师,我看过书,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龙是取12中动物的各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同学们一下子又迷茫起来,爱唱歌的朱维站起来:“老师,我知道有一首歌就叫《龙的传人》,歌词里就写了:我们就是龙的传人。”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地点头。我就抓住这个时机,说:“同学们的争论有一定的道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确为猿猴进化而来,我们中国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呢?大家不妨去研究研究。”“好!”同学们热情高涨“老师,这个课题就叫‘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吧……”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平等对话。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产生、取舍,教师要主动参与、开发和设计。可对既定教材进行取舍、增删,还可联系生活环境、学生实际情况,如(兴趣发现问题等)针对性设计,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营造了宽松平等的氛围,突破语文教学的封闭口,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走进了可以沟通课堂内外的综合学习活动。

二、教师――活动的参与者

“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课题确定后,我用一节课时间,由中队长主持课题该研究什么,怎么去研究。学生分小组讨论,我也参加其中的一组,经过小组讨论,师生商量,全班划分为三组――“资料搜集组”“社会调查组”“资料归类、汇总组”,我被中队长分在“资料搜集组”。在这以后的几天里,每逢下课,同组成员就与我约定:“老师,今天中午带我们到学校电脑上网找一些资料好吗?”“老师,我们借了一台数码照相机,你能帮我们去拍些照片吧,那房子上有龙的图案呢!”“老师,那儿的人不配合我们调查,你能帮我们联系一下吗……”我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分配的任务中,与组员分工合作,遇到困难出谋划策,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新课程标准呼唤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摒弃那种“高高在上、无所不至”的师道尊严,让学生自行策划、组织、实践,教师需要的只是放下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见,服从孩子的“调度、分工”,成为他们的伙伴,在同一平台上探讨、求知。学生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更是兴趣盎然、劲头十足。我是活动的一名参与者,更是退居学生身后的一名“大助手”。

三、教师――活动的提升者

活动的最后,我安排了一节活动成果汇报课。事前我组织协调各组组长及“资料归类、汇总组”的成员,把同学近两星期来的劳动成果进行了分门别类,分成:“龙的起源”“龙的传说”“图腾崇拜与龙”“龙与皇帝”“龙图在现实中的运用”“龙的精神”六大版块,帮助编写串联词。一节课中,分别以演讲、图片、实物展示、深情讲述、趣添成语等形式进行了成果汇报,最后师生合唱《龙的传人》,在自豪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了这一次活动。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回味却是长久的,我要求学生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一写在整个活动中的体验,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总结回顾,让活动在学生的参与的过程中进行一次质的洗礼,使活动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不可抹灭的一个闪光点。

变色龙教案篇3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建设;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110―03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于2007年底作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至今已进行了7年时间的持续建设期。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通过2009、2014年两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实验条件、教学管理及运行制度等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这期间取得了一些专业建设成果,成功申报了部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审核性评估。现将本专业建设目标、措施与成果进行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设目标

专业特色应该具备四大特征:即历史血脉传承、本校专业独有、持续连贯稳定、社会广泛公认。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依托学院理论经济学学科作为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有利条件,凭借学校独特的发展沿革和黑龙江省区位优势,以部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力争进一步发展和突出本专业的特色,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继续保持多年来形成的“生产力”专业特色,并重振在国内的影响力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是由我国已故著名生产力经济学家熊映梧先生开创的,并在其带领下茁壮成长的一个专业。熊映梧先生及其弟子孟庆琳教授编写的《生产力经济学》曾获得国内经济学界最高荣誉孙冶方奖,他们学术研究的血脉自然也就融入了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中。

2.依托黑龙江大学综合型院校的特点,融入对俄特色和创业教育特色

黑龙江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历经延安外国语学校、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等发展而成为现今的黑龙江大学。可以说是以俄语为源头成长起来的综合性大学,俄语实力在国内较为突出,在对俄经贸人才的培养上可以充分利用黑龙江大学对俄办学的区位优势。同时,黑龙江大学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创业教育也已成为学校的两大办学特色之一。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特色应该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建设思路

在明确黑龙江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后,我们着重对其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修订。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素质的方面明确细分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的目的出发,合理制订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基于经济学学科的本身特点与最新进展,根据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研究单位等社会用人部门和单位对人才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尽量满足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服务龙江经济,助力黑龙江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四融合:即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经济一般理论与对俄特色相融合。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2.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保障本专业教学科研能力稳步前进

在校院共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经济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支熟悉黑龙江省省情和中俄延边开放开发经济发展特点,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框架,并具备横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开创性的优秀的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出该专业依托黑龙江大学综合性办学的专业互补优势。按照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指导思想,经济学专业采用“吸引优秀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成就省级名师、分级建设与发展”的发展举措,坚持引进与自我培养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使得本专业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重提升至93%以上,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3.充分利用学校的对俄办学的特色资源,增强学生竞争力

针对不同课程特点与授课要求,分类别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科和专业基础课,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适当的反复训练必不可少;专业核心课程要加大实训内容,增加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研究案例分析,增加俄罗斯经济文化及远东经贸的实证研究,并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具有特色的训练项目。以学生自愿报名、学院组织筛选的原则,组建对俄经贸人才实验班,汇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学生,利用俄语零起点学分替代大学英语学分,有针对性地培养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对俄经贸应用人才。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涉俄的经济学课程,培养研究兴趣与热情,为我国研究俄罗斯经济的科研院所储备人才。

4.充分利用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黑龙江大学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经验丰富。本专业在特色建设方面积极探索适合经济学专业发展的角度,融入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经济理论素养的同时,也给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的空间。同时,在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中单独划出专项资金来资助有学术研究潜力的优秀学生,每年度选出至多一项学生科研项目给与扶持,宁缺毋滥,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并对立项学生的课题组配备有学术研究经验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项指导。

变色龙教案篇4

【关键词】教育模式 兴趣 瑞吉欧教育 幼儿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写了这样一首诗:“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在瑞吉欧人眼里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是社会的一分子,是人类历史舞台的演出者,是儿童文化的创造者……

一、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特点

瑞吉欧教育体系极具特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在很多方面都富于创新和突破。首先,它强调幼儿的主动建构与合作 学习;其次,它侧重以“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多种表达和学习方式来摸索其主动学习规律,并以此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再次,它重视并尊重幼儿的兴趣,不规定强制划一的学习时间,更有利于开展促进幼儿深入理解多种学科的方案教学;第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关注多样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环境创设;第五,它给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研究幼儿知识的建构学习过程,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第六,它努力建立并维持教育机构与家长、社区高水平的多变互动与交流。

二、结合自身教育对现行幼儿教育方式的反思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参观过戴安娜学校后就曾表示“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他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如何强化孩子们可能性的认识和知觉……我参观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对人的尊重,无论是孩子、教师、家长还是学校的全体员工。”

(一)以孩子为中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瑞吉欧的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最具特色的要数方案教学了。瑞吉欧一般没有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了的教育活动方案。而他们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他们生活的周围的环境,来自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真是因为没有预先制定幼儿必须所学习的正规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创造更有利于儿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熟悉的情景中,能熟练地运用自己的经验,可以在自己的计划中独当一面,能够更好地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以兴趣为着手点,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书中有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1989年,戴安娜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对恐龙非常感兴趣,很多孩子都把自己的恐龙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经常在玩恐龙的游戏,于是,老师决定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恐龙研究。确定主题后,先以画恐龙作为活动的开始,老师与每位幼儿谈论他们的作品,然后集成小组进行讨论,孩子们提出了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如:恐龙吃什么?恐龙住哪里?……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教师要设定各种小题目,来促使他们对事物进行思考。如“恐龙是怎么样演化的”“他们的生理习性施舍呢”“恐龙与人们的关系如何”等等,再逐渐对每一个小子题进行扩大,如“恐龙的演进模式是什么”还可以提出“恐龙是从什么时候起源的”“恐龙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恐龙是什么怎么样消失的”等等。主题“放大到什么程度”,进行多长时间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转移。而“恐龙”方案主题整整延续了四个月,涉及了44个与恐龙有的关的小子题活动。

看完这则案例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思考,我同样带着大班,孩子们对恐龙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却没有和孩子们共同深入研究过恐龙。因为我们所用的建构教材在教育内容上,将相对独立的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被硬性的编入分科教材,在不同的教学时段加以实施;在教学方式上,以集体授课为主,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幼儿,并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个别需求,也照顾不到同一位幼儿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需要。

在瑞吉欧戴安娜学校里,教师和幼儿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差别,就像是玩乒乓球游戏,一方把球抛过来,另一方把球接过去,对方再把球打过来……

在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又是怎样的呢?因为再完美的教育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参考文献】

变色龙教案篇5

关键词:古典纹样 室内设计 吉祥寓意

一.中国传统纹样的形态分析

中国的传统装饰纹样种类繁多,并且区别明显,中国传统图案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按照题材形态区分则更能体现纹样的特点,根据题材可以分为大致几类:

(一)由动物演变而来的传统图纹

龙纹,龙是自古为华夏民族所崇拜的图腾,是一种幻想的动物。传说龙为麟虫之长。能兴风雨,利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故为中国古代的四灵之一。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龙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大量装饰在玉石、牙骨、陶瓷、织绣和服饰等许多方面。以前只有帝王家才能出现龙的图案。

凤,居白鸟之首,是传说中能给人们带来和平幸福的瑞鸟,因此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曾被作为封建皇朝中最高贵的女性代表,与帝王的象征―龙相配,她那美丽形象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与运用。

麒麟作为一种瑞兽,也是我国古代常用的装饰题材。其它一些如蝙蝠图纹,鱼纹样,仙鹤纹等,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二)由文字演变而来的图纹

回纹,明清以来回纹广泛的用于织绣,地毯,木雕,漆器及建筑装饰上用作边饰和底纹。由于图案整齐划一而 新时期幼儿体育教育的思考 轻装上阵 事半功倍 合作学习在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材视角下的偏旁教学 大学英语体验式自主学习型教材 英语教学中引发的对三本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培养模式的思考 释意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改革探究 教师信念与独立学院英语语言学教学 中文古籍数字化方法现状及对策探讨 浅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企业员工英语培训 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颐嘌臃岣唬笫辣愀秤杷钍律钤丁⒚喑さ囊庖澹魑恢旨榈南笳鳌

万字纹,万字纹就是“”形式的纹样。万字纹其实是古代的一种符号,通常被当作是太阳和火的象征。“”在梵文中的意思为“吉祥所集”。

(三)由自然或植物演变而来的图纹

莲花,有名荷花,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传说莲花不染尘俗,如有人以手触之,花瓣随之坠落。历代以莲花为瑞物。牡丹图纹

《濂溪集》言:“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外形色彩绚丽,雍容华贵,古人谓之“花王”。历代以牡丹为奇花,常用于装饰器物。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又称秋花,季秋时月始开。古神话传说中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海水江崖纹在家具上使用较多。通常在有龙纹的图案中都有海水江崖纹相配合。海水象征大江大河,在海水纹的中间,耸立着山石。江水和山石组合,象征“江山”。海水江崖之上有双龙和祥云,构成真龙天子主宰江山社稷的寓意画面。

二.中国古典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一)了解纹样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寓意

中国传统图案都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有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特色。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所处的环境、时间不同,对纹样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我们选定某个纹样进行在创作之前,要弄清它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殊的寓意和内涵。尤其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以及和佛学宗教有关的题材,一定要了解在不同时代中纹样代表的涵义。

(二)再创造要遵循的原则

中国的传统纹样是中国几千年发展下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但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对于一些传统的纹样图案急需给它们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使得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但是在加工创造时又不能太过夸张,或者偏离了原图案的基本涵义。设计中最要注重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掌握形式美的法则,我们在根据传统纹样的再设计中,应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统一。

(三)增强传统图案的时代特色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天有许许多多新的东西出现在人们面前,如何给传统图案增加时代特色成为设计师的一个难题,如果只是把原有的图形简单的拼凑和堆砌,简单的换一种材质和体现,那设计就会显得庸俗不堪。首先,在传统纹样的运用上必须大胆创新,敢于摒弃一些古板落伍的设计理念,适时的融入现代社会的设计思想,做到不与现代社会脱节,我们对之前的设计成果不能完全照搬,也不能完全摒弃,取其精华为所用。还有就是设计的风格千差万别,形式、色彩、工艺、材料等都会影响设计的成果,设计之初就应做全面的考虑。结合现代的审美标准,充分考虑纹样的时代性地域性特色。

三.小结

时代是在不断前进的,但把民族化与现代化截然分开是错误的。在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图案的同时,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感,要注意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传统纹样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把传统的成为一种风格,一种时尚,使得中国的传统纹样、前人艺术的瑰宝赋予新的时代感。

参考文献:

[1] 靳彦乔、田晓、刘春【明清家具】[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年版.

[2] 李强【明清家具赏玩】[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变色龙教案篇6

【关键词】图案;自然;应用;现代设计

图案,图形的设计方案,是图与案的结合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图案起到了连接历史与时空的作用。人们能够将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通过图案符号传给后人,使后人能在先人经验的基础上前进,世代相承而延续不断。图案这种交流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们在木石上的刻划和洞穴壁画。人们最早的交流主要通过图案,如陕西半坡彩陶人面鱼图案就以鱼和人面纹结合,轮廓并用,并以抽象的手法绘制;也有结绳记事,在竹木上刻划记事,这是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后,经过简单的思考,将其模仿、刻绘出来,带有设计、创作的成分。这些符号、图案经过多年的沿袭,形成了日后的文字或某种图像的雏形。如果说自然和生活是图案的母体,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则是图案的父体,只有这两者充分结合,图案才得以健康发展。

语言和文字多是依靠一个个单词前后作连续排列才能传达意思,但象征性图案却能够同时地、直观地使人们理解深层含义,这对视觉传达更为有利。图案成为世界各民族共通的语言,简洁凝练且可视性极强。十九世纪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给图案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人类处于高科技时代,通过图案传达信息这一古老的方式也得到新的发展,作为现代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的图案,不同的喜好和审美意识造就了形态各异、趣味无穷的图案艺术形式,图案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引起设计界的重视,图案的应用及其表达形式所起的社会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同,图案的深层含义正逐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学科来研究和讲授。一些设计人员结合设计心理学、功能学、材料学等,不仅研究当代的图案和设计理论,还以丰富的灵感去开发新的图形领域,并从相关艺术中获得启示。

在一组图案设计中,设计者把甲虫的外形和印章的形式结合起来,在方寸空间里,即融合自然的造化之美,又将印章这种纯抽象的形式作了新的诠释。从图案处理技巧上来说,充分理解了印章中包含的布白和笔画推敲的变化,处理手法非常灵活,完成的图案形式美观,富有情趣。在图案的应用上也经过了思考,选取了本身就带有中国情节的丝绸,两者结合恰如天成。在背包的应用上充分发挥了图案的装饰性,而T恤上的图案结合了构图和色彩的变化,使图案焕发生命的活力。《叶林书屋》的设计者从树叶的缤纷形态中得到灵感,构思了一个灵动的空间,空间里的布置和设计都是以树叶为素材设计的图案,有天顶玻璃、地毯、地板、书桌、梯子等。整个设计过程中,借鉴了中外各种树叶的表现方法,既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式的图案,也有自由的适合图案。色彩处理上,借助光的效果,除了表现树叶本身的清新自然之气以外,还吸收了印第安文化的色彩风格。整体空间里相互呼应,并考虑到空间里的人在读书时的情景和感受。在图案设计和总体设计上都作了大胆新鲜的尝试。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茶作为中国人的国饮,回龙山茶叶有限公司植根于古南岳(今回龙山)这块茶文化积淀华夏文化。“龙图腾”最能体现中华茶文化,所以公司标志设计以九相环龙图案为造型,体现了龙图腾茶文化的至尊地位和卓越品质;突显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深远、古朴文化底蕴同时又寓意企业的蒸蒸日上和蓬勃发展。九条龙又是九龙壁的生动写照,而且“九” 是个位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一个至阳的极数,常表示最多。标志又似九条回身腾飞的龙,回龙山素有“回龙望日”之典故,即代表了企业渊源又体现了龙图腾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企业内涵。

一幅由南非设计公司设计的海报,画面以亮黄色为背景,象征带来温暖、能量和生命的阳光,图案是由非洲大陆版图演化成的埃托奥正仰头凝视右上方的一个足球构成的。头像的主体颜色为非洲人的肤色--黑色,边缘则附加上红、黄、绿和白色,构成了南非国旗的五色,意味着2010年世界杯将在南非举行。足球意味着激情,表达了充满自豪感和热情的非洲人民邀请全世界人民共同为世界杯赛喝彩的意义。

上海世博会也是一次视觉盛宴,在各国场馆的设计中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意蕴。有着伊斯兰装饰风格的巴基斯坦馆,就运用了源于“阿拉伯式图案”的伊斯兰装饰艺术。几何图案是伊斯兰装饰艺术的最重要标志,圆形、方形、菱形、多边形、星形等各种图案形成纹饰,与相对应的数字含义巧妙地编织在图案中,营造出错综、繁复、无止尽的视觉效果与地道的异域风格。

再说俄罗斯展馆建筑既似花朵,又似“生命树”,12个“花瓣”形成塔楼,顶部的镂空图案则表现了俄罗斯各民族的装饰特色。夜晚,塔楼的白金颜色会变成黑、红、金色,三种颜色交相辉映象征着俄罗斯传统文化。塔楼的“根部”蜿蜒至中央广场的“文明立方”,形成“人”形标识。其外部装饰组件可以自由排列,形成巨幅“活动画面”墙。由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的根。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空部分以生命力。

尽管全球各民族的图案艺术形式多样,色彩纷呈,但它们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且,各民族优秀的图案装饰文化,为设计师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厚且天然的设计资源,图案在现代设计中所包涵的精髓及蕴藏的民族情感,正值得每一个设计师学习、继承与探索,为民族艺术的延伸和拓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新民族图形》寻胜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图案创意设计》金锋 毛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图新创意》成朝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i

变色龙教案篇7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艺术;服饰造型;宗教艺术品

永乐宫壁画生动的描绘了中国宋、元社会时期形形的人物形象,上至帝王后妃,下至平民百姓,近千的人物表情自然,姿态万千。在三清殿《朝元图》中,更详尽地展现了各种人物的冕冠、服饰、鞋履、器物、配饰等,三清殿壁画中,八位主神都是帝后装束,六位帝王着天子冕服,圣母着皇后饰五彩凤冠,其他神仙按照等级身份不同着不同装束,有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诸侯朝服,还有软硬甲胄、道士服等等。

一、冕服

冕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服,凡是重大礼节皆戴冕,而服饰随着礼式的轻重而变化。主要由冕冠、黑色上衣、红色或黄色下裳、舄等主体部分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穿搭组成。冕服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六种,主要以冕冠上“旒”的数量、长度与衣裳上装饰的“章纹”种类、个数等内容相区别,但都是黑色上衣配红色下裳,即所谓的玄衣c裳。

冕服上绘有“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样分布在两肩及前后襟上。十二章花纹是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莆甫、献。十二章花纹是寓意纹,是仰视俯察天地间万物之象择而用之于服饰上的图案的源泉。统治阶级将这些图案视为阶级的划分,使本来是自然的美好的物象蒙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

二、官服

(一)朝服

朝服为次于冕服的第二等礼服,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作级别变化。穿朝服时必戴进贤冠,貂蝉冠,獬豸冠。

(二)公服

公服为次于冕服、朝服的第三等礼服。公服是古代官吏在衙署内处理公务时所穿的一种服装,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所穿的制服。公服分为两档:一至五品官公服,以单衣、裙襦、革带、假带、方心、纷、Q佩和乌皮履等组成;六品以下,则不用纷、Q是“从省”,和朝服相比,也无非是省去了蔽膝、佩绶佩剑等物。自唐代始按一定的服色区别贵贱。宋代承袭唐制,大体为三品以上官员公服用紫色,五品以上用朱色(即绯色),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用青色公服。宋代公服其时常称为常服,形制为圆领的大袖袍衫,下加横w,腰束革带,与幞头、靴等物相配穿用。地位较低的官吏,其衣袖较窄。

(三)道士服

道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其中法衣、花衣的样式比较接近三清殿壁画的推绘。法衣,又“称仙洞衣”。对襟,无袖披,袖长S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风、仙鹤、麒麟等。举行大型斋蘸科仪时,道场为主的高功身着此衣。道服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而且为直领,以示潇洒。道教神像冠服多是奇异而富有想象的播述,三清殿壁画中的冠服更接近道士成仪之服。

(四)后妃装束

壁画中的两位女主神,在形象方面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她们均作后妃装扮,坐于龙凤椅上。以西壁女主神来说,头戴运用沥粉贴金技法绘制的金色龙凤冠,冠左右两边各有数对龙凤,冠左右下部的博上各垂有三串珠珞,冠前正中饰有一“坤”卦符号。素衣交领,领缘上绣有金色凤鸟(或为摇翟)纹样,璎珞串饰于胸前有一较大块的锁形佩件,外衣上还有甚多其他佩饰,右胸前有婴儿图案;肩部饰有披帛,披帛上有珠带饰;下裳部分有蔽膝、素带、组等。广袖上的饰带似从领部垂下,袖边饰带上同样有凤鸟纹样,袖边并加饰有象征天人羽衣的羽翼装饰,与被传为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中天王后的袖边羽饰相同。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作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道教壁画,保存完整,人物众多。壁画中不同位置的神祗,其服饰亦有很大的差别和变化,体现了他们不同的等级与地位。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人物服饰严格、秉承元代上层社会的冠服制度,虽作了艺术的高度装饰,但其华美服饰的背后,展现的却是一个王朝“尊道重儒”、提倡文化兼容的治国思路与追求,为我们了解中古代贵族的服饰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永乐宫壁画服饰图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2]李凇.山西寺观壁画新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变色龙教案篇8

关键词:吉祥图案,文化,意蕴,信仰,思想,民俗

“吉”,与凶相对。《易系辞上》:“吉,无不利”。《逸周书武顺》:“礼义顺祥曰吉”。后来,吉祥专指吉兆、歌颂之意。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其实是古代先民希冀生活美满幸福,专门为营造吉祥而创造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历代遗存至今的大量造型艺术,决大多数都是中国祈吉纳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蕴藏在中华各民族的博大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得以传承的源泉。传统装饰吉祥图案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艺术现象,是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与创造。

几千年来,中国工艺美术中传统吉祥图案具有如此鲜活的生命力,与它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自然崇拜使得最早的吉祥观念得以产生。据史书记载,早在尧舜之世的上古先民就已经崇拜天文,视山河为神灵并重视吉凶之兆。商周之时巫术盛行,预卜凶吉,趋利避害,是人们普遍的理想信念。以此信念为基础,汉代出现的道教教义与儒学经学譏讳思想相互影响,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取得大融合,形成了封建社会上层的希求富贵,皇权永固,企慕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等祥瑞意念。在汉代的装饰图案中,就有吉祥汉字的出现。隋唐之际,在与外来纹样的融合中,创造出了诸如宝相花,唐草纹和陵阳公祥等富有吉祥意义的民族新纹样。宋元时期,吉祥纹样不断受到来自道教,佛教以及民间的影响,题材也日益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样。到了明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封建上层意识与市民意识相互渗透、融合,传统的祥瑞思想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世俗化的吉祥观念。清代装饰吉祥图案集历代之大成,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把装饰吉祥图案发展到了极致,并被广泛应用于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建筑彩画及民间艺术等各方面。其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是中华民族在持续不断达数千年的造物活动中,融合中国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作设计才华,不断融合中国的道教、玄儒、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成为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体系。

一、信仰的意蕴

意蕴,是艺术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与社会意义,是思维内化的延伸。传统装饰吉祥图案的产生与古代先民对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认识非常有限,在困难、挫折中逐渐认为控制人类的力量是外在的世界,只有顺从它,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为了获得平安、丰收,便产生了一种祈求的思维观念。于是,趋吉避凶成了原始人类寻求生存环境的本能。人们在创造了器皿时就装饰以具有象征祥瑞寓意的纹样,以表达敬意,寄托祈福的愿望。如果说,早在六千多年前,半坡彩陶上出现的鱼纹、鹿纹、蛙纹,还是人们最初勾画出的对大自然理解的情绪符号及对大自然膜拜意识的话,那么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时期,瓷器出现的碟形纹样,和普遍盛行的用鱼纹装饰的器物,就是人们对大自然有意识的歌颂之辞了。

图腾信仰,即图腾崇拜,是古代大自然信仰中发展出的信仰形式。图腾(TOTEM),是印第安语的译音,意即原始时代的每个氏族部落,都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以至无生物作为保护他们的象征或标志,因而这个氏族或部落视之为忌物,信仰并崇拜它,以促使氏族或部落的发展或繁荣。如最具民族特色的龙凤图案,就凝聚了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理解的心态。

众所周知,龙是想象性动物,是蛇类爬虫图腾的综合体,集九种动物之特征,有“九似”之说,《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见龙不仅具有变幻莫测的神异色彩,还具有兴云雨、利万物的吉祥内涵。自古以来,龙就聚多种象征意义于一身:勇猛,威武,神秘,吉祥,喜庆等等。同时,龙属动物也有很多,如虬、夔、蛟、饕餮、窃曲、并逢、积首等,古代奴隶社会统治者常在皇室使用器皿上运用龙及其变体纹样,以显示统治者的威严与神秘。这个时候,龙的图案从图腾渐渐带有了政治色彩。到了封建社会中后期,龙凤吉祥图案多用于宫廷与皇室,它们大多气势恢弘,灵秀飞扬,成了区分统治集团尊卑等级的伦理标志。在民间,龙也是吉祥的象征,它播云降雨,驱邪降妖。民间的许多活动如“赛龙舟”、“闹龙灯”都是人们祈祷平安丰收。龙及其组合图案都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原始龙文化的文化意识,渗透着中国自古特有的民族生命意识与崇祖意识。龙作为兼有神话、图腾的意象,是中华民族伟大生命力美的象征。

凤纹和龙纹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史前氏族图腾的一种。凤也是一种想象的深鸟,《山海经》:“丹穴之山有鸟状如鹤,五色而文,名曰凤。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先则天下安宁。”传说中只要凤凰一出现在世间,天下就会太平无事。自古以来,凤和龙都是吉祥图案中常见纹样。商周时期的凤纹质朴、肃穆;春秋战国时期的凤纹趋于写实;秦汉时期的凤纹气质刚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南北朝时期的凤纹,体态修长飘逸,常和云气纹组合;唐代时期,凤纹华美丰满,姿态多变,气韵生动;宋明时期凤纹则有了定势,云纹冠,眼细长,尾羽作四列飘起。明清以来,凤的图案更是丰富多彩,“凤凰牡丹”、“凤栖梧桐”、“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等吉祥组合图案,表达了一种向往美好幸福、太平的愿望。原始图腾文化是中国美学的文化根性,由图腾发展而来的吉祥纹样折射出了最真实、最纯朴的中华民族生命意识。

二:思想的意蕴

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文化心理结构是由以儒、佛、道三家为主而构建,社会的运转与维护以此“三合而一”的哲学思想为轴心,我国传统吉祥图案对此也有充分的体现。儒家学派中,孔子创立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宗法世袭制度,它从人际关系而约定人的上下尊卑,以伦理道德维护人际关系。传统装饰吉祥图案中,“五翎”(指“五伦”)的凤凰、白鹤、白头、鸳鸯、燕子组合的图案,就象征儒家严格而有等级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五种伦理关系;儒家强调“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的入世思想,以孔子“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之语为人格原型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吉祥图案,以及梅、兰、竹、菊四君子组合吉祥图案,都被文人学士用来作为坚贞、高洁情操的礼赞和自我表达。马因一生追随主人、任劳任怨而被赋予“忠”、“义”的含义,符合儒家道德规范而被广泛运用。伦理的意蕴,具有一种控制力,一种规范力,力求保持社会和人际的次序。符合儒家“天人合一”观点的花、鸟、虫、兽的吉祥纹样,体现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认为广大艺术,不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要以“厚人伦,美教化”为职责,提倡人们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发掘审美情趣。同时,在儒学影响下,我国许多封建思想在吉祥图案也有反映,如“学而优则仕”的“一路连科”、“路路连科”、“青云直上”等,表现科举高中,仕途顺畅;如“俸禄富贵”思想,表现禄文化,“鹿”便成了占第一位的吉祥物,有“玉堂富贵”、“雀禄封侯”、“受天百禄”等。

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既是现世的,又是出世的,故有“儒道互补”之说,儒、佛、道三家也常常合流。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吉祥图案,就表现了古代士大夫在儒、佛、道三家中徘徊。道家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使追求长生成为了普遍的人生目标,于是就有“寿山福海”“福寿康宁”等吉祥字样以及“五福捧寿”、“群仙祝寿”、“寿比南山”、“松鹤长春”等吉祥纹样。传说吃蝙蝠肉可以成仙,蝙蝠图案成了吉祥的象征,元代“八仙过海”“八仙捧寿”和清代的暗八仙都以忠、孝、顺、仁、信面目出现的道教神化,都成为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吉祥图案特具特色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在我国盛行,这对吉祥图案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佛教艺术题材之一的莲花成了此时期盛行的吉祥纹样。在莲花纹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成的“宝相花”,其名称与佛坐象名称——宝相相同。“宝相花”的珠点也与佛珠相仿。“八宝”亦“八吉祥”,原是佛教庙宇中供在佛、菩萨“神桌”上的吉祥器物,到后来,“八吉祥”成为建筑、染织、陶瓷、地毯上吉祥图案极普通的题材,并不仅仅限于佛教供器所用。它们分别表示:法螺——宣传佛教妙言;——轮回永生;宝伞——曲度众生;白盖——-曲度众生;莲花——清净;宝瓶——功德圆满;金鱼——活泼;盘肠——万劫不灭。从这些佛教派生出的吉祥寓意,符合我们民族向善的心理乃至追求永生的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都要人相信有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要求人修身养性,追求至善至美,达到幸福的永恒。历朝历代统治者以此笼络人心,它们或独尊儒术,或三教并立,上以其风化下,渗透着文化思想的吉祥图案经久不衰,成为了人们乐于接受的艺术语言及和我们对语的精神同构。

三:民俗的意蕴

工艺美术是生活的美术,我国传统工艺,体现了大量的民俗意蕴,而其用以装饰的吉祥图案就把这种民俗的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民俗,即民风世俗,亦即民间的生活习俗,它具有特定的意义。因此,传统装饰吉祥图案也可以说是民俗的“人文景观”的一个形象世界。

远古时期人对生殖的崇拜及儒家以父亲血统为继嗣的人伦要求,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宗接代的使命感和创造生命的自豪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中国重视家庭的延续,以及子嗣承传的多子多福思想绵延了几千年,为了表达此类朴素的愿望,吉祥图案中有象征“榴开百子”的石榴图案,有又石榴,佛手、桃子组成的多子、做福、多寿“三多”图案,有金红色的鲤鱼上坐一白胖娃娃的“望子成龙”图案,还有“麒麟送子”“子孙满堂”等丰富多彩祈福的祥瑞图案。我国古代的宇宙观与西方不同,我国劳动人民重视在世,热爱生活,而不去追求天国,寄于幻想,因此,我国人民祈望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延续这种现实,这种观念表现在吉祥图案上可谓形式多样,千姿百态。有表示幸福的“纳福迎祥”、“翘盼福音”等,有表示情爱的,如“连理枝”“同心结”等;有表长寿的,如“松鹤长春”、“蟠桃献寿”等;有表喜庆的“喜上眉梢”“马上封侯”等;有表富裕的;如“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等;有表示平安的,如“四季平安”“竹报平安”等,总之,这些内容是一种人间的、现实的、生活的祝愿,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朴素的表达,直接反映我国民族性格和品德,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价值。

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的民俗意蕴,从时代性、民族性等方面都有其一定的局限,但它是特定时期,特定范围不自觉的群众意识和群体意识行为,具有巨大的内在力,形成了民族精神世界的内心凝聚力。

四:结束语

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从发生到发展,都受到民族崇拜、民族文化心理和民俗习惯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创造着不一样的民族,这也是我国悠久的多民族文化之所以多姿多彩的原因。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以自身的独特风貌和饱含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力,为自己在世界艺坛中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空间,它将引起当代人们弘扬与开发民族文化的新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学》彭吉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2)《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

(3)《中国吉祥装饰设计》段建华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

(4)《中国纹样史》田自秉吴淑生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5)《中国美术史教程》王振复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工艺文化研究》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究会编山东美术出版社1993年

变色龙教案篇9

关键词:灰陶瓦当;四神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其名称的解释是:“瓦”,是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 “当”,即“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当处于屋檐的最前端,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瓦当,开始制作时是素面的,多为半圆形,随着古代人们对建筑欣赏艺术水平的提高,瓦当逐渐成为圆形,出现了动物、植物等形象的饰样。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瓦当上的动物图案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

瓦当的种类很多,从质料上区分,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其中以灰陶瓦当最古老,也最普通,这里我们主要论述的便是灰陶瓦当。从西周到明清,灰陶瓦当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品种。汉代,灰陶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臻至鼎盛时期,分布的地域极广。这一时期的灰陶瓦当做工精细,章法布局端庄美观,经营位置得体,且具有突出的思想内涵,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字形结构随体佶屈而不失古意,融古汇今,是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完美结合,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除了变化多端的各式文字瓦当、云纹瓦当外,出土于陕西汉长安城遗址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更具特色,而且风格统一,成组配套,堪称中国图象瓦当的压卷绝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神瓦当构图雍容堂皇,制作精工细致,艺术水准极高。

1、青龙瓦当。青龙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宫青龙”。青龙,作为四大神兽之首,尊贵无比。

青龙瓦当,直径为18.6厘米,边轮宽约2厘米。值得提的是瓦当中的龙为汉代的兽身龙纹,其造型继承了战国后期的走兽形象,龙的躯体较短,似虎似马,颈长尾细,龙的颈部、躯干和尾部的区别十分明显,龙尾和虎尾相似。龙的四足仍保留着走兽的爪型,鹰爪的特点还很淡薄。和商周时期的龙爪一样,仍为三爪。从汉代开始,龙出现胡子和肘毛。我们从下面几幅秦汉时期的走兽形石刻龙纹来看,尽管粗重拙笨,没有细节的刻划,然而,就是在这些粗轮廓的整体形象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气魄,宏大的气势。正是这些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秦汉时期石刻龙纹的美学风格。

2、白虎瓦当。虎,为百兽之长,山兽之君,代表雄性,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见《风俗通义》),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虎在五百年才能变成白虎,是神物,在汉代五行观念中,白虎视作西方神兽,而且仙人也往往乘白虎升天。

云从龙,风从虎,虎啸风生。自古以来,虎最受军队将帅崇拜,为张扬威仪,宣扬武德,鼓舞士气,作出了不少贡献。白虎又是战伐之神,是威武和军队的象征,古代许多冠名白虎的地方大多与兵家之事有关,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历史上的猛将也大多说成是白虎星转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有关虎的美誉也很多,如称英武善战的将军为“虎将”,雄健奋发的儿子为“虎子”,威武雄壮的步伐为“虎步”,形势雄威为“虎踞”等。

道教奉“白虎”为西方之神,色泽为白色,是保佑安宁、预示吉兆的神兽。

白虎瓦当,直径19厘米,边轮宽2.1厘米,雄壮的虎身躯,围绕着中心圆,姿态威武,口张目瞪,利齿露出,首与爪前后对立,虎尾弯曲向上,正巧填补了多余的空间,协调了整个画面,使其构图均衡。

3、朱雀瓦当。朱雀是“四神”之一,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朱雀又可以说是凤凰嵝鸟,朱为赤色,犹如烈火燃烧,而凤凰有从火里重生的特性,故朱雀又名火凤凰。凤凰,取众禽之长,集羽族之美,五彩备举,美

丽华贵,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文采和格调,是我国文化肇端的象征。其形象既是孔雀,又似鸵鸟。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朱雀的最早造型为图腾,出现在原始殷人中。《诗经》中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的就是这件事。玄鸟就是朱雀,由于殷契是商的始祖,因此殷商崇信朱雀,从商周时期留下来的礼器、生活用器和工具的青铜器上,便可看到上面铸刻有朱

雀图案,秦汉之际,朱雀常刻在墓门上作为守卫,刻在瓦当上作为装饰,有驱灾辟邪的功能。

朱雀纹瓦当,直径15.8厘米,边轮宽2厘米。朱雀是古人想像中的吉祥物。带有浓郁的色彩,它又由于时代的变动形象也在不断的变化。瓦当中的朱雀口衔宝珠,昂首直立,尾翘卷起,显得威严凶猛。

4、玄武瓦当。玄武,是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请龟把碰到的难题带到冥间去问卜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的形式显现给世人,故最早的玄武就是鸟龟。龟生活在江河湖海,玄武便升为水神;鸟龟长寿,玄武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由于殷商时期的甲骨占卜必向北,所以玄武成了北方神。到春秋时期,玄武成了龟与蛇相交的造型。

玄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神之一,《礼・曲礼》说:“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北方的灵兽,形象是黑色的龟与蛇,代表的季节是冬季。

变色龙教案篇10

关键词:校本培训;按需施训;能力提升;途径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结构、教育技能急需调整重塑,开放的心态、不断钻研进取的意识更需培养。提高教师知识与业务水平的途径虽然有很多,但最符合多数教师需求又能大面积迅速提高教师知识业务水平的手段应当是校本培训。学校应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按需施训为指导思想,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有效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一、“观课”式培训,在借鉴中更新理念

观课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及实施策略等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对执教者的教学行为的改进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观课教师的深度参与和对教学实践行为的深刻反思。

观课前要充分与执教教师、备课组教师一起作观课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要明确观哪一节课、这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课程标准对这节课所在的章节是如何要求的、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多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设计方式、执教教师的设计思路、教与学的个性特点等,共同确定观课目标和具体观课指标,并制定必要的观课量表,确定观课程序等。在观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任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观测点,比如,可以从参与教学活动的要素来划分,选择“观学生”(如,状态、准备、倾听、自学、互助、尝试、达成)、“观教师”(如,情绪、环节、活动、手段、机智、特色)、“观课程”(如,目标、重点、情境、内容、过程、方法、资源、反思、拓展)、“观文化”(如,愉悦、自主、合作、探究、质疑、反思、观念、精神)等。

观课后,要对观课结果进行认真的研讨,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和提炼,在定性与定量分析基础上,写出观课分析报告,进而提出教学改进的思路和措施,将观课的收获、体会变为自己成长的基石。

二、“做课”式培训,在互助中共同成长

学校让年轻教师跟随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学习,主要通过传、帮、带、导等方法,对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工作能力等方面作长期的指导和培养,使之尽快成才,并形成特色。采用“同课异构”的做课方式,让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齐上同一课,独自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组内教师听试教后研讨,交流反思,“师徒”二人再互相学习,改善设计中的不足,修改教案进行二度设计;然后在科组中说课,集体评议后,再反思,三度设计后再次上课、反思教学、教师们通过几轮的教学尝试与研究,在不断的开课、听课和评课的过程中,专业水平都有了提高。这样的同课异构活动,能引导青年教师通过对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的不同演绎,研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也能使骨干教师打破封闭,成为既能教学,又能教研的学科带头人。

三、“案例”分析式培训,在反思中领悟提升

培训组事先搜集典型的教育个案,如富有生命动感的精彩教学片段、令人回味无穷的学科活动或不成功的感到棘手的典型课例作为案例研究培训的资源,引导教师观察、分析、研究,在不断的反思中,在举一反三的实践中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加强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加快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同时引导教师注重搜集、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对成功的典型案例或不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在不断的反思交流中领悟到合作点的精心选择、科学合理的分组、时间的恰当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多元化的导向评价是学生有效合作的保证,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四、“沙龙”式培训,在交流中解决困惑

以理论学习沙龙、问题研究沙龙、课堂教学沙龙为形式,邀请科研专家、市区教研员、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举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教师集中参加,认真聆听并开展座谈式、互动式和点评式研讨。由培训者与教师或教师与教师之间围绕某一问题而会聚一起自由讨论,以解决其疑点,形成共识。在理论学习沙龙上,教师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困惑,疑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培训者交流,寻找理论依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问题研究沙龙上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题,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探究热点问题,教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间,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都是参与教师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课堂教学沙龙就如何上好某节课进行积极深课入的研讨:在新课程理念下该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什么;该课时如何按照新的理念去进行导课,传授新知,如何抓住重点、难点、教学关键在哪,如何进行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各个部分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合作学习,用多少时间,达到什么效果,拓展知识从哪方面才能符合学生的知识面,拓展的结果如何,各个环节的搭配时间的把握,留什么作业等。

五、“诊断”式培训,在反馈中分析矫正

诊断式培训,就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的地方,在课后进行会诊,以此为案例,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协助教师作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从而追求最佳方案。这种形式的培训,在会诊过程中既让当事者得到提高,也让参与会诊的教师得到提高。

六、“课题”式培训,在研究中升华探讨

课题研究式培训,是就专题研究教学实践中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以小课题形式责成骨干教师攻关,进行实践探究,在实践探究中强化理论学习,进行反思调控。在公开教学活动中,在研讨时思维碰撞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不断把专题研究推向深入,从而达成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对教师进行培训的目的。比如:“合作学习的探讨”专题研究在几个轮次的实践后,针对促进学生有效合作的难点问题:“合作学习中科学合理的分组”“合作学习中人际关系的协调”“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等,将其作为子课题,责成教学骨干或感兴趣的教师进行深入探究,把专题研究推向深入,再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向全体教师推广。

七、“竞赛”式培训,在竞技中锻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