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5 19:16:33

大海教案

大海教案篇1

关键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本科培养方案是培养本科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高水平的培养方案应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培养方案修订是总结反思原方案的经验和不足、系统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和手段。

河海大学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部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确立全面发展理念、多样化人才理念和研究性教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需求,科学构建2012版具有河海特色的“刚柔相济”的本科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入学习,开展全面调研

学校自2011年6月起历时1年,经过学习研讨、调研分析、修订论证、审议答辩、修改完善、定稿印制6个阶段,至2012年7月完成了2012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2012级本科生开始实施。

为更好地推进2012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学校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主要分为教务处牵头的整体调研和学院牵头的专业调研,两类调研同步进行。

一方面,教务处从方案整体设计出发,先后至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985工程”高校及与我校相似的行业性高校实地调研,同时展开国外知名大学先进教学经验的网络调研,基本情况见表1;并且召开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了解学生需求和教师建议等。

另一方面,各学院积极开展专业调研活动,明确要求各专业调查分析国内外排名前十的相同专业,分析其人才培养现状,并对照自身进行本专业的优劣势分析;同时开展对行业企业的调研,了解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通过前期充分学习与调研,我校了解了当前“985工程”高校以及国外知名大学在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新举措,探索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多样性、国际化人才的新趋势,明确了未来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指明了2012版培养方案修订改革的方向。

为切实加强对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学校还要求各专业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要求成员由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机构的有关专家及本校教师组成,其中校外成员至少占1/3,且必须有1名外国专家。这样从组织上确保人才培养契合社会、行业的新需求,并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培养高水平本科人才。

二、更新观念,明确修订思路

学校坚持“致高、致用、致远”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协调发展。

一要更新培养观念,明晰改革方向。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培养途径;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加强校企合作、与科研院所合作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

二要以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新方案要求各专业充分分析所面临的学生发展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国家发展需求以及国际发展趋势,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继承发扬本专业的好传统、好做法,形成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同时,梳理以往方案不适应新需求之处,理清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和重点。

三要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柔性多样。新方案运用弹性教育理念、个性教育理念、社会价值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减少必修学分,增设选修学分;扩大选修权限、实施全校性选修;注重学科交叉,推行跨学科/跨专业选修;注重文理交融,强化通识课程选修

四要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创新能力。新方案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独立设置各类实践环节和项目训练型课程,增强学生科研训练,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列入培养方案;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完善企业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走进企业,提高培养实效。

五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习主动性。新方案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要增加国际元素,培养国际视野。新方案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致力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规则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开设全英文课程、增设专业国际规范课程、国际文化课程;支持与国外大学间的学分互认等。

三、科学构思,确立方案框架

培养方案修订的核心和落脚点是课程框架体系。本次修订工作中,我校以生为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培养模式,实施“精炼理论讲授,强化实践教学,倡导自主研学”的培养方式,科学构建2012版培养方案课程框架体系。

1. 方案总框架

总学分数由原来的180左右改为165左右。课程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组成,具体如表2。

2. 通识课程框架

通识课程由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构成,旨在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心智培育、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如表3。

(1)大学英语类课程。学分数由16改为9。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将英语课程分为基础英语课程和拓展英语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小班化教学。前3个学期每学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3学分,此后广泛开设外语类选修课和专业方面的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等。对于大一期间已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可不再修读大学基础英语,但必须选修拓展英语课程,以保证修满分的英语课程。

(2)计算机信息类课程。学分数由5改为3。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各专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程序语言。此后,鼓励各专业开设结合本专业的软件类课程。

(3)军事类课程。学分数4不变。以增强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的实效为目标,改革教学方式,将学分分为1(课堂)+1(实践)+2(军训)。

(4)思政类课程。学分数16不变。以增强思想道德品质和素质的实效为目标,改革教学方式,将学分分为10(课堂)+6(实践),将学分分布到4年,其中6个实践学分要统筹安排、注重效果。

3. 实践课程框架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或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创新训练等模块,是培养学生的工程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具体见表4。

四、整体优化,彰显方案特色

1. 研制个性化课程模块,提供个性化学习课程体系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新方案专门设置个性课程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修读一定学分的课程,理工类学生至少修读18学分、经管人文类学生至少修读23学分。个性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内选修课、专业外选修课。

专业内选修课是本专业推荐选修的课程,理工类专业分学术研究型与工程技术型两类,经管人文类专业分学术研究型与应用技术型两类,且与相关专业方向结合设计,供本专业不同方向的不同发展类型学生修读。

专业外选修课是为培养交叉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而设,含跨学科/专业课程、国际交流学习、辅修专业。其中,跨学科/专业课程指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修读的课程;国际交流学习指学校认可学生在国外交流学习期间修读的相关课程,并按等额学分认同。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读跨学科/专业课程或参与国际交流学习3~6学分。

2. 构建首席教授负责制的核心课程体系,推进精品化专业教育

为切实提高我校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全力打造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系是奠定学生专业素养的最为重要的课程。每门核心课程采取首席教授负责制,并 成立课程组或教学团队开展建设,团队成员由老、中、青三代教师组成。

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公共核心课程、通识选修课核心课程、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公共核心课程指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键课程;通识选修课核心课程指丰富学生通识知识结构的关键课程;学科基础核心课程指奠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关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指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与技术能力所需的关键课程。

学校共建立核心课程237门,其中公共核心课程9门、通识选修课核心课程30门、学科基础核心课程54门、专业核心课程144门,构成了具有“河海”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

3.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新方案将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加到25%以上,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加到20%以上。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创新训练等模块。

学校给学生提供诸多机会,让其进入科研与工程实训项目中,真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积极加强卓越工程师实效性培养,为试点专业单独设置培养方案;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搭建专利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展开创新科研训练,并计入一定学分。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实践创新潜能,鼓励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新方案制订《素质拓展学分的实施及认定办法》,素质拓展学分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只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学术科技、道德修养、文艺体育等活动均能获取相应学分。

4. 开设新生研讨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新方案中推行了新生研讨课,现已开设37门课程,如“水问题论坛”、“走进水的世界”、“化学与生活”、“走进数学”等。新生研讨课旨在让新生入学后即与专业教授见面,尽快融入大学学术氛围,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发掘自身研究潜能。新生研讨课不仅使新生学到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问题和本质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新生通过高水平教授的引导,在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5. 加强大学英语改革,开设全英语课程、专业,增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为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学校制订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实行分级教学、分类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体系及教学评估体系。具体要求如下:大学英语课程学分调整为9个学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按成绩分为三级,小班化教学;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模块化,含“综合英语课程(读、写、听、说、译)”模块和“语言应用及语言文化类拓展课程”模块。

为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的实施,2012版培养方案还要求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了2门全英语课程,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学校传统优势专业中还将开设全英语专业,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短期国际访学、交流、会议和比赛等活动。

6. 推进研究性教学,引导教学方式改革

大海教案篇2

关键词: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张金来(1958-),男,河北保定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馆员。(天津 30035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54-02

当今全球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已经成熟,信息资源共享惠及世界各地,人类为了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资源,再也不会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拓展,获取方式更加便捷。伴随着信息资源共享的涌入,各地政府档案管理机构相继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被界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改革示范区,有着独天得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实现海河教育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将成为可能。在海河教育园区建立各院校之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推动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海河教育园区教育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档案利用传统的获取手段,促使档案管理服务方式、服务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档案馆管理往往以地域为中心,忽视了对社会的服务,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服务范围的狭窄,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期待,使传统档案管理在服务理念上不得不从狭隘的服务到更宽领域的服务转变,而档案管理的服务方式转化为信息化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园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是经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促进海河教育园区发展建设的内在要求

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发展对天津的教育、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1年3月已有7所高职院校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园区二期建设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几所高校也要陆续迁入园区。天津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海河教育园区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基本囊括了天津高等教育资源。为此加大海河教育园区信息化建设,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

3.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

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一体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呼之欲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于2012年3月7日启动,共实施4个共享项目,同样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人们的更高需求也被期待着,现在大部分各高校传统的档案馆(室)提供利用的方式多为馆(室)内查询,即档案社会公众、学生、教师等只有到相关的档案馆(室)(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到院长办公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或者文件处理机构才能查询到自己所需信息。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这一需求方式,改为通过网络对档案数据库以及相关的文献信息进行访问、浏览、检索,甚至下载,即可得到所需的档案信息。这就给档案利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可以不用跨馆寻找便可找到自己所需信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二、目前海河教育园区各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现状

海河教育园区各院校档案室均建立了档案文件级的目录数据库,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1953年建校以来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到2009年,数字档案室建设项目经过3年建设,完成了以卷改件的存档要求。档案室藏录像、录音、实物和缩微胶片等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并转入档案全文数据库档案管理模式。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多媒体档案采编及展示平台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针对学院校园网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以夯实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电子档案安全和标准规范为支撑体系。目前园区各院校均已具备了上述条件。当前关键的工作任务尽快搭建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待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二期院校全部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内实现实质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就基本确立。

三、海河教育园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其具有惊人的处理速度、精确的计算能力、极强的记忆和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其数字化、数据库、多媒体、超文本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已经很成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档案信息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园区不同院校及社会公众的档案利用提供更为便捷的档案查询服务。另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而信息技术中的诸如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防范病毒技术以及数据加密技术等都能为其提供安全保障。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条件。

2.各院校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1)园区各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中,收集、整理、保管、编研了丰富的档案资源,为海河教育园区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现在档案工作则以利用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在传统的管理服务基础上,利用多种方式初步探索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路。如建立目录中心、加强校区馆际合作、编研交流、宣传展览等,这些都为园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铺平了道路。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要依托网络,通过建立档案网站集群、虚拟专网、分布式数据库等多种方式实现各校区的共享,这就使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在共享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2)教育部、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教育部在全国各高校先后建立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如期实施,各校区已进入了实质性操作,这些都是基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3.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

教育园区各院校经过多年的传统管理模式,集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目录。并通过数字化转换,实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也为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做了基础铺垫。

4.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各院校档案馆(室)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均实行了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建立了园区分布式的档案基础数据库体系,连接了海河教育园区所有院校档案馆(室),通过这个平台为园区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了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该数据库涵盖了分布式档案目录数据库、分布式重要档案数据库和馆藏多媒体数据库三个规范化、可共享的基础数据库。

四、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

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共享机制体系。其中包括:最主要的是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先进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的应用;档案管理人才机制的建设,管理者的职业素质等。

1.档案信息共享基础性工作

是指档案的全宗目录以及档案的归档、检索、查找、开发、利用等原始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等。这是实现共享的核心部分,是提供共享者信息来源的全部。另外,既然共享就要对园区各院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尤其是园区的5所高职院校,分别由几所学校整合而成,档案管理分散。经过整合把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工作做实,为实现教育园区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2.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就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标准、科学、的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即以教育部、国家档案总局《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27号令)为规范标准;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管理办法》科学管理制度等。这是实现共享的基本保障。

3.档案人才机制的建设

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高低体现了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其职业素质对档案工作者来讲尤为重要。如岗位技能、文化水平、继续教育、培训程度以及档案管理从业资格等。其中包括: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档案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海河教育园区依托园区各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

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技术保障

如果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根本的安全技术保障。但是网络的不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因特网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不安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无论是操作系统、软件设计还是网络病毒攻击,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如建立防火墙及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采取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技术;设置多层级密钥技术;安装防病毒软件以及防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以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靠性、安全性

综上所述,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高度关注。笔者几经缜密思考,与园区管委会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建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进行了沟通探讨,分别到园区各院校进行交流、调研形成共识,认为在海河教育园区架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可行的。园区各院校有雄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强硬的技术支撑,并且建设成本低,并且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为此,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区的教育发展以及各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满足于园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运峰,李安英.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构想[J].兰台世界,2008,(22).

[2]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3-10-18(1).

[3]丁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大海教案篇3

展览

主题展览“不息的变动”——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展于11月17日在中华艺术宫隆重开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姚明宝,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局长胡劲军,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上海市档案局局长朱纪华,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陈世宁,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张坚,刘海粟先生子女刘虬、刘虹、刘蟾与上海美专校友及各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儿童合唱团演唱了上海美专校歌,嘹亮的歌声令老校友激动不已。

主题展览分为三个章节。一、美专的肖像。从作品、档案、图片等多角度尽力还原上海美专在历史中的面貌。此部分中第一次公布上海美专校董会议、师生教学生活的珍贵照片。这些照片部分由上海市档案馆提供,部分由美专师生的家属提供,鲜活地反映了当时的教学生态与校园生活。二、媒介中的美专。上海美专作为民国时代的重要美术学校,与媒体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申报》到《东方杂志》,当时重要的报刊杂志都会定时刊登关于上海美专的相关信息,比如师生作品、学校展览会、校园生活等。将公共媒介中的美专信息汇集起来,又能拼组出另一副美专的面孔,一个与媒体公共经营,并成功塑造社会形象的上海美专。此部分主要由图片与文献组成。三、美专与新艺术。上海美专与新艺术的关系是这次上海美专研究的重要成果。上海美专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开拓的艺术精神聚集和培养了大批的新艺术人才,包括电影、摄影、设计、漫画、版画等当时新兴艺术样式。尤其是上海美专的摄影团体一直隐没在历史中,这次通过与上海市档案馆的共同合作,发现了更多的关于美专摄影的信息,这次的新发现与研究新成果对民国上海摄影研究应该是一个推动与补充。

展览分为作品、文献、图片、影像等四个部分。作品包括上海美专著名师生作品150件,涵盖了国画、油画、水彩、雕塑、素描、摄影、设计等多个艺术门类。文献实物100余件,影像资料2件,回溯这所早期中国近现代美育史上举足轻重的美术学校之历史。

研讨

“不息的变动”——纪念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研讨会于11月16日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分馆举行。与会的50多位学者都宣读了论文或作即时发言。清华大学陈瑞林教授的论文是《城市大众视觉艺术与上海美专画论争》,复旦大学顾铮教授作了《他们如何接纳摄影:上海美专与摄影》的论文宣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郑工提交了论文《自由的问道者——论“五四”前后的刘海粟》,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学院沈揆一教授提交了论文《他们视角下的战时中国——记两位上海美专学生艺术家、新闻工作者:沈逸千和沙飞》,南京艺术学院常宁生教授的论文是《中国学院艺术教育的历程》,上海大学潘耀昌教授的论文是《刘海粟和蔡元培的交往》等。从城市视觉文化、现代美术教育、摄影史等多角度进行了研讨。

出版

主题展览出版了大型画册《闳约深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百年纪念展美术作品集》,将展览中所有的作品结集成册,整体呈现上海美专的艺术风貌。

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从上海市档案馆藏507卷上海美专档案中选编、整理的珍贵档案史料,首先推出《上海美专档案史料丛编》三卷本:第一卷《不息的变动》,关于上海美专校史档案;第二卷《闳约深美》,关于上海美专的教务、教志。第三卷《恰同学年少》,关于上海美专同学录。该系列图书由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档案馆联合出版。此档案开发项目还将延续,在今后的数年中陆续将所有的上海美专档案整理出版,预计将达到10卷本。

大海教案篇4

关键词:海洋灾害;遥感课程;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67-02

遥感是现代空间信息学的核心技术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了“遥感”方面的课程[1-2]。但现有的遥感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1)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教材更新缓慢的矛盾;(2)内容过深,与实际的生活接触有所差异;(3)遥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实践时间过少的矛盾;(4)专业素质的培养与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的矛盾[3-5]。《遥感应用技术》是上海海洋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本文结合上海海洋大学培养海洋类人才的目的,对遥感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海洋灾害”案例驱动下的遥感课程教学改革的简介

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海洋环境,良好海洋环境的维护离不开迅捷、快速准确的监测,遥感作为新兴的监测技术在海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6]。而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提高海洋探测及应用研究能力和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使我国海洋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上海海洋大学的办学宗旨即与国家海洋发展的主战略衔接,为国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及产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撑、人才服务等智力支持。设计“海洋灾害”案例驱动下的遥感课程教学改革,在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锤炼学生解决实际海洋问题的能力。

二、“海洋灾害”案例驱动下的遥感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海洋灾害”案例驱动下的遥感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海洋灾害案例(如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海啸以及溢油),将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的遥感基础理论融入到每个案例中,让学生在实际的海洋灾害案例中掌握系统的遥感基础理论知识。

1.“海洋灾害”遥感数据的收集。通过播放新闻报道或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接触一场海洋灾害,以风暴潮为例,并告诉学生他们的任务是:对海洋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做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在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分析预测预报“海洋灾害”所需的数据。故此,引出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主要类型以及遥感的主要特点等基础知识。

2.“海洋灾害”遥感数据的处理。面临收集到的海洋遥感数据,大多数初学者无从下手,也看不懂,其原因是不懂遥感数据的原理。在此,引入遥感的成像原理、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以及遥感图形的特征等概念。

学生们了解了遥感像素的实际意义的同时,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因此加入数字图像的校正等实际操作内容,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边操作边讲解何为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以及多源信息复合等知识。

3.“海洋灾害”遥感数据的判读。以风暴潮为例,风暴潮是指由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影响而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通过两景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的判读,提取海面的异常变化,是通过遥感方式监测风暴潮的主要手段,而此时就要熟悉遥感影像的判读。为了很好地判读影像,需要对影像做一系列的处理,包括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等,同时对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和过程也要熟悉掌握。

4.“海洋灾害”遥感数据的可视化。通过三维绘制引擎、地形的识别技术、场景的显示等技术,实现海洋灾害的再现。在此作为知识的扩充,讲解遥感在与其他数据(如DEM数据)融合,以及后期制图和可视化显示等知识。

三、“海冰”灾害监测案例驱动下的遥感教学示例

以“海冰”灾害监测为例,在结束的遥感教学中,对案例驱动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实验。

海冰灾害主要发生在渤海和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海域。海冰的主要危害上威胁船舶和海上构筑物的安全,影响渔业和航运等。2001年2月,渤海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海冰,辽东湾最大冰厚60m,辽东湾北部港口基本处于封港状态,秦皇岛海域航标受损,40多艘船舶被困,航运中断,天津港船舶进出困难,渤海海上石油平台受到流冰严重威胁。现以渤海湾海冰预警预报为例,实现遥感的知识讲授,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

在“海冰”监测数据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分析渤海湾的“海冰监测”要求,分析所需数据,主要包括MODIS数据、Landsat数据、SAR数据、微波散射数据等。故此,为学生解惑,不同遥感平台、不同的探测手段等,同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主要类型以及遥感的主要特点等基础知识。为了实施后期操作,主要提供了同一地区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免费数据),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该地区的海冰覆盖。

在数据的预处理阶段,主要是上面三景数据进行预处理。此时结合操作软件ENVI,讲解坐标系的定义、图像的几何纠正、图像的剪裁等。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操作的目的及原理,需要学生掌握遥感的成像原理、地物光谱特征和大气对辐射的影响等。

在数据的特征提取阶段,为了更好地监测海冰的边界等信息,需要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等。同样结合ENVI操作,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其操作工程。最后根据不同的要求,对监测结果以出图或报表的形式数据。

四、结语

“海洋灾害”案例驱动下的遥感课程教学改革,使得遥感教学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遥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际海洋灾害案例的设计,培养学生海洋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海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淑英,沈润平,王莉,等.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习教学环节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174.

[2]陈述彭,赵英时.遥感地学分析[M].北京:测绘科学出版社,1989.

[3]张飞,买买提・沙吾提,丁建丽.《遥感概论》精品课程的“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74-174.

[4]熊勤学,朱建强,尚正春.遥感与信息技术探究型自主学习网站设计与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55-12256.

大海教案篇5

作者:余红伟 魏徴 李瑜 王源升 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四川大学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实践

第一个案例提出问题,通过演示实验揭示腐蚀现象发生的本质和原理,然后让学生分析、解决第二个案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一:18世纪,英国皇家海军为了解决木质舰船船体附着生长海生物问题,特意建造了“阿拉姆”号驱逐舰。将铜皮用铁质铆钉包覆在船壳外,很好地解决了海生物附着问题,大大提高了舰艇航速。遗憾的是,“阿拉姆”号下海航行不久,铜皮大面积脱落,舰船几乎解体,完全丧失战斗力!问题1:“阿拉姆”号驱逐舰为什么会解体?分析:“阿拉姆”号驱逐舰与其他舰艇相比有哪些异同?回答:相同点是均为木质舰艇,均以铁质铆钉固定。不同点是“阿拉姆”号驱逐舰外面包覆铜皮,用铁质铆钉固定。问题2:是否是因为“阿拉姆”号驱逐舰外面包覆铜皮用铁质铆钉固定,也就是铁钉和铜皮紧密接触导致舰艇解体呢?可以通过实验模拟“阿拉姆”号舰艇在海水中的情况。模拟实验一:将生活中常用的铁钉穿过一块10mm×10mm×1mm的铜皮,之后放置于海水中,海水中滴加酚酞和赤血盐溶液。实验现象:大约放置30min后,铁钉周围出现了蓝色沉淀,铜皮周围出现了红色。现象解释: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很容易就可以判断,铁钉周围出现了蓝色沉淀,说明有Fe2+生成,也就是铁钉被腐蚀了。铜皮周围出现红色,说明有OH-生成。初步结论:铁钉与铜皮在海水这个电解质中接触,铁是比较活泼的、电极电势较低金属,被腐蚀了。那么,是否铁与其他金属在电解质中接触时都被腐蚀呢?问题3:铁与其他金属在电解质中接触时哪种金属被腐蚀呢?模拟实验二:将生活中常用的铁钉穿过一块10mm×10mm×1mm的锌皮,之后放置于海水中,海水中滴加酚酞和赤血盐溶液。实验现象:大约放置30min后,铁钉周围出现了红色,溶液中没有蓝色沉淀出现。现象解释: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可以判断,铁钉周围未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没有Fe2+生成,也就是铁钉未被腐蚀。铁钉周围出现红色,说明有OH-生成。初步结论:铁钉与锌皮在海水这个电解质中接触,锌是比较活泼的、电极电势较低金属,被腐蚀了。铁没有被腐蚀。结论: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两种不同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接触时会形成腐蚀电池,也就是异种金属接触腐蚀电池。较活泼的金属、电极电势较低的金属被腐蚀,做腐蚀电池的阳极。案例二: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富有、开朗的女人,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外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给她留下的印记。格林太太镶上不锈钢牙齿后经常头疼、失眠、心情烦躁,医生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格林太太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问题4:格林太太的病情我们能否可以通过电化学知识进行诊断呢?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对格林太太的病情进行诊断。不锈钢的假牙和黄金假牙在口腔接触,口腔分泌的唾液是电解质,于是形成了异种金属接触腐蚀电池。形成电池后产生微小电流,刺激格林太太的脑部神经,导致她头疼、失眠、心情烦躁,并会引起她的假牙腐蚀。处理方案就是换掉其中的一颗假牙。这样,我们在讲授异种金属接触腐蚀电池时,用案例教学法,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挖掘和研究,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对结合实际的问题的剖析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案例教学是通过解决来自实际的一个具体问题作为案例,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中灵活多样地运用案例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一,采用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工科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就是在实际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运用典型案例,将实际问题和相关理论有机结合,通过抽丝剥茧的讲授,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第二,采用案例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够和生动活泼的案例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辩证统一。经过选择的案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趣味性,讲授中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第三,采用案例教学,能够增进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随着案例展开,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不断推出,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领会学习的理论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海教案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继续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行使。1959年3月24日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设置“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自此政府行政机构开始驻岛行使,组织开发建设工作,加强对西南中沙群岛岛礁及其附近海域和行政管辖。1969年3月4日改称“广东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革命委员会”。1981年10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永兴岛恢复设立“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派出相当于县级的办事机构,由海南行政区公署直接领导。

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内19个市、县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1988年9月19日更名为“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目前,仍沿袭相当于县一级派出机构的行政设置体制,办事处仍驻西沙群岛永兴岛。

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建设进行中

2010年5月12日,为了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配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海南省档案局向国家档案局提交请示,申请在西沙永兴岛上或海南省三亚市建立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同年5月,国家档案局批复,同意在海南省设置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作为海南省西南中沙办事处管理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

2011年海南省档案局与海南省发改委联合呈报请示,将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建设列入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规划并予以资金补助,项目总建筑面积拟定3000m2,总投资预算2600万元。

2012年1月,海南省档案局向省人大教科文卫工委请示,请求该委帮助组织海南省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形式,在2012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行提议,以推动和促进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建设,加快建设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

2012年4月10日,海南省档案局、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联合成立西南中沙群岛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以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筹建西南中沙群岛的档案馆和征集国内外有关西南中沙群岛的档案资料,具体工作由省档案局和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共同抽调人员组成。省档案局将主要负责档案史料征集工作,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将主要负责档案馆的筹建工作。相关经费方面,前期建设经费200万元,以保证建设项目能够尽快推进。作为海南省西南中沙办事处管理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项目总建筑面积拟定3000m2,总投资预算2600万元。

设立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的原因

首先,西南中沙群岛文书档案资料急需妥善保存。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和海南省政府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行使和行政管辖权。目前,海南省档案馆存有西南中沙群岛文书档案近万卷,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时的照片、题词万余张,图书资料1300多种。同时,据调查,散存于全国各地的西南中沙档案资料逾5万卷(册),这些为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档案史料的征集方面,省档案馆已从中山大学图书馆征集回100余册的档案史料,内容涵盖唐朝至今的地图、文史资料、文件汇编等。据了解,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地区图书馆、台湾地区文献馆保存有大量有关西南中沙群岛的档案资料,海南省档案馆与上述单位取得了联系,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其次,成立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将加强海南省与东盟地区经贸合作。海南省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海域相连最长、海上运输通道最便捷的省份,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合作的前沿。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设置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加强西南中沙群岛档案管理工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海南省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关系,促进海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海南省区域的竞争力,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中心,最终跻身亚太经济圈中最具活力的区域的行列意义重大。对维护我国南海和海洋权益,推进西沙旅游开发建设,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成立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有利于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的建立,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和保存西南中沙地区的档案资料和珍贵实物,妥善保存近2万卷西南中沙群岛文书档案资料(包括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时的照片、题词万余张,历史图书资料1500多种),将散落在于全国各地的逾5万卷(册)档案资料妥善收集、整理,并向社会公众开放,设置常年陈列展览厅,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让西沙官兵更加热爱西沙,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西沙、热爱西沙,让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西沙。随着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建成并不断完善扩大,将成为西沙群岛一个颇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文献与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一直对西南中沙群岛行使

中国政府对西南中沙群岛行政管辖和行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至迟在唐宋时期,南海诸岛就在中国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

大海教案篇7

关键词: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航海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58-02

《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IMO)维护海上人命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的最重要的公约之一。2010年6月25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上STCW公约修正案获得通过,该修正案结合航运业和航海现代技术的发展,加强新技术应用要求,完善适应海员新的岗位需求的培训与发证要求,增强船员安保训练,更加注重海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马尼拉修正案的生效必将对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加强海上保安以及保护海洋环境,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为今后一段时期全球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建立更为严格、统一的标准。

一、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的修订

1.我国的船员市场。船员是反映教育和培训质量的载体,是履行国际公约的主体。根据交通部海事局2006年的统计资料,目前我国拥有150万船员,其中远洋船员50万人,是世界上拥有船员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国际船员劳务市场中,中国船员不足4万人,其中操作级及以上船员仅2万余人,占市场总量不到4%,而菲律宾船员达25万人,占市场总量约28%。据波罗的海国际海事委员会(BIMCO)和国际航运联合会(ISF)统计,全球船员需求量为高级船员42万,普通船员59.9万;高级船员短缺约1.6万,缺少4%,而普通船员则过剩约27%,如表1。虽然现代化的先进船舶会使船员需求总量有所减少,但船员本身语言沟通能力的不足依然是制约我国船员劳务市场占有率的瓶颈所在。

2.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的修订。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在STCW78/95公约确定的功能培训发证的基础上,根据目前航运需要和发展情况对船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在公约规则的船员适任标准中新增加的要求和标准将对世界各国的航海教育和培训产生明显的影响。[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简称04规则)制定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也针对STCW马尼拉修正案进行讨论和修订。但目前考试大纲(讨论稿)只是对考试科目进行大幅度的合并调整,考试科目是得到减少,但每个科目考试知识点却有所增加。和前两次大纲修订一样,总体内容变化不大。主管机关应根据04规则的实施情况和航运需要调整考试和评估内容,以适应包括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在内的雇主对我国船员的要求。海事局应当要根据船员市场需求和船员职业定位,把握履约契机,按照新公约要求,广泛征求船公司意见,制定大纲总体方向。修订船员适任考试大纲时,删除对专业要求过高的内容,增加公约新要求的内容,特别细化了国际公约和规则部分。航海英语知识点统计如表2。新考纲增加了写作部分的考试要求,目的是加强驾驶员各职务必须的英文业务函电等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航海英语教学实施

STCW公约要求船员的语言沟通能力要达到:具备足够的英语知识履行船员职责,能使用海图和其它航海出版物,了解有关船舶安全和操纵的信息,具备各职务必须的业务函电等写作能力。[3]公约不以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口语和阅读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航海英语评估主要是口语表达的评估,理论考试是考阅读理解。因此,航海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听、说、读”三方面进行安排的,“写”,曾经因为不考,基本被忽略。任课老师在航海英语的日常教学中重点把握的是课文的分析、讲解,基本上不进行写作和翻译训练,有的老师甚至只要求学生认识单词词义而不要求记单词拼写,疏忽了英语函电的书写规范和技能的训练。[4]任课教师应经常召开教学研讨会,探讨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及教学场景的设置。任课教师由于自身专业出身的不同,对航海英语教学的侧重不太一样,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和驾驶专业的任课教师应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取长补短,融合相互间语言功底和航海专业素养的不足,提高航海英语教学效果。航海英语教学内容涉及多门专业课程,包括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学、值班与避碰、船舶管理以及GMDSS等,是用英语来讲授航海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生词。两年制的学生英语基础差,表现在多数学生词汇量极少,语法几乎空白。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从基础词汇抓起。英语词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通过研究一些词汇学习的方法来帮助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对于英语语法,在航海英语教学中不是很复杂,也不是关键,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适当讲解,或针对语句来重点分析,几个学期下来,简单的语法基本都能掌握。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存在英语阅读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弱的问题,原因主要是缺乏应有的练习。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适当增加听说课时,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在船舶航行到其他国家的港口时,首先要通过VHF与港口当局进行交流,而不同的民族在用英语表达时多少都会带一点当地口音和语调,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情景练习,积累语感,才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5]任课教师应结合航海英语评估大纲,编写适量的参考答案,并设计船舶实际场景,安排学生担任相应的角色,相互间对话,进行体验练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和评估,检验学习效果。

三、适任考试和评估

加强对海员的实际技能培训和评估是1995年STCW修正案新增的主要内容之一。马尼拉修正案增加海洋环境意识培训新要求;强调沟通能力和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作为鉴别船员是否合格的重要环节,理应为提高船员操作技能和管理沟通能力做出不懈努力。海事局在海员适任考试改革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建立试题库和计算机管理系统,使适任证书考试逐步走向标准化,适任证书考试更加公平、公正。从近几年考试(特别是实行计算机考试以来)情况来看,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电脑组卷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因考试时间限制,试卷不可能很系统,有些题干和答案的设置不是很合理。[6]个别学员为了通过考试,未能真正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死背题库答案,不求甚解。从目前实施的04规则要求来看,晋升三副和大副都要参加六至七门课程的理论考试,每门课程的题库量平均有3000题,而且得有两、三遍的重复做题,才可以心中有数。任课老师为了提高本课程的通过率,也在努力出练习题给考生做,考生的负担沉重,结果却不理想。表3为2010年福建海事局辖区船员(驾驶)适任考试通过率统计,可以看出:在本科学员上船意愿不高的情况下,作为船员主力军的两年制学员由于基础差,在校训练时间短,通过率一直很低。

海事局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不仅是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标准,也是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教学的依据。海事机构应组织院校专业老师、船公司管理人员和资深船员等共同组成固定的专家组,结合新的考试大纲对现行试题库进行研究和更新,确保更新后的题库符合船舶实际并具有指导意义。航海英语二副、三副适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英版航海图书资料和航海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查阅,对国际公约的概要了解等英语阅读能力,以及如航海日志、演习记录等基本写作能力的考核,考试题型增加关联分析题和写作能力的考核比重。

秉承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精神,我们在船员教育和培训工作中要更加注重船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从源头抓起,认真修订船员适任考试大纲,并在大纲的指导下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工作。航海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语言类课程,任课教师必须熟悉航海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航海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才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上好每一堂课。力争通过航海英语教学,不仅让学生顺利通过航海英语适任考试和评估,迈出航海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也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进行无障碍交流,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满足国内、国际航运企业需求的航海专门人才,从而加快实现我国从海员大国向海员强国的战略转变。

参考文献:

[1]BIMCO/ISF Manpower. Update-The world wide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seafarers[Z]. UK:Team Impression Ltd,December 2005.

[2]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5.

[3]朱建洲.加强船员教育培训提高船员素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74-75.

[4]栾娈.ESP教学理念在航海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9,(2):96-97.

[5]沈江,姜春国.改进航海英语教学的建议[J].航海技术,2008,(5):67-68.

大海教案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一、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能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各方面综合能力(包括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分析能力)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第二,有利于学生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阅读、理解、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有深层次理解,并在案例教学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技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有利于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做到相互启迪,相互学习。师生之间在共同的分析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彼此之间的灵感,做到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很难以比拟的。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从这个角度说,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的有效教学方式,而这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中案例教学过程

第一,案例准备。这里的准备包括学生的准备和教师的准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应充分地了解案例故事,并且通过网络、图书馆、报纸杂志等多渠道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等,为接下来的案例分析做准备。例如,在“海尔协同式电子商务”案例中,就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海尔的公司背景,发展理念、发展过程、品牌故事,甚至可以请学生从所查阅的资料中分别讲述自己眼中的海尔,让大家对海尔的印象更加立体化。

第二,案例分析。案例并不是目的,透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案例分析是关键,教师应注重把握关键事实,针对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海尔这一案例,关键问题即是海尔为什么会成功?它成功的主要关键点在哪里?

第三,案例讨论。案例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在讨论环节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力求讨论气氛热烈,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如在上例中,学生们就全面分析了海尔成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及时构建了电子商务基础,另一方面构筑了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成功实施了ERP和BBP项目。

第四,案例总结。在全面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一致的结论,并能举一反三。在上例中,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协同式电子商务对海尔发展是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利用电子商务的新手段,海尔把企业上下游的分供方和分销商联合起来,形成供应链的关系,供应链将逐步取代海尔整体制造的模式,促使其向高科技企业转变。

三、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对教学对象有一定的要求。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和分析案例情景,提出合理的看法及意见。因此,这门课程不适宜在一年级开设。

第二,案例教学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案例教学不是单纯为案例而讲案例,而是让学生们在案例中得到收益和启发,能举一反三,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过往或现在正在发生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分析总结,启迪思想。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关键。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分析总结能力,更要有良好的全局把控能力,才能使整个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案例教学的授课对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案例教学首先在准备上要有充足的时间,方便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查询相关资料并整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有充分的时间,方便学生尽情讨论,畅所欲言,碰撞火花,激发灵感。避免仓促收场,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坚争,翟彭志,宋文官.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大海教案篇9

【摘要】通过综合分析目前档案学理论、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档案学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运用对于培养档案管理人才,促进档案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引进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新举措。

关键词 档案学; 教学; 思路

档案学专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资源、技术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专业教学理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及网络时代的需求,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及业务知识的提高。以下就从事档案学专业教学实践,改进档案学教学思路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档案学的教学现状和经验

以本人被聘任教的珠海卫校为例,在档案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受到了普遍重视。首先,珠海卫校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由原来的19 周改为21 周(不包含实习)。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珠海卫校和珠海档案局(档案馆)建立合作项目,由档案局(档案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平台,同时以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教学医疗单位,为学生提供教学平台,档案学的教学工作受到了全校领导及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当今社会,档案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产生大量的电子信息,这些电子信息将会更好地满足教学评估和档案信息检索、利用的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掌握档案理论的同时,学习和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探索实践,珠海卫校在教学中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和初步积累了一套经验,培养出一批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人才。但下一步应如何巩固原有的教学成果,进一步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这一学科教学水平,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

二、注重教学目的和培养方式

学校要抓住教学评估这个良好契机,广泛开展档案法规意识和内容等宣传活动,让更多的教职员工及党员了解档案、关心档案,提高他们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他们形成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档案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出能够在传统档案部门工作的人才,还要培养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的全方面人才,学生不仅要熟悉纸质文件,还要掌握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内容。通过选择档案局(档案馆)作为学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模拟档案用户、档案信息服务者及档案咨询人员,成为档案利用的当事人和参与者,设身处地考虑角色利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档案管理及利用问题,在实际的档案利用中亲身感受档案用户的利益诉求以及档案管理及服务的技巧。

三、创新档案学的知识传递方式

无孔不入的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可便携性正构成一个“看不见的”庞大系统,使其可随时随地向接入的用户提供服务。这使得学生在任何的时间、空间碎片里,其兴趣碎片均能被“系统”聚焦,被引导产生相应的利用行为。因而,教师可以在时空碎片范围内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比如在微博上与档案学相关的一些热点信息,进行在线的双程讨论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碎片化时代的出现,颠覆了知识的传承方式,改变了知识建构的模式,带来了一场知识的“创新性革命”,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碎片化时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大海教案篇10

1.1双语课案例教学法与教师认知上的误区

案例教学法是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授课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哈佛法学院倡导,之后哈佛商学院也开始应用,采用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所以,应用这种方法必须基于真实可信和知识相关性的信息,否则就会和教师讲授背道而驰。但是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2-3个月的时间,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而且要随时更新,否则就会老化。目前许多高校教师针对国贸专业双语授课所利用的案例,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书本上提供;一种是教师网络查找中文案例的,并翻译成英文案例。第一种来源很可能存在时间的滞后性,可能与我们需要的新知识脱节。第二种来源存在问题真实性的质疑,教师希望通过案例说明知识的可信,可是案例本身可能具有挑选时的主观性、个例性等特点,存在偏颇。

1.2教师岗前培训不足导致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生搬硬套

我国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到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99.8万人,增幅达547.96%。学生供给旺盛,促使高校教师招聘快速跟进,各类高校根据需要吸纳人才,途径包括行业企业、刚毕业的本硕博毕业生、海归派等,而从最初面试到教师走上讲台,岗前培训时间仅仅不到2个月。在我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都没有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作明确规定,而是按照普通高校教师的相关标准执行,即具备研究生或本科学历即可。很明显,岗前培训不足,使得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也乏善可陈,使得生搬硬套的案例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同时旧知识与新案例、新知识与老案例的格格不入,都可能出现,矛盾处处存在,教师驾驭案例功力不足。与此相反,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对上岗教师及执教教师实践很重视。在美国,要想成为一名应用型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并对所授技术课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及最新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的实际经验,还要求有当顾问和单独判断与研究的能力。在德国,博士生毕业后必须在企业工作五年,方可应聘为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在加拿大,每3年教师必须返回到业界实践,或定期为业界解决技术问题,或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以防技术知识老化。

1.3教师素养结构失衡导致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目标失真

教师素养结构失衡,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什么案例都可以拿来用,任何知识都可以用同一则案例来套,这显然违背了教学的严谨性。2011年4-9月笔者向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省旅游学校等五所学校投放调查问卷,通过对海南五所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主要动因情况统计发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中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晋升职称比例是46%,总结经验比例是19.3%,完成工作任务比例是18%,学术追求比例是16.7%,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教师晋升体制以及对年轻教师主持科研项目缺乏扶持、教师自己买版面的国情有关。教师的科研追求不是让课堂案例变得更加丰富,而是为了职称晋升,显然动机不纯净了。

2教育生态学下媒介素养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法应用对策

2.1利用媒介素养建立教师正确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法应用观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这种生态镶嵌性加大了个体在接受媒介信息的困难。媒介素养则提出了一条路径,即让教师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时候,在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制作-思辩过程中,突出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到应用方向的指导。从教师认识层面来看,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给我们繁杂的真假信息,有效辨别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最为重要。教师需要学会辨别真实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我反省的模式,建立正确观,增加授课知识与双语案例切合度。从教师应用层面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模块化,把一则则信息拆分成一组组的双语课案例,对应每组理论知识。每一组案例既是一则典型知识汇总,也是一则实际操作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案例设计课程时候,考虑到选取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未来需要现在不需要的、哪些是关联课程需要的等。

2.2利用媒介素养构建教师双语课协作式的案例教学法

教育生态系统的引导使得个体间协作有序,那么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介质能推动个体间的合作。所以,媒介素养的养成需要利用正确的介质达到有效的目的。在构建案例教学法真实性时,我们可以利用组织本身传导性构建课程间的互联网,比如领导-教师-学生、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企业-教师-学生-企业,等等。每个团队的案例集有不同方向的扩散,形成知识-案例树。这种构建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同时没有一定的时间、方向都无法完成,对于很多经过短暂培训的教师那更需要用时间去堆砌才能成熟。所以,组织内部传导机制的完善以及组织与外部联系紧密决定着一个教师是否能真正纯熟运用此方法。第一,建立协作式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需要大量的师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年初年末培训、省级培训、出国访问等,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好的案例。第二,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参编教材,多给新人机会,改变申报课题等职称上的限制,建立科研奖惩机制。第三,推荐更多的年轻教师去企业带薪实习,要做到百分之百实现教师有实习经历,并把这种经历写进教师资质中,保证上讲台的教师都是高质量的、有能力的。

2.3利用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教师双语课应用案例教学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