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9 09:26:59

排序教案

排序教案篇1

教学过程呈现:

解读考纲:(运用多媒体展示)语句连贯就是语句之间流畅贯通,内容上话题统一,陈述对象一致,形式上衔接有序,思路清晰。

高考透析: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考题,要求学生快速答题并总结自己的方法。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学生选择的答案有A和D项,我首先请选择D项的同学叙述他的思路,该生是这样陈述的:第六句和第一句排列在一起是因为这两句的“高于”和“也高于”应该放在一起,第三句承接下文中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这个句子。该生刚刚说完,马上就有学生起来反驳:第六句和第一句排列在一起是对的,但是不能放在前面,因为第三句和第二句、第四句的句式是一样的。所以,应该选择A项。

我对两位学生的答案进行了点评后,进行了讲解:第一句中明显缺少主语,并且有一个副词“也”,它的前面就一定有一个内容上相关联的句子,第二、三、四句的句式诚如刚才那位同学分析的一样,他们的结构是完全一致的,应该放在一起组成整句,第五、六句的主题都是“增长”,并且第六句又和第一句句式一致,且其中的“高于”和“也高于”是对应关系,因此,答案应该选择A。

师生总结方法: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把握句式的一致性、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

牛刀小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2009年广东卷排序题。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答案:C

学生叙述答案方法后,师生一起分析该题: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三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第一句是对第三句的具体阐释,四、五、二句是总分结构,第五句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也可用派出发,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第五句,AD两项排除,第五句前是第四句;第四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第二句应在第五句后。第四、五、二句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例举杜甫诗句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第三句和第一句,由此可选C。

具体操作方法的总结:此种题型既考查了自身对于语言的感悟能力,又考查了对语段的整体感知能力,做题时需要考虑语段内句子与句子之间、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涉及到语段的语境、内容、句子形式、句间的逻辑关系,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可以作为思考问题的切入点:①找出话题,也就是找出每个句子的主语;②句式相同的句子一般放在一起,组成整句;③寻找关键性的词语,关键性词语包括关联词、副词、表示时间、空间顺序等逻辑关系的词语。

课外练习巩固:展示课外习题:例①,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答案:B

例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答案:D

例③,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排序教案篇2

关键词: 《C语言程序设计》 行动导向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1.前言

C语言具有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以及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并且学习C语言课程不仅能为学生程序设计打下基础,而且能为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门高效的编程语言工具,由此,国内绝大部分理工科专业都将C语言的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水平对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与能力,以及进一步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C语言的学习与Basic语言、Fortran语言等高级计算机语言相比较难学习。这是因为:首先,在学习C语言之前,绝大部分普通本科生都没有学过任何程序设计语言,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而感觉比较难学;其次,C语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只有通过大量的编程实践,才能熟练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编程技巧,在缺乏足够的实践练习情况下,学好C语言是比较困难的;最后,C语言课程本身的结构特点也决定了它比较难学,例如,C语言的中级语言特点虽然可以实现低级语言的一些功能,但要真正掌握诸如指针等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还是比较困难的,再如C语言的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比较自由,放宽了语法检查,就导致初学者编一个正确的C语言程序可能会比其他高级语言难些。

因此,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法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1-4]。尽管这些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C语言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有较大的帮助,但对于新课程的学习还不能完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稍微复杂的编程问题仍无从下手。本文借助“行为导向教学法”,探索提高学生C语言学习和使用C语言进行较为复杂问题编程的能力。

2.行动导向教学法《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能力培养

2.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活动和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法,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在实际使用中有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未来设计法等。最初提出并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是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现在我国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普通本科院校的还比较少。本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作为例子研究针对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2.2项目教学法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5]。项目教学法首先要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任务设想,由学生讨论,并最终确定项目任务。其次由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并由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最后进行学生分组及分工,按照既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工作完成后,先由学生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评价。笔者采用以下例子说明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给学生布置任务:编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程序。这个项目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由于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因此通常都是照抄参考答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该实验作为一个项目来处理。首先将学生分成一个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小组长由该组的学生轮流担任,小组学生在小组长的领导下完成项目的分工与协作。学生经过讨论,会发现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学生信息及成绩输入的界面;

2.存储每个学生信息及各科的成绩;

3.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

4.计算每门课的平均分;

5.找出所有50个分数中最高的分数所对应的学生和课程;

7.按学号或姓名查询学生的成绩;

8.对指定的成绩进行排序。

在本项目中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八个小的程序,每个程序都是由一个独立的函数组成,当四个学生都完成了,再组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只是完成两个小题目,显然很容易。再使四个学生轮流更换所承担的任务,直到每个学生都独立编制各个函数,也就是完成了实验的任务。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实验,一方面由于在第一轮实验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因此还可以解决目前指导老师少,要指导的学生多而教师指导不过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较短的时间里就看到实验结果,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锻炼相互协作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开发较大的项目做好准备。

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确定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地指导学生。在实验完成后,对每组给出恰当的评价。作业提交后,对学生的协作结果进行评估,采用的评分规则是:个体所得分值=小组得分×(个体在组内得分/小组内所有个体得分的平均值)。小组得分是教师给出的分数。成员的组内得分则是在组长的组织下,由所有的成员对其打分取算术平均数。

2.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籍由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换言之,案例教学法指籍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6]。在C语言教学中恰当地引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语法概念、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排序对于初学C语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把实际的五个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将顺序排出来了,但要问他是如何排出来的,就很难说清,因为这个排序的过程对于他来说太简单了,而没有考虑排序的算法。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排序的例子,如上交的作业本、实验报告就需要排序,学生成绩需要排序,排序在算法中很重要。我先让学生拿作业本作实验,让学生通过作业本的排序,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告诉学生,实际上,我们采用的方法是选择法排序,在五个数中一眼看出最大的数字(实际上是有和其余数的比较的过程),再将最大的数与最右边的数字进行交换,然后找出次最大,依次类推,就可以完成排序的任务。编程语言的实现就是两层循环,外循环控制循环的趟次,内循环是在每一趟中寻找最大值。除了选择法排序以外,再介绍另外一种排序算法,就是冒泡法排序,最后讲解相关的原理。在讲解指针相关内容的时候,由于指针的概念难于理解,指针的使用常常与数组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和例子,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指针的概念。

3.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普通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采用是有益的。从当前本科院校的状况来讲,这种增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加强,行动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需要准备典型的项目和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和提高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庆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新探.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2):68-69.

[2]施金良,汤仕龙,余群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冶金教育,2003,(3):37-39.

[3]程艳.《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类比”法的运用.职教论坛,2003,(18):34.

[4]王新芝.浅谈大气科学类专业《C语言》教学体会.气象教育与科技,2007,30,(4):20-24.

[5]苑敏,苏英志.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专业课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2008,(8):104-105.

排序教案篇3

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的起草说明

为做好2021年中小学招生工作,广泛征集意见,现将《南宁市青秀区2021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招生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起草背景

2021年3月-4月,自治区教育厅、南宁市教育局相继出台了2021年招生工作文件,对规范中小学招生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要求,要求严格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我局认真研读了自治区、南宁市相关招生政策,结合实际,在教育部、自治区、南宁市招生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我城区招生工作方案,对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做了详细安排。

二、文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

(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9〕1号)

(四)《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桂发〔2019〕31号)

(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桂教规范〔2020〕2号)

(六)《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桂教基教〔2021〕24号)

(七)《南宁市教育局关于做好 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南教〔2021〕6号)

三、起草过程

(一)调研阶段(2021年1月—2月)。我局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了由教育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股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文件起草小组。小组深入辖区各中小学校开展实地调研;通过网上调研,学习借鉴其他市、县区好经验好做法,为起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起草阶段(2021年3月)。3月份,文件起草小组在认真学习、反复研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起草了《招生工作方案(初稿)》。

(三)征集意见阶段(2021年3月—5月)。3月-5月,我局收集了有关来访来文意见,科学合理采纳有关意见。4月初,我局组织教育局安稳股、教研室、基教股等股室负责人及九个学区长学校招生工作分管领导召开招生工作方案征集意见会,充分听取各有关股室、各学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招生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5月初,我局向城区各有关单位发函,征集各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南宁市重大行政决策网站向社会大众征集意见;教育局局务会对招生工作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并完善了《招生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四)风险评估及论证阶段(2021年5月中旬)。5月中下旬,青秀区召开2021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风险评估会和专家论证会,听取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一步完善了《招生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五)合法性审查(2021年6月份)。6月初,通过相关单位进行招生地段划分方案合法性审查。

(六)进行集体决策(2021年6月份)。6月初,上报并进行集体决策。

四、主要内容

我城区招生工作方案,原则上与自治区、南宁市招生工作方案保持一致,重点内容如下:

一是明确了公办中小学一年级入学招生对象、入学年龄、入学原则、报名材料与优先入学、招生时间安排。

二是明确了民办中小学一年级招生对象、报名材料、报名地点、时间安排、报名录取流程与原则。

三是明确了公办学校在人口密集、学位不足的区域进行排序,排序按照“房户一致、独立产权、实际居住”优先的原则进行,分批录取,录满为止,对超量生源进行协调安排入学。优先顺序为:

1.房户一致,独立产权。

2.房户不一致、独立产权。

3.非独立产权、按份额大小排序。

4.有户无房(第一种情况)。

5.有户无房(第二种情况)。

6.有户无房(第三种情况)。

四是明确了民办学校不得跨市招生,如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人数则进行摇号抽签入学。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南宁市卓立实验学校、南宁市青秀区半岛卓立小学、南宁市青秀区卓立苹果园学校等四个承担接收政府安排义务教育地段生的学校,首先要确保所有符合政策的地段生入学后仍有剩余学位才能向社会招生。

五是明确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排序。按市教育局的政策,在“四证齐全、三证一致”情况下,居住证领取时间、连续居住时间和连续就业时间满1年及以上的(截止日期原则上按随迁子女申请入学当年7月3日止计)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申请由政府安排入学时优先排序。结合青秀区实际,对其他情况下的入学排序亦作了相应规定。优先排序原则如下:

1.购买住房。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青秀区辖区内购买家庭独立住房并居住,优先安排;

2.实际居住。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供《居住证》地址登记为准,合法住所登记地址应与《居住证》登记地址一致;对持有青秀区核发的《居住证》、在青秀区有合法稳定住所、已合法稳定就业,且居住证领取时间、连续居住时间和连续就业时间满1年及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截止日期原则为2021 年 7 月 3 日,下同),其随迁子女在申请由政府安排入学时应优先排序。

3.经商或工作。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青秀区辖区内经商或工作时间为依据,报名时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缴纳社保凭证或纳税证明,时间越长越优先。

《居住证》首次领取或者连续签注时间、连续合法就业时间和连续居住时间满1年在同类条件中优先排序。对符合入学政策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尽可能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若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通过政府购买学位等方式安排在普惠性民办学校就读。

五、向社会公布

    6月中旬向社会公布招生工作方案。

 

 

 

 

排序教案篇4

[关键词]学校;档案室案卷;整理制度

一、案卷整理的基本原则

案卷整理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原来的整理基础,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便于保管和使用。在对归档的案卷进行整理的过程中,要遵循“充分利用原来基础”的原则。档案原来的整理基础是前人整理档案的成果。其中主要强调几个方面:

(一)只要是经过整理,有目录可查有规可循的档案,就应力求保持其原有的整理体系,一般不再重新整理,必要时可做适当的加工整理。如学校的会计档案、校产档案,它有着自身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一般由财会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随时立卷,定期保管。因此,档案部门接收后,不应再打乱原有基础,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也不另加封面。只在原封面的空白处加盖戳记,填好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保管期限等,然后分类排列,妥善保管,提供利用即可。

(二)必须进行一定整理的档案,要注意研究原有的整理基础,弄清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应当吸收;对整理不当和错误的部分要经过仔细分析,摸清情况之后再改动和调整。这可避免人为地破坏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对保证整理质量和提高效率都是有益的。

整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档案的保管和查找利用。一般的说,经过整理的档案能恰当地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也就能便于保管和利用,它们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两者之间也会有矛盾。如有些做法虽然保持了文件之间的联系,然而却不便于保管和利用。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要充分考虑档案保管和利用的方便。比如某些制成材料比较特殊的档案,机密程度和保管价值显然不同的档案,则应根据情况分别整理,而在相应的范围内要求保持文件的联系。

(三)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应遵循“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的原则。要注意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分开,而把同一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集中在一起,以保持各个历史时期档案的联系和完整。应尽可能地保持各个年代形成档案的完整和联系。把同类工作活动形成的档案集中在一起以保持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

二、案卷整理工作制度

(一)案卷的分类制度

案卷的分类是综合档案室为了科学地保管档案而进行的一项整理工作。学校的全部案卷按照一定的要求分成若干类别,并有次序地按照类别排列。

中小学的综合档案室的案卷分类可按年度问题分类法整理。即把学校的案卷先按年度分开,然后在每个年度下面再按问题分类。档案案卷排列只能以全宗为单位,按不同门类,不同载体,不同保管期限进行排列。案卷的排列有多种方法,可以按照案卷所反映的问题排列;可以按照案卷所反映的工作联系排列;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以按作者、收发文单位和地区排列;人物的案卷,还可以按姓氏笔划、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各类案卷排列方法,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但是,―类案卷的排列方法,只能用一种办法或一种方法结合其它方法来排列。

另外,中小学案卷的一般排列方法,主要是采用“先上级后本身,先综合后专题;先学校后学生的顺序,分别用不同保管期限来排列。”按档案案卷的排列,应将财务部门形成的校产档案和财产管理部门形成的校产档案列在一起。财务部门形成的校产档案,一般按报表、账簿、凭证排列。财产管理部门形成的校产档案,一般按固定资产的类别顺序排列或按部门的顺序(采取一种编号的方法)排列。

(二)档案的编号制度

在档案管理中,常用的“档号”有四种,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和卷内文件张(页)号。档号的使用原则是,档号要完整―套,一般说上述几种档号均应编排几个全宗内的案卷目录号不能重。

(三)编制案卷目录制度

案卷排列的顺序确定以后,应逐卷登记在案卷目录上。案卷目录,就是案卷的名册。它有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固定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体系和案卷排列顺序。第二,介绍全宗内档案的内容和成份,是查找利用档案的基本检索工具,也是编制其它检索工具的基础,第三,它是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也是统计和检查档案的重要依据。编制案卷目录要以全宗为单位,可一个全宗编一本,还可以一类编一本。一个全宗如编若干本案卷目录,必须以全宗为单位编定目录号。目录号是“档号”中的一种。目录后连间“全宗号”和“卷弓”作为“档号”’一并标在案卷封面或脊背上,卷面一般应印有档号章(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

(四)案卷的其它整理工作制度

案卷的整理工作是学校档案室的日常档案管理工作。除上述工作外,由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情况所决定.还有其它一些整理工作。如:(1)对接收的档案,如发现整理质量不符合要求,不便于保管和利用的,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和进行局部整理。提高其质量;(2)随着档案的搬移,档案本身可能会受损,也可能由于档案整理体系的变化,有可能需要转出或补进。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加工和调整、整理;(3)学校档案室除接收各专业部门立卷、整理后的档案外,也接收和收集―些零散文件,处理这些文件,就要进行全过程的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4)平时还要协助和督促各业务部门做好立卷和归档前的准备工作。协助各业务部门正确选择立卷环节,即确定由哪一级机构,由谁负责立卷。其次,一个业务部门部负责2个以上类别及立档工作。所以一个部门内部要划定分工立卷的范围,避免重复立卷和防止立卷时遗漏文件。

三、结论

学校档案资料是全体师生员工辛勤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开展活动取得成果的历史记录,具有借鉴和历史凭证价值,是学校珍贵财富,是研究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排序教案篇5

【关键词】注音;排序;交流

引 言

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并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自《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对于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发展都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

由于汉字字形不能明显表示读音,所以“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学习普通话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i

同一个汉字在各个方言中读音也各不相同,所以用拼音注音拼写,可以帮助纠正方音,更好地学习普通话。汉语拼音在普通话教学、教科书和工具书注音以及自学普通话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学普通话光凭口耳传授, 学了容易忘记, 必须有一套拼音字母, 编印普通话的教材、读物、字表和辞典, 供学习的人随时参考, 校正发音, 才能收到成效。

在给汉字注音方面,汉语拼音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958年秋季,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开始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此外,聋哑人用的手指语和盲人用的盲字也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设计的。

2、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

由于汉字没有严密的排列顺序, 因此在字典里查一个字, 或者在电话簿里找一个号码都是很费时间的事情。而二十六个拉丁字母有固定的排列顺序, 因此,按照拉丁字母的顺序来编索引,如利用汉语拼音给图书档案资料、病历、地名卡、户籍卡、花名册等排序,都方便快捷,非常便于检索应用。

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字母序列排序的音序法,在现代汉语的字典、词典里已经逐渐成为汉字序列法的主流。音序法在图书资料检索方法中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多。目前绝大多数的字典、词典以至大百科全书的正文都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有些儿童读物也是使用拼音与汉字对照的方式编印,利用汉语拼音给难字注音。此外,音序排列人名, 顺序与国际习惯一致, 检索非常方便, 明显地优于按汉字笔画数排列。此外,电脑检索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国际化信息服务事业,运用拉丁化汉语拼音字母是检索电脑中文资料和使中文图书资料进入国际图书检索网络的条件。

3、用作型号、代号

《汉语拼音方案》在工农业、交通和邮电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标”(GB)是我国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有的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代号。有许多“国标”是采用汉语拼音词语的缩写形式来制订的。例如:火车的“软卧”标作RW,“硬座”标作YZ;特快列车标作T,快车标作K,临客列车标作L;纺织产品的“棉印染机器”标作M,“通用人造纤维”标作TR;通讯设备“发报机”标作FB、“录音机”标作LY;农业机械标作N,纺织设备标作F,矿山机械标作K。汽车、机床、工具的型号一般也都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ii

4、用于拼写专名

在国家规定的汉语拼音方案没有出台前,中国人名、地名、民族名、商标名、企事业单位名称的音译, 在对外文件和书刊中沿用威妥玛式等拼法, 这种做法很不合理。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之后, 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 翻译外国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术语的问题, 也有可能利用拼音字母逐渐求得一个合理的解决。

5、用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改革

《汉语拼音方案》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改革的共同基础。迄今为止,我国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 已经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改革了19 种民族文字和6 种拼音方案, 如壮、布依、侗、水、黎、哈尼、傈僳、纳西、羌、白、土家、土、佤、布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是在《汉语拼音方案》基础上创制的拉丁字母式民族文字。此外还为为维吾尔、哈萨克、达斡尔、彝、独龙、怒等民族和壮语靖西话设计了拼音方案。iii 《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和推广, 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6、用于国际交流

在1977年9月,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我国提出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的提案获得通过;1982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定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词语的国际标准。《汉语拼音方案》在国际上成为了罗马字母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其他专名和文献词语的国际标准。例如在出国护照、国际文件、供国外使用的中国地图、国外邮件、出口商品等方面的中文都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的。

此外,《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准。由于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世界各国愿意学习汉语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我们可以用拼音字母来编印各种汉语课本、读物和辞典, 帮助他们学习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进行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拼音字母推动汉语走向世界, 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7、用于信息处理

利用汉语拼音转换汉字输出,在计算机处理信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电脑键盘原本就是为拼音文字而设计的,因此, 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所谓“音码”类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基本圆满地解决了电脑上的汉字输入问题。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指电脑、电子打字机和文字处理机对中文进行转换、传输、分析、加工的技术。在计算机输入汉字领域,应用汉语拼音转换汉字无疑是一条捷径,汉语拼音输入法是大部分非专职录入人员首选的输入法。它容易掌握,不需另学;有可读性,便于“想打”、“听打”;可分词连写,有利于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词频统计等智能型电脑的内部加工。

8、结语

随着汉语拼音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它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甚至有了用汉语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的呼声。然而,正如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的:“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不过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尽管汉语拼音目前还是拼写汉字的辅助工具,但汉语拼音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在国内外都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i 许晋.《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与完善[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02).

ii吴玉章.汉语拼音方案在各方面的应用[J].文字改革,1964(03).

iii许晋.《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与完善[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02).

【参考文献】

[1]许晋.《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与完善[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12(2):31-34.

排序教案篇6

创设情境,案例引入(5分钟)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数值计算》,通过公式法或函数法可以计算出一行或一列数的总和、平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等数值。我们计算这些数值的目的往往不只是计算数值,更重要的是想寻找一些规律或蕴含在这些数值中的信息为工作和生活服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排序、筛选、分类汇总三种技术。下面有三个案例,每个案例都含有三个问题,大家看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案例1:为了庆祝“元旦”,学校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演讲比赛,刘燕等同学承担了这次比赛的分数统计工作。他们将评委的打分录入后,先按照评委会的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得出每位选手的最后得分(如表1),你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按得分高低计算出每位选手的总名次、级部名次和优胜级部吗?

案例2:表2是咱们班所有同学的身高和体重统计表,你想不想知道你的身高或体重在我们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次,在相同性别的同学中又处于什么位次呢?咱们班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或体重又是多少呢?

案例3:表3是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卫生检查结果记录表,你能通过自主探究,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计算出每个班级的总名次、每个班在本级部中的名次以及优胜级部吗?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精讲,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理解有关专业术语的概念;以学生熟悉的三个真实案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理清思路(2分钟)

师:我们以案例1为例来分析一下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思路。问题1是计算各选手名次的问题,实际上是按照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依次填入名次即可。问题2是计算各选手的级部名次,实际上就是分别对每个级部的选手进行排名,然后填入名次;还有一种方法是按照得分由高到低排好序后,通过筛选操作,只显示所选级部的选手信息,再把筛选出来的选手按照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好,只要依次填入名次就是级部名次了。其他选手的级部名次也按照上述方法操作就可以了。问题3是确定优胜级部的问题,是计算每个级部所有选手得分的平均分并进行比较,平均分最高的级部是优胜级部。这里用到Excel中的分类汇总的功能。现在知道这三个问题如何解决了吗?

生:知道了。

师:现在,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先界定一下三个重要技术概念。排序就是在不改变数据值的情况下,重新组织数据排列顺序的一种手段。排序后,再观察记录之间的位次关系,便于事物的比较和对比,就像想知道某个同学的身高在我们班中处于什么位置,只要同学们按照由高到矮的顺序排队就非常清楚了。筛选是只显示我们感兴趣的数据,将不感兴趣的数据暂时隐藏起来。例如,我们想知道某个女同学在全班所有女生中的身高情况,就只需要让女同学排排队就可以了。分类汇总就是先将数据分类,再按类进行求和、求平均、计数等汇总统计。分类实际上就是将某一属性相同的数据放在一起,只要按这一属性进行正序或倒序排序就可以了。例如,刚才讲的例子,让所有的男同学排在一起,所有的女同学排在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先按性别分类,然后再进行汇总统计。

在学生开始学习前,教师提示自主探究有三条途径一个帮助。三条途径:一是阅读课本《数据分析》部分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二是按照教师提供的学案进行自主探究,三是观看计算机桌面上“数据分析”文件夹中的排序.exe、筛选.exe、分类汇总.exe三个微课程进行自主探究。一个帮助就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可以向教师求助。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思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操作,降低学习难度,明确评价标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自主探究,深度思考(13分钟)

学生开始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解决疑难问题还是个别辅导,教师都不能直接操作,只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让他们自己解决认知冲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主探究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自主探究情况及时调整上课方案,以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

在自主探究8分钟后,有学生陆续完成了3个问题,13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3个问题,其余没有完成的学生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这时小组交流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了。

设计意图:将大段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解决认知冲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积极引导和点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合作学习,解决疑难(5分钟)

师: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3个问题,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操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学生通过交流操作方法,开拓操作思路,触发灵感,同时培养了合作分享、交流沟通的能力。

小组展示,教师点拨(15分钟)

师:所有小组都完成了交流,下面我们进行成果展示,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展示,要边操作边解说,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要认真听、认真看,展示完后要进行评价。下面由一组的A同学来展示。

生A:我们小组探究的是案例1确定每位选手的总名次问题……

生A非常顺利地展示了两种排序方法,并用拖动填充柄的方法将总名次依次填入,操作非常熟练。

师:生A在K3、K4单元格中分别填入“1”和“2”,然后同时选中K3、K4单元格,向下拖动K4单元格的填充柄,实现名次的自动填充。一组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做补充?

生B:有。

师:请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B先在K3单元格中输入“'(半角)1”然后向下拖动K3单元格的填充柄,实现名次的自动填充。

师:很好,生B非常具有探索求新的精神,探索出了一种不同的方法。为了表示鼓励,给他们组加11分。老师也用过这种方法,但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家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下?

教师演示:在K3单元格中输入“’(全角)1”,然后拖动K3单元格的填充柄进行填充。结果虽然也是产生了一个序列,但每个数前都有一个“’(全角)”,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啊?

有同学说老师输入了全角的“’”,应该输入半角的“'”。

师:对了,这个撇号应该是半角的,如果输入成全角就会出现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填充方法?

学生都沉默,表示没有探索到其他方法。

师:在K3、K4单元格中分别填入“1”和“2”,然后同时选中K3、K4单元格,接着双击K4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名次填充。下面请第二组的C同学来展示第二个问题的操作方法。

生C是用排序的方法完成的,“主要关键字”选择了“年级”,“次要关键字”选择了“最后得分”,并选择了降序排列,然后单击确定,完成排序;接着,他用教师刚才讲的填充序列的方法,非常迅速地填入了各选手的级部名次。二组的D同学通过自动填充没有成功,最后用手工填充的方式补充完整了。

师:二组的两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两种方法,说明他们认真地进行了探究,二组得10分。当表格中的记录较多且我们只对其中一部分数据感兴趣时,可以使用数据筛选功能,通过设定条件,将不感兴趣(不满足条件)的记录暂时隐藏起来,排除干扰,显示感兴趣(满足条件)的记录。数据筛选有助于我们发现某一范围内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下面请第三组的E同学进行展示。

生E一开始,没有按“年级”列排好序就直接进行了分类汇总操作,结果没有得到正确结果。后来,在同组同学的提示下,得出了正确结果。

师:分类汇总,顾名思义,就是先将数据分类(排序),然后按类进行求和、求平均、计数等操作。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优劣。大家一定要牢记,分类汇总,一定要先分类,再汇总。第三组得8分。案例1的问题分别由一组、二组、三组的同学展示完了,案例2和案例3的问题跟案例1的问题是相似的,使用的操作方法也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案例1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生:能。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定学生展示,是防止小组总是推荐同一学生展示,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操作不规范时,教师要进行示范操作。学生的专业术语运用不正确时,教师一定要纠正。教师结合学生的展示操作把自己的软件使用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学生,向其推荐便捷高效的操作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3分钟)

师:没有完成的同学,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演示,把问题解决了。完成的同学,用你没用过的方法,再操作一次。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方法的同学,再做其他没有做的案例。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务。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操作解决问题,能够起到规范学生操作、巩固所学技能的作用。要求学生用新方法重新做一次,能使学生掌握新的操作技能。

盘点收获,拓展延伸(2分钟)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下面请一位同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第三组的得分最少,咱们把这次机会让给三组吧,请三组的F同学来总结。

生F:我这节课学会了Excel电子表格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三种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还学会了使用填充柄自动填充序列的三种方法。

师:生F把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得很好。给三组再加2分。下面我们来看看各小组的得分情况:一组11分,二组10分,三组10分。从得分情况来看,这节课各小组势均力敌,虽然分数差别很小,但是一组还是比其他小组多了1分,因此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是一组,大家鼓掌向一组表示祝贺。(学生鼓掌)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回家后和妈妈一起将每个月的家庭开支输入电子表格,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分析一下,看看你家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合不合理,并提出修正意见。最后,请大家填写“数据分析自我评价表”,自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排序教案篇7

1.1网络课程的基本涵义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0)中提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J。从这个定义看出,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或网络教学平台。其中,教学内容是以提供教学资源为主,网络教学平台是以提供网络教学交流环境和学习工具为主,都是网络课程构建的重点和难点J。

1.2编程类网络课程特点

不同类型的课程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开发网络课程时必须考虑的。通过研究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我们认为,编程类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点:①编程本身是一种技能,应该引导学生快速入门,掌握编程的基本过程;②上机实验操作很重要;③可以导入编程案例引导教学,不断让学生掌握从简单到复杂的案例;④需要随时介绍一些计算机程序编制的技巧;⑤有国家及省级等考试大纲和考题作为部分学习指引;⑥因为编程用到大量的英文单词,所以能够以英语单词作为关键词制作索引;⑦网上资源丰富、学习网站较多,可以向学生推荐j。

2编程类网络课程结构构建

网络课程的结构存在共性,其构建应该符合网络课程的自身特征,同时不同的网络课程的结构根据其特征又有所不同。由于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因此该网络课程的构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协作学习为辅的学习情境。在该网络课程的构建中,我们根据编程类的网络课程的特点,合理编排课程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各种学习支持以及文本、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学习资源以供学生学习与参考。在“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模块的设计中,运用了自我反馈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自动反馈评价结果。

该网络课程的结构构建包括:

2.1课程信息主要包括了课程简介、课程特色、课程沿革、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核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2学习导航

主要是引导学生怎么利用该网络课程J。

2.3初学入门

通过六个步骤帮助学生快速入门,掌握编程的基本过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尽快地上机进行操作实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4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两部分。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章节排布、顺序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导航结构。

课程资源分课件资源、音频资源、课程录像,课程资源可下载也可以网上点播。

2.5案例学习

案例学习根据难易程度分为简单案例学习和复杂案例学习。简单案例学部分是安排在各章节的学习过程中。例如: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评委评分、排序等几个重要编程案例引导教学。复杂案例学习是在完成相关联的章节或整个课程学习之后,试图让学生编制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例如:用专家系统外壳、麻将对牌游戏、超市收费系统等几个大中型程序的编制深入引导教学。

2.6学习支持

编程类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持主要包括关键词汇-5J、参考资料、等级考试。

2.7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部分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大纲、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实验成果、课程实验部分样本、资料,给出常用工具、材料、要求。

2.8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

练习和测试模块主要包括了在线练习测试和可以下载的测试试题以及对应的答案J。这个模块的功能是能实现程序的自动评判,也就是说,当学生在线编好了程序,点击提交的时候,系统能对程序做出判断。

2.9互动学习

互动学习主要是通过师生聊天室、电子邮件、答题集锦和BBS方式来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学习,从而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3编程类网络课程重点内容剖析

3.1初学入门通过

深入到在校学生的《程序设计(VB)》学习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学生在VB学习课程进行到一半时,大部分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理念还不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抄教师的程序代码段,并不了解其意思。

因此,在VB学习开始时,引导学生快速地对VB的整体编程思想进行大概的了解和感知是非常必要的。在本研究中,为了让初学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VB编程界面、编程思想、实际的编程操作和控件有系统和大概的了解,为以后的VB学习打下铺垫,我们精心设计了快速入门的6个步骤来引领初学者入门。六步骤如下:①打开VB编程软件;②添加控件和调整属性;③反应代码编制;④逻辑程序设计;⑤明确理解VB的核心机制;⑥存盘和退出。

VB的编程环境是图形化的界面,首先要将其打开,才能进行其他操作;控件是VB编程的必要组成,添加控件是VB编程的基础;添加控件以后,要让控件实现程序的功能,就必须进行代码的编制以及逻辑程序的设计;当我们完成了程序设计,接下来就是对编程的成果进行存盘和退出了。这6个步骤,从界面的打开到简单程序的编写,以及存盘的整个流程设计,既简单又完整地体现了整个VB编程流程,学生就可以对VB编程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可以通过这6个步骤的反复操练和理解,了解VB编程的内涵,对以后的学习也就有了方向。将这6个第25卷第5期钟琼等.计算机编程类网络课程构建研究491步骤的设计用动画的形式体现出来,能够为学生起到真正的引导入门作用。

3.2案例学习模块

案例学习模块包括简单案例学习和复杂案例学习,主要是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编程的重要技术、技巧和规划能力。简单案例学习运用于各个章节的学习中,以促进学生对各个章节内容的掌握和提高。

复杂案例学习部分主要是在VB各个章节的学习课程结束后安排的综合案例分析,以加深学生对VB编程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的编程应用能力。案例学习模块的设计包括: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分析、案例的常见问题。

3.2.1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主要包括案例内容和案例难易程度的选择。案例难易程度的选择一般遵从由易到难的原则。简单案例的选择必须和各个章节的内容相对应。比如在设计“分支判断结构”一章中的案例学习时,可以设计出租车计价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等。在设计“循环结构”的案例中,可以设计排序、求1到n的阶乘之和等案例。复杂案例的选择就要从整体上来把握,这种案例的内容须涉及到VB中的大部分内容以及常见控件的应用,是一个大综合,拟设计实现一个小应用或者一个小游戏,如设计麻将对牌游戏、超市收费系统等。

3.2.2案例的分析案例分析主要包括:界面设计、控件编程、逻辑结构设计、对象和事件分析。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对整个VB程序的界面设计,特别是对于复杂案例,界面的整体框架设计和布局尤为重要。界面的设计涉及到窗体属性的修改、控件的选择和添加,以及控件属性的修改和界面布局的设计。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案例中,该案例主要涉及a、b、C三个参数的输入和x1、】【2的结果输出,以及计算的实现。输入的内容用TextBox来呈现,输出的内容用Label来呈现,计算用Command按钮来实现。因此主要界面设计如图l所示。

逻辑结构。逻辑结构的设计也即程序的逻辑编程,通过分析程序的功能及逻辑结构,决定程序的逻辑结构编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是典型的分支判断结构案例,其具体的逻辑结构为: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当b_4ac=0时,方程有且只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对象和事件分析。分析程序中的有关对象

件,比如说窗体事件、鼠标事件等等。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案例中主要涉及鼠标的Click事件:单击“计算”按钮事件和单击“清除”按钮事件。前者实现计算操作,根据输入参数不同,输出不同的结果,方程无实数根时弹出MsgBOX对话框,提示“该方程无实数根”,当方程有实数根时,输出x1和)【2的值。

单击“清除”按钮,将所有输入和输出的值清空。

控件编程。控件编程是把控件和程序结合起来,通过编写相应的代码,实现控件的操作。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案例中,根据逻辑结构、对象事件分析,编写实现“计算”和“清除”的相应代码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3.2.3案例常见问题案例常见问题部分,列举了本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参考答案。根据调查了解,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遇到的问题如下:①变量未定义;②xl、x2没有输出值,要将x1、】【2的值赋给相应的Labe1.Caption,才能有相应的输出值;③当a值为空或为0时,单击“计算”按钮会出错,需要在程序中的ifelse条件中加入“a<>0”。

3.3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

根据自我反馈的教学设计策略,该模块在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或整体内容时,分别设计了与之相应的单元测试题和综合测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通过相关网络课程设计技术的运用,当学生提交测试题时,实现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自动的评判,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评判的结果。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和改进。

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模块的主要结构建构如图2所示。

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模块的用户管理部分主要

分为学生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学生用户的权限部分包括:选题、测试、提交答案。管理员用户的权限主要包括:试题库管理和学生信息管理。

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子系统功能的整体设计包括:题库设计、选题设计、自动评判设计。

题库设计。根据题型不同,题库设计分为3个子库:选择题题库、填空题题库、程序设计题题库l8J。管理员可以通过试题库管理对题库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排序教案篇8

Abstract: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d most of factors are difficult to quantify. Combing The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orting these factors according to impact to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can determine the major factor. Study found tha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the primary factor impact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laboratory facilitie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overall level of instructors,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and curriculum are relatively important factors impact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is paper suggests schools establish effectiv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s.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

Key words: AHP;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25-03

0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紧随本科扩招之后,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日显突出。研究生教育超常规的发展对推动社会进步、暂缓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研究教育质量以及研究生教育适应市场需求问题仍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就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又一挑战。研究生教育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对影响因素作深刻剖析,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国部分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从实证分析[1,2]的角度以及从学较内部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受调查范围、调查对象以及应用方法的限制,其研究结果不免有失全面。由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众多因素难以量化,在研究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中采用德尔菲法并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可为寻找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矛盾提供有益参考。

1研究生教育质量主要影响因素选择与分析

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绝大部分影响因素是不能计量的。因此,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因素的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问卷调查。在科学的拟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选择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的资深专家利用德尔菲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诊断。本研究分别邀请了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的19位资深专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诊断,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专家意见最终趋于一致,从而找出了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共有17个。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再集合专家建议,把17个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A),中间层即准则层(B);方案层(C),如图1所示:

1.1 建立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绘制结构层次表将所研究问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作为目标层(A),5类影响因素“研究生因素B1、导师因素B2、管理与政策因素B3、教学因素B4、学习条件B5”作为准则层(B),17个具体影响因素(C1――C17)作为方案层(C),各层之间的关系见表1:

1.2 构造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各层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构造A-B层矩阵一般形式如下:

按照1-9标度评判准则(其中2、4、6、8分别表示Bi相对于Bj的重要程度介于1、3;3、5;5、7;7、9之间)。具体可通过专家打分,填写各层判断矩阵。

c=1当C与C同等重要时;3当C比C稍微重要时;5当C比C明显重要时;7当C比C很重要时;9当C比C极端重要时;

且规定:c=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模型的二级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如下(B层-C层):

B=BCCCC 11/21/4C 2 1 1/3C 4 31 B=BCCCCC133 3C1/312 2C1/31/211/2C1/31/22 1

B=BCCCCC1 1/51/31/2C5 1 22C 3 1/2 1 1/2C 2 1/2 2 1 B=B C C C CC122 2C1/213 3C1/21/31 1/2C1/21/32 1

B=B CCC1 3C1/3 1

一级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如下(A层-B层):

A=AB B B BBB 1 3 322B1/3122 1/2B1/3 1/2 1 1/31/2B1/2 1/2 312B1/222 1/2 1

1.3 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最大特征根计算公式

Bω=λmaxωω=1(i=1,2,…,n)

对各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最大特征根λmax和特征向量ω=ω,ω,ω,ωB,ωB。然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I=,并从R•I值表查出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若一致性比率C•R=<0.10,则说明判断矩阵一致性满足要求,排序有效。

计算得

ω=(0.369,0.166,0.088,0.196,0.180)

λ=5.371

C•I=0.093

R•I=1.120

C•R=0.083<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

ω=(0.136,0.238,0.625)

λ=3.018

C•I=0.009

R•I=0.580

C•R=0.016<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ω=(0.490,0.231,0.116,0.163)

λ=4.121;C•I=0.040

R•I=0.900

C•R=0.044<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ω=(0.092,0.454,0.200,0.255)

λ=4.112

C•I=0.037

R•I=0.900

C•R=0.041<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ω=(0.379,0.328,0.121,0.171)

λ=4.215

C•I=0.072

R•I=0.900

C•R=0.080<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ω=(0.750,0.250)

λ=2.000

C•I=0.000

R•I=0.000

C•R=0<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1.4 对计算结果进行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见表2)

1.5 结果分析从单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在准层则的5类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研究生自身素质(0.369)、教学条件因素(0.196)、学习条件因素(0.180)、导师水平因素(0.166)、管理制度与政策(0.088)。从总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在方案层的17个具体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教学实验设施、生源质量、导师队伍总体水平、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考研与学习动机、图书资料、教学管理水平、导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方法、导师的指导与沟通、教材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导师的学术影响力、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考试与录取方式。

研究生自身素质因素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其中,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单排序、总排序均排第1)。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最可贵的品格和素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质量(在研究生这一因素中排第2,总排序中排第3),优秀的生源质量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基础;考研与学习动机(总排序第7)充分体现了研究生主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时直接影响了生源质量。

教学过程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性环节。其中,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非常重要,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文件,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体现了研究生培养特色和优势;课程设置对于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及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整个教学过程。

学习条件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其中,教学实验设施(总排序中第2)影响很大,教学实验设施是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和先进的实验实践条件,包括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等,这些都关系到研究生教育质量。

导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导师队伍的总体水平(总排序中第4)最重要,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导师的科研能力(总排序中第10)和导师的指导与沟通(总排序中第12)影响较大,优秀的导师总是从多方面影响着研究生,是研究生成为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导航人。导师的学术影响力(总排序中第15)影响不大,但可以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导师的学术水平。管理制度与政策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其中,教学管理水平(总排序第9)影响较大,科学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总排序第14)影响一般,但在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中起重要作用;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总排序第16)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考试与录取方式(总排序第17)对研究生质量的影响不大,但在入口上一定程度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2结论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运用德尔菲法对影响研究生质量的因素进行选择后,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研究生质量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不仅做到了因素选择的广泛代表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对影响研究生质量各因素的重要性做出合理的评价。这对于有针对性的重点控制影响研究生质量的主要因素起到了很好的定位作用,保证了研究生质量控制的有的放矢。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建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严把招生入口关,吸入优秀的生源,这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首要条件。招生中在兼顾考分的同时,应重点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核;其次,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投入、分配和利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科学研究条件;再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特点,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最后,进一步提高导师队伍总体水平,导师在注重自身能力提升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将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直接的作用。当然,教育不单单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样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以及社会的参与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平,李树林,房力明.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关键因素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5):15-17.

[2]罗中琼.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3]常宝宁.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探析[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24-26.

排序教案篇9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481-04

1 概述

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课,它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上海建工的特性,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响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同时,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并培养数据抽象能力[1-4]。

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是既抽象、晦涩、看不见摸不着,同时又非常真实具体、客观存在于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如何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实验内容,将抽象的逻辑概念与真实的存储状态直接关联,把课程中的前后章节的知识和技术相结合,并在课程中引入一些新的思想、知识和技术,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思考和探索。

该文拟就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环节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研讨。

2 几个典型的实例

案例1:线性表的顺序映像和非顺序映像

线性表的实验作为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入门环节,实验内容的设置和选择,对于整个课程实验的教学至关重要。如何尽快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需要精心组织和设计。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看到线性表的顺序映像和非顺序映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真实状态,以加深对这两个逻辑概念的理解,启发学生应用形象思维的能力。

具体方法:在实现顺序表和单链表的创建、插入和删除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同时输出数据元素的值和存储地址的方式,把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真实存储状态及其变化呈现出来。

实例讨论:以下列线性表的创建、插入、删除和查找过程为例。

由图1可知,在顺序表结构中,数据元素连续存放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空间,每个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其序号直接关联,一旦进行了插入或删除操作,使得某个数据元素的序号发生改变,则其对应在线性表中的存储地址同步改变;而在图2中,单链表结构下数据元素的存储是任意的,并且单链表一旦建立,其每个结点的存储位置不再改变,不会因为结点的插入或删除而发生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可以让学生看到线性表的不同存储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真实情况及其变化过程,从而很快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2:二叉树中各种类型结点的统计

二叉树的遍历是整个二叉树实验的基础,为了加深的二叉树存储状态的理解,在实现对二叉树进行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及层序遍历的基础上,适当扩展实验内容,设置对二叉树中结点总数、叶子结点、单分支结点或双分支结点进行统计的实验内容,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具体方法:通过归纳各种结点数计算的递推公式,直接进行递归算法的设计;也可借鉴二叉树遍历的各种算法,在进行结点遍历的过程中,通过对当前所访问的结点类型的判别,进行分类统计,实现实验的目的。

实例讨论:以二叉树结点总数的求解算法为例。

以下列出了两个具体的算法。分别描述了通过递推公式设计对应的递归算法,和利用中序非递归遍历算法进行修改实现对二叉树结点总数统计的算法代码。

算法1 利用递推公式转换的递归算法计算二叉树中的结点总数

int nodes(BiTree t) {/*利用递推公式计算二叉树的结点总数*/

int count1,count2;

if (t==NULL) return 0;/*树空*/

else

if (tlchild==NULL&&trchild==NULL) /*左子树、右子树不存在*/

return 1;

else {

count1=nodes(tlchild);/*左子树结点数*/

count2=nodes(trchild);/*右子树结点数*/

return count1+count2+1;/*返回结点总数*/

}

}

算法2 利用改写的二叉树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计算二叉树中的结点总数

int nodes_inorder_n(BiTree p){ /*利用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统计二叉树的结点总数*/

BiTree q,stack[MAX];int count=0;

int top=0; q=p;

do{

while(q){ stack[top++]=q;q=qlchild;}

if(top>0){

q=stack[—top];

printf("%c",qdata);count++; /*访问结点时统计个数*/

q=qrchild;}

}while(q||top>0);

return count;

}

算法3 利用改写的二叉树先序遍历递归算法计算二叉树中的结点总数

void nodes(BiTree p){ /*利用先序遍历递归算法改写的统计二叉树的结点总数*/

if ( p!= NULL ) {

printf("%c", pdata);count++;

nodes( plchild ) ;

nodes( prchild) ;

}

}

通过上述各种算法的设计实践,可以开拓学生进行算法设计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案例3:图的拓扑排序的算法设计

在各种教材关于图的拓扑排序的论述中,大都采用借助栈结构作为辅助工具进行零入度顶点的收集和控制,从而实现算法设计。对此,不妨换一个思路,队列是否同样可以实现实现这个目的?

具体方法:在进行拓扑排序的实验时,可以同时要求学生分别使用栈或队列来完成算法设计。进行这样的处理,一方面对算法设计的内容作了有益的补充,同时也将课程中前后的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

实例讨论:以下列有向图的拓扑排序过程为例。

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使用顺序栈和顺序队列的拓扑排序结果。由于栈和队列的特点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个有向图,使用同样的存储结构,因为在进行零入度顶点的收集和控制顺序不同,最终得到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拓扑有序序列。

案例4:非等概率查找问题

在国内许多的数据结构课程教材中,查找技术的介绍很少涉及非等概率算法的具体内容[1-4],即使是国外的优秀教材中,也只介绍了一些基本思想和原理[5]。实际工程应用领域有关信息检索的应用系统中,大多采用非等概率查找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快速查询。因此,可以通过在查找算法设计的实验环节引入非等概率查找的内容,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具体方法是:补充有关自组织线性表的知识和原理,并通过相应的算法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非等概率查找的性能、特点和效率。

实例讨论:标准的顺序查找和采用自组织线性表的动态查找。

图5给出了采用标准的顺序查找算法和采用自组织线性表的查找算法,在一个包含25个记录的查找表中对应同一组查找序列进行500查找后的查找表终态。在查找序列中,每5个记录为一组,按照80/20规则设置,包含4个频繁查找项和一个非频繁查找项;图5中每三行表示一种查找算法的结果,其中第一行no为累计查找次数,k为本次查找进行的关键词的比较次数,compare1为累计比较次数;第二行的第一个元素为当前查找的元素,此后为经过本次查找后的查找表状态;第三行的第一个元素表示第几次查找,此后的数据为对应上一行的各个记录的累计查找次数。第1-3行是标准的顺序查找,第4-6行是采用计数策略的自组织线性表,第7-9行是采用移至前端策略的自组织线性表,第10-12行是采用转置策略的自组织线性表的最终结果。

由图5可知,采用自组织线性表动态调整查找表中元素的顺序,可以大大减少总的查找过程中进行的记录的累计比较次数,实现快速查找的目的。

案例5:内部排序的算法设计

通常,有关内部排序的算法设计按照插入类、交换类、选择类、归并和基数排序五大类进行系统介绍,一般大都采用线性表的存储结构进行讨论。也可以思考一下,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例如利用二叉链表的存储结构,基于二叉排序树或平衡二叉树的构造方法进行排序?

具体方法:通过构造二叉排序树或平衡二叉树的过程实现排序。二叉排序树或平衡二叉树的特点是,中序遍历一棵二叉排序树或平衡二叉树,可以得到一个按关键词递增排列的有序序列。

实例讨论:利用平衡二叉树构造的算法对一组记录进行排序,算法代码略。

由图6可知,对于给定的一组记录,通过给定的次序逐个插入到一棵平衡二叉树中,并且每当由于一个新纪录导致平衡二叉树失去平衡,则通过相应的平衡化处理策略恢复平衡;待整个记录序列全部插入完毕,只需进行一次中序遍历,即可得到最终的排序结果。

由于在一棵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新结点需要进行的比较次数不超过该树的深度,而平衡二叉树的深度与对应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相同,因此,这种排序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同样是O(nlogn),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插入值相同的新结点的约定来保证其稳定性。

3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在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实验内容改革和创新的若干典型案例,通过这些实验案例的设置和实施,必将大大提高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联系,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整体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2] 邹永林,周蓓等.数据结构与算法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3] 马睿,孙丽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8.

排序教案篇10

关键词: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校本教材 任务驱动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冲压工艺编制和模具设计等相关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具有一般复杂程度的冷冲压工艺编制与模具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程序、规范、方法和技巧等。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冲压工艺规程编制及现场工艺的施工;二是能进行一般冲模,如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等的设计。因而教师要围绕这两个主题组织教学工作。

一、现有教材概况

现有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虽然基本内容来自实践,也符合先基础后专业、先理论后实践的常规教学顺序,但这些教材内容基本是沿用本科的学科体系来编写,理论偏多,案例偏少,对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上有一定难度。目前也有许多所谓项目化教材、任务引领式教材,大多数只是在学科体系的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一下章节的叫法,将章节改为项目,换汤不换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教材。课程学完后,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教材不能起示范指导作用。所以校本教材、教参的开发建设是当务之急[1]。

按照专业改革试点方案[2],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属于学校控制课程(校本课程)。在开发教材之前,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需求,仔细记录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每个岗位需要的知识、技术、能力与素质。在此基础上,以学校教师为主,结合企业的工程师、技师等的意见,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冲压件工艺性分析、冷冲模结构认识、冷冲模设计方法等内容,删除纯理论的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在教材的最后,安排常用的一些相关的国家标准,以便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参考。

二、校本教材内容选取

根据走访企业情况,结合学习领域的认知规律,选择四大模块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1.成形设备

冲压生产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各种机械压力机,其中以曲柄压力机为主。因而,该模块安排曲柄压力机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曲柄压力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曲柄压力机类型和应用场合,曲柄压力机的参数和选择原则,等等。

2.冲裁模设计

冲裁是冲压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工序,它既可以直接生产成品零件,又可以为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提供工序件。企业中大部分零件是由冲裁加工而得,因而学习冲裁模具的设计是学习其他冲压模具设计的前提。为了学习好冲裁模具设计,需将冲裁模设计作为几大模块的重点内容,安排落料、冲孔等工序为主要内容。在这些工序中还要将单工序模设计、连续模设计、复合模设计作为核心内容来安排,让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能掌握一般复杂程度冲裁模的设计方法。

3.弯曲模设计

弯曲模设计是冲压模具设计的重要内容。许多产品中的零件,比如汽车上的各类梁都是用弯曲工序完成的。弯曲模设计不同于冲裁模设计,准确的工艺计算难,模具动作复杂、结构设计规律性不强。为了学好该模块的知识和技能,需选用典型的弯曲件做案例来编排教学内容,这样可使学生通过案例掌握弯曲模的设计方法。

4.拉深模设计

拉深是成形工序中的主要工序,许多开口空心件是用拉深的方法来完成的,是成形生产的基础。该工序结合弯曲、成形等工序,可以完成极为复杂的成形件,比如汽车的覆盖件等。拉深工序中的工艺计算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学习好拉深模具的设计,必须学习好拉深工艺计算。为此,需安排典型需多次拉深才能成形的筒形件作为案例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该模块后能熟练计算工序件的尺寸和模具尺寸,为拉伸模具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材内容组织

本教材按照模具设计的顺序,用典型零件作为各模块的媒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将该典型零件模具设计贯穿每个模块的始终。把所有模具设计涉及的理论和知识都渗透到模具的设计过程中。具体个模块的任务为:

模块一:选择曲柄压力机的型号;

模块二:托板冲裁模设计;

模块三:支架弯曲模设计;

模块四:杯盖拉深模设计。

现以模块二为案例,介绍托板冲裁模设计。

首先介绍工作任务:针对如图1所示托板零件,其概况为,材料:Q235;板料厚度:1.5mm;生产批量:大批量。试编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冲裁模设计的步骤为: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模具的主要零部件设计;校核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有关参数;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

教材编写按照冲裁模设计步骤展开。为了对托板零件进行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就要安排冲压工序的相关知识,此时需链接到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冲压的基本工序;冲裁、落料、冲孔等概念;介绍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知识,根据知识分析托板的冲裁工艺性,得出结论:托板零件的冲压工序为冲孔、落料。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链接单工序、多工序(包括连续冲裁、复合冲裁)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根据所学知识对托板拟定工艺方案,并分析该方案,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最后得出结论:采用冲孔、落料连续生产。

选择托板模具的结构形式,就要链接到模具结构的学习上,安排单工序模具、连续模具和复合模具等结构的学习。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托板需要选择的模具结构形式为:用始用挡料销初定位,固定挡料销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的导板式冲孔、落料连续模结构。

工艺计算包括:排样设计与计算;冲压力的计算;模具压力中心的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其制造公差的计算;弹性元件计算与选用等内容;根据该内容需要链接以上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托板冲裁工艺和模具设计的相关工作任务。

模具的主要零部件设计,需链接到模具零件的分类,各零件的作用和设计方法,从而安排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计算各零件的结构和尺寸。

当模具零件设计完成后,绘制出模具的总装配图,校核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有关参数,确认选择的压力机是否符合要求,最后绘制出全部非标零件图。到此,本工作任务完成。其他几个模块的内容组织与此类同。

四、结语

本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编写,经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心审核和润饰,已经完成了样稿。我院本届有模具设计专业两个平行班级,一个班采用一般教材,另一个班使用本教材。从使用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看,使用校本教材的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更适合他们的学习习惯,效果非常好。而另一个班在知识的学习和模具设计的技能上都不及采用前者,这一点从课程设计、期末考试的成绩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总之,为了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各类企业对模具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以任务驱动式的校本教材,既很及时,又很必要。

参考文献:

[1]朱正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思考.教师教育研究,2008.6.

[2]王伟廉等.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