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嫁接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7 17:13:45

果蔬嫁接技术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1

杨意红事迹简介

杨意红,男,55岁,浏阳市葛家乡金塘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省人大代表。从1982年就被评为浏阳县级科技示范户。1986年组织创建了浏阳市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1995年在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创办了浏阳市果蔬协会。

一、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组织协会会员及当地农民赴海南租地从事辣椒、蔬菜制种和反季节蔬菜种植。

1996-1998年三年间,杨意红带领果蔬协会会员18000人次,在海南租地6万多亩,与省菜办、省蔬菜研究所合作,进行湘研系列辣椒、冬瓜、豆类蔬菜制种和大田栽培。共繁育辣椒种子19万公斤,运回内地辣椒13万吨,年产值超过亿元,农民增收3千多万元。为农民增收、缓解省内淡季蔬菜供求矛盾和降低市场价格作出了较大贡献。

2005年,组织赴海南的果蔬协会会员及当地农民2500人,租地1.5万亩。会员及菜农当年实现增收人平8000元。会员陈旺来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

二、开展新品种研究,不断开发、推广辣椒新品种。

果蔬协会和果蔬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培育,成功培育了湘椒33、42、43号新品种,制种亩积达1000多亩。制种30000多斤。先后在湘西的花垣、永顺、保靖,怀化的芷江,邵阳的隆回,常德的石门等县推广,面积达5万多亩。

三、不断推广新技术,服务会员和农民,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老杨率领他的一帮技术人员,在协会会员所及的2万多亩海南蔬菜基地和山西、陕西、湖南的5万多亩新品种推广服务基地上,推广新技术如:地膜复盖、微滴管、防虫灯等,推广生物新农药如抑太宝等,使蔬菜大大减少了农药残留,起到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的作用。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大力推广菌肥等有机肥。共推广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二十多项。在老杨的带领、指导、传授下,会员及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四、强化协会服务功能,提高协会服务会员和农民的能力。1、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多年来,老杨先后培养了陈固平、陈卓平、陈德生、陶丙炎、陈胜吾等一大批辣椒制种和栽培能手,他们长年累月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会员进行技术辅导和解决技术问题。理事陶丙炎负责经营季节性农药店,负责会员的农药肥料供应,农药销售额一季达50万元。2、组织营销服务。会员组织专门的运销服务队伍,并与李树德、李海均、何良等20多位运销大户建立联系,把蔬菜运往长沙、温洲、重庆等地。保证了当地蔬菜的均衡供应,平抑了蔬菜市场价格。会员肖光泉、张江洪、傅伟林等还在蔬菜基地建立代收店,方便会员和菜农集中供应蔬菜。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2

考察重点与收获

考察团先后参加了山与缔结友好市区签约仪式,参观了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并深入学习了朱家裕村黄瓜套种、绍市村彩椒生产、绿上村圆茄嫁接、大推官村中棚西瓜栽培等设施蔬果新品种、新模式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农产品物流园、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燎原果菜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交易、农资供应、净菜加工等方面情况。考察所闻所见,市设施农业的全面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大家普遍感觉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一)缔结友好市区。4月20日下午,与缔结友好市区签约仪式在温泉大酒店隆重举行,区长董胜利与市长朱兰玺共同在协议上签字,标志着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两地党政领导及参观团部分成员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市素有“农圣故里”、“蔬菜之乡”等美誉,近年来他们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有着坚实的生产、流通和市场基础,有着雄厚的科教资源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在技术创新、人才往来、成果展示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两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二)参观菜博会。蔬菜科技博览会是国内惟一的国际性蔬菜产业品牌展会,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十一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发展、共享”为主题,由国家农业部、商务部等13个部委、科研机构和山东省政府主办,20多个国家参与协办,120多家境外机构和企业参加,是历届菜博会规模最大的一届。主展区内8个展馆(厅)和4个蔬菜规模化种植展厅,展示各类蔬菜、果品、花卉等2000多个品种,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蔬菜艺术景点200多个。特别是8号厅利用多种艺术手法融合传统文化,精心制作的“菜乡情韵”、“共赢天下”等大型蔬菜景观,气势恢弘,令人震撼。5号厅应用物联网对农作物的肥水、光照、温湿、病虫害等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蔬菜种植管理的智能化,让人真切感受到现代科技支撑下的农业前沿技术和发展成就。蔬菜种子市场内琳琅满目的国内外名优蔬菜新品种深深吸引了参观团成员,大家纷纷了解信息,争相购买菜种和书籍,仅官村天和园合作社负责人魏天恩一人就不惜花费1200多元购买了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果新品种,打算在自己棚里试种、推广。同时,菜博会也带动了农业、工业、旅游、商贸的长足发展,展会经济作用明显,这对办好农高会也有很多启示。

(三)学习新技术、新模式。此行共参观设施大棚生产基地十多处,观摩栽培新模式、新技术、新成果30多种,掌握了许多实用技术,获取了大量信息。朱家裕村黄瓜、苦瓜同作套种模式,长茬黄瓜还在采摘中,套种的苦瓜秧已长到一米多高,据农户讲,这种套种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大棚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仅套种苦瓜每棚(50米*12米)产量近900公斤,增加收入近4万元。绿上村农户充分利用圆茄大棚内墙,点种爬墙扁豆,即经济又美观。大推官村中棚西瓜基地采用“根低蔓高”式作务解决了西瓜浇水难题,保证了西瓜型好、瓤甜、效益高。邵市村农民在彩椒棚内,利用一根钢丝和小小滑轮解决了大棚蔬菜的采摘运送难题。另外还有小弓棚春季胡萝卜、圆茄嫁接等生产技术,都是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农民这种不怕累、爱钻研、善创新的精神令参观团折服,同时也对我区农户提升大棚作务水平提供了有益经验。

启示与建议

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我们对的蔬菜产业发展整体情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照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使我们既学到许多宝贵经验,也受到很深启发。近年来,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但受种植品种、技术的影响,尚未形成特色和规模,蔬菜产业的市场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依然不强。这种情况下,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农业看”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热烈讨论和认真归理,大家普遍在四个方面形成共识,实现共鸣。

(一)关于大棚作务与管理。作务与管理直接关系大棚的经济效益。我区设施农业建设刚刚起步,多数群众无大棚种植经验,提升大棚作务与管理水平是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要坚定不移地推广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的核心是标准化,标准化是引领未来蔬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我们要在去年中棚西甜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试点范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类农产品的生产操作标准,建立果蔬生产记录制度,强化过程监管,引导农民严格按规程作务,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二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种植茬口。朱家裕村黄瓜、苦瓜套种模式,实现了大棚效益“以平米论价”的奇观。我区农业科教资源优势远比明显,要鼓励支持区内两所大学、科研机构、涉农龙头企业等,以提高大棚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为宗旨,结合大棚蔬菜、大棚水果甚至大棚养殖特点,通过基地试验试种,探索发展“万元棚”、“十万元棚”甚至“几十万元棚”栽培模式,总结一套适合我区的大棚高效栽培模式并逐步推广开来。与此同时,可聘请农技人员在基地按照“模式”进行生产作务,探索总结“模式”,逐步实现“东有、西有,春菜在、秋果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三要注重加强病害防治。“苗好三成收”,经验告诉我们,大棚病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预防为先”原则,从农资农膜采购,种子、育苗和土壤处理,到空气温湿度控制、肥水管理以及棚内环境卫生等各环节,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手段,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技人员作用,教会农民大棚应对突发恶劣天气的措施办法,指导农民科学防范、正确作务,保护大棚种植户利益不受损失。

四要确保果蔬产品的安全性。海南“毒豇豆”、广西“毒白菜”等事件,都使当地涉及产业遭受严重打击,菜农受损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广大居民生命健康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事。作为农业示范区,更应从源头做起,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工程,明确设施农业产业定位,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推行承诺和追溯制度,使蔬菜真正成为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的蔬菜。

(二)关于新品种引进及种业市场培育。经匡算,大棚效益平均为70元/平方米,而我区大棚效益平均仅为40元/平方米,效益的巨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蔬菜品种的不同。有先正达、海泽拉、南澳绿亨等国内外知名的种业集团,每年种植蔬菜近1000个品种,其中6成为国外名优品种,这也是种子“以粒论价”的主要原因。2009年是我区棚菜发展的头一年,群众普遍慎重选择了一些效益稳定的常规品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推广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对此,建议由政府牵头,以驻区美庭公司、燎原合作社等涉农龙头企业为主体,专门负责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降低农户引种风险,调动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西农大等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专家老师在开展新品种研发与试种推广,逐步培育具有自主产权的种业市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果蔬经济效益。

现阶段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从起步到成熟是一个长期摸索、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此期间,引种试验工作要尊重科学,把握尺度,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求大。在蔬菜引种初始阶段,由于经验不足,为保护农户种植积极性,选种宁可多而繁,不可少而俗,可通过建立“书记、乡长试验棚”等形式,在品种选择、栽培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为群众引种提供有益借鉴;在逐步规范阶段,群众积累了一定大棚作务经验,应大力培育名、优、新、特、稀品种,着力提升产品的展示、示范和经济效应;在科学理想化阶段,产业发展趋向成熟,可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规模化经营,培育西瓜村、辣椒乡等专业化生产基地,着力提升品种展示度和辐射带动效应,并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使设施农业发展真正实现“现代农业看”的目标。

(三)关于果蔬营销工作。共有196个集贸市场、26个农资专业化市场,1.7万个涉农企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参与蔬菜销售,辐射30个省区市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庞大的蔬菜销售队伍和覆盖面广的销售网络,使境域真正实现了“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出去的菜”。同时,龙头企业带动式的天成食品模式,基地加农户式的稻田燎原模式等,对打造品牌、扩大销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区一期设施蔬菜初步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即将迎来万亩设施蔬菜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做好蔬菜销售工作迫在眉睫。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工作:

一是以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对内抓完善,对外拓市场,构筑与国内外市场相融合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当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园区现有的7个集散地功能,加快靖杨公司大型果蔬交易市场建设进度,在区外各大城市设立蔬菜销售直供点,建立内外相通、流转顺畅、遍布城乡的市场销售网络。

二是充分发挥合作社内联农户、外连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区现有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数量多,运作不畅、作用不强的问题,急需规范管理。一方面要全方位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作务、善经营的合作社带头人,使其成为引领社员种植和销售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制定优惠政策等办法,在现有合作社中确定2-3家重点予以扶持,从基地建设、品牌创建、推介销售以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适时引导,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并通过典型示范、合并重组等方式,增强合作社的服务带动能力,使其成为蔬菜销售市场的主力军。

三是培养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充分调动经纪人在产品流通中的积极性,活跃蔬菜流通市场。

四是招引涉农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果蔬分拣、包装、配送与深加工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发展订单农业,既增加产品附加值,又实现区内自销。

五是打造国内外知名果蔬品牌。进一步深化果蔬进万家活动,利用“农高会”优势平台做好蔬菜宣传推介工作,争取国际高端市场份额,逐步做大做强果蔬金字招牌。

(四)关于农民教育工作。在考察中,我们被农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精神深深感动。与相比,我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在基础设施、扶持政策等方面享有丰厚支持。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当前要在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重视加强农民综合素质教育,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促进设施农业加快发展。

一要教育农民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摒弃只顾眼前利益、小富即安思想,放眼长远,注重发展,坚定不移地支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二要教育农民树立敬业意识,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变设施大棚粗放式作务为精细化管理,用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酿造甜蜜富裕新生活。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3

一、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组织。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云南省政府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从2004年开始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给予资金扶持,并于2005年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等给予政策扶持。在政府扶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规模以及经营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实施以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由此,云南省各州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截至2011年4月,云南省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7258个,其中拥有注册商标的有460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有306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245个,产品通过地理标志认定注册登记管理的有48个。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稳步提升。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推动辖区各地州发展多种优势产业,如花卉、蔬菜、茶叶、水果、烟草等产业,并统一联系市场销路,形成了“市场连合作社、合作社联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作体系,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在促进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从成立之初的数量稀少、组织程度低、管理分散的技术协会,发展到现在产业遍布种植、畜牧、水产、林业、运输业、加工业、以及销售服务行业等各个行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组织。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建水县马军村果蔬协会的成效

马军村果蔬协会是建水县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协会入会会员从成立之初的88户发展到如今已有504户。协会会员来自种植业、养殖业、营销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各个行业,其种植的水果、蔬菜远销国内外。2010年当地经济总收入为42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54元。在当地农民发展致富的过程中,马军村果蔬协会功不可没,它带动当地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马军村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马军村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很突出,在马军村果蔬协会成立之前,当地村民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方式传统落后、种植零散,同时受经营规模、信息、资金和风险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把握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产品卖往何处等市场信息,有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发展。马军村党总支在组织村干部和果蔬种植能手到优势产业区以及沿海地区考察后,根据本地的特点并结合先进地区的经营理念成立了马军村果蔬协会,协会为会员提供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服务,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当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蔬菜、水果等种植,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减少了农业生产和销售的盲目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马军村果蔬协会成立以后,全面拓宽良种良法引进推广、生产流通服务、农产品初级加工等各个产业环节的合作领域,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和经营,促使多种社会资源在市场调节下,多渠道向农业领域配置或流动,将农村不同利益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人力、物力聚集于一体,按市场要求进行优化组合,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本村的果蔬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马军村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规模、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很难打开市场销路。马军村果蔬协会积极联系外地购货商,争取农业订单,解决会员们销售农产品的后顾之忧。协会不仅在昆明、广东、上海、哈尔滨等地建立农产品批发地,拓宽国内市场,还借参加云南省科技产品首届推介会和越南边贸会的机会,把本村产的果蔬农产品带到洽谈会上展销,其中的脐橙、番茄、朝天椒被评为优秀产品奖,提升了产品的品牌效应。协会在拓宽国内市场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协会与日本客商签订订单生产无公害红葱,打开出口蔬菜的突破口,使建水的蔬菜销往国外,让协会成员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有了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目前,马军村民种植的蔬菜水果远销昆明、四川、广州以及越南、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年签订单12000多吨,年均外销12000多吨,年均收入1120万元。

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发挥一头联结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一头联结农户的作用。马军村蔬果协会通过请专家、技术人员传授技术以及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植水平,增加生产效益。协会会员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近几年来,马军村先后推广种植枇杷、柚子、水蜜桃、油桃、南韩指天椒、美国番茄等6个优良品种;推广柑桔修剪、嫁接、高枝接三项技术;完成600亩辣椒、紫甘兰等新品种试验示范和650亩的蔬菜漂浮育苗和112亩机插秧的种植推广,建成漂浮育苗工厂,年产优质苗上千万株。

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议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抵御市场风险、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相关建议如下。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联结的一个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农民自我发展和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要明确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作为农村工作重点来抓,让农户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收入中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组织内成员一起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

2、制定财政政策,扶持发展资金是一个组织的血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同样需要充足的资金进行运转,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大部分成员是相对弱小的农户,他们无法提供充裕的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进行扶持。一是可以进行信贷扶持,通过放松贷款条件如提供少量担保或不提供担保以及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等政策,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顺利贷到款项,从而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政府应对农户出售农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少征税或不征税,以此来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4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作为满足市民对“菜篮子”“果篮子”的现实需求,园艺在当今中国可谓“大业”已成。但同时,园艺事业又急盼守正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进我国人民更大福祉。21世纪以来,我国园艺工作者们紧紧围绕推动农业多功能发展,将市民可体验园艺置于都市型现代农业之中创新应用,取得了可喜成绩,教授了科学知识,丰富了劳动情趣,守护了心灵性慧。

以生产性体验,传承农耕文明。园艺一词,原指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后发展为区别农艺的一种栽植果蔬花木技艺。考古发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栽植棕枣、无花果、油橄榄、葡萄及洋葱。古罗马时期著作和《汉书》,均有当时已经使用原始型温室的记载。我国早在周代,园艺就曾作为官方独立经营机构(园圃)出现,较早进入园圃栽培的作物有瓜、瓠、韭、葵、枣、山梨等。秦汉时期,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国的桃、杏等被传至西方,西方的大蒜、黄瓜、葡萄、石榴、核桃等引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果树繁育、栽培技术得以很大进步。唐宋时期,观赏园艺发展迅速,出现牡丹、兰花、梅花、芍药等名贵品种。明清时期,随着海运大开,我国银杏、枇杷、柑橘及白菜、萝卜等先后被传向国外。发展至今,我国园艺生产过程可谓是满载中国劳动人民的耕作智慧。以生产性园艺体验为主的现代农业,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推广较为普及。市民在观光的同时,通过果树嫁接、瓜蔬水培土培、果蔬采摘等农事活动亲身体验,既能掌握园艺生产中的一定劳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次来自远古、直通现代的中华农耕文明庄严洗礼。

以生活性体验,感受身入心至。以北京市创建园艺驿站为例,园艺驿站是首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由街道社区、近郊乡镇、公园景区、科教园区或其他基层单位,有效集成辖区内生态资源,充分利用绿地附属空间和疏解腾退出来的公共场所,用于组织开展公益性市民户外活动、园艺技能培训体验及园艺生活交流,“零距离”感受自然、享受园艺的实践平台。该项工作始于2015年,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园艺驿站已超过80家。已建成的园艺驿站,有的依托市民公园、景区景点或林地工作站,有的依托公益书屋、温室空间等,公益课程设计各具特色。花卉养护、中式插花、多肉造景、标本制作等园艺DIY课程深受市民喜爱。有的驿站还推出园艺疗法课程,借由实际接触及运用园艺材料、方法来美化植物、盆栽或庭园,赋予身心活力、调节情绪、缓解疲劳。园艺驿站可以理解为一种充满创意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如今园艺驿站已经融入周边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市民感受绿色生活方式,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好去处。以生态性体验,营造发展空间。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纷纷举办地景艺术节,这些地景艺术节以保护生态为主旨,筑起园艺小巢,供市民观赏和体验。其中,有的注重挖掘园艺生态之美,如花中有蝶、蝶舞月下……,“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有的注重现实与意境体验,手工花艺DIY、园艺小种竞赛等,让市民置身于花海、花墙或果林之中,亲身融入大自然;有的倡导发挥园艺废弃物再利用价值,利用枯枝、落叶、树皮、果皮等元素进行创作,经过艺术加工焕发新姿,尽显地景之美。地景艺术节往往历时3个月或更长,节后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空间较大。尤其是地景一旦诞生往往又成为即时地标,人们趋之若鹜、心有所往,既是对园艺劳作的一次完美践行,也是向园艺生态的一次礼赞致敬。“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生趣盎然的自然意境,是都市农业的最高追求。发展以市民可体验园艺为主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符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以市民可体验园艺为主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离不开创意与产业融合,离不开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作者:吴国琴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机器人;农产品加工;智能化

实际上,早在2016年有关部门就下发了关于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指导意见。以智能化、自动化的机器人与传统的产业相结合,一方面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但由于机器人应用较为复杂,其中涉及到机械制造、人工智能以及传感技术等难点,因此在国内的推广效果始终差强人意。由此可见,对机器人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了。

1机器人在农产品加工中可行性

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各类型产品对加工工序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机器人在进行仿真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实际的使用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尽管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采摘机器人、嫁接机器人以及收割机器人均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但在加工领域分拣、装箱等环节仍依赖于人工作业,机器人在研发和普及方面始终未能普及[1]。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技术投资力度不足,以及研发一刀切问题严重。笔者建议,机器人的开发应当遵循“个性化定制”的原则。首先对特定流水线进行调研,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来设计。同时借助与计算机软件来创建模型,将所有细节细化到各零部件的装配。此外,还需要应用遥感和数控设备对机器人进行远程的操作,使产品加工有条不紊的开展。

2国内农产品机械加工现状

国内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经验均存在严重的空白。笔者发现,目前业内对机器人的应用还停留在单一指令的执行上,智能化水平相当有限。这就导致农产品加工行业工作效率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步履维艰。不过近几年学界不断推陈出新,此前出现的六自由度采摘机器人与虚拟仿真模型相继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不仅如此,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机器人还逐渐向精细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部分研究者利用专业的软件来模拟工况环境,以直观地画面和数据来反映机器人的运作情况[2]。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机器人在加工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也给此后的普及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机器人在全自动装箱线的具体应用

1)工艺流程。近几年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人力成本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传统机械式装箱流水线往往需要配备3名以上的工人,分别来进行开、封、装的工序,其劳动力消耗大,单位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技术经济效果E=劳动成果X/劳动耗费L)较低;而智能机器人技术成熟之后,利用集成机器人能够高效的完成任务填充入箱[3]。首先,将果蔬等农产品输入流水线,工艺系统内的传感器就会对农产品进行监测定位,同时给机器人下发相应的指令。然后,智能机器人锁定农产品进行跟踪抓取,在这个环节包装箱也同步敷设,与农产品的流水线的进度保持一致,一旦工艺系统出现了失误或者故障,那么某一项指标与成品不符合系统也能够自动监测出来,并给机器人下发重复的操作直至完成。2)抓手设计。通常而言,果蔬的大小与形状均较为多样,常规的机械式抓手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在智能机器人中业界主要采用了吸盘式的抓手,在作业过程中的抓取成功率得到了有效地保障。而且由于全自动装箱,农产品是有序排列的输入方式,这就要求机器人抓手在抓取的过程中不得对其它产品造成干扰,而只针对当前的产品进行抓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抓手的设计上就必须具备跟踪功能,同时,抓手上的传感器还能够监测到包装箱的形状与位置,使产品入箱后能够保持良好的角度[4]。3)功能实现。全自动装箱线主要是依靠智能的物料输送,以及机器人的高效封装来实现的。经过大量数据的对比得出,智能机器人在全自动流水线的装箱效率高达每小时1万件以上。以往机械式的流水线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工辅助,而且在复杂的工艺流程中故障问题也十分突出。全自动装箱线则不然,仅需1-2人在输入出放置产品和纸箱,其余环节均不需要人工参与[5]。根据工作效率来看,机器人装箱线的推广能够给企业减少10人以上的人力资源,大大解决运营的成本。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加工领域如水果的分拣、装箱等工作量都比较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常常伴随着人口的分布不均,在农产品加工季节容易出现招工难等问题,同时农产品的快速上市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尽管业界和学界在此领域已进行了不少研究,但仍有许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生产性机器人,促进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立彬,计时鸣,胥芳,等.农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关键技术[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1):38-43.

[2]刘东海,许剑新,方艳.基于IRB360工业机器人的果蔬分拣系统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5):83-84.

[3]佟玲,郑育红.21世纪农业机械发展的趋势———农业机器人的应用[J].农机与食品机械,1996(6):2.

[4]岳建荣,郭辉,张学军,等.浅谈采摘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J].新疆农机化,2016(1):31-34.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6

——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一、农业基本情况:

新镇地处安吉西部,西北与安徽广德交界,南与章村、报福相邻,东与赋石水库、孝丰下汤接壤,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在原三乡镇撤并后,行政区域面积达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农户、人口人,人均收入为元,山林面积万亩,生态公益林万亩、毛竹林万亩、小竹林万亩、用材林万亩、经济林万亩(板栗万亩、青梅亩、山核桃亩)、水田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亩(以吴村为主,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树桩盆景)。全镇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等村的冬鞭笋基地,尚梅、大坑村的高山果蔬基地,吴村、桐杭的花卉苗木基地,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桐杭千亩毛竹低改基地,尚梅有机笋基地,兴旺黄枯竹低改基地。中介服务机构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专业协会、缫舍板栗协会、桐坑小笋干协会、竹木行业协会。

㈠粮油生产情况:

××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吨,作物播种面积亩,其中春粮亩、油菜亩、夏秋蔬菜亩、瓜类亩,粮油总产值达万元。

㈡效益农业情况:

由于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所以效益农业开发以效益林业为主,主要有竹笋类开发、花卉苗木开发、干鲜果类开发、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土家禽土畜牧业开发等。

⒈竹笋类开发:主要是以唐舍村的“安吉县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为主,全镇现有冬鞭笋开发基地四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共计样板林亩,度产冬笋吨,产值达万元;今年冬笋供不应求,最高市场价元公斤。桐坑的小笋干基地每年产优质小笋干万斤,产值达万元,尚梅村与东光公司合建的有机笋基地,春笋年产量吨,产值万元。

⒉花卉苗木开发:全镇现有花卉苗木面积达余亩,主要分布在吴村、缫舍、桐杭、新桥、高村等,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各类树桩盆景,产值达万元。

⒊干鲜果类开发。目前全镇有干鲜果基地四个,分别是塘河布朗李基地,面积亩,去年产量余斤,产值万余元;缫舍板栗基地,面积亩,去年产量吨,产值万元;杭狮公司的青梅观光园,面积亩,去年产量万斤,产值万元;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面积余亩,产量万余斤,产值余万元。

⒋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全镇高山果蔬基地有四个,分别是尚梅村林场亩、文岱村和杭河村亩、唐舍村林场亩、大坑村余亩,其中高山西瓜亩,合计全镇高山蔬菜达余亩、高山西瓜亩,产值达万元。

⒌土家禽土畜牧开发:土鸡养殖全镇去年约余只,山羊养殖全镇约余头,主要分布全镇的养殖大户,岭西村特种动物养殖梅花鹿现已有多头,预计今年可达余头等,合计全镇家禽养殖业产值达余万元。

㈢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

镇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有二个,分别是桐杭毛竹林低改课题、姚村片部级生态公益林基地建设,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基地有三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基地、缫舍板栗基地、桐坑小笋干基地。

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镇目前有农业龙头企业家,年销售收入达亿元,以竹木类加工为主,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有家。共带动农户数户,解决劳动力人,年支付工资万元。

二、当前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影响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㈡农民科技水平低,农户产业经营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业经济市场化步伐。

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观念的更新。

分析原因: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分析如下:

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影响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部分农民存在着“种田吃饭”、“自给自足”和“早上栽树、下午乘凉”等等小农经济观念;还有一些群众,虽有着强烈的致富愿望,渴望通过发展效益农业来发家致富,但在发展效益农业特别是发展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的农业项目时,往往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信心,因此而错过机遇的不胜权举。

㈡在农业发展各要素中,特别是农民经营规模过小,经营管理粗,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科技成果应用的空间就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差;农业科技水平低,大部分农村农业生产仍依靠传统技术维系;经营管理粗放型,农产品附加值自然不会高,所以农民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滞后。镇地处安吉西部山区,距县城递铺公里,省道段正处启动阶段,交通、信息相对滞后。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不仅如此,还经常受骗),信息服务也很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收集、辩析和处理有关市场规模、技术变化,相对价格等信息并作出决策时,将很困难,很不适应,经常表现为市场主宰他们,而不是他们主宰市场,这时广大农业生产者仅有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已远远不够,传统的勤快和懒惰似乎已不是富裕和贫穷的主要原因了。他们或贫或富,更多的是取决于市场。

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观念的更新。

政府职能与农民需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和脱节,农民奔市场靠谁带领,有种说法是靠政府带领,现实证明靠政府带领有很多弊端,是行不通的,政府只能是引导。乡镇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的有限性和农民需求信息的广泛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些农民依赖思想的存在,什么东西都由政府来指导,很大部分的农民还没有真正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

三、应对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我镇农业发展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动和促进我镇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基地、创品牌。

根据新镇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布局,××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继续围绕我镇主导产业:一是,念好山字经,做深竹文章,着重抓好以唐舍村为主的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建设,今年新增样板林亩,使全镇冬鞭笋样板林面积达亩,切实搞好培育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其次,改造提升传统的竹林抚育水平,在省、县科研单位和业务主管局的帮助下,实施低产林改造和高效林培育,以及“一寸、十支、百元、千户”工程,实现镇人均竹产值增收元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小笋干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着力开发生态型干鲜果基地建设,对板栗类等落叶干鲜果实施套绿、补绿技术。可以套种黑麦草、杨梅、香榧等,加大干鲜果的更新换代(如青梅),对原永和及的老龄板栗林实施高枝嫁接等。三是,建立亩绿色无公害绿茶基地。同时扶持新品种的发展与推广。建立亩吊瓜基地。建立亩高山果蔬基地,建立亩花卉苗木基地,新增亩,重点在档次、规模、大户上下功夫,建立亩山核桃基地,规划种植百亩连片基地一处。重点加强对镇属农产品品牌建设,如冬鞭笋、小笋干、板栗都将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二)闯市场、抓龙头。

建立专业市场,以市场促营销,可充分发挥唐舍冬鞭笋、桐坑小笋干、缫舍板栗三大专业市场的作用,把镇农贸市场逐渐建成土特产专业市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专业化营销队伍,联姻外界市场,通过加工贮藏,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抵御抗风险的能力。具体目标:培育建立农产品土特产营销队伍人,建冷库房—座,农产品进超市—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如杭狮等企业,使其建立更可靠的“公司基地农户”联姻关系,体现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主导规模产业。

(三)政策促活机制。

一是政策引导要“四化”要求种养业要基地化,规模化,资源要绿色有机化,营销要品牌化,加工要深度化、高附加值化。

二是政策扶持,运用经济政策加大对镇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

三是机制创新。加大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山林承包,流转机制。

四是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参数(或公务员等),实行奖励政策,对农业招商人员加倍奖励。

(四)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在“万里河道清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和“水资源开发”等项目上下功夫,结合本镇实际,切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进一步投入资金搞好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林道路建设。确保每年全镇净增公里林道路(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五)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通过经济、政策等杠杆作用,引导农民向村、梅村村等中心村集聚;××年计划再转移劳动力人,争取转移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以上。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7

新&&镇地处安吉西部,西北与安徽广德交界,南与章村、报福相邻,东与赋石水库、孝丰下汤接壤,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在原三乡镇撤并后,行政区域面积达266.56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340个村民小组、10780户农户、人口35241人,人均收入为4182元,山林面积33.5万亩,生态公益林20.1万亩、毛竹林15.4万亩、小竹林3.3万亩、用材林7.2万亩、经济林10万亩(板栗2万亩、青梅2000亩、山核桃300亩)、水田1.7万亩、花卉苗木面积1000亩(以吴村为主,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树桩盆景)。全镇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7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等村的冬鞭笋基地,尚梅、大坑村的高山果蔬基地,吴村、桐杭的花卉苗木基地,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桐杭千亩毛竹低改基地,尚梅有机笋基地,兴旺黄枯竹低改基地。中介服务机构4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专业协会、缫舍板栗协会、桐坑小笋干协会、&&竹木行业协会。

㈠粮油生产情况:

2008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6000吨,作物播种面积22370亩,其中春粮3500亩、油菜6500亩、夏秋蔬菜3800亩、瓜类2600亩,粮油总产值达5200万元。

㈡效益农业情况:

由于&&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所以效益农业开发以效益林业为主,主要有竹笋类开发、花卉苗木开发、干鲜果类开发、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土家禽土畜牧业开发等。

1、竹笋类开发:主要是以唐舍村的“安吉县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为主,全镇现有冬鞭笋开发基地四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共计样板林600亩,度产冬笋200吨,产值达350万元;今年冬笋供不应求,最高市场价20元/公斤。桐坑的小笋干基地每年产优质小笋干150万斤,产值达300万元,尚梅村与东光公司合建的有机笋基地,春笋年产量150吨,产值80万元。

2、花卉苗木开发:全镇现有花卉苗木面积达1000余亩,主要分布在吴村、缫舍、桐杭、新桥、高村等,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各类树桩盆景,产值达1500万元。

3、干鲜果类开发。目前全镇有干鲜果基地四个,分别是塘河布朗李基地,面积297亩,去年产量8000余斤,产值6万余元;缫舍板栗基地,面积4000亩,去年产量500吨,产值400万元;杭狮公司的青梅观光园,面积1500亩,去年产量10万斤,产值12万元;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面积500余亩,产量1万余斤,产值30余万元。

4、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全镇高山果蔬基地有四个,分别是尚梅村林场300亩、文岱村和杭河村200亩、唐舍村林场50亩、大坑村800余亩,其中高山西瓜380亩,合计全镇高山蔬菜达1000余亩、高山西瓜380亩,产值达800万元。

5、土家禽土畜牧开发:土鸡养殖全镇去年约8000余只,山羊养殖全镇约3000余头,主要分布全镇的养殖大户,岭西村特种动物养殖梅花鹿现已有30多头,预计今年可达40余头等,合计全镇家禽养殖业产值达300余万元。

㈢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

&&镇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有二个,分别是桐杭毛竹林低改课题、姚村片部级生态公益林基地建设,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基地有三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基地、缫舍板栗基地、桐坑小笋干基地。

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镇目前有农业龙头企业28家,年销售收入达4.9亿元,以竹木类加工为主,以“公司基地

农户”的企业有4家。共带动农户数4200户,解决劳动力2900人,年支付工资4000万元。

二、当前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影响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㈡农民科技水平低,农户产业经营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业经济市场化步伐。

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观念的更新。

分析原因: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分析如下:

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影响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部分农民存在着“种田吃饭”、“自给自足”和“早上栽树、下午乘凉”等等小农经济观念;还有一些群众,虽有着强烈的致富愿望,渴望通过发展效益农业来发家致富,但在发展效益农业特别是发展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的农业项目时,往往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信心,因此而错过机遇的不胜权举。

㈡在农业发展各要素中,特别是农民经营规模过小,经营管理粗,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科技成果应用的空间就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差;农业科技水平低,大部分农村农业生产仍依靠传统技术维系;经营管理粗放型,农产品附加值自然不会高,所以农民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滞后。&&镇地处安吉西部山区,距县城递铺37公里,11省道&&段正处启动阶段,交通、信息相对滞后。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不仅如此,还经常受骗),信息服务也很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收集、辩析和处理有关市场规模、技术变化,相对价格等信息并作出决策时,将很困难,很不适应,经常表现为市场主宰他们,而不是他们主宰市场,这时广大农业生产者仅有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已远远不够,传统的勤快和懒惰似乎已不是富裕和贫穷的主要原因了。他们或贫或富,更多的是取决于市场。

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观念的更新。

政府职能与农民需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和脱节,农民奔市场靠谁带领,有种说法是靠政府带领,现实证明靠政府带领有很多弊端,是行不通的,政府只能是引导。乡镇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的有限性和农民需求信息的广泛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些农民依赖思想的存在,什么东西都由政府来指导,很大部分的农民还没有真正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

三、应对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我镇农业发展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动和促进我镇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基地、创品牌。

根据新&&镇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布局,2008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继续围绕我镇主导产业:一是,念好山字经,做深竹文章,着重抓好以唐舍村为主的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建设,今年新增样板林400亩,使全镇冬鞭笋样板林面积达1000亩,切实搞好培育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其次,改造提升传统的竹林抚育水平,在省、县科研单位和业务主管局的帮助下,实施低产林改造和高效林培育,以及“一寸、十支、百元、千户”工程,实现&&镇人均竹产值增收250元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小笋干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着力开发生态型干鲜果基地建设,对板栗类等落叶干鲜果实施套绿、补绿技术。可以套种黑麦草、杨梅、香榧等,加大干鲜果的更新换代(如青梅),对原永和及&&的老龄板栗林实施高枝嫁接等。三是,建立1000亩绿色无公害绿茶基地。同时扶持新品种的发展与推广。建立200亩吊瓜基地。建立3000亩高山果蔬基地,建立2000亩花卉苗木基地,新增1000亩,重点在档次、规模、大户上下功夫,建立500亩山核桃基地,规划种植百亩连片基地一处。重点加强对镇属农产品品牌建设,如冬鞭笋、小笋干、板栗都将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二)闯市场、抓龙头。

建立专业市场,以市场促营销,可充分发挥唐舍冬鞭笋、桐坑小笋干、缫舍板栗三大专业市场的作用,把镇农贸市场逐渐建成土特产专业市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专业化营销队伍,联姻外界市场,通过加工贮藏,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抵御抗风险的能力。具体目标:培育建立农产品土特产营销队伍30人,建冷库房1—2座,农产品进超市1—2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如杭狮等企业,使其建立更可靠的“公司基地农户”联姻关系,体现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主导规模产业。

(三)政策促活机制。

一是政策引导要“四化”要求种养业要基地化,规模化,资源要绿色有机化,营销要品牌化,加工要深度化、高附加值化。

二是政策扶持,运用经济政策加大对镇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

三是机制创新。加大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山林承包,流转机制。

四是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参数(或公务员等),实行奖励政策,对农业招商人员加倍奖励。

(四)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在“万里河道清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和“水资源开发”等项目上下功夫,结合本镇实际,切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进一步投入资金搞好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林道路建设。确保每年全镇净增50公里林道路(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五)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通过经济、政策等杠杆作用,引导农民向&&村、梅村村等中心村集聚;2008年计划再转移劳动力2000人,争取转移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80%以上。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8

——&&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一、农业基本情况:

新&&镇地处安吉西部,西北与安徽广德交界,南与章村、报福相邻,东与赋石水库、孝丰下汤接壤,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在原三乡镇撤并后,行政区域面积达266.56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340个村民小组、10780户农户、人口35241人,人均收入为4182元,山林面积33.5万亩,生态公益林20.1万亩、毛竹林15.4万亩、小竹林3.3万亩、用材林7.2万亩、经济林10万亩(板栗2万亩、青梅2000亩、山核桃300亩)、水田1.7万亩、花卉苗木面积1000亩(以吴村为主,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树桩盆景)。全镇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7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等村的冬鞭笋基地,尚梅、大坑村的高山果蔬基地,吴村、桐杭的花卉苗木基地,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桐杭千亩毛竹低改基地,尚梅有机笋基地,兴旺黄枯竹低改基地。中介服务机构4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专业协会、缫舍板栗协会、桐坑小笋干协会、&&竹木行业协会。

㈠粮油生产情况:

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6000吨,作物播种面积22370亩,其中春粮3500亩、油菜6500亩、夏秋蔬菜3800亩、瓜类2600亩,粮油总产值达5200万元。

㈡效益农业情况:

由于&&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所以效益农业开发以效益林业为主,主要有竹笋类开发、花卉苗木开发、干鲜果类开发、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土家禽土畜牧业开发等。

1、竹笋类开发:主要是以唐舍村的“安吉县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为主,全镇现有冬鞭笋开发基地四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共计样板林600亩,度产冬笋200吨,产值达350万元;今年冬笋供不应求,最高市场价20元/公斤。桐坑的小笋干基地每年产优质小笋干150万斤,产值达300万元,尚梅村与东光公司合建的有机笋基地,春笋年产量150吨,产值80万元。

2、花卉苗木开发:全镇现有花卉苗木面积达1000余亩,主要分布在吴村、缫舍、桐杭、新桥、高村等,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各类树桩盆景,产值达1500万元。

3、干鲜果类开发。目前全镇有干鲜果基地四个,分别是塘河布朗李基地,面积297亩,去年产量8000余斤,产值6万余元;缫舍板栗基地,面积4000亩,去年产量500吨,产值400万元;杭狮公司的青梅观光园,面积1500亩,去年产量10万斤,产值12万元;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面积500余亩,产量1万余斤,产值30余万元。

4、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全镇高山果蔬基地有四个,分别是尚梅村林场300亩、文岱村和杭河村200亩、唐舍村林场50亩、大坑村800余亩,其中高山西瓜380亩,合计全镇高山蔬菜达1000余亩、高山西瓜380亩,产值达800万元。

5、土家禽土畜牧开发:土鸡养殖全镇去年约8000余只,山羊养殖全镇约3000余头,主要分布全镇的养殖大户,岭西村特种动物养殖梅花鹿现已有30多头,预计今年可达40余头等,合计全镇家禽养殖业产值达300余万元。

㈢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

&&镇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有二个,分别是桐杭毛竹林低改课题、姚村片部级生态公益林基地建设,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基地有三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基地、缫舍板栗基地、桐坑小笋干基地。

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镇目前有农业龙头企业28家,年销售收入达4.9亿元,以竹木类加工为主,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有4家。共带动农户数4200户,解决劳动力2900人,年支付工资4000万元。

二、当前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影响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㈡农民科技水平低,农户产业经营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业经济市场化步伐。

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观念的更新。

分析原因: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分析如下:

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影响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部分农民存在着“种田吃饭”、“自给自足”和“早上栽树、下午乘凉”等等小农经济观念;还有一些群众,虽有着强烈的致富愿望,渴望通过发展效益农业来发家致富,但在发展效益农业特别是发展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的农业项目时,往往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信心,因此而错过机遇的不胜权举。

㈡在农业发展各要素中,特别是农民经营规模过小,经营管理粗,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科技成果应用的空间就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差;农业科技水平低,大部分农村农业生产仍依靠传统技术维系;经营管理粗放型,农产品附加值自然不会高,所以农民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滞后。&&镇地处安吉西部山区,距县城递铺37公里,11省道&&段正处启动阶段,交通、信息相对滞后。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不仅如此,还经常受骗),信息服务也很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收集、辩析和处理有关市场规模、技术变化,相对价格等信息并作出决策时,将很困难,很不适应,经常表现为市场主宰他们,而不是他们主宰市场,这时广大农业生产者仅有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已远远不够,传统的勤快和懒惰似乎已不是富裕和贫穷的主要原因了。他们或贫或富,更多的是取决于市场。

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观念的更新。

政府职能与农民需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和脱节,农民奔市场靠谁带领,有种说法是靠政府带领,现实证明靠政府带领有很多弊端,是行不通的,政府只能是引导。乡镇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的有限性和农民需求信息的广泛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些农民依赖思想的存在,什么东西都由政府来指导,很大部分的农民还没有真正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

三、应对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我镇农业发展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动和促进我镇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基地、创品牌。

根据新&&镇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布局,2004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继续围绕我镇主导产业:一是,念好山字经,做深竹文章,着重抓好以唐舍村为主的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建设,今年新增样板林400亩,使全镇冬鞭笋样板林面积达1000亩,切实搞好培育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其次,改造提升传统的竹林抚育水平,在省、县科研单位和业务主管局的帮助下,实施低产林改造和高效林培育,以及“一寸、十支、百元、千户”工程,实现&&镇人均竹产值增收250元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小笋干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着力开发生态型干鲜果基地建设,对板栗类等落叶干鲜果实施套绿、补绿技术。可以套种黑麦草、杨梅、香榧等,加大干鲜果的更新换代(如青梅),对原永和及&&的老龄板栗林实施高枝嫁接等。三是,建立1000亩绿色无公害绿茶基地。同时扶持新品种的发展与推广。建立200亩吊瓜基地。建立3000亩高山果蔬基地,建立2000亩花卉苗木基地,新增1000亩,重点在档次、规模、大户上下功夫,建立500亩山核桃基地,规划种植百亩连片基地一处。重点加强对镇属农产品品牌建设,如冬鞭笋、小笋干、板栗都将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二)闯市场、抓龙头。

建立专业市场,以市场促营销,可充分发挥唐舍冬鞭笋、桐坑小笋干、缫舍板栗三大专业市场的作用,把镇农贸市场逐渐建成土特产专业市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专业化营销队伍,联姻外界市场,通过加工贮藏,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抵御抗风险的能力。具体目标:培育建立农产品土特产营销队伍30人,建冷库房1—2座,农产品进超市1—2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如杭狮等企业,使其建立更可靠的“公司+基地+农户”联姻关系,体现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主导规模产业。

(三)政策促活机制。

一是政策引导要“四化”要求种养业要基地化,规模化,资源要绿色有机化,营销要品牌化,加工要深度化、高附加值化。

二是政策扶持,运用经济政策加大对镇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

三是机制创新。加大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山林承包,流转机制。

四是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参数(或公务员等),实行奖励政策,对农业招商人员加倍奖励。

(四)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在“万里河道清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和“水资源开发”等项目上下功夫,结合本镇实际,切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进一步投入资金搞好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林道路建设。确保每年全镇净增50公里林道路(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五)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通过经济、政策等杠杆作用,引导农民向&&村、梅村村等中心村集聚;2004年计划再转移劳动力2000人,争取转移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80%以上。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9

一、抓班子、带队伍,夯实组织建设基础

近年来,镇党委立足全镇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工业化城市化建设需要,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夯实组织建设基础。一是建制度,提供组织建设保障。制定《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制度》、《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党员“”制度》、《村“三职”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实施办法》、《集体企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系列制度,以制度约束干部,管理干部;出台工作进度周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强化提升干部工作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利用远教平台和业余党校组织干部参加集中学习培训,传播党的知识和思想正能量,举办学党章知识竞赛,重温入党誓词,适时开展警示教育和典型教育,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二是抓培养,充实组织干部配备。镇党委高度重视干部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工作,在配齐配优各级领导班子上狠下功夫,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目前全镇13个党支部共配齐干部43人。同时,注重抓好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和后进组织提升工作。在后备干部培养上,严格按照培养程序推优入库,并积极对后备干部进行培训提升,确保有库存、用得上;在党员发展上,积极从青年干部、农村能手中发展党员,确保新发展党员党性强、质量高。2014年,全镇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2名,发展预备党员8名,如期转正党员6名;在后进组织提升上,形成“1+1”帮扶机制,落实责任,强化考核,扎实推进素质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后进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100%转化提升。三是转职能,提升组织服务能力。镇党委以“走基层”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四型”党组织为抓手,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开展“暖冬行动”和“春风送暖、服务万家”主题活动,投入资金50余万元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吃、住、行、看病等方面困难,切实缓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压力。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行动,镇机关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1-2户困难群众,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帮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帮助发展致富项目。截止2014年底,在镇村组干部的帮助下,已有56户贫困户脱贫,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二、比干部、赛作风,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镇党委历来注重干部作风建设,转作风、树新风,以作风建设成效助推全镇城市化进程,为构建文明和谐新XX提供支持。一是抓党风、强作风,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不定期进行作风整顿,开展作风督查,督查范围下至上班着装、上至八小时外的言行,确保了作风建设全覆盖。严格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书记带头查找问题,积极在会上作自我批评,班子成员轮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环境。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积极搭建惩防体系,始终保持反腐倡廉高压态势,积极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近5年来,无干部受处分现象,树立了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党员干部清正的良好形象。二是抓改革、促发展,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7万余元,完善了各村委会和活动室的装修和扩建,确保了村级组织有良好的办公活动场所,为全镇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度提供了硬件保障。投入60余万元完成了下村体育广场和XX镇文化站的建设,丰富了党员干部的业余生活。全镇7个村全部完成了远程教育站点和电教设备的安装使用,5个村的农家书屋建成使用,为党员和农民群众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知识之窗。投资近1000万元,整治维修沟渠90余公里,整修塘库,提高蓄水量,硬化通村公路11.8公里,改造管网工程2个、共育室4间,新植“6215”大行桑2000余亩,义务植树500余亩,新建沼气池360余口,后山生态治理中全镇共调核桃种6000余斤,栽种面积3000亩,嫁接核桃28000株。同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质蚕茧基地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一事一议项目为契机,在码口村十一组全力打造“美丽新村”,包括特色花棚、绿化花带、集中塘库和优雅亭台水车等项目。三是抓规划、齐推进,倾力打造时代美丽新城。按照县委、县政府规划,切实加强和改进征地拆迁动员、协调等城市建设基础性工作,本着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原则,积极出台拆迁户帮扶等配套政策,实行干部一对一联系征地拆迁户,先后组建“党员服务小分队”10多只,投入到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中。2014年,完成南环线改造工程XX段、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弃土工程、小田坝安置区、民族中学改扩建、白鹤滩学校过渡项目、朝阳小学改扩建、看守所、F型干道建设等重大项目的600余亩征地和100余户农户的拆迁安置工作,累计完成了XX县新城区建设及工业园区建设所需的1900余亩土地征收和250余户农户的搬迁安置工作。XX县新城区建设稳步推进,XX镇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得到了XX县委、政府的肯定。四是抓服务、强保障,社会公益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覆盖面逐年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14年,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城镇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和农村低保系列保障制度不断推行和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基层基础保障工程,群众居住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养老难、增收难“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果蔬嫁接技术范文篇10

一、领导重视,加强宣传

收到通知后,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乡村干部会议,传达通知要求,并确定由乡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村第一书记两位同志具体负责抓落实。通过走村入户,收集到了新种核桃、板栗树不结果、生态养殖家禽家畜出栏率不高、传统中蜂养殖产量低、天麻种植技术不成熟等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市级有关部门提出了给与技术支持的请求。

二、精心组织,开展培训

在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带领下,市农业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和3名农业、畜牧方面专家及市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赴市乡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

专家组一行到达乡后,在乡党委副书记同志的陪同下,一是察看了传统中蜂养殖基地—“太一蜂业养殖场”和黑桃、板栗种植情况;二是开展了大规模种养殖技术培训。培训会由同志主持,包括村在内的乡4个村70余名种养殖大户、乡分管扶贫工作领导、驻村、新房子村第一书记及工作组全体干部参加了培训会。培训会前,专家组现场发放了70余份种养殖技术资料,市环保局局长、市农业局机关党委书记分别就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和有关农业扶贫政策作了重要讲话,3名专家分别就科学种养殖生猪、山羊、中蜂、天麻、板栗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公布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并表示愿意参与后续服务和技术帮助;三是召开座谈会,现场解答了养殖大户提出的各种技术难题;四是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传授树木、果蔬嫁接和天麻种植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