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线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9 15:37:54

外线实训总结

外线实训总结篇1

注意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以确保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能力;注意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建设,有效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到企业中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首先应结合汽车相关企业的岗位就业现状,制定与之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通过搜集资料和对相关汽车企业的调研,了解相关汽车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即了解其对相关工种的需求量。如上所列的工种,装配工对于企业来说很容易招聘到,且人才来源广泛。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最缺乏的人才。生产管理人才,需要有一定的生产管理知识和能力,而专业技术人才,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对这些人才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直接从社会上招聘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普通社会招聘到的人才多数都缺少经验,没有能力胜任这样的岗位。这就需要在一些有相应工作经验,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校企结合”的学校进行招聘。这样的人才进入企业后很容易熟悉工作,由于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自然比同等学历的学生大一些,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因此,企业所重视的并且需要的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才。

二、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建立在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与校内外实训来实现的。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教学,核心课程的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四个环节[4]。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汽车机械基础;工程制图;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核心课程包括:汽车装配工艺;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性能检测技术与设备汽车构造与使用;汽车构造与检修;汽车总装技术。校内实训课程包括:钳工实训;车工实训;机械加工实训;汽车装调基本技能实训。校外实训课程包括:汽车底盘装调实训;汽车发动机装调实训;整车维修与保养实训;汽车总装训练等。

三、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主要培养项目简介

1)汽车总成及分总成装配、调试与检测:利用掌握的汽车装配基本知识,运用汽车装配的基本技能(螺栓螺母拆装能力、线束插接能力、胶管联接能力、安装胶堵能力、打自攻钉能力等),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一次内饰装调(线束、顶棚、空调总成、仪表板)、底盘装调(燃油箱、燃油管与制动管的装配;前桥分装与装配;动力总成分装与装配;后桥分装与装配;挡泥板、排气管装配;车轮装配)、二次内饰装调(安全带;座椅;扶手、门护板、护板、车门保护垫、装饰盖;安全气囊;副仪表板;点烟器;继电器盖板;收放机;蓄电池;保险杠;空气滤淸器;制动液、制冷剂、防冻液、洗涤液加注;前、后组合灯具装配、车门装调)、整车检测与调整(整车综合电气系统检查;车轮定位参数检测与调整;前照灯的检测与调整;制动与侧滑性),完成汽车整车装配,合格下线。2)汽车整车检测:汽车进线;外观检查及前轮定位工位检查、测量、分析、判断、调试并记录检测结果;制动工位检测、分析、判断、调试并记录检测结果;底盘测功工位检测、分析、判断、模拟道路试验并记录检测结果;需要去维修车间维修或调试的项目驶往维修车间,合格驶往停车场。3)汽车车身冲压:汽车覆盖件冲压过程:卷料入库,开卷,成型,修边冲孔,翻边,整形,检验,装箱入库;汽车车架纵梁冲压过程:冲裁落料,成型,检验;汽车车架横梁冲压过程:剪切下料,修边冲孔,压弯成型。4)汽车车身焊接:使用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等焊接方法,将冲压零件在前结构线焊接成发动机舱总成,进入下部线焊接成白车身下部总成,进入车身主焊线;主焊分装线焊接成顶盖、围板总成,也进入车身主焊线;在车身主焊线上,焊接成白车身骨架总成;在调整线上,焊接成白车身总成。5)汽车车身涂装:白车身前处理,电泳,烘烤,PVC,中涂,烘烤,底色漆,晾干,清漆,烘烤,修饰。6)生产计划编制:根据公司产品库存情况及成品销售发货趋势、各成品库存上、下限结构,初步确需排产的生产品种及数量;了解公司目前所库存的原料及包装材料的状态是否为完全可用状态,确定可生产的品种及数量;车间设备运行状况及人力配置是否可以满足生产需求;结合市场部、销售部信息及生产建议;各生产车间《标准产能表》。7)设备管理:对新购设备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填写验收报告单,入库;建立设备台帐;制定设备维修计划;编制年度设备维修检验更新改造计划和月度设备购置计划。

四、结语

外线实训总结篇2

笔者所在广东移动江门客服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中心”)是公司的电话客户服务部门,具备呼叫中心的一般特点。为突破中心客服人员培训工作瓶颈,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开展了“微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探讨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下面将简单谈一谈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为什么要建设和应用“微课程体系”

(一)培训工作存在瓶颈

1、培训内容有待优化

客服人员的能力体系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两大知识模块,分别为“企业业务类知识”和“客户服务类知识”。其中因培训效果难以监控和跟进,“客户服务类知识”是客服人员培训工作的难点。“客户服务类知识”主要包括电话服务技巧、投诉处理技巧、电话营销技巧等。

针对“客户服务类知识”的培训,以往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通过采购外部培训机构提供的行业相关客户服务类培训课程(以下简称“外聘课程”),一般为1~2天时间一期;另外是内部总结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知识的内部分享学习。这两种培训模式各有优劣。

外聘培训的优点一是内容具有行业普遍性,是行业共性规律的总结,可以开拓员工视野;二是外部讲师授课水平较高,可以较好地进行知识传授,学员满意度高。缺点一方面是在课程内容上很难较好地跟内部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另一方面是课题和课程内容创新、更新速度慢。近年来各门课程从标题到内容都大同小异,未有较多创新,未能及时、密切结合呼叫中心业务发展实际,难以满足中心员工培训需求;再者从外聘课程培训效果的角度看,每期1~2天的外聘课程不是全部内容都适合本中心的业务流程实际,而且由于缺乏较好的后续跟踪,难以很好地落实到实际工作应用中。内部经验学习/培训的优点是其内容来源于中心员工工作实际、实用性强且内容更新迅速、培训灵活度高(不受采购流程和讲师授课排期影响);缺点则是内容局限于中心内部工作情况,高度不足,还有就是内部讲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授课效果。

基于两种培训模式的优劣,如果能将两者的优点进行融合,开发出适用的课程内容,将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

2、培训与业务运营之间存在矛盾

其一是培训安排与话务运营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话务繁忙,话务指标和排班等存在的压力,难以安排一线参加在岗培训,一般只能安排员工利用休息日时间参加1/2天的系统性素质提升培训;另一方面,因排班工时紧且常有忙时加班安排,客服人员普遍感觉压力大,休息日对于客服人员放松身心显得尤为重要,故不适宜占用客服人员太多休息日时间来安排培训。再者呼叫中心一线客服人员实施轮班工作制,且每年能用于一线客服人员的培训资源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外部培训资源,故很难就某一共性课题实施客服人员的全面覆盖性培训。

其二是培训与业务工作脱节。培训与业务工作脱节方面的矛盾不仅仅是呼叫中心,也是很多行业HR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一直以来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后方支撑力量,其工作效果难以进行数据化的评估,得不到业务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业务发展迅速,企业做培训的HR由于日常工作难以及时密切地接触业务发展信息,往往会出现培训计划落后于业务发展或者培训计划不适合业务发展需求的情况。如何实现与公司业务的衔接、做好业务发展支撑,一直以来都是HR苦苦思索探求的问题。

3、培训要求和员工学习意愿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公司服务工作指标日趋严峻,在人员编制基本固定的情况下需要加快培养一线员工服务工作技能、提升整体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公司业务更新速度快、服务质量考核要求高,尤其是工作时间安排紧,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导致员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学习的意愿越来越低,这与公司发展的要求相矛盾,这一对矛盾也给培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4、新生代员工的学习特点与传统培训模式之间的矛盾

一线客服人员团队逐渐以85、90后员工为主。据观察,新生代员工具有更加鲜明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的学习特点:思维活跃、新鲜感强,对“短、精、快”的学习方式更容易接受等。传统的1~2天的课堂培训模式也许并不那么适合他们,这也需要我们在培训模式上要与时俱进,进行合理创新。

(二)培训思路创新思考

基于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思考如何能够利用现有资源来突破培训工作瓶颈,在适应中心话务运营安排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一线客服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能够真正帮助员工提升服务技能、助力公司业务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建设和应用“微课程体系”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所指的“微课程”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培训而言的,传统的课堂培训通常是大于等于1天时长的培训课程,而这种时长较长的培训其实不太适合呼叫中心的运营特点,尤其是资源紧张的呼叫中心。我们结合本中心的运营实际,根据客服人员岗位能力素质要求,重点针对客户服务类知识模块,思考构建涵盖各知识线条的内部课程体系,开发一系列1小时“微课程”,再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安排培训。

之所以把“微课程”的时长定义为“1小时”,原因一是因为本中心运营排班班表中安排了每周期一轮1小时的早课中班;二是“1小时”的时长相对合理,是课堂讲授中刚好能深入、详细讲完某个知识点的时间长度,同时也便于各话务班组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申请在班前班后时间进行学习。

二、“微课程体系”的建设流程

(一)构建“微课程体系”

结合移动电话客服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我们梳理、建立了江门中心客服人员“微课程体系”模型,具体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微课程”开发流程

为了解决第一部分提到的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在2012年启动了“外聘培训内化研究项目工作”,拟通过专项工作的开展来突破一线培训工作瓶颈、研究适合的工作模式、沉淀“微课程”开发的常规工作流程,为“微课程体系”的建立、完善、持续应用奠定基础。项目工作过程——即“微课程”试点开发工作流程如下:

1、确定开发课题——课程开发方向确定

根据客服人员“微课程体系”模型进行年度培训需求调研,调查年度一线客服人员共性能力提升需求,并结合中心年度业务发展方向和各级管理者对一线客服人员的服务工作要求,综合确定年度排名前两位的能力提升需求点。2012年度调研分析结果显示该年度亟需提升的技能为:电话服务技巧和电话营销技巧。

2、采购外部课程——引进行业知识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提出课程采购需求并完成课程采购工作。2012年度针对客服人员两个核心能力提升需求点分别采购了《关键时刻的服务技巧》和《深度营销技巧提升》两门外聘课程,该环节实现了行业知识的引进。

3、组建项目团队——实现跨部门联合

项目团队成员涵盖来自本中心业务线条、质量管理线条、话务线条、人力资源线条的业务接口人、人力资源室推荐的相关专业线条内部讲师、还有参与该门课程学习的优秀一线客服人员代表等。项目团队成员分为两个工作小组,分别为专家小组和课程开发小组。该环节从人员配置上实现了各专业科室的融合,为解决培训内容的实时性和实用性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专家小组职责:全程参与课程学习、记录可内化的知识点和内容;参与课后课题内化研讨、业务流程优化讨论;参与课程验收相关工作。

课程开发小组:根据开发要求落实“微课程”开发工作,参与试讲验收,参与课程内化培训。

4、外聘课程内化研究——内外部知识融合,确定开发内容

项目团队成员参加外聘课程学习,课堂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记录可内化的知识点。

课后召开课题研讨会,团队成员结合中心内部工作实际和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理念,讨论建议内部优化的业务流程;确定具体需要进行内化的内容和知识点,需要内化开发的“微课程”个数、课程名称;确定课程开发的负责人并落实开发任务。

该环节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来自各专业科室、专业线条业务接口人的共同讨论,保证了“微课程”内容的“适用性”——适合内部工作需求;二是通过结合内部工作经验和外部行业知识的融合讨论,保证了“微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既适应内部工作实际,又具有行业高度。

5、外聘课程内化开发——“微课程”开发

“微课程”开发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

第一步:课程初步开发。课程开发小组根据课程内化开发任务要求,落实“微课程”开发工作,初步完成“微课程”课程包的制作;

第二步:课程试讲、优化。项目组组织课程试讲并讨论优化的内容,后由讲师团队跟进完成课程内容优化工作。

第三步:课程验收。项目组组织课程验收,由课程开发小组讲师团队成员分别针对所负责开发的课程内容进行现场讲授,由项目团队专家小组成员担任评委,通过验收的课程最终由人力资源室进行归档,纳入中心“微课程体系”课程库。

2012年度,我们针对“电话服务技巧”提升主题,完成开发“基础电话服务技巧系列”MOT服务技巧主题共2门时长为1小时的“微课程”,分别为:《MOT服务技巧》和《MOT服务技巧深化提升》;针对“电话营销技巧”提升主题,完成开发“电话营销技巧系列”营销五部曲主题共5门时长为1小时的“微课程”,分别为《营销五部曲——抓开场》、《营销五部曲——客户类型分析》、《营销五部曲——挖需求》、《营销五部曲——谈方案》、《营销五部曲——促交易》。至此,我们完成了“微课程体系”中“基础电话服务技巧系列”和“电话营销技巧系列”两个主题知识的“微课程”开发工作。

三、初步应用成果及下一步计划

(一)“微课程”初步推广应用情况

1、成果验收:为验证课程开发成果并为后继中心“微课程体系”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2012年第四季度针对年度开发的7门“微课程”,我们利用早课时间分别开展了一线全员覆盖性内化培训,平均授课满意度达96.9%,较总体内部培训平均满意度93.5%高出3.4个百分点。

2、调研反馈:年底开展的培训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7.9%的一线客服人员认为两个主题系列的早课培训对其岗位工作有帮助,这种新的培训工作模式更适合一线服务工作实际;97%的后台支撑岗员工认为中心这种新的培训工作模式更适合一线服务工作实际,并更有利于一线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总体支持率达97.7%,“微课程体系”的试搭建和应用工作几乎得到了中心全体员工的认可,说明这种培训模式是适合本中心实际工作需求的,适宜在今后继续推广应用。

3、成果推广:除获得中心内部同事的一致认可外,课程开发成果还获得了省公司和兄弟中心的认同,年度开发的《MOT服务技巧》微课程还通过了省公司组织的2012年度自主开发课程验收,纳入了广东移动内部课程体系,更有3位项目讲师团队成员获得了省公司“金讲台”授课认证,且《MOT服务技巧》课程还受邀前往其他兄弟中心进行送课,项目成果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和传播。

(二)“微课程体系”建设和应用探讨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收益

1、沉淀了一套有效的外聘课程内化开发的工作流程,为“微课程体系”的持续开发和完善奠定基础。

2、搭建了适合本中心一线客服人员培训工作实际的具有内部特色的“微”课程体系,补充和完善了内部培训管理体系。

3、培养了一批内部精英讲师,并为本中心内部讲师团队的持续建设和培养积累了经验。

4、较好地解决了一线培训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培训瓶颈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5、体现了培训工作对中心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为日后进一步加强跨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和提升培训的业务支撑职能积累了经验,也增强了信心。

(三)后续计划

1、“微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深化

通过实践和研究探讨,我们认为具有多个独立知识点并具有紧密的前后逻辑关系的课程更适合开发成系列的“1小时”微课程,“客户服务类知识”模块的课程便具有该方面的特点,同一主题课程,我们可以根据其各个独立的知识点,结合内部工作经验案例,开发成多门独立的“1小时”微课程,而由于各知识点之间又具有前后连贯性,属于同一主题系列,所以又能自然合并起来成为一门半天到一天的主题课程。例如本中心开发的《电话营销技巧系列——营销五部曲》主题系列的5门微课程,既可以根据一线各班组的具体需求进行独立授课,也可以合并起来作为一门时长1天的营销全过程主题课程《营销五部曲》来进行授课,更可以通过安排5轮1小时早课时间,分开独立讲授5个知识点(5门微课程),从而同样完成了营销全过程的学习,而又不用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培训工作明显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又不影响培训效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培训方和学习方的“双赢”。

后续我们将继续开发完善内部“微课程体系”,针对“客户服务类知识”模块完善开发各个知识线条的系列1小时微课程;针对“企业业务类知识”和“其他支撑类知识”,深入探讨其课程结构和知识特点,研究更加合适的微课程时长,如15分钟微课程、30分钟微课程、2~3小时准微课程等等,不断深化内部“微课程体系”的内涵,更好地开展一线客服人员的培训工作。

2、“微课程体系”的推广应用

搭建“系统选课平台”,实现内部“微课程”培训从“培训需求提出—>培训需求审核—>培训讲师分配—>培训实施情况归档”的电子流程管理,借助电子化培训管理工具推动“微课程体系”的推广应用,持续提升中心一线客服人员的整体服务工作水平,助力公司业务运营发展。

外线实训总结篇3

因为总是有太多东西自己了解得很少,可以说是一知半解,更别说是触类旁通、信手拈来了。但通过这次在线网络培训学习,本人觉得受益良多,专家们的细心讲解、资源分享和经典案例都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中有鼓励、领悟、信息,也有反思。之前很多模糊的东西豁然变得清晰明了,以下总结几点自己本次发展在线网络培训体会。

通过本次在线网络培训,我了解了应该怎样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其实课题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自己平时多读多看多思考多分析,并且在教学中做到用心、细心,并不难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因为科研课题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

当然,课题的来源可以有很多:我们可以从教学实践中找到灵感确定课题;可以从理论文献中搜索信息出并总结课题;从数次申报经验反思中确定课题;从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的理论及政策中思考课题。

另外,以下几点是在做科研课题时必须要遵循的:

1、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3、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4、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5、必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我认为通过本次网络在线培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明确了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在制定研究计划的时候,一般我们需要从以下几面去充实完善:一、课题名称。二、负责人及成员分工。三研究的目的、意义。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五、具体的研究内容。六、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七、实施阶段。八、保障条件。九、经费支出。十、成果形成。

外线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学

放射治疗与手术、化学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放射肿瘤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肿瘤学、影像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等,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广泛而扎实的理论基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的核心[1]。但是目前许多院校还未建立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科教育期间也未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接触放射肿瘤学。因此,该学科知识与技能短期内难以掌握,需要建立一套学以致用的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达到培养理论扎实、业务熟稔的放射肿瘤学医师的效果[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总结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北美临床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接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3]。住院医师培训以为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低年资临床专科医师为目标。培训项目从2000年开始经过18年实践日臻完善,培训基地于2015年荣获“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称号,同时也是“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单位”。放射肿瘤学自2003年进行招生,截至2020年共接收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委托培养的住院医师383名。但是,面临日益进步的放射肿瘤学技术及专业知识,既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培训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出于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急需一种时间地点依赖性低、操作方便的新型培训模式。因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尝试采用一套强化理论训练+临床应用为向导的综合培训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拟2020年结业的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共计33名。人员组成:27名专科硕士,1名外院委培,3名本院职工,2名社会人规培。分组:9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共设3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置1名组长。

1.2培训方法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的放射肿瘤科培训细则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2020版)放疗专业为引导,梳理重点病种如下,头颈肿瘤:鼻咽癌、喉癌、胶质瘤、腮腺癌;腹部肿瘤: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胸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乳腺癌;其他肿瘤:NK/T淋巴瘤。根据重点病种进行课程设置,主要从强化理论学习课程、基础技能培训课程以及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放射肿瘤学技能培训课程三方面进行。1.2.1理论学习课程学习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癌、宫颈癌、喉癌、霍奇金淋巴瘤、胶质瘤、弥漫大B淋巴瘤、脑转移瘤、前列腺癌、乳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胃癌、小细胞肺癌、胸腺瘤、直肠癌、NK/T淋巴瘤、子宫内膜癌、鼻咽癌、扁桃体癌、下咽癌和横纹肌肉瘤,共计22个癌种。课程共22课时,每节课1.5小时。全部采取ZOOM客服端在线讲授,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临床病案、最新研究进展,集授课与互动提问为一体,课后发送讲课视频及利用微信小程序发送课程意见表、满意度调查问卷。1.2.2基础技能培训课程根据考试大纲,训练心肺复苏、体格检查等。利用华西临床技能中心开放实验室,实行自助预约使用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制,错峰训练。具体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组员统一时间到达现场,3人为一小队,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相互交叉练习,组长最终统一考核,全员合格后离场。1.2.3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放射肿瘤学技能培训课程同样以头颈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等重点病种为线索,安排病种放射肿瘤学流程及靶区勾画、计划评估等内容,共计15课时,每次讲授1小时,讲授与提问相结合,全部采用基于ZOOM的在线教育平台授课。课后发送讲课视频及利用微信小程序,发送课程意见表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线下专门在放疗计划室设置实战电脑平台及指导教师,供学生在工作时间之外,随时随地强化放疗靶区勾画、计划评估等内容的学习。

1.3考核内容

1.3.1考前理论强化:基于微信问卷星的考题模拟测试为提高理论学习效果,强化规培学员记忆,结合考试大纲,肿瘤中心对22个重点病种做了理论强化试题。试题内容紧扣大纲,重点训练临床思维,结合诊疗重点、难点命题,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病例分析题。采取“闯关模式”,即前一个病种获得满分100分后,系统显示通关,发放下一站密码,才能开启下一病种的试题。采取“三部走”策略:第一步:全面复习相关病种知识;第二步:答题;第三步:纠错,查漏补缺,互相讨论。流程如下:(1)扫描二维码,输入初始密码即可进入答题界面。(2)准确填入基本信息,如组别、学号。(3)每道题选择答案后,点击下方确认,确认后不可修改该题答案,可显示正确答案,供大家学习。(4)若在答题中不小心退出答题界面,再次扫描二维码输入密码,就可进入刚才的答题界面,接着刚才的位置答题。(5)提交答题试卷,若为满分,则会出现下一关密码;若不是满分,则显示“谢谢参与”,请重新答卷,直至满分,总共3次机会。(6)如有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收集,出题教师答疑。如此即可反复强化答题者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1.3.2基础技能强化训练:基于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实战安排2~3位高年资住院医师为考官,分时段进行模拟考核,保证全员合格。考核指标:心肺复苏术(单人)分别按照评估(10分)、按压(20分)、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0分)、循环评估(20分)、操作后处理(10分)、操作效果(10分)、人文关怀(10分),共计100分。体格检查分别按照操作准备(10分)、视诊(20分)、触诊(20分)、操作后处理(20分)、操作效果(20分)、人文关怀(10分)评分,共计100分。90分以上为合格。1.3.3靶区强化培训:基于离线靶区勾画测评结合选取鼻咽癌、喉癌、胶质瘤、乳腺癌、NK/T淋巴瘤、腮腺癌、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为临床常见重点病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开展靶区强化训练。每周复习3个病种,每个病种选取2~4个典型病例。具体流程如下:(1)每周五,教师发送下一周将要复习的3个病种患者CT图。(2)住院医师做靶区勾画。复习讲课PPT,仔细勾画。统一勾画颜色,GTV为橙色,CTV、CTV1为浅紫色,CTV2、CTVnd为深紫色。(3)四位小组长收靶区图。周日、周二、周四,中午12:00点前交给肿瘤中心。靶区图命名:学生姓名—病种—病例。(4)肿瘤中心发放正确答案。住院医师先自行比较纠错,再强化学习讨论。小组长总结组内问题,周一、三、五上午交电子版给肿瘤中心。(5)教师批改打分,归纳问题。周一、三、五下午17:00—18:00,使用ZOOM平台,在线一一点评,答疑并总结。既保证集中学习与教授,又能实现一对一个体化纠错答疑。根据考试大纲,每个癌种设置6个考点,每个考点1分,满分6分。5分以上合格,若不合格,再次考核直至全员通过。

2结果

理论学习考核22个重点病种,初次考核均未达到全员通过,其中初次通过率最低的为NK/T淋巴瘤(42.42%),最高的为上腔静脉综合征和小细胞肺癌(96.97%),再次考核均为满分通过。普通技能考核心肺复苏和胸部查体两项,初测合格率分别为30.30%和15.10%,再测合格率均为100%。专业技能考核结果:初评成绩:11个癌种14次测试中,初次合格率仅为21.4%。其中初次合格率最低的为NK/T淋巴瘤案例2(0.00%),其次为鼻咽癌(6.1%)。初次全员合格的癌种有肺癌、食道癌和喉癌。通过再次强化训练,初次不合格人员均达到100%合格率。最终结业考核结果:2020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3人,未结业1人,其中理论未通过1人,技能未通过0人,通过率96.97%。学员满意度反馈均为满分,见表1~2。

3讨论

3.1放射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新模式能有效提高学员积极性及通过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既往,此次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比既往数据(2018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7人,未结业3人,其中理论未通过1人,技能未通过2人;2019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1人,未结业8人,其中理论未通过0人,技能未通过8人,总通过率由2018年的91.89%和2019年的74.19%提升至96.97%(2020年),见表2。在理论学习中,2020年相较于2019年,理论考试通过率差异性不大。但是本次采用了线上教学/线下实战+闯关模拟测试+满意度调查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趣味性和学习积极性[4]。通过分析学员的反馈得知,一方面学员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自学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针对自身不太熟悉的病种,可以做到自学自查,甚至发现题干中的错误。出题的教师均为基地高年资主治医师及教授,出题紧扣临床工作及临床前沿知识,除课本知识的考核之外,也是对学员平时工作学习成果的考核。普通技能培训虽然全员通过,但是小组初测合格率仅为45.5%(15/33),这表明在日常临床训练中,部分学员还未全面正规掌握基础技能,如何学以致用,值得继续探索。技能考核成绩提升明显,相较于2018及2019年,分别由原来的94.6%(35/37)和74.2%(23/31)通过率提升至100%。技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为:(1)原来的单纯授课+课后自行训练未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针对自行训练的成果也未及时得到反馈及纠错,而引入新模式后,采用模拟勾画的方式,同时及时得到学习反馈及评价。(2)并非单一类型及数量的培训,而是综合理论+训练+强化训练的模式,将抽象的知识,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让学员进行模拟训练。(3)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既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同时由于规培学员人员组成不同、轮转科室差异,既往难以共同学习,而新模式突破该限制,灵活安排时间,方便学员训练及反复强化。但整体培训的选题还是略显单一,未来还将探索更为丰富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

3.2放射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新模式需继续探索

综上所述,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更新快、临床实践要求高、便于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新兴模式。在依托目前的信息化技术,采用多种媒体及智能化设备,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提升学习积极性的背景下,各大医学院校涌现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实现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提升[5]。此次探索的新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背景下,选用线上教学、考核、评价,线下自主学习、应用,利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先进设备进行模拟教学,既生动、形象展现了教学过程,又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该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值得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晓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改进[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153-155.

[2]杜德晓,张能维,朱斌,等.以胜任力为导向提高规培水平[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18-19.

[3]王辰,齐学进,陈昕煜,等.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正式建立与政策体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1041-1043.

[4]刘勇,余剑波,马建军.“视频网站+问卷星+微信”组合在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33(2):45-47.

外线实训总结篇5

XX分公司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2020年教育培训计划完成情况说明

2020年以来,XX分公司各项目部按照公司战略发展要求,坚持“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型员工”的培训理念,围绕2020年的培训工作计划,紧扣公司“35131”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实施规划要求,有序开展各项培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片区三个项目部积极响应公司培训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参与送上级单位、送外培训和内训,培训考核效果良好,培训教育质量较高。

具体情况如下:一是培训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截止2020年12月1日,2020年共完成培训项目105项,计划培训项目63项,已完成的培训计划内的培训项目62项,计划外培训项目数量43项。XX 项目公司员工32人,开展83次培训,参训人员达754人次;海南工程项目公司员工11人,开展21次培训,参训人员695人次。培训教育做到了全员参与全覆盖。二是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基本满足各层级员工需求。在外部培训上,既有中层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经理培训、安全总监培训、青年骨干培训等为项目中层管理人员开展培训,还有税务培训、起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轨道梁桩基施工培训、交建云电商平台推广、隧道爆破安全管控及技术培训等针对各部门岗位技能培训和粤建安三类人员取证、海南建培八大员等各种取证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满足了各层级员工的需求。在内部培训上,全面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保密教育、安全教育培训、施工管理、设备管理、工程质量管理、试验管理、工艺技术、采购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合同管理、党组织与企业文化建设、治安保卫管理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内容,也有有限空间应急演练、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消防演练等实操性培训。

(二)年度教育培训工作完成情况(亮点、创新点);

1.对年度工作中培训项目开发、培训体系建设等工作综合盘点

在培训项目开发上面,通过对项目部员工培训需求调研、策划,结合片区项目特点,XX分公司项目主要开发了以下培训课程:一是针对保密工作要求,结合集团和公司教材以及国家保密法制法规等开发和完善了一系列保密教育培训教材,包含防间保密教育视频(9个培训课程)、编写保密宣传手册、进退场保密教育等保密课程,对参建人员进行常态化教育,多种形式并举,效果明显。二是开发了一系列安全培训课程,包含安全体验馆工人劳保用品使用学习、现场起重吊装运输安全教育培训、塔吊安装班组专项安全教育培训、防暑降温专项安全培训等8项安全教育培训课程。

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XX分公司各项目都对自身培训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一是结合公司相关制度,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XX 项目部技术培训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层级培训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定位,细化培训工作流程,规范化开展施工技术培训。二是有效整合各项培训资源,围绕员工岗位能力提升目标,进一步挖掘和培养合格的内部培训讲师。按不同的职位序列和不同类别的培训项目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开展内部培训课程的研发。 三是加强培训效果评估和跟踪工作。通过课后填写培训效果评估表和对培训开展一段时间后员工工作表现追踪,了解培训课程实际效果,从而进行进一步完善。

2.本单位年度开展重点培训项目,对相关培训项目进行客观评价

2019年,XX分公司开展重点培训项目主要有:一是面向全体参建人员的保密教育,包括进退场保密教育、保密法制宣传教育、防间保密视频学习。二是安全教育,包括进场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安全继续教育、高处作业培训、施工用电安全培训、起重作业安全培训等。三是面向项目部各层级、部门人员进行的岗位技能培训,包括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税务培训以及各种取证培训。这些培训项目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有效结合了业务需求和岗位要求,有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3.本单位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开展情况

本年度项目部计划开展安全教育类培训15项、实际完成,计划开展质量管理教育培训15项,实际完成项。其中理论知识培训内容有项,参训人,实操类培训项,参训人。通过本年度开展各项安全质量教育培训,项目部和参建队伍管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普遍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明显提升,促进了项目部安全质量文化建设。项目部全年组织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累计611人次,各类专项安全培训302人次,其它安全培训61人次。其中专项安全培训包括起重作业专项安全培训、现场施工用电专项安全培训、高处作业专项安全培训、爆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安全文件学习专项安全培训、大临设施施工专项安全培训、消防安全专项安全培训、节前节后安全注意事项专项安全培训等。培训形式主要包括会议形式、张挂形式、音像制品、现场观摩演示形式等。通过培训课程评估表反映情况,各项安全培训均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为项目施工安全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4. 培训工作中的亮点、创新

XX分公司培训工作中的亮点主要有:一是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加大培训力度,使各级、各部门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够满足任职岗位的需要。一是通过座谈会形式,邀请外部单位进行培训学习。如为了提高保密工作专业性,多次与业主单位、公司开展保密座谈交流会,切实提升项目部保密工作经验有效提高了保密办人员的保密工作能力,提升了项目部保密工作开展水平的发展。二是开设图纸学习培训班。利用每周一、二、四、七晚上7:30-10:30,组织工程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集中讨论和领导班子专题讲解形式,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提高现场施工作业管理水平。三是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方式不只局限于会议室的PPT讲解授,还包括有限空间应急演练、消防安全演练等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培训项目,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实际操作能力。

5. 针对培训流程及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资源、关键群体教育培训、延伸性教育开展、培训记录的反思

为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XX分公司各项目均以334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人才培养。这一年以来,培训流程还不够完善,缺少对培训结果和质量考评和后续工作产出的持续关注;培训档案做到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整理、归档和汇总,存放有序;利用局、公司和项目部现有资源,对领导班子、专业技术人员、青年骨干都开展了多次培训,基本满足了各个群体的培训需求。

6.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单位如何适应防控需求并开展培训工作,做了哪些工作和创新,效果如何

2020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场培训难以正常组织实施。但在此期间,项目部不忘加强员工培训,停工不停学,努力开拓培训方式方法,积极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坚持以考促学,以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真正做到防控和培训两不误,确保全年培训计划的全面完成。

一是录制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录音,在项目部门口、工人营区和施工现场入口反复播放,有效提高防疫意识和技能。

二是分批次开展培训工作,精简培训时间,降低培训人员聚集交叉感染风险,提升了培训效率的同时也推进了培训工作开展。

三是建立网上学习群,及时收集推送最新政策和解答工作中疑难问题,共享学习资料,提高了OA网络学院和公司培训课程资源利用率。

四是依托现代化教学媒体,开展线上互动培训。应用腾讯会议室等平台组织在线直播授课,通过在线直播授课,加强培训交流,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三)存在的不足、困难及对策、措施

1.培训计划与施工生产工作冲突,效果打折。由于工程项目特点,在施工生产、迎检工作等存在冲突时,许多培训需要缩减培训时间或者不得不取消,影响力培训效果。面对这种情况,项目部根据生产工作计划,提前谋划,不定期调整培训计划,利用周末、周例会、雨天等施工生产任务较少时期,安排培训项目,确保培训计划有效落实。内部培训时间过于紧凑,员工没有充分的消化培训内容;

2.部分员工参训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针对这种情况,一是及时约谈,消除员工负面情况,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二是加强培训考核,对出勤情况、员工参训后工作表现等进行跟踪,在季度绩效评价和评优评先时把培训态度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三是进一步完善培训课件和改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吸引力。

3.网络学院的建设及推广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建议或者解决对策、措施

今年以来公司网络学院推广极大丰富了公司培训课程,给员工带来了学习专业知识新渠道。但是网络学院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网络学院稳定性不够,部分视频课程清晰度不高,使用体验不佳,建议公司加强网络硬件设施优化,提高使用体验。二是网络学院课程较少,而且大部分是以前课程,希望公司引进更多优质课程,并及时更新最新课程。

4. 受疫情影响,培训项目的策划、实施和效果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需要改进,哪些是本单位暂时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及对策、措施

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采取了线上视频培训方式,主要采用好视通、交建通和腾讯视频方式,但是由于培训硬件网络设施条件限制和项目部网络约束,导致部分培训效果不佳。后续希望公司加强网络硬件设施和拍摄设备投入,提升培训体验。项目部也一直在想办法,在保密原则下积极参与线上培训。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1年教育培训主要思路。(2021年工作思路必须结合公司司务会及生产会精神、各单位年度工作重点,重点关注管理人员、主营业务和新业务人员培训项目)

1. 重点、关键群体培训项目

一是做好领导班子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经营管理能力。积极动员领导班子参与中层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经理培训、安全总监培训、TFO鹰击长空管理培训,增强领导班子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二是做好专业技能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针对项目部各部门人员,积极组织参与局、公司的相关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鼓励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报名建筑师、八大员等各类考证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三是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和新员工培训,针对这类人群主要是做好公司企业文化宣贯和基本制度讲解,让其尽快融入工作。四是做好农民工队伍培训教育,包括保密教育、安全教育和三级交底培训教育,提高参建队伍保密和安全意识,增强施工专业技能。

2.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完善项目部培训管理制度,打造符合项目部特点管理制度,确保培训计划有效落实。二是开发一批优质培训项目。通过培训调研和严密策划,组织管理骨干和技术人才编写内训项目,提升项目部内训水平和质量。三是积极搭建学习平台,培养让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走上讲台,以项目部技术骨干、各部门主管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为主,不断丰富专业培训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的设置培训课程,切实有效的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鼓励员工读好书,好读书。将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与培训相结合,在生产工作中提升专业技能。

3.培训运作思路

2021年,项目部培训工作将通过调查员工培训需求,做好培训计划的基础上,以内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派送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的同时,做好内部培训体系的建设:在完善培训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做好内部培训师的培养,打造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做到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打造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员工。

4.针对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是做好线上和线下培训有机融合。线下培训可以因材施教,同时有助于观察受训者的情绪,促进受训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是现阶段线上培训无法做到的,同时线上培训受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要想保证培训效果落地,就必须在开发线上培训的同时,加强与线下的沟通融合。可以在线上培训结束后开展培训效果调查,采集与线上培训相关的信息以及受训者的意见和建议,对线上培训进行全面评估,以期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可以将理论知识类课程做成“微课”通过线上平台供受训者学习,也可视情况进行“直播”,而技能提升或经验萃取类的课程可以放在线下,避免线上线下“两张皮”;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的丰富性和易得性,对不同平台的相关资源进行收集、整合,构建一套完整的线上培训系统,使受训者不受时间、地点影响,做到随时学、随地学;重视一线员工的经验积累,各个岗位的员工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在发展内训师的同时,将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提取,不但可以丰富线上内部培训资源,而且内部培训师逐渐成长起来后也为企业降低了培训成本。

二是建立长效的线上学习机制。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线上培训系统后,企业还应考虑线上学习监督机制的打造,若没有科学性、规范性、激励性的学习机制,线上培训可能只是空中楼阁,或者培训效果大打折扣。长效的线上学习机制,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线上培训模式深入人心,达到员工认可、员工常用的程度;其次要配置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内容,高质量不仅要注重质量,更要贴近员工需求,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第三可以在线上培训系统中设置积分及考评检验模块,定期对积分及考评情况进行公示及奖励,提高员工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四航局、二公司2021年教育培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本单位及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内训师队伍的建设。 公司的专业培训人员和项目部讲师数量少,无法满足培训需求,应提高培训师水平和数量,做好培训师队伍建设。

外线实训总结篇6

软件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把工程经济学领域的知识包括进来,课程设置应始终以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编程思想、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的团队合作精神。财经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避免照搬其它工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应该以教育部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梳理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之间与其它相关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衔接,避免重复。课程设置要突出软件工程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专业模块的划分要突出行业特点及行业市场的需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互相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添加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体系的作用。

2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中的位置

通过调研、走访、学习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经验和做法,总结财经类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托财经类院校在经济、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总的建设方案指导思想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配置与建设、实训环境建设(包括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和课程体系建设。对于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课程关系、夯实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实践体系建设。为保证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质量,构建质量保障与反馈体系,总体建设结构如图1所示。

3课程体系主要建设内容

(1)梳理课程关系。通过划分课程群,梳理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课程之间的关系,重新梳理和制定大纲,确保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特色专业课知识衔接合理,保障知识体系的连贯性,避免知识点缺乏或知识点重复,以及知识体系不连贯等问题。

(2)夯实课程内容。通过梳理好的课程关系,筛选课程内容,保障课堂内容充实。为增强对课内内容的巩固,在课外开展“软件工程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以及认证类课程等作为补充,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软件开发素质。

(3)教学方法建设。按课程群划分,组织同类课程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改革现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精炼教案内容。以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激情为出发点,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添加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实践实训课程的作用,真正使学生体会和做到学以致用。

(4)课程教材建设。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课程群体系研究的同时加强教材建设。目前采用“内编外引”的方式,做好教材的自编与挑选工作。在软件工程类课程中的教材都要求是重点教材,规划教材或原版外文类教材,选择质量高、特色鲜明的教材。

(5)实践体系建设。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与课程群体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训练课程划分五个层次,分别为基本训练、基础理论训练、专业训练、工程训练和创新训练。使实践类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由浅入深,程序规模由小到大,开发队伍由个体到团队。实训环节中还考虑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学校的理论知识优势充分结合,共同设计和建设课程群中的实训项目。

4解决的关键问题

(1)把握主线与特色的关系。目前已有多个示范的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根据目标不同,有向高层次培养也有的向国际化目标培养。如何地足于地方,结合财经类发展特色,对课程群内容进行筛选和改革是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特色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方针是首先确立以软件工程为课程群的主线,保障基础内容的涵盖和衔接。另一方面,结合财经学院特点,在开发案例、管理项目和课程选择上体现特色,如面向金融软件开发实践,因材施教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开设《软件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学》等课程内容。

外线实训总结篇7

目前国内外e-Learning的发展状况分析

西门子商业通信系统部应用网络技术开办了“西门子虚拟大学”,以前,职员每年至少需要花费2周的时间离开现场参加培训研讨会,学习新产品和新技术。现在,员工不用离开现场,便可以获得在线培训,而且网络培训平台帮助该公司成功地削减了90%的培训费用。在被誉为中国IT黄埔军校的惠普公司培训体系中,公共平台培训开发了3000门网上课程供员工学习,每名员工都可申请学习这些课程,而费用则由惠普统一支付。公司可以随时选择及更新这些网上课程,保持高度的全球同步性。我国各大学、企业和政府机构也开始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力开展远程学习和培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购置远程教学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纷纷开展“e-Learning”和现代远程教育。2000年9月,北京大学和北大青鸟联合创建的北大在线,依托著名学府—北大提供在线学历教育服务和职业商务网络培训服务提供商。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这家企业取得了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系统和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电信、联想公司等大客户的订单。2011年7月,国内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远程培训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信息化与培训业务的有效融合。该系统经过近一年的实施建设,已在总部和各直属单位建立了146个远程培训站点,上传课件近500个,实现各直属单位和全体员工全覆盖。该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网络学习功能,能够为各类员工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平台,包括在线选课、在线学习、实时课堂、离线学习、交流互动等,基本满足学员远程自学的需要;二是远程培训管理功能,包括培训计划管理、课件计划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证书管理等;三是资源管理共享功能,用于管理课件、教材、师资等培训资源,通过系统共享,实现内外部培训资源的整合;四是考试测评功能,能够实现题库管理、在线考试、学员自测等。此外,系统还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整合,可形成完整的培训档案。系统的上线运行对扩大培训规模、拓展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降低培训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开展远程培训比较成功的有三类企业,第一类是银行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企业,这类企业分支多、范围大、封闭性较高,具备实施远程培训的物质条件。第二类是大型外资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度现代化、科技化的时代,他们通过开展e-learning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员工进行培训。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他们将员工的培训与执业资格进行了挂钩,员工是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培训的。第三类企业是掌握高新科技的新型企业,象一些网络公司、IT公司等,由于他们的工作本身就与网络和远程通讯分不开,因些远程培训开展得比较好。总之,利用网络开展远程培训学习,必然受到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员工素质、学习行为控制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选择适合的模式才是成功之道。

企业培训应用e-learning的制约因素

制约远程培训工作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高质量的网络课件。尽管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建设了不少功能比较完善的培训平台,但普遍存在着e-learning课件内容陈旧且不丰富的缺点,这是制约远程培训发展的主要因素。2.实践能力薄弱。网络课件适合传授知识,开发智力,但不能很好地完成情感、动作、技能领域的传授,对于操作能力强的技能训练类型,就必须提供真实的环境,在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提高。模拟情境终究是不能代替真实的现场感受,如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领域,就必须亲自去实践体会,否则将是纸上谈兵。3.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网上学习是一种自觉性很强的主动学习模式,如果没有一套健全、完善和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习者很难长期坚持下去。据调查发现,成人学习者大部分以职业发展为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职位提升”、“提高福利待遇”、“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增强工作竞争力”、“提高社会地位”等方面。在职业生涯上有所发展,是每一个在职成人所期望的,这就是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学习激励机制,将会制约人们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

外线实训总结篇8

一、培训人数:初训10 人,川底项目部5人,成庄项目部5人

二、培训时间:4月到12月、每月1期、每月10日开始培训为期15天

三、培训方式: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交错进行

四、培训目标:培训人员95%达到独立上岗标准

五、培训内容:

1、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方法。

2、学习停送电管理制度。

3、学习防爆60条。

4、计算各种电气功率的整定值。

5、80开关电路图各符号的作用及控制线路工作讲解。

6、80开关不同故障的图纸判断及故障分析。

7、讲解各种接线的标准和方法。

8、实操80开关、200A两通、400A四通接线。

9、实操井下冷补各种操作线和信号线。

10、实操电铃、双按、三按接线并正确。

第二项目管理部机电培训管理制度

1、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培训(上午8:00---11:30;下午14:30---18:30;晚上20:00---21:00),迟到或早退考核50元,未请假者考核200元,培训期间饮酒闹事者由各机电经理带回并对其成绩计0分。

2、所有培训人员必须脱产培训,统一安排住宿,不得请假(特殊情况除外),必须服从现场管理,对拒不服从者考核200元,并在管理部通报。

3、所有学员必须做好笔记。

4、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培训人员积极性,对在培训中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奖励500元。对综合成绩不合格者,培训期间不计出勤。

5、本年度考试以理论加实操方式进行。实操考试分两项,三通接线占总成绩的60%,80开关控制回路手指口述和常见故障占总成绩的20%;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20%,以停送电制度、电工操作规范和防爆六十条为主。

6、培训期间每期必须有一名项目部机电经理或机电队长授课一天,包括(川底、成庄),考试期间安排1-2名机电队长参与打分,不参加者授课或未安排评分人员对机电经理考核200元。

7、培训地点;川底机修车间

注: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的人员,须向管理部培训负责人请假,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

以上考核及奖励由管理部劳资室在当月工资中进行兑现。

课程安排

第一天;上午八点报到,安排住宿办饭卡,学习培训管理制度,下午晚上井下用电10不准。停送电操作规程及实用防爆六十条。

第二天;实操接线,晚上学习仪表的使用。

第三天;实操接线,晚上学习防爆60条。

第四天;实操接线,晚上学习防爆60条。

第五天;实操接线,晚上80开关各部位名称并认识具体实物。

第六天;实操接线,晚上80开关各部位名称并认识具体实物。

第七天;实操接线,晚上80开关原理图。

第八天;实操接线,晚上80开关原理图。

第九天;实操接线,接线盒(三通)。晚上井下电器保护装置检查与整定计算调整安全操作。

第十天;实操接线,接线盒(四通)。晚上防爆安全检查。

第十一天:实操接线,语音信号、照明灯和按钮。晚上电缆连接与故障判断。

第十二天:80开关控制回路接线。晚上防爆安全检查。

第十三天:全天80开关内部接线。

外线实训总结篇9

(一)项目一:综合布线工程设计

在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教学中,通过把该项目分解为点数统计表编制、系统图设计、端口对应表设计、施工图设计、材料表编制、预算表编制、施工进度表编制等七个任务,学生通过这七个任务的学习和实践,了解并掌握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教师根据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的分解任务分别进行准备知识和设计原则的讲解,同时对每个任务进行典型案例设计分析,然后根据真实的建筑物即学生上课所在的第四教学楼来创设七个学习任务情境,如第一个学习任务为“任务1:现场考察第四教学楼B区1楼、2楼和3楼,绘制第四教学楼B区1、2、3楼点数统计表”,并且所创建的七个学习任务情境都是前后连贯,不可分割,学生根据通过创设的七个学习情境分组按每个任务循序渐进进行现场考察、分析讨论、初步设计、深入讨论、提交设计,整个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全程进行指导,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每次提交的每个任务进行点评,各组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分析、讨论、修改,再形成最终版提交。通过教师的全程指导及详细点评,学生对整个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独立完成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为后面的课程大作业即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二: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施工技术

本项目教学主要学习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施工技术。教师简单介绍工作区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材料如86型底盒及分类、安装要求,并就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讨论,最后以某生产基地研发楼一层功能布局图为例进行设计案例分析。在完成项目实训前准备工作后,教师根据工作区子系统的技术特点创设了七个学习情境,包括单人办公室、多人办公室、集体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室、大厅、展示等七个不同场合的信息点设计学习情境。然后把学生分为七个小组,每组学生按照抽签确定的学习任务情境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讨论并进行设计,完成工作区人员数量、业务需求分析、信息点数量、安装位置、工作区材料规格和数量等相关信息的确定及方案草案的设计,并形成弱电施工详图设计,然后各组深入分析讨论、修改、补充、完善,各组间还要进行互评,指出对方的优缺点,共同促进,最终完成设计方案。最后由各组通过PPT汇报的方式讲解并展示各组的设计方案,学生对每组同学所汇报的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或建议,最后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各组再根据各方面意见或建议分组进行讨论修改并形成最终的7套设计方案且符合设计要求,最后由各组同学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在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实训墙上施工完成他们的设计方案。通过这个项目实训,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感受到以前所没有的成就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改变了,由原来的最终结果评价变成了过程性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指导,答疑解惑,这样对学生的整个实训过程及实训效果更加熟悉,有利于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在项目实训中,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实训,都需要各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分享他们的收获及在实训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够使学生对自己学习进行反思和提高,同时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此外,小组间的互评方式及教师的适度引导,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组方案优势和不足,通过互评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项目三: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很高,因此本项目教学中,在学生分组搭配中做到人员层次搭配,即让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副组长,基础较差的学生担任各组组员,由组长和副组长细化实训任务,具体到各个组员的具体任务做什么,同时采用组员相互评价的方式,对于表现不好的组员由组长会同组员讨论决定是否继续留用该组员,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部分组员在技能操作实训时产生依赖只做观望者而不进行实训。以这次项目的“任务2:PVC线槽成型技术实训”为例,本任务采用竞赛的方式完成,对完成又快又好的小组进行平时成绩加分奖励。该任务中把学生分了六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2~3个人,教师先用几张典型图片介绍综合布线工程中不同施工场合的线槽布线方式,并介绍PVC线槽水平直角成型、PVC线槽非水平直角成型的基本知识,然后学生分组学习PVC线槽成型操作方法,即由每个大组的一个小组同学通过录像演示学习如何使用工具进行线槽成型操作技能(包括水平直角成型和非直角成型),另一个小组由教师进行手工演示如何进行线槽成型操技能(包括水平直角成型和非直角成型),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训,一个小组同学用手工线槽成型方式在线槽上做出水平直角成型、非直角成型(含内弯角成型、外弯角成型)效果,另一小组同学用工具线槽成型方式在线槽上做出水平直角成型、非直角成型(含内弯角成型、外弯角成型)效果,每小组至少做出两件作品,作品制作完成后的各组分别对手工制作和工具制作的作品进行对比,包括线槽成型制作时间长短、美观度等,并思考使用工具操作和手工操作的区别。教师全程进行检查指导。教师检查实训效果并进行点评,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及加分奖励,并随机抽查学生回答使用工具操作和手工操作的区别。在本项目实训中共分解成了弯管技术实训、PVC线槽成型技术实训、水平子系统安装实训三个任务,采用层次递进的分组方式可以使项目进行过程中促进同学间互相帮助、互助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

(四)项目四:工程项目综合实训

在学生完成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个项目实训后,为使学生所掌握的综合布线系统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真实的工程项目工作环境,以学院正在建设的某一建筑物或合作企业正在施工工程项目做为真实工程项目综合实训,通过本工程项目综合实训,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所涵盖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安装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测试验收、维护与故障诊断、规范撰写相关工程文档等工程项目内容,同时工程也涵盖了综合布线工程七大子系统的相关技术。先由学生自己分组,每组学生6~10人,然后各组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分别完成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经过合作企业专家、任课教师和全班同学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审定哪组设计方案更加规范合理,最后评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并根据最佳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得出大家都认可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这个设计方案进行任务分解,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图、网络拓扑图、平面施工图、各端口布局图,等等。接着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公司,并设立对应工程项目机构,根据工程量完成人员配备,包括总经理的配备、各个项目经理的配备,每个工作区的施工由一个项目经理负责,同时配备监理部、材料部各一个,每个部门配备3~8名同学,由各项目经理分配工程项目任务,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工程监理、材料管理员等各职位都是通过竞聘方式产生。由任课教师和合作企业专家对所有岗位聘任人员完成施工前的所有项目的训练工作后,各部门就开始进行根据各自的工程任务进行施工安装,并编制好相应的技术文档。最后由业主(由任课老师担任)、公司负责人、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并审核技术文档是否齐全、规范。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中,任课教师和合作企业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全程跟进,及时指导和纠正出现的问题及不良习惯,并及时根据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结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任课教师和合作企业专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技术交流,让学生列举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或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收获与不足,最后由任课老师和合作企业专家进行反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了真实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二、实施效果

外线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电气设计;用电负荷;照明;防雷接地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教兴国”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大的满足,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各种类型的专业学校陆续兴建起来。本文结合某教学楼实训中心的电气设计实践过程,对学校建筑电气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二.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广东省某职业中学校区内的实训中心,主要提供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和学习。本建筑占地约37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为地上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高4.5米,建筑总高度18米。首层主要为汽修实训室,(重型机械)数控实训室,家用电器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和变配电房;二层主要为钳工实训室,制冷实训室,汽车空调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等;三层主要为金工实训室,模工实训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作图室,电工考核室,电工技能室;四层为车工实训室,气焊实训室,变压器实验室,PLC实验室,财务软件实训室,ERP软件制作室,物流软件制作室,ERP沙盘实验室等。

三. 供配电设计

(1)用电负荷和供电电源

本建筑主要的用电设备有:照明、插座、空调以及各种实习用车床和计算机等动力设备。根据学校需要在建筑内部设10KV专用的变配电房,总的设计负荷为739千瓦,由一台800KVA干式变压器运行提供单电源供电。本建筑属多层建筑,消防负荷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6-50014(2006年版)规定设置备用应急电源,其中消防负荷主要为:应急照明、疏散照明以及消防水泵,总负荷约为15千瓦,考虑采用一台常备负荷26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其中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应用自带的蓄电池作为其应急备用电源。消防负荷的应急电源切换均在末端设置双电源转换开关作末端切换。

(2)低压配电系统

本配电房内低压侧采用单母线运行,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应急母线段,方便柴油发电机供电。本系统采用楼层分开和照明动力负荷分开的配电方式,分别设置了独立的配电系统,由此充分实现了按功能和管理方便合理的方式进行供电。各楼层的照明和动力采用放射式系统从配电房直接由电缆供电。

(3)配电间电气设计

尽管本工程为多层建筑,考虑线路的走向和管理维修安全方便,本建筑设置了电气线路专用的垂直电缆井配电间,配电间的设备安装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条文规定,如电缆桥架、照明箱、封闭母线槽之间净距应不小于100mm,配电间内高压、低压或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相互之间应保持大于300mm的间距,或采取隔离措施,并应有明显的标志,配电箱前应有不小于0.8米操作、维护距离。配电间内预留的洞口应逐曾层用无机防火材料封堵。

四.照明设计

(1)确定照度和选用光源

本工程用途主要是教学用,以实验教室为主,按照《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以及现阶段我国对照明水平的要求:普通教室的课桌照度为300lx,黑板垂直面照度500 lx,普通办公室的桌面照度为300lx,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小于25 lx,走廊等公共休息区域照度在75~100 lx之间。教室照明考虑照度的均匀度和防止眩光的要求,选用带蝙蝠翼式的直管荧光灯具,以保证光输出的扩散性、照度均匀性和有效限制眩光的产生。其中黑板灯要选用具有向黑板方向投光的专用黑板灯具。另外机械制图室以及软件制作室的光源应选用显色性较好的三基色荧光灯管。其他机床数控室有需要的可设置局部照明。

(2)照明灯具安装

本工程实验室灯具的安装高度考虑教室内放置实验用机械的具体尺寸比较大,故暂定吸顶安装;荧光灯与门窗纵向平行布置,并与黑板垂直;黑板灯安装高度3.2米,距离黑板1.1米。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每间隔20米设置一处,在楼梯及主要出入口设置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电源采用分散布置。室内的照明控制主要采用单灯独立控制,各自设置开关按钮,开关靠近门口,方便使用和管理。

插座的布置要考虑室内机械和用电设备的布置来设置,在电焊室和家电维修室预留适当的单/三相插座箱,以备学生实习用;插座回路按照规范规定要求设置漏电保护开关进行保护。考虑到安全性,插座的安装高度控制在1.5米。软件制作室要求预留管路沟槽及出线口,设置地面插座以供桌面计算机使用。教室办公室都设置一定数量的风扇,以满足室内通风要求。在办公室和个别实验室,如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微机室,设置空调开关,以备空调设备用电。

五.消防设计

(1)消防设备及线路敷设

本工程的主要消防设备是消防水泵和应急照明,前面已经大概说明了其设置的方式和线路供电。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消防水泵的启动时间在1min内。一般线路的配线采用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消防线路的配线则应采用阻燃型或耐火型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电缆;本工程消防线路的备用电源均采用耐火型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凡消防负荷设备线路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且管槽均涂防火涂料。

(2)火灾报警系统

本工程设置消防手动破玻按钮系统,由校内值班室监控,室内各消防栓处设置破玻按钮,发生火警时能及时报警和启动消防设备灭火。

六. 防雷接地

本建筑防雷按二类防雷建筑进行设置,这样设置主要考虑学校是人员密集和容易造成混乱和事故的场所,要特殊照顾。按照《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屋顶设置明敷避雷带加避雷短针,接地引下线利用结构柱柱内的两根对角钢筋;接地极则利用基础的钢筋网;接地系统为TN-S系统,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形式,利用土基、桩基及地下钢筋网做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另外建筑内的各种金属设施均需要做总等电位联结。在配电房变压器低压进线处、配电间的层配电箱和微机室配电小箱内应分别设置一、二、三级浪涌保护器。对软件制作室等微机教室还要进行防静电处理。

七. 小 结

建筑电气设计,最终是要给使用者一个安全、方便、经济、可靠的用电方案,学校面向的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要遵照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和绕着满足他们的需求来进行,从整体出发,深入各个系统,力求设计达到合理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