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0 06:25:30

幼小衔接教案

幼小衔接教案篇1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规范“幼小衔接”工作要求,推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现就切实规范“幼小衔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

规范“幼小衔接”,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学段教育的平稳过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基础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具有重要作用。

各中心校和小学、幼儿园要深刻认识实施小学“零起点”教学和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规范、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规范实施“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

规范实施“幼小衔接”,既需要准确把握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学段的教育要求和教学特点,规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密切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和衔接活动,共同做好双向衔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一)坚持学前科学保教

X.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X-X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科学制定执行教学计划,不得超前教学。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因地制宜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和条件。组织开发丰富适宜的游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X.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建立良好常规,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不得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不得占用幼儿睡眠、运动和游戏时间。

(二)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

X.小学要科学安排和组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要结合小学新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制订入学初期的学习和生活制度。遵循新生身心发展水平,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幼儿升入小学时,严禁小学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

X.小学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要求,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应按相关要求予以落实。要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减缓新生学习的坡度和难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课时,加快教学进度。

(三)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X.校外培训机构不得组织与小学入学挂钩的考试。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X〕X号)要求,坚决不组织幼儿参加与小学教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不得代任何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入学考试。

X.校外培训机构要按照审批项目范围开设培训内容。清理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严禁对X-X岁儿童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

三、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为推动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全面落实,市、县均把X年确定为规范“幼小衔接”工作专项治理行动年。专项治理行动安排如下:

(一)治理范围

各级各类幼儿园,各级各类小学起始年级,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

(二)治理内容

纠正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小学化”的倾向;纠正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纠正小学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纠正不落实课程标准,提前教学等行为;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等行为。

(三)治理行动步骤

治理行动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X.自查自纠(X年X月至X月X日):

各中心校组织辖区内小学、幼儿园,依据治理内容,逐校(园)逐人、逐项逐条对照自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

X.全面整改(X年X月X日--X日):

各中心校及小学、幼儿园和教师按照整改方案,纠正和去除错误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面落实《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指南》(附件X)《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指南》(附件X)。各中心校和幼儿园、小学校(园)长以及相关教师要签订公开承诺书(附件X)。中心校和小学、幼儿园的承诺书要在校园显著位置张贴,接受监督(所有承诺书纸质档、张贴的照片要存留,以备省市检查)。

X.培训提高(X年X月至X月):

各单位要利用暑期教师培训的有利时机,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认真制定专项培训方案,广泛开展和参与新教师入职培训、初任小学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民办小学校长、园长专项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岗位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全员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校(园)长和相关教师的业务水平。

X.巩固提升(X年X月至X月):

各单位全面开展“幼小衔接”督查活动,对办园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降级降类处理;

对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零起点”教学的小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的培训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警告,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县局将组织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不落实省市县要求的单位和个人经进行严肃处理,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

X.督查总结(X年X月至X月):

市上组织人员,对各县教育局、镇中心校、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检查治理行动效果。各中心校、县幼儿园要认真总结治理行动开展情况,总结学校、幼儿园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和推广优秀典型,推动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并将此项活动书面总结于

X年X月X日(周三)以前上报县局民办学前教育股。

(四)工作要求

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县局成立泾阳县规范“幼小衔接”工作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办学前教育股,负责专项治理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同志兼任。

各中心校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成立相应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认真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坚持依法依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实行定期报告制度,从X年X月起,每月X日前将专项治理行动的进展情况报县教育局基教股、民办学前教育股各一份。

四、不断完善治理监管体系

(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非零起点”教学或组织入学考试的小学,以及教学行为不规范、组织各种形式测试的校外培训机构,各中心校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幼儿园、小学实行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实行年检一票否决。

(二)建立教学计划公开制度。

每年X月X日前,各幼儿园、小学要通过宣传栏、公示栏、学校网站等渠道将幼儿园大班、一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开设和各学科教学计划进行公开,并通过板报、班级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告知每一名幼儿和学生家长。

(三)完善教研制度。

各中心校要进一步深化教研指导网络,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制度,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和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现象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组织观摩、专题调研、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切实提高园(校)长和教师科学保教能力。

(四)强化督查制度。

各中心校要将幼儿园、小学一年级教学规范情况和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与教育质量(群众满意度)评价、校长职级制考核、文明校园评选和教师评优选先挂钩。各中心校要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县局举报监督电话:;举报监督邮箱:市、县将结合开学检查、日常督查,定期不定期对各中心校规范“幼小衔接”的情况进行抽查,并将发现问题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五、广泛开展学习宣传

各中心校要组织小学、幼儿园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教育法规政策,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儿园“去小学化”、小学“零起点教学”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教案篇2

采访中,记者发现,三家受访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很多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普遍认为多数幼儿园和一线教师在幼小衔接问题上只是蜻蜓点水般象征性地走一下形式,在理念和做法上存在着很多误差,导致幼儿园和小学的关系不对等,甚至出现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心理与生理的发展规律,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采访中,各位幼儿园老师都表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必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转变做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做法上,三家幼儿园也有很多共性,具体表现在:

1.重视习惯的衔接。

(1)注重行为习惯的衔接

连云港市连云区幼教中心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制定了一些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时间的衔接。将幼儿教学活动时间延长,由大班的30分钟延长至40分钟。幼儿园可以在大班的第二学期每天或每周有一个到两个教学活动时间与小学教学时间保持一致;②常规的衔接。在大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将小学课堂常规融进教学活动,如一节课中尽可能不去喝水、不上厕所、有疑问要举手等等,让幼儿在适应中逐步学会并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③学习习惯的衔接。让幼儿学会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汇报等学习习惯,学会预习、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帮助幼儿在学习中树立团队意识。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要求孩子每天早晨按时起床上学、课间自己上卫生间、中午自己去食堂吃饭、自己收拾学习用品、遇到困难不慌张并能独立想办法解决或主动寻求帮助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至关重要。

(2)注重学习习惯的衔接

苏州市新区实验幼儿园老师借助教具教学,让幼儿实际操作,使他们较快、较直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以此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还采取各种形式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如自制图书、阅读图文故事,并为每个孩子专门准备一本“趣味识字本”,让孩子们将生字写在“趣味识字本”上等等。

2. 加强与小学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活动。

连云港市连云区幼教中心邀请小学低年级的男教师对幼儿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授课,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制定活动课程,使“幼小衔接”不再是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的活动,而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共同设计和组织儿童的综合实践活动,努力使幼儿园和小学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而进行平等合作,使二者逐渐建立起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课程包括“语言、社会、健康、艺术、科学”五大领域,同时根据社区资源开展一些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各项活动有了男教师的授课,为孩子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每周一次或两次的“幼小衔接课程”的活动,加深了学校和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为学校了解幼儿、幼儿了解学校搭建起和谐的平台。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开展“我与红领巾手拉手”活动,请小学生带领大班孩子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的教室、各类场馆;开展“小学的老师来做客”活动,请小学老师向幼儿介绍正确的写字握笔知识及进入小学孩子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开展“我背小书包啦”活动,请大班孩子在大班下学期每天背小书包上学,引导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还与小学举办“六一联谊活动”等。

3. 引进家长参与管理机制,形成家园共育合力。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和帮助家长正确对待幼小衔接工作,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家长座谈会、家长调查问卷等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思想和行动上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苏州新区实验幼儿园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和定期的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使家长和幼儿园步调一致。

除了共性之外,三家受访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也各有特点,这些个性值得各园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连云港市连云区幼教中心李极园长主张:在合作、共育中做优“幼小衔接”

李极园长表示长期以来“幼小衔接”的目的常常被说成是“怎样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因此要更加重视幼儿园的建设,重视“幼小连接”。“幼小衔接”工作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李园长所在幼儿园的幼教中心积极加强和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针对幼小衔接,幼教中心专门设计出适宜幼儿的“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如从时间衔接入手,将幼儿教学活动时间延长,由大班的30分钟延长至40分钟,在大班的第二学期每天或每周有一个到两个教学活动时间与小学教学时间保持一致。李极园长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心理、能力、智力、常规、习惯”等多方面的衔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衔接,幼儿园一定要设计好“衔接”的内容、把握好衔接的方向,真正做好“幼小衔接”这项工作。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冯雅静园长提出:加强教师思想指导工作,将“幼小衔接”落到实处

老师要从自己做起,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理念上以“最大限度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为目标,为孩子们多考虑一点、多付出一点。在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中应该分步实行培养计划,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条理,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从正面激发孩子们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光荣感。幼小衔接全面目标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老师在平时有计划地用智慧把点滴想法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动及园(班)本课程中去。

苏州市新区实验幼儿园金晓筠园长表示:通过特色活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金晓筠园长说,“幼小衔接”过渡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了使幼儿更早感受小学学习的气氛,充分了解小学生活,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大量班级特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如,幼儿园每周都选出“小班长”和“小组长”,孩子们为了能当选都非常努力地表现自己,并且认真遵守纪律,而没有当选的孩子们就会更努力表现,还会对当选的“小班长”、“小组长”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所以孩子们在担任此职务时,都尽心尽责,这样一来,不仅使孩子们乐于表现自己和遵守班级纪律,同时也使他们的服务意识及组织能力得到了加强。

幼小衔接教案篇3

一、了解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态度

通过现场的提问,90%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担忧和焦虑。有的家长开头则提:“拼音需要学吗?加减法要学到多少呢?”可见,家长们对于幼小衔接都比较关注,但是对于幼小衔接究竟应该做哪些、怎么做还存在盲区和误区。基于此,在第一次和家长谈论幼小衔接这个话题的时候,有必要让家长们从整体上建立对幼小衔接科学、全面的认识,摒弃只从一个视角、某个维度来谈幼小衔接的做法。首先从局部来认识幼小衔接可能会让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某一方面最重要或幼小衔接只要做好某一方面就好了的偏差;另外,这样的做法会让某些家长因为孩子在该方面的表现不好而过度焦虑、或者因为自己的孩子在该方面发展较好而放松。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避免的偏差。

二、从方法论层面帮助家长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观念

对于第一次接触幼小衔接的家长来说,建立一个对于幼小衔接的科学认识显得尤为重要。紧接着,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认识才是科学的?对于这个问题,答案会有万千种。幼儿园教师可能会这么说,小学教师可能会那样说,而小学家长也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所以,追求唯一科学的答案是不会有结果的。于是,转换视角,将对结果的重视转换为对观念建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重视。那我们可以将关注点转换到建构每个家长对于幼小衔接观念的过程和方法中来。围绕着这一中心点,我们的家长开放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领家长站在全局来看幼小衔接。

孩子是生活在当下的,他们也将生活在未来。于是,我们有必要站在孩子教育的长远发展层面来看教育。具体来说就是他们现在在幼儿园生活,即将升入小学学习,以后还将升入初中、高中、大学学习。我们有必要引领家长站在学校教育的整个历程来看幼小衔接。

(1)站在学校教育的整个历程来看幼小衔接

为了让家长们能够站在更加宏观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幼小衔接,我们在活动中邀请到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来谈幼小衔接怎么做,同时还邀请到了初中、高中、大学的教师来谈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从而为幼小衔接打开新的视角。

孩子生活在学校中,也生活在家庭中,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庭的重要职责。于是,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不仅需要站在教师的视角来看待,还需要站在家长的视角来看待。

(2)站在学校和家庭两个视角来看幼小衔接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邀请到了各级学校教师来谈教育、话幼小衔接,还邀请到了小学家长来共同分享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这些家长中,有的家长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一年级,有的孩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还有的孩子已经是小学六年级了。家长们结合自己以往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得失来谈幼小衔接,不仅有话可说,并且很有针对性和借鉴意义。对于班级这些即将进入幼小衔接的家长们来说,来自教师的声音和来自家长的声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引领家长站在专业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归根结底是教育,那就应该让家长们站在专业的视角来看到幼小衔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从主讲人的专业和参与人员的专业两个维度来予以突破。

(1)小学教师作为讲座核心对幼小衔接的专业认识

本次,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小学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分别站在语文教育和数学教育的视角来谈幼小衔接,从主讲人的架构上来说抓住了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两门学科。两位主讲人的发言尤为重要,也是最能体现本次活动专业性的地方。来自小学的语文教师林老师开篇便指出:“在学习的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我们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并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诸多关键因素,只有我们先理清了影响孩子学习的关键因素,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兴趣和信心。”基于这样的视角,林老师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先要教孩子养生和养心,这是学习的重要保障。”在有了身心健康的保障下,“学习习惯就是学习的基础”,林老师深入浅出地谈论了几个重要的学习习惯,并详细阐明了这些习惯如何培养,培养到什么程度等。在做好了身心健康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林老师最后谈到了许多家长最关心的知识问题,林老师以“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的视角对该学的知识及其程度以及不该学的知识进行了讲解。由此可见,讲座主讲人一方面站在宏观的视野引导家长去看待幼小衔接,同时又很专业地将每个问题讲细、讲透,充分体现了对这个话题的专业认识。

(2)参与人员都有对于教育的专业视角

无论是以讲座的形式跟家长们畅谈幼小衔接的主讲人,还是通过参与小组交流发表见解的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等都是专业的教育从业者。他们不仅具有专业的理论视角,还具有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他们的见解对于家长具有一定引领性和启发性。

幼小衔接教案篇4

学前宣传月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主题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二、活动时间

201X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三、宣传重点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印发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陕教基三〔201X〕5号)以及《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宝市教发〔20x〕317号)等文件精神,从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个层面进行宣传:

1.幼儿园层面:主要包括幼儿园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幼儿园如何萌发儿童积极入学愿望、增强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儿童身体素质、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缩小幼儿园小学环境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2.小学层面:主要包括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的进度和要求,小学如何加强幼小互动、改进课程梯度、缩小环境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3.家长层面:主要包括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儿童发展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和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把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纳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作为传播正确教育理念、宣传科学保教知识、争取家长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契机,紧扣主题,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从宣传内容、宣传方式、时间进度和宣传成效等方面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保障工作经费,精心组织实施。

2.幼小同步行动,实现双向衔接。各县区教育局要组织辖区幼儿园和小学广泛参与,同步宣传,双向衔接,相互配合。幼儿园要从自身做起,科学实施保育教育,同时指导家长从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引导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安排课时进度,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缓解家长担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幼儿园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有意识介绍小学学习情况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环境,形成对小学的直观印象,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

3.坚持专家引领,提升宣传质量。市、县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层集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宣传教育和教研指导工作,引导两个学段同步行动,双向衔接。同时要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宣传内容精心策划、严格把关,确保宣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宣传和推销产品。

4.创新宣传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各县区和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各种大众媒体的作用,抓住新媒体传播广、速度快、多样化的特点,组织实施宣传月系列活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结合实际,创新方式,认真开展好三个一活动:

开展一次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教师、家长开展专题讲座,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科学育儿能力。

制作一期主题宣传栏。各幼儿园必须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在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宣传挂图、《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及《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资料进行张贴。

组织一次家园互动。各幼儿园要通过家长研讨会、主题活动、家长会、亲子游戏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指导服务,为家长释疑解惑。

宣传月期间,省教育厅将通过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官方微博、海报发放等形式,支持各地开展活动。请各县区和幼儿园随时关注,及时获取宣传资讯。

5.加强督促检查,注重经验推广。各县区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活动开展的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宣传月系列活动的部署情况和实施效果。要及时发现并总结宣传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以文本或电子等形式进行汇总和推广,请各县区于6月21日前将本县区活动方案和工作总结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学前宣传月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给孩子适宜的爱

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三、活动内容和方式

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组织开展20xx年度的宣传活动。

1.面向幼儿教职工宣传。各校(园)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贯彻《指南》经验交流活动,以适宜的爱与不适宜的爱为交流主题,分享学习《指南》的体会和教育实践经验,促进幼儿教职工在实践中科学运用《指南》,提高保育能力。

2.面向家长宣传。各校(园)要发动教师、邀请有关教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通过家长会、亲子游戏、社区讲堂等多种途径,以孩子是怎么看待您付出的爱呢?您表达爱的行为和方式符合孩子的需要吗?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他们理解和接纳等问题为切入点,在生动活泼的过程中,帮助家长学习理解《指南》,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倾听幼儿的心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3.面向社会宣传。各校(园)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街头咨询等各种媒体和方式,将《指南》理念和方法凝聚成给孩子适宜的爱的鲜活主题,用适宜的爱与不适宜的爱的生动事例,引导社会充分认识《指南》的价值,积极营造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要求

1.要精心组织,常抓不懈。各校(园)要把开展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科学育儿理念的有利契机,与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紧密结合,纳入学前教育常规管理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实际、紧扣主题,精心组织实施,并做到制度化、常态化。

2.要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一是要发掘有关适宜、不适宜的爱的生动事例,如生活小片段、亲子对话,运用宣传栏、图片展、播放视频等进行展示。二是组织开展全省第六届六月儿童科学乐以及第一届娃娃乐故事会活动,引导和促进幼儿园语言与艺术及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三是要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具有地方特点的启动仪式和丰富多彩的宣传月活动。四是宣传月期间教育部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和推进相关专题宣传信息,届时将在江苏省南京市组织开展大型公益咨询宣传活动,请各校(园)密切关注,积极参与。

幼小衔接教案篇5

转眼间,孩子们在星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很快将步入小学的大门,做一名小学生!我园为了激发孩子们入小学的欲望,缓解孩子和家长入小学的心理压力,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我园教研组根据《上海市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将2016年6月、7月作为幼小衔接月。从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小学生礼仪等方面制定了《星晨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希望家长能够配合我们做好幼小衔接的相关工作,从而,为孩子们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内容如下:

一、物质准备系列(文具标准仅供参考)

1、书包:适合小学生的书包。

2、铅笔盒: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尽量不要准备卡通、好玩的铅笔盒,以免上课时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3、铅笔:准备2只HB六棱形的铅笔,方便孩子握笔。1只自动铅笔。

4、卷笔刀:简单、方便。

5、橡皮:颜色单一、无味的,质地较软的。

6、水壶:样式自定!

7、跳绳:一根跳绳,请选择在跳绳时不易打结的类型。

二、参观小学系列活动

1、参观小学环境。

2、了解小学生一日生活安排。

3、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作息制度、上课时间等)

4、与小学生面对面。(请已从我园毕业现已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讲讲幼儿园与小学不同的地方并为孩子解答他们需要知道的问题)

三、小学生礼仪系列活动

1、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开展情景模拟小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如上课、值日生、户外活动等。

3、小学教师进课堂。届时邀请小学的英语老师、数学老师进课堂,为小朋友上实践课。

四、学习习惯系列活动

1、遵守上学的时间制度,不迟到、不早退!

2、能够认真完整的记录作业内容。

3、回家第一时间认真完成作业。

4、正确的握笔姿势、看书姿势及坐姿。

5、召开幼小衔接家长座谈会。

五、生活习惯系列活动

1、学会安排课间十分钟。

2、认识钟表。

3、学会整理书包、整理铅笔盒。

4、知道常备的自我保护常识(熟背家庭地址、家长联系电话、紧急电话110、120、119等)。

5、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沟通策略,如与同伴、教师、陌生人等。

6、改变作息时间:午睡时间的缩短、集体活动时间的延长、课间游戏让幼儿自由活动等。

六、知识储备系列活动

1、语文:

每周一本故事书,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故事,创编故事内容。旨在重点培养孩子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自信心。

2、数学:

幼小衔接教案篇6

【关键词】课程衔接 幼儿园 小学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25-02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相邻但又存在很大差异的学段,在教育形式、课程实施、儿童活动方式、生活作息制度和一日生活常规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例如,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的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育,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由国家统一计划、大纲、教材进行的系统教育,教学形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活动中游戏色彩大幅度减弱。因此,入学初期不少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各种不适应,进而产生自信心不足、容易忘事、精神紧张、情绪不良、过度疲劳、厌恶学习等问题。搞好课程之间的衔接是实现教育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确保儿童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必须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

现实中,我国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中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不少幼儿园大班提前使用一年级数学教材,不仅为小学教师组织实施课程带来困难,还致使幼儿在入学初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同时,数学课程组织、实施方面形式单一,游戏化、多样化不够,有小学化倾向。幼儿园与小学教师间缺乏沟通,小学数学教师忽视儿童的学习心理变化,对数学课程的连续性、系统性考虑得较少。所以,如何有效地将幼儿在幼儿园与小学中获得的数学经验相互衔接,使儿童更好的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数学问题意识以及数学学习态度,成为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本文拟从课程的三方面视野来探讨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相关问题。

二、概念界定

既然要从课程视野来看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衔接,那么现在我们先来看几个重要的相关概念: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的定义有多种: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等。

(二)课程衔接的涵义

衔接性为课程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向度,水平关系是课程内同时出现的各种因素的关联,垂直关系是指课、主题或学程的顺利安排。课程衔接即课程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课程的连续性,既包括水平向度又包括垂直向度。

(三)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是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两个阶段数学教育的连续性与持续性。从垂直向度来分析,就是要将两个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等联系起来考虑,把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数学课程中获得的学习经验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编制的基础;从水平向度来分析,就是要以数学课程为统领,将幼儿园阶段的各领域课程和小学阶段的各学科课程有机地加以整合,体现课程的统整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现状及分析

(一)课程目标衔接现状及分析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它制约着课程设计的方向,规定着课程内容的构成和学习活动方式的性质,它体现了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在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衔接现状中发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不仅关注儿童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对儿童情感态度、数学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标也较为重视。案例1可以反映这一点。

案例1:

某教师在黑板上贴了7朵花,用虚线框住两朵。他问:“谁来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学生踊跃举手发言,一个学生回答:“原来有7朵花,去掉2朵,还剩5朵。算式是7-2=5。”教师说:“回答得很完整,你真能干!大家表扬他!”同学们拍手鼓励。然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怎么知道7-2=5?”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7-1=6,所以7-2=5。”“很好,他是这样算的,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算法?”有一个学生说:“7-2=5,是因为5+2=7。”“好,她是找加法这个好朋友来帮忙的,还有没有别的算法?”孩子们努力的思考并回答着。

案例评析:这位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关注了学生运算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锻炼了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及时评价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衔接课程目标应针对两个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将衔接的重点放在生活经验并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获得事物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逐步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发挥儿童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儿童体验交流、合作和分享的快乐;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运用具体的数和形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培养儿童运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衔接现状及分析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内容是课程的主体部分,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什么内容较适合这一时期儿童的学习。

从教材内容来看,幼小教材存在着数学知识重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儿童对知识失去了新鲜感,使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课程内容的生成看,现在许多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家长不是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去制定教学目标,也不是依据数学知识本身内在的完整性、统一性和系统兴趣编排教学内容,而是凭主观意志或“拿来主义”去教学,使儿童的学习不系统、不连贯、造成儿童入学后学习的“夹生”状态。教师不仅没有围绕幼儿身边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选取数学课程内容,而且没有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如只会背“1+1=2”,而不知其中的意义)来体验数学的重要和趣味,很少引导儿童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

而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程内容应该贴近儿童生活,从生活中抽取素材,让儿童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把一年级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围绕儿童周边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展开,让儿童从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趣味。结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从生活中抽取直观生动的素材作为课程内容呈现给儿童,让儿童经历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的过程,从而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能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儿童主动建构、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进行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儿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衔接现状及分析

课程实施是把预想的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过程。

在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衔接的现状中,笔者经观察发现,幼儿园大班教师经常以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玩中学习数学,寓教于乐,儿童很乐意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如幼儿园大班幼儿教师在教幼儿书写10以内的数字时,让他们先学会数字儿歌,幼儿学习起来很感兴趣,除了做游戏、编儿歌以外,幼儿园教师还采用实物操作、图卡练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而小学教师认为,一年级学生上数学课时采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没有必要,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大,课堂时间有限,因此他们很少让学生做数学游戏。

教学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对于幼小衔接时期的儿童,不仅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还应重视他们的抽象思维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必须从儿童实际出发,依据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与特点,先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开始,然后在操作过程中促进儿童思维活动的发展,让儿童由直接感知转化为表象,进而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课程实施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游戏化。教师要注意直观性、趣味性,让儿童运用多种感官数学,重点要培养儿童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幼儿数学教学以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构建初步的数概念,体验数学的价值与作用,让儿童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的简单问题,从而积累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平时要突出直观形象教学,动静结合,编排各类数学游戏,寓教于乐。把游戏贯穿到数学教学中,把抽象、枯燥的数学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是人生教育的根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良好的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既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小学数学课程是幼儿园数学课程的自然拓展与深入,是在幼儿园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数学课程的建构应着眼于未来课程的全局,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终生教育的背景下考虑,以连续整体的眼光看待和规划儿童的发展,把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与人的终生教育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幼小衔接教案篇7

精选关于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我们班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花"和"运动"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本学期我们根据主题进展情况设计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活动区材料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投放,适时地与以调整。本学期应家长的要求在活动区增设的一些棋类游戏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5、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花花世界”、“我们一起来运动”、“新年到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6、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园地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花卉,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7、学期初,我们提出将“浸入式英语活动”运用到体能活动中的设想,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除英语老师独立带班的水平提高很快以外,班级幼儿的英语会话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8、本学期,我们着重幼儿健康体质的培养,组织幼儿坚持开展体育锻炼,在本次的小小运动会上,班级幼儿在团体操表演以及各单项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

  9、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其中“中秋节大带小活动、国庆亲子看花展活动、家长开放日、秋游、迎新年小小运动会等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委员、家庭联络小组组长的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班级举行的各项亲子活动,其中亲子制作“花的大书”、小小运动会上“亲子跳绳表演”、“参观花卉市场”、“参观迎春花展”等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年轻教师的带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班级工作也得以顺利完成。

  五、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级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应该尝试做好幼儿的个案追踪、分析。

  (2)班级教师在活动区材料制作、整理方面有待提高。幼32家32儿童在来年的工作中,这些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将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精选关于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范文   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继上阶段进行的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进一步在学习性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展工作。大班下学期,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了改变,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以及入小学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儿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关注幼儿的问题,帮助他们达到学习适应的发展水平便是我们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最初阶段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单纯为开展入小学的学习性准备,即重视知识技能的衔接。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背后的那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的重要内涵要素。学习适应指的是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能力、习惯、兴趣的准备。我们试图从学习幼小衔接新的教育理念入手,逐步通过落实和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环境创设及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来提升教师幼小衔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一、从思维教学切入,为学习能力准备。

  研究中我们结合园特色课程——思维活动,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发现,幼小衔接由于长期的教育观念,致使知识传授偏重,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于是,我们选择适切的思维活动内容,对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幼儿提供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充分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景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注重思维方法的集体教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常常会急于了解答案,而不关注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忽视对幼儿方法的教学,专注于答案的解答。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形式,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着重从设计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幼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在方法交流的环节则侧重比较谁的方法更快、更方便,使幼儿深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体验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

  在“小熊分饼”活动的研讨中,我们在活动方案中设置了为两只小熊公平分饼的问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操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不同形状的饼、不同分饼方法的比较,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感知和运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独立思考操作的个别化学习

  独立思考是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积极地探索创设个别化活动环境,帮助幼儿积累主动运用不同思维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阶段的思维内容与要求,选择适合幼儿独立操作的思维练习内容,设计多项个别化思维练习活动。设计中,我们强调对幼儿任务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设计任务卡提示,引导幼儿养成学会先看清、看懂任务卡,再进行思考操作的习惯。

  “猜猜它的位置在哪里”的活动中,我们在同一项内容中设计了多个任务卡,即把活动要求分解不同层次。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任务卡,根据任务卡上的提示,独立进行操作,完成后再自行对照答案图检查。这一过程让幼儿有了独立、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的练习机会,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我们还注重分享交流环节中的方法比较,使幼儿在与同伴的比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考操作方法,提升幼儿思维能力。交流中以“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猜的?谁的方法简单方便?”引导幼儿对思维方法的关注,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

  二、从兴趣阅读切入,为学习习惯准备。

  大班下学期的阅读活动,由于不同幼儿在识字量上的差异,造成在阅读活动中倾听、理解不均衡的问题。认字多的幼儿常常会因独立阅读而忽视倾听别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研讨,以兴趣阅读为切入,在阅读中创设情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我们分析阅读材料,根据不同内容和侧重点将以认读汉字为主的阅读、以看图讲述为主的阅读以及以观察情景的阅读有机结合。同时运用策略性的引导,帮助幼儿关注倾听的重要,学会在仔细倾听,学会在倾听基础上的补充、评价。

  在《看图说话》阅读本的活动中,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套模式来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活动中,先引导幼儿按图的顺序独立阅读,鼓励不同识字量的幼儿用自己的方式阅读。然后,引发幼儿通过各自对阅读的理解、感受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分享解决,这一过程是利用差异资源进行相互学习,运用细致的倾听展开活动的重要环节。最后的集体完整阅读、整体感受交流,使幼儿在倾听中完善自己对图片的观察、故事的理解。又是一个刺激幼儿倾听的机会。这个模式的运用,已收到实际的效果,对大班下期幼儿尤其适用。

  三、从转变活动方式切入,为学习兴趣准备。

  幼小衔接在学习性适应方面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则应从情感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感。让幼儿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活动方式的转变是以幼儿的发展特点来决定的,如果沿用过去的知识衔接,

  固定的活动方式则趋向小学化,造成幼儿学习兴趣的低落。我们认为,只有确立幼小衔接的观念,才能明确教育方法,让活动方式顺应幼儿的特点,让幼儿乐意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持久性。

  春游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将这个话题作为一个幼小衔接专题活动内容,根据大班幼儿独立、自主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努力地找寻幼小衔接活动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对活动进行设计安排,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长大了的积极情感,学习一些合作、策划、统计等的经验。活动从喜欢去哪的多项选择,到投票决定最终的目的地,到为春游准备什么合适的物品,给家长写通知书,分组策划春游活动内容,等多个活动组合,从情感上激发了幼儿留恋幼儿园生活、萌发长大了,独立做有意义的事的情感,同时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我们领悟,只有立足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幼儿的终身学习、后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我们感到,学会幼小衔接活动的形式是容易的,而掌握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具备幼小衔接的意识是难的,所以必须要不断的摸索研究,在实践中反思才能把幼小衔接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精选关于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范文

  大班是幼儿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关键阶段,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我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不仅要在知识技能方面为升入小学做准备,更要在学习品质与习惯上,在幼儿生活自理上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本学期我们自始至终都在渗透幼小衔接的教育,现把我们本学期在幼小衔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前提条件,不能在生活上自理的孩子在学习会出现诸多问题。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幼儿进行高效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

  1、学会整理(书包),知道了需要什么物品。

  2、学会生活:懂得自行穿脱衣服、主动喝水、入厕等。

  3、学会劳动:明确值日生职业与义务,有集体责任感。

  4、学会学习:诸如善于倾听、自主阅读、握笔训练、拼音教学、规则意识的培养、安全教育、自我保护。

  5、改变环境: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比如作息时间、铃声等的调整。

  幼儿都对小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会为了更好地做一名小学生而努力,也知道了小学生的一些生活内容,对小学生活充满信心。

  二、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

  1、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策略。

  2、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家长需求,调整教育策略。

  3、协助学校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孩子实现心理过渡。

  4、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实现习惯过渡。

  5、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实现能力过渡。

  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幼儿大部分都对学习感兴趣,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大部分幼儿活动能合群,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幼儿生活变得更有条理,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三、必要的知识经验储备

  结合《指南》要求和本班幼儿实际,开设适宜的课程,学习幼小衔接知识经验。每周安排一次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儿歌中学习汉字。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逐步积累常用的汉字如:请幼儿分发课本,让幼儿认识同伴的名字。再如利用活动区,让幼儿认识标题字;利用晨间和中午的时间指导幼儿书写自己的名字,和少量学过的汉字;利用签到墙来练习幼儿前书写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汉字不但没成为幼儿的负担,而且激发孩子学字的兴趣,很好地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衔接了起来。

  小学的数学是从最简单的计数和运算开始的,许多在幼儿园学习过的10以内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在小学还要学,如今小学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直观的图示运算向抽象地数学运算过度,重视让幼儿把单纯的运算,排序运用在游戏和生活中。利用午间让幼儿练习口头叙述的应用题。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数学衔接,还可以选择一些课外补充练习,如:利用家园合作布置适量作业单等,让父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指导完成,通过多方面提高了幼儿的计算能力,照顾到个别差异。

  四、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1、巧用“值日生”制度。我们加强了值日生的运用范围,使每位幼儿一周内都有事情做,在值日生栏目中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我们还尝试着培养一些组织能力强的幼儿担任组长、检查员。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2、幼儿口述家庭作业。进入大大班后,由幼儿向家长口述作业,我们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逐渐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回家所要完成的课前准备和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锻炼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以便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五、培养幼儿大胆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幼小衔接教案篇8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更重智衔接在很多幼儿园中, 幼儿的教育趋于小学化, 用要求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幼儿的行为,上课要专心听讲,坐姿端正,课上不许捣乱、不许说话等。这些用于规范小学生行为举止的要求完全用在了上不懂事的幼儿身上,未免有些荒唐。而且在学习中,使用的依旧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缺少幼儿教育阶段应有的游戏、图案、色彩等,使幼儿教育逐渐趋于成人化, 忽视幼儿时期孩子本应有的活力、兴趣等,不仅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反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幼儿园、家长、小学三方沟通不畅,导致衔接断档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共同进行的, 但是衔接工作的开展大部分是自己做自己的, 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此外,学生家长在衔接工作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大部分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 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由学校来协调和管理的。而且在衔接工作中,很多都是幼儿园为幼儿升入小学而积极准备, 小学的衔接工作往往被忽视。就算是双方都积极开展衔接工作,但是由于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同,容易在衔接工作中产生矛盾, 不仅不能为幼儿升入小学提供良好的保障, 还容易使衔接工作失去原有意义。

(三)衔接工作中的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中, 师资力量薄弱也是衔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园的教师只熟悉幼儿教育的特点,却并不知道小学是如何开展教育的, 而在小学中,对幼儿教育了解的教师也是少之又少,彼此之间不了解对方的教育方法、工作方法。此外,幼儿也不了解小学的环境和生活,在幼儿面前小学阶段的所有事物都是陌生的, 加之他们对幼儿园的教师和同学有着深厚感情,进入小学生活等于重新开始, 这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 对于幼儿过渡到小学阶段也是十分不利的, 容易影响儿童的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注重能力的衔接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 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很重, 这一时期应重点培养他们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 从而引导儿童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幼儿进入小学后,首先就是要适应各种陌生环境、陌生人、陌生的教育方法等。因此,注重能力的衔接是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时期, 教师应主要围绕提高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生活的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开展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孩子的能力,以便帮助他们顺利有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

(二)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信息沟通

幼小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努力实现的,因此,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应加强联系和合作。幼儿园应积极调整幼儿后期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孩子到小学参观,使学生对小学有大致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提高幼儿对小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铺垫。此外,小学教师也应多与幼儿园加强联系, 与幼儿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及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家长在衔接工作中的作用

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中, 家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孩子的生活习惯、举止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因此,也应重视家长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重要作用。幼儿园与小学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和小学参与教育活动,使其了解更多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为加强幼儿教育,促进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家庭生活中, 家长应注意幼儿行为习惯以及各种能力的养成, 家长可以为幼儿调整作息时间,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灌输责任意识, 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使他们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的交到新朋友,适应小学生活。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

幼小衔接教案篇9

        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面临困惑,怎么来帮助教师摆脱这些困惑呢?

        一、对幼小衔接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解决老师们的困惑,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问题,另一个就是教师和家长如何面对现实采取正确的应对办法。

        具体来说,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中有个很好的过渡,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鸿沟,有许多孩子都掉进了这条鸿沟里。而这条鸿沟恰恰反映了教师和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知识获得问题。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追求的就是让孩子学拼音、做算术、识字、背书等,但我认为正确的知识的获得,应该包括学习知识与技能。这里的知识除了课本知识,还包括广阔的其他知识,也可称为背景知识,知识面广的孩子学习能力也强,同时要强调,从小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技能比某种知识的获得本身更重要;还要注意学会一些生活知识与技能,比如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与一些生活技能等;另外交往知识与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是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问题。现在许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逼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孩子辛苦大人也辛苦,但这种辛苦很有可能换来的是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这又恰恰是由于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动机造成的,如果孩子没有对这种学习的需要,逼是无济于事的。真正要下功夫的还是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比如喜欢看书、习惯于主动思考、对学会新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成就感等。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幼小衔接是一项全面的整体的工作,而不是只靠一根柱子或一个方面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追求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常孩子都是在合格的起跑线上的。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孩子缺什么就补什么,而不是只教拼音、算术、汉字。如果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够好,就要从营养、锻炼等方面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刚入学时精神会比较紧张,起床、洗脸、穿衣、吃早餐、上学,上课要坐端正,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玩了一会儿就来不及上厕所,回家还要写作业,孩子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和好的身体素质,孩子最初适应小学生活就会比较困难。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就要想办法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感兴趣的下棋、画画、拉小提琴等活动都有益于孩子注意力和坚持性的培养。如果孩子心理素质不够好,输不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如果孩子行为习惯不够好,就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幼小衔接教案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