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条例范文10篇

时间:2023-06-07 16:39:26

法制条例

法制条例范文篇1

整个系列活动具体如下:

一、组织一次物业管理条例培训(月——月)

⒈在培训的同时,收集各法制楼组代表的电子信箱,为后续的网上送法上门、网上沟通做好准备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⒉公布《长宁房地》门户网站网址,为以后登陆该网站提供方便。

⒊培训后组织一次讨论会,对如何促进物业管理工作、如何做好物业管理条例的宣传提出意见和建议。

⒋组织一次现场开卷知识竞赛。

二、在全区的每个小区张贴《物业管理条例》和《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宣传海报。(月底完成)

三、利用门户网站开设网上物业管理法制宣传专栏,并及时更新。(月开始),主要内容包括:

⒈法律法规:包括国务院、建设部、上海市有关物业管理的法规、规章、文件。

⒉案例分析:近期有代表性的案件。

⒊便民问答:挑选常用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分条。

⒋网上调查: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

⒌网上竞赛:邀请法制楼组居民或代表参加,其他市民也可以参加。

⒍房地万事通信箱:根据法制楼组居民或其他市民的提问,在二天内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回答。

四、在《时报》开辟专栏,宣传物业管理条例。(月开始)

五、通过各个房地办事处对辖区内的物业小区经理业务培训一次,主要内容为《物业管理条例》、《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及配套文件,并通过小区物业公司加强对小区内居民的宣传。(——月底)

六、组织个别法制楼组和所在居委会同志参加违法搭建的现场执法活动一到两次,加深对法规的理解。(——月)

七、组织个别法制楼组和所在居委会同志参加业委会组建现场会议一到两次,加深对法规的理解。(——月)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八、每月一次送法到家,经最新的物业管理文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送到法制楼组居民或代表的电子信箱中。

九、在《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二周年之际系列活动。(月)

⒈开设一次物业管理义务法律咨询。地点设在法制楼组所在小区附近,并邀请部分法制楼组的居民或代表参加。

⒉悬挂横幅。

法制条例范文篇2

整个系列活动具体如下:

一、组织一次物业管理条例培训(月——月)

⒈在培训的同时,收集各法制楼组代表的电子信箱,为后续的网上送法上门、网上沟通做好准备。

⒉公布《长宁房地》门户网站网址,为以后登陆该网站提供方便。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⒊培训后组织一次讨论会,对如何促进物业管理工作、如何做好物业管理条例的宣传提出意见和建议。

⒋组织一次现场开卷知识竞赛。

二、在全区的每个小区张贴《物业管理条例》和《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宣传海报。(月底完成)

三、利用门户网站开设网上物业管理法制宣传专栏,并及时更新。(月开始),主要内容包括:

⒈法律法规:包括国务院、建设部、上海市有关物业管理的法规、规章、文件。

⒉案例分析:近期有代表性的案件。

⒊便民问答:挑选常用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分条。

⒋网上调查: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

⒌网上竞赛:邀请法制楼组居民或代表参加,其他市民也可以参加。

⒍房地万事通信箱:根据法制楼组居民或其他市民的提问,在二天内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回答。

四、在《时报》开辟专栏,宣传物业管理条例。(月开始)

五、通过各个房地办事处对辖区内的物业小区经理业务培训一次,主要内容为《物业管理条例》、《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及配套文件,并通过小区物业公司加强对小区内居民的宣传。(——月底)

六、组织个别法制楼组和所在居委会同志参加违法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搭建的现场执法活动一到两次,加深对法规的理解。(——月)

七、组织个别法制楼组和所在居委会同志参加业委会组建现场会议一到两次,加深对法规的理解。(——月)

八、每月一次送法到家,经最新的物业管理文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送到法制楼组居民或代表的电子信箱中。

九、在《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二周年之际系列活动。(月)

⒈开设一次物业管理义务法律咨询。地点设在法制楼组所在小区附近,并邀请部分法制楼组的居民或代表参加。

⒉悬挂横幅。

法制条例范文篇3

一、加强《条例》学习,营造依法统计氛围

1、抓法制宣传面向调查对象。《省统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各单位要加大对《条例》的学习宣传,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LED屏流动播放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标语、张贴《条例》公告等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活动。组织开展“送《条例》上门”活动,做到联网直报单位统计人员《条例》人手一册。

2、抓法制重大宣传活动。将《条例》学习纳入统计干部培训的学习内容,并依托省统计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全区统计系统的工作人员在线学习《条例》。以“12.4”法制宣传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政风热线、统计继续教育为契机,向社会公众和调查对象宣传统计法律法规。

3、抓法制宣传进入党校课堂。与党校联系,把《条例》学习宣传作为区委党校培训内容之一,并列入计划。

二、围绕中心工作,创新执法检查新理念

4、开展统计监审。以查处迟报、拒报、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等违法行为为重点,有计划开展统计监审。各专业科室依据实际自行开展的统计调研检查,由各专业组织实施,检查所配合。同时搭建与企业沟通的平台,把统计法制贯穿在统计监审的过程中,做到既执法又普法,既检查又指导。

5、开展统计督查。按照市统计局2014年统计督查工作计划,开展对乡镇的统计督查工作,指导遥观镇迎接市局督查。

6、开展专项检查。围绕“查机构、建台帐、配人员、报数据”,与服务业统计科联合开展服务业统计专项检查。

7、开展全员统计执法。各镇、开发区要联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完成“三村五厂”的执法检查任务,年度上报检查资料。

8、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区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要求,做好“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对“一套表”调查单位在全面运用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的同时,善于运用催报等法律文书,规范统计行为,增强依法统计的自觉性。积极探索柔性执法、调研执法,建立重大案件回访等制度。

三、注重服务效能,提高统计执法水平

9、开展法制培训。稳定和充实统计检查员队伍,组织统计检查员执法技能培训,提高统计执法水平。

法制条例范文篇4

今天,省教育厅在这里举办《*省义务教育条例(修订)》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办得很及时,既是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也是贯彻实施《*省“法治创建年”实施方案》提出的工作要求。培训的目的是促使教育系统准确把握新条例的立法理念与核心内容,推动义务教育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同志们工作在第一线,十分辛苦,借此机会向大家致以问候和谢意。本次培训主要是听取有关专家和领导授课。下面,我首先代表省教育厅讲三个方面的工作意见。

第一点意见:要深入学习领会新条例颁行的重要意义、立法理念与核心内容

我们要正确认识新条例颁行的重要意义。新条例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作出的修订。修订工作始终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立法宗旨,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和均衡发展等新的要求。很显然,新条例的颁行对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巩固“普九”成果,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兴业战略,保证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们要深刻理解新条例的立法理念。新条例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权利”的立法理念:一是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更加注重义务教育的巩固和发展;三是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可见,“以人为本,保障权利”的立法理念贯穿于新条例的通篇,使这部法规更具实施价值。

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条例提倡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新条例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本质是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重点强调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规定;二是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三是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定;四是关于义务教育公益性的规定;五是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规定。

总之,我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能够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本次立法涉及的以上三个方面的若干重大问题,有一个清晰、全面、准确的把握,进而提高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以法治理念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点意见:全力做好新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立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立法、普法、执法,更好地办好教育,保障教育事业沿着法制轨道持续发展。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条例,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学习宣传活动。要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条例,牢固树立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的理念,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长春市、*市和延边州应依据新条例做好义务教育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清理工作;其他地区也要认真清理相关规范性文件,做到与新条例不符的及时修订,相悖的坚决废止。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带头学习宣传,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师生共同学习。

第二,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社会广泛学习宣传新条例。要找准切入点,把学习宣传新条例作为“五五”普法后期的重要内容,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一是深入宣传新条例颁行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内容;二是全面宣传《*省义务教育条例》实施以来,我省义务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三是准确宣传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四是重点宣传政府机关、学校、家庭、父母、适龄儿童、少年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第三,丰富内容和形式,推动学习宣传活动取得实效。要积极开辟各种宣传渠道,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要采取新闻、培训学习、开座谈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促使新条例的重要意义、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发展义务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和推动我省义务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果。

第四,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做好新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当前要强调以下六点:一要依法推进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二要依法制定和执行义务教育的有关国家标准;三要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四要保障弱势群体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子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五要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六要推动学校自觉接受公民和社会的监督,完善义务教育督导制度。

第三点意见:以新条例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省教育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制度创新。法制是最重要、最稳定、最有执行力的制度,完善的教育法制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有效的“推动力”和“加速器”。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教育法制建设任务日益繁重。要采取有力举措,强化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教育法制建设。要重点抓好四件大事。

1.推进教育立法工作,健全完善地方性教育法规体系。在地方立法原则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紧紧把握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扩大公民的受教育权;在体制创新上,要以构建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为目标,促进和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在制度设计上,要以突出教育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健全完善更为灵活、更有效力的教育法律制度,突出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可执行力。

2.全面推进教育依法行政。政府对教育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基本的教育公共服务和有效的行政管理,履行职责的有效方式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要求,义务教育发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新进展。一要完善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法定机制,依法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二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保证教育决策的合法与有效;三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教育行政执法;四要依法处理涉教案件和纠纷,维护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提高学校依法办学和科学管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未来学校法制建设的重点是适应教育法律关系的新变化,以权利为本位,使依法治校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模式。一要依法理顺学校管理体制,完善和落实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二要依法规范和行使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重点环节上有相应的监督制约措施;三要依法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四要探索并完善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新机制,提高学校管理的透明度。

4.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培养有现代法治意识、知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具有现代法治意识的新一代公民是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要深入贯彻“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学校”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使中小学法制教育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和各个环节。要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好法制教育教材、课程、师资、经费“四落实”,为培养有现代法治意识、知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法制条例范文篇5

根据《省局组织实施统计行政指导工作意见》,为全面推进统计行政指导工作,特制定区2014年行政指导工作计划。

一、统计基础建设行政指导

(一)指导内容

1、设置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统计台账情况;

2、建立健全统计资料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情况;

3、统计人员具备统计从业资格和继续教育情况。

(二)实施部门

局法制人员及各专业。

(三)指导对象

结合联网直报企业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主要对“四上”企业进行指导。

(四)实施时间

随着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的推进逐步进行。

二、统计业务指导

(一)指导内容

1、采集、整理、汇总各项统计数据、编制统计报表情况;

2、统计人员学习统计业务和统计信息化知识、参加统计继续教育情况;

3、统计人员熟练运用联网直报系统报送统计报表情况。

4、企业对自身法律责任的了解情况。

(二)实施部门

各专业负责组织实施,法制人员配合。

(三)指导对象

各专业可结合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分别选择联网直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进行指导。

(四)实施时间

结合规范化建设检查全年进行。

第二篇

为落实市统计局《关于组织开展〈省统计条例〉宣讲活动的通知》精神,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省统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各级统计部门的重要任务,区局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条例》宣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宣讲对象

(一)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统计科负责人;

(二)区局各部门统计工作人员;

(三)承担经常性统计调查任务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统计人员。

二、宣讲内容

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加快统计改革发展、努力开创依法统计新局面为主题,宣讲《条例》制定的必要性、立法创新特色和主要内容,重点宣讲《条例》在保障统计数据真实性,维护调查对象合法权益,促进统计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三、活动组织

(一)区局负责对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的集中宣讲。

(二)区统计局负责组织的宣讲报告会,会场统一悬挂“区《省统计条例》宣讲报告会”横幅。

(三)做好宣传的信息报送工作,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报道出去。

四、实施步骤

(一)成立宣讲分团。区局成立以刘圣义局长为团长,各相关领导为副团长,区局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宣讲团,负责对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的宣讲工作。

(二)集中开展宣讲活动。3月份起到6月底前,区局开展集中宣讲活动,区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宣讲活动实施方案,组织落实。

第三篇

2014年,全区的统计法制工作,紧紧围绕区局中心任务,按照省、市局相关处室的工作要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贯彻《省统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主线,在服务大局中赢得主动、在开拓创新中争先进位、在增强能力上提高工作实效,全面加强统计法制工作。

一、统计法制主要工作目标

(一)积极做好统计普法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六五”普法计划的落实工作。二是全面抓好《条例》宣传贯彻宣讲系列活

(二)创新方式全面做好统计执法检查。一是积极配合省、市统计局做好执法检查和行政执导工作。二是认真组织好各专业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三是组织开展好行政指导工作。

(三)做好联网直报企业的规范化工作

(四)科学组织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统计继续教育、统计职称考试及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五)加强统计信用体系建设,认真落实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六)做好法治的各项工作

二、统计法制主要工作计划安排

(一)筹划做好今年工作计划

1、根据全年的工作目标,做好今年的法制工作安排。

(二)扎实做好统计法制宣传

2、完成好“六五”普法各项规定动作。重点做好新增联网直报单位参加统计“六五”普法学习、考试和登记。此项工作3月底前完成。

3、扎实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系列活动。一是制定好《条例》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内容、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及必要的保障措施,确保《条例》系列活动有声有色,落到实处。二是细化方案抓好落实。根据《条例》系列活动实施方案中制定的各项活动内容,制定详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项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宣传计划、学习计划、宣讲计划、执法检查计划、行政指导计划等,明确各项活动内容、参加人员、起止时间、验收方法等。三是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市局的宣讲培训。四是组织开展好《条例》宣讲活动。

4、结合经济普查、“9·12”统计开放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重要活动和重要时点,组织开展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三)强化统计监督检查指导

5、组织开展好统计执法检查。今年执法检查工作,继续采取专业联合、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方式,一是开展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监督检查,对违背经济普查六条红线(一、决不允许任何机构任何人员以任何名义强令、授意普查单位按指定的数据报数,不能干扰普查对象独立自主、真实地报送数据。二、决不允许任何机构任何人员替普查对象代填代报普查数据。三、决不允许普查对象以外的任何机构、任何人员自行修改差错和补填不完整的数据。四、决不允许普查员不去现场而编造数据。五、决不允许任何人代替普查员以企业的名义填报数据。六、决不允许任何机构任何人员未经普查对象的书面认可自行修改普查数据。)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二是组织开展好常规检查。积极配合市局对我区的检查,检查的方式采取监审与督查相结合。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规范化建设、源头数据质量,重点查处联网直报企业四条红线(即坚持不在基本名录库不得填报数据,坚持由企业独立报送真实的统计数据,坚持由企业自己上报联网直报数据,坚持由企业修改差错或补填不完整报表的原始数据)规定的执行情况及工业、贸易、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统计数据质量。对群众举报、弄虚作假、拒绝配合统计调查的违法行为,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强化责任追究。

6、加强统计行政指导工作。通过统计权利和义务告知、业务辅导、典型示范、整改工作回访等方式,组织开展行政指导工作。

7、对统计中介机构的适用情况进行调研。

8、继续做好新增联网直报单位的统计法律告知书告知工作。

(四)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

10、依据《条例》规定,建立健全区统计法制工作机构,配备配对稳定(三年以上)的统计法制工作人员,增挂统计检查室的牌子。镇级统计机构要有1名以上的统计人员取得统计执法检查员证书。此项作为今年统计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1、组织开展执法队伍培训。积极组织全区统计执法人员参加全市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和案卷整理业务培训及全区执法人员的培训。

(五)加强统计信用体系建设

法制条例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和县农委(林业局)“六五”普法工作规划,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行政相结合,重点宣传《宪法》及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农林法律法规,为促进我县现代农业(林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林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和服务现代农业(林业)发展的能力,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包括企业人员、种养大户等)的法律意识,树立诚实守信、遵章守法的理念,依法开展农业(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农业生产、森林资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重点内容

1、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社会保险法》、《妇女儿童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2、重点学习宣传《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森林法》、《种子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农机化促进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省林权管理条例》等农林法律法规。

四、主要方式

1、班子成员集体学习。利用工作例会,组织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农林法律法规和有关法律法规。

2、自学。动员农林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农林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3、培训。适时组织开展对干部职工和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重点培训农林专业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组织农林执法人员参加省市主管部门开展的依法行政培训活动。

4、开展“送科技、送法下乡”活动。结合农林项目的实施和执法工作等,向行政相对人和农民群众宣传农林法律法规。

5、组织农林执法人员参加由县司法局统一组织开展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宣传农林法律法规。

6、组织农林志愿服务工作人员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开展法制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农林法律法规。

7、利用短信平台发送有关法律法规警示语。

五、时间安排

2月份举办农林执法人员法制培训班。

结合工作例会,每季度至少组织班子成员开展1次集中学法活动。

6-7月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市主管部门开展的依法行政培训活动。

11月份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

12月份参加县司法局开展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

全年不定期组织开展“送科技、送法下乡”活动,结合农林项目实施和执法管理向种养大户及其他群众宣传农林法律法规。

六、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委(局)“六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要加强对全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督促委(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开展法制宣传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计入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

法制条例范文篇7

论文内容提要:军事人才法制建设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军特点的人才法制体系。为实现军事人才管理科学化,人才法制建设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军事人才法制建设的成绩,分析现状,着眼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加速军事人才建设,我们应从多个方面继续探索与完善。

推进军事人才管理科学化,离不开人才法制建设的保证。健全军事人才法制是依法选人用人的重要保证,是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坚实人才支持的基础。

一、我军人才法制建设的历史发展

(一)革命战争年代

1、土地革命时期

建立了党的领导制度和干部管理领导体制。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里面用人行政,军队政治两个系统,各有独立的路线,彼此有关系时,如人员等之互相调动,消息之互相传达时则用公函平行通报。”它所确立的干部分管体制,不仅在红四军中实行,且先后在其他各部红军中都实行了。当时红军中军事、供给、卫生干部由司令部管理,政治干部由政治机关管理。为此,红军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条令、条例,细化了分管体制。如,1930年的《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1932年红军总政治部颁布的《各级政治机关编制系统表与组织及其工作纲要》以及《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

初步形成了人才选拔、优抚、退伍等制度。1928年,党的六大决议指出:我们可以利用旧军队中富有军事知识的人充当军官。1930年《中央给红军的训令》规定:在战斗中有功劳的工人和雇农分子的战斗员,应当引进他们去充当指挥员、政治委员和高级军事、政治职务。1930年,红四军颁发了‘官兵考绩问题的训令洗中华苏维埃政府1931年和1932年分别制定了《红军抚恤条例》和《红军优待条例))o此后又相继颁发了《关于执行红军优待条例的各种办法的训令》、《优待城市红军家属的办法》和《关于优待技术人员的指示》等。

2、抗日战争时期

强化了干部分管体制万1938年第十八集团军的《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和1939年(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对各级政治机关管理干部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1940年初《八路军各级司令部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对军事干部的管理职责作了明确规定。

在军事人才特别是干部选用方面,制定了大量规章。如,1940年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审查干部问题的指示乳1940年11月,总政治部制定了《关于干部之提升与审查工作指示》在培养教育方面,有《关于加强干部教育的命令》、《关于提拔优秀战士培养知识干部的指示》、《关于军队干部教育的指示》等文件。在交流方面,1942年2月,中央军委提出了《关于干部交流的建议》。在退休安置方面,先后颁发了《关于处理残废军人的指示》、《关于处理残废、老弱退伍军人问题的训令》、((关于退伍几项临时办法》等文件。

3、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人才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重点是大量培养和提拔干部,进一步完善各项人才法规。1946年,晋察冀中央局制定了《关于参军补军的号召书》,华中分局制定了《关于动员大批党政民地方干部加入武装部队的决定》,1946年,华东局、新四军政治部《关于加强干部工作的指示》,1947年冀南军区的《关于大量培养干部与干部工作的指示》。1947年总政治部制定了我军第一个党委会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会条例草案(初稿)》,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

战争年代,由于条件限制,军队人员流动性大,工作任务转变快,不可能全面实现人才法制建设的正规化,从整体上决定了人才法制基本上是以上级机关和首长的命令、指示、决定、讲话等形式。从《建国前干部工作文献史料选编》来看,收录的人才管理文件1096件,绝大部分是讲话、指示、意见等。

(二)和平建设时期

建国初期,军事人才法制建设开始走向正规化。1955年全军实行的军衔制、薪金制、勋章奖章制度和兵役制度。1955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为军队干部管理正规化从总体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对干部管理规律的探索有限,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据对总政治部编印的《干部工作文件汇编军》1-4辑(1949-1980)统计,在总数为1074件的文件中,法律性文件113件,只占10%。在时期,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军队院校停止招生,退役被迫中断,大量干部被派出“三支两军”,干部队伍严重膨胀,选人用人任人唯亲,以派划线,人才法制建设停滞。

(三)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1989年邓小平又强调了法治比人治更重要的思想,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出事就不可收拾。”邓小平还指出:“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国家和军队逐步加强人才法制建设。但这一时期我军人才管理的立法水平还不高,人才法制建设比较缓慢。从建国到1988年,除了三部《干部服役条例》、三个授予勋章奖章的《决议》和一个《勋章奖章条例》等7件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以外,其他99%以上法规性文件,都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军事行政机关制定的,一部分还是由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

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方针的指导下,大力建章立制。1988年颁布的三大条例成为了我军干部管理的基本法规。在基本法规指导下,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区,相继制定了大量法规。如,《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高级指挥干部经院校培训提拔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军队高中级干部教育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生暂行条例》、((关于评审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军队干部出国留学工作暂行规定》、《军队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意见》等百余项法规性文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家和军队的法制建设水平大大提高。19%年3月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制国家”作为治国方略确定下来。在以后的全国党代会报告及人代会报告中,均沿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表述。与此相适应,依法治军进程不断推进,人才法制建设进展良好。1995年5月全国人大制定了《预备役军官法》,1997年2月中央军委制定了《团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任免暂行条例》,1999年6月中央军委制定了《文职干部条例》,2000年5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2001年12月全国人大颁布了《现役军官法》,2001年四总部制定了《军队院校学员学籍管理条例》,2002年1月中央军委制定了《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和《预备役军官任免规定》,2005年8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了《文职人员条例》,2008年中央军委制定了《指挥军官考核评价体系》,2009年1月中央军委颁发了《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定(试行)》等。据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人才管理基本法规相配套,国家和军队先后制定了一百多项法规性文件,有力推进了军事人才法制建设。

二、军事人才法制建设的现状

与过去相比,目前军事人才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官兵的法治观念有所增强,从总体上看还是比较薄弱

依法治军方针的确定,促进了官兵法治观念的增强。1988年底,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从严治军,依法治军,要从领导干部作和领导机关作起。”1997年3月《国防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依法治军”,将“依法治军”写人了国家基本法。在依法治军方针的指导下,军事立法发展很快。目前,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军事法有近20件,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法规有150余件,由军委各总部、军兵种、军区制定的军事规章或军委各总部与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制定的军事规章2000余件。从总政治部的《干部工作文件汇编》看,建国后到现在收人其中的文件已超过4500件,基本上覆盖了军事人才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行,有效规范了军事人才管理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官兵法治观念的增强。

然而现实之中,视法而不知法,不习惯按照法律法规而习惯于按照领导讲话、通知、文件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说明广大官兵法治观念增强的同时,相当部分官兵人才法制意识还是比较淡漠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对人才法治价值的认识程度不高。据对某中级院校400多名干部问卷调查,在问到“现在对机关来说主要的问题是无法可依还是有法不依?”时,51%的人认为是有法不依,15%的人认为是无法可依。当问到“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棘手的涉法问题时,应该怎么办?”时,65%的人认为求助于军政领导人亲自指示,22%的人认为依法律程序解决,13%的人认为两者兼顾。二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反映法治观念淡漠的现象并不少见。如对《现役军官法》中“军官选拔和使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适时交流的原则,实行民主监督,尊重群众公论”的规定,就更多地被看作是党和军队对选拔军官的原则要求,而不看作是一种法律规定;关于“考核军官,应当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规定,也往往不是被当作法律规定,多数人认为这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有些部队存在着很多的“土政策”,靠领导的意志来处理问题,许多单位人才管理凭借老经验、老办法做工作,用长官意志代替政策法规,依靠行政手段或人际因素解决本该由人才法规解决的问题。

(二)立法不断加强,但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从法规数量来看,已获得了很大发展。总政治部编印的《干部工作文件汇编》1-4辑《1949年至1980年)共收录了1074件文件。改革开放后,国家和军队加快了立法步伐。《干部工作文件汇编》第5-17辑(1981年一2004年)共收录了3468件文件,占建国以来的77.4%。

从立法的范围来看,已逐步地从干部管理基本法向主要配套法规延伸。如作为《现役军官法》的配套法的《军官职务任免条例》、《军官转业安置暂行办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军队干部档案管理规定》等。

从立法的内容来看,不仅确立了许多关于实体性的法律,而且还制定了程序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实施后,中央军委根据该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立法程序暂行条例》和《军事规章、军事行政规章备案规定》进行了修改,于2002年4月制定了《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进一步完善了立法程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军事人才法律体系还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法层次不高。、从建国到现在,国家、军委、总部制定颁发的各类人才法规性文件已超过4500件,但是,从1988年军队干部管理的三大条例颁布以来,由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人才法规不到40件。

二是法律体系不完善。就体系完整性而言主要标志一般有三个:有本领域总的基本法规,有一整套调整军事人才领域内各方面关系的专门法规,要有一系列调整军事人才领域内不同层次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从目前情况看,法律体系是不完善的。首先,军队干部管理领域总的基本法功能是由《现役军官法》、《军官军衔条例》、《文职干部条例》、《预备役军官法》《文职人员条例》共同行使的,这些法律的立法机关和法律效力不同,从形式上看是不科学的。其次,从专门性法规来看,专门规范干部的来源、培养、考核、交流、回避、轮换、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工资、福利、离退休、军官储备等专项法规,我军是不全面的,而是将规定分散在若干文件中。第三,从人才法规的层次性来看,层次结构不合理。如我军前四部《军官(干部)服役条例》之所以出现频繁修订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层次不清,既把《服役条例》既当作干部管理的总法规,又兼代了某些专门法规职能,把部分细节规定也写了进去。

三是法律稳定性不高。1955年的《军官服役条例》执行了8年,中间先后作了14处修改。1963年颁布的《军官服役条例》,实际上只执行了2年,中间还作过5处修改。1978年颁布的《干部服役条例》从颁布后第6个月开始进行修改,到1988年颁布新的《军官服役条例》宣布其废止时,绝大部分内容实际上早已不执行了。1988年9月的《军官服役条例》实施后,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1994年5月和2000年12月修订后,更名为《现役军官法》,从1989年1月实施,这部法律相对保持了稳定,对干部法制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执法不断加强,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依然存在

随着军事人才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干部个人,都认识到了人才管理法规的重要性,各项有关人才法规得到较好执行。特别是近些年军队各级对人才法规宣传教育力度的加强,考核、晋升、奖惩、职级调整、福利待遇、转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透明度不断增强,广大干部掌握了相关法规,使得执法环境日益好转。

但也要看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在一些单位还较普遍。如军官回避在《现役军官法》第30,31,32条做了规定,又在配套法规《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第51,52和53条细化了规定,但从部队实际看,不按规定办的情况存在较多。如编制就是法,但仍有一些单位过分强调单位特殊性,变着法子超配、高配干部。

(四)人才管理法律监督不断改进,但需要大力加强

从法规看,都明确规定着干部管理的监督。《现役军官法》第4条规定:“军官的选拔和使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适时交流的原则,实行民主监督,尊重群众公论。”《文职干部条例》第3条规定:“文职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贯彻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公平择优、适时交流的原则,实行民主监督。”《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第3条规定职务任免坚持的六项原则之一即“尊重群众公论,实行民主监督”,并在该条例第8章专章规定了“军官职务任免的纪律与监督”。2004年7月总政和中央军委纪委还联合制定了《关于违犯现役军官职务任免纪律的处理规定》。《预备役军官任免规定》第3条中规定了“加强民主监督”。《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10章专章规定了转业工作的“管理与监督”。从法规建设看,监督可以说是有法可依了,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监督信息不畅,监督权利不落实,责任追究不力等,不论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不灵敏,还是监督效果不明显,都表现了干部管理法律监督的薄弱,需大力加强。

三、加强军事人才法制的思考与展望

为了加速推进军事人才法制建设,为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保证,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人才管理法治观念

主要是强化以下三个观念:一是“人才管理法律至上”的观念,即认为国家和军队的各项人才管理法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树立“法大于权”的观念。任何权力都要依法行使并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任何人都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三是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

(二)健全军队干部管理法规体系

1、加强实体法建设

(1)制定军队干部管理基本法

现行的《现役军官法》和《军官军衔条例》、《预备役军官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文职干部条例》是由中央军委制定的,《文职人员条例》是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它们共同承担了干部管理基本法功能。其中《现役军官法》的母法色彩更浓厚些。但严格讲,它还不能承担起调节军队干部管理领域内所有关系,如文职干部、文职人员、职员干部、军衔、预备役人员等。同时,就军官管理环节而言,它涉及的也不全面,如它未涉及军官权利与义务、管理主体的职责权限、人事分类、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等。因此,《现役军官法》也不能看作是该领域基本法。制定军队干部管理基本法,是很有必要的。

军队干部管理基本法,必须反映本领域干部管理关系调整的方方面面。它应有以下内容:一是总章,包括制定基本法的依据,调整的人才管理关系的范围,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等。二是权利与义务。这一内容可以是原则性的,但它是制定专门法规中各类人员具体权利与义务的依据。三是人事分类。各类人员构成比例、职务结构、职务与级别关系等。这是干部管理活动的基础。四是军队各级组织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各级人才管理机构设置、组织间管理权限划分、人员与组织间关系处理。五是管理环节上的主要内容。如人才的来源、条件、考核、任免、军衔、培训、交流、回避、奖励、处分、待遇、退出、监督等管理环节。这些内容都应是原则性的,以保持基本法的稳定性。

(2)大力加强专门性法规建设

专门性法规是根据基本法制定的专门规定人才管理中某一特定内容的。可有两种思路,按管理环节或人才类别来建设。按管理环节建设,环节明确,内容相对集中,法规层次清楚。如《军官军衔条例》专门规定了军衔的各个方面,内容很全面。.按此思路,目前除了《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军官军衔条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预备役军官任免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以外,其他管理环节,如地位、培训、考核、交流、回避、职级、教育、监督、申诉等,都没有专门性法规。按人才类别建设,便于分类管理。如《现役军官法》、《文职干部条例》、《文职人员条例》、《预备役军官法》。我军走的是两种思路的结合,在重要环节或某些人才类别上专门立法,如《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目前人才法规中,许多实体性内容大都已有了,只是散见于各种文件之中,法规效力强弱不一,立法层次高低不等,易造成法规间的矛盾与冲突。从当前立法基础和现实情况看,可制定以下专门法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条例》、《军队干部退役法》、《职位分类法》、《军事人才考核条例》、《军事人才交流条例》、《军队干部回避条例》、《地位与权益保障条例》、《军事人才安全条例》等。

2、加强程序法建设

人才管理程序法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是程序是衡量军事人才法规体系是否完备的因素。实体法规范着人才管理权力由谁行使、各级主体具有什么职责、管理对象具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管理活动的内容等“是什么”的问题。人才管理程序法规定了为实现实体法内容应采取什么方式、先后步骤、在什么时间和空间等“怎么做”的问题。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程序,所谓的法律仅是一些无法操作应用的原则条款,只能永远被束之高阁。”二是人才管理程序是实现实体法内容的载体和途径。法学家李步云曾形象地做过比喻:“实体法好比设计图纸,程序法则像工艺规程,没有后者,工厂生产不出好产品。”三是程序可以弥补人才管理实体法中的部分缺陷和疏漏。在不同时期对德才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没有修改实体法中德才内容的情况下,要保证德才兼备,防止用过去的标准衡量现在的干部而出现偏差,只能依靠程序来补救和修正。通过法定程序,如考察预告、民意测验、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外在形式,通过群众参与,来保证其德才兼备的内容。四是管理程序是规范人才管理权力的保证。管理主体只能按照法定的方式、步骤、方式和时间、空间去行使人才管理权力,否则就是违法。

加强人才法制的程序建设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制定单独的程序法。如以《军事人才管理程序法》为程序母法,再根据其制定程序细则,如《考核与任免程序规定》、《交流回避程序规定》、《人员处分与申诉的程序规定》。另一思路是在制定人才管理实体法的同时规定相应程序。其好处在于实体与程序密切配合,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很好地体现程序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一旦需要修改个别实体内容或程序时都必须修订原法规。因此,可在需要强调程序的关键环节上可以单独制定程序法规,在普通的、内容并不复杂的环节上将实体法和程序法合而为一。

3、完善人才法制层次结构

基本法规只需将本领域内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规定,以利于长期稳定。专门性法规需要大力加强。将现有人才管理各管理环节上大量的“指示、意见、通知、规定、暂行办法、实施意见、说明、规定”等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专门性法规。作为专门性法规的下层法规,多是一些实施细则、操作手册、意见、通知、补充说明、实施办法等,本层次规定会经常变动,其立、改、废的权限相对的要低一些。这些不同层次的法规性文件,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人才法规体系。

(三)加强人才管理的执法与监督

法制条例范文篇8

一、高度重视,领导亲为

县粮局在启动《条例》和《办法》宣传月活动之际,局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由肖胜安局长亲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李星万为副组长。并召开局办公会和职工大会,专题研究和布署此项活动,肖胜安局长在会上着重指出,此项活动是彰显粮食执法权威,再树粮食部门形象,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服务广大人民的大好机会,要精心组织,全力以赴,确保活动的圆满成功。并亲自在粮食经营业主学法培训会上,宣讲《条例》和《办法》,还执笔撰写了《给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足够的权力》的调研文章,被《中国县域经济报》(原《经济日报•农村版》)刊用(20*年4月16日)。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各项宣传活动,正是领导重视,亲历亲为,使我局的宣传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二、形式多样,宣传到位

此次宣传活动,围绕“依法经营粮食,保障消费安全”的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在县城治府南外镇的东西、南北两主要干道上分别悬挂一横幅,宣传《条例》和《办法》,出动一台面包车简装成宣传车,巡回到全县12个中心场镇进行宣传,营造粮食法制宣传月的氛围。二是各粮站在中心场镇书写标语大张旗鼓地宣传《条例》和《办法》,并散发由县粮食局编印的《*县粮食收购资格和流通监督检查宣传资料》和《粮油食品安全小常识》资料26000份,使广大群众了解粮食法律法规知识,让《条例》和《办法》深入人心,增强法律意识,使之合法经营。三是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河市国库、麻柳省库、南外粮站的职工参加国家粮食局开展的《条例》知识竞赛活动。并由局机关工会开展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条例》知识有奖竞猜活动。

三、宣教结合,逗硬执法

法制条例范文篇9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1、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结合《省统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学习贯彻活动,建立健全行政指导、统计资料催报和补正制度等依法行政相关工作制度。

2、推进行政权力透明运行。根据全省统一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及时调整行政处罚权力库相关数据,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实行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二、深化法制宣传,提高依法统计意识

3、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成立市、县(区)两级《条例》宣讲团,组织开展《条例》宣讲活动;通过媒体、广场宣传、送《条例》上门等形式面向全社会宣传《条例》。

4、推行法律法规在线学习。依托手机党校在线学习系统、统计继续教育和统计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组织领导干部、企业统计人员和政府部门统计工作人员学习《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

5、组织基层单位普法学习。组织乡镇街道、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负责人和统计工作人员参加统计“六五”普法学习测试,并做好考试阅卷和学习登记工作。

6、做好重要时点集中宣传。结合经济普查、“5.18”行政执法服务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点,集中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活动。

三、强化检查指导,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7、推行统计行政指导。完善行政指导工作制度,建立行政指导工作台账,通过统计权利和义务告知、业务辅导、典型示范、整改工作回访等方式,加强对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的行政指导工作。

8、加强统计监督检查。围绕经济普查等中心工作,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为重点,按照“三必查”要求,集中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对违反“四条红线”、弄虚作假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9、提高统计执法水平。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探索市县联合执法方式,强化县(区)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业务指导,提高统计执法检查人员执法水平。

10、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乡镇统计信用管理平台、完善企业统计信用档案,健全有关工作制度,加强统计失信行为分类管理和统计信用信息资源的应用共享工作。

四、规范中介服务,推进统计改革创新

法制条例范文篇10

(一)强化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宪法的宣传教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法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局审计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二)紧紧抓好与审计工作大局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宣传普及“四法一条例”,即宪法、民事诉讼法、精神卫生法、社会保险法、省审计条例。围绕实现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的奋斗目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深入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对财政、金融、企业、政府投资、社会保障、资源环保等各领域的专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继续抓好《省审计条例》的宣传。广泛宣传是落实《省审计条例》的基础,全局要以《省审计条例》实施为契机,印发500份《省审计条例宣传手册》,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介绍《省审计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促进社会各界正确理解、认识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深化“法律六进”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全局要围绕审计工作大局,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宣传活动。通过深入审计一线,针对被审计单位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努力探索法制宣传与审计活动相结合的新模式新内容,采取讲解座谈、分发法律法规小册子等方式,促进被审计单位充分认识到审计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审计机关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被审计单位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结合“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深入基层群众,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律咨询、讲解等服务,为“法律六进”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二、贴近审计实践,积极推进审计法治文化建设

(一)以学法用法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审计人员法制教育。要坚持和完善集体学法、专题法制讲座、法律培训和考试考核等制度。我局将通过每半年法制讲座、法制考试和法制征文等形式,把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规范行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法用法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方式,努力增强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全局要认真抓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宣传系列活动,注重发挥《审计与理财》和《审计简报》杂志、局域网站等相关法制专栏的普法用法作用,将经常性宣传与重要节点宣传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普法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三)加强审计法制理论研究,促进审计法治文化建设。要按照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号召,倡导和鼓励审计干部围绕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基层和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任务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研究目前审计法制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制度支持。

三、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夯实审计工作基础

(一)研究制定和完善审计规章制度。我局将以《省审计条例》实施为契机,结合实际,完善《县审计业务操作规程》等业务管理制度。同时,将为适应国家审计准则的实施而制定或修订的各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适时汇编成册,形成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印发给全局审计人员。

(二)稳步推进《省审计条例》的贯彻落实。2013年是《省审计条例》正式实施之年。全局审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和规范绩效审计、建设项目审计、跟踪审计、审计整改等工作,切实推进《省审计条例》的贯彻执行,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不断推进审计法治化进程

(一)深入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复核工作。全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和规范审计项目审理制度,优化审计流程,明确岗位责任。通过积极探索跟踪审计方式、定期反馈项目审计情况、通报审计项目严重质量问题等方式,不断深化审计项目审理复核工作,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二)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上半年,我局将安排对各业务股室2012年实施完毕的审计项目质量情况进行抽查检查。肯定取得的成绩,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审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业务质量。

(三)深化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我局将继续组织开展全局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要在总结2012年评选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与省厅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的衔接,进一步修改和细化评选标准,改进评选办法,规范评选程序。同时,要通过结果反馈和利用、项目点评、案例交流等活动,加大优秀审计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更好地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四)继续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要积极探索研究行政复议实践的规律及应对措施,不断完善行政复议机制,妥善处理争议和化解矛盾,努力保障行政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提高依法审计水平。

五、认真开展“六五”普法中期督查工作,深入推进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