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考察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1:10:55

工作考察报告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1

古城的迷人魅力

城市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令全世界瞩目的。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历史名城的罗马、雅典、马德里,还是风景迷人的西西里岛、爱琴海诸岛,甚至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米兰,都堪称建筑的博物馆、艺术的宫殿,似乎每一座城市、每一幢建筑都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历史。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同众多著名的广场和历史街区交相辉映,构成了欧洲独特的城市风貌。高品味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欧洲许多古城至今仍保持着迷人的魅力。

同时我们注意到,尽管欧洲的城市风格各异,特色鲜明,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尽可能地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风貌完整地保存和展现出来,城市也因此而更显神韵。例如罗马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名城,存留着大量的代表性宏伟建筑,因此城市体现出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神韵,使城市的每一个细节都耐人寻味;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雅典,城市风貌体现出现代气息和历史文化内涵交融的特点;具有鲜明民族文化传统的西班牙古城马德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现代科技、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三者合一的独特气质,科学合理的绿化、交通系统,使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在历史名城建设中得到合理诠释;位于欧陆最西边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展现的是另一番海滨城市风情,虽然经过18世纪大地震后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古迹不算多,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配上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迹的点缀,足以使里斯本称得上是风光迷人又不失典雅文化品味的魅力城市。欧洲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实在令人佩服和惊叹。

完善的保护体系

这个体系令几乎所有人都有了一种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

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扩展的,体系的关键就是立法。在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几乎每确定一个保护概念,随之便会有一系列相应的法规、条例、政令等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层面做出相应的规定。欧洲历史文化保护的立法思路非常明确,它强调保护工作不是独立进行而是多元的,将保护与资金、住宅建设、税收、政府职能、公众参与等联系起来,目的是为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整个体系使得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政府和民间的力量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保护体系涉及到的制度、环节,如保护内容的形成及确立、保护机构的职能、保护行政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公众参与体系等,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从而为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历史保护的行政管理体系方面,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法律均规定,文化遗产部门管理遗产,其他相关部门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协助或监督其工作:城市规划部门主管古城保护及城市景观保全等内容;旅游部门只负责历史文化遗产的促销,不参与遗产的

直接管理。在资金保障体系方面,资金补助的规定是保护法律的重要内容之一,立法中明确规定保护对象的资金补助额度和数量,为保护资金来源的长期稳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通常是保护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款项数额巨大;同时以国家投资带动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及个人的多方合作投资的方式也存在;各类相关政策的制定也为文化保护提供了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方式,如减免税收、贷款、公用事业拨款、发行奖券等,使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据统计,近年意大利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平均每年在50亿欧元以上。可以说,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同其连贯严格的法律、健全的保护机制、高效的管理机构、充足的资金保障所分不开的。

严肃的保护手段

为了一座文化古迹,不惜付出大代价。

与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相对应的是严格的法律措施和保护手段。意大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名城相当多。古城建设,政府不以破坏历史文物为代价,而是要完整地保留了文物的遗迹原状。对城内遗迹的保护,修旧如旧,即使有翻新,也要求有截然不同的区别,让人能够分辨。意大利政府将48%的国土规划为景观保护区,只有经过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认可,保护区内才能开发建设新项目。50年以上的建筑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其建筑物外部结构属于政府,任何房屋开发商和商店经营者、居民,所购买的只是房子内部的使用权,但不拥有对建筑物整体改造的权力。房子的维修按国家制订的法律进行,不能自作主张,任何未经同意而进行对登录建筑的特殊建筑艺术或历史特征的拆毁、改建或扩建均属刑事犯罪,任何未经同意的行动都将受到处罚。

希腊的雅典虽然没有能够像罗马一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希腊政府为了保护雅典卫城的环境风貌,拆除了卫城周围的所有现代建筑,雅典的重要历史地区,任何建筑活动必须事先报文化部批准。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雅典1991年建立了先进的城市地铁交通系统,并且限制汽车进入卫城。此外,据说在希腊萨洛尼卡市有一座长1000多米的陆地旱桥,建桥的原因只是因为桥下有一大片古罗马征服时代的遗迹。为了保护古代遗址的原貌,又不破坏城市规划,希腊建筑师在这里建起一座奇怪的旱地大桥,让大道从古迹上方凌空而过。大桥的造价虽然大大超过公路的造价,但是它保护下来的却是无价的历史古迹。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样有着严格的保护手段,体现出政府和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马德里市中心区划定了5个历史街区,政府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市中心的古建筑进行任何改动,并且每隔20年必须按照原来模样重新进行维修和粉刷,否则将课以重罚。马德里对历史街区的维修改善制定了长期的实施计划,不急于求成,仅第一期(34.5公顷,756幢楼,11878户居民)计划的时间就长达4年。

得到的启示

欧洲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几种趋势:

1.保护内容:从对历史建筑保护到历史环境保护;

2、保护体系:从以立法为核心到公众参与;

3、保护方法:从单一保护到整体保护;

4、保护目标:从历史留存到价值重现。

广东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有部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6个以及2个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一些古城的历史格局和风貌被破坏;较多历史保护区被挤占;一些历史街区内的人口密度过大,基础设施落后,居民居住条件得不到改善;普遍缺乏对文物古迹周围历史环境的保护,大拆大建,毁坏了大量尚未列入保护等级的遗迹和一般性历史建筑群;“旅游开发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较严重,人为随意改变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其逐渐丧失历史原真性;管理机制不健全,政出多门,部门协同配合不够;公众历史保护意识淡薄,历史文化保护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通过考察,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宣传以及对有关人员的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有关领导及专业人员对名城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保护意识,掌握历史文化保护的正确方法,树立整体保护的观念。同时,还要合理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的价值观,使民间自发的保护意愿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转化为具体的保护行动。特别是那些反映传统风貌,体现地方特色的历史街区、建筑群,以及有纪念价值的遗址等,已经构成了当地群众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当地民众的民情、民风和历史文脉,要积极鼓励公众参与保护。

二、以立法为核心,健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完善历史保护的法制体制工作,做到有法、有政策可依。欧洲大多采用国家与地方立法充分结合的方式,使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政府和民间的力量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相比之下,我国的保护体系显得单薄的多。在广东,更是缺乏较系统的地方管理体系,因此保护起来显得较生硬和空泛。建设部已于去年2月颁布实施了《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并且正在修改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草案)。根据这一形势,广东积极酝酿出台有关条例、配套政策和有关指导性文件也势在必行。通过制订政策法规,尽快填补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体系中缺少的环节,真正建构起一个健全的保护体系。

要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和岭南历史文化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和历史名镇(村)保护的主要内容,完善保护规划和建设的管理规定,积极建立专项资金保障机制和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管理机构职能,规范政府行为,鼓励公众参与。地方市、县在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规的前提下,也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制订相关规定和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改善、资金筹措等相关政策的研究,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三、以整体保护理念指导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实践

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城镇风貌、历史文物古迹、民居建筑、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等资源,都值得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并进行有效的保护。但是,目前在我们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实际工作中,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方面是我们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没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整体保护理念,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乡建设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离开对其保护进行城乡规划和大规模开发建设,最终必将以牺牲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只有充分考虑到影响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因素,并合理地对历史文化遗产再利用,赋予新的内涵,才能使历史文化遗产获得更好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认为,在整体保护理念的指导下,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四性”原则:一是原真性。在进行文物建筑保护时,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真实保护所遗存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全部历史信息;在保护历史文化地区和名城(镇、村)时,不得破坏历史文脉和肌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二是可读性。在整治和改造时要在历史遗存上真实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加建和改建部分要与原貌有所区分,要做到“可识别”;三是整体性。不仅保护遗存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珍惜不可再生的历史风貌;四是可持续性。要通过历史保护激活历史环境价值,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力再生,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利用中保护,将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

四、引入历史文化遗产经营理念,广泛拓展保护的筹资渠道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2

一、三省推动土地流转的取得的积极成效

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提升农村土地使用价值,发展集约化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xx、xx、xx三省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有效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一方面使农民自愿地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土地及时转让出去,另一方面使部分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民能及时获得相应的土地,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人地矛盾,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截止2007年底,xx省长沙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19.63万亩,占农用土地总面积的9.15%,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52.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4%,耕地流转面积比1995年二轮承包土地开始时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土地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已达534家,500亩以上的达134家,1000亩以上的已达61家。

xx省xx市临川区到2007年底种粮面积30亩以上的农户已达863户,100亩以上的农户达29户,200亩以上的大户8户,促进了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和企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了种粮的经济效益。龙南县近年来引导10万多亩农田、山地向种植能手流转,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多个,集约化种植脐橙6万多亩,无公害蔬菜3万多亩,蚕桑1万多亩,花卉苗木5000多亩,土地规模化种植比原来每亩增收200元以上,每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

?xx省xx县集体所有农用土地总面积130.3万亩,耕地承包面积108万亩。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1.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8%。xx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4万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其中100亩以上承包大户230多户,流转承包4万多亩。

(二)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土地流转有利于催生和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导向建设规模化农产品开发生产基地,使“公司+农户”形成有机整体,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土地流转突破了在亲戚、村组农民之间的范围,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工商企业等逐渐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受让主体。xx省长沙市已有46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受让流转土地14万亩。

xx省xx市信州区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权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及时推出了抛荒地或粗放经营地转包、大户或场园主租赁、承包户或各村组之间互换丘块以及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4种流转新模式,目前该区已形成水稻、蔬菜、水产、瓜果4大农业支柱产业,产业基地总面积已达10万亩,近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保持在12%以上。大余县采取转包、入股、出租、反租、倒包、互换等形式,积极引导土地流向本地优势生产经营项目集中,2007年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0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以上,发展花卉苗木、肉鸭养殖与板鸭加工两个产值超亿元的主导产业和商品蔬菜、脐橙、甜玉米、蚕桑、生猪等特色产业,并以此组建形成了一批市、县龙头示范区。

xx省xx县三河镇木兰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成立后,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社,把转包的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组织对外发包,由合作社与承租户以合同契约的方式确定租赁者与被租赁者的关系,由于合作社确实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要求入社的积极性高涨,全村860户农户有500多户加入了合作社,流转土地占全村土地的50%以上。

(三)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广大农村人多地少,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增收空间不大。土地流转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摆脱土地的羁绊,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减轻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经营责任田的压力,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因而一大批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纷纷摆脱土地的束缚,外出务工或自行创业,既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又增加了农民收入。xx岳阳市2007年流转土面积50万亩,其中农户流转承包地18.7万亩,通过流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8.5万人,劳务收入44.3亿元。平江县土地流转面积占24.5%,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占33%,全年劳务现金收入达13亿元。

到2007年底,xx省长年外出务工农民达到302.61万人。xx市临川区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17万余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33.5万的50.7%,务工总收入达13亿元,比上年增收1亿多元。乐平市众埠镇积极引导,将外出人员需要流转的土地进行转包,使其向种养大户、能手及外商集中。2007年,该镇外出务工人员土地全部得到有效流转,无一抛荒、搁荒现象,流转面积达11000余亩,30亩以上转包大户达300户,转包面积最大的达220余亩,既促进了富余劳动力的

xx省xx县木兰村农民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对外发包后,1亩地年租金达358元,全归农户,合作社不留一分钱,加上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和土地重新丈量实际转包的田亩数增加等,每亩实际收入600—700元,不论与周边农户比,还是与自己过去耕种比,每亩地净增收入100多元。同时,土地租赁给大户经营后农民还可以在大户承租的田里打工,按每天50元工钱计算,一年累计打工日60天,工资性收入就达3000元。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使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每个劳动力年收入可达1至1.5万元。

(四)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农村土地进行依法合理流转,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加速了农村奔小康的进程。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认为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是土地流转最直接、最明显的成效。xx省新余市渝水区每年一入冬便有不少闲置土地随之进入“冬眠期”,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该区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以适当价格统一集中农户的冬闲田,对外实行季节性租赁,并鼓励种植大户、工商户等承包经营冬闲田,最大限度地控制耕地闲置。横峰县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做活冬闲田文章,通过转包、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让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生产。2007年有110多户懂技术、有市场经验的当地农户或外地客商在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下,承租了3200多亩冬闲田从事外向型蔬菜、水果种植等,冬闲田出租农户户均增收1600多元。

xx省xx针对全县近20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实际,鼓励和引导群众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三河镇木兰村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483户农户以1600亩抛荒地和低洼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包给32个大户从事粮油和特种水产养殖等规模经营,使“死田”变成了“活田”。

(五)加快了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常规农业比较效益低,小规模经营农户效益差。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及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快了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进程。xx省黎川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农田机械化推广速度不断加快,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全县水稻收割机、耕作机、手扶拖拉机、整耕机达1850多台,两季机耕面积达16万亩,机收面积达8万亩,机械化综合程度达到40%以上。到2007年底,xx市临川区手扶拖拉机达3710台,比上年增长8.4%,耕整机1162台,比上年增长12%,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土地流转还适应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需要,增加了农业的科技含量。新余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反映,向一个大户推广新技术或新品种,一推广就是几十亩或几百亩,相当于向原来的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农户推广的面积,并能对周围村及农户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科技进步。

(六)带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土地流转不仅使各种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和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找到了用武之地,而且为各种中介或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目前,xx全省生产合作和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已达6800余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永新县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土地,带动了农技、农机、种子、供销、金融等涉农部门围绕土地流转开展政策、信息、技术、资金等全方位的服务,为土地流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南康市各乡(镇、街道)专门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山地流转服务中心,加强土地流转的宣传教育和中介服务,使群众看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为使承租者安心投资创业,乡、村组织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劳务用工、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有关手续等服务工作,2007年该市已实现土地流转10000多亩,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南丰县洽湾、莱溪等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利用网络终端设备、手机信息等现代传播手段,收集并土地流转供需信息,及时为流转双方办理流转手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三省推进土地流转的经验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土地合理流转,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实际步骤。三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功实践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有:

(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他们认为,土地是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而且农民又是一个弱势群体,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极其有限。在土地资源日愈紧缺的情况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意防止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搞土地流转,变相搞土地征用和截流土地流转收益行为和现象发生,切实把维护和实现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作为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基于这一认识,他们紧密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立足于防范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行为的发生,认真研究制订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操作细则,明确规定土地流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土地是否流转、以哪种形式流转由农民自主决定,不准任何组织以任何理由违背农民和村组意愿强迫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收益必须全额交付农民,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和扣缴,从制度上奠定了维护和发展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基础,保证了农村土地流转按照有利于促进“三农”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顺利推进。

(二)自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确保不改变流转土地用途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底线。他们认为,我国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坚守180亿亩耕地红线,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可动摇的目标,各级政府都肩负着历史性的重任,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中,必须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好农村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正确处理和科学把握好追求地方政绩与贯彻基本国策的关系,在推进土地流转中切实有效地防止流转土地转作它用,坚决守住耕地保护这一重要底线。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坚持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中,科学引导加工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人口和服务业向城镇集中,耕地向种植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并通过积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耕地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并从制度上重视强化流转土地用途的审查把关、监督检查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发生,守住了耕地保有的底线,呈现出耕地总量不减反增、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三)坚持有序流转原则,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是推进土地流转的重要保障。他们认为,农村土地流转关系千家万户农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生计,规范、有序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不仅是主动排解人为影响和干扰、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不受侵害的需要,而且是有效防范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立足防患于未然,重视加强土地流转制度建设,一是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县、乡农经管理部门为土地流转主管单位,具有监督、指导、管理、调解等职责;二是建立了目标考核制:把土地流转工作列入乡镇和有关部门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年终对土地流转工作实行考核;三是建立了督查制度:由有关部门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四是建立了规范的土地流转三级网络:即村级设立调处小组,乡镇(街办)设立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县设立农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并制定了便民、评议、回访等制度,印制了调解申请书、调解程序、调解笔录等规范性文书,形成了相互贯通、协调一致的一体化管理网络和配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推进,有效地预防了土地流转纠纷事件,确保了“三农”稳定发展和农村稳定和谐。

(四)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不断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动力。他们认为,推进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和途径,但最重要、最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加速农村全面小康的进程。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土地流转形式,使农村土地流转由过去单一的以转包为主向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转变,积极引导并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植能手和规模大户流转,形成规模经营优势;支持并鼓励农户按照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形式成立农村土地合作社,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经营、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鼓励并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参与土地流转,实行基地化种养,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实施社会化服务。这些积极的流转形式,在有效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都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土地的经营效益,实现了农户利益的长久化、最大化。

(五)强化政策支持措施,着力完善“三农”服务支撑体系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保证。他们认为:农业是基础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决不能简单地实现“流转”了之,达到“规模”完事,政府必须自觉地强化政策支持措施,积极完善服务支撑“三农”的体系,全力帮扶“三农”又好又快发展。基于这一认识,他们重视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支农资金,加大对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带薪带岗,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科技指导和发展特色种养业生产加工基地,支持金融部门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强化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在流转地区推行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这些措施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不仅有力地强化了“三农”的基础地位,激励了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的信心,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使土地流转户的收益有了持续的增长,最大限度地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积极而又稳步推进我省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在各地逐渐兴起,有的地方形成了一定规模,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总体来看还处在摸索起步阶段,各地进展不平衡,流转规模不大,流转形式不多,流转不规范问题日益显现,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组织指导,积极而又稳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大的成效。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力度。全面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农村土地流转的方针政策,是科学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思想保障,要以县乡政府和村社为重点,认真组织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使直接面对农民的各级领导和干部在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正确把握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干部,流转的前提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流转的底线是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真正从认识上、行动上掌握科学指导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则、方法、方式,统一科学推进土地流转的认识,提高科学推进土地流转的能力,从而为积极而又稳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夯实思想和工作基础。

(二)加快建立健全规范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程。土地流转是一项探索性、政策性、开拓性、民生性很强的工作,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科学严密的操作规程,是农村土地流转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做到未雨绸缪。省及州(地、市)农业部门应抓紧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的一系列具体操作规程,特别要加快制定规范统一的流转合同文本,加快建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仲裁程序、仲裁方法和仲裁制度,尽快形成完备、规范的土地流转合理制度和办法,切实做到依法规范流转行为,确保流转平稳有序推进。

(三)积极探索利于农民利益最大化的土地流转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最根本的不仅在于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恶意侵犯,而且要积极追求农民利益最大化,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认真总结前几年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发现成功范例,推广成熟经验。从全省土地流转的成功实践和省外经验来看,当前应积极引导和着力推广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的流转形式,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流转形式,以及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联合建立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流转形式,并要重视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支持县乡政府和农民群众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探索形式多样的流转形式,鼓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尽快形成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实现、发展好农民群众利益的土地流转新机制。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3

一、五县(市)和考察组行程基本情况

考察组一行风尘仆仆,短短6天时间,先后考察了5个县(市)、8个乡镇、6个村、4个派出所、4个司法所、4个治调中心户、2个社区、2个县(市)直单位综治工作情况。

宣恩县,面积2740平方公里,辖6乡3镇,279个自然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4.58万。在该县,考察组先后参观了沙道沟镇栏杆坪村委会民调组织、2个治调中心户、当阳坪村农村中心警务室,珠山镇派出所,听取了珠山镇派出所有关人防、物防、技防等治安防控方面经验介绍。

来凤县,面积1339平方公里,辖5乡3镇,185个自然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万。在该县,考察组先后参观了育红社区治调中心户建设、县国税局技防措施、翔凤镇综治办建设和翔凤镇马家园村委会治调中心建设,听取了翔凤镇分管综治工作领导对全镇综治工作情况介绍。

鹤峰县,面积2886平方公里,辖7乡2镇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22万。在该县,先后考察了县水利局治安防控工作、容美镇综治办和派出所、燕子乡综治办和司法所、燕子乡治安中心户,并听取了县水利局负责人就县直单位参与社会治安工作情况介绍。

松滋市,面积2235平方公里,辖14镇2乡2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84万。在该县,先后参观了斯家场镇司法所、卸甲坪乡派出所和黄林桥村,刘家场镇综治办、派出所,并听取了刘家场镇派出所负责人有关治安防控工作情况介绍。

宜都市,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4乡5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管委会,总人口39万。在该县,听取了该市综治工作情况介绍,参观了东风社区有关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二、五县(市)主要经验和做法

考察组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所到之处,各有重点、各有亮点、各有看点;综治基层工作抓得深、抓得细、抓得实;治安防范“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成为普通百姓的“口头禅”、深入人心,真正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浓厚综治工作氛围。

㈠抓重点,基础工作扎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综治工作亦如此。考察组一行看基层所(办)、听情况介绍、访治调中心户,所到之处,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当地扎实的基础工作。五县(市)抓基层基础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经验:一是抓领导落实。五县(市)均明确县(市)长为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鹤峰县实行县委常委联系综治工作制度,11个县委常委,6个常委分解有具体综治工作任务。宣恩县不仅县委常委会今年专题研究3次综治工作,政府常务会也2次专题研究综治工作,县综治委主任、县长向前进多次到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调研,听取综治工作情况汇报。宜都市将争创“全国平安县(市)”纳入今年市委、市政府“四项品牌工程”之一,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市长具体负责。二是抓责任落实。宣恩县针对不同单位的不同情况,分别签定不同的综治责任状,内容更具体,针对性更强,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很好地发挥了综治责任状作用。松滋市实行综治区域治理制度,即以涴市、沙道观、八宝为中心建设“平安东大门”,以新江口为中心建设“繁华会客厅”,以洈水、刘家场为中心建设“美丽后花园”,因地制宜,领导包区,分区治理,整体推进。三是抓规范化建设。来凤、鹤峰、宣恩三县,从县综治办,乡镇(单位)综治办,村综治办,到治调中心户,均做到了有牌子、有本子、有制度、有管辖示意图,统一的制度和工作规范上墙,特别是鹤峰县治调中心户建设规范程度很高,县政府每年拿出3万余元,为3360个中心户每户配备一个资料袋、一个笔记本、一枚徽章,统一规范户牌,使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四是抓力量整合。来凤、鹤峰县,整合乡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力量,实行办所庭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分管领导为综治办主任,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司法所所长为副主任,每个乡镇均落实1——2名综治工作专干。宣恩县整合乡镇行政机关人力资源,9个乡镇均配备有5名以上综治工作专干,实行专干包片包村工作制度,专干协助乡镇综治办工作,负责领导、指导村级警务室、村级民调室、治安中心户工作,专职从事综治和维稳工作。松滋市整合职能部门合力,创建“三农110”、“民企110”、社区警务三大警务模式,有效覆盖全社会。五是抓网络建设。松滋市今年以新江口镇玉岭社区为试点,抓“三控四防五级管理”机制,“三控”,即控制社会面、控制发案点、控制重点人;“四防”即公安专防、社会群防、科技控防、思想提防;“五级管理”,即综治委督促管理、居委会协调管理、居民小组组织管理、单位院落落实管理、治安中心户参与管理,建立健全了社区综治工作网络。来凤、宣恩、鹤峰三县,形成了从县综治委主任、副主任,到县综治办、到乡镇(单位)综治办、到村综治办、到治调中心户、到农户,覆盖每家每户的“金字塔”式综治工作网络架构。六是抓保障落实。在人员保障方面,除鹤峰县综治办只有主任、副主任2人外,来凤县、宣恩县、宜都市综治办均配备主任、副主任各1名、工作人员1名,松滋市综治办配备主任、副主任各1名,工作人员3名。在经费保障方面,鹤峰县按人平0.6元标准,预算综治工作经费13万元;宣恩县按人平0.5元标准预算工作经费17万元;来凤县按人平0.5元标准预算工作经费16万元;松滋市按人平0.5元标准预算工作经费42万元;宜都市按人平0.4元标准预算工作经费16万元,平安创建及其它专项综治工作经费合计61.3万元,乡镇一级综治工作经费达到人平1.7元标准。

㈡攻难点,破解综治难题。五县(市)综治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我县大致相似。主要体现在:随着社会人的大量增加,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综治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投入不够(宜都、松滋两市相对保障较好);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建设、防控水平和能力相对落后。在破解以上难题方面,五县(市)均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

延伸单位社会管理职能,充分调动部门参与社会治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综治工作思路是各单位“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但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人的增加,一个单位仅仅“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考察组实地参观了鹤峰县水利局综治办,听取了该局张副局长综治工作情况介绍,该局落实“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章管人”管理社会人的做法,使考察组人员大受启发。鹤峰县水利局是一个开放型的院落,院内常住人口109户291人,而属水利局职工的只有32户86人,外来购房户34户100人,流动暂住人口17户41人,非本局住户占70.6%,社会管理难度可想而知,2005年,该局就因综治工作不达标被“一票否决”。该局从一个两年前的被“一票否决”单位,到今天鹤峰全县综治工作先进典型,主要是该局在抓综治工作时,做到了“三个舍得”,即,舍得出人,该局响应县综治办号召,率先抽调2名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成立了综治办,专职从事综治工作;舍得出力,该局始终把综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局领导班子做到每月听取一次汇报,研究安排综治工作。具体负责人员定期召集住户宣讲法律知识和防范知识,做到了人清、房清、物清,形成了非常规范的档案材料。舍得出钱,该局是鹤峰县县直一级单位局长办公室未安装空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单位之一,经费异常紧张,但每年仍从工作经费中挤出3万元,保障综治工作,并为综治办安排了2间办公室,配备了电脑、照相机等专用办公用品。

延伸综治工作触角,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能动性。据宜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存明介绍,20*年该市政府预算160多万元,聘请200名下岗职工作为社会管理工作者,参与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工作,今年市政府又预算300多万元,聘请了400多名社会管理工作者。这批社会管理工作者都是40、50下岗人员,多数家庭经济困难,许多人员还是老“上访户”,政府聘请这批人员,一方面减少了他们与政府的“对立”,大大减轻了信访压力,另一方面这批人员吃苦耐劳,实实在在的对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拓展综治工作思路,整合“人财物”,向现有资源挖潜力。宣恩县根据税费改革后,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工作重心转变的实际情况,县委常委专题研究在47个片区设立片区综治专干,所谓“片区”,即原管理区所管辖范围,一般一个片区2至6个村,明确1至2名乡镇行政干部为片区综治专干,综治专干常年在农村中心警务室工作,主要职责是管理村治调主任、治调中心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管理流动人口,开展法律知识和治安防范宣传等综治工作,其身份编制不变,工资福利、工作经费和业务工作由当地派出所直接管理,综治专干权、责、利明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体制下综治工作人财物不足,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㈢创亮点,先进典型引路。综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创亮点、办示范,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不失为当前综治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宣恩县率先在全县建立农村中心警务室,考察组一行实地参观了沙道沟镇当阳坪村警务室。农村中心警务室以片区为单位,一般涵盖2至6个村,其工作人员由乡镇综治专干、派出所干警、村委治调主任、治调中心户长组成,统一警务室外观标示、工作规范和上墙制度,工作人员每周集中办公1天。农村中心警务室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派出所与治调中心户有机联系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山区农村山大人稀,治安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家门口的派出所”。来凤县在县直一级单位设立综治办,考察级实地考察了该县国税局综治办。各单位综治办均有统一牌子、本子、工作台帐和统一规范的制度上墙,均有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并配备1至2名专职工作人员。鹤峰县将治安中心户建设作为综治工作的一张“名片”,将治安中心户长培育成为综治工作“代言人”,考察组人员聆听了燕子乡治安中心户户长向宏建的“亲身说法”,他以一名治安中心户长身边发生的一些琐碎“小事”入手,始终贯穿“治安人人讲,人人有责”理念,娓娓道来,着实令人信服。松滋市大力实施科技防范,制定三年工作规划,重点建设覆盖全社会的监控三级平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为一级监控报警平台,各派出所为二级监控报警平台,三级监控报警平台设在社区或单位,大力在社区、单位、门栋安装视频监控、红外线自动报警系统、楼宇对讲和电子门禁系统。宜都市加强群防群治宣传和奖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宜都市治安信息奖励办法》,对提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肇事逃逸、在逃人员、违反《信访条例》,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携带危险物品等各类信息的人员实行重奖。根据奖励办法的规定,市民提供治安信息可获50元至1万元奖励,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截止8月份,已根据市民举报查获18起案件,兑现奖金3万余元。同时,宜都市实行刑事案件一季度一通报,对各乡镇、县直一级单位分季度通报刑事发案情况,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三、对我县综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考察组所到五县(市)均为我县毗邻或邻近县(市),特别是鄂西三县,社会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地域地貌,均与我县相当或相仿。其综治工作经验和好的作法,对我县具有较高的学习、借鉴价值。学习外地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是否定我县综治工作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是全盘照抄照搬,而是要紧密结合我县县情,立足实际、立足实效,抓一至二个重点,制订规划,一步一步、实实在在的工作。

一是抓好城渔两镇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大力提升两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借鉴宣恩县珠山镇和松滋市抓人防、物防、技防经验,制订三年工作规划,通过“县乡两级财政解决一点、所在地单位或企业赞助一点、个人或个体户出资一点”办法,解决财力不够问题,力争三年内两镇达到监控全覆盖目标。

二是抓好基层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借鉴鹤峰、宣恩两县经验,今年重点抓好8个乡镇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8个示范村治调中心规范化建设、10个农村中心警务室建设和30个治调中心示范户规范化建设。乡镇综治工作中心达到统一规范、统一工作制度、统一网络图;村治调中心达到有办公场所、有规章制度、有网络图、有工作台账;农村中心警务室达到统一外观标示、统一工作规范、统一工作制度;治调中心户达到有牌子、有工作日志、有工作手册、有工作规范、有网络图。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4

预防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如何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党的对反腐败斗争作出了向“注重预防”转变的重大调整。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一、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不可或缺的重要“软件”要切实加强文化反腐、教育预防问题的研究

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一方面是制度的缺失,使得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仍有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就是文化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三类,一类是港台低俗文化的广泛侵蚀;另一类就是迷信和逢迎权力的官风比较盛行;还有一类就是宽容甚至羡慕腐败的民风堪忧。有一种说法:当官的不打送礼的。这种处世理念在很多人思想中都很牢固,久而久之,“礼尚往来”演变成了人身依附,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领导干部时刻都经受着考验,不少领导干部在“温水效应”下沉沦。

党的提出了“廉政文化”的新命题,这是反腐倡廉富有时代性的重大课题。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致力于超越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倡导富有现实价值的鲜活的廉洁文化意识,包括公民意识、责任意识、耻感文化等。特别是要彻底颠覆“官本位”观念,培养一种发达的市民社会意识和契约理念,建立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平等、地位平等、机会平等、财产平等,来消除人身依附关系,尤其是避免权力依附。

加强预防腐败的思想文化建设,我们要重点关注官员的道德自律问题。一个执政党要成为社会正义的化身,关键在于执政党能否成为道德自律型政党。历史上封建王朝跳不出治乱兴衰的周期循环,原因在于统治集团延续到一定阶段,就无法避免政治道德水准的下降。今天,我们应该正视,而不应该回避党员干部中出现的道德危机。要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保护,树立公共信仰、平民意识、风险意识和廉洁人格。近年来,我们组织的“一把手”讲廉政党课、县处级党政正职廉政培训、新任副处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都贯穿了这方面的理念和内容。在今后的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现实接受性和实际影响力,都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思考和探索创新。

二、制度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最有效工具,制度反腐已经成为新时期反腐败的必然潮流和趋势,要着力加强对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和执行力问题的研究

依靠制度反腐是理性且符合法治精神的反腐思维,因为制度本身具有尊崇的权威地位、刚性的约束效力、普遍的适用范围、深邃的人性因素。一个真正的制度化国家,制度是至高无上的,人们对制度有一种宗教般虔诚的信仰。制度失去信仰的支撑,就会成为“博弈”和“利用”的对象。与西方契约文化不同,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忽视规则意识,也因此,中国的制度化进程存在着先天不足,而且这种不足是文化层面和深层次的,也是最难改善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着眼于制度的实用、管用、好用、可用。当前,要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研究解决制度的系统性问题。制度建设要动态满足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和系统的角度,审视和加强制度建设,织严制度网络。所谓“严”,是指缺一个不行,增一个多余,让制度之网恢恢,疏而不漏。近年来,我们针对反腐倡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度建设及时跟进、及时补位,在加强党政正职监督、预防集体腐败、清理规范中介组织、规范自由裁量权等方面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大大拓宽了预防腐败的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制度创新没有终点。今年,我们要针对经济活动频繁、掌管行政执法权、自由裁量权和资金资源支配权的重点部门和行业加强预防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推出符合实际的制度。

二是要研究解决制度建设如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都在于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当前,有些部门在“制度”、“程序”的名义下延伸行政行为的“流水线”,有些部门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寻租现象多发,许多服务对象担心被打击、报复,常常是敢怒不敢言。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政府部门该管的不管,反倒把职能的“触手”延伸到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领域,无限放宽政府或部门职能,甚至从中获利。我们在反腐倡廉实践中,要把社会普遍反映、容易刺痛人心的热点作为第一信号,着力从制度层面规范行政行为,维护公众利益。要积极推行决策听证、公示制度;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扩大网上审批,加快行政提速;大力完善和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要研究解决制度的变异问题。我们发现,一些制度设计和运行的结果,往往与预期效果出现较大反差,这中间有一个制度的异化规律。苏联有一个“疗养制度”变为“特供制度”的例子。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遇到了粮食危机,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在一次会议上因饥饿突然晕倒,列宁为此建议设立“疗养食堂”,让那些为人民操劳的同志能够吃饱肚子。但“疗养食堂”后来慢慢扩展为“特供商店”,在这些商店里,西方国家的名贵、稀缺商品应有尽有,而只有苏共的高级干部才能凭着特殊的证件进店购买。苏联普通人把进入特供商店的特权阶层称为“我们的共产主义贵族”。在当今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现象。一些初衷较好的反腐制度,结果却变成了“豢养腐败”的制度。有些制度成为了特殊利益集团的俘虏。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应当注意加强对制度的检查、反馈与创新。

四是要研究解决制度执行软的问题。提高制度执行力,是树立制度权威的重要保证。从近年来腐败蔓延的情况看,更多的不是没有法而违法,而是有法不依,有制度不执行。有人说,如果告诉一个日本人,让他把碗洗6遍,他一定会不折不扣地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可能只洗5遍,甚至洗3遍了事。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一个缺少落实文化氛围的国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廉政制度建设中,在党风廉政惩防体系完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都或多或少地缺乏一种让廉政制度建设刚性起来的落实习惯、落实文化,执行中的效果很不理想。清代学者王夫之曾经提出,要实现廉政,就必须“以法相裁,以义相制,以廉相帅”,很显然,这种看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不是缺制度,而是缺让制度活起来的机制;不是缺要求,而是缺让要求具有约束力的办法;不是缺文件精神,而是缺让文件精神生根的土壤。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推进廉政理念教育,用“落实文化”来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不按制度办怎么办”的办法,谁不照着办就追究谁,上下同等,人人平等。一万个制度不如一个严究,必须让制度制裁这一手真正硬起来。

三、监督是保证制度得到执行、责任得到履行、权力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要深入研究监督工作的内在规律,不断创新监督理念和方法

监督是对权力的实施进行监察和督促。根本目的是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监督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只有遵循其内在规律进行设置和操作,监督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监督应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强制性。如果片面强调监督与被监督的统一性,而忽视监督者的相对独立性和监督的强制力,只会削弱监督的效力。往往表现为这样一种状况,党委抓监督工作是“紧一阵松一阵”、部门配合监督是“此一时彼一时”、群众监督是“倒一个骂一个”、舆论监督是“说一句应一句”。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说:“官做到我们这一级,也就没有人管了。”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没有人管”,因为可以监督他们的人要依附于他,受制于他。这反映了监督制度设计中的一个悖论。实际上,监督总是一种来自于异体的行为,有效的监督必然是异体的,绝不是同体的,应当适当分解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我们开展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的。这项改革从体制上屏除了“监督者受制于被监督者”所带来的弊端,使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责任界限更加明确,工作机制更为完善。它符合监督工作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应然要求。作为改革的新事物,在运行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积极探索开拓。

加强同级监督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眼下,同级监督软弱是整个党内监督工作中的一块短板。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常委监督想说不说、人大监督能说则说、纪委监督看了再说、民主监督说了白说、群众监督道听途说、舆论监督该说不说。赣南“三贪”公路局长李国蔚为什么根本不把局纪委放在眼里?就是因为局纪委得接受他的“管理”,无法对他实行有效监督。福建周宁县“三光书记”林龙飞在收受了因贪污受贿被判缓刑的原教育局长祝文海的贿赂之后,执意要重新启用祝文海,安排他到周宁地产公司任经理。林龙飞为何在遭到了当时的周宁县纪委书记的强烈反对后,依然一意孤行?就在于纪委书记权力比他这个“一把手”小。对同级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同级纪委不好监督、不能监督、不敢监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落马高官一旦案发,不是开除党籍就是判刑,因为在犯大错误之前,几乎没有什么人可以监督他们。从中央纪委传来的信息,中央和中央纪委领导对此已经引起高度关注。按党章规定,纪委与同级党委都由同级党代会选举产生,这本身就说明纪委在接受同级党委领导的同时,仍然可以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关系,它是一种双向监督的关系。《党内监督条例》也规定:“党的地方和部门纪委、党组织纪检组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这实际上赋予了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权。因此,我们要按照党内法规的要求,大胆探索创新,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积极在区县(市)和市直单位开展同级监督工作试点。

我们要树立“制度+科技”的防腐新理念,注重运用新手段、新方法预防腐败,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努力构筑廉政防火墙。通过建立行政审批、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电子监察系统、专项资金监管系统、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平台、机关内部网络化办公平台等,实现实时监控、预警纠错、信息比对功能,减少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增强监督工作的主动性与有效性。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5

区农业局信息中心受政府的委托,近日。开展了农村民间投资情况调查,调查了区农村商业银行、3家乡镇的农村商业银行()稼穗米业加工企业、蔬菜批发市场、鱼泉榨菜公司、养猪业协会、农资、重专大户及农户等,听取了各方面的反映。

主要投资在建房购房、养殖业、个体商业、贩运、加工等。建房购房贷款是农村贷款比重最大的一项,民间投资方向:民间资金投资渠道主要来源多年打工、经商、养殖业生产的积累。占农村贷款30-40%企业加工和流通商贸占40%养殖业占20%疾病和上大学贷款占7-10%据调查大多数需要的资金自筹和贷款各占40%左右,民间借贷20%农业部分一般投资较多是养殖业,农户贷款上了3万元以上,必须有资产抵押,这限制了规模生产发展。

其中大农业贷款6.39亿元,资金贷款基本情况:区年农村商业银行现有贷款余额17.7亿元。其中纯农户信用小额贷款1.08亿元,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贷款1050万元(农业725万元、林业87万元、畜牧842万元、渔业103万元)二是农产品加工1500万元;三是农村服务业3990万元(商贸、流通)四是消费贷款339万元(房子、上学、疾病)三个乡镇()农村商业银行存款4.8亿元,农村贷款4740万元,农村贷款占存款的9.8%其余交支行统筹管理。

其次上学和疾病)占总贷款50%左右;二是小额贷款及加工、流通、返运等占40%养殖业风险大,新田镇农村商业银行调查:主要是消费型贷款(其中用于买房建房。技术有时难过关,市场变化大,一般贷款3万元。镇买房建房贷款占30%养殖业占20%养猪有7户贷款10万元,养渔5家贷款2-5万元)企业和流通占40%其中加工占20%收购占10%皮鞋企业20家,有8家贷款,平均贷款10万元,最低贷款6万元,最高28万元;家具、纸盒厂、木材加工、汽车配件商店、服装超市分别贷款20万元左右)疾病占7%大学占3%

前几年农户多数贷款几千元比较多,主要特点:一)贷款幅度增大。主要购种子和肥料饲料,现在贷款一般上万元。现在贷款多数是建房购房、养殖业、疾病和上大学,比较前几年贷款分别增长5-7%左右。现在人们经济有好转,有钱首先是建房购房,养殖大户增加规模增大,资金需求增大,过去得病就拖,现在有病就贷款治疗增加,现在大学入学率提高了目前贷款额仅占入学率贷款50%以上贷款只满足需求贷款的30%左右。二)投资意识增强,自筹资金增加。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经济观念的转化,农民的投资意识越发增强,资金积累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根据调查情况显示,年民间投资的自筹资金比2005年增长了20%三)企业和农产品市场资金需求量最大,但贷款比例最低,仅占贷款20%左右。由于无抵押贷款,规模无法壮大,实际需要资金是现有放贷的2-3倍以上。四)资金流向国家大型项目和房地产。由于养殖业和农业企业及市场风险大,区支行绝大部分资金乐意贷款给国家大型项目和房地产,如:水电、工业园区、飞马、医专等,仅这几项就占了7亿多。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6

一、所考察地区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基本情况

通辽市坚持城镇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城镇繁荣的思路,统筹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吸纳、辐射和带动能力。按照大城市、大产业、大框架的构想,突出中心城区的提质扩容,抓好新城区建设。通辽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是实施产业带动,用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原创:有效地搭建信用平台,以企业的资金打造城镇。重点规划了两个品位高、面积大的工业园区,而且引进了一大批企业进驻园区,诸如通顺铝业、霍宁炭素、梅花味精、金锣火腿等。一批具有农畜产品加工、能源转化和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工业园区逐步形成规模,通辽市正在由农牧类型为主的农业城市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迈进。

赤峰市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推进工业化和发展服务业为依托,强化产业支撑,科学规化,合理布局,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旗县城镇,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年,全市城镇总人口达到万,城镇化率为。在抓好市区建设的同时,逐步建设形成了建昌营、八里罕、汐子、热水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城镇。赤峰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一是高品位规划新区,园林、广场等规划特色鲜明;二是向国内外企业招标,设计、建设了一批高水准的高楼。这些企业不仅高质量地完成设计和建设,也为当地建筑企业带来了新的建筑、销售理念;三是广泛融资,搭建发展平台。

呼和浩特市按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利用区位、资源、科教等优势,着力培育壮大乳业、电力、制造业、生物制药、冶金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充分发挥首府作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作用的同时,加快了市辖旗县的小城镇建设步伐。特别是和林格尔县高起点、大手笔地规划建设了盛乐园工业园区,现在平方公里的园区已实现道路、管网等配套,引进了蒙牛、蒙羊等一大批企业。并且内蒙古师范大学新校区也落户园区,为园区的发展注入科技活力,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鄂尔多斯市围绕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目标,坚持“三化”互动发展战略,优化城市体系,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全市城镇人口达到万,城镇化率达到。该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是投融资渠道抓得实,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采取企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康巴什新区开发建设中,一次性征用平方公里土地,通过城投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亿元投入新区,供水、雨水、中水、污水、供热、排污、供电、通讯八种管网一次性下地,道路系统一步到位,将“生地”变成“熟地”,实现了土地的增值。目前土地挂牌价格升到万元亩,预期收益多亿元。并且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大胆地把市政府所在地迁到康巴什新区,带动新区的发展。该市新成立了城市发展公司,通过经营开发工业区,城镇新区新的经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瓶颈,步入以城建城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快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全市中心城区和旗县将公用设施进行公司制改造,筹集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改善了经营管理。

二、收获与启示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城镇化的重要前提

从我们考察的地区来看,凡城镇建设有大手笔、大气魄的地方,都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地方。各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完善思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如通辽市跳出了就资源论资源的圈子,巧妙地将技术、资金、环境、资源等有机地进行整合,以产业化推动城镇化,搭建信用平台。他们所上的一些产业,好多原料基地并不在本地,而当地党委、政府敢于大胆开发利用,铝厂和奈曼旗的化工产业均是这样形成的。有了这些产业的支撑,有力地促进了通辽市的城镇化进程。再如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两地在城镇化投资体制上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胆负债建设,有效解决了资金“瓶劲”问题,步入“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良性发展轨道,推动了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搞好城镇规划是城镇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城镇规划是城镇发展方向的指南,良好的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灵魂,是城镇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此次考察的几个城市中,凡城镇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都是城镇规划好的地方。他们的规划不但舍得投入,而且理念开放,并与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例如赤峰市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仅规划设计费就投入近万元,鄂尔多斯市在规划设计方面投入近万元。他们的规划不单是就规则论规划,而是树立了大规划理念,将工业产业布局、城镇布局、人口布局、资源及外部条件、基础设施等经济发展重要要素都纳入了城市规划体系,所有的规划成龙配套,而且规划起点很高。像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就采用了国际招标,保证了规划的上水平,上档次。赤峰的城市建设处处体现了当地的特有文化内涵。

(三)产业支撑是城镇发展的内在动力

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城镇化与之相适应,没有城镇化的相应发展,经济发展就会失去依托、受到制约。产业发展和聚集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牧民进城,不是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大。城镇化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镇发展必然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通辽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通过产业的集聚,带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扩充了城镇的规模,提高了城镇水平,有效地加速了“三化”互动进程。

(四)优化发展环境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

环境也是生产力。从近几年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投资与否,农民进城与否,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的选择。若有利于企业的投资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等,企业就会投资;农牧民如果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就会自觉进城。反之亦然。在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中正是用这样的环境优势和利益导向机制吸引企业投资、农牧民进城。在这方面,优惠政策最特别的是鄂尔多斯市。当地对各类企业制定了优惠政策,从税收、规费等方面均给予了极大优惠,不仅调动了企业投资积极性,也扩大了地区影响力。同时,鄂尔多斯市在对失地农牧民给予补偿的基础上,还参照转制企业职工入保的办法,将失地农牧入纳入社保,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进城农牧民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城镇容纳力是加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城镇化的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在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发展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过程。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城镇容纳力。城市的规模上去了,城镇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城镇综合竞争力才能增强。从我们考察的城市来看,赤峰新区基础设施投入—亿元,鄂尔多斯新区投入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接纳更多的要素进城聚集创造了条件。

三、今后我旗城镇化发展的思路

纵观我旗的城镇化工作,近几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创新不足,有所作为、勇于作为尚有差距。二是规划和定位工作明显滞后,尤其是可操作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以及功能区规划等有待于尽快解决。三是受财力等因素制约,城镇投入严重不足,城镇化进程缓慢。由于跑项目前期经费少,加之力度差,全旗上下跑项目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原创:四是小城镇的经济基础、特色主导产业等还需要加大培育力度。特别是在引进非资源性项目上有差距,没有树立“立足资源,不唯资源”的理念。五是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还需下大力气完善和提高。六是在经营城市方面理念不新、方法不活,尤其在城市建设用地、收储方面和城市建设体现文化内涵方面差距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们的城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要围绕“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这一目标要求,抓住“十一五”期间的良好发展机遇,重新审视和定位旗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紧盯国家、区、市对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倾向,坚持“三化”互动,举全旗之力,用城镇化带动我们即将全面实施的“生态保护,收缩转移”战略,用城镇化带动农牧业产业化,用城镇化带动工作的发展。精心打造“草原边贸旅游城”,把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作为旗域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努力构建以海流图镇为中心,以甘其毛道口岸、金泉工业园区、中心集镇、小康村建设为辐射的一体化旗域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旗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步伐。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拓宽推动城镇化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办法,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城镇化进程。今后,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次考察成果,用四市的发展事实,教育引导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解决想不想干的精神状态问题、敢不敢干的思想观念问题、会不会干的发展思路问题、能不能干的工作作风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危机意识和实实在在做事的思想,要破除在发展上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要破除封闭保守的落后意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好旗内旗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破除盲目自满、固步自封的思想,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总结新经验;要破除“官本位”思想,营造“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环境,力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意识。从明年开始,旗委、政府将重新定位工作考核的项目指准,要重点对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考核,一是新上项目;二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情况;三是养殖业;四是生态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城镇规划,进一步提高城镇品位

实践证明,城镇化发展,规划必须先行。一个全面、科学、合理、超前的规划,不仅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也利于吸引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集中,促进社会经济更快发展。在城镇规划方面,我们还没有引起足够重度,没有真正树立规划是最大节约的理念。虽然从去年开始我旗陆续拿出万元规划费,聘请有关专家修编完成了《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甘其毛道口岸建设规划》、《开发蒙古国资源、铁路、公路、支线机场等交通规划》和《金泉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及各种产业规划》、《海镇新区建设平方公里的控规和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规》,但这些规划与所考察地区的规划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我们的规划不成龙配套,我们只做了一个层面的规划,就规划论规划,规划设计的深度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要加大规划投入力度,不仅要修编总体规划,还要搞好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以及城市设计。要跳出就规划论规划的思维模式,用我们经营农业的经验去谋划城镇,把工业化、产业化等有机纳入总体规划,用一张图去指导工作的开展。要有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广泛听取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未来城镇发展的新趋势和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出具有超前性、科学性的城镇发展规划,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确保规划几十年不落后。重点要对海镇的道路、排污、园林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统筹规划,使地面建筑与地下设施、平面布局与立体景观、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等协调统一,做到分区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要结合海镇新区开发建设工作,把党政部门综合办大楼、以整合上市公司为主的商务楼、政府广场、人民广场、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到新区,真正把海流图镇建成体现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舒展、生态、宜居地区,增强吸引力,精心打造草原边贸旅游城。甘其毛道口岸要根据互市贸易和利用蒙古国资源的特点,重点完善配套物流服务功能。要本着“经济重心”向山前转移的原则,把德岭山镇、乌加河镇定位在建设重化工基地和实现农牧业产业化这一目标上,来搞好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特别是重点服务功能设施要有超常规的建设力度。

(三)加大融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展城镇的容纳力

城镇建设的难点是缺乏资金的投入,没有投入上的保障,就难以取得较快的发展。而依赖等、靠、要,城镇建设也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把城镇建设与招商引资、盘活土地资源等有效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政府的投入引导,也可以靠市场机制和优惠政策。今后,在融资渠道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争取上级的城建投资项目和资金;二是争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三是经营城镇重点是搞好土地的收储和招拍挂;四是财政挤一部分,特别是要将各种规费和城建维护税全额用于城镇建设。在资金使用上,要突出重点,不能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将一些项目整合打捆,重点用于海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将甘其毛道口岸的一些贸易功能也转移到海镇。在融资方式上,我们主要依靠国有资产营运公司,按照“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大力实施“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发财、滚动开发”的模式,努力改善城镇的环境,扩大城镇的容量。按照这些思路明年我旗城镇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七项工程,计划总投资万元。主要是投资万元新建改造公里道路;投资万元完成公里配套给排水设施;投资万元种植亩城防林和对新修改造街道两侧进行绿化;投资万元改造万平方米的海流图广场;投资万元实施集中供热工程;投资万元统一实施人行道硬化工程;投资万元实施给水工程;投资万元实施路灯改造工程;投资万元实施房地产开发工程。

(四)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的驱动力,以引导建筑企业投资和农牧民进城创业

我们属于边境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人口规模小,基础薄弱。要想推进城镇化建设没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显然是不行的。年内我们制定以下三个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是要给建筑企业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税收和规费的收取上要给予一定的优惠,以促使其开发更多的经济适用性住房和廉租房来满足进城农牧民的需求。二是要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户建设的原则,在城镇区域内划出一定的土地,分户标准建成住宅园区,以激发大家投资建房的积极性。三是要为农牧民进城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重点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保障等方面要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实现由“离土不离乡”向“离土又离乡”,“人随户口走”向“户口随人走”,“先买票后上车”向“边上车边买票”的历史性转变。今后,我们要结合正在实施的“收缩转移”战略,重点对牧区的牧民实行分批次的一次性转移。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实行“三三三”制的发展方式,即三分之一的牧民转移到适宜地区从事种养业,促进传统畜牧业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移;三分之一的牧民加入城镇户,从事二、三产业或加入社保,为城镇经济的发展聚集人气;其他三分之一的懂经营、擅管理的牧民有偿使用退牧户和流转户的草场,实行保护性措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实行“三三三”制,最终达到老年牧民入社保、中年牧民转产业、贫困牧民入低保、学生保入学的社会保障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五)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坚持产业立城建镇,进一步提升城镇的经济力

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农牧区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只有繁荣经济,小城镇才能永续发展。与此次考察的四市相比,我旗的产业化可以说是相形见绌。虽然我们资源丰富,但产业化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大气候。今后,我旗要坚持“立足资源优势而不唯资源”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制定相适应的政策,推动一些产业在城镇区域内集聚,形成产业聚集区,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海镇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并整合口岸的贸易功能,力争把海镇建成商贸旅游名镇。德岭山要做好与工业园区的对接工作,要把镇区与园区的规划统筹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工业强镇。乌加河建成经济重镇,石哈河镇建成绿色产业特色经济镇,甘其毛道口岸建成西部地区向蒙古国开放的国际大通道。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7

一、旧村改造的基本做法。

(一)在拆迁安置上。所考察各地拆迁工作均按照国家、省、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对合法房产,经过评估,以质论价,依法补偿。对不具备合法手续的房产,区别对待,合理处置。拆迁安置采取实物补偿安置与货币补偿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二)在土地处置上。区的做法是:①把旧村改造的村集体土地全部依法转为国有土地,由原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管,建设单位用地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②为妥善解决居民(原村民,下同)的居住和生活保障问题,在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时,居民安置用地和生活保障用地分别按一定标准留置。剩余的土地作为政府储备土地。③居民居住安置用地,按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居民生活保障用地,按规划用途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地价款扣除必要的成本用于解决村民的生活和社会保障。④将居民居住安置用地和生活保障用地统一规划、统一拍卖,由经济实力较强的开发企业高标准、高起点开发改造。区的作法是将原集体土地划分成三部分,一是安置房建设用地,二是生活保障用地,三是政府储备用地。拆迁安置及配套建设用地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生活保障用地除用于商业开发外全部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剩余土地进入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土地收益全部给区用于旧村改造。区的作法是将土地用途分为四块,第一,保留和缓建住宅用地,第二,开发用地,第三,产业用地,第四,储备用地。保留和缓建住宅用地、产业用地采用划拨方式供应,其中产业用地按总用地的10%留给村集体,用于发展二三产业。开发用地通过招拍挂方式供应土地。

(三)在开发方式上。区采取政府统包统揽的形式,由最初的基础性准备工作、土地性质变更、安置房的建设到最后的补偿安置,全部由区政府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负责。这种模式能够保证旧村改造的统一性和政府对项目建设用地的保证,便于解决改造后的养老保险和就业安置等问题,但筹资渠道窄,受利益影响,村级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区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前期丈量、登记等基础性工作由政府运作,拆迁、安置等后期工作由开发商运作。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筹资渠道广,政府投入少,牵涉精力小,运作更加规范。区和区均是在政府指导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由村委会组织实施改造、开发、建设工作。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村级改造工作的积极性,便于做好群众工作,减少工作阻力。缺点是运作不规范,资金压力大,对村级班子的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四)在优惠政策上。所考察各地的旧村改造,均本着“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指导原则,市、区两级均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除土地优惠政策外,主要体现在各项规费的减免和简化办事程序上。

(五)在筹资渠道上。旧村改造主要有政府出资、开发商垫付、村自筹等筹资渠道。市市级财政拿出5亿元的资金扶持区旧村改造,区在成立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的同时,成立了投资公司,由投资公司筹集改造资金。区共和新村将政府收储土地补偿款按一定比例补偿给村民,连同拆迁补偿款一并落实到户后,暂时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作为旧村改造开发启动资金,待分配安置房时统一结算。

(六)在生活保障上。旧村改造后各村的农民都转为市民,均对原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区撤销原村委会,按照居住地就近并入各居委会管理,原有的集体资产转化为股份,并且分股到人。年轻者纳入城镇就业服务范围,改制后组建的新公司优先安排村改居人员。村民身份改变为城市居民后,已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继续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符合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条件的,按规定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男已年满60周岁、女已年满55周岁的村改居人员,采取一次性缴费的方式参加“城中村”村改居人员养老保障。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后,享受城市居民有关的优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社会救助等政策,符合低保条件的按规定程序申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七)在组织领导上。市、区两级都成立了强有力的、专门的工作班子,同时镇村也组织了专门的人员配合开展工作。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下设办公室、综合处、政策法规处、拆迁安置处、规划建设处等科室,正常情况下工作人员70多人,同时实行职能相对集中,全面负责丈量、登记、宣传、拆迁、补偿、安置、手续、协调等各项工作。市建委直接参与共和村的旧村改造工作,区政府抽调高素质干部到共和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专门负责旧村改造中的宣传教育、上下协调、法律文书、资金监管等工作。

二、旧村改造的显著成效。旧村改造后基本实现了“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分散变集中,残缺变完善”,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现代化城市新社区。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所考察各地中,区和区已经完成旧村改造的村庄,彻底改变了原来村庄环境脏、设施差、治安乱的状况,新安置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管理有序。村风日益好转,村民素质不断提高,完全融入了城市生活。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区安置小区内均配套建设了社区管理中心、超市、学校、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容积率均控制在1.3以下,绿地率均在30%以上,生活环境已明显优于大部分城市居民小区。区东庄村利用自建的沿街经营房、市场摊位、物业管理等基础设施,千方百计安置失地农民、增加就业,拓宽了居民的增收渠道,居民实现安居乐业。村级经济发展迅速。区大虞街道东庄村利用生活保障用地,先后建设了早春园市场、东泰花园、东泰大厦等商业设施和经营用房,累计投资达到1.5亿元,开发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租赁经营房屋3.4万平方米,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年经济收入达到3660万元。该村每年支出350余万元,用于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从而带动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旧村改造的主要经验。

(一)思想解放。从当地领导的介绍、制定的政策文件、参观的旧村改造现场中,都感受到他们理念新、思路活、办法多,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尝试。市、区、镇、村各级干部都对做好旧村改造工作有着强烈的紧迫意识,广大群众对开展旧村改造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要求。通过他们的工作可以看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做好旧村改造工作的根本点。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8

今天,我们按区委的统一部署,在这里召开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领导考察工作动员大会,标志着我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届末考察工作全面开始。今年是省、市、区、乡镇和村五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年,镇一级的换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十分关键。区委对这次科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十分重视,为搞好科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在200x年1月24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考察工作的通知》,决定对我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一次的全面考察,同时,对优秀中青年干部进行民主推荐。

x委组织部十分重视这次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对各项工作作了明确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采取了预告制度,公布了考察组联系地点和电话;同时考察组还将在我镇开展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考察工作。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确保考察工作顺利开展。

一、充分认识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的重大意义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区委的决策部署,立足我镇实际,制定了我镇的工作思路,发展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要确保制订的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有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关键在于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能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这次开展对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就是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步骤;是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大举措;是为建设能够担当重任、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的一项至关重要工作。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次考察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配合,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充分体现我镇领导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崭新的精神风貌。

二、实事求是地评议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工作、审视我们的班子及成员,认真查找差距和薄弱环节;要对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任职以来,抓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情况,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政治立场、理论水平、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廉政勤政、领导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群众的反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同时,领导干部必须对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一次认真的个人总结,进行述职,接受党组织的考察和同志们的评议,以正确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x委考察组将组织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主推荐、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民主测评是要求对测评对象的述职报告和德、能、勤、绩、廉表现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政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并填写《领导干部民主测评表》;民主评议是要求对评议对象的任职情况和述职材料逐个进行评议,并把评议意见整理成书面材料。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均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结果由区委考察组汇总。希望同志们以对党对人民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实事求是地评议干部。对参评人员来说,这是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要求;对于党员来说,是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评议过程中既要做到敞开思想,又要力求客观、公正、准确。

三、认真负责地做好民主推荐工作

第一,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推荐人选要坚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从我镇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公道正派的原则出发,从选贤任能的愿望出发,把那些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勤政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9

一、基本概况

(一)*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2000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2000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2000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二)关于蛟河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2001年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蛟河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2、改革用人制度。由卫生院择优录用、统一调配进入服务站的人员,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末位待岗制。全市先后有26名卫生院医生充实到服务站工作,有17名业务素质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被解聘。

3、加强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对乡、村卫生机构实施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由卫生院全面负责服务站的业务培训、监督与管理,实行对口帮扶、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卫生院还拿出部分资金,为服务站统一采购药品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对服务站给予资金支持。在政府的组织下,服务站每月提取毛收入7%的资金,乡镇卫生院配套相应资金,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服务站的设备购置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4、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变单纯医疗为预防保健与医疗相结合。服务站按照立足社区、服务农民、满足需求、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开展入户调查,为12.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访视制度,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访视,对孕产妇、双向转诊转回的患者和临终病人随时访视,实行全天侯待诊、电话叫诊和巡诊,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服务站及时将其不能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转到卫生院,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服务站继续进行治疗,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给予服务站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蛟河市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对农村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功能合理、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了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能力,拓展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经营活力,实现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2、通过加强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和24小时待诊等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农民就医。自改革以来,该市卫生院和服务站患者就诊量平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服务站直接增收达16万元,每名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增长近400元,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稳定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实行入户访视、双向转诊、健康体验等措施,不仅使农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双向转诊和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农民患者大病和手术医疗费用人均每次减少150元左右,药品费用减少20%左右。同时,由于服务站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较好地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启示与建议

借鉴两地经验,结合江都实际,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篇10

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5月11日至5月18日,建工委系统各单位主管党建工作的领导一行10人,赴四川省考察学习了党建工作。此次考察的重点内容:一是基层支部目标管理,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里力和战斗力;二是完善党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考察我们感到,四川省某单位在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上有一些新思路、新措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某单位是党委建制,隶属于四川省直属工委,并接受本单位党组的指导。四川省某单位党委下辖厅机关和几个直属企业的支部。近几年来,四川省某单位面对建设行业的特点,在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方面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党支部工作手册》为基础,使基层支部工作规范化。

四川省某单位党委隶属于四川省直属工委,党委书记和基层党支部书记都是经过全体党员产生的,是届任制,都存在到时间换届的问题,也就是他们的基层党务干部轮换的几率比较大。加上基层党支部委员大都是兼职,日常还有很忙的业务工作,他们的时间绝大部分都用在了业务上,很少顾及支部工作,所以他们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学习基层党务工作知识、研究支部工作;也由于没有系统的支部工作资料可以参考,这些兼职基层党务干部工作起来难度大,支部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换届选举上来的基层党务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支部工作流程、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的问题,四川省某单位为每名支部书记配发了《党支部工作手册》。

《党支部工作手册》主要分六个部分。一是使用说明。简要解说了使用《党支部工作手册》的方法要求。二是支部的工作制度。规定了基层支部的主要职责、工作制度。明确了支部工作的依据、要求、规范等。三是支部委员的工作职责。规定了支部书记和委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明确了作为基层党务干部都应该干些什么、都该怎么干。四是支部工作经常使用到的文件,如党费收缴使用规定、发展程序等,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便于我们最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在执行党的有关规定时有明确的依据。五是支部基本情况。要求使用者详细登记支部的全面情况。这可以使支部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也可以在支部成员由于换届、调动等原因出现变化时,使工作的接交更规范、更全面。六是支部工作记录。便于支部在组织活动时及时记录、规范记载,也有利于对支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不论什么时候,通过《党支部工作手册》,都可以使上级党组织对支部的工作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都可以使新任的支部成员在短时间内对支部工作进行基本了解和掌握。这样,方便了支部工作的开展,对党员的管理工作发挥了良好促进作用。

(二)以《党委(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表》为手段,强化目标管理,把“虚”功做实。

支部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为了将基础工作抓牢,四川省某单位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机制,以《党委(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表》为载体,努力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将能够量化的工作任务尽量量化,不能够量化的,进行准确定性,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党委(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表》主要分六大块对支部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班子建设、党员教育和管理、党风党纪建设、发展党员工作、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基础工作等,共计100分,每个考核项目又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考核目标和要求,根据工作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分值,同时提高重点工作、难点工作的考核分值。通过半年总结、年终考核,自查、互查、巡查,自评、互评、考评等方式,对支部工作进行全面考察、打分评比,用分值来比对支部间工作的成效,年终按照打分结果进行表彰。

当然,支部工作的优劣,四川省某单位党委也并不是完全按照以上六项得分的情况确定的,他们还明确规定了对支部出现的一些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如果存在班子不团结的、未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党员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支部将被评为不合格。只有得分在95分以上的支部,才能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为了增强支部的评比结果的有用性和权威性,四川省某单位党委还将支部的评比结果作为单位整体评比的重要依据,纳入到单位整体考核当中。

四川省某单位党委通过《党委(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表》,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具体化了,对支部的考核数量化了,将支部工作的效果与推进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在一起了。这样,支部工作要求更明确了,支部的工作成绩也更加显现出来。支部间通过这样的评比,可以更直接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与差距,使后进支部改有方向、追有目标。对于工作突出的党支部和党务工作者,四川省某单位党委将他们与单位内的其他先进一同表彰,这样也使基层党务干部也有成就感和被认同感了,进而也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积极性。

(三)从关心入手,调动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党务工作摸不着、看不见,工作中也不如业务工作者较易引起领导重视,在个人发展方面也没有业务工作者路子宽、渠道多;也由于基层党务干部多是兼职,没有工资、补助等待遇,所以有些人不愿意承担党务工作,即便是被选举为党务干部,工作中也是推一推动一动,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同时也由于以上的原因,党务工作很难留住优秀人才,基层的党建力量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四川省某单位党委除日常做好关心基层党务干部、服务基层党务干部外,还从机制和体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实行党政分设问题。在比较独立的基层站所中,凡是能够单独设立的,就单独设立支部书记。解决了待遇问题,就能够使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相对稳定,也促使党务工作者更积极学习党建工作知识,推动了整个党务管理工作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拓宽资金渠道,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证。

任何精神产品都需要物质来承载,政治思想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也不例外,也需要一定的活动资金做工作的基础。四川省某单位党委认真落实活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的有关规定,保证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他们的资金来源有:四川省某单位党委的活动费用按预算由省财政划拨,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费用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

有了经费的保证,基层支部的各项活动就逐步走向了制度化、经常化,基层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就更加活跃和丰富,党组织在党员和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几点启示

考察结束后,我们组织考察团的团员进行了讨论,大家都认为这次考察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收获很大,对今后做好我系统的党建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学到了经验。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们感到他们很多工作经验和成熟的作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将支部工作的制度规范浓缩在一本《党支部工作手册》中,让基层党务干部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标准。如他们实行的《党委(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表》,把能够量化的考核内容全部量化,对每一个考核细项都规定了考核标准,提高了考核的针对性、时效性,使某些具体工作由虚变实,使考核内容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也使考核克服了人为因素,更加公平、公开、公正,进一步调动了基层党务干部做好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二)看到了差距。如对基层党支部的考核管理方面我们还有差距,还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的地方;在对党务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上,还存在薄弱的环节;在活动载体方面,还不够丰富多样,针对性还不是很强,效果还不是特别突出;在典型的发现、培养、选树和辐射上做的还不够。

(三)坚定了信心。通过考察,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系统党建的优势。

一是我们有一批长期做党务工作的老同志,他们工作经验丰富,可以通过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全系统的党务工作的开展。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二是有明确的工作思路。今年,我系统各单位的基层党组织,按照区委提出的党建工作创新的要求,明确了今年工作的重点和思路,为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理清了思路。

三是我们党建的基础工作扎实,各单位的基层党建工作比较规范,党务干部队伍比较稳定,这为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几点思考

(一)努力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素质。

一是加强基层支部成员的党务工作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党务的整体素质和党务工作能力,增强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是关心基层党务干部的生活。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中提出:党组织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我们作为一级党组织要服务基层党组织,要服务基层的党务干部,关心他们的生活待遇,关心他们工作环境,关心他们的发展前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党支部的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基础,只有将支部工作做扎实,我们整体的政治思想工作才能有成效。特别是基层党支部都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应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三)健全支部目标管理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实。

一是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把上级的普遍性任务要求,进行细化,把无形的任务变为有形,把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的时间、方法、步骤,明确奖惩措施。党务工作的奖惩也要与经济挂钩,也要与单位内部其他工作的奖惩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