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手绢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10 10:55:20

丢手绢教案

丢手绢教案篇1

活动时间:2016年4月22日上午

活动地点:xx医学院操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和观察周围事物,感受春天各种植物的变化。

2、通过春游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集体出游的乐趣和喜悦。

3、指导幼儿遵守外出游玩的要求和游戏规则,不能擅自离开集体。

活动准备:

1、春游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2、垃圾袋、卫生纸、游戏器械(篮球、羽毛拍)、照相机。

3、家长帮助幼儿准备便携小书包、太阳帽、易穿脱的衣物、足量的水、简单易分享的食物、湿巾、纸巾等用品。

安全保障措施:

1、教师负责组织好幼儿活动,维持好纪律。保育老师负责照顾好幼儿出游的护理工作。

2、班级教师对幼儿进行春游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四位老师,前面一位,中间一位,后面一位,还有一位机动观察随时处理应急。

4、保健医生携带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儿突发事情。

5、春游活动期间一切行动听指挥,准时出发,准时返园。

6、活动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儿不拥挤、不追跑、不打闹。上、下车有序,在车上不能大声暄哗,不能将头和手伸出窗外。

7、 言行举止要文明,爱护公物,不随地乱扔垃圾。

8、教师在每一次集合时要清点好幼儿人数,确保幼儿安全。

活动过程:

一、孩子入园就餐,9:05组织幼儿有序的上车出发。

二、到达目的地进行活动

(一)寻找,发现春天的景色。

1、先带领幼儿熟悉场地,了解哪些地方是危险的不能去的。

2、和幼儿一起观察周围景色,观察感受春天的美景。

3、找一块安全的地方(草坪),组织幼儿坐下来休息,并和幼儿进行简短的谈话交流:你都看见了什么?

(二)草坪上做游戏。

《游戏1——丢手绢》

"丢手绢"是传统的民间游戏之一,于公元1243年前,我国黎族人民所创。我们现在唱的"丢手绢"儿歌是著名音乐家关鹤岩作曲、鲍侃作词,于1948年创作的。游戏结合儿歌深受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小朋友的喜欢,器材简单、场地要求不高、易于操作、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至今流传不衰。游戏者一边唱歌一边游戏,既开心又能够锻炼身体。

一、游戏作用

随着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儿歌,游戏者快乐的游戏;通过游戏,发展游戏者奔跑能力,提高灵敏、反应能力;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二、游戏方法

多人围坐一圈,首先选一人拎着手绢(也可是其他物品),在圈外慢跑。坐着的人一边拍手,一边齐唱:"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儿快点儿抓住他……"丢手绢的人走着走着,乘人不备,悄悄把手绢丢在其中一个人的身后,然后继续转。如果丢下的手绢被这个人发现了,此人就必须拿起手绢赶紧去追,追上了丢手绢的人后,丢手娟绢的人就得站到圈中间为大家表演节目,表演完后继续在外丢手绢;若追不上,丢手绢的人跑到了这个人的位置上,这个人就得继续转圈把手绢丢到其他人的身后,在一遍遍的拍手与歌声中,游戏重新开始。

三、游戏场地及队形

要求场地平坦,男、女岔开围坐成一个圆圈。

四、游戏规则

1、丢手绢的人要在一圈之内把手绢丢给坐着的人。

2、丢手绢的人不能跑离围坐同学的圈太远,跑回到被丢手绢人的位子就要坐好。

3、手绢应丢在人员身后正方向0.5米的范围内,不能丢在两个人中间。

4、坐着的人不能一直向后看或用手摸,也不能互相提醒。

五、玩法提示

传统玩法是一个人丢一块手绢,在此基础上,可以两个人甚至更多人拿多块手绢,一起丢,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游戏的机会 .

《游戏2——赶小猪》

持物控球跑是孩子喜爱的体育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项体育项目,可以练习幼儿持物控球跑,提高控制能力,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二、游戏玩法

1.教师与幼儿手持羽毛拍,听音乐做全身运动。

2.幼儿每人领一头小猪(篮球),用球拍赶着小猪去散步。

3.小猪去郊游:

(1)介绍郊游的行程,走过一条小路,穿过一片树林,绕过小山。

(2)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赶猪经过行程。

4.送小猪回家

三、游戏场地及队形

要求场地平坦,利用大学专业的跑道,幼儿站一竖排。

四、游戏规则

1、幼儿先聚集起来,看老师讲要求,示范。

2、持物控球跑完的小朋友找保育老师站队等候,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

3、不能在场地上乱跑。

4、游戏依次进行。

五、玩法提示

在幼儿体验完跳远活动后,可以玩一会儿沙,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三)返园预备工作:清点人数及物品,有秩序地带回。

丢手绢教案篇2

男孩儿说,我们有自己的天地――

叶宇晨: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榕树下开心地玩耍:有的玩“三个字”、有的玩“三步回老家”、有的和小草说悄悄话……

“哈哈!”汗流浃背的我一边擦汗,一边大声欢呼,“一只蚂蚱到手喽!”我抓起蚂蚱放进饮料瓶里,又往里面放了几根青草,吓唬它:“嘿,小家伙,给我乖乖地待在家里,不然你就完蛋了!”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号令,潮水般涌进教室,我也拿着“宝贝”喜滋滋地回班级了。

叶弘烨:同学们都在榕树下开心地玩耍,我呢,偷偷地绕到一个同学身后,迅速地抓了一下她的头发,然后飞也似的逃离“作案现场”,在“千里之外”扮了个鬼脸,看着她气呼呼地瞪着牛眼,我笑弯了腰!

一会儿工夫,我这个“混世大魔王”连连得手:一会儿给赛跑的同学“漏油泄气”、一会儿给捉迷藏的同学透露情报、一会儿对投篮的同学进行“空中阻拦”……操场上鸡飞狗跳,人仰马翻!

“哎呀,不好!”我大惊失色,原来他们联合起来向我发起反攻了!丁零零,救命的上课铃响了,我打了个“V”形手势,逃也似的跑回了教室……

叶至豪:我从不捉弄人!我和同学玩翻卡:瞧,我们把卡片摆在地上,我来个“蜻蜓点水”,他来个“葵花点穴手”,我再来个“蝴蝶双飞”……真是欢乐玩耍,不亦乐乎!

女孩儿说,我们也有自己的新玩法――

陈可欣:下课后我和伙伴们玩 “编花篮”,一边拍手,一边唱歌。我最喜欢玩“鲤鱼打滚”了,在绿茵场上,我和好朋友一字排开,我喊一声“开始”,我们就争先恐后地朝前滚去,怎么样,厉害吧!

赖子玄:我可不想把衣服弄脏!我和几个好朋友手拉手在空地上玩丢手绢。我们围成圆圈坐好,丢手绢的同学在我们身后不紧不慢地走着,然后悄无声息地把手绢丢在我身后,若无其事地继续走。我可是个小机灵,起身抓起手绢就追。她见势不妙,撒腿就跑,像风一样奔向我之前坐的位置。没等她坐下,我这个“飞人”就把她抓住啦!哈哈,好玩吧!

叶睿琪:一出教室我就大声提议去“踩字母”。踩字母可难玩了,字母的排列顺序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距离有远有近,稍不留神就乱了套。只有放慢速度,一步一个字母,步步为营,才能成功。

林娜嫔:我们喜欢玩刺激的“独木桥”。说它“刺激”,是因为独木桥很难通过。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我当起了教练,提醒大家:掌握好平衡,双眼注视前方,勇敢地向前移。就这样我们顺利过关,有惊无险,大家高兴极了。

丢手绢教案篇3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课程更生动

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说用简单的游戏来代替幼儿的各种活动,而是将生活技能、身体锻炼通过游戏的形式融入课程实践,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变得更加适合幼儿。在设置音乐课程时,如果能够将音乐教学和情境结合在一起,必然能够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例如,在学习《龟兔赛跑》等具有一定情节的音乐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让他们对音乐的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再让学生尝试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学生投入到音乐游戏中,扮演兔子或者乌龟,按照音乐的旋律使用乐器伴奏。由于有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积极投入,感受到音乐的快乐。除了音乐类课程外,在设置体能锻炼有关的课程时,也可以让学生先进入一定的情境,如可以将“营救小公主”的情境和走、跑、爬、跳、平衡等健康锻炼融合起来,让学生一边锻炼一边完成游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锻炼。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能够让教学活动游戏化,让生动的课程贯穿学生一整天的生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之中,通过游戏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丰富游戏的内容形式

求知欲与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加之幼儿天性活泼、兴趣广泛,单一的游戏活动难以贯穿在整个幼儿课程教学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降低,直至消亡。因此,在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组织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游戏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儿童的积极主动性。虽然游戏的种类有限,但游戏活动形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通过重组或再创造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鲜感,也为幼儿n程学习注入新活力,便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提高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游戏活动的丰富不是毫无根据地随机组合与再创造,而是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标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下,对传统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改版与创新,一节课中可将这三个小游戏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发现学习的乐趣与奥妙,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增加自主游戏的时间,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教学应当增加儿童自主游戏的时间,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儿童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有效注意力时间,还能培养儿童的自主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与精神。值得注意的是,自主游戏活动应当符合儿童已有的认识水平,让他们理解与接受,自愿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执教“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丢手绢”游戏引进课堂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如小狗、小猫、小鸡、小猴子、小天鹅等),佩戴与之相符的宠物装扮,要求儿童熟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动物名称及其特点,紧接着让学生自主围成一个小型的圆圈,并指定其中的一名学生出来丢手绢,当歌曲结束时,指定的这名学生需要准确回答出被指定学生的名称,回答正确则归队,错误则继续由这名学生丢手绢。在这一游戏活动中,不仅增加了学生自主游戏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熟记了各个动物的名称与特征,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识记能力。

四、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创设愉悦的气氛、友好的环境。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会给幼儿提供很多自由交谈的机会。如果教师为幼儿留出更多的交流空间,积极鼓励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不断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就会使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语言能力。比如,在开商店的活动中,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并能够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为了让活动具有真实性,笔者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商品,如小汽车、小木偶等等。在让幼儿进行对话练习的时候,笔者讲规则:“哪个小朋友做得好,能准确地说出商品的名称,我就奖励他一个小玩具。”这样,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商品的名称。接着,笔者又提出要求,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完整,就会优先得到奖励。笔者将这个活动游戏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开口的兴趣,是鼓励幼儿说话的绝佳方法,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养成了想说的习惯,自然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丢手绢教案篇4

《铡包勉》是现在很多传统剧种都有的包公戏剧目。京剧还有1951年由谭富英、裘盛戊改编的剧目,改名《铁面无私清官谱》。

该剧的故事,是说包拯奉旨往陈州放粮,丞相王延龄、太监陈琳与司马赵斌同至长亭饯行。包拯的侄儿包勉也来为包拯送行。包拯自小因丑陋被父亲驱逐,由嫂子吴妙贞哺乳,故与嫂子有母子之情,与包勉有兄弟之亲。送行会上,包勉私下告诉赵斌,自己充当县令受贿十万两银子,已经被革职。赵斌故意当众告诉包拯,包拯打算判处包勉死刑。王延龄、陈琳替包勉求情,赵斌则冷语讥包拯,包拯大怒,当场下令铡死包勉,并令王朝前往合肥下书,告知嫂娘吴妙贞。

一般该剧目后接演《赤桑镇》,包拯铡包勉后,王朝赶到合肥下书。吴妙贞见了书信,非常气愤,赶往赤桑镇驿馆,拦截包拯,大骂包拯负义无情。包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声泪俱下,劝说嫂娘,并承诺给吴妙贞养老送终。吴妙贞深明大义,最后叔嫂和好如初,吴妙贞亲自为包拯把盏,嘱咐包拯为百姓要公而忘私。《赤桑镇》故事也有其他剧种的剧目,比如吉剧有《包公赔情》,故事如出一辙。

和很多的包公戏一样,《铡包勉》也是不能够从法律史角度仔细推敲的。

二、包勉贪赃十万的罪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包勉的罪名。剧中包勉这样自我介绍:“下官包勉,曾为越州萧山知县。未到一年贪了十万两银子,被人参奏,因此弃官逃走,回到家中。”而在长亭上,他对赵斌是这样介绍他的为官审判之道:

“包勉:‘若有打官司的前来,我就在大堂之上放两个竹筒,叫打官司的往里丢!’赵斌:‘丢什么?’包勉:‘丢银子。’赵斌:‘噢!丢银子,那被告丢满了呢?’包勉:‘被告就赢了。’赵斌:‘原告丢满了呢?’包勉:‘原告就赢了。’赵斌:‘两家都丢满了呢?’包勉:‘这有何难,我在花亭之上备上一桌酒席,将师爷请出,与他们两家说合说合也就是了。’赵斌:‘这银子叫他们拿回去?’包勉:‘这银子就是我的了。’赵斌:‘这一任知县未满,你赚银多少?’包勉:‘一任未满我赚银十万。’”

在打官司的时候这样公开受贿,当然只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接受诉讼当事人钱财、并因此而违法裁判,在古代确实是一项重罪罪名。秦汉就有专门的“受赇枉法”的死罪。到了唐代,称之为“受财枉法”罪名,按照受取得收入钱财的数额量刑。唐代法典规定,“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唐代以绢帛为法定货币之一,凡是计值标准一律以绢帛尺寸来衡量,所以收受贿赂价值满一尺绢帛的,就要打一百下屁股,赃满十五匹绢帛以上,就要处绞死。这是唐代法律中计赃为罪的罪名中处刑最重的罪名之一,仅次于强盗赃(赃满十匹以上处斩首刑)。以后明清时期的法律规定与唐宋时期差不多,受财枉法罪,按照犯罪主体身份分为“有禄人”(月支俸粮一石以上的官吏)、“无禄人”(月支俸粮不满一石的吏员)两大类,前者赃一两以下杖七十,一两至五两杖八十,以上递加,至赃满八十两处绞;后者赃满一百二十两处绞。受财枉法罪不仅是可以判处死刑的重罪,而且古代的法律还规定,凡是触犯此项罪名的官员,都不得利用官员免刑减刑的特权,还要“除名”,不能再担任官职。

因此,从法律上讲,包勉确实是犯下了死罪。十万两银子的受贿数额,足够判他死刑了。只是,这个死刑是古代被视为比较轻的“绞”(用短棍逐渐绞紧套在罪犯脖颈上的绳圈使之窒息毙命),罪犯留有一个“全尸”,还不至于“身首异处”不能到阴间见祖宗。

三、包拯能否审判包勉

包勉犯下了死罪,可是包拯能够审判他吗?

首先,在《铡包勉》这个戏里,包拯正是奉皇帝命令前往陈州赈灾放粮,并没有被授予司法审判的权力,怎么可以在送行的长亭上进行审判?甚至还要立刻摆上铡刀来行刑?这样的情节明显缺乏基本的史实依据。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只有皇帝才是全权和全能的统治者,无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军事指挥等等,诸多权力都汇集到皇帝之手,亲自掌握。以下的各级官员都必须按照职务分工,执行皇帝授予的某项职权。和平时期,像《铡包勉》这个戏里的包拯那样,想要审人就审人,想要判刑就判刑的,只有皇帝才有这样的权力。只有在战争时期,拥有战区指挥权的官员,才可以“先斩后奏”直接判处罪犯死刑,但是仍然不允许直接处死像包勉这样有官员身份的人。所以假如在长亭之上,发现包勉这样潜逃漏网的贪赃枉法官员,赵斌最多也只能要求包拯立即向皇帝报告,将包勉逮捕送交司法部门去审理而已。

其次,即使是包拯正是具有司法职权的长官,按照中国古代法律的规定,也是绝对不能参与审理包勉的案件。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史料来说,至少在唐代,《狱官令》就已经明文规定审判官员有回避的义务,凡是案件当事人与审判官员之间五服以内的亲属关系(同高祖五代以内直系或旁系父系血亲),或者是有三代以内的姻亲关系的,都必须要回避。回避的范围还包括曾经有过师生关系、曾经有过上下级关系、或者是有“仇嫌”(有过怨仇嫌疑)关系的,都必须主动回避。明清律则专有“听讼回避”条文,同样规定,凡官吏与诉讼当事人中有五服内亲属及姻亲的,或是曾有师生、上下级关系,以及“素有仇隙之人”的,也都要回避。有违反者,无论裁判结果,一律处以笞四十(打四十下屁股)的刑罚。而如果确实因此有加重或减轻罪名情节的,就要按照“故出入人罪”来进行处理,反坐所出入的罪名。因此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法律里,已经注意到“大义灭亲”主要是一种道德自律的规范,并不能作为制度设计。

那么,《铡包勉》所讲述的故事里,包勉是包拯的亲侄子,按照五服关系是属于近亲的“大功亲”,是必须要回避的,他并不能够审判包勉。

四、小说里的包公与子弟

《铡包勉》的故事编定时间相当晚,晚清说书艺人石玉昆说书底本《三侠五义》中根本就没有这个人物以及类似的情节。而在第一本完整的包公破案断案故事集《百家公案》的第八十二回“劾儿子为官之虐”,则有一个相近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包公担任直谏大夫时,他的儿子包秀,才16岁就被皇帝指令担任扬州天长县知县。三年任满,包秀回乡探望父亲,包公满心高兴,亲自迎接。见儿子的行李有好几担,打开担子包裹一看,“金宝无数”。包公顿生怀疑,立刻逐一检查核算价值,在包秀三年的俸禄之外,还有一千贯“余钱”。

包公大怒,立刻启奏皇帝,说自己的儿子包秀为天长县知县,任满后检点行李物色,除去俸禄,还余钱一千贯,显然是“贪财虐民”。因此他向朝廷弹劾自己的儿子包秀、并且弹劾自己教子无方。皇帝看了奏章后批示,说包公能够不隐瞒儿子的罪行,“可谓刚直”。按照古代法律,父子之间可以互相隐瞒罪行,如果像包公这样揭发儿子的,就算是儿子有自首情节了,而自首是可以减免罪行的。因此皇帝宣布包秀依旧授予官职,“令其改过自新”。

包公又上奏,说自己担任的就是“直谏之职”,揭发是职责所在。儿子有罪过,就是父亲之罪。我的儿子处以罢官就已经是侥幸了,怎么还可以再给他官职呢?而我自己也应该贬官,不适合再担任直谏大夫,请求给我其他官职,有报答朝廷、弥补过失的机会。皇帝这才如其所奏,将包秀革职,包公转任定州太守。小说在这个故事开头就感叹:“家法尤严王法重,忍叫其子虐良民?”

这个故事于史无据。包公确实有一个儿子包,曾出任潭州通判,可是还没有能够给包公生育一个孙子就染病身亡。那一年已经53岁的包公悲痛不已,请求朝廷转派自己担任靠近家乡的地方官职。朝廷特意先派他知扬州,接着就派他回到家乡庐州。一年多以后转知池州、知江宁府,都离他老家不远。然后再调回京城,知开封府。当然包公也不至于断子绝孙,他早年曾将自己的一个小妾赶出家门,可这小妾回到娘家后生下一个儿子。包公的儿媳、包的妻子崔氏暗中布置,抚养这个孩子。后来在包公妻子的主持下,这个孩子得以“归宗”回到包家,取名包。这大概就是有关包公的传奇作品中,说包公自小被嫂子收养这个故事的源头了。

不过这个于史无据的故事基本符合古代法律一般规定。任何官员都必须由皇帝亲自决定处罚方式,再大的官员对此也只有建议的权力。赋予监察官职责就是弹劾,向皇帝提出处罚的方式,绝没有直接处置的权力,即便像包那样是监察官自己的儿子。

五、丛林时代的产物

像《铡包勉》这样明显与古代法律不合的剧目,说明剧目的创作时间并不久远,作者以及观众已经不太了解古代的法律以及司法制度究竟是怎么运转的。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现在还在演出的包公剧目大多是在清代末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大多是从民间口头创作的梆子戏系统发展出来。故事的底本一般也取材自民间口头创作、口口流行的传奇,很少能够在历史书籍、演义小说中找到记载。比如包勉这个角色,在元代有关包公的系列杂剧中找不到,在现存的最早的有关包公故事小说《百家公案》也没有,即使到了晚清说书艺人石玉昆创作的《三侠五义》里,也仍然没有这个包公侄子――包勉。因此完全可能是到了20世纪初叶的清末民初,包公铡包勉的故事才开始成型。

因此,这类剧目中的故事和人物,与其说是“历史”或“传统”,倒不如说是20世纪初这一特定时期民间百姓所希冀、所盼望的“愿景”。

那么这一特定时生了什么?稍有近代史知识的读者都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时代。传统的朝廷的权威荡然无存,有威信的近代化的政府则尚未出现。社会上最有势力的,是掌握枪杆子的军阀集团。可以说,这是一个大规模的“丛林时代”。这也是一个普遍对法律制度失去信心的时代。传统的法制已经土崩瓦解,而清末及民国政府匆忙引进并公布的一些西方的法律基本上还只是一种“书面法律”,既不被百姓所理解,更不被百姓所信任。尤其是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往往是打着“”、“法统”的旗号下进行的,结果是使全社会普遍对引进的近代法制丧失信心。

于是丛林时代的法则发生作用:直接的暴力锄奸更被百姓推崇。百姓希望看到一切罪恶都以直接的暴力消灭,不再需要起码的程序,也不需要依据哪怕是一条明确的法律,只要包公叫一声“铜铡搭定”就行。

丛林时代就如同中国民众熟悉的水浒山寨一样,民众盼望的是出现一个具有全权、不受任何制约的权势者来伸张正义。因此这一时代出现的包公形象和以往的传统戏曲、小说中的那个能够通阴阳两界的大侦探不同,故事情节的主题也不再是疑案的侦破,而是包公与权贵之间的冲突。包公铡刀的目标也不再是一般的罪犯,而是指向了权豪。再说得明白点,实际上观众们赋予包拯的,是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好皇帝的形象,只是因为已经到了民国时代,社会舆论上已经不再能够直接接受好皇帝统治而已。

丢手绢教案篇5

关键词:沙包;体育器材;介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72-01

一、材质规格

当前,制作沙包的布料基本上用加厚帆布,填充物主要为荞麦皮、珍珠棉,或荞麦皮和大米混装,也有传统的沙子。沙包的边长(直径)在5~35厘米之间,形状为圆形、扁方形、正方形。重量在40~500克之间。还可携带一条尾带,以增加游戏的多样性和观赏性。

二、特点介绍

1.冲洗方便:内装荞麦皮、珍珠棉,脏了可直接用水洗,晒干就行。

2.花色品种:用于包裹的布料,色彩鲜艳,图案众多,完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大小、重量、形状各异,可根据需要自由选用。

3.安全耐用:用荞麦皮或珍珠棉为填充物,打在身上一点都不痛,且不会变质发霉。用于包裹的布料为厚帆布制成,手感柔软,经久耐用。

三、使用方法

沙包在小学投掷教学和游戏中运用最多,特别是小沙包的丢(丢手绢,跳房子,打野鸭)、踢(踢毽子,踢远,踢准)、捡、抛(抛高、远、准,互抛)等传统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适宜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玩法。

1.标志物:做体育教学中指示运动方向、标志动作幅度、活动范围的标识。

2.接力包:代替接力棒,广泛用于各种接力比赛。

3.实心球:大沙包代替实心球或铅球来投掷练习。

4.脚抛沙包:用脚夹沙包抛起,比高比远。

5.传沙包:用大沙包做头上、胯下、体侧的传递,也可以用脚、下颌传递。

6.顶沙包:把沙包放在头顶上,在沙包不掉落的情况下,走完一段距离;也可将沙包放在肩膀、胳膊、手臂、拳面上,锻炼平衡能力。

7.夹包跳:把沙包放在两脚或两腿中间夹紧,连续向前跳。

8.驮沙包:学生趴在地上,沙包放在背上,驮着沙包爬行走。

9.螃蟹走:两人背靠背夹大沙包,手臂挽住手臂,侧着身体走。

10.蚂蚁运粮:仰撑,将沙包放在腹部,做仰撑行走。

丢手绢教案篇6

区角体育活动必须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同于主题活动和学科活动那样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区角体育活动的价值则往往隐含在体育区的材料、器械以及由这些材料、器械引发的幼儿的自由活动以及其他有关因素之中。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器械的投放、适时的指导来开展区角体育活动,而幼儿在区角体育活动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器械、同伴的充分互动来获得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区角体育活动突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班级开展区角体育活动呢?

一、班级区角体育活动中的材料投放

体育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区角体育活动最为基础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质量。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体育区角的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越能激起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投放:

(1)应尽可能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和器械。同时应相应地提供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供幼儿活动时自由选择,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

(2)环境的创设与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考虑到幼儿年龄、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要能吸引不同特点的幼儿参与活动。

(3)自制体育器械,引导幼儿去尝试成功。如果运动器材的功能单一,数量品种少,则难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发动家长、幼儿和我们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共同制作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可变形性以及趣味性的幼儿体育器械。

a材料具有趣味性并体现层次。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投放层次性的器械,使幼儿在活动中不再害怕失败,不再表现勉强和为难,能积极主动地按自己的能力开展活动,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如在平衡区所投放的平衡木,高矮不同,宽窄不同,有木板制作的,有塑料制作的,幼儿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取适宜的高度或宽窄面来练习。我们还可以将许多器械拟人化、动物化、色彩化来体现趣味性。如:袋鼠形象的“跳袋”,动物形状的“沙包”,老虎、大灰狼神态的“靶子”等等。

b一物多玩,并可进行变形重组。

c注重自制小型体育器械,如:拉力器、小风车、穿大鞋、杯子球、吸盘、跳袋、保龄球、键子、皮筋、陀螺等。同时还可以挖掘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如将纯净水桶加塑料水管制成拖拉玩具,编织袋加上图案变成袋鼠等。

d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区角体育活动,传承民族精神。在区角体育活动中让幼儿玩跳皮筋、捉迷藏、造房子、丢沙包、老鹰捉小鸡、骑竹马、丢手绢等充满童趣的民间体育游戏,不仅让幼儿学会了动手动脑,同时学会了分享、包容、合作及思考,最珍贵的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童年最快乐的体验。此外民间体育游戏还能拓展幼儿间的交往能力。民间体育游戏一般需要2~3名幼儿合作进行。如抬新娘(3人),“拍手”(2人),“人、枪、老虎”(3人),“丢手绢”、“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则需多人参加。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具、材料、器械等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实践表明,积极的结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二、班级区角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丢手绢教案篇7

于是,“你有手绢吗?”成为亲情的间接表达。

生活在齐奥塞斯库时代的赫塔・米勒未必幸福,但她有亲情。亲情让她即或遭遇最不公正的待遇,也能有自己的坚守,不放弃,更不会轻生。

而许多中国孩子,似乎还缺少这样一条“手绢”。不是他们没有亲情,更不是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而是他们在青春期暗夜里的喘息,我们没来得及去认真倾听,或是没听懂……

就在春风即将吹拂大地之时,一个16岁的重庆少女,选择了长江作为她最后的归宿。当她的母亲找到遗书时,才得知平时看上去那么快活的女儿,竟有那么多烦恼。

我读了这份遗书。

“妈妈,对不起,上课说话是我不对,我从来没有听您的话,没有做一个孝顺的女儿。”接下来,话锋突然一转,“我活得好累啊!我为什么是女生?你们爱我,疼我,我都知道。但我也有思想,有灵魂,有人格,有尊严。我并不是不听话,而是不想被那些烦人的事所缠绕。有时候我自己都有些怀疑,我是不是有抑郁症?我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快活。我还有很多话都说不出口,不想说,只想把它们埋藏在心里。对不起,妈妈,我不是人。我死后,请把我完好无损的所有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读到这儿,我的鼻子有些发酸。多懂事的孩子,临死还想到他人!

她的母亲在一旁泪如雨下:“孩子,不是妈妈有意骂你,那全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丢下妈妈走了呀!”事情的原委很简单:事发当天,母亲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让她到学校去一趟。班主任称,她的女儿上英语课时和其他同学说话,致使英语老师无法上课,“为配合学校教育,请你女儿和其他几名同学回家休息一周。”

“休息一周”,说祛冠冕堂皇,可母亲哪里丢得起这面子!

回家的路上,母亲责备了女儿一通。女儿没说话。吃过午饭,女儿称要回学校拿书,从此一去不返。冰冷的江水吞噬了尚在发育的少女躯体。

母亲把遗书珍藏起来,那是孩子最后的声音,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陪伴母亲一生。“原来,娃娃心里竟有那么多苦啊!”

我无法简单地用“感情脆弱”来评价少女的轻生。毕竟,她不是个案。重庆精神病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杨发辉医师曾给我提供了一个数据:在重庆3200万人口中,每年有6000人死于自杀,其中青少年占相当比重。

这个少女,是今年轻生的第几个孩子?无人知晓。只知道,她的死引来众人的惋惜。大家真诚地告诫:孩子,生命只有一次!孩子,生命虽然属于你,你有权利选择生死,但你的生命始终连着父母的血脉,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你容易吗?

但如是告诫,能阻止决绝的瞬间选择吗?

对于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我已关注了很久。我曾无数次在内心问:轻生,仅仅是一时冲动吗?事实上,当生命被日益发达的科学与医疗技术重重保护后,日益发达的技术却偏偏救不了防不胜防的轻生者!

或许,你可以指责轻生的少男少女太懦弱、太自私、太没责任感,但作为成年人,我们又何尝真正倾听过他们内心的喘息与挣扎?我们给他们设计了太多的光环――鲜花、队旗、笑脸、温情、友爱、甜蜜……太多感人至深的“心灵鸡汤”以温馨的表象麻痹着他们,也麻痹了我们。

但生活远不是心灵鸡汤。它的冷峻与严酷,它的坚硬与猝不及防,常常给你我以当头棒喝。不妨再讲一个放弃生命又死里逃生的少年的故事。

那是一个夏天的凌晨,一个17岁的少年愤怒地冲上嘉陵江大桥,纵身从50米高的桥上跳下。万幸,他获救了。奇迹在于,自1966年这座大桥建成后,40多年来跳桥者不下百人,几无生还者。那桥毕竟太高了,堪与旧金山金门大桥相比。

但我更想知道,少年为何怒,为何想不开,为何求死?当我与他面对面时,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我要以死来报复父亲。”

少年语气平静。他身高1.78米,姓陈,读高二。为那纵身一跳,他住院3天,花掉3000元医疗费,胸椎第七、八节粉碎性骨折,现在腰还不能弯。他平静得像在说别人:“在病房里,我读了市内所有写这件事的报纸,不相信那事竟发生在自己身上。”接着又调侃,“报上登的我的照片太丑了,不上镜嘛!”

我单刀直入:“究竟为什么跳?”

他没接茬,继续循着自己的思路说:“我看起来很阳光,其实内心很痛苦。”又说,痛苦的根源是与父亲的紧张关系,这成了他跳桥的诱因。事发当晚儿,经营烟摊的父亲收摊后,要少年帮着搬东西回家。“我说先去网吧找姐姐,回来再搬吧。哪知父亲认为我是抗命。”于是先回家的父亲将房门紧闭,“我在门外苦苦乞求,他不开,还说,出去耍个够呀,不要回来!我说你这不是逼我去死吗?”“要死就去死!”父亲回了一句。“你要我死,我就死给你看!”少年哭着直奔大桥。“我当时已经想好了。”少年脱掉拖鞋,右脚跨上桥栏杆,“当时心里很紧张,脚下黑得深不可测,跳还是不跳?”有那么一瞬,他甚至渴望有人来劝阻,可夜深人静,哪有半个人影?“于是我眼睛一闭,跳了。”

上天却没收留他。“我喜欢游泳,在游泳馆时,最爱模仿电视上的跳水动作。”少年平静地说,“落水前我习惯性地将全身关节打直,做了个像跳水运动员的姿势……这也许是我能捡回一条命的原因吧。”

问他:“就为父亲那句话,值得以死来报复?”

他答:“也不全是,只是一直觉得活得没劲。”少年5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一家五口蜗居在仅有30平方米的房子里。由于生活压力太大,父亲对儿子很粗暴。“他是情绪化的动物,脾气暴躁!”久而久之,父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与母亲的交流也很有限。母亲开出租车,每天早出晚归。“我住校。老师只关心成绩,尽管同学中有一半父母离异了,但大家都不说家事,说多了会被认为太婆婆妈妈。”谈到将来,少年决然道:“力争早点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家!”

离开家,竟成为17岁的他最迫切的愿望。

从表象看,就因为父亲的一句话,犯得着以死相争吗?然而稍早,也有重庆渝中区一初中女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责骂,当即从教学楼跳下,16岁的少女,生命陨落在水泥地上。

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媒体还是民间,要么把今天的少男少女说成幸福得像花儿一样,要么描绘成没心没肺的一个群体――沉迷网络、不思进取、缺乏责任感、拒绝艰苦等等,好像他们一生下来就衣食无虞,悠闲自得。其实,这一代人何尝没有他们的局限、困惑与不易?今天的少男少女,在他们的青春刚刚萌发之际,所遭遇的压力、困惑、失望和苦痛,或许并不比当年的我们少。在这青春的暗夜里,他们因脆弱而决绝,因血气方刚而不计后果。

杨发辉医师坦陈,近年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杨发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这一课题:“我曾对重庆一所中学的170名学生进行过心理健康测评,发现6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虽说不少中小学开设了心理教育课,但往往把它与政治思想课混为一谈,心理辅导老师多是从德育老师转型而来的,专业素养并不高,怎能胜任?”

换个角度看,我认为个中还有另一层原因。就以陈姓少年这一代为例,他们父母的少年时期大抵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彼时,人们虽穷,但互相多有关心,离婚者极少,家庭安宁,少年们的心智和情感成长基本正常,很少听说有谁小小年纪去自杀。反观今天,学业、生存的重压,家庭的破裂,居所的封闭,让相当一部分少男少女身心俱疲。他们敏感、自卑、冲动,其“另类”的结果分两种:一类呼啸江湖、乱整一气,最终沦为阶下囚:另一类竟以自绝为表达,让亲人承受最大的悲伤。从这个角度说,今天的少年,或许比他们的父辈更识愁滋味吧?

而长期以来,社会又给他们灌输了多少心灵鸡汤?温馨麻痹着心灵,以至于关于挫折、失败、孤独,关于生活的美与残缺,关于人生即要遭遇苦难等等,少男少女们知之甚少。当自杀正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脆弱的干预机制和年轻一代柔弱的心理防线,给了我们诗化的说教迎头一记闷棍!那些暗夜中的喘息,该得到怎样的倾听?那些游走于城市边缘的纤细火花,需要怎样的呵护与引导?

丢手绢教案篇8

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工程,关怀处于弱势的农村儿童,我们组织了本次“爱心万里行——下乡义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本团队共有4名成员,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紧紧围绕着学校下发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围绕实践“五个一”的指示,社会实践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8月10日至17日,我们的支教行动正式开始。但在开始之前,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首先是农村地区实施撤点并校后,该村的几十个小学生被迫前往该地区的中心学校上学,这无疑给上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其次教学设施虽然简陋,却阻止不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支教过程中,我们几个成员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进行了大致的分工。由于学生是自愿来上课的,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很快来学习的孩子们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范围,不得已我们请当地的几个大学生帮助我们讲课。

课上,孩子们很认真的听讲,单词、课文、数学定义都一遍遍朗读,直至记忆成诵。课下,我们和孩子们做各种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教他们学会打篮球、乒乓球,我们还特地为他们开设了一堂体育课。

然后,我们为孩子们举办了一场文艺演出,几个同学唱歌表演,欢乐气氛十足。

我们还为村里制作了一面文化墙,宣传法律科学知识。

支教完成后,除了给学生们讲课,我们另外按照“五个一”的指示,举办了一场辅导答疑的活动,为学生讲解作业中的各种难题。

最后,我们师生集体合影,整个支教活动圆满结束。

丢手绢教案篇9

虽然自己是一名干部,主抓全校的教学工作,但自己的教学工作却丝毫没有懈怠。毕业班是一所学校的窗口,而且这个班又是全校纪律、学习最差的班,每位教师都为这个班而头痛,然而在校领导的高度信任下,我又一次接受了这项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难免有磕磕碰碰,然而自己却在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摸索总结,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会因孩子的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因为那是我成功的一个基点,我会将它载入我精彩的读书笔记本中,闲暇之余,细细品味,摸索经验。

忘不了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共同丢手绢,打篮球……孩子们记下那精彩的瞬间,常常乐此不疲,陶醉其中。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作为一名年轻的教研组长,在虚心学习其他教师长处的同时,自己也时刻在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几位教师的帮助下,我们几位年轻的教师都进行了教研课题的立项工作,并且我的立项课题——《架起爱的桥梁》被确定为县级重点立项,现在正处于进一步的实施阶段。

在校长的高度信任下,我主抓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及推普工作。校长年岁已高,但那颗不老的责任心时刻在感化同志们。因此,我更是不辞劳苦,不打折扣地圆满地完成校长、主任交给的各项任务。

首先,德育工作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为使我校的校风更正、学风更浓,我们特成立了“防范工作小组”,制定出合理的加减分条例,定期评选出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优秀防范队员,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人人争做文明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教学工作更是常抓不懈,半年来,我们对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都进行了逐项检查,并定期深入课堂听课,给每位教师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推普工作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初上干部岗位,校长将这一重担落在我的肩上,正值省市推普联查,自己日夜不辞劳苦,积极投身于普通话档案创建工作及师生普通话培训这一热潮中,带领全体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并使全体学生在点滴生活中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年过五旬的老校长笑了,全体教师笑了,同学们也笑了……

丢手绢教案篇10

在那五年里,教室是我们的学习之地。这黑板、三角橱、讲台、书包架、争章园地和一排排课桌椅,又令我想起了那件趣事。为了一道数学题,我和同桌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从上课前争到下课后。最终,课桌上出现了“三八线”,谁也不理谁,发生了“冷战”。事后,我们发现原来这道题目有两种解法,渐渐的,"三八线"消失了,我们又成了好朋友。现在回想起同桌的表情,我还是会不禁笑出声来。

绿化带也是我和伙伴们的乐园。三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一排四季常青的“万年青”。春天有美丽的桃花;夏天有芬芳扑鼻的栀子花;秋天有星星点点的桂花;冬天有不畏严寒的梅花。我们曾经在树荫下唱起那古老的歌谣,在草地上吹起那美丽的蒲公英,让蒲公英带走我们快乐的梦,让欢笑充满整个校园。

操场也记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足球场上,男生经常展开他们的“世界杯'比赛。篮球场上,我们经常玩打野鸭、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还记得那次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还拿到了拔河比赛的冠军呢!

最让我难忘的,是通往蘑菇亭的那一条五彩路。那时,学校道路刚刚用水泥修筑完毕,那天的活动课上,男孩子们便在地上打起了弹珠,但是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心如意的,一颗不听话的弹珠,偏偏嵌进了还没有干的水泥路,欢呼声、呐喊声一下子不见了,大家面面相觑,因为我们心里清楚,我们闯祸了。等水泥凝固了,将会缺一块,那就是这颗玻璃球的形状。就在这时,校长走了过来,这下,大家急了,赶紧准备把玻璃弹珠给挖出来。“唉,停下来!”校长说道。我心里一惊,转过头看着校长,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于是,校长便弯腰捡起在地上还没来得及打的弹珠,一个个嵌进水泥路中。我们非常惊讶,我知道,如果水泥凝固后,这些玻璃球就成了永远的镶嵌物。看见我们惊讶的表情,校长朗声大笑起来:“你们看,水泥路面原本多么灰暗、多么单调,但是镶上了几个玻璃球就显得多么精神、多么漂亮!快去,告诉同学们,让大家把玩过的玻璃球、小贝壳、彩石子全部都拿来,砌出你们自己喜欢的图案——心形、圆形、三角形,什么图案都可以,咱们要把这条路铺成一条五彩路……”后来发生的事我记不得了,我只知道那天我们很开心,五彩路很漂亮,我和同学砌了一个小兔子的形状,也知道后来,每当我和女同学们一起走进蘑菇亭说一些秘密时,都会留意脚下那一条五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