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安全范文10篇

时间:2023-08-20 15:18:09

法制教育安全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1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重要性;措施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大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所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大学生时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这对高校的安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状况

(一)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

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是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摆在边缘化的位置。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安全法制的重要性,忽视了安全法制知识的掌握,加之高校校园相对闭塞,大学生接触社会有限,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许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欠缺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其安全法制意识薄弱,导致一些危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高校缺乏安全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

高校缺乏安全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疏于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降低了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水平。高校普遍注重专业教育,十分强调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法治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素质培养。绝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以选修课为主,从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师资力量配备上来看,很多从事安全法制教育的教师自身的相关法律知识有限,尚不能从专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系统的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这些非专业化的教师是无法真正胜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二、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推进依法治校,稳定学校秩序

高校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有利于推进依法治校、稳定学校秩序。首先,高校并非独立于社会的一方净土,推进依法治校,能够从根本上维护高校校园秩序,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高校校园尽管相对闭塞,但是其依然具有一定的开放空间,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秩序产生不利影响,只有推进依法治校,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意识

高校进行安全法制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高校应积极贯彻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呈现、安全法制讲座等形式来普及安全法制知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素质,使之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甄别各类的不良信息,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三、推进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

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是推进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关键。第一,可以定期邀请安全专家或者法学教授来为大学生进行安全法制讲座,通过解剖安全事故案例、播放安全教育视频等形式配合安全法制教育,进而丰富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知识。第二,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督导作用,将安全法制教育贯彻到班级管理之中,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以此实现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其安全法制观念的目的。

(二)将安全法制教育引入日常教学中去

将安全法制教育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法制教育。可以充分地利用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形式来普及安全法制知识,将安全法制知识穿插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在日常的具体教学中,应增加关于安全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教学,特别是围绕学校最近发生的安全事件来进行讲解和说明,激发大学生学习安全法制知识的兴趣。

(三)将安全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将安全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充分地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进行安全法制宣传,还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校园安全法制专栏,有针对性地对安全法制问题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法制问题答疑、观看安全录像、安全法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学习安全法制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领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进而提升其安全法制素质。

四、结语

推进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秩序的稳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有效开展安全法制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观念、将安全法制教育贯穿到教学之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从而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素质,使之以更好的姿态走向未来人生。

作者:朱宁 姚兵 单位: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廖运雯.刍议当代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J].才智,2012,26:220.

[2]房立明.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之浅见[J].中国轻工教育,2008,02:44-46.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总体要求,以实施宣教工作为手段,进一步健全基层交通安全宣传网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现代传媒,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交通法治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打造安全、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宣传教育,逐步实现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制度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系统化;使广大驾驶人、中小学生、城乡居民的交通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城乡居民交通安全常识抽查合格率、出行守法率明显提高;严重违反交通法规行为明显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继续保持下降趋势,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有较明显下降。

三、宣传主题

保护生命、平安出行

四、工作任务及形式

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局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司法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将交通安全纳入年度普法计划中,继续认真抓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各司法所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行政村、社区、单位、学校,主要商业街以及群众休闲锻炼场地、公园、广场等居民聚集的地方,积极采取街头宣传、图片展览等形式,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民交通法制意识。

(二)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送法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的总体活动中,以学生、居民、农民、营运驾驶人为重点,扩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充分发挥社区、单位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舆论工具的作用,结合5月交通安全宣传月、9月25日和12月2日全国性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日,积极开展贴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努力营造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法治氛围。

(四)针对交通复杂地段和复杂区域,要充分调动周边单位和社区干部、群众关注交通,关注环境的积极性,适时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区干部群众的交通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重要地段交通事故的发生,积极促进交通依法管理和群众自我约束力不断增强,为促进地区和谐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五、工作要求

(一)各司法所要把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作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进交通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交通安全法制宣传任务全面落实。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3

1.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学校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环节。法制教育是提升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手段。法制教育成效不高必须要从法制教育的过程和现状去查找成因。纵观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现状,不难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专门课程依托。法律人才培养大都以高层次学历作为基本的生源要求。除少数综合性大学外绝大多数高等学校大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以法律公共课为载体和平台。2005年教育部发文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一门课,全国大学生统一使用统编教材《基础》。该教材融合了适应期教育、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等诸多内容。法制教育只占其中部分篇幅。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而言,没有专门的、完整的法制教育课程作为载体和依托,其法制教育无异于沙上建塔。

2)法学专业教师相对匮乏。实现高等学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教师素质。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还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高等学校教师的薪金收入和社会地位普遍低于执业律师。法学专业教师大都热衷于参加司法考试进而兼职律师职业,较少一心专职于法学教育。《基础》课授课教师大都由《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转化而来,缺乏系统的法律理论和知识储备。他们在讲授法制内容时普遍感到较为吃力。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驾轻就熟”,偏重道德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侧重法治理念教育而轻视法律知识讲授。教师队伍的不专业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法律教师专业但不专注、思政教师专注但不专业是造成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师相对匮乏的主要原因。

3)重视措施不到位。高等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大都较为重视学生的安全。有的学校甚至把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置于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之上。学生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法制安全等诸多方面。法制安全是学生安全的关键内容。没有法制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就无从谈起。法制安全不能引起学院领导层的重视,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失去了屏障。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如何维权和法律素养薄弱经常以身试法是大学生法制不安全的两大基本表现。学校保卫部门主要精力都消耗在处理在校学生的打架斗殴和宿舍内盗问题,这是重视措施不到位、法制教育不达标的必然结果。

1.2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

要解决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难题就必须深入剖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形式化倾向明显。思政教师在讲授《基础》课时往往把过多学时和精力花在前面的适应期教育和道德教育,后面法律部分则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前重后轻是大部分思政教师讲授《基础》课时所犯通病。重学轻术是现编《基础》课的编写亮点,也是法制教育的一大尴尬。重学轻术的教材风格使得思政教师过分强调培育法律素养而忽视法律知识传授,最终导致法律理论没讲透、法律知识没讲到。思政教师惯于重点讲解熟知领域,碎片化教学应运而生。前重后轻是偏废化教学的常见表现,重学轻术是失范化教学的重要体现,驾轻就熟是碎片化教学的必然形式。偏废化、失范化和碎片化是理论教学形式化的三大突出表现,也是导致学生法制教育低质化的重要原因。

2)实践教育随意性很大。由于法律本身的高端性和《基础》课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法制教育的实践计划往往被束之高阁。很少有学校能组织学生去参加开庭观摩、街头普法、法律援助等法律实践教育活动。有些思政教师出于提升教学趣味性的需要偶尔也会组织学生搞“法制小品”、“法制名言警句”等课内实践小活动,但往往缺乏点评和提升环节。偶有思政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开庭观摩,也是遇事则拖、一拖再拖,拖得学生失去了兴趣,拖得错过相应教学进度。观摩学习最终变成参观游玩。

3)教育成效低质化严重。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最终实效表现为学生法律技能的增强和法律素养的提升。法律技能是职业技能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律学习成效的显性化评价标准。科学地守法和高效地维权是其两大体现方面。学生是否能科学地守法和高效地维权是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外观化实效评价标准。法律素养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法律成效的隐形化评价标准。从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设置上看,大学生不能系统化地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法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无从谈起。从《基础》课法律部分理论教学形式化和实践教育随意化现象的严重性来看,大学生的法律技能较为薄弱。低素养、弱技能的教育成效现状使得法制教育目标完全落空。严重的教育成效低质化应当引起高等学校对学生法制教育理念层面的思考。

2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科学理念思考

“理念即理性化的思想观念”。理念引导观念。高等学校要在反思法制教育理念、革新法制教育观念上下苦功夫。要树立法制教育“至关重要、大有可为、改革有道”的科学理念。

2.1法制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法律修养的重要途径

法律修养是学生职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法律修养不仅是关乎安身立命的个人问题更是关乎治国理政的国家问题。法律修养包括法律理论素养和法律实践技能。中等专业教育大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律基础课,也缺乏相应的法律实践教育资源。因此大学生在入学前的法律素养较为欠缺。学生头脑中存有的只是朴素的、简单的法律情感和碎片的、零星的法律常识。大学生在入学后开始逐步接触社会,其提升法律修养的自身需求和主观意愿骤然增强。90后大学生大都个性张扬、崇尚自由,不愿意被各种羁绊所束缚。他们主张权利却漠视义务,誓死捍卫权利却又不得法。法律意识朴素而模糊和维权技能粗暴而简单是大学生群体的典型特征。这种群体性特征与岗位能力需求以及文明社会的发展都格格不入。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社会需求显得客观而紧迫。大学生法律修养提升后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秩序稳定。从高等学校校园维稳和教育创新的角度而言,法制教育对于高等学校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反而是重中之重、迫在眉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自学是法制教育的三种途径。司法行政部门每年都会开展大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往往都以社区为单位而划区域进行,很少主动前往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法制宣传。大学生要忙于日常的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资格考试,没有时间去自行阅读法律书籍。法律书籍较为枯燥和深奥,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去自行学习法律。社会教育和个人自学的缺失使得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凸显出来。高等学校法律教育资源丰富。只要态度上重视、措施上得力,高等学校完全可以实现《基础》课课堂理论教学和保卫处、学生处等相关部门的课下实践教育的无缝连接,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全面系统地普及法律基础知识,高效快速地革新、提升法治观念,更可以通过实践教育快速高效地提升学生守法维权的法律技能。大学生法律修养的提升迫在眉睫且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高等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法制教育也就顺理成章且大有可为。

2.2高等学校在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应当有更作大为

变革是发展的路径。高等学校对革新法制教育模式要充满信心,要坚信学生法制教育大有可为。

1)强化法制教育保障措施大有可为。学院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学生法制教育并最大可能提供决策保障。行政部门要积极健全制度保障、提供经费保障和人员保障,要为实践教育活动提供场地、经费和人员配备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绝不能出现因为考虑管理因素不让法制宣传进校门、考虑安全因素不让法律实践出校门、考虑经济因素不让法制教育下课堂的教育怪象。对于学生法律类校内实践活动要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团委和学生处要指定专人进行指导和监督。

2)法律理论教学实效性提升大有可为。“教学模式的转换是完成高等学校法制教育使命的必然选择”。思政教师要在提升《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上下工夫,要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法律知识的可听性和易学性,课堂举例要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贴近生活,以期增加法律知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不断提升理论教学的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教学部门要在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上有所作为,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和开设法律类公共选修课,以期弥补《基础》课学时不足的问题。例如鼓励教师申报和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法律事务》等实用、新颖的公共选修课。

3)法律实践教育模式创新大有可为。保卫处要积极组织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既可以主动邀请高教园区派出所公安人员来校进行法制宣讲,又可以上门联系相关单位引入宣传资源,开展交通事故图片展、消费法规漫画展等活动。团委、学生处要经常组织大学生法律实践出校门活动。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可以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走进法院聆听和感悟法官审案,也可以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司法所、民调委等法律实务部门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教学部门要大胆创新法制教育校内活动形式,积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类学生活动。例如举办全院范围全员参与的“法制小品”、“校园说法”等学生比赛活动。

2.3法制教育应当走出狭隘观念的围囿

教育观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最终效果。高等学校进行学生法制教育要走出以下几种狭隘观念的围囿。

1)重道德说教轻法制教育。重德轻法的思想表现在《基础》课教学上就是教育过程的前重后轻和对法律权利部分讲授不足。“应该做什么”是思政教师的口头禅。他们错误地认为法制教育就是教会学生遵规范、守规矩。其实这是重德轻法的狭隘思想在作祟。法制教育不仅在于阐明“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更在于主张“可以做什么”。对法制教育目的的变异性理解是重德轻法的观念在法律实践教学方面的典型表现。具体表现为学管部门把法制教育当作学校维稳手段而一味地强调培养学生守法意识而无视学生维权技能的锻炼。

2)重意识培养轻知识传授。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紧密关联性是法制教育的显著特征。不讲法律知识只育法律意识易罔,只讲法律知识不育法律意识则怠。知识讲授是方法传授的基本载体。大学生理论接受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较强。一旦教育者对法律知识讲授不够全面、讲解不够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心态和学习实效,间接左右其学习能力的提升。重意识培养轻知识传授的错误思想会把大学生法制教育带进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高等学校应当努力克服这种错误思想。

3)重目标实现轻路径探寻。教育目标不是海市蜃楼,需要具体路径来通达和实现。高等学校法制教育普遍存在着强烈的功利思想。功利性思想强调了法制教育的目的性而忽视了目的实现的过程性和可能性。法律知识讲授的碎片化和零星化是课堂教学功利化的突出表现。法律实践活动的随意性和形式化是实践教育功利化的典型特征。理论讲授和实践教育的脱节化是法制教育低质化的重要成因。偏离这些小路径就难以实现具体的小目标。离开大方向也就难以到达理想彼岸。高等学校法制教育必须摒弃唯目的论的错误观念,做到既远眺目标又关注脚下。

3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定位与路径探寻

探寻便宜路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高等学校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准确定位法制教育的总体目标并在该目标指引下积极探寻具体的通达路径。

3.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定位

提升学生法律修养是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在准确定位根本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定位其具体目标。

1)符合学校实际。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具备活力和实效就必须符合于学校实际,具备学院特色。高等学校法制教育不求大而全,但求少而精。知识讲授以实用和够用为理念,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具体教学上坚持理论传授够用为限、技能锤炼实用为要。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上,高等学校法制教育更侧重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服务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学习、就业和生活是大学生面临的人生三大主题。人身伤害和财产失窃会严重影响学生安心学习。求职诈骗和违法用工会严重干扰学生舒心工作。经济往来和情感纠纷会严重影响学生幸福生活。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在培养学生法纪意识、育养学生法律思维和锻炼学生法律技能方面有所作为,为大学生快乐学习、舒心工作和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3)遵循客观规律。高等学校法制教育只能遵循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法制教育的规律包括教育规律、学习规律两个方面。法制教育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法制教育既要符合教师教学的客观规律,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又要符合大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辅相长,坚持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

4)实用于学生职业发展。“物的依赖关系下,个人以劳动为生存手段”。职业为劳动提供了可能。法制教育服务于大学生就是要服务于其当下的求职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目前大学生大都就业于中小企业,职业晋升机率较大。职业法律能力在晋升能力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晋职升迁影响重大。高等学校法制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更要锤炼学生的就业创业的法律技能,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就业创业法律问题的能力即法律职业能力。

3.2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路径探寻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确立法治信仰”。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凭空完成,必须找到科学、便宜的途径。具体路径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1)解放思想,大胆革新理论教学观念。“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治精神”。法制教育目标必须素质化。高等学校要将法律意识的优化、理论水平的提升和法律技能的增强综合起来作为法制教育的素质目标和评价标准。法制教育内容必须体系化,其目的在于便于专题化教学以节省学时和促进科学化教学以提升实效。法制教育结果评价必须科学化。法制教育评价要从终结性评价和试卷化评价转向到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性评价上来。

2)实事求是,创建学院特色法制教育。高等学校要从育人、砺能的高度去开展法制教育,坚决摒弃把法制教育当做维持校园稳定、确保校园安全之手段的错误思想。高等学校要坚持法制教育生活化,要把法制教育溶于学生生活。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育都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用性是法制教育的显著特征。法制教育要能为学生的生活幸福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要坚持以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和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与时俱进,推进法制教育三化改革。法制教育的理论教学要坚持模块化改革。要将庞杂的知识按照体系化和逻辑性的要求进行模块化分割,然后进行专题化教学。实践教育要坚持项目化改革。要把教育目标体系单元化为若干实践项目,并拟定项目策划和方案以求最终按照操作流程逐步实施。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还必须坚持理论实践联动化,要通过科学地设置教学计划和精心地协调教学进度促进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育项目在教学目的上的一致、教育功能上互补和教学进度上协同。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4

一、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主干课程,包括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作整体设置,既要坚持各个学段法制教育的一以贯之和相互衔接,又要根据各个学段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同需求,体现不同学段法制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螺旋式上升,避免不必要的简单重复。

中小学主干基础型课程法制教育的内容如下: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着重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

一至二年级

1.法制教育目标

使学生具有规则意识和初步的法律意识;了解国旗、国徽、国歌是法律规定的国家的象征;掌握一些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社会生活有规则

●知道集体生活有规则,遵守学校制度,遵守班级公约。

●生活中恪守诚信,不说谎,有错就改。

●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初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2)初步了解国家的法律

●知道国旗、国徽与国歌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的象征。

●懂得升国旗唱国歌时要肃立,要爱护印有国徽的物品。

(3)学习一些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初步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和活动安全。

●初步了解居家安全的常识,不玩火,防触电,防煤气中毒。

●了解一些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会拨电话求助。

三至五年级

1.法制教育目标

初步懂得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知道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遵纪守法是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

●了解与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了解和遵守公共场所的法律规范,爱护公共设施。

●了解和遵守市民“七不”规范。知道要遵纪守法,远离。

(2)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

●了解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知道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初步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初步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知道宪法和法律关于未成年人权利的规定,初步了解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3)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出行安全。

●学习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规范自身行为。

●知道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二)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要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六至七年级

1.法制教育目标

主要学习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懂得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懂得学校生活受法律保护,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懂得家庭生活受法律保护,知道家庭成员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懂得公民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不承担法定义务或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

(2)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

懂得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国家保护,知道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

●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八至九年级

1.法制教育目标

主要学习与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政治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知道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初步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行为习惯。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社会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懂得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了解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法律规范。

●懂得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离不开法律,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违法犯罪及其法律制裁

●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危害,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知道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知道揭发检举、及时报警、正当防卫等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3)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律规范

●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了解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规定,理解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懂得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三)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要在初中法制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机渗透法制教育,促进学生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提高。

1.法制教育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结合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着重增强学生的宪法观念,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行为习惯,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经济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理解我国宪法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规定,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规范我国经济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

●懂得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

●懂得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要自觉依法纳税。了解我国批准的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公约。

(2)政治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理解宪法关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了解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的相关规定。

●了解规范我国政治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

●了解宪法关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定,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法律,理解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权利,以及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

●懂得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我国批准的重要国际公约。

(3)文化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理解宪法关于必须在人民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规定。

●了解规范我国文化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自觉遵守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二、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

中小学主干课程实施法制教育有多种途径。要把中小学主干基础型课程的法制教育与拓展型课程中的法制教育选修课相结合,与法制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相结合,发挥各种法制教育途径的优势,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

1.中小学主干基础型课程

中小学主干基础型课程是学校主干课程的主导渠道,也是中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切实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基础型课程的法制教育,努力发挥法制教育主干课程的作用,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2.中小学主干拓展型课程的法制教育选修课

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分别设置法制教育拓展型课程,作为法制教育指定选修课。初中法制教育选修课以依法维护社会秩序、依法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依法禁毒和禁赌为主要内容,高中法制教育选修课以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主要内容。

3.法制专题教育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专题教育,包括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教育等。中小学主干课程的法制教育要与法制专题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4.法制教育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法制教育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如学校法制专栏、班级法制园地、法律知识演讲或竞赛、法制宣传周活动、法制主题报告会、法律辩论会、法制研讨会、法制教育小论坛等。要重视整合学校的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

三、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活动的形式

中小学主干课程实施法制教育,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和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有机结合。要根据各个学段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法制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除了主课堂教学以外,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活动具体形式可以采用:

1.运用说、唱、演等形式,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

2.参加学校值日执纪活动,观察、分析违纪违法现象,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

3.榜样示范,交流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

4.模拟场景,进行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如学会拨打110、120、119电话)。

5.收集典型案例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分析,举办以案说法主题演讲。

6.组织法制小品表演、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

7.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了解和分析真实案例,根据相关法律知识撰写模拟法庭判决书。

8.收集法律案例和有关资料进行探究活动,开展小组交流或班级交流。

9.开展小课题研究,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或出一期黑板报。

10.围绕某一主题开展遵纪守法情况调查,在整理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撰写小调查报告,或将调查过程中拍摄的相关照片加以整理,举办法制宣传教育摄影展览。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5

随着网络技术的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中一个重要部分。据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大专、本科、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网民总数占整个网民总数的21.1%。[1]在众多的网络活动中也就存在着违法、违规的现象。这也就给高校网络法制教育提供了必要性。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师生带来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在同时也为网络法制教育提出了严重的警示。高校学生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其网络法制知识的匮乏给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带来严重的挑战,违法、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着诸多问题:

1.1网络中的恶意诽谤现象存在

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言论的场所。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场所,也正是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中存在着恶意诽谤的现象。学生可以随性发表自己的言论,对于老师或者同学的不满都会发泄在网络当中,给老师或同学带来恶意诽谤。

1.2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存在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其中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被应用。而在现今,网络中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很普遍。比如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软件、影视和音乐作品,抄袭他人论文、窃取他人其它技术成果等,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很普遍。

1.3网络中故意破坏现象存在

网络中的故意破坏现象主要是有些大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对政府部门网站、学校网站及私人电脑等进行恶意攻击,比如黑客现象病毒的传播等。这使得政府部门、学校及私人的电脑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

1.4非法盗用他人帐号信息

非法盗用他人帐号信息这实在网络中很常见的一种网络违规现象。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对他人的私人信息进行非法获取,为他人带来不便。一些大学生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对周围或网络中他人帐号进行盗用,给他人带来不便。

2.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引起高校网络法制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2.1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漠

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受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很大,缺乏对民主、自由、正义的法理认识,有的只是“辅之以法的人治”观念。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仍然淡薄,与法治国家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校部分学生非法盗用他人账号信息,甚至采用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脑。这些行为的产生都是高校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的缘故。部分高校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中的行为不会被其他人所察觉,认为自己诸如可以盗用他人帐号信息、侵入其他网站等行为可以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关键还是他们法律意识淡漠引起的。

2.2网络法制教育重视不足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凭借有利的环境掌握了大量的网络知识,利用所掌握的网络知识进行网络行为。网络法制教育的滞后,使得部分大学生不了解那些网络行为可行,那些网络行为会给社会或他人带来危害。这也就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没有给予网络法制教育足够的重视。没有在网络技术发展之初对于高校学生网络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后果给予足够的重视。

2.3网络立法滞后

网络简单单一的进入方式使得网络成为高校学生自由出入的一个场所。在网络中,只要掌握简单的口令就可以进入网络。这也就给网络违规、网络犯罪提供了机会。网络立法的滞后,使得部分高校学生的网络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近几年国家也颁布了一些网络信息的法规条例。网络快速的发展速度,也给网络立法带来一定的挑战。

2.4高校对于网络管理不足

高校对于网络管理不足主要是对于网络中学生的网络行为监管不足。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环境,在网络中学生的网络行为受到的约束极少,这主要是高校对于网络的监管不到位。对于网络中学生的网络行为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这也就导致网络中高校学生网络行为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对于高校学生网路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主要还是要靠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

3.优化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的对策

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存在着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优化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3.1注重高校学生网络伦理教育

在谈网络法制教育的同时,网络伦理教育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孟德平在《网络文化和犯罪》一文中谈到“如果在网络文化中有成熟的道德体系,在一致认同的规范和标准衡量下,一个群体或个人的网络行为会自觉地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从而将网络社会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集成于新型的网上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这一说法是值得认同的。现实表明,法律虽然在预防和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但立法的速度往往赶不上网络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法律的原则性、模糊性也使许多问题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得以解决,从而大量被认为是不良的行为可能游离于法律之外。网络伦理在这里填补了法律的空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处于一种隐蔽状态,法律并不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网络行为当中,这就需要加强学生自律教育。加强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络法制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3.2利用网络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高校学生法制意识

网络法制教育的开展,就是要占领网络法制教育的阵地。高校可以在公安局、法院等单位建立网络法制教育基地,利用这些单位掌握的鲜活案例进行教育。高校还要制作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强调双向沟通的网络法制教育网页,吸引学生主动查看网页。可以利用网络的巨大容纳能力,在网页上设立讨论区、留言板等,发动学生对网络违规现象进行分析。使原本处于隐蔽状态的网络违规行为曝光,形成人人抵御网络违规行为,倡导网络文明的良好风气。利用网络法制教育网页进行教育,增强高校学生法制意识,共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法制环境。

3.3注重网络法制教育进课堂

传统的法制教育只是单纯的进行法制基础教育,内容单调枯燥,不易学生接受。现在要将网络法制教育纳入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将网络法律法规纳入《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堂教学之中。从1987年我国制定第一部关于计算机案件法规《电子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试行草案)》以来,国家已经制定了多部关于网络犯罪、网络信息保护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虽然存在着立法含糊、滞后等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讲,网络中并不是无法可依的状态。在最近几年国家新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网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高校可以试着将出台的新的关于网络的政策法规引进法制课堂,让学生学习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网络法制教育在高校的有效开展。

3.4注重建立具有较高网络法律素质的思政工作者队伍

具有较高网络法律素质的思政工作者在高校网络法制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网络法制教育过程中,具有较高网络法律素质的是思政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思政工作的阵地、时效性、方式方法、队伍素质等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就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网络法律素质的思政工作者。要注重培养思政教育者,使其能够适应网络时代的法制教育的需求。就要建立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熟悉网络技术特征,通电脑、懂法律、精英语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这样才能够促进网络法制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5学校应加强网络建设及管理

校园网络建设是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的一个保证。校园网的建设主要就是要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包括硬件的建设和软件方面的建设。需要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来建构适合自己的校园网。这里主要涉及的是软件建设。根据需要设置各类服务器(如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和安全软件(杀毒软件、杀木马软件等)。对与网络的管理,设有专门的管理中心,负责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线路和站点的监测、用户和文件管理、用户培训等。同时利用网管中心,采取各种安全性措施,控制、监测非法入侵等。在安全管理方面防范不被授权的用户擅自使用网络资源,以及用户蓄意破坏网络系统的安全,随时做好安全措施。.增加、更新网络信息,同时对用户放置的信息进行管理。防止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3.6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的监督评估体制的建立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6

在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政治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在中职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中职政治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向学生讲述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应该找准合适的契机,将法制教育渗透到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使得法制教育能够很好的融入到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师在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应该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向学生说明撒谎、旷课、夜不归宿的危害,让学生列举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行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违法和犯罪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法制教育,无论是中职院校、教师还是学生对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中职院校在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只追求教学效果,虽然对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教学任务进行了一定的安排,但是教师在法制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其重视起来,许多中职政治教师认为政治课的地位较低,学校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较低,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积极性较低,认为中职政治课堂中的法制教育可有可无。

2.政治教师专业性较低,教学效果不佳。通常情况下,担任中职政治课的教师都没有法学专业的基础,中职政治教师的法律知识、法学素养与专业的法律教师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中职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中职政治教师对法律的知识一知半解,没有经过细致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就传授给学生,这就导致中职政治教师往往无法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职政治教师专业性较低,对法律基础知识了解不透彻,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在政治课堂中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功能。

3.法制教育严重缺乏实践教学。我国中职院校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大多局限于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和中职院校法制安全讲座,中职院校法制安全讲座每年的举办次数较少,有的中职院校甚至不举办法制安全讲座。很多中职院校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严重缺乏实践教学活动,补分中职院校模拟法庭、社区普法,但是都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走走过场,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法制知识不感兴趣,不能切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法制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导致法制教育成效较差。

三、提高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方法

1.重视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中职院校、政治教师和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进行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中职院校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中职院校必须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政治课堂教学中,中职政治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点,使学生养成观看法律节目的好习惯,政治教师通过讲解真实的法律案例,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加强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想提高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效果,中职院校必须强化政治课堂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非法学专业的政治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法制教育专业水平,中职政治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相关教学案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进行耐心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学的效果。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

一、如何有效开展学生法制教育

(1)学生的法制意识需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受教育程度、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分析发现,学生的法制意识需求应该主要包含两方面: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主动需求是指学生自身对自我防范与保护、个人权利边界认知及保障等权利性需求,被动需求是指国家及学校在立法和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义务性需求,如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了解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等。在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角度,学生更多需要的是被动需求,即通过学校保卫、学生工作等部门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法制教育。(2)校园大小环境的法制安全隐患因素分析。从校园大环境来看,很多中职学校,生源是初中应届毕业生,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偏差,许多学生在来校之前接触过不少社会不良习气。同时学生多是跨省市各个地区进行招录,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地域差异。由此表现出来的校园法制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激情冲动纠纷斗殴、携带管制刀具、欺负凌辱他人、盗窃公私财物、心理抑郁或不健全自残或仇世、社会诈骗等。学生小环境:即专业系部环境和班级集体环境。学生在校内大多时间身处专业系部和班级教室或宿舍等小环境内。入校初始,往往与同学、老师、宿管都不熟悉,由于脾气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难免会发生习惯、语言和肢体冲突,因此主要法制安全隐患是纠纷辱骂、打架斗殴、盗窃等。(3)学生法制教育内容重点与计划。学生法制教育重点在于把握学生需求,主要进行法律知识、专业职业法律知识和职业操守、学生心理疏导、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校规校纪、思想品德等教育,要特别关注纠纷斗殴、管制物品、暴力欺凌、盗窃破坏、心理问题、社会诈骗、禁烟禁毒、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法制教育。

二、法制教育的形式

(一)书籍类自我阅读教育

通过图书馆、班级阅读角等方式,阅读法制安全教育类图书。通过系部、班主任、班委的法制教育书籍阅读专题活动计划和要求,进行阅读活动的监督,保障法制安全类书籍自我阅读教育有效开展,获得良好效果,让学生通过自我,初步了解法制知识和意识建立。

(二)法制讲座

通过邀请检察院、法院等法制专家,定期举办法制讲座,让法治一线专家进校园,普及法治知识,加强在学生的学法与守法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法制教育班会

在全校范围内,保卫处设计班会课件和讲稿,确定法制教育班会的固定内容,班主任老师同时分析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添加班集体范围内法制教育内容。通过幻灯、短片、图像、互动、讨论等形式,有效开展法制教育班会,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法制教育板报

在讲座、班会等专题教育活动后,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法制知识,通过组织法制教育板报活动,引导学生制作法制教育手抄报。学生自我采集挖掘法制知识素材,进一步巩固法制知识,通过自我动手,制作精美的手抄报。

三、法制教育受教育者的评价反馈

法制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制意识、法制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是否达到活动目的,须通过受教育者评价反馈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反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问答、法制教育自我小结等形式开展。评价反馈的作用,主要在于:找出受教育个体的法制薄弱点;调整下阶段法制教育活动的计划、内容和重点等;完善法制教育的教授方法、手段、形式。

四、法制教育后的法制意识常态培养

(一)《致家长一封信》加强家庭法制教育氛围

班主任书写《致家长一封信》,邀请家长培养家庭法制教育氛围,集合学校开展的各类法制教育活动的情况及学生个体受教育的评价反馈,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同时加强学生成长的心理培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班委会设立“法制委员”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8

(一)关于法制教育活动开展的频率。在调查的104所中小学校中,62所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1次法制活动,32所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2次法制活动,4所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3次法制活动,6所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4次法制活动。如表1。如表1所示,90%的中小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仅1~2次,开展3~4次的学校不到总量的10%,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开展数量总体偏少,法制教育工作力度不足。(二)关于法制教育的形式及评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法制教育以多种形式进行,其中,法制教育课94次,占总量的31%;观看影片和画展66次,占总量的22%,法律咨询或讲座60次,占总量的20%,法律知识竞赛44次,占总量的15%,征文演讲比赛26次,占总量的9%,模拟法庭4次,占总量的1%,参观教育基地2次,占总量的0.7%,法制教育实践2次,占总量的0.7%,法制文艺演出2次,占总量的0.7%。虽然法制教育的形式多样,但评价及效果却各不相同,好评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观看影片和画展好评数52,好评率31%,法律咨询或讲座好评数32,好评率19%,参观教育基地好评数30,好评率18%,法制教育实践好评数18,好评率11%,法制教育课好评数10,好评率6%,模拟法庭好评数10,好评率6%,征文演讲比赛好评数6,好评率4%,法制文艺演出,好评数4,好评率2%,法律知识竞赛好评数4,好评率2%。如表2。如表2所示,中小学法制教育常见的形式依次是开展法制教育课、观看影片和画展、法律咨询或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分别占总量的31%、22%、20%、15%、9%。而好评率最高的几种分别是观看影片和画展、开展法律咨询和讲座、参观教育基地以及法制教育实践,分别占比36%、26%、21%、12%。可见,最常用的法制教育形式有时并非最受欢迎,在今后的法制教育过程中,需参考师生需求,结合教育效果,挖掘更多更高效的方式进行教育。(三)关于法律知识的学习途径。在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方面,80人选了思想政治课,在所有学习途径中所占比31%,46人选了通过法制副校长讲课获得相关知识,占18%,40人选了通过各类普法活动,占16%,38人认为通过电视了解法律知识,占15%,而通过广播和网络获得知识的人最少,在所有学习途径中分别仅占4%和3%,而通过法律书籍及家人朋友获得知识的分别占7%和6%。如表3所示。如表3所示,排在最前面三种都属于校内活动,说明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学校方面,占了65%,因此学校更应该承担起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责任,让学生能够在校内接受较完整系统的法制教育。(四)关于法制教育教材的使用及评价。在所调查的对象中,20所学校表示没有教材,占比19%,18所学校使用的是《与中学生说法》,占17%,16所学校使用的是《道德与法制》,占15%,《法制副校长教学参考》《小学生法制读本》《思想品德》分别被10所学校使用,均占10%,紧随其后的是《安全与法制》《法制教育》《法制与健康》,分别占比8%、6%、4%,另外,《中学生法制读本》《法律小读本》《重庆地方法制教材》各占2%。如表4所示。从调查对象反馈来看,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38%的人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可读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37%的人却认为很不错,学校一直在用,12%的人认为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法制教育,8%的人认为很好,学生爱读。现今各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材使用比较自由自主,这可体现各个地方的特色和需求,虽各有针对性,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但也说明了此领域的教材缺乏统一整合的学习资源或范本,有些甚至就是思想品德课本,没有统一内容框架和实施原则的依据,这也导致受众对教材的反馈不一。(五)关于影响学校法制教育的因素。在调查影响学校法制教育活动开展的原因时,37%的人认为法制副校长的素质还有待提高,20%的认为学校升学压力大,挤不出时间,20%的人认为法制教育活动形式单调,内容不够丰富,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及20%的人认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法制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由于重心应对考试,没有充足的时间学法制;形式不丰富,内容脱离实际,以及不受重视这三方面在影响因素中分别占比20%。而反应最多的则是法制副校长的素质,占比37%,说明在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中,法制副校长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法制副校长的协调、管理及表率能力尚需提高。

二、中小学校长的期望和建议

1.学校定期聘请专业法制宣讲人员进行法制宣传,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反侵害师生权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演讲比赛、法制案例、模拟法庭等法制主题活动。2.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养。加强教师法律知识的普及,培养优秀的培训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3.抓好思想品德课改,开设真正的法制教育课,如法制课堂教学、青少年违法行为心理分析、法制校园知识竞赛等主题教学。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影片,参观看守所等警示教育基地,由在押青少年犯现身说法,深化学生的认识体验。5.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结,多方联合创建平安校园。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群众的法律知识普及。家校合作,家长也要进行法制学习。开展社区普法活动,增强全民法制意识。6.完善工作制度,形成考核机制。加大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整合校保大队、当地政府、派出所、综治办、村社力量等力量,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度要健全,经费要充足,措施要落实。形成一定的考核机制,完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给。

三、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建立管理制度,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建立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聘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对法制副校长进行监督考核,并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纳入工作体系中,把法制副校长的工作业绩作为其晋升条件。同时,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发挥法制副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总结法制副校长的先进事迹,树立法制副校长先进个人典型,并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二)提炼“渗透要点”,使教学环节“全面渗透”。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梳理、开发中小学各学科与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提炼法制教育渗透点,撰写示范教案,改变以往法制教育内容安排不系统,缺乏整体设计与有效衔接,“拼盘式”的体系框架,实现法制教育内容设置的科学衔接。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三)利用多种载体,广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四)建立法制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基地接受教育。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集实践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学生法制教育实践基地。配合社区建立“中小学法制学校”,配合公安和当地部队成立“少年警校”“少年军校”等。组织中小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让少年犯现身说法,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零距离感受违法的苦果,达到教育警醒青少年、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五)齐抓共管,创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和条件。培养家长的法律意识与教育观念,提高家校共育的效率。有规划地培养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法制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在校园网上链接全国人大中国法律法规检索系统、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利用好“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优质法制教育资源。加强法制教育的软件建设,通过打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和条件,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中小学法制教育不仅仅指教授学生法律知识,还在于法律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规范,为未来社会培养有法制信仰的公民。所以,需要整个社会联合起来,一起为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余文模.论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74-78.

[2]蔡剑兴.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工作的几点思考——兼谈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6(3):35-36.

[3]王东,孙斌,等.法治教育的云岩路径[N].法制生活报,2014(4):1-4.

[4]郑敬斌,王立仁.谈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的误区与完善——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梳理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1(8):25-27.

[5]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N].教育部公报,2007(7):44-48.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9

一、组建班子,完善网络。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法制教育,在五五普法期间,组成了由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整合法制教育资源,统一协调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学校分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中层干部负重责的工作格局。同时,聘请镇法律事务所、派出所干警、为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社区工作委员会,构建了学校、家长、社会相联系的法律宣传教育组织网络。在法制教育工作中,学校实施了条块承包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层层落实,形成了上下一心、内外结合、人防技防、整体联动的喜人局面。

二、学法普法形成共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学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学校始终把法制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把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管理,分线规范运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法制宣传已形成特色,在法制宣传教育中,他们实施了一系列方案。如第一:学校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指导,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第二:在日常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素材,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第三:学校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配合做好法制教育;常规一条线,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重点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督促检查。第四:为了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我们结合有关部门的活动,注重法制教育的课外延伸。学校充分运用黑板报、图书馆、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广播站等多种宣传媒体,宣讲法制知识,创造浓烈的法制教育氛围。第五:学校会同派出所、法服所、社区工作委员会,聘请热心教育、有声望的社会有识之士,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审议学校法制教育管理情况。

三、构筑屏障打造平安我校以“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和大精神为指针,以维护学校、社会的稳定和教育事业和谐发展为宗旨,坚持做到打防并举、努力创建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单位。为保证学校良好教育教学秩序,学校狠抓校园的安全防范。成立了以专业保安人员,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护校队,全方位、全天候的维持学校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学校与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进行检查。对重点要害部门进行人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模式。锅炉房、消防设施定期进行例检,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扼制在萌芽状态。学生公寓楼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宿舍管理条例》成立了由学校负责人牵头的值班小组,每天值班,使宿舍管理井然有序。食堂食品安全关乎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从采购、加工、分餐等环节着手,狠抓硬件投入,制定目标责任制,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法制教育安全范文篇10

一、初中生法制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

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还处于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时期。在法制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初中生往往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还会无意识地犯下过错。现在的初中生受到一些帮派电视剧的影响,会比较重视义气,从而导致初中生群体斗殴事件的发生,而由于缺乏法律观念的约束,在斗殴中缺少分寸,往往会造成一些人员的伤害甚至死亡。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初中生,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受害的初中生往往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身,也使得罪恶得到纵容,导致初中生的受害群体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因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教育不到位而引起的。因此,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本,从初中就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工作,将法律的思想植入初中生的理念之中,甚至将法制教育宣传到各个角落,让初中生能更好也更方便地接受法律知识,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杜绝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也避免青少年长大后违法乱纪。在受到犯罪分子侵犯后,也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法制教育从初中开始,因为初中正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键阶段。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措施

1.法制教育知识的丰富

成立专门的法制教育知识编辑小组,收集和丰富切实与初中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罗具体的案例分析,将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进行安排编辑。尽可能地赋予相关法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形象,使初中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会运用。

2.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

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制教育,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任务安排,加大对法制教育执行力度的监管,将法制教育课程安排同学生掌握情况相结合,对一线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有相关部门、人员都应对法制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实现初中生法律相关知识的有效培养。

3.有效利用传媒手段,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

除去在思想品德课本中融入相关法制教育知识外,要充分利用传媒手段,加强和扩大对法制教育知识的宣传。在策划板报时,专门设立法制教育板块,报纸、网络、电视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要明确案例分析,条理要清晰,且有层次感。在对犯罪案件分析时,要严肃认真,决不采取避讳的态度,清晰地分析犯罪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并给出法律层次的判断和结论。

4.围绕初中生生活进行举例分析

法制教育可从小事抓起,对于初中生生活中极易发现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如对青少年打架斗殴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将事件造成的对受害人、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学生,促使学生自行思考,敲响警钟,从而防微杜渐,严格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5.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