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21:32:17

茶油实训总结

茶油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油茶产业;农民致富增收;措施

1引言

遂昌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全县现有油茶面积5333.3hm.2,其中投产油茶林4866.7hm.2,主要分布在金竹、湖山、应村等乡镇,其余乡镇面积较少,其中金竹镇有1800hm.2,占全县的35%,是遂昌县油茶面积最大的乡镇。遂昌县油茶大部分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以普通白花油茶为主,近年来引进了“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在高坪、应村等地也有少数红花油茶。在投产的油茶林中,由于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经营水平差等原因,许多油茶林缺少管理而逐渐荒芜,效益不高。

近年来,随着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油茶产业的重视,社会对山茶油需求的增加,遂昌县抢抓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山区农民致富增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油茶面积逐年扩大。二是产业规模越来越大,2011年全县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6760万元,比2010年增加971万元,增幅17%,精制山茶油加工企业从2008年的1家增加到4家,加工设备累计投资达到1500万元。三是增产增效越来越显著。2011年对金竹镇叶村精品园内的油茶进行检测,每亩平均产茶果719斤,折算毛油44.9斤/亩,增加产值165.2万元,叶村村人均增收3116元;在金竹镇茶竹岭村设立油茶标准地,经过低产林改造,包子恒户5号标准地油茶103株产果462kg,折算每亩产果770kg,产毛油48.13kg,比全县平均油茶产量8.3kg高出近6倍,增产增效非常明显。四是油茶林分质量大幅提高,全县新种0.05万hm.2油茶全部为油茶良种,累计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0.2万hm.2,为林农的致富增收奠定了基础。五是社会、生态效益越来越大。通过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农民的素质和科技水平总体上得到提高。油茶产业走上“品种良种化、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质量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良性发展。

2领导重视,制定规划

在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兴起的历史时期,遂昌县确立“发展大林业,建设大森林”的发展新思路,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推动林业产业同步发展,以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为抓手,以原生态精品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林区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把油茶纳入全县8个原生态主打建设农产品来发展。2009年,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发改、林业、农办、科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油茶产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计划到2015年全县新种油茶良种0.1万hm.2,改造油茶低产林0.26万hm.2。

3项目带动,园区示范

随着各级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越来越来重视,油茶生产项目逐渐增多,投入资金也越来越来大。遂昌县油茶生产项目主要有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近3年全县完成油茶良种种植487.9hm.2,低产林改造面积74987hm.2,累计完成投资2131.2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持资金1190万元。遂昌县油茶园区有主导产业示范区、叶村油茶精品园、排前油茶精品园,已完成示范基地建设530.67hm.2,累计完成投资2007万元。通过项目的带动,园区示范,遂昌县油茶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致富增收作用明显。

4政策扶持,加大投资

为了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2008年,遂昌县扶贫办开展了乌溪江库区第2期脱贫致富工程农民增收项目,对金竹、湖山、焦滩、蔡源等4个库区乡镇的油茶低产林改造进行扶持,其中示范基地建设每亩补助200元,低产林改造每亩补助100元;2009年,遂昌县政府出台了《遂昌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对新种油茶良种每亩补助100元,改造油茶低产林5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2011年累计投入县级以上财政扶持木本油产业发展资金995.953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500万元。从2008~2011年,每年有一家精制山茶油加工厂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万元,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健康营养食用油产业博览会上,“金竹”牌原生态山茶油获得博览会金奖(山茶油类)。

5发动群众,强化服务

为了营造发展油茶产业的良好氛围,扩大知名度,从2008年开始,遂昌县每年在金竹镇举办山茶油开榨节,并在遂昌电视台、遂昌报和网络等媒体进行油茶专题宣传,以增强农户发展油茶的信心,增加农户改造油茶低产林的动力。在规划油茶良种种植和低产林改造时,由村委会召集农户开动员会,广泛听取农户的意见,林业技术人员到场对油茶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帮助林农算经济账,引导农户自愿进行油茶良种种植,改造低产油茶林;在每个油茶良种种植和低产林改造的村,都确定一名村委会干部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和联系人,具体负责油茶低改的质量、进度以及肥料的发放和监督等工作;每块油茶林都落实了一名林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实地指导林农开展低产林改造,负责技术指导和肥料使用监督,发现林农做得不到位,马上进行指正,重新落实。为了让更多的林农掌握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遂昌县制作了简单实用的《遂昌县原生态山油茶生产模式图》,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容易接受,也乐于使用。遂昌县通过举办培训班、送科技进村入户、发放技术资料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要求各个油茶良种种植和低产林改造的村,都要进行一次以上的技术培训。全县先后召开了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油茶良种栽培管理现场会、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动员会、油茶病虫害防治培训会等,邀请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技术人员、油茶种植户参加培训,充实了科技推广的二传手。全县举办油茶培训班35期,培训林农5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遂昌县还组织油茶种植户和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大型油茶示范基地,与基地林农进行交流,拓宽视野,学习他们先进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借鉴油茶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

6加强监督,严格检查

对于油茶产业提升项目,遂昌县实行全程监督管理,由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各乡(镇)林业工作站签订监管协议,肥料由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统一采购,村委会负责发放到农户,责任林技员负责施肥的技术指导和监管,杜绝肥料不上山或少施肥现象的发生。油茶产业发展项目检查验收分为验收和复查两个程序,油茶产业提升项目由县林业局和乡(镇)政府联合组织验收;乌溪江库区农民增收项目由当地乡(镇)政府组织验收,再由县扶贫办组织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进行核查;县产业化扶持资金由乡(镇)政府验收上报,县林业局进行复查。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村委会将扶持资金按面积分摊到农户,各农户签字确认后统一上报县财政局,再由财政局将资金足额拨付到农户指定的账户。

参考文献:

茶油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三门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06-1

三门县位于台州市东北部沿海,东临三门湾,南邻临海市,西枕天台山,北接宁海县。全年雨量充沛,土壤肥沃、pH值在5-6之间,具有种植油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油茶在全县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亭旁镇、横渡镇、三门林场等三个山区乡镇,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约3万余亩。

1 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最适宜我县丘陵山地的一大特产,有着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虽然长期以来未被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

1.1 发展油茶产业的潜力大

1.1.1 有丰富的林地资源 三门县土地总面积160.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79万亩,全县适合油茶种植的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0%以上。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也是全省25个欠发达县之一。

1.1.2 发展油茶产业增产增值空间大 三门县目前现有油茶面积约3万亩,由于油茶种植粗放,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实际投产面积仅1万亩,油茶亩产仅5kg,一产年产值仅300万元,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油茶的亩产量和总产值增值空间大。

1.1.3 油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茶油能较充分地平衡人体营养,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为天然植物油之首,并含多种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其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茶油具有良好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号称“东方的橄榄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因此,茶油将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具有广阔的国内国际消费市场。

1.1.4 地方领导重视、政策导向好 近年来三门县针对欠发达地区特点,立足资源优势,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统揽,以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大产业少人口”,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油茶作为产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其产业发展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抓好三门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我县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班子。研究制定良种补贴、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扶持政策,支持油茶加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在精深加工、带动辐射和市场开拓方面引领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几年来,在我县油茶产区,最适宜发展油茶的地段新建了油茶良种推广示范林1100亩(亭旁镇800亩、横渡镇300亩),每亩扶持1500元,共投入165万元,其中辅助道建设5公里5万元,蓄水池建设4个6万元;技术推广示范500亩(三门林场500亩),每亩扶持600元,共投入30万元。

1.2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联合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聘请油茶专家,推广应用通过部级或省级审定的油茶良种、芽苗嫁接与壮苗培育技术、低产林分分级与快速复壮等技术。制定生产模式图,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落实科技示范户20多户,培训农民300人次,建立新型的责任林技推广制度和科技示范联系制度,促进产区群众油茶生产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 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低劣,优良品种推广面小

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见苗就栽、盲目种植的现象,造成品种良莠混杂,良少莠多,品种不纯,使结籽率、出油率降低,从而造成油茶林的低产。

2.2 经营管理粗放,油茶产量低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一些油茶林长期失管,长势不旺,产量低,大小年明显,林相混乱,稀密不匀,杂草灌木丛生,处于半荒芜状态。老残林多,油茶树龄老化,生长衰退,效益低。

2.3 油茶产业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

加工技术落后,设备老式、陈旧,出油率及品质低,而且只停留在茶油加工,没有药品或化工原料深加工项目。

2.4 对油茶扶持政策没有连续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2.5 科技投入少,科研队伍萎缩

对油茶的科研投入非常少,重视不够,后续人才出现断层,油茶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 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促进我县油茶产业协调发展

要研究好产业发展的机制和体制,通过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把老百姓的积极性和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实现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发展油茶产业的前期投入较大,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保证。国家应加强财政投入给予重点支持,开展绿色扶贫行动,把油茶作为扶贫项目来抓,扶持贫困村集体兴办油茶基地,帮助贫困户种植油茶,增加村、户经济收入。

3.3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充分依托省内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油茶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找准一批适合我县土地及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突破油茶综合利用技术难关,发挥科技成果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提升油茶产业发展水平。要加快现在油茶林的改造,做到合理测土配方施肥、松土,修枝剪枝等技术指导,使现在油茶林通过改造,实现丰产、高产,尽快发挥其经济效益。

茶油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油茶产业;发展;目标;对策;遂昌县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5102

1 引言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其加工制成的油料是一种优质高级保健食用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能够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具有诸多医疗和保健作用,被称为“油中之王”、“东方橄榄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木本油料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市场需求更加广泛。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尤其是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以及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使得各地发展木本油料的积极性高涨,给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 基本情况

油茶是遂昌县的传统林业经济作物,大部分是20世纪60、70年代种植,品种混杂、良莠不齐,个体差异很大。全县现有油茶面积81万亩,其中原有投产油茶面积7.3万亩,新引进油茶良种面积0.8万亩,据统计,2012年全县油茶产值8500万元。全县现有文泰、山圣、纳福尔、回龙4家油茶加工厂,2012年全县油茶加工产值2000万元,其中浙江山圣山茶油有限公司产值800万元,是遂昌油茶加工的龙头企业。

3 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投入资金不足

全县油茶分布相对分散,种植农户多,管理水平不一,投入意愿不强,大部分油茶基地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省,市、县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有限,与该县的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所需的资金相差甚远。

3.2 土地流转困难,劳动力不足

全县林地都承包到户,面积小,许多农户意见不统一,也不愿意流转,不能规模开发,集约经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投入相对不足。

3.3 整体产量不高,效益不佳

全县现有投产油茶面积7.3万亩,还有4.2万亩低产林未改造,未改造的低产林一般产油6~7.5kg/亩左右,加上茶饼等亩产值不足500元,整体效益不佳。

3.4 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不畅

科技研发力量薄弱,缺乏知名品牌,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不强,造成销售渠道不畅通,茶油产品销售价格偏低。

4 发展目标

4.1 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有效的油茶产业发展机制、安全效能的财政保障和社会资金引入机制,按照“扩大基地规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全面提升该县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

4.2 具体目标

根据浙江省和丽水市“十二五”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2013~2015年,遂昌县建设油茶示范基地4.14万亩,其中:新造油茶良种示范林1.1万亩,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3.04万亩。建设示范基地林区道路60km,修建灌溉水池60座,组织产区农民技术培训2000人次,联系科技示范户60户。新造林示范基地投产后优质精品率达到90%以上,亩产值3000元以上,低产林改造后油茶亩产值达到1200元以上,进一步促进该县油茶产业发展,至2015年全县油茶产业产值超1.4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5 保障措施

5.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

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发改局、林业局、国土局、农办、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遂昌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加强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导,积极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出台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同时,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和途径,大力宣传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前景及其产品的作用,扩大社会的认知度,增加消费群体,推进油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5.2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管理水平

严格按照木本油料产业标准化组织生产,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采取低产林改造和优良新品种造林相结合的经营措施,着力推进油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使广大林农掌握油茶优良新品种管理技术措施,并真正运用到生产实际;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5.3 培植木本油料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大力挖掘油茶及其副产品的市场潜力,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

5.4 建立产业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重视培植油茶种植大户,通过相关项目支持、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合理林地流转等,为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种植大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茶油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 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泾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314-0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寿命长,适应性强,种子含油率高达22%~28%,是国际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之一。种植油茶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集于一身。油茶多栽培在山地,不会与粮食和棉花争地。种植后,能够在80年左右的时间里获得收益。

油茶能够产生茶油,能够食用,且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当前,为了解决食用油危机,要大力开发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发展油茶产业,一方面能够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不足的矛盾,减少进口植物食用油;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油菜、花生、胡麻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将耕地用来种植粮食,确保粮食安全。

油茶不仅能够食用,还能够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一是在化妆品生产中使用茶油,能够保证化妆品遇热不变质、不易氧化、无毒副作用。二是油茶饼能够制造肥料和农药,提取油皂素、茶多糖等物质。油皂素被广泛用于消毒剂、添加剂、发泡剂等的制作中。三是茶籽壳能够被用来制作活性炭。

总之,发展油茶产业不仅能够解决我国植物食用油短缺的现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又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产业[1]。

1 泾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泾县是油茶适宜栽培区域之一,20世纪70年代,该县曾广泛栽培油茶,但由于当时缺少优良品种,茶油产量、品质较低,加上深加工技术不足等多方面的影响,泾县油茶产业一直没有做大、做强。

2 泾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油茶种植主要受3个方面的制约:一是种苗培育数量不能够满足需求。目前全国科研部门虽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品种、品系,但栽培范围和繁殖速度都受到严重制约,在油茶栽植过程中种苗数量依然较少;二是资金问题。油茶前期投入很高,一般需投入资金1.5万元/hm2。且在种植的前4~5年都没有产量,直到种植后8年左右,才能达到标准产量。农民会因为受益周期长,而不愿意投资油茶;三是林地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精深加工少。当前,泾县油茶生产仍然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油茶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较低。只有油茶形成规模生产,加工配套,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 泾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思路

3.1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稳步推进

泾县约40%的山场适宜油茶栽培,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此,泾县把发展油茶林作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不断为市场提供优质油茶产品的重要措施。根据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该县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 油茶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建设范围和布局,以及油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步骤、年度安排、政策扶持措施和激励机制等。同时在考虑区域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分区域布局安排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油茶基地示范引导作用,为今后不断推广积累基础。具体措施上,结合预防松材线虫病,以改造低质低效林为重点,实现新造油茶林与用材林低改相结合,在山地丘陵适生区域大力发展良种油茶林基地,逐步扩大油茶林面积。为提高油茶造林户的积极性,及时调整林业项目建设规划,将油茶基地建设纳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经济林建设工程,以项目工程推动油茶基地建设的发展。

3.2 做好良种壮苗推广工作

在油茶种植过程中,选择良种种植是稳产、丰产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油茶在栽植后4年开始结果,8年左右进入盛果期。如果选用的种苗出现问题,不但在初期无法发现,在发现后,进行补植,要耗费十几年的时间,给农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打击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油茶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做好良种壮苗推广工作。目前已试验研究出适宜泾县栽培的8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一开始就严把良种苗木关,以确保油茶基地造林使用良种壮苗万无一失,与省定点育苗单位签订供苗合同,采取集中统一调运,统一配置品系发放,在保证苗木质量的前提下,节省造林户费用。

3.3 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做好低产油茶林的改造工作

在油茶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如果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不到位,会导致油茶产量下降,盛果期短,产量波动较大。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油茶的种类和种植地的自然环境特征,采取适当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实行标准化栽培、集约经营,才能够确保油茶树生长情况良好,经济效益高。对低产林地,要科学施肥,合理修剪,统防统治,全面提高油茶的产量[2-3]。

3.4 创新机制,示范带动

泾县油茶发展在坚持政府推动,项目带动的同时,努力创新造林机制,运用社会办林业的手段,引导全社会投入油茶造林。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生产。分区域重点安排有一定经济实力、经营林地积极性高的造林经营大户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导带动效应。示范基地建设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慎选栽培地,要求立地条件适宜,相对集中成片;二是慎挑生产经营户关,要求责任心强,吃苦肯干,善钻研技术的林业经营管理者组织生产。同时积极依托国有林场造林,大户造林,联户造林,工商业主造林,实现生产规模化。近几年泾县油茶造林中80%以上都是大户造林和联户造林。

3.5 强化服务,科技支撑

油茶是一种高效经济林,更需要在栽植技术上加以指导。为了给油茶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泾县林业局编印了《油茶产业发展知识解答》《油茶栽培管理制度》,发放到林业技术人员和造林户手中[4]。规范油茶栽培的技术管理,不断提高油茶栽培的科技含量;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印发技术资料、到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服务,确保生产环节的技术支撑。二是泾县林业局建立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林业站站长、林业技干油茶基地建设三级联系人制度,明确了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施工组织、科技培训等方面的时间进度安排;三是分别基地建设小班制订了技术实施方案,从整地、挖穴、施基肥、栽植、套种、抚育、施肥建立一整套技术规范和时间安排,便于造林户按技术方案实施,林业站按技术方案逐步验收,实行科学集约经营管理[5]。

3.6 实行油茶栽培分步验收制

为保障油茶栽植质量,规范栽培质量标准,县林业局印制施工验收表,对规划实施的油茶示范基地,从造林整地、施基肥、栽植、抚育等方面实行县、站、林业技干3级验收制,上一环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实施环节,确保油茶基地建设质量[6]。

3.7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近年来,泾县油茶产业发展虽然形势较好,但发展油茶产业的前期投入较大,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保证,一般群众财力有限[7]。因此,积极鼓励油茶深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建设基地,积极培育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以此带动农民建设基地。同时,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和资金投入,才能确保油茶产业健康发展[8-10]。

4 参考文献

[1] 申明海.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22-323,325.

[2] 杨少新,何俊海,丁建,等.江西油茶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11(12):174-177.

[3] 胡建红,肖桂生,王少先.关于发展吉安县油茶产业的几点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9(7):198-200.

[4] 邓益德,张敏,邓荫伟,等.桂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33-6334,6367.

[5] 吴娟,王薇薇,魏丹,等.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0(5):84-87.

[6] 陈长庚,王文杰.安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12):2718-2719.

[7] 游美红.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14):6119-6121.

[8] 史小华,彭佳龙.浙江省仙居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7):171-172.

茶油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 油茶;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浙江苍南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322-02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省福鼎市接壤,全县总人口134万人,土地总面积11.63万hm2,其中林业用地7.1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5%,是个欠发达沿海林区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光温互补的特点,有丰富的地方气候与小气候资源。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7.9 ℃,年均降雨量为1 670.1 mm,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

1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60—70年代大力发展“三籽”,油茶面积达到5 333.33 hm2以上,后来由于市场等原因,疏于管理,有的砍伐,有的插种马尾松,保存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2009年的初步调查,全县现有油茶面积1 466.67 hm2,多为老、疏、残油茶林,且绝大部分疏于管理,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主要品种以寒露籽、普通油茶、浙江红花油茶为主,从地域分布看,主要分布在桥墩、腾洋、灵溪、凤池、马站、沿浦等乡镇,这些乡镇油茶资源拥有量占全县近80%,其他观美、矾山、五凤、莒溪、藻溪、岱岭、望里等乡镇均有栽培。近几年来,市场茶油紧俏,价格不断攀升,逐步显现出油茶的经济效益,农民对经营油茶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油茶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

1.1 基地规模得到扩大,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牢固

近几年来,得益于茶油价格的提高,农民普遍加强了对油茶基地的管理,一些原本处于荒芜绝产的基地又重新恢复投产,全县已低产改造133.33 hm2,油茶产量开始逐步回升,同时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培植油茶的积极性得到激发,近3年新建油茶基地566.67 hm2,油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桥墩镇小源村133.33 hm2油茶经过低产改造,油茶籽产量达1 500 kg/hm2左右;苍南县山野油茶专业合作社400 hm2油茶基地获得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认证,并注册了玉苍牌商标,2008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1.2 加工业有一定的发展,油茶产业综合实力有所增强

2012年苍南山野油茶加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年油茶籽加工量达2 000 t。油茶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大大增强了苍南县油茶产业带动力,还充分发挥自身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优势,从外地大量购进油茶籽进行加工,实现二次增值,促使苍南县油茶产业由传统生产型向产业经营型转变。

1.3 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优化服务等措施,全县已建成油茶专业合作社27家,这些合作社通过发挥“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协调、行业管理”职能,努力形成分工明确、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在经营中提高档次与水平,在协作中扩大规模,对外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构建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大大增强了苍南县油茶产业发展动力,“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得到有效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苍南县原有的1 466.67 hm2油茶低产林,多为老、疏、残油茶林,油茶加工还刚起步,新建的油茶产业还处于幼林期,整个油茶产业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管理水平低,产出不高

从油茶资源现状看,苍南县现保存的多为老、疏、残油茶林,人们对油茶管理缺乏有效投入,导致大部分油茶林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吃露水”、“靠天吃饭”。有的油茶林长在马尾松林里,有的油茶林内杂草灌木丛生,林木生长环境恶劣,缺乏科学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导致产量不高。

2.2 品种混杂,结果不良

20世纪60—70年代大规模发展油茶时,由于当时造林没有进行良种选择,不加选择实行地实生苗造林,导致栽培品种混杂,良种化水平极低,植株变异大,结果不良,再加上长期没有更新,品种老化退化现象严重,产量低,良种的推广与应用刚起步。

2.3 科技含量低,技术人员短缺

油茶在20世纪60—70年代在苍南县曾有一个高速发展期,由于受品种和当时的油茶加工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在80年代以后渐受冷落,农民栽培油茶的积极性不高,苍南县油茶林以自然生长为主,科技人员也很少涉及油茶栽培抚育管理工作,后续科技人才出现断层,油茶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山地分散承包到户,出现一山多户、一户多山的情况,山地流转困难,影响产业经营规模。

2.4 认识与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油茶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各地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建设,相继出台油茶产业的扶持政策,苍南县在认识和行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政策支持不到位,资金投入少。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建立产业发展机制

一是根据产业发展思路,制订油茶产业发展具体实施意见,明确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与建设重点,并层层落实到有关领导和部门、单位[1]。二是组织保障机制。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由一名主要领导挂帅,落实一个专门班子,制订一套实施办法,完善一套奖惩制度,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合力扶持机制。推进油茶产业化,不仅涉及到林业,还涉及到财政、工商、税务、科技、土管等诸多部门,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根据各自承担的职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齐心协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2]。

3.2 加强科技支撑,建立技术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及其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全方位的科技协作关系,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与新项目,努力发展高、精、尖产品,提高苍南县油茶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二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县林业局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林业技术骨干参加,相关乡镇林业技术干部全力以赴,跟踪指导,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其科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批科技型农民。三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在主产区建立数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的现代油茶示范基地,用客观事实引导群众,让群众看到经营油茶林实惠与效益,让栽植油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广大群众跟着学、跟着做,提高广大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苍南县油茶经营水平的提高[3]。

3.3 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工程资金投入

当前苍南县油茶产业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行业规模小等问题,必须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油茶产业建设扶持力度。一是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产示范基地建设、良种培育和推广、技术培训等,以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导向作用,吸引农民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开发。二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地资金利用苍南县山地资源建设高产油茶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契机,尽量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到工程建设中去,结合防护林、温州碳汇专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林业发展基金、粮油生产等项目,走多轮驱动路子,并积极组织工程区群众投工投劳,确保工程建设任务完成。

3.4 落实政策,扶持龙头企业

政府搭台,科技支撑,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质量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茶油名牌产品。对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一是制订优惠政策和建立保护机制;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财政、贴贷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三是帮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解决实际难题与问题,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示范作用,努力提高名牌茶油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打造苍南县油茶核心品牌,使苍南县茶油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3.5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搭建资源流转平台

苍南县人口多,人均山地资源少,林业固定时把林地分散分配到户,形成了一户多块林地和一块林地多户的情况,严重制约了苍南县油茶产业的规模经营。根据浙江省关于振兴油茶产业的实施意见,结合苍南县实际情况,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落实经营权,实行林地资源、油茶所有权、油茶经营权的流转具有重要的意义[4]。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的要求,在稳定家庭承包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地使用权、油茶所有权、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打破地域、行政界线,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将林地使用权、油茶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户、联户、加工企业或其他经营实体,共同投资发展油茶产业,形成”一家一户一小片,千家万户一大片”。让油茶资源成为资产流动起来,一方面向经营能手集中,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让它成为生产要素之一与产业的其他要素结合,参与风险保险、抵押贷款、按揭贷款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油茶产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

3.6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对油茶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5]。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形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积极组织加工企业参加各类油茶产品的展览、展销和推介会等,广泛宣传茶油以及衍生产品对人体健康保健的独特功效和价值,促进社会对油茶进一步认识,扩大油茶知名度和认同度,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条件。

4 参考文献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3] 梁跃龙,杨治国,黄红兰.中国油茶育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林业科技,2010(2):24-28.

茶油实训总结篇6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油茶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油茶会议工作精神,分析我县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油茶产业发展的任务,推进全县油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刚才铁场镇、黄石镇、林业局等单位领导和企业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钦强同志传达了国家和全省油茶会议工作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会后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我县油茶产业开发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油茶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经济树种之一,我县的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全县各镇均有广泛分布,群众有种植、管理、经营油茶的经验和食用茶油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选择已从过去的动物油类逐渐向植物油类过渡。茶果油等高端食用木本植物油已日渐成为消费者追崇的食用植物油类,茶油市场供不应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发展,大力推进木本油料发展,确保国家粮食、油料安全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油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和重要保障。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清晰地得出这样的判断:大规模发展油茶产业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一)形势喜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胡总书记、温总理、副总理、回副总理曾多次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今年月下旬,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这是从国家层面针对单一树种批复的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国家连续两年就油茶单一树种召开专题会议。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常务会议还就油茶产业发展召开专题研究。省政府于月22-23日,在梅州市组织召开了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研究部署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加快发展油茶产业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二)机遇难得。我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高峰期全县有油茶林面积近30万亩。在长期的油茶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油茶栽培、经营、管护经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来抓,在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我们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壮大县域经济,并制订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油茶产业的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农业、科技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强有力的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通过努力,我县被国务院县域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列为部级油茶示范县,为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前景广阔。油茶综合利用产业链长,产业发展的潜力大、前景广。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社会和大众对良好生态产品、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现有山地面积300多万亩,是我省第二荒山大县,油茶本身具有防火常绿的特点,发展油茶对提高我县的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与省政府确定我县为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相吻合。同时,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料树种,成品油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价值,市场前景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将对发展油茶产业产生强大拉力,随着市场的升温,油茶的经济效益也将更加突出。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根据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全力打造“全国油茶示范县”,跻身全国先进县行列。以基地建设推动规模化发展,以龙头企业培育促进产业化经营。

(一)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发展油茶产业,科学规划是基础。县油茶办、林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制订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土地、资金、品种、市场等因素,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要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扩大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尤其要利用和选择坡地荒地和耕地占补平衡开垦的新耕地种植油茶。种植油茶要服从规划,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毁林种茶;严禁砍伐或变相砍伐生态公益林。

(二)选好种苗,规范管理。建设全国油茶示范县,除了种植面积要在0万亩以上,亩产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新种植油茶必须选用国家认可的优良高产品种,所以选良种壮苗是关键。我县现有油茶林低产根本原因是品种严重退化,这也是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良种壮苗是油茶产业发展的第一根基,以后种苗上山必须由油茶办严格把关,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绝不允许非良种壮苗上山,绝不能急于求成。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协作,抓好油茶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强科技培训,让广大林农熟练掌握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为推动发展油茶种植项目,我县制订了相关政策给予扶持,除上级政策补助以外,县级财政连续两年对新种植经有关部门认可品种油茶达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30元补助;对改造现有低产油茶林的每亩给予元补助。对新上油茶精深加工项目的企业,投产后2年内新增增值税地方财政实得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

虽然我县利用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法筹集资金,但由于油茶产业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筹集的资金与项目的预计总投资仍有非常大的差距,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县发展油茶产业最大的障碍,直接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凡今后向上跑动的油茶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一律由县政府油茶办统一管理,统筹安排,集中财力促进我县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创新模式,企业带动。从政策上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扶持发展油茶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强规范管理,抓好典型示范,不断增强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活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扶持油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依托现有食品加工企业或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新上油茶精深加工生产线,扶持2个年产值超亿元的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并鼓励其上市融资。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依托企业带动高产油茶林建设;对积极性高且与企业联合的油茶种植大户,鼓励金融部门为其提供贷款担保。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化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顺应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创建我县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富裕、秀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如果我们现在不抓油茶产业发展,就是错失良机,抓不好油茶产业发展,就是失职,所以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要有专人负责抓落实,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各镇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重要指标来衡量。拿出抓税收的劲头抓油茶产业,全力实施我县提出的“12345”工程,实现我县生态发展区的绿色崛起,努力开创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真正把油茶产业打造成特色支柱产业,把的荒山变成绿色银行,使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油茶示范县”。

(二)部门配合,通力合作。各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林农解决技术、资金、销售等问题。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干部职工、群众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目的意义,使全县上下对栽种油茶的技术要求、经济效益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促使油茶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山区综合开发的突破口。

茶油实训总结篇7

桃源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44.4 万公顷,林地面积28.01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02%。该县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丘陵地形以及深厚的酸性红壤为油茶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早在上世纪70 年代,该县就拥有油茶林6万余公顷,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如何利用丰富的油茶资源,做大做强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摆在林业产业发展上亟待解决的课题。

长势喜人成规模

2008 年,桃源县纳入首批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后,抢抓政策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油茶新造低改、不断推进“公司+ 林农”、“龙头企业+小企业+ 林农”、“合作社+ 林农”等现代产业发展模式,致力把油茶产业打造成林农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目前该县现有油茶面积2.83 万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0%,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全县每年油茶籽常规产量8600吨,茶油产量2300吨左右,油茶产值达1100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1%。

产业基地标准化建成。2008 年以来,桃源县依托油茶产业项目,以扶持企业、协会合作连片集中规模化推进带动林农房前屋后种植,从优化品种、调整结构入手,先后引进优质油茶苗木,同时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凡纳入项目建设和连片667平方米以上的林农由林业局免费提供良种苗木和油茶抚育资金,现已连续7 年每年整合项目资金1440 万元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免费发放良种苗木60 万株,新造油茶林1866.7公顷,低改5066.7公顷。2014年10月,湖南省林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湖南省桃源县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核查,分别对2009年太平桥乡66.67 公顷的新造林和陬市66.67 公顷低改林进行测产,造林后第4 年产鲜果1987.5 千克/ 公顷,改造后第2 年产鲜果7518 千克/ 公顷,据此推算,盛产期产油量达750~900 千克/ 公顷,较普通油茶林增产2 倍。2006 年漆河镇林农新造的油茶林已进入盛产期,每公顷产茶油达900 千克,林农收入每公顷平均增加30000 元。2014 年,该县纳入全省第二轮特色产业县域重点县,大力推进基地建设标准,共实现标准化建设基地466.67 公顷。茶苗种植成活率由原来的30% 提高到80% 以上,低改油茶2年内开始收到成效。

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湖南省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该县,拟投资3.65 亿元,以太平桥乡为点,辐射全县周围油茶乡镇,建立油茶基地6666.7 公顷,致力打造集油茶种植,茶籽油生产经营和研发于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完成投资1.2 亿元,在太平桥、盘塘等8 个乡镇建立了3333.3 公顷油茶林示范基地;2013年该公司注册博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产能1万吨/年的油脂加工厂,4条生产加工线已投产2 条,开发6个产品系列,年产油1万吨。全县油茶产业开发热潮高涨。与此同时,康多利、金虹茶油、金山粮油、三盟等油茶加工企业逐步壮大。桃源县现有油脂加工企业7 家,作坊260 家,年加工油茶籽8600 吨,产茶油2300 吨,其中,博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桃花源富硒茶油畅销全国各地,康多利富硒茶油、泥头山牌茶油获省级著名商标。文源林业有限公司、康多利油脂晋升为全省林业龙头企业。

协会合作模式成效凸显。以该县漆河镇封火溶油茶产销合作社为例,该社成立于2009 年,吸纳社员429 户,林农以山林入股,在自家的山林里栽种油茶,减少了失地的担忧;社里提供技术、管理、种苗,林农有了资金、技术和销售的保障,减少了投资的风险;8 年丰产后,林农与合作社实行二八分成,2013年,该社社员培管到位的已开始受益,每公顷产茶油225 千克,2017 年预计可达每公顷产油450 千克。每公顷平收入30000~45000 元,且收益逐年增加,社员之间通过效益对比,增加了培管的积极性,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社、推动林农集中连片种植模式以来,全县现有油茶专业合作社4家,连片种植33.3 公顷以上的8 处,均开始挂果受益,林农收入平均30000元/公顷,已初显成效,油茶种植的兴起,对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带动林农增收致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前景广阔显收益

油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素有“油中之王”的称号。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湖南作为油茶大省,目前共有油茶企业300多家、种植大户2000 多户,并有500多家专业合作社参与油茶发展,市场潜力巨大,茶油热不断升温。

目前共有油茶林2.83 万公顷,其中2.67 万公顷属于天然油茶林,现已低改的仅有5066.7 公顷,仅占25%,实践证明,通过低改的油茶出油率较老油茶林提高2倍,在不破坏林业生态重复耕种的状态下,品种的改良潜质很大。此外,桃源的油茶生产企业以博邦为例,年生产量为1万吨,满负荷生产,全县的资源都满足不了一家企业的原料供应。企业加工销售还大有文章可做。大力推进油茶新造低改,提升产量产能,以企业原料供应为主,辐射周围区县加工生产,两者齐驱并进,将带动桃源油茶经济飞跃发展。

多管齐下施对策

因地制宜,编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 年,县政府召开油茶产业调度会,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制定《桃源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30 年)》、《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及时成立了油茶产业领导小组,确保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技术、资金保障。2014 年,桃源县纳入全省第二轮特色产业县域重点县,并将油茶产业纳入全县特色产业项目之一,县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到特色县项目实施考核范围之列,林业部门将22 个油茶主产乡镇的油茶产业项目发展作为项目资金扶持验收的依据,加强督促指导,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科技投入,加快油茶基地标准化建设。桃源县人民政府已出台《桃源县特色县域经济重点项目扶持补助暂行办法》,扶持奖励资金100 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林业科技推广项目、阳光培训、点村扶贫、科技活动周、基层服务月活动,加大油茶技术的培训;继续支持合作组织、产业大户、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化扩张,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经营,建设规模要求集中连片、面积达20 公顷以上。加大林地流转力度,使一部分缺乏劳力、技术、资金的林地集中到企业大户手中,大力实施油茶低改,力争低改率提升到90% 以上,新造规模达6666.7 公顷以上,高标准完成 “二带三群”(常张高速公路油茶产业示范带,常吉高速公路油茶产业示范带,西北部、东部和中部三个油茶产业示范群)高产油茶基地4万公顷,茶油年产量增加到36000 吨以上。

茶油实训总结篇8

刚才*就我县党建工作和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了具体的讲话和布置,市督导组组长也作了讲话,我完全赞同。等下,县委还将表彰在“三级联创”和“五村、两规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振奋精神,继续把党建工作抓实抓好。下面,我就全县上半年经济工作作简要总结。

今年上半年,全县上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保持共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稳抓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克服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预计上半年我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556万元,同比增长7.9%,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319万元,同比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6246万元,同比下降2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19万元,同比增长9.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3.54元,同比增长8.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7.92元,同比增长比上年人均增收151.58元,增长41.37%。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服务“三农”工作。通过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预计上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17589万元,同比增长3.1%。一是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上半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5.08万亩,同比增长2893亩,其中早稻完成3.82万亩,中稻完成8.33万亩,其他粮食3.03万亩。二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茶叶种植面积,新种茶叶6300亩,占计划的85.57%;完成造林面积1.54万亩,占任务的92%,其中用材林0.41万亩,防护林0.14万亩,经济林0.33万亩;水果累计面积72000亩,罗汉果6865亩。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业,上半年生猪存栏12.73万头,牛存栏9.3万头,山羊存栏0.92万头。今年继续在全县深入推广黄牛品改工作,目前已建立31个黄牛冻配点和15个本交点,共进行良种牛配种1125头,产下杂交牛1570头。

——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预计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249万元,同比增长77.6%。

一是电力生产企业效益可观。总供电量为4.2亿度,其中全县电力企业累计发电量11296万千瓦,总产值3529.8万元,同比增长150.45%,电力工业增加值1143.1万元,同比增长85.6%,累计实现利润785.4万元,同比增长255.4万元。二是重点工业得到改造提升。*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678.4万元,生产硅867吨;黄排硅厂直供电线路架设与技改工作基本完成;信达铁合金有限公司累计生产锰硅金1138吨,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98.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3.8万元。三是非公企业发展势头较好。*百晟实业有限公司正在调试准备投产,鑫鑫木屋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桂友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正在兴建当中。

——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得到改善。

1、*至*321国道二级路改建工程已做好征地工作,并落实补偿费用,同时做好房屋拆迁工作。目前全线正在施工,其中沙宜至石门洞采取封闭式施工,整个工程进展顺利。

2、通乡油路建设。20c年我县通乡油路项目共4条30公里,其中*至同乐段15公里,*至c段15公里,平辽至老堡8公里,夏村至程村4公里。目前同乐至产口段到今年5月底路基工程已完成;三团至*段,路基工程已完成,铺装路面面层正在进行。平辽至老堡路基工程已完成,铺装路面2公里;夏村至程村油路至5月底路基工程已全面完成,目前开始铺设路面面层。

3、通村四级路建设。林溪至高秀公路到今年5月底基本完成路基工程,完成工程投资99.9万元。*至大塘坳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完成工程投资88.9万元。和里冲至归斗村四级路已完工。目前正在施工的塘水—归大、三团—布代、高安—岑牙3条通村四级路,均已完成路基工程,正抓紧铺设面层。

4、村屯道路建设。目前已完工9条,里程23.7公里,完成投资37.9万元。

5、水电项目建设。完成了*至黄排110千伏变电线路工程和从从江贯洞至富禄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并已投入运营;目前团结、九江电站均已技改完成并投入运行;六溪水电站已完工投入运行;正在建设的有:和里水电站、金元水电站、鑫隆水电站、塘二水电站。

——财税金融运行平衡。

财税工作通过抓财源建设,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抓好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保证了预算能正常执行“三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一个低保”目标。金融部门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农村信用社通过改制完成增资扩投1736万元,并积极参与和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行信贷业务上升,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上半年全县财政收入继续呈增长趋势,总收入为2319万元,同比增长439万元;累计支出843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9%,同比增加支出2143万元,增长34%。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上半年,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共有9个,即斗江镇金元水电站、*县竹炭制品公司、柳州林道轻型木结构制造有限公司、*县桂友木业有限公司、县城“思源?五星”商贸城、观鱼小区土地开发等,其中二产有5个项目,三产有4个项目,总共涉及资金1.223亿元,目前到位资金2847万元。

小城镇建设中重点抓好古宜、林溪、梅林、斗江、丹洲等5个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加快县城河东新区的建设进度和旧城改造步伐,河东新区的场地平整工作基本完成,县城新区新建3万平方米的住宅,立面效果凸显侗民族特色,县城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旅游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县入境旅游总人数达到11.1万人次,同比增长49%,旅游实现社会总收入1200万元,同比增长47;旅游创汇收入40万美元。房地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普九”攻坚工作取得成效。小学入学率达98.8%,辍学率控制在0.81%;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3.9%,辍学率控制在4%以内。今年普通高考取得好成绩,全县共有62人上重点线,433人上本科线,720人上专科线。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3‰,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正常化轨道。加大了农民的培训力度,上半年开展种类培训44期,共培训人员达5300多人,由政府部门组织劳务输出6526人,预计劳务收入391.56万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有所起色,全面启动典型民居保护和“大寨化小寨“工程。民政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进一步巩固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农民工利益。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得到加强,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城建监察和环境监测。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全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上半年我们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短腿”问题突出,工业经济总量处于低水平,农业和第三产业也不发达,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

二是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质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是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影响农业生产。今年以来,化肥平均每吨价格上涨270元,种子、农药等平均每公斤价格比去年上涨近20%,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部分农产品增产不增收。

四是由于路途偏远,山区建沼气池运输费用大,投入成本过高,致使建设进度慢。

五是农村贫困面广,低收入人口比重大,扶贫任务艰巨。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将继续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区党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主要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年*县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发挥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落实。要加强协调工业用电、用地问题,职能部门要及时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发挥我县现有茶叶、牛肉、竹木等资源优势,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做好水电开发的前期工作,协调好我县小水电开发建设,确保项目正常施工。为矿产加工企业和高耗能加工企业协调好用电问题,确保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

2、抓好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抓好“茶叶、竹子、茶油、肉牛、水果”五大农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宝石加工业,促进农民增收。

茶叶基地建设要以科技为导向,抓好现有茶园的管理,朝无公害茶叶基地方向发展。引进优良品种,引导农民种植高品质茶叶,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要在茶叶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茶叶附加值,努力打造*茶叶品牌。

油茶基地建设中要做好油茶林低产改造,加大软枝油茶培育工作,逐年淘汰老品种,在提高茶油总面积的同时提高茶油单位面积的产量。充分利用广西茶油检测中心在我县落户的契机,将我县茶油推向国内外市场。

肉牛基地建设要结合退耕还草工作,大力发展种草养牛,要充分发挥水产畜牧部门的引导和技术指导作用,全力抓好全县肉牛品改工作;要搞活各乡镇的牛圩市场,大力发展牛肉加工业,创建*肉牛品牌。

竹子和中药材基地建设中主要是抓好竹子的低产改造工作;同时逐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

水果重点放在低产改造方面,注入科技含量,努力提高水果的产量和品质。罗汉果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部门要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尽量减少农民种罗汉果的风险。同时,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建立健全营销网络,把我县农产品推销出去,促进全县农副产品的规模生产。

宝石加工业继续执行放宽鼓励的政策,政府引导,能人带动,树立“*宝石”品牌的理念,做强做大宝石加工业。

3.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各部门都要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要充分利用“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及“信函招商”,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外商到*投资。招商部门要继续做好当前在谈项目的服务和跟踪工作,要使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起来。

4、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要深入挖掘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旅游产品;规范旅游景区管理,整顿旅游市场,加大对扰乱旅游市场、破坏旅游品牌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加大旅游推介力度,继续举办好“国庆节”期间第三届民族文化旅游节;积极做好新增旅游景点的建设。在做好民族旅游风情园和廊桥之都的规划建设同时,推出民族节庆旅游项目,利用办节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旅游。

5、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要加快321国道线古宜至沙宜路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力度;抓好在建通乡油路、旅游公路及村村通公路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继续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和农村寨火防治工作,做好村村通电视闭路工程,切实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抓好县城河东开发区小区建设,抓好周坪、丹洲、梅林、斗江、林溪等重点乡镇城镇化建设。

6、组织和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提升劳务经济。加大对农民工免费培训力度,实行“定单”培训,通过免费办班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培训适合沿海地区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做到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并重,提升劳务经济的效益。

7、加强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和民主法制工作。着重抓好“两基”攻坚工作,确保年底通过市里检查验收。巩固县城“脏、乱、差”整治成果,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政务、事务、厂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活动,构建和谐社会,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8、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立政府新形象。

茶油实训总结篇9

一、紧扣一个目标

为实现全县油茶产业“上规模、增效益、提水平”的目标,打造“兴国油茶”这一产业品牌,该县按照“三个十万”的要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即:计划每年改造油茶残次林10万亩、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0万亩、发展林农10万户(其中贫困林农达到20%以上)。为加强油茶产品的精深加工,该县先后引进、扶持了山村油脂公司、百丈泉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兴国红天下山茶油公司、兴国县红土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油茶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扶助,力争5年内建设具有1.5 万吨毛油提炼、3万吨茶壳、3万吨茶粕综合利用的加工体系。

二、创新三种模式

1、“公司+基地”模式(主要运用于新植林)

引导、鼓励公司和能人大户流转农户林地集中连片的开发,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一是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油茶示范基地。公司利用自身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从农户手中流转林地进行开发,建设起集油茶种植、育苗、新品种研制和推广、新技术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示范基地。如兴国县红土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该县茶园乡建设的4860亩“红土地”高产油茶示范基地。二是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签订收购协议。种植大户通过流转农户林地进行集中开发管理,规模一般在几十亩到上千亩不等,主要以油茶的开发种植为主。公司通过发挥自身油茶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优势,通过和种植大户签订收购协议,对收购来的木桃、茶籽和简单加工的油茶进行深加工,既解决了种植户的销路问题,又解决了公司加工原料不足的问题,有效激发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带动了一批油茶基地的种植开发。

2、“反租倒包”模式(主要运用于新植林)

目前,该县有许多贫困农户自己有山地、林地,也想通过发展油茶产业脱贫致富,但由于缺少资金和缺乏技术指导,无力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该县开创了“反租倒包”的模式,降低门槛,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油茶产业中来。首先,集中流转。通过公司、大户将农户手中的山地、林地集中连片的流转过来。其次,统一管理。公司、大户用手中的资金、技术对流转过来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并对流转山林的农户进行油茶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最后,反包到户。公司、大户投资对流转的山林开发种植成型后,按照原山林的地块、面积返包给农户进行管理,农户只需要投入劳力,其余投入均有公司负责,公司按照1000元/月的标准给农户发放管理费。油茶挂果以后,公司、大户除了付给农户管理费之外,还按市场价将农户所承包油茶林纯收益的20%返还给农户作为分红,极大的促进了农户参与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3、“合作社+农户”模式(主要运用于低产林改造)

龙头企业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参与到油茶产业的开发中来。一是实施“135”工程。即:“一请”、“三送”、“五收”。“一请”是农户自主申请加入合作社;“三送”是合作社免费送油茶苗(每亩按40株补植),送有机肥(每株1斤,连续送5年),送技术(专门派技术人员免费指导打穴、垦覆、补种、施肥、整枝、病虫防治等);“五收”是在市场同等价格下,合作社成员必须优先把鲜果(木桃)、茶籽、茶油、茶枯、茶籽壳卖给公司。二是综合开发形成循环产业链。木桃采摘榨油后,社员可用茶籽壳(农户一般当做燃料)向合作社换取食用菌菌包(6斤茶籽壳或者3元可换1个菌包);农户培育出来的食用菌,合作社以2.5元/斤的价格进行收购(农户也可自己食用或在市场出售);长完菌的菌包,合作社按5个菌包换一斤有机肥的方式负责回收;公司利用长完菌的菌包制成有机肥,除用于油茶基地的施肥外,还可以出售。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低改,公司和农户实现了双赢,即:农户基本可以实现“零投入”、高回报;公司通过销售优质茶油、食用菌、有机肥盈利。

三、做好四个保障

1、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指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为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农工部、林业局、扶贫办等单位为成员的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还专门成立了油茶产业办公室。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县林业局发挥主导作用,牵头协调,全程指导油茶开发工作;县财政局负责管理和监督帮扶资金的使用;县委组织部和“三送”办负责驻村工作队队员选派、帮扶成效考核结果运用;县水保局做好所涉及的相关水保项目实施;县水利局、县农发办整合相关项目支持做好油茶基地灌溉设施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其他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同时,建立了油茶产业“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机制,各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乡镇的油茶发展工作负总责。

2、力量保障

一是技术力量保障到村。该县将林业局、果茶局、农粮局等单位的油茶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分别安排到各乡镇的每个村,确保每个村都有一名技术员提供技术指导。二是帮扶力量保障到户。县委组织部、“三送”办按照贫困户意愿,对于想发展油茶产业的贫困户每户安排一名帮扶干部。一对一地负责帮助贫困户解决在发展油茶产业中遇到山林流转、资金、种苗、销路等问题。

3、政策保障

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兴国县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一是延长林地流转期限。从30年延长至50年,延长了油茶投资回报期。二是优化林地流转。鼓励农户以山林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参与到油茶产业发展中来,借鉴“果园证”办理形式,破解林权交易难题;三是免费技术培训指导。依托县职校和农民培训学校,县、乡两级开设技术培训班,免费对农户进行油茶产业技术培训。

4、资金保障

油茶生长周期长,从种植到开始收益要4-5年的时间,前期只有投入,没有收益。为缓解和破解油茶种植户资金压力大、风险高的难题,该县筹集资金3000万元对油茶产业进行扶持,有效地引导了该县油茶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一是扶“龙头”。采用奖补的办法对全县油茶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在沿海和大中城市成立一配送中心补助5000元,获得“驰名品牌”、“绿色商标”、“有机认证”的奖励5万元。二是扶大户。每安排1户扶贫对象长期务工形式参与油茶产业的,给予合作社或大户200元/年的劳务补助,同时给予50元/亩的道路建设补助,200元/亩的滴管设施补助,以水保项目补助的方式对修建排水沟、竹节沟、蓄水池、拦沙坝等补助500元/亩的。三是扶贫困户。扶贫对象以林地入股合作社的,一次性补助扶贫对象5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贫困户新植的补助1300元/亩,低改的补助400元/亩;建立风险基金,为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难题。

茶油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江西,油茶产业,瓶颈,建议

江西具有适宜油茶种植的良好生态自然环境,是油茶天然的分布区。发展油茶产业对于江西省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西在油茶良种培育、低产林改造、新造高产油茶林、对林农技术培训和油茶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整个油茶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发展瓶颈。本文针对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因素,提出解决建议,期望为江西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制约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

1.1林分结构差,产量和效益低下

解放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是江西油茶种植历史阶段的恢复期,江西省现有油茶林也多为那时所种植,大部分属于自然种实生繁殖,良种所占比例极少,林分结构差,且很多已经进入了盛产后期甚至衰产期,油籽产量在逐年下降。在现有油茶林总面积75 万hm2中,低产林分就达90%,这些油茶林生长慢、挂果迟、周期长。且由于林农对油茶生产、油茶产业缺乏足够认识和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天种天养或人种天养,疏于抚育,导致品种退化,产油量平均不足5公斤/亩,低于全国5.79公斤/亩的平均水平,产量和效益低下。

1.2资金瓶颈,限制规模化经营发展

油茶产业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三高产业”。在挂果前,新造一亩高产油茶林每亩需投资5450元。老油茶林通常低改后第一年,每亩要亏损200元左右;低改后第二年,成本与收入基本持平;低改后第三年,产生的效益才能较为明显;低改油茶林进入丰产期后,才可大幅提升收益。虽然江西省政府对油茶产业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如在《江西省油茶产业调查》中提出从2008年开始每年安排3亿元用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苗木补助资金,其中预计每年油茶苗木的投入达5000万,但是对于整个油茶的发展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林农没有资金扩大种植规模,导致生产经营模式还停留在自用阶段或者简单的作坊式加工,无法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1.3加工产品单一、产业链短。随着江西省油茶产业的发展,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油茶生产加工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很多茶油加工企业仍然属于作坊式生产,规模小、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效率低下,导致产业链短,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就目前来说,食用茶油是油茶加工企业的主要产品,并且在这方面的技术工艺都比较成熟,但是在炼制高级保健茶油、化妆品茶油的开发、茶皂素的提取、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茶枯、茶壳的利用基本上停留在菌类栽培、制取有机肥等方面,高附加值产品非常少。近年来,虽然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对茶壳、茶枯的衍生产品进行开发生产,但在产品的品种、质量、市场占有率等与竞争者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2、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2.1提高认识,实行园艺化管理。一直以来,农民对油茶的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油茶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经济效益,使得油茶林大多数仍处于“人种天养”的自然生长状态,单产低、质量不高。利用现有油茶科技成果改造和利用好现有油茶林是迅速提高油茶林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林业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应大力推广油茶科技与措施,从油茶分类管理、土壤改良、树体管理、林分管理、病虫害管理与引蜂授粉等方面以及从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供给管理、工程造林与验收、幼林抚育和成林管理等方面集成技术加以推广,以便林农实行园艺化经营管理,达到利用科技来提升油茶的产量与效益的目的,使林农真正增产增收。

2.2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规模化经营

资金因素一直是江西油茶产业难以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方面不仅省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对于各类社会资金我们也应该积极拉入到产业发展中来。为此,主要的建议如下:一是要整合政府的各种农业投资和补贴资金,如扶贫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补贴资金、天然生态林保护资金、水土保持项目资金、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使其能够有效的投入到油茶产业中;二是国家与地方仍应继续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管与法制管理;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确立市场机制,吸引国内外资金、以各种形式投向油茶产业,同时更要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农户和龙头企业投资;四是加快创立与油茶林业生产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油茶具有生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与油茶相适应的金融产品。

2.3丰富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江西油茶产业的未来取决于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政府须大力支持具有较强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这些龙头企业需要将注意力放在高附加值产品上,把油茶产品生产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及原地域产品生产结合起来。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精深加工提高对油茶的综合利用效率,并对油茶副产品进行加工利用,延长油茶产业链,丰富产品结构。

此外,龙头企业还需要在油茶品牌打造成为全国优秀品牌。江西省已经涌现出许多油茶知名品牌,像“润心山茶油”、“绿海茶油”等在市场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大多没有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不够。这些品牌需要结合自身实力,合理地制定品牌发展规划与战略,整合各方面资源,扩充品牌建设的实力,特别是借助政府资源加强宣传,并创新营销方式方法,积极开展连锁经营、直销经营、网上经营等扩大知名度与美誉度,使之成为全国甚至国际优秀品牌。

参考文献:

[1]杨少新,何俊海,丁建,张灿权. 江西油茶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江西农业学报,2011,12: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