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英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4 15:16:38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1

一、关于试卷分析

1、创设试卷的策略思想

本次命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试卷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如:听力题的一题、二题;笔试题的一题、二题等,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英语确立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试卷从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着重考查学生听力、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在试卷的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如:听力题三、四题;笔试题的三、四、五题等。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2、试卷考查的内容

本学段教学的内容:(1)能听懂,会说所学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2)能听,说,认读98个单词并且能听,说,读写54个单词和进行简单的运用。(3)能了解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4)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三年级已经掌握了26个英文字母及简单的问候,能做简单的表演,在此基础上加深学习。巩固性试题有听力题三题,笔试题二题A部分。

3、试题的分数权重

试卷满分100分,听力题40分,笔试题60分。知识型、能力型的分配比例为4:6。

4、试题的难度、信度和效度。

5、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满分为60分,分别为:一、听录音,判断正误;

(1)、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2)、听录音给下列图片用数字1,2,3,4,5标上序号;

(3)、听录音,根据所听到的内容,把左图与右图用直线连接起来;

(4)、听录音,根据录音内容涂颜色;

(5)、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语,将其代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听力部分得分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四题,学生有的不能认真审题,理解判断能力较差。

6、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分述如下:

7、看一看,选一选,是属于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的意思的认识。失分率较低。

8、将下列单词分类,完全都是平时所熟悉的四会单词,考察单词的记忆能力,部分学生的失分原因是学生的单词记忆不够牢固。

9、情景选择,内容都是书上平时的对话内容,部分学生做得很好,但也有很差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弄清楚句子的含义故不能准确找出答句,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整体认读综合运用能力。

二、关于答题情况

本试卷共两部分,听力部分,共四道大题;笔试部分,共五道大题。

1、得分情况

年级人均分达到90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57分。85%的学生达到优秀,良好占8%,一般占6%,不及格占1%。

2、失分情况

听力题第二大题听音选词第一小题失分较多,A . read B. ride C. pass 正确答案为B,一些学生没有分清read和ride, 所以选错了。笔试部分第一题将单词补充完整,有的需要填一个字母,有的需要填两个字母,有些学生是不会拼写单词失分了,有些学生是马虎了,只填一个字母失分了。笔试题第三大题第三小题失分较多,学生不知道now的位置。还有第五题单项选择,对题率为70%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特殊疑问词的运用,句意不理解,第三人称单数的运用等。

3、对学情的分析

(1)从卷面反映出85%以上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答卷书写较以前工整、干净、认真、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学习基本功训练效果显著。

(2)基础题型普遍完成较好,如听音选图、看图判断学生的得分都较令人满意。

(3)学生对单词补充的选择,都较以前进步不少,有60%-65%的同学能顺利完成。

(4)试卷表明,学生对句子的意思不能完全掌握,透视出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有限。

考前预测与结果基本相符,尤其是基础题的得分率与预先估计的十分相像,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夯实了基础,抓住了重点。排词组句四道题中有两道是书中句型,学生完成很好,另两道句型相似,改了单词,有些学生不会变通,这是事先未想到的。

4、对教学成败的分析

教学中注重正确的语音输入,创设情境理解语意,加大基础知识的训练力度,才使得本次考试得到了较好的成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还不能灵活运用;知识面狭窄,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以上这些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加强。

三、学校学科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引领

2、课堂教学模式不灵活。

四、今后采取的措施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阅卷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3、培养阅读能力,在讲解阅读题时,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4、规范要求、强化技巧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传授知识要过细全面,要求学生要从严,并对学生的作答技能进行规范化训练。

1、努力更新语言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听、读和说的机会,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并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进行对话练习,将所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少一些机械记忆,多一些灵活运用。同时,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游戏、对话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既容易又有趣。

3、狠抓基础,培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在扎实和活用上下功夫,因此在听、说的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写训练,要求学生在校与老师及同学用英语打招呼。

4、适当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好书本知识,还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总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要经常地接触,反复运用。实践越多,提高也就越快。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只要有心、只要用心你的付出就会获得收获,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孩子们的英语水平会越来越好。

总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要经常地接触,反复运用。实践越多,提高也就越快。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只要有心、只要用心,你的付出就会有收获,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孩子们说英语、用英语的水平会越来越好,也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做一个快乐教育者。

三年级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一、 整体来看。

本次命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试卷从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着重考查学生听力、理解、运用语言以及书写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部分,第二部分是笔试部分。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2

[摘 要]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恰当的形成性评价,能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发展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大学英语教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33-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67[本刊网址] http://省略

一、 研究背景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M.Scriven)在1967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者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从国外研究文献看,研究内容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的研究。如Black & William(1998)就对形成性评价的含义进行了相关研究。二是关于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区别的研究。80年代,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区别,如Jarvis & Adams(1979) 、Long(1984)等。三是关于形成性评价方法对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90年代以后,更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法对教学的影响。Genesee & Upshur(2001)的著作强调了形成性评价调节教学、适应学生需要的潜能。

相对而言,中国教学评价改革起步较晚,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针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明确指出:“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新《课程要求》明确了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来改进目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考试评价体系,倡导运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手段,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因此,如何提高课堂评估的质量,使其成为标准化测试的有效补充?如何设计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大学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这些都是本课题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08620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086322(电气自动化技术)。其中086201为实验班,086322为对照班,由于这两个班均为本人授课班级,对比其入校时英语摸底考试,成绩相当,且都属于中等层次,所以选择这两班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设计

本课程选用由郑树棠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为蓝本组织教学,教学任务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内容。在第一周开始安排前试和学生信息调查,在第五周和第十周后分别安排中期反思调查和期中综合测试,期末反思调查和期末测试。课程一开始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课程学习目标、任务及学习方法,并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考察将采取形成性评估方法。

(三)研究工具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收集材料。课堂观察:主要侧重学生课堂行为,课堂活动及教师课堂行为。问卷调查:学期结束后对抽样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重点考察: 学生个人情况、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看法、英语学习体验等。期末测试成绩调查:对抽样班大学英语课程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及时收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

(四)研究过程

学期结束后对抽样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对比分析。问卷考察重点: 学生个人情况、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看法、英语学习体验等。共发放问卷87份,收回87份,有效率100%。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这是其中涉及的7个项目,见表一:

根据表一所涉及的有关大学英语学习现状7个调查项目得知,该研究实施一个学年之后,实验班学生较之对照班学生在以下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1)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2)英语学习的兴趣;(3)英语学习自信心的增强;(4)参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5)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积极性;(6)完成英语作业的态度;(7)课后与教师沟通的频率。

同时学生座谈发现,实验班绝大部分学生赞成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评估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对照班学生希望改善当前用考试、考核、测验等一次性检验方式,即终结性评价方式,来评判学生学习结果的状况。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期末成绩对比分析

对照班086322(电气自动化技术)42名学生,大学英语期末成绩按照传统的期末书面考试成绩评分。而实验班08620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45名学生,大学英语期末成绩采用:学期总评成绩=期末考试(即终结性评价)60% +平时评价(即形成性评价)40%的方式,考查学生掌握英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评估。

其中形成性评价测评方式包括:(1)平时出勤:占10%,教师每学期随机考勤5次,每次分值2%。(2)课堂表现:占10%,学生每学期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得分占1/3。(3)测验和作业:占10%,每学期测验或作业不少于5次,每次分值2%。(4)口语成绩:占10%,组织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其中英语朗诵占5%;英语问答占5%。

该研究实施一个学年之后,对照班学生在英语学习成绩方面与实验班学生相比,各项指标均相差很悬殊,对照班的最高分为78分,实验班最高分为89分,相差11分;平均分相差更为悬殊,对照班为51.13,实验班为72.5,相差21.37分。

从各分数段来看,高分段90分以上的学生,对照班和实验班都没有,80―89分之间对照班占0%,实验班为11人,占24.44%;70―89之间,对照班为4人,占9.52%,实验班为21人,占46.67%;60―69之间,对照班为8人,占19.05%,实验班为10人,占22.22%;60分以下的不及格人数,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为71.43%和6.67%。

四、结论与建议

目前,不少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低层次学习过多; 对分数的过分看重;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实施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有效弥补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存在的不足,更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与学生们的座谈也进一步证明了我们调查问卷的结论,绝大多数学生对实行形成性评价的做法表示欢迎,对改革实验一年来取得的效果表示肯定,并且希望教师把这种做法坚持下去。

当然,由于实行形成性评价的时间不长,这次改革实验所取得的效果只是初步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改进,例如(1)注意评价方式的灵活性;(2)注重评价结果的整合与反馈;(3)注重评价的整体规划,坚持始终如一;(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收集信息。

参考文献:

[1]Black P J & William D.Assessment and learning[J].Assessment in learning,1998(1):7-7.

[2]Jarvis G A & Adams S J.Evaluating a Second Language[M].Arlington,VA: The Centre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9.

[3]Long M H. Process and product in ESL program evaluation[J].TESOL Quarterly,1984(3):409-4252.

[4]Genesee F & Upshur J A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上接第130页)

参考文献: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词汇测试词汇水平分班测试

一、调查目的

中国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究竟如何?词汇量究竟有多少?是否一份词汇测试卷就可以测试出该生的英语水平?本研究的词汇量调查有三个内容:

1该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的整体英语词汇水平处于什么阶段?

2该词汇测试试卷是否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

3该词汇卷是否能有效地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分班?

二、调查概况

(一)测试样本

将测试样本分成两组,第一组参加词汇前测,第二组参加词汇测试。

1在词汇前测中,共随机抽取118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他们都是2006年统招录取的某学院的新生。其中,47名学生来自商贸系(文科),41名学生来自护理系(文科),30名学生来自汽车系(理科);2,在词汇测试中,共随机抽取129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他们也是2006年统招录取某学院的新生。其中专科生包括:27名经济管理系(文科)学生,22名艺术系(艺术类)学生,28名汽车系(理科)学生;本科生包括:17名计算机系(理科)学生,35名机械系(理科)学生。

(二)测试工具

本次测试采用了两套试卷,一份为笔者自制的词汇测试卷,一份为当年的期末考试卷。

词汇测试卷用来测量被试样本的词汇水平,词汇均为高频词汇,涵盖初中、高中、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CEPT-B)、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CEPT-A)和大学英语四级(CET-4)的词汇。从大约5000个词汇中选取了120个高频词汇,组成120道试题,其中有34道初中词汇题、25道高中词汇题、31道CEPT-B词汇题、17道CEPT-A词汇题、13道CET-4词汇题。采用多题型的方法,即:词汇翻译、单词意义搭配、选择题、填词题。

表1数据表明该词汇测试卷的效度为0.97,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以用来测试综合英语词汇水平。

(三)词汇测试卷的构建

1单词的选取。词汇是多水平多层次的连续体,本次测试含有五级水平,即初中、高中、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CEPT-B)、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CEPT-A)和大学英语四级(CET-4)的词汇,并从5000个单词样本中随机抽取了200个高频词汇,而高频词汇的选取是根据教授初中、高中和大学英语教师们的经验,选取的词汇大多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2试卷编制。本次试卷共有四大题型,200道题目,每个题型50小题,每小题0.5分,总分100分。

(1)翻译题:词对词的翻译是一种方便又有效的词汇测试方法。在写作和回忆某个需要的单词时它能够测试学生对某个单词的理解能力(EllisandSinclair,1989,引自Sheehan,2003)。

(2)搭配题:英文单词搭配中文含义或英文含义。这种题型主要是用于考察学生使用正确单词含义的能力(EllisandSinclair,1989,引自Sheehan,2003)。

(3)选择题:这一题型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考试中,它能够测试出学生在某一情境下能否正确运用和认知某个单词的能力(EllisandSinclair,1989,引自Sheehan,2003)。

(4)填词题:也称为C-test,它用于LauferandNation的产出性词汇能力测试(1999)。这一题型能够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拼写单词,是否能用于适当的情景以及知道何时用和不用某个单词(EllisandSinclair,1989,引自Sheehan,2003)。

前测实施后,删去了80题,因此最终的词汇测试卷翻译30题,搭配40题,选择40题,填词10题。填词题被证明是最难的一道题,所以删去了大部分,保留了一小部分,因为它能够有效地测试出学生的理解能力。

3词汇测试前测。200个高频词汇平均分配到了各个题型中。在进行正式测试之前,试卷需要进行前测和分析,以确定这些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太难或是否要修改。2007年3月28日,118名前测组参加了测试,共200道题目,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测试结束后收回了118份试卷。

(四)词汇测试卷的再构建

在118名学生参加前测后,笔者对试卷进行了分析并随机采访了一些被试者,删除了部分太难的题目。试卷重组后,仍保留四大题型,留下120题,每题1分,满分120分。2007年4月29日,第二组的129名学生参加了词汇测试,时间60分钟,测试结束后收回了129份试卷,129名学生平均分为73.16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词汇测试结果

从下表2的数据中可以显示每一级词汇的得分情况:

表2数据表明,随着词汇难度的加大,掌握程度随之降低。初中英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只有74%,这意味着大一新生还有26%的初中词汇没有掌握,同样的,仅有61%的高中词汇被掌握;CEPT-B、CEPT-A和CET-4的词汇掌握程度的区别不是很大,造成这一结果现象是由于CEPT-B、CEPT-A和CET-4选取的词汇很有限。总的来讲,这一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大一新生的整体英语词汇水平处于初中和高中阶段。

(二)期末英语考试结果

期末英语考试卷的满分为100分,与词汇测试成绩相比较,期末考试成绩与之很一致。如此高的一致性,说明综合英语能力与词汇量的大小相关。下表显示了期末英语考试成绩与词汇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期末英语考试和词

汇测试的相关性达到了0.78,平方后得到0.61,这个数据表明词汇测试的成绩能够反映期末英语考试中61%学生的成绩,两项测试的一致性程度很高。

Laufer在1998年阐明:许多研究者发现词汇量能很好地预测学习者的阅读理解、写作质量的能力,同时也是语言流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研究数据也同样表明了词汇量与把阅读和写作作为主要考察项目的综合英语能力测试的相关性很高。

(三)期末英语考试与词汇测试排名的相关性比较

统计数据说明,这两项考试的排名相关性为0.64。根据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和正态分布下的标准差的比率(文秋芳,2005),我们把这129名学生分成三个班:好、中、差。同时也按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班,并把按后者进行的分班看作更加可信,则分错班的学生数如下表所示。

如表5所示,129名学生按照这两次的测试成绩排了名。根据标准差的正态分布,处于+1SD的范围为68%,因此有87名学生进入中班,在这87名学生中,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有13名学生的词汇成绩排名不在其中;处于+1SD的范围为16%,则21名学生进入好班,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有3名学生的词汇成绩排名不在其中;处于-1SD的范围为16%,则21名学生进入差班,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有5名学生的词汇成绩排名不在其中。

根据上表,共有21名学生分错了班,比率为17%,108个学生分入适当的班级,比率为83%。这些数据表明按照词汇成绩分班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被分错班,那么分班就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四、讨论

(一)该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的实际英语词汇水平所处的阶段

从词汇测试的考试结果来看,可以推断该院校的大一新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上大学之前就应该习得的中学词汇。

根据采访调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一些学生坦言他们讨厌背单词,而且从小也没有养成记忆单词的好习惯,另一些学生直言他们对英语不感兴趣,他们对英语基本知识的了解很贫乏,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有环境去练习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还有的学生说他们进大学是来学技术的,英语对他们没有用,所以他们打算放弃。二是我们现行的教育问题:首先,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入学门槛较普通或重点院校要低很多,在招收新生时,英语成绩并没有划定单科成绩录取线,其次,不同地区的初等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来自农村的学生们说他们那儿的有些老师连发音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很不标准,这使得他们很羞于开口读英语,以致于不愿意学英语这门课程;最后,当前的英语教学在促进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方面做得不够,教师在课堂上说得过多,而学生却练得太少。

(二)该词汇测试试卷是否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

从总体来看,词汇量越大的学生其英语水平也越高。该词汇试卷以多样化的题型考查了学习者的词汇深度和广度。研究也发现词汇量的深度、广度和其他的语言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如:Laufer,1998)。这一发现主要是针对低水平的学习者而言的,他们对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表现在他们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词汇量增加,并且应该把词汇量关注在初中和高中这一层面上,共计2000个单词。在没有完全掌握这2000个单词之前,学习者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遭遇更大的困难。

(三)该词汇试卷是否能有效地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分班

Alderson等人在1995年阐明,分班测试应基于所在学院教学大纲涉及的方方面面Hughes(1989)认为分班测试应根据教学内容,这样不同的学生就能够适应不同的水平。

有些研究者认为,单一的测试是不能全面地考查一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的,分班测试应该对学习者进行一系列的测试(Murry,2001)。由于词汇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部分,因此我们把词汇测试作为分班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把词汇测试应用于分班考试,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学生只分入三个班:好、中、差,则有17%的可能性会把学生分入错误的班级。考虑到分班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效,必须慎重使用词汇测试作为分班考试依据。

五、结论

1词汇测试卷的效度为0.97,具有很高的有效性。测试结果显示,大一的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初中和高中的词汇量,而这些词汇本应该在大学人学前就应全部掌握。测试结果还显示CEPT-A、CEPT-B和CET-4的词汇掌握程度很低。词汇量太低很可能是造成英语教与学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

2期末考试成绩和词汇测试的相关系数为0.78,说明词汇测试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这两次考试的成绩很相似,说明词汇掌握量是英语水平的一个特征,我们可以从学习者的词汇成绩推断出他们的英语水平。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4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学习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一、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或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并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教学测试与评价机制是制约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评价什么和怎样评价,直接影响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学习评价的改革措施,将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

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总结归纳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了解整体效果、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手段,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学习或发展成就的等级,也用作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合适、教学内容与形式是否有效的参考。终结性评价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检查,侧重学习的结果。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考试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则更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反映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它将教学过程视作一个整体。对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能让他们随时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成绩,从而改进学习方法、修正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从而灵活改变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案、完善教学大纲。

三、高职英语学习评价体系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在对英语的考核上主要采取学期、学年测试,并结合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PRETCO)A级、B级英语能力考试的形式,主要针对英语理论知识进行考察。有的学校还在每个学期中间加入期中考试。考试的模式至今仍然以闭卷笔记为主。在成绩构成方面,以前许多高职院校对英语考试成绩的计算,沿用本科院校的计算方法,皆以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或40%+60%,或30%+70%)计算后得出的总评成绩作为唯一参考。后来,许多院校取消英语期中考试,但在期末总评中,加入平时成绩这一项。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目标认识的明确,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成绩的计算又较以前有了一定进步。许多院校陆续加入口语测试,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学校,将口语测试划入平时成绩进行考核,每学期测试两次,占总成绩的20%)。

四、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较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比考试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应该成为学生考核体系的主要方面。他们在课程学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进步或退步过程和语言应用于生活和专业学习的情况更有助于对他们做出公正的教学评价。但是这些因素往往在传统的以结果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中受到忽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次,测试内容侧重课本语言知识,而忽视能力方面的测试。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结合不够,尤其是为专业学习专业发展服务的能力。最后,成绩的构成尤其是平时成绩的构成方面,虽然加入口语成绩等新的内容,但仍然不能全面细致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难以体现学习差异。平时成绩是形成性评价模式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具体表现。它一般包括平时考勤、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三方面。考勤和课后作业容易计算成绩,但课堂表现一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量化。

五、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应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完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改变以往评价格局,将重点放到形成性评价上来。

笔者所在的学院,目前英语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学期总评成绩=20%平时成绩+20%英语口语成绩+60%期末笔试成绩。很明显,这一评价方法中,终结性评价占到80%,形成性评价成绩比例太小只有20%,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所以,此评定方法应改为更加偏重形成性评价的格局:学期总评=50%形成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部分(50%)。包括口语测试与笔记两部分:(1)口语测试(20%)分别在学期中、学期末进行两次。测试形式可以是拍摄两人或多人对话、短剧视频;也可以提前给学生一组话题让其准备,考试当天采取抽签形式,抽取话题,给出准备时间,然后进行3到5分钟左右的口语表达,教师当场打分。(2)笔试(30%)在不同的学期按照不同的难度设计考题,题型包括听、读、写、译等方面。

形成性评价部分(50%)。形成性评价重评价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程度。两人结对和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部分包括出勤率(10%)、课堂表现(45%)和课后作业(10%)。课堂表现可以细分为课前5分钟演讲(5%)、单词听写(5%)、小组活动(15%)、课堂问答(5%)、课堂纪律(5%)。此外,课堂之外的活动应该纳入形成评价机部分。这些活动有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口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共占5%。

参考文献:

[1]朱姝.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2]项晓勤.以应用性为向导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研究.科教文汇,2009(36).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5

关键词: 高职英语 分层教学 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

一、在结果性评价体系中介入过程性评价体系

高职英语推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检测学习水平的高低需要有一个考核标准与方式。在现阶段教学中,完全排除以考试为主的结果性评价体系是不现实的想法,况且结果性评价体系还是有其明显的优势值得可取的。所以在评价体系上我们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将过程性评价体系导入其中,将两种体系有机地结合,完善评价体系。

我们首先可以拓宽结果性评价体系考核的内容,变单一的书面考核方式为口语与书面考试相结合,将两者都纳入到期末考试内容当中,期末考试成绩笔试占80%,口试占20%,笔试加口试成绩成为期末考试成绩。至于口试考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学生朗读复述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分组编情景对话表演等都可以。

其次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表现情况以平时成绩的形式计入期末总评成绩,这样既能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就是学生期末英语的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评定方法如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平时作业×50%+课堂、课后表现×50%。

这样由于过程评价体系的介入,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都能有客观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独立、按时完成自己层次的作业,是否正确,是否争取完成高层次的作业都转化为平时成绩分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思考,是否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是否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等也被纳入考核体系当中;还有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课外学习时间、写英语日记等,以及英语竞赛获奖情况都被纳入评价体系,如对于学生在英语听力/词汇比赛、英语演讲/辩论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小品比赛等取得良好成绩,在期末成绩中都给予加分奖励。教师根据这样一系列更为丰富的评价内容既能更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又能对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加以掌握,便于指导学生进行更好的改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专业要求基础上形成重视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高职的教学思想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应强调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与“实用性”,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派上用场。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在通过课文内容的讲授基础上,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是硬工夫。将来学生在实际工作也许没有多少机会用英语进行直接写作,但是基本的听人说话、与人交流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其实就是注重以专业为依托,注重符合专业需要的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如以机电专业为例,除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外,教师还需要侧重补充与机电相关的专门词汇,在此基础上补充讲解工作中涉及较多的应用文体如电类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或是元件的英文包装等材料,让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阅读明白意思,并能将其翻译成正确的中文,这样既能为学生将来的实际工具打下实用的基础,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

评价主体不应该只有教师一个,应该是学生与老师双方共同参与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学生有参与评价、承担评价中的责任的权利和义务。学生成绩评定的主体应实现多元化,教师、学生都应成为学生成绩评定的参与者,多方面收集信息,最大限度地综合学生的成绩。结合上面所谈的评价体系,在平时成绩中的课堂与课外表现部分我们完全可将老师评价变为学生评价。具体做法是:课堂表现的10%可由学生本人先自评出成绩,然后由学生所在宿舍组成学习小组互评,再班委会评定,最后由老师与辅导员共同审定,学生对审定不服可申请重审。10%的课外学习也需要学生参与,具体做法是:对课外学习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学生对自己所写的英语日记及发表在校英语学报上的文章进行自己评定,再交由带教老师进行审定。平时作业、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可由老师评定。还有,口语考试也可以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因为高职英语课时较少,而课堂上人数较多,所以学生能得到的口语练习较少。课堂、课外学习小组是形成性评价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根据专业将学生按性别、寝室把学生组织在学习小组内,每节课后,对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进行互评。在课后,我们对学生在英语角、英语比赛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进行监控、评估,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口语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洁.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203-204.

[2]牛筱婷,洪津.分层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5):95-97.

[3]贺子琼,刘玉强.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与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0,(01):58-60.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6

关键词: 民办院校 大学英语 考试设计

1.问题的提出

哪里有教学,哪里就有考试。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与考试是教学体系中两个不可缺少的过程,两者的功能不同。教学是教育得以实施的核心手段,在教育体系中理应占主导地位;而考试是为教学服务的。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使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能力;而考试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检验,检测学生所获得的语言水平。考试应该发挥促使学习者学习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英语考试喧宾夺主,英语教学在为英语考试服务。高中英语考试通常按照高考英语设计,大学英语考试通常按照四级或A级设计,照搬四级或A级的题型、题量、难度和考试流程。民办院校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英语就是为了过四级。学校也往往很重视英语四级或A级考试,将通过情况与师生的评优挂钩。所以,日常大学英语教学围绕四级或A级转,常规考试题型也与四级或A级题型大致相同,命题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直接采用四级或A级真题或模拟题,使学生尽早熟悉四级或A级考试;二是套用四级或A级试卷结构和题型,将课本上的习题与四级或A级真题掺合在一起组成考题,这样既照顾到教学,又考虑了四级或A级;三是把课本上的符合四级或A级题型的练习题直接作为考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然而,这三种试题的促学效果都不理想。第一种考试结果是卷面分数很低,严重挫伤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学英语的信心和积极性,并且会使很多学生,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四级或A级考试与大学英语教材没有多大关系,于是把英语教学重点放在四级或A级备考材料上。第二种考试比较受师生的认可和欢迎,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还需要改进。第三种考试会误导学生:只要把课本上的习题记住了英语就能得高分。因而,一些学生考前打听试题出处,背答案(通常是字母ABCD),考过就忘,实际没学到多少英语知识。

2.大学英语考试设计

语言教学分为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教学。语言知识是基础、是根本;技能是对知识的应用。相应的,语言考试内容也包含语言知识考试和语言技能考试。四级和A级考试主要是考查语言技能的,很少直接考语言知识。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属于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应该抓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和考试。何况,民办院校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双基”是很弱的,更应该把打牢“双基”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相应的,民办院校大学英语考试也应该为这个教学目标服务。

此外,四级或A级是对毕业生的要求,不适合作为常规考试。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多以四级或A级要求为主,从入学到毕业,考试应该有梯度。大学英语通常是作为四个学期的必修课,可以进行五次大规模的考试:入学摸底、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末、第三学期末、四级或A级和毕业考试。

2.1确定考试类别

中国常见的英语考试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某种英语水平,能否在一定的英语环境中工作和学习;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考查考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关注的是学生经过学习却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到位的知识和技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入学摸底考试应为水平测试,期末和毕业考试应为成绩测试,日常小测验属于诊断测试。大学英语考试的类别是“为教学服务的英语水平考试”(张尧学,2008:2)。可见四级和A级既是水平测试又是成绩测试。所以,只要常规考试搞好了,四级或A级就不用愁。

2.2确定考试内容

入学摸底考试应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我曾让会计系一个新生班45人写出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结果只有5个人写得完全正确。如果刚入学就检查新生是否具备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将促使新生重视英语基本功的训练,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内容应该有一半是入学摸底考试考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半是该学期所学的主要知识、技能。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以考基础语法和篇章阅读为主。第三学期期末以写作、听力和阅读为主。毕业考试可以设计少量考知识的题目,而以五项技能的综合运用为主。

2.3确定考试题型

英语考试题型有多项选择题、配对、填空、听写、翻译和作文等。入学摸底考试以考英语语言知识为主,多项选择题型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题型,它覆盖的知识面广,可机器阅卷,操作方便快捷。随堂测验规模小,形式可以多样,听写、默写、造句、改错、翻译、简答等题型都可以用。期末考试尽可能不用四选一题型,而用填空、配对、简答、改错等,让学生多动手去写,从而重视练好基本功,杜绝背答案ABCD现象。听力部分采用填空题较好,这不仅能促使学生注重英语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能使其养成边听边记的学习习惯。毕业考试采用四级或A级模式,但不必完全一致。

3.结语

民办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民办院校的教学质量关乎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考试是对教学质量检查的手段,也是引导教学活动的一个“指挥棒”。多数民办院校大学英语考试是按照四或A级模式设计的,没能真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鉴于民办院校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依赖性较强,民办院校应根据多数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考试类别、内容和题型,重视“双基”,循序渐进,大学英语考试分层次、有梯度地实施,以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活动高效进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7

[关键词]研究生 课外英语学习活动 基本技能

[作者简介]刘向利(1974- ),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外语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应用语言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81-02

一、引言

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对英语学习所持的观念、态度以及所采用的策略也不相同。根据教学大纲,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入学后一般要经过一年的时间修完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进一步提高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基本技能,为将来利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打基础。虽然课堂教学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但是课内英语学习时间只有每周几节课,大部分英语学习活动需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对学习、掌握和提高英语基本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研究生课外英语学习情况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河北大学研究生的课外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笔者所在学校2010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他们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并且经过了将近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

2.调查内容。采用问卷形式,问卷内容分英语听、说、读、写、译5部分,共25个问题。

3.调查方法。笔者所在学校二十多个研究生英语教学班中随机抽出四个班,每班随机发放问卷40份,现场填写,现场回收,最后确定153份有效问卷。

三、结果分析

1.听力学习。调查数据显示,MP3、iPad、笔记本等现代化视听设备已经成为研究生课外练习听力的主要工具,这主要归功于网络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从用于课外听力活动的时间上看,超过30%的学生每周花3小时以上进行听力练习,多数学生不足3个小时。从选择的听力材料看,近70%的学生选择英文电影,仅有16%的学生会选择英语广播如VOA,BBC等。但是事实上,英文广播时效性高、内容新颖,本应成为练习英语听力的首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外练习听力的动力不强,兴趣不高。他们在课外进行英语视听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而不是为了提高听力水平。另外,还有56%的学生选择听考试题,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内期末考试等做准备。经过分析不难发现,研究生在实际言语交际环境中的听力训练活动偏少,他们往往被动地接受语言材料,再进行实际语言交际,缺乏真实感知言语方面的主动性。

2.口语学习。调查显示,与外国人聊天、去英语角、模仿电影对白等口语活动的平均值普遍偏低,绝大部分研究生主动进行口语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大约80%的研究生入学之后从未进行过英语口语练习或交际活动。大部分研究生严重忽视口语练习,更没有养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习惯。造成这种现象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元素。主观上,他们中许多人想进行口语练习,提高英语水平,但由于口语表达本身对个人自信和对语言的掌握要求很高,很多人会因为胆怯和自卑而表达不清,进而失去对英语口语表达的信心。客观因素上说,目前不少学校的学习环境、交际环境等也不利于口语训练。另外,英语考试也是造成他们忽视口语的重要原因。由于各种研究生英语考试没有口语测试项目,学生就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进行口语练习,而把重心放在其他英语学习活动上。此外,课程设置也有不合理之处,研究生英语课主要讲授阅读和听力,对口语训练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3.阅读学习。调查显示,超过60%的研究生用于阅读活动的时间每周超过3个小时。这表明,阅读依然是他们课外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选择阅读课本、阅读理解练习题和翻阅专业书籍等项目的人数较多,分别占35%、58%和47%。此外,他们还进行简写读物、报纸杂志等阅读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样,富有趣味,并且难度适当。由于阅读很适合于自学,并且教学大纲中也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侧重阅读,研究生普遍重视阅读活动。在各种研究生英语考试中,阅读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考分,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程度以及阅读技巧对考试成绩影响很大,这是他们侧重于阅读活动的又一重要原因。但是单一地进行阅读练习,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只有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才能有效掌握一门外语。

4.写作学习。数据显示他们对写作不太重视。进行命题作文、日记、信件、网上笔聊、读书摘要等练习都比较少, 70%的研究生从未写过英文日记和读书摘要,说明大部分人没有充分地进行课外写作。写作文和整理课堂笔记分值相对较高,分别达到47%、43%,这主要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期末考试而做的准备。因为教科书中提供了现成的写作题目,并且老师要求他们完成写作作业,期末英语考试也会涉及课内所学内容和命题作文。显然,他们没有把各种不同写作形式当作思想交流的方式,而只是把它当作了备考准备。写作可以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是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写作属产出性语言性能力,是话语和篇章的创造性学习活动,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因此,研究生应充分认识到英文写作的重要性,加强课外写作练习,并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翻译学习。调查显示,研究生对翻译练习兴趣不大,课外较少自主进行翻译练习,除非是为了完成作业或应对考试,平均每周进行翻译练习的时间在2个小时以下的占69%。但相对课外英语口语练习要好一些。这与研究生的学科特点、专业和学习目的不无关系。目前的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和校内考试都没有口语考试,但有翻译内容,且占一定比重。为应对考试,研究生一般都会在考前做大量翻译练习。另外,英语精读教材中每课都有不少翻译练习,教师会以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完成。从内容上看,他们还是把侧重点放在教材中的翻译练习上。从汉英、英汉两种翻译形式看,英汉翻译练习远远多于汉英翻译,这可能是两种翻译方式的难度所致。英汉翻译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而汉英翻译则是写作能力,这也进一步说明,目前,研究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较强,而写作能力普遍偏低。

6.五种课外学习活动调查结果的综合比较。通过对这五项英语基本技能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出,研究生课外英语学习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阅读、听力、翻译、写作和口语。这个频率表明,他们课外主要进行被动的输入性活动,即:阅读和听力,而属于产出性语言技能的口语、写作和翻译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种语言实践的不平衡极不利于研究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产出型活动是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英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理应受到教师和研究生的足够重视。大部分研究生没有把英语学习与英语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而是把英语当作完成考试任务而非学不可的一门课程,或者说把英语当作外语课,而不是第二语言。

本文把问卷题目按照真实语言交际活动与非真实交际活动,课本外学习活动与课本内学习活动,非应试型活动与应试型活动进行分类统计,发现研究生的课外英语学习活动有以下特点:一是真实交际活动少于非真实交际活动,仅占课外英语学习活动的5%,表明学生仍然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型课程,而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工具型课程应用于日常交际当中;二是课本外学习活动少于课本内学习活动,仅占21%,表明学生主要围绕课本进行针对性学习,没有拓宽英语学习活动的范围,这样限制了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不利于实际应用英语水平的提高;三是非应试型活动少于应试型活动,仅占17%,表明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还是针对课程考试的需要,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指挥英语教学。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各项课外英语学习活动程度极不平衡。课外输出型语言活动(口语和写作)训练明显不足,考试仍然影响着研究生课外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有效促进研究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研究生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一个课内与课外,语言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讲授阅读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即完成本单元的阅读任务,包括课文的阅读和相关背景资料的查找。有了一定的语言输入,课堂上就以语言输出训练为主,教师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设计多种口语输出活动,比如演讲、表演、辩论、小组讨论等真实语言交际活动。课后再进一步强化语言输出活动的练习,包括写读书摘要、读后感等。研究生英语听说课目前仍以听力输入为主,口语输出训练严重不足。该模式下的听说课,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听力内容并做听力笔记,听力输入与笔端输出交替进行。课堂上,教师同样根据内容设计口语输出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训练。课后,教师提供相关主题的网络听力材料供学生课外进行听力输入练习。有了课外大量的语言输入,课上的口语输出就会更有效果。

2.打破考试占主导的考评机制,建立多维评价模式。调查中发现,研究生课外英语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期末考试,这与现行的研究生英语考评制度不无关系。研究生英语期末考试由期末卷面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构成,期末试卷超过50%的考题是机械性的选择题,平时成绩一般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三大项。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课外英语学习,只重视期末考试。而很多时候,只要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就能通过考试,考试并不能真正起到检测和激励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建立一种多维评价模式,促进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可以加大期末总成绩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由30%增加到50%。平时成绩的构成应该更加多元化,可以包括平时书面作业、单元小测、课外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课内学习活动参与程度等。另外,期末考试应增加口语考试,试卷中要减少机械性选择题比重,相应增加应用性考题。

总之,英语学习仅靠课内学习远远不够,只有课内课外、输入输出有机结合才能提高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刘润清.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石永珍.课外语言学习策略调查报告[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0(1).

[3]王正胜.国内高校英语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研究30年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2).

[4]赵静.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外阅读元认知策略研究[J].学习月刊,2007(12).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8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阅读理解测试 效度理论研究

一、引言

成功的测试不仅能够肯定学生已取得的进步,而且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检测教学与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效度是测试评价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整个测量工作的核心,是测试的相关人员要测试保证的最基本的测验质量特性。Bachman将语言测试效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根据测试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确定。(2)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根据测试项目和其所反映的理论关系决定。(3)标准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源于一项测试在反映学习者水平方面与其他外在评估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上。(4)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其高低根据测试能否准确地预测学习者将来的学习成绩而定。(5)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指测试中根据观察者的主观判断,测试达到预先设想的衡量知识或能力的程度。

对语言测试的效度进行类型划分,将效度这样一个抽象的专业术语具体化,便于在语言测试的设计及评价过程中更多地追求具体的有关效度的指标,便于在语言测试的研究领域对不同类型的效度展开探索和研究,便于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语言测试的效度。阅读理解测试无论是在小规模的形成性测试中,还是在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中的分数都占有足够比重,因此效度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研究成为效度研究领域的主流之一。

二、国内阅读理解测试效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回顾

1.阅读理解题型与效度的研究

(1)主客观阅读理解测试题效度实证研究

赵欣[1]的研究假设是简答题比多项选择题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效度高。研究采用2*3的实验设计,以120名中学生为被试,以阅读理解测试题和问卷进行测试,同时收集对教师的访谈及被试上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等材料。结果发现:在两种测试方式中,多项选择题不能很好地区分好、中、差学生,简答题就能很好地区分,所以结果显示,简答题更有效度。

(2)阅读测试中题目类型、策略与分数的关系——TEM—4考试阅读项目的答题效度研究

邹申[2]的研究虽然也是有关题型与效度的研究,却与上述有不同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邹申有关题型与效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零假设——在阅读策略(调查对象的答题方式)和题目类型(根据考试规范编制)之间没有关系。该研究材料包括TEM—4阅读试卷和阅读策略列表。实验分预测和实测两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4种类型(主题、细节、释义/解释、推理)的题目中,释义/解释类问题最能使学习者运用阅读策略。

2.阅读理解测试的构念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研究

20世纪50年代早期,构念效度进入效度验证领域。本节选取的文章是高校英语专业期末阅读测试的理论效度,也就是构念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研究[3],该研究正好填补了小规模的、形成性测试(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的效度研究的空白。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外国语学院抽出92名大二学生。研究的工具是期末阅读测试和大学英语六级阅读理解测试。数据来源是这两次测试的成绩,并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

研究表明高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期末阅读测试基本上考查了理论上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应有的构念效度,同时与大学英语六级阅读理解相比,证明两者有一定的效标关联效度。

3.阅读理解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

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张慧的硕士论文[4]以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中新增快速阅读部分为研究对象,在Bachman & Palmer(1996)提出的交际测试合成法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交际性快速阅读理解测试任务,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进而对所得数据分析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对比,评价其内容效度。研究显示新增快速阅读理解测试通过不同的测试题型考查了考生的交际能力,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内容效度。

三、国内近十年研究现状小结及研究前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测试与评估的研究一直围绕效度展开。语言测试的效度研究是一项保证测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研究。同时,随着效度理论的不断演变,语言测试的效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当前的效度观还涉及效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成分,因此效度研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从本文综合的国内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有大学英语专业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研究,还有对小规模的、形成性测试(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的效度研究。而且研究的着眼点有题型(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与效度、内容效度、构念效度及效标关联效度的研究,而这几种效度在Weir(2005)中被称为传统效度的分类,同时Weir(2005)提出了“基于证据的效度验证的理论框架”,包括基于理论的效度、环境效度、评分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后果效度等五个方面。因此,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研究还期待在上述理论框架下有更全面、更充足的研究。

2.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在阅读理解效度研究中,都要通过实验搜集大量的数据,而数据的分析则往往通过各种各样的统计手段,总之,都为定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有理有据的数据。此外,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结论对阅读理解测试的设计和阅读理解的教学都有着长远而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3.至从2006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八级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阅读理解的题型及分数解释的方法都进行了明显的改革。有关这方面的效度研究目前只集中在内容效度研究,因此,对相关学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欣.主客观阅读理解测试题效度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邹申,张艳莉,周越美.阅读测试中题目类型、策略与分数的关系——TEM—4考试阅读项目的答题效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19—22.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商务英语专业本来是高职院校独有的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现如今教育部已经批准了本科院校也可以开设商务英语,这就为本身基础不够扎实的商务英语专业高职生造成生存困境,很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纷纷制定新的发展战略,进行各种教学改革,但是笔者发现大多数院系往往强调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而本应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改革却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明显滞后于整体改革进程,现行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知识本位”模式,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要求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甚至在很多方面严重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大多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考核不合理的主要表现

(1)现行商务英语专业考试的内容结构不合理,跟其它不少高职专业一样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考核,轻视能力和素质考核,考试的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目标要求脱节。尽管经过多年的摸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但目前绝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试的20%左右,比例明显失衡;考试内容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范围,侧重考核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而不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只学会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多忘记”这一针对考试过关屡试不爽的“法宝”。

(2)商务英语专业考试形式单一,大部分考试仍然基本上是闭卷笔试,多样化的考试形式结构尚未普遍形成,既不利于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考试方法,又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据调查,这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期末考试形式、时间和空间等规定太死有关,因此,专业的考试改革需要系部和学校主管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3)商务英语专业往往仍然将重心放在期末总结性鉴定性考试,淡化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试。据笔者走访的不少办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类学校中,学生期末总结性考试成绩往往占课程总成绩80%左右,这种以期末成绩为主确定学生课业成绩的做法,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过分依赖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使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

2 以《商务英语》为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若干建议

根据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7年首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在英语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商务运作、商务交际和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了使学生较好掌握“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 有效获得“语言交际+商务运作+国际文化理解”的三维能力,笔者试图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商务英语》进行考试(核)改革来促进学科建设改革。

(1)由校企双方共同创立商务英语技能测试题库,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将商务英语岗位群工作中常见的工作素材加以整理、归纳、形成典型案例,编入试卷,实现“教考分离”,本着“用什么”就“考什么”的思想,校方可要求行业骨干将本行业中共性的知识、技术、技能作一明确要求,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考核的依据。期末考试内容从试题库中抽取。此外,校企双方还应就考核标准、试卷的难易度、有效度和区分度达成共识,以本校学生的普遍能力水平为基准,减少考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往由专业教师自己出的试卷,往往偏重课本知识,无法与社会所需技能进行有效衔接,这就又回到了老套的应试教育,而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试题库就能完全避免死读书的不良学习习惯。

(2)考核方式应纠正以往期末考试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模式,可用视频或者音频作业,能更直观的显示学生的语言能力。这种比重分配就避免了学生在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快要考试临时抱佛脚,最后考完全部忘光光的不良现象。由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总体英语基础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低下,仅仅以期末的一张考卷无法考察学生对语言的实际掌握能力。

布置视频或音频作业是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外语系的典型考核办法,十分值得兄弟院系学习。该系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不光看书面作业,还特别有一项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商务英语专业有很多语言训练的部分,老师们会让学生自己找设备,找材料,利用课余时间录制音频、(下转第43页)(上接第24页)视频资料,最后按交上来的资料来确定学生的分数。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却是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一个考验。比如要拍摄一个关于一个商务谈判的对话,学生们就需要自己准备素材,对白,这中间确定谁是编剧,谁是导演,谁是演员,谁是剧务等其他各种复杂的环节工作,大家都希望在视频中表现良好,口语流利,这就需要每位参与表演的学生认真准备,反复排练,才能最后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如今这样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以这种方式考核学生的口语水平,是十分符合时代潮流的,相信如今十分爱秀出自我的学生们会对这种考核方式更感兴趣。

(3)与模拟公司教学法配套,让学生所在的“公司”领导及同事对其进行业绩考核,最终列入学生平时成绩。“模拟公司教学法”起源于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实践性强的《商务英语》课程组织开展。在学期初授课老师可布置每个班根据情况组织一到两个公司,每个公司要有基本的销售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前台等各个部门,每个同学都是公司的一员,每个部门成立后自行选举出各自的部门经理及其他岗位负责人。在进行授课时,每位同学都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相关的活动练习,十分具有针对性。学生的考核成绩也由其所在部门的负责人给出成绩,有些偷懒的同学都会被所在部门经理在平时考核表上被记为旷工,十分有职业味道,这种考核对于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和素养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4)商务英语课程考试还可采用校企合作的“项目考核法”。为了突出本课程考核的实效性,授课老师可将部分对实践技能要求高的课程考核与企业的某一“项目”直接挂钩。比如,在考核学生的“会务管理与活动组织”能力时,就可以采用真刀实枪的“项目考核法”。具体做法是:首先与有合作往来的公司或企业联系,让学生参与公司该年度的产品营销展会策划,活动开始前,请公司人员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预期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考核标准,然后组织学生分头制作“项目策划书”,最后以“项目答辩”的形式公开“竞标”,企业指导老师和在校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作出书面评价,优秀作品将获得公司或学校的奖励,纳入学生成绩档案。

考试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要素,也是对教育教学活动效果测量和质量管理的工具,它与教育教学活动相伴而生,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并使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到新的可控水平。以上尽管是围绕《商务英语》课程考核部分来展开,却与其他教学环节和设施紧密相连,如采用模拟公司教学法,就需要学校相关的实训场所做铺垫,而校企合作进行考核部分就需要高度负责的企业人员认真配合才能得以完成。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考试模式改革必须与其他各项改革活动同步进行,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考核标准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方法,弱化考试指挥棒功能, 发挥考试整体效能,让每个学生以考试为手段提升职业素养,为最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敏,范文静.高职院校英语考试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王中顺.改革传统考试模式 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特色.成人教育,2005.11.

期末考试英语总结篇10

一、更新观念,全面考查

英语学科本身具有工具性和语言能动性的特点,它决定了测试工作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检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目前的考查形式单一,重语言知识,轻能力考查;重书面答题,轻听力测试及口语表达。这导致教师上课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分析,轻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英语试题做了一堆又一堆,可结果是多数听不懂、说不出,这显然不符合《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新《大纲》明确指出:“考试、考查不仅要进行书面检查,而且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口试、听力与笔试相结合,能使传统的以考查知识为主转移到以考查能力为主上来。为此,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测试方法的改革作为专题讲行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测试工作是一支无形的“指挥棒”,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起着导向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部分市(地)县中学的阶段性测试中,增加口试和听力测试,并以此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二、改革命题,体现“交际”

《大纲》对教学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笔试还是听力、口语测试,都应把着眼点放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交际能力”两个方面。我们首先从笔试的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入手,并充分发挥听力、口语测试的重要作用,使之相互补充。具体做法是:

(一)书面测试的命题

书面测试在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仍把笔试作为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但对测试题型作了适当调整:

1.加大了“选择题”和“判断题”的比例。这两类题的比例分别由原来的15%和10%增加到30%和20%,考查内容主要体现“语言基础知识”、“习惯搭配”和“情景会话”等。

2.增加“阅读理解”。过去,“阅读理解”只在二、三年级的试题中才有。通过对《大纲》和教材的领会,加之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学生四会能力的提高,第一学期末,我们在笔试中增加了“阅读试题”。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阅读短文已达200个词,从卷面反映的情况看,学生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得分率在80%以上。

3.增加“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是教材中的功能项目,从补全对话或填词的形式逐步过渡到根据情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考查的难度不断提高。

4.删减“句型转换”、“汉英互译”和“完成句子”试题。统编教材是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的,测试重点突出的是孤立的句型转换和汉英之间的直接对译。为了打破旧模式,删减了“句型转换”、“汉英互译”和“完成句子”试题。对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知识,则通过选择和判断题来检测。

(二)听力测试的命题

根据教材对听力训练的要求,听力测试主要反映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综合听力水平;(2)理解反应水平。考查题型主要有:(1)回答问题;(2)判断正误;(3)选择正确答案;(4)听写等。

听力测试的难易度开始控制在中等略下水平,选择的内容也以课本原文和听力材料中的原文为主,适当增加了一些课外或自编内容,这样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随着年级的增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逐渐增加难度,加快速度。

(三)口语测试的命题及评价

口语测试的命题应以《大纲》对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为标准。起始阶段着重“看图问答”、“交际功能项目”和“语音语调”的考查。测试题型有:朗读(课文、短文、句子等);看图回答问题;看图说话;情景对话;师生自由问答;专题讨论等。

口语测试命题及考查都比较容易,但评价起来确有一定难度。目前,虽然口语测试评分的办法很多,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很难做到科学、客观。如主考人忙于“会话”,顾不及评价、打分;不同的主考人对不同错误的敏感度以及主考人的情绪、周围环境等都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甚至连学生的讲话习惯、动作、像貌都可能影响评价结果。对此,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予以补救:

(1)成立考评小组。由两至三名教师组成口语评价小组,考前拟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并分别找出上中下三个档次的三名学生做演习,验证评分标准后,再进行正式考试。考试时,由一名教师负责考查,其余教师评分,然后将所有评分相加,最终得出平均分。

(2)抽样考查时,对主观性较强的题型,如自由会话等进行录音,以便进行复查校正,减少评分的主观性。

(3)分等级评分。把学生口试成绩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进行分类,再根据等级评定分数。

(4)确定最低分数线。考虑到试题难易度以中等略下水平为准这一特点,我们采取了确定最低起分点的办法来缩小分差,尽量减少印象分。例如,口语满分为20分,每次进行三大项目:①朗读5分;②问答5分;③功能测试10分。这三项的起分点分别为2.5分、2.5分和4分,以减少随意性。

(5)采取考题评价的办法。大面积考查时,采取组织专题评价的办法,统一评价尺度。教师分成三组,分别负责“问答”、“功能项目”、“朗读”三个项目的考查,学生则分别到三个“考场”进行测试,然后汇总。

当然,口语评价方法无论怎么严密,与笔试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且很麻烦。但是,这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着手去实施,切实把口试纳入英语教学活动中去,使之成为全面改革英语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三、强化管理,形成制度

1.健全组织:为使考试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成立省、市、县、校四级考试命题评价小组,共同研究教材,集体命题,制定实施评价标准。

2.切实加强听力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抓好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增加听力训练。学生课内外听音每周不少于60分钟,其中60%的时间用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40%的时间用于预习下周课程内容,并要求教师对任课班级进行辅导、指导、检查,建立“听力训练记录”,并组织专人进行评比。

3.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测试中的作用:针对磁带复制量大,放音效果不好等问题,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试用调频无线麦克传送,调频广播接收的方法,使学生能更清晰地听清试题,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测试工作的全面改革,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曾对坚持测试改革和只考笔试的学校做了对比,结果是坚持测试的学校学生仅用了45分钟就答完了90分钟的试题,且平均分高出8.65分,优秀率高出12.43%,及格率高出11.32%。分差分别为6.3比15.1分。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口语、听力测试不仅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而且对学生的反应和笔语能力的提高都有好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缩小了两极分化。测试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师的思想转变及业务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我省部分地区的测试改革是成功的,成效是显著的。省教委已下发文件,拟在96年中考加试听力测试,这将促进我省外语教改。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使测试改革进一步得到完善,使我省的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附: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学科测试方法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努力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全面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全面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现对英语学科的测试做如下规定:

一、考核原则:考试与考查相结合,期中、期末与平时相结合,任课教师测评与学校统一测试相结合。

二、考核形式与比例:考核包括笔试、口试、听力测试三个部分,其比例分别为66%、14%、20%(试题分值分别为100分,20分,30分)。

三、考核办法:

(一)笔试:期中、期末由学校统一编印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难易度以中等学生英语水平为准,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统一阅卷,考试时间不超过90分钟,平时笔试由学年组自行安排。

(二)听力测试:期中、期末同笔试同时进行,学校统一编印听力测试试卷及灌制录音磁带,满分为30分。难易度以中等学生听力水平为准,全体学生参加,学校统一阅卷,考试时间不超过20分钟。平时听力测试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听力测试应以教材为主,可适当增加一部分难易度相当于教材内容的实用英语。听力测试试题题型主要有:(1)听音回答问题;(2)听音选择正确答案;(3)听写等。

(三)口试:

1.口语考查分两部分进行:(1)教师平时对全班学生进行考核评定打分,满分为20分,记入期中、期末学生考试总分,其考核内容、时间、形式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2)期中、期末学校组织部分英语教师统一对全校各班进行抽样测评,确定班级的总体口语水平,并由此限定该班的口语最高分数及班级的口语平均分。

2.口试内容及形式:口语测试内容以教材为主,并适当增加一些日常用语及简单的情景对话;口试形式有:师生情景对话、自编对话、抽签选拔朗读课文,抽签选拔朗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等。

3.测试办法:

(1)推荐式:各班选派5-10名成绩优良的学生参加测试;

(2)分组抽样:各班将学生按每组5-10名分成若干小组,并于考试前上报学校,学校将任意抽选一组参加测试;

(3)自由抽样:学校指派专人到各班随意抽选5-10人参加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