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0 15:52:34

集合教案

集合教案篇1

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

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

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

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新课讲解: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例题见课本):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意:(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阅读教材第二部分,问题如下: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

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

有一个元素。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

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A|P(x)}

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

(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注:集合与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吗?

答:不是。

集合是点集,集合=是数集。

(三)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如:

练习题:

1、P6练习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②{-2,-4,-6,-8,-10}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

②{(x,y)|x∈{1,2},y∈{1,2}}{(1,1),(1,2),(2,1)(2,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④{-1,1}

⑤{(0,8)(2,5),(4,2)}

{(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

(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3种)

集合教案篇2

关键词: 教师业务档案 建立 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在个体上,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及工作业绩;在群体上,反映了学校师资素质、队伍结构、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浅谈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一、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意义

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可以充实、丰富教学科研档案的内容,有效地防止一部分重要教学档案的遗失;可以弥补人事、组织档案的不足,共同构成选择人才的信息库;可以为正确评价教师业绩,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在深化学校改革,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中具有深远意义。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可以全面了解学校师资队伍现状,研究制定合乎实际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培养一支结构合理、质量优良、适应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师资队伍,从而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2.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为教师的考核、晋升、培养选拔等提供确凿的原始材料和数据,真实地反映每一位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仅凭大概印象、靠关系等弊端。有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不断提高,使学校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3.管理好教师业务档案,可以使教师职称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业务档案以其真实的内容和准确的量化尺度,来公平、公开、公正地评定职称,体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4.做好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可以为学校领导综合掌握学校人才的情况,合理配置和利用人才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如在学校内部各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各类骨干梯队的建立或为上级机关、用人单位推荐人才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选贤举能、择优录用,更好地服务于领导的决策。

二、教师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教师的业务档案不同于人事档案,它主要是教师教学和科研情况的如实记录,是教师评优、评先、评职、聘任最原始的证明材料和依据。立档的具体内容如下:

1.各类教师本人的基本情况。

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任职、评职等情况。

2.教学档案收集。

(1)每年度的教学、科研学术情况,主要有教师每年度的教学、科研情况。包括专业课、公开课、实验课、实习课、讲座等的授课数量、优秀教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2)教学科研文献的收集。主要包括论文的收集:教师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各种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论著的收集:教师公开出版的专著、合著、教材,优秀教师的教案,著名教师的手稿、画作等;科研课题的收集:科研课题是反映教师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有的已公开发表、有的尚未发表,科研课题由于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保密性,可由本人提供摘要或获奖情况,但一经发表就要立即收集。

3.反映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材料的收集。

包括教师参加各类各层次的业务培训,进修的毕业证书复印件、成绩单、鉴定表,以及综合反映教师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及业务水平提高的证明材料。

4.奖罚情况。

教师在教学、科研情况过程中获得的各种奖励、荣誉称号、获奖证书复印件、奖牌、奖杯的照片、声像资料等,以及对教师教学事故处理的结论等。

三、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

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做好业务档案管理的五个要素,即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等以外,还有赖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现。

1.正确处理经常性收集与集中收集的关系,明确和规范业务档案的建档范围,是做好管理的重要前提。

每个教师的个人简历、业务能力、科研水平和教学工作不尽相同,而且是发展变化的。散存在学校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的文件、照片、音像资料,在尚未归档立卷前,还不能算是档案,只有收集起来,经过整理、鉴定、统计、归档、编研等一系列工作程序,才能转化为档案。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要处理好经常性收集和集中收集的关系。档案工作人员在平时要了解有关部门的工作动态,掌握材料形成的信息,例如科研成果、论文、获得的奖状证书。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要随时收归档,对于职称评审、评比先进、年终总结和业务考核,所形成的材料比较集中,就抓住时机进行集中收集。

2.严密科学的保管是做好业务档案工作的关键。

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在强调材料完整性的同时,要在教师业务档案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抓住重点门类、重点项目、重点材料,取其精华,严把质量关。业务档案的保管应按以下四个程序进行:

(1)以“人头”为建档单位实行组卷。将学校教师各教学实体(部、室)的教师以“人头”为建档单位,实行组卷,档案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上架。这样既能避免遗漏,查找起来又简便快捷。

(2)分门别类,编写目录。业务档案要按材料分类,编写卷内目录,以时间先后顺序装进档案袋中即可,同时,按各教学实体教师姓名的姓氏笔画顺序编写出档案目录,以便索骥。

(3)建立索引卡片,便于把握。将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档案都建立一张索引卡,卡片上将教师的姓名、业务档案有效的位置、出生日期、学历、职称等具体情况都反映清楚。

(4)及时剔除增补,进行动态跟踪保管。离退休教师退出教学工作岗位,其业务档案的记载也随之终结,并将其档案单独上架,作为历史资料保存。调动离校的教师的业务档案也随之移送给对方单位职能部门。外单位调入的教师,及时向对方职能部门索取业务档案。对新分配来的教师及时建立业务档案。

3.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提供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

集合教案篇3

首先我代表xx中学,对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2012年秋季x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严格按照《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x市、x区两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下面我将我校新课程实施情况作以简要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和领导给予批评指导。

一、组织建设

为切实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一是成立xx中学新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程的改革做出决策和部署,并负责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课程的设置,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保障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二是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三是成立选课指导小组,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政策,向学生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名单与课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选课、补修、重修、改修做好参谋。四是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五是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

二、制度建设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高中新课程实施和研究指导小组制定了《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新课程改革三年发展规划》、《xx中学高中新课程三年课程方案》、《xx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xx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和《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方案和办法,全面指导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工作。目前选课指导委员会正在完善《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保证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课程设置

四、课堂教学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新课改以来,教研活动更加活跃,特别是集体备课和学生学案两项工作有声有色,体现了教师们之间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

(一)重视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作用

高中新课程课堂容量大,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备好一节课的。学校在高三级试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订了《xx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集体备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二是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规范,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适应高中新课改。我们学校集体备课的流程是:

组长主持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并提交备课组讨论通过 主备课人提前一周准备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并打印下发全体参备人员(一备) 组长主持召开议课会(主备人发言,参备人员讨论),全体参备人员修改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任课教师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撰写详案(二备)教师们做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在上次教(学)案实施中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三备)。

备课组长要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将备课任务提前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主备人(中心发言人),并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认真组织开好议课会。主备人(中心发言人)接受备课任务后要分析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及多媒体,设计教学活动,并且编制教学简案和学案,在议课会前下发全体参评人员。参备人(本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听取主备人的发言,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不当“局外人”。

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参备人修改教学简案和学案,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的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重难点处理、作业训练、检测评估必须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在教案本上撰写教案详案。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主发挥。教师特别要在教案后记录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上次教(学)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集体备课,营造了研究氛围,增强了课程实效性;同时发挥了集体作用,展示了集体智慧,还解放了教师思想,树立了创新精神,进而培养了教师的超前意识和反思意识。

(二)重视学案编写,促进自主学习

集合教案篇4

关键词:教学档案 利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08-02

教学档案是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等环节,这些档案资料是学校历史、建设与发展的真实见证,是学校最有效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人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很强的保存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材料,都能够作为教学档案来管理,它时刻受价值因素的影响,而只有那些具有一定现实利用价值和长远的历史查考与研究价值的材料,才以档案的形式存在,因此,教学档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就笔者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十几年的经验,总结出一点想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1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教学档案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各院校的领导为了改进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改革,有效地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教育工作法律、法规、制度,科学地组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及时合理地纠正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偏差和错误,都需要掌握完整、准确的教学档案数据和信息。实践证明,教学档案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是各个学校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和信息作为保障,学校领导便无法了解本校有关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校教学活动的优势、劣势、规律和特点,就无法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合理有效的决策工作。

1.2 教学档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

由于教学档案之中蕴藏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智慧,所以只有注意挖掘和开发利用,才能有效地获得改进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教学活动的信息和知识。每当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时,凡是教学档案规范齐全的单位,该项工作便可以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困难重重,无处着手。可见,教学档案是验证教学质量的最真实的佐证材料,是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1.3 教学档案是有效开展教学管理活动的必要保障

教学档案可以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关教育工作法规制度、方针政策、统计数字等方面的信息材料。各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或机构,只有真正获得了以上信息的支持,才能够做到“依法管理”,避免管理失误。

教学档案是把平时所获取的零散的教学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大集中”,是对教学档案的总结和推广,是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智慧源泉,这些都比较客观地记录在它们所形成的教学档案中,其中凝结着广大教职工的辛劳和智慧,充分发掘这些档案中的“智力资源”,可以使更多的学校共享这些资源,从而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校在其所制定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中还明文规定,教学档案主要为本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这在提倡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的时代,是一种十分不和谐的“音符”。

2 教学档案管理中遇到的瓶颈

(1)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一般来说,在高校里面大都重视教学管理这块的发展,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行政管理工作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档案却是无人问津,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收集档案的热情也不高,感觉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归根结底还是领导不重视,教学档案收集工作人T对“收集”抱淡然的态度,回头想想,这几年中不管是学院评优,还是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及学校50周年纪念日活动中所有的原始材料都是出自于学院的综合档案室,再加上校史馆的成立,没有档案室原始材料的提供,何来校史馆,那只能是空想,从何谈学校的发展,又如何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进程。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要想再现教学管理方面的发展历程,只有通过平时的收集整理工作,使学校的综合档案室教学方面的原始材料得到充实,如果不进行平时的积累工作,那将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档案价值的存在性,更深度地了解档案。

(2)收集教学档案是个老大难的问题。高校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对教学档案进行完整的收集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管理工作服务。大部分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收集工作的认识不足,加上一些专职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应自己保存,担心移交到综合档案室备案,使用起来不方便。长期以来,在教学档案的收集中档案部门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表面上看教学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沟通和协调工作都不错,实际上教学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很延时,造成档案部门整个整理工作延后。当然,在日常收集工作中,教学档案收集呈现严重缺失现象,如JX11-2、JX11-5、JXl2、JX12-2、JX12-5、JX15、JX15-4、JX15-5、JX17-2、JX17-3、JX17-4、JX17-5、JX17-6等都存在着收集不全或收不上来的现象,势必造成教学档案的严重丢失现象,对教学的质量评价与评估等教学方面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对新增的内容如何分类问题。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可以看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大量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材料、骨干院校建设项目材料、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实验室建设、国家助学贷款、职教联盟等一系列材料,无从下手,造成大量档案的流失,从而不能满足文献资料在教学档案分类和管理过程中的要求,造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丢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直接影响到综合档案的审查、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3 针对教学档案存在不足的解决办法

3.1 对教学档案的形成者因素,建立健全教学档案归档制度

形成者因素可以使管理者明确教学档案的主要来源,便于科学地组织教学档案的平时积累和集中归档工作。目前高校的教学档案主要是由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师本人形成的。首先,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要明确教学档案收集范围,掌握各类目归属部门的具体岗位指标。实践证明,教学管理必须制定大量的制度进行约束,否则,就会使有关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陷入被动。良好的教学档案归档制度,虽然可以为教学文件的集中和筛选提供有效的业务指导,但是如果执行不力,也会变成一纸空文。为此,制度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对于顺利实现教学文件集中归档的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有些教学单位的教学文件归档制度条款粗陋,缺乏细化性要求,也会给实际工作带来不便,甚至会起到消极作用。还有一些单位的归档制度之中只是规定了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手续和归档份数等方面的内容,但却缺乏诸如归档要求、奖励与惩罚措施等方面的保障性规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开展教学档案的目标管理。教学文件归档责任的明确,为各个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及时了解教学文件的形成情况和归档情况等,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3.2 针对教学档案的形成领域因素,明确收集教学档案责任者

针对教学档案来源的相对分散性、内容的丰富性、形成过程中的周期性、种类的多样性等几个特点,抓住这几个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一因素进行全面诠释,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可针对具体因素,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管理政策,对平时所积累的教学档案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工作,同时,也便于教学部门兼职档案员和学校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因此,除了“兼职档案员”外,各个学校负责教学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应当积极参与教学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归档实际上就是筛选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的一道关口,所以也没必要将所形成的全部教学文件都收集起来。

3.3 针对教学档案的价值因素,做好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教学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一般包括经常性利用服务和特殊性利用服务两种类型。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主要是指在教学档案利用实践中周期性的、稳定性的利用服务和在教学档案利用实践中非经常性的、随机性的利用服务。前者如教师科研业绩考评,职称评定等,后者是为教学改革提供教学档案信息的佐证,为分析教学工作质量和找出教学难点等提供依据,为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素材信息等。为了充分实现教学档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使用价值,各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必须更加重视教学档案工作,分析对教学档案的各种影响,教学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各个院校应当努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满足教学档案的信息用户的合理利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学校的升级,还是各大院校的各项评估以及骨干院校建设和校史馆建设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教学档案作为佐证材料。可见,高校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的同仁们通力合作,从多视角、全方位地去关注教学档案的形成过程,把握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的特性和规律,保持教学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价值,方便教学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利用,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的整体质量,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冬梅.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江苏商论,2014(27):121-122.

[2] 施永利.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利用服务探讨[J].商,2012(11):117-119.

集合教案篇5

一、 教学档案概述

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均属教学档案,它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校根据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教学档案形成了自己特点:1.内容丰富。起点不一的多层次脱产、函授、业余等学历教育与各种培训班(岗位培训、校长培训)、研究生课程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形式,决定了成人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非常丰富。2.来源广泛。成人高校由于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使教学档案的来源十分广泛。有来自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政策性、指令性文件;与兄弟院校合作办学产生的材料;学校、分校、教务管理部门、招生部门产生的材料;还有来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材料。3.形式多样。成人高校教学档案不仅内容丰富,来源广泛,载体形式也呈多样化,除了单一的纸质外,还有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不同载体。

按照教学档案的特点并结合我院具体工作,我们有如下材料属于归档范围:1.在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材料。如招生宣传方面的材料、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制度规定、教师进修、培训材料、课堂教学、科研成果、课堂质量测评、教学评估、工作量统计、课程进度表、学生成绩单、毕业分配方案、毕业生调查表等。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案、讲义、教学参考材料、自编教材、考试试卷、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材料、教师论文、优秀教学成果、各类获奖证书、出版著作、电子讲稿、幻灯片、教学录像、录音、照片、胶卷底片等与教学活动实践有关的材料。

二、畅通渠道,全面收集整理工作

这么多的材料,收集起来是很繁琐的。材料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收集工作质量的好坏,及时与否,直接影响档案的再利用效果,甚至影响整个档案的管理水平。收集教学档案材料不是某个档案员自己能完成的,它涉及方方面面,牵扯教学工作的部门及人员,来源是分散的,但为了利用档案,就要求一定得集中保存。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认真负责的基础上,还要畅通教学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材料收集的准确、及时。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发文与收文的收集。发文主要是指本单位向上级或下级单位发送的文件,要及时登记存档,传阅的要及时收回,借阅要有登记。二是协调相关部门,收集参加会议或培训带回的文件材料。这部分材料如果不及时收集,非常容易造成遗漏缺失。如参加国家教学工作会议、院校交流、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材料。三是注意收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其他材料。如学生参加实习及社会实践的影视图像资料、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录像、领导视察题字题词、专业评估等。这些材料的形成都是非常宝贵的,重要的教学文件(如教师论文、专著、优秀教材等)除原稿外,要酌加副本,尽可能做到全方位的收集,为档案管理打下基础。

教育规模的发展壮大,使收集的教学档案范围和数量也增大了,光收集不整理,势必造成混乱和困难,也不能体现档案历史记录的特点,不能完整地反映教学活动的内在联系和本来面貌,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因此,为了及时并系统整理档案,使之进一步科学化、条理化,必须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之有规可循。

通常根据教学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及保持有机联系和便于查考利用的原则进行组卷。原则上相同内容的文件材料组成一卷,同一内容的文件材料数量多又可分别组成若干卷,也可以根据文件材料的内在联系,对问题单一、文件较少者按不同的内容分别组成簿卷。

三、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措施

为了最大效益发挥利用好教学档案,使之为教学研究及改革服务,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领导要重视。要把教学档案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并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要重视档案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实行微机化管理。

2.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教学档案工作制度,保证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3.各系部都要了解《档案法》,有档案意识,应设分管档案工作的兼职人员,统一管理好教学文件材料,按期向学校档案室办理移交。

4.努力实现教学档案工作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逐步参加教学管理,成为教学管理和教改的参谋部门,成为教学业务工作的信息咨询部门之一。

5.逐步建立教学档案数据库,并纳入全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

集合教案篇6

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相较与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案例定义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在中职数学教学案例中,一般由背景、主题、反思这几个部分组成。数学案例中首先要交代背景,这节课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学习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其次是主题,由背景展开细化到各个小的知识点。最后是反思,反思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并查漏补缺,发现学生还有没不懂的地方。

3中职数学教学案例实践

以中职数学第一章集合为例:课题:集合-集合的概念(1)

3.1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2教学过程

3.2.1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2.2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3.2.2.1集合的概念(1)集合;(2)元素;(3)常用数集及记法;(4)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N。3.2.2.2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3.2.2.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某班个子高于180cm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关系:元素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a属于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3.2.2.4集合的类型

(1)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3)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4)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最小的自然数0);(5)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Ζ;(6)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7)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8)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3.3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4结语

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但要有好的教案,还要做到语调清晰,教态得体,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中职学校各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凝练教育智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双慧眼,要时刻想着捕捉学生点点灵光的闪现、挖掘学生的兴奋点、记录课堂上的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低起点的中职生改变学习态度,树立好信心和成才决心,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作者:龙志芳 单位:铜仁市交通学校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3~392.

集合教案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08-02

高校的教学档案主要是指已经开展过的科研活动、教学活动及管理中形成的各种具有储藏价值的图表、文字及声像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教学文档,是高校档案的有效组成部分。高校教学的管理主要是对教学档案进行整理、收集、保管、加工并进行开发利用的工作总称,并且教学档案和文件会随着高校科研、教学以及管理活动的进行持续产生。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在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上逐渐呈现出集成性、虚拟性及网络化的特点。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有效模式

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逐渐增强,传统意义的档案试实体管理无法很好地适应高校在管理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发展需要。而教学档案管理的网络化,需要档案部门有效结合本校的自身优势也特点,实现管理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突破。

(一)集中式的管理模式。

1、集中式管理的内容

集中式的管理模式是高校以内部的教学档案管理和教学管理机构为主题,从而形成对教学档案的信息的集中管理,并提供有效服务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它是利用高配置的网络服务器,建立教学档案信息的网站,通过互联网为校内外的用户提供服务。

2、集中式管理的利弊

集中式管理有利于硬件的集中购置,避免重复,这有利于学校档案信息的集中管理,有效增加了网络的信息安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会使教学档案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会导致数字档案信息的流失,给档案管理造成不便。

(二)分布式的管理模式。

1、分布式管理的内容

分布式的管理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各大高校已有的教学管理机构与网络硬件资源,再通过互联网的帮助,及时将教学档案信息上传,从而较分散地为用户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

2、分布式管理的利弊

分散式服务可以实现教学档案信息的快速更新,并且信息量大,便于利用;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在于软硬件系统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其购置资金投入也比较大,因此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存在威胁。

(三)集成式的管理模式。

1、集成式管理的内容

在网络的环境下,集成式管理是当前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模式。在对档案信息进行集成式管理下,高校的工作需要多措并举,从而综合地运用多种资源,这包括技术层面与管理层面的相关内容,真正实现多种因素的有效整合并集成。

2、集成式管理的实现

集成式管理模式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教学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要有效结合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系统构成,从而实现网络互通与系统资源的共享共建,充分实现高校电子证据的存在价值。

(1)以高校的局域网为基础,有效实现对学校档案信息的集成管理。各大高校普遍建立起了校园局域网,从而形成了高校内部在科研、教学及管理信息的交换平台。而局域网的安全性很高,并且传输速度快、易于维护,能有效满足高校教学档案的集成管理需要。高校内的教学档案普遍分布于高效的科研部门与管理部门手中,通过校内互联网的构建,可以将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档案文件进行物理或逻辑归档,实现文档的服务器传输工作进行集中归档,最终实现高校师生对教学档案的有效利用,实现教学档案信息的价值。

(2)CERNET是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所以可以利用CERNET来实现各大高校之间的教学档案集成服务与管理。有效发挥校内局域网的教学档案信息整合与集成,依靠CERNET进入互联网。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要根据高校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教学档案的信息资源,例如教案示例、论文集、教学经验与方法、电子教室、科研成果及课件等教学的档案信息,借由网络向社会及各大高校公布,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学档案的管理要勇于创新、转变思路,有效利用高校的人次与智力密集、网络和管理的先进系统等条件,真正推进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有效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这就需要其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高校教学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要求,它可以为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和管理的需要,是教学档案实现网络化服务和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在网络的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尤其是高校的不同院系在档案的管理上起步较晚,因此缺乏有效的执行标准,也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从而导致教学档案在分类、收集及整理上出现混乱的现象。总而言之,我国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上起步较晚,文档信息主要以传统的纸质为主,并在科研教学和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大量存储,从而有效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前提下,结合数据相关要求和标准,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与各大院系间的数字教学文档,因为它们对环境及数字设备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在形成电子文件之前进行适当的前端管理与控制,这会使部分高校的教学电子文件处于电子文件的管理系统之外,因而阻碍了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上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注重管理人才

高校的方案管理主要靠其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所以高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培养出具有现代管理技术、档案专业知识及开拓精神的工作管理人员,保证教学档案信息管理与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部分高校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因此导致在人员编制和配备的不足,影响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阻碍了高校科研、教学、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不少从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没有符合现代化档案工作的需求,表现为档案管理着的服务理念落后、管理意识低以及网络操作不够熟练等。所以,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水平,应做好以下工作:

1、提升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2、切实掌握网络服务与信息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网络化服务,踩我啊还需要掌握知识管理与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并在开发档案信息的过程中灵活运用。

3、要了解本校在教学管理部门及各院系在教学档案的形成和储存情况,通过网络为校内用户提供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时候要为广大校外用户提供教学档案信息的网络服务,从而有效扩大本高校的影响力及自身的服务范围。

4、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上要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人才梯队,真正加强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三)加强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数学教学档案的建设是有效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条件。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教学档案主要是以纸质作为主要的载体,因此现代化的档杆管理需要将传统的纸质载体尽心数字化处理。例如,传统档案管理载体主要为图像文字扫描、数字处理、识别技术及自动著录的标引技术等的应用,这些都可以有效提升创痛载体教学档案的建库效率和数字化,促进了有特色、高质量的教学档案库的建立。例如,教师试卷库、教案库、硕士及本科的论文库等等,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教学档案的网络化及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目前,高校的教学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渐建立并完善体现本校优势与特色的教学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并积极开发和利用。因此,各大高校在进行教学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时,要强化共享和共建的理念,有效利用并发挥网络与高校教育之间的优势,冲破校际间的网络阻隔,从而建立起安全、统一和开放的档案信息网络,进一步促进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实现高校在教学及其他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共建。

参考文献:

[1]梁娥,刘春玲.浅析高校教学档案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8,(04).

[2]李炽英.浅谈当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1,(02).

[3]李章程.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现代化管理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1,(11).

[4]李娟.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四川档案,2011,(02).

集合教案篇8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生物集体备课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和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常规与非常规、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不断碰撞冲撞和激化,人们直面这些矛盾时普遍感到困惑和迷惘,不少教师由最初的兴奋与向往转变为焦虑与彷徨。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发展新课程,搞好集体备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若干备课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为解决特定的课堂教学问题所进行的准备活动。高中生物集体备课在许多重点中学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和广泛的推广,备课组建设也已制度化;而在绝大多数非重点中学,集体备课尚处在急需提高的状态。针对集体备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集体备课在做法上存在误区

1.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学校教研组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任课老师,任课老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老师备课“教案之和”。

2.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教师为减轻集体备课的负担,实现“自我解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各位任课老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享”。他们将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3.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骨干教师充当组长。由于组长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因此,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

4.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老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听课老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教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

以上四种现象,说明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对教材、教法、教学思路等作一番讨论交流,最后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形成一个所谓的最佳方案,然后人人拿着这个同一的教案走进自己的课堂,实施这个教案,这就是集体备课的过程、结果和目的。

二、集体备课的对策

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

1.备教学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对所教学科的课程定位了如指掌,如高中生物课的性质。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从核心价值观角度看,这是一门满足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的课程;从其重要任务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的课程;从培养目标看,这是一门能形成学生灵活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相互渗透的课程。简而言之,高中生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既能满足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集体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3.备学习方式。

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

集体备课时,教师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自己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都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认为,教师应探讨两个问题:

(1)作业的量。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又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应相对固定,又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提高,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既应考虑基础性,又应兼顾发散性。教师设计作业内容时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

三、集体备课的方式

1.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2.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3.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四、集体备课的策略

教师应采用“四步法”的备课流程,“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定稿复印,个性复备”,个人钻研是为集体备课时的研讨而服务,特别是教案的主备人,要备出完整详细的教案,充分阅读和参阅教参,重点分析授课内容的重难点突破、教法设计及教学环节安排等,在进行集体研讨时要提出个人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集众家之长,共同形成一个草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加工,也就是个人复备工作。

对个人来说,基本策略有这样几个方面:“选、标、增、改、删、调”。所谓“选”,即选择自己认为合适自身教情与学情的片段加以整合,形成自己特色的教案。“标”,即在共同形成的草案上标识出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或典型案例。“增”,即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方法或案例,加强集体备课草案的薄弱环节。“改”,即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合自身教学情况的内容及环节。“删”,即删减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内容与环节。“调”,即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及需求,调整教案中教学内容及环节的呈现形式及顺序。

五、集体备课的注意点

集体备课提出的本意,应是集学科备课组各成员众人之智慧,共同研究,相互协作,研究最优化的授课方案,达到教师的智力及物质资源的共享,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提出来的。但由于教学检查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集体备课就变成了备集体的课,一人主备,大家使用,这样让学校感觉其他教师好像都有机可钻,偷懒不干活。其实大家坐在一起,每个人都认真进行了个人前期研究,一个教案多人使用,也未尝不可,只要能切实提高课堂效果就行,不必在乎形式。但是每个教师从教的班级学情不一,每个人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也不相同,使用教案时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与增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魏书生先生曾在教育报告会上说过,他作为教育局长,不要求老师每学期都重新备课,把以前的旧教案拿过来用,但要求教案要有所改动,根据新学情、新课堂、新要求作调整,这样既能避免书写教案时间的耗费,又可促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材教法和对学情的钻研上,一样能提高课堂效益。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教案大家使用的现象,个人的再加工过程因太多的因素的困扰而被省略了,最终也失去了集体备课的初衷,以致变成了应付教学检查的过场和形式。

集合教案篇9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集体备课流程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集体备课以构建“新的教研文化”为目标,淡化内部评比与竞争,做到“集体研讨,和而不同”,同事间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彼此分享、核心共进”的关系,做到“三研”、“四定”、“五统一”,即:研究课标和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情及学法;固定集备时间、确定主备人、固定集备地点、确定集备内容;学进度、学材料、统一考试、统一每节课的主要例题、统一每节课的必做作业.如今,随着各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实施“导学案”下的集体备课流程:

第一步:集备组长制定教学计划.开学前集备组长结合学校本学期的日历和三年的教学安排,制定本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编排教学进度表,按章节确定主备教师.第二步:任课教师自主备课.任课教师自主备课(也称“一级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集体备课的成效,同时也是教师“张扬个性”的阵地.余文森教授对此有一段精彩描述:“这种方式(指自主备课),是以‘自主’为前提、为基础、为核心,以充分‘自主’的身份进入‘合作’,在合作中还保持‘自主’,当然这种‘自主’不是刚愎自用、顽固武断.这样的合作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第三步:集备组定时定点集备,讨论研究.这个环节也称“二级备课”,是集体备课的核心部分.集备时,各位任课教师带着自主备课的成果——主要是“导学案”的简稿、教案、课件和收集到的资料,以及自主备课的想法等——各抒己见,也可以由主备教师指定一位教师对某一节课进行现场“微说课”,说课标要求、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习题选择目的等.第四步:教师个人修订“导学案”,在实践中反思、完善、升华.在经历集体备课之后,教师视野更开阔,思路更畅通,理解更深透,设计更优化,作业更精进.带回了“同伴中的自己、自己中的同伴”后,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上学生的实际,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修订“导学案”,并进行“三级备课”,在“最近发展区”作文章,寻找知识网络的结点,抓住渗透思想的方法,然后在课堂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修正,在修正中升华.

二、集备活动在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层面还是存在的.比如:对于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它的适用效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并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差异,获得的效果也不一定是最佳的.但集备活动的特点,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一,集备活动要求研究课标和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情及学法,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导学案”教学模式承载着“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重要责任,要求教师,必须熟悉课标、钻研教材(包括教师用书),还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熟练应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设计“导学案”,才能达到目的.

例1:你收集学生的已知了吗?

在集备《圆柱的表面积》时,主备教师通过了解告诉全体教师,学生都已经“会”了,有约80%的学生会正确计算出给定数据的圆柱的侧面积了,但对于“为什么圆柱的侧面积要用底面周长乘高”这一问题只有初步的了解,这堂课若没有别出心裁的设计,注定是一节乏味而低效的,于是集备组建议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卡纸动手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2cm,高为10cm的圆柱体,这样教师就不会忽视学生已“会”的事实,通过学生做一个圆柱体的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关于圆柱侧面积的相关经验,又可以对学生掌握得不完备、不深刻的知识经验进行梳理和系统化,实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集备活动中,辩论是时常发生的.任课教师自主研究“导学案”之后,因个人的认识水平、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差异,对同一个“导学案”必定产生不同的看法。在集体备课,讨论研究“导学案”时,必然发生激烈的辩论.当然,辩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判断个人是非,更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加深对“导学案”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选择最优化的制作与实施“导学案”的方案,通过辩论,制作出的“导学案”才能更科学,更实用,在实施时才能更切合实际.

例2:是否要“照章办事”?

在集备《加法交换律》时,A教师的方案按教材的编排顺序组织教学,但B教师提出不同的看法,建议把它的“姐妹篇”《乘法交换律》提前整合进行教学,如举例:8+9=9+8,8×9=9×8,10+13=13+10,10×13=13×10,25+2=2+25,25×2=2×25等,这些算式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传统教学,教师一般对教材的编排内容和编排顺序忠实地“照章办事”,并保持“绝对现场”,新课标教学,要求教师不成为教材的“奴隶”和“话筒”,教学过程也并非生产流水线。通过集体,利用集体力量巧妙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寻找最佳组合方案。

第三,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课后经常“聚集”在一起,聊实施“导学案”的体会与反思,使得集备活动“无处不在”,这样成就了无数次的“小集备”,对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也更直接,更实际.

例3:课后反思“异曲”能否“同工”?

A教师在教学《认识负数》:由天气预报开始,出示北京、上海、南京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温度。其中上海温度是4摄氏度,南京是0摄氏度,北京是零下4摄氏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零下4摄氏度?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引出新的表示方法,零下4摄氏度可以表示为-40C.

B教师教学《认识负数》:让学生用1和2这两个数组成不同的加、减、乘、除算式,教师板书:

1+2 1×2 1÷2 2-1

2+1 2×1 2÷1

这时有同学议论:怎么加、乘、除都可以分别组成两道算式,而减法却只有一道算式?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有学生说:1-2根本不够减!也有学生说:是不够减,结果是负的.那怎么把这个不够减的数表示出来呢?

教后的反思得出结论:A教师按教材的意图,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负数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的数,体会认识负数的必要性。而B教师没有以教材的例题引入负数,而是从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出发,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充分感受到引入负数是计算的需要,揭示了数域扩展的另一条路径.

集合教案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讨论;创业营销;大班教学;学习兴趣

1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最先推出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精心规划和指导下,以强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目标,将教学内容和典型案例相结合,引导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讨论,从而有利于他们深化知识并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由于其独特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迅速成为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案例教学的形式包括案例列举、案例讲解和案例讨论。所谓案例列举,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具体、形象地阐述教学内容,通过列举一个或一组典型案例来说明相关知识点;案例讲解就是教师通过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特定教学内容;案例讨论是教师针对特定教学内容,通过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案例,要求学生围绕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进而开展集体讨论的案例教学形式,它对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更有意义。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特征:①情境性。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创造一个独特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思考的独特平台,从而给他们带来无与伦比的情感体验。②启发性。由于案例教学法所用案例是真实的,因此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促进了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参与性。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密切配合过程,且师生配合的密切程度最终决定案例教学效果。④互动性。案例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2创业营销学课程的特点

从学科属性上看,创业营销学属于创业学和市场营销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市场营销学和创业学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从课程属性上看,创业营销学是我校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平台创业创新模块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以强化其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这两个属性就决定了选课学生呈现出三方面的特征:其一,本课程的选课学生在专业和年级上都存在着广泛的差异性,其基础知识不同,这就给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障碍;其二,专业和年级的差异还导致选课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就业目标存在广泛差异;其三,容易产生大班教学的问题。据调查,按学生学习兴趣差异可将他们大体上划分为五类。第一类同学约占4%。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就积极参与创业活动,且计划毕业后继续从事创业活动。他们对创业类课程学习兴趣浓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而且有的同学还能够结合自己的创业活动来进行学习。第二类同学是打算在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约占13%。从总体上看,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略低于第一类同学。而对于同学个人而言,他们与前者间可能并无明显差异。第三类同学约占29%。他们现在没有从事创业活动也没打算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但他们对本课程存在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前二者有明显差异。第四类同学占39%,基本上都是对未来没有目标且对创业没有兴趣者。这一群体很复杂,其中有学习非常认真刻苦的,还有因迷茫或失落而整天无所事事的。其余15%属于第五类,基本属于计划在毕业后从事其他工作岗位及读硕和出国留学者。基于本课程的意义和选课学生的状况,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少包括:①基于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状况,结合本课程的有限课时数,确立本课程教学的着眼点是以展示创业营销知识体系为中心,避免在具体知识细节上过多涉猎,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创业营销整体活动过程,也为他们自学打下基础,这是最低教学目标;②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这是最高教学目标,具体包括如何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创业营销知识、如何为正从事创业活动的同学提供创业营销技能技巧、为某些同学提出的创业营销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寻找答案、为某些同学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等;③树立并强化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对创业有兴趣的同学喜欢本课程,让对创业没兴趣的同学对创业和创业营销产生兴趣,这是衡量本课程教学成败的最终标准。

3创业营销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基于案例教学的特点和创业营销课程教学的需要,创业营销课程案例教学过程需要注重以下几问题:

3.1创业营销案例的搜集与选择

3.1.1创业营销案例搜集与选择的原则其一是“新”。案例的“新”有两方面要求,一要在案例内容上体现时展特征,二要保证案例应该是新近发生的故事。只有更“新”的案例,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案例教学过程,给学生以更多的启迪。其二是“精”。所谓“精”,就是指案例体现某一特定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践,针对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突出。创业案例浩如烟海,体现同一创业营销原理的案例也会非常多,因此只能选择“精”的案例。其三是“实”。“实”是指选用案例都是创业营销实践中真实发生过案例。只有“实”的案例,才能体现创业营销理论运用和创业营销实践的实际状况,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凭空杜撰和主观猜想的所谓案例,即使能够骗过学生,也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其四是“深”。“深”就是指案例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反映深层次的知识,揭示实质性的内容。高等学校学生都具一定学习思考能力,只有具有一定深度的案例才有价值。为此,必须建立案例库,对案例进行随时地搜集和补充,以上述四个指标来对案例教学分析考察,对案例库进行适时地更新和淘汰。3.1.2创业营销案例的搜集途径案例的搜集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其一,利用他人搜集整理的现成的案例。如互联网中的免费和收费的案例资源、专业杂志中的案例、出版社为推销他们出版的教科书而向购书者免费提供的作为教学资源的案例等。这类案例的搜集虽省心省事,但未必合乎教学需要。其二,利用电视、电影等媒体节目,通过互联网下载后作为视频形式的案例。央视和各省级电视台都有创业类新闻节目,如在央视,致富经和生财有道就是创业故事的专业栏目,而每日农经、乡土、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文明密码、走遍中国等栏目中也包含大量的创业故事。这些视频形式的案例形式新颖且信息量大,可与传统的文字式案例结合使用效果良好。其三,通过社会调查获取典型创业故事经整理而成的案例。获取这类案例的关键是参与实地调查,通过调查获得素材,之后再进行整理加工,以形成案例。这类案例较为独特,但搜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3.2案例讨论的实施过程

①案例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案例。②问题设计。教师要根据特定教学内容和选定的案例来设定要讨论的重点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③提供案例。教师将案例材料和需讨论的重点问题提前大约两周时间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案例和分析问题。④学生准备。教师要求学生个人根据其给定的案例材料和需要讨论的重点问题,在一周时间内,通过反复阅读案例材料,围绕需讨论的重点问题来开展分析。这一环节尤为关键,因为学生个人如没做好充分准备甚至是敷衍了事,整个案例讨论就会流于形式。⑤分组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也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若干小组,每小组3~6人。要求小组成员在组成上尽量差异化和多元化,这有利于小组讨论时形成不同的观点,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以深化对案例的理解。小组讨论时各小组有权按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各成员发表其之前准备的个人观点,彼此之间可相互质疑对方的观点。⑥集中讨论。教师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全体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参加集中讨论活动。由各小组指派代表展示本组的案例分析结果,小组其他成员可回答其他同学的质疑和问题。⑦总结评价。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同学们的各种观点并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时要给学生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还要进行理论提升与升华。评价结束后,教师还要安排一个答疑时间,回答学生提出的与案例直接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以及他们对自己观点的不同认识与困惑,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其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升华。为了做好总结评价工作,教师需要事先对教学内容和案例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

3.3创业营销课程案例讨论需要注意的问题

创业营销课程案例讨论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大班教学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如每次集中讨论占用时间太多、某些学生偷懒、难以进行充分的讨论等。3.3.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在前述的调查数据中,对于本课程没有很强兴趣的第四类和第五类同学超过一半,因此能否有效调动这两个群体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尤为关键。其一,采取有效手段强化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案例选择上下大功夫。其二,鼓励学生搜集好的案例。对参与搜集以及搜集到好的案例的同学予以表彰,并与期末成绩挂钩。其三,把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情况与课程结业成绩挂钩。比如,在采取强制性手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比如要求每位同学在学生准备阶段提交书面报告、各小组在小组讨论阶段提交书面报告、学生在集中讨论时积极发言,教师必须将每个同学的表现计入期末成绩。3.3.2对案例教学进行科学地计划由于课时有限,而每次案例讨论都需要占用过多的时间,因此需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合理地安排。在案例教学形式上,案例列举、案例讲评和案例讨论要保持适当的比例,案例讨论要选择有深度的典型案例,控制在3~5次较为合理。3.3.3建立案例讨论沟通平台为了弥补大班教学过程中案例集中讨论难以充分开展的缺陷,可通过QQ和微信建立案例讨论沟通平台,鼓励大家就某一案例畅所欲言,尽情地发表看法,并展开讨论和争论,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曾聪.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2]王亚娟.案例教学法在“纲要”课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5(26).

[3]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