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7 05:14:08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1

路乞今年65岁,是一位可爱的外国老头。退休前,他是一位法律工作者,名片上的头衔为“法学博士”。二十多年以前,路乞第一次来到中国,从此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用他学到的汉语自我形容是一种“缘分”。遂决定退休后定居中国,并爱上了一位中国女人。

“路乞”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意思是“路边的乞丐”。

我是在电视上认识这位老人的,其时他正带领上千名志愿者在南方的一座城市沿路捡拾垃圾,志愿者中包括教师、警察、官员、学生和儿童,还有下岗工人。路乞和志愿者们所到之处,路上的烟头、废纸等各种废弃物纷纷被“请进”垃圾桶,道路立刻变得整洁起来。在路乞和志愿者们的感召下,不少行人也纷纷加入了这个捡拾垃圾的行列。

报道说,路乞刚开始捡拾垃圾时,不仅一般人无法理解,就连他的中国夫人也不能接受。一个在大学任教的老人赤手在街道上捡拾垃圾,按照人们通常的观念,不仅与自身的身份不符,且形象不雅,又不卫生。他的夫人怀疑,这样的行为对城市环境的改善究竟有多大作用?

但路乞坚持。他说:“我重视我的‘环境’。我只希望我生活的城市更干净、更美好。”他甚至进一步把自己的行为称为“五意工程”(义务、意识、意志、意气、毅力)。

关于环境,似乎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而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境。然而,具体到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人,怎样把自己的行为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仍然是不容乐观的事情。

每当我们在城市街道漫步时,总难免踩到那些几乎遍布路面的痰渍,当然还有时不时出现的动物粪便。许多人习惯于随地吐痰,并不认为这“有什么”。我看过网络上的有关讨论,相当一些人说:“随地吐痰缘于无奈,因为城市空气太坏。”但我无法认同因为空气不好就可随意吐痰的论调。

不久前参加一次学术活动,因为会议地点选在闹市区,停车多有不便,我特意没有开车。会议结束后,刚刚认识的一位朋友得知后主动提出送我一程。坐进他的车里,他并不急于发动车,而是掏出一块湿纸巾擦手,边擦边解释:“会上跟那么多人握过手,要消消毒。”我自然表示理解。没有想到的是,他用湿纸巾仔细地将手擦净后,按下车窗十分优雅地将团成一团的湿纸巾抛到路边,这才将车发动。我心里顿时吃了苍蝇一般有些不自在。

然而,我欣慰地看到身边一些年轻人的变化。他们到超市购物,会自备布袋,尽可能不用塑料袋。外出游玩时,一定自备垃圾袋,将所有的废弃物带回,绝不污染那些美丽风光,一次我去香山,看到一群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在山上捡垃圾,每个人手拎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不少“战利品”,在阳光下那些稚嫩的脸孔被晒得红扑扑的。我走近和他们聊天,装作不知情地问:“为什么活动不组织你们像那些游人一样去爬山?”孩子们立刻大声向我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中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老师说,这座山这些树等我们老了还会在。”

再回到路乞。他孤身一人在路上捡拾垃圾面对别人的质疑时说:“我不是在捡垃圾,我是在做教育。”他又说:“教育是一粒种子,是种子就可以生根发芽。你可以很容易知道一个苹果里面有多少粒种子,但是你很难知道一粒种子可以结出多少个苹果!”

多哲学的一句话。

如今,路乞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带动了上千志愿者美化环境,他的事迹更通过媒体传播使千千万万中国人感动,相信受此教育的队伍还会进一步扩大。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2

“我们呼吁用青藏铁路把沿途不可降解的垃圾运出来。”时隔3年,熊杨再次提出完善“生态环保铁路”的建议。

在这位环保NGO“绿色江河”深圳召集人眼里,“垃圾袭藏”已是刻不容缓的环境问题。自修筑青藏铁路开始,现代生活方式逐渐进入青海、高原地区,抛扔野外、等待自然降解的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已无法对付日益增多的塑料袋、玻璃瓶、一次性餐具。

“白色垃圾已经成为蓝天、白云、雪山、碧水之外的另一大‘景观’。”他说。

如何处理高原地区的垃圾,“绿色江河”志愿者们已奔波了9个年头。

垃圾乱象

今年春节前,年近50岁的熊杨在珠峰自然保护区转了一圈,他乘坐长途汽车从拉萨到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中尼边境的樟木镇。目的之一便是考察保护区内的垃圾问题。

2月24日,从回到深圳,他用两个“没想到”感慨此行的收获。

在拉萨、日喀则这些大城市,沿途有垃圾处理标示,铁皮屋、大卡车斗等垃圾收集点。熊杨问当地人:“有没有垃圾填埋场?”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硬件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投入。”他说。

另一个没想到的是,“仅仅有设施还不行,垃圾没有进入那些设施,大部分属于乱扔。”熊杨说。“绿色江河”(全称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会长杨欣略带夸张地说:“你可能很难想象,在的一些地区,只要有城市的地方都被垃圾包围着。”

熊杨以观察者的视角见证了日常的垃圾乱象。在长途汽车上,原本干净的车厢经历数小时车程之后,垃圾满地。汽车中途停站时,许多乘客顺手往车外扔垃圾。

垃圾以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饮料瓶等为主,时为冬天,外地游客较少,多是当地居民。这正是熊杨所担心的,现代生活方式融入偏远乡镇,但是,当地人仍然习惯于传统的随便抛弃垃圾。

在聂拉木县(下辖樟木镇),熊杨路遇暴雪,路途铺上一层漂亮的白雪。然而,刨开雪层,特别在垃圾箱附近,看到的是一堆堆垃圾。一些牦牛找不到食物,开始在塑料袋、纸盒堆里刨食。一些鸟类也从山上飞到这里觅食。

在前往樟木镇的盘山公路边,有一条小河。清澈河水旁到处是倾倒的垃圾。在熊杨展示的数张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堆堆的塑料袋、饮料罐,有的铺在河边,随流漂走,有的从半山腰民房边倾泻而下,在翠绿树丛中格外刺眼。

“我问当地一个司机,你们那些车斗里的垃圾往哪里倒?他说也是开车把垃圾运到这里,倒下去。”熊杨指着图片说,“本来我想当地人乱倒,但是政府可能会把垃圾箱集中到垃圾处理厂。结果不是。”

杨欣总结说:“在的城市里,你可以看到垃圾箱非常大,清除垃圾的人有时会直接在垃圾箱里点燃,这样运输量会小些。在市区,大部分垃圾还是被转移走了,但是,在那些低收入的县城,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垃圾随处堆放,最后倒入河中是普遍现象。”

9年奔走

熊杨春节前的之行主要在珠峰自然保护区,从2001年开始,“绿色江河”就一直关注青藏线沿线垃圾问题。两者都在、青海高海拔地区,垃圾问题如出一辙,在保护野生动物之外,一直被人忽视。2003年杨欣拿着垃圾照片给垃圾处理专家看时,后者很吃惊:“怎么会污染这么大!”“绿色江河”成立于1995年,一直致力于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2001年,杨欣在从事藏羚羊保护活动时发现,沱沱河畔的垃圾在悄悄增多。是年,他们在长江源纪念碑旁组织了“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活动,邀请政府部门、当地居民参加沱沱河畔捡垃圾活动,希望能唤起关注。“当时垃圾的量不大,在河边就是点缀,可降解的占1/3左右。”杨欣回忆说。

青藏铁路开始修筑,数十万工程人员进藏。铁路开通之后,游客和外来经商人员蜂拥而至,大量商铺和食肆售卖过度包装的快速食品,随之而来的,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几十年前,大家都是提着篮子上街买菜,现在你基本看不到这样的了,大家都用塑料袋。现在人们的消费习惯都不同了,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了。”格尔木藏族居民寒梅说。她是“绿色江河”志愿者入藏时的随行医生。

以前,牧民生活垃圾主要是食物残渣等,随便倒掉,能够自然降解。但是,不可降解垃圾增多之后,垃圾处理方式依旧传统。

2003年,“绿色江河”在青藏公路沿线首次进行垃圾调查,逐渐有量化数据。“平均每10米有一个塑料瓶。”杨欣说,“当时还没有垃圾箱、填埋场。”

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递交给了青海省、自治区政府。两地政府给予客气的致谢和认可,表示会进一步改进,希望“绿色江河”保持关注。

到了2007年青藏铁路开通之后,杨欣感到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专业调查。

熊杨作为项目负责人,4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两期调查。“绿色江河”还聘请了国内顶级固体垃圾专家参与调查报告评审,寄希望于科学、专业的报告,而非志愿者经验式的体验来打动政府部门。

调查报告称,青海格尔木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手段粗糙,区内多处人为点火焚烧点,严重违反垃圾填埋场操作规程。考察的6个居民点白色污染和粪渣露天散堆现象尤其严重。

这些垃圾主要来自商店和餐饮店,自然降解困难,易随风飘飞,向草原深处扩散,对野生动物和家畜构成威胁。各居民点均没有统一规划建设的垃圾填埋场,情况较好的地方也只是采取用挖土机挖一个大坑来倾倒垃圾,更多的是随意散倒。

杨欣最近的一次垃圾体验是在1月份,他们在玉珠峰下拍摄纪录片,夜间想点篝火,不熟悉环境的人说找不到东西烧。“我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晃了一圈,随便就捡到了七八个塑料瓶。”

青藏铁路运垃圾

“2007年的调查报告首次提出利用青藏铁路,把沿途不可降解的垃圾运到格尔木进行处理。”杨欣说。

熊杨认为,进藏火车经常满员,但出藏时会有空闲车厢,可以利用来装载垃圾,这样更能体现“生态环保铁路”理念。

这次调查报告除了青海省、自治区政府之外,“绿色江河”还递交给了铁道部、青藏铁路公司和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

去年,“绿色江河”收到了青海省环保厅的复函。函中介绍了海西州准备修建垃圾填埋场及环卫设施建设项目,建造两座使用年限为15年的垃圾填埋场,以及垃圾收集桶和中转站。此外,没有提及“铁路运垃圾”的建议。

杨欣自己去找铁路部门商议:“铁路部门挺高兴,同意这样做。但是,他们只能负责运输,没有办法负责收集和处理。”他去跟格尔木市政府协商,“市政府响应不强烈”。

时隔3年,熊杨再次提起此项建议,之行让他忧心忡忡:“青藏高原是全球‘第三极’,高原环境很敏感,同样的垃圾问题会比在平原造成更严重后果。”

已经有更多人士在关注高原垃圾问题。近期,企业家王石筹备再次登珠峰,计划在珠峰上开展捡垃圾行动。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3

街道植树节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背景

为了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1979年2月,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 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在集旅游城市与工业城市为一身的洛阳,环境污染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大气污染更是洛阳环保绕不开的结。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们所在的城市添一份绿色。

二、活动主题

植下春天的承诺,留住身边的和谐

三、活动目的

在植树节到来之际,我院青协通过组织植下春天的承诺,留住身边的和谐的植树节系列活动给同学们亲近自然、感受春天提供了一个平台,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也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2、13日

五、活动地点

食堂门口、校内、周山森林公园

六、活动主体

动科院青年志愿者50人

七、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1) 项管部联系场地、借志愿者服装50套

2) 8号前到周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咨询确定植树地点和树苗

3) 确定拾捡垃圾的草坪,如有需要提前向校后勤的老师联系

4) 宣传部11号前出宣传大板一块、海报两张并准备一些常用药品(酒精、紫水、棉签、创可贴等)

5) 项管部负责借铁锨40余把、水桶若干

6) 10号(周三)办公室负责招募志愿者30余名并登记相关信息,确定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名单

7) 11号中午参与植树节活动的全体志愿者(下文称志愿者)召开会议通知具体事宜并交代注意事项,可以让大家提前准备一些许愿卡

8) 12号下午到周山森林公园二次踩点,确定植树的相关细节

2、活动内容

1) 12号中午宣传大板放于校内显眼位置、海报置于食堂门口,摆出桌子宣传环保知识

2) 12号中午11:50志愿者在前操场集合,分组在校内四片草坪范围内拾捡垃圾

3) 垃圾拾捡完毕后集合留念

4) 13号早上7:00志愿者在食堂门口集合并清点人数,强调安全

5) 7:15准时出发

6) 三人一组进行分工,发放种树工具进行植树

7) 植树过程中可以给树苗起名字,并悬挂许愿(可以关于爱情、友情、亲情、学业等)卡等

8) 活动结束,集合并合影

9) 清理现场垃圾(特别是我们带去的矿泉水瓶等)后一同步行回校

10) 活动过程中宣传部康熙做好照片采集工作

3、后期总结

1) 康熙要及时洗出照片。宣传部再出一张宣传板报,放在食堂门口做好活动后的宣传工作

2) 收回志愿者服装和种树用品,及时归还

3) 宣传部写通讯稿

4) 活动部写总结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 所招募的志愿者要求有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为动科院的注册志愿者,不限年级

2) 宣传大板以环保由心开始为主题,宣传海报以民勤环保为参考内容

3) 拾捡垃圾时注意效率,不要损害低矮灌木和草坪

4) 植树当天早晨一定要吃早饭,可自带纯净水

5) 活动时遵守相关规定,林区严禁火种!听从负责人安排

6) 活动中如有同学有不慎擦伤,找杜贺超处理伤口

7) 植树活动结束后原则上不许擅自离开,如实在有事需要提前离开者要找负责人说明情况

8) 时刻注意志愿者形象

9) 其他问题灵活解决

九、资金预算

宣传用纸 元

药品 元

洗照片 元

其他 元

街道植树节活动策划书二

为打造环境优美街道,提升辖区居民绿色城市意识,街道决定于植树节开展以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为主题的植树活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2日上午(遇雨天推迟至13日上午)

二、活动地点

桥头社区居民区、学坡社区东大市场边绿化带

三、参加人员

街道办事处的成员、街道环卫站干部、社区干部、街道志愿者、社区矫正人员

四、活动方式

1、本次活动根据社区地点不同分为两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安排20棵植树任务。学坡社区由?担任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植树活动的协调、服务、落实工作,成员单位为年丰巷社区、东茅岭社区;桥头社区由?担任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植树活动的协调、服务、落实工作,成员单位为炮台山社区、柴家山社区。

2、原则上每个社区都安排不少于5棵植树任务,各小组分派5名社区矫正人员、5名街道志愿者,由各小组长统一安排调度,参与植树活动。

五、活动要求

1、活动树苗由街道办事处对接区农林畜牧局解决。

2、植树工具原则上以所在社区为主,协调辖区居民解决锄头、掀、水桶等工具,成员社区协助提供2套锄头。

3、所有参与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在当日上午9:00赶到所在社区参与活动。活动宣传以街道为主,各社区要做好活动图片资料的收集,以备资料台账的整理迎检。

4、各社区点长要下社区督促、参与、指导、协调活动。

5、各参与人员要沉下心、俯下身把活动做实,反对参与活动摆架子、做样子。

6、本次活动落实情况纳入年终文明创建考核评比打分。

街道植树节活动方案二 以三月十二日为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以我为绿树挂名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现将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主题:我为绿树挂名牌增添校园绿化氛围

二、活动内容:

1、植物种植全校播种行动:学校在升旗仪式和环保子课题研讨会上向全体老师和幼儿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环保护绿行动:按照护绿小队,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各班级制作护绿卡片,统一悬挂。

3、园内认养小树挂牌活动,表爱树心意。

4、观看相关树木的资料。

5、到小区或校园内进行植树活动

6、给树松土,施肥等,让树快快长。

7、给树整枝,给小树建立成长档案。

8、校园植物知识及保护树木讲座

三、活动对象:各年级学生(以学生干部为主,结合各年级学生自主报名)

四、活动时间安排:

1、活动的启动和宣传:三月十二日(周四),利用升旗仪式时间进行活动的启动工作。

2、讲座时间:召集学生骨干于三月十一日(周三)下午第三节进行校园植物知识及保护树木讲座。安排校园主要树木信息的采集及树木名牌的制作工作。

3、树木名牌的制作:利用适当的时间制作名牌。

4、悬挂树木名牌:安排在三月二十二日进行。

5、后续活动:出一期校园植物的海报进行进一步宣传。

五、活动预计效果:

1、培养学生爱护树木,关爱环境的意识。

2、培养初中部学生爱校意识。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4

    为深入开展学雷锋、学郭明义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市局要求,我狱围绕“传承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月组织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雷锋精神氛围

 

为了把此次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我狱积极响应市局发出的号召,2月中旬结合我狱实际情况制定了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把学雷锋活动与教育改造工作结合起来。2月下旬我狱通过开展动员会、开展主题学习等宣传方式,进一步了解雷锋的感人事迹,体验雷锋精神。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更要学习他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坚守岗位、力争做好本职工作。由此营造了浓厚的学雷锋活动氛围,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热潮。

二、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5

现将本次团日活动总结如下:

一、清理随处乱张贴的广告。地信0412班和数学0413班团支部组织同学利用活动时间清洗校园里墙壁上及宣传栏地过期广告;信计0312班同学清洗了集美区各街道布告栏上违章张贴的广告和宣传单。;

二、清洗校部陈嘉庚先生的铜像。数学0412班,0414班团支部组织同学清洗校部陈嘉庚先生的铜像,整理铜像周围的花草,并打扫校部大门口的地板。

三、到嘉庚公园、敬贤公园及集美沙滩开展义务劳动。数学0411班、物理0411班、信计0412班敬贤公园前往嘉庚公园清理垃圾,清洁环境。数学0313班同学义务为敬贤公园打扫卫生。此外,地信0411班和物理0311班团支部组织同学到集美沙滩捡垃圾,净化环境。四、此外,物理0412班全体团员学生为集美汽车站清洗候车厅,为乘客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候车环境,信计0411班全体同学前往同安西山开展清理路边垃圾活动,并宣传环保知识。物理0211班、0212班组织同学打扫麒麟居社区,以及基础部教学楼。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并对“三平”精神作了宣传和发扬,取得了活动的预期效果。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树立长期学雷锋的思想,从我做起,雷锋精神才能在我们大学校园不断发扬广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建设中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6

我是上海市黄浦区小东门街道面筋弄的居民。面筋弄小区住宅简陋陈旧,公共设施差,又紧靠南外滩菜场,每逢早上和傍晚,这里人流、车流拥挤不堪,加上外来人口较多和流动商贩设摊等原因,小区里这条不足300米的马路在几年前是垃圾满地、粪便四溢,又脏又臭,让居民叫苦不迭。多少年来,面筋弄脏乱差的情况已经成为社区环境卫生的一个顽症,严重影响着社区500多户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退休共产党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琢磨着能不能做点事情,改变这种状况。

清理垃圾,我们汗流浃背、筋疲力尽

2002年3月,我跟社区里六七个退休党员商量了一下,决定组成除陋习志愿者队伍,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将随地乱扔的垃圾清理掉,扔进垃圾箱。

从此,我们就当起了“清洁工”。每天早晨5点到晚上9点,我们轮流在小区里“巡逻”,只要有人乱扔垃圾就去清理。这样“蛮干”的结果是:大家每天都累得汗流浃背、筋疲力尽。

身体累点倒没什么,可是各种非议也纷至沓来。有的人好心地劝我们:“退休了,就享享福,过过清净安逸的日子,不要自讨苦吃。”有些不理解我们的人则说尽了讽刺、挖苦的话,让我们很心寒。爱人和孩子也都劝我不要做了,不仅苦了自己,而且做了好事还要挨骂,太委屈了。可是,我不想半途而废,我要继续。不过,我意识到蛮干是不行的,应该从源头抓起,加强宣传,劝说别人不要乱扔垃圾。

劝阻别人乱扔垃圾,挨骂挨打挨指责

从此,我们由“清洁工”变成了“半监督半清洁工”,一方面监督别人,发现乱扔垃圾的情况就上前劝阻,另一方面将不听劝阻的人乱扔的垃圾清理掉。体力活是少了点(因为总有一些人是听我们劝的,主动将垃圾扔到垃圾箱),可是心里更难过了,有些人不仅嘲笑我们,还对我们口出脏言、拳脚相向。

有一次,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下楼外出,随手把一袋垃圾往地上一扔就走了。我叫住他,说:“请你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年轻人白了我一眼,气冲冲地把垃圾袋捡起来往我胸口一摔,“关你什么屁事!是不是吃饱了没事做?”我当时真的很难过,甚至不想再坚持下去了。就在那时,我得到了居民们的支持,很多居民都走出来了,指责那个年轻人,并把他送到派出所,要他向我道歉。

还有一位年轻人住在4楼,天天从窗口往外扔垃圾,有一天正好被我看见了。我就上楼去,叫他以后不要乱扔了,他非但不承认自己的行为不对,反而还怪我多管闲事,恶狠狠地说:“小心我用开水烫死你!”

不少人都像上面这个年轻人一样图省事,直接从楼上往下扔垃圾,我们上门去劝说,他们却不承认自己扔过垃圾。我们只好在从楼上扔下来的垃圾里面找凭证(如缴纳水电费的单据、发票等),然后上门宣传。如果当事人不承认,我们就亮出凭据。

努力终有成效,小区成除陋习示范点

一年多以后,小区的环境比以前大有改善,我们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反对、讽刺、嘲笑没有了,更多的人开始支持我们。同时,还有不少退休人员也陆续加入到除陋习志愿者队伍中来。现在我们的队伍已经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40多人,每天分四五班轮流值岗,不管刮风下雨、逢年过节,从不间断。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7

对于藏族汉子南加来说,他走上环保这条路是源于“心疼”,心疼青海湖的湖水被人类制造的垃圾污染,心疼青海湖周边的草场不再茂盛,心疼普氏原羚跃不过那高高的网围栏。

找回野生动物在门前奔跑的“家”

南加原是一家种羊场的工人,羊场倒闭之后经营过珊瑚、玛瑙和名贵中药材等生意,几年下来积累了不小的财富。可有了钱他的心却不安定了,因为那个听得见鸟叫,看得见野生动物在门前奔跑的家没了。

南加的家在青海省共和县倒淌河镇梅雅村一个离青海湖东岸7公里的草原上,那里原来有块湿地,被人们称为“小泊湖”。“我小的时候,那里是整个青海湖地区青草最早长出来的地方,有着各种珍贵鸟类,还有108个泉眼!”南加回忆说。

然而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旅游渐渐火爆起来,任何人只要买了门票就能走进那片湿地。缺少环保意识的游客们留下了满地的酒瓶、食物残渣、饮料瓶等。这些垃圾污染了环境,堵上了泉眼。再加上当地居民过度的开发和放牧,导致泉水干涸了,湖变小了,草原和湿地一点一点变成荒漠。珍稀野生动物在不断减少,垃圾逐渐包围了青海湖,并开始威胁到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灵。

看着“这些害人的东西”越来越多,南加有点坐不住了,他决定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一点――打扫一下湖边。

刚开始捡垃圾的时候,他整天就拿个蛇皮袋子满湖边地转悠,很多认识南加的人都说他的脑子“病了”、“有问题了”。他们不理解南加整天把一袋子一袋子的垃圾往家里拿是为了什么?知道其意图的朋友也劝他,垃圾是捡不完的,况且也没有任何人给你一分钱的报酬。

可南加依旧我行我素,他认为只要捡一点,垃圾就会少一点!后来垃圾捡得越来越多,他就把它们埋在草原上一个草稍微少一点的地方。可是到了第二年南加发现,埋垃圾的地方草长得更少了。于是,他又用火烧这些垃圾。后来又有人对他说,烧垃圾也是一种污染,而且塑料对土壤的危害很大,他一下子就不知所措了。“再后来,我就租车将捡拾的垃圾拉到西海镇、倒淌河等地的垃圾场,这才放下心来。”

几年后,南加家边上的泉水又开始流淌起来。旁边的湿地已经恢复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这是一个比他年纪大得多的牧民告诉他的。南加钟情的湿地里再次草样丰富,每种草都长势良好。黄头n_、普通燕鸥、渔鸥等野生动物时常光顾。南加每年都还会买一大批河柳,种到湿地里,让它们慢慢生长起来。

拯救比大熊猫都珍稀的普氏原羚

“一个5岁的藏族男孩手里拿着一袋刚炒熟的大豆,兴匆匆地跑进屋子。屋子里的床上站着一只年幼的普氏原羚。小男孩跳上床,幼羚早已迫不及待,把小桌子上的碗顶得‘叮咚’直转,‘别急果周,跟八戒一样’,小男孩边说边从袋子里捧出一大把豆子放到碗里,‘快吃,多吃点你的角就长出来了。’”这个画面是2010年南加用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赠送的DV拍摄下来的,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兄弟》。

画面中的小男孩是南加的儿子桑杰。而被叫作“果周”的幼羚是南加在2009年救助的一只普氏原羚,它出生的时候羚妈妈就被狼吃了。

说起普氏原羚,南加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普氏原羚是青海草原的精灵,在南加小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地在草原上奔跑。但是后来随着人们疯狂捕猎,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到了1988年,世界上竟然仅存300多只。南加救助第一只普氏原羚是在2002年。那年5月,他骑着摩托车在草原上巡视的时候,偶然看见一只1岁左右的普氏原羚被卡在网围栏上,这只原羚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饿得连叫的力气都没有。如果没有人发现,它的结局只有两种,或者被狼吃掉,或者被草原的风给风干。

“我赶紧把它带回家救助。刚开始的时候,普氏原羚不好养,我们想尽办法给它弄吃的,可它似乎不领情,不怎么吃,后来我又把它放在羊群里,没想到这只幼羚竟然像小羊羔一样吃起了母羊的奶,它活了。”小普氏原羚完全恢复后,南加和朋友又将其送回了它的种群。10多年来,南加一家共救护了10只受伤的普氏原羚和3只藏羚羊,这个成绩让他很自豪。可让南加更自豪的,还是在纪录片《兄弟》中出现的“果周”。南加说,“果周是和我儿子桑杰一起长大的,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过去南加巡护草原,救护别的小普氏原羚倒也简单,就是将它们带回家,让山羊喂。它们一般会很快把山羊当成妈妈,晚上在家跟着吃奶和休息,白天跟着出去吃草,长大野化后就能回到自己种群。可是“果周”很不幸,它被救出来的时候刚好是7月份,山羊和绵羊的繁殖期已过,都处于断奶期,所以南加只好将它与当时4岁的儿子桑杰一起“喂养”。

南加的两个女儿班玛措、增毛才让和小儿子桑杰,每天都争着给果周喂食,晚上抱着它睡觉。“至今小桑杰脸上还留有当时与果周同睡时被果周蹄子踢出的两块伤疤,但他们一直感情很好,谁也离不开谁。”说到这只普氏原羚,南加的眼里、语气中全是父亲般的慈爱,“我们一直都把它当成家人。”

2012年小桑杰到了上学的年龄,要去离家20多公里的湖东小学上一年级,“刚去上学那天,小桑杰从家里走的时候叫着果周的名字,眼泪都出来了。现在有时候学校有人给小桑杰一些瓜果,他还会等放假带回家给果周吃。”

不过,现在让南加有点揪心的事是,因为人工饲养,“果周”已无法恢复野生生活。为了恢复“果周”的自然生存能力,南加和家人决定加紧训练,尽快让“果周”回归大自然。

南加在环保方面的全身心投入,一直以来都得到家人的支持。如今,两个女儿都已长大,能帮爸爸打理各种事务。南加的大女儿班玛措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跟着父亲学习普氏原羚的监测和拍照,同时也经常跟着来到湿地的一些老师学习专业知识,可以说现在这片湿地已经离不开班玛措了。

南加的二女儿增毛才让在2014年中学毕业之后便到畜牧学校学习兽医专业。“我很高兴自己子女的环保意识都比较强,我自己也是希望他们以后可以接我的班,一直保护着青海湖。”南加的老伴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南加的环保事业,给志愿者们做饭,和南加一同守护这片湿地。“我的家人是我的第一批志愿者,现在想想以前那么苦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恢复湿地,为野生动物打造美丽天堂

治理沙丘也是南加的一项“事业”,他说,治沙种草也是为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有段时间,中国所有有草原的地方,都在推广“草畜双承包”制。青海湖边的牧民们除了养牛羊没有太多的谋生出路,如何让草场通过牛羊变出越来越多的钱,成了牧民最本能的追求。有的人家,1000亩草场养了三四百只羊。养的羊太多,草场就退化得厉害,沙子就越来越多。

南加围了草场,但他做的事情令邻里们大为不解。他先是带着老婆孩子清理草场上的垃圾,再买来大型的水泵机,给草场浇水,他要做的是治沙。在南加眼里,治沙是一门学问,他摸索了14年。“第一年,我雇人把水泥柱、铁丝网搬到沙丘上,四周围起围栏。第二年我买了最贵的草籽,靠人工刨地翻土埋种,投入8万元,结果草不是被牛羊吃掉,就是直接死掉。”最让他无奈的是人们生态意识的薄弱,“总有人会把牛羊赶到刚长出草的沙地上,植物被踩踏很容易就死了。”

后来南加终于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从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中提取草籽,直接撒在沙地上,再请亲戚将自家的牛羊赶过来,靠牛羊脚力来回翻土,直接将草籽深埋,这样省钱省力,长出的草也不再脆弱。为防止牧民把牛羊赶进围栏,南加还在沙丘上挂起经幡。

“湿地和草原恢复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尽量控制牲畜的数量,同时注意减少它们在同一片草场待的时间。现在我的羊才90只左右,牛也只留下三四头用来挤奶。它们怎么吃,都不会对我的草场造成破坏。”只是,这样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南加的家庭收入大大减少。

目前,南加已在西玛拉登沙漠区治理了2000亩沙地,有些地方的草已经长到了1米多高,有的长到了30~40厘米高,到处生机勃勃。另外有4000多亩仍在治理中。南加还幽默地向记者解释说:草高了,虫子就多了,虫子多了,鸟就来了,鸟来就有生气了嘛!

南加的事迹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在他家附近成立了湿地保护站以及物种监测站,诸多学者、志愿者来此进行生态研究。吃住一度都依靠南加的“救护基地”帮助解决。他们采了很多标本,承诺把采到的植物标本赠送给南加一份,与南加共同建设一个“青海湖生态科普室”。

“如果有一天这里看不到保护站和救助站了,那也许会更好,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恢复了。”他幽默地说。

后来,南加还卖掉大部分用来谋生的牛羊,并在湿地周围设立围栏,购置发电机、抽水机,注入水源,并放生幼鱼。为禁止牛羊进入,他每天绕着湿地巡护,且多次劝说和制止企图捕捉黑颈鹤的人。“治理湿地我花费了差不多120万,其他钱还没有算过,当时也没觉得累没觉得怕,更一直没有想过放弃。”如今的“小泊湖”,从湿地的土壤、草的高度和密度来看,都已恢复到历史最佳水平。绿意葱葱的环境,也使得黑颈鹤和斑头雁等大批珍贵鸟类的保护,显得更加简单。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8

第一部分:2013年工作总结

一、拆违控违强力推进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控违拆违目标,充分发挥拆违主力军的作用,全局动员、冲锋在前、强力推进,以铁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全力打好违法建设防控和拆除攻坚战。一是统一思想,强化宣传。7月9日全市拆违征迁动员大会以来,迅速将队伍思想统一到市局的工作部署上来,开展违建摸底普查、登记备案,完善违建查处和拆除法律文书。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在全区悬挂违建宣传条幅1300处,在31块沿街电子屏和180余处电子门楣循环播放宣传信息,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形成了浓厚的控违拆违氛围。二是属地管理,强力防控。在以乡镇属地管理基础上,与规划、国土、城乡建设、公安等部门紧密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控违工作。在控违工作中,切实加大密集巡查,全局11个执法中队紧密联系辖区乡镇、街道,实行网格化监控,对违建重点村庄严防把守,实行全天候监控,抓住违建新增源头,加强部门配合,积极开展打击黑包工头、劣质建材等活动。三是勇于担当,强势推进。紧紧围绕妨碍重点工程、有较大社会影响、主次干道沿线、保障民生等4个方面开展拆违。一方面积极组建违法建设机动巡查队伍,牵头开展区级机动巡查;另一方面积极与乡镇、街道配合,大力开展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先后拆除了舜耕山风景区、山南新区、三和小街、环山路、淮河河道段、朝阳中路师范学院段门面房、洞山中路老市委西围墙、“环球至尊国际娱乐会所”以及百花园、淮河新城、朝阳村等居民小区内的各类违法建筑。四是坚持以拆违促拆迁。8月中旬,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打开门户、敞亮沿路、整治园区、改造旧城”的总体要求,在安成地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拆除沿街乱搭建的基础上,联合镇村、公安等多部门,科学分工,协作联动,放弃中秋、十一假期,持续奋战,对淮潘公路段道路中心线50米内的违章建筑进行强力拆除,特别是重点拆除了安成村违法占用耕地的15栋小产权房1044户,总面积约6万平米,有效打开征迁工作缺口。据统计,2013年共拆除各类建筑270万平方米,其中拆除违法建设约140万平米,推动改造征迁约130万平米。

二、市容整治全面开展

我局紧紧围绕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区争创省级文明城区这一中心任务,借势借力,全面开展综合整治。一是开展安成十字路口综合整治。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实行领导分片包干、中队集中行动的方式,顶酷暑、冒高温,对安成铺地区开展高强度的市容综合整治。截止目前,共清理、拆除沿街各类违章搭建、破损棚屋167处,拆除私拉围墙600米;拆除破损门头招牌,违章广告181处;清理各类垃圾、杂物、石块、杂草190吨,平整场地21处,覆盖黄土65吨;取缔沿街占道摊点47个,出店经营126个;设置临时停车泊位108个,设置停车指示牌20个,迅速净化、序化的安成铺地区市容环境。二是开展重点区域整治。推进火车站市场化保洁模式,着力提升保洁水平;重新划线定位,进一步规范汽车站以及大润发周边的摊点管理;全面开展商贸文化广场综合整治,拆除商贸文化广场内违章搭建的各类小吃、冷饮、治安等棚亭37个约800平方米,实施商贸小吃街改造,将小吃街原500平米建筑物全面拆除,清运垃圾杂物30车,东入口处摊点全部取缔;拆除了柏园北村巷沿路违章搭建商铺、棚亭103户、122间,面积约4000平方米,拆除破旧、存在安全隐患以及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门头招牌等42块,清除乱张贴等小广告30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近300吨,腾让小区道路宽度4余米;开展菜市场环境整治,拆除朝阳菜市巷内的沿街26户40间约800平方米的违章搭建建筑,并设置规范摊点150余处,将300余户摊点分类安置进场。此外,还先后整治了龙湖菜市、泉山菜市、王郢菜市等,使菜市场及其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取缔了公园南门花鸟鱼虫市场,将420多户摊点顺利迁移到淮河新城;加大垃圾查处力度,清理、清运泉山路、十涧湖路、淮潘路、环山路等路段的沿路暴露垃圾1500余吨。三是开展夜市排档整治。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整合环卫、辖区乡镇(街道)等多方力量,通过宣传造势、分类管理、集中安置等方式,开展夜市排档集中整治。彻底取缔了龙湖路、广场路、学院路、淮河大道、青年路等13条主干道两侧的占道夜市排档16处,初步规范了淮舜路、人民路、舜耕路、淮滨路、泉山路等路段的夜市排档约150余处。先后在朝阳东路前锋二村附近、基地小街、兰亭小区、前锋小区、林场路黎明楼和市法院东侧巷内等区域设置了一批夜市排档安置点,并对场地、设施、卫生、餐具以及外观形象等进行了统一改造。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取得了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管理规范、标准明确的摊群排档自治管理经验,逐步推广应用,以点带面地做好夜市排档综合管理工作。四是开展老城区整治。按照市、区两级要求,联合公安、环卫和辖区乡镇(街道),积极发动文明劝导员和城管志愿者,以淮舜路、人民北路、淮滨路、青年路等老城区主要道路为重点,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地开展市容整治。共计拆除沿街搭建棚亭80余处,取缔沿街出店、占道经营680余处,清除各类垃圾240余吨,清除“三乱”广告600余处,将龙湖北路早市退市时限提前至6:40,要求园南路花鸟市场、淮舜北路周末狗市停业整顿,加强对人员医院西门周边的停车管理,严格查处占道停车,老城区市容面貌迅速提升。五是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违停管理,全年共查处、劝离违章停车23777辆次,施划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10020个,非机动车泊位400处、共3900米,设置停车指示牌99块;查处、清理暴露垃圾,以泉山南路、十涧湖路、朝阳东路、淮潘路等十余条路段为重点,清理、清运暴露垃圾8000余吨;捆扎安成铺、田东、街里、六里站等区域的低垂、散落空中线缆9750米;规范审批流程,加大户外广告查处、拆除力度,拆除各类违章、破旧户外广告800余处;开展“三线四边”前期宣传、摸排工作,确定待拆目标和整治重点,为接下来的综合集中整治夯实基础;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共办理数字城管案件34453件,处理34444件,结案33398件,处理率99.97%,结案率96.94%。此外,还开展了车辆抛洒整治、清除冰雪保畅通行动、清明节焚烧冥纸宣传整治、防汛通道保畅通整治、中高考噪音整治、占道晒粮整治以及推出了2013版“西瓜地图”等相关整治活动等。

三、市场化、社会化工作稳步推进

为进一步落实“文明、亲民、劝导、服务”理念,巩固提高服务水平,在城市道路管理中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一是加强培训。通过把源头、抓集训等方式,以行为规范、劝导能力、文明意识为核心加强文明劝导员日常教育培训。先后为近200名新进文明劝导员开展岗前培训,利用雨雪天气开展全员集训和骨干培训20余次。二是加强对接。确定每周一次的执法中队和市场化公司对接调度会,加强了市场化公司与执法中队的沟通,初步建立了问题反馈机制,解决一批热难点和久劝无效难题。三是加强延伸。8月29日,完成了淮舜路、人民北路、青年路和淮滨路的市场化招投标工作,市场化正式进入老城区,在老城区淮舜路狗市整治、人民北路拆除棚亭等集中整治以及日常市容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加强监管。严格依照《市区城市道路管理市场考核办法》,加大在岗履职、规范着装等方面进行指导考核。坚持随机考核、抽查考核和“两薄”考核等,重点加强了对捡拾垃圾、摊位排档外堆杂物的考核。

紧密配合市、区城管志愿协会,通过造声势、扩影响、铸品牌,将城管志愿者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一是下沉重心。城市管理工作和街道(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我局对应区辖9个街道成立9个中队,形成了中队、街道一一对应,结对互助新局面。二是铸造品牌。确定了每月10号为“城管志愿者活动日”;坚持每月开办“城管志愿者讲堂”;建立城管志愿者QQ群和新浪微博,吸引大学生、青年同志加入城管志愿者队伍等。三是丰富活动。先后开展了参与违建宣传、配合营造“争创”氛围、“铲冰除雪”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城管志愿者服务周”、劝导焚烧冥纸等专项活动、常态开展捡拾垃圾、清理“三乱”小广告等20余次。

四、环卫工作整体提升

一是强化保洁作业水平。一方面提高人工保洁水平,扩大二班制保洁作业范围,实行错时、延时保洁;强化监督考核,加大巡查力度,增强两薄时段管理力量;新购置30台清扫电动车,增设50只垃圾箱,增加20名夜间保洁人员,安排压缩运输车巡回收集垃圾,提高垃圾收运效率;加强夜市大排档周边环境整治,定期进行地面油污清理,确保作业质量“白天夜间一个样”;接收各乡镇街道的57处沿路垃圾点清运工作,调整招聘近40名清运人员,增加清运次数,安排专人每日督查,确保垃圾不积存;一方面完善机械作业模式。采取“6+1”机械化作业模式,规范作业程序,增加作业密度,扩大作业范围。推行夜间冲洗模式,每天凌晨2时开始进行机械化作业,先冲后扫,7点早上班高峰完成所有冲洗任务;高压冲洗车每日不间断喷雾降尘,护栏清洗车清洗频率进一步提高,道路污染快速清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出现道路污染突发事件,洗扫王、高压清洗车、电瓶保洁车三位一体,快速进行突击清理。二是规范生活垃圾清运。加强生活垃圾中转运输,2台挂桶式压缩垃圾运输车沿路公交式巡回收集,6台普通压缩运输车定点垃圾收集,切实提高垃圾收运效率。增加垃圾桶与果皮箱,延长清运时间,缩短转运周期,杜绝垃圾积存。强化中转站管理,14座垃圾中转站按照垃圾定点收集-中转压缩-密闭运输-垃圾场倾倒的链式收运要求,规范压缩式垃圾转运站作业流程,实行5:00至23:00三班制看管。截至9月25日年共清运垃圾117179吨。三是加快设施建设管理。开展乡镇村垃圾中转站建设,按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投入400万元乡镇村垃圾中转站。史院乡,三和乡,舜耕镇赵店社区、姚南社区、王郢社区永安大市场以及老火车站垃圾转运站等6处设备已采购,基础已开工建设。投入167万元对21座沿街公厕及53座老城区公厕进行功能性或改善性维修,维修和更换破损设施,至6月份公厕维修工作全部结束。采取市场化模式对区环卫公厕管护权进行公开招标,实行市场化模式进行公厕管理,目前田区108座公厕已全面移交给各市场化管理公司。加强对公厕市场化管理公司督查考核力度,提升公厕服务质量。对城区繁华路段和重要街路的公厕进行装饰性亮化,对居民区内公厕进行照明式亮化,提升公厕的档次。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虽然我局今年以来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市局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离广大市民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违建防控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虽然重点区域的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处的违建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市容管理发展还不够平衡,主城区虽基本规范有序,但老城区背街小巷内仍存在不少问题,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农贸市场市容环境仍较为脏乱,实时保洁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属地责任仍没有完全落实,资源要素整合尚未到位,部门联动、高位协调仍需进一步加强。此外,如何在任务繁重的中心工作中找到平衡点,统筹兼顾地做好各项工作,也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部分:2014年的工作谋划

2014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三线四边”综合整治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工作精神,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崭新的城市面貌,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违建整治力度。

以全市综合整治违法建设工作为契机,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建立属地管理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氛围;落实网格化日巡查报告防控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认真履行城乡规划管理行政处罚职责,充分发挥拆违主力担当作用,强力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

二、提高市容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紧紧围绕“三线四边”综合整治这一中心任务,借势借力,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舜耕山景区周边、淮河河道段、淮潘路、国庆路、老城区、背街小巷以及农贸市场为重点全面开展集中整治,迅速提升市容环境综合水平。着力加大摊群点管理和规范力度,提升夜市排档规范管理水平,提升户外广告和亮化设施档次,提高垃圾清运与处置水平,扩大“三治”标本兼治战果,推进区城市道路机动车临时停放收费服务工作,使城区道路环境秩序整洁美观,文明和谐。

二是提升道路市场化水平。本着“巩固、完善、提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和监管考核,在全面扎实做好主城区道路市场化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淮舜路、淮滨路、人民北路、青年道路市场化服务水平。

三是丰富城管志愿服务内容。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通过引导和发动城管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服务、参与三线四边综合整治、机动车辆乱停车整治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三、夯实环卫保洁基础。

一是提升清扫作业水平。坚持以“整体推进、突出精细”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域覆盖、全过程监管、全天候保洁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升环卫机械化效率。严格作业程序,细化质量标准,实施高强度作业和全天候运转,扩大机械化作业区域和冲洗覆盖率,达到尽洗尽扫。提升人工清扫保洁水平。按照“横到边、竖到角,墙角到墙角”要求,扩大清扫保洁面积,实行错时保洁、延时保洁,消除薄弱时段和薄弱环节。开展城区垃圾直运试点。探索小区生活垃圾直收直运,实现“车桶对接、密闭运输”,取消中转环节,达到收集清运全封闭、生活垃圾不落地的目标。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9

边登山边做环保

中国梦登山队在盛世光明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力的发起下,正式于2014年5月18日成立,至今已举办过三十多场登山活动。短短几个月间,成员由二十人,一下发展到七百多人。登山队立足中关村创业和工作的人们,也得到了这些人的热情响应。

就拿不久前的凤凰岭登山来说,海淀区文明办为队员们制作了一批捡拾垃圾的工具。这个工具轻盈环保,没有垃圾时,可以作为拐杖来用,遇到垃圾时,只要轻轻按一下工具上的按钮,就能稳稳地将垃圾拾起,再放到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

拿到这个工具后,身边的一位队员告诉记者,“以前登山时看到垃圾,我就觉得碍眼,会随手将其捡起来。但有了这个工具后,既增强了登山的安全性,又不会弄脏手,一举两得。”

“如果谁都不做的话,我们的周围不就是垃圾山了吗?”很多队员都很认可政府的这种做法,只有将精神文明贯彻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中国梦登山队组委会成员史文波对记者强调,“公共环境是需要大家来维持的。边登山边拾垃圾,是登山的队员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但还有很多可行的公益行为等着我们去拓展,以后我们也会逐渐改进和完善。”

一路走来的美好

凤凰岭是一个好地方,令人心旷神怡。登山队一路走来,看到了红叶与青山交相呼应,清澈的石板路在清晨的阳光照射下褶褶发光。放眼望去,不论是脚下的石径,还是远处的山谷,都鲜见垃圾的身影,这足以看出凤凰岭公园管理者的责任心和环保意识有多高。

说到凤凰岭的好,除了山的俊美外,还有登山队员们的团结和热情,让这群山都充满了美好的气息。

登山对城市白领是非常适用的健身方式。菜菜在中关村一家教育培训公司上班,是发起人孙伟力的辅导老师。登山队创建之初,孙伟力给周围认识的朋友发了邀请,菜菜也受邀其中。这是她第三次参加登山队的活动了。在她看来,这一活动的好处在于没有门槛的限制,比较自由,只要你有时间,就可以报名参加。

“每次爬到山顶,大家伙都会将食物都摆成一圈共同分享,边吃边做一些小游戏来活跃气氛。有的队员半路将水喝光了,其他队员就会拿出自己的水分享给对方。一位姓张的队员每次登山都会带两三个西瓜,到半路休息时切给大家吃。有的老队员一个人带着三个人的口粮,半路上有谁饿了就发给对方。”

每次的登山活动中,儿童都是最耀眼的小明星。他们中既有刚学会走路的小幼童,也有活泼可爱的中学生。“不能小看孩子们的能量,他们都很棒,几乎每一次登山都可以坚持到底。”这次登山,张祥带来了他的两个小外甥女,一个六岁,一个九岁,两个孩子非常活跃,每到周六,大人说要去登山,他们都会早早起床,满怀期待着与大人一同启程。

有些年过半百的大爷大妈也热情地参与到登山活动中。有的人退休后闲不住,登山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认识更多年轻的朋友。也有一些人是随着儿女同来的。年龄最大的登山队员已到古稀之年,但他们却有一颗不服老的心。

对每一位成员不离不弃

登山队组委会成员是一群敢于承担责任、热情洋溢的人们,他们本身有实力有精力,而且有对公益的热爱。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去维系这个组织的安全。有他们的组织和鼓励,可以带动登山队的每位成员去互帮互助,互相交流。

组委会成员之一史文波是一位教育领域创业者,他告诉记者,组委会成员和志愿者自掏腰包人手一个对讲机,遇到紧急情况时,便于相互联系。这位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很健谈,谁能想到十几年前他曾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维系一个公益组织与创业类似,需要你全身心的付出,你就会收获美好。”在这次登山过程中,史文波随身带了二十几瓶矿泉水,如果有队员口渴了,他就会发一瓶给对方。

张祥是中关村鼎好商城个体从业者,与史文波是很好的朋友,经史文波介绍,张祥于2014年5月份加入了中国梦登山队。“平时上班很累,没时间做运动,趁着周末去登山,与朋友们在一起很热闹,也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自从参加第一次活动后,张祥就非常踊跃地投身其中,成为中国梦登山队组委会的一员。

组委会一共七个人,每人都有各自的职责,他们的任务是在登山过程中保证队员们的安全,尽量让每个队员都不掉队,多做公益活动。队伍前面有领队,后面有断后的,“我们的目标是不离不弃,来的都是一家人,让大家开开心心地爬完全程。”在每次登山活动中,组委会成员都会有一个担当领队的职责,在队伍前面其引领作用;还有两个队员作为后面的保障,鼓励落在后面的队员,尽力让每个队员都跟着大队伍,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回去。

更为细心的是,每次登山之前,组委会都会在群里发出通知,把即将要爬的山的特点告知大家,同时写明具体的注意事项,如果你没有参加过登山队的活动,只要按照通知内容去做,就没什么可担忧的。

刘美艳是组委会里唯一的女性,负责领导志愿者队伍。他们穿插在登山队伍中,帮助有困难的队员,抬高队员们的士气,让这个组织倍感温暖。同时,中国梦登山队也让刘美艳收获了很多开心、健康和快乐,还有满满的正能量。截至目前,登山队里的女队员已占到总人数的60%以上,参加几次活动后,很多队员相互结识,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

公益精神随处可见

中国梦登山队的活跃会员之一,50多岁的私营企业老板谢春强是山东人,在中关村创业已有17年有余。“十几年间,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我刚来的时候,四环很多地方是并排的小平房,看上去有些杂乱,如今,环境比以前干净多了,市民的文明程度也提高了不少。光膀子的看不见了,说粗话的也少了,志愿和公益活动在中关村随处可见。”

老谢几乎每次活动都来参加。让他更为欣慰的是中国梦登山队的微信群,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只要在群里说一句,就会有很多热心的队员给你支招。不久前,他的手机不小心摔坏了,他在群里求助,五六个朋友给他发来了信息,还有的人不从事修手机的业务,但他很热情地给老谢介绍会修手机的朋友。“那种氛围特别融洽,也特别温暖。”

中国梦登山队有一个700多人组成的微信群,群里不允许发广告,提倡实名制,这一做法可以增加成员的互信度。组委会的初衷是好的平台需要大伙共同经营,长久地维持下去,有好的规则,这一组织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发起人孙伟力每天早上会在群里发送一些饱含正能量的短信,让队员们的每一天都精神十足。

捡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篇10

育仁里社区:

垃圾分类早开始,经验多多是榜样

丰台区育仁里社区从2004年开始就展开垃圾分类工作,是不折不扣的“垃圾分类先行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有很多的想法和经验。社区居委会书记自豪地介绍说:“我们这个社区住户大多数素质比较高,所以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原则是‘用嘴多说多于用手多做’,主要抓居民的分类意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是我们的小窍门。在此基础上,我们社区还配备了专门的厨余垃圾设备,做到了厨余垃圾‘零废弃’,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就可以消化。”

育仁里社区位于丰台区新村街道地区,共有大小13栋居民住宅楼,70个单元门,840户,大约2600人,主要都是由丰台区教委、海淀区教委、西城区教委和首都经贸大学、电子科技学院等教职员工组成。社区居委会从2004年开始就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到社区居委会工作中,在社区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并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理念。育仁里社区里的常住居民们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对于垃圾分类都很欢迎,并且长期坚持家里的垃圾分开扔。“我们都分类5、6年了,已经把垃圾分类当成一种习惯了。”社区居民李老师说,他们是这里的常住居民,经过几年的适应,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分得好还能拿奖励,我都拿了好多。”育仁里社区实行每日垃圾分类检查和评比,分类准确率高的住户将会获得奖励。在一旁带着小孙子一起扔垃圾的一位老大爷也表示:“垃圾分类其实不难,有心就能做好!”不仅如此,社区低碳达人胡均老人的低碳小屋书架上面最多的小书和资料就是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小册子和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书本,每位光临低碳小屋的游客都可以学习一下垃圾分类的知识,感受这个社区垃圾分类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育仁里社区将坚持了4年的“绿色银行”活动与垃圾分类工作也有机地结合起来。早在2007年,小区一些热衷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自发地成立了“绿色银行”志愿小组,通过居民主动投放、志愿者分类拾捡和社区日常积攒的三种方法,将可回收的垃圾收集起来,集中变卖,建立专有账户,将资金攒起来。定期于每年3月份,利用这笔资金再加上居民的捐款,到北京延庆县三司村的植树基地为首都绿化植树。自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指导员们将他们在工作中收集的可回收物送到“绿色银行”,既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也支持了首都绿化。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还将废旧电池和过期药品进行回收,并主动联系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丰台工作委员会和资和信控股公司将废旧电池和过期药品进行回收,为北京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0年9月育仁里社区首批15名垃圾分类指导员经过培训后正式上岗,劝导居民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每天早晚上岗执勤,成为了育仁里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垃圾分类指导员由社区里退休的教师职工组成,每天出勤2次,早上7点至9点,下午6点至8点,不过这个时间也根据四季的变化做临时调整。在这段时间,指导员亲自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遇到没有分类的垃圾,他们还要亲自下手分类后再投入垃圾桶。“绿袖标”刘大妈开心地说:“小区居民对我们的工作是越来越支持了,原来要手把手地教,现在已经不用我们动手了,我们多动嘴多宣传,提高大家的意识,垃圾分类一点也不难!” 2011年,小区继续坚持垃圾分类工作好的经验,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指导员队伍由15人发展为18人。丰台区政府及新村街道对小区也加大了投入,先后配备了新的分类垃圾桶,更新了运送垃圾电瓶车。

万科紫台家园社区:

垃圾分类进社区,手机短信来通知

走进万科紫台家园社区,干净整洁的分类垃圾桶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每只垃圾桶都“穿”着一件铁皮外套,这是为防止恶劣天气损坏而量身定做的,只有专门的清洁人员才有钥匙可以打开铁门,垃圾桶的后面用指示牌连接,上面不仅有垃圾分类的知识,更是写明了每种垃圾的分类运输单位和分类垃圾的最终去向。站在这样的垃圾桶前,想偷懒都难!

社区居民李先生作为年轻人的代表,向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垃圾分类:“我是2008年搬过来住的,当时社区就已经开始垃圾分类了,我记得很清楚,告诉我们要把垃圾分为三类扔——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所以我们家阳台上就是可回收垃圾的存放场所,厨余垃圾主要是厨房产生,剩下的就是其它垃圾。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园区更换了新的分类垃圾设备,还给我们每家每户配备了户用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分类开关贴,不仅如此,还在楼梯间贴了大大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不知不觉就把垃圾分类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