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8 05:50:06

树叶教案

树叶教案篇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

(1)“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

(2)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二)朗读感悟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以上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可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插图非常形象生动,可结合插图感悟课文语言。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可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可结合指导朗读进行。

(三)实践活动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看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的人还看:

1.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蓝色的树叶

2.二年级上册语文《风娃娃》教案

3.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4.二年级上册语文《欢庆》教案

树叶教案篇2

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勇于表现,勇于创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美术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

"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共同阅读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并拼接。

3、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4、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

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个好的氛围。

#小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小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小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美术活动5#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三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人一盒彩色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观察画册第9页图形。

提问:画册中有几种图形?圆形是什么颜色?正方形是什么颜色?长方形是什么颜色?

除了有图形,你们还看到什么?小汽车,好看吗?现在,我们把它装饰漂亮,好吗?怎么装饰,要按要求来。你们看,汽车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什么地方是长方形?什么地方是正方形?圆形的轮胎要涂红色,正方形的窗子要涂黄色,长方形的车身要涂紫色。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①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②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

③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篇】

2020小班艺术活动方案【5篇】

树叶教案篇3

幼儿的想象力对于幼儿的未来的创造活动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所以开展幼儿艺术活动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艺术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中班艺术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描画方式绘画秋天的动物,再以油画棒形式勾画外轮廓并涂色。

2、能表现出动物的主要特征,体验在纸盘上作画的乐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纸盘范画。

2、人手一个纸盘、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们忙着收获。小动物们也都很忙碌呢?你们知道它们都在忙什么呢?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啊?它们都长什么样呢?

二、出示范例,教师讲解。

师:小朋友看,这些小动物都是画在哪里的?是怎么画的呢?画好以后还要怎么样?(先用勾线笔在纸盘上画出自己喜爱的秋天的动物,然后再用油画棒勾画外轮廓涂色)

三、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在纸盘上画时要注意把小动物画的大一些,把它们的样子画清楚。可以为它们设计漂亮的服装穿上。在用油画棒添画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及涂色的均匀。(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共同欣赏。

师:一起来欣赏今天的动物纸盘画,你喜欢那个纸盘画,为什么?

中班艺术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体会我们都是小巨人,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

2、关注自己各部分的特征,并乐意大胆表达。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在相同大小的纸张印有艺术家作品:“诗人”(米罗),同一图像分别为不同的大、中、小三份。

2、铅画纸(事先对折,一半再对折)、勾线笔、蜡笔。

3、示范画。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三张画面,比较大小进行排列。(诗人“米罗”)

会给小人排队吗?

小结:纸上的小人就像小朋友一样,正渐渐长大呢。

二、观察人物特征,分辨头、身体和四肢。(教师示范画)

1、学一学长大的那个孩子,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巨人。

2、怎样把自己画成小巨人?

小结:头顶天,长长的腿站着地,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小巨人。

3、头部、身体、脚和手臂分别在哪个地方比较合适?!(教师边示范要画的大小和位置边问是否合适?为什么?)

小结:画画时,要把每个部位的位置、大小都想好,头占纸的一半,身体和脚占一半,手臂、四肢千万不能长错位置。

三、操作表现

画一个大大的自己。

操作要求:

1、在纸上画个大大的自己,画出各部分的特征。

2、在每一部分上再添画某些细节,比如衣服上的纽扣、口袋等。

3、添上漂亮的背景。

四、观察交流

谁画出了小巨人?为什么?

小结:头、身体、四肢都要有,头顶天、脚站地的,才是真正的小巨人。

活动延伸:

利用平时游戏时间,画画小巨人。

中班艺术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学初步了解“双簧”的表演形式,知道双簧中的角色。

2.尝试用“双簧”的形式来进行儿歌表演。

3.乐意参与表演活动,感受活动的快乐。

重难点:用“双簧”的形式来进行儿歌表演。

活动准备:

醒木(小积木)、大张写有诗歌的纸、鸡头米、大螃蟹等美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诗歌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2.幼儿大胆的表演儿歌。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秋天的儿歌,一起来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好吗?(幼儿大胆的表演儿歌)

二、认真学习双簧,感受双簧带来的快乐。

1.教师表演双簧,幼儿认真欣赏。

师:下面老师也来表演一遍,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好了,老师的表演和你的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讲述双簧的含义

师:(1)这种表演几个人合作?(两个)(2)后面的人干什么?后面的人动嘴巴,不做动作那叫后脸。(3)我在做什么?(做动作、动嘴巴但不出声音)动嘴巴不出声音叫对口型。你们觉的我脸上怎么样?(笑眯眯的叫表情)后面的人叫后脸,你们觉的我会叫什么?我叫前脸。(4)这个节目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双簧。(5)还有一个朋友在帮助我,它叫醒目(小积木)。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后脸就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了)

3.再次表演,感受双簧的有趣。

(1)师:注意看了,这一次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一次表演诗歌第一遍念的慢的,在念完第一编的时候后脸说再来一次,第二遍念的时候速度快的。后脸又说不够再来一次,第三遍还是快的。后脸还在说不够再来一次,前脸敲一下醒目说:有完没完。)

(2)师:你们为什么笑?觉的什么地方有趣。(幼儿大胆的讲述)

三、大胆的表演双簧

1.集体表演双簧

师:我们表演的时候要把表情和动作加上。准备好醒木。

2.多种形式联系演双簧

(1)师:你们做后脸,我做前脸,我们一起来表演。我的动作是大大的还是小小?

(2)师:这一次老师做后脸,你们做前脸。刚刚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做吃个饱的时候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小朋友大胆的表演(一个做前脸一个做后脸)

四、结束部分。

中班艺术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中班艺术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2、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颜料、笔、竹筒、范例。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空心树,实心芽,千年不结子,年不开花。

师:今天啊,老师要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细细的听好喽!(幼儿自由猜)

2、出示旧竹子。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猜出来了。老师这里啊有一些竹子,你们觉得好看吗?

“怎么让它变的好看呢?”(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老师觉的都很好,今天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竹筒画,就是在竹筒上话画画。

3、出示范例。

师:瞧,好看吗?你们知道老师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竹筒(点、线、面)

------这几个竹筒又是怎么装饰的呢?(风景、房子、春天)

------再来看看这个竹筒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上下对称)

------还有一个呢?我们看看(色块)

(欣赏过程中,有区别的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

师总结:哦,原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画线描画的方法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把我们自己喜欢的图案、风景、关于春天的一些故事画上去,也可以用对称、大色块的方法进行装饰。

4、幼儿构思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师:如果你来装饰的话,你打算怎么装饰呢?(个别幼儿进行简单回答)

师:我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很想去尝试了,但在小朋友装饰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不同,把它竖起来画,边画边转。

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画画,不要走来走去。

5、作品欣赏。

师:你觉得哪个竹筒装饰的漂亮?为什么?

6、拓展活动

树叶教案篇4

一、例如在猜想环节中促进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案例一:关于猜想的教学

(教师)播放视频:晴天正午,小明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1)。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学生讨论。

图1

学生瞎猜,有说树叶形状的,有说叶子大小的。看来,学生还没有去用心观察过。我就布置任务,请学生去观察,看看光斑的形状并试图去揭开形成的原因。

在下次课上,我们再次进行了讨论。

(学生)光斑是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面上形成的,由于太阳光是平行光,透过孔后照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应当与孔的形状相似,所以孔的形状决定了光斑的形状。

(学生)那么,为什么圆形光斑较小和较暗呢?

(学生)因为树叶间的圆形缝隙较小。

(学生)光斑是不是与树叶到地面的距离还有关系?

(教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因素,我们怎么开展研究呢?

(学生)我们可以先研究大部分人认同的因素,即光斑形状可能与下与树叶间空隙大小和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其他的先放放再说。

(学生)这样做不够科学。控制变量法控制什么?当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虽然在多个因素中可能有某几个因素与研究的问题无关,在没有排除之前,要研究与某一因素的关系时,其他的因素都应该“被控制”。

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最终我们决定“同时”研究四个因素对光斑的影响:1.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有关吗?2.小孔成像与孔的大小有关吗?3.小孔成像与物距有关吗?4.小孔成像与像距有关吗?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在猜想影响光斑的因素时,需要去观察。猜想就是根据部分事实得出的不确定的结论。二是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要进行科学方法的引导,针对学生容易将控制变量“虚控制”,强调“要将其他所有的因素都控制”,这是控制变量法的关键。因此,在猜想环节就有一个整体的变量规划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二、在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中促进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案例二:实验方案的评价

(教师)请学生小组讨论,并拿出设计方案。

(学生)展示了甲、乙、丙三张带孔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卡片中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在进行探究时,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甲组 乙组 丙组

(教师)这是三个小组的设计。请各自说明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乙组学生)我们想研究“光斑是否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因而设计了四种大小相同而形状不同的小孔。

(丙组学生)我们也想研究“光斑是否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除了乙的方案外,我们还设计了丙图。我们想看看小孔和大孔是不是遵循一样的规律。

(甲组学生)我们想研究“光斑是否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所以小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

(学生)甲组的方案是有漏洞的。物体(太阳)是圆的,小孔也是圆的,如果最后的光斑是圆的,分不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教师)你会如何改进?

(学生)我们的方案如图①,这样只让树叶间空隙大小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也与太阳的形状不一样。

(学生)我们的方案如图②,上下两行是对比“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的,左右2列是观察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学生)我们的方案如图③,至少要观察三种情况,所以我们这样设计。

[①][②][③] [①][②][③]

还有一些组设计了一些更有创意的方案,看到同学的各种画法,师生连声叫好。

[⑤][⑥]

[⑦][⑧]

经过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说出来、议起来,让学生的错误充分暴露、发生碰撞后对控制变量法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在实践活动方案的落实中促进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仅仅在脑中实验是不够的,我们要走出教室,在做中学,去感受控制变量法带来的喜悦。

案例三:动手中的发现

小孔成像与孔的直径究竟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孔越小越好?孔大了就成不了像?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分小组开展了研究。

(学生):我们的方案如图①,这样只让树叶间空隙大小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也与太阳的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摩天360的尖顶(夜晚有灯光点缀)

小组人数:6人

(见附表)

经过动手操作,学生对小孔的理解更加全面。原来的认识是小孔成像的条件是孔要足够小,现在的理解是这个“小”是相对于孔到光屏的距离而言的。所谓小孔,指的是孔的边长或直径远小于孔到光屏的距离(像距)。举个例子:若方孔的边长为10 cm时,这个孔应该不小了吧,如果该孔到光屏的距离大于40 m时,也能成太阳圆形的像,这个边长为10 cm的方孔也应该叫小孔。

树叶教案篇5

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为了改革中国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质特征,结合学生实际等因素,确定我校五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为1各活动的时间2估测树叶的面积。

二、总体目标:

1、用最简分数表示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时间紧迫感,懂得珍惜时间。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估计树叶的面积,算出一棵树所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意识。

三、活动安排:

1、各活动的时间(月——月)

(1)通过录像、故事等方式介绍鲁班教子故事,引出主题。

(2)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你想研究哪些内容,计划开展哪些活动?(从学生的讨论中教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出相应的集中)

(3)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由学生自己研究形成初步方案。研究方案可以是:记录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等等。

(4)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表格,将所记录下的各活动时间填入表中。

(5)算出各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6)用分数知识进行全班交流,介绍心得体会。

(7)每一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出一期手抄报。步骤:确定主题、组员分工、选择材料、合作出报。教师作相应指导。该手抄报主要体现这一阶段学生读书成果。一次手抄报展评,评出优胜奖。

(8)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家里的人和周围的人,让大家明白时间的宝贵。

2、估测树叶的面积(月——月)

(1)用各种手段了解全球空气污染的情况(如:查书籍、上网、询问等)。

(2)户外学习:选择树叶。注意点:①采树叶时不要伤害树。

②树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不能太大或太小,为了更准确,选择5片树叶

(3)进行估策:教师提出可以将树叶描在纸上,再用透明方格纸放在上面进行估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策。(为了方便计算,每片树叶的面积可以适当的四舍五入)。

(4)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计这棵树的树叶总面积以及释放的氧气能够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用这一系列的数字来警醒学生,使他们受到震撼。(树叶只有在光照下才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树叶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天气的变化,气温的突然下降,树叶纷纷飘落才将秋季的明显季节特征显现出来,而这些变化也已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根据我们班幼儿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季节特征,我们正围绕“多彩的秋天”主题开展教育活动。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树叶原有的形状组合,拼贴图案。

2.发展剪、贴、添画的美工技能。

[活动准备]

1.收集多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并进行压制处理(叶子压平整不要完全脱水)、剪刀、胶水、双面胶、画纸。

2.粘贴画范例。

3.《小湟丁芬衾帧⒖渭。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观察树叶

1.导入。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进了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们捡起树叶放在手上的手上。”(教师活动前边说边把树叶撒到到教室的角落,听《小树叶》音乐)“请小朋友拣起来一片树叶,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叶子和小朋友的叶子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

2.观察树叶。“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提示:形状、颜色、和大小)它像什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粘贴画制作过程

小树叶真神奇,形状不同,可以像那么多东西!看看我们把几个树叶拼摆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1.出示范画(金鱼)

这幅画是用什么做成的?粘贴的是什么?是有哪几种树叶粘贴成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

2.教师现场做粘贴画一幅

师:(拿银杏树叶)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有一片什么叶子,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

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的说。(有小朋友说像孔雀,像花裙子,像扇子。)

“这么漂亮的树叶,老师想用它做一幅画,小朋友们帮老师一起做吧!”

引导并示范孩子怎样用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粘贴添画。和孩子们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图画。(让孩子观察树叶画制作步骤,对过程有整体系统的印象。)

三、制作粘贴画

1.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初步尝试拼摆。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树叶,你想用树叶粘贴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树叶,构思自己的树叶粘贴画,在画纸上拼摆,调整。

2.请幼儿跟同伴说说自己拼摆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相互启发更好的创意。

3.让幼儿粘贴,制作作品。请幼儿适当调整或重新组合好的作品,粘贴,添画,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胶水涂抹在叶子的反面,并涂抹均匀。树叶要轻压,防止碎裂。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分层指导。

四、欣赏作品。

将幼儿作品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欣赏粘贴画作品,获得美感与经验。放音乐《小树叶》舞动身体学习小树叶舞动,离开教室。

树叶教案篇7

案例一:有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刚刚孵出来的小蚕宝宝,黑乎乎的小蚕宝宝在桑叶上慢慢地爬行,有时微微抬起头,霎时有趣。每到课间和餐后休息时间自然角中总会聚满着孩子,当孩子有发现时就会引起更多孩子观察的兴趣。“老师,蚕宝宝为什么要吃树叶呢?”“盒子底下黑黑的一粒粒是什么?”我并没有回答孩子,而是抛出一个问题给孩子:“人吃食物进去,并将不要的东西排出去,就变成了大便。那蚕宝宝吃了那么多需要干什么呀?”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孩子马上附和着说:“老师,我就猜那些黑黑的是蚕宝宝的大便呢!”趁着餐后散步,我带领孩子们去幼儿园内采桑叶,对他们说:“蚕宝宝需要新鲜的食物,我们一起为它们准备一些吧!”孩子们边走边采了些蚕宝宝要吃的“树叶”,他们结伴讨论着蚕宝宝可能要吃的树叶,还来问我:“老师,蚕宝宝会吃这种树叶吗?”我举起采好的桑叶说:“我之前给蚕宝宝喂的这种树叶叫桑叶,你们采的树叶蚕宝宝会吃吗?回到教室我们选几种树叶试试吧。”

分析:从案例发现孩子们对蚕宝宝十分感兴趣,不过从他们自发生成的提问可以看出他们并不了解蚕宝宝,不知道蚕宝宝最爱吃桑叶、会吐丝等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主动探索有关蚕宝宝的奥秘,从而无形中促进幼儿有效学习。通过以上案例我深切地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最能激发孩子兴趣和求知欲的活动,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具有教师预设活动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对此我深有感触。

案例二:晨间游戏时,睿泽突然喊道:“快看,小蝌蚪长出两条腿了!”旁边的同伴都围了过去,晨昕说:“小蝌蚪长了两条后腿,再过不久就会长出前腿了。” 涵涵马上说:“对啊,然后尾巴慢慢变小,小蝌蚪就会变成青蛙了!我妈妈就是这么告诉我的。” “可是它们什么时候才会变成青蛙呢?”睿泽好奇地问道。这时我加入他们的谈话,说:“那这些小蝌蚪都会变成青蛙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会啊!”我指着小鱼缸中体色灰暗、中有深浅斑点的小蝌蚪,让孩子观察这些蝌蚪与其他蝌蚪的不同。然后告诉他们小蝌蚪中会有青蛙的宝宝,也会有癞蛤蟆的宝宝,所以蝌蚪们长大了有的变成青蛙有的则变成癞蛤蟆。因为小蝌蚪饲养在小鱼缸活不了多久,也为了满足睿泽观察小蝌蚪长大的愿望,我在电脑上播放了一段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蝌蚪的变化过程。

分析:小蝌蚪是自然角中的新成员,大家都爱观察这些黑黑的小东西,有时还会把手伸进小鱼缸摸摸小蝌蚪。晨间游戏俨然变成了一次谈话活动,孩子们提问和发现不断,而我发现幼儿的兴趣与思维全都集中在“小蝌蚪”上,并没有想玩桌面游戏的意向。不仅及时让幼儿自主探索,而且开展相关谈话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有效学习。本次晨间活动中孩子倾听的专注程度、持久性表现十分突出,胜过平时活动中用的各种方法促进孩子倾听他人说话的效果,所以一日活动中幼儿园老师更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心。

有的老师会问:“面对幼儿自发生成的提问,老师究竟需要掌握多少学科知识,到底是有问必答,还是不断鼓励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哪一种教法更好?”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要视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而定。我们要重视生成,在指导幼儿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坚持让孩子以自主探索和体味的方式解决,即使时间稍微长一点也没有关系,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有所获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发问虽然天真、幼稚,却往往深埋着理想和思维的火种,在生活中要认真对待幼儿自发生成的提问。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都应该:

认真倾听,积极回答孩子的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他和成人的对话中增加了许多问号,“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五花八门。其实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正是智力教育的精髓。成人应给予支持和引导,注意倾听,做忠实的听众。倾听是对孩子好奇心的最好支持。

认真对待,给幼儿满意的答案。幼儿总有许多问题需要大人解答。提问是幼儿求知欲发达的标志,任何情况下都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表示重视,不管这些问题在大人看来是多么没有意思和幼稚。如果解答不了幼儿的问题,也不可信口胡诌、敷衍了事,最好当着幼儿的面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寻找答案,这样不但能给幼儿一个满意的答案,而且能培养幼儿谦虚好学的习惯。

树叶教案篇8

你一踏进我们的校园,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教学楼旁的几棵高耸入云、拔地而起的香樟树。

那几棵香樟树高大粗壮,活像一个个挺着肚子、身材魁梧的将士,整天保护着我们的学校。在它的下面有一大片树荫, 我经常到树底下玩或是中午吃完饭到好里走一走、瞧一瞧、逛一逛……

有一天,我到香樟树下玩,发现香樟树开始掉落叶了!而且这树叶不是掉一两片,而是几十、几百片一掉。在那儿打扫的同学落了扫,扫了落……扫都扫不完。我在旁边看着,想:在万物复苏的季节这香樟树为什么掉叶子呢?

我满怀好奇地回到了家,准备把这个疑问解决。我先查《十万个为什么》,但是上面也没有答案。我看来只能向“不会说话的老师” ——电脑救助了,我先上了“百度网”在上面写上了问题,这电脑真快,答案一下子跳出来了。原来,香樟树是一种常青树,在秋天、冬天也不落叶,到了春天,新的嫩芽全都长出来了,这样也就替换了老的叶子,老的叶子因此飘落下来。而那些普通的树,因为秋天、冬天的水分和养分极少,而叶子又会蒸发水气,所以普通的树一到秋天就开始落叶,把养分存在树干里,到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而且上面还说:香樟树的气味还可以赶走蚊虫呢!

我看了这么多的资料,不由自主地叫道:“香樟树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树叶教案篇9

1 树叶与花瓣上的数学

花瓣图案和树叶在枝干上生长的方式,使数学家认识到,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 如果我们去数一根枝条上的树叶,从某一片叶子开始,到其正上方的一片叶子为止,两者之间的叶子数通常是一个斐波那契数(橡树是5、白杨树是8、柳树是13等等). 松球(图1)上鳞叶的螺线形排列也类似地表现为8个右旋和13个左旋的螺线. 而更大的斐波那契数(34,55等)出现在向日葵籽(图2)的螺线形排列中. 斐波那契数列还出现在大波斯菊和延龄草(图3)、榆树枝,以及菠萝表皮上的螺旋线等.

图1 图2 图3斐波那契数列的相邻两项之比11,21,32,53…趋于一个极限,通常称为“黄金比例”,等于1+52=1.618…. 这个比例在整个数学中都随处可见:它是正五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和一条边之比,并且边长为这一比例的矩形通常被认为是最令人满意的形状――黄金矩形. 图4是一个黄金矩形,在这个黄金矩形中分出一个正方形,位于左边,右边剩下的仍是一个小的黄金矩形. 在这个黄金矩形中再分出一个正方形,位于上边,下边剩下的是一个更小的黄金矩形,把这个过程继续下去,现在我们用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把所有正方形的顶点连起来,得到的就是对数螺线,或等角螺线,如图5所示. 海螺、蜗牛的外形就非常近似于对数螺线. 图6的瑞士邮票就表现了这一过程,还有在蜗牛壳和菊石(图7)上也出现了与此紧密相关的对数螺线图案[1]. 进一步指出的是,非洲大羚羊的角、金银花的螺旋线、贝壳的漩涡、银河系的螺线、DNA的双螺旋,在这些例子里我们可见到的递归曲线,说明螺旋线能适应生长.

2 蜘蛛网上的数学

一种简洁而优美的自然物――蜘蛛网(如图8),在晨曦的照射下那挂满露珠的网散射着光辉,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蜘蛛网有片状的,三角形状的,漏斗状的或圆顶状的,不同形状的蜘蛛网由各种不同的蜘蛛织成. 当人们仔细观察,试图准确地描述这美妙的结构时,发现只有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才有可能.

在蜘蛛网中,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数学对象大概是两条类似于螺线的蛛网曲线. 我们把从蛛网中心放射出去的那几条线称为“半径”. 类似螺线的曲线则由连接两相邻半径的弦形成. 位于两条相邻半径间的弦互相平行,沿半径的所有同位角全都相等. 假如蜘蛛网的半径有无穷多条,那么整段蜘蛛网将具有单一的形式,这时替代锯齿般螺形线的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这种曲线就是对数螺线,即等角螺线. 从等角螺线的性质可以知道这种类似于螺线的蛛网,既经济又规则地充满了空间,它不仅强韧而且用料最少.

当早晨的露凝布在蜘蛛网时,互相靠拢的水结成小小的水滴(特别对于较粘的丝). 蛛网的弦由于水滴的负荷而弯曲,使得每条弦都变成为悬链线!

悬链线是由一条自由悬挂着的柔软的绳子或链条所形成的曲线(如图9),它的一般方程为:

y=a2(exa+e-xa).

这里a是y轴上的截距.

出现在悬链线方程的e为:e=limn∞(1+1n)n

=1+11!+12!+13!+14!+…

=2.7182818,

它是一个无理数和超越数,也算是一件被蜘蛛网“捕捉”的“猎物”. 蜘蛛网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数学概念,如半径、弦、平行线段、三角形、相等的同位角、等数螺线、悬链线等,也和e一样都“落入”了蜘蛛所编织的陷阱[2].

3 蜂房中的数学

卢森堡的一张蜂巢邮票反映的是小小蜜蜂建造的蜂房(如图10),这是最为普通的一种平面镶嵌图案,即用同样形状的平板砖,无缝隙而又不重叠地铺满整个平面. 事实上,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帕普斯就观察到:蜜蜂只用正六边形制造它们的巢室,这种形状的构造会使所需的材料最少,而且所形成的空间最大. 六边形的形状不仅可以在蜂巢中找到,还可以在雪花、分子、晶体、海洋生物等其他形式的物体中找到. 类似蜂房的这种镶嵌图案,人们可能早已看到过,如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形成的镶嵌图案. 事实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早已发现并证明了在正多边形中仅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这三种可以形成镶嵌平面,而且对于给定面积来说,六边形的周长最小. 有人认为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正多面体的研究工作是平面问题在空间的推广,而阿基米德又进一步深入到构造半正多面体. 正是这种只需花费最少能量和材料的形式,把自然界和数学联系起来――自然界掌握了解极大极小问题、线性代数问题和求出含约束问题最优解的艺术,真不愧是自然界中的美妙数学问题!当然,在平面镶嵌中,我们还可以用任意同样的三角形、四边形来形成镶嵌图案[3].

4 更多的实例

在晶体、岩层和珠宝表面,可以看到多面体形态,由此导致科学家将晶体按其形状和对称性来分类.

研究江河溪流的扭转、弯曲、变向,看似毫无章法,其实可以发现,它们的形状表明,水流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未必决定水流方向,它们的自然弯曲受离心力和能量均衡消耗的支配,并可用随机性和概率描述.

一串肥皂泡沫、犰狳的鳞片、泥地的裂缝、玉米棒的芯、某些树的树皮、长颈鹿身上的花纹、蜂窝格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魔鬼堆国家景区岩石的形状,在这些场合里见到的形态,提供了六边形、三叉连接和紧密填装观念的例证.

风吹沙滩的痕迹、云朵的姿态、火山熔岩流淌的形状、山脉蜿蜒的地势、蕨类植物叶形的重复,在这些例子里出现的图案,都能被数学家利用计算机和分形方程再现出来. 如今通过计算机,分形数学理论已经发展到新的水平,而且不断发现新应用以及它与自然的新联系.

龟壳上片状组织的构造;以及丝织物的纤维类似于三棱柱,这样的结构使丝显得富有光泽[4].

参考文献

[1] [英]罗宾・J・威尔逊.李心灿,邹建成,郑权译. 邮票上的数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98-99.

[2] [美]T・帕帕斯.张远南,张昶译.数学趣闻集锦(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29-331.

[3] 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7-168.

树叶教案篇10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性目标。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植物,更多地接触小动物,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关爱之情。在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和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数学的教育。在玩中亲身感知冰、雪等自然现象。

关键词

亲近自然 探究 学科学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性目标。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究最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电脑的普及,现在年轻的父母大多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去感知自然界的美好,探究自然界的奥秘。4~5岁的孩子热衷讨论的是游戏如“偷菜”“大战僵尸”之类的话题。因此,教师更应该带领孩子多亲近自然,引导孩子在“玩”中学科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幼儿园的一角,就是我和孩子们的乐园。

一、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植物,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获得感性经验

春天来了,是迎春花告诉我们的。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捕捉着春天的信息,用心感受着春天的变化。

(一)杨树上的“毛毛虫”

这天户外活动,孩子们玩得正高兴,珠珠和佳慧手里举着个东西跑到我面前,“老师,这是什么啊?”我一看故作好奇地问:“呀!从哪儿捡来的毛毛虫?吓了我一跳!”她俩咯咯地笑起来。孩子们围拢过来,我们跟着她俩来到杨树下。

树下这么多“毛毛虫”,不一会儿孩子们每人手里拿了一条。“老师,这是什么呀?”孩子们有些迫不及待,七嘴八舌地问。我反问道:“这是从哪来的呢?”他们抬头看看,树上还长着好多呢。“这是杨树上长的。”“它像什么?”“像毛毛虫。”“小朋友们真聪明,这是杨树的花。”“老师,杨树上怎么只有花没有叶子?柳树上只有叶子没有花?”我知道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又产生了兴趣,我告诉他们:“在春天有些树是先开花后长叶,有些树是先长叶后开花。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幼儿园的树像杏树、桃树、香椿树、石榴树、泡桐树等,哪些树是先开花后长叶,哪些树是先长叶后开花,还有和这两种情况不一样的吗?这样又一个科学探索活动形成了。”孩子们拿着“毛毛虫”,穿梭在杨树间嬉戏着,笑声一片。

(二)韭菜长高了

这天,我带孩子们来到种植区域,有了前几次成功的体验,孩子们探索春天的兴趣更浓了,一到户外,快乐的就像一只只小鸟,积极关注周围的变化。“老师,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在哪呢?”我惊奇地问。小雨高兴地拉着我的手,指着那片绿油油的韭菜地。“看,韭菜长高了。”“为什么韭菜现在长高了,前几天却不长?”“马爷爷给韭菜浇了水。”“前些天冷,这几天暖和了。”……孩子们回答得都非常好,通过观察韭菜,他们知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并间接地获得了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适当的温度的经验。根据以前讲过的故事《小熊种豆子》及木箱里、阳光下种植豆子获得的经验,孩子们总结出植物的生长与阳光、水、温度、空气有关,从而丰富了孩子的感性认识。

跟随春天的脚步,孩子们还发现柳树上甜滋滋的柳椹、漫天飞舞的柳絮;杨树上长出的绿叶;从南方归来的燕子;种植区植物的生长;姹紫嫣红的鲜花……从发现春天的一抹新绿到春色满园,孩子们观察着、探索着、记录着、体验着、快乐着。

二、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小动物,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关爱之情

夏天,在树荫下孩子们自由地玩耍,捉蜗牛、看蚂蚁搬家、把大雨过后冲到塑胶地板上的蚯蚓送回泥土中。

(一)蜗牛有牙吗

又到了户外活动时间了,孩子们三五成群,他们兴致勃勃地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的在看蚂蚁爬,有的在捉蜗牛玩,他们还不停地交流着,我饶有兴致地看着、听着。晨晨和康康正在玩蜗牛,就听晨晨说,“康康,你说蜗牛有牙吗?”他俩拿着蜗牛仔细地看了好几遍也没找到答案。这时抬头看见了我,就问,“老师,你说蜗牛有牙吗?”这个问题一下子也难住了我,我只好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回家让爸爸妈妈帮着上网查一查,好不好?看明天谁能把正确答案告诉大家。

下午放学时,我布置了作业:搜集蜗牛的有关资料。第二天一早,孩子们一入园就叽叽喳喳说起来了,“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我在网上看到了放大的图片。”“它喜欢吃植物的嫩叶子,对植物有害。”“蜗牛爬过后会有一条亮晶晶的痕迹。”“蜗牛外边有壳,身体软软的。”……我及时组织了一场讨论,并让每个孩子说一说,然后我们一起小结,最后我把小贴画奖励给了每个孩子,我想,这可以激发孩子们探究科学的热情和信心吧!“捉几只蜗牛养着吧,让我们用心观察,来验证一下我们刚才说的是不是正确的?”孩子们一阵欢呼。

(二)塑胶地板上的蚯蚓

一场大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混杂着泥土和小草的味道。我带孩子们去散步,看今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塑胶地板湿漉漉的、软软的,踩在上边还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孩子们开心地踩来踩去。这时,乐乐大声说,“快看,蚯蚓。”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了过去。“老师,这还有一条呢。”这时孩子们的小脑瓜又闲不住了。“蚯蚓怎么会跑到塑胶地板上来呢?” “是被大雨冲上来的吧?”“它躺在这里会不会死啊?”“如果小朋友没看见给踩死了怎么办呢?”……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把蚯蚓送回家。

我拿起一条蚯蚓把它放回草丛里,又拿起另一条蚯蚓从中间一掐两截,孩子们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老师,它是益虫,你怎么把它弄死了?” 语气中有不满,有伤心。“它会死吗?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它真的死不了吗?” 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被调动了起来。我拿出随身携带的塑料袋(这可是我的法宝之一)把蚯蚓放到里边,捧了些泥土,放上几片枯叶。我知道孩子们又会有了新的发现——蚯蚓的再生能力。

这个夏天,我们的养殖角又多了新朋友——蜗牛和蚯蚓。

三、在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和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数学的教育

秋天到了,秋风吹,树叶落满地。孩子们特别喜欢捡树叶,边捡边说,这细长的是柳树的叶子,像大人手掌的是泡桐树的叶子,卵形的是杨树的叶子……孩子们最喜欢做的就是捡树叶然后递给我,看我把大捧的树叶洒向天空,看树叶像蝴蝶一片片飘落,然后是一片欢呼声。从杂乱地抓起一把树叶递给我到后来会抓着叶柄一片一片地捋顺了,这是一个尝试的、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一个一个放在一起就是许多个;知道了一片一片捋顺了手里可以抓得多。孩子们还能按我的要求按数取物,如捡5片小树叶,捡10片大树叶,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在玩的过程中还练习了分类:把大树叶放在一起;把小树叶放在一起;把形状相同的树叶放在一起;把颜色相同的树叶放在一起。孩子们还开心地在塑胶地板上用树叶摆各种图形、造型,还发现1块塑胶地板是正方形的,2块是长方形的,4块在一起也可以是大的长方形,还可以变成正方形,那6块呢?8块呢?……这不仅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还发展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在玩中亲身感知冰、雪等自然现象

下雪了,下雪了,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孩子们有些坐不住了,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在简单说了注意事项后带孩子们来到院子里,孩子们伸出小手,仰着小脸,雪花落在脸上、手上,有的还调皮地钻到孩子们的衣领里。“雪花落在手上什么感觉?”“凉凉的。”“咦?雪花怎么不见了?跑哪去了?”“化了。”“化成什么了?”孩子们看着自己有点儿湿的小手,“老师,化成水了。”我引导孩子们说出了,雪是凉的,手是热的,雪遇热化成了水。这是孩子们亲身体验后的经验。雪下大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进教室。雪停了,看着厚厚的雪,孩子们特别兴奋。我们堆雪人、攥雪球、打雪仗,通过攥雪球孩子们更进一步感知了雪是冰凉的,遇热化成水。“雪能吃吗?”不知谁问了一句。我选择了孩子们认为最干净的雪捧了两捧放在塑料袋里,然后带孩子们回教室了。等雪融化了,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找到了答案。

孩子们好奇好问,说不上对什么就感兴趣,这不,对楼房排水管子末端结的粗粗的冰柱又产生了兴趣,孩子的模仿力强,有一两个孩子摸,其他孩子就会都前去摸一摸,他们感知了冰是凉凉的、滑滑的、硬硬的。

“这冰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让孩子们自己找答案。“是从楼顶流下来的。”“雪融化成水,顺着排水管道往下流,因为冬天天气特别冷,水还没落到地面就结成了冰,越结越多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