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总结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21:40:35

段考总结作文

段考总结作文篇1

段考后的总结

星期五上午,老师发了段考的测试卷,这次试卷题很简单,我想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结果我拿到试卷的时候大吃一惊,我只考了89分,再一看我的同桌成绩比我好,我非常难过,我看了卷子上的错题,是因为没有认真读题和计算而扣分的,回到家,我认真的订正了错题,和妈妈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妈妈告诉我,好成绩来自于好习惯,考试时要一看,二想,三算,四检。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简单的题不能粗心,难题更要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我以后一定要改掉马虎的坏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我要根据我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制定一份复习计划,并按计划分类复习,劳役结合,考出好成绩。我相信我能做的到。

段考总结作文篇2

关键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英语阅读理解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在这一块教学上花了许多心思,也用了许多时间,但学生考出来的成绩却不理想。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理解题这块“蛋糕”上取得好成绩,是摆在高中阶段师生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本人近二十年一线教学的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熟知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特点和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

1.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学科说明,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大致有:一是阅读量大,篇数一般为5篇;二是题材多样化,信息丰富;三是体裁尽量避免单一化,包括各种各样的文体;四是在难度方面,相较以往的高考阅读理解题有了明显的提高;五是试题的设计更加注重对事实细节的理解。

2.题目类型特点

测试的题目大致可分为:(1)猜测词义试题;(2)细节理解题;(3)归纳主旨题;(4)推理判断题等。命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概括阅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及事实间的逻辑关系,了解阅读材料的安排顺序;能理解作者在文段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

根据《考试说明》及近年的试题特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如下几点:一是要求考生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能理解材料内容,掌握主旨大意;二是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段,段间前后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在文段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是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推理与判断;四是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考生自己的经历与常识去理解。

二、要具备科学的解题方法和一定的答题技巧

1.从文章的逻辑结构、写作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学会处理文章各段间的联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时刻注意文段中语言的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作者写作的思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阅读理解的主要逻辑结构有:一是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某一事件、某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二是总―分―总逻辑顺序。即第一段为总的概括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三是分―总逻辑顺序。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

一般来讲,以时间为顺序的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语句,在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去找;以总―分―总逻辑顺序文章的在第一段概括性的语句中找;以分―总逻辑为序的在第一段总结性的语句中会得到体现。

2.以抓关键词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事实细节信息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来看,均加重了考查文章的具体事实和重要情节的试题的比例。这类试题考查的目的是检查学生能否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出事件的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及其他的事实细节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注意、辨认和记忆文章的具体事实、主要情节及重要细节的能力。

对于此类的题型,考生首先应该从题目寻找或思考可能的关键词,然后以此为线索,运用略读及查阅的技巧在文中迅速查找这一细节,找到后再把这一部分内容仔细阅读一遍,仔细比较所给的选项与文章在细节上的点滴区别,在准确理解细节的前提下,最后确定出最佳答案。

3.掌握猜词悟义的技巧,避免出现阅读理解的误差

词义猜测题也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一般占阅读理解总题量的10%左右。高考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阅读中难免有生词,而利用文章所提供的语境去推测生词的意义是阅读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掌握猜词悟义的技巧,培养学生猜词悟义的能力,也是高中阅读理解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如何猜测词义呢?其实,猜测词义必须先透彻理解题意,从短文中找到相关的词、短语或句子,再通过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构词法等,结合特定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推敲斟酌,最后确定其含义。常用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利用定义或解释、词间的对等或相反、因果关系、同位语猜测词义,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等。

4.合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即通过已知信息推知未知信息。这一类的题型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占的比例较大,二十个题中常常占六至八个,也恰是阅读测试中的难点,属于高层次题。据统计,学生们常常在这类测试题中失分。

在这一类题型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忠实于原文,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在文段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合理的想象,对文章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而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

三、坚持持之以恒的阅读理解强化训练,形成科学有效的答题策略

诚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理解是一项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学习分析语篇结构,行文特点,提高捕捉有效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答题策略;在平时还必须保证每天一定量的阅读,以增加语感并丰富词汇量的积累;同时,要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选阅读材料,坚持限时训练,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不要出声阅读,不要指读,不逐句翻译理解文章,不依赖字典解决生词,不停留于(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37页)表面,养成推理判断的阅读习惯等。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能力,在高考阅读理解题这块“蛋糕”上取得较好成绩,就要了解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特点及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同时强化阅读理解训练,形成科学有效的答题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昆山.浅谈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宿州师专学报,2002-03,17(1).

[2]王敏.得阅读者得天下:谈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考试:高考英语版,2009(6).

[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

段考总结作文篇3

【关键词】阅读理解 主旨大意 类型 解题技巧

在高三阅读专题的复习中,对阅读理解所考察的几大题型(主旨大意、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细节理解等等)我们进行了针对训练,在注重训练量的同时,也总结了各种题型的应对方法。通过平时训练以及对高考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主旨大意题在阅读理解试题中所占比例及难度都相当大。主旨大意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信息来阐明的中心话题。因此在阅读中,学生能否看懂文章,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测试学生是否理解了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是否具有把握主题思想的能力。

每篇短文虽都有主题思想,但作者表现主题的手法各不相同。主要考查题型总结为以下三种:

1.Main Topic类型。要求学生指出文章的Topic(论题)或 Subject(主题),或 Title(标题)等。典型问题形式: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passage?The passage is chiefly concerned with _______.What is the main subject of the passage?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might be _____. What topic is treated in this passage?The title best expresses the idea of the passage is_____.The passage can be entitled_________.

2.Main Idea类型。要求学生选择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句子。典型问题形式:What is the main idea/point of this passage?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is ______.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The central point of the selection is_______.The major point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is _____. The aim of the writer is to show that._______.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may be best expressed as_____.

3.Purpose类型。要求学生找到主要的写作目的。

典型问题形式: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the passage?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to_____.

经过训练,学生会逐步发现这些题型的共性。但在阅读中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的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呢?通常教师教授的方法分为两种:1. 找出主题句。一般来说,主题句会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2. 找出主题词。有些文章是没有明显的主题句的,这就需要学生找出主题词或关键词,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自己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题句是在段落中最能概括说明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我们在阅读中要想抓住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最简洁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主题句。据统计,说明文和科技文献都是有主题句的,其中50%的主题句在段首,30%的主题句在段尾,15%的主题句在段落中间。因此,如果文章只有一段,看懂文章的开头两句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文章有几段,则每一段的第一句都要仔细地读,尤其是最长的一段更要注意它的主要内容。

(一)主题句。

1.主题句在段首。主题句通常位于段落的开头,其后的句子则是论证性细节。因为以主题句开头的段落最容易突出中心思想,对读者来说最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而这就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演绎写作法,在做论述文、科技文和新闻题时最容易见到。

2. 主题句在段尾。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结尾是作者采用了先摆事实后作结论的手法。一般说来,当一种观点不易向人解释清楚,或不易被人接受时,主题句便会到段落的末尾才出现。这种段落称作归纳型段落,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归纳写作法。

但有些时候,主题句会首尾呼应。为突出主题,作者开篇点题,为进一步引申和发展,结尾还会出现一次,形式非常灵活,使人印象深刻,行文也非常严谨。

3. 主题句在中间。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开头会对所讨论问题的背景进行交代,然后用一句概括、总结性的句子对前文进行总结,接着再围绕提出的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二)寻找关键词,归纳总结。

以上所讨论的三种方法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但有时候文章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主题句,作者会用一种含蓄的、间接的方式表达中心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应急于选择,而是应静下心来研读文章,找出关键词和相关的细节,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最终归纳出主题句。

除掌握做题时必要的方法外,考生还要注意区别考察主旨大意题时存在的几类干扰信息:

1. 概括范围太窄,表意片面,不能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

2. 概括范围太宽,外延大,所表达的内容超出文章阐述的内容。

3. 无关信息:即文章中未提到、或找不到信息依据。

段考总结作文篇4

这一点,所有的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段考总结作文篇5

关键词: 中考 记叙文 考点 答题技巧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本论文中出现的记叙文是广义上的记叙文,它包括散文、小说、通讯、游记等文学样式。那么,中考记叙文一般的考点有哪些呢?现作如下归纳: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②理解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结构;③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④结合语境推敲和理解文章写景的作用,等等。本文结合具体的文章对各个考点及解题技巧作详细说明。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中考指南中强调现代文的阅读要训练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概括能力,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中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历年中考中,一般会有这样的题型,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例如2014年安徽中考题《红书包》中:“从全文看,篇末的示启示录包含哪些内容?”本题考点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要点:人都应该追求美好的东西;能体会到美的存在才是人生最美的事情;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再如《站台下的约定》中,文意把握: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答案要点: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答题技巧: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思路提示: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

题目理解,把握中心。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考虑:语带双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等。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例如:2014年盐城中考试卷《用岁月在莲上写诗》,其中有一题: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答题思路及要点:种莲人在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中用汗水和辛劳创造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种莲人的赞美。其中,“岁月”表示长年的辛劳和汗水;“在莲上写诗”表达了对种莲人劳动的赞美,这与一般诗人在纸上写的诗相比,具有更美的诗意。本题目揭示了文章主旨,注意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其中的比喻意义,这是此类题目答题的技巧。因此,题目中运用修辞的,一定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二、理解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结构

这种题型在历年的中考中多次出现,重要语段的考查一般可以分为三块:开头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开头段一般所起的作用是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总领下文、开门见山、渲染氛围、为下铺垫、埋下伏笔;中间段落一般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的作用、总领下文的作用,以及为下文渲染氛围,为下文埋下伏笔的作用等;结尾段落,总结全文,呼应全文或文章标题、卒章显志、升华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等。例如《拔掉那颗蛀牙》中有这样一题:文章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答题要点:造成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此类题型如果在考试中出现,你将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一些常见的语段的作用,就好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中闪现,然后筛选主要信息,一般情况下此类型的题目是不应该失分的。但是也有一些开头或者中间及结尾的语段,它们运用了修辞的手法,这种类型的题目应该怎么答呢?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原来答题的思路基础之上,还必须将所运用的修辞的作用表达出来。例如《芳香永存》开头一段:“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考题是,选文开头一段有何作用?按照老师的解题思路:为下文渲染淡淡忧愁和充满怀念之情的感情基调;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女儿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再如《乡土的篱笆》中“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问题是这样的:请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答题技巧和前者一样:引起下文,为下文赞美乡土篱笆作铺垫;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乡土篱笆的悠闲、宁静;2014年泰州中考《我那莽撞的17岁》,有这样一题,请简要分析第14段中画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答题要点:结构上,开启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我”去猎旱獭交代原因,也为下文埋下伏笔;内容上:写出了查玛喜欢吃旱獭肉,“我”因旱獭肉之少而不能让查玛多吃一点的惋惜、遗憾的心理,从而表现了“我”对查玛的喜欢。

三、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塑造人物性格,必须运用塑造人物的方法。人物描写常见的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例如,刘心武的《第八课馒头柳》中有这样一题:小说刻画主人公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要点: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真实地再现出“她”牵挂丈夫而又强装若无其事的矛盾心理,传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对丈夫的关心。答题技巧:此类题必须将人物描写方法写全,然后结合文章主题内容思考:作者想通过这样的描写塑造人物怎样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流露作者对所塑造人物怎样的感情。以这样的思路答题就会比较全面。

四、结合语境推敲和理解文章写景的作用

在记叙文中,往往有许多写景。写景或者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例如,2014年黄冈市《长在心上的眼睛》,有这样一题:“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题要点:交代了小驴为奶奶上山找药的环境,营造了一种大雪封山、无比寒冷的氛围,表现了小驴为奶奶寻找治疗失眠草药的艰辛,体现了他对奶奶的爱。答题技巧有两点:天气特点与氛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情和性格。抓住这两段,答题就比较全面。

当然,记叙文阅读中不止以上几种类型,还有写作顺序,作品的表达技巧,语句的赏析等,只有在多阅读、多练习、多总结中,才能够慢慢发现现代文阅读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取得现代文阅读的良好效果。

段考总结作文篇6

一、整体感知———布局谋篇

阅读模式的构建要经历篇章布局、段落赏析、句式分析与词语累积几个阶段。而无论哪一类型的文章,最先被关注的是作为整体的布局谋篇,也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阅读或写作都宜从整体开始。辽宁教育2017年第2期(上半月)教研

(一)作品的题材特征

框架结构的第一要义是作品的题材特征,不同题材的作品着重点不同。近年高考中出现的文学作品类文章的阅读集中在散文上,大致分为“生活感悟类”和“文化感悟类”,大多抒发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热爱和赞美之情,感悟对生活与社会的体验,展示作者追求人生真谛、感悟生命光彩、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怀。对散文的阅读应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蕴,分析艺术表现力。论述类文章是另一类常见题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文化内涵深厚,文化气息浓郁,紧扣时代脉搏。这类文章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记叙文大致分为写人、写物与写事三类。对人物形象,要注意从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去把握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对描写的事物,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作者通过一组景物的描写所创造的一种意境。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描写角度的变化、描法、事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

(二)作者的思考逻辑

思路是文章发展的脉络,展现的是作者的思考逻辑,通常表现在文章的选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方面。不同题材的文章思路不同:散文无论叙事、抒情或写景都有一条线索,或是事物,或是情感,或是游踪,抓住散文的线索也就理解了文章意蕴;说明性文章大致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只要理清了顺序也就理清了思路;议论性文章主要分析作者的论述关系,是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还是对照式,阅读时要概括出推理过程和逻辑关系,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作者的写作主旨

作者的写作主旨或是通过叙述故事、抒发感情、抑或阐述主张表现出来。只有抓住文章的主旨,阅读才能纲举目张。有的文章主旨比较明显,置于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有的文章主旨比较含蓄,需借助一定的修辞格和表现手法,运用含蓄的语言表现出来;有的文章主旨比较复杂,归纳时要注意到文章的各个方面,避免简单化、片面化。

二、局部突破———段落赏析

段落与句子作为铁骨钢筋,与作为血肉的字词一起组成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文章。因此,文章的局部突破就落在段落赏析上。

(一)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

文章的表现手法多样,叙事、记人、状物、写景、抒情、议论,都可能用到。从具象到抽象的象征,欲扬先抑的对比,渲染烘托的运用,联想想象的展开,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所要表达的感情明白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无论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凸显文章主旨服务的。

(二)注意段落所在的行文位置

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章,总是要围绕着一个中心层层展开。一个文段也是这样,它相对独立完整,特别是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段,常常能够显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每句话因其在文段中的位置不同而作用不同。首句一般是总领、总起,结句一般是总结、总括等等。找出在文段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与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的着力点,通过寻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段的思路、结构层次,建立起对文段的整体认识。

(三)探究有创意性的解读

近年来,凸显学生文学素养能力,拉开学生差距的鉴赏评价类题目大量出现,这类题目的能力层级为E级。此类题目极具开放性,答案不求一律,只求逻辑合情合理,也就是考生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开放性试题的题型虽然千变万化,但考点是相对稳定不变的。考生要能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明确究竟考查哪些知识点,从而找出答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读懂题目的要求,明确要答什么、怎么答、有何限制,可在关键词上标注重点符号。开放性试题要求观点明确,要点齐全,结构清晰,语言规范。行文的结构一般分为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三、重点关注———句式分析

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从理解到赏析,几乎每层级能力的考查都涉及句子,因此,句式分析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一)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所谓重要语句和精彩的语句,主要是指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句子,或有助于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或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其次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句对应的解说句,从全篇来理解把握局部;最后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

(二)关键词句的逻辑关系

重要语句还包括文中的连接性词语或标志性语句,文章中的一些关联词能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路,另有一些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可以提示文章的写作对象以及情感基调,还有一些总领、过渡、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等,在全篇中枢部分。通过这些连接性或标志性语句,可以厘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

(三)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不同于英语的形合性语言,中文属于意合性语言,这就为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为读者体会隐约的美感,用想象丰富意境预留了空间。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形”写神、以“象”写境,通过借代、留白等表现出来的信息,有时难免让读者云里雾里。这就要通过大量阅读培养语感,在阅读实践中建立起准确快速的情感和价值判断。

四、微观分析———字斟句酌

字词作为文章的血肉,是文章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高考语文能力要求中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一项,此处的“理解”指的是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求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文本定的含义。

(一)感彩的“褒贬对应”

本文中的词语,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大都有感彩。所谓“褒义”的词,就是道德上好的,行动上积极向上的,心态上乐观的,结果与影响上正面的,总之就是让人感觉舒服的;同理,所谓贬义,就是道德上不为人接受的,行动上消极倦怠的,心态上悲观压抑的,结果与影响上负面的,总之就是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词语的感彩大都固定,但在某些语境中也有褒贬义的转化。无论区分词语的同义异义,还是写作中感彩褒义贬义,都需要仔细斟酌,体味词意的细微差别,这是词语所体现的文化魅力。

(二)词汇程度上的“十环效应”

汉语词汇丰富,存在大量的同义或同类词汇。在进行同义匹配或者异义匹配时,所要寻找的可能不止一个,符合条件的词汇就像打到靶子上的环数,从仅仅沾着靶纸的一环到最精准的十环都有。在精细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词汇程度上的细微差别,力争达到最精准的十环,而不是粘上靶纸就好。阅读中不难发现,好的文章不一定是辞藻华丽的文章,但一定是用词准确、辞能达意的文章。

(三)词意当下的“语境含义”

段考总结作文篇7

[关键字] 高中英语 读写任务 先读后写 自主合作

一、 “读写任务”的写作特点

“读写任务”的题型结构特点是先“读”后“写”,其中的阅读材料引出了写作的话题,一方面限定了大家的写作内容,另一方面则在引导大家的写作思路。因此,“读写任务”写作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概括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第二步,按要求进行相应体裁的写作。

对于其中的概括部分,许多同学觉得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读写任务的概括并不难。以广东卷为例,从2007年至今的高考英语卷中,我们不难发现,所给的阅读材料在长度上、难度上都不能达到阅读理解题型的难度要求。一般来说,读写任务中所提供的阅读材料词数不超过250词(2007年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有238词,2013年则为189词),要求概括的内容不超过三段(2007年只有一段话是要求概括的,而2013年则有三段)。而且阅读材料生词极少、句型相对简单,几乎每一位同学都能理解。

因此,同学们要在掌握所读材料的基础中考虑各个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要求进行概括与拓展。一方面客观、准确而又全面地转述所给材料的观点,另一方面对观点作出判断,即表明肯定、否定或者折中立场。大家还要在总体上控制好写作结构,其中“概括短文内容要点”的篇幅比列应该较小,通常在四分之一左右(2013年要求以约30个词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总字数要求为150字);“发表你的看法,至少包含以下的内容要点”的篇幅应为写作的主题,约占一半;适当的发挥与点题部分不需要太大篇幅,一般不超过四分之一。

至于写作部分,同学们只需要按各类体裁写作的要领进行写作即可。

二、“读写任务”的实训操作

虽然历来高考所给出的读写任务材料在长度上、难度上达不到阅读理解的长度和难度。但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文章的中心思想,转换方式来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从仿写开始。结合阅读材料的结构,提炼中心思想,根据要求写作。因此有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Assignment, Pre-writing, While-writing, Post-writing, Homework.

下面以阅读材料《a Letter Written by Obama to His Daughters (奥巴马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为例进行实际训练操作。

通过了解时事信息导入话题,在网络上搜寻更多相关奥巴马及其家庭的信息,包括本节课的阅读材料。因为阅读材料与奥巴马女儿有关,因此要特别关注其女儿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本年9月,奥巴马大女儿将来中国北京大学留学。

在了解了足够相关信息后,布置写作任务:假如你是奥巴马的大女儿,在看完父亲的信之后,写一封150字左右的回信,表达你对父亲的理解,告诉他你期待着九月份到中国北京大学的留学以及你理想中的校园生活。同时说明你的学习计划,比如说将来选择的专业。并标明你的决心并表示你并不会让父亲失望。 (Suppose you are Obama’s elder daughter――Malia, and you are going to study in Peking University in China this September, write a reply letter to your father to express your understanding of him, telling him your hope of studying in China and your ideal school life. You can also explain your study plan, for example, which major do you want to choose in your further study. Meanwhile, you can express your determination to ensure him that you won’t let him down.)

1. 写作前 (Pre-writing)

因为本节课为读写训练,因此准备过程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题型的写作过程。“读写任务”写作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概括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第二步,按要求进行相应体裁的写作。

首先是对文章的理解。《a Letter Written by Obama to His Daughters》总共包含10个段落,可以被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1、2两段,奥巴马表明了他写信的目的并向女儿解释了他带着家人走上竞选总统道路的原因。第二部分为3-8段,讲述了他的设想与期望,期望他的女儿们和他的国家的孩子们所能够得到的东西。第三部分为第9段,奥巴马再次强调了他写信的目的和对他孩子们的期望。最后他表述了对女儿在他一路竞选总统道路上理解的感激。一份书信的结束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结尾语,二是结尾谦称。《a Letter Written by Obama to His Daughters》最后一段从作用上看,可以作为信的结尾语存在,以表示礼貌。

根据文章分析可设置六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后回答:

Q1.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letter?

Q2. What is the ‘journey’ in Para.1 referring to?

Q3. Why did he decide to run for President?

Q4. Find a sentence that is the similar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2.

(They had every opportunity for happiness and fulfillment in his daughters’)

Q5. What did Obama want for his daughters and every child in the nation?

Q6. What quality did Obama want his daughters have? (Brainstorm: read Para. 3-8 and 10)

问题1-3在文章第一部分1-2段中可以找到相关信息。问题4起到连接作用,第二段的同义句在第九段可以找到,是前后呼应的。问题5是对文章3-8段的一个概括,在第九段中也可找到概括。问题6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奥巴马对女儿的期望,同时联想到自己建设国家的责任感。

其次是对信的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巩固,通过回答以上六个问题,学生可总结出信的正文的基本结构分三部分:总起(写信的目的),主体部分,总结(目的及结束语)。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信的基本结构知识迎刃而解,过度十分自然。

2.写作时(While-writing)

动笔之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

Q1. Who will you write to?

Q2. What should the letter include?

Q3. How many words are you going to write?

这一环节用于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再次明确自己的写作任务。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设置了一张作文表格,把信的基本结构以图表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信的基本结构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如图:

3.写作后(Post-writing activity)

完成写作后,学生将互相交换自己的作文,进行互相批改评价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将指导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批改同伴的作文,并在课后独立修改,再次评价,以此完善自己的作文。

附1:用于修改的一些符号(Symbols for correction):

*Beautiful words, phrases or sentences: ‘’

*Mistakes or confusing words, phrases or sentences: ‘___________________’

*If some words are missing: ‘^’

*If some words are not necessary: ‘\\’

附2:评价表(学生将从五个方面对作文进行评价)

Task Evaluation

Excellent (A) Good(B) Average (C) Poor (D)

Hand writing

Content (meaning)

Language

Organization

Pair work

4.回家作业(Homework)

修改是提高写作的重要环节,进行再次评估让学生看到作文提升的空间以此引起学生对修改的重视。经常这样练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提高作文也有很大帮助。

三、“读写任务”的教学反思

在日常训练中,我们是从仿写开始的,要求阅读材料有完整的篇章结构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因为要求我们对阅读材料精心挑选,并注重选择多种体裁及题材,循序渐进,每个题材及题材让学生多操练,为高考仿真作文题的训练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段考总结作文篇8

处理好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分析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应先从内容上入手,再从结构上分析。

【类型一】

开头段落的作用分析

首先,要了解开头段落试题的几种设题方式。⑴整个开头段的作用是什么? ⑵开头段中首句有什么作用?⑶文章开头几段的作用是什么?⑷文章开头几段某几句的作用是什么?其次,通常答题的思路是:1.从内容上来说,先概括该段的内容,然后是:①点题,与题目呼应。②引出文章的中心内容。③交代记叙文要素。④如果开头段是景物描写,还应交代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的……心情或体现了人物(形象)……的性格。2.从结构上来说,①是落笔点题。②点明文章的中心。③开门见山,总领全文。④引起下文的作用。⑤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⑥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⑦推动情节的发展。⑧最后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真题回放】

例一:阅读《孤独的舞者》(山东省日照市2012年中考试题)

孤独的舞者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1.从全文看,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考题已明确首段是景物描写,答本题应排除结构上的作用,只从内容 上考虑即可。本段的段意根据“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 可概括为:秋天,草地上,萧瑟冷清。根据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概括为:渲染寂静、冷清的气氛。可又烘托了人物(形象)什么心情,体现了人物(形象)怎样的性格呢?从第二段的“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可知,下文是写蝴蝶在草尖上飞舞的情景,因此是为下文蝴蝶的出场作铺垫。而当时的环境是萧瑟冷清,可蝴蝶的舞姿“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可看出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性格的坚强。文中“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可看出这是一只孤独的蝴蝶。从“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可看出“我”对它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1.①渲染寂静、冷清的气氛。②为下文蝴蝶的出场作铺垫。③衬托出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孤独舞者的坚强。

【类型二】

中间段落的作用分析

首先,要了解中间段落试题的几种设题方式。⑴整个中间段的作用是什么? ⑵整个中间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⑶中间段首句的作用是什么? ⑷中间段结尾句的作用是什么? 所谓中间段,即是该阅读文除开头两段和结尾段外,中间位置的段落。其次,答题的思路是:1.一般来说,如果中间段是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往往在内容方面起: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②表明作者的情感。③点题。④抒情议论,揭示中心。⑤抒情议论,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事及理 。⑥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2.如果是叙述句,往往和下文的事件或情节相关。①埋下伏笔。②引起下文。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或概括介绍人物特点。3.无论是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还是叙述句,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是:①中间段首句常起承上或总结上文的作用。②中间段结尾句常有启下或领起下文的作用。③或承上启下,即起过渡作用。

【真题回放】

例二:阅读《燃烧的月亮》(东营市2012年中考试题)

燃烧的月亮

①……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②……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

⑨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⑩……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从全文看,作者在第三段中描述“冬春之交”月光的特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解析】③段是由描写句构成的,在内容方面,应起的作用是:⑴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⑵表明作者的情感。⑶点题。⑷抒情议论,揭示中心。⑸抒情议论,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事及理 。⑹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

从③段“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和“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可看出:开始,作者此时对冬春之交的月光,没有好感。⑩段“……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又可表明作者的情感已发生了转变。也可感知到事件的意义:我对春夜满月所创造的生机活力和优美的意境,充满了了喜爱赞美之情。写法上③段是抑笔,和⑨⑩段构成欲扬先抑的写法(或设置悬念)。④⑤段的内容是: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林中的月亮,把树林映照得流光溢彩。我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感受到那团月亮,美得夺目。③段“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与⑨⑩段“春夜满月的流光溢彩”景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⑨段“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的抒情议论,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突出燃烧的月亮所创造的生机活力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1.写法,欲扬先抑(或设置悬念);2.作用:与下文所写春夜满月的景致形成对比,突出燃烧的月亮所创造的生机活力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喜爱赞美之情。

【类型三】

结尾段落的作用分析

首先,要了解结尾段落试题的几种设题方式。⑴整个结尾段的作用是什么? ⑵文章结尾段某几句的作用是什么?⑶文章结尾如果句子单独成段,作用是什么?⑷依据阅读文的主题和意境,补写本文的结尾。其次,答题的思路是:1.内容上:①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揭示主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②含蓄地揭示主旨,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③深化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④点题,揭示题旨。⑤总结全文,评议文中人物。⑥巧妙地揭示事实真相。⑦有时,文章结尾处,有一段补叙,作用是:补充与文章有关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文中事件的意义重大(或人物影响深远)。⑧文章结尾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2.结构上:①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②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真题回放】

例三:阅读《母爱的硬度》(辽宁营口市2012年中考试题)

母爱的硬度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

……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1.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好处?

【解析】首先,应从内容上考虑:本语段的主旨是什么?从“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可看出全文是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让“我”变得坚强。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结尾全是抒情的语句,与中间的语句:“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形成呼应,深化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其次,结构上:⑴照应开头,开头“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与“⑩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首尾呼应,照应开头。题目是《母爱的硬度》,照应题目,照应前文。⑵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段考总结作文篇9

关键词: GRE 题型特点 评分标准 复习方法

一、引言

GRE全称(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中文名称为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适用于除法律与商业外的各专业,是由美国教育测验服务社(ETS)举办的英语能力考试,全名为“检定非英语为母语者的英语能力考试”。本文简单介绍GRE新题型特点、评分标准与复习方法,以期帮助考生提高GRE的考试成绩。

二、GRE的题型特点

新GRE考试满分为340,语文数学各170分。此次GRE考试内容方面的改革,指导思想是使考试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并评估那些学生在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并取得成功所必备的技能。

1.写作

写作部分将重点考查考生有针对性地对具体考题做出反应的能力,而非要求考生堆砌泛泛的文字,具体说来,这些重点关注的能力包括:

(1)清楚有效地阐明复杂观点。

(2)用贴切的事理和事例支撑观点。

(3)考查/验证他人论点及其相关论证。

(4)支撑一个有针对性的连贯的讨论。

(5)控制标准书面英语的各个要素。

写作部分将联合考察逻辑推理和分析写作两种技能,并且加大力度引进那些需要考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的考题,降低考生依赖事前准备(如背诵)的材料的可能性。

2.语文

语言能力方面的考查将更加强调高级认知能力,力求更加深入并且真实地反映考生理解阅读材料并运用推理能力的情况。具体说来,这些能力包括:

(1)分析一段论述文字并推导结论;根据不完全的数据做推导;识别作者的前提/假设条件和视角;理解语言文字的多层次含义,包括字面意涵,修辞意涵和作者目的等。

(2)挑选重要观点,区别主要论述和次要/相关论述;总结全文;理解文章结构。

(3)强调复杂推理能力。

(4)更加突出高级认知技能。

(5)更多基于语境的理解,比如阅读理解。

(6)减少对于单纯词汇意义(通过死记硬背词表习得)的考查,取消类比和反义题。

(7)扩大文章选择面。

(8)从文章中选取一个句子,加亮,回答问题。

3.数学

数学部分依旧关注和之前相同的数学概念,但是将引入更多的生活场景并且更加突出对考生解读数字能力的考查。数学部分关注的能力包括如下:

(1)读懂量化信息。(2)解读并分析量化信息。(3)运用数学模型解题。(4)运用算术、代数、几何、概率,以及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技能。(5)强调量化推理能力。(6)提高生活场景题和数据解读题的比例。(7)提供在线计算器以减低计算量。(8)键入一个数值答案。

三、考试的和评分标准与复习方法

1.写作

最先考的是写作,其余部分可能按照任何顺序出现。GRE作文包括issue和argument两部分,总分为6分,以下是GRE作文评分的一些评分标准与复习方法,希望能给广大GRE考生带来一些帮助。

(1)Complexity:事物的两面性(同一事物有优点就有缺点,相比较的事物有各自的优缺点),从多角度分析事物(分析不同领域中,不同情况下)。论点一边倒的文章论述得再好也只能得5分。

(2)Insightful position:在有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观点最好新颖独到,但必须保证自圆其说。

(3)Conveys meaning skillfully:可用于论证的一切技巧。比如文章的行文方向,起承转合不用明显的标志词(first,second,however,on the other hand,for example,illustrate my point),而是依靠论述的内在脉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然而然地引到下一块内容。

(4)Compelling reasons:(reason就已经够令人头疼了,又加了个compelling),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得分点。

(5)Persuasive examples:用来支持reason的,使抽象的reason更具体,更易被读者理解,从而产生共鸣或使其更可信,更有说服力,可用的例子有自己的经历、引言。

(6)Well-focused:简单说就是不跑题。中心论点明确,全文不跑题,各段主题句明确,围绕主题句论述。

(7)Well-organized:文章采用的论述结构,分几个部分论述,每部分有几段,各部分、各段间的关系是什么。

(8)Connecting ideas logically:using transitional phrases起承转合作用,过渡句或有此种作用的句子,总之起到help organize the ideas and move the argument forward的作用。

以上内容即是本文对GRE作文评分的一些相关信息,希望考生认真阅读,透彻理解作文部分要求,相信这样更有利于取得好的成绩。

2.语文

语文阅读方法如下:

(1)剖析文章首段。

积极主动地解读文章的第1段,阅读时尽量记住作者提出的问题(现象或观点),以及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概念和词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作者想说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通过剖析首段得出的结果。

(2)重现作者思路图。

在脑子里或者在草稿纸上画一个文章的结构思路题。各个段落的目的是什么,主题是什么?再次提醒,GRE阅读题考查的是你的答题能力而非阅读能力。你不必完全掌握整篇文章,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相反,你应该只读文章段落的第1句,而快速浏览其余部分。当“读”完这篇文章时,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思路有总体的把握。

(3)通览文章,留意语气过渡词。

在快速阅读GRE阅读文章时,特别留意段落开头或者结尾可能出现的语气词和过渡词。这样做有助于你对作者思路的把握,从而快速掌握文章大意。

(4)总结文章大意。

在回答GRE阅读题前,最好花几秒钟总结文章的思路和主题。

(5)正式答题。

根据你对文章的整体思路答题,将问题(或选项)定位到文章中具体的某个段落甚至具体的句子。这里,你可以比第3个步骤更仔细。

3.数学

数学一般不用过于担心,GRE的数学基本上是初等数学的范畴,也就是高中水平,只不过使用英文考数学,需要适应。数学部分依旧关注和之前相同的数学概念,但是将引入更多的生活场景并且更加突出对考生解读数字能力的考查。数学部分关注的能力包括读懂量化信息、解读并分析量化信息、运用数学模型解题和运用算术、代数、几何、概率,以及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一般国外的院校不看中国考生的数学成绩,基本上中国考生的数学大多能达到满分的水平。

段考总结作文篇10

我们习惯将一套语文试卷中的社科类文章称之为“小阅读”,现代文部分称之为“大阅读”。“大阅读”的考查,综合性强,取材广泛,题目灵活,题型多样,试题有一定的难度,且分值在全卷中所占比例大,很容易拉开考生的得分档次。很多考生相当怕这一类题型的考查,总觉得无从下手,因而抱着“靠天收”的心态。其实,我们如果能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下《2012年高考湖北语文科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不难看出,现代文的答题也有捷径可走。

《2012年高考湖北语文科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部分分三种文本格式对考点进行了阐述。但无论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考点:考查作品或文章的结构。可见,对文章或作品的结构探析,是考生在备考时应特别注意的一点。

下面,我们先看看近几年全国各省市对“结构”这一考点的考查试题:

例1:2012年广东卷《荷叶》第二题:文章开头描写宏树秋景有什么作用?

例2:2011年全国卷《针挑土》第一题:“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例3:2011年天津卷《塔上的树》第一题:本文第二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例4:2010年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第二题: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例5:2010年四川卷《自然》第一题: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例6:2009年湖北卷第16题:窗子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我们都知道,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文章思路具体的外在表现。高考重点考查考生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高考试卷把此类考点化为几种考查模式:一是直接点出高考考点对“结构”的考查,问题形式是“分析该段或该句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如例4中2010年湖北卷和例6中2009年湖北卷。二是变换提问角度,不直接点出对“结构”的考查,而是换一个词语进行提问。可以问“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如例2中2011年全国卷和例3中2011年天津卷;也可以问“这样写的作用或好处是什么”,如例1中2012年广东卷、例5中2010年四川卷和例7中2009年山东卷(见下文)。

可以说,尽管高考对“结构”的考查题目、形式千变万化,可答案却是有章可循的。文章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结构的作用大体有三种:一是位置处在开头,作用是点题,或造成悬念,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二是位置处在文章中间,作用是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三是处在文章末尾,作用是点题,或升华中心与主旨,或照应开头。

明确了句子或段落在文中不同处的作用后,我们再来看看以上高考例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从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出该类考点的答题模式。

例1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

例2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例3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内容有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例4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总结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

例5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总结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例6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综观后不难看出,每一个参考答案都包含着两大部分:所问的段落或句子的内容含意以及它在文中所处位置的作用。段与段、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分析结构,离不开段落或句子本身的含意。回答结构的作用时,不能不谈到内容。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中,老师习惯把这类考查试题的答题模式定为“分两步走”:一是从内容上谈;二是从结构上谈。比如例1的参考答案中内容是“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作用是“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例3的参考答案中内容是“有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作用是“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得出上面的答题模式,我们再来看看例7,2009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第一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记住回家的路》原文第一段是: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按照上面的模式,我们先答内容: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并且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然后再答结构:引出下文人生路途上“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也自然地引出下文“人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