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巴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5 06:01:33

尾巴教案

尾巴教案篇1

主持人: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下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比尾巴》教学案例

师: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认识了许多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觉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们准备好自己带来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谁先上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生:我带来了一张老虎的图片,老虎的尾巴长长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能用“长”来生动形象地介绍老虎尾巴的特点(板书:长)。大家在介绍时,要向他学习,看谁也能用上本课学到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如“短、扁、弯”,还可以发挥想像,用上“好像”这个词。还有哪位小朋友们想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举手啊!这样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等一下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

生:四人小组交流。

生: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发言情况举例如下:

生a托着小鱼缸上台:这是我养的小金鱼,金鱼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生b举着图片上台:这是我昨晚在电视栏目《动物世界》上看到的一只长颈鹿。我把它画了下来。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好像小辫子,又好像一根毛笔。

生c拿着玩具袋鼠上台: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袋鼠经常把它当作椅子坐。

尾巴教案篇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发展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然而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笔者撷取身边的几个体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小班体育活动“好玩的丝巾”

目标:通过玩丝巾练习抛、接、走、跑等动作,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1)热身运动:幼儿随音乐《快乐小猪》做动头、动膝盖、动手、动脚等动作。(2)师幼拉个圆圈坐下,教师示范玩抛、接丝巾的游戏,启发幼儿探索丝巾的玩法:教师当猫妈妈,幼儿当小猫,双方玩捉迷藏游戏。小猫试着用丝巾把自己的头、手、脚藏起来,猫妈妈找小猫。(3)小猫尝试用丝巾将自己全部藏起来,并且不发出声音,不让妈妈找到。

分析:丝巾柔软、可塑性强,很适合幼儿玩,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在该活动中,虽然幼儿看上去玩得很开心,但是运动量远远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个活动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丝巾探索游戏。幼儿园里像这样的探索性体育活动非常多,有探索呼啦圈玩法的,有探索纸箱玩法的,有探索轮胎玩法的,有探索“尾巴”玩法的,等等。

针对当前幼儿运动能力较差、体质下降的现状,《指南》明确提出幼儿“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意在引导教师和家长重视幼儿体质、体能的培养。因此,像“好玩的丝巾”这类一物多玩式的体育活动应注重调整其活动密度,增加运动量。上述案例中,在幼儿自由探索了丝巾的各种玩法之后,教师应该选取几个运动量稍大的玩法和幼儿一起玩,比如:将丝巾举在头上奔跑,比比谁跑得快:将丝巾放置在胸前,看谁能够飞快地跑而不让丝巾掉下来:将丝巾变成一条“河”玩跨河游戏:将丝巾变成“尾巴”玩“捉尾巴”的游戏,等等,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案例2:中班体育活动“和椅子玩游戏”

目标:探索椅子的各种玩法,练习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活动过程:(1)热身运动:听音乐和椅子玩游戏。(2)自主探索椅子的玩法,教师着重启发幼儿借助椅子助跑跨跳;(3)练习助跑跨跳,先是将一张椅子放在地上跨跳,然后是将两张椅子并排放在地上加大跨跳难度,接着是将三张椅子并排放在地上继续加大跨跳难度。(4)放松活动:坐在椅子上相互捶捶背、捏捏肩、拍拍腿。

分析:在该活动中,幼儿一直用椅子做着跳的动作:在准备活动中,幼儿听音乐跳:在探索活动中,教师不时提醒幼儿将椅子放倒进行助跑跨跳的活动:在主体活动部分,更是逐步加大难度,层层深入地用椅子开展助跑跨跳活动。有一个小女孩不敢跳,教师拉着她的手一直鼓励她跳,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女孩子涨红了脸跳过去才罢休。该活动一直进行了30分钟,才进入放松环节。此时,幼儿已累得满头大汗,疲惫不堪。

很显然,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助跑跨跳”的技能训练上,但这种专项训练方式违背了《指南》的相关精神。幼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力量较小,专项训练容易造成幼儿局部机体过度疲劳,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不利。在上述案例中,幼儿腿部运动负荷偏大,其他部位的运动负荷不足,达不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组织这类体育活动时,教师在关注幼儿某一技能的同时,要兼顾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全面锻炼,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和椅子玩游戏”这个活动可以进行以下调整:在幼儿探索椅子玩法的过程中不必强求其玩“跳”的游戏,应让幼儿自由探索,运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使上肢和下肢都得到充分锻炼。主体部分学习“助跑跨跳”时可以设计“小兔采蘑菇”的情境游戏,在幼儿基本掌握跨跳方法后,教师用椅子拼摆几条宽窄不一的“河”,再设置一些草地、木桩等障碍物,“小兔”们在采蘑菇的路上需要爬过草地,跳过宽窄不一的河流,还需要走过木桩,最后可以就采到的“蘑菇”进行统计,这样既能让幼儿锻炼多种运动能力,又能增加活动情趣。

案例3:大班体育活动“捉尾巴”

目标:锻炼幼儿奔跑的技能,能够按要求追寻目标。

活动过程:(1)热身运动。教师将用布编的尾巴全部系在自己的腰上,带领幼儿跑步进场,接着幼儿追捉教师的“尾巴”,每人获得一根。(2)幼儿之间自由捉“尾巴”:幼儿抓与自己颜色相同的“尾巴”:幼儿看标记捉“尾巴”,要求是:红色抓绿色,绿色抓黄色,黄色抓紫色,紫色抓红色:幼儿看标记绕障碍捉“尾巴”,要求是:红色不可以抓绿色,绿色不可以抓黄色,黄色不可以抓紫色,紫色不可以抓红色。(3)放松活动。

尾巴教案篇3

一、公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语文学习有兴趣,那他就一定会主动学习语文。因此,老师的态度很重要。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首先得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和小朋友一起把教室布置得整洁、漂亮,让大家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下课的时候经常和小朋友交流、谈心、说笑话。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可怕,很容易接近。上课时,我总是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亲切的教态、委婉动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用儿歌、游戏、猜谜、唱歌等活动来调节气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在这种氛围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学习效率高。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学生才能主动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时,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首先,要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其次,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最后要合作讨论,探究问题。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在互相的学习中学到了学习方法,增长了见识,有了学的兴趣,时间长了,能力随之也提高了。

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本身充满了复杂性和灵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要敢于创新,这样学生才真正有所收获。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跃的思维依赖于主体的积极性,信赖于主体的求知欲。因而,语文教学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挂图、实物、投影、课件等先进的设备、设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绪,将录相、表演、艺术欣赏引入课堂,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比尾巴》时,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几幅色彩绚丽的画:细长的猴子尾巴,弯弯的大公鸡尾巴,扁扁的鸭子尾巴,像伞的松树尾巴,像绒球的兔子尾巴。形象、直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很快记住了这些尾巴的特点。最精彩的是当老师问“你还知道那些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时?”教室里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问题。后来我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给出示的动物填上尾巴,学生的表现很出色。我想,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能勇于创新,积极拓展思维方式,觉得自己知道很多,这会使他们更有兴趣学习语文。当然,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四、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减,提高自学能力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说明教学方法应随机应变,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多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的题材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如: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美文欣赏法,学生自我展示法,师生合作法,学生比赛竞争法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文章内容来自行选择,但前提条件是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来当主角,教师只是随即点拨、引导、评价。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树立自信,学到学习方法,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真正学有所获,从而对语文学习更有兴趣,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尾巴教案篇4

幽默漫画可以分为好多种,有的如相声一般通过诙谐的对白引人发笑,有的如马戏表演一般用夸张的造型逗人一乐,有的如喜剧一般用无厘头的桥段插科打诨……而这套书则是难得的小清新漫画。巴纳比大智若愚,用惊人的能力、独特的思维,将难题一一化解,让人拍案叫绝。一些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问题,在巴纳比面前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是也需要这种“脑筋急转弯”式的创新思维吗?遇到教育中的疑难杂症,我们应该放下定势思维的“包袱”,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充电,不断用知识来充实我们的大脑,用巴纳比式的“奇思妙想”来“刷新”知识储备,为教育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读《大笨熊巴纳比》这套书,我们总会会心一笑。巴纳比用它特有的幽默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笑点”,让我们在笑过之后有所思考和启迪。在漫画《技高一筹》中,巴纳比教小熊画画,小熊用稚嫩的画笔在画纸上画了只歪歪斜斜的鸟,还一本正经地问巴纳比:“我画的鸟好看吗?”巴纳比发自内心地赞美道:“十分完美!”说话间,它拿起画笔“唰――唰――唰”添了几笔。小熊定睛一看,巴纳比果然是技高一筹:它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而原来小熊画的那只歪歪斜斜的鸟儿则变成了大鸟在草地上的“影子”。看着这组漫画,我不由得感叹巴纳比解决问题时的智慧。我们在面对孩子时,应该“目中有生”,拥有一双欣赏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他们的学习之旅充满期待,充满信心。此外,我们还要拥有一颗“服务之心”,当孩子们需要帮助时,我们要像巴纳比那样做一个智慧的“引路人”。用自己的智慧去引领,去指点迷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恰当的服务,使其一步步登上理想之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孩子的发展蕴含着无限的创新性和可能性,相信我们只要像巴纳比那样,肯定会将教育的魔方演绎得无限精彩。

在这套书的结尾部分,编者还精心设计了一个“写写画画,创意结尾”的游戏。我记得其中有这样一组图:巴纳比想吃蜂蜜,长耳兔便建议它带上一捧野花去向蜜蜂讨要。巴纳比带着花去向蜜蜂小姐问好,结果会怎么样呢?我曾经让几个孩子根据前面几幅画的内容续写故事结局。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进行“想象大比拼”。他们的答案真是创意无限。“写写画画,创意结尾”采用与读者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阅读之余积极动脑,续写结尾,很受欢迎。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情境”,实现学生与课本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让学生在互动的情境中触类旁通。学生情感丰富,思维开阔,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就能在轻松愉悦的互动过程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尾巴教案篇5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教参,体会文章思路,然后写出教案。其主要内容是课堂上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跟这些问题、答案配套的板书提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亦步亦趋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是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学生创新思维,而是对课文的同构解读;不是要求学生设疑解疑,拓展思维,而是要求学生对教师“权威”答案的认同。这种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和天赋,也违约了学生的心理规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促使儿童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布疑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积极的状态,让学生快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在多年来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布疑设疑的。具体操作如下:

一、从整体布疑设疑

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看,都是从第一段讲到最后一段;从教学形式来看,都是教师问,学生答;从教学内容来看,都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章的中心等等。我彻底摒弃了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多疑、多思,以学定教。在教学《妈妈的爱》时,我从课题整体布疑设疑:“同学们,想想课文中妈妈的爱分别讲了哪几件事?”配乐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看图思考。结果同学们都能自己释疑。其实,学生的资源是丰富的,学生的天赋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创设情境,就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如教《难忘的泼水节》,我也是从课题整体布疑设疑“为什么说今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同学生们很快就能找出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加深了对“难忘”一词的理解。又如教《蜜蜂引路》,我也是采用了从课题整体布疑设疑:“读了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同学们各抒已见,自己大胆设疑:1、为什么要蜜蜂引路?2、蜜蜂给谁引路?3、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同学生们发言热烈,我马上肯定和表扬学生大胆设疑的精神,然后因势利导,话题一转:“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设疑非常好,我也和大家一样想,这些问题课文中可能会给我们答案。我和大家一起默读课文,边读边看图思考,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好。”这一导,又把学生带进认真读书的角色,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设疑解疑,很快把课文内容弄懂了,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

二、从句子布疑设疑

教学《秋天》时,我以课文最后的一句“啊!秋天到了。”为布疑点。因为这个句子是全文的统帅。直奔中心教学,容易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资源,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我问:“同学们,你们从图上哪些景物知道秋天到了?”他们可热闹了,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不但把图上表示秋天的景物说了出来,还拓展了思维,有声有色地把图外的景色也说得很完整,开发了资源。又如教《我选我》时,我抓住了“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这句话为布疑点。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在课文的中间,它明显地与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把这个关键句子作为布疑点,诱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设疑:王宁为什么说:“我选我”?围绕这个问题,以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气氛热烈,激发了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导其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互助的。教师亦完全以伙伴身份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探究。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大家都能联系上下文回答,而且能用上“因为……所以……”说完整话回答。从重点句、中心句入手布疑设疑,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度集中起来,调动起来,创设情境,披文入情,唤起情绪,激发兴趣,人人参与,提取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熏陶。

三、从字词布疑设疑

尾巴教案篇6

“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实质上指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但读和写是不可割裂的教学内容,读是手段、是过程,写是目的、是归宿。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感悟到作品的表达技巧,作品的文化内涵,才能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言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学会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指的是: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与联想,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来表文达意。语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内涵,而且不同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既要让学生理解语言写了什么,更要品味内容背后的“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内容”,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崔峦老师说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1.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言

“得言”就是指学生在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内化积累语言,懂得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即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艺。

我们可以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按点设计引导学生得言。互动反馈系统EZclick实现了课堂上学生的全员参与,每个学生人手一机,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过程中,当学生在理解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时,教师出示小鱼的话:“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但这句话该怎样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感情呢?我设计了如表1的按点,引导学生品味。

选择后,教师请选择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明原因,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尊重了学生的理解,同时指导了学生如何有感情朗读。

当学生学习过第三自然段之后,了解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借到了没有?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如表2的按点,帮助学生体会这个自然段的表达顺序。

这个按点的设计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在此环节让学生感悟了本段的写作顺序,为四、五自然段的自主学习做了准备,在本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安排了仿照课文续编故事的语言实践,也是在此按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此按点的设计成功地引导学生感悟表达顺序,达到了得言的目的。

在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同时,我们还巧妙地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写法。

例如,《回乡偶书》一诗教学中,教师就在学完古诗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回乡偶书》中的“回”与古诗结尾处的“来”,构成了作者心中是主,而儿童眼中是客的强烈反差对比,诗中这样的反差对比的词语很多,找一找都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学生读诗寻找的过程中,教师将形成反差的词从诗中拖拽出来:回——来;少小——老大;离——回;无改——衰。将这些词语在整首诗的旁边单独排列,方便学生观察,对学生形成更为强烈的冲击,让学生感悟到正是使用了如此多的对比,作者的情感才得以充分表达。

2.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意

“得意”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在“得意”中享受文本的情感滋养、人文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同样通过互动反馈系统按点的设计引导学生得意。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诗意,然后抓住本诗的诗眼“客”设计了连续的按点。在按点的选择中,让孩子理解虽是同一个“客”,对于贺知章和孩子们有着不同的意义,体会到作者离家时间之久,使得家乡的孩子们都已经不认识他了,而这对于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冲击。

这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既不能用喜又不能单纯用悲来形容,那是一种叶落归根的激动,一种物是人非的感伤,此时作者的心中一定是百感交集。而这种复杂的情感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呢?教师设计了一个按点,达到了效果。

按后教师让学生续写,学生通过想象,根据自己的选择写出了作者不同的感受。教师指名让学生汇报,再根据汇报内容指导朗读高兴或伤感之情。应该说这个按点不但让学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而且巧妙地把读和写融合在了一起。

3.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法

“得法”指的是通过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识字、写字、理解词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的方法。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把《拐杖》这篇课文与学过的其他写让座的文章比较异同,其中设计的按点就具有这样的多重性(如表3)。

结果有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a;2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b;4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c;2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d。选择正确答案的学生仅占全班人数的45%,说明学生对文章命题的知识缺乏了解,同时平时缺少这方面的练习。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随即和学生一起讨论起来: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赞扬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质?

讨论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文章的线索,本课是以文章的线索为题,如果以主要人物为题可以命题为“一位小姑娘”;以事件为题可以命题为“让座”;以文章中心为题可以命题为“关爱”。

再如,《回乡偶书》教学中,教师在学习之初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了自学提示,在授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再一次出示自学提示,然后让学生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会运用语言

就像劳动技能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形成一样,言语能力也只有在言语实践中运用才能成熟。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也要让学生试着模仿实践。

尾巴教案篇7

第一次听到“荣誉谋杀”这个词时你可能会感到很诧异:既然是“谋杀”,哪里来的“荣誉”可言?

“honour killing”这个词本身看上去就很荒诞,但实际上,全世界每年都有至少5000名妇女死于这种荒诞的谋杀,新闻报道中的此类事件也频繁到让人麻木。

捍卫家庭荣誉

在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印度、土耳其等宗教保守国家,女性稍不注意,就会被家庭成员认为是“令家族蒙羞”,随之就会被其他家庭成员以“捍卫家庭荣誉”为由而杀害。

这些“令家族蒙羞”的情况通常包括:拒绝家庭包办的婚姻,婚前行为“不检点”,自主结婚,打扮时髦举止轻浮,想要离婚,没带够嫁妆,甚至被,莫名被怀疑通奸,多看了别的男人一眼,都是这名女性不要脸,也该被杀。

女性一旦被认定犯下这些给家族带来“耻辱”的罪行,就会被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射杀,火烧,石刑……亲手来结束这些女性生命的通常都是她们的亲兄弟,父亲,儿子,丈夫。有时候,整个家族都会出动来执行对她们的处决。

凶手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犯罪,因为他们是在维护整个家族的荣誉;周围的人也都认为处决令家族蒙羞的女性成员是天经地义的事;虽然女性是受害者,但其他女性也坚持认为那些“不检点”的女性该去死;甚至连这些国家的法律也对“荣誉谋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种相关的法律漏洞始终没有去填补上。

荒唐的法律

多年以来,巴基斯坦的法律规定,只要荣誉谋杀的行使者被受害者、或是家人原谅,那这位施害者将不再受到法律制裁。

于是巴基斯坦的荣誉谋杀案件通常都是这样处理的:若受害者幸存下来,那她会被迫使去原谅施害者;若受害者死了一就像大部分情况那样那她的家庭有权利来替她原谅施害者。

也就是说,一名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女儿,他的妻子能够原谅他;一名兄长杀死了他的妹妹,他的父母也能够原谅他。就这样,双手沾满鲜血的凶手大可远离刑罚,逍遥法外。

就这样,在巴基斯坦,每年至少有1000名女性被家人肆无忌惮地以“荣誉”的名义谋杀。

人们也有尝试过通过法律手段来阻止荣誉谋杀,但这条路走得十分艰辛,十分漫长。

2004年12月7日,巴基斯坦参议院通过了新的刑法修正案,增加了针对“荣誉谋杀”的内容。根据修正后的刑法,如果再有人以给家庭带来耻辱为由杀害他人,法庭对他的惩罚最重可判其死刑。此外,该法案还规定,如果没有得到法庭允许,警察不得逮捕他们认为有违法的妇女。

但即使如此,只要受害者“原谅”,那就是施害者的一张免死金牌,他们杀起人来还是那么的理直气壮。

根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观察,从2013年到2014年,巴基斯坦的荣誉谋杀案例甚至上涨了15%。

一部纪录片改变历史

终于,到了2015年10月,一部纪录片唤醒了沉睡中的巴基斯坦人。――巴基斯坦女导演莎梅・奥贝德一奇诺伊执导的《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巴基斯坦女孩Saba的故事。

18岁那年,Saba没有听从家里的婚姻安排,而是跟自己心爱的男孩私奔。她的父亲告诉她,你回家吧,我们好好调和这事情。而当她回到家时,她的父亲和叔叔却对她狠狠毒打,朝她的脸上开枪,把奄奄一息的她装到一个袋子里,然后扔进河中,让她去死。Saba却奇迹股地从袋子里逃脱了,挣扎着游上岸,走到附近的加油站才得以获救。

医生看到她时,她全身是伤,血肉模糊,还有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划过整个左脸颊。

巴基斯坦警方逮捕了Saba的父亲和叔叔,但这两人被逮捕关押后依然对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意。他们一脸正气地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家庭的荣誉。

出院后的Saba决定把自己的父亲和叔叔告上法庭。她的态度很坚决,一定要让那两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受到惩罚。为了逃过制裁,两名施害者改口说自己后悔了,希望得到Saba的原谅。这时候的Saba依然强硬表示一定要为自己讨回说法。但社会舆论却暴风雨一股向她袭来。

Saba的大姐说,“我们家里的人这样做,只是为了维护荣誉。谁能容忍自己被女儿这样背叛?”

Saba的母亲说,“女人不该对他人不敬,也不该玷污家族名声。我每天向真主祈祷:我女儿做出这种事,让她去死吧。”

而Saba以为可以依靠的婆家,这时候也没人敢勇敢站出来全力支持Saba的决定。

在重重压力下,Saba低头了。她一个人坐上车子前往法院,向法院工作人员说,是的,我原谅我的父亲和叔叔了。最终,Saba的父亲和叔叔被无罪释放。

结尾时,Saba的父亲露出得意洋洋的笑容,他说,“在那件事之后,每个人都说我应该那么做,那是正确应该做的事。我变得更值得尊敬了,成为了一个可敬的人。”

从头至尾都是Saba一个人无力的抗争,她被舆论谋害,咬牙求生,努力想要将坏人绳之以法,但最终还是败在舆论的压力下。

Saba只是巴基斯坦女孩的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看不见的Saba们每天都活在荣誉谋杀的阴影中。

片尾Saba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快要有孩子了。我希望她是一个女孩,希望她很勇敢,希望她可以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希望她能多做好事,好好受教育。我希望她想工作的话就去工作,她应该凭自己的意愿去做任何事。虽然这都要真主来决定,但是我希望能有个女儿。

新法律新希望

幸好,这个社会,终究还是听到了Saba的声音。

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在今年初承诺将严惩荣誉谋杀行为。

今年3月,《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短纪录片奖,更是让巴基斯坦人看到了铲除荣誉谋杀这一社会毒瘤的希望。

今年7月,那位被称作“巴基斯坦金・卡戴珊”的网红因为经常在社交网络上发性感照片而被兄弟荣誉谋杀后,更多的人加入到声讨荣誉谋杀的行列。接下来,去年被国民议会驳回的法案在今年8月份时再次被提交。

即使有总理的大力支持,法案的讨论过程也并不顺利,一些议员依然坚持固有的思想:“我们为什么不去关注女性们为什么会被荣誉谋杀?为什么她们要背叛家人,去私奔?”“他们想要把西方文化植入这儿,我们绝不允许。我们要尊崇的是神圣的古兰经推崇的法律。”而总理则表示,伊斯兰教义从来没有教人们去进行荣誉谋杀。

终于,10月6目,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在参议院和国民议会获得一致通过。

新法案规定,荣誉谋杀的实施者都将受到至少25年的监禁惩罚,不能够再依靠家庭成员的“原谅”来逃脱制裁。当凶手被判死刑时,家人的“原谅”可以让他免于死罪,但凶手不可逃过法律的其他判罚。

同一天里,巴基斯坦还通过了另一条保护女性的反法案――在此之前,必须要有多个目击证人,才能证明女性被。

尽管新法案已经没有最初提出的草案那么严格,尽管法官依然还有权力去决定这项谋杀是否是“荣誉谋杀”,尽管还有那么多巴基斯坦人坚信“荣誉谋杀”这种谎言,但至少,那些犯下“荣誉谋杀”罪的人,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逍遥法外了。

尾巴教案篇8

今天又一个小小的生灵惨死了,是被我们一群人害死的,我觉得我很像“刽子手”,现在想想,心里充满懊恼。

这天中午,我吃过饭后,来到了二楼的楼梯口。那里可谓是人山人海,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一只壁虎啊:三角形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又尖又长,一动不动地伏在墙上。过了一会儿,那个小头东转转,西转转,令人讨厌的尾巴也软软地晃来晃去,它到底想做什么呢?我看了一会儿,便回到教室里了。来到教室,王浩说:“去把壁虎打下来,我们来好好观察!”说完,他一手拿着麻绳,一手拿着毽子向楼梯口跑去。我一听,可来劲了,我拿着我的“作案凶器”——毽子,也向楼梯口跑去。我来到楼梯口用毽子一扔,哎呀呀,没扔中,真是太可惜了。这时候,唐俭来了一个“飞毽神功”,壁虎犹如一只断翅的蝴蝶掉了下来。因为壁虎的胆子很小,所以它逃到了镜子下面。楼梯口的人越来越多,镜子都被挤歪了,壁虎一时情急跑到了一个小女孩脚下,她吓得不知所措,一脚把壁虎给踩死了。壁虎死了,可是尾巴还在动。唉,一个生命就这样完结了!

五年级:开心奇奇

尾巴教案篇9

微友“Marykay叶子”留言:我今天又对女儿吼了!因为是一年级,我买了字帖给她学写字,结果指导她写的时候,她根本听不进去,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说我不懂不要乱说。平时我们说别人的孩子某方面好的时候,她总是不服气,说人家坏话。遇到某些问题她会别人不会时,总爱说“连这都不知道啊”“这么简单都不懂,真是个笨蛋”等,搞得同学都不太喜欢她。小小年纪这样“翘尾巴”,我该怎样对付她呢?

分析

“翘尾巴”情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自身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通常是高估自己所致。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取得了成绩,总是大加夸奖。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形成骄傲自满情绪。

“翘尾巴”的危害有两个:一是看不到自身的问题,因而也就看不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把自己独锁在“骄傲王国”;二是交际障碍,一个看不起别人的人,容易变得狭隘、自私,在他与外界之间自然形成一道无形的“墙”。

对策

犹如一个人吃得太多太好容易患上“肥胖症”一样,夸奖太多太过引起的“翘尾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肥胖症”,得用治疗“肥胖症”的方法来对付。

节食

对待肥胖症的首选方法是管住自己的嘴,减少摄入量。“精神肥胖”既然是夸奖太多引起的,那就得减少对孩子的夸奖量,注意夸奖的方式。

在家庭中,要把孩子当作普通一员,不要让他成为“中心人物”,一些不太费力取得的成绩,就不必夸奖。在学校里教师上课时,也要注意不能老请他们回答问题,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老让他们当领导者。要让他们经常感到自己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减少夸奖数量的同时,还得注意提高夸的质量,夸奖时应具体地告诉孩子某个行为是值得肯定和欣赏的,并阐明这一事实的可贵性,告诉孩子受表扬的原因,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

瘦身

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的人往往既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比来比去,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这就需要“瘦身”,引导孩子从“超我”向“本我”回归。

家长要告诫孩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虚心的人总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当别人向你请教时,更不能蔑视他人,应该耐心地为他人讲解,努力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一些家长时常为孩子取得的成绩而异常兴奋,到处夸耀自己的孩子,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也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情绪,这种虚荣心理无意中会传染给孩子,使孩子产生高人一等的错觉。

当孩子飘飘然时,家长要做的是让他去见见真正的“高人”,让他去接触更优秀的孩子,无声无痕中让他认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比单纯的说教来得更加有效。

磨砺

对于“翘尾巴”的孩子,家长还可以适时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滋味,适当磨磨其骄傲性格,让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这对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很有必要。

比如,当孩子很轻松地完成了某个任务而居功自傲时,家长可以要求他完成较有难度的任务,让他付出较大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甚至不能获得成功,从而使得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需要取得别人的指导和帮助。

经历坎坷的磨炼,人会变得更加清醒。

平衡

夸奖过度会导致“自满”,批评过度又导致“自卑”,怎么办?面对“翘尾巴”的孩子,一味地夸奖不对,一味地批评更是不对,家长要做的是在夸奖与批评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孩子顺利穿越“自满”“自卑”的两难境地,达到最佳的“自信”状态。

自信和自满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自满是由于对自己了解不够全面而产生的盲目乐观情绪,会让人不思进取;自信则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让人乐观向上。

尾巴教案篇10

铁凝写道:“要是你不曾在夏日的冀中平原走过,怎能看见那些狗尾巴草呢?要是你曾在夏日的冀中平原走过,谁能保证你就会看见那些狗尾巴草呢?”

是呀。绿油油、毛茸茸的狗尾巴草四下散布在各个角落,平常得让现在的我们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可它确实存在着,在我们儿时的每年夏天。

修长的叶,毛茸茸的草穗,茂盛而快乐的生长在夏日的阳光中,惹得人情不自禁的去采摘下来。

还记得吗?曾被我们称作毛狗儿的这个植物有很多种的玩法,农村中许多大孩子会极灵巧的扭折着草茎,编出小马小狗,拖着轻忽忽的毛尾巴,赏赐一般送给小孩子玩;我和妹妹则精心地绾结一枚草戒指小心翼翼地套在自个的小手指间。

男孩儿们却就地取材用毛狗儿来搞恶作剧,薅下两根狗尾巴草,递一根给你的小伙伴,然后自己拿那一根横叼在唇间,狗尾露在一头。然后还得开口说,“我教你用狗尾巴草吹口哨。来,像我一样。”……待他也叼好,只需用手抓住草另一头猛抽,之后就可以看着他的满嘴绿毛毛放声大笑啦……

记得连已经上高中的小姨也很喜欢那毛茸茸的小草。小姨总是采那么多变成黄灿灿的毛狗儿,大大的一束,抖掉里面的细碎的草籽,插在一个蜜蜂色的陶罐子里,摆在她的小木头书桌上。

现在走在花园的路旁,还偶尔可以见到狗尾巴草,一见它在夏风中摇晃着娇小身形,就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小时光,读着小小童话,童话里的狗尾巴草可以说话,跟我讲它在风里听来的趣事。

一帘草色入旧梦之草黍子

小时候,到了夏天家家户户都要挂门帘,门帘多是自己动手做的。记得一开春姥姥会在园子边种上一小片叫做草黍子的植物,一节一节长起来展着细窄叶子,长到和玉米障子差不多高的时候,就会开花结果,果子是桃圆形的,外皮光滑坚硬,佛珠大小,色调多为藏青或鸽灰色,偶有米白色。乡人都是把它们晒干了来穿草珠门帘,不用涂漆就自带天然的晶润光泽。

初夏傍晚,姥姥就会用几天的时间在院子里穿草珠门帘。先把颜色接近,大小均等、饱满的草珠挑出,一颗颗用挫刀将两头挫平;再用针将它像蓬草一样塞得紧紧的穗芯挑出来,这样它们就变成一粒粒空心的小圆珠了。一般姥姥还会在乡村口的杂货店里买些草绿,桃红和杏黄色的细长塑料管儿,剪成一寸长一截儿的小段,然后一根棉线上先穿三颗草珠再穿一段草绿色小管,接着再穿三颗草珠,然后是桃红色的小管……如法炮制最后串成一片儿好看的门帘,挂在门前,不但显得质朴敦厚,晚风吹还带出一股植物特色的清香味儿。

看姥姥穿门帘那会儿,我和妹妹也不闲着,用姥姥淘汰下来的小草珠和小塑料管穿成小手链戴在腕上四处炫耀;或者用小小塑料管儿蘸了肥皂水呼呼啦啦地吹泡泡玩。有村里的巧姑娘还能搭配出条纹、波浪、花朵的图案,帘梢处还配上一个个心型的香草荷包作穗儿。这样的草珠门帘就是送给城里的亲戚朋友,也一样会爱不释手,赢得啧啧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